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碍的名词解释

2024-08-25

障碍的名词解释(精选12篇)

1.障碍的名词解释 篇一

叉车的名词解释

叉车是工业搬运车辆,是指对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10称为工业车辆。常用于仓储大型物件的运输,通常使用燃油机或者电池驱动。叉车的技术参数是用来表明叉车的结构特征和工作性能的。主要技术参数有:额定起重量、载荷中心距、最大起升高度、门架倾角、最大行驶速度、最小转弯半径、最小离地间隙以及轴距、轮距等。

叉车的技术参数

1、额定起重量:叉车的额定起重量是指货物重心至货叉前壁的距离不大于载荷中心距时,允许起升的货物的最大重量,以 T(吨)表示。当货叉上的货物重心超出了规定的载荷中心距时,由于叉车纵向稳定性的限制,起重量应相应减小。

2、载荷中心距:载荷中心距是指在货叉上放置标准的货物时,其重心到货叉垂直段前壁的水平距离T,以mm(毫米)表示。对于1T到4T叉车规定载荷中心距为500mm。

3、最大起升高度:最大起升高度是指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叉车满载,货物升至最高位置时,货叉水平段的上表面离叉车所在的水平地面的垂直距离。

4、门架倾角:门架倾角是指无载的叉车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门架相对其垂直位置向前或向后的最大倾角。前倾角的作用是为了便于叉取和卸放货物;后倾角的作用是当叉车带货运行时,预防货物从货叉上滑落。一般叉车前倾角为3°~6°,后倾角为10°~12°。

5、最大起升速度:叉车最大起升速度通常是指叉车满载时,货物起升的最大速度,以m/min(米/分)表示。提高最大起升速度,可以提高作业效率,但起升速度过快,容易发生货损和机损事故。目前国内叉车的最大起升速度已提高到20m/min。

6、最高行驶速度:提高行驶速度对提高叉车的作业效率有很大影响。对于起重量为1T的内燃叉车,其满载时最高行驶速度不少于17m/min。

7、最小转弯半径:当叉车在无载低速行驶、打满方向盘转弯时,车体最外侧和最内侧至转弯中心的最小距离,分别称为最小外侧转弯半径Rmin外和最小内侧转弯半径rmin内。最小外侧转弯半径愈小,则叉车转弯时需要的地面面积愈小,机动性愈好。

8、最小离地间隙:最小离地间隙是指车轮以外,车体上固定的最低点至地面的距离,它表示叉车无碰撞地越过地面凸起障碍物的能力。最小离地间隙愈大,则叉车的通过性愈高。

9、轴距及轮距:叉车轴距是指叉车前后桥中心线的水平距离。轮距是指同一轴上左右轮中心的距离。增大轴距、有利于叉车的纵向稳定性,但使车身长度增加,最小转弯半径增大。增大轮距,有利于叉车的横向稳定性,但会使车身总宽和最小转弯半径增加。

10、直角通道最小宽度:直角通道最小宽度是指供叉车往返行驶的成直角相交的通道的最小宽度。以mm表示。一般直角通道最小宽度愈小,性能愈好。

11、堆垛通道最小宽度:堆垛通道最小宽度是叉车在正常作业时,通道的最小宽度。

叉车的选购指南

一、属具的使用意义

和传统意义上使用叉车货叉叉取货物托盘进行搬运和堆垛相比,专用的属具应用能够大大提高叉车的使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专用的叉车属具可实现对货物的夹抱、旋转(顺/逆时针)、侧移、推/拉、翻转(向前/向后)、分开/靠拢(调整货叉间距)、伸缩等功能,这是普通叉车 货叉所无法完成的动作。

叉车专用属具的应用所体现出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一下几点:

1.生产效率高,运行成本低。

机械化搬运比传统的人力搬运作业时间短,同时降低了劳动力的支出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同一个搬运循环中,叉车的动作次数明显降低,叉车相应的轮胎/传动齿轮/油耗等也相应降低,运行成本也相应减小。

2.操作安全可靠,降低了事故率。

由专业叉车属具制造商设计和生产的针对不同行业工况的属具均设计有安全装置,在异常情况时所夹(或叉)的货物不易滑落, 如夹类属具的保压装置(承载货物时,油管爆裂,液压系统保持压力,货物不会滑落);侧移类属具的末端缓冲装置等,降低了事故率。

3.货物损耗小。

借助于属具特有的夹持/侧移/旋转等功能,货物可以更安全地被运送或堆高或装卸,进而将货物损耗程度降到最低。属具的使用也同时降低了托盘的使用频率(如无托盘搬运作业),其相应的采购和维修成本也得到减小。

2.障碍的名词解释 篇二

DTU:是指开闭所终端设备。一般安装在常规的开闭所 (站) 、户外小型开闭所、环网柜、小型变电站、箱式变电站等处, 完成对开关设备的位置信号、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电能量等数据的采集与运算, 对断路器进行分合闸操作, 实现对馈线断路器的故障识别、隔离, 及对非故障区间的恢复供电。

FTU:是指馈线终端设备。FTU是装设在馈线断路器旁的监控装置。这些馈线断路器指的是户外的柱上断路器。例如10 k V线路上的断路器、负荷开关、分段断路器等。一般来说, 1台FTU要求能监控1台柱上断路器, 主要原因是柱上断路器大多分散安装, 若遇同杆架设情况, 这时可以1台FTU监控2台柱上断路器。FTU是一种集遥测、遥信、遥控、保护和通信等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馈线自动化远方终端装置。

3.叶龙:最大的障碍是思想障碍 篇三

对于创新,个人理解为:产生新的、有价值的、独特的东西。前提和关键是有核心思维——思维必须具有颠覆性;创新的目标是有价值——对用户没有价值的创新,那只能说创新不够;支撑是行动——这个时代不缺思维,而是缺乏实干和行动。

你认为创新最大的内核驱动力是什么?

最大的内核驱动力是起心动念,即创新的出发点。做一个企业的起心动念及出发点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目标定位。

喜欢或敬仰的创新方面的人物是谁?

支付宝CEO彭蕾。理由如下:(1)实惠了百姓和用户,她让百姓的居家理财生活更方便、成本更低;例如:跨行转账不要手续费,快速到账,手机分分钟就可以完成。(2)彭蕾执掌支付宝期间,余额宝产品引发了银行业的求变之风和互联网金融热潮。

2014年,企业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创新并感到自豪?

产品上创新,同时在四个目标细分市场做到了唯一。团队上的创新:员工参与,与企业发展的脉搏融通;团队成员在创业理念上深度加强。

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创新过程中,有许多的障碍,包括资金上、产品上、运营上,但我认为最大的障碍是思想障碍。资本模式、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对一个创新发展企业是缺一不可,但以上三者都离不开一个核心,那就是:人!而思想正是支配人行动的核心!

企业的年度关键词是什么?为什么?

2015年,紫光物联的关键词是:强行军。1.产品个性化定制强行军;紫光物联现在产品已经在业界综合占比做到了第一,下一个目标是市场细分客户个性化定制强行军。2.营销强行军。紫光物联有了好的产品,营销强行军也是顺理成章。3.品牌强行军,只为做一个在全球领先,并让全球华人都骄傲的,来自中国的智能家居品牌。

你认为企业在创新上有哪些优势?

1.团队优势。股东和核心高管团队思想、目标统一,精英合伙人陆续到位,这是很难得的。

2.产品研发优势。产品稳定性极强,且企业自身具备软、硬件开发优势和自主研发、生产、销售,产品可以根据市场用户需求自主改良,这给企业长久发展夯实了基础。

2015年,企业还应在创新方面有哪些提高?

1.模式细节创新。总的资本、商业、管理模式已形成,但在模式的细枝末节上要大胆创新。

2.营销系统创新。包括:网上销售平台建设,产品营销系统化建设和优化,招商系统创新等。

3.产品目标市场个性化创新。包括:外观、系统化单品优化配置等。

4.产品研产周期缩短创新。

在智能家居领域,你认为企业将如何定位?

物联网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智能家居行业领导者。

在你的规划中,公司最终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

品牌影响力:智能家居——紫光物联;

品牌目标:中国第一、全球领先;

市场占有度:智慧家居超过30%;智慧酒店60%以上;

企业目标:2017年做到业界产、销、税收综评中国第一。

4.胃癌的名词解释 篇四

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现年轻化倾向。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其中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大弯、胃小弯及前后壁均可受累。绝大多数胃癌属于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或出现上腹不适、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常与胃炎、胃溃疡等胃慢性疾病症状相似,易被忽略,因此,目前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仍较低。胃癌的预后与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组织类型、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措施有关。

胃癌的病因

1.地域环境及饮食生活因素

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长期食用熏烤、盐腌食品的人群中胃远端癌发病率高,与食品中亚硝酸盐、真菌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含量高有关;吸烟者的胃癌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50%。

2.幽门螺杆菌(Hp)感染

我国胃癌高发区成人Hp感染率在60%以上。幽门螺杆菌能促使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及亚硝胺而致癌;Hp感染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加上环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幽门螺杆菌的毒性产物CagA、VacA可能具有促癌作用,胃癌患者中抗CagA抗体检出率较一般人群明显为高。

3.癌前病变

胃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这些病变都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过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有可能转变为癌。癌前病变系指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是从良性上皮组织转变成癌过程中的交界性病理变化。胃黏膜上皮的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根据细胞的异型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重度异型增生与分化较好的早期胃癌有时很难区分。

4.遗传和基因

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胃癌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胃癌发病率较对照组高4倍。胃癌的癌变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发展过程,涉及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相关基因与转移相关基因等的改变,而基因改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胃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胃癌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人有恶心、呕吐或是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肿瘤的生长,影响胃功能时才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但均缺乏特异性。

疼痛与体重减轻是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患者常有较为明确的上消化道症状,如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随着病情进展上腹疼痛加重,食欲下降、乏力。根据肿瘤的部位不同,也有其特殊表现。贲门胃底癌可有胸骨后疼痛和进行性吞咽困难;幽门附近的胃癌有幽门梗阻表现。

当肿瘤破坏血管后,可有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如肿瘤侵犯胰腺被膜,可出现向腰背部放射的持续性疼痛;如肿瘤溃疡穿孔则可引起剧烈疼痛甚至腹膜刺激征象;肿瘤出现肝门淋巴结转移或压迫胆总管时,可出现黄疸;远处淋巴结转移时,可在左锁骨上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晚期胃癌患者常可出现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等表现。

胃癌的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1)根治性手 原则为整块切除包括癌灶和可能受浸润胃壁在内的胃的部分或全部,按临床分期标准整块清除胃周围的淋巴结,重建消化道。

(2)姑息性手术 原发灶无法切除,为了减轻由于梗阻、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引起的症状而作的手术,如胃空肠吻合术、空肠造口、穿孔修补术等。

2.化疗

用于根治性手术的术前、术中和术后,延长生存期。晚期胃癌患者采用适量化疗,能减缓肿瘤的发展速度,改善症状,有一定的近期效果。早期胃癌根治术后原则上不必辅助化疗,有下列情况者应行辅助化疗:病理类型恶性程度高;癌灶面积大于5厘米;多发癌灶;年龄低于40岁。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姑息手术后、根治术后复发者需要化疗。

常用的胃癌化疗给药途径有口服给药、静脉、腹膜腔给药、动脉插管区域灌注给药等。常用的口服化疗药有替加氟、优福定、氟铁龙等。常用的静脉化疗药有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顺铂、阿霉、依托泊苷、甲酰四氢叶酸钙等。近年来紫杉醇、草酸铂、拓扑酶抑制剂、希罗达等新的化疗药物用于胃癌治疗。

3.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可针对性地损伤癌细胞,减轻正常细胞损害。目前胃癌靶向治疗药物种类及作用均有限。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细胞周期抑制剂、细胞凋亡促进剂、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等。

4.其他治疗

胃癌的免疫治疗包括非特异生物反应调节剂如卡介苗、香菇多糖等;细胞因子如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以及过继性免疫治疗如淋巴细胞激活后杀伤细胞(LAK)、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等的临床应用。抗血管形成基因是研究较多的基因治疗方法,可能在胃癌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5.支持治疗

旨在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包括镇痛、纠正贫血、改善食欲、改善营养状态、缓解梗阻、控制腹水、心理治疗等。

5.过境贸易的名词解释 篇五

过境贸易是指甲国向乙国运送商品,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必须通过第三国,对第三国来说,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此项交易,但商品要进出该国的国境或关境,并要经过海关统计,从而构成了该国进出口贸易的一部分。

过境贸易的基本介绍

过境贸易是指甲国向乙国运送商品,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必须通过第三国,对第三国来说,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此项交易,但商品要进出该国的国境或关境,并要经过海关统计,从而构成了该国进出口贸易的一部分。

过境贸易的类型

过境贸易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

直接过境贸易

直接过境贸易是外国商品纯系转运性质经过本国,并不存放在本国海关仓库,在海关监督下,从一个港口通过国内航线装运到另一个港口再输出国外;或在同一港口内从这艘船装到另一艘船;或在同一车站从这列火车转装到另一列火车后离开国境。

间接过境贸易

间接过境贸易是外国商品运到国境后,先存放在海关保税仓库,以后未经加工改制,又从海关保税仓库提出,再运出国境。根据专门贸易体系,这种商品移动作为过境贸易处理不计入对外贸易额内。

过境贸易与转口贸易的区别联系

转口贸易:货物消费国和货物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于第三国而言就是转口贸易.商品的生产国把商品卖给第三国(或地区)的商人,然后第三国(或地区)的商人再把商品卖给真正的商品消费国。这种贸易对商品生产国和消费国来说是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对第三国(或地区)来说,则是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

过境贸易: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包括直接过境贸易和间接过境贸易.比如内陆国与不相邻的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易,就必须通过第三国国境,对第三国海关来说,就会把这类贸易归入过境贸易。不过如果这类贸易是通过航空运输飞越第三国领空的话,第三国海关不会把它列入过境贸易。指别国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的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6.象征诗派的名词解释 篇六

1925年李金发的《微雨》出版,标志着象征诗派的诞生。其它象征派诗人有创造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前期新月派诗人于赓虞、邵洵美以及蓬子、石民等。(他们或直接吸取法国象征诗派艺术手法,或接受李---诗风影响而从事创作) 象征诗派没有统一的社团组织,也没有共同刊物作为阵地,而是以艺术审美观点的近似,共同汇成一股象征派诗歌的创作潮流。

象征诗派的艺术特点

首先,是打破常规逻辑,省略一般的联想过程,以跳跃的思绪引发读者去展开想象。

其次,是新奇的比喻和充满暗示的意象。诗人不仅对弃妇的愁苦和绝望的具体比喻很特别,而且用弃妇来整体喻示诗人自身的命运也是新颖奇妙的。诗中对社会的冷酷、人世的炎凉、命运的乖舛。并没有明确的揭示,而是由飘忽朦胧的意象暗示出来的。

第三,是通感手法的运用。“烦闷化为灰烬”、“衰老的裙裾发出衷吟”、“战栗子无数游牧”、“黑夜与蚊虫联步”,这些不协调、不相关的搭配,造成一种感官的交错互通,能使人产生多方位的立体感受。

第四,是用象征性的意象来凸现诗人内心潜藏的主观意识。整首《弃妇》不仅用弃妇的形象来象征人生命运,而且在更深的层次上象征着诗人对人世、痛苦和绝望的复杂理解。这种表象与潜在意象的距离,既能造成诗的意境深邃,也会给诗带来晦涩和费解。

象征诗派的基本观点

①他们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的、痛苦的,人们内心的“另一个世界”才是美的。

②诗歌应表现自我的“内心梦幻”而不是再现现实。

③用象征来沟通两个世界:外界事物与人的内心世界是互相感应契合的,可以用有声有色的物象来暗示微妙的内心世界。

7.障碍的名词解释 篇七

障碍跑教学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在快速跑中对各种障碍物进行准确判断, 再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通过若干个障碍的能力, 是帮助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技能, 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的重要教材内容之一。为了发展学生的障碍跑能力, 一般会搬运很多器材, 似乎没有器材就不能发展学生的障碍跑能力, 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其实, 教师可以利用“人体障碍”游戏来发展中学生快速通过障碍的能力。

一、叫号追逐跑

游戏目的:掌握绕障碍的方法, 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等素质。

游戏方法:将全班学生分成男女生两大组, 每组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教师指定1名学生按逆时针方向开始1~3报数, 每名学生记住自己的数字, 当教师任意喊1~3中的某一个数字时, 所有该数字的学生依次蛇形绕过其他学生跑动, 并再跑回到起点位置 (见图1) 。最后, 按先后顺序排列名次。

游戏规则:必须绕过其他数字的每一名学生;如果想要超越前面的学生须从其外侧绕过。

教学建议:学生的间隔距离要适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跑的圈数。

二、绕“8”字跑比快

游戏目的:掌握绕障碍的方法, 发展灵敏、协调、弹跳等素质。

游戏方法:3名学生一组, 2名学生手拉手站立, 练习者站在2名学生旁边。听到教师口令后, 练习者按“8”字开始绕其他2名学生, 绕3个“8”字后, 然后与其中1名学生交换练习 (见图2) 。依次进行, 当3名学生全部完成任务后, 立即将双手上举以示结束。先举手组为胜。

游戏规则:学生按要求绕“障碍”跑;3名学生完成游戏后要同时举手。

教学建议:此游戏适合水平三以上的学生练习;为提高运动负荷, 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可让学生跑动一定的距离后再做绕、跳障碍练习。

三、闯关夺宝

游戏目的:提高判断能力, 发展灵敏、协调等素质, 培养机智果断的品质。

游戏方法:2名学生1组, 一名学生为夺“宝”者, 另一名学生为守“宝”者, 在守“宝”者后面3米处放置“宝物” (折叠的垫子) 。夺“宝”者听口令后通过闪躲、起动和假动作等摆脱守“宝”者用手触“宝” (见图3) 。触“宝”后2名学生交换位置进行游戏。看谁夺“宝”时间短。

游戏规则:夺“宝”者和守“宝”者不得推、拉、拽对方。

教学建议:此游戏适合水平二以上的学生练习;2名学生的身体素质尽量相近;组与组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

四、闯关接力

游戏目的:发展灵敏、协调等素质, 培养机智果断的品质。

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4组, 成纵队站在起跑线后。排头听口令后跑出, 钻过第1个障碍 (本组的2位学生做成的“山洞”) , 通过各种假动作绕过移动障碍 (其他组学生担任) , 至折返线绕过第3个静止障碍 (本组的学生担任) , 跑回与第2名学生击掌 (见图4) 。第2个学生按同样的方法游戏, 依次进行, 先到的组为胜。

游戏规则:闯关者和移动障碍不得推、拉、拽对方。

8.障碍的名词解释 篇八

【关键词】英语教学;听力障碍;克服途径

Discussed shallowly the influence foreign language hearing the barrier as well as goes out the barrier the way

LIU Jin

【Abstract】this article has been analyzing thoroughly in English teaching activity,after student's hearing disorder,also has further explored breaching of obstacles several ways,has certain guiding sense and the practice significance.

【Key word】English teaching;Hearing disorder;Overcomes the way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3-0083-01

听力是外语学习的四个技能之一,是外语学习的基础。人们已经发现,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的成功与否通常取决于其交际能力,而“听”则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交际技能。这里所说的“听”指的是“倾听”的技能,即为了获取信息,为了解决问题,为了与他人分享某种情感,为了劝说或被劝说,人们要去“倾听”。因此,研究这些听力策略,对改进听力课堂教学活动和训练效果会有重要的启示。

从教学实践看,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听的能力大大低于该学科的其它能力。因此,对中学英语听力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障碍,决定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

1 要排除影响听力理解的三大障碍

影响听力的主要障碍语言、心理和文化三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采取正确的策略和方法。

1.1 语言障碍。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其最本质的物质外壳是语音、语调。所以,语音问题在听力教学中不可忽视,尤其是在语言学习的初始阶段,强化语音训练对提高听力水平更是尤其重要。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帮助学生纠正不正确的发音,辨别相似音素之间的区别,过好音标关,同时,选择适当的录音材料进行模仿、跟读和听写等练习,培养学生对语流中的连读、同化、不完全爆破、弱读、重读、升调、降调等一些语音、语调变化的敏感性以及语速的适应性。教师还可以选用英美人士的对话录音材料,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掌握技巧,培养语感,熟悉、模仿标准的英语对话和朗读。同时分析说话者如何利用不同的语调表达态度、情感和隐含的内容。

语言对听力产生的困难体现在词汇、短语、句型和语法等方面。许多人认为:听得越多,听力理解能力越强。诚然,多听是提高听力的一种积极手段,但听力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取决于听的次数多少,它还与听者的英语知识水平密切相关。

词汇量是任何语言的物质基础,若没能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即使在听的过程中能模仿出听到的声音,但却无法把它与所代表的词汇联系起来,便失去对词义的了解,以致影响整体听力理解的水平。

英汉语言结构差异较大,如英语复合句中从句的位置比较灵活,而汉语通常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排列语序,在阅读时可以运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但听音过程是快速的心理活动过程,需要在瞬间内完成。所以,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有关的语法知识,了解英语语法结构的规律性,从而提高正确理解句子和段落乃至语篇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1.2 心理障碍。根据心理语言学理论,学生的心理因素对听力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高听力的必要条件。如果听音时积极、主动,充满信心,不带任何心理负担,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听者的正常水平。

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在教学上对听力材料的难度作适当调整,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全到逐步完全,由单项听到综合听,使学生逐步适应。同时应向学生指出,只要稳定情绪,持之以恒,经过大量、多次地听,自然会产生效果,另外,还必须认识到听力学习的艰巨性,应正确对待所碰到的困难和挫折,提高自控能力,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

1.3 文化知识障碍。每个国家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对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学生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对本民族背景文化的了解和自我认同。因此,要提高听力,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还应尽可能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等。

听力理解能力是语言多种能力的综合反应,目前学生在听力学习上主要存在语音的辨别能力低、口音的辨析能力差、主要内容抓不住、重要细节捕不牢、词义的语境判断差、习语不扎实、背景知识太狭窄等问题。分析了英语听力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后,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找出消除障碍、提高听力的能力的方法。听 力问题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深层次的综合理解的能力问题,只靠简单机械地放录音、听录音是难于提高听 力水平的。因此训练听力应做到听与说、读、写相结合,齐头并进。

2 要把握好五个基本环节和方法

2.1 预期:预期是对将要听的材料作出判断,是听者理解并掌握将要听的材料的首要条件。预期可帮助听者 积极地想象、推理和判断,并主动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有助于听者理解所听的内容。若遇到较长的句子时 ,也可根据前半部的音调及内容对后半部进行预期。预期不一定都是线性的,也可以利用后面的已知语言材料 回头对前面不清楚的地方进行判断。

2.2 猜测:猜测就是对听过而又一时不理解的语言信号进行合理的推理。由于听者听到的是一现即逝的、一连串的语流,有的地方含糊不清,有些地方轻微,还有些地方夹杂着许多噪音;同时,说话者的口音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一样,这些都给听者带来极大困难,若想把它们都听得清清楚楚是不容易的。因此 ,听者要善于运用自己所获的信息进行快速判断和猜测。

2.3 抓住要点:听的主要目的就是弄懂所听材料的基本思想,在听的过程中尽力地去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是 很关键的。因此,听者应时刻想着这个问题,“What does it mainly talk about? ”边听边寻找答案。如听 一篇小故事,就要听明白主人公是谁,主要有哪些情节;若听新闻报道,只要了解事件的时间、地点及主要过 程就行了。多数初学者都有这样的心理:力求把每个词、每一句话都听懂。结果怎么样呢?由于他们把注意力 放在词句上,获得的是零零碎碎的信息,听完后不知道自己听的是什么内容,抓不住中心思想。

战胜这种心理 的唯一办法是尽力发现材料的内在联系,找出其主干,这是决定一个人的听力水平能否尽快提高的关键所在。

2.4 连贯记忆:只注意抓主要信息而不善于把它们连续不断地记在大脑里,也是不可取的。研究表明:大脑 的储存能力是任何一台高级精密的计算机都无法比拟的。在学习中,若担心材料太长而大脑记不下那么多东西 是毫无道理的,重要的是能否调动大脑的各个细胞并使它们发挥自己的效力。听音时既要使大脑不断吸收、判断和储存信息,又要使听的过程不致中断,既要注意用心记又要集中精力听,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全文。

2.5 勤于练习:强化语音、 辨别口音、精泛并听、听说结合、听读结合、听写结合、扩大阅读、掌握技巧。利用听力练习来提高听的技巧,训练审题与应变能力,是提高英语听力测试水平的有效 途径。在听力训练起始阶段,可以边听边做一些笔录,记录下材料中的人名、地名、时间、年代、数字等信息 ,以便在答题时可以有所参考。在此基础上再过渡到用脑去记忆。要注意进行听力微技能的训练,抓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的句子,想方设法捕捉主题和关键语句。在听前先浏览练习测试题的供选答案,从中预测听力材料可 能的内容与体裁。对于一些含蓄的问题,要利用自己的想象与经验去理解、猜测、推理,并注意英语的背景知 识与习惯用法。在必要时用排除法来剔除不可能成立的答案。

然而,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听的过程也是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听者应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初学者在学习中总会遇到许多难题,如语速太快,噪音太多;有时听得模模糊糊,不知所云。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以往很多人只注意记单词,学语法,听的机会很少,现在要弥补自己的不足就要有信心,坚信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切不可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听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它是外语学习的各种知识与各种技能的综合运用。只有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 ,掌握正确的听音与阅读方法,训练快速的语感反应,运用熟练的听能技巧,才能全面提高英语的听力技能。

9.反思文学的名词解释 篇九

综观“反思文学”的创作,主要焦点在于对“人”的反思上。这种对“人”的“反思”有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

它首先是主要针对政治层面的,关于建国后的历史问题尤其是对农村问题的反思成为作家创作的一个重点。其中张一弓创作的中篇小说《犯人李铜钟的故事》以一个为了群众生命而不惜触犯党纪国法的大队支书的形象,树立了新时期第一个成熟而完整的悲剧英雄形象。而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则以看似幽默的笔法,揭示了中国农民自身的性格弱点,指出这些“民族劣根性”在建国后的左倾灾难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记忆》则以某地宣传部长秦慕平对曾经被自己错判为“现行反革命”的少女方丽茹的忏悔,反省了一个时期内不正常的“现代迷信”及自己在这种现代迷信中所扮演的可悲角色。

以上作品对“”中种种事件表现的深刻程度显然远远超过“伤痕小说”,但它仍局限于将人仅仅放在政治层面思考。这种情况随着“反思文学”的深入出现了变化,很多作家不久就开始转到对“人本身”,如“人性”、“人的价值”、“人的生命力量”等更深刻的问题的思考上。

这些作品或张扬被左倾思潮压制多年的“人道主义”,甚至歌颂某种“永恒的、超阶级的人性”,如表现“同情”的《离离原上草》 、表现“母子亲情”的《女俘》 、表现“友情”的《驼铃》和表现“爱情”的《如意》等;或探讨“爱情婚姻”方面的社会问题,如《爱,是不能忘记的》 、 《春天的童话》 、 《我们这个年纪的梦》等;或讴歌人的生命力量,如《北方的河》 、 《迷人的海》等;或思考生存价值,如“知青小说”中对往日做写实性却富于诗意的回忆与描述、“右派小说”中立足政治历史之上对自己的心理历程的解剖。

反思文学的意义

1、现实意义:

从党和人民关系角度反思历史教训,确立“人民是上帝” 的历史观念。特征之一:自我反省。《蝴蝶》、李国文《月食》《冬天里的春天》,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等。

2、历史意义:

立足当代历史进程,揭示从左到极左的转化,促进现实主义深化。最基本特征:思考或沉思。《李顺大造屋》。

3、文学意义:

艺术上新的变革与探索。中篇小说崛起,意识流等现代主义创作方法的引入。

4、局限:

A、思考结论简单化:归之于放弃优良传统,因果式的历史观。

B、传 统思维模式:为民请命。

10.民族精神的名词解释 篇十

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

民族性

民族性是指体现为特定民族文化类型中、并作为其基本内核而存在的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的特征,是对于特定民族的文化特征的最高层次的抽象。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是民族成员对于本民族和本体文化的自我认同、自我归属感,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带有本民族特点、体现本民族精神气质的意志和品质,是一个民族价值观念、共同理想和思维方式的集中反映。一种民族精神与其他民族精神相比较而显示出不可替代的独特的规定性,体现着不同民族的精神特征的不可通约性,因为不同的民族各自具有不同的自然环境、生存方式,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创造,构成了民族性的历史基础。没有民族的存在,就没有民族精神的存在。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指出“还必须注意到结合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精神形态上的特点。各个民族之所以不同,不仅在于他们的生活条件不同,而且在于表现为民族文化特点上的精神形态不同。”’人们常说的美国民族精神、英国民族精神、法国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等都表现出了民族精神的民族性差异。

时代性

时代性是指民族精神在其历史性的演化中所体现出的时间性特征,也就是其与时俱进的根本性质。任何民族精神都存在于特定的时间条件下,与一定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紧紧相联。文化和精神,归根到底都是一定社会历史生活条件的反映,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总是与该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相联系。为了保证历史任务的胜利完成,该民族就要主动地、积极地、适时地对自身地民族精神进行扬弃、更新和转化,使其反映新的历史特点,把握新的时代规律,实现其与新的时代精神的结合,成为一种新的民族精神。事实上,民族精神是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的积淀和累积。

历史传承性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历程中一脉相承的精神特征或思想意识,是在民族的延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断丰富、日趋成熟的精神,它总是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血脉相连,是民族文化传统不断积淀和升华的产物。任何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都与该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水乳交融的联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并不是随心所欲地进行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从事创造,文化精神的创造也是如此。任何特定的民族精神,“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不同时代的民族精神都是对上一时代的民族精神的某种继承。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社会形态下民族精神所具有的共同性的一面,则是继承性的依据。例如,近代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对古代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某种继承,当代的中华民族精神又是对近代、现代民族精神的继承。

自觉能动性

自觉能动性是指民族精神能被民族主体自我意识、自我反思和自我觉悟,从而进行自我否定和自我扬弃。“民族精神的自我否定和更新取决于民族精神的自觉。如果说,精神的本质特性是自由(自由指它能‘自我规定’),那么,民族精神的真髓就在于它的自我规定,而对于这种自我规定的觉醒和意识就是民族精神的自觉。”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进行自我否定和自我更新。民族精神的自觉性表明,被民族成员普遍知道或认可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还不一定就是民族精神,必须既被认同又被信守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才是民族精神。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是经过从春秋战国开始的历代知识分子特别是哲学家整理、提炼、加工过的自觉的民族精神,历代的哲学家经过不断努力,“把民族精神由一种朴素意识和共同心理而提升到理论形态,从而使民族精神深化和强化,由自发走向自觉。”’

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不同的民族精神之间具有相互交流、相互引进、相互吸收、相互促进的根本性质。民族精神虽主要是以本民族成员的实践为主要源泉,但也l吸收外国民族精神中适合本民族所处时代、所处社会物质环境,有利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观念、原则、思想、理论。当然,这一过程是泥沙俱下的,随着文化开放进来的文化垃圾可能和广义民族精神中的消极、落后因素结合。优秀民族精神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它对域外同族外籍后裔和其他血统的民族成员都有吸引力、感召力,它是世界文化宝库的组成部分。民族精神的开放性使文化交流成为可能,不同文化间既有冲突,又有融合,冲突表现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地域性,融合表明不同文化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吸取营养,体现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开放性。当人类历史由野蛮进入文明以后,特别是“世界历史”的形成,打破了民族与国家的闭关自守状态,物质生产和交流成为世界性,于是各民族的文化精神开始相互引进、相互吸收、相互促进。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要想继续处于封闭的状态,则是不可能的。

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必要性

第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第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第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壮大是西方敌对势力所不愿看到的,因此它们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面对这种挑战,我们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重要性

第一,理论意义: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贯穿我们民族发展的全过程,熔炼于古代、玉成于近代、彰显于当代。古代、近代、当代这三个阶段既相互区分又一脉相承,成为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的重要原因。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11.障碍的名词解释 篇十一

关键词:祖国医学 再障 心理障碍 整体观念 辩证施治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046-01

中医基础理论四诊八纲提出:病因辩证是临床上常用的辩证方法。根据《金匮要略》首篇纲领性指出:“千般疢难,不外三条,内因七情所伤,外感六淫疫疠,不内不外因”等。由于心理障碍不断加重,病情随即亦重,经六经传变影响脏腑正常功能,使维系生命活动的功能紊乱,气血生化过程某些环节的障碍,使全身整体运动失衡,最终罹患“虚劳”(即再障)。

临床上证实,再障在发病、病重过程中,心理障碍是重要病因,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无处不存在,而且在其家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的影响下,互相转变,或多或少地制造更多的障碍,从而使病情更加复杂。

我们在长期地诊疗工作中,结合护理过程中详尽的观察,检验中血液动态等诸多变化分析,也体会到心理的变化对再障的临床表现一系列的细微变化在起很大的作用。通过缜密细致的观察,找出病人心理障碍的症结,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做好点滴的医护工作,取得患者及其家人充分的信任,营造一个和谐的人性化的诊疗氛围,并通过临床病情缓解和痊愈的患者的现身说法,循循善诱,使患者渐渐打消顾虑,消除心理障碍,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坚定意志,摒除急躁、郁闷的心理,心情舒畅地服从和配合治疗,克服各种有碍治病的不良因素,从而最终治愈再障。这就是我们30多年来在治疗再障等血液病的经验所在,并在周边十数县得到广泛赞誉的关键所在。

唐荣川《血论证》提出:“心者,君生之官神明止焉。蓋心为火脏,烛照事物故司神明,神有名而无物,即心中之火气也。……心中一点血液,湛然朗润,以含此气,心之能事又主生血,则又血中最精微者,乃生血之源泉。”心理障碍解除,则神清气爽,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加之辩证正确,用药得当,如桴击鼓,应声而得,病情日渐好转。

体会:综上所述,心理障碍实为再障的重要病因,结合现代医学神经内科学可诱发多种改变,可引起植物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及脑神经等多种病变,可使维持机体生命的正常神经活动出现紊乱而罹患不同疾病,本文不再赘述。

祖国医学无再障病名,因症见面黄乏力,心慌气短、五心烦热、烦渴低热、潮热盗汗、肌肤甲错、肌鼻齿衄、舌淡苔黄、脉沉细等一派虚证,而归其为虚劳范畴,或称血证。多由脾失健运、肾亏精少、气血生化乏源所致,兼心中懊恼、纳谷槽杂、气滞血瘀、阻遏经络等一系列症候群。

心理障碍之所以成为主要病因,在于意志的支配,感情脆弱、多思善变、忧虑失眠、七情内伤,五脏六腑功能逐渐失其常规,改水火不済,土木相辱,生克乘悔失衡则乱象丛生,病患随之起也。

12.障碍的名词解释 篇十二

关键词:刑法,实质解释论,形式解释论

一、引言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刑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对于刑法而言, 在其制定与颁布后, 其便拥有了凝固性, 但社会在持续发展, 因此, 刑法规定和社会现实的矛盾日渐凸显。虽然刑法中所运用的语言文字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简洁性与原则性, 但其中的罪名与构成要件要素, 难以涵盖复杂的生活情形, 难以满足繁杂司法实践的需求。在此情况, 国内外学者均十分关注对刑法的解释, 但其涉及诸多的问题, 如:解释方法、立场、原则等, 近几年, 通过学者的探讨, 逐渐形成了两种观点, 分别为实质解释论和形式解释论, 为了明确二者的相关内容, 本文对其进行了透析与批判。

二、刑法解释的概况

刑法解释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法律文本的定义与概念等, 通过对各条款规定的本质探讨与基本意义测量, 以此有机联系了形式和内容, 同时, 借助演绎方法, 挖掘法律文本的内容, 进而提出相应的评价标准与判断准则。刑法解释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在其发展过程中, 应遵循逻辑思维规律, 并要将其结论融入到实践, 在此基础上, 实现了对某一生活现象或案件情节的归纳与判断。因此, 在日常工作中, 将刑法解释作为证伪方法, 其具有积极的作用[1]。

三、实质解释论的透析与批判

此理论主要源于实质刑法观, 它承认了罪行法定原则, 补充了形式合理性原则, 凸显了形式合理性价值, 但在对实质解释进行理解时, 其中的公平与正义等抽象性词语, 难以统一。

在语言文字方面, 实质常见于各种场合,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可知, 实质是由实与质构成的, 其与本质一致, 主要是指事物、问题等本质所在, 通过其应用可知, 其含义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为事物的材料或质地, 即:实体事物;另一方面为事物的本质, 即:人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 前者可称为物理或自然属性, 后者可称为精神或思想属性, 根据实践可知, 在日常生活中第二种含义较常见, 在此情况下, 人们对事物观察的角度、立场与依据等均对实质有着不同的影响。对于刑法而言, 其体现着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意志, 其表现形式为语言文字, 具体为具有一定专业性的法律名词, 各名词均是某一现象概念的表现形式, 而概念又是人们经过观察与思考后对某一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因此, 实质解释论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固定性与不规范性。

在现代哲学方面, 根据词语使用可知, 事物实质确定了事物本质抽象后的概念, 但从现代哲学角度出发, 事物本质及其现象共同揭示了自然、社会及思维发展过程的本质与普遍联系。因此, 实质解释论中的实质不仅实质事物本质, 也对应着相应的事物现象, 并且其中的本质与现象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此基础上, 两种不同解释论虽然相对应, 但二者也可结成一对哲学范畴, 因此, 二者具有一定的共性。两种理论存在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具有模糊性规定的法律条文方面,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是否应坚持罪行法定原则, 是否应优先刑事违法性还是社会危害性, 但通过哲学分析显示, 二者作为现代刑法学的命题, 其缺少理论支持。

在立法方面, 立法内容是由客观社会现象及主观意志决定的, 通过司法实践可知, 其呈现了立法者的主观意志, 各项法律条文直接影响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形式承载着一定的内容, 如果内容超越了其承受限度, 则会导致形式崩坏, 随之也将生成新的形式。因此, 形式解释论虽然卑微, 但其体现了刑事的本质。

在司法实践方面, 刑法直接关系着群众的利益, 在实践中始终坚持着罪行法定原则, 但实质解释论混淆了刑事立法、司法及政策等, 同时, 它以保护社会利益理念, 决定了刑罚的运用, 此时其认定的结果将不具备稳定性[2]。

四、形式解释论的透析与批判

此理论主要是解释法条存在的形式, 并对其内容展开挖掘, 它以坚守法条形式为基石, 体现了对法律的克制与尊重, 但将其也存在不足, 主要是由于其缺少可罚性内容, 同时也未能体现刑事违法性本质。

在哲学方面, 国外学者提出实体包括形式、材料与具体事物, 其中第一实体便是形式, 相关学者也指出形式是事物的结构, 对于物质而言, 其个性主要是由差异化的形式体现的。对于人类来说, 其认识目的主要是掌握与了解形式。在研究现代刑法过程中, 为了保证认识的全面性, 应融入形式和内容的逻辑关系。对于任何具体思维而言, 其均是由内容与形式构成的, 刑法条文作为思维结果, 其不仅是一种形式, 也是体现了其内容。

五、总结

综上所述,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 法治理念的树立是必要的, 为了凸显法律的权威性, 刑法解释理论日渐丰富。对于现代刑法而言, 采取主动与客观解释, 并保证既定语言文字规定的稳固性, 同时也需要结合现实情况, 对前置性法律进行适当的调整, 以此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兴培.刑法实质解释论与形式解释论的透析和批评[J].法学家, 2013, 01:30-47+176-177.

上一篇:学生军训开幕式的主持词下一篇:商场开业策划的参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