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及其激发案例(共9篇)
1.学习动机及其激发案例 篇一
中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及其激发策略
摘要:在外语学习中,学习动机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外语习得和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对外语学习动机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外语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和外语学习成果成更比。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切实贯彻素质教育,积极促进我国的外语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外语学习动机;学习者;策略
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对人才的外语(本文专指英语)素质的要求与日俱增。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外语都是主要的学科。外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外语学习是一种时代趋势。目前,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学生的外语成绩普遍偏低,很多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是工具性的,这种现象在广大农村地区较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外语学习缺乏动机和兴趣。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成为当前外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近年来,有许多学者对于外语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进行了研究。文献1对国内外语学习动机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见解,但文章侧重于本科阶段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对外语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甚少;文献23对如何激发外语教学中的学习动机进行了研究,但是其提出的某些建议实际操作有一定困难。因此,本文对外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1、外语教学中学习动机的研究现状
在对外语学习的研究中,外语学习动机是影响外语习得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直以来它也得到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最早研究外语学习动机的Gardner和Lambert,从社心理学角度提出了学习动机经典模式。在此后的三十年间,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范围的扩大,他们的研究受到一定的挑战,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从此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外语学习动机更多地和学校教育融合,着重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一策略,教学的中心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填鸭式”教学,而是更多地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情感,人格,身心健康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究表明外语学习动机和外语习得成正相关。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具有很好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2、学习动机和外语学习动机
“传统教育心理学把学习动机定义为激发与维持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4 现代教育心理学却赋予了这一概念更多的含义,如沃尔福克将学习动机定义为“寻求学习活动的意义并努力从这些活动中获得益处的倾向”。外语学习动机就是直接作用于学习主体,促进学生外语学习的动力。学习外语既可以了解其他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还可以提高自我的专业素养。
3、外语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
近2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层次和方面对外语学习动机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有:自主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和期待价值理论(expectancy value theory)。自主理论主要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自主学习即人们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的有目的性的学习活动。自主理论确立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进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期待价值理论认为主体进行某种任务的动机来源于他对这种任务成功的概率的估量以及任务本身所赋予的价值的判断。对成功的期待也体现了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4、外语学习动机的分类 4.1、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对学习动机研究贡献最大的是Gardner和Lambert,他们将外语学习动机分为融合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
5前者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特殊兴趣,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后者指学习者为了某一目的和利益,如出国、工作需要、英语考试等,而具有的英语学习需要。融合型动机的学习者具有较高的外语学习的自主性,而具有工具型学习动机的学习者则较为被动,坚持时间较短,达到既定目的后就没有这种学习动机。在一定程度上,这两种学习动机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促进学生融合型动机的形成,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以及体验学习的乐趣。
4.2、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产生的原因,可将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和(extrinsic motivation)。内在动机指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学习本身就是动力,它建立在自我需要上,如学生为了提高和充实自己而努力学习。外在动机指个体进行某种活动是由外部诱因引起的,是为了它的工具性和利益性,并非对活动本身有兴趣。如部分应届毕业大学生考研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出国深造和获得好的职位。内在动机持续时间长,学习者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外在动机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学习者相对被动。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工具性的外部动机转为提高自身的内在需求,是目前外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4.3、整体动机、情景动机和任务动机 “Brown(1994)将外语学习动机分为整体动机(global motivation)、情景动机(situational motivation)和任务动机(task motivation)。”6整体动机指对外语习得的整体定向和一般态度。情景动机是学习者习得外语的动机随着外在学习环境的不同而变化。任务动机指学习者对完成具体任务的动机,这种动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任务的变化而变化。一定程度上,外语学习动机的强度和外语成绩和外语习得成正比。因此,在日常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因材施教。
5、激发外语学习动机的途径和方法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外语习得的重要情感因素,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率是目前外语教学的重要课题。有专家认为,在语言习得中,影响学习者学习的所有因素中,动机所起的作用约占33%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外语习得的重要情感因素,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率是目前外语教学的重要课题。5.1、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
无论哪个门学科,优异的学习成绩离不开浓厚的学习兴趣。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渴望获得知识,有自主学习的热情,而教师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常,学生刚开始接触外语时,会对它有种天然的兴趣,但如果老师教学方法不当或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就会逐渐失去这种学习兴趣。“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的,非下苦工不可”。7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能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和成就感,学习动机也会减退。在外语教学中,特别是启蒙教育,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外语对外语有浓厚的兴趣,而且通过课堂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体验真实的语言使用情景。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外语本身的文化底蕴和魅力,充分享受到外语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让学生为兴趣而学,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学习,持之以恒。另外,外语老师自身的人格魅力、语言艺术、专业素养、教学水平等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多鼓励学生,积极引导,关心他们学习生活,促进良好学习态度的形成。5.2、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在基础教育中,影响学生外语习得的又一因素是学习方法不当。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外语学习风格和方法进行分析,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并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外语教学中,有的教师会花大量时间让学生齐读课文,这既不能给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也无法及时纠正发音错误、语调和语速。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进行真实的交际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拥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如设立英语角、商务会议,英语竞赛等练习时选择与生活有关或者与专业有关的的话题,使语言交流真实化,生活化。另外,教师应该利用自己所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创造性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贯彻素质教育这一教学策略。5.3、让学生获得合适的外语学习策略
迈克卡等人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认知,理解和调控的策略,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调节学习过程。学生成功掌握各门学科都需要使用正确的学习策略,外语习得更是如此。“授之与鱼,不如渝之与渔”。实践证明,通过对元认知策略的习得,学生不仅能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而且可以有效地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外语学习成绩。所以,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掌握并使用合适的外语学习策略。如何让学生了解和正确使用相应的外语学习策略?通常,教师会在授课中直接向学生讲解学习策略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具有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或者在布置作业时对完成方法的要求,让学生自然地习得学习策略。总之,教师应该帮助并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外语学习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中事半功倍,充分感受到学习本身带来的愉悦的情绪体验,进而激发外语学习动机。
5.4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创造轻松、愉悦的外语学习环境
美国现代教育学家布鲁姆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兴趣或乐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无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也更加迅速”。8学生对教师有较强的依附心理,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重视,甚至他们会从教师肯定的眼神和关切的询问里获得外语学习的力量和动机。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鼓励以及关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将对教师的好感转为外语学习动机。另外,创造一个轻松、愉悦及和谐的语言学习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良好的外语课堂教学环境和氛围,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创造性思维,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人本主义理论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尊重学生人格和身心发展特点,强调自主性学习,和我国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基本一致。
5.5、培养学生对外语学习成就感的需要
培养学生成就感主要是针对那些外语成绩不好的、被人看不起、缺乏学习信心的学生。这些学生应该从身边的教师、家人、同学那里获得更多的关心和尊重。由于个体差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找到差等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积极肯定与鼓励。如,外语成绩不好的学生可能在数学方面成绩优异,或者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性格特征,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及时予以表扬和肯定,从而激发他们的外语学习成就感的需要。
5.6、对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和评价
通过考试和检测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情况和取得的成绩,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教师及时的反馈信息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并纠正学习中的错误,进而通过调整学习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肯定的反馈信息会能让学生受到鼓舞,对外语学习充满信心。“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价值判断”。9外语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并给予鼓励。教师应该让学生树立这样一种意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尽管进步微小,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积极鼓励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表扬学生,尽量不要批评学生,让他们树立外语学习的信心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与疑惑。
6、结束语
我国多年来的外语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不能自主地掌握外语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动机对学生外语学习活动有促进作用,动机的强弱和外语教学的成果是成正比的。如果学生本身没有学习外语的内部倾向,只是为了通过升学考试,职位需要;这些外部的诱因是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动机的。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外语学习兴趣。另外,虽然有的学生具有学习外语的内部动力,但如果缺乏真实,活跃的外语学习环境,也不能真正习得外语。外语教学中,构建真实的外语习得环境,使外语学习成为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才能促进外语学习动机的形成,外语教学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就。
参考文献:
[1] 王晓旻,张文忠.国内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现状分析[J].外语界,2005,(4):58—65.
[2] 付天军,付晓丽.新模式下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激发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8):116—118.
[3] 方芒.论外语学习动机及其激发[J].吉首大学学报,2003,(4):120—123. [4] 李应龙,何祥勇.教育心理学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32. [5] 张庆宗.外语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108. [6] 张庆宗.外语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107. [7]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8] 邹长虹.学习动机是外语学习成功的关键[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2):170—172. [9] 李应龙,何祥勇.教育心理学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44.
2.学习动机及其激发案例 篇二
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时, 老师出了这样一个题目:甲有12本书, 乙有8本书, 甲比乙多几本书?乙比甲少几本书?由于此时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不太完善, 理解此题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可以指导学生分为甲乙两组, 把各自所有的书的本数在桌上摆一摆。甲有12本书, 放在第一行;乙有8本书, 与甲一一对齐, 放在第二行。通过实物, 学生很容易得出问题的结论。这样, 教学过程由直观到抽象, 由感官感知到形象思维的升华, 帮助学生明确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另一个数比一个数少几, 学会了比较的方法, 同时也初步培养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并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既学会了知识, 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学生兴趣盎然。
二、运用实物、模型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使抽象的概念公式感性化
为减少学生认识事物的困难, 充分调动少年儿童的好奇心理, 让他们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等, 利用多种感官多方位进行感知, 获得丰富直观的表象。例如: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概念时,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圆周和圆面”的表象, 教师可找一个圆的实物模型, 周围镶上蓝线作为教具, 让学生仿此法做一实物圆。教学时, 学生观察到明显暴露的圆周长, 然后再沿实物圆周边摸一圈, 在触觉中突出“周界”的感觉。然后让学生伸开手摸一摸圆面, 获得平面的感觉。最后指导学生在自己的实物圆上用彩笔描绘圆的周长, 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圆的面积, 以加深印象。这样“圆周”和“圆面”相应的表象深深印在脑海里, 不至于二者混淆。
三、发挥学生的特点, 让他们在动口中培养兴趣
说的内容和形式要求多样化, 避免单调、无趣。例如:指定单人说, 也可以分组说、前后位讨论说, 全班一齐说;还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说 (开火车、接力赛、对口令、抢答等) 。这样越说越明理, 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起来, 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也解决了教学难点, 并且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
四、创设情境, 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探讨情趣和解决问题的合理意向
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需要教师采取不同的方法和形式去完成教学任务, 但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和方法都是教与学的密切结合。因此, 数学情境的创设则是激发、启迪学生心智的良好方式, 可以使师生融为一体, 在良好的氛围中顺利地达到教学目的, 而情境创设的先决条件必须是教师善于运用教育机制, 为学生提供有利的信息刺激, 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做法: (1) 联系身边熟知的事物进行情境创设, 如教学长方体, 可让学生观察文具盒;教学周长, 可让学生触摸黑板一周、课桌面一周等。 (2) 用数学实验进行情境创设。比如讲重量单位千克时, 可以用天平称1千克沙子, 然后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2分硬币, 也称出正好1千克的重量, 放在天平的两端, 正好平衡, 使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得出1千克=1000克, 由于好奇心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 师生一起实验得出结果, 记忆也牢固。在创设的情境中, 由于情感贯穿教学过程, 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努力学习, 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激发学习动机 学会自主学习 篇三
一、激发学习兴趣,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诱发学生的内在动因。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思维发展,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学中,学生没有什么比他们自主获得成功更为满足,也没有什么比获得成功更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德国美斯多惠说过:教育意义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不同程度和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更随时发现学生身上最好的东西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
二、优化教学环境,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创新、创造是人的基本潜能,而身心自由是创新潜能得以发挥的基本条件,而思维自由来源于宽松的学习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思维才能处于自由舒展的活跃状态。这就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以真诚的心、平等的身份去和学生交朋友,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宽容他们、激励他们,让学生身心充分放松,使他们对老师、对语文课发生浓厚的兴趣,主动热情地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思维活跃,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盼望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原始的动力。这也是老师最大的成功。所以,师生关系融洽,教学环境宽松,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保障。自主的学习,会创造“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美景,层层浪浪在课堂中蔓延开来,就是教师精心描绘的一幅别开生面的图画,在这幅图画中,教师的鼓励性语言就是图画必不可少的染料,为它添色加彩,所以我认为,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是让学生创造的基础理念。
三、注重能力训练,使学生有创意地学习
1.培养联想、想象能力
联想和想象是创造的翅膀,语文教学基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和优势,为学生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许多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诸多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展现着时代的美文,为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文学素养,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造性思维,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张开创造的双翼呢?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如:鉴赏诗词、对比联想、求异想象、情景缩写、妙语连珠等进行专项训练。举个例子:罗列“阿富汗、长发、电脑、枫叶”几个毫不相干的词语,让学生串成连贯而有创意的话。学生兴趣很浓,主动冥思苦想,调动每一根联想、想象的神经,还真创作出了始料未及的佳话:“在阿富汗境内,一位有着飘逸长发的姑娘漫步在洒满枫叶的小路上,满腹心事:我不求有什么豪宅名车、电脑洋装,我只要我的祖国早日得到安宁和平。”短短几分钟,成为学生比拼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孰强孰弱的舞台,他们品尝了创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拓展迁移能力
对知识的迁移和利用,是知识学习的最终目标,所有的知识能够内化成学生的能力,这中间需要学生在深刻领悟文本的基础上,走近作家、文本人物形象的心灵中,发挥想象、联想,由此及彼,高于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得到新启迪、新发现。培养这种迁移的能力,会极大程度满足学生强烈的求新猎奇的欲望。如学习《出师表》,对诸葛亮为刘禅提出的三条治国大计,学生既赞叹它的精辟,也崇拜诸葛亮的忠诚,学生在习作中,从国家管理到班级管理,从国际关系到交友原则,从法制建设到个人修养……内容包罗万象充分的发挥、充分的迁移,让这篇三国时期的经典作品成为21世纪中学生探讨人生生活、研究社会的蓝本。这种再创造的迁移能力训练,深受学生欢迎。因为他们愿意充满激情地接受挑战,实现灵感,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
3.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至关重要。对学生而言,不依赖教师,勤动脑、勤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表新颖的观点,有独创、有发展。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课文,搞小型辩论会,拓展思维空间,抢在第一时间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闪烁着独立思考后创新的光芒;也可创设讨论的教学环境。因为讨论是进一步发动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阅读所不可缺的一步,是有效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而掀起“思想狂暴”的过程,在激烈的不同观点的交锋中,最容易迸发出创新的波澜,学生们最喜欢讨论,一是形式自由;二是集思广益,获得更多的信息;三是培养了敢想敢做、善想善做的习惯。有许多教学重难点,都是学生以这种形式独立解决的,并有许多奇思妙想,教师要能对这种方法运筹帷幄,对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进而开启创造之门是一个促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篇四
一、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学科上了。达到好的效果。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通过学科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如数学学科,给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代数学之父──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之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要通过参与式的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能够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教师的角色作用在于引导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建立对话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学模式,正在成为教师从业的必备素质。
二、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习动机。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而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简言之,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作业难度是构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存在着两类学习者,即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由于绝大部分大学生属于追求成功的学习者,因此我们主要探讨如何到达成功。当问题的难度系数为很低时,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当问题的难度系数为很高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弱;当问题的难度系数适中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强。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仅仅让学生简单地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或者是去学习力不能及的过难的东西,学生都不会感兴趣。只有在学习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时,学生才感兴趣而迫切希望掌握
它。因此,能否成为问题情境,主要看学习任务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适合度如何。如果完全适合(太易)或完全不适合(太难),均不能构成问题情境;只有在既适应又不适应(中等难度)的情况下,才能构成问题情境。那么,教师应怎样去创设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呢?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它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用作业的方式提出;它既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引进。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习动机。
多媒体的发展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需要,优化教学环境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根据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通过直观手段以图象、动画、影象、声音等多种媒体来反映事物本质,逼真地表现事物的存在和动态变化,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诱发学生思维,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5.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篇五
首先应考虑到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学习动机的培养是使学生把社会和教育对他的客观要求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的过程;而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把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高科技发展加快,对人才素质和质量的要求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的用人单位要求应聘大学生必须是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那么,在校高中生就会因为社会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顺应时代要求。
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一、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目的
学习目的是学生近期内或长远的达成目标,正如有了靶子才能瞄准射击,有了目标才能为之努力奋斗,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排除一切干扰,达到理想的彼岸。学习目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与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远大的理想联系起来,与集体利益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正确的、间接的、长远的学习动机。这类学习动机具有持久而强大的动力作用,它能推动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应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与个性特征的教育方式,易于接受,生动具体,富有感染性,使社会和教育的要求转化为个人的学习动机。诱导学生将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国家人民利益结合起来,不要产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不良倾向。
二、培养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知识”,要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和对自己的意义而产生学习的需要,而且在满足这种需要所从事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教师在讲授每门学科或每章每节之前,必须生动有力地讲清目的、要求和任务,并结合教材内容阐明其对社会的意义以及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
另外,教师应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果照本宣科、死搬教条,只能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使学生获得更直观、形象的认识。丰富有趣、逻辑性和系统性强的教学内容,生动的教学方法及作业的多样化,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三、重视学生学习成果的信息反馈作用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因此,应让学生知道自己作出的正确答案、学习成绩的进步以及在实际中应用知识的成效等,以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在教学中,有时进行一种专项训练,可以让学生自行做练习,并规定在一定时间、条件下完成。通过反馈,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紧迫感并及时了解自己的欠缺,及时取长补短激发上进心。如果没有反馈,则缺乏激励很少进步。无论哪一门学科,没有随堂检测,效果往往不佳。
四、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鼓励
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评价和表扬鼓励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产生成功感,而后者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表扬与鼓励是教师对学生免费的赐予,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不要吝啬你的表扬鼓励。
对学生应坚持正面教育,但也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过分的表扬也会滋长学生的骄傲情绪,使其忽视自己的缺点从而导致消极的结果。有经验的教师在表扬学生时也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采用“建议”口吻,“希望”语气,鼓励他们继续上进。学无止境,人无完人,让学生永远处在不懈追求远大目标的状态中,才能产生压力和动力。在批评时,要注意分寸,针对不同环境、对象、时间、地点,运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与个性特征的方式、方法,从积极方面把鼓励与批评结合起来,达到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五、适当举办学习竞赛
人们通常认为,竞赛是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举办学习竞赛,如征文、读书、书法、手工制作、小发明等,形式要多样,使每个参赛者都有成功的机会。有些长于抽象思维、有些长于形象思维;有些长于表达、有些长于运动和操作等。当然,进行竞赛的重点在于激励学生努力做得更好一些。
学生竞赛不宜过多过滥,过多竞赛会失去激励作用,反而会造成紧张气氛,加重学生负担,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会因失败而丧失信心和兴趣。竞赛后的总结工作也要跟上,如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强化正确的学习动机,纠正错误的学习动机。
6.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篇六
摘要:学习动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各种学习理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便能有的放矢,使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我们都应该尝试和探索的。下面就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做简单阐述。关键字:学习动机 阐释 培养 激发
一、学习动机的阐释
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倾向。学习困难的最大因素是动机,学习优异的最大因素也是动机。教育实践曾证明: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学生进行学习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的。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动机呢?我们从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两个方面来探究。
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认为,在班级教学情形下,其他学生的优异表现或教师的教学风范,都可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学习动机,要求自己上进,希望自己也能具有象榜样一样的优良行为。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也有其不足之处,即采用强化原则,通过奖励与惩罚来维持学习动机,虽的确能收到一时之效,但这种只重视外在动机而忽视内在学习动机的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本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正好与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相反,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动机应专注于学校的功课上,读书学习的教育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心理成长。因此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任何内容前,必须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并尝试回答为什么要学习这些东西,让学生们认为学习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所学内容符合他们的需要,而且让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学习,有能力达到教师对他的期望,这样才会维持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培养
所谓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指学生把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需要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过程。正确培养而不使其学习动机走上歧路或歪路也是很重要的。(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一名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我们应该使学生明白,学习能使自己获得就业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我们还应该使学生明白,学历并不只是就业的唯一要求,目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有一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起就业并不一定难的观念,从而把学习当成自身的需要,使其自主的热爱学习。(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动机中最重要和最重点的部分是什么呢?毫无疑问,就是求知欲和好奇心。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奠基石,只要能把其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和激发出来,那么他们就会自动地去学习和发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是给教师一个很好的教学环境了。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创设问题情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提供学习材料和学习条件,实践,让学生能从这些情境中引出好奇点,引起他们的疑惑、惊讶,这样最能产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3)培养独立进取的个性学习动机与独立进取的个性是密不可分的,个性是独立进取还是被动退缩与动机水平关系密切。上进心强、抱负水平高,将持续地推动学习活动高效率的进行,而良好的学习效果又给学习动机带来自我强化的作用,反之,缺乏上进心且抱负水平低,只能使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甚至恶性循环。
三、学习动机的激发
在学生已经产生学习的需要以后,要使它真正变成学习中经常起作用的、有效的动力,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把学习动机激发起来。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它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
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丰富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以丰富有趣、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教学内容以及生动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使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就可以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新颖事物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不断更新与变化,可以不断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可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一些有经验的教师经常通过下列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通过一些措施进一步强化其已形成的间接的学习动机。适当设置学习目标适当的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过易的目标不能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不足以及发动机;难以实现的目标,也容易使自己畏难、气馁。而设置适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感,从而导致学习兴趣的产生,激发学习动机。
总之,设置适当的学习目标,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和独立的能力,以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启迪思维,升华兴趣。社会性的竞争,历来被认为是激发人们的斗志,调动人们积极向上,克服困难,争取完成任务,获取优良成绩的有效手段之一。国外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表明,在竞争过程中,威信性动机获得自尊和自我求成的需要更强烈。由于在竞争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要好得多。也可能有些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反而学的差了,这或许是因为他们被刺激的过分而超过了体力和承受力,或是因为他们实在能力太差而失去了信心。总之学生天性好强不服输,将竞争机制引进课堂,制造竞争气氛,可引发学生的好胜心和争取成功的心志,从而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
正确评价,恰当运用奖与罚。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主义感等等。及时地评价一般比不及时地评价要好,因为及时地评价利用了刚刚留下的鲜明的记忆表象,使学生进一步产生改进他的学习的愿望;而不及时地评价则往往在激励学生在改进学习方面的作用比较小,因为在学生意识中完成任务的情景已经比较淡薄了。在现代教育中,我们面对的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他们应该用的方法多是表扬和鼓励,这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关,并且对于学生来说,能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有利于保护其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也应当适当运用批评,必要的批评也是需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和教育学生。
7.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篇七
一让学生建立起明确且适当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期盼, 达成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行为会受到进一步强化。例如, 将目标定在下一次考试取得好成绩上, 如果学生通过努力取得了好成绩, 就意味着自己的努力有了好成果, 还意味着会受到教师、家长及同学的夸奖、称赞, 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到强化作用。
二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的反馈具有信息作用, 通过结果反馈, 学生能够知道自己在学习中取得了多大的进步, 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目标,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 如让学生及时了解考试的情况, 使他们从中了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三适当开展竞赛
一般认为, 竞赛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竞争过程中, 学生力求超过他人的好胜心理得到激发, 克服困难和抗挫折能力增强, 学习效果因而得到提高, 必须注意的是竞赛也具有消极作用, 过多的竞赛会造成紧张气氛, 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往往竞赛成绩差的学生容易产生失败感。虽然竞赛能对大多数学生起到激励作用, 但竞赛要适量。
四多用正强化, 慎用负强化
表扬、批评能够给学生的学习活动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 从而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的评价、批评与表扬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习成绩较差自信心较低的学生, 应以表扬鼓励为主。对于成绩较好但有些自傲的学生, 要提出更多的要求, 在表扬的同时还应指出其不足。
五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经研究发现, 具备新奇、变化、夸张、复杂、含糊不清这些特性的信息会作为诱因唤起人们的认知好奇心, 之所以这些刺激特性能唤起人们的好奇心, 是因为它们所提供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经验不一致, 能够引起认知上的矛盾, 导致心理不和谐状态的出现, 使人产生疑问、迷惑、混乱, 促使人们产生对信息的探索行为。在教学过程中, 将学习者引入到一种认知矛盾状态, 是使之产生好奇心的有效途径。
六实施发现学习
教师要为学生的发现学习提供帮助和指导, 首先, 要选择和组织适合于发现学习的教学内容, 其次, 要设计好问题。学生的发现学习是由问题引导的, 问题必须是一个学生需要探索且能够为学生所解释的问题, 因此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 能够提出的问题要能促进学生的思考。一方面, 可以提出能够做出多种可能解释或回答的问题, 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 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另一方面, 可以提出需要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综合运用起来才能解决的问题。
七培养学习兴趣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内在兴趣时, 就会渴望获得知识, 并在学习过程中伴随有愉快的情绪经验, 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具体的作法:
第一, 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有趣的、变换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用投影仪、电视、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呈现教材, 还可以通过模拟教学内容的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二, 组织学生参加课内、课外实践活动和学科兴趣小组,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和学好知识的乐趣。
第三, 挖掘学科教学中容易使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如:语文的文情诗意、数学的逻辑思维等内容, 使学生逐渐从对某些特定内容的兴趣发展到对学科的兴趣。
第四, 在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情况下, 将学生对其他活动的兴趣迁移到学科学习上。
八发挥教师情感的积极作用
在学科教学中, 师生之间进行着情感交流, 学生体验着成功、满足、欢乐、兴奋等种种情感, 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情感反映了学生的基本学习意向, 同时也对其学习活动有着巨大影响。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几点关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浅薄的认识。作为在一线工作的教师, 我们应该把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只有这样, 才能把“教”与“学”落到实处, 使学生对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对学习更加主动。
8.谈谈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篇八
一、 提升内在需求
1 思考、质疑,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动机。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就应当充分鼓励他们敢于“求异”,而不是跟着老师走,去一味“求同”。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在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时,我鼓励学生充分质疑,有的与课文主题紧密联系,有的质疑某句话的意思,个别学生甚至质疑词义。我感到很高兴,因为他们都在思考问题,都在仔细研读课文。
2 创设文本情景,以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 课后资料及相关介绍。课文的背景材料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教师不了解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就无法真正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意图,对于文本的理解也是肤浅的。我在教《二泉映月》一文时,让学生查找阿炳大量的资料,上课时,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为阿炳痛苦的经历所惋惜。我认为只有学生了解了阿炳痛苦的经历,才能真正地理解乐曲的内涵,才能被文本所感动、吸引。这样,学生就更愿意听乐曲,愿意读课文,让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
(2) 多媒体应用。多媒体以图象、动画、影像、声音等逼真地表现事物的存在和动态变化,能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诱发学生思维,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四年级下册《黄河的主人》一课中黄河和羊皮筏子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怎样感受到的“黄河的磅礴的气势”和“羊皮筏子”的样子呢?我通过一段黄河的录像加以配乐,给学生以心灵上的震撼,已经远远超越了视觉与听觉上的感受了。学生争先恐后要求朗读描写黄河的课文,试图表达出黄河的气势。此时学生已经完全被文本所吸引,仿佛已经亲临黄河,该段录像取得了预期效果。
(3) 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教师自身必须具有高昂的激情能有效地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教《黄河的主人》一文时,我在两个班采取不同方法教:在一个班,我没有范读第1自然段,大部分学生没有真正感受到黄河的气势,只读出了响亮,没有读出急促;在另一个班,我范读了,学生鼓了掌。之后让他们再自读、齐读。学生读得都很到位,非常想通过朗读把黄河万马奔腾的气势表达出来。教师常用范读表达自己的激情,这种方法也能很快把学生带入情境,激发他们继续学习。
二、 运用外在诱因
1 积极开展竞赛,鼓励学生,激发学习动机。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我常采用小组朗读竞赛方式,学生们不甘示弱,竭尽全力读好课文,另外我再加以读法指导,学生进步很大。尽管竞赛能对大多数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但竞赛要适量。过于频繁的竞赛,反而会制造紧张气氛,加重学习负担,有损学生身心健康。所以,要开展适合学生能力层次的竞赛。通过竞赛,全员参与,激发学习动机,促进教学质量。
2 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批评以激发学习动机。
(1) 评价要及时。当学生回答正确,但犹豫不决时,教师要先对回答予以肯定,而后让其解释理由。这样,评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评价对学生产生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2) 评价要恰如其分。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产生权威感和信任感。否则,评价不仅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可能走向反面。
(3) 评价要具体化。一般来说,被表扬的行为越具体,效果越好。教师应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首先指出其优点,然后再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勉励其改之。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进一步学好的信心,同时产生努力改正不足的愿望。例如,在教《只拣儿童多处行》时,学生读“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强调了“喷发”“太阳”“香气息”这些词,我予以表扬:“老师通过听你的朗读,仿佛已经感到了太阳的香气息,眼前似乎已经看到了那群喷发着太阳香气息的孩子们,似乎已经闻到了太阳的香气息啊!”学生听了我对他们的表扬以及评价,于是信心大增。可见,通过具体化的评价,学生就知道自己好在哪里,就有的放矢,学习积极性会提高。
(4) 评价要多样化。因为每个学生的优点都不可能一样,他们的进步大小也不可能一样,所以,在评价时应避免用单一的、空洞的评语,而应当使用各种生动而贴切的语言来评价学生,使他们感到有进步,使他们确信还能做得更好。
对于后进生,首先要让他树立信心,创设成就情境,让学生产生成就行为,并对此及时给予反馈,加以口头鼓励、适当肯定。当学生取得初步成功的时候,对其学习反馈结果予以归因,来改变学生自己原有的归因方式,提高其认识水平,激发其学习动机。
9.课后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篇九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我对“兴趣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这句话印象最深。
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在一个友好、愉悦、轻松、互助合作的课堂气氛中, 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古代著名教家孔子也说过“ 知之者, 不知好之者;好知者, 不知乐之者。”可见,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也是学生学好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支点。
在多年的地理教学中我体会到高一学生地理基础比较差。我认为主要在于农村学生对地理不够重视,学习兴趣不浓,动力不足。因此,农村中学要想把地理成绩考好,必须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各式各样的学生,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和认识。
1、一堂课中一个好的开端是教学走向成功的一半创设良好的情境导入。“导入”若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望,促进教学互动的先声,从而使学生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亢奋状态,将十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对可能获得成功的事容易发生兴趣。
2、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热情,唤起学习动机,让课堂学习变成学生的需要,那么学生便能自主地学习。而在新课教学的过程中,假如教师叙说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自身经历的故事,更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引导学生主动追求知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善于激励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期望心理,因为对抱有期待心理的事容易使学生发生兴趣。
3、在教学中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产生愉快感,愉快感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于网络能够传递和演示声音、图形﹑视频﹑动画﹑文字等多媒体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具体形象,生动直观,能引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地理课的教学活动。
【学习动机及其激发案例】推荐阅读: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11-11
《怎样让学生爱学习——激发学习动机的7种策略》心得体会06-27
诱发学习动机11-13
党校学习分组讨论入党动机10-22
缅甸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doc09-24
对我校体育系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06-16
教师入党动机07-24
动机和目标08-17
谈谈入党动机11-01
英文动机信范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