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独特的体验(精选13篇)
1.一次独特的体验 篇一
一次独特的体验作文700字
暑假马上就要来临了,我要好好地放松一下,我想到一个心仪的地方去旅游,于是我跟爸爸妈妈说了我的想法。爸爸说:“那你要先确定具体的地点和路线,建议你先研究一下目的地的地理、历史和风土人情……”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游前准备。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不一会儿就画好路线了,我拿着去让爸爸看,爸爸说:你要去哪儿旅游啊?我高兴的说:“去青岛。”因为那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好不容易要放暑假了我们一定要去青岛看一看。爸爸说:“行。”然后又帮我改了一下路线图。正当我高兴的时候老师发通知说咱们要延迟考试了,延迟考试也就意味着放假也就推迟了。“啊,不是吧?去青岛旅游的愿望破灭了!”爸爸安慰我说:“去不了青岛我们可以换一个地方呀!你赶紧想一下,咱们这个周末就去。”说干就干,我急忙跑到房间里重新画了一下路线,就去东山公园旅游吧!
爸爸开车带我们沿着新修的旅游大道,不一会儿就到了东山公园。东山公园里面有喷泉、动物……我们一家人先去看了梅花鹿、老虎、熊、狐狸、狼等动物。我们沿着一条石子路直行上去,便来到猴山,这里生活着大大小小二十多只猴子。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只刚满月的乱蹦乱跳的小猴了,它不但长得可爱,而且还会模仿人的动作。你瞧它正接过游客递的香蕉“唰!”“唰”两下就把香蕉皮扒开了,然后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吃完之后还给游人做了个“鬼脸”,逗得人们哈哈大笑。从猴山下来,我们来到了人工湖,只见碧绿的湖水静得像块翡翠,我们一家三口划着船来欣赏人工湖的美景,坐在船上举目远眺,水倒映着山,真是“船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临近傍晚,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公园。
虽然这次没有去我想去的地方,但东山公园同样给了我一次独特的体验。
2.一次独特的体验 篇二
新课标明确指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五彩缤纷的生活所提供的教育资源却是无限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感兴趣的、熟知的生活事例入手,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使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究,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的时候,我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童话故事导入,精心创设动画课件演示:因为小猴子爱学习,所以猴妈妈奖励它两个大桃。小猴子开心极了,开始吃桃子,它先从盘子里取一个桃子,然后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发现盘子里只剩1个桃子)我接着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答:“用1来表示。”接着,小猴子又吃了一个桃子,我又问:“这回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并不难,从而增加对数学的亲切感。
二、关注天真问题,体验发现的快乐
课堂上,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常常会有学生提出一些看似天真,却又有价值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深究理解。教师只要能在学生质疑中把握机会,就能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突然有一学生问:“一张正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这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大胆动手,互相交流,不一会儿,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还剩3个角,有的说还剩4个,突然有一学生拿出自己沿着锯齿形剪去一个角还剩许多角的学具说:“剪去一个角后,会剩很多个角。”……学生在一个小小问题的带动下,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能自由地呼吸,平等地对话。真正让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表现欲得到充分宣泄与满足,体验到自己是个发现者,是学习的主人。
三、重视动手操作,体验探索的价值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在动手、思维中自主去发现、探究。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出示课题后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想了解些什么?”学生在自学课本后提出了一系列有思考价值的探究问题,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画圆、剪圆、折圆,画直径、量直径和半径等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后,自主解决了“什么是圆?什么是圆的直径、半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等问题,进而探究“车轮为什么要制成圆形的?为什么圆也是轴对称图形?”等一系列问题,激活了课堂,使学生在获得问题解决的愉悦情感体验中,学会了探求新知的方法,体验到探索的价值。
四、珍视课堂争论,体验探索的真谛
在开放的课堂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是个性化的,学生从自己的感悟出发表达自己的见解,常常会因意见不同而引发争论。在争论中,学生各抒己见,互不妥协,而这种争论会有助于认识的深化,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如一年级教学中,在学习较难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中的反叙应用题:红花有15朵,红花比黄花多7朵,黄花有多少朵?学生分析解答时出现了争论,有的说是:15-7,有的则认为是:15+7。这时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及时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讨论后自己得出结论:“红花比黄花多7朵”,就是红花多,可以把红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黄花同样多的朵数,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7朵,从红花的15朵里去掉比黄花多的7朵,剩下的就是和黄花同样多的朵数,所以求黄花的朵数要用减法。而15+7,说明黄花的朵数多了,和“红花比黄花多7朵”这一句话有矛盾。在争论中错误的学生明白了错误的原因,而做对的学生的正确想法又一次得到了肯定,避免了错误的再次发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让我们本着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宗旨,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珍视学生的每一次独特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享受到学数学的乐趣。
摘要:新《数学课程标准》多次使用了“体验”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动词,明确了“体验”作为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之一。我们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灵活处理教材,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体验多姿多彩的数学,品尝数学学习的快乐。
3.独特的设备 新奇的体验 篇三
双屏弯月电脑
这款笔记本有别于其他笔记本的地方,除了其独特的弯月外形,还拥有两个屏幕。其中位于上方的16:9大屏幕作为显示器,而在下方的4:3小屏幕除了当鼠标及触摸屏使用外,还可以单独运行一套系统。
聋哑人专属电话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款聋哑人电话的创意设计吧:很显然,让聋哑人说话、听到声音是不可能的,但他们有视力,有双手。在这电子屏上可以把接收到的音频信号,自动转变成文字,这样聋哑人就可以知道对方在电话中说的是什么了。
“四无”小相机
这是一款数码相机,但是却没有取景框、没有显示屏、没有各种模式按钮,甚至没有电池。除了快门和镜头,它与其他相机没有任何共通之处。需要拍摄的时候,我们只要凭感觉将镜头对准所要拍摄的物体,然后按下快门,相片就会自动储存到记忆卡里,十分方便快捷。
果汁盒照相机
这是一款果汁盒形状的35毫米照相机,秸秆是快门,镜头则隐藏在盒子中间,它没有电池,也不需要复杂的设置,简单易用,并能拍出lomo风格的充满童趣的照片。由于它逼真的外形,也能充当一个完美的偷拍利器。
圆形小鼠标
这款OreObject SPHEREtouch鼠标出自OreObject之手,它揣测可能用户需要一个圆形的鼠标。从设计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创新的尝试,但其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和使用习惯,可能还需要使用者的亲身体验来证明。
9球按摩腕托
这是一款为那些长期在电脑面前工作的人士设计的按摩腕托。它采用9个金属球成2排排列的方式来支撑起握鼠标的手,让操作更轻松。而且它能在不断运动鼠标的过程中,通过凉爽的金属球刺激手神经,起到一定的按摩作用。
硅胶吸盘手机
这款名为“吸盘手机”的手机是利用天然硅胶制成的,背面嵌入印刷式CIGS太阳能电池,数位墨水软萤幕显示面板。在开车、办公室或是居家时,可将手机吸附在窗户玻璃上吸收太阳能。
无限USB插头
这是来自设计师Gonglue Jiang的无限USB插头设计,非常人性化,有了这样的插头,使用者就不再需要为USB端口不足而烦恼了。
Wall-E机箱
一位俄罗斯的小伙子花费18天的时间做出了这么一台电脑机箱,而灵感显然来自于电影《机器人总动员》中的主角Wall-E。亲自制作这样一款机箱,和自己喜欢的电影角色一起在网上冲浪的感觉,可谓独具创意的享受。
太阳能机箱
这款音箱通过顶部的太阳能板获得能源支持,充满电的音箱可以以中等音量持续工作8小时,如果音量开到最大,可以持续工作4小时。除了能够通过数据线与手机、MP3、电脑等设备连接之外,它还能通过蓝牙支持无线连接。音箱侧面的触摸控制屏可以控制音乐播放的音量和曲目。
4.独特的体验作文 篇四
五一假期到了,各个旅游景点到处人山人海,看着全国旅游图,我忍不住感叹:“啊!到底去哪儿啊!”云贵川,北上广,想都不用想就知道人多得要死。突然眼前多出了个卤鸭脖,“你快歇会儿吧!吃个鸭脖。”鸭脖……鸭脖……脖子,不如就去鸡脖子那里吧。
“快!按住电梯!”我听见妈妈喊了一声,之后一包,一包,又一包往电梯上搬,下去后又往车里扔,跟逃难似的,车开动了。“什么时候到啊?”“还早呢。”“什么时候到啊?”“不知道。”“什时候到啊?”“你快别说了!再说把你扔下去!”这是我这一路上最常听到的对话。“还六个多小时呢,别急。”六个多小时!听了这话后我心里突然没底了。兴奋慢慢被无聊取代,一会儿看书;一会儿看手机;一会儿吃零食,都快吃撑了,再看一眼时间,时间?怎么才过了十分钟!我在心里默默呐喊。时间就是这样,需要的时候没有,不需要的时候怎么打发也不走。
好容易下了高速,到城里找好旅店后,在海边看灯节,散散步。傍晚大海里没有多少人,但海边热闹非凡。大多数都是来看灯的。各种各样的灯,点亮了整个海边。晚上的大海是深蓝的,散发着神秘的气息,在灯光的映照下像一幅大师的油画,格外美丽,熠熠生辉。
第二天早晨,终于能到海边沙滩上玩了。五月的天气,没有六月的酷暑难当或四月的飘忽不定,适宜的天气让人身心愉悦。白天的大海和傍晚的截然不同,湛蓝的大海和天空连在一起,分不出边界,像一块蓝宝石,金黄的沙滩也显得格外耀眼,白色的海浪哗哗地拍在岸上,悄悄退下时,留下美丽的贝壳,这是大自然的馈赠。许多穿漂亮裙子的小姑娘捋了捋头发,弯腰捡贝壳,与大海相衬,十分和谐唯美。
5.独特的乡村体验作文 篇五
明天爸爸要带我去奶奶家体验乡村生活。
一大早,爸爸就叫我起来,我刚穿好鞋,爸爸就将我连拉带拽地塞进了出租车,爸爸让司机叔叔又以最快的`速度驶向我奶奶家。
到了之后,我跑进屋子里发现奶奶和爷爷都不在家,我跑出屋子问爸爸:“爸爸,你知道爷爷奶奶在哪吗?”“大概在田地里吧。”爸爸说完便带我去了田里。到了田边,爷爷奶奶果然正在田地里割麦子呢。
我跑过去问爷爷要了一把镰刀,帮他们一起割麦子,我刚割完一把麦子,就已经疲惫不堪了,可看了看爷爷和奶奶都不累,我又有了干劲。于是,便也跟着爷爷奶奶继续割了。
到了中午,我们回到奶奶家。奶奶用刚收的麦子和大米放在一起做米饭,做好后,我给自己盛了一大碗,吃完后,心里想: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感觉可真的格外香啊!
6.独特的体验作文800字 篇六
岁月的暖漫过时间的河,浮过久闭的心扉,我在时光斑驳深处聆听花开的声音。
――题记
深夜总能奇迹般地勾起几分念想,偶然抬起眼直直闯入眼睛的一片繁星,当那甜蜜而又独特的回忆冲击大脑,又忍不住换取归来同往。
初秋,叶子有些泛黄,烈日灼目,空气燥热,怀着忐忑的不安心情迈进中学的校门和那些素未谋面的同学开启了“漫长“的军训旅途。走进教室不大一会儿,班主任进来简单说了两句开学事项。
“明天我们军训就正式开始了,最近天气很热,大家带好防晒用品,以防晒伤”班主任的话语随即落下,这时我那忐忑不安的心又紧张起来了。大约下午四时左右,太阳毒辣的照射着大地。
“嘶,真刺眼”我呐呐自语道。
时间过得很快,夜晚蝉鸣的枯叫声在耳边回荡,夜深也便入睡了。
一抹晨曦,太阳从东边升起,还没适应好初中生活,就被铃声叫起,个个无精打采的耷拉着脑袋起床观看学姐与学长们跑步。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齐刷刷的脚步声随之而来,不约而同的踩着节奏,声音格外入耳。
九点半左右,我们站在操场上开始站军姿,起初并无大碍,只是觉得有些晒,但过了二十分钟左右,我开始出现头晕的症状,也没有在意,以为就是晚上没睡好而已。“砰”。
“教官教官,这有人晕倒了,快来人”我倒在地面上,听到大家都在喊我的名字,我试图想站起,但那时浑身无力,小歇一会儿,我慢慢的睁开眼睛,看到教官们都围在身边,有的.持扇轻摇,有的拿着毛巾缓拭,不停的问我感觉如何。也不知道何时班主任也到了,问我是否需要回家,我轻轻的摇摇头说句没事。
坐在凳子上大约半个小时,我又重新回到队伍里和同伴们继续训练,正午十分,太阳高高挂起,眼角的汗珠沉重的低落在草地,周围像一个大蒸笼一样,肆虐的暴晒着我们。就这样我们一起度过了难忘的七天军训。
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的躺上床,不禁感叹道“还是家舒服!”
现在回味起还是要感谢这次独特的体验,让我在今后的成长中不怕困难,勇于攀登,向阳而生!
7.一次独特的体验 篇七
一、价值取向的内涵与产生
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取向是关于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多种要素的集中反映。由于不同的课程设计都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体现出不同的价值信仰,因此课程价值取向也各有不同。就阅读课程内容而言,每一部文学作品在创作时都具有明确的创作目的,其创作者都赋予了该文学作品相应的艺术主题或形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构成了文学作品的内在固定属性。因此, 任何文学作品的产生都具有自身客观存在性, 给后来的读者提供了创作规范性, 具有一定的价值引导;就阅读课程的教学目标而言, 编者在编写教材时会拟定一个框架体系, 在此体系基础上挑选文学作品时, 会选取那些价值体系与教材体系、编者自身价值观基本结论相一致的作品, 使得入选教材课本的文学作品产生特殊的客观规定性, 可以对教师的教学策略、学生的价值导向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策略、阅读教学评价时, 应围绕课程的价值取向开展, 这样课程中的作品价值取向则会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
二、独特体验的产生与表现
任何人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自己的主观感受,学生的这种自身感受会与作品创作者的价值取向产生明显的不同。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成长环境不同,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文学素养,导致他们在阅读作品时会产生不同的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独特体验表现为如下不同。
1. 学习目的不同。
由于学生具有不同的阅读目的,因此其阅读行为也是不同的,极具个性化。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同一篇作品的阅读学习,有的学生是为了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有的则是为了吸收优美的语句段落。这是由学生的主观意识所选择决定的,也对价值取向的引导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2. 学习方法不同。
就阅读学习过程中的方法而言,不同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学生独特体验的重要表现之一。不少学生在学习作品过程中,仅会大致地学习文章,对细节则不加关注,掌握大体内容,而有些学生则会对文章进行精读,截取不同重点进行精读,细致地了解每一个情节。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就会对文章有不同的理解,进而产生不同的学习体验。
3. 体验情感不同。
在不同的情境下,学生会对教学内容产生不同的理解,进而产生不同的体验情感。目前,学生学习课本内容绝大部分都是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再创造、再加工,本身就附带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除了根据老师的分析引导之外,只能依赖自身的生活经历和认识水平去理解,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独特的体验。
三、协调教学过程中的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
价值取向主要是依赖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学习、领悟文学作品,在体味创作者的思想观点和语言文字之后,思考有关于“是什么”、“怎么样”的情境,这即是思维的“独特体验”,是学生对作者观点的判断和识别。那么,如何平衡并协调教学过程中两者的关系呢?
1.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每个人在欣赏文学作品时都带有自己的主观意见,由于每个学生拥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养成了不同的个性习惯,在学习不同的文学作品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从而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和独特感受的尊重是学生充分展现其个人风采的重要前提。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允许学生发表独特的个性化评价,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意识,挖掘他们的个性化潜能,通过加强引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个性的感悟解读教学作品的真谛。
2. 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体验。
目前,在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过分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把阅读文学作品完全变成个人的主观反映,导致阅读课成为学生的自由交流课,丧失了阅读教学课程的引导作用。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感受,将学生的教学感受和体验与教材文本相联系,发挥教材作品的引导作用。
8.住在别人家里独特的共享体验 篇八
关键是这个链接是否产生新的价值
那么,共享经济浪潮冲击之下的房屋
租赁市场,能否产生新的价值
2004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诞生了一家名为HomeAway的公司,这是一家提供假日房屋租赁的在线服务网站。与传统的宾馆相比,HomeAway上的租房不仅经济成本更低,而且还能满足游客个性化的需求。让游客在享受大自然美丽风景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如在家一般的舒适生活。
2011年6月30日,HomeAway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当日股价最高达37.10美元/股,市值达30亿美元。目前,HomeAway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假日房屋租赁在线服务提供商。
无独有偶。跟HomeAway发展模式类似,但是又更灵活、更充满人情味的另一家公司叫做Airbnb,在这里,用户可以把自己闲置的房屋拿来出租,出差人士或者旅行者都可以通过Airbnb来预定房间,不仅价格比酒店或者专业的租赁网站要更便宜,而且还能深入体验当地人的文化或者生活。目前,Airbnb用户已经遍布全球190个国家近34000个城市,发布房屋租赁信息达5万条。其估值已经达200多亿美元。
而Homeaway和Airbnb的中国门徒,分别叫做途家和小猪短租。
“HomeAway的运营模式是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B2C模式,但是Airbnb是连接用户和用户之间的P2P模式,其实两者都是闲置资源的再利用,相比而言,Airbnb的模式更符合共享经济的特质。”有业内人士这样分析。而小猪短租创始人陈驰的看法是:“什么是共享经济,其实概念不重要,关键是这个链接是否产生新的价值。”
那么,共享经济浪潮冲击之下的房屋租赁市场,到底能否产生新的价值?
共享,因何而生?
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杜拉克曾经说过,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互联网浪潮的冲击,让商业模式不断得以翻新。奉Airbnb为鼻祖的小猪短租,正在利用共享经济开创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在小猪短租平台上,将个人房东和房客对接起来,有效地将更多个人房东的闲置资源通过分享充分利用并发挥最大价值,同时构建房东和房客间的社交关系,注重个人房东和房客同住一室的交互,为房客提供更具人情味的住宿体验。
根据普华永道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共享经济的产值可达230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2万亿元),而在假期住宿和拼车、租车等领域,共享经济将占据市场的半壁江山。
到底是什么原因,催生了房屋出租市场的共享?
陈驰对《中外管理》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首先,从供给角度看,必须有极大的物质剩余;其次,日益攀升的用户使用需求;再次,建立一个高度互信的链接非常有必要。”
在陈驰看来,共享早在30年前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社会,但是偶尔从邻居家借一辆自行车叫共享,而不是共享经济,因为它不可能变成一个规模事件,也没有产生商业价值。但是如今,国人对于车辆、房屋的拥有量已经远远过剩,而且,中国拥有巨大的人口基数,其闲置房源的数量也比欧美要大,自然具备房屋共享的客观条件;与此同时,经济发展带来的大量人口流动,也带动了出行、住宿的需求。一旦这些客观条件具足,共享经济就具备了兴起的前提。而信用机制的逐步建立,也为未来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的保障。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房屋共享市场就没有问题存在。
信任,保障共享的机制
“使用而不占有”,这是Airbnb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切斯基(Brian Chesky)对共享经济核心的概括。
更进一步讲,无论是专车市场的Uber、易到,还是短租市场的Airbnb、小猪,他们都解放了使用物品需要对物品进行有占有权的传统观念,带来了更多的分享和交换的创新,即无需占有也能享用。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产品过剩使这样的分享变为了可能。大数据时代,这些碎片信息被不断地整合并加以利用,这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和福利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恰恰是因为不占有,房屋共享市场,也面临着自己的问题。
就中国目前的短租市场而言,首先短租服务由于仍需要“客房服务员”进行清洁、验房等服务,管理费用和成本控制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大量职业房东的存在,也影响了顾客的消费体验。另外,中国的政策和法律对个人房源的监管目前也无法完美解决。以上种种问题,都导致顾客在选择短租的时候存在便捷、舒适和安全多方位的考虑,给中国的短租市场设置了一道无形的屏障。
面对共享经济的问题,最著名的理论之一莫过于1968年生态学家哈丁的论文《公地悲剧》,假设牧场对所有人开放,每个人都过度放牧以获得最大利益,最后导致草场退化。而途家网创始人罗军也曾在公开演讲中对媒体表示,自己曾住过的房间里,有一张“看上去一年没有清洗过的沙发”。
在《公地悲剧》里,哈丁的结论是:“虽然每个人普遍克制对大家都有利,但个体受到各种刺激却常常阻碍那样的结果成真。”解决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取消共享,变成私人化;另一种是政府管制。
而经济学家奥斯特罗姆在1990年发表的《共享管理》一文中提到,共享是可以不被破坏的,因为人们能够认同对公共资源的长期保护优于个人利益。之所以打破规则追求个人利益,是因为惩罚力度太小的缘故。共享本身就是强大的管理机制,需要的只是设计原则,让参与者内部形成监管。
陈驰说,小猪短租正在借助行业力量让自己日益强大,如此才能有足够的底气去跟那些表现不够好的职业房东谈判。而越来越多类似于小猪短租这样的房屋租赁网站的出现,正在把个人和个人还原成一个共享模式,变成一种短期私人关系,这样的社交体验是酒店无法替代的。
除此之外,信用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采用评价排名的优胜劣汰机制,这样的生态法则会对房东起到约束作用,同时会净化机制。而未来,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实名制体系、信用机制的逐步完善,共享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会有更足的动力。
一旦每个人都拥有了全面的信用记录,未来,所有人的生活,都会因为共享经济而变得生动并且有趣。管理
责任编辑:朱丽
9.独特乡村体验作文350字 篇九
双休日,爸爸让我到奶奶家去做农活。
我刚到农村,就看到了奶奶和许多农民在割麦子了。到了奶奶家,我喝了口水,准备去干活,一路上,我看到家家户户空无一人,我想应该都在干活吧。真是:“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呀!”我看到田里两旁金黄一片,微风拂过,如同金色的波涛在翻滚。麦子颗粒饱满,精神抖擞地挺立在那里,等待收割。田里有很多农民都在割麦子了。他们头戴草帽,脖子上围着毛巾,正快速的割着,都没工夫擦汗。麦田与勤劳的农民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朴实的乡村画卷。远处,还有一台收割机在收割麦子。我疑惑不解的问爸爸:我们为什么不用收割机来收呢?多方便啊!爸爸说:村里只有一台收割机,但麦子一定要在这几天天气好收割才行,否则一下雨,成熟的麦子就糟蹋了。我恍然大悟。爸爸和奶奶动工了,而我还在看麦子。麦子像小孩似的在风中摇头晃脑,我越看越喜欢。爸爸唤了我一声,我才回过神,怎么割,爸爸?我不解的问,这时奶奶却摆起了手,不行!不行!小孩可不能割,割破了手怎么办?爸爸服了好多唇舌才说服了奶奶。他先做示范动作。只见他用双手我握把麦子,用镰刀割他们的根部,三下五除二就割好了一捆。我试了一下,还挺容易的,但不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背痛了。在看奶奶和爸爸,他们没有叫苦叫累,一点一点的割,脸上没有劳累,没有烦操,只有汗水和丰收的……此刻的`我真正的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的含义了。麦子终于割完了!回到村里,奶奶像变戏法似的从井里拉起来一大瓶饮料。我喝了一杯,啊!真冰爽,像是从冰箱里拉出来的。呵呵,原来井是天然水箱啊!
多么独特的农村体验呀!我一生都不会忘记的!
10.一次独特的散步教育随笔 篇十
在这么短的时段里,孩子们有了触摸草地和鹅卵石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感觉。在水泥地上学会走路和奔跑的孩子,没有甩双脚感受过土地和小草的温度,也没有用双脚接收过土地和小草传递的信息。在僵硬的水泥地上。脚只剩下一个走路的功能,脚的麻木使生命信息系统关闭了一个通道,这对孩子无疑是一种损失。大地通过脚输入的生命信息独特而又真实,这是一种独特的学习体验,以身体感觉来验证的学习体验,是一种深刻的难以磨灭的记忆。
11.独特体验见高下 篇十一
热干面,城市生活的点綴品
于沛华
城市的生活是繁忙的,假如没有一点点綴品,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平淡无奇。
热干面,是一种很普通的小吃,价格便宜,到处都是。可是,它却带给了我一些特殊的美食体验。热干面的做法差不多,都是把黄黄的碱味面条放在罩子里在滚水里煮熟,放在专门的搅拌盆里拌上酱料就行了。只有真正有水准的卖家,做出来才是丝丝绕舌,滋味万千!
热干面的好吃难吃,完全取决于做它的人。我们都知道,认真做事就能够成功,做热千面也一样,如果你有幸吃到了一碗香喷喷的热干面,那么你就会知道做它的人,是多么用心地在做。吃热干面的地点也有讲究,不能到饭店里去吃,往往在路边的小摊上,你才能够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美味呢!
我认为热千面之所以香,精髓就在于面里的酱汁。酱汁是一碗热干面是否好吃的最根本原因!酱汁要丰富、芝麻酱不多也不少、成甜比例恰到好处,那整碗热干面的等级就会提升一大截!我选择在不在一个店铺吃热干面,通常会先看看面摊上摆放着的调料碗有几个,一般来说好吃的店都是十三个到十五个左右:里面装着各种佐料和面酱。拿起勺子,一勺勺分别选量加入,稍稍上下搅拌几下,调得均匀了就倒在碗里,立刻就满碗生香,让人垂涎三尺!如果看到只有五六个调料碗摆在那儿,我是绝对不会掏钱买来吃的。因为我曾经买过,那味道实在难吃极了——对喜欢吃美食的我来说,简直是噩梦!
我喜欢吃热干面,热干面让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快乐!以后我长大了,也要开一间世界上最好吃的热千面馆,让所有喜欢美食的人都可以来这里享受美食。当然,那时候我自己再去吃可就不需要付钱了!
本期魔法师孟渊
魔法师档案:
本人嘛,绝对是专业的“魔法师”!专攻了三年儿童文学,现在教的是儿童,教儿童学语文,学写作文!我的魔法功力可不得了,我觉得要想学好写作,就要多读书。我经常带着爱读书的小鬼头们到风景美丽的文学世界中旅行。我们到过罗尔德?达尔站、EB?怀特站、凯斯特纳站……还有好多好多特棒的地方呢,怎么样,有兴趣的话,你也去那些地方转转?我相信,一圈玩下来,你也一定“魔法无敌”啦!
魔法点评:
文章的第一句,读起来挺逗。小作者先从“城市生活”这个话题入手,无形中点出了热干面的作用——是城市生活的点綴品。接下去的讲述,非常有意思,重在描写“带给了我一些特殊的美食体验”。先说热干面的做法,再说做热干面的人,吃热干面的地方,最后花足了笔墨描写热干面的酱汁。从这样的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于热干面的喜爱,而正是因为有这种喜爱,作者笔下的热干面也充满了个人的体验色彩,也就是说,作者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到了写作中。读者看到的热干面是带着作者浓浓的情感的,而不只是热干面这么简单!其次,首尾呼应的写法,更是强化了文章的主旨,强调了热干面给生活带来的乐趣。最后,表明一下自己想开热干面馆的想法,读来更是增添几分趣味。
魔法讲堂?第十一技
独特体验见高下
这是一篇状物类的文章。很多同学在写这类文章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这样的疑问,写同一个东西,是不是大家写出来的内容都是差不多的呢?其实不然,“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你对生活的理解不同,看法不同,即便是写一样的东西,写出来的文章肯定是有差别的。就拿这篇以热干面为描写对象的文章来说,作者融入了自己品尝热干面的独特经验以及对热干面的喜爱之情。这种体验是非常特别的,是独一无二的。你看,她对做热干面的人、吃热干面的地方以及最重要的热干面酱汁都有独到的见解。而这些独到之处恰恰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写这类文章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独特体验,否则,你的文章一定是平平淡淡,毫无新意的。
但凡出名作家,他们笔下的文章,都带有强烈的个人体验。不信,我们来看看现代作家周作人先生的散文《谈酒》当中的片断。
……做酒的方法与器具似乎都很简单,只有煮的时候的手法极不容易,非有经验的工人不办……有一个远房亲戚,我们叫他“七斤公公”……据他说这实在并不难,只须走到缸边屈着身听,听见里边起泡的声音切切察察的,好像是螃蟹吐沫(儿童称为蟹煮饭)的样子,便拿来煮就得了;早一点酒还未成,迟一点就变酸了。但是怎么是恰好的时期,别人仍不能知道,只有听熟的耳朵才能够断定,正如古董家的眼睛辨别古物一样。
作家写的是酒的做法,但是他并没有按照常理一一介绍做酒的原料、做酒的工序、做酒的器具等等,而是侧重写了他家乡一位工人“七斤公公”做酒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读者一下子就明白了,在传统做酒的工序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就是倾听酒发酵的声音,而是否能把握好这个度,将是决定酒质量好坏的关键。作家实际上也是动用了自己小时候的所见所闻,把这些独特的体验运用到文章中去,读者的阅读兴趣马上被调动了起来。你看,文学的味道是不是一下子就浓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个有趣的“七斤公公”,该多么无聊平淡啊!
再来看看当代作家舒国治的散文《烧饼》片断。
寒冬蒙蒙之早点渴望,必也烧饼乎!它的香、脆、外酥内润,其色金黄,其形圆满,含葱如翠,若加上琼汁奶白的一碗豆浆,其非早点之神品!然又人人得而吃之,不论老小,不论皇,帝叫花子。吃完了,落在盘里的芝麻,还用手指一粒粒捻起来吃,不肯弃。
烧饼是再普通不过的小吃,可是在作者的笔下却是“早点神品”!连吃完之后落下的芝麻粒,也要一粒一粒捻起来吃呢!可见作者对烧饼的喜爱、留恋。尤其是最后一句,最为精妙,用手指捻芝麻,是不是你也有这样的品尝经历呢?作者写自己品尝烧饼时的细节,不仅让文章更为活泼,而且还增加了趣味,不经意间勾起了读者的回忆,与读者的共鸣一下子就产生了。
12.一次独特的体验 篇十二
长期以来, 为了应付各种考试, 课本上的一篇篇美文被我们肢解为各种考试题型。学生刚翻开课本, 还没来得及静下心来品读一番, 已被我们在读前设置的各类问题迷花了眼:结构思路、写作手法、中心思想……这种功利性的阅读, 让语文课堂乏味起来, 学生们也慢慢失去了在自主阅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再说学生自己对于文本的解读, 是否也被我们剥夺了自由呢?某一些公开课后, 总会有执教的老师会遗憾在课堂上, 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效果, 有的回答甚至于自己预想的答案相差甚远, 造成些难以收场的尴尬局面。不禁想起一个我自己的教学例子:在教学《安恩和奶牛》时, 关于安恩的人物形象分析, 有一段动作描写:“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我备课时预设这句话毫无疑问能看出安恩“勤劳、娴熟”的特点, 然而提问后一个男生回答说:“我觉得这句话能体现安恩很享受生活, 热爱生活。”当时教室后面坐着许多听课的老师, 我也是初入职场, 没有什么经验, 这个回答与我预设的答案有一些差距, 脑子里只想着引导他说出我要的答案———勤劳, 于是情急问大家:“你们觉得这句话是能体现安恩的享受生活还是勤劳?”实际上, 问出这句话我就后悔了, 虽然学生们很配合地说出了“勤劳”, 但却成为我心上的一个疙瘩。这句话中的“翩然起舞”难道不能体现安恩享受生活吗?这种理解难道不是对词语极具敏感的一种体现吗?课后反思, 我当时一味地追求预设的答案, 而没有学生的个性解读, 实在是对孩子自由阅读的一种扼杀。
其实, 上语文课, 课本上的课文只是例子, 用这些例子来教孩子写作方法, 教孩子赏析文章, 教孩子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即所谓的“授之以渔”。我们要做的不是像完成任务一样把教参上的句子读给学生, 强加给学生, 甚至让他们背下来, 而是教给他们这些方法, 把自由阅读的权利还给孩子。
要想让学生在语文的阅读活动中体现自己的个性见解, 首先就要教师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学生在文章中读到的东西, 是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才获得的, 他与文章作者的“对话”是别人不会产生的。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基于自我经验和思考的个性解读, 拥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而不是去追求所谓的一致, 那是在束缚孩子的思维, 语文课堂会变得呆板枯燥, 缺少它应有的开放性和活力感。经过那次事件后, 在以后的教学中, 我都注意尊重个体阅读差异。在课文《老山界》中, 有一段文字是写红军露宿山头, 半夜醒来看风景, 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 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在课堂上赏析这段景色描写时, 大部分同学都说出了红军在陡峭的山崖上睡觉, 还有心情欣赏夜景, 这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与我预设的答案差不多。而此时有一位女同学很主动地站起来说:“我认为这句话有更深层的含义。星星既给人指引方向, 又象征着光明, 这里作者这样写是想表达红军战士们对美好光明未来的向往。”这位同学的精彩回答让我发自内心地敬佩, 她充分调动了自己的联想能力, 又结合了当时红军面对的困难, 并且还能勇于发表出了自己的意见, 并且这种想法合情合理, 很具有感染力。我大力表扬了这位同学的思维开阔, 并鼓励其他同学学习这种精神, 而不是一味去借助参考书, 在这种问题上追求所谓的完美准确。在这种引导下, 许多学生在这堂课上有所启发, 说出了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 我笑说这样“脑洞大开”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 更重要的是每位同学都要投入进去思考, 去拥有自己的个性见解。再比如学习《父母的心》这篇文章时, 有一位同学大胆地对文中这对父母的做法提出了质疑, 我马上抓住这个机会, 临时组织了一场班级内的辩论赛, 效果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不少平日里内向、羞于展示的同学在这场辩论赛中作为辩手发表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你来我往, 妙语连珠, 因为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阅读体验正被尊重。
在语文课堂上, 很多问题是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的, 开放性的问题怎么可能让学生的思维整齐划一?只有鼓励学生勇敢说出来, 师生间才能产生认识上的沟通、思维上的碰撞、情感上的交流、心灵上的对话。在学生独特体验被充分尊重的情况下, 他们会收获自己的见解被尊重、被肯定的快乐, 不知不觉中, 他们培养了勤学善思的习惯, 不断挖掘着自己的潜能, 语文课堂上也能真正火花四溅, 迸发出智慧的光芒, 那是何等动人的一幅画面!
当然, 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对学生进行任何引导。关键问题在于, 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要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 我们应作为学生阅读体验中的引导者、倾听者, 尊重其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对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解读进行由衷赞美。在教学中, 我时刻提醒自己, 不要用自己的分析去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所得才是我们语文教学所期待的。俯下身来, 认真倾听, 营造一个宽松的阅读氛围, 个性阅读才能真正实现。
摘要:时下功利性的阅读, 让语文课堂越发乏味, 学生的审美情趣越发失去。所以告知他们一些方法, 还给他们自由阅读的权利, 让他们感觉地位与见解受到尊重, 进而培养他们勤学善思的习惯, 不断挖掘着他们的潜能, 让个性阅读真正实现。
关键词:文本阅读,尊重,个性
参考文献
13.一次独特的体验 篇十三
——个性化阅读的主要标志和有效策略
碧湖中学 刘莉
内容摘要:个性化阅读的主要标志及如何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 独特体验 相似积累 自由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显然,《标准》中的这段阅读教学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倡导语文阅读教学走个性化阅读教学改革之路。
一、个性化阅读的主要标志
个性化阅读不是新鲜名词,不是任意加冕于阅读及其教学过程的桂冠。既然是“个性化”,它就有与共性相对的自我标志,这标志主要反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这个行为是受阅读者自身的阅读目的所支配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同时阅读一篇教材,教师有其教学目的,学生也各有其不同的搜索、处理信息的学习目的:有的是为了吸收文本优美的语言,有的是为了学习文本的表达技能技巧,有的是为了了解文本的内容,有的是为了了解文本的结构特点等等,所有这些都是由阅读者自主选择决定的,是这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这种选择正是个性化阅读的具体反映。同时,阅读对象本身也为个人的需要提供了不同价值取向的条件。阅读目的的不同,顺理成章地成为个性化阅读的主要标志。
2、阅读方法不同。阅读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同一文本的学习,教师若以读为基本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而学生在落实“读”的过程中,既可遵循教师的朗读方法指导,也可用默读、精读、浏览等方法自行阅读。即使学生按照通过朗读的方法读,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但朗读的方法也有不同:有的是有感情地朗读,有的是有声地自由地快速朗读;同进各自的朗读切入口也有所不同:有的是从头到尾一字不漏的整体朗读,有的也可以从部分切入、截取重点部分朗读等。如此种种朗读都可以掌握文本的大体内容。阅读方法的不同,既是阅读需要的不同反映,也比较集中地说明了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而实践这种行为的方法不待言,则更具个性化阅读的特点。
3、阅读内容理解不同。学生阅读文本内容是经过作者“再创造”以后的社会生活的反映,既然是经过作者加工创造的社会生活的产物,那就不是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了,其中就渗透进了文本作者个人的感情、态度、价值观、人生观。由此可见,课文的内容所反映的意义就大大地突破了社会生活本来的意义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则只能根据教育目标和自己的理解来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但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除尊重文本作者和教师的理解外,还要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经历去理解文本的内容。因此,课堂就出现了对内容理解的多元化现象,这种多元化,正是个性化阅读在阅读内容理解上的反映,如:《木兰诗》中“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同学们有各自的理解:① 织机声。如果理解为织机声,将有如下情境。诗歌一开始,就出现不停不息的织机声,人未出场声先闻。然后才交代这是木兰正在对门而织,一个勤劳的姑娘形象跃然纸上。但织着织着,有节奏的织机声听不到了,传来的是一阵阵长吁短叹。这究竟是为什么?木兰啊,木兰,是什么事儿让你如此发愁呢?于是转入后面的情节。这样的理解当然是合情合理的。② 叹息声。有学者对此做如下解读:“当户而织,说明木兰是一个劳动女性,而不是侯门小姐。本应该听到她的织布的声音,但听到的却是‘唧唧复唧唧’的叹息声。一个‘唧唧’就已经说明是在叹息了,又重之以‘复唧唧’,作者还觉得意犹未足,最后又‘惟闻女叹息’,作者这样反复强调,是要告诉我们木兰的忧思之深,木兰是停机长叹,而不是边织边叹。作者没有写木兰的愁容,也没有写木兰停机长叹的举动,作者只是绘声,通过接连不断的声声叹息,刻画出一个充满忧愁苦闷的木兰女的形象。” ③ 虫鸣声。如果将“唧唧”理解为虫声,在我们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夜深人静,四下阒无人声,只有虫儿在夜幕中“唧唧”鸣唱。接着再写木兰姑娘正对门坐在织机旁织布,可是她为什么手握织机不织布,却坐在那儿长吁短叹呢?四野的虫声与木兰的叹息声交相应和,渲染出一个女孩儿将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之前的心境和气氛。总之,诗无达诂,合乎情理合乎文意即可。多种认识是不同理解的反映,这些反映正好说明了个性化阅读的到位和落实。
4、阅读情感体验不同。阅读情感,是指阅读者对阅读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与意愿的体验的反映。现实教学中,教者的心里最高兴的,是学生的一边倒,而且也总是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情感体验牵引到自己的一边,若到此步,则认为是自己教学的最大成功。教者用心良苦可以理解,但客观现实却往往违背了教者的意愿。学生对同一篇文章内容的情感体验,不是惟一的,而是多元的。如在《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中同学们对杰利的看法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并且都能在文中找到一定的依据。持赞同意见的,认为杰利走的时候“好像有点不放心”,后来还领来了“我的爸爸”;持反对意见的同学认为心尽管他“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他毕竟没有留下来陪“我”。这些不同的情感体验,有力地显示了个性化阅读的特点。
二、如何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
阅读是个体活动,而阅读教学则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就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就应采取促使学生个性化阅读实践使其提升的有效策略,就个人的认识和实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要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学生在文章中所感悟到的,是他自己以独特的感性和经验模式参与解读才能感悟的,他通过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是极富个性化的,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陶行知先生曾倡导过“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这六大解放的核心是解放学生的大脑,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的集中体现,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的理解,甚至是“出格”的,教师都应该抱着宽容、欣喜的心态去对待,不应简单地以教师的“一言堂”、“标准答案”去取代学生丰富多彩的解读。教师若是仅从自己教的角度,只关注自己设计的训练,不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不珍视学生的奇思妙想,不允许学生拥有自己的思想和声音,就会熄灭学生智慧火花的迸发,扼杀个性潜能的张扬,导致学生敢想、敢说、敢为品格的丧失,妨碍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也就成了一纸空谈。
在教学中,要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的态度,要蹲下身子来看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作交流,没有师道尊严,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绝对权威。其次,教师要引入“容错”的评价理念,要能适度容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种种差错,这样学生就会在阅读过程中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实践自已的设想;师生间就会有认识上的沟通、思想上的碰撞、情感上的交流、心灵上的对话。在学生独特体验被充分尊重的情况下,学生会饱尝个性思想被肯定的快乐,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他们个性化的创造潜能,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
2、激活学生的相似积累
我们说一个读者懂了一篇文章,说明读者的信息贮存中具备了与该文章相似性的信息模块,并且这个相似模块被迅速激活,提供了对该文章各个方面的一致性的解释说明。如果读者大脑里不具备某种相似模块,新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经验无法进行沟通,文章对于读者来说就是不连贯的,并且是不能理解的。读者大脑贮存的相似模块是各不相同的,它受民族、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与读者的生活积累、阅读经验等紧密联系。因此,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知识积累,激活学生的相似模块,成为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核心。顾黄初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个性化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走向生活,感受生活,品评生活,丰富生活阅历。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中介来解决学生生活的多样性、具体性和教材内容的抽象性、概括性之间的矛盾。要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阅读中来,让学生个体生活经验、文本中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社会生活在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接触、碰撞、交流中展开,促进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课文。在个性化阅读中,一旦顺利地激活学生的相似积累,把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知识经验的积淀,付诸于对文本的理解,把学生自己人生体验与切身感受移植到文本之中,就会产生一种“超原型”阅读,使个人对课文的感悟所得和独特体验深化、系统化,使课文的“符号语言”,真正成为学生“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现实语言;使课文所表现的人、事、物、景,由于学生付予了情感与生命而得以复活;使课文中隐含的思想、观念,因为与学生的经历接通而产生巨大的说服力与震撼力。
3、创设自由的交流氛围
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由于受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其理解、体验往往不能一步到位,会产生认识的肤浅、偏差甚至谬误,有时还可能遇到些疑难和困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能给学生创设自由交流的氛围,营造一个无话不敢说、无题不敢辩的对话心理场,让自由交流在一种轻松、和谐、愉悦的心境中进行,不惟师、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己。则学生可在体验的交流中、观点的碰撞中,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与目标的差距,反思自己及他人见解的合理性、完善性和正确性,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最终实现对课文的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个性化阅读教学中,一个人发表了看法,就是说出了一种独特的见解,若干见解的交流,就能使个性化阅读对话走向全面、深刻、成熟。学生在自由交流的过程之中,教师要淡化自己的权威形象,确立为学生阅读服务的意识,努力为学生个性的彰显、思想的解放营造充足的心理空间,真正成为自由交流活动中的称职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多采用延时评价策略,在学生的自由交流对话中,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产生更多、更好的创新灵感,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和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振华 浅谈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山西教育
2、 程 芳 不,一百种在那里――谈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 湖北教育 2004
3、 彭 英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理解――教学课例与解读 云南教育 2004
【一次独特的体验】推荐阅读:
六年级作文:一次缺水的体验08-21
一次新的体验初中850字作文08-02
以我的一次创意体验为题的作文10-14
独特的父爱作文10-09
一次特殊体验作文900字07-01
第一次体验当盲人作文09-04
冬天独特的雨-作文07-26
独特的少儿歇后语08-19
独特的夏400字作文08-24
我的一次创意体验作文700字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