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愿者服务部总结

2024-09-10

青年志愿者服务部总结(共11篇)

1.青年志愿者服务部总结 篇一

2012年青年志愿者服务部工作总结

时间飞逝,本学期即将结束。在进入系团总支以来,在工作上感触良多。有过辛勤的汗水,有过丰收的喜悦。但是,工作的过程不是一时间的,工作生活的道路也不是平坦的,其中仍然还有更多的不足之处和不妥当的地方。为了以后能更好的改进不足,更好的从失败或失误中总结经验教训,我将对本学期的工作作以下总结。

一、敬老爱老,有你有我——敬老院之行

静泉山敬老院是我院挂牌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固定服务站点。有12位孤寡老人在这个地方居住生活。我们深知敬老院的简陋,也知道那些老人没有享受过天伦之乐,过着孤单的晚年生活。2012年3月中旬,我们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构建和谐商洛为活动目标,启动了“敬老爱老,有你有我”——敬老院之行活动。

二.缅怀革命烈士—金凤山烈士陵园之行

清明节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具人文历史的节日,人们在清明怀念逝者,祭祀祖先,缅怀烈士。志愿者服务部于4月3号组织全系的党员及积极分子到金凤山烈士陵园扫墓,缅怀革命烈士。通过此次活动让我们珍惜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树立远大的理想,磨练顽强的意志,练就过硬的本领,成人成才,报效祖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三.红五月系列活动——职业生涯规划

红五月系列活动,我部主要承办了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前期服务部分子积极进班进行宣传,按时交稿,及时跟参赛选手交流比赛信息,按时交稿,最后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第一名(09本三,杜茜茜),第三名,(11本一,李智),优秀奖(11本一,杜昂;11本三,赵倩)

进入系团总支,走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也磨砺了我的心智。对于我个人而言,自己在组织协调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让我更加坚信只要认真就能做到的信念。在其位,谋其政。干好自己本职工作,同时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工作,为系分会的发展出一份力,促进系分会工作的进行。

青年志愿者服务部

2012年6月19日

2.青年志愿者服务部总结 篇二

(一) 关于高校青年志愿者的理想信念与服务实践等相关问题对青年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

我们团队针对"高校青年志愿者的理想信念与服务实践"这一主题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 面向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约1000余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该问卷设计的十七道单选题和三道主观题了解到, 约75.8%的大学生对志愿者这一群体有较深入了解, 约23.7%的大学生对这一群里有初步认识, 而剩下的0.5%的大学生则对这一群体几乎无了解。调查活动中有约58.3%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 在这些同学中有约16.8%是参加过相关的志愿服务培训的。

(二) 调查结果初步分析

被调查高校青年志愿者中的大多数表示, 培训不仅增强了志愿服务的专业技能, 而且也让他们更加深切的了解了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 从而更加坚定了他们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决心。参与调查的大多数学生的初衷是想通过自愿加入这些志愿服务团体, 在志愿活动中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助人为乐的满足感和喜悦的心情, 并通过这些志愿服务活动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与道德修养, 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2 以志愿服务活动为例进行简析

(一) 以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的几个志愿活动为例:

(1) "爱娇加油"

2013年6月, 新闻传播学院2010级广告学专业的梁爱娇不幸确诊患上了重度尿毒症。梁爱娇家在海南, 家人不方便长期在哈尔滨照顾她。作为爱娇学姐的学弟学妹, 更作为青年志愿者, 新闻青协全体成员主动承担起了到医院照顾爱娇学姐的任务。为了更好地照顾爱娇学姐, 许多热心的同学加入志愿者的行列, 轮班去医大二院照陪护爱娇学姐, 还帮助爱娇办理了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的理赔业务。

(2) "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湿地游导览志愿服务活动

"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是"冰城夏都"哈尔滨的品牌活动。2013年6月14日, 新闻传播学院的志愿者们参加了"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湿地游导览志愿服务活动, 陪同哈市各单位宾客来到美丽的伏尔加庄园, 为游客提供了讲解和秩序维护等工作。

6月14日8时, 在志愿者们有序地来到客车前进行引导, 哈市各区域宾客汇集到松花江畔。志愿者们为前来参观的宾客们对伏尔加庄园的游览内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悉心的进行讲解。宾客们频频点头, 对庄园的景色和志愿者服务的热情表示赞许。

(3) 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赴双城乐群中心学校支教

2013年6月24日,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开始了赴双城乐群中心学校为期五天的支教活动。期间, 志愿者们把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新鲜的教学内容注入课堂, 在快乐的氛围中与孩子们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孩子们的眼神里总是充满期待, 他们用最纯真的心和最朴实的方式表达对知识的渴望。志愿者们也是充分发挥专业特色, 倾尽全力为孩子们讲授知识, 启迪智慧。

"在这短短的五天里, 和孩子们的情谊已经永远难忘, 我们带给孩子的是新鲜事物和欢声笑语, 他们带给我们的却是心灵的震撼和难忘的感动。"

(二) 对高校青年志愿者的理想信念与服务实践的关系的分析

以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举办的以上三次志愿服务活动为例, 分析一下志愿者的理想信念与服务实践之间的关系:

首先, 高校青年志愿者的理想信念对服务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每次志愿者招募的顺利进行, 每次志愿服务活动的成功举办, 都离不开志愿者们的辛勤努力与付出。在这里, 志愿者的理想与信念就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积极的主观认识使得他们自愿加入志愿服务行列中, 在服务过程中, 他们自身对志愿服务的向往促使他们行为自觉, 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把服务对象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 为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就是为自己解决问题。

其次, 志愿服务实践对志愿者的理想信念有一定的反作用。

同时, 在志愿者一次次的点滴服务中, 志愿者团队也会逐步探索出具有特色的适合自己的志愿服务方法, 形成理想信念与志愿服务实践相结合的志愿服务新模式。对自身发展起积极作用。

3 高校青年志愿者的理想信念与服务实践探究的意义

总之, "高校青年志愿者的理想信念与服务实践"这一项目的研究意义重大, 对于高校青年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壮大及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此课题能够紧贴高校志愿服务这一实际问题, 深入探讨有关理论知识的现实问题, 紧密结合实践。通过本次的研究调查, 我们团队初步总结出了高校青年志愿者的理想信念与服务实践之间的关系, 对高校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有积极意义。

摘要:简要地说, 志愿者精神是指一种自愿的、不计报酬地参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类自身全面发展的社会公益事业的精神。在我国, 志愿者精神的内容体现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日益发展, 志愿者群体也不断地涌现, 这些志愿者活跃在社会各个领域。为了探究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自愿加入自愿者的队伍, 以及探究他们如何运用他们所秉持的理想信念来指导志愿服务实践, 我们的团队在黑龙江大学团委和新闻传播学院团委的帮助和指导下, 以新闻传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为调研对象, 结合黑龙江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 进行了调查和总结归纳, 初步了解了高校志愿者的理想信念及服务活动的实践情况。

关键词:高校青年志愿者,理想信念,服务实践

参考文献

3.青年志愿者服务部总结 篇三

兰州石化总院团委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是主要开展医疗服务为主题的队伍,分设了11个志愿者服务分队,基层团干部担任了分队长职责,石化总医院青年志愿者经过填写志愿者申请表及经过志愿服务培训后,多年来,跟随石化总医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与兰州石化公司“宝石花”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各种志愿者活动,积极展示了医院青年服务医院,奉献社会的良好形象。通过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对医院文化建设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医院文化建设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关系

1.医院文化是医院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医院职工的共同理想、信念追求、思想情操、价值观念、行为取向、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内容。

2.青年人是医院各项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青年人的思想是医院文化的活力之源,是医院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动力所在。因此,青年人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和独特的优势。

3.共青团作为医院先进青年的组织,其工作模式更要紧紧围绕医院工作的中心,把服务病人、培养优秀专业人才、提高医疗质量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向,发挥青年团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培养青年团员在医院工作中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共青团更好的担负起团结青年、带动青年的重任。

4.共青团组织以各种活动和特色工作为载体,可以很好的推动医院文化建设。鼓励医院青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医院的社会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青年志愿者系列活动是有效的载体之一。

二、开展志愿者服务的背景

1.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能够发挥共青团员的先进性,树立志愿者服务理念,弘扬志愿者精神,创造良好的医院环境和培育丰富的医院文化内涵,凸显石化总医院“青”字号特色,石化总医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始终坚持“统一领导、条块结合、全面发动、广泛参与、着眼长纪、循序渐进”的工作原则,加强石化总医院青年志愿者队伍的建立与管理,提高青年志愿者相关知识和技能,发挥青年志愿者的积极作用。扩大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影响力,展现石化总医院共青团青年良好的精神风貌。

2.志愿者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性。每个人都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同样,每个人都有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义务和责任。参与志愿者服务工作是表达这种权利和义务的有效形式。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也得到了满足。

3.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即是“助人”也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是“乐己”。参与志愿服务,在帮住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通过青年志愿者服务,可以有效的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并对缓解矛盾、促进稳定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医院志愿者活动具体实施情况

医院共青团组织抓住青年志愿者特色工作为载体,积极开展各种青年志愿者活动,努力成为“青”字工作中一大亮点。

1.积极开展“走进社区、走进医院”系列志愿者活动。石化总医院团委先后组织青年志愿者在兰州石化南山小区、幸福小区、晨光小区、22街区、临洮街小区、十二街区等小区多次持续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医院团委在青年志愿者活动中根据志愿者对象的需要,不断地对志愿项目进行更改,从最初的血压测定志愿者活动内容先后发展到血糖测试、血型测定、健康咨询、用药咨询、健康知识普及、常见病、多发病预防宣传单印发及医院简介介绍等便民需求的志愿者活动内容。从一线护士发展到一线医师、一线检验师、一线药剂师共同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进行着更广,更有价值的志愿者活动。石化总医院门急诊党支部与兰州石化技术学院开展了青年志愿者互相帮助系列活动,通过将兰州石化技术学院在校学生纳入到石化总医院青年志愿者队伍中来,完善了医院团委开展的“走进医院、走进社区”的志愿者系列活动。

2.定期开展“医疗服务进家庭”志愿者活动。石化总医院共青团组织定期前往受助老人家中进行血压测量、血量测量、用药知识指导等青年志愿者活动,每个月为患慢性病的受助老人在医院门诊通过挂号、开药、审批特殊门诊药物、交钱、取药等环节后,为老人购买好每天必须服用的药物后,送上家门,解决老人困难。在老人生活每次有实际困难时,石化总医院青年志愿者会及时的为老人解决困难,在2016年1月份,石化总医院接收到了团委受助老人送来的表扬信,这是对医院青年志愿者活动是一种肯定。在每年中秋节、国庆节期间利用自己休息时间前往老人家中送去了慰问品与祝福,拉近医院青年人与受帮助老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医院的青年志愿者一直以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原则,从小事积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3.持续开展“医疗服务进厂区”志愿者活动。石化总医院的青年志愿者根据兰州石化公司不同分厂、不同职工的需求分别在质检部、炼油厂、幼教中心、客运分公司等单位开展了关于急救、创伤、骨科、儿科、妇科、产科等专业的青年志愿者健康普及内容。使得青年志愿者受助人群更广,通过青年志愿者服务,可以有效的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不同的人群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对缓解矛盾、促进稳定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4.不断开展“医疗服务”为主题外志愿者活动。石化总医院东西区临床科室搬家工作中,医院团委多次组织青年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力所能及做一些志愿者事情,参加活动的青年志愿者秉承了“服务医院,帮助他人,完善自己,弘扬新风”的志愿宗旨。石化总医院的青年志愿者以“学雷锋日”为契机对西固区石头坪地区进行过清除杂物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活动得到了上级团组织的肯定与市民的赞扬。

四、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对医院文化建设进一步思考

广义的医院文化泛指医院主体和客体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创造的特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医院硬文化和医院软文化两大方面。医院硬文化主要是指医院内的物质状态:医疗设备、医院建筑、医院环境、医疗技术水平和医院效益等有形的东西,其主体是物。医院软文化是指医院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医院特色的思想、意识、观念等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其主体是人。

青年人是医院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青年人的精神风貌对医院的发展很重要,也会影响到医院的文化建设。青年人对医院文化建设有着很深的责任,青年医务工作者通过各种“青”字活动提升锻炼自我能力,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其中一种,该活动会对青年有很深的影响。青年志愿者活动是新形势下学雷锋活动的深化与延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当代青年的特点,更容易激发青年的参与热情。

4.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总结 篇四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以“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共建文明道德风尚”为主题,积极组织辖区志愿者开展“三关爱”,即“关爱他人、关爱自然、关爱社会” 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送健康、进社区义务问诊活动、文明礼仪学习活动、道德讲堂、爱护环境志愿者服务等从我做起的实践活动。整个志愿服务活动在社区的安排部署下,使本次宣传月活动形成了共识,统一了思想,整个志愿服务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二、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整个志愿服务活动由社区牵头,进行具体安排,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了细致的安排部署,明确了各自职责,在此次志愿服务活动中,各小组责任人认真负责落实,把志愿服务的整体活动开展的深入小区居民中。

三、活动形式多样,收到效果明显

1、以“弘扬雷锋精神,深化志愿服务”为主题,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扎实推进社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进一步提高辖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特在社区上下广泛发动“学习雷锋、奉献爱心”的服务活动。

2、为切实落实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题,围绕“天更蓝、水更清、地更静”的亳州环境建设目标,大力开展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志愿服务,创造优美怡人的城乡环境,组织辖区党员、社区干部、志愿者、文明劝导员等20多人,对辖区居民院落进行了一次“环境美化靠大家”大扫除活动。所有参加活动人员深入小区院落,清理卫生死角,捡拾白色垃圾,对各小区的杂草杂物、积尘、牛皮癣等展开近3个多小时的清扫活动。

3、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活动。通过对辖区居民开展文明礼仪宣讲座谈会,大力宣传文明礼仪活动,促进辖区居民公民道德的不断提升。

5.青年志愿者服务部总结 篇五

工作及活动如下: 1.10月11日中午12:30

在综合楼601对09级残联义教员进行了培训,主要教了他们如何与智障小朋友相处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效果良好,为日后开展义教工作打下基础。2.10月12日

完成了以“青春献祖国,奉献在岗位”为主题的“锐丰——唱响中国”主题团日活动方案的审批和上传工作。3.10月15日中午12:30

带领09级残联义教员到韶关市残联中心进行了解该中心的情况与接触智障孩子,让他们先熟悉一下环境。4.10月19日

通过网络,建成了韶师青年志愿者注册网上管理机构,初步对我分院青年志愿者注册工作做了准备。5.10月22日中午12:30

在综合楼301进行了招收08级残联义教员的面试,面试者的综合素质都比较强,最终我们挑选了11名成为我们新的残联义教员。6.10月23日晚上7:30

在综合楼301举行了08、09级残联义教员的见面会,主要讲了一些关于义教工作的细则和对他们进行了工作安排。我们相信残联在规模扩大的基础上,会越办越好。7.10月24日

在新干的共同合作下,我部门出好了两份关于“广东省青年志愿者注册”工作的宣传海报,版面设计较合理,比较有吸引力。通过海报宣传,我们相信这项注册工作会在韶师有者很大的宣传作用。

我们部门在本月中能比较顺利地完成常规工作,取得的效果基本还算满意,但也存在准备工作不够充分的情况,我们将吸取教训,在开展工作前要做好准备。在带新干方面,我们都能有方法教导他们,并能够主动向师姐请教难题,及时解决问题。通过接近一个月的考察,我们对每个新干都有了大致的了解。我们将继续培养新干,共同努力合作,把本部门的每一项工作做好。

青年志愿者服务部

6.“青年志愿者服务月”活动总结 篇六

“深入推进创先争优 志愿服务人民群众”主题志愿服务月活动工作总结

按照共青团西双版纳州委和中共勐腊县委的要求,勐腊县团委为了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把我县创先争优活动抓实、抓好,把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引向深入,团县委于6月开展了以“深入推进创先争优 志愿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月活动。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制定具体方案

团县委高度重视,根据要求于15日召开了专题会议,结合实际,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并制定了具体活动方案,采取了有力措施迅速开展行动起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各项有意义的志愿服务活动。督促落实好各项活动内容,指导志愿者们在活动中突出特色、做出实效、形成声势、扩大影响,从而全面带动我县志愿者服务月活动的发展。

二、开展集中服务日活动

6月22日,由团县委牵头,联合宣传部、禁毒委、地震局、环保局、县医院、县总工会、县妇联、勐腊镇、四个社区共13家单位出动38名志愿者,在街心花园开展了以“深入推进创先争优 志愿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此次活动,采用悬挂宣传布标、挂图、发放宣传手册、体现了企业文化,表达了大兴量贩员工用心服务社会、回报社会。

在晚会现场,大兴量贩的客服主管表示,让我们的爱心能够伴随各位同学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我们大兴量贩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所有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们献上一份诚挚的爱心。

6月3日,团县委联合西双版纳高速路政管理大队勐腊中队(以下简称高速路政勐腊中队)在勐腊县新城共同举办为贫困学生胡春捐赠助学金仪式。

胡春今年23岁,现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三年级,在校成绩一直保持优秀,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失业在家,无经济来源,随时面临辍学的危险。在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后,团县委积极与青年文明号集体之一---高速路政勐腊中队协调沟通,决定分别赠予胡春同学2000元,共计4000元的“爱心圆梦大学”助学金,助他摆脱辍学危险,梦圆求学之路。

仪式上,罗普琪书记作讲话,她希望胡春能正视贫困,刻苦学习,努力成才报国,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把爱心接力棒继续传下去。陶强队长也亲切鼓励胡春要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随后,因在校读书未能参加仪式的胡春同学委托其母史丽梅向捐赠单位回赠了写有“爱心助学 情暖人间”的锦旗。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民参与志愿者服务良好氛围

6月26日 禁毒日

6月25日 土地宣传日

7.青年志愿者服务部总结 篇七

1 青年文化群体:标杆性活力与导向性误读的并置

在各种社会群体中, 青年往往是最具活力同时也最不定型的群众群体;在文化领域里我们称之为“标杆性活力”与“导向性误读”并置的现象。青年文化, 就是社会中以青年这个年龄的人群所普遍认同的、拥有共同兴趣爱好共同梦想、拥有共同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 他们通过他们的生活方式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现象。有关学者这样界定青年文化, “青年文化是青年群体中生活中、在社会活动中以特殊形式体现出来的文化现象, 它要受到社会主导文化的制约与调控, 又会影响社会主导文化的发展”, “青年文化是一种过激文化, 是一种信徒文化, 具有过激性、前瞻性特点”, 认为, 对于社会文化发展进步来说, 青年文化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内在潜质, 即青年文化群体具有推动社会文化进步发展的正面的驱动力, 同时也潜藏着与主导文化相左的“激进”文化变化可能性。也就是说, 青年文化群体, 具有先进性、前沿性、时尚性、流行性, 也有叛逆性、情绪性、过激性等特征。青年人, 充满活力, 思维敏捷活跃, 行动迅速快捷, 个性张扬, 追求独立;而另外一面, 就是容易感情用事, 文化心理和生理都不成熟, 具有很强的非理性冲动。因此, 我们说青年文化群体, 具有文化活动的标杆性活力与导向性误读双向特征, 两者并置存在。在当前我们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环境背景下, 加强对青年文化群体的建设, 挖掘其正能量, 引导其发挥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公共服务空间:文化活动与青年志愿者角色的认同

公共空间, 学界称之为“公众场所”、“公共场所”、“公众地方”等, 是指那些供社区 (或农村) 居民群众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生活的公共使用室外空间, 包括街道、广场、社区 (农村村落) 户外场地、公园等, 这是一个地理空间概念, 属自然物理状态的地理空间意义范畴。公共服务空间, 即在公共空间的活动场域里, 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或人民大众个体, 为社会、为他人 (包括为个体本人) 提供服务的场合、场所;而这里我们所讨论的问题关涉的是公共文化服务空间。那么, 具体来说, 公共文化服务则是专指公共空间和领域当中的文化空间的服务行为, 指涉政府职能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进入公共空间, 展现其在公共空间之内的广泛文化参与、交流与互动。

有了以上问题的阐述, 我们来解析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过程中的青年文化志愿者的角色问题。公共文化志愿者, 是指我们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过程中, 出现的那些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专门时间 (或空闲时间) 、文艺技能等手段和方式, 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公益性文化艺术服务, 帮助社会成员、他人共享某种文化艺术成果。换一句话说, 公共文化志愿者是是指社会个人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 在不计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 为改善公共文化服务, 促进社会文化进步发展与繁荣, 自觉为社会或他人付出时间、劳力和智慧, 并提供相应服务的这一类型人士。这些人士, 是公共服务空间中志愿者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志愿者不同之处在于, 文化志愿者的专业性更强, 强调的是公益性文化艺术服务。这也是文化志愿者的社会角色, 是其身份姿态的外在表现。由此, 笔者认为, 文化志愿者的文化志愿服务的内涵应当是为一种“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文化审美方式, 他们用文化艺术的力量温暖人心、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社会。而青年文化志愿者, 则是社会开展文化活动过程文化志愿者人群中较为庞大、较为活跃的群体;他们由于共同的目的、共同的价值目标而聚合为一个团体, 并在开展文化活动过程中完成其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身份认同行为。

文化志愿服务, 虽然说是新兴的“业务”;但经过努力, 全国各地均打下来较为完善、扎实的基础, 搭建了文化志愿者自觉服务社会的良好平台。如广西宣传文化系统以服务群众、践行雷锋精神为主题, 整合公共文化艺术资源, 建立起来“自治区—市—县—乡”四级文化志愿者网络机构。目前, 广西公共文化系统成立文化志愿者分中心15个, 支中心129个, 服务站221个, 服务点748个, 文化志愿者达到12万人。其中, 青年文化志愿者是这个队伍里最为重要的、人数最多的文化志愿服务人员群体。

青年文化志愿者, 通过自由自觉的公共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达成其群体性的身份认同, 使公共文化服务志愿活动开展的制度化、机制化成为可能。身份认同, 包括两个方面内涵。首先, 是青年文化志愿者其个体的“自我身份认同”, 即在公共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强调的是青年自我的心理和身体体验, 以自我为核心。其次, 是“集体身份认同”, 青年文化志愿者, 其在公共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集体性价值聚合与向心作用力拢归。因为受到不同文化形态的影响, 青年文化群体这个“文化主体”必将自身开展的文化活动 (文化行为) 同视为集体文化自我, 而将另一种文化视为他者。真正的体现“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的道理, 较为明显现象建设反映在青年文化全体特别关注的时尚文化、网络文化、偶像文化等社会文化领域。值得强调的是, 这其中的关键因素, 是青年文化群体的“文化自觉”, 自觉归拢在一起。所以说, 在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中, 青年文化群体自然组成的文化志愿者, 通过自觉的文化服务行为, 达成他们文化志愿者身份认同的目的;相反过来, 只有他们完成了身份认同的行为, 才能够很好的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自愿者组织活动。两方面作用相辅相成。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的专职人员不多, 但志愿者很多。美国有悠久的志愿活动和公民社会组织历史, 其是世界上志愿服务率最高的国家, 参与率为50%, 并在1970年代起就制定了如《国内志愿服务修正法》、《志愿者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英国伦敦市58%的人从事过志愿者工作。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采取多种方式 (制度) 作为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后的“回报”, 如新加坡政府对志愿者有相关政策上的优惠, 比如孩子进好的学校, 志愿者的 (家庭) 可优先报名;国内有近85%的居民都拥有政府提供的“组屋” (即政府提供的“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 , 等等;而这些社会群体, 往往都是中青年年龄阶段。从资料分析不难看出, 文化志愿者个人自觉的文化志愿行为, 并完成文化身份认同, 有其文化群体的集体性根源;青年文化群体的公共文化志愿服务, 一定程度上推进公共文化志愿服务的制度化、机制化发展。

3 个案描述:广西微电影大赛活动与青年文化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

前文分析了青年文化群体与公共文化志愿服务之间的概念问题, 及其两者之间关于自觉文化服务行为与文化志愿者身份认同的内在关联性问题。这里, 我们通过调研分析后, 以个案的阐释方式, 来对提出的问题探讨作进一步解析。

广西微电影大赛的成功推出, 拓宽了公共文化服务新平台, 特别是打开和激活了青年文化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新阵地。2013年,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主办, 广西群众艺术馆等单位承办, 梧州市群众艺术馆等各市级群众艺术馆承办的“首届广西微电影大赛”活动, 在广西南宁市推出。此前, 广西尚无一家官方机构正式举办过微电影赛事, 大赛活动是自治区文化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首次举办该类型的文化活动。

大赛活动自2013年初拉开序幕后的一年内, 宣传攻势, 征集作品等事宜, 体现出青年文化群体的公益性文化志愿参与特征。大赛组委会专门为“广西微电影大赛”注册了域名, 制作了官方网站, 注册了官方微信平台, 对大赛进行宣传、作品展示、信息发布和技术普及等媒体攻势。实践证明, 大赛活动吸引了大量社会文化自愿者 (单位实体) 自愿的加盟与参与。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免费提供VI标识平面设计等技术支持;南宁电视台在61频道全天24小时滚动播放大赛宣传片, 展播参赛作品;老友网 (南宁网络电视台) 为大赛活动作宣传报道、颁奖晚会网络全程直播;广西综路传媒集团提供价值400多万元广告宣传平台, 在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四大城市范围设置十三块LED户外大屏, 同步上屏免费播放大赛宣传片;南宁电台·经典1049提供价值60万元的大赛电台线上品牌及宣传项目, 等等。大赛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引起较大反响, 在全国微电影艺术平台受到关注。据悉, 第二届广西微电影大赛活动近日, 已乘势推出, 并已经将手机视频微电影内容作品含纳于大赛征稿范畴。很显然, 以上资料告诉我们, 这些积极参与、共享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自愿者 (包含单位实体和个人) , 正在说明:在公共文化空间中, 当下青年文化群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能量, 不可低估和忽视, 其表现出极为强势的社会文化推动力。

综上个案所述, 广西微电影大赛活动, 成为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和共享文化服务平台, 成为广西当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群众文化生活的新文化娱乐形式。同时, 其经验也告诉我们:公共文化活动, 传统意识所谓的“群众文化活动”, 不仅仅是“业余的、过时的文化艺术”, 不仅仅是“小朋友艺术的比比赛”、“中老年人的唱唱跳跳”, 而是从更多层面上满足不同人民群体 (甚至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社会人群) 特别是青年文化群体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4 结语

青年文化群体, 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具有正、负两面性;充分发挥青年文化群体的志愿者自觉身份认同, 发挥其文化活动的先进性、前沿性、时尚性、流行性的标杆性活力与作用, 正切引导或避免青年文化群体的叛逆性、情绪性、过激性各方面的不足;挖掘他们自觉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潜质, 投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上来, 对于其本身、对于当下社会发展, 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和谐社会, 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彭泽明.中国文化馆 (站) 发展之路[M].重庆出版社, 2012.10.

[2]郑永富.群众文化学[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3.3.

[3]曹爱军, 杨平.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 2011.4.

[4]费孝通.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4.1.

[5]张炜新.认识青年文化特征, 加强青年文化建设[J].青年探索, 2002 (3) .

8.日本的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篇八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启示

日本是一个志愿者活动非常盛行的国家。日本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以后。1947年,京都的大学生开展BBS( Big Brothers and Sisters)活动,给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的孤儿们提供援助和进行教育活动。1952年兴起的VYS(Voluntary Youth Social Workers)也是以青年志愿者为主的志愿组织,其活动内容主要是通过与儿童一起游戏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1967年,日本青年服务协会成立,成为推动日本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全国性中心组织。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逐步走向普及阶段。80年代—90年代中期,日本的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开始出现网络组织并组织全国性集会等大型活动。[1]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激发了青年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来的强烈愿望,有鉴于此,许多大学开始引入志愿服务作为大学教育与社会互动之间的桥梁,并为此设计相应的学分制度,志愿精神教育正在成为日本教育的一部分。日本的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迎来了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一、 社会背景

70年代中期以后,受国际环境的影响,日本经济迅猛发展的势头开始减缓。随之,社会论、福利重建论、日本型福利社会论等一系列社会福利领域中的新的理论观点被陆续提出。到了八九十年代,在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总体环境和亚洲爆发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日本的国民经济呈现继续下滑的趋势。虽然日本政府对经济政策做了多番调整,但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多重影响,从1991年以来至今为经济发展的长期停滞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政府行政体系纵向操纵的公共事务的模式受到了财源、效率、国民需求多样化等多种问题的困扰,国内要求对公共事务进行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1995年1月发生的阪神—淡路大地震直接催生了《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的颁布与实施。该法在日本非营利组织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这部法律是以“议员立法”的方式出台的,打破了一直以来的政府立法模式;其次,该法制定的目的即是为了降低主管机关对非营利组织的行政干预;再次,打破了政府关于公共事务的纵向行政管理模式。随后,以《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为主的多部NPO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健全,直接推动了日本整个第三部门的发展。由于有了相关法律制度的强有力保障,日本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也蓬勃发展起来。日本社会对其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性也有着充分的认识。日本政府明文规定:“大学要在今后的发展中积极地把自己的知识、人才资源提供给社会,使大学成为一个开放的机构,为此要积极地导入实习生制度和志愿者活动,为社区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志愿者活动是日本大学服务于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2]日本大学生毕业后在其找工作的过程中,一般都会在简历中注明自己的志愿者经历,因为有很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十分重视应聘者的志愿者经历。

二、 主要领域

二战以后经过创伤恢复期的日本政局平稳、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交通通讯条件便利,社会民众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高,因此志愿服务的各方资源都十分丰富,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影响下,日本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动机更多地倾向于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在服务对象方面除特定的困难群体以外,更多的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例如公民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环境保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等。此外,日本的青年志愿服务与国际接轨较早,国际志愿援助活动较多,侧重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理解和民族融合等领域。志愿服务的领域和形式多种多样,层次较高。

三、 主要特点

日本的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与支持下,已开展得十分广泛,并已逐渐走入了组织化、制度化、系统化的轨道,主要有以下几点特点:首先,注重志愿服务意识的教育,不断提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学生的文化水平以及志愿服务活动的规模;其次,把社会急需的服务项目当做志愿服务活动的重点,长期深入地开展下去;再次,志愿服务国际化。除了在国内的活动以外,日本政府很重视向国外调派青年志愿者,以此来获取国际基金组织的支持,扩大本国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国际影响。

四、活动效果

在日本大学各方面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下,大学生不断的走出校门,投入到各式各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去,大学生对服务对象的实际帮助以及自身的锻炼发展当然不言而喻,但更重要的是,志愿者可通过自身的行动唤起公众的自觉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们认为,这种思想观念上的改变较实际工作或有形的物质帮助更为迫切、重要。[3]阪神大地震发生以后,社会各界纷纷对这一些列的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给予高度的赞扬,改变了对青年大学生社会行动能力差的观点。整个社会掀起了崇尚志愿服务精神的热潮。

五、启示和借鉴

(一)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面对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的情况,社会各界都应该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立法问题高度重视,加快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全国性立法,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完善而及时的法律支持,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是高校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4]政府也应当继续深化改革,科学运用其行政力量,推进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自主性发展。

(二)把社会急需的服务项目当做志愿服务活动的重点,长期深入地开展下去。日本的青年志愿服务机构在其活动项目的选择上启示我们,要结合社会实际,抓一些与群众生活紧密相连、社会影响广泛的项目,不要贪多求全。选择一个项目,就要将它抓好做实,塑造成社会公认的品牌,开展得深入人心,深入扎实长久地开展下去。

(三)大力加强志愿服务意识教育。我们有必要借鉴日本的经验,在社会以及学校对广大民众特别是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年大学生群体大力进行志愿服务意识的相关教育。我国高校要加快课程改革建设,将志愿服务加入到大学生的培养计划与课程安排中,开设有关志愿服务活动知识的相关课程,纳入学分制管理。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大对开展国际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力度,以国家政府为最坚强的后盾,争取国家下拨项目专款资金以及国际基金组织的援助,并积极通过其他渠道筹措资金,日益实现人员招募和培训机制的精细化与专业化以及保障机制的人性化,为我们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和国际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早日接轨创造条件。(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娟 胡希希.中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异同比较和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13,(03).

[2]大学教育研究会(日).大学资料[M].平成10年140;平成11年143、144.

[3]曹卫洲.国外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概况[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9.校园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总结 篇九

活动主题

a、社区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组成成员 (组长:陈依)

彭瑜 刘辉 陈依 汪辉 龙斌 范广建 瞿达武 周磊 翟光进 张德师 李娟 刘诚 肖益鹏 袁月

调查对象:居委会干部 普通居民 物业公司

活动时间:

活动目的:了解居民的生活现状,文化生活 ,和政府对居民的关注程度

b、社会公益实践活动

组成成员(组长:胡东明)

胡东明 冯建创 赵祥陶博伟张淑芝王家斌 张祖骞

活动时间:

活动目的:帮助居民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进一步了解居民在哪一些方面需要我们政府的帮助和关注。

c、爱心书籍募捐

组成成员(组长:胡杨哲)

陈华 童鹏 陈雨 胡杨哲 何传霖 潘嘉乐 黎家豪 苏杰 丁奎郎

活动时间:

活动目的:募捐到的书籍好是为了帮助湘西贫困地区的小孩子能够有更多的书籍可以阅读,有更多的机会可以阅读。

二、活动过程

1、全体在甘怡园集合,整装待发。

2、全班同学步行到所规定的社区

3、按照所规定的分组分别进行活动

4、活动经费:全部由班上的班费支出

5、注意事项: a 注意安全 b注意和居民发展良好的关系 c 若遇到紧急情况马上和负责人联系或老师联系

6、负责人:龙斌 、张祖骞

三、活动总结:

为了锻炼我们与人交流的能力,培养调查实践素养。为了了解社区文化生活,深入到社区了解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情况。使我们了解和有针对性到分析问题,开展此活动。

本次活动主题是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形式是以学院为整体,班级为单位,有组织,有纪律的深入社区开展活动。各班积极组织参与,有条不紊!

我们汽服 1103 班开展问卷调查,募捐书籍,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在团支书和班长的工作分配和组织下,我们班圆满完成此次活动任务,得到了锻炼,更多的了解了社区的文化需求。

下面来谈谈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由于宣传力度与重视性不够突出,活动意义不够明确,我们大家都没有一个很好的意识,在活动中多少有些积极性不高,还不够积极投入。

第二:准备性工作,比如掌旗的旗杆没有很好的准备,基础性工作不够到位,很多同学都有时间,但没有事做,没有很好的发挥全班的力量。

第三:在活动中,我们的社区是自己找的,学校本安排每班的社区,但是最后没有很好的落实,只是一个大概,问卷调查是我们自己努力下完成,有必要加强工作落实情况。

第四:在与陌生人交流的过程中,有些同学多次被拒绝,有些力不从心,或是有些气馁,工作热情和耐挫力不够,这方面有待于加强。

第五:完成任务后,我们班没有很好的组织一起回校,安全出行有一定问题,各走各的,活动前与活动中纪律性很好,但活动后出现不足,值得注意。

10.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活动总结 篇十

爱心青春献热血—献血知识普及志愿者服务活动

二、活动背景:

为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积极组织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文明校园中发挥作用,校团委、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决定在四月份开展志愿者服务月活动。为响应校团委的号召,倡导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举办,加强大学生对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认识,加深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意识,借此机会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三、活动目的:

旨在向团支部全体团员青年宣传无私奉献精神,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提高我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营造团结、友爱、平等、和谐的校园氛围。通过志愿活动的开展,发挥我校志愿服务在促进学校文明建设、和谐海西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开展无偿献血志愿活动。以“爱心青春献热血”为主题,组织同学们在校园外进行无偿献血知识普及,通过现场咨询、发放宣传单等简单形式,在校外宣传普及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等知识,倡导同学关爱社会,发扬大学生志愿精神,展现大学生高尚的精神面貌。并让更多人关心了解血液方面的常识,让大家对血液方面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活动中不仅仅让同学们体会到做志愿者的光荣与乐趣,还能够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身体、受益终生。

四、活动流程:

(一)活动前期:

1。召开团干部会议,确立本次活动主题,明确本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重大意义,策划本次活动的具体形式,尽量能在同学们心中引起比较大的反响,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

2。确定活动形式后,分配安排班级本次活动的各项工作;

3。班级召开班委会议,讨论完善本次活动的内容,然后完成好各项分配到的任务;

4。确定好活动时间,然后联系西湖公园相关管理人员申请活动场地;

5。班级做好动员工作,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并确定参加本次活动的人数,进行分组;

6。组织委员与献血站联系合作共同开展此次活动,宣传委员设计张贴海报;

7。活动后勤组提前一个小时到活动现场布置场地,摆放咨询所用设备。

(二)活动中期:

献血知识宣传:每个小组由组长带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流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向游人宣传有关献血及血液方面的基本常识,并分发由福建省血液中心提供的献血常识小册子。介绍后请游人在献血知识宣传板上签字,以示留念。

1。献血知识调查:每个小组由组长带队,在宣传知识小册子分发后,进行献血基本常识的调查。调查问卷由福建省血液中心提供。

2。支部汇总活动:团支部中所用参与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志愿者们,聚集在一起,大声喊出此次志愿者服务行动的口号,更加深此次志愿者服务行动的印象,并将这种服务热情发扬光大。志愿者们集体合影留念。

(三)活动后期:

1。整理活动过程中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照片,并加工制作上传组织部,宣传部;

2。宣传委员及时完成后期海报制作及宣传,张贴照片等;

3。后勤组及时归还向院学生会及西湖方面所借的物品;

4。组织委员将调查问卷的相关情况汇总并与福建省血液中心联系反馈活动进展;

5。征集同学们对本次活动的评价,召开班委会议总结活动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团支书及时做好书面总结,并整理影像资料,上交学院组织部和宣传部;

6。生活委员及时进行活动结算。

五、活动总结

总体来说,这次志愿者活动开展得很成功,对我们学生而言,这不仅可以增加自己对献血知识的了解,更是一次很好的社会实践,也可以通过这次活动传播一些献血知识,让人们对献血知识有更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并让更多人关心了解血液方面的常识,让大家对血液方面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活动中不仅仅让同学们体会到做志愿者的光荣与乐趣,还能够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身体、受益终生。

无偿献血志愿者活动的参与和开展,最终的目的在于人生质量的拓展和深化。我们虽然选择不了生命的长度,但是厚度是可以无限放大,不管今天我们选择了无偿献血志愿者这一块疆域驰骋心怀,还是明天我们不在这条路上挥洒血汗了,都让我们忠于自己的内心,充实自己的生命,做一个有责任,因付出,而博爱和快乐的人。这也是我们所有无偿献血志愿者参与活动的最终目的。

在这次活动过程中,同学们也尽了自己的一份力,用自己的热情与毅力努力做好自己的宣传工作。青年志愿者们通过向大众宣传无偿献血的意义及好处,倡导社会成员积极主动无偿献血,并散发“献血救人,助人益己”传单,以增强大众对社会的责任感。这不仅能够带动大众的积极性,更能发扬学生的志愿者服务精神,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不过,在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在活动过程中,有些同学的热情度不高,不够积极,这就达不到活动的意义。以后的志愿者知识普及更应有所加强,让同学们不仅在活动中身体力行的感受到志愿者的工作环境,更从意识中真实的明白志愿服务的意义所在。

2、从某方面来看,市民对献血的观点持不同态度,导致有些市民在接受传单和做调查时非常积极和配合,有些市民显现出一种麻木的状态。因此,以后的宣传活动我们应该思考一些更能使广大市民接受的良好方式。

3、总的来说,志愿者人数较多,西湖范围显得比较小,这对我们的宣传就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后的宣传和调查可以选择不同地点进行。

11.青年志愿者服务部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

收稿日期:2011-03-05

作者简介:周静(1987-),女,安徽池州人,安徽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多,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社会需求,通常是社会公共服务部门所无法满足的,鉴于这一诉求,志愿服务开始蓬勃兴起,并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它已成为动员广大青年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一代,已成为志愿者群体中的一股重要力量。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也是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战场,高校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能为受助者提供帮助和服务,同时也能使其自身的思想道德得以提升,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促进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

一、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现状

志愿服务( Volunteer Service)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1](P.2)目前,青年志愿者是志愿者群体中的主体,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志愿服务行列,已成为青年志愿服务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2006年,据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有关志愿者的职业构成中,学生群体占的比重高达46.1%。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和素质教育的普及,这一比例将会越来越高。笔者曾在一家民间公益机构——合肥市春芽残疾人互助协会实习,据笔者的观察和调查发现:该公益机构的志愿者90%以上都来源于合肥市各高校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志愿者大多都是定期来机构服务,其中有73.1%的大学生志愿者每周来机构服务一次。公益机构只是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一小块,他们还在其他领域提供志愿服务,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及2010年的合肥四体会中,大学生都有参与志愿服务。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不仅服务范围广,其服务对象范围也广,并非仅限于社会上受重视的弱势群体,还包括如心理有问题的人士、失足青少年、农村文盲、外来民工及下岗贫困家庭等。就合肥市而言,大学生志愿者除了去公益机构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外,他们还与学校附近的社区进行合作,为社区贫困居民或是附近的农民工子女提供志愿服务。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正在诸多领域和众多项目的组织与运转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价值

(一)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作用

共青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中,就“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一项专门指出,要“大力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中,大学生已然成为志愿者队伍的主力军,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发挥的作用亦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能弥补社会公共服务的不足。因社会公共服务的对象主要为社会弱势群体,就目前我国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来说,它还无法满足广大居民的社会需求,而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刚好可以弥补这一块的不足。如高校志愿者在周末为社区贫困家庭儿童或是农民工子女提供课业辅导、为社区的孤寡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等。

2.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能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大学生志愿者在从事志愿服务过程中,不仅能够践行志愿精神和服务意识,还能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体现其人生价值,使其获得思想道德境界的提升,进而有利于其成长和成才。据笔者对大学生志愿者所做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你认为从事志愿服务有收获吗?”100%的大学生志愿者认为有收获,其中有53.8%的大学生认为有一定收获,43.6%的大学生认为不仅有且收获很大。

3.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可以在大学生群体中起到示范和榜样作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近年来,很多高校比较注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高校也比较注重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青年志愿服务可谓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载体。某些高校鼓励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并对表现优秀者给予奖励。这不仅能起到鼓励和激励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示范和榜样作用,即促使其他学生以青年志愿者为榜样。此外,学生之间也会存在着相互影响。据笔者对大学生志愿者所做的一项问卷调查发现:在“你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从事志愿服务的?”这一问题中,有8%的大学生是经同学介绍来从事志愿服务的,另据笔者的调查发现,在合肥市,几乎各高校都有以志愿服务活动为主的学生社团。这些学生社团定期组织会员从事志愿服务活动或在学校进行一些志愿服务的宣传活动。而这些宣传活动又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起到了示范和榜样作用。

(二)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意义

首先,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直接意义是满足了人们的社会需求。志愿服务是基于人们需求和满足之间的矛盾而出现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亦是如此。正是因社会公共服务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故而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才有存在的意义,假设在未来的某一天,人們所有的物质文化需求都能通过社会公共服务来获得满足,那么青年志愿服务恐怕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其次,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新的路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工作的一大重点,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某些高校开始鼓励大学生从事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并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实践活动,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已经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形成了一种内在的、自发的要求,成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一条新路径。

再次,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能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也就是将其所学的思想道德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从事青年志愿服务,不仅能使大学生将其所学知识加以学以致用,还能使其在提供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内化或强化其所学的思想道德理论知识,而经过内化或强化后的理论知识又能够更好地指导其从事志愿服务的实践活动。这种理论——实践——强化的理论——实践的循环过程,必然能够帮助大学生志愿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和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与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二者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能够促进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而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又要求高校组织大学生从事青年志愿服务,二者之间密切联系,不容分割。

(一)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是开展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要求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最终目的是要塑造人的完美的内心世界和高雅的精神境界。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是高校的一大工作重点和目的,其内容主要包括三大块,即基础文明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础文明教育主要包括诸如社会公德、文明礼貌等的的教育,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高校一般在基础文明建设方面的做法有“制定‘大学生道德文明公约’、‘文明礼貌规范用语’、‘校园十不准’等规范, 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组织大学生文明督导队,监督不文明行为”等。[2]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要让他们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信仰,坚信通过努力奋斗才能有所收获。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虽然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开始贯穿爱国主义教育,但在大学阶段仍不可忽视,在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目标与我国的历史和现阶段基本国情结合起来,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大学生参与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无论是在基础文明教育上,还是在理想信念教育或是爱国主义教育上,都满足了其教育要求和目标。首先,通过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可以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在服务过程中可以将所学文明礼貌用于实践之中;其次,大学生参与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是其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服务过程中遇到的艰辛和困难,可以使其明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其懂得要实现理想就得为之艰苦奋斗;最后,大学生在提供志愿服务时,可以帮助社会上的众多需要帮助者,这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本质上可视为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活动。

(二)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可促进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已成为新时期大学生的一项重要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新的路径,实际上其也是高校进行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新的教学方式,即以实践的形式来对推动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理论基础,亦是大学生青年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它不仅强调人的劳动能力方面的发展,还强调人的精神方面和道德方面的发展。大学生投身到志愿服务这一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其服务的经历、体验和感受是其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通过服务,他们可以提升思想境界、净化思想灵魂、增强综合素质。由此可知,青年志愿服务能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塑造人的完美的内心世界和高雅的精神世界,也是追求人的身心的全面发展,且它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以强化。而青年志愿服务恰是一种能帮助人获得身心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通过此活动可以获得精神境界的提升,故可以说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可以促进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因为它实际上就是一种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途径。

总之,当代大学生已成为青年志愿服务队伍中的主力军,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已成为新时期大学生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它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可以将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条实践途径,从而提高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丁元竹.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2]张洪鑫,高文良.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之我见[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9,(5).

上一篇:工厂车间净化工程下一篇:政府采购工程付款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