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共9篇)
1.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 篇一
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的发展经验
《海峡科技与产业》2006年第6期
吕明伟 郭焕成
(北京景观园林设计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台湾农业由于受到快速发展工业和商业的竞争,开始步入明显的停滞、萎缩时期。为了使农业走出国境,提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台湾加快农业转型,调整农业结构,使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扩大农业经营范围,从以产品为主发展农业扩大,发展农业服务业,包括旅游农业、休闲农业、农业运输等。20 世纪 70 年代末,台湾农业出现了通过开放农园供游客品尝,购买农产品的观光农园。20世纪80年后期,观光农园向内容更丰富的休闲农业发展,即不仅提供农产品,而且形成一个具有田园之乐的休闲区,这种“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既可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扩大农业旅游,又可达到提高农民收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
一、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类型
台湾依托农业发展起来的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的范围相当广泛,诸如农园体验、森林旅游、乡野畜牧、教育农园、农庄民家、乡土民俗、生态保育、渔业风情等休闲活动项目皆属之。历经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现象,主要有乡村花园、乡村民宿、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和市民农园、教育农园、休闲牧场等几种类型。这些以农业旅游为主导的休闲产业类型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旅游、教育、环保、医疗、经济、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在台湾地区已成为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兴产业之一。1.乡村花园
乡村花园的设计和建造盛行英国,最初的乡村花园主要种植本土植物,且多数是可为餐桌提供食物的瓜果蔬菜类。如今的乡村花园建设已是包罗万象,摆脱了最初的以实用性为主的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追求环境优美、景观独特、地域性强的乡村花园开始出现。清境小瑞士花园位于南投县仁爱乡台14甲公路清境农场旁,海拔大约有1800公尺,这里的空气清新自然,景色优美如画,兼具北欧风光,因此又有「台湾小瑞士」及「雾上桃源」之美名。清境小瑞士花园整个园区面积达约有4甲,年平均温为摄氏15-23度左右,舒适宜人的气候常为人门避暑胜地,园区内种植了世界各地的奇花异草,美丽又新奇。而区内的设施如挪威森林广场、阿尔卑斯双塔、落羽松步道、主题花园等皆环绕着天鹅湖而建,悠然地徒步其间犹如置身在欧洲。园中设有大型停车场、露营烤肉区、欧式花园、精致餐饮中心、纪念品饭卖部、露天咖啡广场等,提供另一种休闲享受。清境小瑞士花园、台一教育农园的经营者张国珍先生同时兼任台湾生态教育农园协会和台湾农业经营管理学会的理事长,对推动台湾教育农园起了很大的作用。目前,台一教育农园、清境小瑞士花园和中台禅寺已成为旅行社安排的接待景点之一。2.乡村民宿
乡村民宿充分利用乡村自然环境、景观、特色文化、民俗,让人们深度的感受到独特的民风、民俗,于优雅宁静中体验乡村生活。优雅的环境、朴素的民风民情,优美的风景和朴实亲切的主人,使乡村民宿成为世界各地自主旅游者的最爱。在台湾乡村民宿发展比较好的地区的南投县清境地区和台北黄金山城金瓜石。自1996年南投县成立第一家民宿之后,根据数据统计显示,2003年11月份止南投县已有200家民宿,而其中清境地区就有80家民宿之多。目前清境地区民宿通过策略联盟经营的方式,成立清境观光发展促进会,共同进行行销活动推广,在对外事务的利益争取、地区发展的规范、地区的资源分配与协调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进一步的推动了当地乡村民宿的健康发展。而台北黄金山城金瓜石则充分利用丰富的人文风情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把原先的台湾冶金矿区,从炼金厂、古烟道、废矿坑、战俘遗迹甚至是天皇寓所进行合理规划开发,独特的景观吸引着无数前来到访的游客。该区著名的乡村民宿云山水的主人吴乾正身兼民宿发展协会与乡村之家优质民宿第一届理事长头衔,对于民宿的贡献与推广不余遗力,他认为经营文化,家庭式的经营使民宿发展更具魅力和吸引力。3.观光农园
观光农园是指具有农业特产之地区,通过规划建设使其具有观光休闲与教育价值的农业园区。观光农园内提供观光游客所需的各种服务设施,以便利游客体验采收农特产的乐趣并了解农特产生产过程,以增长游客时间,寓教于乐,满足游客休闲娱乐需求的目的。观光农园最初形成于1980年,苗粟大湖、彰化田尾菜地开始经营的观光果园、观光花市。到1998年,观光农园发展结果为北部区域有55处观光农园,占全台湾地区的55.56%;中部区域有21处,占21.21%;东部区域有12处,占12.12%;南部区域有11处,占11.11%。目前,观光农园的类型包括观光果园、观光茶园、观光菜园、观光花园、观光瓜园等。各式各样的观光农园因开放时间不同分布全年不同季节,让人们一年四季都可享受观光、休闲、摘果、赏花的田园之乐。4.休闲农场。
休闲农场是台湾农业类型中最具代表性者,农场原以生产蔬菜、茶或其他农作物为主,且具有生产杂异化的特性,休闲农场具有多种自然资源,如山溪、远山、水塘、多样化的景物景观、特有动物及昆虫等,因此休闲农业可发展的活动项目较其他类型的休闲农业更具多样性。常见的休闲农场活动项目包括农园体验、童玩活动、自然教室、农庄民宿、乡土民俗活动等。休闲农场是由数个农民或多个农民团体联合兴办的,规模比观光农园要大,面积一般在50公顷以上,经营的项目比较多元化。1988 年,台湾农委会核定“农渔乡村发展休闲农业及观光果园规模计划”,政府部门开始规划辅导休闲农业,成立发展休闲农业策划咨询小组,确认休闲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台湾对于观光农园与休闲农场的区别并不是很明显,观光农园也可以休闲体验,休闲农场也可以观光游览,大多数农园、农场都同时兼具观光游览、休闲体验的功能。如台北阳明山中名阳圃休闲农庄便是一例,农庄以种植海芋(采摘海芋花八朵一百元)为主,狭长的地块,独特的入口、精致的小品景观都成为游客立此存照的见证。5.教育农园。
教育农园是利用农场环境和产业资源,将其改造成学校的户外教室,具备教学和体验活动之场所、教案和解说员。在教育农园里各类树木、瓜果蔬菜均有标牌,有昆虫如蝴蝶是怎样变化来的等活生生的教材。游客在此参与农业、了解农产品生产过程、体验农村生活,尤其为城市的青少年了解自然、认识社会、了解农业和农村文化,创造了条件。如我们这次到访的台一教育休闲农场便是比较成功的案例,农场位于南投县埔里镇埔雾公路(台14线省道)边,于一九九一年成立,起初主要是以提供农民各类蔬菜、花卉的种苗培育为主,近年来即致力于推广地方的产业观光,开始积极转型。在场区规划设置多项深具文化教育和休闲娱乐的设施,如押花生活馆、DIY才艺教室、亲子戏水区、浪漫花屋、可爱动物区、渡假木屋、景观花桥、各类植物生态标本区等。这是一处兼具农业休闲和教育的观光景点。在这里规划建设了全亚洲最大的蝴蝶生态馆及甲虫生态馆,利用园区内原有的多种蜜源植物来培育各种蝴蝶,利用香菇废弃物等营造出甲虫的生态空间,为游客提供认识昆虫生态的地方,是一处兼具农业休闲和教育学习的园区。6.市民农园
市民农园是指经营者利用都市地区及其近郊的农地划分成若干小块供市民承租耕种,以自给为目的,同时可让市民享受农耕乐趣,体验田园生活。1989年,台北市农会积极规划推动市民农园,并于1990年辅导北投区设立第一家市民农园,从而为台湾第一家市民农园。至今后台北市市民农园已发展成立16 处(表示),合计面积约16.2 公顷(2430 亩), 租用市民农园以10坪为一单位,以四个月为一期,每期600元。1991年,台中市建立市民农园,1994年农委会通过“发展都市农业光驱计划”扩大试办市民农园,到1998年底,台湾已设置58处市民农园,都属于农耕体验型市民农园。这些市民农园的设置,以都市近郊、水源充足、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车程在半小时最为理想。与观光农园相对,市民农园是由城市市民利用平时业余时间经营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从总体发展情况来看台湾市民农园的规划建设远没有其他园区形态发展好。7.休闲牧场。
休闲牧场是以名、特、优、新的农作物,以较好的设施和高科技含量,进行生产并以此吸引游人,向人们展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多姿多彩的产品。我们考察的初鹿牧场为台湾土地银行经营的牧场,地处台东县卑南乡明峰村内,场区占地约54公顷,为全省坡地集中牧场之最。休闲牧场内宽广辽阔,乳牛及乳制品是主要的经营目标,以奶牛饲养,品尝自产牛奶、奶酪、牛肉,并以其秀美的牧场景观吸引游人,2004年,仅门票收入一项就达300万人民币,效益很是可观。牧场划分为露营区、产品贩卖部、菠萝园、茶园、槟榔2园、枇杷园和竹林等区域,是适合露营渡假的好去处。
二、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发展的经验总结
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的发展主要以乡村民宿、休闲农业为主体发展起来,其中休闲农业在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中占的比例最大,全岛目前共有1102家休闲农业园区,2004年产值达11.25亿人民币,提供180098个就业机会,预计到2008年休闲农业产业产值达17.5亿人民币。通过研讨会研讨和实地考察,台湾以发展乡村民宿、休闲农业进而推动全岛休闲产业发展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值得我们借鉴:
1、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加快农业转型,开发农业功能。
台湾在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农业面临快速发展工业和商业的竞争,以及国际农产品的冲击,农产品成本高,价格低,农民收益少,台湾农业发展面临衰退、萎缩。针对这一挑战,台湾采取了加快农业转型,调整农业结构,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开发农业的生活、生态功能,使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于是就开始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我国大陆现在正处于农业转型和调整农业结构的新时期,要学习台湾发展农业的经验,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理念,根据各地的资源。区位和市场条件,因地制宜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从而改变农业就是第一产业的旧观念,建立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现代大农业产业体系。
2、研究与规划并举
台湾农业最高农业管理部门——台湾农委会对发展休闲农业极为重视,在农委会下设立休闲农业管理、辅导处和推广科,各县市也相应设立休闲农业管理、辅导机构,台湾从上到下形成了观光休闲农业的管理和辅导体系。政府主要负责制定政策法规,编制和审批规划,安排资金补助和贷款,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息咨询,制定评价标准,定期检查和评估,加强与旅游部门联系。我国台湾相关部门机构在做好休闲农业规划,包括休闲农业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农业园区的建设规划的同时,根据休闲农业产业需求,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2005年台湾休闲农业的研究主题分别为服务人员人格特质、服务态度与服务行为关系研究;经营模式研究;园艺治疗活动对于提升休闲农业竞争力的研究;台中县新社乡休闲农园规划建置研究;旅游商品特色研究;养生农业园区建置模式研究等。
3、加强园区建设的规划和检查评证
虽然台湾的休闲农业园区已达1102家,但经过农委会筹建的只有206家。农委会与休闲农业学会合作推动了园区和农业旅游景点的检查评证,并颁发认证标志。台湾休闲农业园区检查评证分别以核心特色、园区规划、创意运用、解说与行销、组织与人力管理、环境与景观管理、社区参与、观光资源等八项进行评证。台湾农委会为鼓励休闲农场提升服务品质,提供人们正确选择优质的休闲农场,特委托台湾休闲农业学会按照“2005台湾休闲农业服务品质提升计划——休闲农场评鉴、认证与辅导计划”,进行优良休闲农场之评选及甄选工作,并编印优良休闲农场服务宣传手册。评选的对象为经农委会核准设置登记或准予筹设且实际经营之休闲农场。评选内容包括:①农场资源;②农场设施及活动配置图;③整体经营方向;④服务及体验活动;⑤餐饮服务;⑥住宿服务。评选项目标准等,共分三个方面、16个项目,标准,打分评选。评选分数70分以上,未满80分者为“良等”;80分以上,未满90分者为“优等”;90分以上者为“最优等”。
在我国大陆农业旅游景点和农业园区空间布局主要为“城市郊区型”“景区边缘型”,但今两年来在一些大型城市(尤其是北京)其空间布局呈现出“遍地开花型”,其主要弊端表现在:自发建设多;挂个牌子就采摘;各自为政,缺乏系统管理;发展特点不突出,缺乏宏观系统的规划等。在加强园区建设的规划和检查评证工作中我们可充分借鉴台湾发展休闲农业中的经验,使我国大陆农业旅游景点和农业园区建设步入正轨。
4、大力推行社区经营的理念
台湾休闲农业园区和乡村游憩地的发展跳出了以往规模经济思维,朝向精致农业政策的延伸转型。休闲农业园区的“园区”概念,被赋予了具有地方意义的 community(社区)的理念,而不在只是一个强调专业生产的属于工业特质的park(厂区)概念。整合农场、农园、民宿或所有景点,使其由点连成线,再扩大成面,最后以策略联盟方式构成带状休闲农业园区,并适时开展以策略联盟方式结合的“社区”理念来推动各项工作,这是台湾发展农业旅游和休闲产业的成功经验,也是走在世界休闲农业开发建设前列的重要原因。如在10年前废弃的台湾金瓜石冶金矿区为了发展乡村民宿和休闲旅游,聘请规划设计单位作了详细的《金瓜石社区产业辅导计划》,并在以后的运作实施中,定期出版《金瓜石社区报》,开办矿山讲堂等全力打造浪漫渡假社区。这与我国大陆目前很多农业旅游景点开发建设过多注重硬件设施建设、片面追求产值形成鲜明对比,用经营文化、经营社区的理念来开发建设我们的农业旅游景点理应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部分。
三、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发展的启示
据台湾休闲农业学会调查统计显示,台湾前往观光休闲农业区的游人绝大多数是那些不熟悉农业、农村的城市居民。每到周末或节假日,相当多的城市居民到乡村、田园去度假,到观光农业区去体验。在我国大陆,城市化发展快,城市人口增多,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城市人很希望到郊区农村观光旅游,这为发展城郊观光休闲农业提供了市场需求。我们应抓住城市这个目标市场,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型的农业旅游和休闲产业。因为开展农业旅游可以减少农产品中间流通环节,有高附加产值,并可带动农产品销售、餐饮住宿、休闲购物、观光度假及其他旅游活动(如垂钓、农家乐)的发展而产生乘数效应。这就要求我们
首先,应大力加强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设施的建设与发展,这是立足城郊资源优势,调整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基础步骤之一。
其次,国家农业部门应重视发展农业旅游,并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组织、规划、研究推动大陆农业旅游的发展,为发展农村这一新型产业提供组织保证。
最后,要加强与旅游部门的合作,促进农业与旅游的结合。台湾农委会主要负责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投资建设工作,而旅游部门主要负责组织旅行社及游客前往休闲农场观光旅游,以扩大客源市场。所以,农业部门和园区经营者应积极与旅游部门联系,开展旅游合作,建立农业旅游网络体系。
四、结语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2006年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第一年,与此同时,国家旅游局确定2006年全国旅游主题为“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开发建设新农村游、农家游,农业的生态保护、农业的休闲旅游,对于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休闲农业工作手册,台湾农委会、台湾大学编
2、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台湾农委会
3、台湾农业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农业旅游促进会
4、台湾休闲农业会讯,台湾休闲农业学会
5、湖南省休闲农业培训班材料,2006。
本文为2006海峡两岸休闲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考察报告的一部分
2.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 篇二
休闲农业是一种以农业生产、农业资源、乡村文化等要素为条件, 以农村和农业为载体, 以农业生产为特色, 融合了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乡村旅游是一种以农村生活、农业劳动、农村风貌等农村特有资源来吸引城市客源, 为满足旅游者乡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新型旅游产业形态。二者之间不可分割, 已经成为了一种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共存关系, 相互作用, 相互发展。如今,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旅游发展的方向之一, 具有强大的生机和广阔的前景。我国又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 农业的普及遍布960 万平方公里, 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更将进一步地促进农村地区的各方面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提高农村地区经济收入, 成为拓展农业多样性, 促进农业高效用, 满足新兴消费者需求的朝阳产业。
二、大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南端, 地处黄渤海之滨, 作为一个滨海城市, 有着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 由于大连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进步, 城市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并行发展, 使得人们对于旅游需求的大幅度提升。在大连, 习惯于城市生活的人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集中于大连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之上, 以缓解城市的工作压力。
大连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民俗文化丰厚,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市场空间巨大。大连依托农业自然资源和丰富的田园景观, 顺应走进自然、休闲娱乐的城市消费方式发展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呈现出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从品种单一到形式多样的喜人态势, 已成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新引擎”。农家游、渔家游、温泉滑雪游、采摘游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喜爱, 家庭组团到近郊采摘草莓、农庄赏花、休闲垂钓、吃农家饭、参与果蔬种植等已经成为了都市游客的时尚之选。目前, 在大连8 个涉农县区中, 有40 多个乡镇街, 100 多个村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已拥有500 多个农业观光园, 1, 200 多个农家乐旅店和2.5 万张床位的接待能力。据大连市统计数字表明, 在黄金周期间75%的市民出游的目的地首选近郊游和乡村游,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大连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亮点, 俨然成为了大连市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
2006 年以来, 大连市坚持政府引导, 规划先行, 突出特色, 差异发展, 积极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作。出台了《大连市特色旅游乡镇考评标准 (试行) 》、《大连市旅游专业村考评标准 (试行) 》、《大连市星级农家乐考评标准 (试行) 》, 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标准化体系。2008 年9 月, 大连市制定出台了《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意见》, 作为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011 年5 月, 大连市出台了《大连市政府投资重点园区基础实施项目建设实施细则》, 规定对于达到标准的休闲观光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精品休闲农庄分别给予最高200 万元和20 万元的补助资金。文件的颁布立即得到各区市县的积极响应, 各级政府设立了配套发展资金,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这些文件的先后出台, 为大连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着力完善了规模休闲农业企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体系。
三、大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价值
(一) 拉动大连地区经济增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 为提高经济收入做出贡献, 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采摘、海钓、踏春、温泉、滑雪等乡村旅游项目上创造出惊人的经济收入。众所周知, 大连以大樱桃最为出名, 享誉海内外, 并且大连每年都会举办国际大樱桃节来吸引游客参与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活动之中。其中, 以金州新区樱桃采摘园、旅顺樱桃采摘园、普湾新区樱桃采摘园、甘井子区樱桃采摘园最为出名。以金州新区向应街道采摘园为例, 该街道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其中种植大樱桃近万亩, 大樱桃种植户近200 户。近年来, 随着街道的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有力的拉动大樱桃采摘园的建设, 接待游客数量持续增长, 经济收入不断提高。据该街道统计, 2014 年大樱桃产量2, 500吨, 接待游客14 万人次, 实现收入达到1.2 亿元。向应街道将大樱桃采摘园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统筹考虑, 通过整合旅游资源, 使大樱桃采摘与其他旅游项目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拉动, 进一步完善街道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上的旅游产业结构, 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改善生活条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旅游资源集中于农村地区, 势必会带动当地的经济收入, 从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改善生活条件。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 旅游行业每收入1 元, 相关行业就会增4.3 元, 从而带动了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 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改善农村环境, 提高个人素质和生活品质。以大连市普湾新区东沟村为例:东沟村地处小黑山北麓, 总面积11.5 平方公里, 2003 年末开始发展乡村旅游, 并做了大连市第一个乡村旅游规划, 累计投入1.2亿元进行各项基础设施和景点建设, 修路疏河, 改厕修宅, 美化村屯, 使东沟拥有小黑山、九莲山、东沟水库等自然景观, 九莲寺、烽火台等古迹景观, 五坊、民俗馆、手工艺品展室、农家院、书法家协会等人文景观, 石河农业园区、采摘园等农业科技景观, 东沟农家院也由最初的2 家发展到26 家, 可同时接待4, 000 人用餐、500 人住宿, 年均户收入达到5 万元, 最高年收入达到50 多万元。2011 年东沟接待游客突破30 万人次, 直接收入超过3, 000 万元, 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 万多元, 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先后被评为大连市特色旅游专业村、辽宁省环境优美村、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国家生态文化村、国家乡村旅游示范点。在近几年中, 东沟村的发展模式已套用在其相邻的几个村镇当中, 带动大连农村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因其发展, 更加促进了大连市涌现了一批会经营、懂管理、会生活的新型农民而不是过去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模式, 成为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力军。
(三) 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传统的农业需要经过无数道工序才能到消费者手中, 不仅在批发运输等中间环节所消耗费用比例大, 农民受益被进一步压缩, 还影响了农产品到消费者手中的新鲜程度。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解决了这一实际问题, 它是把消费者直接吸引到采摘园, 如大樱桃采摘园、蓝莓采摘园、草莓采摘园等一系列果蔬采摘园内, 这样既使游客等到了最为新鲜的果蔬, 第一时间采摘到刚成熟的果蔬, 而且使游客参与到了农业生产的体验当中, 感受到了自己采摘果实的乐趣。更加节约了中间商的约束成本, 节约了中间环节浪费的时间。这样体现出了农民与游客双赢的结果。
(四) 促进农民就业。过去, 许多农民到城市中寻找工作, 造成了农村土地的闲置, 农村资源的浪费, 而又使城市就业压力增大, 现如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大连农民就业的重要渠道。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开始主动挖掘农村地区独有的价值, 在家门口实现了创业和就业。据大连市统计, 自大连市政府2009 年启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实施计划以来, 大连地区新增农民就业1.5 万人, 旅游业实现累计就业7.4万人的目标。
四、目前大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合理的规划布局。大连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没有合理的规划布局。农村地区的优势资源没有加以合理开发, 以至于分布于大连各个角落, 形成不了太大的优势产业结构, 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只是局部的开发, 没有考虑综合效益。又因各个地区产品相似, 加大了竞争状况, 大大降低了大连市的整体旅游发展。
(二) 农村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农村地区, 由于大多数是由农民自己经营, 所以目光比较短浅, 经营意识淡薄, 特别是在卫生安全和配套服务上, 仍然停留在家庭式的服务水平, 缺乏专业的培训和管理。因此, 不能满足于现代人们对于服务的要求, 使得接待游客的能力有限, 为了创造最大收益, 而淡化了对游客人身安全的保护, 也因此不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 没有鲜明的个性、特色的主题。对于游客, 大连很多乡村景区面临一个同样的困惑:人来了却留不住, 好不容易人留住了, 却又留不住钱。在个性化消费日趋明显的时代, 不少去过休闲乡村游的人都会发出一种感叹:去过乡村千千万, 没有几个值得玩。的确现在的大连乡村旅游中问题并不少, 乡村缺乏个性、产品缺乏特点、休闲缺乏品味、游赏缺乏精致。千人一面, 品质雷同。虽然集中地开发了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 对于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却不够重视。过分的依赖农业资源, 缺乏文化内涵, 地域特色不突出, 品质档次过低, 严重阻碍了旅游的发展。
(四) 缺乏专业人才。作为旅游地, 缺乏一支懂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旅游人才, 是旅游开发的困境所在。由于大连近几年的乡村旅游发展的速度太快, 而专业性人才的增加却跟不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脚步。现如今, 在大连地区从事乡村旅游管理的主要是乡村居民, 管理形式主要是家族式管理, 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 经营比较随意, 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这就严重制约了大连农村地区旅游业想要更进一步的发展。
五、促进大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措施
(一) 超前的规划、合理的布局。正所谓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即使一个小小的乡村旅游景点, 也包括管理、生产、加工、营销、景观设计等多方面的建设。在开发景区的时候, 事先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也就是市场定位、预算成本、收益等一系列规划设计。在外部布局上, 要选择区位交通条件便利的地方, 方便游客能够轻松的到达景区。在内部布局上, 要将生产区、观赏区、游乐区、休息区等有机合理搭配, 发挥其最大效用。
(二) 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如果为了使大连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得到长足发展, 就应该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把乡村旅游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现代农业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整体布局当中。俗话说:想致富, 先修路。的确, 大连许多农村地区仍然是土道, 这给去旅游的游客带来极大的不便, 在修路的同时, 更应在消防、卫生、治安等方面综合治理。更应加强停车、厕所、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
(三) 展现鲜明个性, 突出特色主题。无论是人, 或者事物, 或者产品, 有个性才能让人过目不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也是如此。在大连乡村, 要围绕果蔬采摘、点种、插秧、耕耙等农事活动, 打造一批从事农趣体验型特色旅游村。开发属于自己的特色产业、产品, 使其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的地步。
(四) 培养专业人才。在大连地区有许多高校, 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资源, 大连市可以激励大学生学习旅游管理, 更可以与景区相结合, 开启“学习+实习”的模式让学生一边学习, 一边参与到景区的建设管理当中。这样既可以使学习旅游的学生学以致用, 又节约了未来专业人员在景区学习的时间。
摘要:当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旅游发展的方向, 是满足新兴消费者的朝阳产业。本文通过对大连地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 给出相关对策建议, 以期对大连乡村旅游发展起到借鉴意义。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大连
参考文献
[1]李松涛.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系列活动论文集.2014.12.15.
[2]孙正远.新经济, 2015.6.
[3]王荣琦.辽宁日报, 2008.4.24.
[4]李文菲.中国旅游报, 2014.2.27.
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 篇三
摘 要 围绕建设“富强沂南、生态沂南、宜居沂南、文化沂南、和谐沂南”的发展思路,以推动经济文化强县建设为目标,强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促进县域生态文明、社会文明、经济文明全面提升,把山东省沂南县打造成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为推动力的全新县域经济示范县。
关键词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山东省沂南县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1--02
1 总体定位
山东省沂南县依托三河六岸的生态环境和红色文化、汉文化、智圣文化、沂蒙民俗文化的人文底蕴,从产品、市场、管理等方面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质量,优化县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目的地体系。打造休闲农业、现代文化体验为核心的旅游精品,提升休闲度假功能;以"汉韵红风,智慧沂南"为品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为主导,构建"政府+企业,企业+农民"的合作营销体系,强化市场营销,扩大市场范围、提升市场层次;以促进产业融合为目标,成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管理委员会",持续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与经济、文化、生态、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城市建设统筹发展的模式。
2 发展思路
(1)根据打造"富强沂南、生态沂南、宜居沂南、文化沂南、和谐沂南,建设经济文化强县"的目标,全力建设汇集山水灵气、彰显文化魅力的现代田园城市。
(2)立足"智圣故里、红嫂家乡、温泉之都、休闲胜地——智慧沂南"的地域形象口号和品牌,走产业与休闲结合、文化与创意结合、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发展之路。
(3)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定位为沂南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大创意差异化,主题发展精品化,资源节约循环化,环境友好持续化,探索实践智慧型休闲农业,农业龙头企业领办休闲农业,农家乐转型家庭农场等新的发展模式。
(4)整合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本地资源与外地资源,行业资源与跨业资源,打造无边界富民强县支柱产业,使旅游强区、沂蒙山区、生态泉区、革命老区、新型新区沂南县借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现县域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3 发展战略
(1)确立一个理念:"政府主导、文旅融合、城乡统筹、全域发展"的沂南模式。
(2)推动两大产业:农业产业由传统农业向高新农业、低碳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发展;旅游产业由景区观光向休闲、度假、娱乐、科普及体验等全域旅游发展。
(3)实现三大突破:一是旅游产品的再造突破,多样化旅游资源整合与产品提升;二是农业品牌的营销突破,离散化产业形象归一与系统整合;三是产业联动的聚能突破,多样化社会资源整合与联动发展。
(4)重视四组关系:一是目标关系——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并重;二是产业关系——乡村旅游业、休闲农业、现代服务业及文化产业互动;三是空间关系——县域四大产品带整合与联动;四是利益关系——政府、投资者、当地居民、旅游者兼顾。
4 总体布局
依托优势资源,整合优势产品,构建以红色文化、汉文化、绿色生态和乡村生态休闲体验为功能的目的地空间,形成"一核四带四区,产业支撑多点"的全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空间骨架。一核主要是指沂南县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增长极,综合服务中心、休闲中心、汉文化体验中心;将山水生态和人文历史元素融入县城建设之中,按照"东部提升、西部扩展、北部优化、南融市区"的构想,把沂河、汶河纳入城市水脉,开发沿河景观,建设汉风古韵与山水园林相辉映的特色生态宜居城市,使县城成为引领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四带是指北部生态观光休闲带、沂河绿色农业产业带、汶河汉风古韵旅游带、山地红色文化体验带。一是依托沂蒙生态大道,串联竹泉村、红石寨、香山湖、凤凰石刻、三山沟及北大山林场等景区(点),以原生态的自然乡村风貌为特色,形成更具带动效应和规模效应北部生态观光休闲带。二是以林海花田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现代渔业示范园为节点,结合沂河沿线优质的生态环境,加大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力度,建设集农业示范、观光、体验及休闲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基地,打造成以现代农业休闲、观光为重点的沂河绿色农业产业带。三是以汉文化和汶河生态文化为核心,整合诸葛亮文化旅游区、阳都故城、智圣汤泉、汶河漂流、东方葡萄酒庄园、颐尚温泉、十里汉街和玉树祥石等景区、景点,以汉文化体验旅游、滨水休闲度假、温泉休闲度假为发展重点,打造汶河汉风古韵旅游带。四是从马牧池乡、岸堤镇到孙祖镇、双堠镇、青驼镇,以沂蒙红嫂纪念馆、省战邮纪念馆、大青山战斗遗址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及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蒙山彩蒙景区等山地生态旅游资源为依托,以红色文化体验、革命教育基地、山地观光休闲为发展重点的红色文化体验带;四大区是指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区、红色文化休闲体验区、汉文化休闲旅游区、温泉休闲旅游区。一是以铜井镇为核心,强化山水和田园的意境,塑造质朴乡土的情境,构建景色优美、风情浓郁的山乡生态画廊,以竹泉村旅游区、红石寨·香山湖、马泉创意产业园为基础,逐步完善配套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集观光、休闲、度假、会议、购物及娱乐为一体,功能全、品质高、环境优、服务好的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区。二是以依汶镇、马牧池乡、岸堤镇为核心,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做精红色文化产品,形成"红嫂"旅游品牌,借助于山东省最大的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等重点项目,打造红色文化休闲体验区。三是以沂南县县城为核心,东承智圣汤泉,西接诸葛亮文化旅游区,立足汉文化内涵,突出诸葛文化展示,充分运用汉文化进行景观设计,将智圣文化融合入智圣汤泉,充分利用山、水、园、林等资源做活诸葛亮汉文化休闲旅游区。四是温泉休闲旅游区——以张庄镇为核心,以颐尚温泉、松山温泉、东方葡萄酒庄园为基础,重点发展"温泉+葡萄酒"高端休闲经济,发展温泉小镇、度假庄园、主题酒店、休闲社区等休闲度假房产,形成集休闲、度假、养生、娱乐、会议及社区为一体的综合性温泉休闲旅游区。
5 品牌构建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由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的竞争,发展到产品的竞争,并向品牌的竞争快速推进,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战略已成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的新趋势和必然选择。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是旅游者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区域认知的总和,能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精神享受,给旅游地带来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增值,构建智圣故里、红嫂家乡、温泉之都、休闲胜地的旅游区。
4.芜湖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篇四
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纲要
-、旅游发展现状
1、推进特点。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在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成了全县旅游发展指导委员会,编制了近期旅游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积极营造旅游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加快农家乐示范点和优秀旅游乡镇建设。围绕“农乐”,打好“休闲牌”,做好“水文章”,念好“生态经”,积极开展了“525”旅游创建工作,着力的打造特色旅游产品。要依托密布的江河水网、秀美的田园风光、浓郁的古镇文化和淳朴的乡土风情,开发出山水一色的东湖公园和阳光半岛、芜湖市十景之一的“陶辛水韵”、万鹭齐飞的“和平生态园”、以桃花潭和古农具展室为主的“老梁山庄”,并相继开发建设了三峡移民美食村、红红火火农庄、芜湖缪庄生态园等一批乡村游生态景点。
二是编报旅游项目。为加快发展,我们编报了《芜湖县旅游项目库建设》、《芜湖县旅游信息化建设》、《芜湖县旅游标识牌建设》、《芜湖高尔夫球场建设》等项目,指导有关镇编报了生态旅游项目,争取了省、市旅游发展资金的支持。编报芜湖县参加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对接项目和芜湖市旅游招商项目材料,上报安徽省旅游商品生产企业信息和星级农家乐旅游图文资料,打造我县旅游品牌。同时,为安徽影视城旅游休闲规划出谋献策。
三是积极营造旅游发展的环境。利用国家、省、市旅游网站和县政府网站等媒体,宣传我县的旅游资源;组织参加第八届中国(芜湖)国际旅博会上,为参会的买家、卖家提供了展示形象、拓展市场、发展经贸、共创合作的良机和平台;开展了《关于大力发展农村休闲旅游》的调研,制定近年旅游质量兴县方案,进行安徽旅游经典创意评选,实施旅游抽样调查工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拟定旅游节庆活动计划,以节促游,以游兴节,举办花桥果品采摘节和芜湖(六郎)第四届“农家乐”休闲垂钓大赛活动,以提高我县旅游景点的知名度。
2、发展态势。2009年芜湖县旅游工作进入了全省3 0强,被评为全省旅游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芜湖县旅游产业有了比较大的提升,2008年接待国内游客32.1 2万人次,入境游客282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342亿元,旅游总收入占全县GDP的5.3%。
我县旅游已有一定的基础,如:陶辛水韵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点,老梁山庄、和平生态旅游区被批准为2A级旅游景点,芜湖皖之旅旅行社于2002年对外营运;陶辛水韵、和平生态旅游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红红火火农庄已被省旅游局批准为五星级,大港农庄、二哥土菜馆、老梁山庄已被省旅游局批准为四星级农家乐示范‘点,还有周皋相思岛、陶辛俞味苑、三峡居、芜湖缪庄度假休闲生态园被市旅游局批准为三星级农家乐示范点,东湖国际大酒店、精英国际大酒店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阳光半岛五星级宾馆已竣工,南湖四星级宾馆已开工建设;此外,芜湖源生食品有限公司和华星集团公司被批准为安徽省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芜湖丽康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芜湖蜂联有限公司、芜湖野树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芜湖老芮粮油有限责任公司、芜湖天江保温瓶塑业有限责任公司、芜湖市华溢玻璃艺品有限责任公司、安徽三和乐玻璃有限公司、芜湖金草包食品加工厂已经通过市旅游局验收,正在申报安徽省旅游商品生产示范企业;湾浊镇、六郎镇、陶辛镇被省旅游局授予“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称号,红杨镇被省旅游局批准为旅游乡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将会迅速壮大。
二、存在问题。
一是景区建设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我县没有4A级景点,旅游总收入不高,占GDP比重偏小,一些景区内部交通条件还有待改善,与发达县区的水平相比差距更是明
显。
二是旅游产业整体素质有待提。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缺少规模大、实力强、影响力广的大型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旅游景区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
三是旅游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我县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新兴旅游产品如高端休闲度假、康体健身旅游、体验旅游缺乏,地方特色文化影响力不强,旅游项目的文化含量不高,文化旅游产品不够丰富,不能充分满足游客和市民城市观光休闲的多样化需求。
三、发展目标。
按照《芜湖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 006—2 02 0年),在加大旅游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其旅游功能分区总体空间布局结构为:“11318”,即“一心、一带、三区、1 8个主要旅游节点”。
总体布局:“以县城湾沚为中心依托地,陶辛镇、花桥镇为东西两翼,六郎镇、红杨镇为南北两极的“四星拱月”新布局。以陶辛水韵、六郎水乡为重点和突破口,东西呼应、南北拓展,次第推进、有序展开,形成以青弋江为彩带,几个中心镇为珍珠的 “彩带串珠”式旅游发展的空间格局”。
一心:县城旅游集散中心-旅游综合功能区
一带:青弋江风情旅游带-旅游发展轴
三区:东部文化民俗旅游功能区;西部水乡休闲旅游功能区;南部生态度假旅游功能区 18节点:东湖公园、阳光半岛、南湖湿地公园、芜湖县机械工业园区、市民广场、五凤滩、八仙岛、猫耳滩、相思岛、大港、陶辛水韵、和平生态园、西河古镇、弋江漂流、老梁山庄、天地人生态园、楚王城、东门渡、新丰林场。
四、发展重点。芜湖县旅游发展,主要是大力提升旅游产业规模和质量。要构建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推动项目落实,加快景区建设,提高住宿水平,培育餐饮品牌,打造特色街区,丰富购物功能,彰显文化底蕴,发展乡村旅游,将芜湖县建成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1、区域发展规划:湾沚镇为旅游综合功能区、县城的旅游集散中心,陶辛镇重点建设陶辛水韵景区,六郎镇发展水乡体闲旅游,红杨镇为生态度假旅游区,花桥镇为寻古探幽文化游,具体规划如下:
一是湾沚镇:为旅游综合功能区,是县城旅游集散中心,地处县城核心区,涵盖城南文教园片区,以及青弋江滨江景观为中心的商贸片区等。
湾沚镇的建设目标:城市公园、影视摄制、会议商务、健身广场、工业旅游、宾馆等综合休闲设施及旅游观光。
旅游节点:东湖公园、阳光半岛、安徽影视城、南湖湿地度假村、五凤滩、市民广场、机械工业园区、绿色生态园、宋兴滩、龙山水上中心、晒西湖农业观光园、弋江漂流等。特别是东湖国际大酒店、阳光半岛五星级宾馆、南湖四星级饭店的建设,将会极大提高旅游接待层次和水平。
随着芜湖方特欢乐世界的横空出世,“天造黄山,佛造九华,人造方特”的形成,方特未来世界(方特梦幻世界)在扁担河的建设,芜湖作为旅游目的地日趋显现,加之市政府的东迁,如安徽影视城(三年投资2 0个亿)能在我县落户建设,可与方特梦幻世界动漫产业相呼应,必将成为新的旅游亮点。
二是陶辛镇:重点建设陶辛水韵景区,拥有万亩十纵十横的古代人工水系,号称“水上迷宫”。1999年,被列为芜湖新十景之一,之后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旅游节点:香湖岛、千亩荷园、灵龟墩垂钓园、水上迷宫、叶连小陶湾、夫子厥、胡湾宗祠、闯王沟。
主要景区香湖岛,建有木屋、长廊、竹亭、曲桥,供游人休闲、漫步,还有古代农具展示、民间技术表演、垂钓等让游人参与的活动项目。同时,周边300亩水域已开发成片荷花观赏区,近6 0个品种的荷花,在夏日里竞相绽放,深受游客赞赏。
2008年,在县、镇两级的共同努力下,省政府批准景区旅游建设用地指标662亩,这为开发建设陶辛水韵旅游景区提供了保证。
三是六郎镇:发展水乡休闲旅游,地理范围涵盖六郎镇、方村镇。发展目标:围绕“农家乐”,打好“休闲牌”,做好“水文章”,念好“生态经”。以乡村度假、生态观光、田园风光、水乡野趣为亮点。
旅游节点:已建成的省农家乐示范点,如红红火火农庄、大港农庄、二哥土菜馆。还有八仙岛、猫耳滩、大港水域、相思岛以及方村古镇等。
鸠兹故里六郎,尚未开发的景点八仙岛,湖区面积1500余亩,内有8个景观各异、面积不等的小岛,犹如八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其中。八仙岛与石人湖、庆太葡萄园等景点相映成辉,更显一派田园之景象。拟建水上码头、天然游泳池、八仙雕塑、吴敬梓草堂、高档餐饮及休闲娱乐场所、特色水乡古农具展览馆。对八仙岛的建设,要通过招商利用外资,在未来的五年,将其建成国家4A级景点。
六郎镇境内水域面积达3万亩,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保存完好。沟河相连,沃野千顷,村庄错落,民风淳朴,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韵味。古圩区蕴育了深厚的人文资源,留下了陶氏官道、八面佛、相思岛、清凉寺、古村落罗庄等历史遗迹,“朱公湖”、“落帆湾”、“三凤朝阳”、“大港蛟龙”等美丽传说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要依托境内大面积水面,开展划船、垂钓等旅游项目。同时结合农业种植形成田园风光,开展摘葡萄、草莓、蔬菜、钓龙虾、采蘑菇等活动,让游客参加其中,体验式旅游。
四是红杨镇:为生态度假旅游区,范围涵盖红杨镇全部及湾址镇部分,以生态度假、森林休闲养生为亮点。
旅游节点:和平生态公园、怡龙山庄、天鹰景观、西河老街、珩琅古塔以及博士村、将军苑、汪隍殿、百亩茶叶及百亩板粟观光采摘园、知青尾、鸿蒙寺、西凤庵、万亩雷竹基地观光园、市级鹭鸟自然保护区等。
和平生态旅游区,包括:珩琅古塔、西河老街、怡龙山庄、天鹰景观、和平鹭鸟自然保护区等。这里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共济、光温同时、无霜期长等特点;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62500个,有“天然氧吧、绿色空调”之称。2001年,被县教委确定为中小学生实践基地。2002年,被县政府批准为“芜湖和平鹭鸟县级自然保护区”,又被市教育局确定为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对于和平生态旅游区的建设,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在未来的五年,将其建成国家4A级景点。
五是花桥镇:为寻古探幽文化游,范围涵盖花桥镇全部、湾址镇部分,以文化寻踪,宗教朝拜为亮点。
旅游节点:楚王城、东门渡、九女墩、九十殿、寺庙道观遗址、千佛寺遗址、新丰林场。东门渡窑址,可利用已出土的文物,规划古窑文物展览:并规划万佛塔、宝鼎庵、宝川观、百门潭、癸亥井等古建筑,对现有的景点进行保留和补充,景点与景点之间通过游步道等连接起来。
楚王城遗址,划定古城地保护区,对古城墙进行发掘恢复,将四门按原样建设;在城墙外围150米范围内,规划展览馆,展示在本区域发掘的石器、铜器、陶器等;植物配置,选种造型古朴的松、柏、银杏、榆树等花卉树木成片种植。
通过安徽影视城的建设,带动寻古探幽文化游,将其列入中长期文化旅游产业园的规划,开发建设成文化民俗景点。
2、主要指标。我县旅游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到2015年,芜湖县将建成4A级旅游景区
2--4处、4星和5星级宾馆3--5家、2星和3星级宾馆4--8家、农家乐示范点15--20家、旅游生产企业达到2 0家、旅行社增加到3--5个,全面提升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使乡村旅游有一个大的飞跃,达到接待国内外游客1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占全县GDP的1 0%,实现休闲度假旅游的新跨越。
五、保障措施。在旅游发展中,应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企业跟进的旅游发展模式,以塑造旅游整体形象为主线,以培育旅游精品为重点,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为突破田,以宣传促销为抓手,以规范市场和优化旅游环境为保障,鼓励企业升级换代,发挥“阳光产业”的乘数效益,提升休闲旅游的品牌效应。
1、集全县之力开展旅游招商,推动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一是要加快影视城建设。影视城的建设,要以徽商文化为依托、影视产业为支撑、旅游及三产为增长点,集影视摄制、旅游观光、会议商务、健身娱乐、农家美食、休闲度假为一体,将基地建成我国一流的大型影视旅游文化产业园。二是努力打造南湖休闲旅游品牌。推动南湖风景区的规划建设,拓宽旅游农家乐、观光参与业、休闲度假业、购物商贸业的建设渠道,规划建设起点要高,使之成为亮丽的休闲旅游品牌。三是加大陶辛水韵旅游景区(点)开发力度。根据陶辛水韵旅游区的资源特征,将景区建成以“荷花、水网、民俗、美食”为特色,以生态、休闲、观光、度假、体验、写生等为主要旅游功能的旅游区。力争通过3年的开发建设,使陶辛水韵旅游景区达到国家4A级标准。四是努力开发其他旅游景区。要对和平生态旅游区、六郎八仙岛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快道路等基础实施建设,充分利用外资,在未来的五年,将这两个区域建设成重点旅游景点。
2、加快“525”工程建设,推动旅行社、星级宾馆、企业生产等餐饮、购物、娱乐业项目上台阶。
一是要努力开展“525”创建工作。“十一五”期间,安徽旅游实施“525”工程,即建成5 0个旅游强县、200个优秀旅游乡镇、500个旅游村,为此,我县要加大创建力度,充分地发挥区位优势,提升最佳旅游乡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二是推动旅行社和星级宾馆等餐饮、购物、娱乐业项目上台阶。在县城规划新建一批星级酒店、大型连锁超市、专业市场等餐饮、购物、娱乐休闲业项目,使其成为新的旅游亮点。三是努力打造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我县芜湖源生食品有限公司和安徽华星集团公司已被批准为安徽省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我们将继续做好安徽省旅游商品生产示范企业申报工作,还将打造更多的旅游企业和特色旅游产品。四是积极举办旅游节庆活动。不仅要举办县内的旅游节庆活动,还应积极参加省、市及国内外的旅游节庆活动,加大宣传促销,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3、设立芜湖县旅游发展基金,制定实施鼓励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全县旅游经济的发展。
一是制定政策和措施。出台《中共芜湖县委芜湖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意见》,设立芜湖县旅游发展基金,制定并实施鼓励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推进旅游产业升级换代。
二是对《芜湖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补充修编。我们于2 0 06年完成了《旅游总体规划》编制,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发展思路,应当编制《芜湖县休闲度假旅游项目策划书》。¨
5.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 篇五
一、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主要有田园农业、农家乐、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乡村观光、民俗风情游等模式。
近年来,毕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改革试验、国家和社会对毕节支持力度加大等历史发展机遇,重视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并已初见成效。
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加快了与城市生活、环境、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融合渗透,促进城乡关系发生新变化,为带动休闲、旅游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毕节现有一定规模的农家乐460家,休闲农业园区21个,休闲农庄16个,民俗村4个;休闲农业从业人数4430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3838人),带动农户4000多户,年接待人数400多万人次,年营业收入1.5亿元。
毕节一大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正在培育发展中。泰丰园、织金县雅贤现代农业观光园等示范点功能分区较合理、设施较齐全、景色宜人,是集休闲娱乐、农业观光、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生态园,为黔西北乃至全省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毕节在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践中不断创新产品,形成了一批充满艺术创造力、想像力和感染力的创意精品。
二、毕节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一)毕节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
1、资源优势为毕节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奠定了先决条件
毕节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浓郁的乡土气息、民族特色、农耕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可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利用。“十一五”以来,毕节紧紧围绕“旅游兴市”战略目标,倾力打造“洞天湖地、花海鹤乡、避暑天堂”旅游品牌,不断开发旅游产品、丰富旅游载体、完善旅游设施,旅游产业实现了长足发展。随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的建设,毕节进入旅游业空前发展的机遇期。2012年11月16日,第六届毕节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进一步强调了要大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创新工作举措。“旅游兴市”战略的深入实施,尤其是织金洞、百里杜鹃、九洞天、油杉河、慕俄格古城等高品位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均有利于带动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
2、政策优势为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家已把发展旅游业提升到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高度,贵州省为旅游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若干意见》、《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意见》、《农业部关于推荐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的通知》、《贵州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文件的出台和上级领导的相关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国家和省对毕节试验区出台的一系列优惠、优先政策措施,为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3、多元化发展为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活力
毕节除了具备较好的发展旅游的区位、自然资源、政策优势条件外,经济、文化、市场等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优势。乡村、田园基础设施的改善奠定了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加速发展的基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提供了市场空间,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旅游市场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增添了发展活力,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提供了人力资源条件,城乡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加提供了休闲娱乐时间保证。
4、毕节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国内外、省内外和本地有了许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典型。2010年7月,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签署了共同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工程,推出了一批示范县、示范点,成为引导和带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农业部启动实施了以全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推介为核心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培育工程,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休闲农业知名品牌,提升了产业影响力、社会认知度和产品知名度,引领休闲消费热点的形成。毕节可以学习借鉴成功经验,扬长避短地打造自己有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
(二)毕节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制约因素
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存在规模小、内涵挖掘不够、特色不够突出等问题。着力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找准今后发展方向,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归纳起来,毕节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制约因素主要是:
1、基础设施仍较薄弱,一些有开发潜力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因受交通条件的限制短期内难以取得实效。
2、受国家生态安全政策制约,国家基本土地政策趋于紧缩,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需注重控制项目开发强度与节奏。
3、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未形成集群,带动能力有限。
4、工作中还存在规划滞后,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投入渠道不畅,管理水平不高,服务特色不浓,经营不够规范,宣传推介力度不足等问题,对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
展造成一定影响。
三、推进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毕节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环境资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紧跟建设毕节旅游大市、旅游强市的步伐,整合资源,探索出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运行机制
要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成立协会,锁定发展目标。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措施,保障全面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的关系、农民主体与社会参与的关系、设施完善与耕地保护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点上创建与面上推进的关系。加强宣传发动,进一步激发各地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力度,健全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抓好统筹营销。强化经费保障,强化环境建设,努力推动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
(二)突出发展重点,创新发展模式
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应做到有所侧重,及时整合相关资源向优先整合开发项目集聚。要围绕乡村生态风光、乡土民俗文化、乡镇人文资源、特色民居和农事活动等做文章,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形成独具特色的休闲旅游开发模式。要突出科学规划、农民参与、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综合开发、城乡共享繁荣、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要心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实现异域特色鲜明化,同种类型多样化,园区功能复合化,旅游收益多样化,活动设施体验化,游览过程教育化,环境管理生态化,技术选择两极化,产品开发系列化,核心产品系统化,企业经营合法化,服务管理精细化。要筑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基础,搭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平台,改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环境,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内涵,打造生态园林式乡村,开发田园农业游、园林观光游、农业科技游和务农体验游,打造品民俗特色餐饮、观民俗时令表演的特色村。坚持景观生态学原则,强调绿色环保,构建生态田园风光,打造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生态旅游景观。做到农家风景与民族风情交相辉映,历史文化与现代农庄融为一体,延伸旅游旺季,丰富农旅产品,创作出更多时代特征鲜明、地域特色浓郁和艺术水准高超的创意作品。
(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护农惠民
要树立和坚持发展为民的理念,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真正助农、富农,切实引导农户就业增收,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
6.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 篇六
乡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2010-06-29 18:55:0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乡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乡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2)关于**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 为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内涵,转变农业发展模式,适应乡村旅游市场的需求,**镇深入挖掘整合镇域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以“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理念为指导,科学规划和渐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的休闲农业和乡村黄金旅游景区。
一、主要做法及进展情况
(一)高起点规划。定位于黄河三角
洲旅游圈中集生态高效、休闲观光、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知名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景区,依据我镇东临寿光林海生态博览园,北承东营区六户镇生态观光旅游区,南接孙武湖度假区的实际,依托显著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我镇聘请了青岛同创设计院和东营新汇设计公司实地调研、充分论证,制定我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规划,细化2008年重点建设工程,做到了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建设与全镇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发展规划的有机结合。
我镇休闲观光工程建设重点围绕位于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南部、长10公里的溢洪河观光路打造溢洪河农业生态休闲观光旅游项目。综合分析观光路各功能分区的资源差异,因地制宜,在观光路西侧规划迎宾景门入口区,在入口处设置景门和“五谷丰登”小型广场;利用唐王东征典故,突出地方历史文化,规划唐王撷果采摘区,主要包括万亩冬枣采摘
园和千亩苹果采摘园两个采摘园区;依托我镇“赛夷”水产品品牌,发挥水产资源优势,规划建设王道养殖垂钓区和清怡湖水上休闲区,即赛夷垂钓休闲区;在济青河王道闸处,经营农家特色小吃,规划建设田园牧歌餐饮区;在田园牧歌餐饮区附近打造一个民俗特色村,规划“私属菜园”,建设农耕劳作体验区;在观光路适当地段建设文化长廊,打造**人文展示区共六大景区。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万元,主要通过社会集资、大户承包、银行贷款、上级财政扶持等渠道筹措资金,计划3-5年建设完成,今年3月份开始已投入200余万元,全面启动观光项目的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产生推动作用。
(二)高标准建设。按照“科学规划、高点定标、一步到位”的思路,决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溢洪河观光路在沿路北侧60米、南侧50米建成速生林带的基
础上,以“三网绿化”为契机,在观光路两侧新植树木万株,种植蜀葵万米,并及时加强后期管护,进一步增强了绿化效果,优化了项目区环境。迎宾景门入口区管理房已完成主体工程,位于景门入口区南侧占地90亩、集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园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近期签订合同并开工建设。唐王撷果采摘区(万亩冬枣采摘园和千亩苹果采摘园)已具雏形,年内主要任务是提升采摘园周边环境,与孙子文化节同期举办第三届冬枣采摘节。在巩固原有冬枣采摘园的基础上,新发展冬枣大棚5个,大棚冬枣面积达到30亩,同时加大冬枣技术管理力度;对千亩苹果园采摘路进行了拓宽和整平改造,道路两侧进行绿化,园内新配套建设建筑物15座,改建园区内管护房10座,全面优化了采摘环境。赛夷垂钓休闲规划区,多次联系亚东星海水产品开发公司、鑫马远洋捕捞公司等镇域内海产品经营企业,王道养殖区内黄河口甲鱼养殖项目
已基本确定,正在进行规划设计,为建成“赛夷”海产品经营园创造了条件;清怡湖水上休闲区周边环境提升工作正在筹划之中。田园牧歌餐饮区就引进特色餐饮项目多渠道进行了联络。农耕劳作体验区和**人文展示区正在细化方案。
(三)大力度推进。一是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我镇高度重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抽调农业办、新型社区办工作人员组成专门的办公室,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密切配合。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灵活性,成立了**镇生态观光旅游开发公司,负责制定我镇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旅游项目的策划、包装和对外宣传工作,承接项目招商和推进。二是广泛宣传,多渠道招商引资。我镇生态休闲观光项目采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为做活我镇观光项目的开发建设,扩大项目区的知名度,吸引企业前来投资,我镇在县人民政府网、《广饶大众》、《**时报》
等多种媒体发布招商信息;同时,县旅游局将我镇生态休闲观光项目编入《山东省广饶县旅游项目投资指南》,纳入了全县旅游发展规划框架内。我镇在广青路、青垦路十字路口处,安装了冬枣采摘园和休闲观光工程景区旅游指示牌;筹备举办了休闲观光项目洽谈会,就有关项目引进和市场开发进行推介和引进。
二、困难和问题
7.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 篇七
关键词:新农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
0 引言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产业。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 调整农业结构, 改善农业环境, 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乡村旅游是游客到乡村了解乡村民情、礼仪风俗等的活动, 旅游者可在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 体验乡村生活模式。早在19世纪30年代, 欧洲就开始了农业旅游。意大利在1865年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 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现农业野趣, 与农民同吃、同劳作, 或者到农民家中体验生活。近年来,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方向之一, 具有强大的生机和广阔的前景。
1 山西省休闲农业和特色旅游业的发展
我国是以农业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 山西又是一个农业大省, 乡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 近几年来山西省在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 结合乡村实际, 因地制宜地发展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在降低成本, 减少人力、物力的前提下, 吸引省内外游人前来参观游览, 既扩大了乡村的知名度, 也增加了农民收入。随着旅游业与农村、农业的不断融合, 进一步带动了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
皇城相府文化生态旅游区是依托陈廷敬故居“皇城相府”古城堡, 从1998年开始发展旅游业的, 目前已成为一个由皇城相府景区、农业生态园区、皇城小康新村等5大景区组成的, 集历史人文、自然山水、观光农业与现代新村有机融合的, 总面积15 km2的国家5A级文化生态旅游景区, 2012年接待中外游客190万人次, 实现门票收入8 500万元, 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
阳泉市郊区平坦镇桃林沟村将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相结合, 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入手, 依托桃花节这一品牌来发展乡村旅游, 全力打造集观赏、采摘、休闲、度假为一体的观光农业示范园。2013年, 桃林沟村从挖掘桃花文化的内涵入手, 投资2 000万元规划设计了桃花源里公园。该公园占地3×104m2, 巨型桃花扇成为桃林沟的地标性建筑, 特别是大型雕塑系列作品《桃花韵》创作精美, 全方位、大视角、多层次展现了桃文化的丰富内涵。此外, 景区还设有速滑体验区、旋转木马、水上人家等新奇刺激的游戏项目, 供游客嬉戏玩耍。如今的桃林沟村已从春天赏花、秋天采摘的简单模式逐渐转型为富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生态休闲观光旅游景区, 成为市民闲暇之余的‘后花园’。
2 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山西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 在经营理念、政府引导、缺乏宣传等方面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 制约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8.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 篇八
《通知》提出,各地在创建过程中,要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农业传统文化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城乡居民消费为核心,以规范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为重点,坚持示范创建与示范带动相结合、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系统开发与突出特色相结合、设施改造与素质提升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示范创建,加快培育一批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发展势头好、示范带动强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一批发展产业化、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服务标准化的示范点。
《通知》指出,创建县应具有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特色和人文历史等必要条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且规划编制科学、扶持政策完善、工作体系健全、行业管理规范、基础条件完备、产业优势突出、发展成效显著。创建的示范点要示范带动作用较强,经营管理规范、服务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发展成长性良好。
9.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 篇九
之一:滕头村——发展绿色生态游建设和谐文明村
滕头村是浙东沿海的一个小村庄,区域面积只有2平方公里,342户835人,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始终坚持以生态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从当初的“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二百零,有囡不嫁滕头村”的穷村,发展成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获得70多项国家级荣誉的小康村,走出了一条“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之路,实现了从“全球生态500佳”到“世界十佳和谐乡村”,再到世博会“全球唯一乡村案例”的跨越。2010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47.5亿元,人均纯收入2.8万元,接待游客153万人次,门票收入达3600万元,旅游经济综合收入1.6亿元。上海世博会上,滕头唱响了“乡村让城市更向往”主题,被参观者冠以“城市化的现代乡村、梦想中的宜居家园”。
一、坚持生态立村,打下发展的基础
生态环保是滕头村不懈的追求,这也是滕头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根本基础。上世纪60年代,滕头人为了摆脱贫困拔穷根开始改土造田,化了长达15年的时间,把原先高低不平的丘岭挑成了整齐划一的成方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建设优美生态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村庄建设结合起来,改善人居环境。早在七十年代末,滕头人就启动了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新村建设的浩大工程,实现了“工业区、文教商业区和村民住宅区”的功能分隔。二十年前,又把环保写进村民公约,并成立了当时全国唯一的村级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为了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近年来村里投入上亿元资金实施“蓝天、碧水、绿地”三大工程,拆除了农家柴灶统一改用液化气,实现了农居无烟村;遍植各类绿化树和草皮,饲养白鸽、野鸭等飞禽等。目前全村的绿化率达到67%,营造了“花香日丽四季春,碧水涟涟胜桃源”的江南田园美景。1993年,来自联合国的“全球生态500佳”唱响了滕头的生态美名,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各界人士前来参观考察学习。借助这一优势,滕头村于1998年开始搞起乡村旅游,成为全国最早开始卖门票的乡村之一。2001年,获得“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2010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授予“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二、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发展精品高效农业
滕头村本身就是浙江省首批12个现代化农业示范区之一,也是“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总面积为3000亩。园区大部分为高效农业,如蔬瓜果种子种苗基地、植物组织培养中心、花卉苗木基地等,都是我国现代农业的样版。科技、生态、效益——滕头农业始终走低碳之路,不断推广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现代绿色农产品基地、种子
种苗基地,农业技术日趋成熟,产品供不应求,得到了市场及外商的高度肯定,成为全省农业科技示范和样板。生态温室以栽种珍奇植物品种和体现先进的种植方式为主题,拥有自动降温系统、自动遮阳系统、自动内遮荫、全自动灌溉系统和智能化控制等十几项高科技功能,体现农业生产的智能科技化。同时,把高雅的园林艺术与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旅游有机的融为一体。将军林,柑橘观赏林,婚育新风园、绿色长廊、乡村文化广场、盆景园等30多处景观,使诸多游客在观赏中领略到江南风韵的田园乐趣,感受到反朴归真、崇尚自然的生态特色。
三、与村庄建设相结合,建设美丽幸福乡村
近几年,在发展休闲农业的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使景区和村庄融为一体。坚持农房改造景观化,对别墅区进行墙面改造,老住宅区增加马头墙,一幢幢赏心悦目的新潮别墅和古朴民居,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坚持基础设施标准化,把原有的水泥路改造成沥青路,污水处理实现雨污分流,电线地埋实现无杆化,拆除柴灶煤炉实现无烟村,家家户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坚持配套设施现代化,在全村安装了全球通电子监控系统,村民家中全部安装有线电视终端,实现户户通光纤。始终坚持生态、环保、节能理念,新建了一个五星级生态旅游公厕和两个三星级生态旅游公厕,均可实现循环用水。其中五星级生态旅游公厕年节水量达3500吨。应用了风光互补路灯,利用风能和太阳能来发电,无论晴天阴天、还是台风灾害天气,一年四季,都能保证路灯供电。在建设过程中,按照集约建设用地的要求,通过拆旧建新、拆企入园等形式,用于旅游开发,盘活土地资源,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四、整合各种资源,着力提升发展水平
近年来,坚持整合各种资源,着力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以文化提升产业,把文化因子和产业因素注入乡村旅游中,紧紧围绕农俗文化做文章,在江南风情园陈列了脚踏、手拉、牛拉水车、吊桶等农家器具,展示江南的农耕文化;在石窗馆里,陈列着明清时期奉化一带石匠们雕刻的石窗,展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婚育新风园里,一对对新人披红绸,坐花轿,抛绣球,生动地阐释了宁波十里红妆的特色婚俗。在百年老屋里,打年糕、拉姜糖、民间杂耍让游客了解了民间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在田园推出了农家乐、采摘游。滕头农产品主要有草莓、葡萄、黄花梨、小青瓜、水蜜桃、芋艿头等品种,通过农家乐旅游,这些农产品不仅销路不用愁,而且价格比市场上要高出许多,农户的收入大大增加。创办了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设“爱国主义、生态环保、军事国防、科学普及、劳动技能、拓展磨难”六项教育,已接待来自北京、上海、江西、杭州及香港、台湾等各地师生超
过200万人次,被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唯一的村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同时推出了新农村考察游,向来访嘉宾侧重介绍滕头村在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并请一些人士种树留念,年复一年,已经形成了“公仆林”、“将军林”、“院士林”、“民族林”、“巾帼林”等,成为滕头景区的一道道亮丽风景。
五、加强管理营销,着力打响旅游品牌
在做好硬件建设的同时,着力强化软件,加强管理和对外营销,打造滕头旅游的品牌。大力开展节庆游宣传,每年的春节、清明、“五•一”、“中秋”、“十•一”都是景区人气最旺的时候,策划一系列主题活动,丰富景区内涵,将这种氛围推到高潮。例如今年春节,就策划了“滕头乡村过大年,玉兔拜年乐翻天”主题活动,与广大游客欢度新春。开展特色游宣传,迎合游客心理,适时更新旅游项目,并推出美食节、动物节、嘉年华等特色旅游活动。特别是抓住了作为全球唯一入选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乡村机遇,做好了世博宣传文章。许多游客在参观滕头馆以后,特地来到滕头村实地看看。精选了100户农户用于世博接待,让游客亲身体验全球最美乡村的农家生活;开展众多世博相关活动,如学跳海宝舞、世博知识有奖问答、滕头海宝许愿游等等,让世博文化在滕头村发扬光大。同时,不断规范内部管理,开展员工上岗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实行月度考核,充实人才队伍,不断加强团队竞争力。景区还积极拓展旅游市场,着重开发上海、杭州、南京等长三角地区的旅游市场,2010年,直面签约旅行社615家,新增315家。
今后,滕头将围绕“打造全国乡村休闲旅游第一村”这一目标,继续挖掘滕头生态旅游品牌内涵,塑造鲜明特色,着力打造极品、特品和精品旅游项目,进一步把休闲农业推向深入发展。到2015年,把滕头打造成为宁波市民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华东生态旅游第一村,努力把滕头建设成为全国乡村休闲旅游第一村、世界生态公园和国际农村旅游的知名胜地。
之二:黄贤:小村就是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就是小村
黄贤森林公园位于奉化市东南沿海,距奉化市区35公里、宁波市区40公里、溪口风景区45公里,规划中的象山港大桥和沿海中线位于黄贤村前,交通条件良好。公园面积10000余亩,是一座开放式的公园,小村就是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就是小村。
黄贤森林公园自2005年启动景点建设,至今已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开发景点,分为黄贤湖、新农村和向阳海岸三大景区28个景点,包含山、水、海、田等齐全的自然风景资源,还有上林书院、商山桥、黄公坟等人文古迹,是一个集山川美景、滨海风情和人文古
迹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在这里,可以在森林中“深呼吸”,在大海里捕鱼捉虾,享受上洋海鲜的美味,在商山桥、黄公墓前怀念先贤。“游森林公园,看文明村落,住天然氧吧,品上洋海鲜”构成了景区旅游的主要内容。
在景点建设的同时,各类旅游相关设施不断跟进,在通往黄贤村的各交通道口安装了旅游指示牌,完善了景区内部的旅游标识牌。按照市场化运作的要求,黄贤森林公园不断推进软件建设工作,注册了旅游开发公司,聘请了2名旅游专业人才,招聘了40多名旅游从业人员,邀请专业部门培训旅游从业人员和涉游人员。随着景区建设向纵深推进,黄贤森林公园不断自我加压,各类品牌创建同步进行,2009年,获得了省三星级旅游乡村等省级品牌两个,去年又成功创建浙江省旅游特色村。
为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黄贤森林公园不断推出各种营销策划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2008年5月成功举办了森林公园开放仪式,吸引了2000多名游客。2009年7月举行了日全食观测活动,6000多名游客前来观测旅游。邀请艺术家走进黄贤采风创作,美国科罗拉多洲10名艺术家、宁波书画家、奉化作家等纷纷前来。随着知名度的提高,以宁波为主的自驾游客、旅行社团体游客纷至沓来,杭州等省内游客也开始进入。旅游综合辐射效应不断得以体现,带动了黄贤村相关产业的发展。黄贤村出现了快活林酒店、贤忠私家菜馆、商山餐厅等特色明显的农家饭店,黄贤宾馆、林家铺子、全位旅社等一批农家宾馆生意火爆。据统计,黄贤村共有旅游从业人员200多名,自2008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0万多名,旅游综合收入1000万元以上。
之三:奉化水蜜桃:卖的不仅仅是桃子,还有桃花美景
奉化市萧王庙街道林家村村主任林茂华高兴地说,2010年前期水蜜桃产量减产,后期高温干旱,提高了水蜜桃的品质,味道特别甜,水蜜桃还卖上了好价钱,实现了减产反而增收。去年全村水蜜桃总收入突破600万元,比上年增收180万元。
位于剡江之滨的奉化市萧王庙街道林家村,是水蜜桃专业村,全村262户人家,有95%以上的农户种植桃子,总面积达2100多亩,桃子的收入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90%。
早在20年之前,林家村的桃子小、硬、酸,二两六钱重的桃子就可列入甲级桃。从1986年起,该村注重以科技为依托,以基地为示范,积极应用和推广高品质栽培技术,做大做好科技兴桃文章,不断提升水蜜桃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他们从江苏、无锡引种新品种,让老品种更新换代。迄今,林家村的桃子品种有四十多种,以“湖景玉露”和“奉化玉露”为主。同时,大搞规模经营,采取集中统一规划,统一桃种,农民连片开发,在王家山形成千亩基地。最近几年,又投资400多万元,把王家山建设成为高产水蜜桃示范基地,并与市水蜜桃
研究所合作,引进无菌桃袋和反光膜等高新科技,进一步优化早、中、晚熟品种,已成为全市水蜜桃外型、品质最佳基地之一。桃农林海波依靠科技创新,创造了桃园亩产收入超万元的佳绩,已成为桃农中奉化惟一的省科技示范户。
林家村还尝试开发“桃花经济”。堪称为“天下第一桃园”的王家山桃花游,推出了人面桃花相映红服饰秀表演、桃花源里翰墨香耕人书法擂台赛、宁波市“春满桃园”摄影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赏花游客纷至沓来,今年共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有对来自加拿大的夫妇感慨地说:“我们赏过许多国家的桃花,这么壮观的场面,还是第一次看到。”同时,将“桃花经济”延伸,在水蜜桃上市季节,又推出了“滕头观光,林家摘桃”一日游。
富有特色的赏花经济和采摘游方式,给奉化1.3万户桃农带来“精品”生活。奉化桃农如今卖桃再不用出村叫卖,自有经销商、客户、游客上门购买。据估算,奉化5万亩水蜜桃,2010年尽管减产近一成,但是总产值增10%。半斤以上的水蜜桃每个卖到10元,四两至半斤的每个卖5元,成为有史以来最高卖价。
之四:尚田草莓:为农民铺出致富路
昨天上午,在尚田镇孙家前门畈的草莓大棚里,从宁波驱车前来采摘草莓的张女士等人一边摘一边吃,显得格外开心。“每天来这里摘草莓的游客有100多人。一到双休日,村办公楼门口、休闲公园内停满了自驾车,最多的一天接待了200多人。”孙家村草莓种植大户毛亿海高兴地说,“现在基本上不用到市场上去卖草莓了。”
红红火火的草莓采摘游景象,乐了游客,喜了莓农。尚田镇农技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天气原因,今年尚田草莓上市季节比往年推迟了20多天。春节期间,第一代草莓采摘刚好进入旺季,种植户每天一早就来到大棚,年都是在大棚里过的。春节期间,尚田下王至冷西的甬临线两旁,停满各式车辆,忙得草莓种植户应接不暇。下王、孙家、方门、冷西、木吉岭等草莓专业村的优质大棚草莓基地里,更是出现了游人“爆棚”的景象。
在尚田镇龚原村,草莓种植大户舒永济和10多位员工正忙着接待远道而来的草莓采摘游客。去年,他投资上百万元成立了新原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了奉化面积最大的大棚草莓种植基地。
“现在草莓进入了采摘旺季,一天上市量在500公斤左右。”舒永济说这几天,每天有客人从奉化市区、宁波市区、杭州等地赶来,一边采摘草莓,一边领略乡村自然风光。一亩草莓收入2至3万。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推荐阅读:
休闲农业在路上——专注乡村旅游规划新理念07-27
东北地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08-22
休闲农业文献综述09-18
休闲农业景观设计08-10
郊野休闲农业创意主题策划10-28
关于休闲农业发展热潮的思考09-13
新宁县休闲农业发展规划11-12
寿星湖休闲农业观光园项目建议书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