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会发言稿

2024-10-07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会发言稿(14篇)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会发言稿 篇一

小学六年级教学研讨会交流材料

武阳东小

颜爱军

各位领导、六年级毕业班的各位教师:

大家好!

首先,我很感谢教导处给我这次和大家交流的机会,一起学习如何搞好毕业班学生毕业前的辅导工作。其实我也感到很惭愧,惭愧的是在教了几届六年级毕业班中没有一个班取得很好的成绩,甚至这届六年级在前几次的检测中还排在倒数行列,所以本次交流谈不上什么经验交流,只是抱有和大家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在交流过程中如果有说的不好的地方请各位同仁给予包含,并给予指正。下面就个人几个不成熟的观点和大家交流交流:

第一、理清要复习的内容,做好复习计划,逐一突破复习重点:

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的目的是对整个小学数学各册教材中的知识做系统的、综合的、全面的梳理,沟通知识之间的横向、纵向联系,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所以,巩固知识、整理知识、查漏补缺和发展提高是小学数学毕业复习的主要目的。当然,对于我们来说,毕业班的数学复习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复习迎接毕业考试。以往我们都把复习重点放在第十二册,往往忽略了过去那些较为基础简单的计算的运算的训练,对我们简单但对部分学生甚至是大部分学生可能已把计算方法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在复习时要做到:全面、精确、熟练。所谓的“全面”就是在组织复习时要尽可能地围绕考试的题型整理复习材料。“精确”就是要抓住重点,参考历年来的试题内容认真梳理复习内容,努力把握考点。而“熟练”就是无论我们选择什么样的题型进行复习尽可能让学生熟练之后,在进行下一个内容的复习。

其二、在辅导学生复习时要从基础的运算定律、计算方法、数量关系、公式、单位间的换算等入手,该记得还是叫学生死记,牢记。虽然不赞成学生死记,像公式、乘法口诀记都记不住,如何进行计算。所以到这时候,还是要强化记忆。

其三、就是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计算通常分为口算、脱式计算、简便计算、解方程、列式计算这几类,而且所占的分值也比较高,那些分析能比较低的学生,这个部分也较容易得分,也是学困生得分率较高的唯一题型,同时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为做其他题型奠定基础。因此应把计算题题型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根据以往的检测情况,计算题部分学生丢分较多的是简便计算、及解方程,简便计算丢分的原因在于学生对运算定律的不掌握,还有对一些特殊数据的不理解。举例(略)。而在解方程方面,失分较多的题是求减数、除数时的方程的解。因为求这样方程的解用天平的原理来解很麻烦,学生容易出错,针对这两题型,教学生用减法和除法的数量关系来解更容易掌握些。

三、在复习阶段,应进行分层次辅导,是复习参与面扩大,教师要把辅导对象放在学困生上,而那些中等生应由优等生帮助辅导。做好学生结对子进行复习,舍得让学生之间共同交流,一起学习,共同提高。

四、安全有序进行复习,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容易上火,发脾气。这是由于教师的恨铁不成钢的心态而造成的,但是这是很危险的信号,一旦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后果可能会很严重。因此,放平心态是组织复习的最佳方法,凡事不要太较劲,遇事要冷静,总的来说,会就是会,不会的再强求也一样。再发多大火,也无济于事。所以复习时发脾气是没有多大效果的。不如放平心态,好好组织复习。

五、有意识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我认为这一条是最关键的一条。很多学生由于抱有已学过的观念不想好好再听,有些学生要毕业了,根本不在乎学的好不好。故认为自己不会学好,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说,这时候的学习氛围很难调动起来,没有学习氛围,复习也没有最好的效果。我认为这阶段,老师要彻底的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之中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他们真正的好朋友,使他们感到老师是在关心他,为他负责。

六、要有信心、不要轻易放弃。针对本班举例:

七、精心读题、杜绝做题马虎了事。

八、复习的阶段总体思路:

1.重视基础性,复习中要抓住重点和关键,进行基本练习; 2.突出针对性,复习中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对一些易混、易错的知识应设计对比性练习,让学生从比较中区分掌握知识;

3.强调综合性,复习中使学生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灵活解题的能力,是复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既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题和稍作变化的习题,又要有一些综合性练习题和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做到有层次,有坡度,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总之,复习课教学,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不同的学习方式,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弥补以往学习知识的不足。还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讨论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得以发挥的自由空间,进而达到提升知识、发展学生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目标。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会发言稿 篇二

一、研讨式数学教学的基本定义

所谓“研讨式”数学教学,是参照研讨会的形式,将学生分成若干研讨小组,对正在学习的数学问题进行集体讨论研究,共同解决,从而理解、掌握这一新知识,达到自主完成这一知识体系的学习的目的。

二、研讨式数学教学的基本模式

研讨式数学教学的基本模式设计为六个阶段,现以“行程问题”为例加以阐述。

1.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导入环节,我给学生讲精彩的水浒故事,将学生带入到营救宋江的情境之中,引出需要研讨的问题:吴用算了一下日子,发现必须在戴宗回到江州之后七天之内赶到江州,否则宋江、戴宗就有可能被斩首。于是吴用开始计算梁山好汉每天至少要跑多少路程才能及时赶到江州。请学生帮智多星吴用算一算。

2. 引导思考,点拨思路

问题一提出,学生就开始积极思考, 可是他们发现什么条件也没有,于是开始发问:梁山泊与江州相距多远?戴宗回江州用了几天时间?梁山好汉跑得有多快?教师点拨:如果我们知道了梁山泊与江州的距离,知道梁山好汉的速度,我们就能知道梁山好汉什么时间能到达江州,这其实就是一个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一般有三个要素:距离、时间和速度。距离、时间很好理解,速度就是我们平时讲的快慢的问题。为了表示速度快慢,我们就用一个单位时间,比如一秒钟、一小时跑了多少距离来标记速度快慢。讲解了速度概念,根据学生的问题,给出一些条件,根据《水浒传》记述:1神行太保戴宗赶路时,每天走10个小时,能行800里路。2这次,神行太保戴宗从梁山泊回到江州花了5天时间。当时是夏天,戴宗每天只行5个小时。

3. 分组研讨,阐述己见

再次引导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 解决问题。

生1:神行太保10个小时行800里路,那就是说他每个小时走800÷10=80里路。教师点评:很好,有的同学已经算出来戴宗每小时走80里路,这就是戴宗的速度。

生2:戴宗回江州走了5天,每天走5小时,那他每天可以走80×5=400里, 5天走了400×5=2000里。梁山泊与江州相距2000里路。

生3:戴宗回江州用了5天时间,他回去后,梁山好汉必须7天内到江州,那就是说梁山好汉要用5+7=12天时间赶到江州,那每天要走2000÷12=166.67里路。

4. 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要求学生开始整理研讨内容,解答最初的问题。1戴宗的速度:800÷10=80里/小时;2梁山泊与江州的距离:80× 5×5=2000里;3梁山好汉的赶路时间: 5+7=12天;4梁山好汉每天要跑的路程:2000÷12=166.67里路。

5. 全班呈现,接受质疑

小组一的代表将上述解答写在黑板上,并做了讲解。

生4:梁山好汉是在戴宗出发之后过了一段时间才出发的,应该没有12天的时间。

教师点评:这个问题非常好。戴宗走后过了一段时间,吴用才醒悟自己伪造的回信有漏洞。梁山好汉不是一个人到江州营救宋江,吴用还要花费时间筹划部署,应该是戴宗出发一天之后粱山好汉才出发。还有一个时间问题,梁山好汉最好是提前一天赶到江州,这样才有时间潜伏下来,做好劫法场的准备。所以给梁山好汉赶路的时间只有10天。

小组一代表:那梁山好汉每天要跑的路程就是:2000÷10=200里路。

生5:一个人正常的走路速度,一小时只能走10里路,每天走200里路要20小时。梁山好汉每天只有4小时吃饭、睡觉,当时正是夏天,梁山好汉还不一个个都要累趴下?

教师点拨: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按照我们现在的“一里”(0.5千米)的长度, 成年人一小时大概能走10里路,急行军一小时能达到20里路。但急行军一般一天不超过10个小时,且能坚持的时间也不过三四天,再长人的体力就跟不上了。 不过宋朝时候的“一里路”长度比现在的 “一里路”短,大概只有现在的0.7倍(约0.35千米)。那时梁山好汉每天走200里,大概相当于现在的70千米路。梁山好汉个个英雄了得,他们每天走10个小时,每小时走14里路,应该问题不大。

6. 教师评析,总结讲解

(1)评析学生的思维过程:到江州营救宋江的问题一提出来,同学们马上想到梁山泊与江州的距离是多少,戴宗回去的时间是多少,梁山好汉的速度是多少。行程问题一般涉及的就是距离、时问、速度的问题。

(2)回顾整个的解题思路:当我们知道戴宗每天行路的时间和行程,就算出了戴宗的速度;然后又知道戴宗回江州一共走了多少时间,很快就算出梁山泊和江州的距离;最后根据梁山好汉的赶路时间,算出了梁山好汉每天至少要赶多少路程。

(3)讲解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行程问题中距离、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知道其中的两项,就能算出另外一项。请同学们将三者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公式表示出来。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会发言稿 篇三

一、具体体会

(一)以分工合作的形式,构建起了“空间与图形”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网络

这项课题研究省里的总课题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案例研究》,荆门市承担的子课题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案例研究》,“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包含四个方面内容: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荆门市又将其细化分解为七个方面的内容,市直6所学校承担平面图形与测量的研究任务,钟祥市2所学校承担立体图形的研究任务,京山县、沙洋县6所学校承担位置、观察物体、图形与变换的研究任务,东宝区、掇刀区4所学校承担角的研究任务,今天进行现场汇报交流的6所学校基本涵盖了这些研究内容,通过这样进行分工协作,就构建起了一个研究框架与网络,支撑起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案例研究这个课题,这样安排非常科学合理。

(二)以案例研究为手段,探索出了“空间与图形”中几何概念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1.石化一小课题组通过创新性研究进行了有效的教学探索。如在“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这一案例中,石化一小的老师们创新性的设计学具3组9根小棒(颜色相同的长度相同),让学生摆三角形,然后通过旋转、平移得出3个三角形完全重合,也就是全等,再让学生摆四边形,同样比较发现虽然边的长度固定,但摆出的大小、形状不同,从而让学生明白了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固定了,形状与大小也就完全确定,这就是它的稳定性。

2.钟祥市实验小学课题组通过专题式研究对立体图形的教学形成有效策略。从“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几何概念教学采取的策略是层级推进。首先是直观展示,感知概念。如教学长方体的面、棱、顶点,通过实物教学具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初步感知面、棱、顶点。其次是动手实践,理解概念。通过动手操作,制作长方体框架或模型,学生会做,说明他们理解了长方体的特征。再者是空间想象,内化概念。利用多媒体技术,系统地呈现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长、宽、高的空间关系,让学生建构一套关于长方体特征的思维体操,将概念深深印在脑海中。最后是解决问题,巩固概念。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

3.市实验小学课题组通过对比式研究探索有效教学策略。他们研究的是“圆的概念教学”,学校课题组采取的是“同课异构”这种对比式研究办法,由多位实验教师分别执教“圆的认识”这一课例,来探索不同的设计,哪一种或哪一点更适合教学实际,更为有效。

4.沙洋县高阳小学课题组通过反思性研究进行有效性教学探索。学校课题组通过对教学案例进行反思、研讨,促使课题研究走向深入。如在“位置与方向”这一课例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温故知新,发现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策略准确地把握了确定位置的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使课堂教学变得有效。

5.石化二小课题组通过问题式研究对长度、面积单位概念教学进行了有效探索。他们针对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忽视概念的实质,注重结论的记忆,仅以课本知识为导向,割裂了系统间的概念等进行了一些典型课例的研讨,形成了诸如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等有效策略。

6.东宝区象山小学课题组通过实践性研究形成角的概念教学的基本模式,即按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巩固,概念的应用四环节展开教学。

(三)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在“空间与图形”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中促进了师生共同发展

课题研究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在师生的发展上,从今天现场汇报以及通过课题资料展示的学校情况看,通过两年多的研究,真正落实了“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研究理念,课题学校的师生都在研究中成长、发展。

二、几点建议

一是注意课题研究的真实性。现在教师对课题研究要么是应付型研究,认为课题研究是负担,纯粹完成任务;要么是功利型研究,研究时不做事,结题时要挂名。其实课题研究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相当有利的,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学研究越来越懈怠,专业发展就不够,专业化程度就不高。如果我们做研究型教师,同样可以越老越值钱。2012年2月份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老师们可以对照标准看一看,自己有多大差距。同时也希望老师们认识到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在研究中促进个人专业成长。

二是注意研究结论的普适性。普适性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研究的结论要具有一般性,能普遍适用。但我们各课题学校研究出来的一些结论还是个案式的,零散化的,没有形成系统的,有规律性的东西。我们还应将各子课题实验学校的研究结果进行整合,形成几何概念教学中某一领域的有效教学策略,如图形的认识有效教学策略,图形的测量有效教学策略等,甚至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整个几何概念教学的共性的有效教学策略,这些研究成果拿出来别人就可以借鉴、推广、应用。

三是注意研究报告撰写的规范性。结题报告是在收集和整理资料与数据的基础上,对研究的结果进行提炼,形成结论,升华为研究成果的过程。一般包括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的步骤与主要过程、课题研究的成果、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该研究的未来展望等。

4.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会发言稿 篇四

培训心得体会

箐口乡中心小学:杨翔

2014年5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举办、六枝特区教育局承办,并在六枝煤机厂电影院举行的“中小学有效衔接”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活动。经过过本次活动的培训,我觉得受益非浅,主要体会如下:

首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后连贯非常紧密。小学数学是学生进入高一级学府学习的基础。因此,除了要把这个基础打牢之外,还必须注意到知识间的衔接,特别是与初中的衔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用“教小学想中学”这种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意识,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迁移规律,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作一些有利于知识衔接上的铺垫和渗透,使中小学能顺利有效地“对接”。如:小学主要学习算术知识,上到初中就转变为代数知识。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是学习初中代数的基础,如果学生学不好,那么初中数学的学习就困难了。为了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我认为其一:应该让学生了解字母表示数的重要性。以小学中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为例,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加法的交换率、结合率,乘法的交换率、结合率和分配率要用字母来表示,不用字母行不行?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让他们明白用字母表示数,简洁明了,含义广泛,这样对小学生逆向思维有好处,为学生代数的打好良好的基础。

其次,要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促进学生的后续发展。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建立合理而有效的思维结构的有效工具。在小学数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思想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小学衔接的重要步骤。学生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地散见于教材各章节中。教师讲不讲,讲多讲少,随意性较大,常常因教学时间紧而将它作为一个“软任务”挤掉。对于学生的要求是能领会多少算多少。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认识,把掌握数学知识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同时纳入教学目的,把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要求融入备课环节。其次要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于每一章、每一节,都要考虑如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怎么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应有一个总体设计,提出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要求。在这方面我平日渗透的有些偏少,今后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内容。

最后,针对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与各位同行共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效的前提;丰厚的专业素养——高效的基础;基本的教学规范——高效的保障;乐观的专业态度——高效的催化剂。

5.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研讨会发言稿 篇五

向大才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从教20余年来,今天在这里参加毕业班数学复习研讨会是第一次,我感到荣幸。因为今天能得到各位领导的指示,能和各位同事学习、交流、讨论。说实话,虽然教龄不短,但我只带了4个毕业班,经验不足。加之教材改变大,老教材与新教材编排意图完全不同,我也是边学边教,所以今天只谈一些我对教材的理解和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新教材总复习共分4大领域:

1、数与代数、2、空间与图形、3统计与可能性、4综合应用。我认为1-3领域是复习的重点,第四领域根据学生情况可酌情考虑。在1-3领域中数与代数是基础,共分了6大板块: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常见的量、比和比例、数学思考。毫无疑问老师们都当做重点。我认为数的认识、数的运算是基础,如果学生不理解,不掌握,其他方面就免谈。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领域我为什么要作为重点?一是在近年来的升学考试中所占的分值在增加,二是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不怕各位笑话,我在初中时学的勾股定理在2005年我修房子时我才理解和掌握,才知道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是我们教学不应是为了考试而教学,应该教一点应用于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终生受益。

二、从教材编排的目标来讲,以前的教材只注重一维目标,而新教

材提出了三维目标。教材的知识拓展为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情感。教材的空间就无限的扩大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具有挑战性,首先我认为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情感,学生就爱学数学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就会学数学了,最后数学知识就学会了。而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我们就要创设情境,从身边数学入手,让他感受到数学知识是实在的东西,还要注意知识的难易程度,使学生能够解决,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我们更应注重学习的过程,教师只是引导者。特别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情况是:数学知识都学完了,有的是“坐直升飞机”来的,有的还在吃“夹生饭”。我们只能注重复习的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展开思维,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我们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情感,就培养了学生终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能力,所以我认为数学思维和数学情感是重点。

三、从总复习的过程来讲,我认为教师组织教学是轻松的,而设计

6.小学数学课例研讨活动发言材料 篇六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感谢大家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校际交流活动,感谢教委各级领导对这次活动的大力支持,感谢和庄镇教办、政和路小学为我们提供了沟通学习的平台,另外我们还要感谢今天两位作课教师为我们提供了研讨的素材。今天我们研讨的主题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全面把握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下面就先由作课教师谈一谈她们的教学设计思路和作课后感受,然后请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畅所欲言,谈一谈你们对这两节课的看法和想法(谈的时候可结合我们今天研讨的主题,也可以介绍一下平时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好的做法)。

一、作课教师谈教学设计思路及做课后的反思

二、听课教师畅所欲言,谈观课后的感受和体会

三、教研员总结发言

1、研讨主题产生的背景

现在大家都在讲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课堂是否有效,其实就是看我们预设的教学目标完成的如何。目标是备课和上课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它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它的作用举足轻重,相信大家对这一点也有充分的认识。但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是否也有足够的重视呢,我感觉不容乐观。据我了解,我们在平时备课中注重的主要是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教学目标大多是照搬教参或一些优秀教案,即使有些是经过思考制定的,与教学环节的设计也有脱节现象。目标不明确,我们做事就会盲目、片面,更谈不上高效了,提出这个话题,主要想引起各位领导老师的重视,希望老师在备课时要把制定教学目标作为重中之重,认真对待,各位领导在查看教案时,要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作为检查重点,并及时督促指导。

2、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1)依据课程标准(课标制定的很笼统,需要我们认真解读细化),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通过真实的思考。

(2)课时教学目标必须明确而具体,具有可检测性。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目标设计。如果说发展性领域的目标是隐性目标,很难在一节课内发生明显的变化,不便于检测的话,那么认知性领域的目标应该是显性的,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应该有明显的变化,是可以检测的。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不是一节课中方方面面都突出,而是突出一个方面。有的课可能更多贡献的是“过程”,有的课可能更多贡献的是“结果”。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例如:三年级上册29—38页《千克和克》教学目标是: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过程与方法

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知识与技能

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重视学生个性差异,目标要适当分层

(4)教学目标表述的方法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包含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如“在3分钟内(条件),学生(主体)能算出(行为动词)至少20道题(表现程度)”。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目标呈现方式都要包括这四个要素,有时,为了陈述简便,可以省略行为主体或(和)行为条件,但前提是以不会引起误解或多种解释为标准。

3、应避免的问题

(1)目标琐碎零乱。

【案例1】“认识分数” 的教学目标(三年级上册)

知识技能目标:能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简单分数的含义;认识分子、分母、分数线;会读、写分数;会用分数表示相应的操作结果,或用适当的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会利用图形或操作来比较分子都是1的简单的分数的大小。

数学思考目标:对具体情境中出现的分数能用自己的语言作出解释;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解决问题目标:会用简单的分数表达一些简单事物的信息;能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解决问题的想法。

情感态度目标:主动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索活动;能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信心。

分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数学教学规定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领域的目标,这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可期待的、可量化的、可操作的标准。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根据教材的编排序列和小学生数学认知活动的特点,做到有轻重缓急,有所为有所不为。案例中这位教师确定的课时教学目标可以说既全面又具体,但细细分析又觉得琐碎繁杂、主次不分、面面俱到,似乎有“人为割裂肢解”之嫌疑。教师果真依此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极有可能导致教学活动的浅尝辄止、无序零乱,效果只会“欲速则不达”。

(2)效果期望过高。

【案例2】“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教学目标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析:根据教科书编排来看,这部分教学内容只要求学生自己联系篮球场和手帕的形状,思考、猜测、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或逐步完善,重在体会和理解算法。因此,教师确定的“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以及“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有关问题”的课时教学目标显然超越了教材的要求,不符合教材的编写意图。这样做的结果是增大了教学容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3)活动方式不明。

【案例3】“认识角”的教学目标(二年级下册)

使学生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知道角有大小,掌握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分析:教材对该教学内容定位在“初步认识”的层次上,在编排教学内容时紧密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观察实物、折折、拼拼、比比等操作活动是学生初步认识角。案例中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的不足在于没有指明学生认识角的的途径,对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知道角有大小”缺乏明确的表述,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比较角的大小也同样没有明示。这样做,容易导致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随意性。

(4)评价标准模糊。

【案例4】“美丽的花边”的教学目标(三年级下册)

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学会设计简单的花边。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

分析:“美丽的花边”是在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现象以后安排的一次操作型实践活动。案例中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的不足在于评价的标准比较模糊、笼统。即:对学生

设计花边的方法的评价标准没有明确,是用平移的方法,旋转的方法、对称的方法,还是综合运用其中的两种或多种方法?这样做,极易导致对教学活动效果评价的随意性。

(5)行为情境缺失。

【案例5】“认识游览路线” 的教学目标(二年级下册p46-47)

使学生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会运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提高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7.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会发言稿 篇七

示范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某种动作的形象,它告诉学生这种技能的结构是什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学情、教学目标进行示范……因此,教师的每次示范都应有明确的目的。如,在《足球:脚内侧运球的练习方法》这一课堂教学中启航中学是足球特色学校,相对来说学生足球运动基础较好;教学目标为在组合练习时能做到球不离脚、脚不离球,变向时不丢球,大部分学生能展示两种以上练习脚内侧运球的方法。该课执教教师在多种形式的运球射门示范教学环节中,先向小组长示范脚内侧曲线运球射门、脚内侧直线运球射门练习动作,然后各组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分组轮换练习。这次示范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多种方式的运球射门练习。这种示范形式,完全符合学生情况情和教学目标,提高了课堂练习效率。

二、有效示范,环节完整是基本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素梅博士指出: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去教学生。影响学生看示范的有效因素包括看什么、怎么看、看到什么、怎么做、做得怎么样?因此,笔者从示范之前的观察法指导、示范面的选择、示范动作是否正确、示范完之后对学生的观察等环节出发,谈谈如何提高示范的有效性。

(一)示范的可观察性。

在示范之前教师一般会用语言提示学生观察的视角,如《足球:脚内侧运球的练习方法》一课的执教教师在示范脚内侧绕“0”练习前,用语言提示学生:“在运球过程中老师触球总共几次?”这样教师明确地向学生提示了应该观察具体内容。在示范脚内侧运球绕“8”练习之前,向学生提示:“同学们,看老师运球时脚与球的距离是多少?”由于教师在示范前引导学生观察的对象明确,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都能够积极准确地回答教师的问题。

(二)示范的形式多样性。

于素梅博士在《看课的门道》一书中指出:示范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是教师的单独示范,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来完成示范,可以是学生的单独示范;示范可以是正确的动作,也可以是错误的夸张动作……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采用不同形式的示范。

1. 教师单独示范。

体育教师的示范能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建立动作表象,了解所学动作的要领和方法。如《足球:多种形式脚内侧运球射门练习方法》一课的上课教师的各种熟悉球性示范动作非常优美,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

2. 学生单独示范。

很多情况下教师优美的动作示范多了,学生可能会认为教师的动作应该是很优美的。这时候教师邀请动作优美的学生做示范,很多学生应该会对学习该技术产生强烈的欲望,这种情况下那个示范的学生成了学生心中的榜样、标杆,该生的示范无形中起到正能量的作用。当然要挑选学生出来示范需要教师敏锐的眼光捕捉出哪些学生的示范动作对课堂教学有帮助,这也是平时所说的利用学情。

3. 教师与学生的示范。

很多时候教师与学生一起示范是要学生比较师生之间动作的区别,使学生对动作学习有深刻的印象。如在运球示范教学环节,《足球:脚内侧运球的运用方法》的上课教师与一名女生先后示范运球动作,示范结束要求学生们回答两人之间的运球动作有何区别。示范完成之后学生讨论很激烈,有的学生说:“老师的重心低,老师膝盖是弯曲的……”这种师生比较式的示范,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相互探究的能力,通过示范与师生讨论学生更加明确了运球时身体重心的控制。

喜欢挑战是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师生的对抗示范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比如在运球突破教学这一环节,《足球:脚内侧运球的运用方法》的上课教师邀请班级足球踢的最好的学生进行防守。示范之前该教师提示学生:“同学们,接下来老师要做运球突破动作了,同学们注意老师突破时的脚步动作,看老师是怎么完成突破的。”听到这句话,学生安静下来,队伍远端的学生主动上前观察。该教师用一个变向加速动作,轻松地突破了防守的学生。示范结束,学生的掌声主动响起……回答问题积极主动:“老师突破的时候重心低”、“老师突破的时候膝盖是弯曲的”……学生的眼神里充满着对教师的佩服,充满着对学习突破技术的渴望。

(三)示范面的合理选择。

教师的示范面要选择面向班级全体学生,便于每个学生观察到教师的示范,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如一节足球运球课,将学生排成四列横队后,每列横队之间的距离为2m左右,任课教师在第二、三两排队伍中间示范脚内侧运球动作。除了靠近教师身边的几个学生原地不动看教师的示范之外,远端的学生有的歪着脑袋在看教师示范,有的根本没有看教师的示范。从学生观看示范的情况可以看出,由于教师示范离第二、三两排队伍太近,导致这两排队伍两翼的学生根本看不清教师的示范动作,建议第一、二排与第三、四排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教师在中间示范时建议前后两个学生错位站立,让第二、三两排学生蹲下,或者教师可以示范两次,一次是在学生中间距离排头学生四分之一的位置,第二次是在学生中间距离排头学生四分之三的位置,或者可以叫两端的学生主动走到便于学生观察的视角。

(四)示范动作的准确性。

优美规范的示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现实情况是体育教师不可能把每个项目都做到优美规范,因此,教师首先应做到示范精准,在精准的情况下再力求优美。词典里示范的定义:做出榜样或典范,供人们学习,起示范作用;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使人知道。从解释可以看出,示范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时候教师因为受伤等原因动作示范不了怎么办?可以找学生;如果学生示范不了完整动作怎么办?观察发现能做分解动作示范的学生;如果学生完成不了,可以借助模型或教学图片,有条件的还可以观看视频等等。

(五)示范与讲解的结合。

复习课中有些简单的练习教师无须示范,只需简单地讲解学生一听就懂,但很多时示范是与讲解相结合的。除了示范动作要规范,与示范相结合的讲解也必须要精准,尽可能做到精讲多练。

三、有效示范,适时介入是关键

很多时候教师的示范动作非常标准到位,学生观察的很仔细,但是示范之后的练习时大部分学生没有达到教师的要求,问题出现在哪里?笔者认为是该教学手段不适合现在练习的这个环节。对此,教师要迅速找出问题所在,可以用语言提示学生应该怎么做。如在足球运球突破这一教学环节,《足球:脚内侧运球的运用方法》的上课教师先向学生示范了运球突破动作,示范结束后教师用语言提示学生运球突破时不要低头。之后的练习中,大部分学生在做运球突破动作时没有抬头。尽管教师用语言提示学生突破时不要低头,但大部分学生还是在做低头运球突破动作。这时候要求学生停止练习,随后示范了一个错误的、夸张的低头运球突破动作,教师在突破过程中低头撞到了防守学生,球被轻易地断了。示范结束教师提问:“同学们,老师刚才为什么会撞到防守队员?”学生一看就知道是因为教师运球时低着头所导致。教师应因势利导:“那我们运球的时候头应该怎么办?”大部分学生回答出了运球突破时要抬头,在接下来的练习时大部分学生在运球突破时做到了抬头动作。

参考文献

[1]于素梅.看课的门道[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8.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学生主体

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评价中,一定要对教师一段时期的教学进行检测,看看教学效果是否有提高。所说的“提高”不是指教师在知识传授上传授了多少知识给学生,而是指学生收获了多少知识,一种信息知识的反馈,也就是所说的效果。建立高效课堂变成了重点问题。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教学规划,提高课堂的效率,这是教师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此外,教师更应该立足于学生之中,了解学生这个时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进行策略的优化,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地位

1.教师可以采取先学后教这样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学生可以先回家独立自学,教师在学生自学的相关作业批改中找出问题,根据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启发与引导学生解决相关的数学难题。就像布鲁诺曾经说过的那句话:“知识在获得上,就是一个主动行进的过程,学习的人们不该是信息传递的被动接收人,而是这一知识获得过程之中主动的参与者。”教师在进行相关教育时,一定要坚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一个中心,教师在这个环节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启发与引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关心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向上发展,尊重教育规律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途径。

2.当教师讲到三角形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提前回家预习,把这个任务具体地布置到学生课后的预习规划之中,让学生对新章节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提前预习,对新章节的知识体系就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数学知识的穿线引导,对整章内容进行策略引导,利用串讲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己先独立地完成课后习题,根据学生做题的效果进行作业批改,进行综合研究,对数学中的难点要深入讲解。

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独立地理解数学知识,做数学知识的掌握者而不是被动者,教师在这个时候应该是这项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来说,应该尝试使用一些优化的教学方法,其中,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方法的推广,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了小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能力的拓展。针对三角形的相关认识,教师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说:

1.三角形具有什么特征?

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3.钝角三角形与锐角三角形的区别是什么?

4.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是多少度?

教师让学生自己阅读数学材料知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数学中搜寻答案,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时候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查找,能够在心中建立一定的框架结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内心树立一种善于怀疑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让课堂变得更加有“效”

1.无论什么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小学的数学课堂来说亦是如此,教师一定要做到四个全面准备:

①要进行有效的备课。备课才能灵活使用知识,对于教学有很多利处,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指导。

②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利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有效引导。坚持适当、适时、适应、适度与适合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③在课堂上,教师要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这种互動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课堂变得富有生命力。

④教师要进行富有效率的练习。通过练习对知识进行巩固和监控、反馈,使学生能够加深对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还应该注意到课堂情境的创设,以景导入数学教学知识,把学生自己的生活背景作为情境设置的首选角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便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学以致用,优化课堂整体效率。

综上所述,有效性数学一定要对教师进行积极的整合,对于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方面的要素也要进行创新,进一步实现现代化教学需求的规律性。另一方面就是关于效果教学的理论,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促进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进步和发展。这种有效性的有益教学,可以让学生的发展更符合现代化要求;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投入,可以让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变得最大化。因此,教师在遵循因材施教及教学中的规律这一前提下,也要让教学变得有益、有效率及效果,让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文燕.让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起来[J].文理导航,2013-01.

[2]杨秀华.关于小学数学的有效性[J].文理导航,2013-01.

9.六年级数学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篇九

一、学情分析:本班现在45名学生,其中男生26人,女生19人。在五年级期末测试中,数学平均分为48.86,14人及格,优生2人。经过近两个月的接触,发现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氛围较差,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学生没有自学的习惯。学生基础较薄弱,计算能力普遍较差;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在本学期我将着重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二、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做到课堂上能深入浅出进行教学;加强操作、直观的教学,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2、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平时的练习和作业有针对性,对于后进生和优秀生因材施教。

4、借助生活实例及现场实景演练等形式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分析和解题能力。

5、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端正学习态度,抓好班级学生作业书写质量。

6、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三、查漏补缺,巩固和强化薄弱环节

在教学新知识的过程中,注意查漏补缺,复习往期的重要内容,进行边学边复习的方法。在上新课前摸清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从中找出“漏”和“缺”,在复习时高度重视补缺漏和纠错误。摸清“缺漏”和常见的错误。在复习旧知识教学中,主要以母题考察为主,不出偏题怪题。然后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对易错、常错以及容易混淆的问题多变题型,让学生反复练习,以强化对薄弱环节的掌握和巩固。总之,要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变式练习和深化练习,找到学生知识的生长点。

四、加强后进生管理

在班上开展比学,互助活动。采用优帮差互助学习,使每位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施教,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对后进生的辅导,不仅是对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为了让后进生能够提高,我将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自觉地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做到常常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10.小学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篇十

大家下午好!

校本研修是以校为本进行的研修活动,这是学校教研质量提升,形成教研文化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校本研修能否做得好,能否起到实效,除了学校层面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我们教师自己。校本研修要建立在老师对研修的认识基础上,有了正确的认识才会有研修的热情和动力。可以说,校本研修是一所学校自身教研教学的缩影,更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和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必经之路。

这么些年来,我校校本研修一直走在探索与改革的路上,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有了明显进步,尤其扎实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依托市级课题《校本教研组织建设的研究》,我们建立了名师团、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小组、同伴互助小组、教师沙龙等校本教研组织作为年级组、备课组常规教研组织的补充,这对学校教研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学校研修氛围越发浓厚起来。在大家的支持下,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校本研修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几次市县级校本教研现场展示活动中受到上级领导和来宾好评,作为成都市的校本教研基地,我们的校本教研工作在20xx——20xx年度获得了成都市的二等奖,市级课题也获得了市级优秀奖。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离不开上级领导和专家的指导,更离不开每一位参与其中的老师们。在此,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感谢。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要想我们学校的校本教研氛围真正浓厚起来,要想每个教师都能自如地参与现场教研展示,要想教学质量得到更大的提高,那么,我们每个教师就应该练好平时的教研功夫,认认真真参与校本研修,踏踏实实参与常规教研,扎扎实实努力自我提升,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希望,以本次研讨活动为契机,以点带面,能更大幅度地带动全校教师参与校本研修,以小型活动带动大型活动,扩大校本研修的实效性,营造更浓厚的研讨氛围,从而促进校本研修质量的提高,形成富有特色的校本文化。

相信每个教师都是愿意学习的,相信每个教师都是潜力无限的。以研促教,教学相长,学无止境,让我们一起努力,主动、热情、认真地参与到校本研修中来,最后祝愿每位教师都研有所得,修有所长,学有所获,研修愉快!

★ 研讨会发言稿范文

★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研讨会发言稿

★ 语文教学研讨会的发言稿

★ 教师研讨会发言稿

★ 党课研讨会发言稿

1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篇十一

关键词:情境创设 引导探究 课堂调控 学习氛围

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新成效。变过去的“复习引入”为“情景创设”,变过去的“讲授灌输”为“引导探究”,变过去的“被动者”为“主动者”,实现“教”与“学”的观念大转变。

一、情境创设有效

新课程中所倡导的“情境创设”的作用有:其一,提供富有儿童情趣的素材和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二,提供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或认知矛盾,引起学生关注的兴趣和探究热情,并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其三,情境不仅是导入,还是相关学习活动的认知基础。数学是抽象的,但是对儿童来说,他们往往会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读”数学现象。比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为了降低对小数抽象性理解的难度,教材创设了儿童熟悉的情境:商店的商品价格。在情境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关于元角分的知识来感悟小数的含义、小数的加减法,这种情境是学生学习小数的认知基础,也是效果好、效率高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引导探究有效

在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合作学习”都不能满足于学生表面上的“热热闹闹”的操作和参与,而应关注他们的动手实践产生了怎样的实际效果,是否引起并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教师怎样发挥指导作用。但是在某些课堂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往往是只有形式,没有内容。比如,二年级下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课,计算12÷3=?提问了几个学生,都已用平均分和乘法口诀算出,教师又说:分组讨论,用小棒分一分。这时学生对已经会做的题目失去了探究的兴趣,多数都在玩小棒。这种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就有些太形式化了,浪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也失去了教学活动的价值和意义,怎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堂调控有效

在按照预设展开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有利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放大处理;不利教学目标的,要搁置或缩小处理。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随机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另一方要通过随机评价的手段,加强生成的有效性指导。教师可以从精彩对话中促生成。利用学生的精彩回答,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通过即时评价,引领更多的学生走进这“精彩”的世界;也可以从学生的肤浅认识中促生成。以学生的“肤浅”作为教学起点,运用“调控——生成”策略,引导学生浅入深出;还可以从课堂的争论中促生成。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更可以从学生答问错误促生成。利用学生错误中的可利用因素,或追问暗示,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或反诘归谬,让学生在前因后果的矛盾中顿悟……例如:教师设计了“分组摸球”的活动:每小组不透明的盒子中都有10个球,分为红白两色,但其个数不同,每小组任摸十次,活动结束后,一组同学说: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另一组同学说,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这时,教师说,你们每组盒子里都是7白3红,结果是一定的吗?最终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红球多白球少时,摸出红球的可能性不一定就比白球的大。教师再次引导,这是什么现象?学生齐声回答:是很偶然的现象。接着,教师再次拓展,要求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很偶然现象”。所有来自学生的生成,教师都要机智筛选,珍惜并用好课堂生成资源,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进行指导,最终达到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四、学习氛围有效

1.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重视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让学生从数学教学活动中真正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在民主的氛围中,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才会得到尊重和保护,学习的有效性才会得到提高。

2.精心设计练习,调节学习气氛,提高学习有效性。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位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

1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篇十二

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 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 探求真理的重要动力。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数学的导入目的是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心智, 点拨思路, 使学生觉得数学好学、易学, 从而产生乐学, 达到事半功倍。例如在学习《约分》时, 我是这样导入的:话说猪八戒跟着唐僧去西天取经, 经过一个蛋糕店, 这里的蛋糕真是香飘千里, 猪八戒忍不住买了一个大蛋糕。可是, 美味不可独享, 怎么也得给师傅留一块。想啊, 想啊, 猪八戒想出了这样的四种分法: (1) 平均分成两块, 给师傅留下; (2) 平均分成四块, 给师傅留下; (3) 平均分成六块, 给师傅留下; (4) 平均分成八块, 给师傅留下。师:请同学们帮帮猪八戒, 那种分法给师傅留的最多?学生立即发现:四种分法给师傅留的都一样多。师:为什么给师傅留的一样多?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吗?生:用四个分数表示这四种分法, , , , 我们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 知道这四个数是相等的是, 所以留给师傅的一样多。师:这四个数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因此我们要把愉快的有效的情景跟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导入新课, 从而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探究性学习, 培养探究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课程改革特别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倡导凡是学生能理解的、能探究的问题, 就让学生探究。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 老师围着学生转。学生在探究中进行思考, 亲身经历了知识、思维的发展的过程, 增强实践探究的欲望, 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变“学会”为“会学”。例如在学习有关最大公因数时, 我出了一题:王叔叔家有一个储藏室, 可选择什么样的地板砖让他挺伤脑筋的, 能帮帮他吗? (课件出示) 他要求地板砖不能切割, 整块, 同时要整分米的。我加以解释在铺地板时, 经常有剩余的部分放不下一整块砖的情况, 那我们就要把地板砖进行切割, 那这样做符合要求吗?生:不符合。师:王叔叔家储藏室的地面是长16分米, 宽12分米, 要用边长是整分米的整块正方形的砖把它铺面, 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板砖呢?那大家动手探究一下, 有哪些方案符合要求?然后分给每一组几张纸, 让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铺一铺, 每位同学选择一种“地板砖”铺在“地面”上, 只要铺满一条边和一条宽就可以, 然后小组交流展示。这样把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铺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因数的问题, 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问题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思维是数学的体操, 有了问题, 思维才得到训练, 有了问题, 思维才会发展。以问题为教学主线,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 促进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发展, 并使学生思维向独立性、创造性和批判性发展。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性,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 在学习数学利用学生的好奇和探究的心理,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当学生被问题所吸引, 产生了“这是怎么回事”的想法时, 就会有探究、寻找结论或答案驱动力。

四、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 做生活的主人, 更要学会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理论知识要通过实践来求证, 用实践来帮助理解理论知识, 两者的有机联系起来,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从而加强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与决心。例如在教学《比例尺》时, 让学生先测量教室的长、宽、高, 然后根据比例来绘制教师的平面图;在教学《自行车里的数学》一课时, 通过已学习过的圆和比例的知识, 解决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自行车中的数学, 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性;在学习《简单的统计》时, 播放操场上踢足球、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等体育活动的录像, 让学生统计哪一类球类比赛最受同学们欢迎。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生活化, 用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课堂知识和用课堂理论知识来指导生活。这样有利于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亲身体验情境中的问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教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 只有做到“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 善于创造条件让学生乐学, 好学, 善学, 就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乐学。因此, 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探索教学的有效策略, 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13.小学毕业班教学研讨会校长发言稿 篇十三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敬业比拼

沙湾镇混子小学校长:刘永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我代表沙湾镇混子小学感谢沙湾镇中心学校领导、兄弟学校校长和老师们光临我校指导工作。今天就我校毕业班工作的管理在此与大家一起交谈讨论,说内心话,我校教学质量与好多的兄弟学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此谈不上经验交流,只是把我校毕业班工作的管理情况向各位行家做个介绍,以此求得大家的“传经送宝”来提高我校毕业班工作的管理水平。下面我就学校毕业班工作的管理谈一些肤浅的做法,不对之处敬请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我交流讨论的主题是“学校高度重视,教师敬业比拼”。

一、学校高度重视小学毕业班工作

由于我校小学毕业班在2010年小升初升学考试中整体成绩不理想,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在本学年初的2010年8月28日的领导班子会议上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分析,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外,最重要的是学校和教师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我认为任何一项工作,都要认识到位,有了认识才会去重视,思想是一切行动的指挥者、决策者、实施者,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一间学校的工作不光是校长要重视,也不光是教导主任一个要抓的工作,既然是学校班子,就是一个集体,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要齐心协力的形成合力,合力是攻破一切问题的有生力量,他的作用和意义绝对是无限的,正所谓“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在本次领导班子会议上,大家倾心交谈,深刻反思,正视问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研究决定了毕业班工作的总体思

路、管理目标、有效措施。

二、教师敬业奉献,奋力比拼。

毕业班工作光有学校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就好像光有作战计划,没有打仗的士兵一样。我认为毕业班教学成绩的好坏,关键在人的因素。学校在选聘毕业班任课教师时要十分慎重,本届毕业班选聘的五位教师是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分析讨论后才确定的,而且为了有利于班级的管理,工作上的团结协作,我们在语文、数学上安排了“夫妻班”,从某个层面讲,他们不光是班级间的比拼,而且也是两队夫妻间的比拼。五位教师具有崇高敬业精神,较强的教学业务水平,近几年都从事中高年级的教学工作,教学成绩非常优异,在学科教学上是我校的骨干教师,另外多数还有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教学经验,对整个小学部的学科教材编排体系、知识结构、课程标准都十分了解。从现在的表现看,学校选择他们是正确的,主要体现在他们上课力求有效课堂,作业批改讲究有效作业,辅导不分课前课后,检测善于总结反思,工作强度之大,敬业精神之强。我每天看到到校最早的是他们,离校最迟的是他们。他们深知“成功决不喜欢会见懒汉,而是唤醒懒汉”。

三、毕业班工作的主要措施

1、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召开各种毕业班专题会议

(1)2010年8月28日召开了“学校领导毕业班工作研讨会”,研究决定了毕业班工作的总体思路、管理目标、有效措施。

(2)2010年9月6日召开了“中小学毕业班任课教师座谈会”,会上认真学习了《学校中小学毕业班教学工作管理办法》,对全体任课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树立了信心,明确了毕业班教学工作的思路、措施、目标。

(3)2010年9月9日、20日分别召开了“中小学毕业班学生思想交流座谈会”,学校领导亲自参加,亲切地与学生互动交流,谈学习、谈家庭、谈人生,同时对毕业班学生提出殷切的希望和建议,让学生明白毕业班对人生的重要意义,领悟“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的深刻含义。树立目标、努力拼搏,走好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4)2010年9月14日、24日分别召开了“中小学毕业班学生家长座谈会”,学校领导与学生家长共同交流,让家长了解学校对毕业班工作的管理,认识了解各学科任课教师。既要让学生家长明白自己应尽的义务,又要让家长对学校、教师子女放心。从半年多家长与教师的联系看,学生在校的表现看,家校联动的效果是明显的。

(5)2011年3月10日召开了“中小学毕业班任课教师座谈会”,会上每位任课教师对上期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分析,并讲了对本期的教学打算,学校在听取了各位教师的发言后,对本期中小学的毕业升学目标下达了硬指标,把本期的毕业班教学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进行攻坚,同时规定小学部从四月开始,早上加一节课,确保四个阶段的胜利实施。

(6)2011年3月27日、30日分别召开了“2011年中小学毕业班学生家长会”,会上各班主任向家长通报了上学期的月考成绩,各学科教师汇报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最后学校通报了学校上期对毕业班工作的督查指导情况和上期没有期末统考的原因,同时通报了2011年3月10日学校召开的“中小学毕业班任课教师会”的情况,本期中小学毕业班的教学计划、复习攻坚计划、升学考试目标、整个学校的管理情况等,特别是对教师教学常规的具体管理要求。

2、认真落实四个攻坚阶段,扎实推进复习攻坚任务。

第一阶段,小学部学年初至本学期四月中下旬,中学部学年初至本学期三

月下旬,这阶段主要抓好教学进度和打造有效课堂为主,扎实抓好学生各学科的“双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第二阶段,小学部本学期五月至五月底,中学部本学期四月,任课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考试命题方向》。加大“双基”的讲练结合力度,采取讲、练、考的方法,考要采取模拟考试的办法,把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扎扎实实地训练一次以上,讲清讲透。对易考易错的知识点重点进行强化训练。既要让大多数学生吃饱吃好,又要给两头的学生加餐,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网络结构。

第三阶段,小学部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中学部五月至六月。本阶段认真开好毕业班任课教师总结分析研讨会。提高强化训练的力度,认真梳理第二阶段模拟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复习,在巩固强化双基的基础上,适当提高难度,抓好专题的复习和训练,特别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要学会抓规律、抓系统、抓方法。

第四阶段,小学部六月中旬至考试,中学部六月上旬至考试,这一阶段主要抓好学生的应考心里教育,特别是要做好个别学生的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心态作最后冲刺,教学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回归教材,指导好学生个性化的复习,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以免学生在考场上感觉“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3、强化毕业班教师教学常规管理,注重交流指导。

(1)加强毕业班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模拟考试的督导检查力度。学校领导班子分工合作,经常深入课堂听课,经常督查教学常规,现场与教师交流讨论,作为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2)认真指导学科教师精心设计作业,让教师高度认识毕业班作业设计的重要性,作业设计要紧扣课程标准,要紧扣教学知识点,体现双基训练,既要着重量与质的集合,又要体现针对性、多样性、有效性。总之,要针对不同内容和学生层次设计每一次作业。

(3)强化学生书写能力,学校多次召开领导班子和教师专题书写研讨会议,研究出台了《写字教学及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学生作业设置、书写、格式、批改管理办法》,以写字课、写字练习、书法精品作品评比、师生书法竞赛等活动为载体,强化师生的写字能力和习惯,促进学生养成习惯向纵深发展,提高师生的综合素养。

4、学校给毕业班教师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1)旗帜鲜明的抓考试科目。在毕业班任课教师会上,学校态度鲜明,小学部主抓语文、数学、英语;中学部主抓语文、数学、英语、理综、文综、体育。

(2)一切与毕业班教学无关的工作尽量不安排毕业班教师。

(3)学校的教学资源先满足毕业班教师。

(4)全体教师无条件支持毕业班工作。

5、学校实行奖励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

(1)小学语、数获全镇期末统考同级同科第一、二、三名分别奖励300:200:100;上升幅度第一、二名分别奖励200:100。

(2)小学英语获全镇期末统考同级同科第一、二、三名分别奖励150:100:50;上升幅度第一、二名分别奖励100:50。

(3)中学语、数、英、物、化获全镇期末统考同级同科第一、二、三名分别奖励300:200:100;上升幅度第一、二名分别奖励200:100。

(4)中学政、史、地、生获全镇期末统考同级同科第一、二、三名分别奖励150:100:50;上升幅度第一、二名分别奖励100:50。

(5)小学毕业统考:语数英总成绩在170~199分数段的按每生10.00元进行奖励;总成绩在200分以上的按每生20.00元进行奖励,集体奖励语数英任课教师按2:2:1进行分配。

(6)初中毕业统考(中考):每考上一名遵义县一中、遵义市四中、遵义市航中以三间中学录取分数从高到低混子学校奖励金额200.00元、150.00元、100.00元/人,一次性奖励班主任100元,两名以上以50元递加对班主任进行奖励;其余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高于遵义县二、三中分数线)奖励金额100.00元/人,一次性奖励班主任50元,两名以上以20元递加对班主任进行奖励;遵义县二中、三中学校奖励金额50.00元/人,一般性普通高中学校奖励金额10.00元/人。以上奖励均以教育局招生名册(通知书)为准。集体奖励进行累加,班主任以最高的计算,集体奖励任课教师平均进行分配。

以上是我校毕业班工作的一些肤浅做法,与在此的兄弟学校相比,一定还有许多欠合理,欠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敬请沙湾镇中心学校领导、兄弟学校校长和老师多多批评指正。刚才各位的有效经验,我校一定会及时完善。因为英国哲学家说过一句话:“有经验而无学问胜过有学问而无经验”。我相信有沙湾镇中心学校领导的专业指导,兄弟学校的传经送宝,学校的高度重视,毕业班教师的敬业比拼,我校毕业班工作一定会全力增比进位。虽然我校毕业班学生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两级分化严重,但是我相信“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14.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会发言稿 篇十四

在本次教研活动第一次碰头会前几天,我收到了徐老师精心挑选的一叠关于“群文阅读”的资料,也就是在那天,我第一次正儿八经地接触“群文阅读”。当我翻阅完资料后,脑中留下了许多新词“1+X”“议题”“结构化”,同时更多的是疑惑:群文阅读与主题阅读有何区别,与单元整组教学有何不同,平时一篇课文几节课还教不好,“群文阅读”1节课要教4——5篇,甚至7——8篇文章,能行吗?

随着多次的探讨交流,慢慢地我对群文阅读有了极粗浅的认识。我知道了台湾学者赵镜中在理论上进行论述,大陆名师蒋军晶在实践上进行演绎。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它是指: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构建,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其最大的外在特征就是由单一文本的阅读教学走向多文本的阅读教学。从形式上看,这是对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的某种突围;从本质上看,是对“阅读”这一生命活动的本源化回归;从效度上看,是拓宽学生阅读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积极尝试。群文教学的的优点网上讲得很多。

我开始慢慢去了解群文阅读,但新的问题又来了,我了解到的更多的是中高年级的群文阅读教学,低年级的群文阅读教学如何开展,教什么,怎么教?下面就向各位汇报我这段时间的学习体会。

一、教什么

低年级是阅读能力养成的起步阶段,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应以学习巩固汉字,积累知识,激发阅读兴趣为主。基于这样的思考,我觉得低年级群文阅读的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议题的选择要适合

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的选择是丰富多样,可以从文章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作者等方面确定议题。低年级的群文阅读更多可从人文内涵、文章内容来选择议题。

就是同样内容的寓言群文阅读,议题的选择也可以不同,可以关注寓言的文体特征,可以关注寓言故事中角色选择的特点,可以关注寓言故事中情节的变化,可以关注人物的语言行为从而创编寓言。今天我们选择的议题是:初步感受寓言的文体特征——小故事,大道理。因为,这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寓言”这个词,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寓言故事。所以我们的议题为:初步感受寓言的文体特征。

2.内容的选择要有趣

刚才我们把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作为低年级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所以低年级的群文阅读文章的选择要有趣,要让学生喜欢读,喜欢看。低年级的群文阅读内容我们可以选择童谣、童话故事、谜语、寓言等。

今天的三则寓言故事情节上比较简单,结果都是事与愿违,三个主人公都傻得可爱,学生只要稍作思考就知道不可能的事可他们却傻傻地坚持去做,这样的故事学生觉得有趣。那这三则故事选择哪个教学落脚点学生比较喜欢呢?我们当时想到了两个点:1个是抓住愿望和结果的矛盾点,一个就是抓住人物的“傻”,后来从学生的阅读视角去思考,觉得抓人物的“傻”更贴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心理和层次,不但有傻想法,还付诸于傻行动。

3.内容的选择要适量

这点好像不仅仅针对群文阅读教学,但我为什么还要提出来呢?咱不妨回到刚才我提到的,我儿子说的话:“一节课学这么多文章,只能蜻蜓点水了。”小家伙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因为我们平时在教学中一片文章从字词学习——重点段落感悟——主题升华,再加上朗读、练笔等,环环紧扣,层层深入,教得细,教得深,一节课那么多文章这样教肯定不行,可我们能蜻蜓点水吗?也肯定不行!最起码,1+X的1总得精教细教吧。于是就出现了课堂容量过大的现象。我们一开始在设计今天的课时,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我们觉得二年级字词怎么可以不教呢,这节课里得教,整体感知怎么可以不要呢,要,于是《守株待兔》刚开始就下课铃就响了。怎么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群文阅读呢?和平常一样安排学习内容不行,容量太大,只能忍痛割爱,重锤敲击,我们把字词的教学、整体感知故事大意安排在第一课时,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抓住人物的“傻想法”“傻行为”“坏结果”感受人物的“傻”劲,从而明白寓意。

这里我想到了前几天杭州千课万人低段专场活动中,薛法根老师教《三个儿子》,重点教学生有序复述故事,茹茉莉老师教《雷雨》重点教学反衬的写作方法,一课一得,扎扎实实。

4.X的选择要有关联

群文阅读最困难的最重要的就是选文,组织群文,群文的关联性越强越容易取得阅读效果。考虑到学生学段的特点,又是初次接触群文阅读,我们觉得1和X的关系还是为求同关系比较适合。我们在选择第三则寓言的时候,经过了反复的比较思考,首先故事中的主人公也得傻的可爱,其次故事中也得有傻想法,傻行为,坏结果,最好也是成语寓言,而且不能太深奥,毕竟是二年级的学生,再三比较还是《画蛇添足》比较合适。

二、怎么教 1.直线式推进为宜

群文阅读的推进方式很多,例如:分组推进、点射式推进、举三反一式推进、打包推进等。我觉得低年级学生再加上初次尝试群文阅读采用“直线式推进”比较合适。今天的课堂三则寓言,一则一则学习。但是每则寓言教学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揠苗助长》重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抓住傻想法,傻行为,坏结果读懂寓言,这是1的教学。《守株待兔》是学生尝试运用这种学习方法,《画蛇添足》则是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再交流汇报。是教——扶——放,学习方法,运用方法的有层次的直线式推进。

2.学习方式要多样

三则寓言相同的教学落脚点——傻,相同的学习方法——傻想法分,傻行为,坏结果,再得出寓意,低年级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从而降低学习激情。于是我们采用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在人物“傻”劲的感悟上:《揠苗助长》抓重点词感悟他的急,因为急是他傻的出发点,引读感悟他的傻行为。在得出寓意的环节安排上,《揠苗助长》直接问:你明白了什么?《守株待兔》则是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引导学生在劝说中得出寓意。《画蛇添足》是让学生通过写一写:我想对这个人说——的方式写出寓意。

3.还学于生

课堂上,一定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交流讨论的发言权还给学生。群文阅读的立足点是读,学生不仅是数量上读得多,而且在时间上也应该读的长,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去潜心会文。

老师们,单篇文章阅读,多篇文章阅读,整本书的阅读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三种阅读方式,所以群文阅读只是丰富多样的阅读形态中的一种,不是全部,不是唯一。不能取代教科书的教学,也不能取代讲读教学。

最后让我们一起拜读崔峦老师的话,咱们一起且行且思考:

上一篇:金华八咏楼导游词下一篇:个人借款合同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