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企业和谐文化

2024-08-16

建设企业和谐文化(精选8篇)

1.建设企业和谐文化 篇一

济宁市西片区政研会

2011年会交流论文

建设和谐企业文化 促进企业持续有效发展

作者名称:刘传朋

作者单位:山东康泉食品有限公司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建设积极向上的和谐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推动企业持续有效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努力推进发展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有效发展的保证

1.实现企业目标需要和谐。企业作为经营组织,要创造经济效益,追求日益增多的利润,这是企业的目标和价值所在。在经济全球化和经营信息化日趋加速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逐渐扩展到文化层次上,企业文化成为满足市场深层次需求和消费理念的重要保障。具有远大战略眼光的企业与整个社会越来越趋向“共生”关系,企业内部、企业与社会各方面也不断趋向要求更高的和谐发展。企业应以效益优先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坚持统筹兼顾,妥善解决各种经济社会矛盾,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实现企业自身持续有效和谐发展的根本目标。

2.企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和谐。企业的发展既是生产力的发展,也是生产关系的发展,两者的落脚点都是人自身的发展,而要实现人自身的良性发展,最根本的基础条件是和谐。没有一个良好、大气的创业氛围,企业这座庞大、复杂,需多方配合、齐心协作才能正常运转的机器,很难高速、高效、稳定前进。在企业内部,干部之间、干群之间,都需要营造和谐工作氛围。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和谐,竞争与合作双赢的和谐,以及法治、德治相辅相成的和谐是企业保持蓬勃生机的根本,“和谐”是企业保持永恒动力的核心支柱。

3.优秀企业文化的本质就是和谐发展。构建优秀企业文化的基础是和谐发展。发展才能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使职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活更加和谐。只有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形成更完善的分配关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才能不断满足广大职工多方面的需求。近年来,康泉食品在广大干部职工心中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倡导“三合、五同、五共”,积极培育个性鲜明、时代感强的“康泉文化”,充分体现了和谐的基本原则,有力地促进康泉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

二、以和谐企业文化构建企业内部的整体和谐。

1.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员工责任意识。企业切切实实把员工当作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从管理制度、用人机制及激励措施上,全面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工作技能和敬业精神,对待所有岗位的员工严格要求、一视同仁,真正体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企业做到尊重员工、善待员工,关心员工的生活福利和职业的生涯成长。随着企业效益的增长,全面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包括工资福利、民主管理权利、进修培训机会、事业成长空间及家庭生活条件等。对那些甘于现状、不思进取特别是缺乏敬业精神的员工,则必须综合运用经济、制度、思想政治工作等多种手段,催其奋起。实现“人尽其能,才尽其用”的企业运作机制,形成争创一流的企业理念。

2.坚持继承与创新,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人的全面发展靠文化,企业持续有效发展同样离不开文化。企业应该不断丰富文化内涵,营造弘扬先进文化、做新时代康泉人的浓厚氛围。一是抓教育,按照“分层次、按专题、系统抓、讲实效”的思路,保持正确的文化建设导向。大力加强职工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职工队伍。二是抓学习,以“建成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共同愿景确定团队愿景、个人愿景,从而打造整个企业的“命运共同体”。三是抓素质,构建企业文化的长效机制。引入军事管理的行为准则、组织纪律和考核手段,以军队的整齐划一推进员工的行为养成,使企业管理达到高度的统一。

3.创建学习型组织,实现企业全面发展。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一个企业只有成为学习型组织的时候,才能保证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具备快速应变市场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员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作用,也才能实现企业满意、员工满意和社会满意的最终目标。通过有效的激励,使全体员工树立“创业、创新、创效”的意识,培养坚持终身

学习,长盛不衰的学习毅力,持续提高政治素质、道德水平、知识程度和技能等级,将分散在每个员工头脑中的知识、信息和经验整合成巨大的力量推动企业的成功与发展。

三、以和谐企业文化推进企业外部的广泛和谐。

1.坚持降低成本,提供优质产品。这是企业的最基本职能,也是企业存在的最大价值。企业提供给市场的产品必须是高品质的,能为用户带来更多功效,同时企业还要为用户(间接也是为整个社会)节省投资,这样的企业才能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最大的价值。国有大型企业以其具有的较之其它企业更为雄厚的资本优势、技术优势和政治优势,完全能够依靠持续的科技创新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并以此控制整个市场的大局,引导市场的健康成长。

2.兼顾各方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国家、企业和员工是企业利益格局中三个最基本的利益主体。在保证国家利益的同时,兼顾好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对于企业构建和谐的社会利益关系具有关键性作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企业与社会的自然和谐。企业在解决就业、支持公益事业、促进国家繁荣、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往往承担了更多的职责。

3.保持企业资产增值,创造更多的无形资产。企业的本质决定其也必须以赢利为目的。不论是从企业的自然属性还是从其社会属性来看,都应该是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竭尽全力创造更多利润,增值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因此,我们企业必须瞄准世界先进企业,努力把自己做大做强做优,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达到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实现与国际一流企业同台竞技的奋斗目标,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无形资产。

2.建设企业和谐文化 篇二

一、义乌市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 义乌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文件精神, 大力加强企业职工文化阵地建设,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 文化特色基地 (队伍) 建设稳步推进

2005年7月, 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义乌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大市建设的决定》, 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大市的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工作任务。着力通过培养、引进一批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文化艺术方面的优秀人才, 在全市形成一万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者, 一千支较稳定的业余文艺表演队伍, 一百名创作演艺骨干, 一批德艺双馨的作家、艺术家文化队伍, 意在充分展示全市深厚的文化底蕴, 激发职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在此背景下, 以繁荣丰富职工文化为己任的专业艺术队伍———市工人业余艺术团应运而生。2007年3月, 根据省总工会的要求, 市总工会又专门下发了《关于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中成立工人艺术分团 (队) 的通知》, 得到了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 新光集团等20余家企事业单位成立了艺术分团 (队) 。经常丰富活跃的职工群众文化使“工人艺术团送戏进厂”、“江滨之夜”、“企业文化艺术节”成为了义乌唱响借助文化力量提升百万职工素质的主旋律。

(二) 职工文化俱乐部 (阵地) 不断完善

根据统一部署, 义乌基层职工文化俱乐部从2003年开始创建, 目前, 除城区建有三馆 (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 、三院 (书法院、画院、剧院) 、一团一办一公司 (婺剧团、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电影公司) , 13个镇街道均建有文化站 (职工文化俱乐部) , 其中5个镇街道还建有文化中心 (其中省级文化明珠3颗、金华市级明珠2颗) 。目前, 义乌市共有10个镇街万册图书馆、5家国有影院、36家农村电影队。多数规模以上企业也都花大力气, 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 建起了职工文化俱乐部, 推动了基层文化俱乐部的建设。为进一步丰富职工群众文化体育生活, 市财政加大对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2011年至今, 全市各镇街道农村社区新增了224个篮球场, 30个排球场、180条健身路径、50个室内活动场地。现全市共建有篮球场980个, 室内体育活动室856个, 健身路径300条, 使人均占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3.124平方米。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也纷纷主动投入资金为俱乐部添置健身路径、篮球架、乒乓球桌等体育器材。如浪莎集团自筹资金50多万, 全面装修文化中心, 改造了图书室、棋牌室、室内健身房, 建成数字电影院、电子阅览室;新光集团俱乐部自筹资金, 投入了100多万元, 新建1 000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 该中心设有图书阅览室、多媒体室、演出场所、健身房和排练厅, 设施非常完备。同时, 俱乐部活动丰富多彩, 近年来, 先后举办了多次全市性的基层职工文化俱乐部展演活动, 各重点骨干企业也结合自身实际, 组织开展企业文化俱乐部专场文艺活动, 很好地展示了俱乐部文艺团队的风采, 并进一步激发了各企业的创建热情, 有力地推动了企业职工文化俱乐部建设工作。此外, 市总工会还多次组织举办了企业俱乐部管理人员和文体骨干培训, 不断提升俱乐部人员素质, 规范俱乐部的运行机制, 使企业职工文化俱乐部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 各类职工文化活动场所发展迅速

近年来, 全市进一步完善职工活动中心、广播室、文化活动室、图书室、职工书屋以及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各类传统文化阵地的建设, 为引导职工群众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活跃广大职工的文化生活提供了必要的设施和场所。在此基础上, 各地各企业还结合当地实际, 创新开发了一些新型文化活动场所。如恒风交通运输集团创办了“文化超市”, 为职工群众和外来务工人员送去了量足质优的“文化套餐”, 让他们如同“点菜”一般选择自己想看的电影、想参加的文化娱乐活动, 这已成为流行于义乌市企业职工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一种新“时尚”;三鼎控股集团成立了职工宣教中心, 使之成为“服务经济的载体、思想教育的课堂、文化娱乐的阵地、科技传播的纽带”, 受到职工群众的欢迎, 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贝克曼服饰公司建立了外来员工俱乐部, 开创了一种以“服务、娱乐、教育、维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外来员工综合管理新模式。2007年, 按照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和市文化局《关于深入开展义乌市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示范工程的实施意见》精神, 以建立“职工书屋”为抓手, 进一步加强企业职工文化建设, 努力为职工“创业创新”提供文化支撑。经过精心组织、筹备, 全市共完成了“职工书屋”筹建企业1 000余家, 藏书量达20万余册, 较好地满足了职工对学习新科技新知识、提高文化修养的需求, 实现了图书资源的共享, 进而带动了读书热。在2011年“职工书屋”评比活动中, 新光控股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优秀职工书屋称号;宾王中学、装饰城、三鼎控股、贝克曼服饰、浪莎针织、梦娜袜业等6家企业被浙江省总工会授予省级优秀职工书屋。这些新型文化活动场所的建立和发展, 推动全市企业文化建设再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当前义乌市职工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组织层面还存在“二多三缺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在全国总工会第十四届执行委员会主席团第十三次全体 (扩大) 会议上明确提出:“各级工会要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力推动发展先进的企业文化、工会文化、职工文化, 唱响新时代工人之歌。”总工会作为职工文化的组织实施部门, 担负着对职工文化的引导、开展、规划、培训等职责。就我们义乌市总工会而言, 作为职工“学校和乐园”的工人文化宫自身存在“二多三缺少”现象。

“二多”, 一是指职工文化生活的需求总数多, 据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08年底, 义乌全市职工人数已有近百万, 即使是每位职工一年只需求一次文化、娱乐或教育活动, 对应的总数也是非常可观的;二是指职工的审美需求和求知欲望发生了很大变化, 现实的劳务市场还是买方市场, 竞争压力必然造成劳动者需要通过教育、培训等综合性的活动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此“二多”对全市唯一的职工业余文化阵地工人文化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缺少”, 一是缺少场地。由于旧城改造, 义乌市工人文化宫随市总工会一起搬入保联西街新办公地址后, 仅余留两间办公室, 共计面积约30平方米, 缺少开展各类活动的基本场所, 直接导致各类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二是缺少人才。义乌市工会工作事务繁重, 加之机关人员编制少, 如若不抽借文化宫人员及下属单位人员根本无法正常运转, 造成文化宫人员机关化现象严重。三是缺少活动。没有场地、没有人才造成活动缺少, 活动缺少又造成没有收入来源, 没有收入造成活动无法举行……如此循环, 致使文化宫逐步陷入困境之中。

(二) 企业普遍存在四个“化”的问题

第一, 思想认识上的简单化。有相当部分的基层工会工作者对职工业余文化认识还过于简单化, 片面认为文化建设就是唱唱歌、跳跳舞、打打球, 可多可少, 可有可无,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二, 活动阵地上的模糊化。有多家企业在所有制形式发生变化后, 不重视职工文化生活。一部分由国有、集体改制过来的企业将原有的“职工俱乐部”或“职工之家”挪作他用;部分非公企业则将相关活动场所“过度功能化”, 一间小小的房间承担了“会议室、电教室、阅览室、荣誉室、党员活动室……”等多种功能, 其中部分功能在时间或作用上是冲突的。阵地的模糊, 也造成了企业改制后虽然经济效益越来越好, 职工队伍日益壮大, 但职工文化生活却日渐贫乏的现象。

第三, 活动形式上的一般化。缺乏个性和情感, 体现不出行业和企业特色。活动形式仍停留在以弘扬主旋律的演讲、加强身体素质的球赛、丰富业余生活的文艺汇演等传统的模式上, 缺乏开拓与创新。

第四, 参与主体上的表面化。由于职工文化建设没有明确的定义与指向, 因此, 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缺乏明确目标, 对员工的思想、行为方式也缺乏积极主动的引导, 职工主动性参与不够, 出现了少数人热情高, 多数人冷落的现象。

三、关于推进职工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坚持以基层职工俱乐部建设为基础, 以“职工书屋”建设为突破口, 以市、镇 (街道) 二级工人文化宫和外来职工活动中心为重点, 积极推进职工文化阵地建设是义乌市职工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一) 加强阵地建设

市工人文化宫建设可以根据现实情况采取两种办法:一是政府将文化宫工程尽快立项上马, 彻底解决阵地问题。二是由政府对工人文化宫进行适当资助, 由文化宫租用合适场地开展各项活动, 待达到收支平衡点时终止资助。此方法只能临时性解燃眉之急, 且文化宫活动不比职工学校的学校教育, 对场地、设施的要求远高于对人员的要求, 临时租用一来场地较难租到, 二来频繁变动地址也不利于发展。

至于基层单位的职工文化阵地建设, 建议以加强“十个一”建设为主。即归纳一种企业精神、订阅一批报纸杂志、建一块黑板报、一个活动室、一个宣传橱窗、一个图书室、出一份厂报、谱一首厂歌、组一个文娱团队、设一个体育场地。针对不同的企业, 实施不同的目标, 对于一般的小型或经济效益一般的企业要达到3项以上要求, 中型或经济效益中等的企业要达到5项以上要求, 大型或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必须达到8项以上要求。

(二) 加强队伍建设

市工人文化宫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加强队伍建设。“走出去”主要是指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教育与培训。“走出去”主要的目标是提高管理水平与组织活动能力。“请进来”主要是指通过聘请老师进行文化、体育项目的教育与培训, 提高文化、体育、教育等活动的水平, 聘请的老师不占编, 按协议支付薪资。

基层单位可以按照企业规模, 开展不同的队伍建设。规模较大或效益较好的企业可以组成多支职工文化、体育等队伍;一般规模的企业可以建立1—2支队伍;而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以社区、村等为单位组成职工文化、体育等活动的队伍。同时, 积极推进职工艺术团队建设, 调整充实市工人艺术团。将职工艺术业余团的触角不断向有条件的企业延伸。总工会要主动做好基层文化建设辅导工作。市总组宣部和市工人文化宫坚持经常下基层, 为工会干部和文化骨干讲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知识和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优势、作用与任务, 使他们拓宽工作思路, 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举办“秧歌、腰鼓、戏曲、声乐培训班”和“新义乌人文艺骨干培训班”等活动。

(三) 丰富活动内容

丰富职工文化建设, 主要由两大方面构成:

第一, 精神文化类, 即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主人翁教育、价值理念倡导、企业精神和先进人物的学习宣传等。这个类型应用的形式包括:一是选树岗位明星, 先进生产 (工作) 者, 推选工人先锋号、劳动模范等。通过这些活动, 开展事迹宣讲, 学习座谈, 使先进人物的精神得到发扬光大。二是参与性的职工自我教育, 谋求多层次发展的活动方式, 运用各种平台, 民主研讨, 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 将企业的发展与职工的成长融为一体, 共促共荣, 得到双赢。

第二, 有形文化类, 即职工的文艺、体育和智力竞赛。这个类型应用的形式有:摄影 (像) 、书法绘画、歌舞说唱、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球类运动、田径运动、棋牌等。通过这些日常性与集中性相结合的活动的开展, 寓教于乐地陶冶职工情操, 潜移默化地让职工在活动中得到体能、智力的锻炼和知识的增长。

文化宣传部门和总工会应对典型企业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给予大力支持, 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 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 指导基层工会配合行政开展各类职工思想文化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同时, 加大职工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 开展宣传调研, 抓好阵地建设, 强化培训指导, 做好帮扶服务, 积极引导和推进基层文化活动的规范化、经常化、多样化, 从而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 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培育人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风尚, 推动义乌市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摘要:职工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的重要手段, 对于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 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 从而推动构建和谐企业, 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 义乌市总工会联合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职工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 积极引导和推进基层文化活动的规范化、经常化、多样化建设, 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培育职工群众的高尚情操和文明风尚, 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3.建设和谐乡镇企业文化 篇三

关键词:乡镇企业 企业文化 博弈 和谐

从历次经济危机的经验来看,有着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总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主要指: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领导人将其在企业创业阶段关于经营理念、基本假设等达成的共识用于对组织管理过程中文化、价值和心理因素等在内的非结构性因素的一种整合,并使之成为一个组织或企业独具个性化的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着组织和企业的长期发展。

一、乡镇企业在企业文化认识上存在误区

(一)企业文化缺失

从名称上来看,乡镇企业便与农民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乡镇企业在建立初期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尚处在懵懂阶段。任何一个企业在建立初期,对于经济效益的追求都是第一位的。企业文化的建设属于企业“软环境”的建设,短期内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效果不明显,常常被企业所忽视。

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早有定论,但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往往看到的是经济对于文化的决定作用。受教育水平以及思想观念的影响,乡镇企业长期以来处在企业文化缺乏状态。

(二)企业文化流于形式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因而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一些新兴的乡镇企业中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引起了企业经营者足够的重视。由于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没有深刻的认识,企业经营者往往把企业的经营、发展、壮大过程片面地寄希望于企业文化之上,把企业文化当作企业发展的“万能钥匙”。其突出表现为:企业名字与实际不符,呈现“假、大、空”的特征;刻意追求名人效应,斥巨资邀请名人做企业代言人、为企业题字;企业文化的提出不是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而定,所提内容往往不切实际,其所倡导的理念超出企业经营范围。

二、如何建设和谐乡镇企业文化

(一)乡镇企业文化要与自身经济相和谐

企业文化在建立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万能”模式。优秀的企业文化,并不一定有多少豪言壮语,也不一定涵盖广泛。关键要看它是否由本企业经营经历而来,是否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背景、人员分布状况及发展方向而建立。

(二)乡镇企业文化要与自身特色相和谐

首先,企业文化应该是地区文化的缩影。以汽车为例,劳斯莱斯汽车讲求皇宫般的复古奢华,件件都是工艺品。同属奢侈品牌的奔驰-迈巴赫理念完全不同,它讲求的是高科技与时代特征完美地结合。透过两个不同汽车品牌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英格兰人优雅的绅士情怀与日耳曼人严谨、创新的价值取向。乡镇企业文化建立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本地区的文化氛围,使消费者能够透过同样的产品看到不同的理念,这才是成功的企业文化。

其次,企业文化要突出自身优势。试想生产标准化的产品,受到资金、技术、人才制约的乡镇企业怎么能与经营已久的城市企业竞争呢?所以乡镇企业文化的建立要充分结合生产、经营特点,努力使本企业的特色文化成为产品、服务的灵魂。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击败对手。

(三)乡镇企业文化要与外部环境相和谐

企业领导在制订企业发展规划时要着眼大局,不能以牺牲企业的发展前景来换取短期的经济效益。这种和谐的竞争观不仅要在领导层广为传播,更应该深入到企业的各个角落,使企业的每个员工都能善待“對手”,通过企业正当的商业竞争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而不是通过不正当竞争行为。

4.谈企业“和谐”文化的建设 篇四

最近几年国家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对和谐的解释也屡屡见诸媒体,但是我发现,大家对和谐的了解还仅限于社会发展的大层面,在实际生活中,身体力行中,到底有多少人了解和谐的本质要义?又有多少人知道如何去做才算是和谐呢?我想这需要大家的思考,

和谐的最根本要义是什么?是包容和理解,而要达到包容和理解,就要秉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处事原则。《论语。子路》中说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就是说,作为君子,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要把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表达出来,不能一味的迎合他人。而小人则正好相反,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会把自己的意见深藏于心,一味的迎合别人。其实在我们身边的人都可以归到这两类人中去,而有意思的是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那个愿意和自己唱反调的人往往会成为自己的朋友,一味迎合自己的人却始终只是一个熟人。

办公室政治

办公室政治这个词说起来也许很负面,但是却是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对这个词每个人都有一些体会和心得,但实际上,没有那么复杂。所谓办公室政治,说白了不过是在公司这样一个以利益为基础的环境中,大家在相处过程中彼此的一种价值衡量。大家从见面到熟悉都会不自觉的进行一种价值的判断,这种判断决定了对彼此的今后的行为方向。但是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了江湖,也正应了那就话,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大家在彼此的交往中形成了圈子,那么利益的分配就从以前的以人为单位进入到以利益集团为单位的博弈状态。这样就产生了所谓的“政治”。

通过对几个企业文化案例的研究,我发现不同的企业员工对办公室政治的理解和定位是不同的。在对几家国企和国有医院的企业文化研究中,我发现,作为技术岗位的普通员工对办公室政治的理解倾向于负面和消极,被认为是腐败的代名词。而供职于民营或者是外资公司的员工则把办公室政治看成是个人展现自己能力的平台,把它作为一种升迁的手段来对待,甚至不断学习、改进。这一点通过那本小说《杜拉拉升职记》大家就可以领略一二。所以,从调研和数据的基础上来说,我们在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中也会有所偏重。

办公室政治是好?是坏?

其实我认为办公室政治无所谓好坏,因为这个词本身就产生于制度的不健全和监督的不公正。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这个位置决定了我们的地位和收入。而决定这个位置的因素就是我们在工作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那么如何去衡量,首先需要一个健全的制度体系。其次,需要一个公正的裁定者来进行监督和分配,

在对几家国企的研究中,我发现,国企的管理体制大多仍在沿用人事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的特点是以岗定人,相对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用人和评价方面都显得死板呆滞。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员工的晋升没有一个公正、公开的体系,从而使想要晋升的人员把目光都转向了靠人际或者裙带关系获得晋升,能力反而只是一个必要条件。所以才出现了有技术的人却纷纷走向管理岗位,导致管理不像管理、技术不像技术的四不像局面。而且,在国企中,也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从而使员工的升迁得不到保障,更加使得人际关系政治化的趋势加强。

而在民营和外企中则是另外一种情况,由于这两种企业大都采用现代西方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所以在用人和评价的方面更加的灵活和准确,在执行过程中也能保证公平。所以相对国企来说,人际关系比较单纯,办公室政治的倾向也不严重。但有意思的是,伴随公司的成长,机构和人员的增多,这种现象却越来越严重,只是由于公司的效益需要,这种办公室中的集团斗争就转化为了员工施展才华的平台。

总结起来,在国企中,制度和监督两方面都得不到保障,所以大家不得不讲政治,搞关系,这是现实也是无奈。在私企或外企中,虽然制度和监管方面相对都很公平,但是随着公司的成长,这种风气也在形成,并通过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这主要由于员工的素质不能与公司的发展共同提高所导致的。

用文化统领制度,让和谐走进办公室

要解决办公室政治,最根本的办法绝对不是通过制度的修改和监督的加强来约束,这样做只能是陷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死循环。而是通过文化来引导和塑造员工的价值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和谐的真正要义是包容和理解基础上的协调统一。而要做到包容和理解,就需要真正懂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而不同”的含义。并且把它真正灌输到员工的心中。我们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从三方面入手,把“和谐”带入的办公室。

首先,我们加强员工互信。让员工能真正的信任彼此。这是工作开展的基础。员工信任感的建立使他们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是信息得以加速传递,最重要的是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

第二,我们建立了合理的上下级交流通道。上级任务的迅速贯彻和下级意见的及时反馈都是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所以,建立上下级之间的交流通道,是促进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上级及时得到意见反馈,才能及时调整,而下级通过对上级的表达,尽早化解矛盾。

第三,我们制定了合理的会议研讨制度。员工之间交换意见和上下级之间传递信息最有效的方式还是面对面的会议。所以,建立高效的会议程序和研讨制度,有利于意见的表达和统一。

5.建设企业和谐文化 篇五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更是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内形成企业凝聚力,对外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一、和谐企业文化的新特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将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新特点:一是和谐性。和谐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和谐文化更是当今企业界一直追求和崇尚的管理理念。和谐文化包含企业内部自身的和谐、企业与社会的和谐两部分。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企业,构建和谐企业离不开和谐车间、和谐班组、和谐家庭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竞争性。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快速、稳步发展,除了要拥有核心技术、人才储备以及出色的资本运作能力外,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必不可少。我们都知道,当今世界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而要把品牌、技术、人才培育凝聚起来形成强大的生产力,就离不开企业文化。三是时代性。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需要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使企业永葆青春和活力。

二、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形成一支团结向上的员工团队。二是和谐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有利影响。三是和谐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建设和谐企业文化重在建设上下工夫

建设和谐企业文化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建设上下工夫,在创新上做文章。

首先,在思想上要树立“四种意识”:一是要树立科学发展意识。发展是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物质基础,而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企业发展到一定层次和高度的标志,只有企业兴旺发达,员工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二是要树立竞争意识。企业面对的不仅仅是国内市场的竞争,而且还要应对国际市场的残酷竞争,如果不牢固树立竞争意识,眼光只放在小圈子内,就很难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企业就很难持久地发展下去。三是要树立创新意识。要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大胆进行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四是要树立“人本”意识。要把“以人为本”作为管理经营的第一理念,把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大力营造“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好氛围,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会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其次,在行动上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协调的组织关系。尤其是改制企业首先要处理好“新三会”(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和“老三会”(党委会、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协调问题,可以说这一问题是许多改制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如果这一关系处理不好,必然影响到企业的稳定与和谐,影响到企业文化建设。二是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社会经济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劳动关系,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利益关系之一,是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关键环节。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体现在企业凝聚力强、职工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与

企业效益同步增长、确保职工的劳动就业权利、劳动环境良好4个方面,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对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将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因此,务必抓紧抓好。三是公正的企业与员工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公平合理的关系上。这一利益关系处理得妥善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和谐和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企业改制,其经济成分变了,员工在企业的民主管理权利、主人翁地位不能变,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企业有关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按规定都必须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落实员工的民主管理权利,要把企业办成员工之家。四是和谐的人际关系。企业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员工中积极倡导团结友爱、互相理解信任、互相关心帮助、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人际关系。

第三,在规范上要健全“四种制度”:首先要健全机制,成立由党委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企业文化工作格局,共同倡导、策划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其次要建立健全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用方方面面的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引导广大员工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做到工作有章法,办事有尺度。其三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其四要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研究制度,加强对企业文化的研究,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心,细化研究内容,创新文化内涵,指导企业发展。

6.建设企业文化、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篇六

XXX是一家拥有30多年悠久历史的老厂,目前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XXX生产企业。拥有厂区面积3万多平方米,固定资产XX元,产品完成了系列化和连续化,现年生产各类XXX牌XXXXX多台(套),年产值XX多万元。产品畅销全国各产茶区,并远销俄罗斯、越南、韩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国家。

企业科技力量雄厚,现有科技人员人,中、高级以上工程技术人员占%以上,2004年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几年来先后完成部省级科技项目十多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产品15项。部分产品被列入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并与中国农科院XXX研究所、浙江大学茶学系等科研院所始终保持良好的关系。

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注重对企业文化的建设等工作,不断追求更高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效益和企业形象。

XXX从公司实际情况出发,经过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结合公司发展目标,提出了XXX“创造和谐、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基础方针,坚持以先进的、具有激励效果的企业文化指导公司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建设会议制度

XXX各部门在发展中逐渐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为了能及时进行信息的传达,形成了固定的会议制度,每天都会有晨会、晚会,总结会是月度、季度、年度部门和全公司的例会,这些会议应该固定下来,成为公司的制度及公司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二、张贴宣传企业文化的标语

公司把企业文化的核心观念写成各式各样的标语,把名言名句制成不锈钢标牌,张贴于企业显要位置。让企业员工时时受到熏陶。

三、树先进典型

公司每年年底都会在全体员工内通过民主评议的方式,评选出优秀员工,在全公司范围内通报先进事迹,并且给予奖励。给员工树立了一种形象化的行为标准和观念标志,通过典型员工的事迹,让全体员工认识到什么叫 “工作积极、主动、提高工作效率”、“爱岗敬业”、“成本观念”,这些本是抽象的东西,很难具体的用数量去显示,但是在优秀员工的形象下,员工能充分的理解这些抽象的东西,从而提升员工的行为。

四、组织外出参观学习

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实地考察优秀企业的管理模式,公司每年都会出资让

管理层到世界各地的大型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知识,如到日本学习5S管理等等,认识到差距,知道严格要求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别人已经做到了,我们要抓紧脚步赶上去。

五、企业荣誉陈列室

在公司五楼会议室专门开辟了一块陈列区,陈列了公司在各个时期的各项荣誉。宣传有关企业的各个时期艰苦创业的故事,让员工有主人翁意识,对企业产生自豪感,为当XXX人而感到骄傲,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

六、文体活动

公司各级每年年底举行盛大的年会活动,颁发各种奖项,举办职工文艺演出,XXX年会已成为XXX员工的一次最盛大的节日;

公司还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各项活动,公司出钱出力,组织了职工文艺代表队,参加了“五一大型演唱会”,并获得了银奖。组织员工参加趣味运动会,通过简单的体育比赛,让员工之间相互熟悉,还社会上宣传了企业的形象。

七、开展互评活动

每年年底公司都会展开互评活动,由员工对照企业文化要求当众评价自己和同事工作状态,并由同事评价自己做得如何,通过互评运动,摆明矛盾,消除分歧,改正缺点,发扬优点,明辨是非,以达到工作状态的优化。

八、创办企业网站、拍摄企业宣传片

企业网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企业网站向企业内部及外部所有与企业相关的公众宣传了企业的形象。每月由企业网站向员工通报新闻,及时传达公司的各项精神通知,成为了员工和企业领导人直接互动的一个平台。

“以人为本”是长久不变的准绳,也是公司的立业之本。XXX也将始终坚持“创造和谐、追求卓越”,提高职工福利待遇,在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发展壮大企业规模。

XXX

7.建设企业和谐文化 篇七

一、企业重组后文化整合现状

中国企业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行业的体制改革, 提出了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的发展战略, 明确了深化改革, 推动重组, 走向联合, 共同发展的行业改革十六字方针。目前, 企业重组进一步发展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的省与省、强势企业与强势企业的强强联合。

然而, 企业重组之后, 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不同企业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作为被重组企业, 为了在集团公司这个大家庭中获得更大、更快的发展, 必须要有效地完成文化的融入, 并逐步发展自身文化建设, 重构适应企业发展的新的文化, 在两厂达成趋同的价值取向, 实现“双赢”的目标。

在国家利益为前提的精神指导下, 国有企业以大局为重, 联合重组带来了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也创造了更大的产能和更多地机遇, 从而使许多老企业焕发了新的生机。但是, 也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全面重组的大环境下, 许多企业都或多或少遭遇了“文化冲击”。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1. 对企业文化整合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预估不足

企业并购中, 并购企业对资产、战略、技术、人员、组织等问题的整合都十分重视, 通常都会进行严密的调研与分析, 并以此作为是否进行并购的依据。不容否认, 这些基本要素的状况对并购能否成功及并购后企业能否顺利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 大多数的并购则没有考虑到文化整合问题。认为只要企业的资产、组织、人员等硬件完成了整合, 软件问题就自然容易解决, 企业文化就会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事实上, 不同质的企业文化相互融合是一个缓慢而充满困难的过程。

2. 企业文化整合缺乏有效的制度载体

一些企业在文化整合过程中, 往往提出了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文化主张, 明确了企业文化发展的理想目标, 但却由于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而无法在企业内贯彻执行, 落地生根。无形的文化需要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表现和发挥作用, 只有符合并购企业文化主张的制度才能加速员工的认同过程, 引导和约束员工行为, 使员工行为符合新文化的要求, 从而使新文化落到实处, 实现文化整合目标。

3. 企业文化整合模式选择单一

在文化整合实践中, 大多数企业普遍采用的都是吸纳式的文化整合模式, 将自己的企业文化注入被并购企业, 使被并购企业完全接受自己的企业文化。这样整合速度快, 效果明显, 且整合风险小, 但并不是任何并购企业的文化整合都适宜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模式有它的适用条件, 即并购企业有非常优秀且极其强大的企业文化, 而被并购企业的文化很弱且对并购企业文化有认同感。但如果不顾实际条件, 一味采用吸纳式的文化整合模式, 将自己的文化强制性地灌输给被并购企业, 而不考虑被并购企业的接受和认同程度, 也不考虑被并购企业的文化中是否有积极的、能为自己所用的文化特质, 虽然在短期内有可能形成一种“统一”的企业文化, 却容易使被并购企业的文化遭到压抑而产生和积累冲突。

二、发展适应环境变革需求的企业文化的意义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在21世纪, 管理最大的挑战是使组织成为变革的领导者。这段话揭示了“变革”已是当今企业管理领域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企业需要持续不断地适应变动中的环境和挑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 中国国有企业“大集团、大市场、大品牌”的发展格局已实现初步转型, 面临的国际竞争形势已越来越明显, 越来越激烈。环境变化, 竞争格局变化, 企业组织发生变化, 在市场趋于稳定, 成本竞争趋于饱和, 企业适应推动组织变革, 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唯一途径来自对文化软实力的培育。作为支持企业跳跃性增长的核心战略手段, 文化软实力对整个企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它的战略意义日益显著。

企业的文化软实力包括企业的社会信誉度、知名度、综合实力、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等多方面。要培育和谐的企业文化, 首先要打造企业的信誉度, 把好诚信关, 确保商品质量, 构筑民族品牌的公信力。其次, 强化优质服务,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全心全意为客户和消费者服务。第三, 构建高尚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 要按照行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长远规划, 结合本企业实际, 开展高质量的企业文化活动, 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 提升企业的社会地位和名气声誉。

一般来说, 当某个企业对其他企业实施了并购重组之后, 原来不同质的文化共处于同一时空环境中, 经过冲突与选择的自发互动过程, 必然会发生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 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体系。同时, 这种企业文化的自发融合过程并不能保证保留下来的文化特质就是先进的, 被淘汰的就是落后的, 也许劣质文化特质会取代优质文化特质。因此, 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战略转变, 确定企业所需的文化特质, 对双方企业文化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进行有效整合, 从而使新文化能够支撑自己的发展战略。

三、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建立和谐社会是我国提出的跨时代目标。构建和谐企业, 是关系到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树立和谐企业文化。和谐企业文化, 顾名思义, 就是要使和谐文化理念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 通过文化的创新与变革推动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企业与人、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自身的关系, 使企业真正实现和谐、健康、有序、持续的发展。

国有企业通过不断的探索, 引入和谐企业文化的概念, 与先进的管理思想相结合,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道路上, 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1. 分析识别双方企业文化差异, 为文化整合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企业文化整合是在确认双方企业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实现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 进而形成一种新文化的过程, 文化差异构成了企业文化整合的潜在障碍, 它既可能导致文化冲突, 也可能创造文化价值, 所以明确双方企业文化的差异所在, 是文化整合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在分析识别文化差异时, 并购重组的老国企应该全面考虑自身发展历史长、现有文化理念已经成型及其适应性较强等因素, 并将企业现有文化与并入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比较分析, 明确差异所在。

2. 遵循整体一致性原则

企业文化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 包括价值观、行为方式、制度、物质等层面的整合, 各方面的工作应协调配合, 做到形神兼备, 整体一致。在企业文化整合实践中, 企业对工作环境, 新服装、标识、符号等外包装进行改造和统一, 同时, 统一规范, 积极参与并加强企业的标准化建设工作, 使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员工行为规范与企业文化倡导的理念和价值观保持一致, 各种规章制度之间、对员工行为规范的各项要求之间, 应保持和谐一致, 避免自相矛盾;双方的文化特色能够相互协调, 将不同的文化特质整合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3. 选择恰当的企业文化整合模式主动参与进行良性竞争

8.建设企业和谐文化的政治思想工作 篇八

【关键词】企业文化;和谐劳动关系

1、和谐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确立企业核心价值观

1.1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筑共同的价值理念。企业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坚持和实行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树立“人重于物”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设“人本管理型”企业,是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1.2 着力培养职工的和谐心理,营造支撑企业文化体系的精神力量。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使企业中职工与管理者以及职工与职工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每位职工的潜能,从而加快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其中,树立职工的和谐心理尤其重要。和谐心理是指职工保持的一种健康积极和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职工的和谐心理是支撑企业和谐的精神力量,也是企业能够稳健发展的基本前提。培养职工的和谐心理,一是引导职工树立和谐理念,主张职工与职工之间以及职工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帮助,在企业内部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二是围绕构建和谐企业的要求,利用一切宣传手段,使全体职工学习和领会和谐的深刻内涵,为职工的和谐心理打下良好基础;三是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职工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引导职工形成个体人与社会人、感性人与理性人、享受自主权的人与负责任的人相统一的人格;四是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与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促进职工的心理和谐。

2、企业和谐文化要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营造氛围

2.1 以价值观为基石,建设和谐文化体系。企业价值理念包含的内容很多,包括质量观、经营观、安全观、服务观、人才观、学习观、环境观等一系列企业价值观。要以这些企业价值理念为核心,分别形成质量文化、经营文化、安全文化、服务文化、人才文化、学习文化、环境文化等企业文化体系。企业文化体系建设,为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

2.2 倡导和谐人际关系,筑牢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企业内部各种群体之间既有分工、目标和个性上的不同,又有着共同认可的企业目标、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形成良性的互动,融洽相处,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处理好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企业才能正常健康的发展。在职工中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一是要完善民主沟通机制,通过召开职代会、“党群座谈会”等手段,让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经常面对面协商工资增长、生活福利等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成立了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小组,扎实开展“员工生病必访,员工调动必访,员工情绪低落必访”等必访工作制度。三是要把诚信友爱作为开启职工心理和谐的金钥匙,建立职工和职工之间,职工和管理者之间友爱信任的桥梁,努力构建企业和谐诚信的人际关系。

3、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3.1 完善文化建设载体。完善文化建设载体是企业和谐文化的重心。企业和谐文化是职工群众共建、共享的文化,要重在建设,重在实践。要把和谐文化建设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职工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能够受益的群众性和谐创建活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道德风尚。企业的每一项活动,每一种仪式、每一座建筑物,都传递着一种信息,彰显着企业理念,营造着文化氛围,有的还被赋予特定的含义,因此都可以看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注意充分利用这些体,使职工在活动中受到感染和吸引,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群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同时,还要善于设计、创新工作方法,丰富载体、开拓途径,创造文化氛圍,达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

3.2 营造和谐文化氛围。营造和谐文化氛围是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保障。建设和谐文化,关键是要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要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下,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内容,同时挖掘整合企业文化资源,在培育形成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的过程中,注重倡导和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正确协调处理企业内部各种利益关系,推进企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正确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深化文明企业、文明职工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干部职工中形成热爱学习、积极上进、岗位建功、奉献社会的和谐文化氛围。

3.3 领导干部要积极倡导和推行。充分发挥领导者的主导作用,是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关键。领导干部要负责企业文化的规划、设计和组织。作为要持之以恒地宣传、推广并带头实践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企业精神,引导和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的价值观体系。要把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在人员、物资、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

3.4 履行社会责任。要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把履行社会责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要大力开展社会责任教育,引导企业和职工深刻认识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和历史使命,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好地履行企业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要把企业发展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纳入企业发展战略,更加注重资源节约,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本质安全,更加注重诚信规范,更加注重文明和谐。

3.5 注重人文关怀。要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干部职工多方面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心理咨询网络,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引导干部职工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要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妥善应对重大心理危机事件。以情感人,从生活待遇、文娱体育、精神生活等方面关心关爱职工,最终提高其政治思想素质。

企业的和谐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思想观念、价值追求、行为规范、企业精神的综合反映。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需要有统一的价值理念和企业精神,需要建设理念形态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物质形念文化相统一的文化共同体,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以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改革创新为时代精神,大力培育爱企、敬业、诚信、友善的企业精神。要重视制度行为文化的建设,把企业的文化理念融入到具体的规章制度之中。同时善于总结提炼企业经营管理、技术服务、安全生产等各个方面的工作理念,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形态。

参考文献

[1]戴钢书.现代企业文化新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2]谢铁芳. 新时期政治思想工作如何实现科学发展[J].学理论,2010(1).

上一篇:生活部十月份工作总结yxc下一篇:构造函数,妙解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