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通用12篇)
1.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 篇一
运用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反对形式主义的重要性。反对形式主义是因为我们虽然对林彪、“四人帮”搞的那套令人作呕的形式主义的东西作过批判,然而,“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当前形式主义有哪些表现呢?不妨择其要者列举如下:图表面,慕虚名。这是第一种。赶浪头,凑热闹。这是第二。一律化,一刀切。这是第三种。搞形式,走过场。这是第四种。繁文缛节,报表成灾。这是第五种。机构繁多,有名无实。这是第六种。
当然,反对形式主义,不是要取消一切形式。一定的形式是必要的,因为一定的内容需要一定的形式来表现。但是,形式必须服从于内容,服务于内容。那种认为形式可以脱离内容、甚至决定内容,把形式放在第一位的观点;那种不讲实效,片面追求形式,或不顾情况的变化,而固守某种呆板的、陈旧形式的做法,才叫做形式主义。我们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善于把形式和内容统一起来,善于按照工作任务、实际情况,来确定完成任务的方式、方法,戒除虚荣浮躁作风,做到不务虚名、会干实事、不图形式、讲求实效。
2.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 篇二
关键词:绘画艺术,内容,形式,辩证认识
20世纪末,中国美术界因为绘画内容与形式谁轻谁重、谁主谁次的地位问题而争论不休,直至今日,余波依然存在。虽然这种脱离整个绘画史的发展与创新的辩论是毫无现实意义的,但是,认识与理解内容与形式之间关系在绘画创作中却显得尤为重要。
一、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绘画中的内容有别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活动等物态形式,却又不能脱离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就像人们常说的“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那么,从创作主体的角度来说,绘画内容是画家依据自己的审美理想、趣味与意志对客观世界加以改造、重组而成,印证了画家的情感,体现了创作主体的思想内涵。从欣赏者角度来说,由于他们的鉴赏能力、审美素养及经验的不同,以及生活经历、情绪记忆、形象认知的差异,因而也会对作品内容产生不同的联想、体验、理解等精神活动,最大限度地丰富了作品内容,由此可见,绘画内容也是欣赏者与创作者共同合作完成的一种内心沟通语言,正如美学家所述“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绘画内容一般由题材和主题两个因素构成。题材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的题材是指绘画作品中所表现与描绘的生活、事件、情感的范围和性质,俗称取材范围。如中国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西方的肖像画、静物画、风景画等。狭义题材是指绘画作品中表现与描绘的具体生活形态、事件瞬间、人物情感等,是共性范围内的个性特征表现。如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描绘的是刚刚失去爱子的富商妻子的肖像。题材的广义与狭义之分有助于欣赏者从中迅速发掘出对作品内容的感性认同,因而,广义与狭义的题材具有各自的审美价值。素材是题材的原材料,题材的选择与加工源于素材的积累与收集,而对素材的提炼加工与取舍则反映出创作者的审美趣味与艺术眼光。
“主题”一词源于德国,是音乐术语。作品的主题是创作者的主体情感、思想、审美趣味与具有客观存在的题材的一种融合,具有某种特定的社会意义和人文思想。作品的主题是绘画作品的“灵魂”“统帅”,如果缺少主题的统领与组织,再丰富的题材也只是堆砌的废物,毫无艺术价值可言。由于题材的差异以及创作者的生活经验、审美理想、主观情感的不同,也就形成绘画作品主题的多样。作品主题往往是隐性的,表面上不易察觉,是隐藏在题材的组织上和表现上,欣赏者只有在观赏之后,才能回味、感悟出作品的弦外之音以及作者的情感倾向。
二、形式的理解与认识
绘画作品内容之所以成为内容,是与之相适应的形式起作用的,因而,形式是内容赖以存在的一种样式。绘画作品的形式基本上由内在的结构与外在的绘画语言组成,内在结构是指作品中各个局部、题材的各因素之间内在联系与组织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促使作品中各因素的和谐统一。“构图”“布局”“经营位置”都是作品内在结构的艺术表述,它是架构起题材中各个艺术形象与之相关的色彩、形状、质地的桥梁。此外,一幅绘画作品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内在结构的样式是否合理;而一幅作品是否合乎艺术要求取决于类似“虚实”“主次”“开合”“呼应”“节奏韵律”等结构原则。由于取材的不同,因而作品的内在结构也是多样变化的。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的主要表现方式。绘画语言则是画家表达审美情感的一种工具,是画家的形象思维转化为物质形式的手段,是以笔、刀、墨、纸、颜料等材料工具为物质载体,以色彩、线条、明暗、肌理等视觉元素为媒介,通过造型艺术手段,创作出艺术形象的表达方式。绘画语言是作品的外部形式,具有感性的、表象的、情绪化、象征性的艺术特征。绘画语言只有与内在结构相结合,语言功能才能真正体现出来,而描绘塑造艺术形象是最基本的功能,具有更深层次的功能则是语言的审美功能。这两方面的功能是否得以实现,或者实现的效果如何,取决于语言运用的质量与水平,只有高水平、高质量的绘画语言才能准确、生动地表现作者的艺术蓝图和思想情感,因而,熟悉掌握与运用绘画语言是每位画家必备的艺术素质。作为表现手段的绘画语言也非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以及审美观念的变化而与时俱进。
三、内容与形式之间关系的理解与认识
当人们在欣赏一幅绘画作品时,总是被鲜活的题材、生动的主题以及独具匠心的表现形式所折服,可以看出一幅优秀的作品一定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虽然内容与形式谁更重要的辩论的现实意义并不大,但也能从某一角度反映出绘画作品在创作与接受阶段所扮演角色的不同,这对于拓展我们对内容与形式之间关系的理解与认识是大有好处的。
(一)内容先于形式
说起内容先于形式,人们的第一反应是这种论调太过极端,已经过时了,不过从创作过程的角度来看,此种解释或许能说明内容与形式在创作阶段中所具有的独特关系。从创作思维活动中看出,内容先于形式也不无道理,因为在创作阶段画家常常会受某种题材的启迪与情感的积累,才激发创作的冲动和表现的意图,而后才会把内容外化为绘画的形式。总之,构思中的内容比形式更加活跃,而形式总是随内容变化而变化。不过,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内容先于形式是建立在它们之间割裂开来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处于构思阶段的形象、意图、情感还是处于模糊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清晰明确的形式,随着创作进一步深入发展,形式逐渐参与进来,并与内容相互交融、转化。内容绝对先于形式其实是不符合绘画创作的事实,因为客观世界的现实生活并非是单纯的内容,它本身就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内容先于形式也只是相对的,不是谁决定谁的关系,而是对立与统一的矛盾关系。内容与形式之间的不和谐,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是比比皆是。
(二)形式先于内容
说形式先于内容,是从艺术欣赏的角度得出的结论,此种说法在艺术接受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是相互摸索着向前发展,而在欣赏过程中往往从形式的解读与感悟开始,逐渐才能达到对内容的把握与理解。如画家范宽的作品《溪山行旅图》中的高耸峻峭的构图、黑白的巧妙运用、精湛的笔墨技巧,首先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意境之美,进而人们才会关注山峦丛林的细节内容。因为画家的情感与审美理想常常蕴含在丰富多样的形式之中,所以,如果对绘画语言、结构规律缺乏了解也就无法读懂作者的内心世界。除此以外,有时形式本身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却并非是由内容决定的,在西方现代主义绘画里可见一斑。
机械地、割裂地看待内容与形式都是徒劳的。绘画作品中的内容与形式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是相互包容、相互转化、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正所谓:没有形式的内容也就不成为内容;没有内容的形式也就不成为形式。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一直是创作者毕生追求的目标,这或许正是绘画艺术的魅力所在吧。
参考文献
[1]邓福星.美术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2009.
[2]洪再新.中国美术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
[3][英]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范景中,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4]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数学解题的辩证思维 篇三
【关键词】数学解题 辩证思维 思维能力
解题是实现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它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一次飞跃。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涉及到实际应用问题。笔者对我校三年级约200名学生调研考试的一道实际应用问题进行调查:得满分者29人,未得满分者多达57%以上。上述情况,主要原因是学生处理问题的真正思维方法水平较低,或者说方法不全面,更重要的是辩证思维能力的低下。
从中学生心理特点看,初中学生已具备逻辑思维的萌芽;高中学生要培养能力,促使他们的思维由形式逻辑思维发展为辩证逻辑思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解题中的辩证思维
逻辑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形式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两个方面。是从宏观上去考虑解决问题的方向,寻求解题途径,熟悉解题策略,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用对立统一的规律,质量互变规律,用否定的规律,来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
二、数学解题的辩证思维的主要性质
1.矛盾性
事物内部对立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从而引起事物的运动、发展和变化。例如,我们在求球面积时是通过取无穷多个高度无穷小的园台的侧面积的和的极限来求得,在解题中高次和我们学过的一次。二次之间的矛盾等。对题目中含有较多条件的问题,往往是分析条件,抓住主要矛盾,突破一点,带动全面,使问题得以解决。
2.运动、变化性
运动、变化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数列<1/n}从第一项开始逐渐数下去,永远数不完,不同自然数N,只表明1/N与。的近似程度不同,保持近似相对稳定性,但是,当N达到“无限”时,数列“/n)也产生质的飞跃,得到了极限O,极限运算反映了事物运动,变化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规律。
3.普遍联系性
解题的普遍联系性是从题目本身的结构出发,运用知识、方法之间的本质联系,不断调整思维方向,辩证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例如在三角函数中,函数与反函数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等;立体几何中,常将立体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总而言之转化的目的是化繁为简、化
难为易、化未知为已知。
三、解题的辩证思维的培养方法及措施
1.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加强形式思维训练的同时,从初中起应渗透辩证思维的思想,高中应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同时,注意心理学知识的辅助作用,数学思维的发挥应注意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问题的解决,逐步培养他们的兴趣、意志、毅力和顽强的探究意识,才能有助于辩证思维品质的培养。
2.熟练掌握并应用数学思维的载体——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有:(1)文字语言;(2)符号语言;(3)图象语言。解题中,应注意各种语言之间的互译去协助问题的解决。
3.用形式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联系去解题
二者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形式思维,就没有进行辩证思维的可能;没有辩证思维,形式思维就进入了死胡同,所以,我们要总结各级题型的一般解题方法和思路,在此基础上注意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向。如直接与间接关系;正面和反面关系;外形与内部关系;前进与后退关系;孤立与联系关系;等等。
4.应把知识的形成和解题尝试探索过程放在首位
应为学生提供一种最佳的知识结构和解题的一般思维探索规律,并且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只有掌握知识的本质,具有最佳知识结构和一般探索规律,形成辩证观点,才具有实际运用的可能性,从而才能提高解题能力。
5.培养创造思维解题能力
定势思维和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两大组成部分。定势思维是依据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按某一种已有的固定思路去考虑,它表现出一种思维的准备状态;发散思维是依据问题所提供信息,据知识的普遍联系性,抓住主要信息(矛盾),广开思想,求异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的思维形式。定势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前提。它们总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相互发展。解题中定势——发散——再定势——再发散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创造性解题能力,也就是在这循环往复的矛盾运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6.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来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7.利用促进迁移原则,培养解题能力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表现的心理影响。它表现在解题中,就已获得的方法、技能、策略和新的方法、技能、策略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迁移使已有的解题思想、方法、策略得到领会、巩固并得到检验、熟练和创新,从而形成一定能力。学生通过迁移使自己的认识结构概括化、系统化、才能纳入新的思想、方法和策略,形成自己辩证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里也可知,多让学生独立思维,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使他们在迁移作用下,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
8.改革教材
中学教材理论性较多,虽然做题也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但是和我们所处的社会实际拉开了距离,从而产生“高分低能”。这种现象启示我们,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际应用问题的教学,克服现存教材局限性,扩大知识结构,用辩证思维思考问题,使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升一个新层次,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辩证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导航器。“题海战术”无助于思维水平的提高。我们必须探索解题教学的内在规律,提高数学素质,跳出“题海”怪圈,走上数学教育的坦途。
4.辩证思维的特征 篇四
1.辩证思维的发展过程
人类对辩证思维的认识有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之前,早已辩证地思考问题了,然而这不过是自发的辩证思维。人们只有懂得和运用辩证法理论时,才能真正认识思维的辩证本性,达到自觉的辩证思维。对辩证思维的研究早在古代就有了萌芽。古希腊哲学家爱利亚的芝诺关于运动的诘难,就已经涉及到如何在概念中表达运动的辩证法问题。亚里士多德已经研究了辩证思维的最主要的形式。但是,他们对于辩证思维的观点是直观的、素朴的,只是到了近代才对辩证思维有充分的研究。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随着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涌现
5.辩证思维的例子有哪些 篇五
“检讨过去两年来的剿匪军事,我们全体官兵牺牲奋斗,固然有若干成就,但就整个局势而言,则我们无可讳言的是处处受制、着着失败!到今天不仅使得全国人民的心理动摇,军队将领的信心丧失,士气低落。
“我认为共产党深刻精到,机警疑忌,严密笃实。但是共产党没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懂辩证法,你们以后对辩证法要好好研究,才能应付他们。这次我发一本辩证法给你们,希望你们回去认真研究。”
6.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 篇六
德国人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德国人为“逻辑思维”,是以逻辑推理为基础,强调事物的同一性、非矛盾性和排中性。同一性认为事物的本质不变,一个事物永远是它自己;非矛盾性认为事物不可能同时存在是与非;排中性认为事物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无中间性,听来具体而实在;中国人的“辩证思维”,是以对立统一为基础,包括变化论、矛盾论和中和论,变化论认为事物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没有永恒的是与非;矛盾论认为事物都是对立统一,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本身;中和论,中庸之道,认为事物存在适度的合理性,强调和谐,听来抽象而玄妙。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事物的认识和处理就截然不同,这是一个非常有趣而重要的社会现象。
1990年前后,我与德国富来公司合作经营和维修压铸设备。当时,西安仪表厂提出一个特殊要求,要在同一台压铸机上既能使用老式捷克立式压铸机模具,又要能使用新型德国卧式压铸机模具,这是两种不同的压射方式。
德国人在“逻辑思维” 的支配下,分别设计立式和卧式两套压射机构,采取调换压射机构的方式来生产两种不同的模具。从逻辑推理来说,这是完全正确的。结果在用户审查时此方案被推翻了。一是调换模具需要重装压射机构,工作量巨大:二是经常拆装,机器精度无法保证;三是设备费用巨大,用户无法承受。四位德国工程师,辛苦设计三个月的方案,几分钟就被全部否定。德国富来公司总工程师压力极大,回到宾馆闷闷不乐,无法向公司交待。
此时,我悄悄地递给德国总工程师一张简图,按此方案,统统不要做了,只要在原来卧式压铸机上增加一块“中间模板”,向后推仍旧生产卧式压铸模铸件,向前推就可生产立式压铸模铸件。既不要调换压射机构,也就保证了机器精度,还节省装拆工时,制造成本大为降低。我嘱咐只说是德国公司的后备方案,雪中送炭,总工程师惊喜。第二天,立即审查通过,签订成交合同。
中国人“辩证思维”的一块“中间模板”,就代替了德国人“逻辑思维”的两套庞大繁琐的“合模机构”。看来很玄,其实道理简单得很,卧式与立式主要是浇口方式不同,只要通过“中间模板”将卧式浇口转化为立式浇口,问题就迎刃而解。中国人“辩证思维”是抓问题的实质,从中突破。德国人“逻辑思维”是实实在在做两套压射机构,各司其职。西方人重“理”,东方人重“智”。“理”“智”结合,所向无敌,这就是当今中国人应发扬的思维模式!”
德国人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德国人为“逻辑思维”,是以逻辑推理为基础,强调事物的同一性、非矛盾性和排中性。同一性认为事物的本质不变,一个事物永远是它自己;非矛盾性认为事物不可能同时存在是与非;排中性认为事物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无中间性,听来具体而实在;中国人的“辩证思维”,是以对立统一为基础,包括变化论、矛盾论和中和论,变化论认为事物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没有永恒的是与非;矛盾论认为事物都是对立统一,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本身;中和论,中庸之道,认为事物存在适度的合理性,强调和谐,听来抽象而玄妙。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事物的认识和处理就截然不同,这是一个非常有趣而重要的社会现象。
1990年前后,我与德国富来公司合作经营和维修压铸设备。当时,西安仪表厂提出一个特殊要求,要在同一台压铸机上既能使用老式捷克立式压铸机模具,又要能使用新型德国卧式压铸机模具,这是两种不同的压射方式。
德国人在“逻辑思维” 的支配下,分别设计立式和卧式两套压射机构,采取调换压射机构的方式来生产两种不同的模具。从逻辑推理来说,这是完全正确的。结果在用户审查时此方案被推翻了。一是调换模具需要重装压射机构,工作量巨大:二是经常拆装,机器精度无法保证;三是设备费用巨大,用户无法承受。四位德国工程师,辛苦设计三个月的方案,几分钟就被全部否定。德国富来公司总工程师压力极大,回到宾馆闷闷不乐,无法向公司交待。
此时,我悄悄地递给德国总工程师一张简图,按此方案,统统不要做了,只要在原来卧式压铸机上增加一块“中间模板”,向后推仍旧生产卧式压铸模铸件,向前推就可生产立式压铸模铸件。既不要调换压射机构,也就保证了机器精度,还节省装拆工时,制造成本大为降低。我嘱咐只说是德国公司的后备方案,雪中送炭,总工程师惊喜。第二天,立即审查通过,签订成交合同。
7.如何加强领导干部的辩证思维能力 篇七
一、培养抓住事件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能力
“世间万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 高明的指挥员之所以能在作战中屡战屡胜, 就在于他们善于抓住每个战场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对于提高领导干部认识事物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能力, 一方面, 我们可以提高对普遍性行动规律的认识, 为研究和解决事件提供有力的经验支持;另一方面, 则加强对特殊性的把握, 多设想复杂情况, 多研究解决预案, 做到处乱不惊、沉着冷静、灵活果断、指挥得力。
二、培养促进事件矛盾转化的能力
矛盾着的双方, 依据一定的条件, 会向着各自相反的方面转化。在突发事件中, 领导干部要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 促成有利于我方的转化, 使敌方由强变弱, 使我方由弱变强。
强或弱都是有条件的, 且在一定的条件下, 强能变弱, 弱能变强。一般来说, 集中时强, 分散时弱;得助时强, 孤立时弱;士气高昂时强, 低落时弱等。
领导干部处理突发事件的整个过程, 是一个从点到线, 再到面 (控制) 的过程, 这是由强弱态势所决定的。在力量转化的过程中, 必须注意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并要积极争取、创造条件, 尽快促成转化, 减少事件的危害。
三、培养解决事件主要矛盾的能力
当前, 如何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突发事件、保持社会稳定, 是对领导干部的重大考验。领导干部在这种考验面前, 应不回避困难, 不推诿矛盾, 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以群众利益为重, 按照“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依法按程序处理各种纠纷和矛盾,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复杂事件中存在许多矛盾, 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 它的存在和发展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处理突发事件时, 领导干部要善于抓住事件的主要矛盾, 集中力量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其他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8.“人言可畏”的辩证思维 篇八
成语“人言可畏”出自《诗经·郑风》,内中记载:小伙子仲子恋上了一个漂亮的姑娘,两人感情十分深厚,但是他们的爱情还没得到双方父母的同意。而仲子忍不住思恋,想偷偷跑去姑娘家幽会。姑娘捎信说“人之多言,亦可畏也”,意思是自己也十分想念他,只是囿于没有父母之命,担心流言蜚语,众口铄金。
人言之所以可畏,主要是或基于说的人多了,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形成思维定势,达成某种约定俗成的行为潜规则,正所谓“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由此让当事人明知可为而不敢为之;又或者虽然暂时还没有人言,但一旦当事人稍稍有所作为,即会引发众议,让其再也不敢越雷池半步。当然还有一种情形,这就是指鹿为马般的人言可畏,意即虽然说的人不多,但受制于说者的特殊身份、权威与地位,一言既出,也会让当事人战战兢兢,冷汗不止,后怕不已。
“世易时移,变法亦矣”。尤其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与话语表达权的今天,完全可以换一种视角看待人言可畏。人言可畏,言之有理否、言之有据否?如果确实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理为准绳,这人言还真是可畏,毕竟真理至上人人皆须折服、事实面前人人无法更改。反之,捕风捉影、信口雌黄,兴之所至、横加鞭挞,主观臆断、空穴来风,如此人言,不听也罢。
人言可畏,要搞清楚畏的到底是人言,还是所言之人?人言纵然有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之功效,但只要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秉持原则、行事公道,立足正义、拒绝平庸,一样可以“虽千万人吾往矣”,毕竟此时的人言尽管可以影响一阵子,断然不可能阻碍一辈子,也即“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人上一百,林林总总”。一般来说,人轻言微,所言无须多虑;位高权重,自然金口玉言。但如果所言之人是如《皇帝的新装》中那般睿智之小孩,也就微言大义,让人顿感惊悚,知耻而后勇;而如果彼人居庙堂之高,却是强权绑架公理、集中代替民主,大搞一言堂、家长制,看似可畏,实则秋后的蚱蜢,蹦跶不了几天矣。
而作为党员干部,更应该立意高远、视野开阔、襟怀磊落地看待人言可畏。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有的同志下基层确实想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多办事,但上下一权衡、左右一比较,发现“众人皆醉吾独醒”,生怕人言可畏,于是乎就此偃旗息鼓,没了下文;有的同志本身就未曾想真心实意为基层群众谋福祉,没有准备与群众心连心、手拉手、同呼吸、共命运,于是借口一句人言可畏,退避三舍,袖手旁观,“千呼万唤不出来”;有的同志愿意对群众施以援手,也的确在下基层的过程中为群众做了一些事,但可惜“你所给予的,不是我所想要的”,于是免不了会有群众嘀嘀咕咕、发发牢骚,对此本应该虚心接受、立行立改才是。但没想到其牢骚更甚,一句人言可畏,竟然“黄鹤一去不复返”。凡此种种,都说明一些党员干部在密切联系群众过程中,没有真正做到“三严三实”,不是切实为着“为民务实清廉”。
如何正确科学地对待和把握人言可畏,身为共产党人,可以有两种“性相近”的态度:一种是人家既然说了,就应该在认真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弄清楚事情的由来,做到全面完整地了解民情民意,认真研判民心所向,并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及时地让可畏之言转化成点赞之语。很多时候,人民群众虽有可畏之言,其实并不真得可怕。问题主导民意,问题是做好群众工作的第一指令。人言可畏,可畏的不是人言,而是人言之中所提及到的问题。问题出来了,及时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就能转化人言,使牢骚之言变成溢美之辞。一种是人言可畏,说明我们平时的工作作风与方式方法出了问题,让群众感到了不满与不适。人民是历史的主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既然群众对我们提出批评,让我们出了汗、红了脸,就应该对群众心存感念,以群众的满意、高兴、答应为标准,赶紧“照镜子、正衣冠”,乃至“洗洗澡、治治病”。
9.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篇九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中。实际上哲学通过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各个方面参与到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中。只要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系统方法与普遍联系的观点、控制论的方法与内外因的观点、突变论与量变质变的观点、信息论与相互作用的观点都有着内在的联系。
尽管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复归辩证思维的道路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在辩证思维方法指导下自觉进行的,也可以由科学发现本身所具有的力量而自然地实现。但不管是自觉的还是自发的,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的一致性却是一个基本事实。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一个巨大的方法群,包括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结构—功能方法、模型化方法和理想化方法等,这些方法都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及其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从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角度揭示事物的关系,侧重于人与世界的整体关系。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在确认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前提下,深入研究世界的某些关系。如系统方法就是在承认普遍联系的客观实在性的前提下去研究系统的最优解。所以。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丰富了辩证法的宏观画面,使辩证法深入到发展的细部、更复杂的层次。因此,辩证思维方法应该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中汲取营养,以丰富自身的方法系统。
10.叶国英:牛与熊的辩证思维 篇十
股市中没有绝对的牛市,也没有绝对的熊市;同样也没有绝对的牛股和绝对的熊股。笔者正是从牛市中的十大熊股及熊市中的十大牛股的分析中领悟‘股道’之真谛,并出版了《股道》与《股经》二书。所谓‘道’,从字面释义就是由‘首’和‘走’二字组成,‘首’就是有头脑,‘走’就是‘路子’。所以‘道’的含义就是思路,思路就是出路。无论是医道、商道、茶道、武道等等,都是一方行业生存发展的精髓之义。
从2007年10月至今,中国股市已经历了六年半的熊市。如果只想到近70%的跌幅,只想到上证指数2000点生死线上的挣扎,如果只想到十三年的沪深股市升幅为零,那么只能选择遍体鳞伤地躺下,或是苟延残喘地逃离。然而‘股道’的精义是‘思路’,而不是‘死路’,山不转水转、桥不动船动,在山穷水尽之中去探寻柳暗花明,这便是股道所赋予的智慧和自信,这便是在熊市中获取牛市机遇的精义。
以2013年为例,上证指数以2236.46点开盘,至2115.96点收盘,全年跌幅为5.38%;深成指以9204.11点开盘,至8121.79点收盘,全年跌幅为11.7%。显然沪深股市依然处于熊市之中,弱势难改。但是当你将视线移向创业板时,那完全是另一番景致。创业板指数以715.06点开盘,以1243.96点收盘,升幅达73.96%,在上证指数熊冠全球的情况下,创业板指数却鹤立鸡群、雄视天下。所以2013年的投资思路便是跳出大盘的熊市,进入创业板的牛市。从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大背景去理解中国股市的升级版,从稳增长、不片面追求GDP的增速中去理解大盘权重股的相对稳定,去理解上证指数与深成指的相对稳定,从促转型、调结构的经济发展中去理解新兴产业板块的崛起,去理解医疗、医药、环保、新能源、通讯、物流、电子、云计算等行业的强势与景气,从而置身熊市却以牛市的思维去选择创业板中的牛股。数据显示2013年升幅在100—200%以上的个股达83只,涨幅在50%以上的达311只,而且在2013年十大牛股中创业板个股占9只。可见在2013年的股市中,投资思路如果是弃大盘、弃指数、抓创业板、抓小盘股,那必定是个大赢家。
股市任何时候都存在牛熊的搏杀,任何时候都存在多空的分岐,这并不奇怪。经济学家有经济学家的道理,金融专家有金融专家的道理,分析师们看多看空都要权衡利弊,这也无可厚非。各类媒体、各种讲坛所反映的是多角度的见解,横看的成岭、侧看的是峰;远看如画、近看成石;仰视触天、俯视见地,见仁见智、各有千秋,但重要的是你自己必须认识‘庐山真面目’,认识什么样的思路能盈、什么样的思路会亏。
2014年笔者已连续发文数篇阐明马年的投资思路应专注于上海国企改革。这是因为上海国企改革得天时、地利、人和的三大优势。天时则符合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受政策的支持,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核心内容之一;地利则在稳增长、促结构之下,中国经济已到了非改革难以前行的境地;人和则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省市地区都开始齐心协力付诸行动,这是中国经济的第二次革命,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资金的宽松与偏紧决定市场的牛熊强弱,2013年资金面并不宽松,所以在沪深股市总流通市值17万亿、中小板流通市值2万余亿、创业板流通市值8000亿的情况下,放大抓小、集中资金攻创业板,从而造就了局部牛市。2014年资金面比之2013年更紧,因为IPO开闸,直接融资将远远大于去年,所以主流资金将更加缩小目标,主攻流通市值仅5000余亿的上海国资国企板块,这是资金的逐利本性所决定的。因此必须明确思路,抓住这一制度性改革的历史红利,使自己成为马年的赢家。
11.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 篇十一
一、组织经验呈现, 唤醒思维意识
影响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因素是儿童已经了解并理解了什么, 即儿童的数学已知, 教师应根据儿童的现有状况进行针对性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师, 首先应认清儿童数学经验与数学教学内容的关系, 然后怎样把这种认识转化组织为实际的数学教学行为, 即如何结合教学内容的提出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 组织儿童现时已有的经验, 进而利用儿童经验唤醒儿童对数学学习内容的思考, 让数学学习成为儿童自我生活的一部分。
如在教学《公因数》时, 为了深化儿童对“铺满”的活动经验的理解, 科学地组织呈现了用边长6厘米正方形、边长4厘米正方形去铺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的活动。首先, 有层次地引导儿童用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去铺, 正好能铺满;用边长4里面正方形去铺, 不能铺满。重视呈现思维的“关节”, 激起思维的意识, 让儿童的“整除”数学经验在“铺满”活动中呈现出来, 让儿童在“铺满”中表达出自我的个性数学思考。接着, 在活动经验情境中, 唤起并组织小组交流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也能正好铺满这个“18×12”的长方形?有效地拓展了儿童的数学思考。最后, 通过算出来、读出来、写下来、走上来及想开来等活动呈现, 积累数学学习经验, 理解因数与公因数。在此基础上, 通过反例验证不断深化理解数学概念并逐步认识理解列举的思维办法与韦恩图法数学思维的联系沟通, 儿童的数学思维在儿童经验的丰富形成中得到唤醒, 在数学知识的内在连接处促进儿童经验与思维的切合。调动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 让儿童体验回忆生活中的“铺满”, 感受“整除与公因数”的联系, 使儿童对“因数、公因数”形成一个长段的知识链, 适时建构起儿童数学的整体认知。
二、推动经验再生, 寻找思维起点
学生想什么比教师讲什么重要的多。了解儿童、研究儿童、走进儿童, 尊重儿童经验, 推动经验再生突破, 从而引导儿童寻找并发现自我思维的起点。
如在判断“一袋大米, 第一天吃去1-2, 第二天吃剩下的1-2, 刚好把这袋大米吃完”的对错时, 大多数儿童会答错。究其原因, 这并不是儿童审题不清的简单, 即使辅以线段图理解两个1-2的单位“1”的量不同, 仍然会有重复之前的错误。深问其理由, 解释十分简单:第一天吃去1-2, 另一份是剩下的1-2, 第二天把剩下的1-2吃了, 当然是刚好吃完。带着发现的惊喜, 再给儿童“重新”讲评, 分数的意义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事实上, 很多时候我们只关心儿童的理解能力, 而忽视了儿童的认知经验, 甚至将儿童发生的错误统统归结为理解能力的差异, 从而导致教学过程的貌合神离。在教学中, 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儿童善于分析, 有的儿童善于猜想, 有的儿童擅长动手实践……这正说明由于认知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经验差异。教学中需要我们努力从儿童的学习角度出发, 关注儿童的数学经验差异, 为儿童的理性学习探索搭建弹性平台, 促进儿童数学思维有效起步。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教材是让儿童4-进行折纸活动以验证诸如1-2、2-4、8是否真的相等。在儿童初步体验有关分数的相等关系后, 继续引导儿童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观察得到的这一组相等的分数, 分析它们的分子、分母的变化情况, 感受其中的规律, 引导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的活动安排, 符合儿童从直观到抽象的学习心理过程。其实, 有些儿童对类似相等的分数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 还有些儿童对抽象的分数大小比较已经有了一些办法, 比如化成小数比大小, 通过寻找中间数间接比大小以及观察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来比大小等等。儿童有了这些知识经验, 再通过折纸来发现它们相等的现实, 大多缺失了学习的需要和激情。但是折纸又是一种直观的手段, 儿童对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必须基于充分的感性材料进行, 没有足够的感性体会作为基础, 他们的抽象概括就不可能在认知结构中内化为一般的意义, 不可能达到真正的理性领悟, 这对于一些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儿童来说尤为重要。因此, 教学中提出不同的方法来验证1-2、2-414-8等分数是否相等之后, 设计灵活的分组活动, 既呈现直观折纸验证方法, 为学生的抽象概括提供感性经验, 又鼓励学生采用多样的验证方式, 如采用除法计算的方式, 采用已有的比较分数大小策略, 让形象直观和抽象推理并行。
三、促进经验重构, 激发思维冲突
数学学习经历, 就是儿童数学经验自我唤醒并不断重构的过程。促进儿童数学经验重构, 激发儿童思维冲突, 不断提高其数学认知水平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在教学设计时一切从儿童的实际需要出发, 不断撞击儿童现实思维的起点, 科学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 尊重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 找准儿童的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选择恰当的数学教学方法, 使儿童的可能的数学发展水平转化为现实的数学发展素养。
在教学《认识图形》时, 并非引导儿童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操作体验, 而是借助多媒体教学, 突破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的认识与理解。教学分步骤进行:一是出示接近的长方形与正方形让儿童辨认, 并不断地移动、旋转、缩放长方形与正方形, 模糊感知有“联系”的长方形:他们有相同, 也有不同。二是量化长方形的长与宽, 并把长方形渐次变换趋近正方形, 恰当地使用方格纸, 让儿童在方格纸中, 看到长方形, 也看到正方形,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跃然纸上。儿童经验重构, 激发起儿童对“认识图形”的思维冲突。
四、生长经验活力, 提升思维品质
重视儿童的数学学习体验生长, 激发儿童数学学习兴趣, 促进儿童数学学习不断走向自主自信与自理自觉, 从而提升儿童的思维品质。为了儿童的经验生长, 我们应努力提供恰当的感悟数学的环境, 引导儿童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否定结论, 进而获得经验的生长。每个儿童的数学学习背景都是丰富而独特的, 小学数学教师要自觉养成“数学思维”的习惯, 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将儿童学习的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让儿童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经验“有效对接”, 使生活经验“数学化”, 将感性的数学经验逐步上升到理性的数学认识。
如在教学《圆柱侧面积》时, 开始利用圆柱直观立体图, 让儿童说一说回忆感知上下底面是两个相同的圆, 感知与视觉的差异, 不断生长着对圆柱“体”与“面”的认知经验, 从而激发起儿童对圆柱“体”中侧面展开来是“长方形”的认知兴趣, 为课中展开探究做了很好的铺垫。接着, 师生讨论展开办法, 并直观使用制作好的侧面展开图, 给圆柱的底周长、高, 并配之以具体数据, 让儿童更容易体验到展开圆柱的底面周长、高与展开的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关系, “细致”地培植儿童“圆柱侧面积”这一新概念生成经验, “深刻”地理解其新知的来龙去脉。新课练习巩固之后, 在课的总结环节中, 教师将展开的圆柱侧面, 又围成起来, 呈现在儿童面前是两种不同的圆柱体。这样由体到面, 又由面到体的活动, 儿童经历着“围成→展开→不同的围成”的数学体验, 拓展了儿童对侧面积的数学经验, 不断激发起“圆柱侧面积”认知冲突, 继续生长着“新”的经验, 儿童感知理解了在圆柱侧面没有变化的情况下, 圆柱体的形状以及圆柱底面的变化。
事实上, 儿童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的经验, 往往还是模糊的、零散的。将数学学习与生活相连, 在学习过程激活、积累、提升经验, 在生活理解中运用、发现、创造数学, 培养了儿童在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新知识的素质。
在真实的生活经验面前, 儿童数学学习的过程的确是一个充满变化、充满张力的世界。只有让数学与生活在儿童世界里有意义地结合, 才能让儿童真正地学会用数学思考、用数学生活, 并不断发展着数学对儿童成长的素养。
摘要:儿童的数学经验, 是儿童在数学学习中独特的经历与体验。其不断丰富的“成长”过程, 成为儿童思维素养的“增长”过程。儿童的数学经验常因教师缺失教学智慧而被“清空”、被“经历”。对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可以组织经验呈现, 唤醒思维意识;推动经验再生, 寻找思维起点;促进经验重构, 激发思维冲突;生长经验活力, 提升思维品质。
12.辩证思维,巧妙解决 篇十二
于偶然中,发现必然
精彩一句话:于困苦中发现甘甜,于痛苦中发现快乐,于偶然中发现必然,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大千世界,错综复杂,所遇到的现象不外乎两类。一类是确定现象,也叫必然现象,另一类是随机遇而发生的不确定现象,也叫偶然现象。如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100℃时沸腾,是确定会发生的现象。用石头孵出小鸡,是确定不可能发生的现象。
我们生活着的世界,充满着不确定性。人们虽然能够精确地预卜尚未发生的确定现象的必然事件,却难于预卜尚未发生随机现象的随机事件,但是在大量的偶然之中存在着必然的规律。
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包含着必然性的趋势,又包含着偶然性的情形。这种矛盾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本身存在的普遍联系的客观世界中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只是相对的。没有脱离必然性的偶然性,也没脱离偶然性的必然性,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因此,我们要学会从偶然中发现必然,往往这种必然的规律会让你发迹。
出身于贫苦工人家庭的李嘉诚先生,最后成就了亿万富翁的伟业。有的人会说,这纯属偶然,如果他没有遇到一个对他信任的老板,他也不会与众多顾客建立广泛的联系,进而在他开办了自己的店铺后也就没有生意可做。
但换个角度一想,这又是必然的。如果不是李嘉诚的敬业和诚实可靠不怕苦的工作精神,怎么会赢得老板的信任呢?老板也不可能把客户交给他管理。这看似偶然的巨大成功之后却蕴含着很强的必然性:付出一定会有收获。尽管付出时所期待的收获是在一定条件具备的时候才会到来,但在这条件没有成熟之前,在量变的过程之中,一种必然性就已经存在其中了。
这就好比做饭。如果锅里没有水和米,炉膛中的火烧得再旺,也不可能做出饭来。相反,如果锅里有了米和水,一旦“火”这个外界条件具备,则一锅熟饭就会成为必然。这米和水就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因素,这火就是偶然性因素。同样,李嘉诚先生本性中的努力、诚实和勤奋就是导致成功的必然因素。
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支配地位,它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则相反,它在事物发展中居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只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我们要善于在偶然的事物中发现必然性。
为了开发南美的市场,柯迪士集团尝试了多种方法,但是都没有获得明显的成效。身为公司老板的汤姆整日为此发愁。
一天,下班回家后,他偶然看见在厨房的妻子很熟练地拿出两个鸡蛋,打在锅中做起了煎鸡蛋。突然,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点子。
第二天一大早,他来到公司召开了董事会议,询问各位董事的意见。一个董事听完他的创意后,说道:“那为什么不在水果上做广告呢?”
汤姆回答:“我曾想过在水果上做广告,但是很快我就否决了这一创意,因为很多人买水果是用来送人的,有广告就会影响美观;有些人吃水果常常连皮一起吃,如果有广告反而会引起人们的反感。但是鸡蛋却不会产生像水果这样的问题,而且鸡蛋是家家户户都需要的商品,正因如此,我深信鸡蛋会是一个很好的广告传措媒体。”
董事们听了汤姆的这番分析,觉得很有道理,于是纷纷表示同意。得到肯定之后,汤姆立刻就与当时最大的鸡蛋出口公司—以色列鸡蛋出口公司进行接洽,承诺愿意出300万美元,让那个出口公司在销往南美的鸡蛋上贴上柯迪士公司产品的广告。
这家以色列公司算下来,鸡蛋的利润一下子从0.1美元升值到0.3美元,虽然贴广告需要巨大人力,但他们也乐意接受。
就这样柯迪士公司利用1500万枚鸡蛋成功“砸”开了南美市场。
汤姆偶然从妻子日常用鸡蛋中得到启发,发现了用鸡蛋宣传的巨大效果,因为鸡蛋是每家每户要用的食品,必然每天都能看见,也能看到他们的广告,就这样用重金与出口鸡蛋的公司合作,成功打开了南美市场。
我们每个人都期待成功,不过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也有挫折。有哪棵成长过程中的小树不经历风雨的飘摇呢?不经历风雨考验的小树能长大吗?如果你正确地理解挫折,能从挫折中及时地找到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那么你就会成功。如果你在挫折面前只会悲叹自己运气不好,不去认真研究挫折背后的必然因素,不去把导致挫折的必然因素根除,则一定会导致失败。
因此,于困苦中发现甘甜,于痛苦中发现快乐,于偶然中发现必然,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永远不变,乃是变化
精彩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东西。如果说有什么会永远不变,那么,只有变化是永远不变的。
生活永远都在变化,从来没有人能够完全预料到下一秒将会是什么一种模样,也从来没有人能够完全按照自己预设的轨迹走完自己的一生。变化是永恒的,正如哲学中讲的一样,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才是相对的,生活如此,世间万物亦是如此。
时间在变化,就在你深夜沉浸于思考的时候变的。
生活在变化,就在你起床刷牙后而决定不吃早餐的时候变的。
工作在变化,就在你撰写完报告之后引来一阵唏嘘声之后变的。
爱情在变化,就在你站在一个哥们式女朋友的旁边时变成另一种味道。
亲情在变化,就在你回应母亲罗唆的那一刻变得不那么听话不那么爱母亲。
世界在变化,就在战争之后的和平之后又引来战争之后被狂风袭击的那时候。
世间所有一切都在变化,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很多事情、很多理想、很多生活、很多人生、很多东西都在变着,是跟随时间在变,还是跟随心情在变,还是跟随别人在变,抑或是跟随时代在变。
那么,我们能做什么—以不变应万变,还是以万变应不变?这好像是哲学家应该思考的问题,而应该庆幸的是很多时候变的是万变,不变的是心中久远的梦想。永远不变的只有变化,万物皆为我用,才是最高境界。
《塔木德》上的一句著名的格言是:“开锁不能总用钥匙;解决问题不能总靠常规的方法。它源自一个故事。
故事是说两个儿子大了,犹太富翁老了。这些日子富翁一直在苦苦思索,到底让哪个儿子继承遗产?富翁始终拿不定主意。想起自己白手起家的青年时代,他忽然灵机一动,找到了考验他们的好办法。
他锁上宅门,把两个儿子带到一百里外的一座城市里,然后给他们出了个难题,谁答得好,就让谁继承遗产。
他交给他们一人一串钥匙、一匹快马,看他们谁先回到家,并把宅门打开。
马跑得飞快,所以兄弟两个几乎是同时回到家的。
但是面对紧锁的大门,两个人都犯愁了。
哥哥左试右试,苦于无法从那一大串钥匙中找到最合适的那把;弟弟呢,则苦于没有钥匙,因为他刚才光顾了赶路,钥匙不知什么时候掉在了路上。两个人急得满头大汗。
突然,弟弟一拍脑门,有了办法,他找来一块石头,几下子就把锁砸了,他顺利进去了。自然,继承权落在了弟弟手里。
犹太人自古就懂得,人生的大门往往是没有钥匙的,在命运的关键时刻,人最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规的钥匙,而是一块砸碎障碍的石头!
而哥哥总想着用钥匙开门,殊不知这里发生了变化—在关键时刻需要用智慧开门。
关于变化,我们的孔圣人早在几千年前就用水来巧妙地描述变化的无时不在:濯足长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其意思是说:当你在河流中洗足,只要你把脚抽离水面后再插入水中,哪怕只有一瞬间,脚下的水也已经不是以前的水了。这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东西。如果说有什么会永远不变,那么,只有变化是永远不变的。
对“变与不变”的合理掌握是具有智慧的表现。一个人如果掌握了“变与不变”的合理尺度,他就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既保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也能适应时代潮流。我们通常会认为年轻人敢于变化,敢于求新,但没有明确的原则和坚定的立场;而老年人一般过于坚持己见,惮于改变而显得过于固执,缺少新意。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变与不变”的智慧,有些人即使希望自己能够做到这样,也因为能力的原因不能如愿。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只有那些不仅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十分出色,在其他方面也能为公司、团队做出贡献的员工才是优秀的员工。优秀的员工不仅要有求新求变的精神,还要有自己应该遵循的原则和立场,这不仅是工作的需要,也是一个人个性和品格的体现。
而一个企业、一个团队要想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生存,就必须适应这样的环境,既要有自己的原则立场和团队文化,又要敢于变革,敢于创新,以适应新情况的出现,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不过,变化往往是令人恐惧的。像“金融大鳄”索罗斯这样坚韧不拔的强势人物,面对记者的“你最害怕什么”时,他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最害怕不确定性。
的确,不论是个人还是公司,都恐惧并且不愿意面对未来的不确定的变化因素,因为不确定性有时会给我们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它往往会像一个不速之客,在我们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时候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不得不去面对它。
然而,永远不变的是变化。恐惧和回避只能使个人或企业被历史抛弃。那么,如何面对变化?水教给我们一个合理应对并战胜变化的简化原则—因势随形。用一句经典的话来说,那就是:变,一要快变,通过快速变化来满足社会需求,实现组织、观念、管理模式和个人的变化;二要善变,在变中找到机会。总之,要有化万物皆为我用的思维,才是抵达成功彼岸。
苦难是把,双刃之剑
精彩一句话:苦难是把双刃剑,关键是看你遭遇它时握着的是“刀刃”还是“刀柄”。
4岁时,一场麻疹和强制性昏厥症几乎要了他的命。7岁时,他又患上了严重脑炎,不得不大量放血治疗。46岁时,因牙床突然长满了脓疮,他只好拔掉了所有牙齿。牙病刚愈,不幸的他又染上了可怕的眼疾。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结核等多种疾病无情地吞噬着他的肌体。最后,他的声带也坏掉了,只能靠儿子按口型来翻译他的话。
就是这么一个饱受病痛折磨的人,始终没有放弃每天10小时的练琴,他用独特的指法和充满魔力的旋律,征服了整个世界。欧洲几乎所有的文学艺术大师都听过他的演奏。正是他这个连声音都发不出来的人,创作出了风靡世界的《随想曲》、《女妖舞》和6部小提琴协奏曲及许多吉他演奏曲。
他就是与弥尔顿、贝多芬并称为“世界文艺史上三大怪杰”之一的帕格尼尼。让人无法理解的是这3个人一个成了盲人,一个成了聋子,而帕格尼尼则变成了哑巴。
帕格尼尼因其出众的演奏,被世人称为“操琴弓的魔术师”。可有谁能想到,在帕格尼尼的演奏声中,饱含着多少苦难呢?
古人云: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弗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经历痛苦的磨砺,因为,苦难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更加积极向上。从这个意义上讲,经受苦难未尝不是件好事。关键是遭遇到它时,我们握住的是“刀刃”还是“刀柄”。
而对于有的人来说,遭遇苦难仿佛面临坠入地狱一般,勇于翻身之日了。他们整天怨天尤人,为什么上天对自己这么刻薄,让自己受这么多苦。但他们并不知道,上天对任何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在把门关上的同时,肯定为你留了一扇窗,关键是你看能不能站起来去打开这扇窗户。
因此,苦难是把双刃剑,问题在于你如何去看待它。
雪菜说:“痛苦与欢乐,完全蕴涵于眼界的宽窄。”其实,如果我们以积极乐观的心去看待苦难,也能从中寻觅出美好的东西。同样是时代赋予的苦难:帝王弃用,奸臣陷害,小人谗毁,有的人流放边疆,命断荒漠;有的人漂泊无定,碌碌无为;有的人身陷囵圄,含冤而死。而嵇康则悲愤地奏一曲《广陵散》;司马迁则写出了绝唱《史记》。
同样的时代,同样的苦难,不同的心态。苦难仅仅视其为“苦难”,那么它只能是飞来横祸,猝不及防;大难临头,苍穹压顶。可是苦难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能诠释。苏轼的老友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脱落,鼻梁断塌。一日两人对饮,苏戏日:“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守鼻梁!”而刘贡父不以为忤,亦大笑以对。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他在苦难前的坦然与释怀,他窥破了苦难伤人的一面,直抵灵魂自足与自适的彼岸。
有人说,苦难是一朵恶之花,花蕊虽苦,却带来天香芬芳。但它更像一柄双刃剑,懦夫只看到它催人生痛的一面;而智者则用它的另一面来削去俗朽,雕琢坚强。
人生起点总是有高有低,有好有坏,可是,你能说起点低一定会输吗?诗人荷马是个瞎子,海伦·凯勒又聋又哑又瞎,他们的境遇比大部分人都糟,但他们没有输。
上帝是公平的发牌人,如果你抱怨上帝没给你漂亮的外表,你就应该庆幸他赐予了你健康的体格;如果你抱怨上帝没有给你显赫的地位,你就应该庆幸你拥有和美的家庭和平静的幸福。其实,只要你愿意计算,你会发现你拥有多么可观的财富,只要精心操作你的牌局,不管你手中的牌有多糟,你都有赢的可能。
从逆境中,开始起步
精彩一句话:每一个成功的背后必定有诸多的失败过程,成功者从逆境中开始起步,失败者就此沉沦。所以,别人成功了,而你失败了。
25岁的保罗应聘到了比利时哈罗啤酒厂,一进厂他就喜欢上了漂亮的女工凯琳。他向凯琳诉说了爱慕之意,没想到凯琳对他说:“对不起,我是不会喜欢像你这样普通的男人。”
保罗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于是他下定决心要为成为一个“不普通”的男人而努力,当时,啤酒厂的销量逐年减少,导致产量达大减少,眼看厂就快支撑不下去了。
保罗考虑了很长时间,终于决定承包厂里所有啤酒的销售工作,这样做虽然有很大的风险,但同时也是一次机遇,如果成功,他就会成为“不普通”的男人。
一天,保罗边走边想着如何促进销售时,不经意间看到了广场上的于连铜像,看着看着,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大胆而又创新的促销办法。
过了两天,当人们经过广场时,都被铜像旁立着的一个巨大广告牌吸引住了,上面写着:
“哈罗啤酒,请免费品尝。”只见小于连铜像尿出的竟然是啤酒。
消息传开后,人们纷纷从家里拿来杯子,排成长队接啤酒喝。还有一些人拍了照片,很快这件有趣的事情就登上了新闻头版。最终,该年度哈罗啤酒的销售量比上一年增长了1700%。
原本保罗所在的哈罗啤酒没有销路,眼看就他就要失业了,可保罗并没有丧失信心,也没有对现实表露出不满,努力承包所有啤酒的销售,巧妙利用于连铜像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推动了哈罗啤酒的销售。
在我们的周围有郁郁不乐者,他们总是抱怨这抱怨那,久而久之那副愁眉苦脸者也会给人带来不快,他人则会对其敬而远之。
人们通常都愿意与和谐快乐、通情达理的人相处。一个人不应该做情绪的奴隶,一切行动皆受情绪的影响,人应该反过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你的境况如何不好,你也应当努力去适应你的环境,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当一个人有勇气从逆境中走出来,面向光明大道走去时,前途一定光明。
现实生活有很多逆境成才的例子:温斯顿·邱吉尔曾被牛津和剑桥大学以其文科太差而拒之门外;美国著名画家詹姆斯·惠斯勒曾因化学不及格而被西典军校开除;托马斯·卡莱尔的《法兰西革命》一书的手稿被朋友的仆人不慎当成了引火之物,然而卡莱尔只是平静地从头又写出一部《法兰西革命》等等。他们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不让暂时的挫折击垮,抬起头来,直面困难,大步向前。
我们每一个一生都会遭遇一些人生低谷,但当你面临时,不要害怕,也不要气馁,勇敢的面对,同时还要一点点的智慧。
从前有一个大臣很受皇帝的器重,但是有一次,由于他极力反对皇帝的一个提案而惹怒了皇帝。于是,皇帝下令将他流放到边陲放羊。
大臣在艰苦的环境中放了半年的羊。终于有一天,一个昔日的好友出使邻国,顺道来看望他。于是,他就让好友带了一封家书给自己的家人,但是他千叮万嘱要求好友务必将书信先交给自己家所在州的州长那里,再由州长转交给自己的家人。
好友不解地问;“为什么不让我直接交给你的家人呢?”
大臣回答说:“你只管按照我的意思去办,其中必有我的用意。”
好友回去后就将书信交给了州长,州长一看是罪臣的信,当然不敢私自交给他的家人,于是就把书信上呈给了皇帝。皇帝打开书信一看,信中都是大臣在劝说自己的家人要对皇帝忠心,虽然自己被皇帝流放到边陲放羊,也不能怨恨皇帝,要对皇帝的恩情感激不尽。
皇帝看完信后,十分感动,立刻派人到边陲将大臣接回了朝廷,又开始重用他了。
很多人面对困境都会用消极的思想来给自己慰藉,是以沮丧的心情来怀疑自己生命的价值。其实生命中的一切事情,全靠我们的勇气来支撑,全靠我们对自己的乐观态度。
面对逆境,首先要清除头脑中那些不健康的消极因素,其次,要集中精神,坚定意志,运用正确的思想,抱定坚定的信念,战胜一切你成功路上的敌手。
每一个成功的背后必定有诸多的失败过程,成功者从逆境中开始起步,失败者就此沉沦。所以,别人成功了,而你失败了。
善于运用,变负为正
精彩一句话:能够生存下来并发展得好的,并不是那些最强壮、最聪明的,而是那些以顺应换取生存希望的人。
假如你遭遇人生变故,全部财产只有一个又酸又涩的柠檬,你会怎样做?
有的人自暴自弃地说:“我垮了。这就是我的命运,我连一点机会也发有了。”然后他就开始诅咒这个世界这么不公平,他只能让自己沉溺在自怜之中。当然他面临的也只能是失败了。
而善于运用辩证思维的人则会说:“从这件不幸的事情中,我可以学到什么呢?我怎样才能改善我的境遇,怎样才能把这个柠檬做成一杯柠檬水?”因为他们知道事物之间的特性是可以转化的。
有一位住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农夫,甚至把一个“毒柠檬”做成了柠檬水。当时他在那里买下了一片农场,可是他买的那块地糟糕得既不能种水果,也不能做牧场,能生长的只有白杨树和响尾蛇。那时候,他觉得非常颓丧,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放弃。最后他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把他所拥有的那一切变成一种资产。他要利用那些响尾蛇。他的做法使每一个人都很吃惊,他开始想办法加工那些响尾蛇,最后把它们做成蛇肉罐头。
他积极开动自己的思维。他从全国各地引来了各种各样的白杨树种,然后吸引大批游客来参观他的响尾蛇农场和白杨林。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最后竟然以他的农场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开发区。为了纪念他把有“毒”的柠檬做成了甜美的柠檬水,这个村子现在已改名为佛州响尾蛇村。
每一样东西都有它的价值,都可以开发出相应的卖点。即使给你一个“毒柠檬”,也要想办法把它做成一杯柠檬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佛瑞德·安德尔用了一生的时间来研究人类所隐藏的保留能力之后,他说,人类最奇妙的特性之一,就是“把负的力量变成正的力量”。有一次,世界最有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欧利·布尔在法国巴黎举行一场音乐会。演奏时,小提琴上的A弦突然断了。欧利·布尔就用另外的那三根弦演奏完了那支曲子。“这就是生活,如果你的A弦断了,就在其他三根弦上把曲子演奏完。”
这一点你能做到吗?如果你能够做到,请把这句话写下来,挂在你的床头: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把你的收入拿来算做资本,要从你的损失里获利,这就需要才智。
所以,我们要培养能够带给你平安和快乐的心理,“当命运交给我们一个柠檬的时候,我们就试着去把它做成一杯柠檬水”。换个角度看世界,你也许就能够把不幸变为幸福。
有一个年轻人中学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他感到心灰意冷,为了生存,只好去了一个理发店学理发。没干多久,他就觉得理发没有出息,后来又去当兵,几年后复员回家,还是找不到像样的工作,只好回到理发店理发。他觉得命运对他的安排就是理发,既然这样,就把理发这件事做好吧。于是,他调整了自己的心态,爱上了这一工作,并立志要成为最优秀的理发师。几年之后,他真的成功了,并拥有了自己的理发店。
这位年轻人从不喜欢这一工作到喜欢这一工作,从觉得没出息到做得有出息,全在于及时进行心态的自我调整。
如果他永远抱着以前的想法,不及时自我调整,那么他的人生就永远是失败。
很多人都知道行行出状元这句话,但是到了自己头上却难以接受现实。很多人失去工作后,宁可在家闲着,坚守贫困,也不愿去干那些所谓的“下贱”的工作,这都是不能及时自我调整的表现。
人生需要不断进行自我角色转换,因为社会生活在不断发生变化。今天你可能在某个位置,明天也许就没有了。如果想不开,就只能是人生悲剧。运用辩证思维,及时转换,就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辨识形势,化劣为优
精彩一句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要善于辨识形势,就可以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一个10岁的男孩,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手,后来,他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师为师,学习柔道。
三个月时间过去了。然而,师傅只教他一招。
“我是不是还应该学学其他的招数?”
“不错,你是只会这一招,但你只需要这一招就够了!”师傅说。
又三个月过去了,这天,师傅带他去参加一个比赛,男孩居然获得了冠军!
回来的路上,男孩鼓足勇气,请教师傅道:“师傅,我怎么单凭一招就赢得了冠军?”
“有两个原因,第一,你几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难的一招;第二,据我所知,对付这一招最好的办法就是对手抓住你的左臂。”
生活是多么的矛盾,多么的不可思议?男孩失去左手,本来是一种劣势,然而,对于他所练习的柔道而言,竟成了优势。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优势和劣势。优势使得你工作出色,获得嘉奖,放出光彩。那如果你面对劣势时,你该怎么办呢?那就应该辨别形势,化劣势为优势。
在“一战”期间,卫生医疗条件都非常差,不少士兵受伤后,不仅得不到到及时的外科治疗,甚至连量简单的急救包扎和消炎也来不及。通常情况下,没过两天士兵们的伤口就会被一种叫绿豆蝇的苍蝇下卵,生出好多恶心的蝇蛆。可是,医生却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伤口长出蝇蛆的士兵,不但没有发烧,连伤口也没有腐烂,反而根快就愈合了,这让医生觉得很困惑。
后来,有些人就用这种方法替病人泊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曾经有一个瘫痪的老人,由于常年躺在床上,背部长了大面积的褥疮,医生用了许多抗菌药,都没有任何的疗效。于是,老人的儿子就找来当地的“民间神医”。神医先用一块马肉让绿头苍蝇在上面产卵成蛆,然后将蝇蛆取下放在老人的褥疮—上,结果蛆虫很快就招祷疮腐肉全部吃掉了,老人的伤口很快愈合了。儿子觉得非常不可思议,问:“神医,为什么蝇蛆可以治愈伤口呢?”神医笑着说;“人人都知道苍蝇很脏。但是它却不会被细菌感染,而蝇蛆则能够迅速地将腐肉啃噬掉,从而能够使伤口迅速地愈合。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优势,也没有绝对的劣势,优势和劣势都是相互存在的。大山会为它的高大而自豪,同时又会为它的高大而烦恼。它的高大为它增添威严,使万众景仰。但它的高大使得它笨拙,不像风一样起舞。谁又能想到令人恶心的蝇蛆能够完成清理伤口的重任呢?
人的劣势,未必就一定是不可能转化的劣势,或者进一步说,未必就一定是不可能转化为优势的劣势。
博格斯是NBA篮球队有史以来最矮的球员,身高只有1.6米,即使在东方人的眼里也算矮子,更不用说是在2米都嫌矮的NBA篮球队了。
但是,这个最矮的球员却是NBA表现最杰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他控球一流,远投准确,就是带球上篮也总能变幻莫测,让人防不胜防。
博格斯是不是天生的高手呢?当然不是,而是苦练的回报。
有一次,他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谈到了自己走入NBA的历程。
博格斯从小就长得特别矮小,但却异乎寻常地热爱篮球。当时他的梦想就是有一天去打NBA,因为NBA的球员享有极高的社会评价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这几乎是所有爱好篮球的美国少年的梦想。
每当博格斯告诉他的伙伴:“我长大后要去打NBA!”听到的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有人甚至笑倒在地上。因为伙伴们“认定”一个1.6米的矮子是“天灾”,是“绝对不可能”打NBA的。
伙伴们“认定”的“绝对不可能”,并没有磨灭博格斯的志向。他用比一般人多几倍、十几倍的时间练球、圆梦,终于成为全能的篮球运动员,成为最佳的控球后卫。他将自己矮小的劣势转化成为矮小的优势:个子小不引人注意,运球的重心低,行动灵活迅速,传球、投球屡屡得手。
最终,博格斯创造了自己的奇迹,小个子成为篮球大球星。
【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推荐阅读:
关于辩证思维的作文07-09
辩证思维类作文素材10-23
和谐思维与辩证法理论的创新07-24
2022届高三作文指导一.辩证思维doc11-01
辩证见证的诗歌09-04
篮球比赛的辩证法08-31
做人与做事的辩证法10-16
苦乐辩证作文07-23
公务员考试面试中的辩证法08-17
谈谈辩证法问题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