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

2024-09-01

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共8篇)

1.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 篇一

中小学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撰写人:张杰

一、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

*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学校领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 研究性学习,在研究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 培养自主成长型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 *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 按规律办事,从苦教到巧教 * 发展教育教学理论 * 教育创新

* 培育优秀教师和教育改革家 * 从教书匠到教育家 *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 专家的本土化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概念和特点

* 概念:在已有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以中小学的教育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和解决教育问题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

* 教育科研的基本特点就是寻找规律、探索未知,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属于比较典型的应用研究。* 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 以微观研究为主 * 群体性研究

* 教育研究的客观性与现实性

* 客观性:真实、以基本事实为依据,可证实或证伪 * 现实性:在时间上是现在而不是过去或未来。

三、教育科研与写论文的关系

* 区别:科研是从发现问题到求解的系统的探索过程;写论文是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 联系:论文是科研成果的呈现方式之一,不搞科研或者课题研究也可以写论文。* 已发表教师论文的类型

* 教育教学中的感想、体会;总结归纳工作经验;教材的某章节教学探讨;某一类学生的调查;高考中考考题分析;迎考复习研究;班主任工作研究;教材、教法的经验介绍。

四、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类型

* 教研活动 * 以学科组为中心研究课标、教材,集体备课,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想法,以年级组为中心分析学生、班风、班集体和组织学习等。有代表性的如小课题研究 * 专题研究

* 以研究学校、年级或班集近期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为主,开展调查,提出解决方案,采取措施,直至解决问题。

* 课题研究

* 以课题申请者关注的教育问题为核心,进行以理论创新为基本特征的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

五、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 基本概念:运用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和程序,以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的认识活动。* 与一般课题研究的区别:

* 都是创造性的认识活动,无本质区别;

* 相对于教育管理部门立项的课题而言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实践性;

* 研究方法多为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叙事研究法等。

六、中小学教师、教研员开展教育科研的条件

* 个人条件

* 时间:看文献资料、开展研究、总结思考的时间; * 持续性:有长时间做一件事情的毅力; * 反思能力:思维的逻辑性与概括力; * 积累:知识与经验,久病成医。* 环境条件

* 研究与学习型组织

* 激励机制

* 研究条件

* 经费、文献资料、网络、基本设施等。

七、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主要来源

* 从班主任日常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中提炼出课题 * 从学科教学改革实践中发现课题 * 课程标准、教材内容 * 学生与教师

* 从合作课题中确定个人承担的子课题 * 从成功经验中找出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 从教育基础理论的学习中发现问题 * 从对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中提出课题

八、申报的小课题举例 * 选题不当的课题举例 *

1、网吧与中学生;

*

2、化石燃料的作用与大气污染;

*

3、艺术教育从兴趣入手;

*

4、高考高分作文的探索与实验研究;

*

5、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

6、学生作文水平与情商关系的研究;

*

7、弘扬哈萨克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 选题比较好的课题举例

*

1、初中数学错题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研究; *

2、课堂导入技巧的有效策略研究;

*

3、分层次教学法在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4、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

5、优化小学数学学科作业设计研究;

*

6、伙伴互助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7、额河奇石文化开发应用研究。

九、什么是课题指南

* 什么是课题指南和申报办法

* 管理机构发布的在一定时期内有关研究类型、方向、范围和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 管理机构对课题申请者的具体要求 * 申请课题的条件

* 申请书和材料的准备:材料格式与份数

* 申报程序与经费要求

* 课题受理要求

* 受理的时间、方式、费用等。

十、设计课题时要注意的问题

* 研究的范围大小适中 * 研究的问题难易适度 * 课题的主攻目标要明确 * 研究方法要适用

* 与自己的本职工作要紧密结合

十一、对选定的课题进行论证

* 所选课题是理论性、应用性还是综合类型

* 主要背景材料、研究的主要问题、课题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是否具有研究的紧迫性 * 他人曾做过的工作、他人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 研究本课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分析可行性 * 预测所用时间,规划研究程序和步骤

* 预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和总成果,及成果的表现形式

十二、小课题设计中的问题

* 找不到要研究的问题:对问题产生的过程和基本事实描述不清楚,虚构问题; * 研究的目的不明确:论述不清研究这个问题的理论依据和实际价值,写了许多空话、套话; * 内容杂乱:对研究的对象、要开展的研究工作与活动分析不清楚,把自己的愿望和教学活动作为研究行为;

* 思路和方法不具有可操作性:不知道怎么做;

* 无研究结果:为研究而研究,以为写几篇论文就可以了,问题是不是解决了不知道,问题解决的标准不清楚。

十三、文献资料的查找

* 意义:

* 明确课题的地位

* 了解已有的研究

* 借鉴研究方法

* 修改研究方案

* 发现新的课题

* 信息资源: * 印刷品:

* 一次文献:图书、期刊、会议文献、档案、辞典、百科全书等

* 二次文献:目录、索引、文摘等

* 三次文献:综述、述评

* 录象带

* 光盘数据库

* 因特网

* 怎样查找? * 资料的整理

十四、设计研究方案、填写申请书

* 开展研究工作的理论框架 * 设计几套方案 * 可操作性 * 系统性

* 申请书的基本格式

* 课题名称:一个简洁的陈述句 * 课题分类:种类或研究领域 * 主持人与研究队伍情况

* 设计与论证,一个课题的灵魂

* 研究条件,个人的研究经历和物质准备,前期工作 * 预期的成果

* 已有的同类研究成果 * 研究经费预算 * 审查、审批栏(管理机构填)

十五、如何撰写开题报告

* 开题报告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人员分工。* 格式:

* 问题的提出:为什么;依据或背景;意义;目的

* 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明确变量及其定义和操作定义;制定衡量因变量的指标体系 * 研究内容

* 研究步骤和时间安排 * 研究的组织与分工 * 研究结果的预期

* 附件:资料、经费、参考文献等

十六、科研课题的实施

* 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人、财、物的配备,一般应有半年以上的准备期。* 按照课题设计的研究周期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一般有周、月、季度、学期、学年进度表。* 研究人员的业务培训,包括审查开题报告、专题讲座、技能训练、资料交流、管理制度等。* 研究队伍内部的职责分工 * 研究工作开始时的摸底调查 * 了解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收集用于实验对比的数据 * 调查研究的开始

* 根据研究内容和方法的不同,进行不同的研究工作。* 文献法:查找、收集、整理、加工各种文献。

* 调查法:选择和研制测量工具、进行初步预测、确定测试方法和样本容量、测试、统计、分析等。

* 经验总结法:寻找典型经验、加工、验证、推广、再加工。* 实验法:分组、测试、引入自变量、再测试、统计分析等。

* 研究过程的记录,主要有各种研究活动、会议、研究对象的行为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记录。

* 研究数据的档案管理,包括各种原始数据、经验、体会、案例。

* 研究结果的加工、整理,主要是各种总结、阶段成果、分报告、专题报告的撰写等,每一项研究可以形成一系列的成果。

* 研究周期结束或者研究计划完成,课题进入结题阶段。

* 结题工作分工:成果汇总(打印形成最终成果、成果定稿、成果目录)、研究工作总结、档案工作、联系课题管理机构。* 组织成果鉴定,初审与终审。

* 联系报刊或出版部门争取发表,或者应用部门。

十七、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

* 说明部分,成果来源、内容摘要、关键词、引言等。* 主体部分:要研究的问题(预期目的、意义、假设、概念定义)、背景与文献综述(政策与理论依据、基本事实、他人的研究)、研究程序与步骤(设计、对象、方法、工具、结果)、分析与讨论(解释、评价)、结论与建议(回应目的、后续研究建议)。* 文献索引 * 附录

十八、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举例

(一)*

1、课题名称:启发、互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

2、问题:(1)大多数教师新课程的实施能力不高,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2)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实现“三维”目标。

*

3、目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培养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三维”目标的实现和教师的发展。*

4、核心概念界定:

* 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 启发、互动、合作、探究的界定(略)。* 5、研究计划

* 时间:共一学年,按月设计活动内容; * 学科:各学科志愿加入; * 基本步骤:启发(诱导)、探究、归纳(提升)、变式(回授)、巩固(调节)。*

6、课题的实施:具体表现在四种课型和五种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上。

* 新授课:落实知识基础、强调内容建构,熟悉基本类型、抓好方法指导;

* 复习课:加强内容整理、构建知识系统,熟悉基本题型、提炼基本方法;

* 练习课:设计训练内容,重视知识延伸,强调归类总结

* 讲评课:优化题型解法,注重纠错补漏,兼顾知识迁移。

* 五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小组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5)练习法。

*

7、总结交流与反思

* 本学科每一单元或每一章的教学任务完成后,组织本学科课题组教师进行一次总结交流,通过反思分析得失;

* 一学期结束后,进行研讨课交流,对研究目标进行评价,写出阶段研究报告,提出下一学期的研究方案。

*

8、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展示启发、互动等教学模式的典型课例,完成研究报告。

十九、中小学课题研究举例

(二)*

1、课题名称:某小学班级小主人行动研究

*

2、问题:(1)班干部相对固定,使一些学生养成“干部作风”,不能平等地对待同学,而大多数同学想为班级做事又没机会;(2)学生把少先队干部看成荣誉而缺乏责任;(3)只把小干部看成老师的助手而不作为学生的代表,学生缺乏合格班级小主人意识。

*

3、目标:通过班级管理制度改革,如适当增加“小干部”岗位、进行“小干部”轮换、按民主程序选举等,让小学生学会“民主”。*

4、时间:分两个阶段进行 *

5、研究行动(第一阶段)(1)制订计划;

*(2)设计问卷(对小干部、小主人、集体观念的认识);(3)班级民主生活制度的建立与运作;(4)创设情景开展民主教育活动;(5)开展“班级小主人行动”的班、队会。*

6、组织专题研讨,分析行动的得失。

*

7、进行阶段总结、效果评价(主体意识与民主观念)与交流。*

8、设计新的相关活动。* 相关活动举例

*(1)设计开放性学生问卷:你对班干部是如何看的?并进行统计分析;

*(2)进行班干部制度改革试验:学生当家制、小秘书制、班务分担制和值日班长制; *(3)设计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游戏活动;

*(4)组织“班级小主人”标准的讨论与调查; *(5)调查了解学生对班干部角色的认知; *(6)开展共同制订班规活动; *(7)组织“今天我当家”活动。

二十、中小学课题研究举例

(三)*

1、课题名称:某中学某班学生抄作业原因与矫正对策研究。*

2、问题:(1)班里抄作业风气盛行;(2)各科教师的批评教育收效甚微;(3)班里师生关系紧张。

* 3、目的:找出学生抄作业的主要原因,通过班级活动,逐步矫正学生抄作业的行为,培养良好的班风。

* 4、时间:一个学期。

*

5、实施研究:(1)制订方案与周工作计划;(2)分学科调查学生抄作业的情况,了解抄与被抄者的基本情况;(3)核实调查结果并对学生进行分类;(4)进行追因调查(成绩、态度、习惯、负担);(5)设计集体活动(开展关于诚实的讨论、自信心与成功经验主题活动、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协商布置作业、分组完成作业、组建帮扶小组、开展角色互换等)。*

6、对活动效果的反思与评价(抄作业现象基本消失、最佳矫正措施)。*

7、总结与撰写研究报告。

2.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 篇二

在教育教学中能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能推动自身和学校工作的有效进行的课题就是我们研究的课题。

(一)从寻找问题出发去找课题。

问题即课题,那么问题从哪儿来呢?

对教师来说,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从自己的学科教学中、从班导工作中去发现问题。如对自己的教学有什么问题,想改变什么;二是从学校的发展需要、从年级组、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如每学期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年级、教研组的学期活动主题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三是从学校已立项的省州县课题中找问题。课题组长可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研究的目标、研究的预期成果等,把问题根据课题组成员的特点及承担的工作细化到每一个课题组成员中,都进行一个与此课题有关的微型课题研究,研究的微型课题成果既可以支撑课题又能提升教师的素质。

由此可见,问题主要从教育教学实践的情境中来,可以从阅读中、从与他人的交流中、从规划课题中找到研究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有反思意识、问题意识、学习意识。

(二)确定研究课题。

l. 课题名称要新颖、科学。

名称的新颖,指的是研究的问题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需求,通过研究解决的是目前的重点、热点问题,是当前非解决不可的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问题。名称的科学,一是指名称无歧义,无科学性、逻辑性、原则性错误。二是要符合课题三要素,包含有尽可能多的研究信息。

2. 课题名称三要素。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称作课题名称三要素。比如:课题《建水县学前教育现状调查》,研究对象:建水县。研究内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调查法。若将这个题目稍加改动,变为《建水县学前教育现状》,少了“调查”两个字,它就不再是一个课题,而是课题《建水县学前教育现状调查》实施的结果,即成果。改变三要素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可以改变课题。

3. 如何使课题变小。

(1)限制研究对象的范围。如

初中生生物学习方法的研究

山区初中生生物学习方法的研究

山区初一学生生物学习方法的研究

山区初一生物“学困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2)限制研究的内容。如

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研究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方法的研究

(3)限制研究的方法。如

初一英语学困生单词记忆方法的研究

初一英语学困生单词记忆方法的调查研究

初一英语学困生单词记忆方法的实验研究

二、如何制订研究方案(计划)

(一)为什么要制定研究方案。

制定完整的研究方案能使课题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提高微型课题完成的效率。同时使研究思路清晰化、研究任务具体化、研究过程文本化。

(二)研究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在研究方案中我们一定要阐述清楚: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样研究?

1.研究什么。

(1)课题名称。课题名称是课题最高度的概括,表述时尽可能概括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如果简洁表述的话,也应包括课题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三部分,即课题名称三要素。例如:“七年级学生生物学习方法现状的调查研究”。

(2)课题概念界定。概念界定,就是要把课题名称里面看起来熟悉,但又说不清楚的词语说清楚,讲明白。课题中的核心概念和关键词,不仅对于课题的清晰表述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课题的实践操作具有重要作用。

1研究范围的界定。课题名称如果没有对研究对象的范围进行限制的话,在研究方案里就要做一个界定。例如:“高中数学教学‘分层教学’实际操作的初步研究”。

2模糊概念的界定。在课题研究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模糊的概念,内涵不清楚,外延不确定,尤其是一些研究对象,如果不界定清楚,就不能确定具体的研究对象,研究工作也就无法开展。例如:“文科综合重点本本科科临临界界生生培培养养的的研研究究”。

3关键词语的界定。课题名称中,有些关键词的含义不是很明晰或有多种解释,必须根据研究的需要加以界定。把关键词界定清楚可以使课题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使课题研究思路明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使研究内容成为一个有确切含义的问题,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研究结果和评价该研究的合理性。例如:“高三英语教学资料的二次开发研究”。

(3)提出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研究的“航标”,它不仅仅是一项课题研究要达到的结果,也是对所研究的问题解决的程度。研究目的指向要具体明确,不能笼统、空泛;不能与研究内容相混淆;不能以教育教学目的代替研究目的。

(4)确定研究内容。课题名称中的“研究内容”其实还只是一个“研究主题”,在研究方案里要把这个“研究主题”进行分解,只有把这个“研究主题”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的研究内容,才会有研究的抓手或要解决的问题。不然,课题就无从研究起。

根据微型课题研究的目的和特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确定研究的内容:一是问题的现状与归因;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1研究内容是课题名称的具体化。若把做课题和写文章相比,课题名称相当于一篇文章的题目,课题研究内容相当于文章中的段落标题。2研究内容不宜多、不宜大,不能乱,思路要清晰,内容之间要有逻辑关系。

2.为什么研究。

(1)介绍研究的起因。研究起因就是通常所说的研究背景、原因、缘由等。首先,要分析课题产生的背景,或基于什么样的情况研究这个课题。其次,要说明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研究的起因要简明扼要。只要说清楚自己在工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就行了,不需要过多地去讨论问题产生的背景以及研究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说明研究的依据。微型课题研究并不需要研究者具备高深的理论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微型课题研究不需要理论的支撑。任何一个作为课题研究的教育教学问题都是由一个或一组最基本的研究单位组成,并属于一个或几个研究领域的科学体系,其中作为研究这个课题的所必需的理论体系就成了支持这个课题研究的依据。一线教师的理论和实践往往是脱节的,要么忽视理论的价值,很少溯根追源,被动学习理论,要么脱离实际空谈理论。所以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学习理论可以消除研究中的概念障碍、借助理论建立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应用理论在研究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依靠理论解释研究中的实验活动。在实践中真正提高教师自己的理论水平。

3.如何研究。

(1)确定研究的对象。研究对象有总体研究和抽样研究。如果是总体研究,对总体范围要有具体说明;如果是抽样研究,则要说明抽样方法和样本容量。一般来说,微型课题研究的对象及范围都比较小,局限在具体的学校甚至班级,比较明确。如果课题名称中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很大,就需要抽取部分样本进行研究。

(2)确定研究方法。研究的过程,就是研究者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不在多,要有用,用不到的方法在计划里不要写,用这个方法干什么,在计划里也要简明地说清楚。没有研究方法就没有研究结果,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反映了课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选择研究方法的一般依据是:一是根据研究的内容确定方法;二是根据研究的对象确定方法;三是根据研究所用的技术手段选择研究方法。微型课题研究常用的方法有: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等。

(3)研究实施步骤。研究步骤是研究计划的主体,是研究的路线图,愈详细愈便于实施。研究步骤要围绕做什么、谁去做、怎么做、什么时候做、要达成什么效果等方面作具体的安排。

(4)预期成果及其呈现方式。在研究计划中设计出成果形式,从研究者角度来说,可以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从一开始就可以向这个目标努力,以利于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取得研究成效。从课题研究的管理者角度来说,可以据此进行检查验收。研究成果有研究报告(调查报告、观察报告、实验报告、结题报告)、论文、案例、随笔、课例、教育叙事等形式。

(三)研究方案的基本格式。

微型课题研究方案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有的地方提倡简便,有的地方则要求翔实。不管简便还是翔实,不管怎样安排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也不管怎样去表达,诸如课题名称,概念界定,研究依据,研究目的、对象、内容、方法,研究步骤等一些基本要素在研究方案里是必不可少的。

三、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后者都侧重于研究成果的表述,而结题报告则侧重于回顾过程和评价成果。结题报告的写法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有大致的框架结构。一篇规范、合格的结题报告,需要回答好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即课题研究的背景、缘起或原因。二是“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着重说明研究的理论依据、目标、内容、方法、步骤,以及研究的主要过程。三是“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从应用写作的角度看,微型课题结题报告可以分为标题、正文、结尾和附件等四个部分。

四、微型课题资料的整理

收集保存研究资料是老师们最容易疏忽的工作,那么,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整理哪些资料?收集资料的工作不能到结题的时候再做,平时就要注意积累,有些原始资料一旦丢失就很难找到。为了使资料充实、完整,并有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除平时注意积累外,还可以开展主题调查,进行专题收集等。那么我们应该收集整理提交那些资料呢?

1.单列材料。如:《建水县微型课题研究申请表》、《建水县微型课题结题验收申请表》、《建水县中小学微型课题结题评审表》

2. 认真填写。如:《建水县微型课题研究管理手册》,内容包括:

(1)《研究计划或方案》

(2)《课题研究工作活动记录表》按记录表的活动顺序附相应的证明材料:包括教学案,听、评课记录,日记、读书笔记,随笔,调查问卷及统计分析材料,观察、实验记录,会议、讲座等研讨活动记录。这是教师平时在研究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和收集的。

(3)《建水县微型课题研究课评价表》

(4)《微型课题研究成果登记表》

(5)微型课题研究成果:包括结题报告、调查报告、课堂观察报告、实验报告、研究课课例、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故事)、论文、研究课或主题教育活动等,按微型课题研究成果登记表上的序号将相应成果附在后面。

3.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 篇三

主题词: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辅导教师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b)-0000-00

远程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育教学方式,并在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广泛应用。在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中,我们关注的重点之一是培训的有效性,而影响培训的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辅导教师。因此,本文着重阐述和探讨辅导教师队伍建设这一问题

1 輔导教师遴选的对象

在远程培训进行前,为了保证远程培训的高效性,首先要组建一支素质较高的辅导教师队伍。那么,从那些教育教学工作者中来遴选辅导教师呢?

(1)教师进修院校的教师;

(2)教育科学研究院、所、室的教研员;

(3)师范大学等大学的专家、教授和各级领导;

(4)教学一线的名家、特级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5)优秀学员。

2 辅导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远程培训具有自身的特点,那么辅导教师就要具有相应的教辅技能和素养。具体说来,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

2.1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身正为范,学高为师

“身教重于言教,才高还需德高”, 辅导教师的品德将在学员中起表率作用,辅导教师要做到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高雅,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崇高的职业理想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是一位优秀辅导教师的首要条件。

辅导教师要有渊博的专业学识和扎实的教学功底。“要给学员一杯水,老师自身要有一桶新鲜的水”,老师没有足够的专业水平又如何能够教导学员呢?如果不具备这两点,那么就会出现弟子有所疑,师不能解其惑的情况,这就不能称之为辅导教师,仅仅只能说是一个管理者。

2.2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操作水平

远程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方式比较,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它是以网络为平台,突破地域影响的一种教学手段。远程教育的交流方式不再是以口相传,而是通过网络途径表达自己的思想。平台的操作技巧将尤为重要。如果不具备基本的平台操作,就会知而不能说,犹如“哑巴吃黄连,无以言表”。所以平台操作技巧就是远程教育中的说话技巧,能否正确表达,取决于能否熟练操作平台。因此,基本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操作水平是辅导教师必不可少的。

2.3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

在远程培训中,首先要做到严谨治学。对待每一位学员的作业、文章、评论、资源、话题等,要认真查看和阅读,且要作出恰当的回应。对待抄袭、乱发“水帖”、挂机等弄虚作假行为,要及时指出和纠正,甚至要给予严励的批评和退回重作等处罚。对待每一位学员所提出的带有普遍性的教育教学问题,要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认真、及时的给予答复。要结合培训进程组织中心讨论话题,在参培教师充分发表看法或意见后,辅导教师要作出结论性的总结、概括和提升。其次是要注重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虽然远程培训有丰富的资源,在激发学员的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因远程培训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教学手段,在情感交流方面是薄弱环节,所以,辅导教师要以情感交流为基础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要时时抓住学员的闪光点,给予鼓励或表扬,对学员的作业、文章、评论、资源、话题等进行评析时,既要肯定好的方面,又要指出不足,同时要注意引导和激励,使学员感到自己所在的网络班级就象是一个温馨的家。诸如种种,决定了辅导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网络教育的业务能力。

3加强对辅导教师的培养

确定了辅导教师之后,依据辅导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审视,找出所组建的辅导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辅导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辅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1有计划的选送辅导教师参加国家和省级组织的培训者培训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3.2定期组织辅导教师开展有效的校本研训活动。如请优秀辅导教师或“土专家”给辅导教师上课或作上机操作指导,重点学习专业知识、信息技术和远程培训平台的操作技术。

3.3激励辅导教师在远程培训中不断提升自我。

辅导教师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培训者,也是一个学习者。在指导学员的提高过程中,也要实现自我的升华。

第一,辅导教师作为一个学习者,要认真收看视频课、阅读课程

讲稿和拓展阅读材料,只有弄懂弄清并把握了相关内容后,才能保障指导的有效性。

第二,辅导教师作为一个培训者,既要重视了解学情,又要努力研究更适合远程培训的教育教学方法。

辅导教师在远程培训的指导岗位上,要思考如何当好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正确认识辅导教师在远程培训体系中的作用。

学员是在职的教师,没有大量的、整块的学习时间。零碎的学习时间是学员的最大难点,而在职教师的最大优势是什么?丰富的教育工作经验、对社会生活以及工作上的实践感悟,在接受知识时,不需要过多的解释,他们就能够举一反三。既然时间无法争取,那么就扬长避短,在效率上做文章。因此,远程培训的辅导教师依据视频课及其相关材料所提供的学习方向、知识体系或学习框架进行指导。而知识体系和框架内常常留有空白,空白处则需要学员自己去演绎和论证。那么就需要辅导教师引导学员学习,组织学员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集中讨论,把学员遇到的难点、案例一一论证完善,然后学员把这些例证添加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体系和框架内,这样就帮助学员完善了知识体系和学习框架。这样的教学体系既避免了学员学习时间零碎的劣势,又利用了学员感悟深刻的优势,这无疑能极大地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辅导教师如何去组织?如何去引导?如何去合作互助?这值得大家自己去思索,去探索和深挖细找。也就要求辅导教师不能固步自封,要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教研水平,摸索出一条更适合学员学习的远程培训的道路。

激励辅导教师的常用方法如下:评选远程培训先进单位、优秀班级和优秀辅导教师,开展远程培训教学教研成果评优等一系列活动,开启班辅老师在线排行榜,编辑发布远程培训工作简报和课程简报,对辅导教师实行依据平台版块晋级制度和实际工作情况逐步晋级,辅导教师的工作情况与年度绩效考核挂钩,辅导教师的工作情况与月课时津贴挂钩等。

3.4在远程培训中发现和培养优秀学员,适时提拔优秀学员为学员导师,协助辅导教师批阅作业、组织讨论、发布公告、制作简报等。逐步把一部分优秀学员培养成为合格的远程培训的辅导教师。

4.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 篇四

实 施 方 案

在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引进适量的课题研究,以科研引领促进培训,进而扩大培训成果,不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我省提高远程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创新之举。为确保此次远程培训课题研究的顺利推进,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指导思想

以“国培计划(2012)——湖北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研修学习为前提,以提高参训者专业化发展水平为宗旨,坚持学用结合、研训一体、以研促训、自愿量力的原则。

二、课题设计基本思路与框架

1.课题设计的基本思路。课题设计突出前瞻性、实用性、学科性、本土性、草根性等特点,在统筹规划的同时,兼顾个性化需求。

2.课题设计的基本框架。课题设计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管理类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远程培训的组织管理、制度建设、质量保障、班级管理及绩效测评等。这类课题适合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者或相应培训机构的培训者研究。

第二类为学科类课题。主要研究学科教学有效性,切实解决相关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实际问题。这类课题适合于参与远程培训的中小学学科教师研究。

第三类为教育技术能力类课题。主要研究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这类课题适合于教育技术人员或参与远程培训的中小学学科教师研究。

三、课题类别与子课题

1.管理类

总课题:远程培训组织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子课题:

远程培训的组织保障、专业指导与服务机制研究;

远程培训的制度建设与质量保障研究;

培训班级管理与辅导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远程培训课程与地方课程有机整合研究;

县/区级远程培训质量评价的体系、内容、标准与策略研究。

2.学科类

(1)初中语文学科

总课题: 基于网络条件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子课题:

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内涵与发展现状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特性与评价标准研究

基于网络条件下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与语文教师素养之间的关系研究

基于网络条件下的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途径与策略研究

(2)小学语文学科

总课题:基于国培远程培训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子课题: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研究

小学语文校本研修与国培远程培训有机结合研究

(3)初中数学学科

总课题:基于国培远程培训的初中数学课堂观察技术的应用研究

子课题:

分角度观察技术在初中数学课例观察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关键教学事件和核心教学问题研究 初中数学生成性培训资源的整理、提炼与有效利用研究

(4)小学数学学科

总课题:国培远程培训与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有机结合研究 子课题: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研究

课例观察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校本研修与国培远程培训有机结合研究

(5)初中英语学科

总课题:国培远程培训下的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研究

子课题:

国培远程培训下的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研究 国培远程培训下的有效教学的模式构建研究

教师智慧的创生性与教学行为的习惯性研究

3.教育技术能力类

总课题: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学科教学研究

子课题: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内容、教学行为及学习方式的影响研究 传统教学与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学科教学的方式与策略研究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培养的途径及个案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学科教学的绩效评价研究

四、课题申报方式与程序

1.课题申报方式。课题申报者以县、市/区班级为单位,第一类课题申报单位为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第二、三类课题申报单位为参加远程培训学科教师所在的学校或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学

科类课题申报须明确具体的学段、学科及相关子课题的名称。

鼓励并将优先考虑“卓越工程”培养对象参加本课题研究。湖北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课题研究,原则上每县、市/区每类课题自愿申报一项子课题,不受理个人申报。

2.课题申报程序。课题申报者须在各远程培训机构指定的网页上下载《湖北省远程培训课题研究申请、评审书》,依据《申请、评审书》的填写要求,逐项、据实填写内容,用A4文稿纸打印,按要求装订成册,一式三份,交申报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并加盖公章,然后一并邮寄至:武汉市武昌区首义路首义新村159号湖北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秘书处。课题申报受理日期为2013年1月20日至2013年2月25日止,逾期不候。

所有申报材料汇总后,呈报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审批,正式立项课题以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批文为准。

五、课题管理与措施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立项课题,委托湖北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进行课题研究的学术指导,并对课题的开题、中期评估及结题等关键环节实施过程监管。

各远程培训机构实行课题研究与远程培训捆绑,将课题研究作为培训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并给予相应的经费资助。

立项课题实行总课题负责人制,总课题负责人的职责是:在初始阶段,规划本课题的研究计划,作好开题报告;在研究阶段,督查各子课题的研究进程与质量,召集各子课题负责人会议,作中期质量评估;在收尾阶段,汇聚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总报告,做好结题和参加省级成果汇报与展示工作。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立项课题,其研究期限一般为一年。

课题结题由各课题单位申请,由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中心、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湖北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联合组成专家评审组予以评议、认定,合格者颁发课题结题证书,并在适当时候举办湖北省远程培训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暨表彰大会。

六、课题研究主要流程安排

七、课题研究联系方式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立项课题研究的有关事务性管理工作,委托湖北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具体协调、办理。

联系电话:027-88312256,联系人:曾监利胡松林

5.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研究 篇五

秦林臣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重庆

400715)

摘要: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教师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以中小学教师为对象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不断增长。“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而近年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教师殴打、体罚学生的事件屡见报端,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给予教师心理上的关怀与帮助,确保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教师心理

健康

原因

维护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然而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长时间被人们忽视。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令人担忧。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康,人格有偏移,个性有缺陷都会毫无保留地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无数事实证明,情绪不稳定、暴躁易怒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也往往喜怒无常。所以,我们在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同时,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主要原因

(一)工作压力过大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处于紧张应激状态,可能摧毁人的整个免疫功能系统.从而导致人的心理和生理失衡和失调。目前,我们的许多中小学教师依然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家长对学生的高期望,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的激烈竞争,连续的人学高峰导致的班级人数增加,教师严重缺编等多种因素造成了中小学教师超负荷工作。许多教师除了白天紧张繁忙的工作以外,晚上还要加班加点备课、改作业、出考题„„旧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种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之下,极易产生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致使不少教师身心状况每况愈下,甚至积劳成疾。

(二)经济收入较低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教师待遇有了明显提高,但横向比较,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仍然较低,很多教师与当年同时分配到国家机关或其他部门或下海经商的同学相比,其经济收人相差甚远,于是导致他们心态失去平衡,产生了自卑感。一些中老年教师由于受经济收人的限制,无钱买房子,无钱送子女上重点学校,产生了对家庭、对亲人的内疚感、负罪感。一些青年教师尤其是小学男教师因经济收人低,生活和工作条件差等,连找对象也困难,因而产生了焦虑、忧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三)学校内部精神环境紧张

精神环境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无形而巨大的。可是,有些学校的领导者只注重依法治校、制度管人.而忽视了以德治校、以情感人。有的校长整天板着面孔显示其威严;树立其威信,对教师的缺点进行简单粗暴的批评,不分场合,似电闪雷鸣,丝毫不留情面。其结果,不仅伤害了教师的自尊心,而且还引起了教师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以致造成对促其改正缺点的正确要求也产生了很强的防备和抵制心理。

三、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切实减轻教师的过重负担,尽量避免超负荷劳动

首先,要做到不按学生的成绩给教师排队,不按学生成绩的优劣来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不与教师的评职、评先、调资晋级挂钩,以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师负担过重、压力过大的局面,才能有效地减少或消除教师的心理问题。这也是减轻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措施。

其次,不在学生和家长中公布教师的教学成绩,不反复渲染个别教师的不良行为以及工作失误,多宣传广大教师的先进事迹.以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第三,学校应制定相应措施.重视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效率,避免随意延长教师工作时间,对教师的教案采取分层次要求等。学校领导还应多关心骨干教师以及其他教学任务重的老师,让他们也有松弛、休闲的时间调节身心,消除疲劳。

(二)逐步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学校领导应在国家增大教育投人、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的同时,努力搞好校办产业,为学校增资创收,不断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

(三)为教师创设和谐的心理时空

实践证明,宽松和谐的心理时空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许多教师能够承受生活的清贫和工作的艰辛,却要求自己的辛勤劳动得到领导的理解和尊重,有时领导的一句温暖的话语就可以使教师受到极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学校领导要努力改革教师管理模式,变程式化、事务化的管理为人性化的管理,以教师为本,努力为教师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使管理更贴近教师的心灵世界,更贴近教师的职业心态。

(四)制定和实施教师心理辅导计划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心理辅导计划,把它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列入教师的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

1.针对教师共同的心理需要和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系列心理辅导讲座。

邀请心理卫生专家、学者来校给教师讲课,让教师们掌握心理卫生保健知识和常见心理问题的自我调节方法,提高缓解心理压力与承受挫折的能力。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点的教师进行分类辅导。

2.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咨询,为教师解决特殊心理问题。

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过度的焦虑、忧愁、烦闷、抑郁、愤怒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就会导致心理失衡和失常。因此.各地区应建立“教师心理咨询中心”,让教师的心理问题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和排除。

3.进行科学的心理测试,建立教师心理档案。

通过测试,对有轻度和中度心理障碍的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改善心理状态;对于在测试中发现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教师,应及时请心理医生为其治疗。学校应尽量关心这部分教师,并在工作上给予照顾。

参考文献

[1] 彭铧

2013.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及其调适研究

湖南大学

[2] 王智,李西营,张大均

2010 中国近20年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 [3]丁凤琴 2006(1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心态探析: 中小学 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J] 教育探索

6.中小学教师怎样开展教育研究 篇六

摘要:这一特殊的环节也是一个研究的环节,是解决如何把理论运用于特殊教育情境的研究,如关于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以及先进教育经验、教学策略以及先进教育经验、教改成果的推广研究等。然而,并非所有的实践都能产生鲜活的教育思想,都能促使 “ 个人实践知识 ” 的不断更新,只有研究性变革实践,才是鲜活的教育思想和正确的 “ 个人实践知识 ” 生成的不竭的源泉。

关键词:教育研究 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

中小学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面对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所带来的深刻变革,面对知识经济对创新能力的呼唤,面对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变革,今天的教师该怎样当 ? 我们的答案是:必须做研究者。但是,不少教师认为我们有 “ 课程标准 ” 之类的东西,有专职的教育研究者提供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教师的任务就是 “ 执行 ” 和 “ 操作 ”,没有必要去研究。显然,这种认识不符合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也是片面的、不正确的。那么,教师为什么应成为研究者呢 ? 教师的专业实践仅依靠已有的专业理论知识不足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的工作是一门专业,而专业活动有赖于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同时,专业活动的高度复杂性,致使专

业活动存在大量理论上的未知领域,而专业人员单凭已有的专业理论知识,难以解决实践情境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具体问题。因此,专业实践要求专业人员一方面要掌握运用已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在已有的专业理论基础上要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解决原有理论未解决的实际问题,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专业实践。专业实践把专业服务和专业研究融为一体,专业工作者不但是专业服务人员,而且是专业研究人员。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他们既是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拥有者和使用者,又是这种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教育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是一个再研究的过程。教育科学理论揭示了教育现象的一般本质与规律,因而可以指导教育实践,但由于教育科学理论并不能预测充满不确定性的每一个特殊的教育情境,因此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并不是直接的,要有一个中间环节,即创造性地运用教育理论的环节。这一特殊的环节也是一个研究的环节,是解决如何把理论运用于特殊教育情境的研究,如关于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以及先进教育经验、教学策略以及先进教育经验、教改成果的推广研究等。这一研究环节就中小学而言,主要应由中小学教育实践者承担。

在研究性变革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名农村中学的校长,也是一名语文教师。在长达 35 年的教育生涯中,他一边从事实际工作,一边坚

持教育理论研究,一生中写了 41 本书,600 多篇论文。他的研究工作,始终立足于学校日常教育实践,在研究性变革中创造出辉煌的教育业绩和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而生动的教育理论。学校生活是教育理论创新的沃土,教育实践是教育思想的源泉。然而,并非所有的实践都能产生鲜活的教育思想,都能促使 “ 个人实践知识 ” 的不断更新,只有研究性变革实践,才是鲜活的教育思想和正确的 “ 个人实践知识 ” 生成的不竭的源泉。研究性变革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这也是苏霍姆林斯基从一个农村中学的教师成长为世界一流教育家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育人的过程与研究的过程是统一的,割裂了两者的联系,教育劳动就会缺乏创造性,教师职业就会丧失内在的尊严和幸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每个人总是生活在这样的两重世界:实然世界与应然世界、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教师从事研究的过程便是超越实然、追求应然,超越现实、追求理想,超越物质、追求精神的过程,是获得事业发展、创造生命价值、体验人生幸福的过程。

中小学教师应该成为什么样的研究者。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有三种主要的活动形式:教育教学活动、学习活动

和研究活动。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因为要更好地育人,就需要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就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因而也就需要学习和研究。中小学教育研究的主体,不是专业理论工作者,而是所有的教师和管理者;中小学教育研究的选题,不是来自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布臵和理论文献,而必须来自于学校改革的实践;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目的任务,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是解决学校与教师面对的发展问题。而以研究的态度和方式去解决学校发展与教师教育实践中问题的过程,就是科研的过程。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当然也期望发现规律,获得教育科研的理论成果,但主要的并不是为了建构系统的教育理论,而是更关注改进工作,获得教育质量提高的成果,更关注提升自我,获得教师和学校发展的成果。教育研究具有不同的类型和层面,运用科学方法,描述和解释教育现象,探索未知,发现规律,是研究;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当事人,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加以总结、反思与改进,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创造独特的教育艺术,更新个人的实践知识,同样是一种研究。而且,后者是不同于前者、不能为前者所替代的重要的研究。一个重在描述、解释教育现象,建构理论;一个直接指向实践,追求更为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一个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别人的教育教学活动加以解读;一个臵身于教育情境之中,在

教育行动中研究教育。一个强调运用科学方法,系统收集、分析并解释资料,以获得可由他人重复经验的结论;一个更多地建立在反思的理性的基础上,强调个人内在的对教育活动意义价值、运用方式的自我解读、批判与反思,以及同行之间的对话、交流,以不断突破原先的认识框架、僵化的思维方式等,获得自我的专业内涵的提升和教育实践的改善。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不宜用专家学者旨在建构理论的研究范式来规范教师丰富多样的个别化研究之路,不能用专家学者的研究范式来排斥、否认教师的反思型研究及其成果的价值。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方式。中小学教育研究主要是一种提高教育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应用研究,主要是一种以解决教育研究成果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的适用性和可行性问题的发展研究,是一种以解决具体教育问题为主的微观研究,是一种在教育实践活动发生的现场进行的 “ 现场研究 ”。总而言之,是一种以学校所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校本研究。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的特点和定位,决定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方式不完全相同于专家学者的教育研究方式。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特点和定位,中小学教师自身的条件,决定了中小学教师更适宜于运用下列教育研究方式从事教育研究。

7.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 篇七

一、案例教学能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 也是教师培训的关键所在。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既有赖于亲历亲为的教学实践, 更与他们的阅历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密切相关。教师培训中采用案例教学就是以案例为主要教学内容, 这一教学内容的特点之一便是可以丰富学员头脑中的案例知识, 它既能为学员提供各类优秀的教学设计, 也能为学员提供反映目前中小课堂教学中典型问题的设计环节。案例教学中案例教师选用的案例一般都具有时代性, 其中展示的矛盾或问题是当下人们所普遍关注的, 也是其他教师可能遇到的。如目前所关注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如何做到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关注文本的价值取向”“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如何坚持发展性评价”等。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研读和分析, 学员能了解新课改关注的主要问题, 当他们自己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或实践时, 案例情境会在头脑中不断再现。这些案例情境能使他们对科学的、艺术的课堂教学的理解更形象、更具体。可见, 案例教学是中小学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案例教学能提高中小学教师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小学各科教学都有适合本学科的一些教学原则和方法, 但具体的课堂教学永远都是不确定的。虽然教师的教学设计可能会存在一定问题, 但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的。因此对中小学教师来说, 学会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决策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在教师培训中学员通过阅读案例不仅可以在观摩中了解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 而且他们可以通过分析案例在交流中学习, 在讨论中增长智慧, 提高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培训者实施案例教学的直接目的也不是为了讲清楚某一教学原理的基本观点, 而是要对所选择的案例进行多角度的解剖, 引导中小学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围绕案例展开充分的讨论, 寻找解决问题或重新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或途径。学员在这一过程中学到的不再是本本上的教条, 而是活的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案例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中小学教师学习如何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过程。

三、案例教学能够培养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

目前, 普遍认为教师不应再是教书匠, 而应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一定的研究能力是中小学教师必备的素质。案例教学的过程是学员就一定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 好的案例一般都具有典型性, 有利于中小学教师围绕一个专题进行研究。如发展性评价专题、自主学习专题、合作学习专题、研究性学习专题等等。案例越典型, 揭示的规律就越深刻, 蕴涵的道理就越有回味, 也就越具有研究价值。但无论多么典型的案例都要蕴涵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之中, 学员必须认真感受这一情境, 经过自主研究、小组讨论研究和全班交流等环节, 多角度地考察案例中所提出的主要问题, 创造性地找出隐藏在表面情形后的更深层的教育教学问题。培训者引导学员分析案例的目的不在于得出解决问题的标准答案或最佳答案, 而在于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因此, 郑金洲指出:案例教学“把教学转变成了一种特殊的研究活动。”③

四、案例教学能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随着人们对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认识日益深化, 培养反思型教师逐步成为教师培训界的一种共识。教师不应是以往的那种教书匠, 而应成为研究型、学者型或智慧型的教师, 教师要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和隐藏在这种实践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行深思, 并在此基础上改进自己的教学。这其中的关键是教师要具有强烈的反思意识, 有学者指出, 案例讨论之所以适于促进学员的批判性反思是因为它包含有对话④。案例教学是在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的过程中展开的, 通过对复杂的教学情境的分析、阐释、倾听和质疑, 中小学教师不仅可以对案例内容进行反思, 而且也可以对自己的分析、决策进行反思。“无论是在职教师, 还是未来的教师, 通过讨论案例当中涉及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也就逐渐学会了如何去分析问题, 遇到类似的情境或问题该如何对待, 从哪些方面着手, 同时也掌握了如何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⑤案例中常设有一个或多个问题情境, 或者是引人入胜的, 或者是发人深省的, 有时还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体现矛盾解决过程的曲折性, 也可能有作者的理性思考和反思。但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或解决方法一般都具有“两难”性, 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落花生》一文, 教师一般都会问学生“喜欢做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喜欢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 对于这一问题学生的独特体验往往与文本的价值取向不一致, 而《课标》指出既要注重文本的价值取向, 也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教学中常常会为此陷入两难境地。案例教学能把这种“两难”状况真实地反映出来, 学员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不仅会结合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反思执教者的教学行为, 还会不自觉地反思教学实践本身, 反思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 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以及教师如何引导才能使教学走出“两难”境地等。因此, 中小学教师培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教育知识和教学过程, 形成经常对自己的缄默性教育知识进行反思的习惯, 有助于反思意识的培养和反思能力的提高。

五、案例教学能够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当今社会合作意识和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这不仅是因为我们不会合作, 更重的是我们缺少合作的意识, 而案例教学的过程正是培训者和学员通过合作解决教育教学中具体问题的过程。从案例教学实施的步骤来看, 一般包括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和课后巩固三个阶段。课堂实施阶段是案例教学的主体, 一般包括呈现案例、个人阅读案例、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和总结评价五个环节。小组讨论是小组成员合作的过程, 全班讨论是全班学员合作的过程, 一般将这两个环节合称为案例讨论阶段, 主要包括讨论疑难问题、提供备择方案和讨论如何实施三个环节, 此阶段是课堂实施的主要阶段, 也是培训者和学员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阶段。可见, 案例教学的课堂实施过程主要以合作的形式为主, 学员分析案例的过程也是他们增强合作意识, 掌握合作技能、技巧的过程。

六、案例教学能够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育教学有自己的规律, 但每一次教学实践都是具体唯一的, 没有完全相同的教学情境, 也没有完全相同的解决方案。因此, 学会面对新的情形, 掌握处理新问题的技能和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案例教学中学员可以用他们学到的知识去观察、分析、思考案例中呈现出来的疑难问题, 通过案例讨论逐步学会如何分析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遇到类似的情境该如何对待, 从哪些方面着手。但无论他们已经分析了多少个案例, 都不会遇到教学情境和背景完全相同的案例, 无论掌握了多少分析案例的技能、技巧, 都不会有现成的方案可以拿来直接用, 因为每一个案例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学情境。中小学教师每一次分析案例的过程都是一次创新和挑战, 这一过程能使他们习惯教学实践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期性, 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增强其应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本领。

摘要:随着我国对案例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 案例教学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价值也逐渐凸显。案例教学的主要价值之一就是能改善中小学教师的能力结构。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师培训,能力结构

注释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15.14.

2邵光华.教师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研究及其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1, (5) 56.

3孙军业.案例教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4.29-30.

8.做中小学教师自己的研究 篇八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广州市黄埔区教研室的曲天立老师就提出了“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理念,鲜明地指出了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区别。他认为,中小学教师应该做自己的研究。从课题的来源看,提倡中小学教师以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实践问题作为课题,这就有别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偏重理论的课题;从研究方式上看,提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展开研究,这就有别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专门进行的科研;从效果上看,提倡以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的实际提升作为成果,这就有别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专著等形式呈现的成果。时至今日,这个理念渐入人心,已经被很多学校作为开展校本研究的指导思想。十多年来,曲老师对这个观点进行了拓展和提炼,形成了系统化的关于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教育科研的理论。

说它是理论,也不完全正确,因为本书也是一本能增长读者研究灵性和智慧的书,最终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研究境界。全书从“什么是研究”开始,以明白晓畅而又不失严谨活泼的语言,阐释了什么是教育研究、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什么是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什么是校本研究等等这样一些让人困扰的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中小学教师为什么要进行研究、应该进行什么样的研究、应该怎样开展研究,以及科研为什么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这些让人关心关切的问题作了极有见识的回答。最后将深刻的体验和思索,以轻松的语调向人们展示了教师对研究的真正旨趣和研究带给人的发自内心的愉悦和欢乐。

与传统的从“研究”的角度来定义和认识中小学教育科研不同,本书是从教师发展与成长的角度来定义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提出了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新定义、新认识和应该达到的新境界:

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以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为职责的中小学教师,在教育使命的召唤下,有意识地通过对自己真实的教育生活的观察、探究、思考与改进,不断澄清和深化对有关教育问题的认识,有效解决现实的教学实践问题,增长教育见识、积累教育经验、生成教育智慧,最终使自己获得成长和发展的活动。

这种浅显而又充满理性色彩的智慧表达在作品中比比皆是,让人感觉通透彻悟、直见心性。比如,提出了“教师要做自己的研究、研究自己,最后创造一个新的自己”的基本论断,提升出了中小学教育科研要实现从“发现教育知识”到“达成教育理解”,从“提高教学技术”到“生成教育智慧”的新境界超越的创新认识。这些睿智的语言和思想像珍珠一样将全书串成了美丽的项链。

对于教育科研为什么能促进教师发展这个令人关切的问题,作者作出了深刻而又精彩的回答。教师的自然成长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的时间,但开展和进行中小学教育科研可以例使这个时限大大缩短。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线性的增长,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会进入高原期,产生职业的倦怠感。因为在科研活动中,教师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机缘”条件的促成和外力刺激的介入,保持与专业发展的不断对话,创造发展实践智慧的机会,使得平凡的教育生活变得生动。如果说有人虽有“十年”工作经历,但由于不能“从经验中学习”,实际上只是把“一年”的工作经历重复了十次而已的话,那么经历教育科研的教师就是虽然可能只工作了一年,但他从一年的科研活动中获得的智慧和积累的经验,却足以让他抵得过平平常常的十年。

教师们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但使所研究之“事”处于研究状态,而且还使研究者整个人都沉浸在研究的状态之中。因为当一个人在进行研究的时候,他会对某个问题不间断地进行琢磨思考,整个人的思维都处于激活和唤醒的状态。在研究中研究者的思想是开放的,他会时刻捕捉和发现新的信息、观察着学生的反应、留心发展的动态。或许在你读书时、听课时,甚至在散步时,在和别人聊天时,在种种不经意的偶然之间,一旦遇到相关因素的触动,就会产生新的想法、解决问题的灵感或形成顿悟。

教育研究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为了解决,而是为了发现更多的问题,重要的是形成对教育问题积极思考的意识和习惯,形成自己对教育独特的、深刻的感受和理解,发展出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机智。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与其说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不如说是问题不断发现的过程。教师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提出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也会引出一个新的或更多的“问题”。不仅仅我们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复杂,而且有更复杂的需要我们去发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在研究中可能会遇到这种连锁反应或“雪崩”现象。

中小学教育科研不会再满足于寻找一个既定的答案、一个结果,实事上也不会有这样的答案和结果,而是要从一个问题开始,产生像原子弹爆炸般的链锁反应,在一个问题的撞击下,产生更多的问题。在这样的思考中,不断加深我们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和认识,检讨和反省着我们内心深处“隐藏”着的教育观念。教育专家不是没有问题的人,而是比普通人有更多问题的人,经常思考问题的人。一个真正的专家总是能在别人想不到的地方发现别人想发现却发现不了的问题。在研究中,不是为了有效地获得正确的答案,而是为了更深入地挖掘问题的实质——变得更重要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源头,正是中小学教学本身。课堂既是教育科研的源头活水,又是检验和提升教育理论的实践场所。以课堂为开展教育科研的支撑平台,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能够通过科研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汇总教师教学经验,积聚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带动教师队伍的建设,推动名师的产生;对于学校而言,教育科研活动能够为学校发展提供后劲,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本书提出的基于中小学教学、面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模式,对于中小学校和中小学教师来说,无疑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

没有多年亲自搞科研的经历,绝不会有这样对教育科研的智慧表达;没有多年潜心的深度体验,绝不会有这样对教育科研的犀利洞见;没有对教师职业切身的理解关怀,绝不会这样贴近教师的需求心态。本书是作者曲天立积20多年之功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心得。所以这本书即有理论的醇厚高度,又有来自于实践的新鲜活泼,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可读性、操作性。阅读本书,教师不但可以从中学会懂得教育科研,同时也可以收获到对教育教学活动本身的理解和认识。

作为基层教育科研工作者,曲天立被中国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曾天山教授誉为“中小学教育科研之路的探索者”。而他本人则喜欢幽默地说自己是能够让仙女下凡的人。他曾说,如果说教育科研是高不可攀的仙女的话,那么他的使命就是让她下凡。读过此书,你会发现他此言不虚,而同时那个智慧的仙女精灵也将终生与你为伴了。

上一篇:虞美人,虞美人晏几道,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下一篇:电气自动化顶岗实习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