孩子与父母作文(共16篇)
1.孩子与父母作文 篇一
我是一个经常被爸妈骂的孩子,我自己也知道爸妈是恨铁不成钢才会骂我,可是你们知道吗?
我真的不想被你们骂,我也想自己做好每件事可是我就是做不好,我很笨我是个笨孩子总是惹爸妈生气,所以爸妈骂我也是理所当然的,可有时侯你们骂得太过分我的自尊心也会受损,我知道你们只是随便说说我而已,只是为了解自己的心头之气,我明明知道那是随口说说可我总是会把那些话当真,我有什么事不敢跟你们说因为你们永远是爸妈,所以我有些话只能憋着,我羡慕别的孩子,我生病了请假回家,你们给我的却不是关心而是骂,而别的孩子生病了请假回家爸妈是既担心有关心,相比之下我觉得他们的爸妈对自己的孩子真好,我嫉妒他们毕竟他们的爸妈是那样关心他们,可我生病回家,当头一棒就是骂你这样还读什么书呀,我看你是混日子,这些话让我想哭,爸妈教育孩子是你们的权利,我无法干涉,我只希望多点关心,多点沟通,少点责骂,行吗。
也许我根本都不值得你们关心,我做了那么多错事,你们不关心我,讨厌我也是应该的,我开始讨厌回家,家是温暖的,可我却感不到温暖,我回到家就是随之而来的骂声,我都这么大了,我有自己的思想,我有自己的想法,不再是小孩子了,你们越骂我,我就越做不好,我开始叛逆,曾经想得到的温暖全都成为泡影,我只能在苦涩的梦里尝到一丝虚幻的甘甜,梦醒来依然如旧,
都是我的错,犯下的错只能自己承受自作自受我乃活该。
2.孩子与父母作文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弗罗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主要内容。
2.熟读课文, 理清文章思路, 了解文章结构严谨的特点。
3.正确地认识爱的情感价值, 构建成熟健康的灵感, 学会爱人。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 掌握生字词, 理解精彩语段的意思。
2.构建成熟健康的灵魂, 提升爱的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导学汲趣。多媒体展示“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画面, 体会父爱、母爱, 导入弗罗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
二、走近作者, 了解作品《爱的艺术》
艾·弗罗姆 (Erich Fromm) (1900-1980) , 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 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代成员。毕生旨在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人精神处境, 弗洛姆在此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20世纪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名作《爱的艺术》阐述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无关的感情, 而是一种能力问题, 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一门艺术。
三、整体感知, 领悟理解
1.题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比较“父母对孩子之间的爱”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有什么不同。
要点:“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单方面的奉献、歌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爱是两方面的, 旨在构建健康的灵魂、正确的情感世界。
2.指明学生朗读加点的字的读音。
3.速读课文, 理清层次。
(1~3) 段, 爱的能力发展。
(4~7) 段, 爱的对象的发展。
(8~10) 段, 爱的成熟。
4.分析探究。
(1) 在同学们的心中, 父母之爱是伟大无私的、含蓄的, 那么弗罗姆笔下的父爱和母爱是什么样的?
(2) 弗罗姆笔下的孩子的爱是怎样的?
刚出生———无爱的意识。
8岁以下———有被爱的意识。
8~10岁——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少年时期———我爱, 因为我被人爱。即克服自我中心阶段, 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统一感到爱比被爱更重要, 给予比得到更能使自己快乐满足。
成熟时期———我被人爱, 因为我爱人。
5.品读鉴赏。
(1) 第三自然段中阐述了哪两种爱的原则, 区别在哪里?
明确要点:“我爱, 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 因为我爱人。”是因果关系的复句, 反映了两种爱的原则, 强调的重点不同。
爱比被爱更重要。
“我爱人”的原则比“我被人爱”的原则更成熟。
(2) 如何理解“母亲的良知”和“父亲的良知”?
明确要点:“母亲的良知”是“对别人的仁爱之心”,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个人应该关爱他人、善待他人。
“父亲的良知”是“对问题的理性的判断力”, 也就是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拥有正确判断是非的能力。
“母亲的良知”和“父亲的良知”是一个成熟的人应具备的做人的素质。弗洛姆认为, 二者缺一不可, 不能偏废。
6.能力体升。
(1) 什么样的人才是成熟的人?
(2) 弗罗姆认为怎样的状态才算拥有成熟的健康的灵魂?
(3) 面对父爱、母爱, 结合实际谈谈你希望成为怎样的人?
四、课堂小结
1.总结主旨
2.结语
同学们,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 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继承父母的爱的优点, 构建起健康的灵感, 在人生的风雨中学会爱人, 常怀一颗仁爱之心关爱他人、善待他人, 同时学会理性地判断, 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健康的人。
五、欣赏诗歌, 完成练习题
母亲的爱
汪国真
我们也爱母亲
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
我们的爱是溪流
母亲的爱是海洋
岌岌草上的露珠
又圆又亮
那是太阳给予的光芒
四月的日子
半是烂漫
半是辉煌
那是春风走过的地方
我们的欢乐
是母亲脸上的微笑
我们的痛苦
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
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却总也走不出
母亲心灵的广场
1.为什么把我们的爱比作溪流, 母亲的爱比作海洋?你能举一些生活中的事来说明吗?
2.结合这首诗本说说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文中“四月的日子”有何特殊含义?把它改成六月行不行?
3.父母与孩子共成长 篇三
“作业拖欠,别的孩子花20分钟就能搞定的事情,他要花1个多小时,甚至更长,每天写到10点以后,我们心里着急,打了他,孩子不哭也不闹,也不和我们说话,还是照旧,我们心里很难过,怎么办呀。”
“孩子喜欢玩电脑,一直和我们家长抢着玩,作业也不愿意写,或者就随便瞎写,写完就玩电脑,电脑藏起来,到同学家玩,怎么办呀?”
……
“……怎么办呀?”纠结的话语,让家长听后都会感同身受。“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在孩子身上花了很大的精力,而孩子的成长总是不能达到我们的要求,或者说离我们给其定的目标甚远,有时候真的很迷茫,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成功呢?”
究其上面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不难看出这些问题都和家庭教育有着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亲子关系。父母是孩子的终身的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为了减少或者说避免孩子们这种不健康的行为、言语的出现,我想我们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学习,基于此,我设想在学校现有的基础上,尝试探索一种亲子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现将一些粗浅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一、概念阐释
在百科名片上对“亲子”二字的定义是这样描述的: “亲”就是指孩子以外的家庭内部成员,“子”是指孩子,主要指孩子的双亲。而我这里所讲的“亲子”就是指父母与孩子。
“亲子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指的是建立一种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让孩子与父母一起参加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孩子与父母学会互相尊重,共同成长,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意义
转变“家长式”的教育观念,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建立父母与孩子良好的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健康心理。
三、设想
1.成立亲子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研组
以德育主任为组长,其他具有苏州市心理健康教师上岗合格证的老师为组员,成立教研组,制定每学期亲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案,并把其纳入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中。同时定期的举办教研活动,对各年级孩子出现的一些相似问题进行分类研讨。
2.亲子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
(1)讲座类。(适合孩子与父母一起听的讲座。)
(2)探讨类。(出现一主题,由心理健康老师指导孩子与父母共同探讨。)
(3)游戏类。(尝试各种益智、竞技游戏达到亲子心理健康教育。)
(4)公益类。(组织孩子与父母共同参加公益类活动,促进良好心理的养成。)
(5)团体辅导类。(利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可以大课,30对以上亲子,也可以小课,10对以下亲子。)
3.亲子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类型
A.按年级进行亲子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按照年级,选择适合本年级的活动主题,每个年级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亲子心理健康活动。
B.按孩子出现的问题分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针对相似问题的亲子心理健康活动。
例如,脾气暴躁,容易冲动;做事拖拉,作业拖欠;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交流……
每个年级都有孩子出现问题,尝试着把具有同一特征问题的孩子家长组织起来,利用亲子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辅导。如果问题比较复杂可以采用连续性的活动。
四、预设目标
1.父母的期望更加合理,孩子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减少“不能达到我们的要求,离目标甚远”。
2.父母的关爱更加适度,孩子更加有责任心。减少“我们在孩子身上花了很大的精力”“每天围着孩子团团转”。
3.父母的攀比心更弱化,孩子能有自己的爱好。减少“想让他多学习点东西,让他将来过得好一些”。“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点”
4.每个家庭都是和谐的,每个孩子都健康向上,积极乐观,心里充满阳光。
4.孩子与父母作文 篇四
我的成绩并不是很好,每次把试卷给父母看的时候,父母总是会指着我说:“你看看人家。”而我也总是会反驳道:“别人家的孩子怎么了,我是不如他们,但我也有我自己的长处。”这句话也总是会让父母重复这样一句话:“也没见着你有什么优点。”谁知,我竟然将这句话放之心上。我便疯狂地开始学习其他长处,心想:既然学习拿不下,就抓抓其他特长。于是我便开始学习起了跳舞。
夏日炎炎,太阳挂得高高的。我来到舞蹈培训班,这里有很多比我早很久就开始学习的学生,而接下来的两个月我将与他们一起度过。刚开始就要练习基本功,一劈叉下去,一粒豆大的汗珠就从我的脸颊滑落下来,但我知道我必须坚持下去。过了一个星期,我终于慢慢追上了那些比我先学的学生。
两个月后。学校要进行一次文艺汇演,我激动地举手报名,这可是上天赐给我的一次机会,我一定要让我的父母看看,我也是有长处的。于是我和班级同学自行组织排了一支扇子舞《众里寻她》。我们班拿了一等奖,我和同学们高兴得抱作一团,怀着激动地心情举起我们的荣誉奖杯。我也拿到了属于我的个人奖。
我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回家,路过我家隔壁的邻居家时,我听见邻居阿姨对她的女儿说:“你看看隔壁那家的女儿,跳舞跳得多好,你也不学学人家。”我停住了脚步,这句话简直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于是我敲了敲门。邻居阿姨满怀笑容地打开了门,说:“刚说你呢,你就来了。”我向邻居阿姨问过好后,便对她说:“阿姨,您刚刚说的话我都听见了。我跳舞跳得好,但是大姐姐的学习可比我好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邻居阿姨笑了笑,表示认可。
我打开家门,高兴地举起证书对妈妈说:“妈妈你看,我并不是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妈妈摸了摸我的头,说:“傻孩子,妈妈开个玩笑你还当真了,你只要做好你自己就够了,这次表现很好,继续努力。”
5.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障碍作文 篇五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障碍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沟通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桥梁,沟通是两个人倾听对方心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饭后的一声声震撼心灵的关门声,是我们和父母之间的沉默和争吵。
缺少了与父母之间的沟通自然也就和父母之间有了“代沟”,无形之间产生的隔阂。有人说:“现在的老一辈永远不理解小一辈的所作所为,而小一辈永远也不理解老一辈所说的话。”时代的不同,思想的不同,年龄的不同,使我们与父母产生了分歧,我想这一点大家都深有感触吧?
我的爸爸妈妈一直很看重我的学习成绩,其实,我知道他们也是为我好,可是有时候我也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我想有一个自己的学习的时间,我想有一个自己的休息时间……可是,我的这些想法都只是藏在心里,并没有和爸爸妈妈说,说出来怕他们生气,又说我什么不想好好学习,什么翅膀长硬了,不听话……
爸爸妈妈,我已经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了,你们可以放心了,我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作为一名学生,我当然知道我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但是,我也需要休息,我也要玩耍,毕竟我还是一个小孩子……
爸爸妈妈,一次考试没考好并不代表我永远都考不好,考不好,我知道,我的心情也不好,所以你们不要再责备我了,不要在因为一次没考好就对我板着脸了,你们这样我的`心情只会更加的低落,爸妈,不要再因为我一次没考好,你们就为我找补习班,我知道你们是希望我能够学的更好,但是,我希望你们能够听一听我的想法,我需要你们耐心的倾听……
爸爸妈妈,我会做一个好孩子,我会认真的做每件事情,我会好好的孝敬你们,只是爸爸妈妈,我希望你们对我多一点的信任,给我多一些机会,有足够的时间让我证明给你们看,让你们看看你们的孩子是多么的精彩……
爸爸妈妈,其实我也很优秀,只是你们没有发现,请你们不要在再我的面前说张三李四家的孩子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了,我知道你们是希望我也可以像别人一样的优秀,但是,你们知道吗,你们无意间伤了我的心,我需要的是你们对我的鼓励啊!
爸爸妈妈,我多希望有一天我们面对面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谈一谈自己的心声,可是,每一次,您都说还不快写作业去,您不知道,多少个黑夜我一个人躲在角落里默默的流泪,你们对我的期待,对我的要求,如巨石般压在我身上,压的我喘不过气来……
6.父母与孩子之间代沟英语作文 篇六
今天是重阳节,老师让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干什么呢?
Mom went to work, do not have method and mom to do a business together, that is mixed father together.
妈妈上班了,没办法和妈妈一起做事情,那就和爸爸一起吧。
The small donkey of my home, it is electric tricycle, a summer is in downstair and quiet rest, it is wind blows insolation really, a quite enough earth dress wrapped around above, still give tricycle to change body new clothes together with father today.
我家的小毛驴,就是电动三轮车,一个夏天都在楼下安静的休息,真的`是风吹日晒,上面披了一层够够的土衣服,今天还是和爸爸一起给三轮车换身新衣服吧。
After pail, water, towel gets ready, I of two in full swing did two hours to just dress up my short-haired pelt ass clean, riding it very comfortable.
水桶、水、毛巾准备好后,我俩热火朝天的干了两个小时才把我的小毛驴打扮干净,骑着它很舒服。
Good, this is my section that weigh this world!
7.美国父母送给孩子的“安全手册” 篇七
—接听电话时, 不要告诉对方自己的名字、地址、此刻谁在家里等任何与家里有关的信息。
—要到哪里玩, 一定要让爸爸妈妈知道。
—不可独自行走, 出门总要与朋友相伴。
—不要独自到加油站、戏院、餐馆或其他公共场所的洗手间。
—空空的大楼、安静的门道, 虽是好玩的地方, 但不可独自到那里玩。
—有任何不对劲的事, 别忘了打报警电话。
—不接受陌生人给的任何东西, 特别是食物。
—无论如何, 不要坐陌生人的车, 哪怕他说是爸爸妈妈的朋友, 或是爸爸妈妈让他来接你的。
—如果陌生人对你说:保证带你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 或和你玩一种很有趣的游戏, 不要相信, 千万不要跟他走。
—如果陌生人把手放在你的肩膀上, 最好的办法是大声尖叫:我不认识这个人。或高叫:火警! (专家认为, 这样叫会立刻引起人们的注意, 因为任何人听到“火警”都会救助。)
—不要公开说出家里近期的外出旅游计划。
8.孩子的“喜欢”与父母的“适合” 篇八
小册子的选择
彤彤的宝宝摘记小册子用完了,于是彤彤妈妈在开学前准备了几本新的小册子。彤彤从封面分别为蓝色、灰格子和有里约大冒险卡通图案的三本册子中,选出了蓝色封面的那本。一旁的彤彤爸爸就有些不高兴了,非要强迫彤彤选里约大冒险,说这本册子里的纸张质量更好。可是彤彤觉得自己喜欢的是蓝色封面的,所以坚持选择蓝色的。
父女两人互不相让,彤彤妈妈夹在中间表示为难,没想到一件小事情居然会引发父女对立的局面,一面是孩子的“喜欢”,一面是爸爸觉得的“质量”,到底该怎么办?
请把选择权给孩子,不要剥夺他们成长的需要。
彤彤爸爸是从成人的角度想要彤彤选择兼具“美观和实用”的册子,而彤彤是听从自己的内心,选择了最爱的蓝色封面册子。幼儿园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萌发,对于自己身边的事和物开始产生自我评价。爸爸看似是为了孩子好,其实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剥夺着孩子成长的机会。
孩子在生活中选择小册子,选择小书包,选择自己穿的衣服等过程中,建立自我,形成对自己的认可,对于今后的成长都是有益的。父母不必纠结于帮助孩子选择眼前的这一本册子,一个书包,而是可以借助这样的机会,更好地帮助孩子了解不同册子的特点,不同书包的材质,然后让孩子自己作出判断,岂不是更好?
皮鞋VS运动鞋
近段时间,有些女孩子的父母在微信群里交流,说自己的孩子最近很喜欢在家翻妈妈的高跟鞋穿。给孩子买的运动鞋已经被“抛弃”了,因为孩子只愿意穿皮鞋。父母们觉得孩子每天的运动量都很大,穿着皮鞋对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不合适,于是把孩子的皮鞋纷纷藏了起来。
“适合”这个词对于孩子来讲其实很难。
女孩子爱美算是天性,自然喜欢穿着美美的皮鞋。如果硬要让孩子选择穿有利于健康的运动鞋,而舍弃漂亮的皮鞋,很多孩子都难以接受。因为孩子的年龄特点,对自我的管理远远没有达到可以为了合适,而舍弃自己的喜欢。
面对这样的问题,父母不妨和孩子来做个游戏,大大方方地把爸爸妈妈的鞋子和孩子的鞋子都拿出来,一起挑一双自己喜欢的鞋子穿一穿,走一走,满足孩子对于模仿成人的内心需要。然后再请孩子选择一双“能跑又能跳”的鞋子,一起来跳一跳,跑一跑,踢一踢。在这样一个轻松欢乐的氛围中,鞋子也许满天飞,但是孩子却可以真实地感受穿着父母鞋子的时候,可能并不如自己的运动鞋方便,做到“能跑又能跳”。
让孩子通过真实的感受,了解运动鞋更舒服,比强硬地告诉孩子“穿运动鞋有利你的健康”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学不学钢琴
妞妞妈妈安排妞妞学习钢琴有一段时间了,妞妞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兴趣,随着练习的难度和量的加大,妞妞出现的抵触情绪愈加明显,以至于每次放学的时候,妞妞会跟旁边的同伴说:“我今天不开心,妈妈又要接我回去练琴了。”
妞妞妈妈的想法是,孩子学一门艺术的技能,不要求她成名,但是也是一种艺术修养,能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女孩子嘛,最适合学钢琴,因为钢琴最有气质。
可是面对着妈妈重压,妞妞不再如同往常一样愿意触碰钢琴,每次的练习都成了妞妞和母亲的拉锯战,经常是一顿责备加一场无奈。
培养艺术素养也要建立在孩子喜欢的基础上。
艺术修养的培养,没有合不合适,只有喜不喜欢,如果是孩子喜欢的,就是合适的。太多父母喜欢帮孩子选择自认为适合孩子的艺术项目,却没有想过孩子是否喜欢,甚至把自己的喜欢强加在孩子身上。
父母在让孩子学习乐器之前,应该把这作为一件慎重的事,先和孩子共同去认识和了解一些乐器,最后决定选择学习何种乐器时应多听听孩子的意愿。如果我们的孩子不喜欢成为钢琴家,她也可以当一名优秀的鼓手,艺术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局限于一角。
9.孩子与父母作文 篇九
每个人都有疼爱自己的父母,但你可曾想过在那次残忍的南京大屠杀,日本侵略者强行地那些幸福的孩子从那些含辛茹苦的父母的身旁画上了一个永远的.线段。
我曾看过一张照片,它来自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炸南京火车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一个小孩子孤独的坐在那凄凉的站台上,没有一个人在他身旁保护着他。所有人都葬身于坍塌的南京火车南站。日本侵略者断送了多少无辜人民的性命。只有那孤儿坚强的活了下来。他号啕大哭,只因他的父母为保护他能活下来,而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亲眼看着自己父母的性命在日本人手中丧失,他会如何想呢?
一个还在牙牙学语的孩子,亲眼所见日本人残杀中国人的情景。他全身是伤,身着一个小肚兜,一个小短裤。
10.父母态度与孩子性格 篇十
2. 照管过度――幼稚,依赖,被动,胆怯。
3. 保护――不善于交际,亲切,情绪安定。
4. 溺爱――任性,反抗,幼稚。
5. 迁就――无责任心,不服从,爱攻击,粗暴。
6. 忽视――冷酷,爱攻击,情绪不安,创造力强。
7. 拒绝――粗暴,冷淡,企图引人注意。
8. 粗暴――执拗,冷酷,爱逃跑,独立。
9. 专制――依赖,反抗,情绪不安,以自我为中心,大胆。
11.宋少卫:父母怎样与孩子共同成长 篇十一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其中有两种孩子最让家长苦恼:一种孩子既聪明又听话,家长让干啥干啥,从不惹是生非,但是家长总觉得孩子幼稚、长不大,他们不无苦恼地说:“孩子,你啥时才能长大,帮我分担重任呢?”还有一类孩子颇有反抗精神,不管家长说什么都要顶嘴或反驳,他的家长也很烦:“这孩子啥时才能懂事,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呢?”
这两种情况是怎么形成的?著名青少年心理专家、国内学习治疗创始人之一宋少卫说:“这是由于家长和孩子不同步,也就是说家长与孩子没有共同成长造成的。”那么,父母与孩子怎样步调一致,共同成长呢?
共同成长中的不变法则
记者(以下简称记):中国的孩子进入初、高中后,很多家长仍把他当成小学生甚至幼儿对待。在饭店,我朋友的孩子要去洗手间,我朋友马上追过去跟他讲洗手间在什么地方,怎么走,说得非常详细,而他的孩子已经17岁了。我直觉认为这不是一个家长对待17岁孩子该有的方式,因为一个17岁的孩子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对朋友说,而且我也不知道我说了之后他能否接受。
宋少卫(以下简称宋):亲子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应该随着孩子的成长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果父母执拗地把已经长大的孩子仍当小孩子对待,那么孩子就无法获得完整的成长。心理学家说“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没有长大的父母”,就是这个意思。正确的亲子关系是这样:最初孩子在母亲的身体里,出生以后孩子被父母抱在怀里,然后由父母牵着手学走路,然后父母放手让孩子在身边奔跑,最后目送孩子渐渐远去。每一个父母都要了解,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为了拥有,而是为了分离。正因为如此,父母对孩子的爱,需要逐渐适应孩子的每个年龄阶段,并最终让他能够独立面对和承受今后所有的人生挑战。
记:很多家长都知道,随着孩子长大,教育态度要进行相应调整,但苦于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
宋:这里,我跟大家分享家庭教育中三个比较重要的法则:一是爱的法则,二是尊重与真诚的法则,三是等待的法则。无论孩子处在什么年龄阶段,这三个法则是通用的。
首先是爱的法则。父母一说起孩子,都认为自己非常非常爱孩子,干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据我观察,父母与孩子的相处一般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的父母,无条件地接纳、爱护孩子。被完全接纳的孩子不怕父母责备、打骂,但是会怕父母不喜欢他,他会努力照着父母希望的方向发展。第二种境界的父母与孩子保持着僵持关系,这些家长喜欢给孩子讲道理,此时孩子知道父母是为他好,但容易争辩,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不愿听父母说教,总想挑战权威,你跟他讲道理,他本能地想反抗。第三种境界的父母最可怜,不管说什么,孩子都要对着干,父母花多大力气去管教孩子,孩子就会产生多大力气来反抗父母,结果两败俱伤,父母焦头烂额,孩子桀骜不驯。
如果父母能够看到这三种不同教子方法带来的不同后果,也许就能自觉地做第一境界的父母,无条件地爱与接纳孩子,不要太功利,不要因为孩子考了第一名你就满面春风,而孩子一旦退步你就“秋风扫落叶”。遗憾的是,日常生活中,功利心太重的父母大有人在。
记:您说的第二个法则是“尊重与真诚”,请问如何做到?
宋:要做到尊重与真诚,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1.视线的平等非常重要,当你跟孩子讲话时,一定要弯下腰或蹲下来跟他平等交流。
2.给孩子留有足够的选择空间,尤其对年纪稍大一点的孩子。好多家长之所以跟孩子沟通难,原因很简单,是你没有给他留有空间,你替他做了决定,然后要求他去做,这就容易让他逆反。如果你给他两三个以上的选择,或者在认同他的前提下,引着他往前走,你就会发现,教育孩子并不困难。
我有个学生特别喜欢穿名牌,他妈妈说:“我不给他买名牌,他就把家里的茅台酒拿出去卖了,自己买。”我跟这个学生聊过几次。第一次见面,我穿了昂贵的行头,跟他说:“听说你对名牌很了解,你看我的衣服怎么样?”他马上告诉我上衣是什么牌子,裤子是什么牌子,说完很得意。我又问:“你这么熟悉名牌,那你觉得穿上名牌感觉好不好?”他说:“好啊,难道你不觉得吗?”我点头同意,也说好。
第二次见面,我换了一套看上去还不错的衣服。这孩子见面就问:“老师,您这身衣服也不错,多少钱?”我让他猜。他猜3000元。我说贵了,结果他从3000元一路往下猜,一直猜到300元,我点点头。他说:“这身衣服和上次您穿的衣服看起来差不多,怎么价格便宜这么多?”我告诉他,衣服穿着好不好看,关键看身材和气质。有些人身材不好,穿名牌是糟蹋名牌;而有些人,比如你我,穿名牌像名牌;还有些人是我正努力学习的,即穿什么都像名牌。孩子一听有道理,非常赞同,回家就对他妈妈说:“以后我的衣服,一律不许超过300元。”
孩子有时候就像小牛犊,你硬拉着它掉头很难,但如果你不使蛮力,牵着它往前走两步再转头,会比生拉硬拽好得多。这就告诉家长,面对孩子,有时候你要懂得适当退让,给他足够的空间,他才会按照你说的去做,也才会有教育的效果。
至于“真诚和尊重”,我先讲一个故事。在印度,甘地被称为“国父”。一天,一位夫人拜见甘地,说:“国父,我的孩子非常喜欢吃糖,我说了多次他都不改。他非常崇拜您,所以我希望您跟他说说,以后不要再吃糖了。或许他能听您的话,改掉这个坏毛病。”甘地说:“好吧,请一个月以后再带孩子来。”夫人很纳闷:见国父一次不容易,他却让我等一个月后再来,为什么?但出于尊重,她没有将疑问说出口。一个月后,她领着孩子又来了。这次,甘地如她所愿,跟孩子说以后不要再吃这么多糖了。孩子点头答应。
夫人再也忍不住了,问道:“亲爱的甘地,明明就是一句话的事,您为什么要我等一个月呢?”甘地说:“夫人,其实我也喜欢吃糖。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首先让自己做到不吃糖,然后才有理由和信心告诉孩子不要吃糖。”
nlc202309032140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时家长一定要真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如果家长做不好,也请告诉孩子,你会跟他一起努力去做好。
有了孩子之后,很多家长都颇为感慨,说教育孩子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因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他发现了自己身上很多不好的地方,然后一一改正,才日趋完善。
人这一辈子,有三个可以改变你的人:第一个是导师,不是学业上的,而是灵魂上的;第二个是爱人,他对你命运的改变是很大的;第三个就是你的孩子,因为他的成长会带给你很多震撼与推动。你原来意识不到的问题、改不掉的毛病,由于孩子的到来而被察觉并改掉了。当孩子犯错时,你告诉他:“爸爸犯过同样的错误,但是现在我完全改掉了。”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记:那第三个法则呢?
宋:第三个法则是等待。中国的父母特别心急,总想一步到位,最好能有一种灵丹妙药给孩子服下,一下子解决全部问题。实际上,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耐心等待。这一次孩子没有做对、做好,不要当即指责,只需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然后默默等待,等着他下一次做对、做好就行。
有些法则需要与时俱进
记:这三个通用法则是任何年代的家长们都应该遵循的。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环境的改变,家庭教育是不是也有需要与时俱进的法则呢?
宋:是的。一是延迟与满足。我出生于20世纪的70年代。少年时,有一天我想吃红烧肉,我妈说等下个月吧。因为那时候一个月就发一次肉票。那时候吃顿红烧肉,真香啊!现在的孩子想吃红烧肉或者排骨,家长一次做一盆,让孩子吃个够。生活中,到处可见爷爷奶奶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有的孩子根本不饿,却被强行喂食,被逼迫着吃,慢慢地,孩子对吃就失去了兴趣。
现在的孩子,不仅没有延迟满足这一说,反而变成了过度满足。如今大范围的厌学现象,跟延迟满足有很大关系。孩子在学校学习,回到家还被要求学习,你只要在学习,就是功臣,啥也不用干。老师、家长,甚至朋友、同学关注的都是成绩,这学习再美味,孩子也吃够了,他怎能不厌学?
如果家长能思考一下延迟满足的重要性,降低伙食标准,把一桌子孩子爱吃的菜变成一两样,把一大盆排骨变成几块,那孩子就爱吃了。如果你再把自己的那一块让给他吃,他会特别高兴,感到爸妈很疼他。相反,有一锅排骨等着他吃,他怎么也不会有这种感觉。所以,对现在的孩子,家长要延迟满足他的要求。
二是关注与漠视。如今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于是孩子便产生了关注焦虑,结果导致很多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等。孩子稍大一点后,还会出现其他问题,如对名牌服饰的追求等。
父母对孩子太关注,孩子所有的要求不管正当与否,都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及时回应,这对孩子的成长其实是非常不利的。
我希望家长能够漠视孩子的某些要求,急需的快给,娱乐的少给,品牌的慢给,能自己造的尽量不给。我曾参加一个教育会议,会上大家谈到了“虎妈”。虎妈的很多做法,我不赞同,但是虎妈有一件事情做得好,就是从小不让孩子看电视和玩电子玩具。
心理学认为,人对东西的兴趣在1~3岁的时候是一个预设。在这个时期,如果你给孩子的东西太复杂,他注意力的兴趣参照点就会很高。等到了幼儿园、小学,他的注意力就很容易涣散,因为他会用看过的动画片去作对比。试想,哪个老师的讲课能比动画片更有意思?结果,造成孩子不爱听课。所以,孩子小的时候,要给他一些小的简单的东西,而不是很高级很复杂的东西。也就是说,在家庭教育里,要对孩子的要求适当漠视。家庭教育中,细粮是关注,粗粮是漠视,以前生活条件不好,我们爱吃细粮不吃粗粮,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我建议家长多给孩子吃点粗粮,这样更利于身体健康。
三是责任的转移。家长不仅要给予孩子,还要懂得从孩子那里索取。每次,我跟学生们在一起都特别开心。为什么?因为我告诉他们:“我已人到中年,身体渐渐走下坡路,有必要得到足够的关心和照顾。”慢慢地,我的学生们都养成了习惯,只要和他们一起吃饭,他们就会给我倒水夹菜,我根本不用动手,面前的盘子里就堆满了好吃的。
实际上,现在的孩子在家里想做的事情、能做的事情很多,但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往往说:“孩子你去学习吧,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长此以往,孩子的情商会出问题。
四是赞扬。赞扬也要与时俱进。孩子在学龄前阶段,父母说一句“你真棒”就足够了。但是孩子上小学后,你再说“你真棒”就不行了,你要表扬得很具体,比如说:“哎呀,你这次的卷子做得很干净。”到了中学,你表扬孩子要采取暗示的手法,因为这个时候你直说,孩子会不信,如果你说“这几个字写得很有点儿意思啊”,他就很高兴。因为你对他的赞扬,适应了他的发展与需要。
另外,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个亲子沟通的立体法则——就是营造家庭教育之道。道是氛围的意思,把你的爱和期待像水和空气一样,慢慢地浸入孩子的心灵。我曾在一所学校让孩子和家长做面对面的交流,我对在座的家长们说:“家长朋友们,请你用眼神告诉你的孩子他很棒。”之后,我又问现场的孩子们:“如果哪个同学感觉到了家长欣赏的目光,请举手。”结果很不理想。用非语言方式来赞赏孩子,这对中国的父母来说似乎是个难题。但是再难,父母也要学会,因为这太有用了。非语言沟通中,眼神最重要,还有肢体动作。尤其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你能够跟孩子说的话会越来越少,这时你的目光及肢体动作,就会派上用场。
最后,我祝愿家长朋友们都能够与孩子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编辑:杨子】
12.别让父母的谦虚影响孩子性格 篇十二
导致孩子如此性格常与父母不当家教有关。笔者身边即有事例。
双休日我们几位好友携妻带子去烧烤。大家围着烤肉时,李强见张军的儿子张小兵高大英俊,赞赏道:“你儿子越大越英俊!”张军说:“英俊有屁用,成绩老达不到班级前列,哪像你儿子,成绩优秀,每次考试都获奖!”本来在与孩子们叽叽喳喳聊天的张小兵,脸儿“唰”地红了,不敢再作声了,只顾自个儿烧烤,随后也整天的独坐独玩不入群。
张小兵的成绩虽不在班级前列,但在重点中学的好班级里,能在中上水平已很不错了,张军内心是觉得儿子争气了。但他却说了如此贬低儿子的话,其实不是对儿子的不满,而是他自我谦虚。其实,我常发现他当着众人面“贬低”儿子。可他哪里知道,他或不习惯说表扬孩子的话语,或为了不让孩子听到表扬的话语而骄傲,但孩子是不能理解的,只会感受到是父亲不满而把自己给贬低,让他在众人前无地自容,信心扫地。
之后我碰着张军。他说看了儿子期末拿回的学生手册,其班主任评语说其儿子性格内向,课堂上不积极发言,不积极参加学校文娱活动。他担心这样下去,儿子将来即使能上了好大学,毕业后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也难以适应,上大学也等同白上。我指出,导致你孩子性格内向不能出众,这与你家教方法不当有关,如你常在众人前贬低儿子,因一个孩子长期感受不到父母对他的赞赏、肯定和关爱,就会失却自信,变成内向,不愿出众或不敢出众。于是我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多鼓励、肯定和赞赏孩子。即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多与人交流,多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及时发现孩子点滴进步并给予肯定、赞赏,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消除自卑,融入群体。二是多培养孩子兴趣、多帮助孩子融入社会。如常带孩子去打篮球、羽毛球,去登山、游泳等等,同时多带孩子去郊游、走亲访友等等,当孩子兴趣多了见识广了,性格自然就会变得活跃、外向。三是多让孩子参加爱好培训班。或书法,或绘画,或舞蹈等等,让孩子增长知识结交朋友,扩大生活圈。张军信服地点点头。新学期刚过半,张军就高兴地对我说,他儿子已是学校篮球队队员了,前段时间县里几所中学搞友谊赛,儿子所在队获得了冠军。如此下去,其儿子就能慢慢充满自信,敢于出众。
别让父母的谦虚影响孩子性格。谦虚是一种美德,但是,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将谦虚转化为在众人面前习惯以贬损孩子的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爱,就会让孩子长期处于被父母贬损的环境中,在如此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必然缺少自信,胆小懦弱,面对挫折不敢勇往直前,惧怕退缩,畏首畏尾,导致孩子如此不良性格的根源正是父母的如此“谦虚”。
13.父母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篇十三
欧阳敬孝
一、积极倾听的态度
1、有想听孩子说话的心意、时间。
2、允许并真诚接纳孩子不同的想法。
3、相信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自父母的信赖将是激发孩子潜能的催化剂。
4、毋须害怕孩子说些情绪性的语言,情绪的感觉只是一时的。
5、尊重孩子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
二、有效沟通的要点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3、蹲下来与孩子说话。
4、不要轻易否定孩子。
5、成人少说多听,引导孩子多说。
三、孩子以下情况就不能只“听”了
1、你在工作时,孩子不断地来骚扰、吵闹、哭叫。
2、孩子放学回来,书包、衣服、臭袜子乱扔在沙发上。
3、未经你的同意,孩子擅自使用你的工具/电脑。
14.父母与孩子的代沟问题 篇十四
Hip--hop,20多年前始于美国街头的一种黑人文化,在中国也被无数青年所追捧并为之疯狂,而那些老年人则对其评价为“很吵”;作为中国的国粹,无数老年人不时哼唱的京剧,青年人则对其不屑一顾。不同年龄的人,由于其所生活的社会大背景不同,接触的事物、人物不同,随之其思想观念与为人处事的方式也大相径庭,如若任由这种差别扩大,便会形成如上所述的现象,即“代沟”。
“代沟”是由英语generation gap翻译而来,generation指“一代人”,gap则是“缺口、裂缝或鸿沟”的意思,那么从字面意思来讲,“代沟”则是指“代与代之间的鸿沟”,《现代汉语词典》认为是两代人之间由于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产生的差异。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的思维里,代沟所表示的时间长度是十到二十年,而现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代沟的时间差距则相对减小了很多,有人这样说:“70后是十年一个代,80后是五年一个代,90后两年就一代”,“三岁一代沟”的现象便是这种说法的很好的诠释,甚至同龄人之间也会产生“代沟”。
本文中我要谈的是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亲子间代沟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使父母与孩子之间发生大的冲突,使亲子反目,造成家庭关系的紧张,甚至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阴影,致使孩子染上不良习气,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青少年亲子关系的问题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十分密切,作为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有必要对其了解,因此,我就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谈一下亲子间代沟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关于亲子之间产生代沟的原因,我从青少年个人、父母、社会三个方面谈一下一些个人看法。
1、青少年个人:亲子之间产生冲突的时间一般都在孩子十几岁时,即孩子的青春期,在这一时期,随着生理的变化,青少年的心理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同于孩提时代对父母的依赖,他们认为自己是“大人”了,不再愿意受到约束,并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同时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开始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甚至连父母的一些正确的意见也听不进去,而在父母的眼里,他们始终是孩子,那么这时父母的管教便会让他们感到厌烦,于是,代沟产生了。
2、父母:首先是父母对孩子的忽视,在现代社会,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尽量好的物质条件,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了工作当中,相应的便缩短了陪伴孩子的时间,这不但会误导孩子认为他们不关心自己,同时不能及时地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样难免会产生代沟。其次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与态度不当,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养大的,他们又比孩子拥有更多的生活经验与阅历,就要求孩子对自己绝对服从,对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全权包管,同时对孩子过于严格,不分场合地责备,甚至动手打孩子,这也是亲子间产生冲突的关键原因。
3、社会因素:中国传统社会存在着严格的长幼秩序,上至君主,下至黎民百姓无一不遵从“百善孝为先”的古训,对于子女而言,“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子女对父母可谓是“百依百顺”,因此在这样的文化因素的影响下,父母与子女之间并不会有直接的代际冲突,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变迁,西方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人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父母与子女的观念差距越来越大,价值传统观念也逐渐淡化,原本可以维持代际平衡的文化因素的影响力逐渐减弱,最终致使亲子关系的紧张。
15.孩子与父母作文 篇十五
这两则消息相信我们每一名做家长的都不能忘记:浙江金华高二的徐力因忍受不了母亲对他学习成绩的要求和学习上的压力, 用榔头打死母亲因此而落入法网。
山西初三男学生因早恋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被父母批评后丧尽天良用铁锤砸死自己的父母。
这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悲剧为什么会发生?现在的孩子怎么了?难道我们做家长的就不应该期盼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吗?
这些沉痛的问题让人无法用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 现代社会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接受教育的局限使得大多数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 千军万马过———中考、高考独木桥, 使得家长又把“成龙”的标准定为“华山一条路”考大学。有调查表明, 希望子女上大学的家长占总数的95%以上, 为了达到这目标, 家长盯着分数名次, 要求孩子不错眼珠地盯着书本!甚至牺牲了孩子的休息娱乐乃至睡眠。不听话就恶语相伤甚至拳脚相加成为事件的直接诱因。我们这些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是否关心过孩子的精神需求吗?
孩子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躯, 他们也有自己的许多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人的需要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有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当孩子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 就会有强烈的精神需要, 他们渴望父母从精神上多关心他们, 理解他们, 如果这一层次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 那更高一级的自我实现需要如学习、认知、审美就难以产生, 孩子也就没有实现成为真正人的社会化过程, 也就是我们做父母的没有真正把孩子培养大。
家长常常以为人微言轻而忽视他们的喜怒哀乐, 觉得小孩子能懂什么感情?其实孩子也是人, 是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有时在家长看来微不足道的事却给孩子内心造成很大的伤害。
让我们听听孩子们的心里话吧: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要求我们十全十美做好。
请允许我自己慢慢观察一切事物, 希望不要过多加以限制。
父母虽然工作压力大, 家务繁多, 而我的快乐时光是短暂的, 请花一些时间陪陪我, 给我讲讲世界上的奇闻或带我们走出去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领我们见世面, 不要只是把我当成你们生活的一种乐趣。请给我机会让我自己做主, 允许我不成功, 总有一天我会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道路的。
我是未成年人总有做错事的时候, 请不要骂我打我, 只要您告诉我什么是对, 什么是错, 给我时间让我思考清楚。
我不愿意干的事情, 请别逼我, 否则您会失望我也会非常难过。
我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快活, 就像父母想从我身上得到快乐一样。让我们一起笑起来!
在全社会都认识到学校教育需要改革的今天, 家庭教育是否也该革新, 可事实上我们的很多家庭还在采取最初级的教育方法。
那让我们也听听一位调皮孩子的母亲打完孩子说的一句肺腑之言:“每次打孩子, 先哭的总是我!”此番话印证了“打在儿身, 疼在娘心”的事实, 看来, 打骂是一种彼此的折磨。
我认为家长和孩子应该从多方面了解孩子, 因为多一分了解, 就会少一分误解。父母多抽出时间与孩子做沟通, 尽量全面了解孩子的表现, 这样一旦孩子真的有不当行为的时候, 父母也能明白应该如何管教孩子。沟通技巧是沟通生命, 要想跟孩子说上话并不难。即使工作再忙再累, 也要抽出时间来和孩子在一起尽情地谈他们喜欢的话题, 要让孩子知道他在你心目中始终是第一位的。在谈论的时候, 你一定要愉快而不是应付了事, 让他知道你非常乐意与他在一起。晚饭后是聊天的好时机, 散步谈心更是很好的机会。当家长的一定要懂得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不要一言堂。少说这个“不”那个“不”。该道歉的一定道歉, 如果有当面不好说的话还可以采用书信的形式发出, 让孩子也从书信中了解您内心想法并达到彼此理解的效果。
下面是一位母亲写给孩子的信:
孩子, 我跟你爸爸尽我们最大的智力、体力和精力去呵护和培养你。我们不但希望你有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 还希望你有愉快幸福的一生。我们是平常人, 我们的能力和智慧是有限的。在我们关照和教育你的过程中, 犯了不少的错误。我们有脾气, 有时还很固执、很死板。我们肯定有很多照顾不到你的地方。我们有时也会在坚持我们认为是正确的同时, 在感情上伤到了你, 我们请你原谅。只要你觉得在感情上我们有伤你的地方, 那一定是我们做错的地方, 我们向你道歉。
孩子, 我们万分地感谢你降生到我们家。我们一生中最大的幸运和幸福就是有了你。你完整了我们人生的另一半, 你使我们明白我们来世上这一趟太值了。你给我们的远远超过我们所能给你的很多很多倍, 我们每天从心底感谢你!
16.孩子的幸福与父母离不离婚无关 篇十六
儿子忧郁地跟我说:“离婚人家的孩子,好可怜哪,如果你们俩要离婚,我就离家出走!
看来,小同学的不幸,让儿子一下子没有了安全感。如果我和先生拌几句嘴,儿子脸上都是担心害怕的表情。他会跑过来拉住我的手,说他会乖,不要我们争吵。
我觉得有必要和儿子谈谈,让他明白,对于两个过不下去的成人来说,离婚也是很正常的选择。但是,该怎么跟他解释呢?光说大道理,他是听不懂也听不进去的。
暑假到了,这是个大好机会。我给离婚已有10年的女友打电话,想和她母子一起出去玩。她一到假期就喜欢带着儿子到处玩,对于我的邀约,她爽快地答应了。我们决定去中国最北边——黑龙江漠河。
两个相差5岁的男孩很快成了朋友。
本来很平常的饭菜,因为有了一个喜欢的哥哥在身边,儿子吃得格外欢。自己背着双肩包,一路表现都像个男子汉,每到一处的住宿和问路,都是他们两个男孩子去搞定,我们做妈妈的乐得享受。吃饭的时候,孩子们自己决定吃什么,我们吃我们喜欢的,他们吃他们喜欢的。出来散步时,发现了一群半大孩子在打篮球,他们也能上去自报家门,和那些孩子打成一片。我和女友感慨,现在要是一家有两个孩子多好,孩子不会觉得孤单,而且年纪小的还能向大的孩子学习。
我的女友,在离婚的10年中,一个人带儿子。比起那些父母都在身边而婚姻质量很差的家庭,她儿子那种阳光和快乐,真是让我感动。
父母失败的婚姻,并没有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重大阴影。我想这主要得益于他妈妈,她给了儿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她一直都在给儿子灌输一个观点,那就是:小孩子的幸福和父母离不离婚没有关系。如果他想爸爸了,随时可以去看爸爸。她从来没有在儿子面前说一句孩子爸爸和孩子奶奶的不好,她也没有因为离婚的事情而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心情不好的样子。
在我看来,离婚表示两个成人的缘分尽了。如果双方做不到心平气和地共同抚养孩子,那么,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应该让孩子跟随性格最稳定的一方。
那次旅行,儿子不但得到了一个好朋友,也看到了北国的广大与辽阔之美,而且我抓住机会对儿子进行了教育。
回来的路上,我和儿子有这样的对话:
“儿子,你觉得哥哥好不好?”
“当然,现在他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看哥哥,他5岁的时候,爸妈离婚,他是不是很快乐很阳光呢?”
“是快乐,可我的同桌为什么就不快乐呢?”
“儿子,孩子的幸福不会因为大人离婚而失去。你的同桌,她有奶奶也很幸福。如果她爸爸、妈妈再爱她一些当然更好。”
我知道,他还是有些疑惑,但是他已经不再怕“离婚”这两个字。我又跟他说:“谁家过日子都会有一些小争执的,这才正常呢。争执并不是不相爱。”
我还告诉儿子,同一件事,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带来不同的后果。我的那个女友,她就不委屈自己,又把孩子带得非常的健康和阳光。她从不回避离婚,并且以健康平和的心态让儿子知道,除了爸爸、妈妈不住在一起,其他一切都没有改变。她的儿子,从没有因为自己是离异家庭的孩子而感到自卑和不安过。
现在离婚家庭是很多的,如果家长在追求自己幸福的同时,给孩子提前做好思想工作,并能做到爱孩子仍一如既往,那事情就不算糟糕。
有一对这样的夫妻,感情没了,考虑到孩子,两个人就勉强在一起,没有离婚。但夫妻两个人基本不交流,这样的冷漠,对孩子会有好处吗?如果夫妻俩在一个桌上吃饭,都感到别扭得不想说话,那孩子如何能感觉到温暖?在这样冷漠的家庭环境里成长,孩子的心理难免不会出现问题。而心理问题也不是一眼就能看见的,它更不像感冒发烧,吃点儿药马上就能好。
(摘自江苏人民出版社《做母亲是一门艺术:一个好妈妈的养育之道》 作者:叶眉)
【孩子与父母作文】推荐阅读:
长期与父母隔离的孩子的心理健康10-14
父母说给孩子的心里话作文范文07-20
孩子生日父母的贺词07-27
父母为了面子牺牲孩子08-02
父母给孩子家书范文09-10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父母规》学习心得11-08
父母给孩子的励志寄语07-11
中国的父母爱控制孩子09-05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合群的性格06-28
父母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专注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