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框架下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

2024-07-21

交际框架下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精选14篇)

1.交际框架下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 篇一

巴奇曼交际语言能力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英语互动教学设计

九十年代美应用语言学教授巴奇曼(L Bachman)构建了交际语言能力理论框架.交际语言能力理论对于从事TESOL的教师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而告诉我们学生只有在会运用知识的`时候,才算获得了知识.教学过程本身是不断运用知识的过程,是把学到的知识变成武器和手段,去掌握新知识的过程.

作 者:陈首洁 作者单位: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刊 名:科技经济市场英文刊名:KEJI JINGJI SHICHANG年,卷(期):“”(9)分类号:H3关键词:Bachman 交际语言能力理论 高职英语互动教学设计

2.交际框架下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 篇二

作为英语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泛读课的教学应侧重教授学生阅读技巧, 提高学生应对各类英语考试的能力, 还是专注于拓展视野, 增加知识储备, 不仅是一线教师的困惑, 也是学界广泛探讨的问题。

关于泛读的含义, 学界普遍认为泛读是指对整体意义的阅读, 其目的是为获取大致信息, 而非仅仅习得个别词句。因此, 泛读课不应限于提高阅读速度、扩大词汇量等技能层面的问题, 进行文化教学、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泛读课的重要使命。但是, 在英语专业泛读课的教学实践中, 普遍存在着重对语法、词汇、长难句解释等语言点的传授, 而忽视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与分析的现象, 换言之, 泛读课成了缩减版的精读课。泛读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践的反差值得英语教师反思。因此, 本文拟探索在跨文化交际理论框架之下, 如何实现英语专业泛读课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目的的统一。

二、语言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转向

近年来, 跨文化、跨领域交际能力越来越突显。在这种环境下, 英语教学出现了教学目标的文化转向。有学者认为, 语言应该成为帮助学习者建构自己有关世界知识的中介, 并能对这一知识进行检验和反思。因此, 单纯的语言教学并不是真正的教育, 语言教师有责任通过“全方位”的教育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文化意识。[5]在一些西方国家, “跨文化交际教学法”逐渐成为外语教学的新趋势之一。《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 (以下简称《大纲》) 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作出了要求:“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因此, 采用跨文化交际教学法,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一个趋势, 也是《大纲》的要求, 应尝试将其应用到英语专业泛读课的教学实践中。

三、跨文化交际理论指导下的英语专业泛读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指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 为顺利完成交际所必需的, 基于跨文化意识的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交际实践能力。[1]本文拟采用杨盈和庄恩平 (2007) 提出的包含全球意识、文化调适、知识和交际实践四大能力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 以上海外语出版社出版《泛读教程》 (第2版) 第4册Unit 1 Exploration:Text 1 Science in the Sahara:Man of the Desert为例, 探讨英语专业泛读课程的具体教学设计。

(一) 导入。本单元主题为“exploration”, 因此教师将围绕“探索”主题, 提出这样一个问题What kind of explorationthemed stories do you know?此问题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调动学生知识储备。例如学生可以列出的探索主题的故事有《鲁滨逊漂流记》、《印第安纳·琼斯》、《星际迷航》、《盗墓笔记》等等。学生列举之后, 教师可以再补充一些学生可能不太熟悉的故事, 如荷马史诗中《奥德赛》, 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之后, 教师再引导学生, 是否发现在这些探索故事当中, 以西方故事居多。究其原因, 则是西方的海洋文明特征决定其积极对外探索, 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大陆文明则安土重迁, 教师借此对大陆文明及海洋文明进行对比讲解。此问题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 全球意识是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思维的综合体。而跨文化意识包括自我意识和文化相对意识。[4]对大陆文明的认识是自我价值观的了解, 对西方文明特点的探索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相对意识。

(二) 课文学习。在课文学习环节,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授来实现。例如对某一文化现象进行文化导入, 注意讲解词汇的文化意义以及从语篇层面整体地把握课文等。

(三) 课外拓展学习。课外拓展学习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本单元, 教师将向学生推荐三个课外探索问题, 学生以3~4人小组为单位, 选择感兴趣的问题, 通过搜集、分析资料, 课外阅读、交流讨论等方式, 形成小组报告, 在下次上课时汇报学习成果。此环节旨在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 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技巧也得到了锻炼。针对本单元主题, 教师设计了以下三个课外探索问题:一是观看中外以探索、探险为主题的电影或小说, 分析其中体现的东西方文化差异。教师在外语课堂不仅要教授理论知识, 也要注重学生对不同文化之间差异的理解, 从而培养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帮助学生发觉一些文化细节, 并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深入探索, 从而促进学生自助学习的能力。在此过程中, 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相对意识。二是阅读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化史导论》, 萨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 分享阅读心得。该任务旨在促进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 因学习成果是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也避免了“文化导入”的不足。此外, 根据《大纲》对“文化素养”的教学要求, 文化素养的培养应兼顾两个方面, 一是中国传统文化, 二是英语国家文化。而在实际教学中, 往往存在偏重英语国家文化认知, 忽视中国文化的素养的现象, 因此, 此教学设计体现了对中西文化学习的同等重视。三是与外教或外国留学生就“探索”主题进行交流访谈, 形成访谈汇报总结。此项任务重点在于训练学生的交际实践能力以及文化调试能力。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情境中要主动参与其过程, 要对复杂多变的因素作出独立的判断和灵活的应对。跨文化交际面临的挑战是交际者感知和应对现实与“流动着的”事务的能力, 而不仅是知晓和记忆一些固定的知识。[2]因此,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落脚点还是能够在实践中完成交际任务。通过与外教或留学生的交流, 锻炼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以及非语言交际能力、交际策略能力。同时, 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 学生的心理调适以及灵活应变能力也得到了检验。

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的英语专业泛读教学设计是对泛读教学方式改革的一个探索, 也是适应语言教学跨文化转向趋势的一个尝试, 同时, 该教学设计还需要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 以作改进。

参考文献

[1]陈欣.从跨文化交际能力视角探索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课程设置[J].外语界, 2012, 5

[2]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1

[3]王守仁, 方杰.泛读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出版, 2014, 第2版

[4]杨盈, 庄恩平.跨文化外语教学:教材与教法---外语教学跨文化能力模式的应用[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08, 4

3.交际框架下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 篇三

国内外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多种论述。G.M.Chen把跨文化交际能力看成是个性力量、交际技巧、心理调适能力和文化知觉力,构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图。Samovar&Porter'~跨文化交际能力看成动机、知识、技能三部分。

文秋芳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包括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交际能力叉由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及策略能力构成。跨文化能力则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及灵活性。赵爱国、姜雅明把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为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行为能力。其中,语言能力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语用能力包含语境能力、语篇能力、社会语言学能力和社会文化悟力;行为能力则包括社交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及文化适应能力。

比较这些研究发现,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多向度的概念,除知识向度以外,还有思维向度、行为向度及情感和个性向度。因此,结合国内外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历史研究,本文构建了包括知识能力、文化意识、心理调适和交际策略四个系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每一个系统又由不同的要素构成。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构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的建构者。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调整教师、学生、学习资源和各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来进行。因此,英语教学中,首先应该创设一种文化学习情境以培养学生具体的、客观的、显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多媒体教学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它具有时空上的无限制性、教学的非线性化等优点,学习可以是共时的或异时的、同地的或异地的,摆脱了传统教学有序性的制约.使学习者可根据自身知识结构,在虚拟课堂环境下进行跳跃性学习。

1知识能力的培养

这里所说的知识包括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语言知识指句法、词法、语音、拼写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指学习者能够选择合适的单词组织成句,然后构成互相衔接、连贯的语篇。语言知识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然而,一门语言的习得不仅是对该语言知识系统的掌握,还包含对其赖以存在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和领悟。文化知识分为两类,一是文学、艺术、音乐、建筑、哲学、科技等能反映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称为大写文化。一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小写文化。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知识教学的对象是小写文化。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传授语言、分析篇章结构的同时,注重文化知识,尤其是影响西方人生活行为方式的文化价值观的导人。

2文化意识的培养

文化意识是指人们对特定社会的价值观、习俗、准则和体系的感知,包括母语文化意识、目的语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意识。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经常会提到目的语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而极少提及母语文化意识。事实上,母语文化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应与目的语文化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懂得了本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掌握外国文化,才能站在跨文化的视角对中外两种文化作深入的比较和剖析,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在英语多媒体教学中,应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英、汉两种语言在实现和理解话语行为上的差异以及英、汉文化和语用两个层面上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

3交际策略的培养交际策略涵盖了文化评估能力和策略选择能力。文化评估能力是指对语言文化的理解、判断、评价和整合的能力,它强调外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词汇、语法、语义知识以及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下的语言知识不仅仅停留在对词汇等的了解上,还应加强对语言知识所反映的文化价值、生活习俗、历史因素、宗教信仰等深层文化的理解,即了解它们的文化因素。策略选择能力是指交际过程中对作为非语言知识的交际技巧等的综合、灵活应用,在跨文化交往中顺利完成交际任务,解决交际问题的能力。

4调适能力的培养调适能力包括心理调适能力和文化调适能力。心理调适能力指在面对文化冲突时能够很好地调整心理状态、排除文化震撼、减轻压力,以轻松自然的心态应对跨文化交际。文化调适能力是对待目的语文化的宽容性和灵活性以及对待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平等态度,还有跨文化交际中的灵活应变能力。这不仅是对语言上的要求,更需要交际者灵活应用交际文化知识、跨文化思维以及交际策略等方面的能力,以从容应对跨文化语境下的交际场合。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新教学模式下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的建构体现了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原则,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新教学模式在技术上体现交互性、可实现性和易于操作性。学生人数迅速增长和可利用教育资源的相对有限,要求外语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进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跨文化交际教学框架把英语教学分为三大块。

一是课堂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媒体相比,计算机多媒体集声、光、电、形、色等多种信息于一体,使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受到多方面的刺激,突出了信息的感染力,构成一个立体的教学环境,增强了教学效果。多媒体课堂上,教师根据具体的语言教学内容适当导入相关文化知识,如西方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小写文化知识,借助多媒体的直观功效,充分生动地展示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和交际因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统一于课堂。多媒体的应用能使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语言文化信息,增强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对语言文化内涵有更深刻的体会,增强对知识的记忆。

二是自主学习。建立英语自主学习网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新视野听说、阅读,新闻在线、007试听站、电影等,多方位地向学生展现真实语言环境和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民情、自然风貌等,创设一个虚拟而又真实的语言学习和交际环境,提供一个跨文化交际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通过观看英文影片、电视节目或与国外友人交流。排除文化震撼,建立起对英语文化的宽容和对待英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平等态度。因此,基于英语学习网站的自主学习使课堂上获得的语言文化知识内化为一种语言文化素养,为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是导师制下的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培养他们妥善处理人际交往的策略,这是基于实践的能力培养。由此,我们提出导师制下的小组学习,也就是由导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人际交互活动,这种交流可以使学生将已有的语言文化知识“外化”为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产出性训练,并在交际过程中获得非语言知识的交际技巧,培养跨文化交际中的灵活应变能力。

四、结语

4.交际框架下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 篇四

一、英语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分析

1。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 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并不是足够的了解。

众所周知, 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 使用英语的国家当然也不会是个例外。也正是因为对进行交流的英语国家的文化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 所以在进行交际的时候也就极其容易产生或多或少的英语语用的错误。我国文化历史悠久, 是经过万千磨练才得以形成的汉语言文化, 当然, 英语国家源远流长的文化渊源也具有其独有的特质。这样一来, 也就造成了, 无论是在文化背景方面, 还是在文化底蕴方面, 亦或者是文化发展前景方面, 英语国家与汉语言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文化差异的现实存在也就决定了在跨文化交流的活动中会出现一些障碍。所以, 如果我们在开展交际活动之前, 不对英语文化背景进行充分了解的话, 这势必会不利于跨文化交际最终目的的实现。因此, 在当前环境下, 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认识不够是造成跨文化背景下英语语用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 过于重视每一个英文

单词的具体含义, 过分追求汉语言词汇与英文单词的完全对等。无论是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还是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 都存在着一个普遍现象, 即刻意将中文与英语的词汇、结构、句法完全对等。但是, 事实情况却是英语中存在着许多词汇、结构等是无法与中文实现完全对等的。有些英语词汇的语义相较于中文来说更加宽泛, 比如同一个英语单词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词性, 且每个词性都会表达出不同的汉语语义。当然, 也存在一些汉语词汇语义的范围要比一些英语词汇语义更加宽泛的情况。因此可见, 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 都各自有着独特的语义结构, 两者属于表达不同的概念系统。

3。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 忽略了英语语言习惯。

如上述所说, 由于受到不同的历史、人文、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交际双方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标准等也都是不同的, 所以, 交际双方就会很容易把本身的语言使用习惯强加在对方身上, 或者用自己习惯的说话方式来理解对方的话语, 从而误会对方所表达出的语言的含义, 最终导致此次交际活动的失败。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有其自成一套的话语体系, 所以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把这种自己熟悉的语言习惯带入到跨文化交际活动中, 造成双方不能够正确理解的交际障碍。[2]因此, 只有充分了解英语语言的使用习惯, 才能够更好地完成跨文化交际活动。

4。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 对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缺乏深刻了解。

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都是与众不同, 甚至是相反的。所以, 在其他的国家进行交流之前, 就要对该国家的风俗习惯进行了解。因此, 在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 对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的不了解势必会影响到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比如, 在我国, 人们把春节看作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 并且新年的一些风俗习惯也早已深入人心, 而我们却对英语国家的新年风俗习惯知之甚少。同样, 英语国家的人们对我们国家的春节习俗的认识也是不深刻的, 这也就决定了,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 势必会出现一些失误。

5。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 对英语国家的人们的思维方式缺乏深刻了解。

无论是在社会价值观方面, 还是在文化背景方面, 我国与英语国家都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 因此, 我国与英语国家的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实际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要对这种差异有所了解, 认识到其中的差异才能有可能更好地对英语语用的运用进行调整, 从而促成交际目的`的达成。但是,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绝大多数人还是对英语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缺乏深刻了解。所以, 要想尽可能地消除英语语用失误, 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其思维方式。

二、提高英语语用的具体策略

1。 注重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英语的实际语义, 避免生搬硬套地将其逐字翻译成中文。

因为汉语组词都有其相对应的含义, 所以, 在汉语的学习以及使用的过程中, 绝大多数人喜欢对其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3]这样一来, 也就形成了这种思维定势, 即只有实现词汇的完全对等才能够表达出话语的含义。显然, 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 因为不同的语言之间的系统概念也是不同的, 并不是简单地进行对等翻译就能够完美地呈现出要表达的语义的。因此,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 要想提高英语语用的准确性, 达到预期的沟通效果, 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英语进行深刻、全面地了解, 避免生搬硬套地将其逐字翻译成汉语。

2。 在跨文化交际中, 要充分考虑英语的语言习惯, 提高英语语用效果。

从目前存在的种种英语语用失误的情况来看, 正是由于在进行交际的时候没能够重视英语的语用习惯, 才使得不能完全理解对方的意图以及自身表达出的语义, 也不能让对方充分领会等失误情况的出现, 从而影响了交际的进行, 同时也减弱了在跨文化交际中英语语用实际作用的发挥。因此, 要想提高英语语用, 就要要充分考虑英语的语言习惯, 提高英语语用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效果。

3。 在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时, 要对英语国家的

文化背景、文化内涵、文化内容等进行全面、深刻地了解。如果忽视这些差异进行跨文化交流, 势必会造成失误。所以, 要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进行充分了解, 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出英语语用的综合效果, 从而促进交流双方能够取得完满的结果。[4]由此可见, 在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 加深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的了解是提高英语语用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

4。 在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时, 要充分了解英语国家的人们惯用的思维方式。

由于历史、社会、文化等众多因素的不同, 不同国家的人们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也有显著差异。所以, 即使是对待同一件事, 他们也很有可能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观点、态度。如果不能够很好地认识到这些客观存在着的思维方式的差异, 那么, 英语语用将会面临一些困境。这也就决定了在进行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时, 要充分了解英语国家的人们惯用的思维方式, 掌握他们自然的语言表达方式, 只有这样, 才能更加准确、全面地理解对方的言语意图, 从而实现提高英语语用的效果。

5。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 要全面、深刻地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

在风俗习惯方面, 英语国家与我国之间既存在着相同点, 也有着不同点。相同点是两个国家都对本国的节日习俗特别重视, 不同点是两国的风俗习惯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实现手段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基于这一认识, 在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时, 就要求我们要全面、深刻地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5]不可否认, 随着全球化的加快, 不同国家的人们也大都接触到了不同于本国风俗习惯的其他文化, 但是, 这些浅显的认识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中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加深对英语国家风俗习惯的认知程度。除此之外, 还要找到这两者之间存在的一些具体差异, 只有找出差异所在, 才能尽可能地将二者进行统一, 进而提升英语语用的综合效果。

三、提高英语语用的重要意义

随着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跨文化之间的交流也随之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 提高英语用语的能力也就越来越重要,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提高英语语用的能力势必会提高跨文化交际的综合效果, 从而保证跨文化交流能够取得预期的目的;其次, 目前我国虽然英语学习风气比较高涨, 但实际上主动学习英语的动力却严重不足, 并且英语的应用能力也比较弱, 在如此情况下, 努力提高英语语用能力不但会促使人们更加关注英语的实际应用, 而且还能够激发人们主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6]再次, 在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 也会帮助人们对英语国家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方面都能够进一步地了解, 从而对今后英语的学习效率以及英语的准确使用也都会有所帮助的。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到, 由于英语与汉语之间客观地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所以, 为了能够消除因为差异而产生的种种英语语用失误, 我们必须正确地运用提高英语语用的有效策略, 从而更好地实现跨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活动。

参考文献

[1]李元胜。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 :12—13。

[2]刘绍忠, 钟国仕。语用关联与跨文化交际中的五类语用失误[J]。柳州师专学报, (2) :34—35。

[3]李蓓。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科技信息, (5) :37—38。

[4]曹冬月。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英语教学[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4 (2) :53—54。

[5]张萱。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交际教学[J]。科技信息 (学术版) , (3) :6—8。

5.交际框架下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 篇五

对艺术类学生在大学英语新教学模式下学习心理的实践研究

本文旨在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参考;为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充分发挥计算机与网络学习的优势、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提供了指导;同时也为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和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教学实践支持.

作 者:罗冰 作者单位:北京服装学院,北京,100000刊 名: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MUDANJIANG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2008“”(1)分类号:H319关键词:自主学习教育心理学 英语教学模式 学习动机 兴趣

6.交际框架下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 篇六

【摘要】 长期以来,初中英语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教师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能力远远跟不上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传统的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当前,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标倡导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注重发挥学生先天具有的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

(Student-centered),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为其最终目标。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交际教学成为了英语教育工作者努力的一个目标。本文致力于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交际教学法的尝试应用,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问题的...更多还原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under the pressure of the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teachers of the Junior English laid so much stress on grammars and vocabularies that they neglected to train students to use the language in contexts.Consequently, students couldn’t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Age for lack of language skills, language knowledge, emotional attitudes,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culture awareness.In light of thi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s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更多还原

【关键词】 交际教学法; 初中英语教学; 应用;

7.交际框架下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 篇七

一、概念隐喻理论

Fauconnier指出, 隐喻是连接语言和概念化的一种显著的、普遍的认知过程, 主要依赖源域和目的域两个输入空间的跨越映射;不同概念的信息能够被共同激活, 在某种条件下形成跨域联结, 从而导致新的推理, 生成新的信息。 (Fauconnier 1997:168) 事实上隐喻是一种认知机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 隐喻是人们了解认知和改造经验世界的基础, 是人类最普遍的思维方式。

隐喻表明了世界上最普遍的规律, 也证明了不同事物之间是相互有影响的。如Time is money.众所周知, 译为“时间就是金钱”。我们通过Money (金钱) 这个源概念, 对句子中所用的目标 (target) 概念Time (时间) 进行思考或概念化。以此我们可以建立起许多类似的联系:You’re wasting my time. (你在浪费我的时间。) We are running out of time. (我们正在用完时间。) 在Langacker (1991) 看来:一个多义词的意义之间是有联系的, 它们不是任意的。每种意义代表一个值, 值与值之间的每一种联系也都是有理据可循的。

二、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

Black认识到在大的语境框架下隐喻理论实际上充当的是一种认知工具, 它推动了词汇的扩展, 使人们加深理解一词多义现象。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词义从而加深记忆。教师可以在词汇教学过程中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出发去分析语义。

1. 建立在隐喻相似性特征基础上的, 语境中词汇意义的分析。

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是教师一味的地教单词, 学生机械的重复。这种方法的弊病是学生只学到词汇的字面意义, 没有掌握词汇的内涵及隐喻意义, 最后的结果就是忘得快, 并且经常出现语用错误。因此教师应该教授学生如何利用语境推断出词汇的准确意义。如She went through life with a good heart。“good”一词字面上仅仅表示好的, 而went through表示穿过。从字面看主语她是由一颗好心脏伴随她在整个她的生命里。而实际上句子想表达的是:她带着一颗善良的心走过了一生。由此可见在语境中分析识别并且正确诠释隐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掌握的能力。

2. 注意分析英汉两种词语含义的词汇隐喻文化异同。

尽管英语与汉语表征上不尽相同, 文化差异也相去甚远。比如:A faithful friend id hard to find.益友难得。甚至, 法语中也是如此。Le temps c’est de l’argent.一寸光阴一寸金。着重体现在进行多义词的讲解当中,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文化特征。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词语, 达到整体提高英语水平的目的。

3. 合理使用隐喻灵活创造这一性质, 增强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及词汇的拓展。

大家熟知的argument (争论) 有关的隐喻概念argument is war.这个概念就是让人们把对war这个词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域映射到argument这个无形的抽象的概念域的当中, 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隐喻现象。比如attack (攻击) 、defense (防御) 、retreat (撤退) 、counterattack (反击) 等, 这些词汇的隐喻义就是围绕着war的词义本身而得以引申的。就像这样, 学生在掌握了war的隐喻概念的同时, 又巩固了旧词attack, defense, 也学习了新词retreat与counterattack.

4. 运用方位意象图式帮助学生理解在介词搭配。

许多学生在使用一些动词和名词搭配的时候, 经常对介词的运用混淆不清。比如说over, out和up。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这三个介词的中心图式来细化区分三者的含义。Over包含有射体, 射体从界标上方的一端向另一端沿着一定路径移动直到消失。Out的射体是包括在界标所占空间之内的, 界标所代表的是一些不确定的物体。它的射体由包含于界标边界范围内的一个位置移动到一个两者完全分离的位置。Up的射体的路径有一个垂直的方向, 而界标仅就其垂直的延伸而与之相关。由此, 在空间图像上我们就可以清楚的区分这三者的概念意义, 从而准确运用。

三、结语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多联想, 尽可能的理解一词多义现象。一词多义现象是通过隐喻手段由词的最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的扩展。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 增加对词汇学习的兴趣。从词的本义开始, 启发学生运用丰富的联想。隐喻认知能够帮助学生合理有效的扩大英语词汇的词汇量, 从而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摘要:不可否认隐喻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 一种认知手段。隐喻是链接语言和概念化的一种显著的、普遍的认知过程, 它对多义词的形成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本文从原型概念理论、隐喻认知两方面阐述隐喻认知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作用, 使学生深刻理解一词多义现象, 分析词汇隐喻文化差异, 将语境论引入日常课堂教学。

关键词:隐喻认知,原型,多义词,教学

参考文献

[1]F.Ungerer and H.J.Schmid. (2008)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Beijing: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 (1980)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8.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高职英语教学 篇八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高职英语 战略措施

前言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双重结合,不是传统模式单一的英语教学,也不是单纯的英语对话,而是将英语融入到实战之中,众所周知,中西方的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异,这就对学生英语的交际能力产生了影响,因此在高职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生英语知识,语言能力、还要挖掘西方的文化精髓,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能够快速的适应社会的变更与发展,将自己置身于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中来。

一、跨文化教育对于高职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外语能力的掌握并不代表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掌握,人类对于母语的依赖,会影响学生学习其他语言的方式,这就像我们有时听外国人说中文一样,虽然可以明确表达语言的意思,但是听起来却总是会觉得有些奇怪。因此即使是掌握第二语言的人,在和国外友人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也会发现存在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重视跨文化教育,就会影响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其次是跨文化教育是对国外文化的学习,国外的文化并不只是英语语言,而是风俗习惯、文学艺术、地理人情等多方面知识的学习,在走入国际化发展的中国,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因此中国需要与世界民族文化接轨,才能在全球化的经济中稳固发展,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让自身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因此跨文化教育对于高职学校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我国的高职院校也在蓬勃发展,为国家输送了一批技术生产类职业人才,高职院校对学生英语的教育目标就是能够掌握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的基本交流能力,能在就业过程中学以致用,但在如今的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去很难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是教学观念陈旧,高职学校依然还只重视对于专业技术的学习,而没有把英语教学放在重要的教学地位,忽视了国家人才的发展需要,其次是英语课堂结构单一,只注重英语语法和词汇上的知识学习,忽视了英语交际能力的学习,最后是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薄弱,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强烈的上进意识,自我控制力也比较差。综上,如今我国高职英语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三、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交际的战略措施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传授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只注重教材中语法、语句、词汇的学习,而忽视了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引入,这样的教学观念,会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很多低级的错误。例如英语中有这样的一个笑话,一个中国人去参加舞会,遇见了一个外国人,这个外国人就夸赞这个中国人说:“你今天看起来很美”,于是这个中国人就谦虚的说:“where where”(哪里哪里),于是这个外国人就想这个人怎么这样,夸你漂亮,怎么还问我哪里漂亮,于是就尴尬的说:“衣服很美”,中国人依旧说:“where where”(哪里哪里),于是外国人就很生气,认为中国人实在是太不谦虚了。这虽然是一个笑话,可是却表明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于国外文化的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2.英语教学课堂的多元化。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渗透国外文化,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采取的方式有很多,例如英语表演、朗诵比赛、英语歌唱联欢、英语电影鉴赏等,这些活动不但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在活动的过程中,渗透国外文化常识,为学生展示更多的交际礼仪,勾勒出国外的风土人情,和历史进程,从多元化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营造良好的英语校园氛围。人生中有很多知识都是课堂中无法学到的,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充分的利用校园文化的熏陶,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英语。校园可以为学生组建英语社团、英语沙龙、和口语大赛等,同时也可以在校园建立英语贴吧,不只是本校的学生可以加入贴吧,其他高校或者国外留学生都可以加入,大家可以在帖子中发起活动,也可以交流意见,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共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营造良好的英语校园氛围不可或缺。

综上所述,渗透国外文化知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该把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相结合,同时完善教学改革,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吸收更多的跨文化交际理论概念,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为国家输送更多的国际化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谢俊.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养成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3.

[2]张珊.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5.

9.英语教学应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 篇九

在世界上堪称投入最大、耗时最长的中国式英语教育,却未能培养出令人满意的外语熟练度。据《英语熟练度指标报告》显示,在亚洲12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大陆地区英语熟练度非常低,在亚洲区域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泰国。

目前,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人数远远超出世界上其他国家。有统计显示,目前约有10万英语母语者在中国教学,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教育培训市场之一。很多英语学习者到了国外,才真正意识到实际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国内的英语学习以应试为主要目的,导致语言学习多以考试为导向,应用能力较弱。有专家认为:“中国一些学校的英语教学方法很传统,老师要求学生学习语法、死背单词,这只是一种单纯的模仿,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特别是中小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外语实景交流的机会较少,缺乏实践锻炼。而学生应该学习怎样自然地用英语与人进行交流沟通,这才是最重要的。”英语教育观念变革迫在眉睫。专家、学者指出,语言应用能力的锻炼应当从小培养,并且多加应用。此外,在英语考试方面,要逐渐加强对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而非单纯着眼于语法、单词等书本知识。

10.交际框架下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 篇十

长期以来,中国的中学英语教学一直延袭使用语法翻译法。很多教师认为,教英语无非是让学生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判定学生英语学习好与坏的标准是看其英语知识掌握的多少。这样就导致了语法学得挺好。交际中却常常出错。

譬如:“Those bad eggs will be punished for their wicked acts”和“Thepropa-g

有人把这种非中非英的中国式andat team will perform at the end of your visit”。

英语叫做“Chinglish”那么,人们如何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什么,语法与交际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一、人们是如何学习语言的首先,我们谈谈语言的学习形式。William littlewood指出:语言不是智力现象,像人类的其它行为一样,它是一种行为,语言是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获取的。

通常,“一岁到五岁之间”的儿童学母语学得最快最多,在此期间,儿童除了睡觉之外,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语言。”为了使婴幼儿理解语言,父母和其他人常借助不同的手势、实物、图片和其它东西,同时不停地重复同一语句对他们进行训练,直到记住为止。这样的方式给婴幼儿提供了听和模仿的机会。这样的训练重复多次,孩子们就会逐渐学会把“老师们”说的话和手势、实物、图片以及其它东西联系起来,从而明白“老师们”说的是什么。这样的环境非常有益于孩子们的语言学习。因此,我们可以说,儿童能自如地使用母语是同一行为重复多次和环境影响的结果。而学习外语,比如英语,中学生一周只有几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且英语课堂之外,他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几乎全与汉语有关,在中国绝大多数地方,学生们几乎没有机会看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更不用说用英语同他们交谈。“因此,教师有责任多给学生创设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机会,从而学会流利地使用语言。学生们应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上,而不是集中在语言的精确度上。”

其次,婴幼儿学习母语的愿望非常强烈,学习活动连续不断。只要他们不睡觉,就会坚持学习他们所需要的话语,从不厌倦,从不踌躇,从不间断。但对于学生学习外语来说,他们就

可能缺乏动力。因为据他们看来,外部世界距他们很遥远。他们视外语学科如其它学科一样,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应考。关于学生用书,众多的严格控制性练习和不间断的测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活动。因此,学生有时感到教材枯燥乏味。再一点是当学生与操本族语的外国人交谈时,他们还需不时地使用母语,才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这种英语加汉语的表达方式减弱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为学生们认为自己永远也不会掌握一门外语。因此,英语教师应该而且必须经常地激励学生。尤其重要的一点是,老师要尽力和学生打成一片,安排一些语言活动,使学生感到所学语言在课堂外仍然有用。教师要要求学生用所学语言自己组织活动。从而使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外语在他们日后的工作中将会大有用处。在学生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少纠正或不纠正他们所犯的语法和语音错误,而用正确语言反复重复学生已讲过的语句。通过这样的方式,受到激励的学生就一定能在语言学习上由初级向高级发展,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第三,关于我国中学生学习英语时的母语干扰问题。众所周知,早期婴幼儿的大脑是一片空白,他们在学习母语时,不会受到任何外界的干扰。他们可以极其自如地学习母语,练习讲话,并竭力把所听到的语句记忆下来。换言之,他们听到的不是人工语言,因此对他们来说,不存在任何语言障碍。然而对中学生来说,他们早已习惯于自己的母语--汉语的结构和用法。当他们开始学习英语时,会不时地受到母语的干扰。这是因为“学习者对于结构一无所知,不做分析,凭借体验切题的内容就可学好”。这时,老师采取的最好办法就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正确语句,使他们明白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从而弥补语言学习上的不足。

总之,语言是一种技能而不是充满规则和公式的学术知识。人们知道,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和那些没有上过学的人可以用母语自由交谈,他们用母语思维用母语讲话,甚至在睡眠过程中也会练习母语。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会逐渐地掌握语言。学习语言的方式恰似日复一日的活动:苏醒、吃饭、行走、睡觉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不需要学习各种规则而只需练习的技能。因此,学习语言不同于诸如数学、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学科的学习。

二、语言学习的目的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虽然它不是人类交际的唯一形式,但毫无疑问,它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我们精心设计的整个社会结构都是通过语言来调节的。假如我们没有口头语言和后来的书面语言,我们就不可能创设这样一个如此复杂的社会交往系统。可见,人们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而不是为了显示他们可以记住各种各样的语法或语音规则。纵观日常会话就足以说明这一点。你所需要的是信息,是根据语意表达自己和与人交际,而不需要语音。语调和语法的规则。

即使本句的语调不正确,但问话是可以理解的,交际的目的也已达到,另一个例子也可以说明语言为交际服务。假设你正在和你的一位要好的朋友交谈,突然他插话说,“我认为你不应该这样谈这个问题,而应该……”。这时,你可能为朋友的这种不礼貌行为而生气。这是因为你在谈话时的注意力集中在语意上,而不是说话的方式上。几乎没有人能既注重坦然的交谈又全神贯注于语言形式。谈话时,最重要的是要表述清楚,谈话人和听话人能相互沟通。很少有人想让听话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结构上。因为使用语言的真正目的是创设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渠道,从而达到某一目的--获取某一信息,分享一个笑话,同记一个问题或解释某一程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语言服务于各种各样的生活交际的需要。事实上,人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种种不同的问题等待着他们去解决。假如他们被限制在老师所教的内容和课本所介绍的知识的范围内,或仅仅依靠他们已学到的语法规则,他们如何对付如此繁纷复杂的世界。由此可断然地说,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而且只有通过使用语言才能学好语言。这正如FranccesGorbet所说:交际不能服从于语法。只有通过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来使用,学习者才会获得更多的东西。

三、语言学习中,语法和交际的关系

婴幼儿学习母语时,并不在意语法,最关键的是要别人明白他们表达的意思。

一些成年人中的文盲,终生都不会分析句子。相反,他们都可以自如而准确地表达自己。在起初阶段,新事物在其脑海中几乎是一片空白,随后才有理性的分析。第二语言的学习也是如此,毫无疑问,在起始阶段,用一种全新的语言与人交谈,这对于我国中学生来说,其难

度是不言而喻的,许许多多的语法错误会随之而来。然而,这些错误是自然且不可避免的,这时,老师应注意只要学生敢于用新学的语言进行交际,就要大力表扬,鼓励他们的进步。中学的一些老师担心,如果不及时纠正语言上的错误,势必会导致日后不能准确使用这种语言,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对于错误不加纠正,必然会导致更加严重的问题。但真正的关键在于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进行纠正,至少在初学者模仿阶段时,不断进行纠正是不合时宜的。这在某种程序上会使学生感到失望并丧失信心。只要学生的交际能正常进行,老师就要表扬,就要鼓励。如果在英语教学中一味地强调语法的重要性,不断地纠正语法错误,其结果只能使学生感到厌倦,积极性受到挫伤。

如果在全体同学面前纠正一位腼腆同学的错误,也许他就永远不会再开口讲英语了。如果一位学生发现他的作业本上批满了红错号“×”,他一定会感到沮丧,并会对英语弃而不学。因此,更好的做法是能容忍一些不可避免的错误。不要因为语法上的错误而影响其进行正常交际。

一些习惯于语法翻译教学法的中学老师认为,使用该教学法可以体现教学工作的有序性。他可讲完一个语言点再讲另一个语言点,而且可以从简到繁地讲。

他可以教、可以练,可以测试,可以把教学推向新的高度,在某种程序上,这种观点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另外一些教师则认为,语法翻译法有很大缺陷,它对整体理解和交际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以“Af-ter you,madam”为例,如只知道“after”是介词,“you”是代词宾格作“after”的宾语。“After you”是个介词短语,而并不真正理解短语的含义,那么知道这条短语和会分析它又有何用?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更能说明这一点,有一次,一位担任外语教研组长的英语教师在应邀向带领学生在该校实习的外籍带队教师介绍该校情况时,面对几位美国同仁,她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无论那几位外籍教师问什么,她的唯一答语只是“Yes”、“yes”,这使得几位外籍教师起初感到纳闷,继而感到生气。他们不能理解这位教师为什么只会不厌其烦地说“Yes”。这次谈话后,那位教师说,她根本听不懂几位外籍教师的问话。但可以肯定,如果他们把所说的话写下来,她可以分析他们所说的所有句子。另一个例子是我市一位被认为是称职的英语教师,除了读英语单词和课文外,无论何时何地,她都只会说汉语。她被认为是位称职教师,只是因为她能按照英语课本清楚地解释语法内容。这种

不足,是由于她在上学时就只注重语法规则的学习而忽略了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

由于语言的约定俗成性,许多句子从语法角度上去分析是不对的。但这些语句却被人们广泛地使用。语言的这种特性要求人们不需只重语法而忽视习惯用法。

例如句子“他很精神”。在本句中“精神”是名词,“很”是副词。按语法规则分析,名词前不能有副词。本语句的正确说法应是“他很有精神”。然而,当人们讲到“他很精神”时,没人认为它是个错句。这是因为本句是约定俗成的。尽管它的词语搭配是错误的,但却可以被人理解,被人接受。因此,完全按照语法规则去分析和解释某些语言现象是十分困难的。由此可见,只注重语法就只会浪费时间,而注重交际就会避免上述所讲问题的出现。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语言的使用形式也不同。例如,中国人常问对方“你多大年纪了?”既使与对方刚刚相识,此话也无伤大雅。而对西方人,尤其是对于女士来说,是绝对忌讳的不礼貌问题。中国人在交谈时.常谈到工资收入问题。

“你一个月挣多少钱?”是常谈话题,它甚至可以表明对对方生活的关切。而对西方人,这样的话题却是难以接受的。他们非常讨厌对方问到自己的收入问题,因为这是个人的秘密。既使父母与子女之之间也不谈这个问题。

另一点值得一提的是:供老师在课堂上支配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在解释个别词句或语法结构上花费太多时间,势必会影响学生对于第二语言的广泛接触。

这样,学生在结束该课程学习之前,就不会学到他们应学到的东西和应掌握的技能。即使他们在结束该课程学习时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语言结构或语法规则,也会像一些现任中学英语教师那样,不会很好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我们知道,交际是教授和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作为中学英语教师,面对的是初学外语的学生。

因此,摈弃传统的只重语法的教学方法,采取交际领先的教学原则,指导学生在课内外大量操练交际技能的明智之举。同时,教师要相信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一定会逐步掌握语法内容。

11.交际框架下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 篇十一

关键词:建构主义;翻译教学;交际法

目前,高等院校的翻译教学承担着为我国培养翻译人才的重要任务。然而,这种教学活动往往局限在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虽然具有良好的语言基础和语言能力,但专业学科知识相对狭窄,从事具体的翻译实践活动往往力不从心。广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中,英语语言功底良好而又精通专业知识的学生绝非少数,他们也可以成为我国翻译人才的重要生力军。然而,在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很少有机会接受正规、系统的翻译教学,他们的翻译技能多是通过大学英语课程或者普及率较低的翻译选修课获得的。在这些课堂上,教师运用的是以巩固语言知识为目的的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他们所学的翻译技能和知识与实际脱节,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翻译实践。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法远远满足不了当前实际翻译工作的需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呼唤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新型教学法。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建构性,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完全参与,通过学习者之间的相互效仿、协助和激发,从而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许多新式教学法应运而生,交际语言教学法就是比较流行的一种新型的语言教学法。

交际法的课堂典型特征是:有服务于真实意义的互动;课程注重语义内涵、社会功能而非语言结构;有真实的材料,创造现实生活情境;有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任务;常有两人或几人一组的讨论,学习者用各抒已见、集思广益等方式参与教学,教师为促进交流而参与或协助学生讨论等。由此可见,交际法是一种以学生为课堂中心的新型语言教学法。把交际语言教学思想运用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就是改变传统的以巩固语言知识为目的的翻译教学,强调翻译实践的交际性、过程性和有效性。

二、交际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

1.设计有效的课程大纲

开展一个新的教学项目之前,首先要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系统的需求分析、目标制订、教学活动筛选和教学项目效果预测。需求分析的重点在于了解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完成教学项目之后应达到的要求,即弄清楚学生的身份、学生的语言水平、交际需求、未来的职业选择等。目标制订的主要内容是区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和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相比英语专业的课程,大学英语的授课时间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的特点及日后使用英语的环境更加复杂,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篇章翻译能力和实用文体的翻译技巧。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也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突出实际场景的模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设定切合实际的预测效果,以有效地调整项目的进行。

2.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交际教学模式,提倡自主学习

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学效果不好。如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依托网络平台,充分利用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地利用语料库、翻译软件、翻译论坛等条件,采取交际式教学方法,必然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与对翻译学习的兴趣。同时,可采取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做到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再向教师作汇报发言,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

另外,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学生在读写译课堂外仍能进行翻译学习,合理利用业余时间。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在资源服务器上以课件或文档的形式发布相关的翻译理论和技巧、范例以及翻译作业,同时教师在自主学习课时对学生随堂辅导,及时向学生解释复杂难懂的翻译理论、处理他们遇到的翻译问题等。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也可以浏览翻译课件、完成并上传作业,并获得教师的详细评价。在这种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的翻译教学,解决了读写译课课时不够的难题,丰富了教学内容,促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3.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翻译中常出现的严重错误往往不是因为措辞造句不当,而是因为两种语言差异即两种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而造成的障碍。比如“the last straw”,中国学生很容易想到的是“最后的稻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最后的稻草”就意味着是“救命稻草”,不熟悉英国文化的人都会这样翻译。但是在英文中,它源于“the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s back”(指最终使人无法承受的事,终于使人不堪重负的因素)。因此,翻译并非完全是一种语际转换,这个过程携带着大量的民族文化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在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要尽量能够把语言所反映的一种文化传递到另一种文化中去。自然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加强英美文化背景教学变得十分重要。

从设计有效的教学大纲入手,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交际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是交际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新突破。它使传统而又被动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转变为丰富多彩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而且解决了现存翻译教学中的许多问题。

参考文献:

[1]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2(4):56-58.

12.跨文化交际能力下的旅游英语教学 篇十二

本文试从跨文化交际与旅游英语教学的关系,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以及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策三个方面来探讨旅游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跨文化交际与旅游英语教学的关系

进行旅游英语教学,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要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方面来渗透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从而全面透彻地掌握旅游英语这门技能。因此对于旅游英语这门专业语言的学习, 我们必须要首先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 他们之间既密切联系又互相区别。文化影响语言, 语言反映文化。因此对于酒店英语教学, 我们应当与服务的客人所在的国家文化教学相结合, 以便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真正含义。但以往的专业英语教学均忽视了语言使用与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 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语法, 词汇掌握得较好, 但缺乏专业素养, 没有在恰当的场合使用恰当的语言的能力, 有时甚至运用本族文化的言语交际准则来套用外语, 以至造成令人尴尬的场面, 影响服务质量。从语言与文化的这种关系可以看出, 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对提高员工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2. 旅游英语

《旅游英语》旨在培养学生用英语流利地向外国客人介绍酒店的服务部门、项目、设施, 以及从事旅游服务交际的能力。无论从巩固专业知识还是提高英语水平方面都是必要的、有益的。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 我国的旅游业迅猛发展, 势必急需大量的较高的旅游英语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人才, 满足快速发展的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而开设《旅游英语》这门课程目的就是要培养旅游服务人员的英语能力、沟通能力、礼仪服务得体能力、处理突发事件和投诉能力、产品的推销和策划能力, 以及创新服务能力。因此旅游英语教学的任务应当包括:培养旅游服务人员的英语“语言能力” (即英语的语法、词汇及听说读写译的技能) 和“语用能力” (即在实际的服务交际活动中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言语交际的能力) 。

3. 跨文化交际与旅游英语教学的关系

旅游英语教学的对象是培养一些从事旅游服务、酒店服务的相关工作, 并向客人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使客人在外旅游中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这就使得旅游英语教学具有“跨文化”性质。因此它的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服务能力, 以及处理问题投诉的能力, 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旅游服务能力, 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 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语用能力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对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具有很大的帮助, 这也是服务人员适应旅游业和酒店业迅猛发展的要求。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 而文化意识则是语言运用是否得体的保证, 这就告诉我们不要单纯地进行就语言而语言的教学活动。学生只有掌握了有关目的语的语言规则和文化规则, 才真正拥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 在旅游英语教学中, 教师不仅应该教学生语言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 还要教他们社会文化知识, 体现旅游服务人员人性化、高水平的服务水准。

旅游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语言规则,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和服务得体的能力。仅仅学会一门外语的语言知识并不意味着能顺利进行交际。外语既然是一种工具, 它归根结底应该成为学习者的使用工具而不是认知对象。认知的重要性, 仅在于它能增强学习者使用外语的能力。如果将认知或应试当作目标, 把培养语言的应用能力撇在一边, 无疑是本末倒置。因此, 在提高旅游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同时, 应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服务能力, 这既是我国旅游行业对人才需求的迫切需要, 也是旅游英语教学的一项紧迫任务。

三、旅游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策

1. 转变观念,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

首先要进行教学观念的转变, 打破传统的听、说、读、写、译相互脱节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学习英语的方法, 把文化教学有机地融入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在中国, 人们对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认识还比较低,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只不过是个学习外语的问题。他们觉得, 只要会外语, 剩下的凭常识、按习惯就可以解决。然而, 常识这个东西并不一定具有普遍性, 它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属于常识性的行为, 换在某个外国的背景下可能成为一种不合常识的行为;在某种文化下属于很礼貌的行为, 在另一种文化下可能被视为无礼;一种文化下的人怀着敬意说出的话, 另一种文化下的人可能理解成是一句带侮辱性的话;拿汉语的习惯去套外语, 有的时候套得对, 有的时候则会套错。比如说:汉语服务有“慢走!”、“慢用!”等表示“慢”文化的礼貌用语。但在英语服务中却不能说“Walk slowly”、“Eat slowly”。

2. 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创设语言环境, 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对比教学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跨文化知识教学, 在讲新课之前, 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任务, 让学生上网查阅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资料。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与授课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 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还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无限资源自己设计多媒体课件。此外, 教师还可以利用幻灯片、视频、录像等视听资料, 形成一定的英语文化氛围。通过这些资料, 使学生直接而生动地感受到相关国家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化知识、思维方式、语言交际方式, 以及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体会西方文化与汉文化的差异, 减少语用失误, 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培养旅游服务人员用英语服务的多种职业能力。

3. 挖掘教材, 精心备课

教师应该就教材中的有关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讲解, 使学生在学习内容之前, 首先对相关的文化背景有一个了解。教师结合文化内涵来进行教学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 在讲授餐饮部门服务时, 要涉及西餐文化, 这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地给学生讲解一下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还可以教学生使用西式餐具, 使他们在对客服务中不至于闹出笑话。在授课中有必要向学生介绍中西方传统的节日, 可以讲解圣诞节、万圣节等节日的由来及节日的一些庆典活动, 并与中国传统节日进行比较, 使学生感受节日的气氛, 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旅游服务人员不可缺少的技能。因此, 旅游英语教学应为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人才而不断努力。然而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 西方的文化产品正铺天盖地流入中国, 我们往往会不知不觉地接受西方文化的渗透, 这是很现实的。我们同时应该认识到, 中国古代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而灿烂的文化之一, 它对东方国家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在旅游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态度, 应抛弃文化偏见, 不能厚此薄彼。

参考文献

[1]华厚坤:试论跨文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黑龙江: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3 (6) :153~154

[2]李苹高飞:国际商务英语培训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北京:集团经济研究, 2007 (10) :396

13.浅谈商务英语的交际教学法 篇十三

浅谈商务英语的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作为商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重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具有重视交际能力、恰当使用语言、任务教学等特点.本文结合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商务英语教学实践和多年从事商务英语的教学体会,从交际教学法的特点以及教学实践分析探讨了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作为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专业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来解决实际商务活动存在的问题.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商场现代化 PKU英文刊名:MARKET MODERNIZATION年,卷(期):“”(21)分类号:H3关键词:商务英语 交际能力 交际教学法 教学实践

14.交际框架下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 篇十四

外语教学应培养学生外语的交际能力,即要培养他们懂得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要达到此目标,学生需要懂得语言的形式、意义和功能,懂得不同形式的语言结构可以表示同一种功能。比如,一个人向另一个人提议做某事时,在非正式场合可说:Let’s…Whatabout…?Howabout…?Whydon’tyou…?在正式场合则可说:MayIsuggest…?Wouldyoucareto…?IfImay/mightmakeasuggestion…同时,他们也应该懂得同一结构也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功能。比如,祈使句可以表示请求(Pleasebequiet)、建议(Trythesmokedsalmon)、邀请(ComearoundonSunday)、指引(Turnrightatthecorner)。

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多熟记一些固定结构、重点句型和特殊用法,多阅读一些英语文章,多通过英语电视节目或电影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还要适当地教育学生注意英语语法使用的规范和恰当使用交际语言的多样性、准确性,为学生以后具有丰富的交际语言知识和准确的口语表达活动提供前提保障。

二、通过恰当有效的途径是促进学生交际的得力保障

1.运用说唱(chant)技巧

Chant是指把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词语或句子整合连接起来,使他们长短一致,对仗工整,并按诗歌押尾韵的形式去朗诵。Chant节奏感很强,声调抑扬顿挫、高低起伏,极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和激情,朗读时不仅可以及时纠正学生在语音方面的错误,而且对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效率有明显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养成开口说话的良好习惯,掌握高超的朗读技巧,且效果极佳。

朗诵时让学生用手指轻轻敲打桌面当作鼓点一句接一句地练习,他们配合默契,气氛热烈,连许多平时不敢张嘴的“差生”也大胆开口争相媲美。这样的练习,不仅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预设生成起到了铺垫作用,而且也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达到了同学间相互交际的目的。

2.播放动感音乐

中学生正处于少年期或学龄中期,在这一阶段,他们的语言接受能力很强,但是注意力持续的时间短,枯燥的语言操练极易使他们产生疲劳感,从而导致注意立分散影响课堂质量,更有甚者会使交际课堂的进行变得死气沉沉,黯然失色。在这种情况下,唱唱歌曲或插播一段音乐,不仅可以使疲倦的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而且通过音乐的播放可以了解文章的背景和文化差异,对课堂教学是一个很好的铺垫。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达到语言训练目的的,而且能使英语语言的交际能力向更深的层次发展。

可以说,凡是需要配以音乐的课文,笔者都千方百计地设置情景,让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欣赏、陶醉、学习,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寻找话题、回答问题、共同讨论、达到交际。

3.巧设课堂游戏

苏联教育家科罗寥夫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多。”课堂游戏是为一定的教育内容服务的交际媒介,所以说课堂游戏对于初中生来说很有帮助,也很有必要,它不但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他们的智力,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掌握了语言规律,学会了用语言进行交际,它是变“聋子英语”、“哑巴英语”为“开口英语”、“快乐英语”的有效途径。笔者经常采用的游戏种类有:

(1)单词接龙比赛:把前一个单词的末字母作为下一个单词的首字母,或根据所给单词的词性或类别说出其它的单词。

(2)Buzz:教师或学生随意指定一个数字如three,然后让其他同学来数数,数数时注意要省略去这个词和其所有的倍数,仅用一个单词Buzz来代替。例如:0ne,two,Buzz,four,five,Buzz,seven…。

(3)Simonsays:让学生听到Simonsays,“Sitdown!”等时,大家就要根据命令执行,反之,如果只仅仅听到Sitdown/Standup!等时,学生什么命令都不执行,出错者被淘汰出局,坚持到最后者为胜者。

(4)幸运碰碰车:教师先准备充足的写有英语单词的卡片,然后每两个同学一组面对面参加竞猜,其中一个同学根据卡片内容表演动作或用简单的语言介绍,让另一个同学看着动作和简单的介绍来猜测单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最多者为胜,加以奖励。

(5)猜字游戏:电视中的“SK状元榜”是一个很能锻炼口语的节目,它要求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用英语解释某个单词的含义。这实际上是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策略。

(6)猜谜游戏:值日生想出一个人或物,但不告诉班里的同学,然后学生们提问题,只能问一般疑问句,让值日生回答Yes或No,最后看谁能先猜出这个名词。这个游戏也可以反过来做,即由班里的学生想出一个名词,由值日生去猜。

4.模拟角色表演

语言既是学习的工具,也是进行人际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而模拟角色表演既是英语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也是交际实践应用当中的新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表演,活化课文内容,进行情景教学,把学生带入仿真的生活环境之中,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把课文里的英语真正地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课堂上,笔者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和教学内容的进度,经常设置一些真实有趣、比较贴近学生和社会发展的生活、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情景,如“Shopping”,“Seeingthedoctor”,“Askingtheway”,“makingatelephonecall”,“Traveling”,“Searchingon-line”等,或从课文中选择一些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表演角色,把讲台变舞台。这种模拟角色表演,学生很容易进人状态,在活泼愉快、自然有趣的课堂气氛的陪衬下,他们凭借适宜的道具、得体的肢体语言和真实有目的的、有感情的对白去理解对方的意图和思想,从而有机地促进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目的,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能力,对培养他们观察、注意、记忆、联想、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5.坚持每日播报(Dailyreport)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是“填鸭式”语言知识传授,很少注重口语交际的应用,而现代英语要求教师必须用英语组织教学,创造适当的环境,让学生在听和说的过程中感受语言,通过边听边说、学习与模仿,在猜测语义和运用中习得英语。

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笔者倡导学生坚持每日一次的新闻播报。对于新闻播报,笔者十分重视,因为这是学生学以致用、发挥自己潜力的机会,也是学生进行相互交际和展示自我的平台。所以,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和能力差异,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报刊、杂志、电视或上网查询英语国家地理概况、文化习俗或摘抄一些名人轶事、幽默故事和新闻类的东西,每天安排一位同学在英语课时进行5分钟的现场播报(尽量使用英语,也可以使用汉语)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6.采用活动途径

任务型活动(Task—basedActivity)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现有资源,运用各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且通过感知的学习态度、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以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因此,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如果能在英语教学活动中采取或运用任务型活动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兴趣,而且还能够促使学生互动交际、动手动脑、积极思维、形成知识、发展技能。

三、结束语

上一篇: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思想汇报:入党的基本条件下一篇:4年级上05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