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歌 演唱

2024-10-10

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歌 演唱(共12篇)

1.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歌 演唱 篇一

《月光歌》是一首由陈玛原先生从潮州民谣整理提炼出来的歌曲, 是为潮州民众喜闻乐见的潮州方言歌。陈玛原先生虽不是潮州方言歌的首创者, 却为潮州方言歌的创作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陈玛原先生曾经说过:“潮州方言歌是为群众而创作的”。他一直秉承这一主导思想上进行创作,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月光歌》是体现这其艺术风格的一首代表作品。下面从以下几部分浅析《月光歌》的创作特点。

一、歌词以纯正方言为基础, 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陈玛原先生曾经说过:“凡是民歌, 无论国内外, 都是使用各地纯正生动的语言, 他的优点就是群众一听就懂, 才能产生艺术感染力。”《月光歌》歌词:“月光月疏朵, 照篱照壁照瓦槽, 照着眠床脚踏板, 照着蚊帐绣双鹅。”这短短四句歌词通俗易懂, 贴近生活。这使得在演唱中能和听众产生共鸣从而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我们从歌词中可以想象忙碌了一天的母亲在皎洁的月光底下, 依偎着自己的爱人, 唱着歌儿哄着孩子睡觉, 一幅家庭和睦的温馨场景。这些生动而又优美的词句, 给人们留下了美好而又深刻的印象。

二、旋律以潮州方言为依托, 字正腔圆, 朗朗上口

潮州方言歌的旋律是紧紧以潮州方言为依托, 扎根于民间音乐、地方戏曲, 着眼于歌词音乐性的表现, 十分注意潮州方言的发音特点, 旋律服从字音, 咬字清楚。潮州方言有八个声调, 潮州方言歌要根据歌词的音韵高低、强弱、节奏以及表达的情绪来决定曲调的节奏和旋律, 这种依字行腔的创作方法, 使歌曲的群众化、口语化、和所表达的情绪内容得到进一步的体现。《月光歌》的旋律创作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陈玛原先生为了使作品既好听, 又贴近广大群众, 使大家“听得懂”, 所以大量吸取了潮州歌册、说唱、评弹等形式的表演方法, 尽量使歌曲演唱起来字正腔圆, 朗朗上口。如在《月光歌》的“照着蚊帐绣双鹅”中的“鹅”字后面使用了拖腔加强旋律性, 这样不但群众听得懂而且也易于普及传唱。

对于从小就听着《月光歌》长大的我来说, 《月光歌》的旋律时刻萦绕在耳边。《月光歌》作为潮州家喻户晓的歌曲入选了潮州一个形象纪录片的拍摄, 而我有幸在节目中演唱了这首歌曲。歌曲经过编配后旋律更加丰满, 加入了二声部采用领唱加伴唱的形式。但在真正了解了《月光歌》的创作背景及特点后, 我觉得我在演唱上有不一样的体会, 下面简要介绍本人演唱《月光歌》的一些体会。

初学时, 我演唱的《月光歌》并没有感觉与演唱其他传统民歌有何明显的区别。因为《月光歌》属于节奏较慢、曲风悠扬的摇篮曲的风格, 所以我更多的考虑采用大连线的感觉去演唱, 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母亲听到我的演唱后, 她感觉我的演唱与她们小时候演唱的不太一样 (之前说过这首歌曲在潮州地区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 。所以当时就请母亲演唱了一遍, 听完后我恍然大悟。在母亲的演唱中我真切地感受到《月光歌》浓浓的潮州方言歌味道。于是, 我认真地对歌曲进行了思考, 又翻查了潮州方言歌、民谣的一些资料, 对《月光歌》又有了新的理解, 在歌曲处理中注入更多“原生态”演唱方法。在歌曲第一段的演唱中, 首先采用清唱的方式, 强调字头, 以说带唱, 目的是突出潮州方言歌的味道, 与其它地区的传统民歌区分开来。特别在“月光月疏朵”中的“朵”字, 采用了潮剧的拖腔, 强调了字头、字腹、字尾。演唱中, 想像这样一幅画面:在幽静明亮的月光下, 一位慈祥的母亲怀抱着自己的孩子, 母亲望着皎洁的月光, 手里有节奏的安抚着怀里的孩子, 眼睛随着月光的照耀望着屋前的篱笆、屋顶的瓦片、还有屋里床上的蚊帐等。在有这样的画面感之后演唱起来情感更加真挚。在歌曲第二段的演唱中, 加入了钢琴伴奏, 有了钢琴的衬托之后, 我采用了大连线的感觉, 用呼吸带动着声音, 将整首歌曲拉开来唱, 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四句歌词的演唱情感层层递进, 使得整曲更加明亮更加开阔。然而在歌曲末段没有歌词, 只有一个“啊”字的三句旋律演唱时我又将整个音乐处理得安静、柔和。想象这时母亲怀里的孩子已经熟睡, 所以全曲的结尾是弱收, 感觉音乐慢慢消失在这幽静而又明亮的月空中。

在各种场合的演出中, 我多次演唱了《月光歌》。首先, 我觉得它是最能代表家乡潮州方言歌风格的歌曲, 里面包含着对家乡的浓浓的情怀。其次, 我觉得我有责任和义务要将潮州方言歌传播开来, 让更多的人可以欣赏到这独特的语言而带来的独特的音乐。

参考文献

[1]石应瑞.《希望与挑战并存——陈玛原先生谈潮州方言歌》.《潮州日报》, 2007.7.

2.文明礼仪歌 篇二

文 明 礼 仪 歌

我是文明小学生,行为规范记心中,家长送到校门口,进了校园自己走。见到老师有礼貌,大大方方问声好,道德早餐吃得饱,书声朗朗效益高。上课听讲要专心,遇到困难走在前,课间活动要做好,不打不闹不奔跑。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不挤不跑跳,爱护整洁讲卫生,果皮纸屑不乱扔。上学放学要排队,紧紧跟随不落下。过马路要左右看,交通安全记心间。互相帮助齐努力,各项活动勇争先。好习惯,要早养,有教养呀益终生。

3.学生课堂礼仪歌 篇三

课前两分钟:

上课音乐响,快步进课堂,学习用品齐放好。问:大家准备好了吗?

答:摆好了。

文具盒子摆前方(摆前方)

课本垫板左右放(左右放)

坐满椅子背挺直(背挺直)

精神饱满把课上(把课上)

听:

听的好处真不少(真不少),听老师讲知识(讲知识),听同学谈感受(谈感受),全神贯注仔细听,知识本领记得牢(记得牢)。

倾听有秘诀:边听要边看,边听要边记,边听要边读,边听要边写,边听要边想。读:

小脚并拢放放平,身体坐正心耳净,双手轻轻把书拿,书本微微向前倾,声音齐,口齿清,我有读书好本领。

读的种类有:默读------不动嘴唇,不出声,眼睛看得快,心里默默读。

齐读------齐声朗读最有势。看清字,读准音,把握情,齐声读。

个人读----吐字清楚,声音洪亮,有声有色,人人赞。写:

一个学生说:我们准备写字了

人坐-----直,脚放------平,头摆-----正,腰挺-----直,小屁股-----往前移,双手移桌-----两边放,人要摆出-----三角形。胸离课桌一拳头,手离笔尖一寸长,眼睛离书一尺远。两个手指头碰头,中指悄悄低下头,小小笔杆靠虎口。横要横得平,竖要竖得直,撇要撇出尖,捺要捺出角。弯有弧,折有角,字儿写得呱呱叫。合作学习:

合作合作一起学,合作合作一起论,合作合作一起做,合作合作有收获。我是——,我是——,合作合作有分工,集体智慧力量大。儿歌:

4.中职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教育小议 篇四

一、中职学生的文明礼仪现状

中职学生年龄大都在14~18岁, 进入中职学校前, 都对学习存在厌倦思想, 对未来茫然不知。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听讲、玩手机、随意说话、睡觉、吃喝东西;在食堂就餐不排队;在教室、楼道追逐打闹、大声喧哗;有的学生目无尊长, 说话不文明、出口就是脏话, 与老师及家长说话不分场合、不论大小, 等等。各类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

二、文明礼仪规范教育的具体措施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文明礼仪规范教育要从行为习惯养成抓起, 要注重与校园文化、与课堂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采取有力的措施。我校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 从以下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教育, 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 强化礼仪教育。

1. 多措并举, 造就文明好学生

俗话说,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良好的环境氛围对良好文明礼仪习惯形成至关重要。我校在文明环境建设中, 通过绿化、净化、美化校园, 创造整洁、清新的校园环境, 并在校园内、教室中, 精心设计并张贴了多种标语及图文资料, 让学生时时处处受到文明礼仪的提示教育。在常规教学中, 开设德育课、礼仪课、心理健康课等课程, 强化学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管理中, 建立了一系列遵守文明公约的评价体系, 按照《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开展星级学员评选工作, 通过评比活动促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各专业班级还坚持举行主题班会, 内容涉及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感恩母亲、用好文明用语等。并在班级周小结上表扬先进学生, 倡导文明精神, 以榜样鼓励学生讲究文明礼仪的积极性。

2. 紧抓课堂教育, 规范文明行为

我校每年在新生入校时, 就要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教育, 对每个人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 使每个学生对文明礼仪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学校的每个教学班级都开设了礼仪课, 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普及、传授立足社会所应具备的基本礼仪行为。注重礼仪教学与礼仪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按照礼仪规范反复练习,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和运用礼仪的原则和技巧, 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

3. 注重实践,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文明习惯

学校重视实践类活动的开展, 注重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开展了“一日常规”检查活动, 就是在每天早读前、午休后和晚自习前三个时段, 检查督导学生们的卫生区打扫情况、个人卫生情况等, 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以同事之间面带微笑、主动问好、弯腰捡碎纸等小事要求, 给学生做榜样。教师应放下师长的架子, 主动跟学生问好, 以许多的小事去感染学生, 这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4. 学校、家庭、社会通力合作教育学生

对孩子的教育要由学校延伸到家庭, 由学校带动家长, 进而家校形成合力。学校通过认真落实家访制度, 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 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等方式, 加强了教师与家长的交流, 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礼仪知识, 服务社会, 接受锻炼, 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摘要:文明礼仪是当代中职学生的必修课, 针对塔城地区乌苏职业技术学校学生 (以下简称“我校”) 的礼仪教育现状, 积极采取礼仪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与课堂教育相结合、与养成教育相结合、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措施, 强化礼仪教育, 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

5.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歌 演唱 篇五

小学生文明礼仪演讲稿:文明礼仪伴我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文明礼仪伴我行》。

同学们在你们的耳边是不是每时每刻都会想起文明这两个字呢?可是你们记住它们了吗?答案是没有。因为你们早已经把他从你的“计算机”大脑里删去了!

同学们我想你们应该都出国旅过游吧!可是你们知道那些外国人是怎样对待我们的吗?他们说中国人不讲文明,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还在景区的墙壁上写上五个醒目的大字,“***到此一日游”。你们可能很气愤,认为他们在说瞎话,但是这是事实啊同学们!在外国人眼里我们就是像野人一样,没有礼貌,没有教养。

在学校里我们都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心情肯定很浮躁想发泄心中的怒火。没问题,去操场在外面痛痛快快的疯玩一场,抛去心中所有的烦恼。但是有些同学们却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不文明的方式,在教室和楼道里大声喧哗,仿佛要让全世界的人明白,你心中的那团火可以燃烧整个地球。然后,在教室内安静读书的同学们走出来笑眯眯得对你说:“你声音太洪亮了,请安静下来好让我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

6.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歌 演唱 篇六

一、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 家庭因素。

农村学生家长一般文化教育水平和文明素质不高, 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过于简单和粗暴, 对孩子的要求一般重智轻德, 也缺乏必要的礼仪指导。由于农民工外出务工造成相当普遍的“隔代教育”和“单亲教育”现象, 出现许多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缺乏有效监管与教育, 文明礼仪意识相对较差。同时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受到父母的娇惯, 养成了任性、自私、唯我独尊的性格, 不懂得谦让与合作, 缺乏最基本的文明礼仪常识, 不遵守公共秩序, 待人接物时不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不尊敬老人和师长, 缺乏与人的沟通和交往能力……所有这些都会大大影响农村小学生人格的成长和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 学校因素。

首先, 农村学校的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往往偏重于文化知识的传授, 忽视对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其次, 学校文明礼仪教育随意性较大, 仅仅停留在宣传和号召的层面上, 造成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淡薄。再次, 学校教育方式过于宏观, 不关注细节, 学校没有把“守则”、“规范”与“礼仪”的内容扎扎实实地渗透到学校的各科教学、各项工作和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最后, 农村学校的教师资源缺乏, 其中的许多教师都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和培训, 质量不高, 很难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和教育, 对其良好礼仪习惯的培养更是力不从心。

(三) 社会因素。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下, 文明礼仪受到严厉的冲击和挑战。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一些与文明礼仪相悖的思想和行为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现在农村学校周围出现了很多的游戏厅、台球室、网吧等, 这些场所会对那些沉溺于其中的小学生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目前流行的快餐文化、网络文化与符号, 导致学生的认识出现偏差、行为失范, 影响了学生的礼仪素养和人格素养的提高。

二、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 明之以礼, 开展礼仪认知教育

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农村教育条件与环境相对落后, 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较为薄弱。同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 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较差, 抽象思维还未充分发展。因此对孩子提要求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 并且明确而不含糊、具体而不抽象”。如在与人交往中要谈吐举止文明, 和别人见面时要说声“你好”或“您好”;跟别人道别时说声“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得到别人关心、帮助、支持时要说“谢谢”;打扰了别人或有愧于人时要说声“对不起”“请原谅”等等。这些要求非常明细、具体, 有助于小学生的遵循, 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执行情况的检测。

具体做法还有:阅读一些礼仪故事, 熟记一些礼仪格言, 开展礼仪知识培训。针对学生特点, 编写校本教材《小学生礼仪常规》, 让学生系统地知道, 我们在礼仪习惯上具体应该做到哪些。充分挖掘《品德与生活》中有关礼仪的内容, 把文明礼仪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有机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同时利用班会、礼仪课, 结合《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系统地讲解适合学生不同年龄特点的礼仪常识, 如举止、谈吐、服饰、社交、家庭、公共、餐饮等礼仪, 并设计情景让学生参与实践。

(二) 动之以礼, 践行礼仪实践活动

知的目的在于行, 礼仪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它的实践性。学校积极开展文明礼仪体验教育活动, 让学生在体验中知礼明礼。《礼记·冠义》中也有这么一句话:“礼义之始, 在于正容体, 齐颜色, 顺辞令。”也就是说礼仪教育的实施, 应该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因此, 各种实践活动的选择注意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农村实际。一是利用校园文化活动,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舞蹈、合唱、健身、演讲等活动, 通过各班的专题学习园地和红领巾广播宣传文明礼仪专题, 使全校上下形成一种讲文明、讲礼仪的氛围。二是结合班团队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和国家重大节日, 有计划地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系列实践活动, 强化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训练。三是将礼仪教育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 也就是把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到学“守则”“规范”日常教育活动之中。四是组织学生参与礼仪教育专题活动, 凸显礼仪教育的特色。例如, 举行“讲文明, 树新风”知识竞赛活动, 组织“文明礼仪伴我行”专题教育活动等, 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机渗透。

(三) 导之以礼, 营造礼仪教育氛围

教育事业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继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取得一致, 形成合力, 才能获得整体效应。系统生态观告诉我们, “人的心理与行为总是环境的函数”。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对孩子的成长与礼仪的形成无疑有着重大的影响。首先, 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如在楼梯走廊上张贴关于文明礼仪的宣传标语、常用问候语、名人名言、礼仪故事等, 精心布置文明礼仪提示图片、文明行为标志等等。其次, 家庭教育氛围更为重要。研究结果表明,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文明素质对其子女的品德行为发展有明显影响, 同时家庭气氛和家长的期望程度也是影响儿童品德和良好礼仪行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 学校要加强同家长的联系和沟通。比如, 针对家长不同的文化层次及教育水平举办专题讲座, 像“怎样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等;定期召开家长会, 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举办“家长咨询会”, 为家长提供一些先进的教育方法;要求家长保持与孩子的沟通, 为孩子树立榜样, 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看电视、上网以及打游戏等。最后, 重视社会的大环境优化。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洛姆曾指出:“只有健康的社会, 才有健康的人。”学校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 社会风气与社会环境同样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成长。社会教育需要政府发挥作用, 政府应整合资源, 营造全社会“讲文明, 重礼仪”的良好环境氛围。

(四) 约之以礼, 加强礼仪制度管理

礼仪教育要与学校的管理制度相结合。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而行为约束的可靠途径是管理制度。美国知名学者亨廷顿认为, “制度就是稳定的、受珍重的和周期性发生的行为模式”。要依靠制度来约束人, 而不是用人来约束人。通过礼仪制度建设, 在礼仪行为习惯的教育训练中, 以制度作为保障, 既给实施者以明确的评定、判断标准, 又给受教育者以清晰的方向和认可感, 如文明礼仪常规制度、检查考核制度、文明礼仪评比制度、奖励制度、家访制度等。利用制度的规范性、强制性和奖罚、激励机制, 引导学生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 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小学生礼仪教育要想取得实效, 必须制订出详细、具体的礼仪常规, 并落实到学校的规章制度中。

7.红歌演唱比赛作文 篇七

我们乘公共汽车去比赛场地。大家心里都紧张。我的心上蹿下跳,因为我是伴奏,整个合唱团的命运都和我有关:我弹不好,他们唱不好。这不仅考验我的.技巧,也考验我们的默契。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跟上。

终于轮到我们了,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我坐在钢琴凳上,深吸一口气,然后按下了键.随着我的前奏,同学们开始唱起来:“阳光灿烂,红红的,亮堂堂的……”声音很大,钢琴很美,一切都很顺利,我被这首美妙的歌陶醉了。但是没过多久,让我担心的事情发生了:第二段开头我慢了半拍!我和同学唱歌不同步!我的心突然悬在喉咙里,这可能告诉我,我必须立即调整!如果你加快速度,前后节奏会不一样,那么整个音乐就会显得不协调,听起来不好听,演唱会也会变得更加混乱。我急中生智,在不显眼的地方跳了一个音,很自然的跟上了同学。问题几秒钟就解决了,我很开心,为我的小把戏高兴。但我在心里默默祈祷评委们不要发现。我调整好状态,若无其事的继续玩。我重视并和同学们密切合作。激昂的歌声回荡在大厅,“我爱泰阳!“我们的表演结束了。

下了台,我仔细观察同学们。显然他们并不知道我“跳绳”的秘密,甘老师(我们的音乐老师)也没说什么;他们都不知道?哈哈!那评委一定不知道!这是我的小秘密!

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公布结果!东道主在没有我们的情况下获得了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我心里好害怕,我的“秘密”不会让集体荣誉落到孙山头上?我伤心地看着甘老师,想告诉她这个秘密,但此时听说“梅山一号得了特等奖!”大奖是最高奖!每个人都忍不住内心的喜悦,喜极而泣。

8.中小学生个人文明礼仪 篇八

(1)对父母长辈不能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礼貌言词代称,要用准确的称呼,如爸爸、奶奶、老师、叔叔等。

(2)不给他人取绰号、说花名。、问候礼仪 向父母、长辈问候致意,要按时间、场合、节庆不同,采用不同的问候。

(1)早起后问爸爸、妈妈早上好。

(2)睡觉前祝爸爸、妈妈晚安。

(3)父母下班回家:爸爸、妈妈回来啦。

(4)过生日:祝长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

(5)过新年:祝爸爸、妈妈新年愉快。

(6)当爸爸、妈妈外出时说:祝爸爸、妈妈一路平安、办事顺利。

(7)当爸爸、妈妈外出归来时说:爸爸、妈妈回来啦,辛苦了。

(8)自己告别家人时:您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离家时间较长,写信或打电话问候家人。

3、餐桌礼仪

A、在家时:

(1)请长辈先入座。

(2)等长辈先拿碗筷后,自己再拿碗筷。

(3)吃东西或喝汤时要小口吞咽,闭嘴咀嚼,尽量不发出响声。

(4)别人给自己添饭菜,要说“谢谢”。

(5)主动给长辈添饭加菜。

(6)先吃完饭要说“大家慢慢吃”。

B、在学校:

(1)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秩序地进入餐厅。

(2)坐在指定的座位上,两脚自然并拢,双腿自然平放,坐姿自然,背直立。

(3)要安静、文明进餐。

(4)饭、菜、汤要吃净;不偏食、不挑食。

(5)碗、碟轻拿轻放,摆放整齐。

4、待客礼仪

(1)客人来访,要事先有准备,把房间收拾整洁。要热情接待,帮助父母排座、递茶后可告辞离开,待父母送客时应与客人说“再见”。如父母不在家,要以主人身份接待客人。

(2)自己的同学、朋友来访,应热情迎接。初次来访,应给父母逐个介绍,然后把最佳座位让给客人,可用茶水、糖果、玩具、图书等招待。

(3)父母的朋友带小孩子来访,应同小孩一同玩,或给他讲故事,和他们一起听音乐、看电视。

(4)吃饭时,同学、朋友来访,应主动邀其一起用餐,如果客人申明吃过,先安排朋友就坐,找些书报或杂志给他看后再接着吃饭。

(5)接待老师应象接待长辈一样热情庄重。

(6)送客要送到门外,并欢迎客人下次再来。

5、做客礼仪

(1)去亲友家做客要仪表整洁,尽可能带些小礼品,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

(2)在亲友家,不能大声大气说话,要谈吐文明。

(3)不经主人允许,不可随意动用主人家里的东西,即便是至亲好友也应先打招呼,征得主人同意后才能动用。

(4)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餐礼仪,不能抢先入座,不能先动食物;

(5)告别时,要说感谢的话,如“今天真高兴”、“欢迎到我家去”。

6、穿着礼仪

(1)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

(2)着装整齐,朴素大方,不把上衣捆在腰间,不披衣散扣。

(3)不穿背心、拖鞋、裤衩在校园行走和进入教室。

(4)课堂上不敞衣、脱鞋。

(5)不穿名牌鞋,不穿中高跟鞋,不穿厚底时装鞋,以球鞋或平底鞋为好。

(6)不佩戴项链、耳环(针)、戒指、手链、手镯等饰物。

(7)不涂脂抹粉,不画眉,不纹眉,不纹身,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

(8)按要求修剪头发,不染发,不烫发,不留长发。

7、行走礼仪

(1)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上下楼、过楼道靠右行,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功能室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3)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需要交谈,应靠路边或到角落谈话,不能站在道路当中或人多拥挤的地方。

(4)行人互相礼让,主动给长者让路,主动给残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让路。

(5)向别人打听道路,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如“对不起,打扰您一下”、“请问”等,年轻人问路应选适当称呼,如“老爷爷”、“阿姨”、“叔叔”等,然后再问路;听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说:“谢谢您!”如果被陌生人问路,则应认真、仔细回答,自己不清楚,应说:“很抱歉,我不知道,请再问问别人。”

8、尊师礼仪

(1)见老师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

(2)进出校及上下楼梯给老师让行。

(3)进办公室要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问老师要用“请问”,老师答后要道谢,说“再见”后再离开;不随便翻阅老师办公室的东西;不私自打开教师电脑。

(4)指出老师的错处要有礼貌。

(5)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接受师长的教育。

(6)对老师说实话、真话,不欺骗老师。

(7)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8)服从老师管理,不顶撞老师。

(9)在校道上遇见老师主动停下,微微鞠躬问好。遇见两个以上的老师,问“老师们好”;排队在行进中遇见老师,由领队带领全体同学问“老师好”。

(10)与老师交谈时,要起立并主动给老师让坐。

(11)老师在办事或与别人在交谈时,不可随意打扰老师,躬身站立一侧,等老师办完事或谈完话后再找老师。

(12)老师进入学生宿舍,学生主动站起问好让坐;老师离开时起身送出。、同学礼仪

(1)同学间要互相问候“你早”、“你好”可点头、招手。

(2)与同学说话态度诚恳、谦虚,语调要平和,听同学说话要专心,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3)同学间的交往应使用礼貌用语。问同学问题,问前要用谦语“请问”、“对不起”、“打扰你一下”、“向你请教个问题”等,问后要道谢;同学回答不上来,说“不要紧,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耽搁了你的时间,谢谢”等。

(4)尊重同学,不给同学取绰号,或叫同学的绰号,不说使别人感到伤心羞愧的话。

(5)同学之间互助互爱,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6)尊重和照顾女同学,不欺侮女同学。

(7)向同学借东西,要先征得同学的同意。对同学的东西要特别爱护,且按时归还。

(8)不在同学面前说长论短、搬弄是非。

(9)不斤斤计较,对同学的过失或冒犯要宽宏大量。

(10)讲究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办到。

10、升旗礼仪

(1)立正站立。

(2)行注目礼。

(3)认真听国旗下讲话。

(4)唱国歌时要严肃,声音要洪亮。

11、集会礼仪

(1)集合时,提前到达,准时进入会场,列队快、静、齐,并在指定位置坐好。

(2)听报告聚精会神,保持肃静,不乱议论,不乱走动。

(3)不在会场吃零食,不乱扔果皮纸屑。

(4)报告或演出结束,要鼓掌致谢;精彩之处适度鼓掌,不喝倒彩,不吹口哨,不大声喧哗。

(5)学生上台发言要向主席台领导和场内同学鞠躬行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发言结束后道谢。

(6)会议、演出进行中不擅自离场;演出结束后,等演员上台谢幕后再有秩序地退场。

(7)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开会场,先取得老师的同意才能离开。

12、购物礼仪

(1)进超市购物,要按规定存包。

(2)购物时,若对已选购的商品感到不满意,应主动将其放回原货架区,不能随意放置。贵重商品应轻拿轻放。

(3)超市内的商品不能随意品尝、试用。

(4)付账时要自觉排队。

(5)对售货员的热情服务要表示感谢。

(6)所有商品都要付账,不“顺手牵羊”,占小便宜。

13、赛场礼仪

(1)文明观看。有秩序地进场和退场,比赛精彩处要热烈鼓掌,不喝倒彩,不向赛场内投掷物品,离场时主动清理自己使用过的物品,不乱扔垃圾。

(2)文明参赛。遵守比赛规则,不弄虚作假,骗取荣誉。尊重竞争对手,不故意伤害对方,对对方的冒犯要克制。如果认为裁判有问题,要按照程序向有关人员提出。

(3)文明裁判。要公平、公正。、网络礼仪

(1)认真学习网上知识,不浏览不良网站和信息。

(2)与网友进行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4)上网时间要控制,不沉溺虚拟时空。

(5)不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

15、假日旅游礼仪

(1)文明行路。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听从交通民警和交通信号指挥。要走人行道,不跨越交通隔离护栏,不抢行机动车道,不三五成群并排行走,在行人拥挤的路段,不追跑打闹,横冲直撞。

(2)文明乘坐。主动配合乘务人员维护公共秩序,要按顺序、慢步轻声地登车、登机或上船,扶老携幼,不抢占座位,不大声喧哗。

9.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歌 演唱 篇九

关键词:大学生,文明礼仪,缺失

大学生作为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 应具备知书达礼、学礼用礼、识礼懂礼的内在修养和文质彬彬、内外兼修、知行统一的外在表现, 应成为新时期传承文明礼仪的先锋和模范。然而, 当今大学生却存在着诸多失礼、失范、失态等不良行为和举止, 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大学之道, 在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大学作为使人明德远行的动力站, 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文明礼仪导航,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素养, 使学生在文明礼仪的教化中体验和领悟真、善、美, 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1 大学生文明礼仪缺失的表现

1.1 内在缺失

文明礼仪是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 是内在修养与外在表现的统一, 更应注重内在意识、内在素质的培养。文明礼仪的内在缺失是文明失范、行为失礼、交往失态的决定因素。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有着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 是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与思想精华, 是我们的民族特质。礼文化源远流长, 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宽阔的外延, 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品质的源泉, 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的纽带, 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 不断发生着改变。大学生文明礼仪内在缺失主要表现在缺乏对传统礼文化的修习, 对传统礼仪文化和礼仪规范知之甚少。无知就会表现出无礼, 由于本位文化缺失, 造成文化根基和底蕴不足, 导致大学生选择盲目, 行动盲从, 没有主见, 缺乏个性, 一味跟风逐潮, 跟随所谓的潮流, 模仿所谓的流行时尚、外来礼仪, 在生活方式、文明习惯乃至人生境界等方面陷入流行化、浮躁化、庸俗化, 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1]。

1.2 外在缺失

常言道:“玉不琢, 不成器;人不学, 不知礼。”礼仪内在缺失造成大学生礼仪意识淡薄, 礼仪素养缺乏, 道德水准滑坡, 并通过行为和举止屡屡失范表现出来。具体表现在语言、行为、举止、仪容、仪表等方面大失水准, 在个人修养、人际交往、求职面试、生活细节等方面表现欠佳。

大学生不知礼、不尊礼、不守礼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如社会公德意识薄弱, 不遵守公共秩序, 不懂文明谦让, 唯我独尊;不保护公共卫生和环境, 乱丢垃圾, 践踏草坪, 到处乱刻乱画;在公共场合, 或大声喧哗、吵闹, 或出言不逊;仪容仪表有失得体, 钟情于奇装异服;不懂礼貌, 不尊敬师长和父母;只顾自我感受, 不顾及他人感觉, 谈恋爱不注意影响, 在公共场所做一些亲密动作等。这种无所顾忌、我行我素的表现, 折射出律己敬人行为规范和对人对物的敬重、敬畏之心缺乏。

文明礼仪缺失影响着学生优良品质、高尚品格和理想人格的养成, 易造成人际关系不和谐, 不利于交往、沟通。而过格之态、出格之举则会危害学生身心健康, 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大学生文明礼仪缺失的原因

文明礼仪素养的形成注重“积铢累寸”, 讲究“由里向外”, 最终达到“知、情、意、信、行”的统一, 是家庭、学校、社会3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同样, 大学生文明礼仪缺失受家庭、学校和社会3方面的影响。

2.1 家庭文明礼仪教育启蒙不到位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 习惯如自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正如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习惯养得好, 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 终生受其累。”很多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良好愿望, 但其教育方式与良好愿望互相矛盾, 甚至背道而驰, 他们忽视孩子良好礼仪素养和文明习惯的养成。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父母对孩子过分关爱, 给予孩子过多物质满足, 而缺乏对孩子精神世界的塑造;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充满着功利和浮躁, 在孩子学习上不惜代价, 把关注点放在“兴趣班”“特长班”上, 忽略了家庭教育的德育功能。等孩子上学后, 只关心孩子的学业。另外, 一些家长不注重自身文明礼仪和言行举止, 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孩子。综上所述, 家长忽视对孩子人格、心理、价值观、责任心等方面的教育, 放松乃至放弃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 造成孩子与文明礼仪渐行渐远。

2.2 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开展不到位

应试教育使学校背负着沉重的升学压力, 片面追求升学率, 和家长不谋而合, 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上, 评价学生时坚持智育第一, 以学习成绩为主要标准, 忽略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 文明礼仪教育更是严重匮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 “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康成长, 表述平实简单, 实则要求高远。健康成长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体现在身心成长和道德养成这一完整的过程之中[2]。实际上这一过程难以完整, 存在缺憾, 重智育、轻德育, 使德育的首位旁落。在追求升学率的功利思想支配下, 学校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微乎其微。即使开展了德育, 也存在理念、内容、方法和手段的不足, 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理念和内容上, 把德育和政治教育混淆, 存在德育政治化倾向和德育内容智育化问题[3]。在方法和手段上, 重知轻行, 知行脱节, 用说教代替实践性, 要求和规定比较宏观、笼统、抽象, 不易付诸行动。同时, “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补救型教育”和“今天一个主题, 明天某项活动”的赶时髦、“追风型”的“作秀式”的德育活动有浓重的功利色彩和短期效应[4]。由于缺乏完整系统的德育过程, 最终导致在小学教导学生要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上了大学教导他们上车要给老人让座, 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等教育现象。

2.3 社会不良风气和环境对学生文明礼义的负面影响

新时期的大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年代, 生活的物质条件比较充裕, 成长于社会变型和各种价值观念互相冲撞的时期, 在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带来的成果的同时, 也受到来自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负面和消极影响。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社会问题、消极甚至腐朽的思想、思潮无时无刻不在直接或间接地侵蚀大学生的认知和信仰。同样, 社会上的各种不道德、不诚信、有失礼仪的现象也对成长中的大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大学生由于自身鉴别力、判断力、自制力有限, 并具有好奇心强, 追求时尚、另类、好玩的身心特点, 在多元社会思潮和多元文化冲突面前, 容易迷失自我, 是非不明, 荣辱不辨, 良莠不分, 对社会上一些所谓的“新思潮”、“新事物”不加分析就一味接受和效仿, 习惯跟着感觉走, 随波逐流, 追风赶潮, 把腐朽当神奇, 把庸俗当高雅, 最终导致精神家园的荒漠化, 致使道德缺失, 大学生不讲文明、不重仪表、不守诚信、不遵规范等礼仪缺失现象也就在所难免。

3 全面提升大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途径

由于受应试教育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许多大学生在未成年阶段的文明礼仪教育存在很多问题。这就更需在高等教育阶段进行纠偏和拾遗。高校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采取措施, 切实增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在学生形成良好礼仪素养方面下工夫, 引导学生知荣明耻, 修身正己, 使学生的人生因其礼仪修养而增值, 为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3.1 提高思想认识, 增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礼仪素养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是大学生修身立德的基石, 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助推器, 更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就个人而言, 礼仪是个人完善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源泉;就社会而言, 礼仪是社会正常秩序的运行基础;就国家而言, 礼仪体现着国家的软实力。因此, 高校要充分认识到提高大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重要性, 认识到文明礼仪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修课, 切实增强对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坚定性, 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有目的地培养大学生的礼仪观念, 有意识地深入挖掘礼仪的教育资源, 引导大学生把讲文明、懂礼仪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永恒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 坚持高尚品性, 引领社会新风尚[5]。

3.2 采取有力措施, 增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2.1 开设礼仪课程, 让大学生知书达礼

知书方能达礼, 知书是达礼的基础和先导。大学生由于对礼仪缺乏最基本的认知, 认识不到礼仪价值所在, 觉得礼仪虚无缥缈、无关痛痒、可有可无。为此, 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为大学生开设礼仪课程, 向他们传授和灌输礼仪知识、规范, 为其识礼、懂礼奠定知识和理论基础。在教学中,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年级层次和所学专业, 有所区别和侧重地科学设计教育内容。对低年级学生主要开展普通礼仪和日常行为礼仪教育;高年级学生要结合职业道德教育开设礼仪课程, 如医护礼仪、教师礼仪等;毕业年级要将实习礼仪和求职礼仪纳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经过这样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开展礼仪教育, 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把礼仪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 构建以“两课”教学与礼仪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礼仪、职业生涯规划和面试求职礼仪为支撑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学体系, 努力使礼仪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同时, 开展多种内容和形式的礼仪讲座, 让学生不断得到礼仪浸润。

3.2.2 加强实践环节, 让礼仪知识内化

大学生礼仪素养培养是礼仪教育和礼仪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而礼仪实践是人们一定的礼仪知识、行为规范转化为礼仪素养的必要环节和途径, 是礼仪素养形成、巩固和提高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在礼仪教育中起强化、固化作用。礼仪教育要取得实效, 离不开实践的有力支撑。高校要充分发掘和运用各种教育资源,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营造良好氛围, 让大学生得到良好的礼仪熏陶, 将礼仪认知转变为自觉行为, 实现自我教育目的。利用重要典礼、重大节日和各种纪念日等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使其外在的礼仪规范内化为自觉行为, 并成为新时期践行和传承文明礼仪的先锋和模范。

3.2.3 严格规范管理, 让礼仪畅行

科学、严明、完备的纪律、规章可促进各项礼仪规范在实践中落实, 为礼仪教育提供保障。而大学生良好礼仪素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总要经历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必须发挥纪律对行为的调节和规范作用, 使教育和管理相互促进, 实现教育的初衷[6]。为此, 高校要切实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创设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 大力营造以识礼、遵礼、行礼为荣, 以失礼、失范、失态为耻的氛围。要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引导学生知耻, 身有所正, 言有所归, 行有所止, 对学生不重礼仪、不守礼节、不讲礼貌等不良行为和举止予以纠正, 既要有评优、评奖, 也要有批评帮助, 坚持不懈地把礼仪养成教育放在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

3.2.4 教师率先垂范, 做学生的表率

教师“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教师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师, 是礼仪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 教师高尚的师德、优良的教风、得体的言行、整洁的仪表都有着很强的示范性, 对学生起着直接的、深远的影响。广大教师要自觉肩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 严于律己, 做学生礼仪的引路人、品行的示范者。学校应处处重礼仪, 时时守礼仪, 实现“全员育人, 全过程育人, 全方位育人”, 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礼仪的魅力和价值, 让校园开满美丽的道德之花, 结出丰硕的礼仪之果。

大学生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应当贯穿整个大学阶段,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 持之以恒,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把正确的道德认知和积极的礼仪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 使大学生成为有良知、有智慧、有教养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邹广文.真正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J].人民论坛, 2010 (22) :27.

[2]韩宇.把健康快乐还给孩子[J].基础教育改革动态, 2011 (11) :26.

[3]张德强.改革德育政治化倾向创建新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J].兰州学刊, 2005 (6) :314.

[4]李连久.浅谈“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现象[EB/OL].http://www.xhedu.sh.cn./cms/data/html/doc/2004-03/31/38505/, 2012-11-16.

[5]袁贵仁.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N].光明日报, 2005-11-02.

10.培养学生文明礼仪 篇十

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教育肩负着选择、传递、宏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使命。小学生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教育者。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水平,上庄完小结合课题,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积极从师生身边细小处着手,在行动中培养学生庄重大方、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人人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的良好风尚。

一、了解文明礼仪历史,增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的热情度。

文明礼仪教育结合我校《与古诗同行,让习惯滋生》课题组编写的校本课程《徜徉诗海》,学生诵读脍炙人口的优秀中华诗文经典,熟背《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但是不是每个学生都对古诗文喜欢,也不是每个学生都具备积极参与的态度,要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就要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历史。为此我校通过编制诗词操、小游戏、创作诗词歌曲、诵读比赛及诵读展示等活动,了解中华经典诗文的历史,中国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树立文明礼仪榜样,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在文明礼仪教育中,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运用榜样进行教育,生动形象,说服力强,能够使学生在耳闻目睹榜样的事迹中获得道德启迪,在接受榜样的感染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认同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要求和规范。班主任指导学生组成文明礼仪调查小组,寻找身边的文明礼仪细节,发动学生网上查找文明礼仪小故事,各班组织文明礼仪故事会,根据所学文明礼仪知识设计制作 “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和采访” 调查表,对学校文明情况和存在的不文明现象进行调查,在认真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反馈给学校,为创建文明校园献计献策。同时我班评选表彰十位“文明礼仪之星”,利用宣传角展示他们的风采,树立文明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及时的鞭策和鼓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整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系列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学生的良好风尚。

三、开展文明礼仪活动,有效养成文明行为。

开学初,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班级内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认真学习“穿着礼仪”、“行走礼仪”、“ 尊师重孝礼仪”、“上课礼仪”“课间礼仪”“ 同学礼仪”、“ 升旗礼仪”、“ 集会礼仪”、“ 乘车礼仪”、“ 餐桌礼仪”,通过规范的指导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举止。

四、营造文化校园环境,浓厚礼仪教育氛围。

班级内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实行全员育人,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红花需要绿叶的衬托,种子需要阳光的照耀,校园需要文明和谐的春风。通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活动中去体验、感悟礼仪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形成人人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的良好风尚,让学子在这茫茫学海中,扬起理想的风帆,做新世纪的太阳,让文明礼仪之花“香飘”校园,让他们终生受益。

王慧姣 2013.3.15

如何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良好习惯

11.小学生礼仪教育三字歌 篇十一

进津桥,讲文明,好少年,树新风。懂礼仪,在言行,好习惯,贵养成。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姿态正。眼平视,面含笑,身立正,精神好。按校规,穿校服,不攀比,宜朴素。勤洗手,保健康,讲卫生,促成长。

入校门,衣冠整;情绪昂,步履正。见师长,问您好;遵校紀,护校风。铃声响,进课堂;互敬礼,起勿响。坐姿正,勿摇晃;专心听,细心想。要发言,先举手;起立答,声洪亮。写作业,贵独立,老师见,心欢喜。课间时,要活动;文明玩,会放松。遇老师,要让路;与师谈,要谦恭。花儿美,草青青;爱校园,护环境。班集体,是个家;同学们,爱护它。同学间,互关心;善理解,乐助人。要诚实,懂谦让;团结紧,有力量。敬人者,人恒敬;集体荣,我才荣。食堂里,有规矩;勿喧哗,食不语。爱公物,惜粮食;讲卫生,防病疾。节水电,当仔细;好习惯,在自己。宿舍里,建友谊;室清洁,物整齐。寝有规,按时起;会生活,能自理。有集会,守时间;明纪律,姿态端。入有序,位有方;好风格,要发扬。升国旗,要庄重;身肃立,情感浓。降国旗,止步行;爱祖国,记心中。少先队,是先锋;红领巾,飘在胸。手高举,把礼敬;红火炬,伴我行。

行路上,讲卫生;骑车时,守规定。不横骑,不逆行;勿带人,勿强行。乘公交,守秩序;依次上,不拥挤。让老弱,助残疾,懂谅解,不斗气。做观众,讲文明;不喧哗,利视听。对演员,要尊重;善理解,不起哄。图书馆,要肃静;声要低,走要轻。借图书,要爱护;阅览毕,归原处。去旅游,长见识;乘车船,守秩序。乱刻画,失德行;玩不忘,护环境。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做四有,明志向;新一代,在成长。

小学生礼仪教育三字歌

进津桥,讲文明,好少年,树新风。懂礼仪,在言行,好习惯,贵养成。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姿态正。眼平视,面含笑,身立正,精神好。按校规,穿校服,不攀比,宜朴素。勤洗手,保健康,讲卫生,促成长。

入校门,衣冠整;情绪昂,步履正。见师长,问您好;遵校紀,护校风。铃声响,进课堂;互敬礼,起勿响。坐姿正,勿摇晃;专心听,细心想。要发言,先举手;起立答,声洪亮。写作业,贵独立,老师见,心欢喜。课间时,要活动;文明玩,会放松。遇老师,要让路;与师谈,要谦恭。花儿美,草青青;爱校园,护环境。班集体,是个家;同学们,爱护它。同学间,互关心;善理解,乐助人。要诚实,懂谦让;团结紧,有力量。敬人者,人恒敬;集体荣,我才荣。食堂里,有规矩;勿喧哗,食不语。爱公物,惜粮食;讲卫生,防病疾。节水电,当仔细;好习惯,在自己。宿舍里,建友谊;室清洁,物整齐。寝有规,按时起;会生活,能自理。有集会,守时间;明纪律,姿态端。入有序,位有方;好风格,要发扬。升国旗,要庄重;身肃立,情感浓。降国旗,止步行;爱祖国,记心中。少先队,是先锋;红领巾,飘在胸。手高举,把礼敬;红火炬,伴我行。

12.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歌 演唱 篇十二

礼仪是一个人思想感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 同时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1]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教育, 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礼仪教育要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浸润出师生自觉行为, 形成礼仪习惯, 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

一、教师礼仪行为是学生礼仪教育的前提条件

学校培养学生的礼仪习惯, 重要的是让学生处在良好的师德师风熏陶中, 时时处处都能耳濡目染, 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教师的文明举止。

首先, 增强教师的文明礼仪意识。文明是人与人之间和谐交往的关系, 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氛围。教师不能只想着教育学生, 也要向学生学习。礼仪行为对师生的要求是统一的。我们应该反思, 升旗仪式上往往站得最好的是学生, 而在说话, 站姿不好的也往往是老师。校园里可以经常看到学生主动问候老师, 有的老师却没有应答, 无任何表情。所以, 学生的文明行为养成, 需要老师榜样的影响。教师既是文明礼仪的传播者, 又是校园礼仪的重要维护者, 教师行为是学生礼仪习惯的榜样,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教师要从言行、举止、仪态、服饰、神态、气质等诸方面为学生做好礼仪表率, 凡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首先要做好, 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其次, 学生礼仪教育需教师强化。学生在校生活的时间比较长。所以, 每一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需不断强化。如学生的坐姿、站姿、回答问题的声音等等, 都需要老师引导、帮助,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言行总是和他的人品和修养联系在一起的, 一个坚持礼仪常规的人, 才是一个高尚的人。老师给予学生的是微笑, 是“请坐”;学生得到的是关爱, 是教师礼仪的示范。在课堂上流淌的是师生言行的文明, 展现的是良好的学校风貌, 塑造的是优良的文明礼仪品格。

二、狠抓礼仪行为训练是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方法

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有一句名言, 即“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 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 要不了多久, 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著名儿童心里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 习惯的形成方式主要是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2]所以, 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 需要有科学的方法。

1、根据中学生的特点, 开设系列化礼仪教育课程, 系统讲授礼仪知识。人的成长是有序的, 初中、高中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各班的文明礼仪教育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礼仪的缺失情况和薄弱方面, 由易到难地有序安排。使教育内容、教育时间横向一体化、纵向序列化。

2、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中, 不断拓展礼仪教育的实效。中学各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文化和礼仪文化。各学科教学中, 要适时注意引发和挖掘课文中蕴涵的礼仪教育因素, 不断从多方面培养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学校在教育教学评估中要加大“教书育人”的督导权重, 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从物质到精神上对善于“教书育人”的教师给予奖励。

3、办礼仪画廊、板报, 宣传礼仪规范。设“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静如溪、礼如山、轻如风、洁如玉”等礼仪标语牌。主办礼仪广播站、电视台, 有计划地宣讲礼仪知识。将礼仪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建设具有隐含语意的礼仪绿化, 在各班教室的布置上紧扣礼仪教育主题, 使学校到处可见礼仪提示, 进行人文知识熏陶。

4、利用主题班会活动, 将礼仪教育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相结合。开展文明礼仪知识抢答、讲趣味故事、礼仪表演、唱歌比赛、辩论赛、朗诵《新编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四字歌》等活动进行倡导, “近、小、实”地抓训导, 从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的小事抓起, 用看得见, 摸得着, 具体、形象、直观的情境训练, 让学生理解、体验、掌握、执行, 在贴近学生生活的欢愉情景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

5、加强文明礼仪行为的模拟训练。用文明礼仪行为的录相, 文明礼仪学生的模范行为和先进事迹, 对全校学生进行感性的直接的艺术的礼仪教育。学校还可以成立礼仪表演队, 把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 锤炼每个学生的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

6、培养“慎独自律”, 将礼仪落实在行动上。遵守礼仪规范不仅体现在有人督促的时候, 更重要的是在没人监督的时候能“慎独自律”遵守。要求学生牢记两句话:“我是星星草, 时时荧光绕”, “我是白莲花, 临泥不染尘”, 告诉学生礼仪要从小事做起, 守礼仪要有慎独的自制力, 才能行动养成习惯, 习惯铸就性格, 性格改变命运。

7、礼仪习惯培养需要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就像小树的成长必须修剪枝叶一样。让学生认识到简单的事也必须做好, 做不好就要重新来, 这是一种精神状态, 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一种素质。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 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 这是一种心理需求, 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 取得心里平衡, 惩罚过错的行为, 让学生意识到做错了, 就要为过失承担责任。[3]在礼仪训练中, 对不规范的礼仪行为, 进行必要的批评, 甚至要求其进行模拟表演, 是规范训练的必然要求。

按照美国科学家的研究, 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 周士渊先生提出了“培养习惯重在一个月, 关键在头三天”。学校每年新生入学后应进行一个月的入学教育, 其中“重要一项”就是校园礼仪的培训, 主要由德育处负责讲解和示范。学生的文明素养, 学校的文明形象, 就是靠严格的训练塑造出来的。

三、学生礼仪习惯的养成重在持之以恒

强化平时习惯的养成教育, 使之习惯成自然, 只有经常地反复地抓教育与训练, 学生才可能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循环、往复, 不断巩固提升。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长时间的巩固, 循环往复, 螺旋式上升, 各班的训导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特别是文明礼仪的缺失情况和薄弱方面, 进行必要的重复训练, 巩固提升。

2、注意抓重点。文明礼仪内容广泛, 不可能在短期内对所有内容都细致训练。初中、高中各年级要注意根据学生礼仪缺失情况和训练的难点, 确定其训练的重点, 每学期抓住重点内容, 中心内容进行训练, 一旦形成习惯就可以把其他要培养的习惯带动起来。

3、抓好转化:文明礼仪教育最关键的是抓住训练, 促成几个转化, 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一般的学生要抓两个转化, 即从认识向行为转化, 从行为向习惯转化。正确认识→严格训练→正确行为→持之以恒的强化训练→良好习惯。对已经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 要通过训练促成三个转化:错误认识及不良习惯→教育训练, 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认识→严格要求, 严格训练→正确行为→持之以恒, 锻炼意志, 强化训练→良好习惯。

总的说来, 实现转化的关键是训练, 没有训练、引导, 就没有良好习惯的形成, 在训练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 要持之以恒, 要有耐性, 不怕反复。

第二, 要严格训练, 严格督导。制定了训练目标后, 就要严格要求, 向着目标奋斗, 不见实效不收兵, 各班要设立礼仪监督员来监督同学日常的礼仪规范落实情况。每周一的升旗、集合, 上课起立, 课下活动, 都要有老师和同学监督检查, 班与班之间开展评比, 学校对文明礼仪活动卓有成效的班级要大力表扬, 从正面树立典型, 弘扬文明礼仪精神。

第三, 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达到四个结合:

1、激发兴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通过目标激励、成功激励和各种趣味活动, 尽量使训练成为学生乐意参加的一种愉快的活动。

2、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从每一个细小动作入手, 给予具体明确的指导。

3、督促检查与自我评价相结合。通过检查和意义引领, 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提高积极性, 产生乐为参加的动力。

4、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积极争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二者相辅相成, 产生“共振频率”。

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 行为习惯的养成, 并非一朝一夕的, 因此, 其养成教育必须循序渐进, 常抓不懈。学校要结合实际, 从细节行为出发, 有计划、阶段性培养学生礼仪行为习惯, 并适度进行奖励和惩罚。

总之, 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需要教师的表率作用, 需要在平时的养成教育中, 狠抓教育训练, 需要过程、需要时刻关注。要把学礼仪, 用礼仪贯穿在教育学生的各个环节中, 教育与约束相结合, 意义引领与规范引导相结合, 使之养成习惯, 形成相对稳定的、自动化的一种文明行为, 才能创建一种新的校风, 一种新的德育特色。

参考文献

[1]胡静.礼仪学[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23-24.

[2]孙云晓.好孩子好习惯[M].云南:漓江出版社, 2006.107-108.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改观摩心得下一篇:微创新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