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组织才能心得体会(共12篇)
1.学习组织才能心得体会 篇一
《同呼吸才能心相印》学习心得体会
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我们一起学习了8月27日,**日报刊发的长篇通讯《同呼吸才能心相印》,以独特的视角、平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对总书记在**工作期间坚持群众路线进行了纪实报道。长篇通讯沿着“老书记”当年的“群众路线”,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字里行间跳跃着“平民书记”对人民群众满怀深情的赤子之心,展现了党与人民群众始终血肉相连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高尚品质,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
在学习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总书记在**工作期间朴实低调、亲和务实的作风形象,为一个地方长远发展抓实事、求实效、真刀真枪干一场的实干精神,严格自律、处处表率、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执政情怀。在我们深入学习交流基础上,深刻查找和聚焦自身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深入思考“一个不讲吃穿、不端架子,年纪轻轻的县委书记,为什么在干部群众中那么有威信?他离开**这么多年了,为什么当地干部群众一直念念不忘”,以思想自觉促进改进作风、革除病垢。学习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搞好对照聚焦、查摆剖析工作层面、作风表现上的问题,又要剖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深处的根源。
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要深刻学习“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突出了不可偏离的工作重点,是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实践指南。深入实际才能鲜活生动,贴近群众才能打动人心。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是意识形态领域关乎舆论导向的重大问题,我们只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明确方向,站稳立场。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是一个有着明确答案的问题。
在学习中深刻领会到,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党性和人民性都是整体性的政治概念,党性是从全党而言的,人民性也是从全体人民而言的,不能简单地从某一级党组织、某一部分党员、某一个党员来理解党性,也不能简单地从某一个阶层、某部分群众、某一个具体人来理解人民性。只有站在全党的立场上、站在全体人民的立场上,才能真正把握好党性和人民性。
这次学习很有意义,使我们的灵魂受到震撼,精神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作为一名党员要明确肩负的政治责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努力当标杆、作示范。要深刻领会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高标准、严要求,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
政府办信息中心:崔洪波
2.学习组织才能心得体会 篇二
一、巧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新课的导入,可以通过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谈到数学,首先使人想到抽象、枯燥,其实数学课也可以生动起来。例如笔者在教授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一上课,就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池塘里,游着一群欢快的小鸭子,迎面又游来一只小鸭子,这只孤独的小鸭子羡慕地说:“你们的队伍好庞大,足有100只吧,可怜我就一个。”领头的小鸭子说:“不对,我们不到100只,将我们的总数加倍,再加上总数的一半,再加上总数的四分之一,最后,你也参与进来,那样我们大家就是100只了。”你能算出来,这群鸭子有多少只呢?用这样的故事引出问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不再认为这只是一道枯燥的数学题,从而积极地投入到解题中。这样,将枯燥的数学题目融入到了有趣的故事中,既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好奇心强,渴望新鲜的事物。如果教师惯用一种教学方法,势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学到知识,体会成功,增强信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发挥必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自觉动手、独立思考、实际操作等手段来获得新知识和对新知识的运用,实现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当然探究学习法并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的运用要讲究灵活、高效。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主要采取讲授法,结合一些实例,帮助学生比较直观地感受问题、解决问题,进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学生只有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感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兴趣。
三、注意分层教学,用成功来鼓舞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同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并不处于同一水平线,这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不容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数学教师想要呵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考虑分层教学,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既使成绩好的学生有更高的奋斗目标,又使基础较差的学生看到希望。分层教学要在对学生分层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师可以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练习题目和作业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基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都可以完成,重要的是夯实基础,提高解题的正确率,这样,学生看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学习的动力会大有增加,兴趣也会随之而来;对于个别学习数学吃力的学生,并不需要强求他们一定要当堂完成本节课所有的学习目标,而是先解决一些在他们能力范围内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除了当堂完成教学目标外,还可以鼓励他们去完成较高层次的作业,激发他们的潜能,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不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通过文字、符号、声音、动画等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实时处理,它改变了过去“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很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所要学习的内容,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和学生的感性认识,延伸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从而能够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多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通过生动的形象、活泼的形式、逼真的造型、丰富的色彩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对于一次函数“y=kx+b”这样比较抽象的内容,教学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运用一些软件画出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通过变动参数k和b的值,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像的动态变化,进而自己去发现、总结其中的规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还会在学生的脑子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3.同呼吸才能心相印学习心得(精) 篇三
2013年8月27日,《河北日报》刊发的长篇通讯《同呼吸才能心相印》,以独特的视角、平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对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坚持群众路线进行了纪实报道。长篇通讯沿着“老书记”当年的“群众路线”,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字里行间跳跃着“平民书记”对人民群众满怀深情的赤子之心,展现了党与人民群众始终血肉相连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高尚品质,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反复学习之后感觉到灵魂受到震撼,精神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
通过学习,我深切感受到总书记率先垂范坚持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一个不讲吃穿、不端架子,年纪轻轻的县委书记,为什么在干部群众中那么有威信?他离开正定这么多年了,为什么当地干部群众一直念念不忘?将近30年后,已经成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一段谈话或许给出了答案——“我们要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现在我们谈不上说一块苦,但一定要一块过、一块干,保持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啊,只有做到和群众心连心,和群众心贴心,与人民同呼吸,才能真正做到与人民心心相印,才能为人民群众引领一条向前发展的道路。30年前的习总书记是一个平民书记,30年后的习总书记照样是一个平民书记,他能够时时刻刻想到群众,时时刻刻走在群众中间。“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 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这是时任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说过的一番话,他没有说空话,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跑遍了正定的每一个村,他艰苦朴素,不摆架子、不讲排场,务实求是的工作作风,收获着群众的喜怒哀乐和真情实感,捧回的就是百千群众一个个装满赞赏的“口碑”。“干部长期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感情培养不起来。”曾在黄土地插
队7年的习近平,深知“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的道理。不提前安排人,不提前打招呼,桌子往大街上一支、自己在街头一站、促膝交谈到深夜„„,当时的习近平总书记凭着自己一片真诚,在调研中听到了真话,在工作中作出了良策,促进了正
定一方的发展。的确,只有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迈开步子、敞开心扉,善于倾听群众呼声,充分吸纳“民间智慧”,入得“百家院”、听得“万人言”,才能成为一名真正与人民同呼吸、心相印,共命运、心连心的好干部,真正留在人民心中。“多想想困难群众,多想想贫困地区,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叮嘱和躬行,深刻地向全党同志揭示,人民是我们党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从而更好地造福于民,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就能牢不可破。
通过学习,我深切感受到了总书记的亲民爱民的为民情怀。吃在大食堂,骑自行车下乡调研,走上街头问政于民,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也让同呼吸才能心相印的有了更深的诠释和定义。习总书记在正定的率先垂范,让我们深切的体会到了他亲民爱民的深厚感情、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简朴谦虚的工作态度,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行动提供了生动的教材,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总书记的“为民思维”、“务实理念”和“底线意识”,时刻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是非、衡量得失的标准,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良好作风,坚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扎扎实实地把中央的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
通过学习,我更加感到总书记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作风是一贯的。在十八届一中全会后的记者见面会上,总书记数次提到“人民”二字,用质朴的话语展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民生情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年多来,总书记
记反复强调,我们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疾苦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心,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强调要与群众一起过、一起干,不能“作秀”表演、不能沽名钓誉,永不脱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既是对我们党执政为民理念的充分诠释,也是对践行党的宗旨,与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忠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扎实为群众办实事的崇高精神风范一脉相承。
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我更加震撼于党、国家、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更深刻的懂得无论时代条件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党都永远不能改变“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都要始终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都要反复告诫“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面对“两个100年”目标和中国梦、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群众路线依然是战胜困难的重要法宝,人民群众依然是决定未来的强大力量。正如总书记强调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归根到底就在于,使全党同志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续写我们这一代人新的光荣。
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深切的领会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真谛,严格要求自己。要把讲正气摆在突出的位置。作为一名党员要坚持吃苦在前,清正廉洁,不讲回报。随时随地坚决与一切损害党的威信的言行作斗争。要坚决克服“老好人”思想,在任何错误的言论和大是大非面前,坚决做到旗帜鲜明、态度坚决,体现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政治原则和党性。要常常反思自己入党宣誓的那一刻,想一想“当初入党为什么,现在为党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什么”这个问题,认真、扎实的做好各项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让组织满意、让群众满意的业绩来,以实际行动来实践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宗旨。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来自于群众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民心所向更珍贵持久。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只有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才能实现十八大确立的奋斗目标和“两个一百年”中国梦。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4.学习组织才能心得体会 篇四
作者|艾米
新事物要换一种新的心态去观察学习它,在没接触之前就已经要退缩的永远都是学不好的。学习化学也是要运用上死记硬背的,不是说理科就是就是靠理解就可以的,相对应的该记的还是要记的。相信一开始学习化学的时候老师都会跟同学们说背化学元素周期表,还有一些相应的化学公式。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必须要死记硬背的,不然连化学元素你都搞不清楚,还怎么学习化学,更别说学好了。
5.学习组织才能心得体会 篇五
要以常态化问责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具有着关键性作用,形势越复杂,任务越艰巨,越要牢牢抓住这个“牛鼻子”。它不是一阵风,更不是一场运动,而是一项常抓不懈的伟大工程,考验的是全党的政治决心,需要全党上下同心同向,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是一场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更要注重落细落小落实,要在突出问题导向的同时,坚持区分层次,做到有的放矢,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稳步推进,确保切切实实遏制和根治作风之弊、行为之垢。
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到肩负的主体责任,从严落实好问责制度。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各级党组织的责任所在。有权必有责,权责要对等。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取决于落实党委党建主体责任的情况。在制定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座谈会上,王岐山书记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言简意赅地、明确地诠释了权责的内涵及辩证关系。两者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有权力必然会有责任。有些地方政府一门心思关注GDP,关心硬指标,对抓党风廉政建设的力度疲软,这些问题不是小事,长此以往会恶化政治生态,损害党的形象。党委书记要牢记职责,以上率下,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做到“一岗双责”,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形成人人有责、事事尽责、层层传导的局面。
从严问责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纸老虎,必须逗真碰硬,才能让威慑持续发力。问责是为了更好地让责任主体明晰权与责,懂得“责任和权力是相互的,权力有多大”,知道“责任和担当是相联的”,知道是干什么的、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怎样干才能干好。问责的目的并不单纯是处罚,而是为了以此为戒,惩前毖后,最终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如果对于失职失责行为任之不管,或者从轻发落,实则是变相纵容,政策条例被沦陷为一纸空文。
6.学习组织才能心得体会 篇六
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几点做法。
一、课前分角色预习, 上课分角色回答问题、板书
教师在教学时, 对全班学生的优、缺点及其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要了如指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基本包括作者简介、字、词、句、段意、写作手法、中心思想以及重点、难点等。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把这些需掌握的内容一一分给学生预习。如, 作者简介、字、词、句, 我从全班学生中找出性格文静、办事踏实的人负责, 让他们在课前从一些课外资料中找出, 上课时请他们把以上内容分别在黑板上板书。这样, 一是把预习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为学生们作出榜样, 三是学生的自学得到加强。对标点、修辞、段意、中心思想、写作手法和重点、难点, 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分担这些任务。有些教师总是不放心把这些高难度的任务交给学生, 其实初中生的潜力很大, 有些能力已经超过我们的想象。
但是在选人负责这些难题时, 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如, 负责标点、修辞的学生选中等水平的即可;段意、中心思想要选语文水平中上等的学生才能完成;而课文重点、难点在预习时一定抽语文水平突出、学习认真、思维敏捷、概括力较好的学生担当此任, 这样才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提出有关方面的问题后, 我就请学生在黑板上板书。这样上了一节课之后, 黑板上全是学生的涓涓字迹。学生既动了脑, 又动了手。一个学期后, 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了, 字写得漂亮了。这样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养成了。这种学习习惯的养成, 它的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习惯是第二天性”, 培根认为“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与提高。这种有目的地探求知识的做法, 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 自觉调控自己学习的行为, 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二、巧妙提问,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做学习语文的主人
课堂提问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精心设计问题。即问题不是随意的, 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二是要有新鲜感。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三是要难度适当。教师要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 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要注意启发, 让学生在问题中受到启迪。四是要注意广泛性。问题的设计, 要面向全体, 而不能面向少数或个别, 因此, 教师在提问时, 要注意问题的层次和梯度, 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动。
三、成立班级文学社和书法兴趣小组, 学生自主管理, 自觉成才
作文和写字是语文素质两大内容。早在三国时代, 曹丕就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可见作文的重要性。
在写作方面, 我没有按传统的方法来训练学生, 而是让学生自己投票选举文学社正副社长, 一正三副。全班学生分成四个组, 四个正副社长一人管一个组。要求全班学生每人每周必须交一篇课外作文给本组的社长, 每组的社长经过第一轮筛选, 选出几篇佳作交给正社长, 最后正社长把筛选后的各组佳作收集起来, 再和三个副社长商讨, 从中选出几篇佳作交给语文教师。我再略作修改, 再交由社长向报纸、杂志投稿。投稿获奖的作品在班里朗读、张贴。这一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如今全班学生的作文水平已经大幅度提高了, 形成了一种争先恐后的局面。
书法是中国古代学校“六艺”中的课程, “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门课程, 其中“书”就是书写。在唐代, 朝廷还专门设立了弘文馆, 设书学博士若干名, 专门从事书法教育工作, 凡书写不合格的举子, 都与进士无缘, 开始了以“书”取仕的先河。
现在学习语文, 是离不开书写的。字体端正, 字迹清秀, 笔顺井然有序, 笔画疏密有致, 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因此, 我授意学习委员成立班级书法兴趣小组。规模与文学社相仿, 也是一正三副四名组长。但书法小组又和文学社不同, 文学社的社长们必须由语文基本功扎实、作文水平过硬的人担任。而书法不一定成绩好, 作文水平高, 只要模仿字帖的能力强、创作水平高, 又能指导其他同学的书法爱好者即可。于是成绩不 好, 但字写得好的学生有机会当选。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他们的特长得到了认可和发挥。不久, 各组书写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气氛。作业、作文、日记、试卷上的字比以前漂亮多了。许多学生的硬笔书法作品还在校园书法大赛和县市级中学生书法大赛中获奖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园地里结出硕果, 看到自己的成功, 这是成功教育的佐证, 也是学生自主参与、自学成才的一个例子。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诱发学生的主动性”为出发点, 渗透教育性、着眼创造性、贯穿实践性, 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参与、在学习中受到教育、发展能力的根本目的。在作文和书法这两个方面我所用的方法和李老师有相通之处。
四、作业、日记、每单元的课堂作文, 请学生批改, 让学生在比较中前进
传统的作业批改方法, 总是教师改, 学生看, 收效甚微。我大胆创新, 树立现代学生观:教师可以促进学生成长, 但不能代替他们成长。教师在学生学习生活中要进行角色的转变, 要从教育者转变为鼓动者, 从组织者转变为策划者, 从管理者转变为指导者, 要变“演员”为“导演”。
因此, 对作业、日记、课堂作文等我放手让学生批改。从全班4个小组中选出4名小组长为批改作业、日记、作文的人选, 这16名小组长不能和文学社、书法小组的管理人员重复。其原因一是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 二是让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但需要注意的是, 批改作业的小组长一定是学习成绩优秀、工作负责的人才能担当此任。
总之,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主动地学习知识, 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探索中增长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学习语文的主人。
当然, 也不能把什么任务都分给学生做, 教师无所事事, 而是要教师当好学生的参谋即可, 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7.怎样才能组织好史料教学 篇七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居于重要地位,在教学中正确发挥史料教学的功能和作用,才能充分实现教学目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而我们知道,选择史料、认知史料、分析理解史料和得出结论是史料教学的基本过程,那么,怎样才能组织好史料教学这个完整过程呢?第一,广泛地搜集史料。这也是历史教学对教师知识储备上的基本要求。历史是包罗万象的,上下五千年,纵横五大洲,所及范围的广泛性使得历史资料汗牛充栋,浩如烟海。这种情况下,历史教师就应该做个有心人,眼观四路,耳听八方,随时随地注意多渠道、多途径地搜集、积累和保存各种史料,尽可能地建立起收藏丰富、资料齐全的史料库。如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书籍等多种传媒渠道,通过摘录、剪报、收藏等积累方式,养成良好的资料搜集的习惯。储备的材料多了,应用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左右逢源。第二,科学地鉴别史料。历史资料是重构历史最重要的客观基础,但它不等于历史实际本身,它只是历史记载者对真实的历史的一种主观反映。因此,教师在选择和指导研习史料时,不能把一些艺术作品、遗闻逸事当作是正史来对待,而要通过广泛的考察,对搜集来的材料进行比较、剖析、鉴别。分析时应注意看其观点是否符合实际,是否遵循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然后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科学的取舍。只有在史料的真实性得到充分鉴定后,才能利用它们对史实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历史的本质和规律,否则所得出的结论就站不住脚,所做的一切都将劳而无功。
第三,慎重地选用史料。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无限制地滥用史料,这样会无形中加重学生的阅读负担,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面对大量的史料,教师应该注意合理取舍,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选用那些最具情境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发性的材料作为问题素材,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和主动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
8.有灵魂的组织才能长久(范文) 篇八
——马方院长在湖北商会翘楚商学院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王司令,王琳会长,董院长,各位会员,还有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参加我们翘楚商学院的揭牌仪式,我对湖北商会还有我们翘楚商学院情有独钟,也很有缘分,非常愿意在这儿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我们可以想一下,一个真正伟大的组织,他是靠什么东西来凝聚成员的?或者说一个伟大的组织当中,成员之间是靠什么来联系的?我们都很清楚,这个伟大的组织肯定不会是政府,政府一般是一届就下台,最多两届。企业的寿命实际上也很短,企业能活上百年很难,活上千年就更难,但是学校和宗教都活得很久,所以你会发现,伟大的组织里面,成员之间联系的纽带是和利益没有关系的。所以倒过来讲,我们要想建立一个伟大的商会,凝聚我们的肯定不是利益,如果是利益,我们也一定走不长久。我相信大家也都见过或听说过其它商会或协会的一些事,一般的情形都是第一年轰轰烈烈,第二年冷冷清清,第三年分崩离析或者是悄无声息,这足可以看出他们还没有对商会该怎么经营真正认识清楚、认识到位。我的理解是,真正优秀的组织,把大家凝聚起来的肯定不是利益,而是利益之外的东西。刚才我说学校和宗教都活得很久,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是不是任何一个伟大的组织背后都有一个了不起的学校?我们看美国有西点军校,有哈佛大学,GE公司有克顿维尔学校,麦当劳也有汉堡大学,孙中山还有一个黄埔军校。现在我们湖北商会也有了我们自己的学校,这是我所知道的国内唯一一家有自己学校的商会,这足以让我们每一个湖北人都为此感到骄傲。
虽然我们才成立几年,算是刚刚起步,但是我们有点像伟大组织的那个样子,这就是很值得我们骄傲的事。现在从外面虽然还看不出来学校的规模,我们的学院也还就一个牌子,目前也就是一两个班,但是各位,几十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呢?所以说我们做了一个很伟大的事,或者我们见证了一个很伟大的事,这就是我们的翘楚商学院,我认为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个事。
刚才我看到我们发的那个红本,我认为很好,这背后其实也在暗示我们,我们会员之间的联结,除了在商言商以外,其实我们的导向是文化,是贡献,所以就很有意义。我们在座的各位可以再思考一下,为什么我说任何一个组织如果都是只关注利益会让这个组织不长久呢?我从逻辑上给大家推理一下,假设我们成立了一个组织,成员都想从里面往外拿,这个里面一会儿就拿空了,如果都想往里面放,或者放得多拿得少,那就永远拿不完,而且会越积累越多,是这样吧?其实就这么简单一个逻辑。我们湖北商会做到了,说明你们悟透了社会组织最本质的东西。
其实单单从表面上探讨一种文化很虚,相反如果我们以贡献和具体行动为纽带来凝聚大家,就很有意义。社会组织的凝聚靠的就是物质之外的东西,靠一种精神在凝聚大家,就像宗教靠的是信仰,学校靠的是价值观来凝聚大家一样,所以这样来看我们翘楚商学院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我们翘楚商学院的成立在另一个层面更有意义。我们不妨来这样思考一下,我们都讲贡献,但是贡献并不仅仅限于物质层面。现在大家都在喊“中国梦”,我们每个人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梦想,都想有不一样的人生,那大家有没有想过,梦想的实现和不一样的人生是不是取决于我们必须采取不一样的行为?如果你的行为不改变,是不会实现不一样的梦想、取得不一样的成果的。人大都喜欢在自己的舒适区工作,还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说“性格决定命运”。如果我们都认同了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我们每一个人就都是性格的奴隶,谁也逃不出自己性格的圈子,如果是这样,我们每个人就都很悲哀,一出生就注定了我们的人生是怎样的。但是如果我们想这不是我们想要的人生,我们想改变我们的命运,改变我们的人生,那么你就必须强迫自己改变自己的行为,因为行为不同我们才会有不同的人生。今天是星期五,昨天中午我和我们翘楚班的游亚林同学一起在电台做节目,游亚林在吗?“在”,我们那天也谈到了,他是靠内驱力来强制改变自己的,他公务员不做去下海,这是非常大的改变,那倒过来讲,靠外力来改变可不可以?可以,但是比较被动。不管是外力还是内力,只要想改变,都很痛苦,痛苦也要去做,不然就没有改变。知识可以在课堂上获得,很轻松,行为就不同,有行为才会有成长,成长必须伴随着痛苦,改变行为更痛苦,我们往往认识不到。所以我们一定要尝试去改变我们现在的行为,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主动改变需要外力助力,被动改变需要内驱激活。现在商会刚好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外力条件,或者说是一个改变的工具和手段,也许你们觉得现在读书有点压力,但是这一步的选择,就意味着我们的行为开始转变,我们的人生将从此变得不一样了,我们就会有另外一种梦想,另外一种人生。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商会给了我们一个尝试改变的外力,一个内驱改变的助力和一把激活内驱改变的钥匙,从而启动很厚重的动力,这样看我们翘楚商学院就显得更有意义了。
现在我们商会有了自己的商学院,就相当于一个组织有了一个灵魂,一个有了灵魂的组织会走得非常久远,同时我们商学院又有了商会做依托,我们的理想会更丰满!
谢谢大家!
9.学习组织才能心得体会 篇九
修订的《教育法》明确地强调了德育。如第六条规定:“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主义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是说首要的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德”的教育,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使之有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和严格的操守,有强烈的“社会主义责任感”,才会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否则的话,受教育者就不可能有强烈的“社会主义责任感”。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历来都强调德育是最重要的。学校实施德育,主要表现在施教的内容和施教的人,即教材和教师两个方面。对于教材将怎样适应修订的《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需要,我不能妄谈。但是对于为人师表的教师,我认为不仅应当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实践中“立德”,还应当在自己施教的言行表现中“立德”,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立德”。只有这样,才能“树人”,即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教师应对学生的人格加以尊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但我们的课堂时常会出现一些教师不尊重学生人格的现象。一些在管理上对学生的尊严不注意维护,如张榜公布考试成绩的排名结果,将排名靠后的学生的名字画红线;一些教师对学生肆意进行体罚、贬斥等,让学生的人格尊严全无。学生都是千差万别的,教师不仅要对优生加以尊重,还要对普通学生加以尊重。每位教师都应具备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基本职业素养。
二、教师应对学生的个性加以尊重
每位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其道德素养和学习品质也各不相同。教师在组织教学和管理班级时都有统一的要求和纪律,但不能卡得过死、管得过多,不然就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如:学生评价方案的统一性,会让学生将生命的个性放弃,扼杀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广大学生中,有天赋异禀的高尖学子,也有情操高雅、道德高尚的潜水“蛟龙”;有优生,也有学困生。而统一的评价方案,只能让学生变得千孔一面,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此外,在现今的班级管理中还存有教条式纪律和僵化的班规,尽管其能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所限制,教师应对此多加关注。
三、教师应对学生的独立性加以尊重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将生活及学习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对学生的独立性加以尊重,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和处理问题。例如,某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学生办黑板报时指手画脚,最终使得黑板报的板式太过规整,主题太过教条化,完全没有展现出青春的激情,很多学生对此都比较反感。黑板报体现的应该是学生的意志,展现出青春的魅力,太过呆板的黑板报必将失去其应有的宣传功能。因此,教师需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出与学生心灵的共鸣。
四、教师应对学生的付出加以尊重
学生不管是学业进步,还是集体活动,只要付出了,就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与认可。但在实际中,教师常会将这些细节忽略。教师应该向学生传递美好的东西,不能吝惜自己的赞美,而应在学生心中播散美好、善良、和谐的种子,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和素质。
五、教师应对学生的成果加以尊重
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成果常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成果。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更看重学生取得的考试成绩,而不够重视学生在其他活动中取得的成绩。陶行知先生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教师应有一双能发现并欣赏美的眼睛,不能让任何一朵花无声地枯萎在自己手里。
通过学习《教育法》我更加明确地认识到,“立德”是教育首要,“立德”必须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教师要在头脑中永远绷紧在尊重学生的“立德”这根弦上。我们的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的思维不健全,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都很弱,因此其看待和处理事务很容易偏激,所以犯错误在所难免。关键是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我想,应当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因人施教,相机而行;要剖断是非利害,开导善诱,在尊重中“立德”。
参考文献
10.学习型组织心得体会 篇十
分享
创新
学习型组织心得体会
个人学习是团队学习的基础,而团队学习并非个人学习的简单相加,组织中所有成员的积极学习,并不代表能够实现团队学习、构成学习型组织。那如何才能实现团队学习,构成学习型组织呢?我认为,不外乎下面这三条途径。
一是在组织内通过团队学习,实现知识共享。实现个人学习向团队学习的飞跃,首先要实现每个人获得的新知都能快捷地让团队其他成员分享。知识不会因为传播而减少,交流和分享却能使整个团队的集体智慧增加。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团队竞争就是学习速度的竞争。个人学习的成果,若不经团队学习的过程,就只是个人知识的增长,无法形成团队整体的学习力和竞争优势;相反,个人通过团队学习,实现成员的知识共享,就能快速提高团队的知识总量和集体智慧,增强企业(或者科研团队)竞争力。许多积极采用学习型组织管理方法的企业(或者科研团队,都十分强调组织成员的知识共享、信息互通。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为团队学习提供了便捷的技术保障和广阔的互动平台。不少单位活组织都建立了内部学习网站或学习专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通过团队成员的深度交流,达到心灵沟通,逐渐形成基于个人目标之上的共同目标。真正的团队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它不仅要求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实现彼此心灵的沟通,为共同目标而奋斗。团队学习是一个较难达到的境界,“深度交流”和“讨论”是实现团队学习的有效手段。深度交流是自由和创造性地探究复杂而重要议题的过程,先暂停个人主观思维,彼此用心聆听;讨论则是提出不同的看法,并加以辩护。通过这种敞开心灵的交流和讨论,才能打破个人内心的习惯性防卫,不断调整、引导团队成员的个人目标整合成团体的共同目标。
三是培育创新型团队文化,实现组织成员的默契合作。团队学习的最高层次是将得到的共识转化为行动,进而建立起一种崇尚学习、崇尚创新的团队文化。创新型团队文化,是一种鼓励既具有创新性,又能够协调一致的行动。这种看似矛盾的特征,在许多一流的球队和乐队中都能得到体现,个人的创造性发挥总是能与团队的整体行动相一致,并且锦上添花。这里要特别强调,“习”比“学”更重要,没有长期坚持不懈的演练和交流,任何团队都不可能达到默契合作的境界。经过团队学习的不断磨炼,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具有创新型文化
免费
分享
创新 的团队才能够达到“运作上的默契”。
总之,精通团队学习的企业(或者科研团队),必然能够提高管理效率(科研效率,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先机。
11.组织党员学习党章心得体会 篇十一
当拿到市教育局汇编的红色党员学习资料读本,内心澎湃,金色的党微再次烙上心田,让我回忆起当时入党时的情景,“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
翻开书本,“中国共产党章程”映入眼帘,再次细细研读,通过重温《党章》,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党章是党的最高的行为规范,是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集中表达了党的理论基础和政治主张,体现了党的整体意志和共同理想,是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准绳,是坚持从严治党的根本依据,是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
一、学习践行党章,坚定理想信念。
坚定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员永葆先进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每一们党员都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只要坚定理想信念,无任何种困难,都可以解决,无任做何种工作,都会取得成功。
二、学习践行党章,自觉遵守党的纪律。
《党章》对党的纪律作了明确的说明,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没有规距,不成方圆,先进的政党,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才能保证全体党员党性的纯洁,杜绝腐败事件的发生。作为一名党员,牢记党的纪律,遵守党的纪律,若违反党纪应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批评教育。
三、学习践行党章,坚定终身学习,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是党员的标志,如何做到,理应加强各级各类知识学习,包括党的政治理论,社会人文,历史文献等, 关心国际、国家、社会发展态势,积极宣传党的理论文化知识,政治主张及描绘共产主义社会。
四、学习践行党章,做好教书育人,服务人民大众。
12.学习组织才能心得体会 篇十二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高职学院党委的政治任务, 是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首要任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我们党在对世情、国情和党情进行准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党建工程, 是我们党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 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党的每一个基层组织都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领导好、组织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当今时代, 知识经济迅猛发展,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新知识新观点层出不穷。高职学院要确保人才的培养质量, 谋求学院新的发展, 唯有学习。只有学习, 我们才能敏锐地感知环境的变化, 跟紧时代步伐, 观念不落后, 行动不落伍;只有学习, 我们才能准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脉搏, 提高我们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的坚定性, 办好让社会满意、家长满意和学生满意的高职教育。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从中专到高职, 一路披荆斩棘发展的重要法宝之一就是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如果没有学习, 就不会有“N+1”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和实践, 就不会有“企业冠名培养, 校企互为基地”工学结合的丰硕成果, 就不会有“数控品牌”专业和连续多年的高就业率。正是学习, 使我们抓住了一次又一次发展机遇, 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但是, 不愿学、不勤学、不真学、不深学、不善学的现象在学院各级党组织和一些党员干部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院的发展。因此, 我院确定要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传承发扬优良学风的载体, 将多年养成的学习习惯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养分和助推器, 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先进理念丰富和发展我们的优良学风, 使学习真正成为广大师生的政治责任、工作态度、生活追求和人生境界。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抓矛盾解难题促发展的根本保障。目前我院的主要矛盾依然是外延发展的急需性与发展时空的制约性之间的矛盾, 内涵发展的紧迫性与发展要素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 有效地解决这两对矛盾是发展的突破口, 而要解决这两对矛盾就需要有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和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习。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 学习高职教育发展和教书育人的最新理念, 学习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学生管理等工作需要的理论知识, 学习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和学院发展的新知识、新技能, 认识和把握职业教育规律尤其是高职教育发展规律。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学院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创建学习型组织可以提高学院的反应能力。学习型组织这一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提出来的。用圣吉的话来说, 学习型组织就是“一群人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来创造他们的未来, 这一切都是靠改变自身而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实现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东西”。其核心是, 学习型组织是注重通过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以创造未来的组织, 在这样的组织中, 每个人都不得不学习, 因为学习已经成为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 并且它要实现团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 使团体拥有更优化的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学校是知识产生、传播、扩散和应用的主要场所, 理应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校园内的每一个团队 (组织) , 都应该成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系 (部处室) 、学习型总支 (支部) 、学习型教研室、学习型工会、学习型团组织、学习型班级、学习型宿舍、学习型社团等;校园内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学习型的人:学习型教师、学习型学生、学习型干部、学习型职工等。通过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 使每个个体不断获取新的信息、知识和能力, 使每个团队 (组织) 变为能及时感知外界变化、及时自我调节、及时自我变革的生命体, 充满生机活力。
创建学习型组织可以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我院要继续保持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就要抓住三个因素, 一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二是高质量的毕业生队伍, 三是高效能的管理。高素质的教师要不断更新提升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高素质的毕业生不仅能够就业而且具有学习和发展能力;高效能的管理不仅源于严格的管理制度, 更多的来自于被管理者内心的自觉性, 而这种自觉性源于被管理者对自己职业、职位和职责的认定, 这种认定又来源于被管理者长期的学习与思考。从学院目前情况来看, 教师队伍科研热情不浓厚、科研整体水平不高, 毕业生定位不准、跳槽频繁, 管理队伍也存在责任心不够、工作效率不高等现象。创建学习型组织, 就是在校园内形成处处有学习、人人在学习、事事讲学习的氛围, 用学习提高师生素质, 用学习提高竞争能力。
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创建学院学习型组织的内在联系
创建学院学习型组织有赖于党委的组织领导。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场管理体制革命, 它要改变传统的校园组织模式, 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 发挥每个成员、每个组织的自主性、创造性, 增强学院对迅速变化社会的反应度;是一场学习机制革命, 它要摆脱传统的局限于课堂、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提高的学习观念, 要转变把学习与工作、个人学习与别人学习相脱节的学习方法, 积极倡导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学习共享、互动和开放的理念, 并拥有一套科学的学习评估考核机制;是一场教育理念革新, 它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主, 寻求提高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使团队智商高于个人智商, 不断提高学校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一场涉及观念、制度、环境、资源, 到教师、学生、管理者等诸多因素的系统工程, 只有党委的坚强领导才能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
创建学院学习型组织有赖于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创建学习型组织有两大任务:一是把校园内的各类团队 (组织) 都建成学习型组织, 二是校园内的每个成员都成为学习型个人。在这两个方面, 要求各总支 (支部) 、党员干部要走在前列, 做出表率。在创建学习型组织方面, 党委、总支 (支部) 要率先成为学习型党组织, 为其它组织树立学习榜样。在争创“学习型个人”的活动中, 各级党员干部要率先成为学习型党员和学习型干部。当我们的每个总支 (支部) 都是学习型基层党组织、每个党员干部都是学习型党员干部, 就能影响和带动其它团体和全院师生的学习, 在全院加快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能有效推广学习型组织的先进理念。学习型组织与一般组织的区别在于拥有一套以全员学习、终身学习,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和管理理念。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进程取决于广大师生对这一先进理念及其重大意义的认知程度。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本身就是一次推广、实践先进学习理念的活动。要充分利用院报、校园网、宣传橱窗等, 加强舆论宣传, 传播推广学习型组织理念, 使学习型组织的先进理念被广大师生接受并转化为自觉学习的动力。
四、学习型组织建设是学院创新能力的不竭源泉
学习型组织建设可以增强创新意识。我院走过的每一步, 从“山西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优秀单位”到“山西省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 从“12345”基石工程到“四个三”塑形工程, 从“四字精品”强校工程到“七扩七提”跨越工程, 都是创新让前行的脚步稳重扎实。“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院精神, “无功为过、不进则退”的学院哲学理念已经成为高扬在校园内的旗帜。“四个为本”办学理念是我们在新时期创新的结晶。我们要认真学习已有的成功经验, 将“创新”二字牢记在心。当前, 学院正全力谋划“十二五”发展蓝图;现已位列全省高职教育的第一方阵, 但优势并不明显;我院虽拥有了丰厚的办学成果, 但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并没有彻底解决。我们要通过学习, 全面分析、准确把握学院发展所面临的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 增强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今社会的竞争, 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 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而创造力来源于永不停息的学习, 学习是创造力的源泉。学习型组织建设就是要使广大师生自觉地将学习作为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通过学习, 把握瞬息万变的经济社会发展, 及时作出科学的决策;通过学习, 知晓高职教育的发展动态, 及时调整改进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习, 紧跟相关行业的前沿动态, 及时完成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通过学习, 提高教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发展能力。学习型组织建设十分注重提高集体智能、发挥集体智慧。通过学习, 使每个团队 (组织) 都成为能够掌握新知识、新观点, 运用新方法、新工具, 解决新问题、新矛盾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的团队。
五、以反应反馈共享系统打造校园肌体健康的长效机制
创建学习型组织要注重提高学院的整体机能。顺畅的反馈体现的是组织的反应速度;反思是组织的免疫系统, 体现组织的纠错功能;共享是记忆系统, 体现组织的创新能力。学习型组织创始人彼得·圣吉在他的著作中不断提醒人们要超越个体、关注组织、面向社会, 通过学习, 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命运意识。因此说, 学习型组织的本质是一种精神和能量, 它要搭建一个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共同愿景”, 并使每个成员自觉地努力实现这一愿景。我们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最终目的, 就是要将学院作为一个生命体, 通过不断改进, 提高其反应速度、纠错功能和创新能力, 使我们无论面对多么复杂的外部环境都能够及时调整、从容应对;无论面对多么艰巨的发展难题, 都能设法化解、破浪前行。
创建学习型组织重在建立长效机制。可以说, 学习型组织建设没有尽头, 永无止境。我们有必要建立一套适合学院实际的长期有效的学习制度, 建立一套符合学习要求的科学可行的学习评估体系。我院正在通过创建一个又一个学习型“小组织”——学习型系 (部处室) 、总支 (支部) 、教研室、团组织、班级、宿舍、社团等, 从而构建一个学习型“大组织”——学习型校园。通过提高每一个“小组织”的集体智慧和创新能力, 从而提高“大组织”的集体智慧和创新能力, 使我们的校园成为一个能够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更新、自我调节、自我提高的有机体, 以敏感的反应力和强大的创造力打造新的发展。
摘要:文章阐述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引领, 推进学院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 对于提高学院的创新能力和反应能力, 提高学院科学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型组织,创建
参考文献
[1]齐卫平.从学习型组织理论中汲取营养[N].人民日报, 2010-10-17.
[2]廖言.发挥好我们的学习优势[N].人民日报, 2010-06-31.
[3]顾远明, 石中央.学习型社会:以学习求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6, (1) .
【学习组织才能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组织党员学习条例准则心得08-21
学习学生手册心得体会组织部06-23
镇党委书记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的学习心得10-23
综合管理部创建学习型组织心得体会11-07
学习型党组织心得体会:学什么怎样学11-13
组织行为学第十一章学习心得07-17
学习型组织特征07-26
学习型组织理论08-11
分行组织学习情况报告08-21
党组织学习总结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