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卫生妇幼培训(精选6篇)
1.基本公共卫生妇幼培训 篇一
2012年7月份基本公共卫生妇幼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
妇幼项目督查情况
根据社区办公室的安排,我们于2012年7月19日—20日对全社区所有卫生室的基本公共卫生妇幼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进行了全面的督查,现将督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基本公共卫生妇幼项目
通过这次督查发现,各卫生室为妇幼保健做了大量工作,绝大部分卫生室能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协助社区妇幼保健人员开展孕产妇健康管理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使得社区的妇幼保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孕产妇和儿童建册率达100%,健康管理率达95%以上,新生儿访视率和产后访视率达100%。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出生报告不及时,使得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的产后访视工作出现一定的困难。在督查中还发现,个别卫生室的原始登记资料出现不规范现象,极个别的丢失存档资料。登记本中有的内容不完善,登记不规范,登记不及时。
二、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
督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卫生室能按照《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开展农村待孕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和农村孕产妇分娩补助项目,积极宣传项目内容,规范发放叶酸、随访叶酸服用人员,使得整个社区的叶酸发放与随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由于宣传到位,孕产妇分娩补助工作也开展得很好,分娩补助办卡率达100%。但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待孕妇女信息报告不及时,登记资料不完善,有个别的卫生室在叶酸发放与随访中做得不够规范。
为了今后的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建议继续加强对公共卫生妇幼项目的培训的督导,使这一项目逐步完善。
青乡社区妇幼保健科 2012.7.21
2.基本公共卫生妇幼培训 篇二
妇幼保健机构作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保护和促进妇女儿童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建国50多年来, 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基层卫生组织为基础、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为支撑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 在全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妇幼保健三级网络。截至2007年底, 全国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共计3051所[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我国育龄妇女和儿童的卫生服务需求快速增长, 妇幼保健机构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更加繁重和艰巨, 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远远跟不上日益繁重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要求, 妇幼保健机构和服务体系的建设亟待加强。
1 妇幼保健机构现存的主要问题
1.1 部分妇幼保健机构价值取向偏离, 妇幼卫生服务公益性弱化
据统计, 2000~2003年全国妇幼卫生经费从11.8亿元增加到16.8亿元, 但同期妇幼卫生经费占卫生总经费的比例仅从4.3%上升到4.5%[2]。现有的投入水平不足以支持妇幼卫生基本服务。2006年全国妇幼保健机构的人员费用支出为62.7亿多元, 但财政补助、上级补助合计仅为33.2亿元, 占人员费用支出的53%, 其余部分以及开展公共服务等经费仍需自筹[3]。在政府投入较少、支持力度不足的情况下, 妇幼保健机构受市场经济的冲击, 发生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偏移, 出现了“重临床、轻保健, 重有偿服务、轻公共服务”的趋利倾向, 有的甚至同大型医院攀比, 盲目发展临床, 导致机构开展保健工作相对不足, 尤其是群体保健工作。从而削弱了妇幼卫生公共服务的力度, 扭曲了妇幼保健机构的功能定位[4]。
1.2 妇幼保健机构的稳定发展受到冲击
近两年组织的调研发现, 某些地方为解决妇幼保健机构的生存问题, 将部分机构合并到疾病预防控制或医疗机构。由此带来了许多问题:妇幼保健机构人员数量、业务用房明显减少, 业务技术骨干流失, 现有人员难以承担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常规工作, 难以对下级机构和基层进行业务指导, 总体业务萎缩。有的地方将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并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 致使基本建成的县、乡、村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功能失灵, 妇幼卫生指标难以落实, 甚至出现滑坡。
1.3 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卫生部2006年度全国妇幼保健机构资源与运营情况调查的2411个妇幼保健机构中, 有152所机构全部为租用房屋, 441个机构部分为租用房屋 (其中83.6%左右用于业务用房) , 这些都显示了妇幼保健机构、尤其是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差。此外, 医疗设备缺乏且相对落后, 导致相关保健业务无法开展, 现有的保健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也难以保证, 进一步影响到妇幼保健机构的健康持续发展。
1.4 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不足
目前, 我国妇幼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专业人才比较匮乏, 人才的结构与分布不合理, 管理相对滞后。根据2006年度全国妇幼保健机构资源与运营情况调查, 按照《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标准》, 仅13.5%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保健人员达到配置标准;与2005年度相比, 各级机构编制不足的现象加剧, 增长了20个百分点;县级机构人员以中专学历为主, 平均每所县级机构高级职称者仅2人。因为编制问题, 妇幼保健机构人才引进困难。此外, 对妇幼保健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投入也明显不足, 2006年度仅约1/4的技术人员有进修学习的机会。人才的培养严重滞后于需要, 以致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能力不足, 阻碍了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
此外, 妇幼保健机构尚存在机构运行机制不合理, 难以有效覆盖流动人口弱势群体等问题[4]。
2政策建议
2.1明确妇幼保健机构公共卫生属性, 强化其公共卫生职能
《母婴保健法》自1999年颁布以来得到了初步落实, 其配套法规和部门规章也逐步完善。2006年卫生部又先后下发了《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 对妇幼保健机构的性质和功能职责等做出了具体规定。建议按照公共卫生政策, 将妇幼保健机构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按照妇幼保健机构的功能特点分类确定政府投入政策[5];强化妇幼保健机构公共卫生职能, 坚持以保健为中心, 以临床为依托, 把工作重点放到社区和妇幼群体[6]。
2.2在改革中不断加强妇幼保健机构, 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
妇幼保健机构在改革中应当得到不断加强和持续发展, 而不应同疾控、医疗和计生服务等机构合并, 以免影响以保健为中心开展临床业务和基层群体保健工作;对于已合并的机构, 建议从实际出发进行调整, 保持妇幼保健机构的相对独立, 在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的少数边远地区, 可考虑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行统一管理, 但仍应相对独立, 不能削弱其技术力量;明确妇幼保健机构与计生技术服务机构分别应承担的职责, 避免资源重复投入。
2.3探索新的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标准, 加强机构规范化管理和建设
在明确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职能与任务的基础上, 建议逐步制定新的全国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和行业服务标准, 并按标准规范妇幼保健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内部科室设置及服务内容、岗位设置和人员编制、组织管理等, 以保证妇幼保健机构职能和任务的履行[7]。
2.4监测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 探讨适宜发展模式
为不断加强和完善妇幼保健体系建设, 2003年起, 卫生部开展了全国妇幼保健机构资源与运营情况的年度调查研究。长期动态地搜集妇幼保健机构相关信息, 及时掌握我国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发展状况和履行职能情况, 实现对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的监测和评估, 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持续信息服务。近来还开展了全国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和发展研究, 探索制定适合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合理的机构设置标准, 探讨不同地区、经济条件下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适宜发展模式。建议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充分利用全国妇幼保健机构资源与运营情况的年度调查等研究结果, 积极开展不同地区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汲取发展较好的机构的先进管理、服务和科研项目等有关经验, 探索适合本机构的发展模式[8]。
2.5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005年起, 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实施《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项目, 支持妇幼保健院业务用房建设,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部分地区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的落后状况, 但因国债项目支持力度较小, 建设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缺口[9]。建议不断加强国债对妇幼保健院业务用房建设支持力度, 上调支持资金额度;扩大支持的覆盖面, 将中西部地区需要支持的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纳入支持范围。
2.6加强妇幼保健机构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随着我国妇幼保健服务需求的不断扩大, 产前诊断等医疗保健技术的逐步推进, 对妇幼卫生人才队伍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要不断加强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及儿童保健服务, 提高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窒息复苏、婴幼儿喂养水平, 推广妇女病普查普治, 不断规范和提高妇幼卫生医疗保健技术水平。要建立健全培训制度, 对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妇幼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多形式、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鼓励在职人员主动参加学历教育、进修学习、学术交流等, 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卫生部.2008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8.
[2]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妇幼卫生政策国际比较研究[G].妇幼卫生政策研究课题结果汇编, 2006.
[3]卫生部.2007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7.
[4]劳丹青.新形势下妇幼保健面临的困境和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06 (21) :1754~1755.
[5]徐长莺, 洪家铁.结合妇幼保健工作实际探讨妇幼保健机构“纯公益性”与“准公益性”的功能定位[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07; (22) :4654~4655.
[6]余强, 何珊茹, 陈建, 张桂欣.城市新型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模式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 2006; (33) :1179~1181.
[7]闫承生, 张英奎.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性与重点[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05; (20) :2143~2144.
[8]郑世存.关于妇幼保健机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的思考[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04; (19) :5~6.
3.基本公共卫生妇幼培训 篇三
自查报告
2010年,在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及《河北省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意见》、省卫生厅《关于落实“河北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意见”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我局积极谋划,周密布置,认真落实、严格督导,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狠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根据市卫生局要求,我县进行了认真自查,自查得分为88分,现将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保健项目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保健项目开展落实情况
为强化开展基本公共卫生卫生均等化工作的落实,我局制定了《雄县基本公共卫生妇幼保健项目实施方案》,于2010年8月1日,召开了全县各医疗单位才加的启动会,由卫生院负责辖区妇女儿童的保健服务,县妇幼保健院负责项目的技术培训和督导工作。
进一步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保障项目的开展,制定了《雄县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门诊建设标准》,每个卫生院不少于2名妇幼医生,建立了妇幼例会制度,采取以会代培等形式,强化了妇幼医生的管理。配齐了保健设备,制定了工作制度,完善了保健服务服务流程,开通了妇幼QQ群,强化了信息上报,确定了村级妇幼1
保健医生,规范了乡镇妇幼体系建设。妇幼保健院牵头强化了技术培训,召开全县妇幼保健人员参加的妇幼项目专题培训会3次,培训120余人次,印制下发了培训教材和保健服务的各种卡册。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宣传工作,印制了2000明白纸和3000万份“兔年宣传月历”和50000份《孕产妇保健知识》和《儿童保健知识手册》,制作了大量条幅和展牌展板,通过村级高音喇叭,报纸电视等,扩大了对项目的认识,提高妇女儿童的保健意识和参与性。严格督导考核,制定了《项目督导方案》和《绩效考核方案》,半年内下乡督导3次,并多次召开调度会,了解项目进展情况,推进项目进展。
全市率先实行了推行了妇幼保健服务券制度,开始了电子化档案管理,创新了保健服务模式,为孕产妇、0-36个月儿童建立《保健手册》和《服务券》,实现了电子化档案管理,网络化操作,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开展了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管理和孕产妇孕期保健和产后访视工作。
全县0-36个月儿童15783人,保健服务13419人次,孕产妇4718人,保健服务 4018人次。孕产妇和0-36月儿童保健覆盖率均达到85%以上。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保健项目开展主要措施落和取得的成绩。
(一)、领导重视 积极部署
成立领导组织,形成部门联动,成立了的项目领导小组, 结合实际与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消灭破风项目共2
同实施,组建了项目技术指导组。制定实施方案,强化技术培训和网络建设,严格督导检查。
通过部门联动,扩大宣传力度,摸清孕产妇信息。在结婚登记和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环节,建立宣传平台,实现孕产妇保健全程化管理。
(二)创新妇幼保健服务模式,推行基本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服务券制度和孕产妇儿童档案电子化管理。
基本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服务券,分孕产妇和儿童两种类型,孕产妇、儿童凭《基本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服务券》,获得免费服务。《保健服务券》的领取时间分别为,孕产妇保健服务券:在孕妇怀孕12周前,持户口本,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或《住院分娩补助卡》时领取;儿童保健服务券:在婴儿出生后1个月内,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时领取,县外出生的儿童可凭《出生证明》到县妇幼保健院领取。
服务对象凭服务券到当地卫生院接受相应服务或联系上门服务,服务单位每服务一次,收取一张服务券。按提供服务的卫生单位回收的服务券数量,根据保健服务质量,结合服务券数量,作为绩效考核参考。同时与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和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项目结合,提高了5次产前率和叶酸发放率,提高了孕妇保健水平。
在实行服务券制度的同时,在全县从村卫生室到卫生院、妇幼保健院安装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软件”,实现了全县妇幼保健信息的网落化,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管理。现在每一名孕产妇和儿童能实现3
时网上监控,从建档到访视、保健、高危管理,使个环节及进行情况一幕了然,使保健工作做到了真实,实时,大大提高了保健服务水平。
《妇幼保健服务券》的实行和电子档案管理有利于全面推进农村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服务工作,有利于提高卫生服务单位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服务质量,确保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三)、健全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规范妇幼保健门诊建设。
继续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公共卫生职能,健全以妇幼保健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所为基础的三级妇幼卫生服务网络,提供更好的保健服务。健全网络管理机制,完善公共卫生均等化管理,保证两个系统管理质量。以“巩固三级保健网,确保母婴安全”为切入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牢筑三级保健网。抓住全县村公共卫生员确定之机,对223个村级保健员进行全面调整,提高基层保健员素质。
为了规范妇幼保健服务行为,保障服务质量,提高乡级妇幼卫生人员保健服务水平,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妇幼保健门诊建设工作。按照《雄县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妇幼保健门诊建设暂行标准》,明确职能了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门诊的基本职能必须是以妇幼保健为中心,完成辖区内乡村基层妇幼保健工作任务,开展基本的妇科、产科和儿科临床服务。从功能任务、人员资质、设备标准、房屋要求、管理制度、服务内容和技术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通过整合妇幼医生和妇产、儿科力量组成了妇幼保健门诊,配齐了妇幼医生,完善了服务流程,增强乡镇卫生院妇幼临床服务和基4
层保健服务能力,保障了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服务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保健项目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保健项目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如下困难: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使用方式不明确,服务费用无明确测算和补助标准,造成使用的困惑,制约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
(二)、卫生院人才缺乏,妇幼医师、护士人员不足,妇产科,儿科开展滞后,区域内无影响力,造成孕产妇儿童不愿到卫生院接受保健服务,影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进度。
(三)、群众对对基本卫生服务认识不足,加之受到计生政策,隐藏怀孕情况,交通状况的影响,致使获得孕妇儿童信息及保健和随访存在一定困难。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争取政府支持,强化各部门职能,落实各部门职责,形成合力,推进妇幼保健服务的政策落实。
(二)、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改变群众的陈旧观念,促使其自愿参与到基本卫生服务中来。
(三)、加强卫生院专业技术队伍建设,配备家庭访视服务车等先进保健设备,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四)、制定配套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落实各项服务规范,强化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持续健康发展。
4.基本公共卫生妇幼培训 篇四
保健项目开展情况
2011年1-8月份,我县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项目实施进展顺利。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1-8月份工作开展情况
(一)孕产妇健康管理。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9家助产机构开展了孕产妇健康管理项目工作。大部分单位能规范使用《孕产妇保健服务券》和《孕产妇保健手册》,《孕产妇健康管理记录表》填写完整,健康检查内容记录详实,孕期健康检查频次能够达到5次(如龙亢、褚集、唐集)。电话回访部分孕产妇满意度较好。徐圩乡、包集镇产后访视相对规范。唐集镇有妇女保健专用房屋。1-8月份,全县住院分娩孕产妇数11085,孕产妇健康体检服务人次数36428,其中:孕期产前检查24400人次,产后访视12029人次。
(二)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大部分单位能扎实开展适龄儿童健康体检,服务项目齐全,营养评价正确,体检记录表填写完整,《儿童保健服务券》和《儿童保健保健手册》使用规范(如魏庄、唐集、包集和县三院)。包集、唐集体弱儿童专案管理相对规范。1-8月份全县0-36个月儿童数45318,健康体检服务人次数22436。
二、存在问题
(一)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大部分单位对辖区内4-6岁儿童未开展体检,严重影响我县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覆盖率较低。部分单位体弱儿专案管理不规范,复查不及时(如荆芡、常坟),淝河、双桥、找郢、兰桥、河溜、淝南等无体弱儿专案管理。
(二)孕产妇健康管理。一是我县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孕12W前建卡率和产后访视率依然偏低。二是个别单位项目服务内容提供不齐全,特别是辅助检查项目(如荆芡、马城镇)。三是部分单位存在高危孕产妇漏管、管理不规范、复查不及时(淝南、魏庄、常坟)。四是龙亢农场医院《孕产妇保健服务券》使用不规范,产妇入院待产后建服务券,并在一天之内使用了5次产前检查服务券。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加强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工作。一是及时掌握早孕妇女信息,尽早发放免费服务券和孕产妇保健手册,督促按期产
前检查,确保孕产妇保健管理覆盖率达90%以上,系统管理率达60%以上
(二)要将建儿童保健手册和《出生医学证明》发放、计划免疫等工作相结合,4-6岁儿童健康体检与托幼园所卫生保健管理相结合,全面提高儿童保健服务质量和数量。儿童保健覆盖率要达85%以上,3岁以下系统管理要达60%以上。
(三)是加强乡村医生培训,提高乡村医生访视能力,敦促其认真开展产后访视工作。四是规范开展高危妊娠和体弱儿童专案管理,积极筛查,做好跟踪矫治,及时转诊等工作。五是严格按项目内容规范提供服务,做到真实体检,不弄虚作假。
(四)乡镇卫生院要加强村级人员培训,每月至少对村卫生室督导1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确保工作进展顺利。
(五)加强项目宣传,改变服务模式。要主动提供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规范使用新版服务券。
XX县妇幼保健所
5.妇幼卫生项目培训班总结 篇五
为规范孕产妇及儿童保健工作,保障母婴安全,全面提升各级妇幼保健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技能,2017年6月15日,我院举办了全县妇幼卫生项目培训班,各乡镇卫生院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保健人员30多人参加了培训会。
重点培训学习了孕产妇健康管理及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及要求相关知识进行了专题讲座。培训期间学员都非常珍惜学习机会,遵守作息时间,认真听讲做笔记,学习中不懂的问题,虚心向老师请教。
培训时间不长,但学员受益匪浅,感受颇深。培训人员都克服一切困难,至始至终参加学习,尽管工作的标准更高了、工作压力更大了,但让我们明确了努力改进的方向。
根据工作要求,参加培训人员回去后要对本单位相关人员进行专题培训。
此次培训,相关工作准备充分,较好的提高了大家的学习热情,大家都积极参与讨论。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此次培训工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圆满成功。
6.基本公共卫生妇幼培训 篇六
1 全球卫生内涵及其背景
近年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的肆虐, “全球卫生”概念也日益受到关注。
作为由公共卫生 (public health) 和国际卫生 (international health) 发展出来的新的概念, 全球卫生仍然包含卫生学 (hygiene) 和热带医学 (tropical medicine) 的内涵, 然而, 全球卫生的外延已明显扩展, 并不断顺应时代的变迁。Koplan JP等学者作为全球卫生执行委员会 (Global Health Executive Board) 成员, 在2009年对全球卫生进行了定义:①以人群为基础, 预防为中心;②主要对象为贫困、易感人群以及医疗卫生资源匮乏的人群;③需要采用多学科研究方法;④强调健康是公益事业, 以及系统和结构的重要性;⑤需要多部门合作[1]。显然, Koplan等学者的观点认为全球卫生与公共卫生、国际卫生三者均拥有共同的特点。
全球卫生定义中, 首先是强调“全球 (global) ”的卫生问题, 它不仅包括跨越国界的卫生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指严重影响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卫生问题, 或者该卫生问题存在跨国性影响因素, 比如气候变化 (climate change) 、城市化 (urbanization) 、消除脊髓灰质炎 (polio eradication) 。流行性传染性疾病, 如登革热、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HIV感染是典型的全球性卫生问题。全球卫生同时还关注诸如妇幼卫生、烟草控制、微量元素缺乏、肥胖、伤害预防、流动人口健康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等。因此, 全球卫生中“全球”的内涵是指卫生问题的广度 (scope) , 而非卫生问题的来源地 (location) 。基于这一层面, 全球卫生类似于公共卫生, 而非国际卫生, 全球卫生既可以关注国内卫生不均等性 (domestic health disparities) , 又可以涉及国际性卫生问题。全球卫生执行委员会还强调, 全球卫生还涉及卫生体系、卫生筹资、卫生人力资源的分布和培训等诸多方面, 这一层面上又超越了公共卫生所强调的卫生保健工作者能力建设 (capacity-building) 。
在关注现有健康问题的同时, 全球卫生还积极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行之有效的途径。目前活跃在全球卫生舞台上的行为体包括了政府及其卫生部门、跨政府机构如联合国、独立于联合国之外的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各种健康相关的基金会、公私伙伴关系及慈善机构等, 如何在这些角色中取得协调、共促健康, 是全球卫生治理的重要内容。此外, 全球卫生还倡导通过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途径来促进健康公平、增进社会福祉, 主张从体制出发, 改变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式[2]。
全球卫生的重要性使其被纳入许多国家的发展战略, 也成为各国学者的研究热点。2007年4月, 巴西、法国、印度尼西亚、挪威、塞内加尔、南非和泰国等七国联合发表了《奥斯陆部长宣言》, 将全球卫生提上国家发展议程;同年, 英格兰首席医疗官向政府提交了《卫生是全球的》发展报告, 阐述了全球卫生的重要性, 得到政府首肯, 并于2008年正式发布全球卫生战略。同时, 有关全球卫生的论著和研究文献在近年来增速明显, 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也频频召开, 其重要性和关注度可见一斑。
2 重返阿拉木图宣言, 建立全球人类健康新世纪
人们认识到, 在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迈进的过程中, 大多数人群被遗落在后面了。这种丧失机遇的意识使人们回忆起30年前在阿拉木图引发对健康的价值观发生的革命性改革的原因。阿拉木图会议启动了“初级卫生保健运动”, 它发动卫生专业人士和机构, 政府及民间社会组织, 研究人员以及基层组织共同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解决“在政治、社会及经济方面难以接受的” 卫生服务不均等问题。阿拉木图宣言明确了其所追寻的价值观:社会公正和人人享有更佳健康的权利, 参与以及团结。人们意识到, 为实现这些价值观, 卫生保健系统的运作模式及利用其他部门潜能的方式必须发生根本性变革。阿拉木图宣言特别强调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 (equitable distribution) , 即强调所有人不分贫贱、富贵、远近, 都能公平地获得医疗服务, 尤其是绝大部分医疗资源集中于城市, 应该设法提高在农村地区医疗及卫生的投资, 以减少城乡差距[3]。这与我们强调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一致。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权衡诸多因素时优先考虑人群“对卫生及卫生保健的期望”并确保“ (他们的) 发言权和选择权能对卫生服务体系的设计及运作施加决定性的影响” 。要实现这些目标, 卫生系统必须对变化的世界提出的诸多挑战和不断增长的社会期望做出响应。这些响应包括对当今社会卫生系统的运作模式进行实质性的重新定向和改革。
2008年, WHO提出了《初级卫生保健:过去重要, 现在更重要 (Primary health care: Now more than ever) 》的年度卫生报告, 重申“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同时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所要坚持的四项核心原则:全民保健、以人为本的服务、有益的公共政策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领导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2011年) 》两个文件首次提出的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最基本的内容, 是全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追求的卫生目标, 是我国医改方案的“亮点”之一。
3 我国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面临挑战
改革开放在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 也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发展。但是, 与快速的经济增长相比, 中国社会发展的速度和程度相对滞后, 社会公平性和普惠性的问题日益突显。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转型时期, 伴随着市场导向的改革日益深入, 发展的不平衡带来了大量的政策问题和社会现实问题, 使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的妇幼卫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4]。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妇女儿童的健康需求仍不相适应, 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仍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 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 中提出的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目标仍需要艰苦地努力。
3.1 妇女儿童生存状态与发达国家距离甚远
自1991年以来, 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 从1991年的61‰降到2004年的25‰。值得注意的是, 全国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63.9%。新生儿死亡率下降速度略缓。反观世界各国近些年婴儿死亡率的降低状况,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 尽管世界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的婴儿死亡率已经较低或很低, 但是他们的这一指标仍在继续下降, 有些国家的降速甚至比部分中、高婴儿死亡率的国家更快。根据UNICEF 2009年《世界儿童状况报告》, 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最低的国家和地区仅为3‰~4‰, 其中既包括瑞典、卢森堡、冰岛、丹麦、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 也包括摩纳哥、新加坡、斯洛文尼亚等较发达的国家, 它们占到全球国家 (地区) 总数的约10%左右[5]。由此可见, 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3.2 妇女儿童生存状态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类似的马来西亚、泰国、越南, 甚至经济水平远不如中国的斯里兰卡等国家, 婴儿死亡率却持续显著下降, 追上并大大超越了中国。这提示, 与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相比, 中国妇幼卫生指标的改善还具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但同时也显示, 在现有的基础上改善我国妇女和儿童生存状态, 还面临众多的挑战。
3.3 巨大的地区和城乡差异
尽管儿童死亡率有了大幅度下降, 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在下降的水平和幅度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1996-2004期间, 城市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22.8%, 农村地区下降了46.8%。在一类、二类和三类农村地区, 下降幅度几乎达到了50%, 但在四类地区, 只有15.7%。这些数据再度表明,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自1991年以来, 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一直呈下降趋势。从1991年的80.0/10万下降到2004年的48.3/10万。但是不同地区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下降的幅度和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农村的孕产妇死亡率约为城市的3.2倍, 而且城乡之间的差距从1996年的2.7倍扩大到2004年的3.2倍。2004年, 内地和边远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分别是沿海地区的4.1倍和7.7倍, 农村二、三、四类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最高, 分别是城市的2.9倍、4.4倍和5.3倍。
城乡之间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不良率差距大约是3倍。2002年, 儿童发育迟缓的发生率, 农村是17.3%, 城市仅为4.9%;农村低出生体重儿的比例是9.3%, 而城市仅为3.1%[6]。
3.4 被边缘化的流动人口
逐渐加深的贫困, 较差的生活条件以及得不到或只能得到很少的产前和产后保健, 使一些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妇女处于较高的孕产期死亡风险中。2005年, 上海该类人群的孕产妇死亡率为48/10万, 而普通城市居民孕产妇死亡率只有1.6/10万;2004年, 北京流动人口中孕产妇死亡率为42/10万, 常住人口仅为18/10万[7]。
3.5 预防性服务不足
良好的生殖健康预防性服务, 如健康教育、产前检查、产后访视以及对生殖道感染的筛查等, 由于数十年来实行的财政分灶吃饭体制和政府对卫生系统的经费投入不足而受到削弱。过于强调回收成本, 向服务利用者收费和销售药品, 使卫生服务机构偏向于提供治疗服务。贫困农村地区对生殖健康服务的利用由于健康教育的不足、人们对服务质量的不信任以及服务质量低下而严重不足, 不平等现象加剧。
3.6 性别不公平现象卷土重来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Amartya Sen曾评价认为, 中国是世界上“消失了的女性 (missing women) ”人数最多的国家[8]。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我国出生性别比攀升到了117[9]。婴儿期和儿童期都存在性别歧视, 2000年女婴死亡率达到33.7%, 而男婴死亡率则只有23.9%[10]。
3.7 与经济增长的不相称
近20年来, 根据世界银行、联合国人口基金等国际组织或机构的年度报告, 中国的婴儿死亡率在世界各国的排位均出现了序次“下滑”的局面。中国GDP的年均增长率被称为经济增长的“奇迹”。相反,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中国的婴儿死亡率进入了下降缓慢的“平台期”:1997年中国的婴儿死亡率为33.1‰, 1998-1999 年不降反升, 出现徘徊, 到2002年这一指标才进一步降低到29.2‰。中国妇幼健康水平和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与国家快速的社会经济发展未能同步的现象较为突出。
4 反思
4.1 世界的经验
发达国家和较发达国家的经验说明中国的婴儿死亡率降低还远没有抵达“谷底”, 下降还有很大的空间。因此, 中国过早进入“平台期”并不正常。一些妇幼卫生指标好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则表明:妇幼健康水平的提高可以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而这要以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优先投入为保证。
在发达国家, 如芬兰, 其母婴服务设施和机构广布于居民区内, 助产士和公共健康护士定期访问家庭, 服务的可及性很强。同时, 所有相关服务都是免费的。虽然芬兰的妇幼服务设施的使用是自愿的, 但是无论家庭的经济状况如何, 几乎100%的家庭都使用母婴保健服务[5]。
因此, 在中国加强农村和社区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改善乡镇卫生院的产科服务条件, 强化和规范农村孕产妇转诊急救制度, 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妇幼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切实解决农村和城市社区妇幼保健人力资源不足和服务能力低下的状况, 是有效降低我国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的必要途径。
4.2 进一步明确妇幼卫生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地位
4.2.1 高度认识作为典型公共产品的妇幼卫生所体现的社会共享性和公益性 明确界定妇幼卫生在促进经济建设、推动社会发展、落实人口政策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等方面的基础作用。充分考虑妇幼卫生对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的重大影响。 将妇幼卫生作为公共卫生优先发展的领域, 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法制保证、群众参与的原则, 制定国家妇幼卫生发展战略, 并将其纳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战略之中。
4.2.2 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公共责任 明确妇幼卫生服务不能以市场为主导, 明确妇幼卫生应是政府优先考虑和发展的公共服务领域, 明确政府在推进服务可及性、均等化和普惠性方面的社会职责;大幅度增加对妇幼卫生的投入和财政保障, 妇幼卫生经费纳入公共财政的优先领域; 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 确保妇幼卫生公共产品的优先提供, 并实行基本服务项目由政府买单的免费服务;倾力改善妇幼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和可及性, 保证社会最弱势和边缘的妇幼群体能够获得最基本的服务;履行调控职能, 实行政府规制;建立部门间的协调和合作机制, 加强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4.2.3 进一步明确改进和完善妇幼卫生服务模式重要性 妇幼卫生与一般意义的医疗卫生在服务理念、服务对象上存在着根本的不同。妇幼卫生服务强调面向健康人群、面向基层、面向预防保健, 突出系统服务、系列服务、追踪服务和人性化服务的现代服务模式;重视对基层服务设施的配备、人员的培训、技术的指导 (手段) ;建立规范、及时和有效的转诊制度 (机制) ;加强服务的监测和监督 (必要途径) ;以项目为载体推动妇幼卫生服务的完善和妇幼卫生水平的提高 (创新方式) ;出生缺陷的预防和干预, 儿童营养不良与伤害的避免和减少, 母亲生育安全, 妇女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以及艾滋病的重点预防和保护等 (关注重点和难点) 。
5 实现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
5.1 实现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原则
本着公平的原则, 所有妇女和儿童, 不论其生活或出生在何处, 都应有权利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包括产科和新生儿服务, 享受和利用预防保健、治疗和营养等有效干预措施, 确保妇女和儿童人人享有优质的产前、产时和新生儿期、婴幼儿期的基本保健服务以及儿童综合保健服务。
积极实施妇幼保健的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解决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重大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
因地制宜地开展妇幼保健服务, 关注农村地区特别是二/三/四类农村地区, 关注城市贫困人口和流动人口。
5.2 为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在进一步完善妇幼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的同时, 加强执法监督和社会管理;将妇幼卫生指标明确纳入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规划, 纳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建立制度化、递增式的妇幼卫生经费投入机制, 保证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甚至超前;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增加对贫困地区和重点人群的资金投入;同时建立对基本妇幼卫生服务项目的资金导向机制, 增强妇幼卫生资金投入的效率和有效性。
5.3 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近年来特别是2009年以来, 我国在实施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2009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启动, 9项中有3项与妇幼卫生相关。分别是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 开展新生儿访视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为孕产妇开展每年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卡介苗、脊灰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11]。
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民生工程, 积极实施妇幼保健重大专项。例如,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12项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安徽建设的意见》中提出, 开展的以“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民生工程, 其中包括婚前医学检查 (免费) :每对婚前检查基本项目财政补助108元, 所需经费省财政承担50%;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中央财政自2009年起对中西部地区按照活产数人均300元补助, 同时各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规定给予补助;儿童免疫接种 (免费) ;按照全省每年约83万名新出生儿童、人均接种22针次和每针补助3元安排补助经费;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共同承担;妇幼保健能力建设 (设备添加和房屋维修) :每年安排2 500万元, 安排25个机构建设, 各补助100万元, 地方财政负责安排项目工作和奖励经费。
妇幼健康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妇幼群体同时又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妇幼保健是满足人们基本健康需求、实现健康权利的重要途径。“儿童优先, 母亲安全”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政要的共识。我国妇幼保健网络相对健全, 妇女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危险因素相对清楚, 妇幼卫生国际合作经验有一定的积累。我们有理由相信, 率先实现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将为全面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示范。
参考文献
[1]Koplan JP, Bond TC, Merson MH, et al.Towards acommon definition of global health[J].Lancet, 2009, 373:1993-1995.
[2]Kickbusch I, Silberschmidt G, Buss P.Global healthdiplomacy:the need fornew perspectives, strategicapproaches and skills in global health[J].Bull WorldHealth Organ, 2007, 85 (3) :230-232.
[3]WHO.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8-Primary health care:Now more than ever[EB/OL].http://www.who.int/whr/2008/whr08-en.pdf.
[4]China Ministry of Health, WHO, UNICEF, UNFPA.Jointreview of maternal and child survival strategies in China[EB/OL].http://www.wpro.who.int/NR/rdonlyres/E6C29183-BC8E-4DEF-9A50-3606032E8CB4/0/MaternalandChildSurvivalStrategyinChinaENG.pdf.
[5]UNICEF.The State of the World’s Children 2009:Maternal and newborn health[EB/OL].http://www.unicef.org/sowc09/docs/SOWC09-FullReport-EN.pdf.
[6]陈春明.中国营养状况十年跟踪1990-2000[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7]Zhan S, Sun Z, Blas E.Economic transition and maternalhealth care for internal migrants in Shanghai, China[J].Health Policy Plan, 2002, 17 (suppl 1) :47-55.
[8]Sen A.Missing women-revisited[J].BMJ, 2003, 327 (7427) :1297-1298.
[9]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
[10]Banister J.Shortage of girls in China today[J].J PopulRes, 2004, 21:19-45.
【基本公共卫生妇幼培训】推荐阅读:
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汇报08-20
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内容09-08
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归档管理材料11-0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记录表06-2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整改报告10-14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08-0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检查反馈表09-03
精神卫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题库)09-02
202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范文08-18
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