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传统节日

2024-11-19

研究性学习传统节日(精选8篇)

1.研究性学习传统节日 篇一

《学生多元学习方式和学习有效性》研究阶段性总结

贵阳市清华中学 钱洁琼

我们课题组根据总课题组研究方案,积极开展了《学生多元学习方式和学习有效性》课题的立项研究,使学生利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现将课题实验情况小结如下:

一、实验方法

1.学习理论 确定目标

实验开始后,我们实验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子课题实验要求,精心编写了实验方案,保证实验活动的有序、正常开展。通过学习冯老师的尝试教学理论以及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确定开展合作学习中学生分组方法、学习内容选定、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合作方式、学生积极性提高方法以及合作学习中评价体制等的研究。2.定期研讨 促进提高

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在课堂。课题研究实施以来,我们就把课堂研究作为重点,在具体的教学中去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实验期间课题组每位老师始终坚持两周开展一次公开研讨的课堂教学活动,再进行集中研讨,利用集中研讨的时间,针对实验目标,开展评课、教学反思交流、集体备课等活动。

二、实验过程:

1.确定分组方法。

分组时我们根据每个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为四至六人一小组。通过分组活动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混合编组的形式比较好,小组成员能够互补。(1)小组中好、中、差的学生,不同特长的学生混合编组。按照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学习能力,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使这些同学有相互学习的机会,而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还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男生、女生混合编组。因为男女生生理特点不同,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有利于互补。2.选定学习内容

选择好有价值、最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逐步习得合作学习的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以下教学内容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1)有新旧知识衔接的内容。(2)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3)复习课的内容;(4)“开放性”问题;

(5)需要学生操作实践的知识内容。3.探索合作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打破了过去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让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交流、共同提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索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轮流发表自己想法,形成统一观点;合作分工进行实践操作、探求结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辅导。这些合作方式都能从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4.正确进行评价

正确的评价对每一位学生都有激励促进作用,对小组成员的评价我们在课堂评价中通过比较发现以下几点结论:

(1)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

(2)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

(3)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

(4)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为主,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办法。

三、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存在问题:

1.理论水平不够。实验老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能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2.学生已有学习习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响短时间难以克服;

3.缺乏足够的研究时间,实验的老师教学任务繁重,既要搞好实验,又要赶教学进度;

4.班级人数太多,分小组教学时,各组间的交流机会少;

5.小组合作讨论内容是否有价值;因为激烈的讨论,打乱了授课计划,拖延了授课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等。

6.学生个体差异体永远是合作的障碍。安排组长组织合作学习,但少数后进生他们不善于倾听别的同学发言,不在乎别的同学在说什么,不愿意思考问题,对小组内别的成员产生依赖性,影响自主性的培养。

7.有的教师思想尚未解放,课堂教学未能大胆放手,牵着学生走的现象在教学中时有发生。

8.在课题研究不断深化和总结的同时,如何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促进实际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努力方向:

1.今后我们依然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精神,借鉴各种成功的教学经验,加大教研力度,钻研新教材,探索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2. 要树立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极大地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发扬每个学生之所长,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3.要继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使合作与交流发挥它的优势。4.继续加强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研究。由于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还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我们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通过上网查阅资料,阅读有关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的经验材料,提高自己驾驭这种新课堂的能力,并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出教师指导合作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总之,我们课题组将继续注重收集多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合作中的每一细小环节入手,去探索出一套真正的、行之有效的课堂合作学习新方法、新模式。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展是我们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必然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给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为真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学习、有效地学习特制定如下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由于一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从意识上还是以分数为主。一味地追求分数必然会用一些不科学的方法,死记硬背、生学硬套成为很多人推崇的“有效”方法,这种思想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健康发展,素质教育不能得到真正地实施。学生成了学习的工具,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效果不佳。

二、实验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我们实验的指导思想是:坚决摒弃以教知识为目的的应试教学模式,一切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从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让每个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能够主动地去进行学习。

我们的目标是:一年内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多种学习方法,真正实现自主学习,自主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活动都达到教学目标,让课堂成为有效的课堂,让学习成为有效的自主学习活动。

三、教育理念

1、以“快乐学习工程”为总的指导思想。

2、以“互动共享”为主要的教学模式。

3、以培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

4、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5、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让每个老师都能成为学生的榜样。

6、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形成浓厚的氛围。

四、研究内容

1、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研究。

2、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

3、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的研究。

4、优秀学生学习行为特征的研究。

5、新时期的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的研究。

6、如何上好一节成功的课的研究。

7、如何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研究。

五、主要措施

1、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确实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素质,让每个教师都成为本课题研究的奉骨干力量,且要有阶段性成果。

2、每周进行研究得与失的交流,以这种方式来互相取长补短促进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3、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并能主动去实践学习方法。

4、抓好课堂教学工作,让它成为研究的主阵地,从课堂上得出科学的方法,并把这些方法放到课堂上去验证。

5、利用广播对全校学生开展学习方法的讲解,每周都给学生们介绍一种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感受科学学习方法的作用,从而激发他们更加乐于寻求好的学习方法。

6、各老师要有细致的、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分步实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这项研究中来。

六、组织保证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传统教学方式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学生仅处于被动接受教师传输的地位,忽视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参与、合作交流、获取亲身体验的机会,扼杀了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我们认为改变这种状况的良方就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把学生置于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它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主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使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研究中获得了体验,探索中体验了乐趣。课题组学生在体会中写道:“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因为我们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率先跨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大胆地跳出了老师讲学生记的定式,首度尝试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更多新问题,找到更多不足,得到更大提高,强烈的求知欲便由此而生,体验到了如饥似渴的真正含义”,“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研究,该怎样研究,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研究,至于结论倒在其次,因为,经历过程本身便是一种收获,也许这才是开设研究性课题的目的所在。” 上述体会反映了研究性学习开展已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起到了潜移默化影响。

二、在实施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正确处理研究型课程和基础型课程学习的关系。研究性学习方式和接受性学习方法,是相辅相成的重要学习方式;基础型课程的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主渠道,学科教学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教学互相依存和发展,共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加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2、正确处理学习过程管理与学习评价的关系。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研究型课程的开放性。离开了开放性,研究型课程就失去了生命力;要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改变重分数不重视过程的评价方法。

3、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研究型课程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开展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转变。长期以来,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学生应该听教师的,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教师应该管住学生,管不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研究性学习打破了这种传统的家长制框架,教师面临的挑战是:教师失去了对学习内容的权威,将处于被选择的地位,教师的工作将从个体走向合作,从分科走向综合。教师角色从知识的权威转为平等的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道者转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从局限教科书转为关注学科前沿和学科交叉,从单纯教学转为开展科研活动。因此,教师要防止把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带入研究型课程教学中,学生也要改变等老师讲的接受性学习方式。

4、研究性学习的管理有待加强。特别教师工作量的问题,学校、家长、社会的协调配合问题,学生外出调研的安全问题等等,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究。本课题在我校领导的带领和支持下,已经走过了两个学年。从第一学年的申请立项、确定方案、构想策划、理论学习、前期调查,到这一学年的贯彻实施,具体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一次次学习、实践、研讨、交流、改进、调整等实实在在的工作中,我们真实地听到了自己成长的脚步声。

以课堂为实验基地,通过学习交流及在数学课教学上进行探索和实践,找到与新课程最为和谐的交汇点,从而更好地开展新课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学年我们进入了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如何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以更多方式深入地进行课题研究,从多方面具体地体现和展示本课题的实验情况和效果,是我们这个学年课题研究的工作重点。我们工作虽紧张,可却感觉很充实,虽然很忙碌,可我们却在不断成长,成功的喜悦与研究的困惑并存着。现将我们课题组的工作进展及成果、课题组活动做法及体会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工作情况及进展

(一)理论与实践并进

理论是实践的航标。因此进行理论学习是我们课题组一定要坚持执行的工作重点之一。由于前期做好了专门充分的理论学习,因此,本学期我们将理论学习渗透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培养课题组成员做学习型教师的思想意识,养成学习的习惯。课题组长带头并要求和督促组员每月必须至少写一次学习笔记和感想。这个习惯从课题实验伊始一直延续至今。我们课题组教师长期坚持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并在组内实现知识共享。我们在网上申请了一个课题组的邮箱,大家若发现有好的文章都可以放入邮箱中供大家学习,在开展课题组学习活动时,还将所看到文章和观点进行交流讨论,这样,我们在科研思想上就比较容易沟通和达成共识。

(二)制定课题计划,例行课题组常规

每个学期一开学就由课题组长及时拟定了本课题组的实验计划,明确了本学期实验的重点、要求与进程。然后各组员再根据总计划,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课题计划,以便于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层次来开展实验。本课题组这一学年的常规工作有:

1、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组例会。

2、每月每人写一篇学习笔记。

3、实行责任制管理,明确课题组各成员的职责和分管的任务,各施其职,使课题组能自觉、健康、稳步地运转与成长。

4、争取学习机会,组织和开展交流活动,学习开展课题实验的方法和经验。

5、写出案例分析和反思

6、对本学期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撰写论文。

7、收集资料,整理个人资料袋。

一期下来,教师积累了各种研究资料和教学经验,向领导们、同行们、家长们、学生们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采。所上的研讨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得到了领导的赞扬,同行们的欣赏和家长、学生的喜爱。撰写的教案或论文还获得了各种级别的奖励。

老师们一份份的学习笔记、听课记录、案例评析、精品课教案、教学反思、学期总结等等,仿佛就是我们成长的印记。而那一张张奖状,就象一串串金色饱满的麦穗,它凝聚着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同时盛载着我们丰收的喜悦。

2.研究性学习传统节日 篇二

传统教学注重对知识的系统传授, 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大量的、系统的把握学科的内在联系和逻辑, 但是却缺乏对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的发挥, 所习得的知识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项目学习能够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在此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二者结合, 能够将单一的教学目标扩展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在教学内容上, 确立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合理规划

传统教学讲求对教学内容的预设性, 在这种情况下, 许多教师教学结果与目标能够达到吻合, 目标明确、条理清晰, 并将之是为好课的标准。但同时教师容易将教材内容等同于教授内容, 并以此为标准, 不能随便增删, 在课堂上容易遵循某一标准答案, 学生没有必要提出质疑或者对之进行改动。教学内容的生成性认为教学过程应该主动地、积极地对文化进行改造与建构。但同样, 由于教学内容的生成性, 教学目标容易偏离, 教学节奏也容易混乱, 教学内容往往与实际内容脱离, 无中心化。将二者进行结合, 能够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的指向性, 同时关注到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实际需要。

三、在教学方法上, 确立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合理分配

项目学习的过程主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实现, 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新教学理念来看, 自主学习对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但是自主学习并不能理解成老师撒手不管的学习, 应当在老师的引导、按时、有效监督下的自主学习。另外, 对于一些抽象、难懂、学习难度大的教学内容, 通过教师的启发、比喻、归纳、讲解, 能使学生豁然开朗, 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总的来说, 讲授式方法和自主学习并不矛盾, 二者的有机结合, 能够促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学习方法。

四、在教学进度上, 兼顾总进度与自定步调学习的有效统一

传统教学中教学进度是非常具体和精确的, 具有完整的计划性, 帮助教师规划每节课程, 兼顾各种教学活动, 并能保证教学重点。同时能够统筹安排时间, 避免盲目性, 特别是可以避免前松后紧的现象。而项目学习过程中, 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项目学习的开展在总进度的调度下, 自我调整, 以项目的最终完成结束。这样的教学安排更具有灵活性, 学习进度不要求一致, 鼓励每一位学生以自己最适宜的进度进行学习。但是这种方法由学生完全掌控, 教师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 学生无法把握课时节奏, 可能造成时紧时松, 不利于学生思维密度的培养。二者的有机结合, 能够促使教师和学生更加有效的配合, 制定出完整的项目活动计划。

五、在教学过程上, 确立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

传统教学中重视教师地位, 教师代表权威、教导、命令、指示、鼓励学生达到学习目的, 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播者。这为传统课堂教学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同时, 对教师权威的绝对追求也导致了学生依赖和盲从的心态。项目学习倡导学生主体模式, 认为教师的教、教材上的东西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感官去感知, 并能够通过自己本身的知识结构去形成能力, 解决问题。二者的有机结合, 可以再教师的有效指导之下,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六、在学习动机上, 确立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的配合激励

项目学习注重对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激发, 可以促使学生有效的进行学习活动, 具有自主性和自发性, 来源于学生内心的需要。而传统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外部刺激, 致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诱发性和被动型的特征, 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较低, 但是, 需要指出的是学习的内部动机虽然具有诸多的优势, 但是外部动机也不容忽视, 毕竟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也不是所有学生对学习都有浓厚的兴趣。因此, 二者的有机结合, 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采用各种有效的策略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七、在学习方式上, 兼顾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

作为建立在对接受学习的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学习形式和理念, 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的区分是明显的。在人们的意识里, 接受学习往往意味着落后、机械、一无是处的传统学习方式的代名词, 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根据奥苏伯尔的观点, 只要接受学习中学习者是主动的, 能够将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建立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 就是有意义的。而探究学习中, 如果学习者是被动的, 学习材料对学习者来说就没有心理意义的, 学习者没有将新旧知识建立起实质、非人为的联系, 这样的学习虽然冠以探究学习, 但仍然是机械的、没有意义的。将二者有机结合, 既可以兼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 也可以兼顾学生学习者的角色。

结束语

项目学习和传统教学整合实施, 必将带来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资源、教学评价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坚信在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和不懈的努力, 课堂教学必将取得较好的效果。

摘要:项目学习在国内其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日益受到人们的推崇。但是任何一种理论或经验的借鉴和吸收如果缺乏传统文化应有的支持, 就无法从传统中汲取养料以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理论, 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 把项目学习与传统教学进行整合并将之应用于我国的一线教学就成为了一个必然。

3.研究性学习传统节日 篇三

1. 我们规范管理,严格要求,全员参与,专人研究。①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制定研究计划,写好反思与总结,定期开展研讨、交流、展示等活动。②严格按照教育学会的要求,学期末积累5篇教学设计、5篇反思,记好课题研究日记,写好研究随笔与感想,积累好研究素材等。③要求人人参与,每位教师在一学期的教案中要有5篇以上的教案体现传统文化的渗透,学期末每人上交一篇有关传统文化渗透的教学经验论文。④课题组成员进行具体研究,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凡事予则立,不予则废”,看似简单的目标要求,但它能让教师们在实施过程中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显示出研究过程中目标管理的重要。

2. 加强学习与培训。我们知道,要想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教师必须先学,所以我们布置教师假期学习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与培养人文精神”的关系,要求写3000字以上的学习笔记。开学后及时大会小结反馈,要求写体会,时刻提醒老师们要静下心来,看传统文化,学传统文化。为强化教师们对“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内容的学习,我们还采用了答卷的形式来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除此之外,我们按月做好校内的培训工作,增强科研意识。

3. 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将课题研究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

(1)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学生在校本课上学习到的传统文化得到延伸。为此,我们搞了三节语文公开课,分别是一年级的《借生日》,五年级的《青山处处埋忠骨》,六年级的《我的舞台》,全体任课教师参加了听课。经过努力,三节课为课堂上传统文化的渗透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之后的论坛活动一致认为,三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课堂上那散发着的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学生在感悟课文、体会课文的同时,享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课堂上传统文化的运用,或在导入中,或在评价中,或在引读中,或在小结中,展现出了教师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淀,同时也体现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这种师生互动的交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欲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开展课题研究年组汇报课活动,此次活动以年组为单位,展示了6节汇报课,分别是一年级《棉鞋里的阳光》,二年级《画家和牧童》,三年级《可贵的沉默》,四年级《扁鹊治病》,五年级《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和六年级《一夜的工作》,又一次为平时的课堂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做了有效的示范。活动之后进行了小结:我们感到恰当适时的传统文化渗透为我们的课堂增了色,添了彩,也使语文课上的有机渗透上了一个新层次。以年组的形式上课不仅体现的是教研与科研的整合,更体现出我们拓展了课题研究的参与面,体现出了“课题研究,人人有责”的口号。最重要的是,课堂上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平时对传统文化的积累有了用武之地,让课堂体现出了浓浓的文化味,让老师们丰厚了底蕴,提高了素养。这样“教学相长”的好事是课题研究带给我们的,由此我们对“科研兴教”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3)开展学习传统文化实践课活动。讲课教师按要求分别根据自己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情况上了一节语文综合课。分别是:五年级“走近《论语》”,“毛泽东诗词赏析朗诵会”;一年级“学习弟子规,要做文明人”;二年级“读经典,學做人”。课堂上采用知识竞赛、以点带面、归类积累、朗诵展示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欲望。精彩纷呈的课堂为我们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然后我校又搞了课题组成员参与的传统文化演绎活动,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思路,尝试以国学经典为内容,以课本剧的形式演一演传统文化,效果也不错。

(4)开展有计划、有序列的诵读展示活动。

①为激发教师兴趣,促进教师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假期我们让教师背经典诵经典。开学我们组织教师展示活动。展示中全体教师或个人或集体,采取诵读、吟唱、表演、小品等形式演绎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增广贤文”、“经典古诗词”等内容。活动中那流利而有感情的背诵,深情而优美的吟唱,熟练而投入的表演,让老师们的心灵得到净化,素养得到提升,品质得到升华。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学经典、背经典,用经典的积极性。②为了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声势,掀起学习传统文化的高潮,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我们利用周一升旗仪式,每月搞一次全体学生的诵读活动。清晨,全校师生集合在操场上,透射出浓厚的传统文化韵味的背景屏风立在主席台前。升旗仪式后,学生们用整齐的韵律动作,气宇轩昂的声音,认认真真地表达着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沐浴着晨光,孩子们在学经典、诵经典中成长。回荡在校园上空的铿锵有力的诵读声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在我校的蓬勃发展之势。③为了让家长了解、支持、参与孩子们的诵读,督促孩子们的背诵,规范孩子们的行为,引导孩子们说到做到,我校又开展了“亲子诵读展示活动”。活动现场,有的家庭吟诵中华经典诗文;有的家庭演绎《弟子规》;有的家庭选择《论语》,再现我们悠久的文化。家长与孩子声情并茂的精彩演绎,赢得了现场阵阵热烈的掌声。2个多小时的活动洋溢着浓浓的、和谐甜蜜的亲子之情。孩子们的经典诵读,在父母的陪伴下,充满了信心,充满了热情。80余名家长学生参加的亲子诵读展示,给学校留下了精彩的一幕。④为让老师们充分利用晨读午读时间,为督促班主任认真抓好班级的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每学期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展示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示,激发了学习欲望,培养了学习兴趣。这种多层次、多方位的诵读展示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是连续的,目的是强化老师们带领学生坚持学习背诵国学经典。我们认为,只要坚持,就一定能达到既定目标。为了整理和汇总经典诵读内容,我们编辑出版了“诵读经典,传承文化”读本,在研究实践中整理出版校本教材。

4.研究性学习传统节日 篇四

论文关键词:传统翻译教学;网络自主学习;利弊

论文摘要:网络自主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界关注的课题,将网络自主学习运用到翻译课程教学中,使教师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新的学习理论探索新的学习方式,符合当前翻译教学发展趋势,但应注意传统翻译教学与自主学习的利弊,更好地整合课程资源。

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界关注、重视的一个研究课题,它的普及推动了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全面建设。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可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作为教育的第四大革命,基于计算机的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的便利条件。

一、网络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概念是由HenriHolec(1981)正式提出的。90年代以来,自主学习已经成为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自主学习源于人本主义,并随着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兴起而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新教学理念,是一种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现代学习理念,也是目前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西方学者Little(1991)、Benson&Voller、Cotterall&Crabe()等都对此进行了研究,我国对此也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终身学习能力,不仅使他们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步入信息时代,网络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网络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不是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而是对学生知识的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形式多样,为学习活动创建了一个超级信息平台。使学生具有更多的自主权与决策权,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这对学生运用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对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积极的影响。提倡网络自主学习,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主动接受和探究学习;强调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在网络自主学习与合作过程当中的互动: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注重对知识的全面把握,注重个人的整体发展,构建个体的知识结构体系。

二、网络自主学习与翻译教学

以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知识传播和应用的重要引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带来的革新是全面的,它的应用对实践创新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源泉:用网络教育促进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是国家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当今世界各国进行新一轮教育改革的目标。

将网络自主学习运用到翻译课程教学中来,使教师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新的学习理论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完全符合当前翻译教学发展趋势:网络自主学习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将带来课程资源的变化:扩大课程资源范围与资源共享,同时带来学生方式的革命:网络自主学习有利于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发挥学习者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习者运用各种资源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理念;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自测工具,有利于学生自我反馈,发展学生的思维:也可以作为教师电子测评的手段优化评价过程,革新传统的课程评价观和方法。

早在本世纪初,学者们就呼吁翻译教学要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手段,实现翻译教育的信息化,以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人们对多媒体教室网络、计算机辅助技术、语料库等在翻译教学的应用做了有益探索;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翻译课程中广泛采用成为翻译课程的发展趋势之一。翻译工作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电脑与网络已成为现代译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与手段。网络信息资源为翻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借助这种资源解决翻译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翻译困难,从而大大提高翻译的效率和准确性,网络已成为译者不可或缺的.帮手。

然而我国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通过学与教方式变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还不够,尤其是翻译教学领域在这方面的研究更是少见。要改变目前翻译教学的落后现状,就应在这一方面进行大力研究,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优化课程教学、优化教学资源、优化发展学生综合翻译能力、有效指导翻译自主学习,即通过网络及网络自主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提高学生充分利用与有效应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三、传统翻译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的利弊

(一)传统翻译课堂教学利弊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仍有很强的生命力,之所以仍有许多学生愿意花钱去上新东方学校而不是在家里自主学习,之所以还有学生去参加英语培训班学习,就是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例如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情感因素的影响,Kmshen认为各种情感因素,如缺乏动机,自尊心不强、焦虑等会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心理障碍,从而阻碍学习,教师可以鼓励缺乏自信的学生并使其进步,可以对学生进行理想注意交易以激发其学习动机,并将授课与育人相结合等等,这些面对面的师生互动以及课堂教学的人情味和人性化因素是机器所不具备的。 传统的翻译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授翻译理论与技巧知识,给学生构建翻译体系的宏观构架,让学生了解翻译体系的脉络与相关实践知识,师生之间可面对面的互动与交流,在教学中能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一定问题,但课堂课程的教授难以因材施教,学生实践、运用机会少,纯理论的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翻译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利弊

翻译课堂教学由于课时少,实践机会少等诸多不利翻译实践能力培养的因素,翻译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将成为提高翻译能力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网络自主学习课程的研究成为翻译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翻译课程网络自主学习,主要是为了顺应翻译学科发展的实际,顺应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顺应学生对提高翻译能力和翻译素养的现实需求,在翻译教学上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翻译的主动性、互动性和创造性。营造一种能支撑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

网络辅助翻译课程集成了大量的翻译教学资源和设计了较丰富的翻译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能力,自主开展翻译学习,实现因材施教。网络为学生提供海量的信息,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的记忆功能,避免重复的翻译工作,并通过网络的平行文本进行比照,弥补了中国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不足的缺陷,降低了汉译英的难度,消除了学生惯有的为难情绪,增加译文的地道性;还可利用网络信息,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在传统的翻译练习模式下,很多学生是为老师作翻译,不认真阅读原文、译文粗制滥造,马虎了事:在网络学习下的翻译练习,练习译文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发布在网络上,扩大了读者群,学生潜意识中有把练习做得更好的冲动,因此,质量意识逐步地得到了提高。

但在网络自主学习中,处在虚拟的世界中,学生易出现焦躁、迷茫与失落等情绪,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不能持之以恒地参加网上学习交流活动,在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时,得不到帮助和指导,缺乏人际交流,学习者难以进行错误分析,也不利于教书育人。

网络自主学习的培养在中国传统说教式教学观念以及应试教育的主流环境中,是一个挑战。对学生而言,网络学习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权利和途径,但同时又没了依靠。少了竞争,这对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是一个考验,同时也对翻译教师提出了考验。

结语

5.学习传统文化 篇五

莫代秀

中华传统文化包罗十分广泛,内涵极其丰富学习,特别是蕴含了丰富传统哲学,那些简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代闲人的人生智慧总结,这些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的路途,有助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例如老子和孔子做人的道理与为人处事的原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思考空间。

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忙碌节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那些我们现在可能觉得是疯子似的问题,他们之所以睿智,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用心的去观察了这个社会,我们被更多世俗的东西蒙住了眼睛,我们被局限到了一个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们无法认识更广阔的天地。假如我们思考问题只从自己出发,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肤浅的利益。那么为社会为他人牺牲更是无从说起。但是,如果把我们置于一个群体中,置身与我们大社会,我们就不会过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个人的得失了。

我想一个人如果懂得了这些,那么心胸会开阔很多。文化是一个太深厚的主题,我无力探讨什么。但是以一个虚心学习者的身份,我觉得,将自己放在一个历史长河中,或是说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我们身后那么博大的文化,我们个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了。人生无喜亦无悲,无欲亦无求,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境界呢?

因为我们的无知,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智慧。那么我们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我的心开朗了许多,就像突然遇见了太阳。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养性!读书可以修身,但是读些怎样的书?怎样才算修身养性呢?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有识之士在探索。但是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们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谈能力。一个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学富五车也是徒劳。这样的人于社会于他人也将是无所益处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好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信息化为知识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学习,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特别喜欢《易经》中的那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经常用这句话去勉励自己,交给我们怎样去做一个人,做好一个强者、智者。我经常在想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这两句就会是一个圣人,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精深的文化随便精研点就受用终生了。

现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的人都去真的专心的去学习一些传统文化,让旷久的时间静默的历史浩瀚无声的文化来安静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更好的去珍惜生命,感受生命。

6.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篇六

园里组织我们老师去汕头学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共同精神家园。让我学习、认识了很多。当全体嘉宾起立,会场唱响国歌时,我们的国家是多么的强大呀!会场的工作人员与义工们的礼仪、礼貌给我很多的教育。

伏羲教育创始人吴教授所讲,铸中国魂、圆中国梦。魂、灵魂是精神层面,起到主导和决定作用的。中国梦万众一心,大力弘扬与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振兴中华、民族精神人人有责,勇于担当,人要有良心,要有责任心。在谈到毒奶粉,毒韭菜事件中让人感到寒心。

7.研究性学习传统节日 篇七

《网络教育学习观与传统教育学习观优势互补研究》是我院承担的

势互补研究》的子课题, 于2002年8月立项, 2002年12月26日开题, 在学院内外和阳泉市内外的大中小学校的近40名教师的参与下, 于2006年7月通过由总课题组组织的专家鉴定, 圆满结题。现就对此课题的研究做一简单回顾。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经过对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各自的优势与不足的认真分析, 我们认识到了进行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应用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对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实现优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深入反思和对现实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认识“粗放教育”和“粗放评价”概念, 认为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是人, 人的思想和理念的教育和养成才是教育的真谛。并认为教育评价要倡导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的评价——“人文评价”。

指导理论及研究的方案、方法

指导理论:黎世法教授的异步教育教学理论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研究的方案与方法:首先成立包括课题领导组、课题指导组、课题组和课题顾问组的课题组织机构。由学院党政领导担任课题顾问和课题领导组的组长, 各部门的主要领导担任领导组的成员和指导组组长, 具有一定研究经验的领导和教师担任课题组的成员, 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汇报和讨论。课题组成员本着“我要研究”的原则, 主动参与、提出问题、设计专题、潜心研究, 在对自己所从事的学科教学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寻找问题, 从问题入手进行研究。具体对收集的大量关于网络教育的和传统教育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对教育教学的现状认真地进行了观察、分析和反思, 对整个课题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与分析。

研究的主要内容

根据我院教育教学的特点, 我们重点以学生为研究对象, 以“学习观”研究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对网络学习观与传统学习观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研究分析之后, 提出了虚践学习观 (隐性学习观) 与实践学习观 (显性学习观) , 即务虚学习与务实学习应互补优化的观点, 并提出了“学习观是天下第一观”的观点。

研究的主要过程设计

讨论了如何运用当前的网络硬件和软件及设备的应用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其最大的作用。重点讨论了教师如何运用网络的思想和技术, 学生如何把握网络的思想和技术。

1. 整合学习、学会发现、异步设计、同步激励、优化发展设计

整合学习 (B-learning) 即混合式或结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 进行优势互补。

学会发现, 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即要将网络作为我们创新的平台, 去尝试和探索“异步教育教学”的新方法。

异步设计, 即在教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性和个性差异, 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学习设计, 区别于传统教学中的同一模式、同一方法和同一进程, 从学习思想、学习方法、学习进程、学习速度等方面进行的个性化设计。

同步激励, 即评价激励要一致。使得每个独特的个体在异步学习的过程中, 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同步的激励和评价、指导和促进, 保证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的可持续发展。

优化发展, 即科学发展和人文发展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需要以人的优化学习观为指导。

2. 课堂“3-1/3”和“2-1/2”探索研究

课堂“3-1/3”具有两层含义。第一, 课堂结构划分三个1/3:1/3教师采用传统的教授方法引导或总结;1/3教师让学生联系网络学习的资料内容, 自主学习, 发现问题, 总结归纳;1/3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或分组讨论。第二, 对学习群体设计三层目标, 使得每层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

课堂“2-1/2”也具有两层含义。第一, 课堂结构划分两个1/2:1/2教师采用传统的教授方法引导或总结;1/2教师联系网络学习的资料组织个性化学习。第二, 根据学习群体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个性差异, 设计二步目标, 分别进行不同的指导。

“n-1/n”是动态建构概念, 是理想教育的终极目标。异步课堂完全是由教师自主建构的, 可以拓展为多步甚至n步, 根据学生个性、学科特点、学科内容的不同进行自主设计。

在实验中, 我们选择家中拥有接入了互联网的电脑的学生和家中没有电脑的学生组成了课堂上的学习小组和课下的动态学习实验小组, 利用网络学习和传统模式进行整合学习, 实现课下积累“量”, 课上提高“质”的教学目的。即让学生和教师充分利用共享资源, 在课下大量地积累资料、知识、方法和思想;充分发挥异步设计的作用, 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独特个性, 提高学习质量。

3.“整合学习、学会发现、异步设计、同步激励、优化发展”的教学评价与发展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要从学生首先是一个发展着的、有差异的人这样的一个前提假设出发,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教育评价倡导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的评价方法, 如, 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等, 以了解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与训练方面, 我们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性的特点, 采取了异步训练的方法, 即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训练题目, 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进行相应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以致达到可持续发展。

8.研究性学习传统节日 篇八

【关键词】传统 非传统 学习方法 英语成绩

引言

中学的学习方法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都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学生要是能够有意识地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语言学习的方法,那么就能有效地提高自我学习的指导性,并且利用语言学习中的语法和词汇的累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在实际的教学当中,经过研究发现,绝大部分的中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其英语学习方法是影响英语成绩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有他们不一样的教学方式,那么传统和非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会导致学生有不一样的学习方法。那么,哪一种更适合学生的发展,哪个更符合当代教学的发展趋势,这是需要探索的。因此,本文将针对传统和非传统学习方法与英语成绩的关系作出简要的分析。

一、用传统和非传统的学习方法学习英语词汇

中学阶段是众多莘莘学子学业最为紧张的求学阶段,那么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今年黄金时间,那么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研究,以发展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得学习的时候能做到事半功倍。那么在学习英语的时候,积累词汇是必不可少的。由于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几乎是用不到英语单词,那么这个时候,学生积累单词的学习方法就只能是死记硬背,或者用最为传统的方法——标拼音来记单词,例如英文的“1”——“ one”,就会附上拼音“wu an”。这样的学习方法无疑是笨拙而又事倍功半的。

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生记单词的时候会让他们利用巧妙的记单词,例如“family”——“家庭”,通常教师在教学生记家庭这个单词的时候,就会解释道:“家庭里面是有爸爸、妈妈和孩子,而我们也是爱着我们的爸爸妈妈的,因此,一个家庭就由“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的每一个开头的字母组成。这是一个巧妙的记单词方法,那么这样的方法一般都是打破了传统,让学生通过想象,或者编辑成故事,来记住一些单词。那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能很快地掌握单词如何拼写,并且从中提高自己的想象力。

在学习词汇方面。从这两种学习的方法上看,无疑是非传统的学习方法是比较合适的,也是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

二、传统的英语课堂和非传统英语课堂的对比

传统的英语课堂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课堂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传统的的英语课堂就算有师生互动,都一般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或者是教师叫学生背单词读课文。而从现在大部分的高中教学的情况上看,大部分的高中都是以以下几种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

第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非常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在课堂上,老师一味地根据课本上,教材上的知识来进行授课,跟学生的活动极少甚至没有。例如老师在教学生一些新的单词的时候,一般会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接触到新的单词,还能加深对这些单词的印象。在传统的教学里面,老师一般只会自己对着课本念或者叫学生起来读一读课文,背一背单词。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老师上课越来越缺乏动力,学生也觉得无趣。

第二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非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就是让学生做教学上的主人。在课堂让学生参与其中,做到“玩中学,学中玩”。这样的教学模式注入了多元化的教学在里面,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主动学习。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还能使得学生更有积极性。

从以上两种情况上看,传统的课堂和非传统课堂带来的学习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自然也就不同。学生利用传统的学习方法学习外语,可能就会导致学习兴趣不佳,进而导致学习成绩不佳。但是非传统的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更为活跃,更容易接收教师的授课内容和融入当时的学习环境。因此,从这点上也能看出非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比较能活跃去学生的思维,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的。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非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赏罚制度,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英语课堂上,只要敢模仿课文来进行一场solo,就可以获得一些奖励。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经济情况来定如何奖赏学生。而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还在于教师的善于提问,不能再是简单地问:“wheres you book”,而是要注重“why,how,what”,也就是说在问的过程中要让他们思考,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例如“why”不要问你的书在哪里,而是要问为什么你的是在那里,这样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就要用到“because”,那么他们就得根据他们的原因去回答,这样的话不仅可以锻炼思维,还能锻炼口语,对于学生而言上课耶不再单独,因此也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三、结语

由此可见,传统和非传统的学习模式是对学生的英语成绩有着一定的影响的。为了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已制定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有效提高成绩,以冲刺未来大大小小的考试。

参考文献:

[1]王萌,宋岳礼.初中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的相关性[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2).

上一篇: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下一篇:盾构施工洞口土体加固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