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流行的经典笑话

2024-08-06

校园流行的经典笑话(精选7篇)

1.校园流行的经典笑话 篇一

1. 你在天上飞呀飞,我在地上追呀追!你在水里游呀游,我在岸上瞅呀瞅。虽然我很黑,但是我的魅力放光辉!

2. 请你打我,请你骂我,不要用感情折磨我,就像小虫咬苹果,一口一口咬死我.

3. 如果你流泪,我愿是你手里的手纸;如果你醒来,我愿是你眼中的眼屎;如果你热死了,我愿是你身上仅剩的布三尺。

4. 给你个节日就快乐,给你点阳光就灿烂,给你些问候就温暖,给你顶高帽就发飘吗?祝新年心怡,步步高升!

5. 万水千山总是情,联系一下行不行?走遍神州都是爱,十条短信才一块!

6. 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不认,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九坐不动,十分无用

7. 愿为天上比翼鸟,空气污染太糟糕;再做地上连理枝,毁林伐木不可靠;世界人民要幸福,环境保护先做!

8. 男人恋爱是情分,女人恋爱是本分,男人花心是天分,女人花心是没名没分。

9. 刚认识你很开心,没想到你很花心,骗完就走好狠心,被你迷住好痴心,看不见你好担心,留不住你好伤心。

10. 为你痴,为你狂,为你把心伤。为你疯,为你癫,苦海总无边。

11. 男人送女人胸衣,表示想建立情人关系;女人送男人内裤,表示已经有了情人关系。

12. 风吹裤裆毛飞扬…

13. 鸳鸳相抱何时了,鸯在一边看热闹。

14. 不要为旧的悲伤,浪费新的眼泪!

15. 我不喜欢只和一个女人上很多次床,而是喜欢和很多女人只上一次床。

2.校园流行的经典笑话 篇二

关键词:大学,校园流行,“茶语”文化,透视研究

大学校园是一个相对独立, 相对具有个性的特殊环境, 而在大学校园中生活的人较为集中, 其性格、思维方式较为统一, 因此基于校园也形成了一系列只有校园才具备的文化元素, 比如校园歌曲、校园文学以及校园流行语等等, 这就组成了只属于大学校园才有的校园文化。而在这一文化中, 流行语无疑是其宣传和彰显内容的重要工具。流行语的兴起, 从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学生的情绪和感官, 而流行语的传播则会对大多数学生产生直接影响。而好的流行语则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但消极的流行语言则往往发展成为限制和制约学生成长的要素。随着茶文化与高校教学融合程度不断加深, 很多学生对茶文化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 也形成了相应的茶语。因此, 深度透析茶语文化背后的内涵, 将对大学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产生重要影响。

1 当前大学校园流行语及“茶语”剖析

想要深度了解流行语以及其背后的校园文化, 就必须准确弄清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定义。通过大量分析、汇总, 我们可以认为:大学校园流行语指的是在大学校园中普遍存在, 且被广泛流传的语言方式, 而该形式是学生价值理念, 思维态度影响下的结果。其不仅能及时精准反映学生的心理特点, 同时其还带有一定导向性, 能根据流行语, 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和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

而当前大学校园流行语主要表现出:创新性、时效性、娱乐性、流行通俗等一系列特点。相对于其他环境来说, 大学校园较为特殊, 无论是其主要人群, 还是其生存法则, 都与其他环境有着较大区别, 学生之间沟通比较频繁, 交往呈现深层次、广维度特点, 因此一旦有较为流行通俗的语言产生, 很快就能席卷整个校园。此外, 大学学生有着一定的创新色彩, 因此其会赋予部分词汇新的意义, 并让其成为流行语, 而学生接触新事物较为广泛, 同时也是对新事物接受最快, 掌握最快的人群, 所以任何一句流行语都有一定时效性。所以流行用语会呈现出新老交替, 不断变化的状态, 这也符合大学生活泼、生动、充满生机的性格特点。

目前大学校园中有着一系列流行语, 比如“囧”、“纠结”、“崩溃”、“二货”等等。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心态和价值理念。随着茶文化不断进入校园, 融入高等教育, 与茶有关的流行语也逐渐出现, 比如“人走茶凉”, “心急喝不了热茶”, “杯具”、“洗具”、“茶叶蛋”等等。其中“人走茶凉”, “心急喝不了热茶”是传统词语, 重新应用, 并在大学校园中融入了新的内涵, 比如说“人走茶凉”, 往往会被学生应用在学生干部选举上。而“杯具”、“洗具”则是网络词语的延伸应用, 利用声音雷同这一基本特征, 代表和形容自身的心情。而“茶叶蛋”则是社会热点事件, 多被学生用于互相调侃。由此可见大学校园中的茶语流行语也是大学校园流行语中的一种形式。

2 大学生成长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想要深度透视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就必须对大学生的成长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了解。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无论是教学体系, 还是学生规模都远远大于以往。而大学生成长状况并不容乐观, 其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就值得我们研究。

2.1 接受新事物速度快, 但缺乏准确辨别事物的能力

当前多数大学生都有着较好的智力发育, 因此, 其在认知事物、理解事物、接受事物方面拥有较强的能力, 而这就是校园流行语之所以能够出现, 并被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另一方面, 多数大学生也缺乏准确辨别事物的能力, 虽然大学生年龄已经基本成年, 但由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不足, 因此, 多数大学生很难对自身所处环境和面对事物进行清晰准确的判断, 这就很容易造成对负面信息的盲目传播。比如在茶文化进入校园过程中, 学生能够很快了解茶文化的特征和内涵, 以及茶叶相关的历史, 但其对中西方茶文化的区别与优劣辨别明显不足。

2.2 乐于创新, 个性鲜明, 但缺乏必要的团结

当前, 多数大学生思维活跃, 并热衷于打破传统理念束缚, 创新进取意识明显。此外, 多数大学生都不善于掩藏和伪装, 通常会将个人个性特点之间展现出来, 因此其个性特点极为鲜明。但由于多数大学生都为独生子女, 长期处于娇生惯养的状态, 所以多数学生自我意识过强, 不能很好团结同学。而以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中, 最重要的就是倡导互相尊重, 协同相处。因此, 要结合茶文化知识讲解, 帮助学生形成相互尊重、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

2.3 生活理念超前, 但缺乏正确合理的价值观

现阶段, 受国外一些消费理念影响, 在加上国内信贷市场逐渐渗透进校园, 就使得一些缺乏有效自制的学生选择使用超前的消费模式, 过多借贷, 这一片面的价值观念, 不仅造成学生盲目消费, 欠下巨额债务, 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影响到学生学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在中国茶文化中, 对价值观的形成就有相应推介, 比如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养成平和的心态。所以学习、了解茶文化, 能够对学生形成正确、健康世界观念产生正确引导。

2.4 缺乏综合素养培养, 对传统文化认识理解不到位

最后, 客观的讲, 当前多数大学校园在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上是缺失的, 如今高校扩招规模不断扩大, 基本上各大学校之间的师生比都不合理, 老师的数量远远小于规定的的比例, 能有效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就已属不易。所以在综合素养培养上, 基本上都是缺失的, 除了体育教学活动还能适当开展外, 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多数学校都未全面开展, 因此学生在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并不到位。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 也是能够对学生性格塑造、理念形成产生积极作用的。然而目前由于缺乏应有教学, 就使得学生对其认知极为模糊。

3 从流行“茶语”透视大学校园文化

流行语所代表的大学文化中的一种精神形态的文化, 也是多数学生的精神追求。同时流行语的不断变化, 也展现了学生价值观念、个人思维的变化过程。因此, 从流行“茶语”能够深度透视当前整个大学校园文化。

3.1 个人价值观念与主流观念之间的冲突与统一

一直以来, 我国教育推行的就是应试教育, 所有学生的目标, 从进入校园开始, 就是要考取名牌高校。因此, 学生在初中、高中阶段则处于高度管理状态, 而到进入大学之后, 很多学生一下就失去了约束, 开始呈现出高度放松的状态。在这一背景下, 很多学生一时不知道如何抉择。学生的价值观念逐渐从单一走向多元。比如在茶语“人走茶凉”的应用上, 该词语原本是用于官僚和官场政治。但随着学生对学生干部这一职务认知程度不断提升, 因此其就将这一话用于校园流行语, 这实际上反映出学生的一种多元价值理念, 而这与我们所要倡导的价值理念之间是有冲突的。

3.2 个人思维由封闭到开放, 由保守到创新, 由依赖到自立

个人思维具体指的是一个人考虑问题的方法, 而这也是在学生长期学习、实践过程所形成的观念理念。虽然不同人之间的思维方式不一样, 但从本质上看, 每一种思维方式都是个人思想理念的提炼, 而流行语更是思维方式的外在展现。目前大学生思维环境发生很大变化, 从高中时期的“束缚”到大学校园的“自由”, 因此, 学生的个人思维实现了实质性转变。学生的考试压力变小, 因此学生的娱乐精神被充分展现出来。比如茶语中的“杯具”、“洗具”实际上就是学生多元思维观念的表现, 如今学生的思维再也不单独局限于某一点, 学生的思维理念更活跃、更全面, 这也是学生逐渐成熟的标志。

3.3 个人心理受集体心理、大众心理的深度影响

当前大学生的盲从心理还是比较严重的, 很容易受到集体心理、大众心理的深度影响, 往往是一件与学生本身关联不大的事件, 而经过社会发酵之后, 就能迅猛席卷各大高校, 并且通过“病毒式”传播方法, 实现流行语的覆盖、传播。比如“茶叶蛋”一词, 其本身是台湾一档节目中一位嘉宾主持人的不恰当言论, 但很快就被各大高校互相传播, 学生针对这一事件也形成深度、广泛的语言传播。这一流行语, 恰恰是学生个人心理深深受到集体心理、大众心理深度影响的直接表现。

4 结语

在大学校园当中, 也形成了属于该小圈层的文化, 同样这一文化也有属于自己的流行语。而在茶文化与大学校园不断融合的过程中, 有关“茶语”也在逐渐形成, 比如:人走茶凉, 心急喝不了热茶, “杯具”、“洗具”、“茶叶蛋”等等一系列赋予了全新含义的茶语就成为大学生的“口头禅”。语言是文化沟通交流的工具, 流行语符合和贴近学生内心实际的语言。而大学生存在的盲从心理, 就使得流行语很容易对其成长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兰.从大学校园流行语浅析大学生的思想动态[J].文教资料, 2014 (3) :266-273

[2]陈晗.关注校园流行语, 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J].课程建设, 2014 (9) :151-154

[3]孙涛.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类型及其特点[J].研究探索, 2015 (5) :189-193

[4]陈立.以茶文化视角分析现代大学文化的守望与重构[J].教育论坛, 2015 (6) :158-162

3.流行歌曲的经典化 篇三

摘 要:流行歌曲作为流行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深受现代人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欢迎。而中国古典诗词,虽然与现代流行歌曲分属两个不同的范畴,但是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却存在着许多一脉相承的关系。本文将通过对古典诗词由流行到经典演变的归纳,试图为流行歌曲的经典化建构提供思路。

关键词:流行歌曲;经典化;古典诗词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5-0109-03

将中国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联系起来并试图从古典诗词的经典化建构过程中汲取营养运用于前者,似乎有些于理不合。毕竟按照时下的说法:中国古典诗词高雅精致,有固定形式,相对严整;而流行歌曲则通俗平易,无拘无束, 可任意挥洒。概括地说,一个是阳春白雪,一个是下里巴人,其间泾渭甚是分明[1]。殊不知,古典诗词在出现时也是以音乐的方式,在演变上也体现出由流行到经典的趋势,种种迹象都与当下的流行歌曲有惊人的相似。

一、古典诗词和流行歌曲的同质性

(一)诗词是歌曲,曲中有诗词——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源流关系分析

中国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瑰宝之一,而我国自古就有“诗乐舞混沌不分”的传统。如西汉学者毛亨为《诗经》所作的《大序》里写道:“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再如近代中国音乐文学史研究的开山之作——朱谦之先生的《中国音乐文学史》:首论音乐与文学的关系,并详细讨论诗乐、楚声、乐府、唐诗、宋词、剧曲等文学体裁的音乐性。《诗经》、《楚辞》、乐府诗歌中的古诗大都吟唱,作为音乐性更强的词在历时性和共时性上均体现出歌曲的特征:词的创作是先有曲后有词,在流传下来的词中也是乐曲为主,同一曲牌可谱多首词皆是明证。

流行歌曲,是流行的歌曲。“歌曲”,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理解,作偏义复词讲,应当偏向于“歌”,更侧重于演唱这一表现形式。考虑到“曲”又可以包含声乐和器乐两大块,“歌曲”也可作同义复词讲,但显然指的是“声乐”。而“流行”,虽然很难给出一个标准化的定义,却是在现实生活中处处能感知的的一种现象,因而不做赘述。流行歌曲(pop music)区别于严肃高雅的古典音乐,在西方的发展已百年有余,包括爵士乐、乡村乐、摇滚乐等等,它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现象。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上海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国际化大都市。20世纪20年代西洋古典音乐、美国的爵士乐、中国的民间小调、戏曲汇集于上海,经过近十年的融合,最终促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行音乐的诞生。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至今近90年,越发受到大众的喜爱,其中常见中国古典诗词的身影,主要包括主题内容上的延续和表现手法上的继承两方面[2]。

1.主题内容:爱情、思乡、田园牧歌的主题

纵观我国古典诗词发展的历史,其题材广阔、形式多样,所表现的主题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诸如感时伤世、爱国思乡、亲情友情、孤独忧伤、山水田园、怀古悼亡等等[3]。在这众多的主题当中,被现代流行歌曲继承并延续下来的主要有爱情主题、思乡主题、田园牧歌主题。如《月亮代表我的心》、《梦醒时分》、《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爱的箴言》等歌曲对爱情主题的继承;《故乡的云》、《我的中国心》、《外婆的澎湖湾》等歌曲对思乡主题的继承;《橄榄树》、《弯弯的月亮》等歌曲对田园牧歌式主题的继承。

2.表现手法上:比兴、复沓、直抒胸臆的手法

源远流长的古典诗词,除了丰富了我们的内心世界,还为我们在诗歌创作方面提供了一套相对稳定的艺术模式,包括风格韵律、语言技巧、表现手法等。这些也为流行歌曲所继承和借鉴。如《青春舞曲》:“太阳下去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天还是一样地开。美丽小鸟飞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用了比兴的手法;《跟着感觉走》:“跟着感觉走,让它带着我,希望就在不远处等我。跟着感觉走,让它带着我,梦想的事哪里都会有。”用了复沓的手法;《大约在冬季》:“没有你的日子里,我将更加珍惜自己。没有我的日子里,你要保重你自己。”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

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继承还有一种更明显的方式,就是为诗词重新谱曲,方便现代人的传唱。专辑《淡淡幽情》中的作品,则是将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完美融合的典型代表,由艺人谢宏中邀请刘家昌、梁弘志、谭健常、陈扬共同谱曲,于1983年面世。其中有苏轼的《水调歌头》、范仲淹的《苏幕遮》、秦观的《桃园忆故人》等。最经久不衰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经梁弘志谱曲成《但愿人长久》,配上邓丽君那婉约清丽的唱腔,可谓是珠联璧合[4]。

(二)古典曾经流行——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性质分析

流行歌曲是流行文化中引人瞩目的一种,它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1.通俗性

在音乐形式上,流行歌曲往往旋律简单、音域不宽,那些没有经过专业音乐训练的人也能一听就会。另外,流行歌曲的表现内容也是大众化和生活化的题材,非常贴近大众的日常生活。

2.娱乐性

流行歌曲的目的是宣泄内心情感,它拥有自由多样的形式,接受主体也大多是些非专业的自觉自愿的普罗大众。

3.时间性

流行歌曲的时间性体现在它随着时代的变化会出现一定的反复和循环,但这种反复和循环不是历史的还原,而是有了新的内容。

如歌曲《漂洋过海来看你》是歌手娃娃发行于1991年的歌曲,在当时就引起极大反响,也被很多歌手翻唱过。直到去年在《中国好声音》的电视节目中,学员刘明湘重新深情演绎这首歌曲,又一次引发了观众的大范围的追捧。而时间过去13年,这首歌的唱法引入了当下的流行因素,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4.商业性

流行歌曲一般都具有功利色彩,通过唱片的销售量和网络上的试听量和点击率来牟利。出于迎合受众的需要,难免庸俗,导致群众的尾巴主义。

在前文我们已论述过“古典诗词是歌曲”这一点,而将它放之于当时那个时代它又是否流行呢?我们知道,影响流行的因素包括权力、财富和社会声望等。就唐朝来说,唐玄宗将诗歌纳入进士科考试内容,大大提高了诗歌的地位。其实诗词自出现起,由于统治者和文人雅士的提倡,几乎在每个朝代都是风靡的。而它本身的一些因素也体现着时下流行歌曲的特性。

1.音乐:当时流行

诗词的音乐性在上文已论述详尽,那么用来吟唱诗词的音乐究竟是怎样的音乐呢?《楚辞》与以四言为主的《诗经》不同,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是爱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的。既然是民歌,必然具有易于传诵的特点,自然是当时流行的曲调。

2.内容:诗意

诗词不是文人墨客凭空捏造的,而是诗(词)人所思所想的物化。无论是写景抒情、咏物言志、即事感怀、怀古咏史、边塞征战、闺怨离愁,都是与古代人生活密不可分的。《尚书·尧典》中记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古典诗词和流行歌曲一样,都是选取现实生活中的内容,抒发心中细腻的情感,力求诗意。

3.功能:交际、娱乐

诗(词)人创作诗词不是束之高阁、孤芳自赏,而是有一定的交际和娱乐的功能,这点与流行歌曲类似。唐代著名苦吟诗人贾岛通过与韩愈的交流,最终确定“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成就“一字师”的佳话。另外,古时候文人们也常聚在一起郊游作诗,王侯将相也常加入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游览诗多是出于这种君臣宴游的场合。

通过上述比较分析,我们发现,诗词和歌曲在源流上体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再加上古典诗词在其繁荣时又体现出与当下流行歌曲相类似的特点,因而,理清古典诗词从流行到经典的演变逻辑,能够为当下流行歌曲跳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窘迫命运,并走向经典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古典诗词的经典化建构

诗词在诞生之初并没有被奉为经典。像《诗经》原本也只叫《诗》,是收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集子,直到西汉初期设五经博士,才成了儒家“五经”之一。词的命运更是悲惨,最初也只是由妓女传唱,在闺阁中流传,文人骚客多是羞于谈词。而如今,诗词被收入经典文化教科书,成了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必须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文学经典是经得起时间考验并在不断的阅读阐释中体现出新鲜生命力的作品。经典的形成,主要是指作家、作品如何在动态演变过程中获得经典的地位。一般说来,这一动态演变的历史过程愈长,则愈能检验其价值。以中国古代文学而言,《诗经》、《楚辞》、唐诗名篇、宋词名篇等,无不经过长期历史筛选而成为文学的经典[5]。时代变化往往伴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诗词的结构功能都发生了改变。其实词是诗的一种变体,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就统称诗体的演变和功能的变迁。

在结构上,古典诗词大体经历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从绝句到律诗的演变。从《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再到《燕歌行》中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到杜甫的“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在功能上,由抒发个人情感体验、志向抱负拓展到关心民生疾苦、反映下层生活等方方面面。从“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到“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功能进一步扩大。《周易·系辞》下记载的:“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较早反映,说明了只有变化发展,才能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道理。

文学作品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固然有多种因素,但文学作品是否具有内在的经典的美质,应该是最为重要的。尽管不同时代拥有不同的审美观念,对文学经典的选择与体认会有相应的变化,但那些思想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作品总能代代相传,所以,文学的经典又具有很强的稳定性[6]。这种稳定性来自诗词的“经典美质”,也就是它们经过不断地选择、发现、阐释和创造的自身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1.在诗词的技巧上应当是胜人一筹的。如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到死才停止吐的春蚕丝,烧尽才停止流泪的蜡烛比喻成恋爱中的男女,让至死不渝的爱情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再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就以七个叠词吸引读者的眼球,表现出词人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孤独寂寞,如泣如诉。

2.在诗歌题材上,最好反映永恒的主题。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慷慨激昂的情感下是一颗燃烧的爱国心。只要国家还存在,爱国就是永恒不变的话题。再比如秦观《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把情人之间那种微妙的情愫勾画的惟妙惟肖。

3.诗词的创作者在文学史上有不可磨灭的特殊地位。如李白杜甫,他们二人作为唐诗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创作的两座高峰,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同样,作为宋词界婉约词派和豪放词牌的集大成者,柳永和苏轼的作品也因而受到更多关注。

三、从流行到经典:古典诗词经典化建构对流行歌曲的启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流行歌曲的创作者和传播者。而我们看到,当今市场上的流行歌曲数量繁多、质量也是良莠不齐。究竟哪些会最终成为经典?我们又该如何为创作和传播好的流行歌曲而努力?本文以古典诗词的经典化建构为例,试图为此提供一些借鉴。

和古典诗词一样,流行歌曲要想脱颖而出、杀出重围,必然也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在这当中歌曲的结构和功能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发生改变。中国流行歌曲经历了“西北风”、摇滚乐、校园民谣等几个阶段,又受到欧美流行音乐、日韩流行音乐的影响,无时无刻不处在变化当中。发展到今天,有些流行歌曲,像《信天游》、《一无所有》《同桌的你》等在现在看来已成为经典。而在功能上,流行歌曲的演变往往与时代背景必不可分,《夜上海》、《何日君再来》写的是十里洋场、纸醉金迷的上海滩生活,《松花江上》、《保卫黄河》描绘的是众志成城抗日救国的场景,到改革开放后,流行歌曲更多为抒发个人的内心情感服务,当然也不是有一些公益歌曲的出现。

在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中我们确实能够总结出一些规律,然而古典诗词经典化建构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在于,我们可以在流行歌曲的创作过程中去努力,加入一些可能让其成为经典的自身条件,也就是其“经典美质“。下面以腾格尔的《天堂》为例,简单阐述。

1.音乐本体有足够的艺术魅力。《天堂》这首歌是自然大气的民族风格,由歌手本人完成包括词曲在内的创作。歌词上“蓝蓝的天空,静静的湖水,绿绿的草原“带听众进入歌手的家乡,又用”我爱你,我的家“来直抒胸臆达到情绪的高潮;旋律上采用了蒙古歌曲常用的羽调式,音域宽广,无论是现场聆听还是通过唱片播放,都能让人感受到那磅礴的气势和细腻的情感。这首歌2001年5月获得首届中国“金钟奖”声乐作品铜奖,这也是中国最高的音乐奖项。

2.音乐题材能引发大众的共鸣。《天堂》选取了永不“过时”的思乡题材,天堂指的是歌唱者的家乡——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鄂尔多斯在蒙语里即意为天堂)。这是令歌者自豪的一方水土,那里有纯净的家园,翱翔的胸鹰,古老的马头琴。这首歌牵动着每一位身在异乡的游子内心中的思乡情绪,感人至深。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歌是腾格尔在定居北京后创作的,繁华的城市生活有时也会让人郁闷得透不过气,需要通过草原,通过大自然来净化。这一点恰恰是最能引起目前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同感的。

3.歌手在业内饱受好评。歌手腾格尔而有扎实的基本功,他曾获流行歌曲优秀歌手选拔赛冠军,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他的歌声抑扬顿挫。听着他的歌便能联想到他在舞台上的演唱方式:他首先是背对着听众,独自怀想他的梦一样的故乡,然后突然转过身来大声地质问:故园安在?但没有人能够回答,他又只好转过身去,闭上眼睛,寻找他在马背上唱过的歌谣。

四、结语

流行歌曲作为流行文化的一支,对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人有着很深的影响,如何规制优化,如何与经典融合是个问题。简单地将古典诗词重新谱曲翻唱是方法之一,但考虑到古典诗词和流行歌曲的同质性,我们还可以从古典诗词的经典化建构过程获得更多启发。在流行歌曲的创作过程中,在歌曲的题材选择、词曲制作、歌手选用方面,我们的歌曲制作团队可以抱着像古人创作诗词一样的谨慎态度,如此经过市场的选择、时间的淘洗,必将留下更多的经典歌曲。

参考文献:

〔1〕张海明.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1):64-70.

〔2〕〔3〕李群英.奏中虽有前朝曲却是新翻杨柳枝——试谈现代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继承和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2003:82-88.

〔4〕舒耘华,王莹莹.浅谈当代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融合[J].时代文学,2015(1):137.

〔5〕〔6〕沙先一,张宏生.论清词的经典化[J].中国社会科学,2013(12):96-119.

4.流行的经典爱情语录 篇四

他向她求婚时,只说了三个字:相信我;她为他生下第一个女儿的时候,他对她说:辛苦了;女儿出嫁异地那天,他搂着她的肩说:还有我;他收到她病危通知的那天,重复地对她说:我在这;她要走的那一刻,他亲吻她的额头轻声说:你等我,这一生,他没对她说过一次“我爱你”,但爱,从未离开过。

如果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那么--相亲是为坟墓看风水,表白是自掘坟墓,结婚是双双殉情,移情别恋是迁坟,第三者是盗墓。每个人的`贱都是天生的,永远不可改变。你越想掩饰自己的贱,就会更贱。唯一的逃脱办法就是承认自己的贱并设法喜欢这一点。

人的可爱之处最初可能在脸上,久之却在品行上。

自己一定要在乎自尊,你的自尊在别人眼里一钱不值。

有人和你过不去,你不计较就是赢家。

可以不把别人当朋友,也别把别人当敌人。

一生会有很多诱惑,自己一定要有个底限。

总有人问你,有对象没?呵呵,没有呢。不可能吧!其实,那是真的,不是没人追,只是没有合适的;不是眼光高,只是没有感觉的。也许有时想恋爱,想让自己不再寂寞,可是那个人却没有,不想随随便便的爱了,

资料

因为有一种单身叫“宁缺勿滥”,有一种单身只为等待某人。

我始终离不开你,一种依赖成了挥之不去的习惯,无论何时何地,心中都有那么一个影子,是这么地润心与安慰,即便是一颗寂寞的心藏在那安静的角落,孤立独处着,也要牵动着无数的倩影与回味与思绪。感谢你的存在,感谢你带给我的所有安慰,让我的心永远地被滋润着!

有些人永远都不会知道,他的一句话,我会记得很久;他的一个不以为然的承诺,我却苦苦守侯。之后,再经过时间而改变,而变淡,渐渐的,淡忘了。------ 那种前一秒,还怀着满心期望,象被推上高高的天空;然后下一秒,满心的失望,象从高空狠狠坠落。

男人的爱是俯视而生,而女人的爱是仰视而生。如果爱情像座山,那么男人越往上走可以俯视的女人就越多,而女人越往上走可以仰视的男人就越少。

一女人的品位在於她身站著一怎悠肺坏哪腥恕E人一生最成功的事情之一,便是x了一Φ哪腥恕

5.最流行的经典句子 篇五

2、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知足。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人生最大的愚蠢是欺骗。人生最可怜的是嫉妒。人生最大的错误是自卑。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痴迷。人生最危险的是贪婪。人生最烦恼的是名利。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人生最大债务是人情债。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恕!

3、我只为人民币服务,谢谢。

4、吻是嘴唇能说的最好的话,比起它来,所有话都说得不够好:誓言不过是随手掷出的木瓜,蠢笨、不得要领;诗之练达有力如同咒语,堪能望其项背,读到好的诗,就像是心口被吻了一下。

5、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

6、所谓情话,就是你说了一些自己都不相信的话,却希望对方相信。

7、高龄剩女:刚刚我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们结婚吧!

8、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

9、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10、对于姑娘来说:出来混,迟早是要怀的。

11、上流社会的人,总喜欢做点下流的事。

12、生活可以将就,生活也可以讲究。

13、探索的旅程不在于发现新大陆,而在于培养新视角。

14、不求门当户对,只求感觉到位。

15、想完全了解一个男人,最好别做他的恋人,而做他的朋友。

16、说有上辈子的人是在骗自己;说有下辈子的人是在骗别人。

17、浪漫是一袭美丽的晚礼服,但你不能一天到晚都穿着它。

18、一直觉得你不丑,其实你只是帅得不明显。

19、人活得太累的10个原因:1、太看重位子;2、总想着票子;3、倒腾着房子;4、假充着君子;5、思谋着裙子;6、总划着圈子;7、放不下架子;8、撕不开面子;9、眷顾着孩子;10、常装着孙子……

20、常常告诫自己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结果……在树林里迷路了。

21、我颠倒了整个世界,只为摆正你的倒影。

22、当我们搬开别人架下的绊脚石时,也许恰恰是在为自己铺路。

23、傻与不傻,要看你会不会装傻。

24、即使你名花有主,我也要移花接木。

[

6.浅析大学校园流行语 篇六

走进大学校园, 仿佛进入到一个崭新的语言的世界, 各种流行语此起彼伏, 左一个“郁闷”“崩溃”“我 ( 晕) ”, 右一个“ ( 我) 靠”“变态”“去死吧”, 以及表示称呼的“美女”“帅哥”“欧巴”, 源于大学生活的“挂科”“考研”“四六级”, 反映时事的“打酱油”、“俯卧撑”、“什锦八宝饭”等等。这些校园流行语无不涉及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价值观, 生活方式, 爱情, 友情等。这些来自不同渠道的新词汇也同样折射出近年来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状态。

一、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分类

根据流行语涉及内容, 可以分为: 反映日常生活学习方面的, 如刷卡、充电、学习文件; 表示人际交往的, 如老板、另类、美眉。

根据流行语产生的途径, 可以划分为: 原有词语增加某种新义, 如“油条”, 本指食物名, 因其构造为合二为一, 故被借用为“风流, 不专心”的男生, 又如“充电”, 本义指电池没电, 给电源补充电能。现今也指给人补充知识、增加才能或勇气、调动积极性等。谐音借字, 如美眉, 本指修饰眉毛, 现又指漂亮的女生, 台湾地区口音的国语“妹妹”的发音和“美眉”的读音十分相似的缘故而有此称; 缩略语, 如“博导”, “考研”, “蛋白质”; 吸收外来语、方言、港台语、大众方言等形成的校园流行语, 如托福 ( TOFEL) 、拷贝 ( COPY) 、迷你 ( mini) 、哇塞、靓、包装; 数量词, 1314 即一生一世, 520 即我爱你; 字母词MTV, IQ ( 智商) , PMP ( 拍马屁) 等。

二、校园流行语的特征

大学校园流行语不同于其他的社会流行语, 其中很多是由大学生创造的, 并且是广泛流传于大学校园, 它除了具有一般流行语的流行性、时间性, 还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 一) 网络用语风行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大量的网络用语得到青年的青睐, 并逐渐运用到生活中, 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学生的网络用语, 一是指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 如“登录”、“在线”、“聊天”等; 二是指与网络有关的称谓用语, 如“网虫”、“黑客”等; 三是指网络聊天室里的常用语, 如“大虾” ( 大侠) 、“斑竹” ( 版主) 等; 四是源于网民的创造, 或先在网络流行后被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些词语, 如“任性”、“网红”、“脑洞大开”等。

( 二) 缩略词高效简洁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 人们不断追求高效率的生活方式, 缩略词高效、简洁, 将原来复杂的文字简化, 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如“政协”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新华社” ( 新华通讯社) 、“微机” ( 微型计算机) 。运用更多的是外来缩略字母词, 如MBA、NBA、BBC、AM、WWW、EQ等。这些缩略词发音简单, 表意丰富, 使用频率较高。

( 三) 外来词运用广泛

外来词通过音译的方式进入学生语言, 例如“秀”是英语“SHOW”的音译, 意思为“演出、表演”, 引申为“作秀”、“脱口秀”、“真人秀”; 又如“COOL”音译“酷”, 表示好, 非常舒适之意, 派生词有“酷毙了”、“长得酷”等。

( 四) 中英文并用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以及英语教学的影响, 英语的使用逐步增多, 大学生英语水平较高, 所以在表达时经常掺杂一些英语, 形成中英文并用的语言现象, 这种语言现象, 会体现出语言表达的时尚性, 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欢迎。其中有些是汉语语法加上英语单词或者汉语词和英语词共用。例如“I服了YOU! ”、“HELLO! 大家好! ”、“好COOL”等。在大学中还流行着一些中西合璧的歌谣, 例如“人生本该HAPPY, 何必苦苦STUDY, 找个漂亮LADY, 生个可爱BABY! ”

( 五) 旧词附新义

汉语中一些词语, 在发展运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意思, 这种词义变化的现象在大学校园中也很常见, 例如上文所提到的“充电”、“油条”, 又如“恐龙”, 原指对一些史前爬行动物的统称, 现代指一些长得不漂亮的女生。

( 六) 特有的知识性、谐趣性

知识性是指校园流行语大多数具有特定的知识文化内涵。校园流行语与一般社会流行语比起来, 要相对“高雅”一些, 这与其使用者接受过较高的文化教育有密切的关系。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所以, 流行语的知识性是要以一定的文化水平为基础的。另外, 大学生特别重视日常交往时使用的技巧, 幽默不仅能够调节尴尬的情境, 而且能让人开怀大笑, 所以备受大学生们的青睐。因此, 大学校园流行语具有谐趣性。例如: “单身汉”不是指未婚或者丧偶的男子, 而是“只要你单身, 就是条汉子”; “给你阳光你就灿烂”“说你脸白你就不洗脸”是对意见相左的人的态度, 这些都表现出大学生们的直率坦荡, 幽默风趣。我们应该承认多数校园流行语产生的目就是为了调剂枯燥的校园生活, 同时也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添了润滑剂, 使生活产生更多的乐趣, 这也是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幽默谐趣的根本原因。

三、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来源

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来源非常广泛, 不仅因为大学校园是一个专门学习知识的地方, 还是一个思想自由开放的天地, 从而使它具有了一种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包容性, 这也就为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与广阔的空间。大学校园流行语, 有的来源于网络语言, 如“打酱油”、“恐龙”、“汗”、“顶”“菜鸟”“美眉”等; 有的来源于校园生活, 如“考研”、“翘课”、“考级”、“郁闷”等; 有的来源于网络、影视、报刊、广告等大众传媒, 如“灭绝师太”“东方不败”来自于影视用语, “你以为你是谁”来自报刊用语, “闪亮登场”是广告用语等; 有的来源于商业文化, 如大学生将研究生导师、校长、系主任等称作“老板”, 将班主任称作“领班”, 将班长称作“主管”。

四、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健康发展

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工具, 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语言作为交流工具和社会代码, 它必须是规范的。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盛行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作为在校园中流行的一种语言, 我们如果不使其规范化的话势必会影响语言的健康发展。所谓规范, 就是要人为的进行管理, 促进流行语的健康发展, 并使其走向正确的轨道。

大学校园流行语一定角度上体现了在校学生特定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 从积极方面来说, 大多数校园流行语是有生命力的, 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追求自我与个性, 追求独立与自由, 敢于想象、创新的价值观念, 创造了一批批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的大学校园流行语, 这些流行语在一些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首先, 大学校园作为一个特殊的“小社会”, 生活在其中的是一群青春有活力的年轻人, 然而面对学业、就业、以及生存的压力, 一部分大学生焦虑、急躁, 找不到适当的人生坐标, 他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语言———大学校园流行语, 这些流行语使他们在生活的重重压力之下自娱自乐, 放松自己, 从而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另外, 一些品位高、表现力强、规范度高的校园流行语丰富了汉语词汇, 反映了大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

同时我们也要客观的承认, 校园流行语有其积极地一面, 也有负面影响, 由于大学生的年轻和单纯, 一味的追求时尚、幽默, 不假思索地引入一些低俗、肤浅的外来词。然而我们不能因为其新颖独特, 而忽视其负面影响, 这种不规范性不仅影响了人们之间的交流, 更对成长中的大学生具有不良影响。校园流行语中有50% 以上的话语含有讽刺和挖苦的意味, 折射出一部分大学生不健康的社会心态, 例如, 有关专家河南省十所高校进行的调查, 排列出时下大学生最常说的流行语有“郁闷”、“去死吧”、“哇塞”、“恶心”、“烦 ( 死了) ”、“帅呆了”、“白痴”、“你太有才了”、“变态”、“有没有搞错”、“崩溃”等, 这些语言都含有讽刺挖苦的意味, 体现了部分学生游戏学习、玩世不恭、消极处世的人生态度。

大学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引导者整个社会的先进思想、知识和价值的方向, 大学校园流行语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 我们应该加以关注并正确的引导。

首先, 自我调节。大学生应从自我做起, 树立起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集体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 善于在交流中排解不良情绪。同时大学生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增强自己的判断力, 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大学校园流行语, 尽量做到“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另外, 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 主动担负起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主人翁意识。

其次, 学校、社会、家庭的正确引导。学校应透过流行语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针对大学校园流行语所隐含的大学生“郁闷”的烦躁情绪, 应对他们积极地进行心理辅导, 通过换位思考来关注他们; 老师应切实肩负起育人的重任, 要教育学生做一个文明的大学生, 说文明化, 遵守社会公德, 将消极的不健康的校园流行语驱逐出校园。作为社会, 要大力加强普通话的推广与宣传, 开展用语用字规范普查等活动, 引导学生注重自身文化内涵和能力素质的提高, 以积极向上的精神, 文明、健康的心理, 自觉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性和稳定性,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引导校园流行语向健康文化方向发展。作为家庭, 应时刻保持和谐, 另外, 要多关注孩子成长中的变化, 家长应多抽出时间与子女进行沟通交流, 从子女角度出发, 理解他们的心情和感受, 多体会他们成长中的烦恼, 提供解除困惑的建议, 在不断地交流中, 培养子女豁达乐观的心态。

大学校园流行语真实的反映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状态, 可以说是学生校园生活的一面镜子, 不可否认一些流行语没有实际的价值或者意义, 但是大多数流行语还是具有相当高的价值的, 对充实大学生的文化生活、调适社会心理、培养健全人格、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总之, 校园流行语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 绝不能强行禁止, 当然也不能放任不管。至于校园流行语该何去何从, 关键在于正确的引导, 比如说学校参与组织一个专门研究校园流行语的学生社团, 让该社团定期统计近期流行在校园的流行语, 将一些具有消极影响的流行语打在条幅上挂在校园内加以警示, 倡导大学生文明用语, 让他们认识到哪些是健康的, 哪些是不文明的。加强对那些不文明的、低俗的不规范的流行语的管理和控制, 鼓励那些能体现大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的流行语的发展。大学校园流行语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 承认其存在, 引导其发展, 我们的校园文化将会更加繁荣灿烂。

参考文献

[1]王如辰.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特征和规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8 (4) :27-29.

[2]祝西莹.从大学校园流行语浅析大学生的思想动态[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 (4) :63-65.

[3]贺萍.大学校园流行语浅析[J].文学语言学研究, 2007.1.

[4]钱道静.大学校园流行语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1) :104-106.

[5]王春玲.解读校园流行语[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4 (1) :67-69.

[6]孙慧明.校园流行语[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2007 (2) :115-118.

7.音乐课中经典与流行的平衡 篇七

【关键词】音乐课;经典音乐;流行音乐;欣赏

随着近些年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很多人认为应该把流行音乐纳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但是考虑到教材的稳定性,很多流行音乐是暂时,只有少数的音乐会一直流传下去成为经典,因此目前我国教育部门选择流行音乐非常谨慎。受到我国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考试科目,音乐等副科学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认为上不上课对自己没有影响,如果能够在传统音乐教学中经典曲目的基础上,加入最新的流行元素,详细能够吸引学生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兴趣。

教学部门在音乐教材编写中,首先会考虑到曲目的教育性,主要是艺术性和思想性,因此目前使用的音乐教材,基本都是经典的曲目,经过多年的传唱,一直流传至今,这是真正的艺术,近些年音乐教材的多次改写,总会有些经典音乐不变,尤其是一些能够产生凝聚力的歌曲,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培养爱国情操。仅今年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推出,更加强调音乐教育改革,建立以音乐审美体验的教学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对学生喜欢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深入的理解多远文化和民族音乐等。如现行教材中的《七子之歌》等,具有一定的历史内涵,歌词具有澳门回归的予以,旋律非常优美,值得学生们进行学习,针对传统音乐教学中枯燥乏味的问题,有学生提出学习一些乐器,考虑到我国学校建设的情况,很多学校都无法满足,尤其是音乐作为副科,学校不愿意投入过多的人力和物力。虽然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建设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采用多种教学方式,适当拓展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音乐课堂教学中,侧重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没有一个有效的反馈机制,教材编写者、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相应的沟通机制,新课程标准中,加入了评价体系的内容,学生在每个学期结束后,会有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包括了最喜欢的歌曲等问题,同时对老师和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经典歌曲的选用,虽然能够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但是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显然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要想建设一个高效的音乐教学课堂,应该让学生喜欢上音乐,甚至喜欢上音乐老师,而我国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是排斥的心理,尤其是新一代的学生,他们更加喜欢流行歌曲,有自己心中的偶像,对教材上经典的曲目没有兴趣。近几年的音乐实践教学经验表明,学生可以说出很多流行歌曲的歌星,其中很多音乐老师都不了解,经过一学期的音乐课堂教学后,学生没有记住音乐老师教授的经典曲目,仍然喜欢唱那些流行歌曲,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的音乐课堂教学存在较大的问题。音乐课堂教学中,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解基础理论知识,很少会涉及到学生艺术情感的教学,正如文学课教学,老师喜欢逐字逐句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现象在我国音乐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如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讲解的很多,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倾听,说出自己的感受,而是讲解老师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学生不懂得如何去倾听、领悟,使得一些学生能够了解音乐的基本常识,但是不懂得用心去欣赏音乐。

有学者认为课程应该向着学生喜欢的方向改进,这显然是错误的观点,美国的学生抗议罢黜大学基础课程的经验表明,教学不能完全按照学生的要求来,必须在学生喜欢的知识和不喜欢知识之间找到一个平衡,音乐课堂教学中,适当的加入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满足学生的要求,同时加强经典音乐的欣赏,培养其艺术情感。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够避免学生学习的片面性,在学习流行音乐的同时,懂得欣赏经典,这些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歌曲,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身体充满能量,结合有节奏的呼吸,让自己融入到大自然中,开发自己的潜能。

因此,音乐课堂教学中,既要有流行,也要有经典,改变学生对音乐课老掉牙歌曲的印象,虽然能够知道贝多芬、莫扎特等人物,简单的说出几个代表作,但是却无法听出具体的曲目,而听到周杰伦等流行歌星时,能够听得出他们大部分的歌曲,这显然不是音乐课程教学的初衷。流行音乐和经典音乐,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加入流行音乐的内容,能够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放松自己的身心,然后借助流行和经典的对比等方式,避免学生的过度追星,甚至模仿这些个性的言谈举止等,失去了自身的个性,影响自己的学业。有学者通过实践研究发现,适当的将流行音乐加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没有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还会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音乐课产生兴趣,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让学生感觉和老师的距离很近,可以和老师一起讨论流行歌曲,活跃课堂的气氛,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真正的享受音乐。流行音乐的选择中,要意识到其补充和附加的地位,不能够喧宾得主,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的联系到一起,达到锦上添花、升华主题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永林.看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经典”与“流行”[J].新课程学习·中旬, 2013(12):174-174.

[2]徐希茅,徐飞.探寻音乐课改中理论与实践的新平衡[J].艺术教育,2007(03):4-5.

[3]刘晓蓉.让经典音乐之花悄然绽放在学生心田[J].儿童音乐,2010(2):66-69.

[4]王永芹.如何处理高中音乐课堂中的“经典”与“流行”的关系[J].新课程:中,2015(07):16-16.

上一篇:走着,走着就遇见了秋情感美文下一篇:关于改变自己的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