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德育论文:浅谈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2024-08-02

小学音乐德育论文:浅谈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共12篇)

1.小学音乐德育论文:浅谈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篇一

浅谈在小学品德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咸丰县丁寨乡万家坝小学

吴明亮

由于中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特殊的人口政策,现在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很受长辈们的宠爱,他们有个性鲜明、充满朝气、思维敏捷,但片面性较强,容易偏激固执,易养成娇生惯养、霸道任性,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等特点,还缺乏对自我的全面了解,还不能对自我作出正确的评价。因此,学校教育必须着眼于素质教育的全体、全面、主动的观念,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成为“四有”新人。各科教学内容中,都有它内在的德育教育因素,教育工作者只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站在力求把学生培育成具有完善人格、品德高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适应人才的角度,就一定能挖掘出教材中的德育、情感因素,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赋予灵魂和魅力,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如何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一大批德、智、体、音、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中心任务。如何保证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真正使学生获得责任感、集体的荣誉感、民族的自豪感、无私的正义感、追求真理的理智感和圣洁的美感,这就需要教育者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德育教育是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主要可以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小学的德育重点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将来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祖国、热爱特区、的思想,并愿意为特区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第二,合理的利用教材和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传统的德育习惯“高谈阔论”,大都是“一言堂说教式”教育,学生切身感受不强,现实针对性不足,收效甚微,落不到实处。现在的学生朝气蓬勃,思维敏捷,富有创新意识,所以学校可以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新颖的活动,展开德育工作,让学生在活动进行中不知不觉地健全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就要求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

第三,充分利用活动进行德育。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做到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内容上不局限于教材,要把教学与沸腾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形式上,可以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深化教学内容,也可力求把课外阅读、影视广播、社会实践、撰写小论文、时政讲座、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等纳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采取各种方式,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深入实际。让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

第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是通过教学行为显现出来。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应精心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展示教学目标,为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提供有效、广阔的平台,真正做到以情感人,情理交融,以情载理,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才能有效地灌输德育意识。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开展有效的德育活动,针对学生现实思想、行为或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议论。引导运用刚学过的道德观点来进行辨析,分清是非、美丑、善恶。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该那样做,以此来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结合学生中出现的不道德现象,实时开展评价,重点放在弘扬正气方面。教师不要回避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要找准问题切入点,对症下药。要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道德情感,而且落实在学生的道德行为上。

第五、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身示范。一个经常言行不一的教师,即使能说出道理也不能说服学生。因此,我在教学当中,严格地按道德规范的要求去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严谨治学、积极工作,给学生树立了好的榜样。例如不缺一次课,不说一次谎,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总之,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和重要阵地,思想品德教师要利用思想品德课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德育意识,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示范作用,不断探索,积极努力,为更好地发挥思想品德这一德育主阵地的作用多做贡献,把学生培育成具有完善人格、品德高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四有”新人。

2.小学音乐德育论文:浅谈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篇二

关键词:体育教学,小学生,德育教育

体育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 更是德育培养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小学生喜欢体育课, 这就为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天然的条件。体育教师就要在“以学生为本”, 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 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 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德育内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一体育教学的特点

1. 教学的复杂性

由于大部分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具有很大的差异, 同时每个人又有不同的心理特征, 特别是每个年级的差异都不同。因此, 不同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动作行为极为复杂, 在体育活动中也有各自的特点, 最终使体育教学比一般学科显得复杂。

2.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体育教学的内容是很丰富多彩的, 从其所拥有的项目看, 可以分为田径、体操、球类、游戏、民族体育、韵律活动等;从运用的形式上看, 可以分为比速度的、比力量的、比灵敏的、比技巧的、比难度的等。

3.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体育教学的方法有多种多样, 这些方法在形式上具有形象、直观、易操作等特点, 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如果再加上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得当, 那对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将具有显著的效果。

4. 体育运动的竞争性和集体性

竞争是体育运动最突出的特点, 它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在竞争过程中, 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行为特征都能充分地暴露出来, 各种思想都会随时表现出来。另外, 体育运动还具有明显的集体性。这种竞争性和集体性使学生产生一种对集体的向往, 这种向往所转化出的凝聚力对个性品质和活动本身所涉及的社会道德规范, 在体育活动特有氛围中的形成和改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 体育教学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有利的条件。

二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 根据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纪律的约束下进行的活动, 各种体育项目活动中, 有的要求快速, 有的要求持久, 需要集体配合。个人项目的成绩会影响集体的成绩, 教师善于启发和引导, 帮助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思想品质及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优秀道德品质的主题很多, 有爱国、勇敢、团结等。我们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指定相关的内容及游戏, 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学到这些优良的品质。体育有一个强竞争性的特点, 只要是比赛都要争第一, 这可以培养学生奋发图强, 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因而在各种球类、拔河和接力等项目教学时, 教师应在讲授巧技战术配合的同时, 向学生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 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 结合教学内容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 这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条件。由于各个运动项目的内容不同, 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 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 在娱乐游戏中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大家都知道, 小学生喜欢体育, 更喜欢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有着很好的教育内容, 例如, 可以结合社会公益活动, 设计有意义的体育游戏。如为了保护学校的草坪, 在上体育课的准备部分时让学生吟诵“小草才露尖尖角, 我的脚下把情留;等到绿草如茵时, 我在上面跑跳投”的诗句。这样含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德育目标, 入情入理, 自然会拨动学生们的心弦。

4. 在课堂管理细节中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上课前领取体育器材或课后回收体育器材, 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大好时机。如果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教师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 对于那些热心协助教师和爱护公物的学生应给予当众表扬。这样, 既保护了学校的体育器材, 也促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三处理好德育教育中“形”与“质”的关系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 摒弃理论空话与教条, 认清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基本问题, 不能夸大或只做表面文章。在这里, 有必要再提一下体育教师的道德人格问题, 因为它决定着教师能否以身作则, 以身立教。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 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 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更深的“亲密性”, 在这种“亲密接触”中, 体育教师可能要比其他教师更多一份人格暗示与辐射。因此, 体育教师要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为的文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态度的积极、思想的进步和作风的正派等, 给学生以耳濡目染。因此, 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希望在学生身上建构起来的普通公民道德, 其次, 还必须率先修养希望学生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养成的一些特有的良好品质 (如尊重他人、公平竞争、敢于争先、民主、果敢等) 。“身正为师, 学高为范”, 教师必须实事求是, 脚踏实地地去完善自己。可以说, 当体育教学中的“育”与教师人格不一致时, 真正起到有效性教育作用的只能是在言传身教中的教师的道德修养, 而不是“育”。最后, 在宣扬与实现“快乐体育”的同时, 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也完全可以使其成为一种“愉快德育”, 成为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德育, 一种让学生个性尽情舒展的德育, 一种能促使学生健康人格可持续发展的德育。

总之, 小学体育课是将智慧、体质、娱乐、意志和道德品质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体育教师应通过体育课的教学, 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 使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 享受体育的快乐, 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锻炼。

3.浅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篇三

关键词:教材 教师 学生 德育 合作者

教育部长周济曾经说:"切实把德育放在首位,真正把德育落到实处。"我们教学时想到了吗?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我们教学时做到了吗?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而且课堂教学既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更是展现教师职业道德的舞台,教师自身的知识、生活经验、人格素质、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工作方法乃至兴趣、爱好都是课堂教学内容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此处的"德"除了教师自身应有的高尚品德外,还包含教学中应遵循的道德。正是这些"德"构筑成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正是这种魅力,使课堂教学闪烁出奇异的光彩。

一、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一)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精神的角色特征。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强调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事实证明,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心灵和学生对话,用真诚感受他们的快乐和痛苦,他们才能真正地信任你,你才能从根本上对他们进行情感、態度和价值观的引领。

(二)走下讲台,做学生学习德育的合作者

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外,课下也要对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德育教育,平时多和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并给以循循善诱,激励他们积极上进。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导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朋友;既是教学的合作者,也是学生学习的热心指导者;既是为成教学目标"学习共同体"的一员,也是关怀学生成长的有心人。例如,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学生喜欢用本地话来讲粗话骂人,因为他们都以为外地人听不懂,那么在教师碰到这种情况时,就得耐心的去教育,而不是狠狠地批评学生。其实这种情况我在课堂上也是经常碰到的,有时候叫学生做练习,他不会做时同样用本地粗话来说,虽然不是有意骂人的,但毕竟他也是在讲粗话,那么我们做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得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去教育自己的学生不能讲粗话,这样的行为是不礼貌的,会影响到他们的成长的呀!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真理的占有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知心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心诚意善地交流。这样不仅是教师身体走下来,心灵也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既熏陶学生品质又浓厚师生情,教育效果会立竿见影。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还有就是当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就会有放弃的心理,那么教师就可以讲述例如陈景润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还有关于数学家沈括的一则少年立志小故事,曾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的钱学森的故事等等。这样既可以给学生增添民族自豪感,又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所以,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而且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感受到爱国主义,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三、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我们教学中的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同样也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

四、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仅的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所以要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例如:有一次我在讲课时叫学生把课本中加黑的那些文字画一下,全班同学都笑了。但有一个男同学却低下头了,一下子眼中含有泪水,我当时也蒙了,但是又不能马虎的应付这些孩子。经我询问才知道别的同学给他取的外号就叫黑字体,所以在这时候我就跟全班同学说给同学取外号本身就是对同学不尊重、不礼貌的行为,要是别的同学也对自己取外号那你的感受又是怎么样的呀!后来全班同学当堂就跟那个男同学道歉,我觉得自己以后在上课时就要特别注意讲那些重要的定理时该怎么说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德育的教育,然后再做学生学习的对话者。也只有与学生平等交谈,才能在对话中发现学生的思想,在对话中感受学生的感受,在对话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其学习的内趋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所以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

4.小学音乐德育论文:浅谈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篇四

摘 要 在中学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实践学习中,同时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深化教学理念,学生与学生之间深化学习、合作学习。

关键词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O5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147-01

在数学的课堂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因素是现在的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趋势,这个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一些教学上的新的压力,但是与之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得到发展的同时,以后必然也会对其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反过来又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学生普遍处于青少年时期,在青少年时期学生的家长都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而忽略了其道德品质的培养,所以说在初中阶段对一个人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不仅仅可以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还可以对这个学生未来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那么,在学校中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德育教育很好地融合到课堂中,使学生既学习到知识又接受了良好的德育教育。数学是初中教学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将德育教育很好地融合到数学课堂教育中,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今后走向社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尽管很多学校高度重视德育教育,但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性不高,与人们的期望目标相差甚远。究其根本,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有很多,这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不无关系。有些教师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自身岗位职责的本质认识不清,教学中偏重于理论知识灌输,学生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部分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不完善,一味地强调考试成绩,缺少综合素养与能力考查。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一)趣味性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现代认知学认为,情趣属于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源,只有内在积极有益的兴趣和热情,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完美。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思索并迎合学生的心态,不要让沉闷的逻辑思维使自己的课堂变得了无生趣,要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情趣化课程活动,让学生在玩的时候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用欢声笑语把沉闷的气氛一扫而光,进一步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更是对孩子智力和情商的一种培养,使得自主探索变成自身的一种需要,不断促进孩子的进取精神,让成功信念根植于他们的心田,从中攫取不容忽视的“情绪智力”效益,从而为德育元素的渗透与融入大开方便之门。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发挥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事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而幽默有趣、生动活泼的教?W氛围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做人,想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首先就要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授课能力。德育的培养既包含了说理和实践训练,又包含情感陶冶、思想提升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教师自身形象、道德修养达到一定的高度,发挥出较高的人格魅力,才能从一言一行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教师上课之前还应准备充分,与文学教师多交流,提高说话能力,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发掘数学中的德育素材

结合数学课程安排进行德育渗透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想要渗透德育,首先就要充分了解数学这门课程,教师应认真钻研数学教材和数学历史。教材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根本,虽然数学教材不像语文那样生动活泼,只有空间形式及数量关系,枯燥乏味,但是数学教材具有科学运用的概念、变化无穷的关系,新教材中也穿插了更多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接受能力。从教材和数学史中发掘潜在的德育因素,教师深入了解、分析教材,进行课堂知识的外延,利用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加强德育的渗透。

(四)能力性渗透

现在初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遇到困难就习惯性地退缩,缺少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恒心,我们要知道在任何事情上轻言放弃是难以取得成功的。现在有的初中生因为自身的毅力不够强,在数学学习中遇到一点小小的难题就放弃了,而不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对于那些难懂的概念,难记的数学公式并不进行深度的挖掘,而只是进行片面的记忆,在解题过程中也只进行机械化的套用,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身心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从学生的心灵出发将德育教育贯彻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在对学生的数学进行教育的时候,在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注意,及时地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教师首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改变,同时老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树立学生的信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德育教育充分融合在一起。

(五)集体性渗透

在初中时期,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比较叛逆,也缺少一些集体观念,初中生建立良好的集体观念能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集体观念的渗透,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到集体的概念,并且将其在心中牢记,而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遵守一个班级规则,使整个班级都维持着和谐的状态,如果学生不遵守班级规则,那么就会使教师的工作出现问题,人们就难以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这样就需要教师数学课堂中渗透集体的概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

四、结束语

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责无旁贷,更应该在教学中根据所授内容,有目的、有计划的渗透德育教育的任务。

参考文献:

5.小学音乐德育论文:浅谈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篇五

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抓好德育教育。可见,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就是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一、抓住德育因素有机自然、适时适量地进行渗透。

数学教学是以教学数学知识为主,因此只能结合教学过程抓住德育因素有机自然、适时适量地进行渗透。如:教学“时、分、秒”时,在学生初步建立了时、分、秒的概念后,通过让学生数脉搏、读书、写字、跳绳等,让学生感受1分、1秒有多长,到底可做多少事情。从而适时地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在教学“元、角、分”时,可教育学生人民币是国家的财产,代表着国家的尊严,我们应该爱护好人民币。希望全班同学在平时的生活中都能做到勤俭节约,合理地使用人民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如在进行统计教学时,要求学生调查改革开放前后家庭拥有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小轿车的数量进行教学;或者收集历届奥运会获奖的金、银、铜牌数进行统计教学,类似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摄取现实生活中与数学紧密相关的新颖信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听到经济飞速发展的心声,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报效祖国而奋发读书的热情。

二、结合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都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如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我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边思考:“题目有没有抄错?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能否简便计算?”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步一回头,自觉进行检查,做错及时纠正,自觉分析错误原因,防止再错,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小数点等必须写清楚、工整、规范,做完作业后要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端正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培养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善于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人的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他们经验有限,那么生活中的形象越鲜明,思想影响就越强烈。”在小学教学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内涵十分丰富,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同时在教学知识时,注意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教学中。在第一册教材第16页学习“高、矮”时,出示了两个小朋友护送一位眼盲的老爷爷过马路,不言而喻,可对学生进行尊敬老人的教育,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如:课本第3册64页:“时、分、秒”的教学,课文以我们赢了为课题,出示北京申奥成功人们的喜庆场面为画面。这又是一个进行德育渗透的好材料,教师应抓住这一素材,教育学生:中国申奥成功了,这是我们中国人期盼了多年少的梦想,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并且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中国奖牌总数名列第一,我们身为中国人,多么为自己的国家而骄傲,为成功而欣喜。通过这样的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实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时,结合教材内容,没计我国解放初和九九年工农业生产的数据,以及南海市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发展的资料,通过对比,自然渗透。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和热爱家乡的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从小努力学习。在教学 圆周率时,可以介绍祖冲之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和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这一成果要比外国人数学家求得的结果早一千多年。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从中转化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又如中年级教学“读数、写数”时,可以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本地有教育意义的数据,还可以介绍我国的地形概况,如我国地域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长6300千米等等。中、高年级教学“应用题”时,可以根据应用题中所反映的日常生活、工业、农业、卫生、交通、教育、科技等方面有说服力的数据,经过比较、分析,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高年级教学“百分数”时,可以介绍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5%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而且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从而进行国情教育。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如:课后的“数学万花筒”、“你知道吗”等都是很好的德育素材,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是十分见效的,所以只要教师能认真挖掘教材,完全可以找到教育的素材的。

四、善于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远的。其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另外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还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若教师在教学中,老绷着面孔,不苟言笑,则教室的气氛必然趋向紧张、严肃,师生之间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学生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更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6.小学音乐德育论文:浅谈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篇六

西街小学

程芳芳

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我认为,在国际文化多元化的大环境下,如何在小学阶段结合道德与法治课,对少年儿童选行中华优秀文化的教育、传承、弘扬,是值得每一个德育教师思考的现实问题。下面我就粗浅地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一、加强德育教师的自身建设,提高教师的文化道德修养。

清末思想家、教育家黄宗羲曾经说过:“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传统文化教育被列为品德教学的重要目标,其所藴含的道德价值观也体现在教材具体的章节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注意搜集和积累传统文化的研究资料,积极阅读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典籍和蒙学读物,对传统文化进行钻研和消化,力求融会贯通,这样才能与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自觉地渗透到教学中,从而启发学生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教师只有以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才能厚积薄发,旁征博引,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胸有成竹,故而也容易使学生产生信服感和敬重感,亲师信道,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与教育。

二、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式、体验式的活动中体验和比较优秀的传统文化,感悟、认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下面我会具体谈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具体操作。

从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利用课堂教学阵地,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使用的教材中有许多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我们在备课中善于挖掘利用,把课堂教学作为传统文化教育主阵地。

教学设计要精心。认真研读课标,以教材为基础将传统文化与教材巧妙结合,渗透到每节课中。教学方法要多样。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多媒体,趣味活动,讲故事,各类比赛,表演等多种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让全体同学积极参与。

三、借助经典诗词、名言警句的积累诵读,强化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与培养。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和璀璨明珠。许多古诗词里所蕴含的忧国忧民、乐观豁达、追求向上的人生哲理与思想品德、人文精神都是一脉相承的。比如通过: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让学生懂得中国古代先哲十分注重诚实守信,并将其视为立身之本。这样的传统文化教育对当今社会过分世俗化和物欲化的倾向可以起到很好的抵制和克服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诚信和利益的关系,形成健康积极的价值观。

四、让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学生健康成长以及文化素质的养成往往受到家庭环境、学校氛围、社会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最大程度优化三方现有的资源配置,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各司其职,合作监督,齐头并进、整体联动共筑教育长城,创造有利于学生传统文化素养长远发展的良好氛围。

7.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篇七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是由数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的。然而,人们却很容易疏忽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且理所当然地认为,对学生德育教育是政治教师的事,与我们数学教师没多大的关系。事实上,传授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与进行德育教育这三方面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它们三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其重要性,提高自觉性和目的性,并不断地探索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新方法。

一、小学数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利用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随着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能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已是考核一名数学教师是否具有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内容之一。

二、小学数学渗透德育教育的着眼点

1.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逐渐培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和倾向。小学阶段是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尤其是在一、二年级更为重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听课习惯、作业习惯、审题习惯、验算习惯、总结习惯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各学科学习质量的全面提高。

2. 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基础知识教学。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都要用数学,这是大家熟知的事实。数学知识具有应用广泛性的特征,我们在教学中应从近处入手,着眼于未来,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如教师在讲平行四边形的易变行性特征时,学校安装的可伸缩的自动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让学生看到数学的用处,明确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应用,使他们亲身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感受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的现实意义。

3.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思维高度抽象的学科。数学中一些概念的界定、法则的运用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和规定,稍有疏忽往往就会使解题过程前功尽弃。这就使某些意志薄弱的学生望而却步,因而教师在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学生认知结构的同时,也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磨练吃苦耐劳的品质,在解题的实践中形成实事求是、不懈探索的科学态度。

4. 培养学生的美感。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学本身也有无穷的美妙。”数学中处处存在美,只要认真挖掘就可以发现相当可观的美育资源。不仅有数的美、形的美,更具有对称的美、立体的美。因此课堂教学中就要求教师通过形象的比喻、巧妙的启发,以及生动的语言、精心的板书诸多方面,尽量体现数学中美的神韵,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

5.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把有关数学史料引入课堂,既开拓学生的视野,又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在数学实践和认识的进程中,许多中国数学家以科学务实的精神,百折不挠、奋力拼搏,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中国的一些伟大的数学成就更是一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催人奋发的好教材。如古代秦九韶公式、刘徽的极限思想、祖冲之的圆周率等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数学家吴文俊获得了中国“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担任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主席,成为首个担任被誉为“数学界的奥林匹克”大会主席的中国人……“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一旦主体将崇高理想和眼前的学习结合起来,他们的兴趣是长久的,其潜能更是不可估量的。当然,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史料或先进人物这些显性的德育素材要有针对性,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喧宾夺主。

6. 培养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

数学自身充满着矛盾、运动、发展和变化,体现着唯物论的辩证法。数学中许多概念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许多法则、公式、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而产生、推导、归纳、概括、推广、发展、应用的。如加和减、乘和除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的,但它们又可以互相转化,反映了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总是把未知转化为熟知的问题,或者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这就是数学中的矛盾转化原理。因此重视教材中唯物辩证思想的揭示,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优化数学素养的同时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综上,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起点。数学教学中德育功能渗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教学能真正为新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材服务。当然德育教育功能的实现需要采用与学科教学不同的方法,这种方法不是教,而是化,德育教育是一个化育的过程。它不能只依靠定条条,设框框,而应把握教学中的各种机会加以引导、启发和培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提高学生德育品质的一切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它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小学数学教师在从事教学时,只有做有心人,恰到好处地、适时适度地渗透德育教育,才能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同时,探索出集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新机制。

参考文献

[1]李佳源.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0) .

[2]陈素珍.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J].时代教育, 2008, (9) .

8.浅谈在体育课中进行德育渗透 篇八

一、严格执行课堂常规要求,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队列和体操队形不仅是对学生身体姿势和空间知觉的基本训练,同时也是一种严格组织纪律性的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从而培养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动作准确、迅速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做到上课不迟到,集合站队做到“快、静、齐”。每当上课铃声响起,我就站在操场上,以自身榜样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并对来得早的学生和做到“快、静、齐”的小组进行表扬。在体育活动或游戏时,让受到表扬的个人和小组多做一次,以此奖励。

在讲课过程中规定学生之间不准闲聊,在教学中如出现纪律涣散,就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待秩序恢复正常后,再进行教学活动;做练习时,特别是在进行教学比赛时,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老师宣布的规则和要求进行,如仰卧起坐、跳绳练习的计数必须要实事求是,不得虚报。如发现有学生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就立即进行制止,给予严肃处理,并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诚实做人、不说谎话;还规定学生做练习时必须列队有秩序地进行,不得散作一团,同时要求学生上课一定要有始有终,即便在完成大运动量练习后,也应按常规要求下课后方能离去,决不允许学生未经整队就一哄而散。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技能是通过身体练习形成的;体质的增强是在刻苦锻炼的基础上获得的,思想品德要经过运动过程的磨炼,才能产生质的变化。例如:长跑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极好的教材,因为长跑项目练习起来比较枯燥,长跑中出现的“极点”现象,对学生的意志品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学生只有在练习中闯过“极点”,出现第二次呼吸,其意志品质的质变才有可能产生,并通过反复实践的积累,不断扩大和巩固质变的效果。在冬季来临之际,结合长跑教学,我在学校各班级间开展象征性长跑活动,并不断公布班级的团体成绩及进程,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又激发了学生进行长跑锻炼的积极性。在进行长距离跑测验时,不跑的学生在旁进行呐喊助威,鼓励测试的同学跑出好的成绩;待同学跑完后,马上过去搀扶或帮助进行放松活动,这样既提高了运动成绩,又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在教学中我还经常组织以班为单位的教学比赛,鼓励学生同心协力,争取胜利,比赛赢了,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输了,则共同总结经验教训。加强练习,争取以后迎头赶上,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如:篮球、足球这类对抗性极强的教材,进行“运球过人”“投篮”“射门”的教学时,只设置固定的障碍物(如标杆),脱离激烈的对抗或仅仅是消极防守,相对静态下的练习,那么,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勇敢、机智、灵活的品质,就将无法实现。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适当增加一攻一防或二攻二防的对抗练习或模拟比赛,变静态练习为动态练习,既是进行教学的措施,又能收到培养运动能力之功效,还可以增加课的练习密度。这样做能使学生体质、运动技能和道德品质,在实践中互相促进,同步发

展。

三、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想、行为上出现的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教育,延误时机则可能失去教育的针对性,影响教育、教学效果。例如:对学生在练习跳高、技巧、低单杠、攀爬或支撑跳跃时表现出来的畏难、惧怕心理,教师应把握时机,针对各种不利于学习的心理,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并加强保护措施,给予鼓励和引导。通过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进一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如:在一次以“抢救伤员”为主题的背人接力(负重跑)教学,由于我的疏忽,出现了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同组,当轮到这个男生背人跑时,他中止了练习,并喊了一声:“她是女生。”面对这个意外的情况,我坚定而及时地回答:“她是伤员!”结果练习恢复了。我立即和全班学生一起为这个男生鼓掌予以鼓励,并进行了讲评,使全体学生受到了一次团结、互助、友爱的革命人道主义教育。

四、把握时机,因势利导

记得有一次我在组织四年级学生进行接力比赛时,学生们先是喊“XX 加油!”,后来不知哪位学生突然喊了声“中国队加油!”,顿时,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振臂高呼:“中国队加油!”声音高昂、节奏强烈,似乎是在奥运赛场上为英勇拼搏的中国乒乓球队“加油”。比赛一结束,我马上对刚才学生们喊的“中国队加油!”的口号给予肯定,鼓励大家从小练好本领,将来像夺取世界冠军的中国乒乓球队那样为中国争光。在教学中,学生思想上存在的一些弱点也最容易在体育比赛的时候暴露出来。有的学生为了使本队取胜,故意乱喊乱叫干扰对方,如喊:“第X组漏油!”“第X组掉棒!”等等,这时教师如果听之任之,不及时加以制止和教育,就容易助长不良赛风的形成,岂不败坏了体育德才兼备的风尚?在竞赛活动中,有的学生可能表现较好,为了集体荣誉而勇敢顽强地拼搏,有的学生则表现不好,对比赛无所谓、不负责任。所以体育教师应特别留心学生在比赛活动中所暴露出来的各种情绪和表现,不失时机地表扬好的,指正不足。从而培养学生的拼搏进取的精神、高度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团结友谊等优良品质。

五、教育学生爱惜公物,培养勤劳俭朴的作风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由于从小娇生惯养,不爱劳动,集体观念淡漠,一下课就立即跑去穿衣服、拿跳绳,有的进教室,有的去玩耍,或者急忙背上书包排队回家,而不愿意将上课所用器材搬回器材室。為此,我对所教班级学生进行了集体主义和爱护公共财产的教育。教育学生爱惜公物,搬动器材时,不能在地上拖着走,不准坐在运动器材(如排球、篮球)上;课前要求学生一齐动手打扫和布置场地,器材用毕后要求整理好,准时归还;对不负责任,损坏器材者,予以严肃批评,故意损坏器材者,令其照价赔偿等等。

由于学生在体育课中处于运动状态,因此偶发的事件经常发生,而且他们思想品质上的各种弱点,也会在身体练习和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教育,是体育课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特点。

要想加强体育课的思想品德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以育人为目的,树立教育意识,爱护学生、关心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认真钻研教材,剖析教材中各技术环节的教学特点,努力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要研究组织教法和教学手段对德育的作用,改革教学方法,坚持正面教育,在教学中严格训练,严格要求,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启发、诱导、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努力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教学艺术,才能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9.小学音乐德育论文:浅谈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篇九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重庆市长寿区凤城第一小学 张黎离

【摘要】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主要是通过艺术形象去感染儿童的心灵,陶冶情操,启迪心智,从而美化儿童的内心世界,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理品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课程资源,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情感、品格和心灵上受到有益的影响,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德育;渗透

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从人文教育观出发,体现鲜明的人文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而使音乐

课程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活泼多样。同时,要联系学生个人的生长环境,联系学生的音乐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感和文化,吸取人类历史的文化营养。小学音乐是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课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课程资源,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情感、品格和心灵上受到有益的影响,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为此,笔者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一些探索。

一、利用音乐教材,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如,小学音乐《静静的夜》,一开始教师可运用声、像结合的动态画面,让学生聆听《摇篮曲》,用心体会歌曲安宁、舒适的意境和母亲对孩子真挚的爱心。同时,在老师有感情的朗读中,让学生用轻柔的动作表现自己

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从而为学习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做好铺垫。在这首歌的结尾句处理方式上,还可让学生说一说,再试唱各小组的设计,体验创设成果的愉悦,最后根据这首歌曲的意境,让学生用碰钟轻轻的敲击为歌曲伴奏。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知道这首歌曲的情感所在,再不会随声附和地喊歌,而是有声有色、有情有韵地歌唱,歌唱时情感的处理会恰到好处,表达了歌词的意义,唱出了歌曲的感情,达到了教学目的。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低年级同学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理想。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

演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开火车”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

二、在唱歌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

唱歌最易使学生直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陶冶情操的过程。歌曲以它独特的美——乐曲的旋律美、音响的意境美、表达的情感美在孩子们的心灵扎根,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净化学生的心灵,美化学生的行为。教材所选歌曲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大多包含着一些德育内涵。如,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美丽的祖国》、《中国,中国我爱你》等是典型的爱国主义题材的歌曲,在教学时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深刻

理解歌曲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教唱之后让学生讨论采用怎样的速度才能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学生练习饱含深情的歌唱,唱出自己对祖国的爱。又如,学生在唱《在老师身边》、《劳动最光荣》、《可爱的家》、《小鸟请到这里来》等歌曲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关心他人、尊敬老师、保护环境等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既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又得到思想上的升华,陶冶了情操。又如,《国歌》是一首雄壮、高昂、激奋人心的歌曲,它鲜明的节奏和号角式的音调及催人奋进的音符,塑造了中国人民威武不屈,为争取自由解放而英勇奋战的音乐形象。过去它曾激励无数中华儿女、爱国志士,奔赴抗日前线。而今,又以新的姿态与活力鼓舞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建设。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扣人心弦地讲述这首歌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并结合每周一升国旗仪式,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

激动人心的场面,激起学生的满腔热情,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结合课外艺术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德的重要途径。心里学家告诉我们,儿童都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心里特征。借助这一特征,在各种艺术活动中,可以充分结合他们热衷于表现自己才艺的心理,在校内组织小合唱团队,舞蹈队,使学生懂得,只有协调一致,团结协作,才能唱出统一和谐的音调,才能使演唱、演奏得以成功。因此,我们组织舞蹈队,排练了以反映儿童思想、学习生活为内容的多种表演形式的小节目,使学生在排练演出过程中受到寓意深刻的思想教育。音乐第二课堂能满足学生好动、求乐、爱美的要求,他们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愿望。如,鼓乐队、合唱队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珍惜集体

荣誉、严守纪律的良好品质。例如,在鼓乐队的训练中,教师要经常让学生去感受整体声音的协调性及和声效果所带来的美感,感受到整体的凝聚力,认识到自己是整体中的一员,必须服从整体。并经常通过对比,提高鉴赏力;通过练习,获得美的声音;通过刻苦努力地训练,使学生知道,美的声音是通过不懈努力换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同时对学生的集体主义也得到了培养。教师利用课堂、课余时间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都喜欢那些歌曲,抓住契机,加以引导。

四、在学习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

10.小学音乐德育论文:浅谈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篇十

德育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和学科教学的灵魂,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除了领导和班主任的高度重视外,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既教书又育人,在教书中育人,是每个教师神圣的责任,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牢记师德,不忘渗透。因此,对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必要和必须的。

一、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 在教学环节中,通过每一件小事溶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比如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关爱他人的教育、刻苦学习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培养等。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注意这个问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如:拉键盘抽屉不要用力过猛,或乱敲键盘、乱按鼠标,开机和关机一定要按照程序进行,同时,要教育学生遵守机房各项规则,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好习惯。然而生硬的教育效果不是十分的明显,我在微机教学中曾经出现过这样的事情,一些学生将鼠标球卸下,有的学生将鼠标粘到桌上,有的学生将键盘划破,不按正确的方法关机……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循循善诱,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比如:在介绍有关闭计算机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不能直接关闭电源,并且使他们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使学生明白这样做的道理,良好的习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可以靠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我把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这样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爱护机器设备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信息道德教育

作为信息技术课这种综合学科,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课堂教学显得非常重要,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出发,附于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灌输教育,而是让学生有深切的感受。其次把握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注意渗透的生动性、及时性与形象性。教师把握本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时,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生动性。所以我们必须抓好课堂中的每一分钟,每一个问题,特别是道德素养方面的问题,这个过程要渗透到教案设计,课堂教学,作业、作品以及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中去。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最忌生硬。把信息道德融入到任务设计中去。在信息技术课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是最常用的,任务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效率,所以一个好的任务能够起到多种作用,不但可以理顺教学,给学生以动力,同时只要好好设计各种任务,就能起到各种不同的教育,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布置作品任务时,要有选择性,目的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在《word文字排版》教学中,让学生对《八荣八耻》这篇文章进行排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画图》,让学生去画一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作品,渗透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设计一些好人好事的作品,在学生作品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学习了powerpoint幻灯制作后,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完成一个作品,培养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道德品质。网页制作可以引导学生建一个有关中国传统美德介绍的网站,把优良传统渗透到信息课中。把中国人民优良的美德。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尊重他人,拾金不昧,这些耳熟能详、妇儒老幼皆知的美德,渗透到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去。

三、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德育的内容包括互联网与德育工作、网络建设与网络管理、互联网与校园文化等方面。将学校德育工作渗透到网络中、运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要开展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加强网络内容的建设,将思想教育的内容上网,运用网络这个载体拓展德育工作;另一个方面,建立共青团、少先队、班主任、计算机教师、思品课教师协调配合的网络德育教育体系,对学生进行辨别信息真伪教育,自我防范教育,信息伦理、道德、法制的教育,通过向学生推荐有益的内容和开展丰富的活动,建立积极向上的网络观。从而树立健康、合理、安全使用网络的意识。

首先,让学生了解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或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其次,整合各种力量进行德育教育,网络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的危害性又是最大的,所以,我们要重视网络教育,而它必须从小抓起。特别是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给他们介绍各种不道德或违法的行为,教育他们不要去做。最后,向家长和学生推荐好的优秀的儿童网站。在教学中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所以信息教师要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少年儿童网站如春芽网、儿童园地、雏鹰网、中国少年在线等十几家儿童网站,教学中信息教师可以把这些网站点制成一个学校学生上网的导航,避免学生无意中点出不适合的网点,在教学中信息教师也可在服务器中安装一些反黄软件,限制一些网站,同时,也要正面从思想教育方面让学生认识网络的负面性,从多角度杜绝不良因素。

四、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渗透信息道德。

正确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培养的一种途径。像班会课上让学生进行“学生上网的利与弊?”的辩论;“用电脑画你最敬爱的人”比赛;用幻灯片制作反映家乡、学校的好人好事,经常组织有关网络、时事、科技类的知识竞赛;通过班、队会交流上网心得;通过小广播介绍小经验;举行“网络安全”的专题讲座等等有益的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中已经渗透了信息道德教育。若长此以往,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

11.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241-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要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将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地贯穿于日常小学语文教学中。由此可见,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极有必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余加强德育创新工作,使二者能够实现协调、同步发展,这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中必须贯穿的神圣使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魅力,但是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负起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从多角度、多方面来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够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最终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渗透德育的重要意义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育人教育的作用之大由此可见。人类步入目前,人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最主要的意义就是学习读书和写字,但是深入研究会发现,小学语文教育是其他课程有效进行的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提升学生世纪,“人本思想”已深入人心,在实施主体教育的今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研究教法、教材,而应更多的关注“人”。只能关注学生心灵,了解并研究他们的心理需求,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促进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好这门学科,获取新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反过来看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推动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教学成绩,缺乏对德育教育的重视 在我国教育环境的限制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求的是学生成绩的提高,却忽视了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教育,教师认为学生品德的教育应该由家长负责,而家长则认为学生在学校里;学生的品德会自然而然的提升。由于学生家长和教师都缺乏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视,导致学生缺乏对自身道德品质的规范和约束

2、德育教育渗透过程中方法呆板 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许多学校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渗透德育教育的教学实践,但是在教学方法上还存在问题。部分语文教师不愿意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和德育教育的联系,不能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生动的讲解。这种呆板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这样不仅没有达到教学效果,反而影响了德育教育渗透的进行。

3、德育渗透缺乏评分机制 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但问题是道德品质和学习成绩不同,学习成绩可以通过考试进行打分,而德育教育是无法进行打分的,如果给学生的德育进行打分,那么学生在道德品质的培养中就会变得功利化,学生的道德品质也不会有实际意义上的提高。

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1、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加深学生们的理解,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入的理解后,思想层面就会受到陶冶。其次,充分借助语文教材中树立的榜样人物事迹,这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极其有效的方法,榜样的人物事迹能够引导学生积极的学习,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典范,语文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向书中的优秀人物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道德修养,实现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运用情景教学法,可以将书中的内容转换成生动形象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模拟文章中的人物,感受人物的思想和心境,学生通过自身的真实感受,会逐渐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2、研究制定有效的德育方法 若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语文教师需要不断研究并制定新的德育方法。如果德育渗透的方法不合适,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就会生硬,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影响了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效果。因此选择合适的德育方法至关重要,德育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讲解,如在学习《黄香温席》这篇文章时,教师应该着重对孝亲这一美德的讲解,在学习《孔子拜师》这篇文章时,教师应该注重对尊师重教问题的讲解,同时教师要结合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实例,向学生讲述一些人是如何传承这些美德的,这样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渗透德育教育要适度 我国素质教育的推动,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已经引起了教师们的高度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会更注意德育教育内容是否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使学生被德育内容感染,但是德育教学内容过多,就会影响学生对语文素养、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要适度,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度,保证学生在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品德。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总结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中来,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学到的内容,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 艇,夏杰会.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J]. 新课程 ( 小学 ),2014,03(02):90-91

[2] 徐万宪.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若干思考 [J]. 成功 (教育),2013,16(08):304

12.小学音乐德育论文:浅谈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篇十二

一、当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的弊端

(一) 重视智育的开发, 忽视德育的发展, 忽视德育教育的目标

智育不可忽视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但是德育教育也是教育的核心的内容之一。“学生进学校求学理应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陶冶和扎实有效的科学文化教育, 使年轻的鲜活的生命健康成长。”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教育体制与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理念下, 教育理念展现出了重智轻德的弊端。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 教育是以成绩为本, 成绩是检验学生好与坏的唯一标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德育是表面的形式、是口里说说的, 是流于形式的。德育永远没有成绩与分数重要, 所谓的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渗透也只是听闻其有, 未见实践。即使有德育渗透也是将语文教材与德育强硬连接, 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生活经验相距甚远, 这就使语文教材中所隐藏的德育内容浪费掉, 德育教育成为一种表面功夫。

(二) 德育教育渗透的过程中形式呆板, 实效性比较低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 部分教师具有渗透德育教育的意识, 也在不断的实践, 但是方式方法存在弊端, 导致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有效性非常低。部分教师不愿意为德育渗透浪费时间与精力, 不愿意钻研教材中教学内容与德育之间的练习, 不愿意在知识与德育之间建立桥梁。在课堂教学中只会依照教材内容生硬的讲大道理, 不联系生活实践进行形象生动的讲解, 完全不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是否能够接受, 这样的德育教育呆板, 单调, 乏味, 起不到应有的德育作用, 学生在教师长期的呆板的教育下, 对于学习产生极大的逆反心理, 这样的德育教育得不偿失, 效果微乎其微, 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德育渗透的评价机制不健全

评价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渗透的效果, 不能够像学习成绩那样用分数来衡量, 不能够用单纯的数字来衡量。如果应用计分的方法来评价德育, 学生接受德育教育会变得功利化, 学生不会产生发自内心的道德情感, 长此以往, 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思想品质的都不会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正确的评价品德的方法有自陈发、行为观察法、情境评定法, 这些评价费时费力, 需要教师的用心制作, 在追求分数的现在教育, 很少有教师能够精心完成这样教学评级机制, 德育渗透缺乏管理与监督, 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 德育失去育人功能, 效果微乎其微, 所以, 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渗透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德育评价体制, 存进德育发挥其强大的育人功能。

二、小学语文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途径

(一) 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注重对教材中德育教育的挖掘

在小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的挖掘, 进行科学合理的把握, 即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于教材内的文章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把握, 做出经验总结, 在上课过程中将自己的知识体会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小学语文教材是材料非常丰富的学科, 其中德育内容必然是非常丰富, 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需要重点突出的于内容。如在学习《八角楼上》这一篇课文的时候, 就要突出毛泽东主席艰苦奋斗的精神, 赞扬当时的革命家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不断奋斗的精神品质。像这样蕴含德育教育内容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比比皆是, 需要教师提高对于语文的与功能的重视程度。

(二) 需要教师选择正确的德育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若想产生良好的德育效果, 需要教师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德育方法。如若德育渗透的方法不正当, 知识与德育的连接就会生硬, 直接影响到小学语文德育功能是否完全发挥出来。若选择了正确的德育方法, 小学生对于德育知识更加容易接受, 也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德育方法不是千篇一律的, 需要根据德育主题的不同来选择, 如在讲解上文提到的《八角楼上》的时候, 需要教师着重在文章中心思想中来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在讲解另一篇课文《诚实的孩子》中需要注重对“诚实”二字进行讲解, 举例说明诚实这种品质的美好之处,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 需要认识到德育教育要适度, 坚持适度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组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使学生心中对于德育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 使得小学生对于教师所讲授的德育内容的感染。然而, 虽然小学语文的德育功能具有比较大的作用, 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提升具有比较大的优势作用, 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提高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是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绩, 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控制数量, 重视质量, 语文教学课堂毕竟不是思想品德的课堂, 需要教师把握一个准确的度, 保证小学生在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的同时, 受到道德的陶冶, 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与思想品德。

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许多德育资源与德育主题,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小学语文叫徐的一想重要内容就是德育渗透。这就需要全体小学语文教师不断的探索远辉江岸, 需要教师将德育教育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摘要: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德育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已经势在必行。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方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另一方面, 促进学生对于道德与思想品质的深度认识, 完善学生的道德认识, 提升学生的道德能力。本文就笔者的教学经验探讨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弊端以及正确的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方法途径

参考文献

[1]冯磊.《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05.

[2]高晓梅.《如何在小学语文叫徐二中渗透德育教育》.才智, 2013, 02.

[3]邱玲.《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有效的德育》.赤子 (中旬) , 2013, 08.

上一篇:关于公司考勤的通知下一篇:语文教案-《论语》九则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