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主动学习品格的培养

2024-08-27

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主动学习品格的培养(通用11篇)

1.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主动学习品格的培养 篇一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能力 怀远县韩庙初级中学

郭城:

探究学习不仅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是一种现代的教学观念,它将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职责在于提供条件、给予指导、点拨和鼓励,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

1、允许学生超前预习课文

预习课文的目的主要是熟悉课文,除了预习字、词、句外,主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读懂课文。除此之外,还可以布置适量的查找资料任务,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八年级有一篇课文《七律 长征》,课前我布置了学生预习,查找红军长征的资料,讲长征的故事。上课时,学生们纷纷举手,争着回答,大有不吐不快的感觉。通过预习,同学们不但了解了长征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以苦为乐,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而且激活了他们不断进取、学习的欲望,提高了课堂效率。

2、允许学生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如何,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等方面综合的表现出来,因此,语文课要营造一种书生朗朗,质疑讨论,各抒己见的氛围,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有疑学习,求异学习。比如九年级有一篇课文《与朱元思书》中有一句话:“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有一个学生预习时产生了疑问:富阳在富春江下游,而桐庐在富春江上游,既然从流飘荡,应该从上游到中游,然后才到下游,为何书上却说自富阳到桐庐呢?这个问题一经提出,马上便得到许多同学的响应。于是,我就让同学们自己去看地图,查资料,这样学生学习就有了动了,可见有疑才会探索,有疑才会学习。

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理解中注意观察和想象,有个人独立的见解和感受,要善于提出问题。比如,我在教学《木兰诗》一文时,文中有一句“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我就引导学生思考:木兰的战友和木兰一同生活、战斗,相处了这么长时间,为何不知木兰是女儿身?难道你不知道你班级里的哪一个同学是男的还是女的吗?历史上真有这个人吗?有这件事吗?„„学生们自己去查资料,收集信息,通过分析、综合,解答了以上问题,就能更好地体会、理解本文的主旨。正如《论语》中所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实践也反复证明,学与思相结合,才能提升学习的能力。

二、拓展主动探究的学习领域

语文学习应当充分拓展开发的空间,给学生创设一个立体化、民主化和生活化的自由的空间,使学生具有一个展现自己个性的宽松氛围。

1、打破学科界限,多角度探究学习

把语文课和历史课、物理课、化学课等学科结合起来,形成多角度的联系,更加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例如:教学《七律 长征》时,我让学生把它和八年级历史第十三课《红军不怕长征难》联系起来,学生先学习历史,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再学习语文这篇课文,这样可以达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又如:八年级语文有一课《叫三声夸克》,我就和理化任课老师联系,让他们先为学生讲解物质构成的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再上这篇课文,学生们就游刃有余,轻松搞定了。

2、打破课堂为中心,面向社会多方面主动探究 语文学习应该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课堂教学,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开放课堂,让学生的社会中,到生活的海洋里,去汲取语文知识和思想文化的玉露琼浆。总之,语文学习,应该切实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的习惯,使学生不仅在课堂内能主动地学习,而且在离开教师,教科书的情况下,也能主动的探究学习,以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效率,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更好地基础。

2.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主动学习品格的培养 篇二

●●兴趣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 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被动的、勉强的。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 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 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去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

例如, 在上《绘上缤纷的色彩》这课时, 我以故事形式提出问题:“同学们, 有一天小明去上学, 突然他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 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事吗?”同学们齐声回答:“想。”然后我请同学们看屏幕, 课件出示以下情景:小明高高兴兴地去上学, 走着走着, 突然他看见一个漂亮的蝴蝶从身边飞过, 小明追了上去, 追着追着, 他突然走进了一个神秘的地方, 这是一个没有颜色的世界。这时突然跳出来一个小白兔, 小白兔说:“这是动物王国, 因为我们破坏了环境, 太阳公公把颜色都收回去了。”“那怎么办呢?”小明想。小白兔接着说:“太阳公公说, 只要我们爱护环境, 保护环境, 给动物王国涂上漂亮的颜色, 就能找回以前的颜色了, 你能帮助我们吗?”看到这里, 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我及时提出问题:“同学们愿意帮动物王国找回颜色吗?”同学们齐声回答:“愿意!”通过以上的情境创设, 充分地调动了同学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激发主动学习欲望, 指导主动探究,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1. 利用任务驱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现行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而每章每节的教学内容, 也没有设置一系列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具体任务, 这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有些教师把学生带到电脑室,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玩, 玩游戏、上网, 教师一概不管。这样学生在学习时, 根本找不到目标, 有些学生甚至还养成了只喜欢上网、玩游戏的习惯。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任务驱动方式,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实际的操作任务, 让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自主探究,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例如, 我在讲解Word《绘出生动的图形》这课中, 要求学生利用自选图形里的各种图形绘一幅画, 图形可自主选择, 教师通过展示示例作品明确任务, 我只提出任务, 不提出要求, 完全由学生自主发挥, 为学生留下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到上交作品时, 我发现每个学生所画的画都不相同, 有的用到了笑脸、十六角星组成了太阳, 有的用到了矩形、三角形组成了房子和树……这些作品可看出小学生不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 使他们在任务驱动下学习到了大量的知识。又如让学生运用计算机设计电脑小报, 这种任务一般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 可以很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教师课前可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 对排版作一定的要求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创作。学生收集资料、创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主动学习的过程, 这样的任务设计使学生的思维更具独创性, 使他们对信息技术课有了更大的兴趣, 他们就更愿意去学习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 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去学习的习惯。

2. 利用竞赛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争强好胜是小学生的天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竞赛方式进行学习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对要竞赛的内容进行深入透彻的学习, 而且对教师及时地掌握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也是很有好处的。例如, 键盘基本键练习这一节, 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 针对这一现象, 我利用恰当的契机, 组织了一次字母录入竞赛, 利用“金山打字通”软件进行竞赛, 看谁的速度快。通过这样一个设计, 学生的学习劲头来了, 在竞赛过程中你追我赶, 看谁输入速度快。这样就促进了学生对键盘的熟悉程度以及字母录入的熟练程度, 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主动学习的精神。又如在上《绘上缤纷的色彩》这课时, 我同样以竞赛的方式进行教学, 上课时我出示了三幅没有颜色的森林图画, 让学生们在8分钟内利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 帮助动物王国找回色彩。竞赛前我设定了竞赛规则, 同学们根据规则进行创作, 然后小组评选出一幅最好的作品进行全班的评比, 最后评出最佳创作能手。在竞赛的方式下, 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 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主动进行创作, 能独立地解决学习问题, 同时在小组评选时, 同学们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 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 在竞赛中不断进步。

3.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主动学习品格的培养 篇三

关键词:主动性情感动机数学美有效教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知者。”在现行的高考模式下高中数学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学好数学不仅是高考的需要,也是一个人终身发展的需要。怎样使学生变“怕学”、“厌学”为“好学”、“乐学”,进而高效率地投入学习,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下面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方法,唤起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很多情况下,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是由于教师的满堂灌,学生不知道学什么,该怎样去学,从而导致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受挫,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因此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明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即课堂上应该理解和掌握的学习内容;其次,还应该具体指导学生通过何种方式才能更好达到学习要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主动学习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罗杰斯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独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因此,教师应精心创设合适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中,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老板与学生对话:在一个月内(按30天算)每天给你10万元钱,但在这个月内,你必须第1天给我回扣1分钱,第2天给我回扣2分钱,第3天给我回扣4分钱,即每一天给回扣的钱都是前一天的2倍,这份合同你能签吗?并说明理由。

此现实问题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大胆放手 培养主动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要发展其主动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美国教育学家鲁正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此,教师需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数学思维的规律,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猜想、归纳、类比等思维方法,主动地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

例:已知数列{an}中,的通项公式是 。作为填空题,学生可先求出前几项,然后归纳一个通项公式,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证明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追问反思,提出问题:

1、能否从正面入手,转化为熟悉的特殊数列求通项?

2、取倒数的方法有没有一般性,对什么样的递推结构可以用?

3、如果把递推关系改为呢

其次,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可巧妙地构思与创设多方位的探索情境,利用教学机智,及时准确变换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例:已知两个集合,若M∩N≠φ,求a的取值范围,学生很快看出这是一道数形结合的熟题,这时教师可趁机变式引导:若点B(-2,4)和点C(4,2)在直线l:y=ax+1的两侧,求a的取值范围,接着又把直线换成抛物线,求a的最值等。在这一系列的变式教学中,学生经历了尝试、探索、发现的思维过程,从而升华了自主探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发扬民主 建立主动学习情感

首先,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中,应充分发扬民主,鼓励学生对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适时给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尊重学生现有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并不断以良性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逐渐体会数学的价值,领略数学的美妙与魅力。

其次,挖掘数学的美感因素。数学美是一种极其严谨、雅致和含蓄的美,学生受到数学基础和审美能力的限制,并不都具有理想的的鉴赏能力。因此,唤醒他们对数学的美好情感,使其愉快、主动的去获取知识,是数学教师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例如在二项式定理中:,该展开式的多项式系数具有对称性,能构成一个美丽的杨辉三角。在数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果教师能正确引导学生在美的海洋里遨游,去欣赏,去感受,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逐渐形成数学美感,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动机。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而学生始终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目的,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得到“渔”,而不仅仅是“鱼”,正如大教育家陶行知所言:“教是为了不教。”

参考文献

[1] 张恒,学生主动的学习数学,《中学数学月刊》,2001.3.

4.如何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 篇四

四川农大教育心理学陈春花

指导老师胡老师

摘要:教师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是重中之重。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是指在教学情境下,利用某些诱因,使之形成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的学习兴趣,既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问题,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主动性;培养;兴趣;积极性;激发;学习习惯。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也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的内在动力。兴趣既可以激起情感,培养意识感,也可以唤起学生某种动机。动机越强烈,其行为也越明显。

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引导学生的需要与学习习惯。而学习习惯的离不开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激发学习动机是完成学习过程的动力,动机来源于学生本身的需要和外部条件的刺激。也就是说,有了需要产生,再有外部条件,就可以去行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培养学生学习应用能力,要结合生活与知识的渗透点。一旦学生认为学有所用,那自然就能进入“想学——学会——更想学”的良性循环了。”这样的学习动机一旦发挥作用,它就会给人以能量,对自己的目标产生极大的积极性,使注意集中,思维敏捷,进行着持久而顽强的学习。借着心理学动机原理为依据,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如何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这一问题,谈点粗浅认识。

一、加强学习目标教育,培养成就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制定与选择学习目标很重要。从学生学习的心理看,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时,学习成果已观念地再现在学生的头脑中,也就是在头脑中有初步预期的学习成果,成为进而学习的目的。学生在学习中,就是围绕这个预期的成果选择学习方法、安排学习过程的。许多成功的教学经验表明,好的学习效果开始于清晰表述的目的,然后组织适合于目的的学习方法、材料与经验,学生在学习时一方面记住所要达到的目标,一方面集中力量走好每一步,使学习手段与学习目标联系起来。经过对部分学生的观察发现,那些学生学习差的主要原因是,在学习每一课书时心中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别的同学在读书,他们也在读书,别的同学在写,他们也在写,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读、为什么写。他们在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提一下,他们便动一下。如此循环下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被泯灭了.学习成绩也就没有办法跟上来。在教每课书时,帮助学生自己主动地确定学习目标,对教师确定教学目标也有帮助的。不过需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目标。

二、对学生一视同仁,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不论是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与学生的谈话交流中,或只是平日里观察学生过程中,我都发现在如今的学生中缺乏自信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许多基础还算不错的学生因为自信不足,缺乏继续进取勇攀知识高峰的决心。更多基

础薄弱的学生则由于自信心长期受到压制,从而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因而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就必须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做起。在教育工作中,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非常重要。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往往用来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通常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得到比较多的关注,而成绩差的却被冷落到一旁,实际上,无论成绩好的、中等的。差的同学,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压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取得好的成绩时,显得比较自信,但一遇到波折就情绪低落,他们怕失败,怕别的同学超过自己;成绩中等的想上进却难得如愿,想放弃又于心不甘,总是忧心忡忡;差生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自制力和约束力,想脱掉后进生的帽子,将学习成绩搞上去,但常觉得力不从心,失败过多更是缺乏自信,基于这种情况,教师不能仅把目光聚集在部分成绩好的学生身上,而应面向全体学生,用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去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无论哪一层面的学生,当他们感受老师在关注着他们,并对他们寄予厚望时,学生会更勤奋,自信心也会增强,对于后进生,鉴于他们长期以来心理处于被压抑状态,老师需要不断地向他们传递“你有能力”“你能取得进步”等信息,注意到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鼓励他们每一个细微的成功,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二、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使学生感到利用原有的知识技能无法解决新出现的问题,从而逐渐产生解决困惑的心理需求。给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泼状态中进行尝试学习,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刻体会到,若能充分利用生活事例、故事、新闻和物理实验等精心择优创设针对性强的问题情境,灵活运用提问技巧,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增强学习能力的功效,将极大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情境创设要围绕教学目标。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

2、创设情境要有直观性。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数学教学中,老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是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的参与学习。

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发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和发现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积极地情感体验,这种情感表现为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发现规律的兴奋以及对老师的热爱。

三、联系生活型前置性作业,是学生学习有兴趣。

设置

三、要适时的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满足感,让他们保持学习兴趣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我在上课时常编排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给予完成,使他们在课堂中常有成功的感觉,让他们不怕学习,爱上学习,心中保持着自信。

四、反馈学习结果,鞭策学生发愤学习

让学生及时了悟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加强其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因为知道学习结果后,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学习热情,增强努力程度,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激起上进心,克服缺点,改正错误,争取更好的成绩。为此,教师应尽可能及时地批改当天的作业或卷子,并尽可能及时发还及时讲评。学生对刚做过的题目往往记忆犹新,并渴望很快了解学习结果,学习积极性高,进步就快。也就是说,反馈的时间越短,效果越高,相反,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就缺乏学习的激励,进步就越慢。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等级或分数往往不及恰当的短语评定的效果好,给学生的学习成果打分或评定的同时,给予适当的短评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等作出全面的评定,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习结果写一些评语来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五、开展竞赛活动,有效利用奖赏手段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活动,学生的成就感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学习毅力也会有所增加。有效利用奖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较好手段,例如在数学练习课教学中,老师出几道有层次性的题目,并说明老师当场批改,当场奖励,能受到老师当场批改的同学都能较早完成题目。通过这一活动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说,表扬、鼓励,比批评和处罚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开展竞赛活动,再利用奖赏手段推动学生学习为契机。而使学生发现学习本身的价值,以产生和促进学习的自觉性。

六、引导学生自我激励

怎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激励自己战胜困难,获得学习成功,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曾经有一位优秀的教师,他在一个学期内就把一个全校成绩最差的班级带到了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绩。当有人问他是怎样教这些所谓的差生的,这位教师是这样回答的:“事实上,我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补习,我只是每天上课前对我的学生们说‘你们每个同学都可以取得好成绩,只要你每天督促自己多做一道题,多背一个单词,多考一分。’事实上,我的学生们每天就向着这个小小的目标不断前进,一个学期下来,成绩自然就上去了。”确实如此,激励孩子其实很容易,只要适时鼓励孩子,让孩子产生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孩子的自我激励也就产生了。

综上所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习的内因,它决定了学生学习进步与否,掌握科学知识的可能和限度。教师的教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发展,与

思维、情感、意志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只有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充分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在智力、能力、意志等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学习动机的激活剂是完成学习过程的动力因子,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旦得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水平定能提高,学习效果定会理想。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新标准、新评价编写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商务印书馆

[2]《教师实用心理学》白桂香开明出版社

[3]《现代心理学全书》黄珉珉主编中国社会出版社

[4]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网

丁平

5.如何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 篇五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也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的内在动力。兴趣既可以激起情感,培养意识感,也可以唤起学生某种动机。动机越强烈,其行为也越明显。

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引导学生的需要与学习习惯。而学习习惯的离不开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激发学习动机是完成学习过程的动力,动机来源于学生本身的需要和外部条件的刺激。也就是说,有了需要产生,再有外部条件,就可以去行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培养学生学习应用能力,要结合生活与知识的渗透点。一旦学生认为学有所用,那自然就能进入“想学——学会——更想学”的良性循环了。”这样的学习动机一旦发挥作用,它就会给人以能量,对自己的目标产生极大的积极性,使注意集中,思维敏捷,进行着持久而顽强的学习。借着心理学动机原理为依据,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如何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这一问题,谈点粗浅认识。

一、加强学习目标教育,培养成就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制定与选择学习目标很重要。从学生学习的心理看,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时,学习成果已观念地再现在学生的头脑中,也就是在头脑中有初步预期的学习成果,成为进而学习的目的。学生在学习中,就是围绕这个预期的成果选择学习方法、安排学习过程的。许多成功的教学经验表明,好的学习效果开始于清晰表述的目的,然后组织适合于目的的学习方法、材料与经验,学生在学习时一方面记住所要达到的目标,一方面集中力量走好每一步,使学习手段与学习目标联系起来。经过对部分学生的观察发现,那些学生学习差的主要原因是,在学习每一课书时心中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别的同学在读书,他们也在读书,别的同学在写,他们也在写,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读、为什么写。他们在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提一下,他们便动一下。如此循环下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被泯灭了.学习成绩也就没有办法跟上来。 在教每课书时,帮助学生自己主动地确定学习目标,对教师确定教学目标也有帮助的。不过需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目标。

二、对学生一视同仁,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不论是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与学生的谈话交流中,或只是平日里观察学生过程中,我都发现在如今的学生中缺乏自信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许多基础还算不错的学生因为自信不足,缺乏继续进取勇攀知识高峰的决心。更多基

础薄弱的学生则由于自信心长期受到压制,从而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因而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就必须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做起。在教育工作中,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非常重要。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往往用来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通常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得到比较多的关注,而成绩差的却被冷落到一旁,实际上,无论成绩好的、中等的。差的同学,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压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取得好的成绩时,显得比较自信,但一遇到波折就情绪低落,他们怕失败,怕别的同学超过自己;成绩中等的想上进却难得如愿,想放弃又于心不甘,总是忧心忡忡;差生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自制力和约束力,想脱掉后进生的帽子,将学习成绩搞上去,但常觉得力不从心,失败过多更是缺乏自信,基于这种情况,教师不能仅把目光聚集在部分成绩好的学生身上,而应面向全体学生,用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去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无论哪一层面的学生,当他们感受老师在关注着他们,并对他们寄予厚望时,学生会更勤奋,自信心也会增强,对于后进生,鉴于他们长期以来心理处于被压抑状态,老师需要不断地向他们传递“你有能力”“你能取得进步”等信息,注意到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鼓励他们每一个细微的成功,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二、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使学生感到利用原有的知识技能无法解决新出现的问题,从而逐渐产生解决困惑的心理需求。给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泼状态中进行尝试学习,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刻体会到,若能充分利用生活事例、故事、新闻和物理实验等精心择优创设针对性强的问题情境,灵活运用提问技巧,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增强学习能力的功效,将极大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情境创设要围绕教学目标。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

2、创设情境要有直观性。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数学教学中,老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是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的参与学习。

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发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和发现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积极地情感体验,这种情感表现为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发现规律的兴奋以及对老师的热爱。

三、要适时的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满足感,让他们保持学习兴趣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我在上课时常编排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给予完成,使他们在课堂中常有成功的感觉,让他们不怕学习,爱上学习,心中保持着自信。

四、反馈学习结果,鞭策学生发愤学习

让学生及时了悟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加强其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因为知道学习结果后,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学习热情,增强努力程度,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激起上进心,克服缺点,改正错误,争取更好的成绩。为此,教师应尽可能及时地批改当天的作业或卷子,并尽可能及时发还及时讲评。学生对刚做过的题目往往记忆犹新,并渴望很快了解学习结果,学习积极性高,进步就快。也就是说,反馈的时间越短,效果越高,相反,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就缺乏学习的激励,进步就越慢。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等级或分数往往不及恰当的短语评定的效果好,给学生的学习成果打分或评定的同时,给予适当的短评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等作出全面的评定,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习结果写一些评语来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五、开展竞赛活动,有效利用奖赏手段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活动,学生的成就感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学习毅力也会有所增加。有效利用奖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较好手段,例如在数学练习课教学中,老师出几道有层次性的题目,并说明老师当场批改,当场奖励,能受到老师当场批改的同学都能较早完成题目。通过这一活动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说,表扬、鼓励,比批评和处罚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开展竞赛活动,再利用奖赏手段推动学生学习为契机。 而使学生发现学习本身的价值,以产生和促进学习的自觉性。

六、引导学生自我激励

怎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激励自己战胜困难,获得学习成功,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曾经有一位优秀的教师,他在一个学期内就把一个全校成绩最差的班级带到了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绩。当有人问他是怎样教这些所谓的差生的,这位教师是这样回答的:“事实上,我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补习,我只是每天上课前对我的学生们说‘你们每个同学都可以取得好成绩,只要你每天督促自己多做一道题,多背一个单词,多考一分。’事实上,我的学生们每天就向着这个小小的目标不断前进,一个学期下来,成绩自然就上去了。”确实如此,激励孩子其实很容易,只要适时鼓励孩子,让孩子产生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孩子的自我激励也就产生了。

6.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篇六

有些人的兴趣是天生的,而更多的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兴趣她来自体验、来自好奇、来自鼓励。

要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就需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

(1)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小学生的情绪富有表情化,喜、怒、哀、乐显露表面,不善于修饰和控制。

(2)具有独特的“好奇心”:小学生经历浅薄,内心世界不太复杂,心理活动显得纯真、直率,容易暴露本我,容易对身边发生的一切产生好奇心,爱问、好动。

(3)具有超常的“模仿”能力:小学生的“开放性”、“好奇心”致使他们敢于模仿,乐于模仿,他们并不在模仿的对错、好坏,追求的是一个“趣”字。

根据上述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针对性地利用其特点的深度、宽度,回避其特点的浅度、窄度,以直接兴趣为基础,选择直观的、生动的感性内容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直接兴趣有关的学习内容

1、游戏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参与游戏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和权利,是他们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他们十分喜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游戏可以促进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同伴之间的交往,可以益智。例如让学生通过摘红旗、比一比等游戏,让学生编一个个故事,创造一种种情景。从简易、有趣、安全、孩子熟悉的活动入手,逐渐增加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的、有一定难度的游戏,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身心得到发展,潜移默化的掌握了知识。

2、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目前的中国孩子,特别是城市的孩子在学校和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一种是溺爱,并且与溺爱结合的单纯的智育教育,忽视了情商、性格教育;另一种是专制。他们这种“强行塑造”教育从不考虑学生有没有兴趣,有没有承受能力。这是欲速则不达的教育方式。

要使学生主动学习,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对学生要体现“爱”和“尊重”的态度,一是要“欣赏”,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时,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笑容、赞许的眼光去“欣赏”,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高涨;二是要“夸张”,学生无论失败还是成功,都要挖掘其“闪光点”进行表扬(采用语言或手势夸张),以保护其学习的积极性。

3正确理解小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不是单纯自学,不是不要教师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更不是提倡“放羊式”教学。它反对的是强制学习、限制学习、毫无自由的学习。在教学中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尽可能地让学生有充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有的思考、有自己的判断,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最有效的学习。

7.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主动学习品格的培养 篇七

一、规范训练法

想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 这需要借助有效的训练方法与课堂教学模式。规范训练法是体育课程中比较常规的训练模式, 这种训练方式也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一些品格。规范训练法首先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许多体育项目中都需要学生们规范自己的动作、提升自己身体的协调能力与适应能力, 在标准的动作模式下这些项目才能够更好地得以完成。规范训练法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制度性和规则性, 让学生们明白规则意识在体育项目的展开中的重要性。许多学生都容易将体育课程理解为休闲娱乐, 在展开各项体育活动时规则意识极为缺乏。往往是在竞赛过程中十分随意散漫, 在竞技项目中身体素质与技术能力也非常匮乏。这些都是规范训练缺乏所致, 因此, 教师们很有必要在体育课上深化对于学生规范意识的培养。

许多体育项目都可以借助规范训练法得以展开。例如, 在支撑跳跃教学中, 从一些同学的身体素质、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 而他们就是不敢过器械。在跳高练习中, 过较低杆时学生的技术动作很好, 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典型的精神因素起的作用。这些项目中都可以很好地展开对于学生规范意识的培养。当横杆升高后学生们首先会存在畏惧心理, 本来有能力跨越但是由于不敢而不能。另一部分学生一旦看到训练项目的难度提升后, 对于动作的规范立刻会大打折扣, 动作变得很扭曲, 规则意识也在学生们心中慢慢消失。教师要抓住这个教学契机, 要在这个有难度的训练点上进一步深化对于学生规范意识的训练。越是横杆升高越需要学生以规范的动作来辅助项目的完成, 教师要让学生们深刻意识到这一点。同时, 要通过思想教育帮学生们克服心理的恐惧与障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不断挑战自我, 规范意识也才能够在他们心里慢慢得以深化。

二、集体训练法

集体训练法是体育课程中另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也能够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精神与集体意识的具备是非常重要的, 这也是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许多学生在集体项目中都过于自我, 不注重和团队间的配合。还有学生在集体项目中会非常渴望表现自己, 往往会忽略团队内的其他成员, 意识不到团队力量的重要。这些在当下的学生中都非常普遍, 学生们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的缺乏也应当进一步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借助团体训练法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让大家感受到团队精神的力量。

许多体育项目中都能够渗透对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例如, 在球类项目的教学中, 结合其集体性和竞争性的特点, 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应变能力以及团结合作, 能够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发挥集体力量, 让学生感受到球类比赛的胜负取决于靠集体力量和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这将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其次, 对于这类集体项目的教学过程还应当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 正确对待对方的犯规, 决不允许施以报复的手段。要让学生们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误判, 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看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此外, 接力跑、拔河等这些项目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通过球类、田径项目、体育游戏等教学素材能够很好地展开对于学生的集体意识教育, 能够让学生们在项目进行中进一步做到团结友爱、互相合作, 让大家更好地维护集体荣誉、自觉遵守纪律, 并且能够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品格。

三、对抗和竞争训练法

对抗和竞争训练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是非常有效的, 这也是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很值得采取的训练模式。许多学生身上都严重缺乏吃苦精神, 对于困难大家都表现出畏惧, 对于障碍大家也不敢挑战, 这些都是对于体育精神的一种违背。因此,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慢慢具备这些重要品质, 通过对抗训练提升学生的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通过竞争训练提升大家挑战自我的能力。

耐久跑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长跑, 在耐久跑练习中的“极点”现象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机。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多, 生活条件比较优越, 多数学生在生活中都缺乏艰苦的锻炼, 怕长跑、怕吃苦的非常普遍。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教育, 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 不给怕苦者留有余地, 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首先, 在讲解时把技术动作讲解清楚, 给学生们做出示范并提出要求。随后, 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因素, 要引导学生具备克服紧张、畏惧和怕苦的心理, 以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此外, 可以采用注意力转移法, 让学生们在耐久跑时把注意力转移到调整呼吸节奏上来, 这样既促进他们充满信心地去完成任务, 也使他们在努力完成任务时进一步磨炼其意志品质。

四、结语

8.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主动学习品格的培养 篇八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而又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在宽松、民主、愉悦的气氛中主动学习的首要条件。以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发展成求知的欲望,让学生的学习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没有实践的理论和没有理论的实践都是没有意义的。《圆的认识》这节课,我是这样创设意境的:“同学们,老师在你们的课桌上摆了些轮子,请你们推一推,看看能从中发现什么,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同组同学。”(四人一组操作,同时播放音乐录音)活动结束后,分组说明:有的组学生说方形和三角形的轮子推起来不容易转动,而且又慢又颠;有的组学生说圆形的轮子推起来又快又稳。“那么,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呢?你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等我们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你就明白了。”这样,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油然而生,主动性被激发。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中“教”的含义是传授,“学”的含义是仿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的具体形式,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是人类认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

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给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时间和机会,才能使学生的外部因素逐渐转化为内部的智力因素,从而获取知识。

三、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1.新课导入,创设情境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我先板书几道除法算式:8÷2,6÷3,15÷5,让学生用掌声表示得数,当写出1÷2时,学生则无法鼓掌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导入,利用了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过渡到分数除法,以旧引新,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认知。

2.动手操作,培养能力

学生操作学具,可以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三角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教学中,先让学生动手画一个三角形,剪下来。再剪一个同样的三角形,问: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学生动手拼成了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然后让学生观察已经拼成的平形四边形与参加拼图的三角形两者底和高的关系,分析其中一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关系,再经过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得出求三角形面积的公式。学生通过剪和拼,不仅了解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来历,重要的是使学生主动地获取了知识。

3.课堂上恰当组织学生讨论,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使学生获得更多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充分体现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

在“梯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教学中,我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时,让学生讨论:(1)梯形的上下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的关系;(2)其中一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关系。通过讨论得到求梯形面积的公式后,接着讨论为什么公式中也有除以2?使学生真正明白除以2的道理。这样,既突出了梯形公式的知识点,又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

4.巧设问题,启发学生主动学习

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对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理解和掌握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乘法的意义”这一内容教学中,我先板书2+2+2=6,4+4=8,5+5+5+5=20,请学生观察、讨论从中可以发现什么。讨论得出:这几个算式都是几个相同的数相加,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然后启发出:这样的加法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计算——乘法。巧设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寻找三个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

课堂教学要着力给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主动性。从表面上看,花费的时间较多,备课的难度较大,课堂上也不易调控,但取得了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实际效果,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9.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主动学习品格的培养 篇九

-------家庭教育的几点体会

首先,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是孩子主动学习、愿意学习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去学习,可以使孩子全情投入,精力集中,激发起极大的学习热情。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兴趣,注意发现孩子经常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不感兴趣,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外语学习中,可以采用“卡片游戏”的形式,调动孩子记忆单词的积极性,可以利用阅读幽默有趣的外语短文、双语故事,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和翻译水平,并由此培养学习外语的兴趣。孩子只要满怀兴趣地学习,就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快乐,这就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美国知名教育学者丹尼斯.乔登提供的提高学习兴趣的四味良药,值得借鉴。

1、多一点勤奋、多一点认真

只要努力认真地去学习就会有收获,孩子也会变得更愉悦。进而产生学习兴趣,不再动不动就说没兴趣。

2、兴趣不是与生俱来,是后天形成的兴趣是各种努力而达成的结果:只要你尽力,你就能得到一定的收获,就会产生自我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进而产生兴趣。所以说兴趣往往是在做了之后才产生的。

3、不要忘记体验成功的愉悦

兴趣总是伴随着愉快的体验。在学习时,每完成一件学习任务,每有一些学习上的收获,都会令孩子产生愉悦感。这时,需要有意识地体验这种愉悦感。随着这种“我可以”的自我肯定意识不断增加,自信心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兴趣自然也变浓了。

4、有时候面子还是要的如果认真学习了,成绩也提高了,那么同学、老师和家长就会赞许自己,也会受到他人的尊敬;如果不好好学习,成绩较差,在学业上就无法得到他人的重视,自己也会没面子。所以有时候面子还是要的。

第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起着永久性的作用。良好的习惯就像是人存放在自身的“资本”,在人的一生中都会享受着它的“利息”。

孩子的学习习惯是好是坏,对他的学业至关重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在不知不觉中搞好学习,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却会严重地防碍学习,虽然有时一些细小的不良学习习惯的恶果一时不容易看出来,却对孩子的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终将导致孩子学业上的失败。

要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读书可以获得新知,也可以增加乐趣,家长

要为孩子选择一些书,这些书一定要适合孩子阅读。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坏”。

要让孩子养成爱学习、会学习的好习惯。爱学习自己的各门课程,不偏科。要会学习,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家长要不断地告诫孩子在学校要会听课,专心投入,思维跟上老师授课,课堂积极发言,能用语言表述清楚,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向老师请教;回到家里,每天都要学习一堂课,先复习后做作业,今天的作业今天完成,如没有作业,就预习、复习、看书,养成规律,到点就自觉学习,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当然,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排斥孩子的玩,但要让他明白什么时间玩,怎么玩。玩就玩得痛快,学就学得进入状态。因为学习、玩乐,一张一弛,本身就是一条良好的学习习惯。

还需要强调的是,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要反复训练。当孩子刚有了好的学习习惯苗头时,家长要通过及时鼓励来强化。鼓励的方法很多,有语言、体态、神态、物质奖励等,只要方法得当。家长不必吝啬夸奖,但轻易不要使用惩罚。

第三、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父母要利用模仿、暗示、感染的心理机制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爱读书的父母,是很难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所以,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好。比如希望孩子学习能力高,父母就必须对求知、学习有较高的兴趣,以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耳濡目染中孩子会模仿效法的。

此外,父母还要多和孩子沟通,多陪陪孩子,要为孩子营造和睦相处、彼此理解、相互包容的家庭环境,营造爱读书、爱学习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受到积极的暗示,受到感染,使孩子能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着、成长着。

第四、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是差的。

因为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很多优点,家长一定要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和希望,切忌抱怨孩子学习不好,成绩不高,要经常看到孩子的优点,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学会运用鼓励、表扬机制,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比如考试考好了,先祝贺,再鼓励,“你真行,棒极了”;考不好,也不要和坏成绩较劲,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学会宽容和理解。心理学家多湖辉说:每当考得不好时,母亲就说“你的实力不只如此,还有很多未发挥出来的潜力,加油吧!”这种做法非常值得家长们学习。

总之,孩子自主学习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只要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用心培养,一定会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学;

10.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主动学习品格的培养 篇十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王国庆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 在新课程教学目标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应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着手,本文着重介绍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以及二者间的关系。

关键字:主体、主动学习、创新、教师角色、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育,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获得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在新课改中如何摆正自己的角色已成为每位教师的新课题。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习主体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才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学生就会产生创新学习的冲动和热情。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二者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英语教学中,常常以班级授课为主。班额大,成绩参差不齐。有些教师常常是一言堂、满堂灌,而班整体成绩却不断滑坡。学生会随着课程难度、学业负担的加重而不断增加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抵触情绪和厌学情绪。其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生对英语学科存在畏难情绪,缺乏信心,丧失了兴趣。

(2)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敷衍,以至反感、厌恶。而老师却想当然认为学生懒

惰。相互信任感降低,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

(3)不断加深的课业负担,使师生间产生情感裂痕。

(4)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动力不大。

针对以上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笔者在此谈谈几点具体的做法。

一、唤起学生学英语的欲望,上好第一节英语课

应始终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好第一节英语课。第一节我不是去讲学英语有多么重要,而是用自己已经准备好的教具,如商标、产品使用说明等进行表演。教师拿着教具,用比较流利的语言,再加上手势。学生看着教师的动作,听得全神贯注,人人投来羡慕的目光,不少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多么羡慕英语老师啊!如果我也能讲流利的英语该多好啊!”第一节课的英语教学唤起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强烈欲望,为他们学好英语奠定了基础,开了个好头。

二、因材施教,上好每一节英语课

当学生的求知欲望被唤起之后,必须趁热打铁,因为就教材内容而言,一开始的教学便1

是干巴巴的字母和单词。为了摆脱困境,我进行了字母、单词、句子、音标整体教学尝试。

如教字母时就用句子导入新课,自问自答。What’s this?It ’s a.What’s this? It’s a face..等,因为这时学生求知欲非常强,老师说什么他们都想跟着说。一节课学生都在愉快的气氛中渡

过,同时也从中学到了知识。整体字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基本上掌握了26个字母的读音,与此同时也知道了一些规律性的知识,比如开音节、闭音节的单词,尽管教师始终不讲读音

规则,可学生已经摸出了点规律。见了不少不认识的单词,只要符合规则,基本上能拼准。

一个不懂英语的学生没有几天就能认识那么多单词,说那么多的句子,其学习的主动性、自

觉性会大大提高,参与意识自然增强,课堂气氛也就会十分热烈。

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备课时都认真地去考虑,每节课该怎

么上?每个学生都应该获得什么?为了使每一节课,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活动,并

有不同的收获,我除按照常规上课外,每课时都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第一,坚持课前3—5分钟的自由会话,强化口语训练,并巩固所学知识,进而提高每个学生的会话能力。

第二,按座次编排学习小组,每组4——6人,注意上、中、下各类学生组合搭配,每节课都要以小组进行会话、表演、讨论,最后归纳总结,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同时优生可以帮助差生,从中又得到巩固,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小组讨论完之后,根据时

间、内容决定哪些组当堂表演,哪些组会话,并且评出优胜者予以鼓励。为了获胜,同学们

在上新课之前,自觉预习,及早动手,真正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已经成为自

觉的行动,内因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坚持“课前一读”。上课前发一份阅读材料,限制时间,提出问题,培养阅读能力。

这种方法既节省时间,又速见成效,人人都能当场检验自己,学生对这一活动兴趣很大。

第四,安排一节学生自讲课。教材内容主要是每单元的复习课,试卷的讲评,复习题的讲

评。要求中上等学生人人争取,稍差点的学生采取自愿,但事先教师并不指定人,使每个学

生都有准备,都想争取。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怕自己讲不好或讲不对,课前都认真查阅资料、词典或请教别人。这种手段使学生自学了所学的知识,无需教师再费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成效明显。

二、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致关重要。

1、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

索与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

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

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对事物的独立看法,形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2、学生需要获得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

地发挥天赋能力。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

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3、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

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

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

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

力。

三、如何利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帮助每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之尽可能充分地发展。教学实

践证明,在以下情况下,学生学得最好也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当学生有兴趣时

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

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

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

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

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和创新时

当学生被鼓舞被信任,相信他能做重要的事情时

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

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

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

笔者长期以来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了一些大胆的尝试。我在一所

普通的初中任教。中途接替一位老教师所教的两个班,初次发现两个班学习积极性不高,而

且学生厌烦老师的题海战术,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扭转学风,尽可能提供以上条件,使其达

到这个理想的状态,我做了一个学期的尝试(一个班50人,以下称甲板、乙班),其过程如

下:

试验1:

在每个班内部分别组成10个学习小组(每组5人)相互竞赛,比背书,记单词,办英语小

报,比考试成绩,口语演讲,书法,英语作文,记英语卡片,讲英语故事,等等。放手让他

们去自学,教师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以外,其余时间均由小组自由安排,教师从旁指导。

比赛结果作评分记录,内部优秀者当组长;优秀的小组发小奖,仿照足球联赛的形式升

为甲A或降为甲B。

在这个实验中为了使学生能达到理想的状态,促进他们最大程度的发展,在教学中应尽

可能采用如下的教学策略:

1)帮助学生建立能够达成的目标

如:把学生分为“甲A”或 “甲B”分别给以不同的任务,“甲A”的学生比英语写作;

“甲B”的同学比听写单词等。

2)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因材施教,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给以不同的学习任务。

3)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

口语练习,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的话题。

4)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甲A”可能降为 “甲B” 而 “甲B”可能升为“甲A”本生就是一种挑战。此外

组与组只间的比赛对抗亦必然富有挑战性和冒险性。

5)学生的成绩及时反馈,建造沟通的桥梁。教师要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学生一丁点儿的优点,我都要加以表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但是表扬的尺度要把握好。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

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6)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对学生的新想法给予鼓励。教师在很长的时间里是一个管

理者,制订了许多条例,不准学生做这个,不让学生搞那个,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扮演着“教育警察”的角色。新课程,就要求教师淡化权威,建议学生应该做什么,参与学

生的一些活动,有效地组织教学,做“平等中的首席”。

7)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引导学生活学活用。

8)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结论。

9)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要想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教师不仅身体要走

下来,走近学生,更为关键的是心要走下来,贴近学生,与学生交流,一起活动,共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11)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和错误。

心理学指出,积极的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发动者和鼓舞者。在实验中为了营造学生自

主发展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能够把微笑、鼓励,趣味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带进课堂,允许学生想,哪怕是异想天开;允许学生说,哪怕是不着边际;允许学生做,哪怕是不合老

师的要求。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教师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去体验,理

解学生的感受,做到:不代替教材去重述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内容。中学英语教材中有些内容

为学生自学提供了明确的思维导向,教师应放手让学生主动尝试,自己探索;不代替学生去

说出他们自己经过努力能总结出的结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主地掌握知识;不代替学生

去思考,教师为学生创设思维情境,提供思考机会,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可促使每个学生积

极动脑,培养创新能力;不代替学生去动手操作。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所做的就是协调,时间、地点、人员等。而不是代替,教师只

需适当鼓励,适当引导和适当点拨。这样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迅速增强,就会自始至终地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通过这个实验收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不再厌恶学习英语,而是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学习英语变得“迫不及待”英语成绩也提高很快。

通过试验1,两个班的学生都变得更有自信,于是甲班的学生主动找乙班的学生比赛英语技能,于是我进行了

试验2:

把甲班和乙班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班队的比赛和“甲A”或“甲B”小组比赛。形式和试验1大致相同

比赛结果作评分记录,班队赢家发奖品鼓励;输家鼓励他们再战。班级小组联赛,或升甲A或降为甲B。

通过以上试验甲板、乙班的学生整体上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风为之一振

在实验中,注意激励、赞赏学生。抓住合适的机会给学生以诚挚的鼓励。赞赏不仅仅针对学生学习中小小的进步、积极的努力和提高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立性、兴趣、爱好和专长,赞赏学生对教科书的大胆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使学生积极成长、英语教学效率极大提高。

新课程为基础教育打开了一片自由发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都能开辟出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新思路。新课程之下的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完全有赖于我们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去呈现新的气象、新的风尚、新的成效。

最后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一方应重新定位角色:

做平等的合作者;做资源的开发者;做有效的促进者;做真诚的赏识者;做得体的协调者;做得法的组织者;做谦虚的倾听者;做勤奋的学习者;做扎实的研究者;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营造氛围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条件,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是学生自主学习并得以发展的有效途径,改革评价方法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最佳手段,让学生学习自主,训练自主,养成自主学习的品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根本保证。只有做到二者协调统一,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最为理想者,不在已知,而在未来。”作为英语教师就要凭借自己的现代教学思想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不懈努力,不断创造课堂教学中学生千姿百态地展示自主学习结果的动人景象,这是时代赋予的天职!

参考文献

《现代教育理论》 朱得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赵冰洁重庆大学出版社

《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大出版社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王德强 张抗震南京教育

《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于秀娟

11.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主动学习品格的培养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生

学习应该一种主动要求且有趣味的活动。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过多地灌输知识,忽略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活力,使学生变得厌学。反复多次讲的问题而学生却老是出错,主要问题是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面对那么多的厌学挑战,我们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做到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呢?

一、相信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相信学生,要让其多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使其获得成功的乐趣,对于失败,也能反思问题的症结所在。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三个“能让”:能让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提;能让学生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解答;能让学生表述的,教师不要包办。如在教学完全等三角形后,教学《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课时,笔者的教学方案是:让学生知道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角平分线仪器的原理,并能自己动手画角平分线。

笔者接着让学生仔细阅读,然后开始合作探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也让学生从合作中学会了交流,体会了合作的樂趣,培养了合作的精神。由于教学内容不多,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探讨,要相信他们有能力解决。经过探讨,让他们选出代表把解决的过程告诉大家,让大家享受这个过程。这时,学生就懂得了角平分线仪器的原理。接着,笔者提出第二个问题:“只给你一个圆规和一把尺子,你能把一个角的平分线画出来吗?现在请大家动手试试。”有了前面的问题做铺垫,一些学生很快就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来做了,这样把课堂交给学生就可以了。

二、营造宽松活跃、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使其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能把教师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协作者,把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活跃、充满激情的课堂气氛,需要用“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丏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多夸奖,不轻易否定,更不能对学生的错误讽刺挖苦,应给予恰当的引导,爱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护学生的激情。如在教学《分式方程》一课时,“去分母”这个环节学生经常出错,往往会漏乘没分母的项。笔者对漏乘的学生说:“你的分配不公平哦。”这样能起到调节氛围的作用,也能维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是最好的办法,笔者最后问学生:“你有办法知道自己解得对吗?”学生回答:“有,可把根带到原方程中检验,看等号左右两边的值是否相等。”而检验是很多学生最不愿意做的事,笔者接着问:“你辛辛苦苦把题做完,你希望结果是错的吗?”学生回答:“不希望。”从此,学生就会在解其他分式方程的过程中自觉地做检验了。

三、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其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增设了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很多简单有趣的活动课内容,这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容易给学生带来成功,从而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同时,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使其愿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思考”“探究”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简单的、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给他们制造取得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享受成功的乐趣,从而让其乐于动手、动脑,觉得学习数学很有趣。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简单化,学生就会不断地产生兴趣。如在教学《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一课时,结合物理相关知识,在解决例3后提出问题:“你能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释,使用撬棍时,为什么动力臂越长就越省力吗?”学生通过回顾思考刚才的解答过程,很容易就会认识到:力气和动力臂成反比,所以今后在做力气活时,用长撬棍就很省力。尤其例4后的思考:“想一想,为什么收音机及音响的音量、某些台灯的亮度及电风扇的转速可以调节?”这个问题离他们更近,就在身边,他们更感兴趣,会更积极地思考,马上就会反顾例4的全过程:音量大小、亮度、风扇转速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是功率。而功率和电阻成反比,只要有个可变电阻,这些问题即可解决。学生解决了身边的实际问题,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同时就会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学习就有了主动性。

上一篇:新版选课系统操作指南下一篇:幼儿园贫困生资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