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活动在规定活动中运行(精选12篇)
1.让教育活动在规定活动中运行 篇一
关于转发《关于开展“让青春在能源事业中闪光”
主题教育征文活动的通知》的通知
各团总支、支部:
现将山东能源集团团委下发的《关于开展“让青春在能源事业中闪光”主题教育征文活动的通知》(山东能源团发„2012‟3号)转发给你们,请各团总支、支部按照文件要求,认真组织优秀人才上报征文,其中每个团干部要至少上报两篇高质量文章,且要绝对避免从网络下载,相互抄袭现象。所有征文纸质版和word电子版务必于2012年3月12日前报送公司团委,电子邮箱:gzmktw@163.com。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附一:山东能源团发„2012‟3号《关于开展“让青春在能源事业中闪光”主题教育征文活动的通知》
附二:征文上报格式
公司团委
2012年2月16日
山东能源团发〔2012‟3号
关于开展“让青春在能源事业中闪光”
主题教育征文活动的通知
各单位团委:
能源集团自成立以来,各项工作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势头,整体优势凸显,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社会影响力大大增强, 2011年,煤炭产量突破亿吨大关,销售收入、实现利润、资产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在省管企业中独占鳌头,实现了“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为激发广大团员青年热爱山东能源,为能源集团进军世界500强献青春作贡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能源集团党委同意,能源集团团委将于一季度组织开展“进军世界500强,团员青年当先锋”主题教育。为丰富活动载体,使主题教育深入影响广大团员青年,团委决定同时开展一次“让青春在能源事业中闪光”主题教育征文活动。具体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共青团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五四运动93周年和能源集团成立一周年为契机,认真学习卜昌森董事长在能源集团201
2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2
紧紧围绕能源集团聚焦“三个关键”、落实“三大任务”、推进“三个协同”、突破“三个亮点”的目标任务,引导团员青年立足新起点、迎接新挑战、瞄准新目标、实现新跨越,在能源集团进军世界500强,打造卓越能源企业的进程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二、征文主题和要求
征文以“让青春在能源事业中闪光”为主题,反映能源集团广大青年团员立足岗位,扎实工作,在科研、生产、管理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典型事迹;反映能源集团省外创业大军中团员青年不辞艰辛、建功立业的感人故事;反映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倡树精神文明新风,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道德方面的突出事迹。文章体裁不限,题目自拟,采取记叙文、议论文、杂文、诗歌等皆可。字数一般在2000字左右。
三、征文时间及范围
(一)征文时间:即日起至2012年3月31日。
(二)征文范围:能源集团35岁以下团员青年。
四、评奖办法及要求
(一)征文活动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若干名,并给予表彰奖励。获奖作品择优在《山东能源报》和能源集团网站上刊登。
(二)征文作品统一以电子版形式发送到能源集团团委邮
3箱,作品须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要求使用规范全称)、联系电话。征文必须是原创作品,不得抄袭,否则一经发现取消评选资格,并通报批评。
(三)各矿业集团团委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在层层组织开展征集、评选的基础上,推荐选拔优秀作品统一报送到能源集团团委,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充分展示本单位团员青年良好精神风貌和新时代青年员工的形象,引导团员青年为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大型能源集团做出积极贡献。
联 系 人:任 玮
联系电话:0531-66597822
电子邮箱:snjttw@163.com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四日
主题词:共青团主题教育征文通知
共青团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2012年2月14日印发
(共印20份)
附二:征文格式
页面设置:上下左右2.5厘米,段落:固定
值28磅。
标题(宋体二号)
——能源集团“让青春在能源事业中闪光”主题教育征文 枣庄矿业集团高庄煤业有限公司综掘工区一队王鹏
正文(仿宋三号)
联系电话:0632—4068697
2.让教育活动在规定活动中运行 篇二
我们知道, 人类行为的发生要经过感觉、需要、动机等诸多环节, 行为的整个过程往往是围绕着“某种观念地存在着”的目标或蓝图而进行的, 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 正如恩格斯指出“就个别人说, 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 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 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与动机, 才能使他行动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P345) 因此, 在现代教育、管理中人的需要、动机、追求和向往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的心理、情感、爱好和个性得到更多重视, 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调动和开发, 人的自主性、自觉性和能动性应得到更多尊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我们应重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道德情绪、道德信念、道德需求等, 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班务管理工作中那种仅靠灌输、强制、权威等手段, 靠传统的榜样教育, 说服教育, 适度惩罚等纯粹的思想教育已难以奏效, 现在许多中学生身上存在的一些心理脆弱、自控力差、口是心非、知而不行、言行不一等现象, 便是很好的证明。基于这样的认识, 在工作中我努力探求德育素质化教育问题, 即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应如何从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德育双基” (基础道德、基础文明) 的建设, 进而关注学生的良好的行为和心理品质、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实践活动中, 我认识到必须努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寻求新载体, 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积极开展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营造良好的活动教育氛围, 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而此这种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内部的要求, 本质上它是一种“自己塑造自己”, 而不是“被人塑造”的活动, 它克服了过去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空洞说教与机械训练等问题, 能充分显现人与环境的高层次的和谐的统一。
我在实践中开展的“五心”系列教育活动便是基于这种目的而开展的一种道德情境活动。它由“孝心献给父母”、“关心献给他人”、“爱心献给社会”、“忠心献给祖国”、“信心留给自己”五个专题组成。它们之间既有独立主题, 又紧密联系。
1.“孝心献给父母”系列教育活动
家庭是社会的第一个学校, 父母是学生最早、最亲的老师, 我从家庭这一社会的细胞入手, 发挥心理上的亲近优势, 创设“家”的氛围, 展开教育活动。我在活动中注意从点到面, 通过问卷调查、演讲会、主题班会、集会教育等多种渠道、多层次进行教育活动。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让学生通过自己优美的舞姿、感人的讲演等来展现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活动中, 学生更多地体会到了父母身上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一些优良传统美德, 体验了父母的殷殷爱心, 感受家的温暖、理解家的艰辛, 消除了学生在家庭内的一些心理隔阂, 促进了学生与亲人间的交流沟通。这个系列活动中, 我寻找到了教育的基源, 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 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 立志成才的热情和斗志, 逐步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使学生心怀感恩, 充分认识到人不能只索取, 而应通过自己的努力, 去回报那些关心、帮助自己的人, 要热爱他人, 热爱社会, 热爱祖国。为此, 我又相继进行了其它的深化教育活动, 进一步扩大教育成果。
2.“关心献给他人”、“爱心献给社会”系列教育活动
我由个人、家庭层面的教育上升到班级、学校、社会层面的教育, 通过采取由集中、分散再到集中的形式, 营造了浓烈的教育氛围, 通过开展学雷锋活动、爱心助学活动, 爱心奉献等专题活动, 并到德育教育基地如敬老院、社区街道等公共场所进行教育实践活动, 让学生之间、学生与班集体之间、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之间产生心理互换, 在特定的活动氛围中, 了解对方, 了解自己在对方情境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体会他人的心理感受, 理解他人的情感, 进而改善自己的心态, 调节自己的心理和社会行为。
3.让教育活动在规定活动中运行 篇三
关键词:科学教育;活动;实践
一、配置素材,提升科学活动的操作性
在课堂教学活动之余,教师应该在幼儿科学实践活动中为他们配置好相应的物质条件,营造良好宽松的探索环境,从而在心理层面满足幼儿的科学探究诉求。在幼儿园内、在班级教室里,教师要努力开辟相应的活动区域,将各种幼儿感兴趣能接受的事物呈现在他们面前,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观察、摆弄以及实践操作提供渠道。学生在自由活动中增强趣味性,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动力。
二、设置游戏,提升科学活动的趣味性
将科学经验融入学生的游戏之中更能有效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有效积累和深刻体验。因此,教师可以静心编排设置相应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愉悦的心态之中与自然界的各种事物进行接触,如水、树叶、泥土等,在学生游戏过程中感知事物的本质属性,体验浅显易懂的科学原理。幼儿此类游戏种类丰富,可以是认知层面的感性游戏、可以是区别事物的类别游戏,可以是探寻相似点的匹配游戏等。
三、增强体验,提升科学活动的实践性
幼儿科学教学应该摒弃传统理念下的传授型模式,将课堂学习转变为学生活动型模式,将科学知识的获取过程糅合进教学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参与以及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事物,在亲身体验中感知相应的事物,形成认知。在整个过程中,幼儿可以不受时间等相关因素的制约,而在过程中幼儿展现出不同的水平能力便于教师的个别辅导和针对性教学,提升学生的科学洞察力、思维辨析力。
四、拓展外延,提升科学活动的生活性
幼儿的科学活动不能仅仅滞留于课堂教学中,伴随着幼儿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有着丰富的科学教学资源。这种现象所涉猎的外延极广,有关于动植物、天气等自然界因素的探析,也有社会生活物品的好奇,幼儿常常被世界的光怪陆离所吸引。此时,教师没有事先的预设,也没有相应物品的。但幼儿对源自于自身生活中的现象往往比来自于教材中的内容更加感兴趣,而此时教师的引导教学也就相应的更富有针对性和高效性,幼儿会对此类问题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
作者简介:郭晓蕾,女,1986年1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江苏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教学。
4.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 篇四
海南省琼海市实验小学王任
在一次培训中,培训专家问:“你理想中的学校是什么样的?你能简单的画出来吗?”老师们的答案各不相同。我没有站起来说话,但我觉得学校不管是设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偏僻的山村,不管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是好是坏,如果学校里的孩子和老师们充满欢乐,这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是啊,幸福,幸福才应该是最重要的!当一个人每天面对山珍海味的时候却嚼之无味;当一个人处于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却整天心情烦闷,那他会是怎样地度日如年啊!幸福应该是每一个应该有的生活感受。教师应该是幸福的传播者,教师应该让孩子享受到生活及学习的幸福。
是的,正如郭文红老师所问的那样:现在的学生有幸福感吗?他们快乐吗?这样的教育富有儿童情趣吗?或许不能一概而论。但目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现象。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要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毫无疑问,如果学生除了上课便是作业和考试,是不会有幸福感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体验生活的五彩缤纷,感悟同学、老师、父母的真情,获得不同的生活感受,享受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的幸福的童年生活。
幸福也是有载体的,其中一种载体便是丰富多彩的活动。郭文红老师用了许多她拍摄的真实相片呈现了她与学生共同活动的精彩瞬间。各种校内外的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也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感谢郭文红老师,她所提供的案例及做法是可效可仿的,比如走进大自然系列活动,比如参观飞机场,比如每周一次的家长讲座和学生讲座等等。联想上个学期,我们学校也开展了许多活动,如班级文艺汇演、班级男子篮球比赛、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等等,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班级文艺汇演中,我们班孩子们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有个别学生以前没跳过舞,动作不那么协调,却练得认真刻苦。王桐同学那段时间皮肤瘙痒症发作,跳舞时汗水流下来,皮肤痒得难受,但还是默默地坚持住。班里的部分男孩子除了跳舞,还要参加班级的篮
球训练,为能在篮球比赛中拿到好名次,每天放学后还坚持练球到7点钟。他们也因此增进了友谊,谁买了一瓶饮料,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很有有福同享的派头。有的学生还请自己的父母当参谋,为他们出谋划策并当他们的赞助商,为他们提供活动赞助——水、队服等。是的,参加活动是辛苦的,但也是快乐的,或许其间还会受委屈、受伤等。但这些活动必定会成为他们的一种经验、一种财富、一种成长的营养剂。今后,我要带着学生尽可能多地开展活动,与他们一起享受快乐时光,并以相机、文字等方式记录下来。
5.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识字 篇五
——<<自己试一试>>课例研究报告
长江中心小学
凌美勤
一、研究的背景分析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我县已进行了四年。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同时,在阶段目标中,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的教育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少数同学、轻全体同学”的现象。陈旧的教学观念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识字教学也是这样,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学识字总是在重复朗读字音,分析字形,讲解字义这枯燥的三部曲,这种机械单-的识字教学,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在教师教棒的指挥下,学习的愿望不够强烈,学得比较被动,效率也不高。整个课堂没有感情交流,一片死寂。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低年段的学生在接受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深深地领悟到: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是识字教学的重中之重。结合新教材“新、实、活、宽’’的特点,教师如能充分利用低年段学生的童心纯真、童心无邪和学生们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却闪耀着智慧的“光华”在识字教学中,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在《自己试一试》一课的识字教学中我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和研究。
二、研究过程:
《自己试一试》的教学目标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明白、通顺地复述课文。
2、学会16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上的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明白认真思考,亲身尝试的重要,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4、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结合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我在设计教学方法时,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运用了熟字加部首、换部首、加部首等方法,让孩子们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同桌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有趣识字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使学生成为学习生字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得到了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识字的情感体验。
第一次上课教学片段
1、创设情境,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了吗?你是怎么做的呢?
生:我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会动脑筋,比如,我不会煮饭,我会叫妈妈教我。
生: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我不会动脑筋。
师: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就是伊伦娜(课件出示伊伦娜小时候的图片)
出示生字 “伊伦娜”,学生齐读,伊伦娜遇到问题的时候,她会怎么做呢?
师板书课题:
8、自己试一试,(生齐读课题,指名读“试”字)
师: 你是怎样记住“试”字。
生:用熟字加部首记的。
生:我是这样记“试”字的,左边是言字旁,右边是式字,注意不加一笔撇,也不要漏掉点。
师:这个同学真聪明,想出了一种识生字的方法,后面这位同学还注意了不写错别字,同学们鼓掌表扬他。
2、读课文识字。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懂的字词。同桌互读,不懂的多读几遍(自由读课文,画出课后的生字,再读两遍。)。
教师范读课文,没有画出的生字学生看着老师的书画出来。
师:大家都很认真去读,你们能读给我听吗? 学生齐声读。
师:你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生:我是这样记“提”字的,左边一个“提手旁”,右边一个“是”字,左右结构,组成了“提”字。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好,这个“提”字是熟字加偏旁。这课书还有熟字加偏旁的字吗?
生:还有“校”字、“科”字、“颗”字、“意”字、“确”、“案”、“误”字。
师:你是什么方法记“颗”字的?
生:我是这样记“颗”字的,左边一个“果”字,右边“页字部”旁,组成了“颗”字。
师:这位同学也说得不错,除了这些方法外,我们还可以看用偏旁想字义来记“提”字。
师指导学生分析其它生字,说部首、结构、领学生朗读。
师:你能用这些字扩词吗?
学生说,老师奖励一颗五角星给说得好的学生。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认读。指名认读后,开火车认读。
3、交流识字方法。
师:你还有其它方法识记生字吗?(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生字)
生:我们还可以用“编字谜识字”的方法学习生字。如:“运动会上都有它”,谜底“云”字;“一口咬掉牛尾巴”谜底“告”字;“上边竹子下边毛,写字画画离不了”,“笔”字;“日出”,“由”字;“两人坐在土堆上”,谜底“坐”字;“四周不透风,十字在当中”,“田”字;“四周不透风,口字在当 中”。“回”字。
生:多音字识记如:“夹、觉”等字。
„„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说出很多识字的方法。
„„
课后反思:
教师小组讨论时一致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愉快的学习。如课中通过图文结合,引出课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在学习生字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通过读准音;分析字形;理解字义;通过口头扩词、用喜欢的词说一句话来学习生字。
但是,教学中还存在下面的多个问题:
1、教师没有指导学生预习好课文。
2、教师让学生读课文时没有提出要求。
3、田字格没有讲清楚,学生写的字不够好。鼓励的语言很生硬,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没有把生字词放到课文里去读。
听了同事们的评价,我也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找到了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1、教师没有认真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在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人,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2、教师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主读书时没有提出要求。
3、没有发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作用,激励的语言很生硬,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没有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喜欢识字。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又处于观察的敏感期。唯一的识字训练场所是教室,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真正的识字环境,只能通过口头假想一个场景,使学生被动地进入角色进行操练,生硬地看着生字卡片,或者一字不差地死记硬背,这只是让学生为了识字而识字,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唤起他们自觉主动有目的地识字的意识和愿望,没有使学生成为学习生字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因而使识字教学不能切实有效地达到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目的。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作了如下改进:
1、要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2、教师让学生自主读课文时要提出要求。
3、表扬学生,语气要亲切,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田字格,写好田字格里的生字。
5、把学过的生字词放到课文里去,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二次上课片段:
我带着老师们的建议,我进行了第二轮的教学研究和实践:
(课前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朗读一次课文,用“——”画出二会字和用“圆圈”画出四会字,四会字要求每一个查字典,每个字组三个词。选一个词说一句话。)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了吗?你是怎么做的呢?
生:我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会动脑筋,比如,我不会煮饭,我会叫妈妈教我。
生: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我不会动脑筋。
师:同学们都能按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说明你们有进步。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就是伊伦娜(课件出示伊伦娜小时候的图片)
出示生字“伊、伦、娜”,学生齐读。
师:伊伦娜遇到问题的时候,她会怎么做呢?
师板书课题:
8、自己试一试,(生齐读课题,指名读“试”字)
师: 你是怎样记住“试”字。生:用熟字加部首记的。
生:我是这样记“试”字的,左边是言字旁,右边是式字,注意不加一笔撇,也不要漏掉点。
师:这个同学真聪明,想出了一种识生字的方法,后面这位同学还注意了不写错别字,同学们鼓掌表扬他。
师: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读边用“——”线画出不懂的字词。用“圆圈”画出四会字,同桌互读,不懂的多读几遍。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
1、科学家做了什么实验?提了什么问题?两个同学怎么回答的?
2、伊伦娜作了什么实验?提了什么问题?科学家怎么回答的?
3、伊伦娜后来成了什么样的人? 师:大家都很认真去读生字,读课文,你们能把生字读给我听吗?
学生齐声读。
师:你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生:我是这样记“提”字的,左边一个“提手旁”,右边一个“是”字,左右结构,组
成了“提”字。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好,这个“提”字是熟字加偏旁。这课书还有熟字加偏旁的字吗?
生:还有“校”字、“科”字、“颗”字、“意”字、“确”、“案”、“误”字。
师:你是什么方法记“颗”字的?
生:我是这样记“颗”字的,左边一个“果”字,右边“页字部”旁,组成了“颗”字。
师:这位同学也说得不错,除了这些方法外,我们还可以看用偏旁想字义来记“提” 字。
师指导学生分析其它生字,说部首、结构、领学生朗读。师:你能用这些字扩词吗?
学生说,老师及时用红蝴蝶奖励说得好的学生。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认读。指名认读后,开火车认读。
师: 你还有其它方法识记生字吗?(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生字)
生:我们还可以用“编字谜识字”的方法学习生字,如“运动会上都有它,谜底“云”字;“一口咬掉牛尾巴”谜底“告”字;“上边竹子下边毛,写字画画离不了”,“笔”字;“日出”,“由”字;“立在木头上”,“亲”字。“两人坐在地上”,谜底“坐”;
生:看实物识字的方法,如:缸 字。
生:多音字识记如:夹、觉。
„„
师: 同学们太聪明了,说出很多识字的方法。
师:你们已经按识字的方法学会了生字,你能把生字写好吗? 让学生观察田字格,指名说说哪个生字最难写,教师再板书较难写的字,教师指出容易写错的字,如“试”字不要加一笔,最后一笔不要漏了一点,“觉”字最后一笔是“竖弯钩”,不是“点”等。
让学生上黑板写。教师板书生字,学生描红,表扬写得好的学生。
师: 请你们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自己在田字格里描一个。
让学生扩词,用自己喜欢的词说一句话。
生:我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生:我们如果遇到问题,就要去试一试。
生:我长大了要当一位科学家。
师:同学们真聪明,说得太棒了。
师:你学会了生字,你能把生字词放到课文里去读吗?
指名4个学生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师生评议。
„„
课后反思:
我认为这节课做得最成功的地方是: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学习生字过程中,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识字,教给了学生学习多种学习生字的方法,如运用熟字加部首、看实物识字、多音字识字、编字谜识字、部首加字法识字、形声字识字等识字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其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发挥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通过趣味识字,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巩固生字时,运用了形式多样的方法。如制作生字卡片让学生开火车(分小组进行)。老师说:“小火车开起来。”学生说:“开到我这里来!”这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又如去音节读、学生抢读、学生领读等来巩固生字。
4、老师指导学生写字很有效果,主要是让学生认真观察了田字格。学生写得字比上第一轮课例研究课有很大进步。
5、整节课教师的激励语言用得恰到好处,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这一节课与第一节相比,教师较注重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因此学生学起生字来比较顺利,学生说的句子也特别通顺,学习的方法也比较灵活。在写字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了田字格的指导,学生的书写也比较工整,字体漂亮多了。再就是教师注重指导了学生的朗读,使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听课的老师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仔细回想整个教学过程,教学中的确存还在下面的几点不足:
1、田字格教师还是没有讲清楚,学生写的字还是不够好。最好能把学生写的字用实物投影给学生看。
2、教师鼓励的语言还是不够亲切,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
3、课文读得还是太少,语气较平淡,没有感情。
4、一节识字课不能脱离课文,没有讲课文。
听了同事们的中肯评价,我也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找到了这节课的不尽人意之处:
1、学生写的字还是不够好。教师没有把学生写的字用实物投影给学生看。我发现这两次上的课,还有部分学生对田字格不清楚,所以有一部分学生写的字不够好。
2、教师鼓励的语言还是不够亲切,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
3、一节识字课不能为识字而识字,脱离课文,按照新课标理念最好能随文识字在读书中识字。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作了如下改进:
1、教师首先放手让学生认真观察田字格,提出要求,然后让学生说出较难写的字,最好教师让学生描红,让学生上黑板书写,把学生写的字用实物投影给学生看,学生互相指正。
2、教师鼓励的语气要亲切,如课堂上多用“你真聪明!”“你的问题提得真妙!”“我喜欢你!”“说得好!”“感谢你”“夸夸你,你真棒“。
3、尽量把识字时间缩短,用一些时间来学课文,识字与课文相结合。
第三次上课片段:
我带着老师们的建议,我进行了第三轮的教学研究实践:(课前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朗读一次课文,用“——”画出二会字和用“圆圈”画出四会字,四会字要求每一个查字典,每个字组三个词。选一个词说一句话。)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了吗?你是怎么做的呢?
生:我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会动脑筋,比如,我不会煮饭,我会叫妈妈教我。
生: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我不会动脑筋。
师:同学们都能按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说明你们有进步。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就是伊伦娜(课件出示伊伦娜小时候的图片)
出示生字“伊、伦、娜”,学生齐读,伊伦娜遇到问题的时候,她会怎么做呢?
师板书课题:
8、自己试一试,(生齐读课题,指名读“试”字)
师: 你是怎样记住“试”字。生:用熟字加部首记的。
生:我是这样记“试”字的,左边是言字旁,右边是式字,注意不加一笔撇,也不要漏掉点。
师:这个同学真聪明,想出了一种识生字的方法,后面这位同学还注意了不写错别字,同学们鼓掌表扬他。
师: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读边用“——”线画出不懂的字词。用“圆圈”画出四会字,同桌互读,不懂的多读几遍。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
1、科学家做了什么实验?提了什么问题?两个同学怎么回答的?
2、伊伦娜作了什么实验?提了什么问题?科学家怎么回答的?
3、伊伦娜后来成了什么样的人?
师:你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生:我是这样记“提”字的,左边一个“提手旁”,右边一个“是”字,左右结构,组 成了“提”字。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好,感谢你,这个“提”字是熟字加偏旁。这课书还有熟字加偏旁的字吗?
生:还有“校”字、“科”字、“颗”字、“意”字、“确”、“案”、“误”字。
师:你是什么方法记“颗”字的?
生:我是这样记“颗”字的,左边一个“果”字,右边“页字部”旁,组成了“颗”字。
师:这位同学也说得不错,除了这些方法外,我们还可以看用偏旁想字义来记“提” 字。
师指导学生分析其它生字,说部首、结构、领学生朗读。
师:你能用这些字扩词吗?
学生说,老师奖励一颗五角星给说得好的学生。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认读。指名认读后,开火车认读。
师: 你还有其它方法识记生字吗?(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生字)
„„
师: 同学们太聪明了,说出很多识字的方法。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说一句话。
生:我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生:我们如果遇到问题,就要去试一试。
生:我长大了要当一位科学家。
„„
师:同学们真聪明,夸夸你,你们真棒!
师:你们已经按识字的方法学会了生字,你能把生字写好吗?
教师首先放手让学生认真观察田字格,提出要求,然后让学生说出较难写的字,教师让学生描红,请学生上黑板书写,把学生写的字用实物投影给学生看,表扬写得好的学生。学生互相指正,教师再板书较难写的字,教师指出容易写错的字,如“试”字不要加一笔,最后一笔不要漏了一点,“觉”字最后一笔是“竖弯钩”,不是“点”等。
师: 同学们通过读、画、说、议、写等方法学会了生字,你们太棒了。
师:你们学会了生字,你能把生字词放到课文里去读吗? 指名4个学生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师生评议。
接着教师首先邀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做实验。
师:你需要什么?跟老师讲,老师给你准备。
生:水。
(老师拿出杯子故意倒了一点水。):
师:够了吗?
(学生点点头,突然之间又像领悟了什么似的)
生:不够。
(于是老师不断续水,直到水满满的,学生说够为止。学生拿起小石子往水里一放。全班小朋友亲眼看见水沿着杯子流了出来。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看书,学习书面语言。)
师:书上怎么说的?读书上的句子。
全班小朋友很快找到了句子并起劲地读了出来:“杯子里的水便漫了出来。” 接着教师又让一位男同学上台做实验,与前面一位同学不同的是,他把石子丢进了杯子,水漫得更快更明显了。
老师抓住时机说:“这位男同学的动作就叫‘丢’。”
孩子们恍然大悟,明白了“丢”与“放”在力度上的区别。
师: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弄明白的?你能告诉我吗?
„„
课后反思:
通过三轮的教学研究我认为本人在《自己试一试》一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有几个成功之处是可以在识字教学中值得借鉴和运用: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学习生字过程中,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识字,教给了学生学习多种学习生字的方法,如运用熟字加部首、看实物识字、多音字识字、编字谜识字、加减法识字、部首加字法识字、形声字识字等识字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其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发挥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通过趣味识字,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巩固生字时,运用了形式多样的方法。如制作生字卡片让学生开火车(分小组进行)。老师说:“小火车开起来。”学生说:“开到我这里来!”这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又如去音节读、学生抢读、学生领读等来巩固生字。
4、老师指导学生写字很有效果,主要是让学生认真观察了田字格。学生写得字比上第二轮课例研究课有很大进步。
5、整节课教师的激励语言用得恰到好处,起到鼓励学生的作用,如课堂上多用“你真聪明!”“你的问题提得真妙!”“我喜欢你!”“说得好!感谢你”“夸夸你,你真棒“。你能读得比他更好吗?等等。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6、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多读,读的方法要灵活多样。如: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齐读等,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7、用做实验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也得到了一些体会:
1、美国教育家娜丹戴克说的一段话,值得我们深思:“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过去的课堂上,我们告诉得太多了,传授得太多了,忽视了作为一个主体的主动参与,感悟体验和全身心投入,培养出来的学生当然只是知识的容器,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正如《新课程的课到底该怎么上》一文中所说的,“给”永远只能给死的知识,而“导”却能激活活的源泉。同样“给”只能造就思维上的懒汉,“导”却能燃起自信,培养独立思考、勤于探索的习惯。发现真理,永远比给予真理更重要。我们做老师的不妨也放手让学生动手试一试,我们会发现学生是有潜能的,会发现学生体验更深刻,能把知识真正学到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我们还会发现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自我的力量,或许还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2、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中,教学中做到:课文让学生“读 ”,例子让学生“举”,是非让学生“辨,观点让学生“谈”,问题让学生“提”,方法让学生“比”,实验让学生“做”,结论让学生“说”等等,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3、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教师对学生获得的成功和进步应给予真诚的肯定与赞扬,这是最好的教育,是对学生尊重的教育,是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的教育,少责备和惩罚学生,尤其是那些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应该多给他们关心、鼓励和常识。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公开地予以肯定,哪怕他们说错了,也要对他们的勇气精神予以充分的肯定。让他多得些认同,少些失落感、失败感。当一个人被认可、被信任、被尊重时,他的爱心、善心也会不断地被强化。他的自尊,也就会逐渐地提升,当一个具有了自尊、自信,这个人就会走向真、善、美的境界。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
附第三次研究实践课堂教学设计与实录 【教学目标】
1、学会16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上的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明白、通顺地复述课文。
3、明白认真思考,亲身尝试的重要,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学家的用意。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读中感悟科学家的用意。【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了吗?你是怎么做的呢?
生:我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会动脑筋,比如,我不会煮饭,我会叫妈妈教我。
生: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我不会动脑筋。
师:同学们都能按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说明你们有进步。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就是伊伦娜(课件出示伊伦娜小时候的图片)
出示生字“伊、伦、娜”,学生齐读。
设疑:伊伦娜遇到问题的时候,她会怎么做呢?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8 自己试一试
2、激趣识字
生齐读课题,指名读“试”字。师: 你是怎样记住“试”字。生:用熟字加部首记的。生:我是这样记“试”字的,左边是言字旁,右边是式字,注意不加一笔撇,也不要漏掉点。
师:这两个同学真聪明,想出了一种识生字的方法,后面这位同学还注意了不写错别字,同学们鼓掌表扬他。
二、读文识字
(课前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朗读一次课文,用“——”画出二会字和用“圆圈”画出四会字,四会字要求每一个查字典,每个字组三个词。选一个词说一句话。)
师: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读边用“——”线画出不懂的字词。用“圆圈”画出四会字,同桌互读,不懂的多读几遍。并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
1、科学家做了什么实验?提了什么问题?两个同学怎么回答的?
2、伊伦娜作了什么实验?提了什么问题?科学家怎么回答的?
3、伊伦娜后来成了什么样的人?
三、检查识字效果
师:你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生:我是这样记“提”字的,左边一个“提手旁”,右边一个“是”字,左右结构,组成了“提”字。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好,感谢你,这个“提”字是熟字加偏旁。这课书还有熟字加偏旁的字吗?
生:还有“校”字、“科”字、“颗”字、“意”字、“确”、“案”、“误”字。
师:你是什么方法记“颗”字的?
生:我是这样记“颗”字的,左边一个“果”字,右边“页字部”旁,组成了“颗”字。
师:这位同学也说得不错,除了这些方法外,我们还可以看用偏旁想字义来记“提”字。
师指导学生分析其它生字,说部首、结构、领学生朗读。
师:你能用这些字扩词吗?
学生说,老师红蝴蝶奖励说得好的学生。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认读。指名认读后,开火车认读。
师: 你还有其它方法识记生字吗?(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生字)
„„
师: 同学们太聪明了,说出很多识字的方法。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说一句话。
生:我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生:我们如果遇到问题,就要去试一试。
生:我长大了要当一位科学家。
„„
师:同学们真聪明,夸夸你,你们真棒!
四、指导写字
师:你们已经按识字的方法学会了生字,你能把生字写好吗?
教师首先放手让学生认真观察田字格,提出要求,然后让学生说出较难写的字,教师让学生描红,请学生上黑板书写,把学生写的字用实物投影给学生看,表扬写得好的学生。学生互相指正,教师再板书较难写的字,教师指出容易写错的字,如“试”字不要加一笔,最后一笔不要漏了一点,“觉”字最后一笔是“竖弯钩”,不是“点”等。
五、学文,指导实验,明白道理。
师: 同学们通过读、画、说、议、写等方法学会了生字,你们太棒了。
师:你们学会了生字,你能把生字词放到课文里去读吗?
指名4个学生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师生评议。
邀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做实验。
师:你需要什么?跟老师讲,老师给你准备。
生:水。
(老师拿出杯子故意倒了一点水。):
师:够了吗?
(学生点点头,突然之间又像领悟了什么似的)
生:不够。
(于是老师不断续水,直到水满满的,学生说够为止。学生拿起小石子往水里一放。全班小朋友亲眼看见水沿着杯子流了出来。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看书,学习书面语言。)
师:书上怎么说的?读书上的句子。
全班小朋友很快找到了句子并起劲地读了出来:“杯子里的水便漫了出来。” 接着教师又让一位男同学上台做实验,与前面一位同学不同的是,他把石子丢进了杯子,水漫得更快更明显了。
老师抓住时机说:“这位男同学的动作就叫‘丢’。”
孩子们恍然大悟,明白了“丢”与“放”在力度上的区别。
结合学生的实验情况,引导学生读课文第8至10自然段,体会科学家的用意。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六、引导学生质疑
师:同学们,学习了本课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弄明白的?你能告诉我吗?
七、运用与拓展
1、“我会写”每个写两遍,把自己认为写得“漂亮”的展现给大家看看。
2、用两个自己喜欢的词各写一句话。
6.让孩子在游戏中放声歌唱活动方案 篇六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唱歌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您不妨试试。那么,作为爸爸、妈妈怎样抓住机会,在游戏中教孩子唱歌呢?下面介绍几则方法:
创设情景
-以“娃娃家”游戏的形式,孩子做“妈妈”、“爸爸”,让孩子边抱着娃娃哄“宝宝”睡觉,边学唱摇篮曲。可启发孩子想想说说,妈妈抱着宝宝哄宝宝睡觉心里是怎么想的,该怎样唱摇篮曲。接着问:“宝宝快睡着了,妈妈唱歌的声音会是怎样的呢?”让孩子置身于情景中,很快就能掌握了唱摇篮曲的方法,知道唱摇篮曲要亲切、温柔,随着乐曲情绪的变化逐渐地变轻、变慢。妈妈要以“外婆”口吻称赞孩子,“真能干,一边哄宝宝,一边唱歌,真是个好妈妈”,使孩子尝试成功的愉悦。
-以“开汽车”的游戏形式,将几张小椅子拼接成汽车,蛋糕盒的底盘当驾驶用的方向盘,让孩子做司机,爸爸、妈妈做乘客。边玩开汽车的游戏,边教孩子学唱《小司机》、《让座》。爸爸妈妈和孩子可以调换角色,举一反三,学唱类似的歌曲。
唱歌接龙
开始就告诉孩子游戏的方法,先完整地唱一二遍,让孩子对所学的歌曲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再逐句教孩子唱,当孩子初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后,爸爸妈妈就来做唱歌接龙的游戏,一人接着唱一句,直到唱完,这样就能使孩子在学唱时注意力集中,积极地记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猜谜唱歌
爸爸、妈妈先唱一遍歌曲,让孩子对整首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玩猜谜游戏,即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让孩子猜出大概意思,接着概括成一句歌词教孩子唱。如教歌曲《小朋友想一想》,当做两手抱拳伸得长长的在体前晃动的动作时,孩子就猜出“大象鼻子最最长”;当做两手分别伸出、两指放在额旁、蹦蹦跳跳的动作时,孩子就猜出“兔子耳朵最最长”。用这种方法教孩子既学会了唱歌,又学会了表现动作,而且兴致极高。
7.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美 篇七
一.活动中教师亲近学生, 示范美
课堂是激发学生了解语文、亲近文学的首要阵地,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块资源, 挖掘出语文课自身吸引学生的内涵, 再去论及其辐射、拓展作用。
在活动中起主导、引领作用的语文教师就要用自己的审美素养唤起学生尚美的渴望。教师高尚的人品、得体的仪表、精彩的语言、精湛的教学艺术都是极具魅力的美育资源。设想一下, 教师爱憎分明的情感、饱满的生活激情、渊博的知识修养怎能不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浸染?同样, 教师端庄亲切的教态、游刃有余的教学机智和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 怎能不令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再者教师优美准确的阐释、独具一格的见解、酣畅淋漓的情感和“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言辞又怎能不使学生“如沐春风”而浮想联翩?因此教师在活动中亲近学生, 用自己的审美素养唤起学生内心对美的渴望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首要。
二.活动中学生阅读文本, 感受美
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活动要围绕文本展开,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选文充溢着人文关怀, 凝聚着智慧豪情, 折射出审美的想象力。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悠悠古韵, 体会先人们流淌在血脉里的绵绵情怀, 感受泱泱中华的博大精深。如常建的“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会引起学生丰富而独特的联想, 从而激发起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美的审美感受;曹操的“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的豪情壮志;王湾的“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鹤飞冲天的美妙意境, 定能燃起学生的理想之炬激发起他们的志趣。在阅读活动中用这些美文美诗引导学生探究语文文字美, 点拨学生心灵深处感受美的顿悟。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春》第一节时, 首先启发学生:为什么作者开篇之初就叠用“盼望着”?要求学生紧扣课文体会, 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盼春”的心情。其次要求学生抓住“东风来了”, 让他们分析比较前后表达感情的变化。从分析比较中突出“东风”报信的作用, 宣告春天到来的无限喜悦之情。再次通过学生自我分析比较引出拟人的修辞手法, 并讨论这种表现手法的作用。最后指导本段朗读要点, 通过教师范读, 学生个人读、小组齐读、全班朗读, 反复体会。这样, 强烈的节奏和具有表现力的语言就会深深地拨动学生的心弦, 激起学生美感的共鸣。从而在朱自清的美文中读出了对自然、时令季节的心灵感受,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沈从文的《端午日》、艾青的《我的思念是圆的》等篇章里感受对家园对故乡那种浓得化不开的情思和血浓于水的灵魂。在教材中还有许多文章涵概着充盈的人文养分, 只要我们在学生活动中善于引导、点拨, 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将会成为美育的光源, 辐射出令人瞩目的光辉。
三.活动中媒体帮助学生, 欣赏美
学生的阅历有限, 对学生们未知的世界, 我们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把学生不懂、不易理解的知识把它呈现出来。通过制作学生喜闻乐见的课件, 通过声光电的交互功能, 形象化、动态化地呈现教学内容, 丰富课堂信息容量, 营造审美的情境, 让学生受到情感体验、美文欣赏、语言积累等多种效果。如教学诗歌、散文时可以配以相应的音画背景, 引导学生在特设的情境氛围中诵读欣赏、拓展想象的空间;教学科普小品文时可以通过相关的科技音像资料与文章内容相互补充, 启发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同时领略科学的无穷魅力;对于课外文学名著的阅读, 可选配有关影视片断让学生观看、评论, 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热情, 而且也提高了学生欣赏美的水平。
四.活动展示提供机会, 创造美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理斯说:“语文学习之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句话启示我们生活既是人生的舞台, 又是语文学习的生动教材。我们的活动单导学模式就注意了这一点, 将生活纳入语文学习的范畴。
1、引领学生走进自然, 丰富生活积累。
生活是培育想象之花的沃土, 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才能由此及彼, 触类旁通, 浮想联翩, 创造出新的形象。一个足不出户、孤陋寡闻、头脑闭塞的人是很难有生动丰富的想象力的。我们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走进自然, 俯首大地, 看平原广阔, 草木葱茏;仰望长天看风云变幻, 朝晖暮瞑。引导学生在观察每一朵花, 嗅吸其香味时, 说出它的花姿、花色、花形、花味, 细看路边每株野草时, 说出它的生长季节、生长势头以及相关的生物知识。启发学生在观看草木荣枯、花开花落时, 触景生情, 触景移情, 顿悟生活的道理、人生的沧桑。
2、引导学生针对对象, 把握创美的特征。
想象是自由自在的, 是浮想联翩的。但是想象不管怎样的天马行空, 神奇玄妙, 它总是要受到生活中创造美的对象的制约。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总不能把哈姆雷特想象成同风车作战的唐吉诃德吧!每个学生的家庭条件、生活方式、政治、经济背景不同, 在活动中老师要告诫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生活、阅历去想象。无论是家乡的一草一木, 竹篱茅舍, 还是它处的一喜一悲, 民俗风情, 乃至浩瀚的宇宙长河, 都会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个性气质的不同, 染上浓厚的主观色彩, 而这些总还是要受到客观事物的制约。因此在活动中学生必须正确地把握事物的特征, 才能通过想象进入美的境界。
3、教给学生创造美的技能和技巧。
在审美创造过程中, 学生头脑中积累的一些材料还属于认知的东西, 还必须运用技能和技巧进行实际创造, 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倘若我们把美的创造比作是过河, 那么, 方法、技巧就是船和桥, 有了它才能顺利到达彼岸。著名文学大师茅盾曾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是创造船和桥的一种方法, 创造是模仿的目的, 模仿是深化美感的途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结合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进行某一形象的仿写, 比如原作的体裁、景物、描写方法、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的模写。学过了《春》, 可以让学生仿写一篇《秋》;学过了《幼时记趣》, 也可让学生写一篇《少年记趣》, 使学生能顺利地从仿写到半仿写, 从一半创造过渡到全创造的水平,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推荐写得最好的在全班交流展示, 学生在写、读、赏、评的过程中创造美、欣赏美的技能就得到了提高。
在活动中,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阅读文本、深入生活、展示成果, 充分地感受到了“美”, 陶冶了审美情趣, 激发起创造美的渴望, 提高了人文素养!
摘要:语文课堂不但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感受美, 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这才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8.让真情在活动中闪耀 篇八
一、用心阅读,做好铺垫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教师要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1 认真阅读,涌动情思。
本组课文用多种形式表达了对母校、老师、同学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要求学生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因此,教师课前要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初步理解本组文章的内容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后完成下面表格。
2 真实再现,真情表达。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我的成长足迹”为主题的综合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对“范例”的阅读探究,从中选择最能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活动话题,表达对母校、对教师的依依惜别之情。设计可以独自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可以是写临别赠言,或为母校做点事;也可以是写倡议书或建议书;还可以是策划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如写离别赠言,要求要以生动、得体的语言来设计,把写好的赠言、赠诗或赠文送给母校、老师或最要好的同学。
二、精心组织,用情参与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理解阅读材料中的师生恩、同学情,并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强化学生的认识,深化学生的情感。
1 写临别赠言。
赠言的基本要求是短小精悍,情真意切,要根据同学和老师的特点来写。教学时,要让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离别赠言,然后推荐优秀赠言在班上展示交流、评议。在教学时,教师也要为学生题写赠言,这是老师给学生的“最后一课”,会让学生终生难忘,受益匪浅。教师为学生写毕业赠言要重在鼓励,要因人而“言”。如给缺乏自信同学的赠言:“有花自有香。不必大风扬,你的潜能等着你去开发。”给不善言谈的同学的赠言:“沉默但不可沉没,沉默是金,但有时也会变成废铜。”给意志脆弱的同学的赠言:“废铁之所以能成为有用的钢,是因为它经得起痛苦的磨炼。”这样,教师和学生都能用自己的个性化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真实意愿,课堂上始终充满着真情!
2 为母校做事。
为母校做事的方式很多,可以为母校种棵树;可以以班级为单位送一幅画给母校;可以为学校打扫卫生;还可以写《倡议书》和《建议书》给母校。写信,要注意抒发真情实感;演讲,要安排好时间、地点,要调动场内的气氛;写建议书,要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写建议书时要做到:(1)摆情况。摆情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对方注意。(2)讲理由。申述建议的理由,目的是为了引起对方的思考。(3)提建议。一般用条款形式提出建议,目的是希望对方如何行动。(前两部分内容为铺垫,第三部分才是主体。各部分的内容可多可少,可长可短。为清晰醒目,一般采取条款式陈述。如果建议不多,也可以不列条款。)(4)结尾。一般用谦虚的话结尾。如,“以上建议仅供参考”。(5)开头和署名等与其他专用书信的格式相同。
3 毕业联欢会。
毕业联欢会可以以班级形式进行,也可以以年级组形式进行。联欢会要由学生自主策划、自我主持,全员参与,给每个学生锻炼的机会。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方案并修改完善。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联欢会,都要进行周密的安排,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只有人人参与的联欢会,才是学生一生最美好的回忆。
三、有效拓展,培养能力
学习知识不仅是书本上的,还有社会实践中的。许多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展创新,才能体现出真正的价值。本组课文教学仅仅停留在阅读课文、学习课文、感悟课文是不够的,教师还应在学生阅读、练习的基础上,拓宽本组课文的教学领域,积极鼓励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创意,根据自己的学习感受和真实意愿,写赠言、建议书、倡议书或书信,并交流感想,根据本次活动写一篇学习心得,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9.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语文教学反思 篇九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其实用性能几乎遍及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在平常的教学中,脱离实际应用,一味死读、死背,死抄、死写的现象非常普遍,搞得教师疲累,学生厌烦。结果,往往是学生六年小学上下来,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都没有形成,应用写作更是连许多学历更高的成人都感到一筹莫展。为了试图改变这种高耗低效的教学模式,我尝试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入语文课堂内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我主要采取了这样的一些形式;
一、新闻快报。我要求学生每天花半小时左右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并把其中的3-4条重要新闻记录下来。第二天早上带到学校交流,然后由同学们自己进行整理、编辑,用小黑板写下来,供全校同学观看。
二、手写报。每隔一段时间,我就组织学生就某个主题编写手写报,(有时由同学们自己选题)学生们自己搜集资料,编辑排版,并做好美编。学生可独自主办,也可以自由组合,分工合作。编好后在班上展出,并择优在学校门前进行展示。
三、课本剧。一些表演性强的课文,我经常组织学生改变成课本剧进行排练演出。有时同一个内容组织成几套独立的班子打擂台,看谁改编得好、演得出色。
四、辩论会。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与家长之间,常常会存在某种观点上的分歧,抓住这样的热点话题,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各自搜集证据,组队进行辩论。如:小学生应该不应该看电视,学生应该不应该有零花钱等,通过讨论,学生掌握了搜集资料、阐述观点、团结协作等多方面的品质和技能,并培养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五、及时写。除了刻意安排的活动外,我还注重抓住每一个机会让学生练写作。如:家中有事要和远方的亲友联系时,要求学生要主动请缨(受于永正老师的启发);丢了或捡到东西,及时用班上的小黑板写“寻物启事”或“招领启事”;中队委员会议讨论形成的决议要用书面形式进行公示;组织活动先出通知,期末要写个人小结,已形成我班学生的惯例。
10.让教育活动在规定活动中运行 篇十
摘 要: 当前,处在2.5-3周岁的孩子即可入园接受幼儿启蒙教育,园内各种区域活动的设置不仅彰显了幼儿园的特色,而且为孩子提供更优质的教学环境。文中从区域活动让师幼互动更频繁、区域活动创造七彩的空间、营造相对轻松的教学氛围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体验所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 区域活动;幼儿教育;研究
幼儿的世界是美好的,他们会根据对外界的接触,感受喜怒哀乐、成功与失败。区域活动素材丰富,小朋友们在幼师的指导下开展美工、音乐、表演等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师幼间的关系,而且能够让小朋友们在体验中获得一些成就与快乐。对幼儿园来说,通过区域活动是提升教学质量非常好的方式,也是新时代发展的结果。
一、区域活动让师幼互动更频繁
区域活动是近几年幼儿教育改革出现的结果,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建设区域活动增加同行业的竞争力,提升幼儿教育水平。在区域活动设置上应该注意三个问题:内容“生成”要根据幼儿的学习习惯和实际情况,资金雄厚的幼儿园可设置美工区、表演区、音乐区、户外区、益智区等活动区域,拓展幼儿能力的同时增加孩子的见识与胆识;区域活动设置的艺术性与教育性结合起来,不仅起到美化校园和班级的作用,而且能够在活动中给孩子传递知识,达到艺术鉴赏和教育完美结合的效果;避免区域设置的单一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避免幼儿区域活动处人多拥挤,除设置几个常见的、简单的、固定的活动区域外,还可增设科学区、益智区、构建区、表演区等多个区域。在区域活动中,增加师幼间的交流与互动,培养幼儿自主创造力及语言交往能力。
二、制造七彩的幼儿区域活动空间
处在2.5-5周岁的幼儿,他们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他们的思维是天马行空的,也是创造力思维最发散的时期。区域活动的设置给幼儿提供了七彩的世界,让幼儿在不同的区域活动里感受不同的文化和艺术氛围,对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发散性思维具有好处。如美工区会摆放各种颜色的橡皮泥、水彩笔、砂纸粉,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朋友们可以发挥自己无限的想象力,捏制或画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表演区会摆放一些塑料花、帽子及装饰品,很多小朋友会利用这些装饰品,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画角色,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各种区域活动的创建,会激发孩子的灵感,让小朋友们爱上这七彩的“动画”世界,为小朋友们创造更丰富多彩的成活环境。
三、允许幼儿自由进出活动区域
细心观察幼儿的行为习惯,家长会发现孩子已知的世界具有安全感,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心,他们具有无限地精力去“摆弄”自己喜欢的物品,如区域活动设置的一些像玩具一样的材料。特别是现在很多人住在小区,独生子女缺少玩伴,此时幼儿园对于他们来说像是一个大家庭,在这可以找到他们的同龄人,他们具有相同的思维和沟通模式。区域活动对孩子们来说,像是个七彩世界,有很多他们想去探索的东西,一些志趣相同的小伙伴在一起无比开心和快乐。区域活动针对幼儿园小朋友是开放式的,允许幼儿自由进出活动区域,在家长或老师的监管下,小朋友们可以尽情地在“七彩的世界遨游”和玩耍。
四、营造相对轻松的教学氛围
有幼儿教育工作者说“幼儿知识的获得源于指尖”,即幼儿通过自己动手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道理。幼儿是天真浪漫的年纪,没有任何烦恼和忧虑,好奇心非常强烈,他们适合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中成长,而区域活动的设置刚好满足了幼儿轻松学习的条件。习总书记在“十三五”计划中强调,创新是民族发展的驱动力,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命运,因此从娃娃抓紧,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创造力。
与传统的应试教育不同的是,区域活动是通过给幼儿提供优质的教学设施,为幼儿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让孩子在这种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彰显出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事实证明,这种寓教于学的方法对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很多孩子在娱乐中接受更多的知识,培养开朗的性格,锻炼了动手能力,开发了幼儿思维。
五、鼓励家长以同伴身份参与
如今,很多家庭仍以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在孩子面前常扮演着两种角色:一种角色是孩子的“保护伞”,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围绕着一个孩子转,凡是能够满足孩子的,家长都不惜一切代价给孩子最好的;另一种角色是孩子的“人生导师”,以长辈的姿态规定孩子哪些行为可做,哪些行为不可做,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孩子一般对这类家长比较害怕。笔者认为最好的教育,是家长的陪伴,试想家长培着孩子一起参加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活动,或在家长的监管下,到幼儿园区域活动处陪孩子做美工、玩音乐、看图书、做游戏,以同伴的身份与之相处,应该是另一番感受。
六、结语
幼儿教育作为启蒙教育的源泉,被社会广泛关注。如何让幼儿在快乐的环境中成长,且尽可能的汲取到知识的养分,这是每位幼儿教育工作在思考的问题。区域活动是在蒙台梭利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通过设置美工区、科学区、阅读区、音乐区等活动区域,为孩子营造更优质的教学氛围,将寓教于学的教学模式贯彻到实际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1.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数学 篇十一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动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求知的萌芽,是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如何唤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和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容易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学习愿望。
如在教学“多少比较”这部分,有一道练习题是让学生看图提出比较的问题并解答,我想直接用书上的插图进行教学,就是显得死板,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决定在课堂上举行一个小小的游戏,让三个小学生来进行“一分钟跳绳比赛”,再根据跳的次数提问解答。这样学生纷纷要求比赛、解答,不但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而且给了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
又如,在教学“厘米的认识”时,为了让孩子们体验1厘米有多长时,我先让他们找出尺子上的1厘米,然后我发给每个小组两个小正方块,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再抽掉,手指不动,看看1厘米有多长,几秒钟后再用另一只手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用正方体去体验。到了这里,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他们都不由自主的交流起来。大部分同学比划得比较准,高兴地欢呼起来。接下来找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时,有的同学站起来走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仔细寻找,还有的同学拿着小正方体去测量,找到的同学大声地招呼着同伴去看。汇报的时候,同学们的发现精彩分呈,我想通过这样的活动与仅仅通过观察认识1厘米,认识的深度是不一样的,参与的情感也是不一样的,留下的印象更是不一样的。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会动
陶行知说:“解放学生的双手,就要让他们去做、去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挖掘各科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多向、逆向思维,品尝主动学习的乐趣。
如,在学习“统计”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在电脑屏幕上接连出现各种水果,让每人在规定时间内统计出每种水果各几个。开始没人能按规定完成。同学说:“水果太多,出现得太快,记不住。”“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纷纷讨论起来,片刻后说:“我们组一人记一种,肯定能完成。”“好主意。”于是大家在组里分工,抓紧时间记,结果很快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使他们既动手动脑获得了知识,又体验到合作的乐趣,掩饰不住喜悦和自豪。
三、解放空间,让学生学得生动。
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让学生从鸟笼式的学校里走出来,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人文地理。陶行知说过:“解放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知识的眼界,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也就是不能让学生带着教材走向老师,应让他们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数数”时,我让学生去校园中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既兴趣盎然,又学会了数数。再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让学生回去陪爸爸妈妈一起购物,了解付款、找钱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初步了解如何用最恰当的数额付款,在实际购物中巩固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再如,教学“时、分的认识”后,我是要求学生用所学的本领安排双休日的作息时间。这既是新知识的应用,又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不觉得这是一种负担,而把这项活动看成自身的需要,因此作业完成得非常棒。让学生从自己的已有经验和兴趣出发,再现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现象,提供丰富的与之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素材,并亲身体验探索、思考研究、应用的过程。进而增强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这样,让学生觉得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且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
12.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快乐成长 篇十二
一、通过区角活动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区域活动的快乐,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拥有健康, 才能快乐;有了快乐, 才会健康。保障幼儿身心健康, 是幼儿园每项活动的前提。区域活动是一项集体活动, 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 有了宽松舒畅的活动氛围, 乐趣无穷的活动形式, 才能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区域活动的快乐。喧闹的环境有碍幼儿静心探究, 过分的沉寂, 又会使幼儿感 到压抑 , 所以教师 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力争让每个区域的幼儿在快乐中悟出新道理, 发现新问题, 而不是流于表面上命令的扮演者, 岂有快乐可言?
二、通过区角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及探究欲望。
幼儿园的所有活动都是学前的启蒙教育, 启蒙过程中渗透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及创新能力。倘若启蒙教育是楼基, 那么创新能力和探究兴趣则是楼体。现在专家提倡的“活”教育正是启蒙与创新渗透的体现。“活”的老师, 拿“活”的东西, 用“活”的方式教“活”的人 , 要让幼儿想自己所想 , 做自己想做 , 说自己想说, 玩自己想玩, 手的操作, 脑的思考, 经验的获得, 才会有创造的萌发, 教师有责任创造环境、提供材料, 给幼儿提供更多操作、实践、体验的机会, 用幼儿的心布置区域, 用幼儿的情参与活动, 愿每个平凡的角落散发不平凡的魅力。
三、通过区角游戏让幼儿对社会有所了解, 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
这里所指的积极的情感包括两个方面:对人的积极情感、对社会的积极情感。我们的孩子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他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 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因此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 爱憎分明, 是角色游戏中重要的教育内容。这是由角色游戏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角色游戏就是幼儿模拟成人活动、反映社会及人际关系的游戏。比如:有一次娃娃家有好几个小朋友要做外公, 于是我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妈妈的爸爸只有一个, 怎么办呢? ”解决的方法有好多种, 一个孩子说:“那我也做老人, 我不住在娃娃家, 我和其他老人住到一起去。”我马上抓住话题:“那是什么地方啦? ”他们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回答不出。于是我就告诉他们:“许多老年人住在一起的地方叫养老院。”孩子们还真的办起了“养老院”, 并且玩出了许多花样:为孤老找老伴;为老人养宠物;带领老人去看木偶戏;从生活上关心老人:为老人烧他们咬得动的东西吃, 为老人发明洗脚机, 等等。幼儿在游戏中完全投入到“爱老人”的情感之中, 这样的教育比上课谈话要生动得多, 深刻得多。还有一次, 有个小朋友一改以往搭地铁用凹型积木, 用凸型积木造铁轨的做法, 还自豪地说:“瞧我多聪明。用这种外形的铁造铁轨可不会再出事故啦! ”于是我问他:“你是聪明, 你是什么人呀? ”“我是中国人呀!”他很认真地回答我。“那过去的地铁是谁造的呢?”“外国人。”“哦 , 原来外国人造的东西也未必都是好的 , 我们中国人也能造出很棒的东西来。”经过这番对话, 无形之中激发了幼儿心中对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培养了他们对国家、对社会的积极情感。
四、通过区角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期是培养道德意识、道德情感、传授正确道德行为的重要时期, 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很轻易接受正确的、美好的、规范的刺激, 这对他们养成习惯至关重要。那么通过角色游戏可否实现这些目标呢? 回答是肯定的, 比如: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做汽车上的售票员, 我对他说:“我是你的老朋友, 可我今天没带钱, 你就让我上车不买票吧! ”他听了我的话停了一下, 但经不住我再三催促终于同意了。可这事真的就对吗, 我让小朋友们评判。结果意见分为两种:一种认为既然是老朋友当然可以不买票;而另一种则认为不行。一个小朋友激动地说:“乘车是有一条规则的, 那就是‘上车要买票, 月票请出示’, 这条规则人人都要遵守。”经她这么一说大家恍然大悟。第二天, 当我们扛着摄像机要拍昨天那段情节时, 我们的“售票员”说什么也不同意了, 他一本正经地说:“我已经懂得这个道理了, 干吗要再做呢? ”可见游戏中传授给幼儿的道德意识、行为规范在孩子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在小猪运西瓜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过独木桥时, 能够自觉遵守纪律遵守规则, 一一过桥, 不挤不抢。
五、通过区角活动提高幼儿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会他们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的一生总会碰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处理, 在学前教育期我们要有意识地为幼儿设置一些小小的问题鼓励他们解决、处理, 使他们从小就看见问题不足为怪、看见问题不害怕、看见问题肯动脑筋解决。这对将来踏上社会会是很有效的预备。如:一次在角色游戏中, 娃娃家的妈妈要把许多筷子放在一个筷笼中, 她用万能插塑搭了一个筷笼, 可是筷笼太高, 筷子放进去一看, 就很难再取出来。她就去换了四块矮一点的插塑, 这下筷子放进去取出来也方便了。只是筷笼底部有一个大大的洞, 筷子只要放进去就噼噼啪啪掉下来。“这可怎么办呢?”她愣了好一会儿, 终于有办法了。她去找来一张纸放在洞口, 这下筷子放进去再也不落下来了。她看看自己的杰作, 摇头晃脑地笑了。她这就是在游戏中摸索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通过区角活动扩大幼儿的知识面。
【让教育活动在规定活动中运行】推荐阅读:
关于开展让青春在能源事业中闪光主题教育征文活动的通知06-25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运用08-09
在主题活动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08-28
情境教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11-18
浅浅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08-07
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化“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10-11
给校长的一封回信: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07-21
教育局长在活动上的讲话稿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