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科学审计理念

2024-10-06

提升科学审计理念(精选8篇)

1.提升科学审计理念 篇一

树立科学审计理念 创新服务科学发展——对基层国家审计机关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思考(2010-1-21)

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审计“免疫系统”论,是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对审计本质最深刻、最精辟的揭示与概括,是对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最宏观的定位。理论的提出,不仅丰富和拓展了国家审计的理论体系,而且对各级审计进一步理清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目标和思路,推动审计事业深入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作为基层国家审计,应当在深刻学习领会的基础上,结合基层工作的形势与特点,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高效之途。

一、准确领会和把握“免疫系统”论的内涵和意义

审计“免疫系统”论是在全面总结多年审计实践经验,科学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与审计工作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的提出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一)是“科学发展观”和“审计跟进”要求在审计领域的具体化。科学发展观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指南,“审计跟进”作为对科学发展观的解读是对审计工作的宏观指导与要求,两种理论都要求审计事业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理念,自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免疫系统”论正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审计工作内在规律,结合中国当下国情提出的,它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充分体现了科学性,并在实践中根据“审计跟进”的要求不断修正完善。

(二)是对传统审计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我国审计理论至今共产生“经济卫士”和“免疫系统”两种体系性提法,两种提法对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审计定位也都十分准确。从层次上看,“经济卫士”论具有首创性,“免疫系统”论则更多体现出继承与创新性,表现为“与时俱进”。“免疫系统”论继承了“经济卫士”论强调审计经济监督的本质,同时又根据时代要求提出发挥预警、抵御和建设作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利益,这是对“经济卫士”论的突破与深化。

(三)是对正处于转型期的审计工作最具现实意义的实践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审计工作将长期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期,时势发展已使基层审计充分认识到审计转型的不可回避性,但是,对审计转型终极目标的认识却相对浅显。“免疫系统”论适时、科学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它通过揭示国家审计的根本性质、功能特性等要素,为审计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对推动审计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审计“免疫系统”论对基层审计工作的要求

“免疫系统”论要求审计工作必须“两手抓”:一方面要揭露和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发挥审计在惩治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关注重大的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促进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对基层审计而言,就是要在对全部政府性资金的审计监督中,通过发现和揭示存在问题,促进解决体制和机制性障碍,充分发挥审计在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内的作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首先,基层审计必须牢固树立“三种理念”:

(一)牢固树立“科学”的理念。“免疫系统”论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的理念。首先,审计工作自身的发展必须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既要看到发展中的成绩,也要看到发展中的不足,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科学审计新举措;同时,要把审计置于国家整个经济社会运行的全过程,通过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

(二)牢固树立“大局”的理念。审计工作要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必须始终坚持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来谋划和开展,通过揭示分析各种阻碍发展、影响全局、损害民利的问题,在制度、体制和机制层面上提出宏观性建议,为党委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三)牢固树立“绩效”的理念。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的重要标志,也是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根本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审计机关的主要任务就是积极运用绩效审计的理念和方法,围绕政府职责履行和工作绩效评估的重点,着眼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问题,积极寻求破解发展难题的对策和建议,有效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健康运行。

其次,基层审计必须要正确处理好“四种关系”:

(一)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监督作为审计的基本职责是手段不是目的,服务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审计要充分发挥“免疫”功能,必须正确处理好审计监督与服务大局的关系。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把各种违纪违规问题查深、查透;另一方面要在查找问题的同时,注重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督促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落实问题整改、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

(二)正确处理全面与重点的关系。“免疫系统”论重申了“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工作指导方针,对基层审计而言,要正确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一方面要充分保证审计的覆盖面,实施全面审计,消除监督盲区;另一方面要围绕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突出对重点部门、重点领域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突出揭露重大违纪违规和影响全局发展的问题。

(三)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审计要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必须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伴随着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审计项目量逐年增加。在确保完成各项审计任务的同时,基层审计要高度重视质量这条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制定符合审计工作规律、切合审计工作实践的审计业务准则,逐步构建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四)正确处理他律与自律的关系。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对审计人员和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它要求审计“正人”必先“正己”,因此,要以审计素质和能力建设为突破口,一方面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一方面加强机关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为审计事业发展注入活力,努力使基层审计的队伍素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三、基层审计工作现状与“免疫系统”要求存在差距

当前,审计的作用正逐渐由经济扩大到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审计的地位也与日提升,领导越来越重视,百姓越来越关注。但是也必须看到,与“免疫系统”要求相比,与发展变化的形势相比,基层审计还存在一些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对审计使命认识不足,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解放。基层审计在审计使命认识上存在“三个不足”,需要在观念上“三个破除”。“三个不足”是:对审计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使命和责任认识不足;对审计在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职能认识不足;对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进审计科学发展的认识不足。“三个破除”是:思维方式要破除专注微观、就事论事的思维定势;审计目标要破除查错纠弊的狭隘观念;审计方法要破除凭经验查帐的落后习惯。

(二)审计职能定位有偏差,建设性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免疫系统”论要求,审计工作要从以批判为主的监督者向以监督为途径、以发展为目标的建设者转变。之前,基层审计对审计的定位更多是监督,近年来逐步转向了监督与服务并重,但审计工作立足于服务、反映审计情况着眼于服务、提出审计建议注重于服务的意识还不够;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成果与各级党委政府的期望还不相适应。

(三)审计队伍现状不容乐观,能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审计队伍建设还存在“四个不适应”:一是思维方式、宏观意识和创新能力与形势发展不适应,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不强;二是知识与专业结构与审计事业发展不适应,综合性人才缺乏;三是力量与任务不适应,力量未能与任务扩展同步增强;四是技术方法与形势要求不适应,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突破。

(四)审计成果转化不够,成效有待进一步拓展。审计工作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审计成果的运用上。多年来,基层审计在审计成果转化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运用还非常有限,审计意见和建议的可操作性还不够强,尤其是完善制度、机制和体制的建议比较少;推进审计成果运用的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对审计成果的提炼、分析和整合还不够,审计成果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审计管理科学性不够,机制创新有待进一步推进。目前,基层审计的计划管理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主要表现为:项目选择自主性受限制,缺乏科学性;审计对象选择和项目确定缺乏严格的标准和认证程序;审计计划安排偏重本,缺乏长远性;重点工程项目执行进度受限制,工作开展依赖于资料报送,且跨项目较多;计划完成后的质量评估、绩效评价跟进不及时;项目“调增调减”相对随意,审计成本意识不强。

要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必须把握现阶段对审计工作的特殊需求,认真研究和思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具体目标和措施,推进审计工作全面、均衡发展,更好地为改革发展大局提供支持。基层审计不符合“免疫系统”要求的几个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迫切需要在实践中通过进一步加强改革和创新逐步加以解决。

四、基层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途径

基层审计要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必须紧密结合基层工作的特性,克服和弥补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加大四方面的探索力度: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一是要树立“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理念,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把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作为审计重点,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二是要树立“关注民生、服务百姓”的理念,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审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三是要树立“依法审计、文明审计”的理念,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既不失职不作为,也不越权乱作为。

(二)充分履行审计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树立“五个观”,发挥好审计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是大局观,以推动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为目标,既强化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又突出重点部位审计,堵塞管理漏洞,促进增强预算的约束力;二是人本观,以落实惠民政策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关注民生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政策的执行效果,推动实事惠民;三是绩效观,以促进提高资金和决策效益为目标,探索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四是绿色观,以促进节约型、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为目标,关注节能降耗、重大损失浪费和资源生态破坏问题;五是安全观,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国家利益为目标,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

(三)创新审计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提高审计工作成效。全力推进绩效审计,注重从政策执行、资金使用、资源利用、行政效能等方面综合考虑效益、效率和效果。;积极探索跟踪审计,通过关口前移,实现全过程跟踪监督,及时发挥预警和控制作用;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计算机人才培养和自主研发,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动态监督。

(四)切实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为审计监督提供坚实保障。要以创建审计文明为抓手,在审计队伍的观念、素质、作风等方面“更新升级”;要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打造团结共事、勤勉廉政、开拓进取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强化审计能力建设,进一步抓好教育培训和实践探索,提高审计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和能力;要强化审计机关作风建设,着力抓好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审计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审计工作和谐发展。

作者:苏州市审计局课题组

2.提升科学审计理念 篇二

审计取证的基本模式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账目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账目基础审计是审计取证模式发展的第一阶段, 是指以经济业务、会计事项和账目记录为基础, 直接从会计资料的审查入手, 搜集有关审计证据, 从而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制度基础审计, 是指在了解掌握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 评价其内部控制制度中的优点和弱点, 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状况来确定抽样的重点和数量;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在对审计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评价分析的基础上, 将风险理念及控制方法融入到传统审计方法之中, 进而获取审计证据, 形成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

实际审计工作中, 审计人员往往不是孤立运用上述三种取证模式, 而是将风险导向审计与制度基础审计、账目基础审计相结合, 在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同时, 通过分析性检查的方法, 对形成审计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 最后进行实质性的账目检查和制度检查, 以降低审计风险, 提高审计质量。

审计取证基本模式的演变是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 它为审计事业的逐步发展和完善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 同时, 可以看出审计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 外界对审计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做出更高质量的审计项目。但是, 在实际审计工作中, 审计工作质量优劣受审计取证工作的制约比较多, 具体审计取证工作又受到审计环境以及审计技巧运用的影响, 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具体表现在审计取证方式、方法单一;审计取证程序、内容、文书缺乏统一的标准, 形式不规范;审计取证有时存在盲目性、随意性等, 这些不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工作效率。笔者认为, 为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需要广大审计人员重视取证, 科学取证。

1. 全方位规范审计取证。

根据审计取证工作的需要, 制定不同类别的的审计取证工作模板, 从取证内容、取证范围等方面规范审计取证程序以及文书格式, 减少人为差错, 提高审计取证工作质量。

2. 明确取证责任。

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保证, 应以追究责任的方式促进《审计法》《审计准则》等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的规定落到实处。要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以增强审计人员对审计取证工作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

3. 充分论证, 科学取证。

审计取证之前要认真分析论证, 充分考虑好面对的是什么情况, 需要查清的是什么问题, 要取什么证、怎么取, 所取得的证据能否说明问题等事项, 有针对性地搜集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审计证据和能够证明审计事项的原始资料、有关文件和实物等原始证据。保证审计证据的证明力的同时, 提高审计取证的效率。

4. 加强审计取证技术方面的培训。

目前, 应加大对审计人员使用现代审计方法和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 提高审计人员利用现代审计技术的能力以及专业判断能力, 用有限的审计资源, 保质保量地完成审计取证工作。

5.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以敬业、坚持原则的态度确保完成审计取证。

审计人员需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感, 不仅要克服困难, 而且要有预见困难的观察力。并且, 审计取证过程中审计人员必须经得起各种诱惑和考验, 自觉抵制有关方面的拉拢腐蚀, 保证审计专业判断思维在审计职业道德框架内有序进行, 做到清正严明, 廉洁自律, 坚持原则, 确保完成审计取证任务。

6. 与时俱进, 不断学习专业知识, 创新取证方法。

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审计环境的巨大变化, 审计取证范围加大, 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名称职的审计人员, 应具备审计、会计、国家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管理、信息技术、外语等知识, 并且不仅要在专业知识方面具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功底, 而且还应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专业判断能力。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的同时, 及时更新观念, 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 开发新的审计取证方法, 适应审计发展需要。

7. 及时总结审计经验, 建立审计问题信息数据库, 将审计

技巧充分运用到实际审计工作中, 形成审计取证专家系统, 使审计取证工作事半功倍。

3.提升科学审计理念 篇三

一、财政审计大格局基本形成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每年,韩城市利用近3个月的时间,对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审计中,始终按照“严格查处、立足整改、规范提高、促进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审计工作“二十字”方针,坚持“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效益、维护安全”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维护地方经济发展”这个中心,抓住“预算执行”这个核心,加强对重大政策执行情况、重大投资项目和重点民生资金的延伸跟踪审计,积极推进绩效审计,注重分析、揭示和反映体制、制度方面的问题,着力保障宏观经济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在加强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完整性、效益性审计的基础上,把全部财政性资金纳入审计监督的范围,延伸审计其他相关部门,促进政府预算体系的逐步完善,促进财政分配的公平、公开,促进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审计,查出财政及相关部门在组织预算收入、税费征管、部门预算执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前一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形成完整的审计报告,向市人大常委会作审计工作报告受到委员们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几年来,共完成了35个镇办的财政决算审计,查出问题资金5231万元。审计中,重点关注镇级政府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惠民政策、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情况。通过审计,规范了镇级财政分配行为,提高了依法理财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持续加强

围绕投资稳定增长、拉动内需等政策,韩城市不断加强政府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先后共完成了168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算审计,审计总投资9.3亿元,核减工程造价5900余万元。另外还完成了政府性楼堂馆所建设项目、韩城市BT、BOT、EPC建设项目、渭河流域专项治理、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项目的审计及调查,通过审计揭示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被审计单位加强项目及资金管理,杜绝损失浪费,促进廉政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专项资金审计更加深入

先后组织完成了“三公”经费、就业、社保、农村合疗、扶贫、文物保护、学前教育、大气污染等26个专项资金审计及审计调查。审计中以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情况为重点,着重揭露和查处擅自截留、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问题,尤其突出了对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通过审计及调查,摸清了各种专项资金的来龙去脉,规范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渠道,促进各种惠民政策的落实。另外,按照审计署、省审计厅的安排,从去年9月份开始,组织实施韩城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摸清了全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具体任务分解、落实情况以及取得的实际效果,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整改建议。

四、行政事业审计重点突出

积极贯彻“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工作方针,在坚持全面审计的基础上,把涉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部门、重点单位作为审计的主攻方向,加强对有资金分配权和罚没收入且有下属单位的大系统的审计。审计中,除检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外,重点检查乱收费、乱罚款及执行“收支两条线”情况,共组织实施了159个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共查出违规行为资金2.1亿元,对审计查出的扩大费用开支范围、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依法进行了处理处罚,提出了审计建议,并督促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合理使用财政资金,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五、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深化

认真完成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不断扩大任中审计比例,积极尝试“党政一把手”同步审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5年来,共完成了79人次的经济责任审计,查出主要问题资金5197多万元,其中直接责任4481多万元,领导责任716多万元。审计中,不仅对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宏观调控重大政策措施,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资源消耗、环境保护及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情况进行了审计,还对单位预算执行、人员编制、固定资产增减等情况进行了审计。通过审计,对其任职期间的财经纪律执行情况、重大事项决策情况以及个人廉洁自律情况进行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为组织部门掌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德、能、勤、绩提供了重要依据。

六、企业审计逐步规范

2014年以来,组织实施了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审计,完成了市自来水公司、药材公司、面粉厂等3个单位的审计,重点检查企业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宏观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情况,审计查出有问题金额1638万元,应调整账务金额785万元,针对单位存在的少计收入、欠缴税金、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审计建议,得到了单位的采纳。另外,受省审计厅的委托,对韩城市广电网络集团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了审计。

七、金融审计试点工作顺利完成

2014年,按照全市审计项目计划,探索实施地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损益审计,通过对韩城市光大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财务收支、风险指标控制、税费交纳、担保业务等情况的审计,发现了公司会计核算不规范、风险控制能力不强等问题,提出了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引入商业信用保险制度、加强与银行间的合作、科学合理设定反担保措施等建议,得到了被审计单位的采纳。

八、内部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韩城市审计局切实机关加强内部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完善了12项综合管理制度和9项业务管理制度,涉及学习、工作、纪律、廉政、财务及审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等各方面,做到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用制度规范行为,各项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二是提高人员素质。组织开展了“创先争优”“四严格一提升”“群众路线教育”“争做四有干部”“三严三实”等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同时,通过参加审计署、省审计厅组织的各种培训班、参与审计署组织的各类大型审计项目、邀请专家授课等方式,有效提高了全体同志的业务能力,提高了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三是加大信息化建设步伐。近年来,加大硬件投入,先后投资50余万元,购置了投影设备,为各股室配齐了电脑,完成了金审一期工程,建立审计内网管理系统和机关电子政务系统,开通了韩城市审计门户网站,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更多现代化的文化资源支撑。四是加强廉政建设。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加强教育、强化监督”的工作思路,在抓好全体干部政治、业务素质教育的同时,始终把廉政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纳入干部教育的总体规划,放在突出位置。组织干部学习中、省、市关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十项禁令”,增强干部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党风廉政纪律的自觉性。同时,建立健全各项廉政制度,推行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廉政承诺制度和廉政问责制度,重视发挥“特约审计员”和行风评议员作用,听取他们对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加强了审计回访,使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有效预防和遏制了违纪现象的发生,树立了清正廉洁的审计形象。

九、其他工作进展顺利

4.提升科学审计理念 篇四

单位:贵港市港南区

作者:龚举高

网名:城中布衣 2014.10.27发帖于贵港市红豆社区—热辣时评栏目

4331708

没有理念的创新,就没有实践的创新。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实践,重要前提就是要牢固树立学习的理念、开放的理念和服务的理念。

一、牢固树立学习的理念。理论武装是我们敏锐研判形势、正确把握方向、科学谋划工作的基础。做好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注重学习。开卷有益,学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奋进,学然后知创造。学习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一种工作。当前,基层党建工作领域存在诸多需要深入学习、研究并积极探索的突出问题,因此,要认真研学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并用以指导实践。

二、牢固树立开放的理念。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也不能关起门来干,必须打破自我封闭的小格局,破除党建和组织工作的神秘感,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框框,以宽阔的眼界、宽阔的思维、宽阔的胸襟来推进党建工作。内容上,要不断拓展领域,大胆探索开放的党建工作机制,畅通党员群众参与党建工作渠道,扩大群众对党建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并通过探索

开放型的党员组织生活,建立健全民主开放的党内工作机制,完善党务公开、“四议两公开”、村级事务发言人制度,使党建工作贴近民生、体现民意、反映民情。形式上,要顺应信息时代潮流,探索“电子党建”、“数字党建”的建设,推进党建工作的资讯化,并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为党员学习、教育提供菜单式的服务,不断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5.新准则全面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篇五

在第一次公开征求意见后,中注协根据来自国务院有关部委、地方协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准则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会计师公会的反馈意见,对审计准则作出了全面修改,并于6月将修改后的审计准则及应用指南向会计师事务所定向征求意见。

本次修订充分借鉴了国际审计准则明晰项目的成果,对全部38项审计准则按照新的体例结构进行了改写,科学设定审计工作目标,明确审计工作要求,重塑结构。修订后的准则由“总则”、“定义”、“目标”、“要求”和“附则”等5部分构成,

按照新的体例结构改写后的审计准则体系,有利于提高审计准则理解和执行的一致性,有利于监管机构开展更有针对性的监管工作。

修订后的审计准则进一步强化风险导向审计的思想,除修订核心风险审计准则外,对其他审计准则也作出修改,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全面彻底地贯彻到整套审计准则中。

6.提升科学审计理念 篇六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审计厅(局),署机关各单位、各特派员办事处、各派出审计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认真学习贯彻李克强总理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对于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大意义。为了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坚持依法审计、实事求是,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审计机关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一)组织深入学习。各级审计机关的主要负责同志要率先垂范,先学一步,带动全体审计人员深入学、反复学、及时学、持续学。认真组织“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在审计系统开展“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大讨论,积极采取中心组学习、集中培训、理论研讨、形势报告、党课教育等多种形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各级审计机关要原原本本地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全会报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刻领会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基于我国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深刻领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深刻领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解决我国调结构、转方式进程中的主要矛盾、根本问题和发展短板的着力点,深刻领会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这五大政策支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条件,深刻领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重点任务是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

(三)切实统一思想和行动。通过学习,使全体审计干部切实理解和把握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战略意图及精神实质,及时掌握改革的新精神新进展,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中央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做到认识到位、行动自觉、步调一致。

二、自觉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各级审计机关要以新理念把握引领新常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李克强总理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转变思想观念,转换思维方式,正确把握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既不能以新出台的制度规定去衡量以前的老问题,也不能生搬硬套或机械地使用不符合改革发展要求的旧制度规定来衡量当前的创新事项,还要适时总结经验,推动有关方面建立容错机制。

(一)坚持客观求实。要严格遵循宪法和基本法律法规,以是否符合中央决定精神和重大改革方向作为审计定性判断的标准,把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审慎作出结论和处理。

(二)坚持问题导向。要严肃查处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重大违纪违法、重大履职不到位、重大损失浪费、重大环境污染和资源毁损、重大风险隐患等问题,对以权谋私、假公济私、权钱交易、骗取财政资金、失职渎职、贪污受贿、内幕交易等违法犯罪问题,要始终坚持“零容忍”,坚决查处。

(三)坚持鼓励创新。要注重保护改革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对突破原有制度或规定,但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有利于调结构、补短板、化解产能过剩,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质增效,有利于化解房地产库存,有利于扩大有效供给,有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利于资源节约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和提高资金绩效的创新举措,要坚决支持鼓励,积极促进规范和完善,大力推动形成新的制度规范。

(四)坚持推动改革。要关注影响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对制约和阻碍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制约和阻碍结构性改革推进,制约和阻碍创新创业、激发活力,制约和阻碍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制约和阻碍转型升级、提高绩效等体制机制性问题,要及时反映,大力推动完善制度和深化改革。

三、进一步突出审计重点,推动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各级审计机关要自觉服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开展工作,将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作为重中之重,着力促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促进改善宏观调控和调整产业结构,着力促进保障改善民生和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8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组织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重点关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任务落实,以及创业创新、扩大有效投资、促进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精准扶贫、电子商务、节能环保等领域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和效果,促进政令畅通。

(二)加强公共资金绩效审计,不仅要监督检查预决算管理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关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贯彻落实情况,更要关注财政支出绩效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坚决查处以“打酱油的钱不能打醋”等为借口导致资金长期闲置问题,促进整合专项、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优化结构、深化改革、提高绩效。

(三)加大对经济运行中风险隐患的审计力度,密切关注政府债务、银行信贷、企业投资负债、资本市场运行、互联网金融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加强对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机构的审计,促进企业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做强主业,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四)加强对扶贫、卫生、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重点监督检查政策执行、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等情况,更加关注相关领域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加关注公共资金、公共资产、公共服务的公平合理分配,促进国家惠民富民政策的落实,推动共享发展。

(五)加大资源环境审计力度,各项审计中都要关注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政策落实情况,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促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绿色发展。

(六)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全面推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依法依纪反映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问题,促进依法行政。

(七)加大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审计力度,严肃揭露和查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加强对腐败案件发生规律的剖析,推动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促进廉政建设。

(八)加大对体制机制性问题的揭示和反映力度,根据中央出台的重大政策措施,及时跟踪检查有关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修订完善情况,促进及时建立健全与新政策新要求相适应的新办法、新规则;对不合时宜、制约发展、阻碍政策落实的法律和行政法规,推动及时清理完善;对改革推进中出现的政策措施不衔接、不配套等问题,及时反映、提出建议,促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四、完善工作机制,改进审计方式方法。把中央要求落到实处,各级审计机关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始终保持审计工作活力,激发审计工作创造力,着力提高审计效率。

(一)加强经验总结和研究分析。要全面梳理和总结近年来工作开展情况,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深入查找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审计方式和判断标准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问题,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整改措施和路径,立行立改、创新提高。

(二)加强工作谋划和统筹。要细化明确各项审计和各个审计项目的思路、重点、方法、成果,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发展规划和审计方案,及时作出系统规划、部署,并督促、指导落实到位。

(三)加强审计资源整合。要破除审计机关之间和审计机关各部门之间狭隘的“地盘”意识,横向纵向全方位推进审计工作高度融合,探索矩阵式沟通协调,推进扁平化业务管理,重要事项按规定及时报告,全面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四)完善审计业务评价考核体系。要将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促进创新改革成效作为评价审计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五、转变作风,提升审计能力。把中央要求落到实处,各级审计机关要始终坚持以品格为核心、作风为基础、能力为重点、业绩为导向,从严管理审计队伍,转变作风,提升审计能力。

(一)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要将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的自觉意识和行动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标准,建立落实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能上能下机制。

(二)不断提升审计能力。要大兴读书之风,大兴深入思考之风,大兴善于总结实践之风,完善审计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加大交流和轮岗力度,使审计人员具备过硬的基本功,敢于和善于审计,既能查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又善于推动体制机制制度完善。

(三)坚持依法文明审计。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严格执行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既要无私无畏、敢于碰硬、勇于担当,又要谦虚谨慎、审慎客观、文明规范。

(四)严格审计质量控制。要讲究方法、严格程序,坚持平等待人、以理服人,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和有关方面意见,使审计结论更公允,让审计人员更有公信力。审计署

7.提升科学审计理念 篇七

摘要:我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尽骨得到快速发展.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需要深入研究,积极探索。丈章就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氛进行了简述。开针时其特点,提出了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把握的几个基本理念,以便更好地做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关键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开展党政机关领学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下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促进领导干部廉洁勤政、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闰的有效手段。党的卜七大从“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提出“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毕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为使党政机关领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真正发挥好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关键要科学确定审计内容.遵循经济责任审计下作规律,树立正确的市计理念,才能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审计任务。

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市计,是指市计部门在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依法对负有经济责任的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问经济管理职责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监督。它包括以下涵义:一是审计对象。领分干部经济责任市计对象是负有领导责任的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它给定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市计对象的范围是掌握经济权力、负有经济责任的单位和部门的领异干部,包括单位领异干部、部门领导干部和负责专项经济工作的领廿干部。二是审计内容。按照中办、国办1999年5月下发的《县级以下党政领异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异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市计暂行规定)(以下简称两个暂行规定)要求,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是指领睁干部任职期问所在单位、部门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领异干部对此应负的责任。由于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类型复杂,管理形式多种多样,而且Id个领导干部职责权限不同,因此经济责任审计不可能按照同一内容进行。但就一般意义而言,经济责任审计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内容:一是领份干部经济决策情况,即对领汁干部的决策管理、决策程序、决策效果进行审计监督,评价领汁干部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二是领铮干部内部管理情况.评价领异干部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三是领导干部执行14家政策情况。首先是宏观政策.包括不同时期国家制定的重大方针政策;其次是财经法纪,包括约束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各种财经法规:最后是廉政规定,包括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为保证领异干部廉洁从政而制定的各种制度规定和纪律。

二、领导干部经济贵任审计的特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市计监督

在新形势下不断发展和拓宽的新领域,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产生具有独特性质的审计方式,同其他审计工作相比,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市计主体具有多元性。一般的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市计,审计部门根据年初的市计计划安排就可以直接进行独立审计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市计则需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异下,由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市计部门、财政部门、人事部门等多个部门的配合和协同才能完成,而不是由审计部门自行安排独立完成的。领铮干部经济责任市计的计划由审计部门同有关部门协商提出,经单位分管市计工作的领导市六.报党委批准后实施;组织实施审计工作的审计组由审计、组织、干部、纪检、财政等有关部门的人员联合组成.市计组组长由单位党委确定。可见,经济责任审计是以审计部门为主体,多部门联合参与的一种市计。

审计对象具有特殊性。领毕干部经济责任市计是通过审计单位和部门的经费使用和事业建设成效、经费物资管理情况、执行财经纪律和廉政建设情况,正确划分领异干部任期的经济责任,客观公正地评价任期的政绩,对领什干部廉洁从政的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市计的对象是领导干部。而财务市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是单位或部门,这些审计都是对事不对人.唯有领铮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人的审计.准确地说,它是由查事到查人,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监督。这是完全不同于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一般市计最显著的特点。

审计内容具有多样性。在审计实践中,由于各个政府部门承担的公共职责不同.实现的目标各异,承担不同职责的政府部门所应履行的经济职责应有所区别。但在领睁干部经济责任市计工作中,审计的内容包括六个方面:一是所在部门职能履行和效果方面的情况;二是部门财政性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情况;三是贡大经济决策及政府投资方面的情况;四是执行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方面的情况;五是单位或部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情况;六是个人廉政方面的情况。由此可以看出,领峥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涵盖了财务收支市计、财经法纪审计和经济效益市计的内容,包括合规合法性责任和效益性责任两个方面,合规合法性责任是财务审计的内容,效益性责任是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因而,在审计内容上领学干部经济责任市计体现出综合性的特点。

审计时问具有时限性。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一是被审计的内容具有时效性,二是市计的方式具有时效性。被审计内容的时效性.是指经济责任市计所审计的内容必须是被审计人任职期间所发生的经济事项及其有关资料,与此期间无关的事项与资料既不是审查内容.更不是评价的内容。审计方式的时效性,是指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一般应坚持先审后离的原则,特殊情况应通过报批.先离后市.否则会降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也会影响审计的权威性。正因为领Lf干部、企业领异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要作为

组织人事部门或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关进行提拔、调任、免职、辞职、解聘、退休等提出市查处理意见时的参考依据,所以市计人员进行市计时,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市计报告.因此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审计风险具有易发性。领y干部经济责任市计涉及的范围广、市夜的时限跨度大,需要查阅多个单位多年的会计资料.容易造成遗漏.而且有的资料因时问过长,导致许多i要的经济活动情况无法实现追踪了解。同时,区分领异干部的经济责任是属于直接责任还是间接责任,领责任还是执行责任,个人责任还是集体责任,这也有一定的难度。审计牵涉的关系复杂,市计人员难以彻底摆脱干扰。同时受市计技术条件的限制,市计报告一旦不准确,使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市计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三、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理念审计的基本理念,是指市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和T作方法,是指汁市计实践的一般性原则.也是贯彻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坚持党委统一领汁、部门密切配合,权力责任对等、任期市期一致.评价客观公正、程序严密规范”原则的基本要求。领异干部经济责任市计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专业性很强的卜作.为了达到既定的市计目标,市计主体必须具有基本的理念,遵循正确的市计原则,才能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审计任务。

依法施市的理念。依法施市是经济责任市计主体必须具有的理念。具有强制性,权威性、规范性的政策和法规是市计工作的依拟,市计部门必须按照政策法规组织实施经济责任市计工作。具体来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形式、程序、范围、对象、调查、处理等必须以法规为准绳,按规范操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经济责任市计下作健康有序地进行。审计工作必须在党委领铮下,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进行T作。市计部门作为办事机构,负责这项审计的组织协调和具体实施,同时要及时获取党委的重视和有力支持,增强审计制度的权威性、有效性。

实事求是的理念。实事求是是对经济责任市计主体的最基本要求.是市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审计是经济活动责任人以外的。具有超然独立地位的市计部门实施的综合性、高层次的监督活动,审计部门不直接实施相关经济活动,唯一目的是保护131家和全体人民的经济利益.这就要求市计主体在领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深人实际,全面调查,认真研究,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严格按审计程序办事,做到市计证w)确凿充分.事实清楚准确;客观分析评价领异干部的功过是非。提出的审计报告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规为准绳,研究分析审计事项和处理违规的人和事。要分清问题的性质和原因,按照闰家有关法规和制度作出客观公正的处理。以确保审计制度的严肃性,增强制度的约束力和威慑力。

准确可靠的理念。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与经济权力之间存在着严格的对应

关系,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严格区分前任与现任、直接和问接等责任界限。无论是功劳还是缺点.应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该记在谁的账上就记在谁的账上.凡领导干部直接决策的要明确由其承担责任,相反则应f以解脱。

公正评价的理念。公正评价是经济责任市计主体必须遵循的鉴定理念。对领铮干部业绩的市计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必须以公正评价为基本要求。具体做到:一是注重客观条件对主观动因的影响程度。要具体分析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对主观动因的影响.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说明。二是注重客观可能对主观因素的制约程度。三是注重客观效果对主观动机的反映程度。作为领铮干部改革创新是应尽的责任,但改革创新会有一定的风险,往往成功与失败并存.这就是客观效果对主观动机的反映。

‘帮促示戒”的理念。“帮促示戒”的理念.是经济责任市计主体应把握的指导性要求。在进行经济责任市计时,既要客观地、历史地、发展地分析和研究问题、处理问题,又要坚持“帮促示戒”的要求,将促进单位和部门经济、管理水平、提高事业建设效果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8.提升审计质量思考体会发言 篇八

审计质量不高,影响的是审计机关的公信力,受损的是审计的形象,就得不到党wzf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和认可。当前,审计项目质量总体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质量意识不强,查核问题不深不透,事实不够清楚,证据不够充分,定性不够准确,建议不够恰当,整改效果有限等问题还是不同程度存在,没有体现出审计项目应有的价值,让审计成果大打折扣,最后使审计项目成了“三无”产品:

一是领导率先垂范。

审计质量高不高,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起决定性的作用,领导班子的坚定决心和正确决策是全面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要把质量责任扛在肩上,把质量目标放在心上,把创优任务抓在手里。带头树立“质量第一、从我做起”的质量观念,带头执行质量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标准。

要实行一线工作法,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在审计项目中,确定重点项目作为优秀审计项目来培养和打造,并自始至终参与审计的全过程,和审计组成员一起查核问题,一起分析原因,一起提出对策,一起督促整改,一起开发成果,解决好审计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加强质量管理。

审计质量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不讲求质量的审计工作,即使花再多时间也是浪费,即使付出再大的辛苦也是徒劳。审计质量的好坏,体现在审计的整个过程中,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要对整个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对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和优化,力争把影响审计质量的所有活动和环节都控制住,从而使所有的审计项目都成为合格产品,把审计过程变成创优的过程。

要始终把好实施方案、查核问题、审计报告和问题整改四个关键环节。建立和健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落实好质量责任追究制,完善审计组长负责制。要从源头抓起,在项目计划的安排上突出科学性,做到少而精,避免出现疲于应付,不讲质量的情况。要突出重点,对重点项目,要选优配强人员力量,做到集中攻关、重点突破。

三是提高业务能力。

高质量的审计工作,需要高质量的审计人员去完成。因此,必须培养和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特别是宏观思维能力,查核问题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调研分析能力和信息写作能力。如果没有宏观思维能力,对经济发展形势和国家的宏观政策就难以把握,就难以站在全局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没有查核问题能力,就无法查得透问题,说得清原因,提得出对策,难以起到审计的警醒震慑作用;

没有计算机运用能力,就适应不了新形势新技术,就会两手摸白纸,两眼望青天,动不了手,打不开账,成为审计工作的门外汉、旁观者;没有调研分析和信息写作能力,审计成果就得不到开发和升华,重大问题和隐患就得不到揭示,审计的参谋作用就得不到发挥,也就不可能让党w和zf满意。

要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增强职业敏感性,在思路创新、方式方法创新上下功夫,在提高审计质量攻坚战中当先锋、打头阵、出成果。要通过举办业务培训班等方式,解决经验欠缺、能力不足、成效不大的问题,为全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上一篇:我的表弟三岁作文250字下一篇:男士去除黑头的6个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