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等奖说课稿

2024-11-17

小学数学一等奖说课稿(共8篇)

1.小学数学一等奖说课稿 篇一

《乘火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乘火车》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这是一堂计算课。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内容既是前面所学内容的扩展,又是学习后继知识“有关0的乘法”的重要基础。

二、学生状况分析:

在新课程沐浴下成长的三年级学生,在灵活开放的课堂中,已基本养成了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能够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且在计算的灵活性、策略性上能有明显的提高。学生们的好奇、好胜是教学的大好契机。

三、教学目标:

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目标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目标的培养和情感目标的落实。

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 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四、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本节课我将以探究式教法为主,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并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创新教学方式,构建“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合作)探索--鼓励多项交流(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注重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达到锻炼意志,树立信心的目的。

五、教学设计流程:

(一)、温故知新,做好铺垫。

因为本节课知识是上节课进位乘法的延伸,知识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在新授之前我复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与不进位的乘法,通过学生做题与讲题即对计算法则进行了回顾,又为这节课的新授做好了有利的铺垫。

(二)、创设情境,激趣促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创设了“乘火车旅游”这个情境,从而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主动学习。

(三)、看主题图提出问题。

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孩子的选择,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这一环节的设计就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培养学生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自主探究,实现再创造。

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自己的探索而获得新知,就是一种“再创造”,因此,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我将从如下几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独立探究。

在学生明确了数学问题之后,就放手叫学生自己来列式并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寻找答案。这一层次的教学,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思考,让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激发学生再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从亲身体验中探索出计算方法与计算理由,形成探究的感性认识。

第二层次:合作探究。

在学生尝试计算出结果后,再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这时,教师因势利导,通过几个问题的点拨 ——“十位上为什么是6”“百位上的8是怎么来的?”等,着重引导学生突破“连续进位 ”这一教学难点。在这一环节中,我抓住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口述算理,促进全班同学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自我分析、调整的能力,即既突出学的主体性,又强调教的主导性。

第三层次:比较异同,归纳法则。

结合两道例题的比较,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不仅是两位数乘一位数还有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再通过与复习题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法则。这一层次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异同由学生发现,结论让学生总结,不仅加深对法则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学习能力和方法。

第四层次:质疑问难,回顾32页知识。

组织学生一边把书上的空填全,一边思考自己还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五)、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练习题的设计要把抓基础知识与发展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发展思维,形成技能的目的,于是,我设计了基础练习,综合练习,提高练习等多层次的练习,并通过以上练习,促使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认知结构中,以利于更好地迁移和运用。

(六)、全课总结,促进建构。

以学生回顾的形式出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善抓实质、整理知识的能力。总之,在整个的教学教程中,我将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贯穿始终,注重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现和形成的过程中,切实把学生推向学习探索的第一线,体现素质教育对当代课堂教学的要求,同时也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意识,为其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2.小学数学一等奖说课稿 篇二

说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5页例5——三角形的内角和。

(一) 教材分析

在本单元《三角形》中, 主要有以下知识: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及图形的拼组。

(二)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 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初步具备动手操作的意识和能力, 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这些都将为本节课的顺利探索奠定基础。大多数学生已经在课前通过不同的途径初步感知“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本课的设计意图重点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研究问题的过程。

(三) 教学目标

1. 通过不同的方法, 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2. 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解决问题。

3. 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理解、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在操作和探究中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一) 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 我主要采用引导发现、合作探究和直观演示等方式。着力于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通过操作验证,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达到思维提升的目的。在学法上, 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做中学、勤钻研的研究式学习方法, 使教法和学法和谐统一。

(二) 教学主线

设疑情境—操作研究—解释、应用与拓展

(三) 学生的活动

猜想—操作—研究—证实—练习

三、说教学程序

(一) 创设情境, 设疑引入

1. 认识内角与内角和

上课开始, 我用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两把三角尺:这两把三角尺的形状就是三角形。谁能指出这两个三角形的角在哪里? (课件角的弧度) 指得真准确, 这三个角就是这个三角形的内角, 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就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 (揭示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每个三角形各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呢?你能算出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2. 发现问题、提出猜想

同学们算得真快, 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刚好等于180°, 那么其他的直角三角形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多少度?有的同学猜180°, 有的同学说不一定。这个猜想是否正确, 需要通过我们想办法进行验证。 (设计意图: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具有演绎推理的色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让他们产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情感。)

(二) 引导探究, 建构新知

1. 讨论方法

这一步, 我启发学生思考“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进行验证?”学生受前面方法的迁移会马上回答用测量的方法。在肯定他们想法的同时我提出:有没有其他转化的方法?如果没有, 学生提出我会从180°就是一个平角的度数这个方面去做适当的提示。虽然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不一定能想象出剪拼转化的方法, 但经过我的提示, 会出现以下情况。预案1:如果学生能想象如何转化, 我会请他当小老师向全班同学进行介绍。预案2:如果没有学生提出其他验证方法, 我会做进一步适当点拨。

2. 操作验证

我让学生分小组根据操作提纲利用学具进行探究验证活动, 并完成表格, 写出研究结论。

操作提纲:

(1) 找出每个三角形的内角, 并标出角的符号和写上序号。

(2) 用喜欢的一种方法分别研究三种三角形的内角和。

(3) 完成表格, 写出研究结论。

虽然每个组学具里的三角形大小不一、形状不同, 但都是备齐了三种三角形。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 老师不断巡视, 作适时的指引, 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在足够的讨论和动手验证后, 进入交流展示过程。

3. 交流展示

在这个环节我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展示, 而且要关注课堂的现场生成, 由此设计以下几个层次进行交流展示:

层次1:请能证实猜想正确的小组进行汇报展示。通过不同小组的汇报, 学生纷纷汇报可以用测量计算、剪拼转化的方法去证实猜想。在剪拼转化的汇报中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方法。

层次2:请提出异议的小组进行交流展示。测量和剪拼时的操作失误在课堂上是真实存在的, 使学生无法得到180°或无法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对于这些问题, 要更好地加以利用,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出现结果不同?通过这样的质疑和反思使学生认识到在操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误差, 我们要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对待。 (板书定理)

(设计意图:通过层次分明的交流展示使学生明白:探究问题有不同的方法、途径, 并且方法之间可以互为验证。)

4. 深化认识

引导学生思考:你看, 这三个三角形有的变大、有的变小, 它们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度呢?学生会马上回答:“180°”老师紧接着追问:“为什么?”这样通过追问强化学生认识到:不论三角形大小怎样改变, 只要是三角形, 它的内角和就是180°。

5. 应用规律

数学思维过程, 也包括结论的应用过程。所以这里安排学生独立完成 (P85“做一做”) 在一个三角形中, ∠1=140°, ∠3=25°, 求∠2的度数。学生会出现不同方法 (板书)

6. 看书质疑

指导看书, 并质疑。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使知识点得到落实和发展, 接下来进行第三个环节:

(三) 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 巩固练习

(P88第9题) 求出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设计意图:利用特殊三角形的特点进行计算, 从而使学生掌握特殊三角形求未知角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 变式练习

你能画出有两个内角是直角或钝角的三角形吗?我们来比一比谁画得最快?为什么有的同学不画呢?引导学生用内角和的知识去解释不能画的原因, 进一步巩固了对三角形内角和的认识。

3. 拓展练习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你能求出下面四边形的内角和吗?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把四边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进行计算?五边形呢?六边形呢?

(设计意图:设计求四边形的内角和, 是把这个新问题转化归结为求几个三角形内角和的问题上, 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四) 归纳总结, 反思评价

与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并分享收获。

四、说设计特色

回顾整节课, 有以下几个较成功的地方:

(一) 有明确的整体教材观, 整体把握教材

首先体现在把握本节课内容与本单元的教学编排的联系, 其次是关于与后续学习 (中学) 中知识的本质联系。站在了一个整体联系的层次去审视和处理教材。

(二) 充分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重视让学生在探究中领悟知识形成的过程和研究的方法。在学生的探究中给予适当的指引、渗透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精神。

(三) 练习设计层次分明

3.小学数学一等奖说课稿 篇三

1.教材特点及编写意图

《“问号”之歌》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树立爱学习的信念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旨在让学生懂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识到敢问、乐问、善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会好问、多问,明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古今名人从小好学、勤学的故事,搜集相关的格言和谚语。

(2)能力目标:通过视频播放、玩中提问、生活中提问、讲故事和制作书签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好问的良好学习品质和敢于探究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动手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善问的良好学习品质;明白爱学习源于对知识的渴求,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

3.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善问和勤奋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难点是激发学生从小对学习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法

品德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教育内容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其认知规律,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探究问题。因此,整堂课我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看、想中思考问题,以“一休”贯穿,与“一休”共同学习、共同思考,提出问题,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做、自己想、自己解决,成为课堂的主人。

本课我以四个活动为主线,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和场所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敢问、乐问、善问的学习品质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促学生开“问号”之花、结“问号”之果、繁殖“问号”之森林,以此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课标提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解决问题,并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在情境寻找、体验“问号”是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课前我用小魔术调动学生兴趣,又以在“百宝箱”中、生活中、图片中寻找“问号”,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情境,运用身体多感官寻找“问号”,体验在各种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的乐趣,让学生乐学。

四、说教学过程

品德课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为主的课程。我紧扣教学目标,挖掘教材,设计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育家培根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用“火山喷发”的壮观场面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激起学生的兴趣,为多问个为什么做好铺垫,让“问号”贯穿课堂。

活动二:在百宝箱中发现问题

新课标指出:应挖掘对学生有意义的题材,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在玩百宝箱的过程中,我用“一休哥”送来百宝箱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动手去发现问题的欲望。在箱内装有源于生活的小玩具,让学生在自主选择想玩的玩具,并提出问题。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在玩中发现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为引出“问号”之歌奠定了基础。

活动三: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新课标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本课以“问号”之歌促发世界中充满了问号,大胆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问号”的足迹,扩展学生的思维广度,让学生提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培养学生好问的品质,为寻求解决方法作基石,引出:勤学(板书)。通过思考、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四:巩固升华

我设置了一系列有梯度的活动,从观察对比图片到讲牛顿的故事,得出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源于问号。通过收集名人名句、赠送书签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回归生活,体验生活。

五、说重点、难点的突破

本课的重点是:懂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善问的良好学习品质。在处理重点上我紧扣教学目标,在寻找问题中培养他们敢问、乐问、好问的品质。我大胆的创设百宝箱,引导学生大胆发问,又在生活中大胆探索,引导学生勤学,通过名人故事让学生知道从小好问、勤学的重要性。

本课的难点是:激发学生从小对学习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后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并利用名人名句激发学生爱思考、爱动脑、爱学习的品质。

六、说板书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通过出示卡通问号,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用简洁的板书突破了勤学好问这一重难点。

板书设计:

“问号”之歌

4.小学数学一等奖说课稿 篇四

《Work with Language》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本课的内容是广州版小学英语教材第十一册Module 5 Unit 13 Work with Language。是这个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在学掌握了动词短语的过去式和第一人称表达的基础上,再发展学习第二,第三人称和复数的表达和在情景对话中的运用。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复习巩固动词和动词短语的过去式,能用各种人称对过去的事情进行简单的对话,谈论。锻炼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本课的教学内容语法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枯燥,针对这一特点,我设计了多个游戏,利用歌曲,小诗和日记展卡来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影响,他们比较懂事,知道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平时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很高,但往往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是比较内敛和含蓄的。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不喜欢在大众面前表现自己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不断的激发和引导他们,让他们积极大胆的表达自己。本班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很高,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有一定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本课时之前,他们了解了什么是过去时,学习了几个动词的过去式和一个过去时的问答: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I…(ed)…

三、说教学目标

一语言知识目标

⒈复习巩固已学动词的过去式,继续学习其他动词的过去式,如talked。

⒉复习、操练和巩固一般过去式的问与答,并归纳句型:

Did you/he/she/they…?Yes,I/he/she/they did.No,I/he/she/they didn’t.What did you do?I…Ved.What did he/she/they do? He/she/they…Ved.二语言技能目标

⒈能熟练地说出已学动词的过去式。

⒉能基本读出动词加ed后的发音。

3.能自然地运用已学句型描述和表达自己做过什么事情,或与他人进行自然地交流,知道问与答的句型。

4.能进行初步的写话。

三情感态度目标

让学生当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小主人,从总结自己上星期做了什么,下星期打算做什么,逐渐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学习策略目标

⒈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习惯,在交流中学到东西的策略。

⒉培养学生学会结合已学知识进行新知识的学习,降低学习的难度,形成知识网络的策略。

⒊培养学生把学习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学习生活化的策略。

⒋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和对比进行自我归纳和概括的学习策略。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⒈复习巩固动词的过去式。

⒉能结合实际情况,正确运用过去式的句型谈论和描述过去做了什么的话

题。

3.在适当的情景中,一般过去式句型的灵活运用。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小组活动学习法

把全班分成7个小组,课堂各项教学活动匀以小组活动为主线,结对或全班活动为辅,学生互相交流,切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中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及交流的意义,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而形成同步学习的环境。

(二)活泼轻松课堂的教学法:

我将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在短语和句型练习中使用了本班学生的照片,贴近生活;在小组接龙,猜照片的游戏中,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歌曲,小诗的运用更是令整堂课活泼和轻松了起来。最后环节的写作,我并不是让学生干巴巴的写,而是让他们在事先设计好的各种形状的卡纸上写,并用展板把他们的作品展出来,这样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鼓励法

课堂评价主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课上师恰当的使用激励性评语和摘贴纸的方法让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得到满足,这也是激励学生积极投身英语学习的一个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程序我采用了听、说、玩、唱、读、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具体设计为热身——复习和导入——学习和巩固——巩固和发展。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Warming up 1.sing a song2.Greeting 引出过去时1.sing a song2.answer the teacher“s questions 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间的信任和谐关系,并能自然导入本节课题.

Revision and leading in 1.Free talk: 问学生What”s the day today? What was the date yesterday?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2.组织学生玩游戏:小组接龙,说动词短语的过去式. 1.和老师free talk回答问题::

What"s the day today?what was the date yesterday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Today is October 29th.Yesterday was October 28th.I …ed… yesterday.2.玩游戏:小组接龙,积极快准的说动词短语的过去式.1.自然的过渡导入,在轻松而又紧张的竞赛游戏中复习动词短语的过去式,为下面的句子的表达和运用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2.游戏的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Learning and consolidation 猜相片 幻灯片出示学生的相片,组织学生游戏:看相片问答:Who is(are)he/she(they)?What did he/she/they do?

He/she/they is/are… He/she/they…ed… 看同学的相片,猜相片,问答:Who is(are)he/she(they)? What did he/she/they do?

He/she/they is/are… He/she/they…ed… 1.用学生的生活照,照片里都是学生熟悉的同学,既能很好地创设了真实的语言环境,更能极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

2.从上一环节的短语过渡到现在的句子表达,从第一人到第三人称的表达,在猜猜说说中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课本work with language 的学习1.听力连线,(课本第61页第一题)2.Check the answer 1.认真听录音,连线(课本第61页第一题)2.check the answer 听力连线,学生要耳听,动脑判断和想,还要动手写.是对上面学习内容的检测,也是对学生听,想,做等方面能力的训练.

1.师生问答,生生问答,提问上周做的事情Last week, What did you do on Monday/Tuesday...2.Free talk谈论自己上周做的事情.

3.填写表格,写出自己一周做的事情(课本61页第二题)1.师生问答,生生问答,提问上周做的事情Last week, What did you do on Monday/Tuesday...2.Free家talk谈论自己上周做的事情.

3.填写表格,写出自己一周做的事情(课本61页第二题)1.为学生创造更多开口的机会,增进小组合作.

2.训练说和写的能力的同时,为下面的写日记做好铺垫.

小诗 chant 边拍手边有节奏chant 调节气氛,活跃课堂,帮助学生上口所学句型.

Consoli-dationand develop-ment 阅读短文 reading comprehens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体验中西文化的不同.,更为下一步的写作起到示范作用.

小结 归纳学过的动词过去式和他们的读音. 和老师一起归纳和读学过的一般动词过去式; 了解他们的读音 帮助学生归纳,让学生能更系统的学习,降低学习难度.

写话 写自己的dairy做示范,让学生写自己的某一天或一周的活动 1.看刚才的阅读材料和老师的dairy示范,写写自己的某一天或一周的活动,2.写好后贴在本小组的板快上.

5.《种子植物》说课稿一等奖 篇五

1、种子是绿色开花植物的六种器官之一,而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总是由种子发育成幼苗,再依次长出其它器官,所以教材把《种子植物》安排在学习了植物体结构层次之后学习,既为学习种子的萌发打下基础,又对学好后面各章节内容有重要作用。

2、本节教材的编写是两个内容“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和“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安排两个课时。所以种子的结构教学,我安排一个课时,以“学习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归纳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的概念”为线索。按此线索授课,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较易地掌握本节的知识。

3、本节是本章的重点。本节内容分三部分:

①菜豆种子的结构;

②玉米种子的结构;

③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比较。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观察认识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教学难点为:

①玉米种子的胚观察;

②描述菜豆、玉米种子的异同点。因为观察玉米种子的胚(胚根、胚芽、胚轴、子叶)均较难。

4、本节教学目标可确定是:

①理解有关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②通过对种子的解剖、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③通过对比与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5、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二、说教法

在教学设计中,为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采取同步教学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观察实物菜豆、玉米种子,边观察边听讲解,这样所得到的印象是深刻。我采用了以实验、观察为主线的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良好开端。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心理,以本节教材内容来创设问题情镜,即用问题“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后为什么能够长成一株新的植物体?”来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激发起学生探求种子结构的欲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实验是获得感性经验的基本途径,而学生的认识规律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在这种积极参加的求知状态下安排“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的实验,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探究种子的结构,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指导学生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解剖和观察菜豆种子,对照课本自学,大致了解菜豆种子的`结构。要求学生在出示幻灯片“菜豆种子的外形和结构示意图”,让学生辨认出菜豆种子的各个结构的名称。接着让学生观看“菜豆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观看后学生思考,总结出菜豆种子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在观察完菜豆的种子后,我提出问题“所有的种子结构都一样吗?”“有一样的结构吗?又不同的吗?”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然后强调注意事项与方法步骤,再组织学生进行解剖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作巡视指导,解决疑难问题。

学生观察完菜豆和玉米种子后,我提出问题:“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主要部分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异同点?”“不同点从子叶的数目和营养物质储存在哪里”等方面思考,引导学生获得答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再作简单明了的分析、归纳,总结出两种种子的异同,最后出示几种植物的种子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得出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名称和概念。

通过检测练习,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巩固新知识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矫正遗漏问题。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自已阅读课文,尝试观察、解剖种子,围绕提纲思考与回答问题,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如指导学生解剖菜豆种子时,可问:如何观察菜豆种子呢?如何解剖菜豆种子呢?通过学生思考与老师点拔,使学生认识从外到内的观察方法和从上到下的纵剖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思考能力。如学生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运用分组讨论法来比较两类种子的异同点。

4、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抓住关键。如指导学生抓住种子的结构这一重点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都具有二片子叶的这一关键。

四、教学安排

下面就本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提出的处理思路与程序:

(1)让学生围绕思考题,自学菜豆种子(或玉米种子)的结构,然后老师提问中下层生回答,加以鼓励性评价。

(2)组织观看“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的电脑动画。

(3)利用模型配合手势进行解剖演示。

(4)指导学生进行解剖观察实验。

(5)组织同学分组讨论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的异同点,并指定小组代表回答。

(6)为使学生理解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特别强调此分类是根据种子中子叶数目的不同来划分的,且通过思考题:

①如何识别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②列举几个分别属于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例子,来加深对这二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组织达标测试,进行课堂小结。

4、七年级上册生物说课植物种子的萌发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中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种子的萌发》。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及教学理念五个方面进行我今天的说课。以下是我的说课内容:

《种子的萌发》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带领学生初步了解植物种子的基本结构,探究植物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以及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上进行延伸,使得学生对种子的结构和种子的萌发有了一系列系统的认识,为之后学习根、茎、开花和果实形成做了铺垫。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做假设的能力、勇于探索的品质和动手操作能力。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士标:

描述植物种子的基本结构由种皮和胚构成;

阐明植物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描述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培养学生做假设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观察讨论种子的结构,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描述植物种子的基本结构,说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和萌发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在尝试中完善方案,设计三组对照实验,控制三个变量,是本节课的难点。

新课标提倡在教学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所以教法学法的选择很重要。根据我对本节内容的把握。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采用了“在尝试中学会制定计划和完善计划”的新型模式。充分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采用了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1、新课导入:种子萌发之后形成新植物体,通过图片展示来引起学

生的学习兴趣。(世界上最大的、最小的,寿命最短的和最长的种子)。趁着学生兴趣的提高提出问题: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种子。让学生对种子有初步认识。

2、学习新课:

认识种子

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菜豆种子的解剖观察。我给学生提示观察方法,提出明确的观察目标:“请同学们认真仔细的观察这些不同的种子,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他们都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观察后发现种子的颜色、大小、形状不一样。然后进行解剖观察,结合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小组成员间相互初步学习讨论种子结构。观察后得出结论:种子的形态、大小、颜色各异,但基本结构却相同。

学习种子的基本结构

在学生观察了种子结构的基础上,向学生讲解菜豆种子的基本结构以及每个结构的功能和将来发育成植物的哪些部分。教会区别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不用之处。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引导学生回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情景再现,回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知识,尝试设计实验验证水、空气、温度三个变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学生设计完后,让学生结合具体实验设计,说出三组对照实验,并且要在具体分析中,明确对照实验中的唯一变量,从而预测结果,学会做出结论。

种子萌发的过程:

播放视频《种子的萌发过程》让学生对种子的萌发过程有初步的认识,再详细介绍种子的萌发过程。使种子的萌发过程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动态模式。

3、牛刀小试,巩固新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从简单到复杂设计不同类型的经典习题,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提高学生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

6.《岳阳楼记》说课稿——市一等奖 篇六

——初中语文《岳阳楼记》说课稿

一、说教材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的第二篇。文辞具美、骈散结合。作者范仲淹以洗练的语言,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又因情而生发议论,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劝勉友人。其人格魅力,千古传唱!

二、说教学目标

本单元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知识,熟读成诵。(2)理解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与文本、与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先忧后乐”的政治理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根据文言文“文“”言“并重的教学要求,我把知识与能力目标定为教学的重点。

鉴于学生受年龄、阅历的限制,理解作者感情可能比较困难,据此,我把情感目标设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及学法

(一)说教法 诵读法、引导法

(有效地实施教学,本着“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结合文本特点和学习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二)学法

“摘录法”、“质疑合作探究”法。

(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学习

(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要,力求“文”“言”并重。)

(一)课前预习:读一读,圈一圈,辨一辨,释一释

1、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2、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字词,弄懂大意。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范仲淹,认识岳阳楼。

4、熟读背诵,圈点批注,质疑问难。

(以上四步预习法,以“读”贯之,指导学生自主读文,采用读一读,圈一圈,辨一辨,释一释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但做到了从实际出发,还养成了搜集整理、质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的预习过程先独立学习再小组交流,生生互动,共享学习资源,培养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二)课堂教学:激趣入文——交流知文——吟读品文——赏读悟文——怡情拓文 第一步:激趣入文

自古以来,多少楼台胜景令人留恋忘返。滕王阁旁“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黄鹤楼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情思,更有那岳阳楼上,范仲淹振聋发聩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洪钟大吕时时回响在我们耳边,给我们警醒。(“无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这一激情导入,直奔主题,让学生感知美景、勾起兴趣,了解主旨,并为下面深入探究文本做好铺垫。)

第二步:交流知文

1、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2、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词义辨析、归纳整理,是对文言文本的“二度开发”。一改过去文言字词教学中教师串讲,学生记录,最后死记硬背的做法,教给学生梳理重点词句的方法,点拨学法,达到对“言”的落实。)

附:学生分类整理字、词、句。举例如下: 字音: 属()汤()

重点实词:①一词多义:或 观 ②通假字:属 具 虚词: 以 然则 若夫

成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气象万千、一碧万顷、心旷神怡

重点句子:①衔远山,吞长江 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⑤吾谁与归?

(以上从字音、一词多义、通假字、重要虚词、至今仍有活力的成语和重点句子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加以整理,丰富学生文言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第三步:吟读品文

1、教师配乐范读,生悟朗读技巧。

2、学生自由吟读,理清文本内容。

3、学生小组赛读,探究写景精妙。

4、学生回读品文,提出心中疑问。

(通过吟诵涵咏,学生自主、合作中品味文本内容、写法和语言。引领学生知晓作“记”缘由,欣赏岳阳美景,感受“悲喜”之情,把握“忧乐”之意。指导学生体会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感知本文叙事、写景、抒情为议论的写法。)

(此环节,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教师对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先小组合作讨论,再全班展示交流。在生生互答,组组互助中解决问题,教师点拨提升。)

第四步:赏读悟文

1、生齐读第五段,思考:这一段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文章核心内容?

补描写岳阳楼的著名楹联,其上联写道:“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句,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具兴,吕纯阳每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 ”楹联中的 “两字”是哪两字?

(这一问题的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最终引导学生能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结合对文本的解读,得出“忧乐”二字。)

2、讨论探究: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五段是全文的重心。以“嗟夫”领起,笔锋突转,指出了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后,表明以天下为已任、“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假托古人,自写怀抱”,同时也包含了对滕子京的劝勉。自励励人,含蓄委婉。水到渠成,学生理解了作者的情怀,突破难点。

第五步:怡情拓文

活动一:学生展示收集的“忧国忧民”的诗句、格言。活动二:教师展示自己的收集,与学生分享。投影出示,教师情绪激昂带领学生齐读:

儒家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东林党人: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清朝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孙中山:天下为公。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生在诵读中经受优良传统文化的洗礼,从而激发学生像作者那样心胸旷达,从小树立远大政治理想,这种德育的渗透可谓“润物无声”。

总之,课堂教学各环节立足于读和诵,读中培养语感,读中精思悟神,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心灵升华。这充分发挥了文言文教学中“文”的作用。

(三)课后学习:任选一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1、比较本文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异同。

2、课外试着阅读范仲淹的其他文章,理解他“利泽民生”的“平生之志”。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学生立足课本,跳出课堂,视野更为开阔。

五、说板书设计

岳 阳 楼 记 范仲淹

议论:忧乐

抒情:悲喜

写景:阴晴

叙事:缘由

(这一板书设计,思路清晰,简洁明了,而且涵盖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和写法,易于学生掌握。是整个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是学生学习思路的精典再现。)

小结:

本教学设计坚持“以学论教”的原则,凸显文言文教学“文”“言”并重的要求。围绕一个“读”字,突出一个“动”字,注重一个“导”字,感悟一个“美”字。最大限度上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体验,去感悟。

7.日月潭一等奖语文说课稿 篇七

《日月潭》是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描绘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文中还配有一幅日月潭风景的照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经历一年多的学习,已经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技能,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这就为我们高效课堂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三、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9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诵读课文,阅读相关资源,感受日月潭的美景。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四、说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感受日月潭的美好风光,培养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我市目前实施高效课堂的情况:

我采用的教法是任务引领法和以读代讲法。

我采用的学法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学习形式是小组学习。

六、说课前准备

课前,我安排学生收集有关日月潭的图片、诗、文章等相关资源,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

七、说教学流程

(一)知识链接

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日月潭的资源,时间控制在五分钟以内。本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面环节的学习提供动力。

(二)自主合作

本环节是高效课堂的主要部分,我安排的学习任务主要有五方面:一是自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词,重点是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的第一项的要求,二是在读中找出日月潭在什么地方,日月潭周围都有些什么名胜古迹。三是找出表现日月潭不同时间景色的特点及重点词语,四是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五是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最好能背诵。我安排的学习流程是学生先自主学生,找出不能独立完成的任务,然后对学,对学不能解决的小组内学习,小组内不能解决的记录下来上交老师,以便进行班内交流。时间大约十五分钟,其中自学大约为8分钟,对学为3分钟,组学为4分钟。

本环节的目的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探究的意识,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交流展示

本环节是高效课堂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二是学生对学习疑难进行质疑,三是教师进行适当点拔,我采用的方法是根据各小组汇报的学习疑难问题确定各小组的展示任务,让各小组在班内展示,具体做法是一组展示,众组质疑,教师点拔,学生能完成的教师决不代办。时间大约为15分钟。

本环节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充分肯定,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达标检测

本环节是对学生本节课学习成果的检验与肯定。它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成果感,给教师提供准确反馈信息,以便教师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做出适当的调整。

我安排的具体内容有四项:一是根据拼音写生字,二是仿写词语,三是根据原文内容填空,四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时间大约是5分钟。

(五)拓展提升

本环节是对学生学习的延伸,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时间大约为3分钟。我的安排是夸夸自己的家乡,并进行交流。

八、说板书

8.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 篇八

今天,我所说的课题是《调配自己的颜色》。(板书)

《调配自己的颜色》是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第六课的内容。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

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常用工具的基本用法,初步掌握调色板、吸管工具的使用。重点是掌握利用画图的的调色板,根据色彩的原理,调配出自己满意的颜色。丰富的色彩既可以美化画面,还可以让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了新的一种绘画方法计算机画图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现欲望极其强烈。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褪俏颐墙萄У亩诖说悖也派杓屏苏庖豢问保康脑谟诮徊饺醚莆栈脊δ艿氖褂茫迸嘌淖晕掖葱履芰狡鹧纳钐逖椋し⑵淝楦校卣姑览龅纳什唤鲇凶匀痪吧褂腥诵缘拿赖拢佣寡艿矫赖慕逃R虼苏饨诳问钦厦朗踅逃⑿畔⒓际踅逃退枷肫返陆逃幕贾督萄岣呖巍? 这就是我对《调配自己的颜色》一课教材的简要分析。下面,我说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试行纲要》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基于这一认识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熟悉画图功能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二、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四、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重点: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调色板、吸管工具的使用。” 难点:怎样根据调色原理,调出符合自己的需要的颜色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和难点,我在课前准备了电脑课件、小黑板等这些教具。

第二个部分说教法

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试行纲要》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教学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创设一个电子画展的情境(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第三个部分说学法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学的宗旨不在于尽可能的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可见学法比教法更重要,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为此,本课重点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第四个部分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可用FLASH模拟一个场景),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的作品是多么多姿多彩。最后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学生自己选择图画,要求注意工具的用法。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

1、学生选择图画工具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小结过渡。第二层次:

1、教师指出画面内容的不丰富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德育教育,集体讨论,引导拓展“调配自己的颜色”的意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示自我风采

2、制定整合美育、德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任务:自我创作一幅体现自我个性的图画。要求对于画面设计(如内容、颜色搭配等)可利用小组协作方式来解决。遇到技术问题可通过小组讨论,向老师求助来解决。

3、集体讨论交流、评价。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1)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思想品德和信息技术三大学科。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自我创新,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时使用优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所特有的激励制度,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互评互助。(2)教师帮助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最后,我说说本课教学的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微型教案,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视觉渠道。

我的板书是抓住学生认识过程为重点。学生学完这部分的内容后,再看板书,就可以在头脑中形成明显的脉络,既起到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的作用,又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上一篇:酒桌办公专项整治自查报告下一篇:重阳节尊老爱幼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