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发展历史

2024-09-19

数字媒体艺术发展历史(8篇)

1.数字媒体艺术发展历史 篇一

截至目前,2022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大学共计181所,在这些高校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最好的大学有:

1吉林艺术学院

吉林艺术学院萌生于1946年创办的东北大学鲁迅文艺学院。拥有全日制在校生8054人,其中本科生7089人,专科生106人,硕士研究生859人。学院“培养人才的摇篮,传承文化的基地,艺术创新的源泉、引导审美的窗口”的办学功能日益彰显。

创建时间学校类型学科类型隶属单位
1946年公立艺术吉林省教育厅

2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是天津市属重点院校,始建于1958年,原名天津师范学院,1982年更名为天津师范大学。4月,原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天津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新天津师范大学。学校占地面积3500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9月,坐落于西青区的天津师范大学新校区正式启用,办学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建时间学校类型学科类型隶属单位
1958年公立师范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3重庆工程学院

重庆工程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以软释、电子信息、游戏动漫为特色,经济管理和人文艺术等专业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现有南泉和双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65.53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0.29万平方米,学校总资产6.1亿元,馆藏纸质图书70.5万册、电子图书58万册,全日制在校学生9000余人。

创建时间学校类型学科类型隶属单位
私立综合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4鲁迅美术学院

鲁迅美术学院前身是1938年建于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1945年,延安鲁艺迁校至东北。1958年发展为鲁迅美术学院。悠久的办学历史积淀了学院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领先的办学实力。

创建时间学校类型学科类型隶属单位
1938年公立艺术辽宁省教育厅

5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1922年10月,国共合作曾创建了上海大学,校长为于右任,教务长为瞿秋白。这是一所被誉为“武有黄埔、文有上大”的革命学校,1927年被国民党当局强行关闭。

创建时间学校类型学科类型隶属单位
1922年公立综合上海市人民政府

6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已正式进入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学校位于中国北京城东古运河畔,校园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96万平方米。

创建时间学校类型学科类型隶属单位
1954年公立综合教育部

7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572人,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4700余名和来自十几个国家的留学生百余名。学院教学科研面积共占地495亩,总建筑面积24.7万平方米。

创建时间学校类型学科类型隶属单位
19公立艺术教育部

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享有“中国气象人才摇篮”之美誉,其前身南京气象学院始建于1960年。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万多人,教师1500多人,拥有院士、百千万国家级培养人才、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双创计划等专家60余人,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江苏省双创团队等10多个。专任教师博士化率70%以上,国际化率达54%。

创建时间学校类型学科类型隶属单位
1960年公立理工江苏省人民政府

9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是国家布点设立并重点建设的几所邮电高校之一,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重庆市共建的一所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和优势,在邮电通信行业、信息产业领域,在西部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近年来,学校抓住西部大开发、重庆大建设、信息产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立足行业,服务地方,加强建设,加快发展,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创建时间学校类型学科类型隶属单位
1950年公立理工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信部

10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是省属重点大学,是四川省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学校位于成都市,现有狮子山、成龙、广汉科教园、东校区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300余亩。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8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现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

创建时间学校类型学科类型隶属单位
1946年公立综合四川省人民政府

11山西工商学院

山西工商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迄今已经有29年的办学历史。学院现占地面积702亩,建筑面积325544平方米,在校生15180人,设有商学院、会计学院、金融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和3个教学部。

创建时间学校类型学科类型隶属单位
1986年私立财经山西省教育厅

12金陵科技学院

金陵科技学院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有江宁、幕府、白下三个校区,主校区位于江宁大学城。学校占地总面积97.2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51.4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23.2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2.12亿元,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19000人。

创建时间学校类型学科类型隶属单位
1958年公立理工江苏省人民政府

13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是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北京市属综合性大学,其前身是1978年北京市依靠清华、北大等大学创办的36所大学分校。学校拥有14个校区,分布在北京的6个城区,形成了以北四环校区为中心,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学布局。学校校本部位于交通便利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东侧北四环校区。学校设有14个学院。

创建时间学校类型学科类型隶属单位
1978年公立综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14长沙理工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现有金盆岭、云塘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3112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15.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3.80亿元。图书馆纸本藏书312.8万册,电子图书76.6万册,中外期刊1951种,建立了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和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科技查新工作站。体育运动场地21.37万平方米,其中室内体育场馆3.45万平方米。

创建时间学校类型学科类型隶属单位
1956年公立工科湖南省人民政府

15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是一所包括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专业的综合性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北京市“省部共建大学”。建校61年来,共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十余万名,是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输送合格师资和培养其他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

创建时间学校类型学科类型隶属单位
1954年公立师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16天津美术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座落在海河之滨。学院现有天纬路校区和志成道校区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现有本科以上全日制学生4871人,其中本科生4347人,研究生424人。全院现有教职工447人,专任教师273人中博士13人,硕士167人,拥有正高职称51人,副高职称81人。

创建时间学校类型学科类型隶属单位
19公立艺术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17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多科性大学,迄今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十万余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合并组建后的北京工商大学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由单科性大学发展成为以经、管、工为主,经、管、工、理、文、法、史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并确立了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高水平、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

创建时间学校类型学科类型隶属单位
1950年公立财经商业部、轻工业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18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科学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9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出席庆祝大会。____在会上充分肯定了百年北师大的办学成就,并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创建时间学校类型学科类型隶属单位
19公立师范教育部

19武汉纺织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占地多亩,拥有阳光、南湖、东湖、雄楚四个校区,植根于荆楚文明之沃土,敢为人先,勇立潮头,践行特色办学理念,秉承“崇真尚美”校训,坚持“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发展精神、彰显特色的执着精神”,历经五十余载,已成为理、工、文、经、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普通高等院校。

创建时间学校类型学科类型隶属单位
1958年公立工科湖北省人民政府

20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是一所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多科性大学,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高校。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株洲工学院更名为湖南工业大学,同年合并了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是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单位,也是全国高校中惟一的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单位和中国包装技术培训中心。

创建时间学校类型学科类型隶属单位
1979年公立工科湖南省人民政府

以上关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排名数据,参考自中国科教评价网金平果排行榜。

2.数字媒体艺术发展历史 篇二

首先,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门新型的综合性学科,目前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它的前进和发展需要有更多相关艺术专业的学科作为支持。然而在现实当中,我国许多院校的媒体艺术专业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学生的学习方面,艺术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各不相同,导致学生对数字媒体艺术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有所不同,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学生在接受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困惑,影响教学效率。其次,在数字媒艺术设计专业中,多数教师都是转型到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较为欠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能紧随数学媒体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而改变,从而影响教学效率。另外,学校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支持力度不够,造成教学中许多硬件设施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换代,教学条件得不到有效保障。以上这些因素制约着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

一、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培养的新思维

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创新思维,有效的创新思维也是从长期的教学和实践经验中产生的。因此,在数字媒体艺术的教学中要坚持使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不断培养新思维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院校还要充分考虑和分析各专业的优势,整合计算机技术与设计艺术专业的资源配备,努力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数字媒体的操作实践能力。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数字创新工作环境,营造开拓创新的工作氛围,确保数字媒体艺术创新的有序发展。

1、改进教学方法,加快课程创新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改进数字媒体艺术的教学方法可以加快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速度。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艺术设计语言巧妙地融入到数字媒体的教学当中,帮助学生利用数字媒体来提升艺术设计水平,使学生创作出更加高水准的艺术作品。在学习中,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相关软件的操作技巧和规律,数字媒体中的许多软件是相互相通的,只要熟练掌握其中一种软件,就可通过这个软件的规律来摸索出其他软件的操作技巧,以此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课程设置要遵循科学性、灵活性与特色性的原则,提高实践教学在课程中的比例。课程规划中应按照艺术60%加数字40%的比例来进行划分,确保课程安排的合理性。适当安排学生进行问题探讨,通过探讨来发现数字媒体艺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缺陷,并且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互相促进、不断进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和探索能力。

2、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和培养

师资力量的水平高低是影响院校数字媒体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团队力量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必要条件。针对当前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巨大压力,只有不断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技术知识,才能为院校建设高效的师资团队提供保障。同时,院校积极培养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通过提升教师素养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身观和价值观。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的学习和培训,保证教师的知识专业水平能够紧随市场发展进行相应的提升,使教师具有一定的洞察新艺术能力,始终走在市场信息的最前端,把握数字媒体艺术的新方向。此外,教师还要通过数字媒体教学的特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促使学生能够尽早养成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探讨氛围,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接受新知识,从而促进新媒体设计艺术教育的革新与进步。

3、强化课堂实践对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实践能力的高低是验证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之一,数字媒体艺术的教学重在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数字媒体教学长期坚持的教学宗旨。有效的课堂实践必须得有坚实的理论作基础,长期的实践做后盾,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发挥艺术的功效和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字技术和艺术构思能力,同时还要结合实际项目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实践。另外,院校可以与一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人才的输送和培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的平台,从而促进社会人才体系的良性循环。因此,高校应紧随社会发展步伐,跟随市场来不断调节数字媒体教学的方法,才能使数字媒体艺术获得更好地发展

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前景

人类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产生推动了艺术行业的发展,只有把科技与艺术有效结合才能促进两者的协同发展。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媒体艺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动漫、影视、摄影、网络以及音乐制作等等,它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够享受到艺术的魅力。在世界数字媒体的发展中,韩国、日本和美国的游戏和动漫产业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而我国的数字媒体仍然处在起步的初级阶段,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来提高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竞争力,力争在国际市场的大环境中争得一席之地。数字媒体属于新兴产业,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数字媒体在今后将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的不断深入,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不仅为传统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而且还为我国的艺术人才培养提供了帮助,未来我们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但也给数字媒体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摘要:数字媒体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如何利用新媒体来提升我国高校艺术水平是我们此次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数字媒体艺术培养新思维的方法,研究其发展前景,为我国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艺术人才做贡献。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新思维,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田甜.艺术设计教育中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改革.艺术教育,2006(01)

3.数字媒体艺术发展历史 篇三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  艺术设计  创意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025-01

iPhone、iPad等科技产品的出现,很快将我们从发展初期的“拇指文化”带到“触控”时代。她们的出现表明技术在不断创新,科技不断刺激着我们的感官,人们对审美的要求也被刺激的多样化,实际上在人们的审美、感官受到科技刺激的同时,我们已经将数字媒体技术融入了艺术设计领域。运用数字技术来表现设计师的艺术灵感,在创作过程中设计师将闪现的艺术灵感用数字媒体技术来表现。

1 艺术设计领域中数字媒体技术的特征

单纯通过视觉形式表达意图的传统艺术形式如油画、版画、雕塑等的创作方式非常不同于运用数字媒体技术的艺术创作。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运用了数字媒体技术的艺术设计:将数字媒体技术作为艺术创作的辅助工具,革新艺术设计行为方式,它是与传统艺术的创作手段有极大区别的新型艺术形态。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的融合,究其根源是科技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快捷、方便的记录艺术创作过程的手段。

艺术设计过程加入了数字媒体技术后主要有如下特征。

1.1 普通大众也可参与到艺术创作中

传统艺术家需要具有扎实的艺术功底和与众不同的创意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但科技的发展让普通大众也有机会深入的了解到了艺术,艺术设计运用了数字媒体技术将艺术门槛降了下来,普通大众不断接触并融入当代艺术创作中。如摄影艺术,传统艺术家要经历长时间训练才能掌握暗房技术,并且对光的运用要有很好的拿捏,修改照片过程更要求艺术家对前期拍摄的底片进行第二次创意发挥,这是一个具有独创性的创作方式。但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冲击着摄影艺术,数码照片处理软件能够模拟并创新暗房效果,使摄影艺术变得不再神秘。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普通大众也可以参与艺术创作,艺术不再是少数人的舞台。

1.2 较强的虚拟性

虚拟性主要体现在运用数字媒体技术构建虚拟场景表现设计师的创意思维,在虚拟场景中有助于设计师宏观把握设计作品并可很容易的判断取舍。数字媒体技术是当代艺术设计的辅助工具,那谁又能来表现数字媒体技术呢?当然是类似于App中的各种应用软件了。软件是数字媒体技术实际表现形式,它在艺术设计创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 数字媒体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分析

艺术的根本源于人们的性格、情感和思想的即时表达。而技术无法将性格、情感和思想完全淋淋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样就造成艺术本源的脱离,我们要用审慎的眼光来平衡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不能将自己的艺术作品变成技术的盛宴。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 这就是艺术活动”。

2.1 艺术创作中数字媒体技术被过渡依赖

西奥多·罗斯扎克在《信息崇拜》一书中阐述:信息被认为与传说中用来纺织皇帝轻薄飘逸的长袍的绸缎具有同样的性质。看不见、摸不着,却备受推崇……软件如同过于缺乏主见的皇帝一样,已被披上了各种华而不实的外衣。电影《变形金刚》中的动画角色全部运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制作,每个角色都非常逼真且极富质感。人们的思想和感官被这种环境效果极大的影响和刺激着,一定会有大批的崇拜者想成为电影中的角色,享受逼真的虚拟环境。我们千万不能迷失于华丽的技术,纯技术的产品和艺术设计中加入技术所设计出的作品是完全不同的,数字媒体技术是我们艺术创作的辅助。过于依赖技术将导致设计的艺术作品缺乏独特的艺术理念和丰富的表现形式,更不具备设计灵魂。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当然也兼具利弊。传统艺术家创作前必定进行了大量的深入思考与积累,等到艺术灵感闪现时才开始创作。而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艺术设计的创作者往往有别于传统艺术家,不一定非要等到设计思维成熟了才创作,而是可以边构思边运用软件将自己的灵感呈现出来。设计师过渡依赖、高频率的使用软件,会导致丧失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且自己的思维经常受制于软件的某种特效,使自己的创意不能被完整表现。

2.2 艺术设计作品越来越同质化

当代世界日渐趋同,失去了丰富的多样性,这源于数字程度极高的社会以互相协同工作的管理理念,把包括人在内的客观世界作为操纵和战胜的对象。这样会将所有不符合标准的内容过滤掉,将扼杀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和独创性。在传统艺术作品与当代艺术作品的对比中会发现,传统艺术作品上能看出艺术家创作的心路历程,会发现每一条肌理那么的自然且富有个性,而过渡运用数字媒体技术的艺术作品会让我们感觉更像从流水线上生产出的标准产品,同质性很强,缺乏生机且呆板。

我们要清晰的认识艺术的本源,我们的创意、思想不要被技术所束缚,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对我们有帮助的,但绝不能让我们主观情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限制,艺术世界的关键任然是创意和思想,不要完全依赖技术。我们并不是反对技术本身,而是反对过分的崇尚技术,设计师千万不要忘记技术只是用来表现艺术的辅助工具,不要过于迷恋丰富的功能软件技术,将技术作为艺术创作的全部。不管哪种艺术设计类别,它的创作过程都要以设计师的创意、思维为中心,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的艺术设计亦是如此。我们应回归到艺术创作的本源,抛弃完全依赖技术的想法。数字媒体技术作为当代艺术设计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助手,若要使其发挥积极作用,重中之重在于设计师应当作为数字媒体技术的领导者,以展现我们的创作灵感、思维为目的,合理的运用技术,发挥人的独立思维能力,创造具有全新设计理念的、与众不同的、且具有灵魂和感情的艺术设计作品。

3 结语

科技的发展极大的影响着艺术设计领域。数字媒体技术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简洁的艺术表现过程及方法,使艺术设计趋于大众化,但在艺术设计领域我们绝不能完全依赖技术。优秀作品的问世主要源于设计师的过人艺术功底、创意思维,并兼据数字媒体技术的纯熟运用。

参考文献

[1] 马凌燕,论新媒体艺术与数字艺术的异同[J].湖北社会科学,2007(2):180-182.

[2] 王敏,申曉红.两方世界[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3] 陈寿菊,黄云峰.多媒体艺术与设计[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4.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介绍 篇四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介绍之前先说一下什么是数字媒体艺术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媒体制作软件,具有较好的美术鉴赏能力和一定的美术设计能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介绍详情。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介绍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校排名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介绍,市场调研发现就业方向一般就是网络媒体公司、传媒业、影视广告业、娱乐游戏业、动画设计公司、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建筑漫游和环境设计)、人居环境设计和教育等行业。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介绍介绍修业年限: 4年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培养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介绍主要课程程序设计语言,素描,动画概论,数字平面艺术,数字色彩艺术,数字立体艺术,三维图形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及应用,数据结构,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场景设计与表现,软件工程,windows编程,cad技术,java语言,景观表现技术,动画运动规律,计算机动画原理与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视觉传达设计,游戏程序设计,网页设计,数字媒体后期制作等。

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介绍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校排名

a等级的学校有:

东华大学中山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b+等级的学校有:

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河海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浙江传媒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介绍b 等级的学校有:

青岛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汕头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山东经济学院

西安邮电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 浙江财经学院 浙江林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介绍c+等级的学校有: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绵阳师范学院 渭南师范学院 北方工业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 聊城大学 上海建桥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吉林动画学院

c等级的学校有: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5.数字媒体艺术概论读书笔记 篇五

1.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和基本构成。

概念:数字媒体艺术是指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

构成:艺术层(视觉艺术和设计,后现代性),科技层计算机图形图像,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交互性,集成性,沉浸性),媒体层(大众传播,公共媒介,网络媒体,大众性,交互性,网络传播性),应用层(社会信息服务,数字娱乐,电子政务,电子商务,金融)。

2.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征。

一.主要以计算机作为创作工具或展示手段。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和结果不确定性。

三.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具有更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四.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具有更广泛的表现题材。

3.作为数字工具创作的作品范围。

.运用计算机,数字照相,数字摄像,扫描等手段创作数字图像;

.运用计算机和激光全息技术创作全息照相作品;

.运用计算机制作的二维和三维动画;

.运用计算机产生的虚拟的艺术气氛,空间和环境

.运用计算机和合成器等创作音乐和声波艺术;

.运用计算机创作和编排戏剧,舞蹈;

.通过网络实时广播,数字互动电视,互动电影。

4.数字媒体艺术表现的多样性。

.时空反转:数字媒体艺术借助图层,蒙板,通道和三维造型手段,可以产生类似的时空的幻觉艺术,或是多重合理空间组合的不合理性。

.意识与潜意识:源于对超现实主义的理解,数字媒体艺术不但重视人类意识的思考,更重视潜意识的范畴,是一种超理性,超现实的艺术。

.气氛铺陈:许多数字媒体艺术家喜欢用色彩明度制造特殊的气氛效果或怪异的空间环境。.拼贴重组:源于对达达主义的继承与扬弃,数字媒体艺术家拼图组合不同质感或不同类型的物体与同一创作上,遵循非理性拼贴与矛盾并置的结构原则。

.制造矛盾与荒诞:数字媒体艺术家通过利用物体的比例,质感产生矛盾感,强调微观与宏观,产生视觉上的奇特感官。

.幻觉与真相:视觉上产生真实的物体造型,而实际却只是科技产生的幻觉影像,观者在真假,虚实之间游走。

.抽象的意象:将有机或无机物的形体结构重新组合成另一形态,形成另一种超现实的抽象意境。

5.计算机与艺术联姻的历史。

计算机与艺术联姻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19世纪。

1956-1986年,数字艺术的启蒙与探索时期,该阶段对计算机图形图像的研究极大的推进了数字艺术实现的技术可行性。计算机编程对该时期的大部分电脑艺术创作至关重要。该时期的计算机产生的动画和图像仍在开发阶段的技术水平。20世纪70年代是开放计算机图像和三维计算机动画很有意义的十年。

1986-1996年,数字媒体艺术的普及和兴旺时期,在这一时期,数字媒体艺术软件从吴到有,其功能也日趋复杂。因此也吸引了许多可以非编程背景的艺术家参与进来,创作了大量的更具艺术美感的作品。这一时期,计算机的外周设备也被陆续研制和开发出来,这些技术进步有力的促进了数字媒体艺术的进步。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成像技术在电影制作中大显身手,数码影片渐渐成为主流。1996-现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多媒体和深入发展时期,最大的成就是互联网的出现和多媒体技术的成熟。这一时期的数字媒体艺术不仅形式多样,其内容和表现力也达到了和传统艺术相媲美的程度。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数码艺术的商业化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也是数码艺术和传统艺术互相渗透的时期。

6.与现行的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的优势。

.利用数字压缩技术,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率。

.提高电视图像和声音的传输和接受质量。

.数字电视广播改变了观众接受节目的形式,由被动收看转变为交互(本地交互)方式。.数字广播技术除了能够广播电视和声音节目以外,还可以提供其他形式的数据广播。

7.目前国内主要的多媒体产品设计。

.基于网络应用的多媒体数据处理以及交互式多媒体网站设计和制作。基于多媒体光盘,触屏一体机和公用信息亭等基于计算机硬件传播平台的多媒体产品开放与制作。.大型交互式动态网站建设和专业Flash、Shockwave多媒体网站设计。

.虚拟显示多媒体项目开放。

.企业形象多媒体光盘和产品展示介绍多媒体光盘

.展览会及商务演示多媒体课件。

.公司多媒体年报光盘、产品电子手册和交互多媒体说明书。

.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多媒体网络演示课件。

.多媒体数字视频DVD演示光盘。

.多媒体有声电子出版物和数字光盘杂志。

.移动媒体(手机)多媒体软件开发。

8.网页设计的具体原则。

·面向用户的原则反馈信息和屏幕输出应面向用户、指导用户,以满足用户使用需求为目标。

·一致性原则是指从任务、信息的表达,界面的控制操作等方面与用户理解熟悉的模式尽量保持一致。

·简洁性原则界面的信息应当准确、简洁,并能给出强烈的信息显示。

6.解析数字媒体艺术的改进论文 篇六

摘 要:数字媒体艺术是指把“数字”作为媒体的研究素材,并能够通过数字技术来进行创作研究的一项新生的艺术表现形式,数字媒体艺术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其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媒体艺术是伴随着数字化的时代的到来而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发展的今天使得数字媒体艺术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在发达国家更是占有重要的地位。数字媒体艺术能够对国家的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现状分析;技术改进

对于很多人来说“数字媒体艺术”已经不在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与之相关的工作。尽管它有时会受到很多的争议,但不可逆转的`人类已经进入了数字化发展的新时代。而对于数字媒体艺术而言,其还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还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需要对多学科,多知识领域进行融汇贯通。这是因为数字媒体艺术具有“包罗万象、变幻莫测”的特质。从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发展来看其正处于不断地发展时期,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我们需要不断的去深入探究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形式并不断的加以改进和创新。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探究

1.整体发展实力不足

从总体来看,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还处于起步阶段,相较于美、日、韩等数字媒体技术发达的国家还存在许多缺陷,并且市场占有率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可喜的是虽然与这些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我们存在着许多方面的不足,但是依赖于我国雄厚的文化资源,其正在蓬勃发展。近几年来,国家和社会对网络媒体艺术的重要性认识不断加强。国家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支持和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加大相关产业的资金投入,培养相关产业的创新型人才等。

2.人才培养不能适应产业需要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各种相关的数字媒体企业也相继成立和发展,对既能掌握网络技术又能精通媒体艺术的综合型人才需求较大。但从我国整体来看这一类型的人才还普遍较为缺乏,这与我国的教育体制以及人们对这一行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关。我国对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的专业人才需求潜力巨大,未来的发展中这一类型的人才必然在整个文化产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所以国家必须重视起这一类人才的培养,以不断的适应社会的需要。

3.创作观念落后缺乏创新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新兴文化产业,最加重视的就是文化的创新力。纵观全国来看,我国数字媒体艺术复制严重,缺乏创意和创新。具体表现在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对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形式创新力不足;二是从事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型人才匮乏。这些不利的因素最终导致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改进发展

1.加大政府对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投入

从其他国家来看,以美国为例,国家能够从多方面鼓励扶持数字艺术产业的发展,如资金、技术、设备、人才资源等方方面面。这样不仅可以服务某些文化公司,也能够通过人才的培养促进社会就业。另一方面国家还鼓励多元化投资方式和产业化运营方式,把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我国应该引以为鉴,加大对数字媒体艺术的扶持力度,吸引各方面的资金,加速媒体结构转型以及鼓励培养各方面的复合型人才,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数字媒体艺术不断创新发展。

2.积极开发和利用现代高科技

在数字现代化发展的今天,现代高科技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作为重要的媒体产业之一的数字媒体艺术也是在现代高科技的支撑下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具有高技术、高智力含量特征的新兴文化产业。数字媒体技术应该将各种技术和设备有效的结合,如媒体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仿真技术等。立足于科技创新,打造原创精品,是数字媒体艺术走向更高层次的关键。

3.吸收外来先进文化,融汇贯通

我国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基本还处于雏形发展的阶段,相比较而言国外发达国家早就已经拥有的先进的设备以及高技术的人才培养措施。我们应该善于吸收国外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并重视我国丰厚的文化土壤,利用好、发展好国内的优势文化资源进行中西合璧和融汇贯通。在展示现代设施和科技基础之上融入传统文化。这样既能使得数字媒体产业蓬勃发展又能进一步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能够真正的发展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数字媒体发展道路。

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的革新和改进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我们要重视创新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数字媒体艺术的投入和研究。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行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将艺术和科学进行对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思想和设备,使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吴昊.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新乡学院学报,,(2):26.

7.超现实主义与数字媒体艺术 篇七

超现实主义源自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 知识份子对于文明带来的社会迫害感到茫然, 开始认为社会是虚伪的, 于是艺术家创作转向寻求自我, 同时间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盛行, 艺术家开始对于梦、潜在意识以创作形式加以探讨。这样的思潮快速地在艺术界、戏剧界、文学界、电影界得到认同, 展现出作品对于虚无状态的一种追求。

而虚无主义思想出现于超现实主义中, 认为社会的真实表现是虚伪的, 于是发展出艺术家创作的目的是为了寻找真实, 了解到社会实质上只有艺术家的思想、作品、自我感觉可以相信、信赖, 表现艺术家的心理与思想状态, 好比梦即是真实的思想, 反应社会的实质, 真实不再眼见为凭, 诚如弗罗伊德《梦的解析》中谈到, 真相在潜意识底下, 不受自我监督, 理性和逻辑不等于真相, 一切传统文明的方式都是人为的、虚假的、不真实的。在超现实主义中拥有大量艺术家的潜意识影像, 这种无逻辑、非理性的呈现心中的真实, 犹如萨尔瓦多·达利的作品, 描绘一切天方夜谭与荒诞的梦境, 写实拼贴反映出潜意识底下最真实的世界。

从达达主义开启现成物的观念后, 波普艺术及装置艺术, 都颠覆了传统艺术思想, 为艺术注入新的发展空间。数字时代来临, 科技日渐进步, 将原本模拟的影带都转化为数字讯号, 影片在剪接、重组和特效处理上变得更加简易, 相对的, 影片不再只是单纯的再现真实, 而多了复制、再造形象的可能性。

随着计算机科技的进步, 数字影像渐趋成熟, 复制变得既频繁又容易, 摄影、录像原本具有基本再现真实的能力, 在复制频繁的今天, 复制蒙蔽了原本真实的影像并且加以扭曲现实。今天影像已经不再能代表基本现实, 影像的复制、仿真, 称之为“拟像”, 复制的概念似乎造就了另一个真实。尚·布西亚在《拟仿物与拟像》一书中提到其观点:“拟像肇生于平等法则的乌托邦, 诞生于对于‘符号等同于价值’的基进否定。也就是说, 符号是每个指涉的死刑与逆转。正当再现意图将拟像视为‘虚假的再现’来吸纳它, 拟像就吞咽下整个再现的地基, 并将再现转化为一个拟仿物。是故, 这会是意象的不同进程-它是某个壮丽真实的投影、遮盖了壮丽的真实, 并异质它的本体、也让这个壮丽的真实化为乌有、它和所谓的真实一点关系都没有, 它是自身最纯粹的拟仿物。”

摄影的主题在艺术史上的发展, 经历了多种艺术流派, 像是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等, 摄影对这些流派进行模仿与追随, 加上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 有些当代艺术家开始摒弃艺术的原创性, 而改用摄影的方式, 对现代或古典绘画作品进行模仿、复制。例如日本艺术家森村泰昌, 其作品与扮装所引发的争议和讨论广泛地围绕在性别、认同、族裔等课题上。在他的影像操弄下, 不仅因摄影具有写实的媒材特性, 也策略地呈现自我肖像或自我身体, 表达人文反思的意图。艺术家运用摄影手法来模仿画作中的场景、摆设加上自身的化妆入镜, 来达到与画作惟妙惟肖的艺术作品, 他的作品除了仿造绘画外, 也表达出他对传统、社会、性别等个人看法。在时装摄影中, 森村泰昌的创作手法, 有着不则不扣的后现代主义精神, 直接挪用某类型或某件绘画作品进行仿造, 将时装照保留原有的画面架构、气氛, 并加入自身微妙的变化, 使其仿造画作增添新意。另一方面, 森村泰昌也以戏谑的方式重新诠释名画, 用这种方式使自己从东方人的角度切入西方艺术史中, 并运用自身影像与艺术史融为一体, 除了体会与名作对话的快感外, 亦解构了艺术不可侵犯的神圣性。艺术家卸去日本沉重的文化心理负担后, 在马奈1882年作品《吧台女郎》画作上, 使用了高超的化妆技术, 将作品中的女性主角改头换面, 如1990年的《艺术史的女儿—剧场A》与《艺术史的女儿—剧场B》两件作品, 突破了两个层面的越界, 分别为性别层面, 以男性伪装成女性;另一个为文化层面, 以东方摄影家对西方名作进行戏弄。森村泰昌常以性别反串的方式来讽刺西方大众传媒塑造的谎言及西方大众文化引起的全球性热潮, 用艺术家的创作手法, 从新解构传统的性别与权力原貌。

瓦尔特·本雅明认为, 对艺术品的复制和电影艺术, 使人类的艺术活动在现代工业社会发生了一系列转变, 即由有韵味艺术转变为机械复制艺术, 由艺术的膜拜价值转向展示价值, 由对艺术的凝神专注式接受, 转向消费性接受。打破了传统艺术作品的“实时即地性”, 也就是“独一无二性”的存在, 经机械复制后, 原作的本质性、唯一性与权威性就消失了, 艺术的膜拜价值转为展示价值, 消除了距离感, 而也改变了艺术的功能。艺术品从其祭典仪式功能的寄生角色中, 得到了解放, 愈来愈多的艺术品正是为了被复制而创造。机械复制谈到了数字美学“复制性”这一项特征, “灵光”消逝的概念, 与复制品的概念, 将可以应用于数字媒体艺术上, 数字媒体艺术具有没有原件的特性。

数字给了我们太多的混淆, 数字媒体艺术让我们在真与假、实与虚之间不断游走。网络本身是一个虚拟存在的时空环境, 翱翔网络世界的你我也只是以虚拟的面貌现身, 我可能不是我, 你可能不是你。数字图像、音乐、程序等创作元素是无固定物质型态的代码与数据, 作品的呈现也不一定要有实体的形态, 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将一切以虚拟的方式来实现, 数字影像更创造了真实世界不可能存在的状态。数字媒体艺术是在操纵着我们所看到的虚拟对象、虚拟环境, 把虚拟的视觉体验结合真实的操作体验, 在数字环境下, 表现出一种虚假的真实。在此过程中也许只剩下亲身的参与和操作是真的, 所看到的、所感受的都可能是一场虚拟的体验。当艺术家创作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时, 必须颠覆既有的美学体系, 以及具备跳跃式的思考模式, 才能以新视野和气度结合创作观念与新媒材, 放出互会时的亮光。随着科技发展, 数字媒体艺术不只改变了艺术品的形式, 也同时改变了数字媒体艺术给人的美感经验, 或是审美的经验。因为数字媒体艺术的种种特征, 它所给予观众的审美经验是完全不同的, 观众如果不能够有新的美学观来接纳, 往往不能接受数字媒体艺术, 或是不能认同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在于谈论数字特征的美感经验, 从这个角度看待数字媒体艺术, 其就能传达出感动人的美感经验。

摘要:超现实主义源自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 知识分子对于文明带来的社会迫害感到茫然, 开始认为社会是虚伪的, 于是艺术家创作转向寻求自我, 同时间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盛行, 艺术家开始对于梦、潜在意识以创作形式加以探讨。从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脉络不难从过去的艺术流派中寻得蛛丝马迹, 他们或多或少在观念上、形式上都给了数字媒体艺术一些养份, 打破以往封闭的艺术疆界, 让我们发现艺术的开放性、多元性、可能性、不可预见性等新时代语汇。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数字媒体艺术,达利

参考文献

[1]林迅.新媒体艺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2]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3]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4]童芳.新媒体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8.数字媒体艺术发展历史 篇八

1.背景研究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顺应时代的发展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或数字媒体技术专业。2001年,中国传媒大学招收了首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影视制作相关的方向)学生,并提出“以CG技术与艺术为核心,以宽带互联网络为基础,深入数字高清应用领域,进行以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网络多媒体艺术为主的数字艺术的探索与实践”的专业定位,积极在数字媒体艺术这一领域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这标志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真正开始。发展到现在中国传媒大学终于形成了一种跨学科、跨媒体、科学与艺术与人文相融合综合培养体系。

截止到2010年,共有110所院校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或技术类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的新专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最突出的莫过于中国传媒大学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人文为体、科技为用、艺术为法”上。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融合了数字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和网络技术等的交叉学科和技术领域。数字媒体技术是通过现代计算和通信手段,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信息,使抽象的信息变成可感知、可管理和可交互的一种技术的专业。最突出的应该是全国首家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浙江大学,其教学特色体现在专业原则上继续实行基于“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构建公共基础教学、学科教学、专业教学三个逐层递进、相互联系的教学层次,每一个层次分别由教学平台和教学模块组成。教学平台为必修教学环节,即公共基础教学平台、学科教学平台和专业教学平台。教学模块为选修教学环节,即素质教育模块、学科模块、专业拓展模块。

目前很多院校都在研究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问题,以上中国传媒大学和浙江大学只是其中两个典型而已。就大部分院校的认识现状来说,都认为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艺术和技术综合性的交叉性学科,都在培养体系中提到了既要注重艺术素质的培养,又要注重科学技术的运用,只是侧重不同而已。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工程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从2008年开设以来,很早就提出了“技术-艺术”这一概念,并逐渐形成了“技术-艺术”人才培养体系。

2.“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内涵

2.1 “技术-艺术”思维

“技术-艺术”思维是“技术-艺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它解决的是人才培养中的思维理念问题。该概念在《技术-艺术思维》[1]一书中有详细的论述。从思维结构层面来说,“技术-艺术”思维一种将技术思维和艺术思维融为一体的复合型思维。对“技术-艺术”的理解有三个层次:第一,用技术做艺术。第二,用“技术-艺术”作为手段完成“艺术-设计-语言”三个方面的具体任务。第三,“技术-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思维方式,面向一切事物。利用技术-艺术合力想问题、做事情,探索事物结构,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技术-艺术”思维,为我们更有信心和能力进军人类思维研究的更高境界,增添了新的角度和力量。

2.2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

2.2.1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内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技术-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是一种将美术类专业培养手段与相关工学培养理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从我们数字媒体艺术、动画、教育技术学等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人才培养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具备“科学精神武装头脑、工科知识奠定基础、艺术能力赋予创意、设计能力服务社会”的复合型创造能力。在对国家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服务方面,他们应该既是艺术创意设计家,又是能够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的艺术造型工程师。

2.2.2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构成

(1)课程体系设计

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中,课程体系是对其最直接的体现,课程体系设计是在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设定学生在大学四年中课程结构,根据我们“技术-艺术”相统一,我们把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四类,在这四个类型中,所有课程都按照课程类型被划分到艺术类、技术类、“技术-艺术”类三种类型中。为了打破现在很多高校出现的教学极端技术化或极端艺术化现象,我们对学生四年来所学习的课程内在关系进行了研究,从中找出课程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让不同的课程相互支持,互为依托。不仅在整个四年学习中,我们还在每学年、每学期的课程中找到关系,比如第四学期我们开设了非线性编辑课程,那么我们相应的会开设数字摄像、视听语言等课程,再比如我们会把二维动画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动画、网站形象策划与包装几门有内在联系,可以相互支持的课程安排在一学年中。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单独的课程中实现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比如图案设计,除了传统的图案设计技法外,我们要求教师必须把现代的数字技术和课程结合起来,让学生用计算机技术创作图案作品或把传统的技法创作的作品做数字化处理。再比如图像处理是一门技术类课程,但是我们要求教师要和学生艺术创作联系起来教学,实现技术为艺术服务的思想。

(2)知识结构设计

知识结构设计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内在构成,他直接告诉了我们要培养什么养的人才,该人才具有什么能力。按照我们培养“科学精神武装头脑、工科知识奠定基础、艺术能力赋予创意、设计能力服务社会”的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我们的知识结构中包括理论课、艺术类型课程、技术类型课程、“技术-艺术”类型课程、实践类型课程五个层次。理论课程包括艺术概论、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技术-艺术”思维等,让学生对数字媒体艺术领域有一个最近本的了解,掌握一般性的数字艺术创作规律和思想基础。艺术类型课程包括设计素描、色彩、速写之类,用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及设计能力;技术类型的课程包括图像处理、二维动画基础、三维动画基础、非线性编辑、网页设计与制作等,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应用,储备相关的技术开发技能;“技术-艺术”类型课程包括网络动画、网站形象策划与包装、数字插画、数字影视特效、UI设计等,主要是培养学生以一定的艺术素养为基础,用现代的数字技术来创作的能力;实践类型课程包括写生、采风、数字摄像、毕业设计创作等,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团队协作的能力。

(3)师资结构建设

师资结构建设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支撑,是专业发展和教学工作的核心。师资队伍的机构对专业的培养体系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直接影响。没有合理的教师队伍组成,该体系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完成。这里的师资结构指的是在“技术-艺术”教学体系中从事教学工作教师数量、知识能力构成、学历职称构成等。教师可以包括专业教学中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全部工作人员,也包括外聘的教师。根据高等院校艺术类及理工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根据我们“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中学术工程统一的建设思想的要求,构建一支整体素质高、专业结构构成合理、业务过硬、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是该人才培养体系自身发展的需要。

同时我们必须提升我们培养体系的“技术-艺术”能力,这一能力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培养教师学习研究一般的“技术-艺术”理论,进行相关的实践,并将一般理论具体应用于自己的学科教学之中。二是努力探索适合“技术-艺术”教学的师资结构,探索师资力量的恰当融合。

在师资结构中首先是教师数量,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计划每班在30人左右,每班须配备专业教室。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以1:14为宜。其中生师比=普通本科学生总数/教师总数,教师总数=专职教师数+兼职教师数/2。其次是学历和职称结构,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学位)和讲师以上的教师占专职教师的比例不低于80%。设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研室,形成教学科研梯队,可以开展相应的教学科研活动和创作活动,有较为稳定的科研方向并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再次是能力知识结构,教师队伍中艺术型、技术型、“技术-艺术”复合型教师的比例要合适,达到1:1:2比较适宜。

(4)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运行的有力保障。在“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中有很多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实验室的支持。对于实验室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指的是实验室的基础建设,比如实验设备、仪器、实验场所等,软件指的是学生进行“技术-艺术”创造所需要的技术支持,一般情况下学生所学的技术应该处于该技术前沿领域。

(5)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最终实践成果的体现。这里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技术-艺术”作品教学,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模式,以比赛、项目研究、学生素质拓展等为平台的综合实践。系统开展和研究学生就业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素质、有作品的人才”。

所谓“技术-艺术”作品教学指的是以“技术-艺术”思维主要特征,在教学中把学生的艺术作品创作和现代技术手段应用完美结合起来,以作品创作为驱动,提高学生艺术创作的能力、完善学生技术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对于作品教学我们分为这么几个阶段,典型模仿阶段、类型定位阶段、独立创作阶段、作品展示交流阶段、参赛阶段。典型模仿一般是针对某种技术运用、某种效果表现、某种艺术风格展示而进行的学习阶段,和谢赫六法论中的“传移模写”是一回事情,不同的是摹写的对象改变了,摹写的方式不同了。类型定位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在大量“技术-艺术”作品学习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类型而加以学习和研究,然后以这种风格类型为主开始自己的“技术-艺术”作品创作。每个阶段完成我们都会举办相关的展览供老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然后会把优秀的作品拿出去参加比赛,以期获得更广泛的影响。

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模式指的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教学不应闭门造车,应该把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行业运作模式、专业发展状况、作品创作要求等,以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专业的发展。

在整个教学工程中,“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会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展示提供各种各样的平台和机会。以比赛、项目研究、学生素质拓展等为内容作品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2.3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特点

首先,“技术-艺术”培养体系是针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自身特点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最大的特点就学科的综合性,它是美术学、艺术学、工学、传播学、心理学等交叉而成的一门专业,其中既有感性思维为主的美术学等艺术类课程,又有以理性思维为主的工学的技术类课程,而以“技术-艺术”思维为主的这种培养体系就是针对这种交叉学科特点而设的;

其次,“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强调以作品教学为驱动,来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艺术表达能力,技术运用能力等,具有很强的实践教学特点。我们知道实践教学是巩固艺术理论、提高技术应用和加深对技术-艺术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这种强调作品的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对资源的混合上,这种混合体现在教师类型的混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混合、教室与实验室的混合等方面。要求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打破原来按学科设置教室、实验室的传统布局,对实践教学设施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以作品教学为契机的体系改革。

第三,“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具有强调主体性特点。这里的主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师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教学体系的主要实践者,教师的主体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技术-艺术”思维的了解和践行,体现在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安排、对新技术的学习、对艺术现象的评价、对学生“技术-艺术”创作的指导等。二是学生主体。学生在“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中培养目标的完成是教师教学的最终体现,在学习和训练的基础上,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自身的艺术风格,技术特点,创作类型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总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顺应时代发展而生的新专业,也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专业,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在分析专业特点基础上,根据我们的培养目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等综合考虑,最后制定一套可行的培养方法.“技术-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是一套还在不断完善的教育教学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变化,它也会不断更新其内容,以适应不同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杨岗,罗维亮. 技术-艺术思维[M].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0.

[2] 罗维亮,冯文博,等. 图像处理中的技术-艺术思[J]. 上海艺术家,2009(5).

上一篇:十岁集体生日宴台词下一篇:绘画女孩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