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政策专题一

2024-07-15

形式与政策专题一(共7篇)

1.形式与政策专题一 篇一

西园街道办事处庆七一活动形式多样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9周年,西园街道从实际出发,突出一个“实”字,为党员办实事、解难题,开展了一系列

实实在在的纪念活动,解决了一系列实际的问题,使庆“七

一”活动既增丰富多彩,又扎扎实实。

一是走访慰问老党员。街道党工委书记王红新,党工委

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刘俊峰带领分管领导、干部对辖区建国

前老党员、贫困党员分别送去了慰问金和慰问品;各社区分

组对名老党员和特困党员进行了走访慰问,既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到他们身边,真心实意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又把他们对街道提出的好的意见和建议收集上来。

二是结合干部纪律作风整顿集中活动召开民主生活会

和组织生活会。“七一”前街道党工委各总支、党支部组织

召开了一次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领导班子成员和每个

党员结合自身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的意见。

三是举办了以“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讴歌了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和奉献精神。

四是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新党员的入党宣誓活动,发

展一批预备党员,并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及时为党组织

输送新鲜血液。

西园街道办事处庆“七一”活动的开展,既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丰富了党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

西园街道办事处

2010年6月23日

2.形式与政策专题一 篇二

【考点分析】

考点1: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商品。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的实现途径可以多样。交换是私人或企业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实现商品价值的途径。

(2)货币。

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2产生:偶然的物物交换→ 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即货币的交换(实物货币)→信用货币(纸币)。3本质:一般等价物(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例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2013年某县的橙子大获丰收,但成熟时间较往年推迟,错过了在春节前上市的最佳时机,造成滞销。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橙子滞销问题得到了解决,实现了“惊险一跃”。经济学之所以把上述过程称为“惊险一跃”,是因为

A.商品价值的实现存在不确定性B.货币流通手段的作用不易发挥

C.商品使用价值很容易被损耗

D.商品价值难以用货币表现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价值的实现。材料中的“惊险一跃”指的是产品销售的困难,A项符合题意。只要有商品流通,货币的流通手段就能够得以发挥,B项错误。商品使用价值的损耗与“惊险一跃”(即销售)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商品流通条件下,商品价值都是用货币表现的,D项错误。

答案:A

【归纳拓展】如何判断一种物品是否是商品

从定义看,是否具备商品含义规定的两个条件;从属性看,是否同时具备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从领域看,商品只存在于流通领域,离开流通领域就不是商品了。

因此物品在以下四种情况下不是商品:

(1)本身不是劳动产品。 如自然状态的空气。

(2)是劳动产品,没有用于交换。如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

(3)没有使用价值,或失去了相应的使用价值。如变质的食品、假冒伪劣产品等。

(4)已经退出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如学生正在使用的学习用品。

考点2:货币的职能、纸币

(1)货币的基本职能。

(2)纸币。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多,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例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劳动价值论认为,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在货币产生以后,下列关于价格的说法正确的是

1流通中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流通中货币的多少决定的2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3价格是商品使用价值在量上的反映,使用价值越大价格越高4价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

A.13 B.14

C.23 D.24

解析:2是价格的含义,正确。一件商品的价格可以表示为一定数量的货币,而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这个角度看,商品的价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4说法正确。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1说法错误。价格是商品价值在量上的反映,价值越大价格越高,使用价值不能决定价值,3说法错误。故选D项。

答案:D

【归纳拓展】从关键词辨别货币的五种职能

价值尺度多用“标价”“价格”等词汇;流通手段多用“购买”“买卖”“现场交易”等词汇;贮藏手段多用“保存”“退出流通领域”等词汇;支付手段多用“赊销赊购”“还债”“地租”“利息” “税款”“工资”等词汇;世界货币多用“购买外国商品”“国际收支”等词汇。流通手段一般是现金交易,特点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交易过程一次完成。

考点3:信用卡、支票、汇率

(1)信用卡:信用卡是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一种信用凭证。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带来便利。

(2)支票: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3)外汇和汇率:1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2变动: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少的人民币,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外币贬值,而人民币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利于稳定世界金融、发展实际经济。

【例3】(2013· 全国新课标卷 Ⅰ)中国H公司与美国某公司签订服装出口合同,约定服装单价为24美元,一年后交货。H公司生产一件服装的成本是144人民币元。签订合同时汇率为1美元=6.32人民币元,交货时为1美元=6.27人民币元。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H公司交货时的利润率比签约时的利润率

A.下降0.83% B.下降0.76%

C.上升0.83% D.上升0.76%

解析:解答本题时,只要知道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再用汇率的计算公式可知在交货时人民币升值, 美元贬值,利润率会下降,所以排除C、D两项。 再通过计算可知签合同时的利润为24× 6.32-144=7.68,交货时的利润为:24× 6.27-144=6.48,即可知交货时的利润比签合同时少了1.2元每件,1.2÷144×100% = 0.83%,故其利润率下降了0.83%。

答案:A

【归纳拓展】汇率换算的方法

用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汇率举例说明:如果人民币(或美元)汇率上升,就说明人民币(或美元)升值,可以比过去兑换更多的美元(或人民币)。相反,如果人民币(或美元)汇率降低,说明人民币(或美元)贬值,比过去兑换的美元(或人民币)减少。升值用乘法和加法,贬值用乘法和减法。例如:过去1美元= 8人民币元,美元汇率下跌20%,则现在1美元能兑换多少人民币元。现在1美元可以兑换的人民币应当是:1美元=8×(1-20%)= 6.4人民币元。

考点4:影响价格的因素

(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供求影响价格:供>求,价格下跌;供< 求,价格上升。

(3)其他因素:国家政策、气候、时间、地域、 生产条件、宗教信仰、习俗等,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

【例4】(2015· 全国新课标卷 Ⅱ)在我国, 煤炭是电力生产的主要原料。 煤炭价格从2011年约850元/吨大幅度下降到2014年底的约500元/吨,有人据此建议下降电力价格。能支持其建议的恰当理由是

A.电力产能过剩,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

B.电力是生活必需品,低价有利于社会稳定

C.电力价格与其生产成本的变化方向应当一致

D.电力与煤炭是互补品,二者价格变化方向应当一致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煤炭价格下降,电力价格也应该下降,因为煤炭是电力生产的主要原料,其经济学依据是价值决定价格,价值可以从生产成本角度考虑,故选C。题干没有涉及电力产能过剩,A不选。B中所述的理由与题干的规定性和指向性不一致。煤炭是电力生产的主要原料,但不等于两者就是互补品,D不选。

答案:C

【归纳拓展】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题解法

此类题目的题干材料一般给出初始价值量,然后变化某种条件,如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等,要求回答现在的价值量。一般解法是根据变量关系,直接推算(正比关系的变量用乘号连接;反比关系的变量用除号连接; 增加的变量加上变动部分,降低的变量减去变动部分)。

考点5: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生活消费。

1一般情况:价格上升,会减少对它的购买; 价格下降,会增加对它的购买。2不同商品: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影响大。3相关商品: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影响消费者的需求。在可替代关系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涨,该商品需求量下降, 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互补关系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涨,该商品需求量下降, 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减少。

(2)对生产经营。

1调节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生产者获利增加,会扩大生产,增加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生产者获利减少,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价格下降,就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时,就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例5】(2015·全国新课标卷Ⅰ)某公司准备在甲乙两种复印机中选购一台,甲复印机的购置成本为22 000元,乙为18 000元;甲的专用耗材每年消耗量不及乙的50%。该公司最终购买了甲复印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选择的理由是

A.甲乙是替代品,甲的耗材消耗量低于乙

B.甲与其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耗材成本低于乙的购置成本

C.甲与乙的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购置成本低于乙的耗材成本

D.甲乙是替代品,甲多耗费的购置成本低于甲节约的耗材成本

解析:甲复印机的购置成本比乙复印机多4000元,但甲每年消耗量不及乙的50%,购买甲的原因主要是甲乙是替代品,甲多耗费的购置成本低于甲节约的耗材成本,故选D。材料没有说明两者的具体耗材消耗量,A不选。甲乙是替代品,B、C不选。

答案:D

【归纳拓展】与价格相关的知识汇总

(1)价格与利率:当发生通货膨胀时,国家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消费,稳定物价。

(2)价格与财政: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当发生通货膨胀时,国家可以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降低物价。

(3)价格与市场调节: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 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4)价格与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稳定物价,应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考点6: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及结构

(1)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

1当前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2收入预期: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有乐观的预期,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消费预期。3收入差距: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要完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2)消费类型。

1按交易方式划分:钱货两清消费(最常见的),贷款消费(≠超前消费),租赁消费(所有权不变)。2按消费目的划分: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3)消费结构。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家庭消费总支出。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例6】(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从国际经验看,当一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00~ 10 000美元时,消费偏好和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201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670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居民

A.食品消费支出占比增加

B.服装消费支出占比增加

C.旅游消费支出占比增加

D.家电维修支出占比增加

解析:收入增加会导致食品、服装等基本生活资料的消费占比下降,排除A、B两项。收入增加,享受资料的消费占比会增加,C项符合题意。家电维修支出和家电的使用频率、家电质量、售后服务、坏旧家电的处置方式有关,所以, 收入增加,人们的家电维修支出占比未必增加, 排除D项。

答案:C

【归纳拓展】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考点7: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1)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适度消费。无计划消费、为了撑面子不惜举债消费而不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的行为,缺乏理智;过于紧缩的消费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视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绿色消费的主旨: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核心:可持续性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艰苦奋斗作为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要发扬光大。

【例7】(2014· 全国新课标卷 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不断出现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和犯罪行为频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如计算机、手机、智能电视机等)和信息服务(如电话、短信、微博、有线电视等)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

近年来,信息消费日益成为消费热点。 2012年,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和互联网用户市场,网民数量高达5.64亿。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总额为2.2万亿元,较上年(下称“同比”)增长28%。同期,全国智能手机销售4.23亿部,同比增长99%,约占国内手机市场的70%;智能电视机销售2113万台,同比增长31%,约占国内电视机市场的40%。2012年, 全国电话业务量同比下降5%,短信量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与此形成对比的是, QQ、微博、微信的注册用户数和相应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数据流量则大幅增长。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概括我国当前信息消费的特点并分析发展信息消费的积极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消费的特点及其积极作用。 根据材料列举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大、网民多、信息消费总体发展快速、 传统业务萎缩等。信息消费的积极作用可以从三个角度分析:一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二是对企业生产的影响;三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特点:我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大、网民数量多;信息产品消费总体发展快速,但细分产品市场发展不均衡;信息服务中的传统业务萎缩,新型业务发展迅速。作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提升生活水平;引导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升级,提供更好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拉动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经济增长。

【归纳拓展】正确理解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的关系

(1)区别。

1消费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满足消费需求的活动。2消费心理是指贯穿消费活动全过程的思维活动的总和,包括求名心理、求新心理、爱美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安全心理等。

(2)联系。

消费心理影响制约消费行为,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表现;消费心理贯穿于消费者的消费活动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消费行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创新演练】

一、选择题

1.2015年6月10日,南京市公共交通执行新票价,公交车10公里内收费2元。在这里

1车票是商品,它既是劳动产品又以交换为目的2公交服务是商品,它既是劳动产品又以交换为目的3所谓票价,是车票价值的货币表现4所谓票价,是公交服务价值的货币表现

A.13 B.23

C.14 D.24

2.信用卡在给人们购物消费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部分持卡人恶意透支不仅使银行遭受损失,也降低了持卡人的信用度。而现在冒充银行工作人员以调高持卡人信用额度为由的信用卡诈骗又让持卡人防不胜防。材料启示

A.增强安全意识,减少信用卡的办理与使用

B.商业银行应推出信用卡来降低其经营风险

C.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并珍惜自己的信用记录

D.加强金融专业知识学习以防范金融风险

3.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 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下面行动中,属于人民币国际化步骤的是

1中国与欧盟签署3500亿元货币互换协议2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3中国与美国加强在打击非法资金流动方面的合作4中国与瑞士宣布合作,在苏黎世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

A.12 B.14

C.24 D.34

4.防止通货紧缩是社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保证。图1中选项的序号从M开始,按所示方向,正确地反映了通货紧缩所产生的连锁反应顺序的是

1社会投资减少2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3社会失业率上升4经济衰退

A.1234 B.2314

C.2134 D.4231

5.假定2014年某国W商品的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360元,美元与该国货币的兑换比率为1:6.3。如果2015年W商品的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W商品用美元标价为50元。 若其他条件不变,据此可以算出2015年该国货币对美元

A.升值5% B.升值4.8%

C.贬值5% D.贬值4.8%

6.假设某国2014年生产的单位M商品的价值量用货币表示为12元,2015年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且该国2015年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额为10 000亿元,货币流通次数为5次,央行实际发行货币4000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5年M商品的价格是

A.5元 B.15元

C.20元 D.7.2元

7.2014年某企业生产A商品5万件,价值总量60万元。2015年生产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1/3,货币贬值20%,同时该企业生产的A商品的价值总量比2014年增加20万元。若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5年的劳动生产率比2014年提高了

A.75% B.55%

C.60% D.80%

8.网上曾流传过“一个杯子到底能卖多少钱”的帖子:第1种卖法:卖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只能卖3元/个。第2种卖法:卖产品的文化价值,可以卖5元/个。第3种卖法:卖产品的品牌价值,就能卖7元/个。第4种卖法:卖产品的组合价值,卖15元/个没问题。第5种卖法:卖产品的延伸功能价值,卖80元/个绝对可以。第6种卖法:卖产品的细分市场价值,卖188元/个也不是不可以。第7种卖法:卖产品的包装价值,卖288元/个卖得可能更火。第8种卖法:卖产品的纪念价值,不卖2000元/个除非脑子进水。这充分证明了

1价值并非价格的唯一决定因素2策划对产品价值创新意义重大3企业研究消费者心理十分必要4价格变动对供需均会产生影响

A.12 B.23

C.34 D.24

9.如图2,某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导致E向E’移动的原因可能有

A.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

B.该商品生产规模扩大

C.取消了该商品的价格补贴

D.该商品互补商品供过于求

10.经济学的“土豆效应”指的是在大萧条时期,土豆需求量会激增,比喻消费者舍弃高端奢侈品而转向中低端产品,并导致对后者的需求上升,进而抬高低成本产品的价格。 由此可见

1经济越萧条,低端商品利润越高2供求关系决定着土豆的价格3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4求实心理主导这一消费效应

A.12 B.13

C.24 D.34

11.促销是吸引顾客的重要手段。下列促销手段与所体现的经济学道理对应正确的是

1促销打折———需求影响价格2赞助公益———塑造良好形象3明星代言———利用攀比心理4私人订制———利用求异心理

A.13 B.14

C.23 D.24

12.很多中国的父母,常以“麦当劳”和“肯德基”作为孩子的奖品。但是作为这类西式快餐的发祥地———美国,其国民对这类食品却不感兴趣,他们认为这些东西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引起这种消费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收入水平B.物价水平

C.消费观念D.从众心理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一图3是关于近年来我国跨境人民币指数。

注:跨境人民币指数(CRI)反映的是人民、投资及海外流通支付中的活跃。

材料二自我国2009年7月正式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以来,人民币已经走进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我国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4.6万亿元,同比增长57%。在货物贸易额中,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额占同期海关货物进出口总额的11.7%。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融资等业务也在近两年得到快速发展。

(1)试概括说明图3的经济信息。

(2)阐述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外资企业和消费者的积极影响。

14.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图4是2010-2014年我国与世界经济增长变化图,图5是2010-2014年布伦特原油年均价格走势图。

(1)试在图6中平行移动曲线A或曲线B, 以表示新能源汽车价格对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影响(作图时请用2B铅笔画清楚),并分析图4与图5之间的内在联系。

(2)在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有人认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无多大经济价值。请简要评析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人们花钱享受公交车或地铁提供的服务,也就是说,这些“服务”是商品,而票价则是这些“服务”的价格,故24正确。

2.C抓住题干的关键“部分持卡人恶意透支”“冒充银行工作人员以调高持卡人信用额度为由的信用卡诈骗”,可知选C。A错在“减少”上。B与题干的意思相反。题干强调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D强调金融专业知识,不选。

3.B结合材料中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 可知14符合题意;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强调的是人民币汇率要由市场决定,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说法不符合题意,2不选。中美联合打击非法资金流动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在美国被认可,3不选。

4.C通货紧缩,会出现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导致社会投资减少,从而使社会失业率上升,最终会导致经济衰退的现象,故选C。

5.A第一步:360/(1+20%)=300(元), 第二步:300/50=6(元),第三步:假设升值X, 6.3/(1+X)=6,X=0.05,因此选A。

6.C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由题意可知,2015年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则2015年该商品的价值量用货币表示为12÷ (1+ 20%)=10(元)。同时,2015年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额为10 000亿元,货币流通次数为5次,则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2000亿元;但是央行实际发行货币4000亿元,则会发生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为(4000-2000)÷2000= 100%;所以2015年该商品的价格为10×(l+ 100%)=20(元)。

7.C第一步:60÷5=12(元/件);第二步:12×2/3=8,8÷(1-20%)=10(元/件);第三步:(20+60)÷10=8(万件);第四步:(8- 5)÷5×100%=60%。

8.B价格只能由价值决定,1错误。对同一件产品进行不同的策划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这体现了策划的重要性,2正确。这些策划无一不体现着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3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价格变动对供需的影响,4不符合题意。

9.C E向E’移动表示价格不变,需求量减少,故可能是取消了该商品的价格补贴,选C。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该商品生产规模扩大、该商品互补商品供过于求,都可能导致价格下降,需求增加,故都不能入选。

10.D题干表明在经济萧条时期,对中低端产品的消费出现增加的情况,体现了3 4。 题干没有涉及低端商品的利润,1不选。2错误,价值决定价格。

11.D促销打折说明价格影响需求,1排除。赞助公益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公众更高的认可度,2正确。明星代言利用的是消费者的从众心理,3错误。私人订制彰显了个性化需求,利用的是求异心理,4正确。

12.C解答本题要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 即中国父母把“麦当劳”和“肯德基”作为奖品, 而美国人则认为这些东西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这说明消费观念的差异是导致消费差异的主要原因,故C正确。

13.(1)近几年来我国跨境人民币指数不断提升,表明人民币在对外贸易、投资及海外流通支付中使用频繁,活力不断增强,人民币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日益提升,我国对外宏观经济走势不断增强。

(2)对商业银行:人民币国际化业务不仅为银行业带来中间业务收入和利息收入,也有利于带动海外人民币存贷款、资金交易、理财等业务快速发展,有效地提升全球服务能力,扩大海外客户。

对外资企业:有利于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成本。

对消费者:降低外汇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 方便海外购物消费。

14.(1)见图7。图4是图5的原因,供求影响价格。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对原油的需求减少;同期,欧佩克的石油供给量明显增加, 进一步加剧了原油的供求矛盾,导致原油价格下降。

3.形式与政策专题一 篇三

关键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346-01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设置背景及特点

形势与政策课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一定阶段的国内外形势教育与党和国家政策教育的实用性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国家各部门经过长期的总结,结合时代发展特点,最终决定在高校开展形势与政策课。

1、理论联系实践

形势与政策教育不同于其他知识性学科,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以事说理。在讲授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时着重解决的是政治立场问题、观点问题、方法问题。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才能理解政策的本质、制定政策的依据和原则,也才能正确看待事物发展的形势与影响。

2、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并重

意识形态教育就是强调对当前形势与政策进行政治分析、 阶级分析,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确立科学的政治信念,主要表现为政治教育和政策教育。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确立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政治方向。

3、个案教育和系统教育并重

形势与政策课的显著特色就是时效性和针对性。时效性意味着对当前的形势与政策能够及时回应,针对性主要表现为针对广大学生关注的热点、思想上的难点和形势与政策发展中的重点问题。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课必须具有动态性、及时性,对于形势与政策发展中的每一个新事件、大事件都要及时作出解答。采取个案教学,就能满足时效性和针对性的需要。同时形势与政策教育也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它不仅要求了解这些突发事件和热点、难点问题,也要求掌握科学的形势与政策观,学会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分析和判断形势与政策的能力。

二、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

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探索,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料建设、拓展教育渠道、教学方法改革与完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该课程建设的现状与高等教育中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不到位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有些高校对这门课程重视不够,工作落实不到位。有个别领导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挤占了专业教学的时间,从而要求压缩包括形势与政策课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课时,甚至提出节约教学成本,扩大课堂教学规模,违背教学规律。

2、师资队伍不够强,课程管理不规范

目前高校从事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专职教师数量较少,兼职教师较多,这种缺少专职教师的状况既不利于骨干队伍的培养,也影响到整个队伍水平的提升,也难以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而且某些高校课程的设置及管理也存在不够严格和不规范的地方,归口管理部门不明确,投入不够多,保护性政策还没有落实到位,部分教师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三、形势与政策课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

1、明确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目标

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对于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形势与政策要有系统的了解,从认识现象到认清本质,从而形成社会主义的形势观与政策观,成长为“四有”新人。

2、合理组织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

形势与政策教育虽然在很多情况下以个案教育进行的,但也要摆脱东一鎯头西一镐的做法,注重系统性。在叙事的时候也要说。

3、完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

形势与政策课要取得实效,离不开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完善与提高。

4、优化师资队伍和课程管理

第一要健全和完善师资队伍,组成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教学班子,建立教研室和有关教学、科研和管理制度。第二要纳入教学管理体系,克服临时性,形成稳定地教学模式。统一下达教学任务,编写教学大纲;在教学中要定期进行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实现过程监督和评估反馈;在教学结束后实行教考分离,建立成绩和学分评定标准。第三是教育者要主动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增强教育工作实效的重要一环。

5、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

形势政策教育是一个开放的教学活动,它的研究对象是当前国际和国内的形势与政策,不可避免要面对社会这个大环境,社会上的各种现象和思潮都会进入学生的头脑和课堂,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会受到学校育人环境的渗透影响。领导的重视程度,宣传部门的相关宣传,教师自身的看法态度都会影响到这门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灿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4.形式与政策 篇四

解答:

走生态文明之路,既是政府的大智慧,也考验着每个人的环保意识,需要每个普通人从点滴做起,用理念引领行动。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多出绿色,多出美丽。

一、作为一名大学生,首先我们要从自身文明习惯做起:

1、不破坏自然中的植被。

2、保护动物。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不捕杀野生动物。

3、参加动植物协会组织的公益活动。

4、不浪费资源。节约用水用电、不浪费粮食、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做到合理消费。

5、不乱丢垃圾,垃圾分类处理,减少污染。

二、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除了养成良好文明习惯外,还要为祖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做生态文明观念的宣传者。作为大学生,我们的思维活跃,思想前卫,易接受新的思想和事物。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个优势,加强生态文明观念的宣传,深刻认识和理解生态文明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以及与自身学习、工作、生活休戚与共的关系,并主动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投身生态文明建设。2.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我们可以广泛开展绿色环保、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实践活动,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本领,不断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锻炼能力,将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而然地融合和体现在实践中。

3.做生态文明创新的推动者。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生态文明基本理念、主要内涵、建设方式等方面不断加以完善和创新,使生态文明成为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更高层次的人类文明,使生态文明更符合经济建设和时代进步的要求,从而为人类文明的延续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4.做生态文明发展的引领者。在物质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作为大学生不仅要做生态文明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更要成为生态文明发展的引领者。我们这个群体只有站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高度来推动和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使自身不断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带动更多的人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才能在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努力下得到实现和发展。

我们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前,中国社会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入到生态文明的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已经作为高校德育的新内容。因此,我们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程度和生态文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能否取得预期成果,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以,我们要站在民族振兴和国家兴旺的高度认识和审视这一群体参与和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承担着开拓创新,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历史已经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赋予我们。所以我们一定要光荣地承担起这项任务。

三、具体行动。

1、敲响警钟,加强环保意识。

学校应大力支持,高度重视,做宣传教育活动。并增加相关关于环保的选修课程等手段来增加大学生的环保知识。结合与环保有关的国内国际节日积极展开宣传,通过广播站、电视台等数字媒体以及学校报社、杂志专刊等纸质媒体,双管齐下,宣传环保知识。举办有关环境保护的讲座,帮助大家了解中国环境现状,认清基本事实,为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来。作为当代大学生,只有首先在思想觉悟上提高自己,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才能更好的“环保”。更重要的是,将环保的理念与知识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共建美好明亮的世界。

2、落实点滴,从小事开始,从你我开始。

我们首先要转换自己还比较传统的环保观念和意识。环保不仅仅是不污染环境,还包括“不浪费资源”,包括“资源的循环利用”,包括“产品的清洁生产”等等。所以,我们要自觉的把环保习惯容入到现在和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去,从而去影响和带动更多身边的人来关注和参与环保 让环保成为大家共同的生活工作习惯。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提高自身环保意识,从点滴做起,将每一件与环保相关的事都落到实处。因为——环保就在我们身边。

3、积极参与环保志愿服务,做一名光荣的环保志愿者。环保志愿者也是我们大学生可以实现环保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个话题,更是一种意识、一种理念和一种生活方式。环境保护不但需要政府和专家学者的努力,也需要公共的广泛参与,更需要你、我、他的实际行动。建设生态文明是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是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所以,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延续人类文明的必然选择。让我们携起手来,为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5.形式与政策论文 篇五

摘要:世事纷繁,盘根错节,纵观经史,定大势者,必大国也。每一个大国都有其自己的利益核心,通常一国利益的实现总是以他国利益的某种损失为代价的,因此大国与大国之间的竞争跟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当今世界,正朝着多元化、多极化趋势发展,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得任何国家利益的获得都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与相互协作的基础上。而我国作为“一超多强”中的大国之一,以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使得我国长期以来与周边国家都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在新的时期,伴随着大国间关系的变化,又对我国的外交政策提出新的要求。

关键词:大国关系 利益 外交 挑战

前言:随着时代发展,“大国关系”这一话题日益成为民众瞩目的焦点,由于国与国之间并非存在着绝对的共赢,其自身利益必定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的。也因此,大国与大国之间,关系的适度、适时的调整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面对日益复杂的亚太以及国际关系时,对于处理周边区域的安全问题上,也不能墨守成规。可以说,我国外交政策也正面临新的、巨大的挑战。正文:

一、大国关系的两面性

大国关系的两面性,也即是竞争与合作。每个大国都有自己的利益核心,而通常一个国家实现自己的利益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别国利益,但大国与大国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共赢的基础上,必须要求大国之间的相互妥协与合作,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罔顾国际通行规则和伦理而自行其是,全球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需要国际之间的相互合作,特别是肩负重大责任的大国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协调。故说大国关系是具有两面性的。

二、当前大国关系呈现出的特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基辛格将这种变化称作“数百年来未有的大变局”,俄罗斯外长拉夫罗认为“是地址板块式的变化”。世界迎来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和平发展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的大国关系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1)大国之间共同利益远大于互相之间分歧,合作成为大国关系的主轴。由相互对抗走向相互合作,由单方面的盈利走向双方互赢,是当今大国关系呈现的一种新的趋势。这个世界早已不是16世纪以前的世界,新的世界格局,每个大国都不能独立存在,由于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大国与大国之间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美国和欧洲经济陷入困境,中国外贸出口萎缩,迫使中国“调结构、转方式”,而中国经济增长又成了助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许多危及人类安全和生存的威胁成为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独木难支,需要国际社会合作解决。

(2)合作和斗争同时存在双边关系中。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大国与大国之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等。另一方面,伴随着大国合作关系的加强,也有互相之间存在的分歧和由引发的摩擦与斗争,而这些摩擦和斗争主要表现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上。而这种斗争也有一定程度会演变为局部冲突和对抗,这也是因为当今世界还存在着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这也是冷战之后,大国之间的新的共处方式。

(3)大国之间的各种组合方兴未艾。为了实现己身利益的最大化,大国之间合纵连横,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竞相上演着一幕幕眼花缭乱的牵制与反牵制、制衡与反制横的大戏。今天因某个问题达成共识就成了合作伙伴,明天因为别的问题有不同意见就成了战略对手。而应运而生的“中俄印三国外会长会晤机制”、“美日澳印四国战略对话机制”、“美日+1”、“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大国关系的各种排列组合,无一不是在新形势下大国外交纵横捭阖的新表现。

(4)世界格局均衡化成为大国关系演变的大趋势。虽然今天仍是美国一家独大,群雄并起。但是显而易见的是,美国失去这种地位也只是时间问题,最终也只会成为“平起平坐者当中最拔尖的一个”。随着中国的崛起,这种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三、当前大国关系下中国外交的新挑战

目前我国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在坚定信心同时,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积极推动严峻的挑战并使之转化成为更多的机遇。总的来说,面临的挑战可分三块:发展、安全、责任。

我国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前路上有美好的风景与机遇等着我们,因此如何实现稳重求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而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邻国众多,一直以来都要面对领土主权的争端问题,能否处理好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国家安全。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承办国际赛事、会议,不仅仅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的风采与实力。也预示着我国将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世界也需要中国承担更大的责任。

维护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目标。

中国要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中国要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深化区域合作。进一步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努力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妥善处理分歧。中国要积极参与国际多边外交活动,维护和加强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权威和主导作用,在国际和地区组织中做出建设性的努力。中国要全面加强经济外交和对外文化交流,积极维护中国公民在海外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

6.形式与政策,两会 篇六

会的学习认识和理解,不少于800字。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顺序,作业纸上。

改革·梦想·担当

本报记者 谢志娟

全国两会正在北京举行,“马不停蹄”穿行在开幕会、小组讨论会、新闻发布会等场合,一边用眼看用耳听,一边大脑快速运转,所见所闻所思,一组两会印象关键词渐渐清晰:改革、梦想、担当。

3月2日举行的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上,记者问到的第一个问题,关于改革。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会上,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部署2014年工作时,开门见山说到改革。

3月4日,政协小组讨论会上,委员们探讨最热烈的话题依然是改革。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在简洁朴实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用“强大动力”“首要任务”“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等浓重词汇说明全面深化改革的极端重要与非常迫切。铿锵有力的一席话不仅打动了场内的代表委员,更让场外的民众坚定了对中国改革的信心。

代表委员热议,全国人民聚焦,世界目光关注,全面深化改革已是当今中国最重要的课题。改革所为何?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每个人的梦想开花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两会上,处处可见代表委员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为民所想、为民所呼,立法、财税、商贸、“三农”、生态,每一份建议提案的背后都寄托着一份美好生活的梦想,一个个梦想汇聚在一起,就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所有工作都要充分体现人民意愿,全面接受人民监督。”“始终如一承担起责任和使命”„„

穿行在两会会场,这一句句敢于担当的庄严承诺,如刀凿斧刻般印在了心中。两会手记

“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去年底,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考察广东谈及深化改革时首次作出这一表述;几天前,他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了这句话。

去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此次两会上,这一部署再现于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及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渭南市委书记徐新荣说:“这两次强调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已箭在弦上。”

十八大以来,全国上下都在谈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改革”。

近35年来,我国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改革。依靠改革,我国经济实现了举世罕见的高速增长,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成就了惊艳全球的“中国奇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实现“中国梦”冲刺,我们依然没

有其他路径,唯有改革。

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拉开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帷幕。两会代表委员认为,这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深化改革啃的第一块“硬骨头”。

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五局董事长鲁贵卿在谈及铁道部政企分开时认为,“这将打破垄断,促进铁路市场的公平竞争,体现了市场化改革的内在指向: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

这是一份有“分”有“合”的机构改革方案。而本轮机构改革的意义,远不止于简单的分分合合、拆拆并并、增增减减,其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而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词是“放权”。放权,势必触动一些长期形成的利益格局,需要政府部门以“割自己的肉、革自己的命”的态度面对阵痛,阻力是显而易见的,走弯路、受挫折也不是没有可能。“硬骨头”之硬、“险滩”之险,就体现在这里。

然而,任务紧迫,不改不行。综观大局,外有国际金融危机后续影响的倒逼,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我国要想实现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尽快消除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弊端。在很多领域,已经到了不深化改革就难以前进的阶段。

“门难进,脸难看,盖个图章跑半年;话难听,事难办,批个项目腿跑断。”全国政协委员赖明引述的这句百姓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行政审批之弊。

赖明委员提供了两组数字:在全面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2年后的今天,投资一个项目仍要过53个处、室、中心、站,经100个审批环节,盖108个章,全程需799个工作日。老百姓办个“准生证”,还需经过10多个单位盖章、签字40多个,耗时两个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历经6次较大调整,但政府越位、错位、缺位的现象仍广泛存在,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过多,不仅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助长投资消费失衡、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还给权力寻租留下了空间。多位代表委员将机构改革比作十八大之后深化改革的“揭幕战”,他们期待下一步改革以更大力度、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取得突破。

全国人大代表周国辉认为,应以“把权力关进笼子”的精神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这个笼子应该是制度的笼子、民主的笼子、公开的笼子。像金鱼缸里的鱼一样看得见,而不是暗箱。

全国人大代表冯月菊说,要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当前民营经济在“不平等待遇”中负重前行,特别是一些民营实体经济信心不足,不敢投、不愿投情绪明显,建议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把一般竞争行业发展空间尽量留给民间投资主体。

全国政协委员林毅夫指出,收入分配领域双轨制的改革还不到位。谁拿到矿权就一下子成为亿万富翁,资源税费跟国际水平比太低了,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收入分配改革要做到釜底抽薪,在初次分配设计中兼顾公平和效率。改革动作越大,难度也越大。在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去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

需要指出的是,不能只看到困难的一面,还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当前我国所处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仅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也为深化改革提供了难得的“窗口期”。国际金融危机倒逼的压力可以转化为改革的动力,30多年来积累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将是改革的有力保障。更为重要的是,全国上下已达成改革共识。

曾多年从事体制改革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李江分析,二三十年前,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时,“姓社”“姓资”的争论很激烈,阻力很大。当时连“改革”这个词本身都还很新鲜,人们想改变现状,对改革方向却很迷茫。而现在,几乎无人反对改革。甚至一些既得利益可能被改革触动的人,也明白不改革是走不下去的。

代表委员的一致判断是,深化改革代表了13亿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会得到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支持。在如此充分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没有理由缺少改革自信。如果我们畏首畏尾,犹疑不决,将贻误战机,留下历史的遗憾。中央的改革决心已经彰显。无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还是“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都体现了鲜明的改革指向。各级领导干部都需要以锐意进取、勇为人先,敢作为、有担当的精神状态,把改革推向深入。

7.专题式教学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摭谈 篇七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 教学模式 专题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0005-02

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使命。”

目前,《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面临诸多新挑战:学生价值取向多样化,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心理特征、认识特点的变化,教学与实际生活脱离,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时代需要等等。面对新形势,《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以增强其实效性。根据授课经验及学生接受程度,我认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应采取专题式教学模式。

一、当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不够。一些院校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主要表现为学校领导没有意识到形势与政策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由此产生一系列消极影响,如授课教师受轻视、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消极对待等。有些学校在教学计划中未将《形势与政策》课列为必修课,认为可有可无,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时得不到保证,一些院校没有实行学年考核或考核流于形式,未将成绩纳入学籍管理等。

(二)师资短缺。《形势与政策》课师资力量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资较少,二是师资整体素质不高。高校普遍缺少专门从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科研的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院校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师资,除了专门从事“思政课”教学的教师外,兼职承担《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科研的教师一般都是从事学生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或行政人员,口常任务的繁杂在客观上影响了兼职教师的岗位培训以及授课准备。再加上一些院校对形势与政策教育不重视,导致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挫,教师的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教学水甲得不到及时提高,整个形势与政策教育处于一种低水平维持状态。

(三)管理失范。教学管理上是否组织严密、操作规范,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目前,一些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监控、师资构成与培训、教学效果的评估及考试考核等方面。有些院校没有将《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必修课开设,而以口常的政治学习取代;有的虽然开了课,但在管理上没有规范化;有的没能保证《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时效,没有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有的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没有专人负责,导致在授课教师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的混乱和教学检查监督的不力。

二、构建《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式教学模式

(一)课堂教学要专题化。专题化教学就是以专题的形式来组织实施教学,《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在教材上不可能固定,在时间上也不可能固定,要根据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来选择教学内容。再者,《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具有集中性、突击性的特点,它的教学课时很少,并且是流动的、变动的,不可能像其它课程一样专门开设,只能用专题课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专题式教学的突出特点在于:主题鲜明、内容充实、信息量大、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等,有利于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中的深层次问题。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通过教师主授、学生互动,课堂讨论等方式,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通过专题式授课,可全面、系统、客观地分析形势,宣讲政策。

(二)专题式教学要讲大事。采用专题式授课,并非意味着什么内容都可以给学生讲,不能甲铺直叙地把社会上已发生的事情都讲给大学生,也不能把与学生没有太大关系的政策形势问题讲给大学生,要把与大学生有关的、学生关心的国家和世界发生的大事讲给学生,不但要讲清是什么,而且要讲清为什么、怎么样,并分析事情发展的趋势、利弊。比如,台湾问题、国内经济形势、中美关系、能源问题、南海问题等等。讲大事可以吸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讲清了这些事情的本质和来龙去脉,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否则,芝麻谷子一把抓、泛泛而淡,则会影响授课效果,造成学生厌学。

(三)教学手段要多样化。要坚持课堂讲授为主、多种形式为辅的授课方式,如可根据专题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辩论、演讲,观看相关影片、撰写学习心得、邀请校外专家讲座或作辅导报告,利用E-mail、QQ群等开展讨论活动,或通过宣传部门配合组织相关图片开展等等,以此作为《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此外,还可发动学生收集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及时宣讲和张贴,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最新情况。有条件的院校可利用校园网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网站,将相关资料刊登在网上,介绍新信息和新思想,开阔学生视野。

(四)强化教学实效性。从调查的情况看,多数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形式大都是写心得体会或小论文,对老师来说,面对学生交来的论文,即使是明显雷同,也无法分清哪个是原稿、哪个是抄袭的,所以一律给同等的分数。对此,学校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形势与政策》课,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制度,使该课程从“形势”转向“实效”。例如对学生的考核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等;(2)创新成绩,包括课堂讨论、社会调查、自我教育等;(3)考查成绩,学生最后上交的考查论文或闭开卷考试成绩,三者结合给出学生课程总成绩。

总之,《形势与政策》课只有针对目前学生学习特点,切实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坚持教育目标、社会目标和学生成才目标相统一,采用专题式授课,通过对形势的分析和对政策的讲解等,帮助学生增强对形势与政策的分析、理解能力,深刻认识形势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制定的客观依据,提高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专题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充分体现该课程时效性的特点,选择在现阶段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大影响的、人们关注的、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讲授,突出重点和难点,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围绕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及时、全面、客观地了解国内外形势。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认同感和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真正发挥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袁建勤,勒系琳.形势与政策专题化教学探索[J]江西教育科研,2005,(11).

上一篇:龙河村党支部2013年度党建工作总结下一篇:连铸一车间备件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