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学习心得体会

2024-11-19

人工智能学习心得体会(通用8篇)

1.人工智能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心得体会

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培训学习,我有了初步认识:学生是我们老师施教的主体,我们所作的一切努力就是为了学生更加健康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就是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我感觉”,使心智得到了更加健康的发展。可以说“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为世界范围内的教学改革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新鲜活力,为变革传统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多元的切入点。

智能的多元性、差异性,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因材施教。其实这点早已被大家所认识到,但很大一部分仅限于认识到,做到的却很少。这就讲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性和启发性。而我们老师在启发性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发挥个体的优势智能,从而带动弱势智能发展,把强项迁移到其他领域。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能结构类型。有的人语言智能占优势,有的人数理逻辑智能占优势,还有的肢体运动智能占优势等等。同样的内容,应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去学习,以适应每一位不同智能组合结构的成长中的个体的需要。如果真地去“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那将会是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忽视与不尊重,那样强加于学生的“改变”所带来的结果将会如何呢?我不敢深思。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握每一位学习者的智能结构,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即为每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创造适合他自己的最优化的学习方式的组合。而不是要“改变”,不是要完全摒弃。

所以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语实在不妥。

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形式,即使俩个人在某种智能上都有优势,但这种优势智能与其它方面优势智能的组合是因人而异的同样具有较高的音乐智能,有的同时具有较高的肢体运动智能两者结合表现为音乐舞蹈的能力,而另一些人表现为演唱能力、演奏、作曲等。不能要求每个孩子一个模式。我们要善于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来学习,如音乐强---唱来学习,运动强---表演来学习。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学习困难实际上属于“潜能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只要我们找到开发潜能的有效方法,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优化为学力,我们的学生一定都可以成为学业优等生。因此,探索出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改变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人际关系,将会使学生学会自主解决学习困难,为学生的今后进一步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就应当为每一个孩子搭建平台,创设情境,开掘、发展他们的各项智能,扬长避短,使他的智能形成优化的机构。因此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后的教学中掌握多元智能理论后就要重新定位教育目标,力求培养学生的八种智能,尽量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使学生观发生改变,鼓励学生建立信心,有天生我才必有用,行行出状元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观也要发生改变,即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不能挖苦学生,不能讽刺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势力导,适时而教,力求因材施教,全方位开发学生智能,提高素质,勇于实践,提高分析诊断能力。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的教育观也发生了改变,今后我要用多元智能的思想,用全体全面的目标意识,发展创造意识和能力。另外,此次的培训学习也引起了我的深思,我今后要改变对学生的个性评价,要以八种智能为指标体系,全方位评价学生,我想起了我以前对学生的评价方法过于偏颇,也许已经在学生的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阴影,而我却没意识到,我庆幸我参加了这次的培训学习,使我认识到我在教学评价中走入误区,今后我会将我这次学到的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我以后评价学生的指标体系,要用激励赞赏的眼光来看每一个学生,我相信我的学生一定会健康成长。

以上是我对学习<<多元智能理论>>的一点学习体会,可以说我收获颇丰,受益匪浅。今后我将用我今这次学到的内容指导我的教学工作。

2.人工智能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一、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的概念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属于机器学习研究中的一个新的领域。深度学习是指人工智能对从未经过标记的数据展开学习、训练,自行掌握概念,学会辨识声音、图像和其他数据,这种学习方式更接近人脑的方式。深度学习主要是以构建深层结构来学习多层次的表示,并不是特指某种机器学习算法或模型,而是一种技术。

在人工神经网络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解剖学知识发现大脑表示信息的方式:通过感官信号接收到的刺激信号通过一个复杂的层状网络模型获取观测数据展现的规则。也就是说,人脑是根据经聚集和分解过程处理后的信息来识别物体。因此视皮层的功能是对感知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和计算,而不仅仅是简单地重现视网膜的图像。人类感知系统这种明确的层次结构极大地降低了视觉系统处理的数据量,并保留了物体有用的结构信息。人工神经网络是在对人脑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的认识理解基础之上模拟其结构和智能行为的一种工程系统,而含多隐层的多层感知器就是一种深度学习结构。

深度学习通过组合低层特征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表示属性类别或特征,以发现数据的分布式特征表示。其动机在于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从而模仿人脑的机制来解释数据,例如图像,声音和文本。它比传统神经网络拥有更多的隐含层,使用更多的网络层次来模拟大脑的学习机制,并克服了传统神经网络算法在多层情况下训练困难的问题。它同样是人工神经网络,突破之处在于它的网络层次和解决训练难度的方法。

二、Alpha Go深度学习技术过程分析

从自然期刊论文提供的资料分析,Alpha Go主要是通过把已有的技术整合在一起,并利用大量的训练数据和计算资源来提高准确性,所以其核心仍然是强大的计算平台和工程能力。Alpha Go主要用到的核心技术:机器学习中的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启发式搜索算法的蒙特卡罗树搜索算法,另外,深度学习模型里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和优化方法中的一阶方法一起构成了Alpha Go的核心组件。

围棋人工智能问题的核心在于搜索。最简单的方法其实就是把所有的可能性罗列出来,然后从中选出最优的方案。实际围棋比赛中这种“可能性”太多,即搜索空间过于庞大。即使耗费再多的硬件资源,把每种可能的情况都做一遍验证也不现实。所以Alpha Go的核心技术避免穷举这些所有的可能性,而是利用更聪明的方式(比如近似)来找到那些有可能促使胜利的策略。当一个选手把白色棋子放在9*9小棋盘上的时候,对于机器来说它有80种可能的走子方案(9*9-1),这称之为广度(Breadth)。机器确认了下一步走子方案的时候,选手就可以选择剩下的79种走子方案。很容易看出,仅仅简单的两步就共产生了80*79种不同的组合。所以,当一个游戏的长度为N的时候(也称之为深度Depth),考虑所有的可能性是不现实的。总的可能性数目依赖于前面所提到的广度和深度,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要降低搜索空间的大小,即要降低广度和深度。

走棋网络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广度。对于一个给定的棋盘状态,我们要尽量把需要考虑的范围减少,同时也要考虑最优的走子方案。通过走棋网络我们可以只选择可能性较大的走子方案,而不去考虑剩下的方案。从数学的角度来讲,对于给定的一个棋盘状态,先计算概率分布,然后从中选择最为合理的走子方案。Alpha Go系统中选用深度神经网络中的一种———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方法来计算概率分布。在Alpha Go系统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是一个棋盘(可以把棋盘看做是一幅图,棋盘上的黑子和白子分别可以用1和-1来表示,剩下的空位置可以用0来表示),其实相当于一个矩阵。它的输出就是不同走子方案的概率分布,然后基于这个分布,可以做下一步的决策。为了达到训练的目的,Alpha Go需要大量的训练样本,样本就是职业玩家的比赛记录。训练好的模型就可以用来模拟高手似的走法。整个样本的训练过程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Alpha Go系统会从已有的比赛历史中去学习顶级高手的走子方案。也就是说,给定一个棋盘状态,Alpha Go会试图去模仿专家的走法,并判断哪中走法最有利。然而,Alpha Go并没有停留在这一步,而是接着用强化学习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强化学习主要用来搜集更多的样本,从而提高系统的准确率。采用做法是把训练出来的模型俩俩做对抗,根据比赛的结果再更新模型的参数。所以这是机器和机器之间的较量,这种迭代会反复很多次。通过这种迭代,最初的模型最后可能演变成了另一种模型,这种通过不断地自我提升训练出来的模型在大部分情况下会胜出最初的专家模型。

三、深度学习应用现状及不足

深度学习的应用对象不仅包含语音、图像、视频,也包含文本、语言和语义信息。深度学习已成功应用于多种模式分类问题。这一领域虽处于发展初期,但它的发展无疑会对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系统产生影响。同时它仍存在某些不适合处理的特定任务,譬如语言辨识,生成性预训练提取的特征仅能描述潜在的语音变化,不会包含足够的不同语言间的区分性信息;虹膜识别等每类样本仅含单个样本的模式分类问题也是不能很好完成的任务。

四、结束语

深度学习目前仍有大量工作需要研究。模型方面是否有其他更为有效且有理论依据的深度模型学习算法,探索新的特征提取模型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内容。此外有效的可并行训练算法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方向。在深度学习应用拓展方面,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深度学习在增强传统学习算法的性能仍是目前各领域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李凡长.《机器学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ISBN:9787312026362.

3.迁移学习:人工智能下一站? 篇三

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战胜韩国棋手李世石的“人机围棋大战”,一度将人工智能概念推向风口浪尖。业内人士认为,在以“深度学习”技术为主流的全球人工智能科技竞赛中,中国专家所引领研究的“迁移学习”技术具备很强竞争力,代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

深度学习+小样本

“人机围棋大战”的背后,是人工智能领域机器学习技术的突破,即机器在模拟人脑运算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实际上,人工智能技术已走过60年历程,直到近年机器学习技术中的“深度学习”技术取得突破,才迎来春天。

“深度学习”意为使机器模仿人脑神经网络的学习、判断和决策能力。比如,AlphaGo机器人以半年时间集中模仿学习了3000万步人类围棋大师的走法,并从自我对弈中积累胜负经验。

然而,“深度学习”局限性明显。原百度研究院副院长、地平线机器人CEO余凯坦言,肥沃的数据“土壤”才能“训练”出“深度学习”模型,但目前数据源、数据算法、数据应用的市场高度分离,未形成完善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链,导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仍然面临数据源不足和技术垄断两大挑战。

“数据高度集中在谷歌、脸书、亚马逊、BAT等互联网巨头手中,长此以往,将导致人工智能技术垄断,反而不利于技术创新和国家安全。”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主任杨强说。

杨强强调“深度学习+小样本”理念,即将大数据训练好的模型迁移到类似场景加以改进应用,打破了“逢模型必大数据”的局限。

“比如,将骑自行车的经验应用到骑摩托车上,就是‘迁移学习’。”杨强说。

2005年,微软举办的世界数据挖掘大赛中有关于搜索技术的竞赛题目,杨强团队利用“迁移学习”,将机器在其他领域的经验迁移过来。

在IT行业,“迁移学习”已有局部应用。

人工智能公司“第四范式”创始人戴文渊在百度负责名为“凤巢”的广告营销系统期间,利用“迁移学习”将百度搜索算法应用到问答社区“百度知道”,使后者点击率提升4成;腾讯将大规模在线电商推荐任务迁移到新领域,大大减少了数据需求量;微软也利用“迁移学习”分析了电商产品的舆情取向;香港科技大学利用“迁移学习”技术,将大数据训练出的对话模型迁移到具体行业的小数据领域,实现精准的“人机对话”,在服务业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同时,杨强还在华为创立人工智能领域实验室,利用“迁移学习”技术研发了10多个智能移动终端的专利,并已注册。

“迁移学习”的应用障碍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机器学习是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迁移学习”是机器学习技术发展的新阶段。杨强带领团队将研究不断深入,使中国占据了这一领域全球研究的制高点。

专家们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发展“迁移学习”技术,并实现推广与应用。

但是,眼下“迁移学习”应用仍然有限。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实,在谷歌的人机围棋大战之前,人工智能少人问津。AlphaGo的胜利,源于谷歌团队此前收购了人工智能公司Deep Mind,获得了“深度学习”技术,Deep Mind人才主要来自多伦多大学,其研究长期默默无闻。这反映了人工智能长期“冷门”的现状,企业对前沿技术的敏感性不强。

由于人工智能产业处于发展初期,企业对“迁移学习”技术的需求也有限。目前,中国人工智能领域还没有一家以此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也没有出现一家龙头企业。百度虽然以人工智能为发展方向,但人工智能并非主要收入来源。

再者,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企业缺少渠道了解“象牙塔”技术,因此,难以应用先进研究成果。

如何保护隐私

专家认为,“迁移学习”技术的研究应用对中国具有战略意义,也是中国在人工智能科技方向获得全球领先地位的重要契机。

对于中国来说,“迁移学习”是国家实现科学技术弯道超车的契机。放眼人工智能产业,在人才、工业基础、研究环境、产业环境方面,中国和欧美的差距仍然较大,“迁移学习”是中国追赶发达国家的重要契机。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迁移学习”也意义重大。这项技术将赋能中小企业,打破人工智能技术垄断。中小企业在大数据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也能使用市场上购买的通用运算模型、结合自身小数据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这将使市场倾向于交易人工智能模型而非买卖敏感数据,也可避免大数据垄断者成为人工智能寡头,促进社会公平发展。

此外,可通过“迁移学习+云计算”解决隐私保护问题。在云计算领域,云服务上通常需要用户上传私密数据,利用“迁移学习”后,云端通用的机器学习模型可加载到个人客户端,再借助“迁移学习”技术实现个性化模型应用,避免敏感数据泄漏。

4.智能电网学习心得 篇四

斯宾塞说:“儿童是父母映照之镜。”要想让孩子爱上阅读,父母首先要爱读书,给孩子一个切身的体会。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的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老师也只有借助家长的教育力量,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个阶段的引领和教育职责。

作为一名家长,同时也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儿子在以前对读书没有太大的兴趣,他只是对那些各种各样的车感兴趣,如火车、高架桥、大巴车、公交车等,而侄女却总是要求她妈妈在睡觉之前给她讲故事,为此,我心里也很着急,但不知如何下手。

儿子对电视的兴趣不是很大,但有段时间他迷上了动画片《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是发生在一群小火车之间的有趣的事情,教育孩子乐于助人、学会宽容等一些优良品质,我就上网查书,找到之后,打开那漂亮的画面,问他:“妈妈给你买书回来看好不好?”,儿子非常高兴。书到了,一页是文字,一页是鲜艳的图画,看到精美的书,孩子非常开心,自己开始翻起来,当然,有些字他并不认识,但这并不妨碍他的`兴趣。空闲的时候,他就要求我给他讲故事,因为他着急了解内容,于是我就和他一起读书,并且用手指指着,遇到不认识的字我就帮他读出来。读完了这一本,又开始了下一本,有几本书他经常拿出来翻翻,我也没有限制他,这几本书的内容,儿子非常熟悉,已经能开始进行简单的复述,我非常惊喜,因为儿子的语言发展比同龄孩子要晚一年,口语表达也不是很清楚。还有段时间,儿子又迷上了《花园宝宝》,虽然是适合2至4岁的孩子观看的,但儿子看的津津有味,正好这时我同事的一岁多的宝宝也非常喜欢看,她就买了一套,我借阅给儿子看,这套书的画面更简单,文字也非常少,有时我就故意让儿子当一会儿家长,给我们讲故事。现在儿子上一年级,《安徒生童话故事》是必选书目,他已能每天晚上主动让我们给他讲故事。每次去振华超市,儿子就在书市那儿自己看书,不用我们的陪伴。

因此,我认为,要让孩子喜欢阅读,一定要让孩子体验到阅读的乐趣。父母千万不要太急功近利,只考虑到读书对孩子学习的价值,而忽略了读书的娱乐价值,我们成年人不也同样喜欢随自己心性而读书吗?下面,就孩子的转变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给孩子一个感性的认识,营造一个深刻的印象。

我自己也非常喜欢读书,但自从孩子出生后,好像就没有时间认真读书,而且也不舍得花钱去买书。自从觉得儿子语言发展有点迟缓后,自己非常着急,就开始给孩子订书,如《嘟嘟熊》《幼儿画报》等。然后开始从书店、当当网上开始购书,有时同事会问:“孩子这么小,他认识字吗?他会读呀?”我说:“就是摆在那儿充当门面,我也要充充”。我深有感触,小时候家里的书也非常多,所以我经常找自己能看懂的书来看,而且觉得电视上演的怎么也赶不上书上的精彩。因此,我建议家长们要经常带孩子去书店看书、购书,书店里琳琅满目的图书,家里书架上整整齐齐的书,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让孩子感受书海,同时给孩子营造深刻的印象。

在选书时,一定要征求、尊重孩子的意见,对于孩子选的书,如果家长认为不合适,一定要给孩子解释清楚不能买的理由。小孩子由于识字比较少,所以开始的时候,给孩子选择插图很多,而文字很少的绘本最合适,因为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插图更能刺激孩子读书的兴趣,也避免了识字不多,打击孩子阅读热情的尴尬,随着孩子学习拼音,汉字,逐渐增加以插图为辅,以文字为主的拼音读物,这样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完成阅读的升级。不过尤其要注意的是,给孩子选择读物,要选择字体比较大的印刷品,首先有利于保护孩子的视力,其次更便于孩子阅读。

二、让看书成为一件方便的事,一件温馨的事。

我家的床头柜上,床头、枕头下都有孩子的书。早上一睁开眼,虽然时间紧张,有时孩子抽空看两眼;晚上睡觉前,再给孩子读上一篇文章。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和一种需要,光靠别人的提示和要求是不行的,只有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地引导孩子,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采用家长读孩子听、和孩子一起读、一边读一边分析、家长读完后孩子复述大意、孩子读并讲述故事的寓意等不同方式,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觉得读书就像做游戏一样有趣。当孩子主动看书时,就及时表扬,强化读书的乐趣。这几天读安徒生童话故事,儿子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我措手不及,如,天堂是什么,我也要上天堂?丑小鸭为什么会离开他的妈妈呀等等,虽然我的回答千疮百孔,但我欣慰的看到儿子在思考。

平时父母上班,孩子上学,难得有大块儿时间和孩子一起看书,所以,当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一定要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给他留下美好的记忆。不能因为父母和孩子的意见不合,如,看什么书,多少时间,什么时间看等,这都会使孩子的看书热情丧失殆尽。

5.智能电器学习心得(本站推荐) 篇五

课程名称:

智能电器

专业班级: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104班 学生姓名:

张宇鹏

号:

110301420

间:

2014年月

智能电器学习心得

这学期的考查课我选修了由蔡志远老师授课的《智能电器》,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了解了智能电器的有关知识。电器智能化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向开关电器领域提出的要求,也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电器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融合了传统电器学科、现代传感器技术、微机控制技术、现代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数字通信及其网络技术等多个学科。智能电器是指智能化了的开关电器元件或者成套开关设备,是一种具体的有形产品。而电器智能化应当是一种理念,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发展与进步的过程。本文是我对本学期的学习总结以及对《智能电器》的学习心得。

一、智能电器的介绍

首先,我们要明白智能电器的定义。智能电器是将计算机以及微处理机引入电器设备,一方面可以使电器具有电器的基本功能,而另一方面可以使电器具有智能的功能。其中包括了智能化断路器以及智能化电动机控制器视线与中央控制计算机双向通讯。微处理机和计算机技术引入电器设备,一方面使电器设备具有智能化的功能,另一方面使开关电器,包括智能化断路器和智能化电动机控制器实现与中央控制计算机双向通讯。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发展,配电系统和电动机控制中心已形成了智能化监控、保护与信息网络系统。目前,对智能电器的定义并不完善,我们认为智能电器的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与抉择能力、模糊控制规则和知识控制规则。一般的,只要满足一个条件就是智能电器。

其次,我们应该了解智能电器的组成及其特点。智能电器的组成可以分为四大模块:输入、中央控制室、输出及通讯。输入部分的功能是完成电路运行状态参量、特性的在线检测。输出部分是要完成指令或动作的执行。控制器要做的则是对输入量进行分析和处理。而通讯部分则是进行信息交换的场所。智能电器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五点:数字化、多功能化、网络化、分布控制及开放系统。了解智能电器的组成及特点对我们深入研究智能电器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我们应该明白智能电器是通过什么样的原理对所相应的物质产生控制的。原来,智能电器的优化短路与电动机控制器是开关柜以及电动机控制中心实现智能化的主要电器元件。微处理器引入断路器,首先使断路器的保护功能大大增强。诸如:它的三段保护特性中的短延时可设置成I2t特性,以使与后一级保护更好地匹配;接地保护可实现选择性,对断续的电弧接地故障可带记忆功能。

二、智能电器的发展

1.传统电器 20世纪60年代是电器发展的传统时期,产品以电磁类保护电器为主。我国在仿制的基础上设计开发的第一代统一设计的产品以CJ10、DW10、DZ10、JR16B等为代表,这些产品尺寸大、耗材多、性能指标不理想、品种规格也不齐全。那时的电器产品只是简单的电磁装置,毫无智能化概念。2.智能电器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电子电器及装置。由于包括晶闸管在内的电力电子器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小、效率高和响应快等特点,由它构成的变流装置具有可靠性高、寿命长、容易维护等优点。它的“以弱控强”的特点,能在强电与弱电间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实现了应用微电子技术控制电力系统和电器设备的梦想,拓展了微电子技术在电器控制方面的应用空间,使微电子技术在电器智能化控制方面的应用日趋广阔。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微处理器的广泛应用,使电器及其装置具备了自诊断和记忆功能,自动化程度及可靠性有了较大提高。智能化电器对微处理器的基本要求是硬件通用化,应用灵活化,具有记忆、计算、查表能力,指令系统适合实时控制,执行速度快等。目前,微处理器已形成多系列、多品种的局面,我国所使用的微处理器有MCS251、P IC、MSP430、DSP等几十种系列,为智能化电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接口技术指微处理器与外围设备之间联系的技术,包括硬、软件技术。接口电路多种多样,常用的有微处理器通用接口,键盘、显示器接口,打印机接口和A/D、D/A接口等。软件技术是智能元件的灵魂,微处理器与数字电路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它具有软件系统,很多硬件电路能实现的,软件也能做到,因此在硬件电路设计时,可以考虑用软件来部分或全部实现。在硬件不变的情况下,应用微处理器开发的智能化电器系统具备较大的适用性和升级能力。因此,微处理器的应用为智能电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国第一代智能电器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西安交通大学电器教研室在1987年采用MCS-48单片机开发出了国内第一台同类型保护装置。随着单片机功能日益完善、传感器技术、计算机网络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短短20多年内,智能电器已经从简单的采用微机控制取代传统机电控制功能的单一封闭式装置,发展到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多学科交叉的电器智能化系统,成为电器工程领域中电力开关设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业供配电系统级工业控制网技术新的发展方向。从本世纪初开始全面进行可通信低压电器的研制。相关标准制订包括总线通讯协议、低压电器通信规约、通信适配器等系统配套产品标准、可通信低压电器标准。

第三代低压电器全面实现可通信产品包括:可通信万能式断路器、可通信塑壳断路器等,这些产品均能与多种现场总线连接。其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开放性、允许多主站、多总线配置;支持多厂商设备、方便用户选择;全汉化、专用工程组态软件,组态方便、快捷、正确;适合国内大部分开关柜;第三方设备接入方便;系统配套件、附件齐全等。我国第三代低压电器已基本实现智能化、可通信、网络化。我国可通信、网络化电器发展基本跟上世界发展潮流。可通信、网络化电器的应用刚刚起步,智能电器功能尚未全面发挥,系统配套性尚有差距。部分关键技术、产品核心技术,总线协议等与国外有较大差距。

三、国内外智能电器发展现状

20世纪末,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大公司基于CPU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纷纷推出新一代的智能型可通信的低压断路器,比如施耐德公司的M、MT开关,西门子公司的3WL /3VL 断路器,ABB公司的F、Emax等系列低压断路器。西门子公司推出的新一代断路器SENTRON WL /VL 较以前产品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网络连接方面,具有Profibus2DP、Cubicle BUS、以太网、RS2232C等多种总线接口(Cubicle BUS为断路器内部数据总线)。西门子通过模块化结构和内部数据总线使SENTRON可以方便灵活地配置和减少内部接线。施耐德公司的Masterpct系列断路器支持Modbus和BatiBUS,同时还提供用于连接Profibus和以太网的外置网络模块。

工业以太网进军工业自动化的状况与20世纪90年代初PC机进军工业自动化的状况极为类似。以太网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也最成熟的统一的总线网络技术,在高速数据传输方面更具优势,具有价格低、速度高、易于组网、用户费用更为便宜等优点,代表了电气控制的发展要求,它将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各种类型的低压断路器通信技术中。目前,工业以太网技术已经渗透到我国电网建设中,相信将来智能化断路器的以太网可通信技术必有广泛应用的一天。目前一些主要断路器厂商虽然尚未在自己的产品中支持以太网技术,但都为用户提供连接以太网的解决方案,大多采用协议转接方法对以太网进行支持。西门子公司主推Profibus现场总线,断路器产品通过通信模块连接至Profibus总线,然后通过Profibus网络的主站连接至以太网。断路器附件BDA(断路器数据适配器)则起到远程/就地调校工作,不用于现场监控通信场合。

施耐德公司通过EGX 或CM4000 + ECC实现Modbus协议与TCP/IP协议的转换。目前,国内对智能电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①设备的在线检测;②新的信号采集及处理方法、机理研究; ③电器本体的研究;④智能电器可靠性及控制部分抗干扰能力的研究;⑤通信的实现方法。国内的宝控公司SC800系列产品以智能型控制器为核心,以MODBUS协议为基础,可通过RS232/485进行通信,实现“遥测、遥控、遥调、通信”等4大功能。

四、智能电器学习心得

6.如何学习人工智能 篇六

要想系统的学习人工智能一方面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岗位实践(课题研发)来完成,因为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的很多方向还依然有待完善,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选择一个方向并完成入门学习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人工智能的入门学习需要具备以下知识结构:

第一:编程语言。编程语言是学习人工智能的基础内容之一,掌握了编程语言才能完成一系列具体的实验。推荐学习Python语言,一方面原因是Python语言简单易学,实验环境也易于搭建,另一方面原因是Python语言有丰富的库支持。目前Python语言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方向。

第二:算法设计基础。目前人工智能的研究内容集中在六个大的方向上,分别是自然语言处理、知识表示、自动推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学,这些内容都有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算法设计,可以说算法设计是研究人工智能的关键所在。学习算法设计可以从基础算法开始,包括递归、概率分析和随机算法、堆排序、快速排序、线性时间排序、二叉树搜索、图算法等内容。

第三:人工智能基础。人工智能基础内容的学习是打开人工智能大门的钥匙,人工智能基础内容包括人工智能发展史、智能体、问题求解、推理与规划、不确定知识与推理、机器学习、感知与行动等几个大的组成部分。

在完成以上内容的学习之后,最好能参加一个人工智能的项目组(课题组),在具体的实践中完成进一步的学习过程。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人工智能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对于基础薄弱的初学者来说,通过大数据进入人工智能领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人工智能学习最佳途径:

1、寻找一些免费的书籍

寻找一些免费的AI书籍作为自己学习人工智能的开始,是正确的做法。Peter Norvig和Stuart J. Russell所著的《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Modern Approach》一书就很不错。本书不仅介绍了基本的人工智能概念和算法(专家系统、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搜索、知识表示等),而且还包括基础知识如贝叶斯推理,一阶逻辑,语言建模等。

对于那些对深度学习感兴趣的人, Ian Goodfellow、Yoshua Bengio和Aaron Courville 所写的《深度学习》(自适应计算和机器学习系列)一书是不错的选择。此外,可以看看《Logic For Computer Science》这本免费书,它解释了计算机科学的数学逻辑,并强调了求解证明的算法方法。

2、熟悉Python,数学知识

第一步:你需要掌握一门人工智能领域常用的编程语言,Python或者R语言都可以,掌握其中一种即可;我个人推荐你学习Python语言,因为Python很火,功能强大。在这里你只需要花一周的时间把Python基础掌握牢固即可,如怎么样定义变量、怎么样操作元组、怎么样自定义函数等;

第二步:你需要补习数学知识,你是零基础的话,就先将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学透,从基础的数据分析、线性代数及矩阵等等入门,只有基础有了,才会层层积累,不能没有逻辑性的看一块学一块。也有人有疑惑,为什么人工智能需要数学相关的知识呢?因为数学知识一直贯穿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各个模型当中,理解公式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公式的推导过程,帮助各种神经网络的参数调整,才能灵活运用创造新的算法模型。

3、机器学习

有关机器学习领域的最佳介绍,请观看Coursera的Andrew Ng机器学习课程。 它解释了基本概念,并让你很好地理解最重要的算法。

(1)有关ML算法的简要概述,查看这个TutsPlus课程“Machine Learning Distilled”。

(2)“Programming Collective Intelligence”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可以学习ML 算法在Python中的实际实现。 它需要你通过许多实践项目,涵盖所有必要的基础。

这些不错的资源你可能也感兴趣:

(1)Perer Norvig 的Udacity Course on ML(ML Udacity 课程)

(2)Tom Mitchell 在卡梅隆大学教授的 Another course on ML(另一门ML课程)

(3)YouTube上的机器学习教程 mathematicalmonk

4、计算机科学

要掌握AI,你要熟悉计算机科学和编程。

如果你刚刚开始,我建议阅读 Dive Into Python 3 (深入Python 3)这本书,你在Python编程中所需要的大部分知识都会提到。

7.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 篇七

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是一种典型的移动学习方式, 即学习者以手机作为学习工具来进行学习, 是一种人性化的学习方式。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手机性能的提升及普遍使用, 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研究将逐步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和普及, 将使人们的学习更加自由和富于人性。

一、智能手机的概念及特点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手机的功能逐渐由单一的通话变得多元化, 系统的计算能力和处理能力明显增强, 从而发展到现在的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可以理解为“如同电脑一样, 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 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 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 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类手机的总称”。[2]智能手机具有普通手机的通讯功能和便携优点, 同时又具有掌上电脑的功能, 性能超越普通的PDA。与普通手机相比, 智能手机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开放式的操作系统, 可以通过安装软件扩展功能。结合3G通信网络技术, 智能手机将成为一个集通话、短信、网络接入、影视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个人手持终端设备。从媒体角度看, 智能手机覆盖面广, 突破了传统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在互动性等方面的先天性局限以及网络媒体无法满足空间维度随意性的限制。它集纸质、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优点于一身, 更具备无线网络媒体传输的随时、随地、随身的新特征, 是理想的移动学习终端。

作为移动学习终端, 智能手机的优势非常突出, 表现为:

(1) 智能手机在处理速度、屏幕分辨率、存储容量、多媒体等方面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 智能手机的CPU最高频率已经达2.0GHz、屏幕采用4.3寸及以上的电阻式触摸屏或电容式触摸屏, 屏幕分辨率480×800甚至更高、存储容量32GB甚至更大并支持外部存储设备, 支持移动3G技术和WIFI接入。

(2) 随着技术的发展, 智能手机的尺寸与重量大为减少, 手机的便携性进一步提高, 并且功能更强大, 符合移动学习“随身”的要求。

(3) 目前主流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有IOS、Android (Linux) 、Palm、Symbian和Windows Mobile全平台 (CE.Net、Smartphone、Pocket PC) 等。当前所有的智能手机都拥有开放式操作系统, 用户可以自行安装各种应用软件, 目前,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平台和移动学习课件正在不断地被开发与应用。

智能手机的出现以及蓬勃发展, 特别是智能手机由于具有开放式操作系统, 可以通过安装软件扩展功能, 为学习者提供除电脑以外新的远程学习的终端工具, 智能手机的便携性、无线型和移动性极大地推动了移动学习 (M-learning) 的发展。智能手机作为扩展的数字化教学辅助工具, 可以显著提升信息化学习质量。

二、基于智能手机的学习模式

1. 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 简称PBL) , 这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 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 (authentic) 问题, 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 并形成自主学习 (self-directed learning) 的能力。

智能手机因其便携性, 易操作性, 非常适合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如:查阅某个概念的描述、查询某项工作的操作流程等, 而此时又无法打开电脑或接入互联网。在这种情况下, 借助手机登陆互联网或者利用手机下载软件等方法, 就可以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

2. 基于资源的学习

作为网络学习的一种, 移动学习也属于基于资源的学习 (Resource-based Learning) 的一种。即学习者通过对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来完成课程目标和信息文化目标的学习, 是一种自我更新知识和拓展知识的学习。

基于资源的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学习者自主控制学习过程, 主动参加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自主使用学习资源, 学习的地点多样, 学习时间灵活。随着基于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源的不断增加, 移动学习将逐步实现“学习资源就在身边, 学习无处不在”的鲜明特色。

3. 非正式学习

与正式学习相对, 非正式学习是一种隐含式的学习。“正式学习”主要是指在学校的学历教育和参加工作后的继续教育;而“非正式学习”指在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场所发生的, 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传递和渗透知识, 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非正式学习无处不在, 生活中随时随处都能发生, 当它融入人们的生活、自然的发生时是很有意义的。非正式学习强调学习的泛在性, 认为人际通信交流的本质就是学习。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 正是这种非正式学习的良好应用。

三、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方式

根据应用模式的不同,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方式可以简单地分为离线学习方式和在线学习方式两种, 这两种方式反映出移动学习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用重点也不相同。

离线学习方式, 相当于电脑的脱机应用, 即不需要实时连接网络, 将通过计算机网络或移动通讯网络下载的学习资源安装到智能手机即可, 使用手机的软件查看资源, 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比如:

(1) 电子书:一般情况下智能手机没有独立的电子书功能, 但是他本身支持TXT格式文本的阅读, 而且自带的软件可以阅读PDF的电子书籍, 通过安装anyview、掌上书院等软件还可以支持UMD、JAR等电子书。

(2) 多媒体:智能手机大多自带多媒体播放器, 可以播放格式为3gp、AMV、AVI、MP4等格式的视频文件和mp3、wma等格式的音频文件, 用户能随时随地学习各种视频音频材料。

(3) 学习软件: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或移动通信网络下载并安装学习软件和移动学习课件, 如“移动英语通”、“英语随我行”、“行学一族”、“金山词霸手机版”等学习软件可以在所有的智能手机上稳定运行, 也有为数不少的手机学习爱好者自己开发的手机学习资源。

随着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嵌入式处理器性能的迅速提高和普及应用, 学习型手机可支持的学习内容已经多媒体化, 尤其是动画与视频的比重有了较大增长。适用于手机的相应支持软件也在成熟与完善。例如:2010年7月12日, Adobe公司面向移动平台合作伙伴发布了Adobe○Flash○Player 10.1。这样, 学习者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数百万互联网网站, 尽情体验动画、互联网应用 (RIA) 、数据演示、电子商务、音乐、视频、音频等丰富的内容。智能手机便完全摆脱了充当“电子词典”的命运, 真正成为寓教于乐, 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的学习系统。

在线学习方式, 是指需要依赖通信网络或互联网环境才能实现的移动学习应用, 技术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 即移动互联网技术, 如WAP、蓝牙技术、GPRS、UMTS (UMTS是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制定的全球3G标准之一。它的主体包括CDMA接入网络和分组化的核心网络等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接口协议。) 技术等, 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施教学资源的流媒体点播、通过手机上网浏览在线学习资源库等。

(1) 基于手机短信息的移动学习是最简单、最快捷的移动学习方式。通过手机短信息, 可在学习者之间实现有限字符的通信, 也可实现学习者与互联网服务器之间的有限字符传送。目前, 在教育领域利用手机短信息功能进行移动学习很成熟, 已有不少成功案例。比如:目前许多中小学搭建的电信家校通平台, 实质上是一个基于Internet的系统短信操作平台。系统操作简单, 方便教师设置和管理。教师和学生通过电信家校通平台进行双向交流。教师将学生的考试成绩、考勤等学习状况以及教学动态、教学任务及时通过短信息发送给学生。学生遇到学习疑问可通过短信息及时向教师咨询, 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2) 智能手机支持WAP, 可以实时与WAP网站保持连接并进行移动学习。WAP (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即无线通讯协议, 是为移动终端提供互联网内容和先进增值服务的全球统一的开放式协议标准。WAP将Internet和移动电话技术结合起来, 学习者在手机中输入WAP网站的URL就可访问该WAP网站, 进行网页浏览、电话通讯实时交互等, 类似于学习者通过PC机进行学习。学习者利用智能手机访问WAP网站, 不再受网络类型、网络结构、运营商的承载业务以及终端设备的限制。

目前, 国内已经有一些商业性质的WAP网站, 如中国移动通讯网、中国移动互联之门、新浪网WAP移动天地等。基于移动学习的WAP网站, 还处于探索阶段, 但也有一些成果。词语字典大全手机网:http://wap.zd9999.com, 用户只需在智能手机的WAP浏览器的地址栏里输入地址便可以访问该网站, 查阅、学习相关内容。此外, 较典型的还有诺基亚行学一族网站。国外较典型的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进行的Uni Wap移动学习项目。目前, 开发WAP网站的WML (Wireless Markup Language-无线标记语言) 标记语言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开发适用于移动学习的WAP网站, 是当前移动学习研究的一个趋势。

另外, 用户还可以在智能手机上安装一些特殊浏览器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访问互联网进行学习, 比如:UCWEB浏览器, UCWEB是基于智能手机的WEB/WAP浏览器, 支持图片、表单、超链接等标准Html格式的读取, UCWEB同时还支持对下载的内容和图片进行优化和压缩和定制, 使用户在手机上得到最快最优的浏览感受。同类浏览器软件还有:opera、星际gorilla浏览器等。

(3) 社会性即时通讯软件与智能手机的结合, 也是理想的移动学习方式。QQ是社会性软件中的典型代表, 对系统配置要求不高, 具备良好的交互及共享等功能, 在手机和PC机上已广泛使用。在教育领域, 利用社会性软件辅助教学的案例为数不少, 但它们都是基于PC机的社会性软件的学习。基于手机的社会性软件的学习研究案例, 国外典型的如欧洲的M-Learning项目中的Media Board系统, 诺丁汉大学的My Art Space平台, 而国内还没有这样的典型案例。但我们也可以看到, 移动通信技术与社会性软件的结合也是移动学习将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基于智能手机的社会性软件的移动学习, 能使学习者实现前所未有的Web2.0学习体验。在Web2.0环境下, 通过移动终端还可以RSS订制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平台中的Blog或podcasting服务, 下载到手机终端上, 支持音频和视频的学习, 实现any time any where, 哪怕是最单纯的短信服务形式, 也可以应用在远程教育、函授教育等一些继续教育中, 短信中可以给出小的知识点供学习者学习, 同时对学习者起到了善意的督促和提醒作用。

四、当前缺陷与前景展望

目前, 智能手机技术发展迅速, 而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才刚刚开始发展, 存在着许多的缺陷和不足, 比如:

(1) 基于智能手机的教育平台目前还十分稀少, 尚没有功能完善的基于手机的手持学习平台, 但是已经具有基本的萌芽。开发学习平台是手持学习设备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教育资源单一, 学科单一, 内容也单一;大多数学习网站和学习软件是面向英语科目的, 亟待进行各个阶段各个科目的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教育资源的开发, 建立移动学习资料库。

(3) 学习者的学习意识亟待提高。

(4) 用手机支持移动学习现在面临通信费用高以及带宽限制的问题。

(5) 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此时最为关键的便是教育理念与移动技术的整合, 设计的核心便是移动设备中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形式的设计。其中内容能不能契合学习者的需要, 以及内容的信息与界面设计符不符合移动环境下学习的特点是很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6) 有待与互联网的有机整合。当前, 通过3G技术, 智能手机已经能够直接连接互联网, 可以同计算机一样, 方便地使用互联网的资源与技术。智能手机可以借助其基于PC的同步软件或自身从互联网下载学习资源, 也可以将各自的学习成果, 如:学习记录、学习成绩等传至互联网, 从而形成手机和互联网互动的无缝平台。但是目前众多网络学习资源依然是为互联网环境或是基于PC的浏览器而设计, 暂不符合智能手机的技术规范, 这阻碍了移动学习的发展。

五、综合分析

由于智能手机突飞猛进的发展, 特别是以Iphone和Adroid类手机为首的智能手机的普及, 预计在五年到十年间, 智能手机将成为人们手中不可或缺的多媒体设备。它将通过记录你周围的地点、天气、人物、知识甚至思维等集成的情境感知功能来改变日常生活。移动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们的学习也产生着重大影响, 为学习者的学习创建出的更多真实的和虚拟的环境。移动技术将使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其他学习者建立起丰富的联系。智能手机为移动学习带来的契机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但目前智能手机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 还没有完全用于教育领域, 但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智能手机的性能提升、价格下降, 必将为移动学习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高蓉蓉等, 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教育技术研究的新热点[J].现代教育技术, 2006.

[2]申艳丽.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开发方向[J].科学咨询, 2009.

[3]刘建设, 李青, 刘金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 2007, (7) :21~25.

[4]Laura Naismith Peter Lonsdale Giasemi Vavoula Mike Sharples, 杨玉芹, 钟洪蕊, 焦建利编译.移动技术支持的学习新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 2008, (1) , 4~13.

[5]马小强.移动学习终端的选择与评价[J].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 2007, (5) :52~57.

8.人工智能学习心得体会 篇八

一、在美术活动中巧用交互智能平板

1.绘画功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与想象创造力

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平板中的书写和绘画功能,学生可以用手或电子笔任意选择颜色和图形,调整画笔的粗细,通过放大、缩小、拖曳、旋转等操作轻松画出各种漂亮的图案。例如大班美术作画活动“可爱的熊猫”,教师可以事先在课件中存放一些圆形、半圆形不同表情的熊猫五官及四肢图片,让幼儿运用平板的拖曳、缩放、旋转功能,画出可爱的熊猫。这样一来,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学生都能聚精会神地作画。

平板中的绘图功能不但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绘画兴趣和积极性,还能活跃幼儿的思维,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比如在美术活动“有趣的拼图”中,教师可以设计“七巧板变魔术”游戏,鼓励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通过缩放、拖曳、旋转等功能拼出与别人不同的图案。在创作中,幼儿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个个都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出各种各样的图案。

2.照相功能保存幼儿作品,优化师生评价

利用智能平板的“照相”功能,给幼儿完成的作品拍照,并平铺在屏幕上进行呈现。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照片,会非常有成就感。教师可以将幼儿在课堂中完成的作品通过拍照保存在资源库中,方便幼儿在后面的复习中与自己以前的作品进行对比,达到学习前后的比较。还可让幼儿对自己、对他人的作品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提升幼儿对知识的认识。这样的评价不仅促进了幼儿间的合作与交流,而且发挥了幼儿之间互相监督和鼓励的作用,促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活动。

二、在化解重点难点中巧用交互智能平板

1.“探照灯”照亮重难点

平板的“探照灯”可以将电子白板所呈现的局部画面高光展现。幼儿年龄小,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利用探照灯功能,使重点、难点突出显现,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探照的区域,关注教师重点设计的内容。如大班社会活动“姓与名”:为了让幼儿更好理解姓名的组成,区分姓与名,可利用“探照灯”照亮功能,当讲到“姓”时,用“探照灯”照到“姓”的位置上;当讲到“名”时,用“探照灯”照到“名”的位置上。这项活动也可让幼儿上来操作,按教师或孩子的指令,利用“探照灯”分别照亮每个孩子的“姓”与“名”。这样一来,孩子们兴致很高,纷纷举起小手,跃跃欲试,想一显身手。学生就这样很快学会了区分姓与名,加深了对姓名组成的理解,有效化解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2.“放大镜”放大重难点

智能平板的“放大镜”功能可使局部区域放大,只需用电子笔或手指选择一个区域,该区域的内容就会被自动放大,并且可以通过操作移动放大的区域。如在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昆虫”时,幼儿对昆虫的外部特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但昆虫一般体型小,身体的特征用肉眼难以观察清楚,给幼儿的观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借助平板的“放大镜”功能,可以把昆虫放大到最大限度,移动“放大镜”让幼儿清楚地观察到昆虫的每一个部位,使幼儿很快发现昆虫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眼睛,胸部有三对足,背上长有翅膀。幼儿一个个睁大眼睛,看得那么认真、仔细,有效地解决和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

3.“屏幕回放”回放重难点

利用智能平板的“屏幕回放”功能,可以对以前的操作过程进行任意多次的回放,这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教学的时候一般教师都是讲一遍,但是有些重点、难点对于有的幼儿讲一遍是不行的,教师就可以利用回放功能把这个过程多次回放。例如,在大班健康活动“食物的旅行”中,为了让幼儿认识食物从进入口腔到排出的整个消化过程,可以通过回放功能反复播放课件,食物经过了嘴巴——食管——胃——小肠——大肠的整个过程,使食物的消化过程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使原本幼儿很难掌握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看着食物在身体中的旅行,幼儿会有一种奇妙的感受。这种感知,激发了幼儿对人体的探索愿望,让幼儿第一次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科学活动也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上一篇:干部在2021年全区都市工业研讨会上的讲话下一篇:在干部任职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