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卫生室健康教育活动计划

2024-07-28

村卫生室健康教育活动计划(共14篇)

1.村卫生室健康教育活动计划 篇一

2013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与措施健康教育是国家确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健康教育在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慢性病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山东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标准》和《德城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标准》,进一步完善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广泛普及重大传染病和常见、多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把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群众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根据村卫生室实际情况,制定社区2013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与措施,内容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实施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各项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健康教育工作长效管理机制。今年我们将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使辖区居民深刻认识学习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重要性。懂得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技能缺乏及卫生意识没跟上才是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

二、做好宣传工作,使社区居民深刻认识学习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重要性。懂得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技能缺乏及卫生意识没跟上才是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充分利用各种健康教育活动日、老年人及慢病随访广泛普及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卫生科普知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大力宣传健康山东行动。充分发挥社区的标语、宣传栏等宣传阵地,保证每两个月更换一次,宣传卫生常识、“慢病”的防治、中医保健养生、减盐预防高血压等知识,普及与健康相关知识。发放各种宣传资料,要求涉及面

广、内容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在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和各种宣传活动日时发放,平时就诊室宣传栏不得少于8种。

三、每2个月组织一次群体性健康教育,把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知识、中医药保健知识等带到千家万户。

四、做好高血压高危人群及其他重点人群低盐膳食健康教育宣传指导。

五、把重点人群教育与普及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升辖区居民群众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努力使我辖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上一个新台阶。真正实现健康山东、幸福德州。

xx卫生室

2013年1月1日

2.村卫生室健康教育活动计划 篇二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对黑龙江省4个项目县开展健康村创建活动的9个试点村及6个对照村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527户家庭,1 200名村民。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对调查对象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健康行为和健康传播活动状况进行调查。调查采用入户询问的方法收集数据。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调查员按调查表的项目对调查户所有成员逐一进行询问。健康知识共有九道题,答对1题得1分,得5分以上者计为健康知识知晓高;同样,健康行为共有五道题,共为5分,得4分以上者计为健康行为良好。

1.3 统计学处理

EpiData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并进行逻辑核查。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对健康村和对照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进行卡方检验,对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

问卷共调查了527户家庭的1 200名村民,其中男女各占600人(50%);30岁以下(包含30岁)213人(17.75%),31~50岁509人(42.4%),51岁以上(包含51岁)478人(39.8%);健康村724人(60.3%),非健康村(对照村)476人(39.7%);初中及以下学历1072人(89.3%),初中以上学历128人(10.7%);已婚者1 035人(86.2%),其他165人(13.8%)。

2.2 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表1所示,健康村和对照村除在血压正常值和高血压服药知识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的健康知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村村民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较好(χ2=14.461,P<0.05)。其中,狂犬病毒传播途径是健康村和对照村知晓率最高的健康知识,分别达到85.2%和71.8%;正常血糖值区间健康知识知晓率是健康村和对照村知晓率最低的,只有33.1%和27.9%。

2.3 健康行为

表2所示,健康村在参加体育锻炼、饭前洗手和过咸饮食上比对照村要好(P<0.05);在吸烟率和饮酒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在健康行为总体情况上,健康村(72%)好于对照村(54.4%),P<0.05。健康村和对照村在洗手习惯这一行为上比率较高,均达到90%以上;饮酒率较低,分别只有8.3%和10.7%。

2.4 健康教育传播情况

图1所示,通过调查发现,近半年内接受过健康教育活动的居民,健康村540人(74.6%)明显高于对照村161人(33.8%)(χ2=196.436,P<0.05);其中健康村健康教育途径采用最多的是宣传板(78.3%),对照村的则是分发材料(65.2%)。

图2所示,健康村和对照村居民最为期望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前三位相同,首先是电视,分别为82%和78.9%,其次是广播,分别为57%和42.9%,第三位的是知识讲座,分别为41.3%和40.4%。

2.5 不同特征人群健康行为情况

表3所示,不同性别、年龄、是否为健康村、健康信念和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性、30岁以下人群、健康村人群、重视健康和拥有较高的健康知识知晓的人群的健康行为较好。

2.6 健康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以健康行为情况(较好1,较差2)作为因变量,将表3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五个因素(性别、年龄、是否为健康村、健康信念和健康知识知晓率)作为自变量纳入到回归模型,结果如表5所示,性别(OR=0.346)、年龄(OR=1.335)、是否为健康村(OR=2.172)和健康信念(OR=1.385)是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其中女性要强于男性,30岁以下人群强于其他年龄段人群。

3 讨论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至2012年,有六亿多人口居住在农村[5],提升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对于我国的卫生事业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健康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村。这说明项目地区健康村创建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健康村和对照村居民对狂犬病和高血压知识掌握的比较好,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一般,正常血糖值知晓率最低,不足三分之一。这是与农村居民对糖尿病的关注较低,糖尿病知识宣传教育不够,慢性病知识结构较为单一有关。因此,今后的健康村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病知识的普及,采用多种方式,对多种常见慢性病进行综合宣传。慢性病的发病是一个多因素长期积累发展的过程[6],在健康教育活动中,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降低发病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宣传活动,应当是今后农村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7]。同时调查发现,健康村的健康行为要好于对照村,健康村村民在包括健康教育传播等一系列健康村建设措施的干预下,健康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善,达到了健康教育不仅是使公众有健康知识和意识,还要纠正不良行为的发生[8]这一目的。因此,今后健康村健康教育活动应当继续注意引导农村居民将学到的健康知识渗透到日常的生活中去,转化为正确的健康行为。

通过本次对健康教育活动调查发现,健康村接受过健康教育的居民比例远高于对照村,这说明健康村基层卫生人员做了大量健康教育工作;在健康教育的开展形式上健康村明显多于对照村,宣传板、讲座和广播的途径最为常用。但调查发现,健康村和对照村居民期望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并无明显差异,前三位都是电视、广播和讲座这些能够通过视听感官来获得知识的途径,这与相关研究发现81%北京农村居民希望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是广播和电视[9]相符,而书籍、报纸、宣传材料这些途径相对于广播和电视而言选择的较少,这可能是因为农村地区人群知识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于通过书面文字方式接受知识比较吃力,而通过电视广播等传媒接受健康知识更容易。在今后的健康教育中,卫生部门和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应当注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健康知识通过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给村民,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本研究发现,性别是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之一,其中女性的健康行为情况要好于男性,这与相关研究表明女性健康行为好于男性相符[10]。原因可能是女性更关注健康。在健康村建设过程中,应当针对不同性别,制定不同的、与性别特征相符的健康干预方式。调查发现,年龄也是影响健康行为养成的因素之一,其中30岁以下人群中健康行为良好者的比例比其他两组年龄段要高,51岁以上人群健康行为良好者最低。这与相关学者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升高,获得健康知识较少,健康行为形成率也呈下降趋势[11]相符。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健康不良行为已养成多年,成为一种习惯,可以说根深蒂固,要他们在短时间内接受新知识、改掉不良行为比较困难,因此基层卫生人员应关注不同年龄段的特征,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优先干预中老年人群的健康行为。根据不同地区老年人特点,制定相关的健康促进计划,循序渐进,让老年人真正从心理上认识到其多年的不良行为对健康的损害,使其能够自觉地改掉健康不良行为习惯。

本研究结果显示,健康信念是健康行为养成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与相关研究表明健康信念与健康行为有密切关系[12]相符。健康信念模式理论[13]认为,健康信念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行为的关键,当个体有足够维护健康的意愿时,才能激励其去采纳维护健康的行为。此外,研究结果提示,是否是健康村是影响农村居民健康行为的首位因素(OR=2.127)。项目地区开展的健康村创建活动围绕创建健康的环境、健康的服务、健康知识传播、达成健康状况四方面开展,通过政府多部门合作改善居民生活居住环境,强调村民共同参与健康环境与健康行为的打造,改善健康服务的提供和村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最终达到改善居民健康状况的目标,通过实施系列综合的健康干预措施来促进居民健康行为的养成,实践结果表明,健康村的创建活动初步达到了项目预期的结果。

3.村卫生室工作计划 篇三

2013年工作计划

2013年我村卫生室各项工作,将在镇卫生院、村委以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镇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和2013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及加大卫生工作宣传力度,确保我村卫生工作各项任务指标全面落实,现将工作计划提出如下:

一、行政管理:

1、年初有工作计划,年中有自查报告和半年总结,年终有总结和考核自查报告。

2、每月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一次,各种制度上墙,按时完成各种材料上报工作。

3、使用统一的基本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登记表、卡、册、档案规范管理。

4、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及医疗服务工作,积极参加药品统一代购及乡村一体化管理。

5、按时参加例会及业务学习培训,并作好学习笔记。

二、疾病预防控制

1、认真作好疾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按时上报疫情,报告率100%,严防传染病的发生及爆发流行。

2、计划免疫工作:按时通知和督促接种对象进行疫苗接种,按计划完成各苗的接种任务。

3、积极参加上级安排的计划外各种疫苗活动。

4、按时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

5、认真作好结核病人治疗的全程督导,督导率100%。

6、及时上报本村死亡人员、发热病人。

三、妇幼保健工作

1、及时准确上报本村的孕妇数及出生情况,认真填写及开展高危孕妇的筛查,确保各项任务指标的全面完成。

2、认真做好妇幼卫生知识及降消项目的宣传工作,村宣传覆盖面达100%,孕妇知晓率100%(外出除外)。

3、按时准确上报各种报表,资料存根等进行归档保存。

4、做好孕产妇的转诊工作。

四、医疗工作

1、遵守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规范以及村卫生室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开展医务服务工作。

2、处方书写规范,用药、收费合理,配伍正确,并有病情和治 疗记录。医疗垃圾及时正确处理并完善记录备查。

3、热情接待病人,不得推诿病人和拒绝出诊,做好病人的转诊工作。

4、做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的宣传动员工作,让农民得实惠。

5.认真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和药物零差价销售。

五.健康教育

1.认真做好本村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工作,制定好全年的健康工作安排,做到工作有计划,做后有总结。

2.针对重点人群有针对的慢性病进行讲解,让老百姓了解一些慢性病和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情况。

3.对季节性的疾病做好预防工作,特别是一些具有传染性的疾病,让老百姓增强传染病的认识和懂得一些防治知识。

4.加强学校和公共场所的健康宣传。

我卫生室工作计划有所不周,以及在以后的生产实践中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上级领导在督导工作时加以指正。

黄岗村卫生室

4.村卫生室卫生工作计划 篇四

具体要求:

1、在诊所内为居民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宣传材料6种。

2、在候诊大厅具备摆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的书刊架。

3、具备6种健康教育宣传材料的清单表和宣传材料样表。

4、免费为群众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

5、实施痕迹材料有专门的档案盒装订存档。

二、设置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并及时更新

设置健康教育宣传专栏1块,每年更新4次宣传内容。

具体要求:

1、存档宣传专栏每一期的纸质内容。

2、存档宣传专栏每一期的照片资料。

3、每一期的资料装订成册。

4、健康教育宣传专栏计划的宣传内容:

第一期(第一季度):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内容自己定) 第二期(第二季度):结核病防治知识(内容自己定)

第三期(第三季度):高血压防治知识(内容自己定)

第四期(第四季度):糖尿病防治知识(内容自己定)

三、每两个月举办一次健康知识讲座。(内容自己定)

村卫生室讲座时间(每两个月一次)和内容、时间自行安排, 存档讲座纸质内容、讲座现场照片、总结评估表。

讲座具体时间和内容安排:

(1)、时间:1月30日

讲座主题:麻风病防治知识

主讲人:梁忠山

讲座地点:松涛村卫生室

受教对象:患者及家属、松涛村村民。

(2)时间:3月24日

讲座主题:结核病的防治

主讲人:梁富昌

讲座地点:松涛村卫生室

受教对象:患者及家属、村民。

(3)时间5月30日

讲座主题:糖尿病的饮食

主讲人:梁富昌

讲座地点:松涛村卫生室

受教对象:患者及家属、村民

(4)时间:7月23日

讲座主题:母乳喂养

主讲人:梁忠山

讲座地点:松涛村卫生室

受教对象:孕妇,哺乳期妇女

(5)时间:9月28日

讲座主题:健康饮食

主讲人:梁忠山

讲座地点:松涛村卫生室

受教对象:患者及家属、学生及村民

(6)时间:12月28日

讲座主题:预防高血压

主讲人:梁富昌

讲座地点:松涛村卫生室

受教对象:患者及家属、村民

5.村卫生室个人工作计划 篇五

二、协助乡卫生监督机构开展本村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领域日常监督检查,按要求制作现场检查笔录或填写日常监督记录。

三、按照乡卫生监督机构的要求认真对本村管理相对人进行卫生法律法规和基本卫生知识宣传。

四、按照乡卫生监督机构的要求对本村卫生监督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报送。按要求收集、报送相关信息,力求做到全面、准确、及时。

五、及时对本村群众的举报投诉进行登记、报告,积极协助乡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群众举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情况调查。

6.新农合、村卫生室一个都不能少 篇六

老郎 (化名) 是京郊某县一普通农民, 今年50岁, 满族, 初中毕业, 是个泥瓦匠。他除了参加新农合, 还购买了商业意外险, 他说干他这一行的, 比种地的风险大, 购买意外险, 就是为了给自己多一分保障。在外闯荡多年, 见得多了, 眼界宽了, 健康保障意识也明显增强。他以前在外面打工, 后来见村里建起了蔬菜塑料大棚, 他经过跟家人商量, 决定留在村里种蔬菜。他觉得, 在村里虽然赚得少点, 但是能在家里吃上安稳饭, 随着年龄的增大, 这几年感觉身体不如以前了, 不敢像以前那样玩命了。

这两年老郎总感到脖子发酸发麻, 自己想可能是由于干建筑这一行总是低着头引起的, 开始没太当回事。加上自己家里刚盖了新房, 花了不少钱, “前半辈子攒的钱都用在房子上了”, 因此一直忙不迭地打工好再攒点钱。后来发觉病情越来越重了, 脖子一度疼得十多天动弹不了, 于是赶紧去村卫生室拿了点药, 服药后感觉好些了。去年有段时间他突然感到自己说话都有点费劲, 到县医院拍了片子也没看出有什么病变, 医生说可能是颈椎压迫神经导致的脑梗。吃了半个月的药感觉没事了, 说话也正常了, 就没再检查, 但一直吃着治疗脑梗的药。后来有一天他的脖子突然就动不了了, 他到县医院检查, 显示是颈椎增生, 医生说可能与常年弯腰工作有关, 他后来到中医院看了, 拿了中药外加输液, 但是一直没有太大好转。后来听人说北京一家私营医院看这个病不错, 于是就去做了个小手术, 做完之后感觉脖子能转了, 回来后又从县医院拿了些药, 希望吃完这些药, 病就能彻底好了。他说, 去年因为治病花了大概四五千元钱。

他的妻子原来在服装厂上班, 由于眼睛有病, 已经歇了一年了, 去年也没有上班。她前年3月份感觉到左眼看不清东西, 到县医院检查后医生说这个病很难完全看好。到了10月份, 右眼也出现了和左眼一样的症状。治疗方法主要就是输液、吃激素类药物, 后来她到北京同仁医院做了手术。她说, 现在感觉好些了, 不看书不看报没什么大问题, 但是不能除根, 就这样光是上半年在县医院就花了8000元, 下半年在同仁医院门诊花了2000元, 住院花了8000元。门诊的1万元不能报销。老郎说, 去年全家共收入3万多元, 他和妻子看病吃药的费用支出就2万元, 负担真是不轻。

二、村卫生室作用不可小觑

老郎他们村有两个卫生室, 离他家较近的小娟村卫生室步行需要5分钟。村医是西医, 日常治疗方式主要是打针、输液和用药。主要治疗常见病如感冒发烧、肠胃疾病等, 还有就是有的人从县医院带药回来让村医给注射、输液。公共卫生服务主要有新生儿登记、打疫苗等。平时病人在卫生室看病能报销35%, 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他觉得村卫生室在农村发挥的作用不小, 像春秋两季, 到村卫生室看病的人挺多的, 因为这两个季节是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的高发期, 村中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比较多, 尤其是老年人。而且, 村医还可以提供出诊服务, 遇到腿脚不便、病情严重的患者, 家人找到卫生室或者打个电话, 村医就可以出诊。他觉得卫生室的药品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还行, 据说药品是乡镇卫生院统一采购配送的, 平时他们在使用过程中也从未发现过任何问题。

老郎说他平时就诊选择医疗机构时, 首选是村卫生室, 他去年一年去卫生室20多次, 平均每次花费约50元。第二是乡镇卫生院, 第三才是县医院。他选择医疗机构时主要考虑病情、医疗技术、距离远近以及经济负担等因素。一般小病卫生室就可以解决, 他家离卫生室又近, 所以去村卫生室的次数比较多。村卫生室看不好的病他才会选择到乡镇卫生院, 再大的病就上县医院或北京。他到卫生室看病的时候, 注意到卫生室墙上挂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他认为村卫生室有执业资格证挺重要的, 有资质, 村民的心里就更踏实。

三、新农合离不开村卫生室

去年夫妻俩看病的经历让老郎想了很多。他说, 因为一家人看病, 一年来辛辛苦苦赚的钱都搭上了。而且治疗的结果只能说暂时还可以, 以后会不会复发还不好说。按照现在的新农合报销制度, 农民在政府购买服务的村卫生室和卫生院看病, 门诊报销35%。这意味着如果是门诊就只能在卫生室和卫生院才能报销, 加上到村卫生室就诊的便利, 村民得了小病大都愿意选择在村卫生室就诊。问题是村卫生室医疗设备有限, 基本不能做检查, 病人需要做检查的话, 就得去卫生院或其他医院。这种状况导致村民生了病往往是能拖就拖, 一来出村看病麻烦, 耗不起时间, 有时间还得打工赚钱养家;二来觉得上医院费用太高, 又要挂号、又要做相关各种检查, 很多人都舍不得。他说, 如果村卫生室能配备一些简单的设备做一些简单的检查就好了。这样有些病如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就能在卫生室进行检查, 因为就诊便利、费用不高, 他们就能够及时就诊, 也能及时发现疾病, 最大限度地享受新农合带来的实惠。他希望村医的服务技能不断得到提高, 尤其对于农村的多发病做到心中有数, 在疾病的初始阶段就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如果有些慢性病能在村卫生室得到控制, 那么必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农民的就医负担。“村民能够就近得到比较满意的治疗, 而且又能享受到报销的实惠, 何必不辞辛劳、搭时间、搭精力、搭更多的钱到大医院去看病呢?”

【编后】

7.某村创建省级卫生村工作计划 篇七

一、成立创建小组,统一指导思想

组织成立创建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召开村两委会、党员、村民代表会议,统一指导思想,提高认识,并且进行上墙公示,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教育培训、卫生健康等内容的宣传活动。

二、创建卫生村工作重点

1、建立和健全组织管理制度,落实环境卫生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强化专职人员服务意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做好道路硬化、厕所和垃圾管理清运、生活污水处理、水源保护等工作,不断改善村容村貌。

3、全面开展爱国卫生防病和“除四害”工作,定期开展药物灭杀工作,降低四害密度,科学用药,合理配备和使用药械。

4、深入开展创建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宣传平台,拓宽宣传渠道,增强群众的健康和卫生意识。进一步提高创建知晓率和参与率。

5、结合七个行动,结合垃圾分类开展创建工作,走家入户动员,形成人人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xx村村委会

2019年1月20日扩展阅读:

篇一: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爱卫会《关于开展创建卫生镇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村开始开展创建卫生村工作,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下,经过全村党群的共同努力。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有不足,经村支两委研究,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xx大精神为指导,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目标,以健康教育与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创建以育人相结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提高城镇居民卫生素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

二、工作思路

以创建卫生村为载体,全面动员,全面推进。

三、工作步骤

⒈准备阶段(20xx年4月15日-4月29日)对照创建标准,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制定创建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⒉宣传发动阶段(5月30日-6月5日)大张旗鼓地开展爱国卫生日活动的宣传工作,利用《卫生健康》专栏进行宣传,营造氛围,提高村民卫生防病意识,形成人人爱卫生,人人爱创建的良好局面。

⒊创建实施阶段(6月6日-6月15日)

①通过广播讲座等形式,开展健康卫生教育工作;

②安排业余人员负责对村道管理,在创建工作中保持道路平整,环境整洁;

③庭院清洁,物品堆放整齐,村民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④畜禽进行圈养,村内无散放畜禽;

⑤道路两侧堆放物要清理干净,垃圾彻底清运;

⒋整改、补缺补差阶段,对镇检查情况进行整改,补缺补差,迎接上级检查评审。

⒌检查初评,申报阶段(6月26日-6月30日)

由镇申报县爱卫会对我村创建工作进行初评。

篇二:

为全面有序推进省级卫生村创建,确保工作顺利有效开展,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村实际情况,我村创建省级卫生村工作按照积极组织申报、全面开展创建、认真总结汇报三个步骤进行,并作出如下计划安排:

1、积极组织申报

成立五龙山村创建省级卫生村工作领导小组和爱国卫生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王小晃书记担任组长,环保专干李明为副组长,马伏良、吴艳珍、曾新进、何丹、曾建新及各组组长为成员。由小组负责,在该时间段内完成《创建省级卫生村申请报告》,制定《五龙山村创建省级卫生村工作计划》和《五龙山村创建省级卫生村工作实施方案》,将材料报送至安沙镇政府。由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爱国卫生运动和相关宣传教育工作,落实环境治理实效。

2、全面开展创建

根据《实施方案》,对照卫生村考核细则,完成我村创卫工作计划。深入开展爱卫宣传,制出村级规划设计图纸。向市、县卫生局汇报我村创建工作进度,咨询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的对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科学地开展创建工作。

3、认真总结汇报

全面总结创建工作的经验和不足,对相关文件照片进行整理,形成汇编材料,迎接省、市、县卫生局的工作检查验收,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卫工作。

篇三:

为进一步推动农村爱国卫生工作的深入开展,确保我镇平桥村创建省级卫生村活动取得实效,打造绿色环保的人居环境,提高农村整体卫生水平,根据省卫生村创建标准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为宗旨,以促进和谐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创建卫生先进村,促进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开展,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消除影响健康的人居环境和生活方式,坚持“政府领导,群众参与,因地制宜,综合整治,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广泛动员群众,全面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环境脏乱差等问题。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增强群众养成卫生习惯的自觉性,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保障群众的身心健康。

二、目标任务

(一)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改变不良陋习,提高文明素质。不断普及健康知识,积极开展健身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村民卫生健康水平。

(二)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及除“四害”达标活动,建立除“四害”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通过实施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制,根除“四害”孳生地,并建立和完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卫生管理机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使全村环境卫生管理科学合理。

三、措施保障及组织机构

(一)加强领导,设立机构。成立以村支书赖吉祥同志为组长,村主任刘世友同志为副组长,村两委为成员的创卫工作小组,负责各项卫生活动落实到位。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召开专题会议、张贴卫生标志,设立卫生标志、标语,广泛宣传,大造声势,在全村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把群众的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卫生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上来,保证争创卫生工作先进村的活动全面落实到位。

(三)全力宣传,营造声势。结合创建村实际,采取有效的宣传方式,大张旗鼓地开展创建工作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摈弃不良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主动参与卫生村创建工作,努力在全镇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推进卫生村创建工作。

(四)明确责任,狠抓落实。1、划定卫生区,界定责任范围,明确责任人,统一设置公示牌,接受村民监督。2、把卫生工作纳入村两委工作议事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检查标准,定期进行检查评比。3、确定专人负责公共场所净化、美化、垃圾收集、定时清运等卫生工作。

(五)把握治理重点,突出治理效果。

农村创建治理工作综合性强,头绪繁多,要从农村实际出发,把握轻重缓急,明确治理重点,由易到难,逐步推进,从与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密切的垃圾清理等方面入手,突出治理成效,解决与农民利益密切联系的基础公共配套设施缺乏问题,使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为争取农民积极参与治理打下基础,提供动力。

(六)完善制度,巩固成果

为进一步巩固治理成果,根据村社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1、分别建立村社创建工作领导组,由各村村五职干部及各社社长等村级领导班子成员组成,负责统筹、协调、管理本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后续工作。

2、村级管护队伍,由社员代表组成,负责管理村内环卫设施,并做好相关宣传工作,保证环卫设施完好、整洁,切实做到物尽其用。

3、村级环卫自愿者队伍,由村民组成。负责维护村内环境卫生,引导和规范更多的群众做好自家庭院卫生治理和公共场所卫生保持。

4、“村规民约”,使村民的行为逐步走向规范化,提高村民的环卫意识和素质。

5、《“门前三包”责任书》,让更多的村民群众参与到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中来,共同促进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完成。

6、积极开展“健康教育”、“除四害”、“饮用水安全”等专项治理行动。

(七)强化目标考核。

对平桥村实行创建省级卫生村目标考核制度,按照创建的不同阶段确定考核目标和内容,确保各项治理工作持久深入开展和治理目标的全面完成。

8.村卫生室健康教育活动计划 篇八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11月对西部某省10853所村卫生室和22956名村医进行了调查。

1.2 方法

采用问卷形式对村卫生室和村医进行普查。

1.3 统计分析

使用Epi data 2.1软件建立数据库,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村卫生室人员学历情况

在本次调查的22956名村医中, 中专以下学历占村医总数的52.1%。50岁以上的村医7122人, 占总数31.0%, 其中6075人 (85.3%) 的村医是中专以下学历;50岁以下的村医15834人, 其中中专以下学历5927人, 占37.4% (见表1) 。进行χ2检验后有统计学意义 (χ2=4517.445, P=0.000) 。说明不同年代出生的村医学历构成不同, 50岁以下的村医学历主要以中专为主, 而50岁以上村医大部分学历在中专以下。

(χ2=4517.445, P=0.000)

2.2 村卫生室人员获得执业资格证书情况

调查对象中获得国家颁发的执业资格证书比例为19.3%。50岁以上的村医中, 有1204人 (16.9%) 获得了国家颁发的执业资格证书, 50岁以下的村医中有3236人 (20.4%) 获得国家颁发的执业资格证书 (见表2) 。进行χ2检验后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不同年代出生的村医获得执业资格证书的比例不同, 50岁以下村医获得执业资格证书的比例高于50岁以上的村医。

(χ2=39.275, P=0.000)

2.3 村卫生室房屋基本情况

在调查的10853所卫生室中, 有5474所村卫生室的房屋结构可以达到三室分开 (即诊断室、治疗室和药房三室分开) , 占50.4% (见表3) 。村卫生室的平均面积为44平方米, 房屋面积<40平方米的有3521所, 占32.4%。≥80平方米的村卫生室有857所, 占7.9% (见表4) 。

2.4 村卫生室产权情况

在调查的村卫生室中, 产权属于村医本人的有8959所, 占82.5%;属于村委会所有的村卫生室仅有959所, 占8.8% (见表5) 。

2.5 村卫生室拥有相关设备情况

调查发现, 大部分村卫生室都有出诊箱和血压计 (拥有出诊箱的村卫生室占86.6%, 拥有血压计的村卫生室占88.2%) , 但是仅有6028所村卫生室 (55.5%) 拥有检查床, 3810所村卫生室 (35.1%) 拥有高压消毒锅, 拥有儿童体重计的村卫生室只占到了10.1% (见表6) 。

3讨论

调查发现, 在村卫生室工作的村医中, 50岁以上的人占了近1/3, 而这些人基本上属于没有学历的;而50岁以下的村医中, 中专以上学历占了近3/5。说明学历的结构和年龄有密切的关系。同时, 50岁以下村医获得国家颁发的执业资格证书也较50岁以上村医的比例高, 因此建议在以后的培训中, 如果资金短缺, 用有限的资金主要用于对50岁以下、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村医集中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 将更有助于改善村医的服务质量, 进一步提高村卫生的基本卫生服务能力。

调查中还发现, 村卫生室的房屋破旧、简陋, 规模小, 有近1/3的村卫生室面积和近一半村卫生室业务用房结构没有达到94年卫生部文件中对村卫生室建设标准的要求, 即村卫生室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且三室分开 (诊断室、治疗室和药房三室分开) 。大部分村卫生室的产权属村医个人所有, 政府出资以及属于乡镇卫生院设点的村卫生室仅占很小的比例。同时, 村卫生室缺少必要的医疗设备, 大部分村卫生室仍停留在使用过去的老三样 (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 为病人看病,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看病就医。因此建议政府尽快定位村卫生室的功能, 对村卫生室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给予财政保障, 同时按照村卫生室承担的服务、职责和任务, 进行与其规模和技术服务相适应的基本设施的建设, 确保其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和及时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戴秀英, 郭忠琴, 等.宁夏农村村级卫生服务现状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06;10 (22) :1159~1160.

[2]徐杰.农村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4;5:7.

9.村卫生室健康教育活动计划 篇九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并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2014年,居民建档率80%,2、健康教育

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村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每2个月更新一次,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每年向辖区居民发放健康教育材料不少于12种;播放健康教育音像材料不少于6种,组织面向公众的健康教育咨询活动不少于6次,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不少于12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宣传普及率70%;居民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70%。

3、预防接种

通各适龄儿童到卫生院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并及时向卫生院上报相关信息。

6岁以下儿童建卡率达98%;一类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均达90%以上,加强免疫单苗接种率达95%以上,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90%以上,含麻疹成份疫苗及时接种率90%以上。

4、传染病防治

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传染病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传染病疫情报告率与及时率100%。

5、儿童保健

为0-6岁儿童建立儿童花名册,积极配合卫生院对新生儿进行访视及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至少2次。4-6岁儿童每年不少于1次,主要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新生儿疾病筛查,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6、孕产妇保健

早发现孕妇,并按时上报卫生院,积极配合卫生院开展至少5次

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产前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为准备怀孕的妇妇和怀孕前三月的孕妇发放叶酸,并做好相关登记,及时上报。同时做好母婴阻断作。

7、老年人保健

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每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健康指导,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健康危险因素调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指导。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达50%。

8、慢性病管理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干预。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第季度进行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并做好相关记录。

9、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并做好相关记录。每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随访。

10、卫生监督协管

协助卫生院对辖区内的学校、餐饮单位、水厂进行巡查,并协助

卫生院进行食品安全管理,打击非法采供血,非法行医等。

10.村爱国卫生工作计划 篇十

2018年,我村爱国卫生工作以营造整洁优美的农村环境为目标,广泛发动群众,调动一切力量,在辖区范围内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整治环境,消除“四害”,有效切断病媒生物疾病传播途径,促进村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进一步加大爱国卫生的宣传力度,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文明意识;强化爱卫会的管理职能,加大工作力度,将爱国卫生各项工作落在实处。

一、全面加强社会卫生管理工作,促进环境卫生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加强对村队卫生的监督检查,组织发动村民做好巩固和发展创建成果的工作,同时,积极推进保洁队伍和除“四害”队伍,防止卫生状况滑波等现象,进一步巩固、发展和提高创建成果。

二、加大除害防病工作力度,努力扩大“四害”防治覆盖面,有效降低全村“四害”密度

努力打开“全民参与、全民动手”的爱国卫生工作新局面。家庭住户清理杂物,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统一行动日活动,营造声势,掀起爱国卫生运动的高潮。在组织开展以除害防病为重点的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中,增强居民的自我防疫能力,人人动手消除“四害”,大力整治村队环境卫生,提升我村环境卫生整体水平。动员村里广大干群积极参与夏季除害、秋季灭蚊、冬季灭鼠、灭蝇灭蟑周等专项行动,全面控制“四害”孳生、活动的高峰季节。同时,加大公共场所的消杀力度,组织消杀人员定期做好道路绿化带等的日常除“四害”工作,严格控制“四害”密度,防止病媒生物传染疾病在我村发生和流行。

三、广泛开展社会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卫生意识和健康素质

1、采取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立体式的宣传模式,努力将我村爱国卫生宣传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充分发挥宣传作用,通过黑板报、大喇叭广播、开会宣传、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爱国卫生工作,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卫生行为。

2、以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爱国卫生宣传活动。

在三八妇女节、庆七一、五一劳动节活动等活动期间,向村民进行宣传卫生基本常识,让老百姓更深入地了解卫生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树立“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新风尚。组织各居民组集中开展爱国卫生统一宣传活动,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参与爱国卫生工作。

四、加强爱卫组织建设,确保各项工作落在实处

2018年,我村要积极做好爱国卫生工作,不断提高环境卫生水平。要充分发挥我村爱国卫生领导小组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落实辖区责任制,强化社会卫生管理、除害防病、卫生宣传教育的管理职能,将爱国卫生工作管好、抓细、做实,形成层层抓落实的责任管理制度。齐抓共管,齐心协力,确保2018年爱国卫生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11.村卫生室健康教育活动计划 篇十一

1.1 调查对象和内容

调查对象为河北省215所村卫生室;主要调查村卫生室所在地的人口、村卫生室的基本情况及卫生人力资源情况;部分数据来源于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1.2 调查方法与统计分析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对2010年河北省215所村卫生室进行调查,所有调查表经核对、检错后,输入计算机,用SPSS for Windows l6.0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村卫生室基本情况

从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可知,2009年河北省共有村卫生室66 389所,服务总人口为4 009万人,有49 035个行政村,全省平均每个行政村有村卫生室1.35所,村卫生室覆盖率达到100%。就行医方式来看,在接受调查的215所村卫生室中,西医为主的有90所,占41.8%;中医为主的有10所,占4.7%;中西医结合的115所,占53.5%。

2.2 村卫生室卫生人力资源情况

根据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9年河北省村卫生室共有卫生人员96 414人;平均每千农业人口卫生人员数2.40人,高于全国平均每千农业人口卫生人员数1.76人;平均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1.66人,高于全国平均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1.19人。卫生人员中,具有乡村医生证书的医师最多,占全部卫生人员的82.68%;其次是执业(助理)医师数,占13.75%,注册护士人数占0.77%,卫生院人数占2.81%。

而在接受调查的215所卫生室的卫生人员中,男性220人,占62.9%;女性130人,占37.1%;就年龄情况来看,平均年龄40.5岁,以31~45岁为主,占45.8%,46岁以上占32.8%,30岁以下最少,占21.4%;从学历构成来看,以中专学历为主,占68.6%,其次是中专以下学历,占20.0%,大专学历仅占11.4%,所有村卫生室人员中无本科及以上学历。

2.3 村卫生室卫生人员培训情况分析

2009年村卫生室人员中参加乡村医生岗位培训人数比例达到93.2%,覆盖面较广。培训地点主要是县级培训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定期集中专题讲座和网络教育是最主要的培训方式;就培训内容来看,大多数乡村医生愿意选择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技术的培训。

调查得知培训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注重理论内容的讲解,不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由于培训对象学历层次相差悬殊,导致学员对培训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不同,很难做到对各学历层次的学员统筹兼顾;培训内容注重理论讲解,病例分析较少,更缺乏在县级医疗机构获得实践技能的培训,如临床指导、临床进修。其次,培训时间不够灵活,部分时间与农忙冲突;培训时间过于集中,造成培训结束后大部分知识不能立即得到应用而遗忘的现象。最后,缺乏针对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培训,这是乡村医生考试通过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3 讨论与建议

3.1 村卫生室卫生人员数量充裕

2009年全省平均每个行政村有村卫生室1.35所,每千农业人口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66人,高于2009年全国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和卫生院1.19的平均水平,甚至高于东部地区的1.35的平均水平。《河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1-2015年)》中规定:原则上每个村卫生室(所)应不少于1名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以上资格医师);服务人口在1 000名以上的村卫生室(所)或联办的卫生室(所),每增加500~1 000名服务人口应增加1名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以上资格医师)。由此可见,河北省村卫生室卫生人员数量已达到甚至超过配置标准。

3.2 村卫生室卫生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河北省村卫生室卫生人员以中专学历为主,达68.6%,大专学历仅占11.4%,所有村卫生室人员中无本科及以上学历。如此人员构成,可能是由于部分超过退休年龄的低学历乡村医生因离岗后无养老保障而继续行医谋生,另外由于目前乡村医生福利待遇较差,尚不能吸引受过较高学历教育的大学生充实卫生队伍。卫生人员中,有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分别占13.75%和0.77%,低于2009年全国村卫生室卫生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占14.24%和执业护士占1.93%,与卫生部规定的2010年绝大多数乡村医生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政策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

提高村卫生室卫生人员整体素质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尝试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依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基于卫生服务年限的、高于一般农民待遇的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切实实现乡村医生老有所养。第二,提高新增乡村医生准入门槛,主要从学历、行医资格和专业技能角度对其进行考核,杜绝低学历、低技能人员进入村医队伍。第三,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出台优惠政策以吸引医学类大专及以上学历应往界毕业生或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医生到基层工作。第四,定向免费培养应用型乡村全科医学人才。在河北省农村地区面向应届高中毕业生,采取定点招生、定向免费培养的方式培养应用型乡村全科医学大专学历的乡村医生。

3.3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

建议对乡村医生实行分层培训。—是对不具备中专学历的乡村医生,可以参加中专学历教育,以提高其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同时也解决了参加执业医师考试的门槛障碍,逐步实现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的目标。二是对于具备中专学历文凭的乡村医生,可通过到上级医院进修、参加医学院函授、举办专门培训班等形式,提高乡村医生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三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委托河北省医学院校对乡村医生参加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进行培训,为乡村医生顺利通过资格考试、优化河北省乡村医生执业资格构成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梁万年.卫生事业管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张卫东,曹志辉.河北省村卫生室人员培训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4).

12.村卫生室健康教育活动计划 篇十二

根据新荣镇卫生院部署结合我村卫生室实际情况,为提高广大农村农民的健康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我卫生室针对本村的实际状况,特制定了本村卫生室年度工作计划。

1.继续开展农村基本卫生知识的传播工作,使广大农明群众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卫生知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2.继续家庭医生签约以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双签约,家庭和个人档案建档率达80%,慢病随访,65岁以上老年人及慢病健康体检工作。

3.我村卫生室每月及时上报合作医疗报销金额,为老百姓创造更好的合作医疗服务政策并且能够积极配合新荣镇卫生院合作医疗的各项工作。

4.及时上报本村死亡人员,认真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价销售。

13.关于村卫生室年初工作计划 篇十三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是时候认真思考工作计划如何写了。可是到底什么样的工作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村卫生室年初工作计划(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村卫生室年初工作计划1

一、工作目标

通过建设标准化和规范化村卫生室,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医疗预防保健网底,全面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使全县村级卫生室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疗活动明显规范,公益性质得到体现。为实施新农合门诊统筹奠定基础,从而满足人民群众预防保健及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卫生差距,满足农民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三、建设范围

全县所有尚未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的行政村,原则上均应按“一村一室,”的要求,全面建设规范化村卫生室。未设置村卫生室的行政村,其基本医疗、防、保健服务由卫生(分)院或相邻村卫生室提供。人口超过1000人,且交通不便的行政村,可增设一个卫生室。

四、创建方式

(一)建设标准。

规范化村卫生室医疗用房使用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实行诊室、药房、治疗室和观察室四室分开。

(二)选址要求。

规范化村卫生室应建在人口集中、交通方便、便于群众就医的处所,原则上设在村部或学校附近。以当地群众步行30分钟能到达为宜,医疗机构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

(三)运行管理。

规范化村卫生室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由乡镇卫生院按照“八统一、两独立”的原则,对其人员、业务、药品、财务等实行一体化管理,即:统一机构设置、统一房屋建设、统一人员准入、统一药械购销、统一财务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制度建设、统一档案规范、财务独立核算、责任独立承担。

规范化村卫生室经考核合格,可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

五、工作步骤

(一)试点阶段(20xx年2月至20xx年5月)

县卫生局选择一个乡镇进行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试点,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

(二)全面建设阶段(20xx年5月至20xx年)

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进行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12月份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使全县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为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奠定基础。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

开展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是县委、县政府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卫生工作方针,关心农民健康、保护农村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确保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二)明确职责。

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是卫生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县卫生部门负责制订全县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总体规划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制度,指导各乡镇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工作。负责制订辖区内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具体规划,并组织落实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工作,及时解决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村民委员会要为规范化村卫生室提供良好环境。

(三)加强督导。

建设“院建院管”的规范化村卫生室,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是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的前提和基础,是解决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

加强乡医的培训、鼓励乡村医生进行学历进修,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乡医,由乡镇卫生院进行考核,对完成任务较好的、考核合格的给予公共卫生劳务补助,加强对农村卫生室的监督管理,规范其医务行为,严厉查处违规事件,保障其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推动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村卫生室年初工作计划2

为贯彻落实《XX县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方案》文件精神,我镇在乡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中,坚持以“突破难点、建设亮点、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以全民参与、破除陋习、示范带动、长效管理为抓手,有力有序有效地推动我镇乡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的深入开展,基本实现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的整治目标。

一、广泛宣传发动

构建宣传网络,层层召开动员大会,镇政府计划在3月初召开全镇农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动员大会,要求各村(居)召开农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动员大会,传达精神,部署工作。印发《夹山镇农村环境卫生整洁倡议书》到户,运用横幅、标语、宣传橱窗、永久性宣传广告牌、流动宣传车、夹山镇信息平台等载体和组织开展“小手牵大手,生态环保行”活动,实现宣传教育全覆盖,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二、强化行政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镇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顾问,镇长任组长,全体党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成员由镇城建站、财政所、党政办、林业站、企业办、计生办、水管站、农科站、畜牧站、经管站、文广站、国土所、派出所、镇联校、卫生院及各村(居)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镇城建站站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规划编制、组织实施、协调指导和检查考核等工作。各村(居)、各单位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组建专门工作班子。

2.明确部门职责。镇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统筹协调,确定工作目标任务,组织考核验收;镇文广站负责组织新闻宣传,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农技站负责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和农业投入品的垃圾处理,指导垃圾堆肥等技术推广使用;镇卫生院(爱卫办)负责健康教育、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城建站负责指导村镇生态环境改善,指导村镇垃圾清运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统筹示范镇村建设、农村环境监管、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实施,并做好垃圾处理设施布点规划工作,提供建设样本,以及农村改厕、生态、卫生创建、指导四个社区的垃圾清运处理工作,做好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搞好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工作,推进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国土所负责落实农村垃圾清运处理设施的建设用地审批;财政所负责农村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建设管理,筹措专项资金并开展监督检查。明确农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的标准和任务要求,并将每项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有效避免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现象的发生,保证整治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

三、开展专项整洁行动

1、建立垃圾收集处理模式,构建乡村环境整洁市场化机制。一是在杨坪社区率先实行农村环境卫生的市场化运行,建立协会,一切卫生保洁都交由协会全权负责。全镇17个村、计划安排专业保洁员40人、垃圾清运车辆2台,农村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各村保洁制度常态运行;二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各村集中区域修砌垃圾池、安装垃圾桶。全镇计划在人口密集处、居民点、城乡接合部建有垃圾池、以村为单位建有垃圾收购点、以镇为单位建有垃圾处理点的基础设施网络。

2、搞好村庄整治。各村(社区)组织党员、干部、群众长期开展以清洁家园为主题的乡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对屋边、路边、水边、田边的裸露垃圾、卫生死角进行了大清扫、大清理和大清运,并对每户农户进行“最清洁、清洁、较清洁、不清洁”评比,督促农户自觉打扫和维护好屋前屋后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月按镇政府的安排,各村(社区)居民、镇村组干部和驻镇各企事业单位对全镇辖区范围内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大清扫。

3、加强河塘清理。各村组建打捞清污队对各村境内河道及塘坝沟渠内的生活垃圾和病死动物进行彻底打捞,达到河道畅通,河岸无杂物垃圾、河面无杂草漂浮物,底清、面净、岸绿的面貌。

四、督查方式

为确保整治行动有序推进,达到预期效果,镇政府设专人带摄像机对全镇环境治理情况进行拍摄,制作环境治理内部参考录像,同时还组织村支部书记、环保专干到各村现场交流学习,通过对比,查找不足。联村领导干部每星期下村察看指导,镇政府编印督查简报,每一季度召开一次环境治理座谈会,会上播放全镇农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内部参考录像,村干部书记对内部参考录像中曝光的问题,限期整改,逾期未落实的,要向镇党委、政府说明原因。通过强有力的.督办,镇村环境卫生整洁工作达到整体平衡推进。

五、建立长效机制

镇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办公室,采取明察暗访等方式每季度对各村(居)进行一次考核,依据考核排名逐季兑现奖惩,并依照上级有关精神,对一年有二次考核在后三名的村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全年评先评优资格。各村(居)要考核到户,并视考核情况对农户进行物质上的奖励。每季度对责任单位和经营户按“最清洁”、“清洁”、“较清洁”“不清洁”进行检查。凡有两次季评为“不清洁”等次或处罚三次(含三次)以上的单位和经营户确定为不合格单位和经营户,各村(居)在公示栏上通告批评,对有违反“门前三包”规定的单位及门店,一次不达标的,书面通知限期改正;连续两次不达标的,进行通报批评;连续三次不达标的,交由镇整治办进行综合执法,形成乡村环境卫生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六、通过一段时期环境卫生的整治,让全镇人民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乡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长久目标。

我镇将把乡村环境卫生整洁工作作为一项事关群众切生利益和长远发展的最基础的民生工作,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总体部署,结合创建国家级生态镇、省级卫生镇的要求,持续深入长效地抓好、抓实、抓细,努力实现夹山镇乡村环境卫生整洁的新局面,做到一季度内根本好转,半年内风清貌洁,一年内常态长效管理的工作目标。

村卫生室年初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出发,坚持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村卫生所医疗保健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逐步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不断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目标任务

根据中共XX县县委办公室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xx年新农村建设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通知精神,20xx年全县30个村卫生所经过规范化建设,达到《村卫生所基本标准》的要求。

三、工作步骤

第一季度:根据本乡(镇、街道)实际情况,结合县新农村建设村,确定本列入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的名单。

第二季度:按照《村卫生所基本标准》的要求,完成村卫生所的房屋、设备、药品等基础建设。

第三季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乡村医生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第四季度:卫生局对全县规范化建设的村卫生所进行考核验收。

四、措施与要求

1、加强领导。各乡(镇)卫生院要高度重视,将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作为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争取当地政府的重视与支持。要成立组织机构,加强领导、广泛宣传、精心部署、统筹协调,从组织上、资金上、措施上保证该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2、制订工作计划。各乡(镇)卫生院要根据本乡(镇、街道)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除乡(镇)卫生院所在地外,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一个村卫生所,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村卫生所和乡村医生的管理。各乡(镇)卫生院工作计划应于3月31日前上报我局医政股。

3、每月上报进度。各卫生院要将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情况于每月28日前上报我局医政股,我局于每月30日前向上级汇报工作开展情况。

4、加强监督管理。各乡(镇)卫生院在加强村卫生所(室)规范化建设的同时,要按照有关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对村卫生所(室)的监督管理,重点对医疗操作规程、医疗安全与质量、合理用药、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器械消毒等进行指导与检查。

14.村卫生室健康教育活动计划 篇十四

1 资料数据来源

本文关于人口流动总体形势的资料数据来自国家卫生计生委及原国家人口计生委开展的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结果,关于部分农村地区常住人口变化及村卫生室服务和收入的资料数据来自2013年在安徽、湖北、重庆等3个劳务输出大省的现场调查。现场调查在上述省(市)分别选择2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县(市、区),每县(市、区)分别选择3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差异的行政村,共6个县(市、区)、18个行政村开展调查,除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发放县级调查表、向村卫生室发放村级调查表和村卫生室问卷外,还在每个行政村分别随机选择15个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最终共收回270份有效问卷,涉及农村居民998人。

2 农村地区常住人口变化情况

2.1 全国总体人口流动情况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政策的松动,大量人口从农村地区和欠发达的城镇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开始出现。对流动人口的动态监测调查显示,我国当前的人口流动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流动人口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从1982年到2013年,流动人口总量由687万增长到2.45亿,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由不足1%提高到超过18%[1]。二是人口流动方向是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农村户籍人口是流动人口的主体,占全部流动人口的80%以上,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流动基本上是由农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农村地区成为青壮年人口的净输出地。三是流动人口在外居留时间的长期化趋势日益明显。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显示,多数流动人口长期居住在流入地,全年平均回老家不足2次[2]。

2.2 调查地区农村常住人口变化情况

受全国总体人口流动形势的影响,农村地区的常住人口数量减少、年龄结构发生改变。在调查地区,相对于本地户籍人口均未外出的封闭状态,各行政村常住人口平均减少25.50%,有11个行政村常住人口减少幅度低于30%,7个行政村常住人口减少幅度超过30%(表1)。人口年龄结构方面,调查地区各行政村户籍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均高于所在省份的平均水平,常住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又进一步高于户籍人口,同时常住人口中0~14岁儿童所占比例也高于户籍人口(表2),表明随着青壮年人口的大量外出,部分农村家庭成为仅有老人和儿童留守的空巢家庭,对老年人和儿童的家庭照顾出现缺失。

3 常住人口变化对村卫生室服务的影响分析

3.1 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影响

当前,村卫生室主要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适宜由村卫生室提供的项目,如建立和维护健康档案,参与对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工作等。上述项目的服务内容和操作规范依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执行,常住人口变化不会对其服务内容和提供方式产生影响。但由于健康档案信息更新维护以及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需要向服务对象提供连续的、长期的、系统的服务,仅能向常住人口提供,因此,常住人口数量减少可能会导致村卫生室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数量的减少。根据各行政村2010-2012 年相关数据,在调查地区,常住人口数与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次数的相关系数为0.76(P=0.00<0.01,n=54),二者呈高度正相关,表明常住人口数与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数量之间确实存在同向变动关系。同时,与本地户籍人口均未外出的封闭状态相比,调查地区常住人口中的各类重点人群均有不同幅度减少,其中15~49岁育龄妇女减少了近40%(表3),对村卫生室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数量产生较大冲击。

3.2 对基本医疗服务的影响

3.2.1 对基本医疗服务数量即门诊量的影响

常住人口变化对村卫生室的门诊量会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即常住人口数量的减少会导致村卫生室潜在就诊人数的减少,同时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获得的经济收入又有助于增强留守人口的支付能力,因而可能有助于增加村卫生室的门诊量。在常住人口变化这一影响因素之外,新农合补偿水平的提高、一般诊疗费的实施等可能会增加村卫生室的门诊量,而基本药物制度对村卫生室用药行为的限制则可能减少村卫生室的门诊量。因此,常住人口变化形势下村卫生室门诊量的变化情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数据来源:调查地区村级调查表及农户问卷调查结果。

数据来源:安徽省、湖北省、重庆市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4》,调查地区数据来自农户问卷调查结果。

注:(d)=(a)+(c),(e)=(a)+(b),(f)=((d)-(e))/(d);数据来源:调查地区农户问卷调查结果。

从全国情况看,2004-2012年,农村地区总体上处于外出人口不断增多、常住人口逐渐减少的过程之中,但同期村卫生室实际担负的诊疗人次数从12.34亿人次增长到19.27亿人次,总体上常住人口减少并未引起村卫生室门诊量的减少。从调查地区的情况看,2010-2012年调查地区常住人口数与村卫生室门诊就诊人次数之间的相关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r=-0.13,P=0.35>0.05,n=54),但在常住人口减少幅度超过30%的地区,常住人口数与村卫生室门诊就诊人次数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r=0.89,P=0.00<0.01,n=21)。这表明,村卫生室门诊量确实受到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常住人口变化与村卫生室门诊量变化之间总体上并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但在常住人口减少较多的地区,常住人口减少对村卫生室门诊量的冲击已经压倒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显现出来,从而使得常住人口数与村卫生室门诊就诊人次数之间呈现同向变动关系。

3.2.2 对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方式和内容的影响

随着青壮年人口的长期外出,农村地区常住人口中儿童和老年人占比提高,对村卫生室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方式和内容产生了新的需求:一是常住人口中的儿童和老年人在患病时很难自行前往村卫生室,更加需要村卫生室人员提供上门服务;二是老年人中的慢性病患者和失能人员比例较高[3],调查地区55岁以上人群的慢性病患病率高达45.30%,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则显示,农村老龄人口中失能老人约占20%[4],因此,随着老年人占比提高,常住人口中的慢性病患者和失能人员比例提高,对慢性病管理和长期护理的需求也随之增多。

4 常住人口变化对村卫生室收入的影响分析

村卫生室的收入主要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和基本医疗服务收入构成。医改之前,村卫生室获得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较少,医疗服务收入和药品加成收入占到村卫生室收入的近90%[5]。医改之后,村卫生室的收入来源逐步转变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补助和一般诊疗费等医疗服务收入[6],常住人口变化对各部分收入具有不同影响。

在财政补助方面,目前各省确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补助的核定依据包括服务人口数、常住人口数、户籍人口数、农业户籍人口数等多种口径,另有部分地区实行不与人口数挂钩的固定额度补助。当以服务人口数或常住人口数为核定依据时,常住人口减少会导致财政补助额的相应减少;当以户籍人口数或农业户籍人口数为核定依据或实行固定额度补助时,常住人口减少对村卫生室获得的财政补助额没有影响。在基本医疗服务收入方面,目前一般诊疗费主要与村卫生室的实际门诊量挂钩,其他医疗服务收入则同时受到门诊量和次均门诊费用的影响,而村卫生室的门诊量和次均门诊费用受到包括常住人口数在内的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影响机制的复杂性(图1),医改后常住人口变化对村卫生室收入的总体影响取决于常住人口的减少幅度、各项财政补助的核定依据和补助标准、不同收入来源在村卫生室收入中所占比重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因而难以判断其最终结果。

从调查地区情况看,常住人口数与村卫生室总收入之间的相关系数在全部行政村、常住人口减少幅度低于30%的行政村和常住人口减少超过30%的行政村分别为0.33(P=0.02<0.05,n=54)、0.43(P=0.01<0.05,n=33)和0.61(P=0.00<0.01,n=21),即常住人口数与村卫生室总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且相关性随常住人口减少幅度的提高而增强。这表明,随着常住人口的不断减少,常住人口数对村卫生室收入的影响力也在逐步增强,尤其是在常住人口减少幅度较大的地区,常住人口减少会对村卫生室收入造成较大的冲击。

5 讨论与建议

5.1 重视应对常住人口变化对村卫生室的影响

据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农村户籍流动人口的规模还将继续扩大,同时将有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在城镇定居[2],农村地区常住人口规模的缩减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仍将继续。在经过30多年的发展累积后,随着外出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常住人口数量减少对村卫生室服务和收入的影响将逐步增强,必须对其予以重视并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尤其对抗冲击能力较弱的人口稀少地区的村卫生室,更应当予以政策倾斜和扶持。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带有明显正外部性的公共产品,基本医疗服务则是具有社会公益性的私人产品[7]。村卫生室作为在农村地区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机构,其合理配置和有序发展必须发挥政府的规范、引导和扶持作用。具体而言,一方面,应当完善村卫生室的设置标准,以服务半径(即常住人口到达村卫生室的最大步行距离)为首要标准合理规划村卫生室布局,解决目前机械按照“一村一室”原则布局村卫生室导致的资源过剩与紧缺并存的问题,并建立村卫生室配置与常住人口变化情况的联动机制。另一方面,对优化调整后服务区域内常住人口偏少的村卫生室要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如提高当地财政补助标准和一般诊疗费、出诊费的收费标准,对常住人口总数低于一定数量(如1 000人)的村卫生室按上限人数核定财政补助,确立津补贴政策和补助机制等,以增强常住人口稀少地区对村卫生室及其人员的吸引力,确保当地常住人口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

5.2 加强对村卫生室服务行为的规范和监管

在常住人口数量减少的形势下,为避免总体收入的大幅减少,部分村卫生室出现将本地户籍长期外出人口纳入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范围、分解处方、诱导需求等增加服务量的不规范行为,导致本地户籍长期外出人口的健康档案信息与其外出期间发生的基本医疗服务信息和医保补偿信息脱节,也增加了常住人口医疗费用负担和新农合的支付压力,造成医疗支出浪费。

为规范村卫生室服务行为,应当进一步优化村卫生室财政补助的核定和拨付办法,将财政补助的核定依据统一为常住人口数,并明确村卫生室仅可面向常住人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责任范围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量不作为财政补助的核定依据。对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应将其纳入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并加强监管,同时通过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办法引导村卫生室主动约束服务行为,合理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5.3 引导村卫生室转变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

目前,多数村卫生室已经顺应常住人口需求,更多提供主动上门服务,服务模式有所转变,但由于既缺乏慢性病系统管理和失能人员护理方面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也缺乏上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和援助,当前多数地区的村卫生室仍以进行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为主,难以满足慢性病患者和失能人员的医疗服务需求,导致部分慢性病患者和失能老人间断性地反复占用县、乡医疗机构住院床位的“社会性住院”现象[8],既增加了患者的就医困难和医疗费用负担,也增加了新农合的支出压力,同时导致医疗服务需求与医疗服务资源的错配,不利于农村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率的提高。

为此,应积极引导村卫生室转变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加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纵向合作,建立由乡镇卫生院临床医师、村卫生室人员、护士等组成的服务团队,通过签约服务形式向农村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和个性化、连续性的医疗卫生服务[9,10]。同时,加强对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儿童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和失能人员长期护理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通过加强慢性病全程管理、设置家庭病床等形式,利用乡、村服务团队向农村慢性病患者和失能人员提供相应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医、患、保三方互利共赢。

摘要: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常住人口变化对村卫生室服务和收入的影响,提出对策。方法:文献研究与现场调查。结果:常住人口数与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次数呈高度正相关,与村卫生室总收入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在常住人口减少幅度超过30%的地区与村卫生室门诊就诊人次数呈高度正相关,并对村卫生室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结论:应当重视常住人口变化对村卫生室的影响,调整村卫生室布局,加强服务行为监管,引导村卫生室转变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确保常住人口享有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关键词:常住人口,村卫生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收入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编.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4[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4.

[2]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编.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3.

[3]徐刚,袁兆康,朱宏.老年人群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0):1417-1419.

[4]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编.2008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

[5]苗艳青,王禄生.基本药物制度下村医收入的补偿渠道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4(9):35-40.

[6]王群,王伟,严非.乡村一体化制度下村医薪酬与待遇定性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1):7-9.

[7]中国社会科学院医改课题组.医疗卫生服务:具有社会公益性的私人产品[J].中国医院院长,2008,(23):49-55.

[8]戴卫东.“社会性住院”现象及其干预路径:一个文献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3(1):45-51.

[9]徐颂华.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效果评价及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2):140-141.

上一篇:爱情散文:在陌生的城市,寻觅你的踪影下一篇:施工单位事故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