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的生活体验作文(15篇)
1.军训的生活体验作文 篇一
如今,我以步入了初一的生活,也讲迎来了军训,在军训生活中,我讲体验军人们的生活。
早晨六点,音乐响起,同学们都纷纷起床,早早的集合到一起。吃过早饭后,我们见到了我们班的教官,他姓周,所以我们都称他为周教官。九点多的时候,周教官带领着我们的班级来到了操场上,一开始,教官带领着我们学习最基础的动作,就是站军姿。首先教官讲了一些基础的动作,紧接着,又示范了几遍给我们看,然后,好就要到我们做了,一开始,我们还可以坚持住的,但是,过了一会,我就有一点站不住了,脚酸酸的,恨不得马上就可以结束训练,并且在加上太阳的炙烤,汗已经直直的往下流了,很快,教官说了一声“可以休息了。”而我们一听到这话,就瞬间坐了下来,松了一口气。下午,又到了军训的时候了,这一次,我们要学习走方阵,一开始,教官先把我们各个的位置给排好,接着,教官就开始叫我们如何走棋步,在我们都学会后,就要开始一排一排的走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左右,同学们的脚就开始坚持不住了,而我也不例外,恨不多想立马左下来,直到最后教官说了休息,才坐了下来。
这一天虽然累,但是也体验到了那些天天训练的士兵的辛苦,我才训练了一天,就觉得累,而那些士兵呢们?他们天天都要训练,比我们还要辛苦的多。
这一天的军训,让我们体验到了士兵们的辛苦,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身体,仅仅一天的军训。就让我收获了一些。这一次的军训,我将一直难忘。
2.军训的生活体验作文 篇二
一、改革作文教学,用生活化理念进行引导
要搞好作文教学,语文教师就应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改变只局限于教材、 、 满足于课本的单一的教学局面,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指导观察,选取素材;开展活动,丰富素材;融合学科,充实素材。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描绘生活,写自己感兴趣的事,写自己亲历的事,写自己欲罢不能的事,让生活“解放”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创造生活,拓宽写作空间,增添写作乐趣,强化写作能力,使学生从爱生活到爱作文,从爱作文到爱创造。
二、创新活动载体,以体验式教学强化训练
1. 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 。 教师应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促使学生的作文向深度发展,最终实现生活与写作结合的良性循环。教师应帮助学生发现生活的乐趣,让学生认识生活、热爱生活,鼓励学生观察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一切,多参加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
2. 提高学生体验生活的能力 。 体验是由自己亲身经历、感受和体味得来的生活经验,蕴藏着一个取之不尽的作文题材宝库。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自然会生发出借助笔来表达的愿望。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将个人的生活情况用条款式写出来,成为写作素材。
3. 提高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 。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学校生活、 、 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材料的有心人。观察生活从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三方面构建,观察方法以有序观察、全面观察、训练思维为主。学校、班集体有意识地组织活动,可以使学生积累典型的写作材料。
三、通过生活化体验式教学,提高作文水平
1. 阅读教学中渗透随文练笔 , 教会学生写作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仅靠几次单一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写作方法渗透于平时的阅读教学之中。一是“读中悟法”。在整文阅读中了解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在精读、 赏读中感悟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是怎样具体描写人物外貌、语言、 动作和心理的,是怎样抓特点描写景物和物体的。二是“随文练笔”。读中悟法之后,应让学生及时地进行口头或者笔头演练,或写片断,或写心得感受,或写相关主题的作文。写既是读的拓展,又是读的升华。
2. 引导学生博览群书 , 丰富学生的写作语言。 选编进语文课本中的很多课文都是名家名作,其中不乏佳词妙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感悟、摘记、背诵等积累的方式进行内化,不断丰富学生的写作语言。在作文教学中及时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倡导学生运用已学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仿照课文中的写作方法积极写作,从而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不断提高习作水平。
3. 通过体验 式教学 , 提高学生 的作文兴 趣。 一是游戏、活动作文的介入。 要想让学生真正消除对作文的恐惧,除了要鼓励他们说真话、 写真事之外,最重要的是要他们发现写作的乐趣。为此笔者提倡生活化作文,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所体会,有所感悟。二是教师写下水文。教师有意把文中的好词、写作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 并将写好的文章读给学生听,能够感染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三是为学生搭建写作展示的平台。鼓励学生和家长建立自己的校讯通、博客,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当“博客之星”;开展班级作文擂台赛、演讲赛等活动,给学生展示的平台,体验成功的乐趣。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生活化体验式习作教学的探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与素材储备, 使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再辅以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的习作面貌有了较大的变化。
3.体验生活优化作文 篇三
关键词: 生活体验;优化作文;方法途径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句话是文学家的座右铭,也是学生作文的重要原则。优化的课堂是教育成功的最终体现。
一、优化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种“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就是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思想和感情的作文才称得上真正的作文。要引导、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扩大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真正的好文章,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
1、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读书。书籍,特别是经过了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接受的那些名家名著,是影响学生精神发展的最优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媒介,是通往心灵的小路。伟大的作家一定是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社会的良知和时代的代言人,他们所著的好书是“自我教育”的老师,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人实现毕业后的“自我”教育。
2、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积累和运用。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多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式,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习,感悟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谴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和技巧,并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认识,从而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平时看报读书,往往会读到许多优美的词句、精彩的片段、典型的事例,或名人警句,或典故格言,或巧妙的构思、精巧的谋篇布局等等,及时摘录下来,以免遗忘;同时,通过摘录、笔记,可以加深理解,这无疑又为自己的写作准备了有价值的宝库。
3、让学生在实践中练笔、写作。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人们平时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体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愈文风如潮,柳宗元文风如泉,欧阳修文风如澜,苏轼文风如海,就是指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渗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二、优化师生关系,尊重中学会张扬
1、尊重学生,了解当代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特点。尊重学生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活动只有在既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积极性,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性的时候,教育效果才能达到最大化。尊重学生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同时,尊重学生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都有模仿教师的心态,但他们又有一种强烈的独立愿望,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意见,当这种要求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表现出由衷的喜悦。反之,就会感到失望,埋怨教师,产生对抗心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能否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取决于学生对学科的思想认识。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年龄、性别、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及心理特点等情况,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和该学科在学生思想中所占有的位置,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知识接受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恰当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师生交往效果和教学效果。
2、情感关系到作文的水平。一篇好的作文往往是有情感的,一篇差的作文,情感往往是淡漠的。因此要教育学生学会培养自己的情感。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要树立公民的主人翁意识,明确自己是一个公民,应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爱憎分明。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会同情和爱,锻炼自己的“多情善感”,使自己的情感活跃起来,为写好作文进行情感准备。
3、注重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语文教育老前辈都是强调学生作文“要说自己想说的话”的。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
4、优化民主的课堂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教学,就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进行创造性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使师生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所以,要想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必须优化课堂气氛。
三、优化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作文不光是要‘看’,还要‘念’……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然就会发现。”读是修改文章的好办法。可指导学生应用“三读三改”的方法自改习作:一读立意中心看选材,二读紧扣中心定增删,三读语序改病句,力求做到文从字顺,结构严谨。
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养成更在于多练。要想写好文章,非多练不可,勤于思考、勤于动笔是良好写作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勤于思考才能把看到的、听到的感性的东西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变成理性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東西;勤于动笔,才能熟练,熟能生巧。
参考文献
[1] 陈国平等.《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 学的有效性》[N].中国教师报,2006.5
[2] 丁素梅.《基于学生自主生活体验视角下
的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阅读
4.军训生活初体验作文 篇四
203月9日~4月1日
星期二~星期五
天气:晴
凌晨,清爽的空气让人感觉似乎把心田都侵透凉了,黄莺在树枝上“喳喳”地在树上用它甜美的歌喉唱着清脆悦耳的乐曲,各色的凤尾鸟用它们小巧玲珑的身体婉转着迷人的舞姿,翠绿的叶子上有着一滴滴晶莹、透亮、如同珍珠般的露珠,在叶杈上有了一根根又细又轻的蜘蛛丝,串成了一条大自然的项链,金黄的太阳从海边刚刚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脸,晴朗的清晨让人感觉就是不一样。
清晨,5:55分,我们宿舍的人已经把宿舍吵成了一窝正在打架的猪窝,想想看猪窝有多乱呀!原来我们在为不迟到而做准备,有的在穿军服、有的在系腰带,还有的在穿鞋,这时6:20到了,金色的“喇叭”吹起了“嘀――嘀――”声,起床了,可是,我才从朦朦胧胧的睡梦中起来了,宿舍的我们速度更快了,可声音更吵了,没几下,我们都出去排队了,吃完早餐,教官让我们学了一堂丝网花课,先拿一根铁丝绕着圆筒转,再把剩余的铁丝转好,再做五个,套在丝网布上再把丝网留下的线剪下,绑上线,套五个,再拿出一个绿色的杆子,在上面绑上三根紫色的花蕊,再一片一片地把花瓣绑在杆子上,绑完花瓣贴上一圈的绿带,把白线盖住,这样就做好了一朵粉红色的百合花。
教官还教了我们8个“交警指挥”动作。1、停止信号,2、执行信号,3、左转弯信号,4、右转弯信号,5、左转弯带转信号,6、变道信号,7、车辆慢行信号8、靠边停车信号,都教了我们。
教官还教了我们两首军歌一首是
“团结就是力量”,歌词是: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
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
比铁还硬,比刚还强,
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
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
还有一首叫“过得硬的连队”,它的歌词是:
过得硬的连队,
过得硬的兵,
过得硬的思想红彤彤,
过得硬的子弹长着眼,
过得硬的.刺刀血染红,
冲击像狂风,
坚守像铁长城,
过得硬的连队英雄多,
过得硬的战士样样红。
我们还练习了广播体操:七彩阳光、跑步训练、入场式和几句回答语。在我们练习广播体操时,教官主要注意我们的手有没有拍响,要用力把手伸直;跑步训练注意的是声音够不够响亮,在跑时脚有没有抬高,入场时注意的是脚转的是不是直的,喊立定后手有没有动,回答的话语就是:首长好!为人民服务!在休息的时候我们还时不时地在平坦的草坪上寻找那些被花喷出的棕色小种子,作为军训的纪念。
5.军训生活体验报告[范文模版] 篇五
8月22日,作为一名高中新生,我与同学们乘上了那辆军车,告别了自己的父母,开始了我们为期6天的军营之旅。
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军营,望着那整洁的新宿舍,提着大包小包的我们有些紧张,但也带了几分的期待。
军营的训练内容不多,除了正步外都是些学过的东西。但同样的东西,在这讲究方正整齐的的军营中却是大不一样,就拿这最简单的站军姿也就是立正来说吧,平时我们的立正顶多就是不随意走动,而到了这里,军姿则变成了大有讲究的东西,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分开约60度,自然挺胸收腹,两臂自然下垂,中指贴于至裤缝线处,两眼平视前方,两腿要绷直,两手要夹紧……这些让我们开眼的同时,也为我们平时那所谓的“军姿”惭愧。当然,为的这一点内容的训练,我们可是没少吃苦头,上面说的军姿,如果没有意外情况,我们一天要站三次,时间从十分钟到半小时不等,期间不许动。这一站,开始还好,但越是到后来脚跟便越发的酸痛,时间也越难熬。这还不算什么,我们的教官才是真正的挑战。有时,那两位教官会特意在正在站军姿的你面前做一些足以让你笑到抽风的举动,而站军姿则不许有表情,所以,你必须强忍着面皮的抽动继续站军姿。
训练中最难完成也是我们训练时间最长的当属走正步了。走正步时,首先我们需保持方阵的整齐,然后,我们还要保证脚步落地时间和脚抬起高度和时间一致以及手的高度及后摆相同。最开始时,教官会给我们定腿,所谓定腿,就是保持走正步时腿踢出的姿势,前期有教官来帮忙调整,后来就是我们自己调整了。而保持这种一脚悬空单脚着地不动的姿势脚酸痛的程度比起站军姿有过之而无不及,好在一般不会持续多久。定腿之后三天,我们每天都在与正步作伴,也总算是在最后的总结大会上没有丢脸。
在军训中,唱军歌是少有的活动之一。这些军歌,大都是些很有名的红歌中的段落,不过由于教官说的军歌是用来吼而不是唱的原因,我们“唱”出来的军歌少了一些优美,而多了一分雄浑。在军营里,我们唱军歌的机会不少,首先按规定每天吃饭前都要唱支军歌而这军歌一个唱不好或者没满那领导的意就要重唱,这也导致了我们对军歌的怨念不小。而由于在班与班之间的争胜心下被教官怂恿的对歌也是不在少数,这让我们把那几首军歌练得炉火纯青。不过偶尔军歌也会被用于走正步,比如我们的教官时常在定腿的时候说:“《团结就是力量》,预备,唱……
6.我的军训体验作文 篇六
踏入高中,第一次迎来了军训,虽早有耳闻军训之苦,却从未感受过,带着好奇,带着新鲜,我们在教官的带领下来到操场。在我们一点点嬉闹中开始了高一新生军训动员大会。
在教官严肃的面容下,我们终于感受到军训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轻松,那么好玩。果然!一系列立正,稍息等动作的训练下,我们感到脚底发麻,两肩酸痛,有汗流下却不能用手去擦,几个男同学就是因为没有先喊报告就擅自动而被教官罚喊十遍报告。我们平时都是家中的宝,都没有吃过这样的苦,个个都怨声连连却不又敢说出口。但苦中也有甜,这也许才会使生活多姿多彩吧!
在训练多方位转体期间有休息娱乐环节,教官教我们拉歌,我们训练不管怎么样,但拉歌全班却有很好的默契。与十三班对拉歌时,在教官的领导下,我们洪亮的声音,忽高呼低的掌声将十三班同学击败。我们也第一次集体和教官大笑,玩得不亦乐乎。
7.军训的生活体验作文 篇七
微信群和朋友圈在生活中的家校联系起到便捷及时的作用,习作教学中,师生家长借助微信群或朋友圈反馈习作教学中的情形,及时调整习作教学策略,促进共生教育。家校配合在微信群里进行交流,确定习作朋友圈有关事宜,统一认识后,教师、学生、家长上传作文,一起探讨品读,促进阅读鉴赏能力。在微信朋友圈交流,教师当好协调员角色,引导指正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情形,规范微信朋友圈交流行为,促使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二、创建作文朋友圈,体验作文生活化
生活中微信朋友圈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投射到习作教学创设作文朋友圈,因势利导为习作教学服务。
1.准备工作。
(1)师生家长制作微信本。教师统一与家长学生自主设计制作微信本相结合, 相机采纳制作方式,微信本基本款式包括方格(学生作文)、空白处(配图画或贴照片)、点赞区、评论栏、回复栏五部分。家长和学生对微信本在基本款的基础上可进行创意设计,体现个性。
(2)互加好友。教师在微信本扉页设计通讯录,好友对象一般是家长教师,学校同学,以及自己的兄弟姐妹亲戚朋友, 为了方便参与作文朋友圈互动和管理,加入的好友最好登记姓名。
2.管理微信本。
作文朋友圈有一定的参与人员,为了有效地体验习作情境氛围,不同对象安排不同阅读时间。
(1)同班学生随时交流。教室布置固定角落方便班级学生、教师随时传阅。
(2)同年段学生定时定点交流。学校在固定的公众场所固定的时间公布微信本供大家阅读。
3.非本校好友对象流动交流。家长和兄弟姐妹等在家中阅读之后点赞评价交流,第二天学生携带回学校班级。
4.定时共同反馈体会确定主题。一开始学生找不到门道,教师适时反馈指导,根据节假日社区活动及学校教育主题适时更换主题,在相应的时间做相应的事情,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真情实感。
三、借鉴作文朋友圈晒生活,指导记录引导感悟生活
作文的素材在生活中,留心观察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生活中接触到许多人和事,建立朋友圈后学生通过留心观察, 培养观察能力,在微信本记录喜怒哀乐, 教师引导学生真诚记录有趣的事情,难忘的人。学生的好奇心强,多给学生提供新奇的事物、有趣的东西,注意观察顺序,教授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引导感悟选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感悟就是写作的生命。教师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感悟生活的喜怒哀乐。
参与社会实践。生活是锻炼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大课堂,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能丰富写作素材。在班级微信群, 教师定期不定期与家长联系,做好沟通, 发挥微信朋友圈和作文朋友圈渗透促进作用,引导家长带领孩子接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参加社会实践。
四、借助微信朋友圈分享点赞,规范作文朋友圈评价回复
传统的习作以及评价批改,习作教学效率低。微信本在作文朋友圈之间传递, 参与者主动,期待分享和关注。学生在方格上发表文字或图片,作文朋友圈的好友们在微信本的点赞区点赞,在评论栏发表感受进行点评,作者对评价进行回复,习作训练生活化,师生家长共同参与关注, 作者、读者的作文思维进行碰撞交流,教师起到协调引导作用。
引导点赞。引起共鸣的文字和感觉优秀的心情随笔,读者在点赞区画爱心点赞。为了激发学生记录文字的积极性,提高作文朋友圈的评价交流作用,教师制定集赞奖励制度,集赞奖励制度内容视具体情况而定。
指导评价。读者在评论栏上发表感触或想法,可以在文字上做批注。评价互动,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品读微信本上的文字,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读不懂的地方,借助工具书解决,请教作者,请教教师。(1)看格式。作者作文格式正确与否,段开头要空两格,日记、书信和读后感观后感要注意文体格式。 (2)看选材。读者看作文的选材是否典型新颖,可行的材料不一定是新鲜的素材。(3) 看中心。文章的立意中心要深刻引人沉思, 有一定道理。
指导修改。微信本上记录的文字,读者直接在习作上修改字词、标点符号、语句。为保持微信本书面整洁,教师统一评改用铅笔圈画批注。平时读者觉得卷面整洁的直接点赞,发现错别字圈出订正;不通顺或有疑问的句子用横线加问号划出; 描写优美的词句用波浪线划出等等。
作者结合读者的评改,结合评价意见在回复栏上发表感受,仔细修改作文。教师引导对用得不够准确的词语,进行反复推敲交流,修改后和作文朋友圈的好友们继续探讨最后确定;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写得不通顺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读一读,进一步思考句子是否符合逻辑。
8.学生作文与生活体验 篇八
【关键词】 学生 作文 生活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1-001-0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的哲理。然而,目前的作文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主要表现为“三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应试作文训练为中心。这种“三中心”作文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既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真正提高,也无益于新世纪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教育专家王元化在“中小学语文教育研讨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的中小学作文是把孩子的思维都八股化了,这是最糟糕的事。”因此,我们要彻底打破应试教育下的作文“三中心”,使作文教学真正转移到生活实践的轨道上来,让学生成为作文训练的真正主人。从而真正体现新课标观察、体验、感悟的精神。
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再现人类社会生活的,文学始终不能脱离社会生活。文学是人类认识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形式,故其内容无疑就是来源于社会生活。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作为学生,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中可供他们选择的素材可谓数不胜数。但是,大多数学生在作文训练过程中却总觉得无话可说,即使搜肠刮肚,冥思苦想也无济于事。有些学生虽也能编出几段文字,充其量也不过是搭起个“虚架子”,记笔“流水帐”,读起来味如嚼蜡。更有甚者,大笔一挥,竟与某些优秀文选中的某些篇章“形神兼似”。暂且撇开后者的“剽窃”之嫌不说,究其根源,实与一贯以来的“三中心”作文训练把学生紧紧“锁”在课堂有直接关系。这是“应试教育”束缚下的苦果。学生虽然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却对周围的人、事、景熟视无睹,根本没有养成勤于观察的良好习惯。就如同采矿人摒弃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一样,学生一旦远离漠视了现实生活这个“矿点”,光凭一两册《指南》伏在桌前挖空心思,是无论如何也“挖”不到“好矿”的。如果善于对身边人、事、景进行观察的话,是很容易捕捉到好素材的。2013年江西省改革开放35周年“难忘教师故事”学生征文时,我的学生郭远涛正是平时对蔡松林老师的一言一行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因而写出了富有情感的《忆“松鼠”先生》,从而获得了特等奖。可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是十分重要的。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因此,我们应以课堂为基点,放飞学生思想的风筝。把学生的视角导向现实生活。如:名山大川的壮美风光,小丘溪流的秀丽景色,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熙熙攘攘韵集贸市场,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快乐浪漫的篝火晚会,憨厚淳朴的民俗风情等,都可作为学生的观察点。尤其应注重把学生的观察点导入他们所熟知的生活中去,让他们自己去贴近生活,体验生活。
关注生活,引导学生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有一次,当我校接到作文比赛的通知时,有些同学觉得无事可写。我就告诉学生材料就在身边,叫他们到课堂外去“寻找”,去捕捉生活的“闪光点”。结果我班的一位学生在小摊上吃肉丸时,听到一位阔别家乡几十年的台湾老爷爷在吃肉丸时的聊天(这位老人小时在县城摆过肉丸摊;在台湾日夜思念故土;这次准备在家乡投资报效),从而“寻找”到了一颗思乡之心,写下了《爷爷的心愿》这篇文章,荣获此次作文比赛的一等奖。
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运动会可以说每位学生都参加过,每次运动会后语文教师都要求写一篇文章,然而仍有一些学生认为没什么可写。其实并不是没有什么可写,而是缺乏关注,缺乏敏锐的洞察力,没有抓住生活中有“光芒”可挖掘 的小事来写。我班的魏贵芳同学写的《感冒三天》只是把自己带病参加运动会的过程和感悟写出来,虽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富有真情实感,于平凡事见“人生贵追求”之哲理,因此获得了语文报杯作文大赛省级一等奖,并发表在《中学生作文》上。《感冒三天》中的事都是真实的,真正体现了“以我手写我心”这一理念,表现出的情感也是未加修饰的。如果未亲自参加比赛,会有“空气中的含氧量在不断减少——张开大口与鼻子‘双管齐吸’还不能满足肺部需要”这样深刻的体会吗?如果不是真正被感冒折磨过,会有“我的手指与鼻子‘亲热’的机会比平时多出了十几倍”的真实感触吗?只有写真事,表达真情实感才能感染读者。因此,“独具慧眼”,用心感受生活,这是写作创造的先决条件。可见,写作教学只有真正回归生活、融合生活,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结论,学生才能真诚地、自由地表达。
9.军训的体验作文400字 篇九
在烈日的灼烤之下,我早已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四个单薄的汉字似乎已无法简单形容我此时的处境,然而我的内心却在窃喜着,为我战胜这如火的骄阳而窃喜,为我完成这我曾以为我永远无法完成的任务而窃喜。或许徐志摩认为最美是那低头一瞬,这众多的外院女生在外院操场上挥洒汗水,展现飒爽英姿的一幕,不亦是最美的一瞬吗?
与室友们一起坐在食堂,在品尝师大食堂饭菜的同时,清朗的笑声萦绕于我们周围,刚要消散开,又马上要合回来。那是我们的回忆期望,是对从前的感怀与眷恋,是对以后的希冀与憧憬,不是一味的念旧,也不是飘渺的幻想,是回头识途与仰望星空。
夜,如此之深,军训的第一天即将结束。虽有疲倦困乏,但心却是满满的欣喜与激动。这是真正的开学第一课,身心的双重考验,我做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准备,怀着“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心态,迎接明日的挑战。着上军装,我亦坚定如斯!
★ 初中军训体验日记500字
★ 400字军训日记
★ 军训日记作文400字
★ 田园生活体验的日记400字
★ 军训体验的作文
★ 军训心得体验
★ 中学军训日记400字
★ 中学生军训日记400字
★ 体验军训的生活作文
10.军训体验作文 篇十
一、拔河比赛
“三连加油”!“三连加油这是我们在国教中心展开了一次既有趣又激烈的拔河比赛,着实让我感到很痛快。
比赛开始了,我们张教官说:“我们是第5场开始比的。”我们看见前4场比的都很精彩。要比赛了,我们每个人都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投入比赛。过了一会,我们一个个的胜利了。只见我们跟四连队比赛,我们打不过他们,因为我们已连续打了好几个连队,力气都用光了,很多女生都哭了起来了。我觉得这比赛是不公平的,可是,我想是我们抽签没抽好。
拔河比赛虽然结束了,但我们不会忘记这一段难忘的军训生活。
二、一次训练
在星期三下午的时间里,我们要训练的项目是正步走,只见我们训练的时候有时好,有时坏。张教官在教我们正步走的手,看着张教官的`手,我们都有信心能把手摆好。我的手摆得好,张教官表扬了我。我们连队的手摆好之后学摆脚,摆脚时要走稳。张教官教我摆脚时,有的同学不认真听,所以摆不来。张教官看见了,便骂了几句再教那些了摆脚。我摆得好,张教官就叫我上去数数不用摆了。鲍郑浩不服气,他也摆好了。我们全连队也都摆好了。张教官又教我们摆手摆脚合起来做。后来,我们慢慢学会了。
两个小时的训练结束了,同学们都很高兴!
三、午睡生活
“呜呜”、“呜呜军号吹响了,我们应该睡觉了。
睡觉的时间到了,我们寝室里还大吵大闹,滕菲有时还在摇床,让人不能睡觉。有一天中午,朱丁宇生病了,有的同学说:“什么病发作了,发烧了,中暑了七嘴八舌的。我都不能睡午觉,毛冰清很厉害,睡得香香的。
11.生活化体验式作文教学 篇十一
一、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生的日常活动范围较小,形式单一,每天都是重复着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这样“两点一线”的生活,与社会生活的接触较少,但是我们要鼓励学生从平淡的生活中寻找精彩、于细微的生活中寻找真情。比如,写人的作文时,首先应该让学生选择自己身边与之朝夕相处或者非常熟悉的人物进行观察,抓住人物身上具有代表性的特征进行详细叙述,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比如,写动物,就必须选择自己十分了解的小动物,可能是在乡下姥姥家养的家畜、家禽,也可能是自己在家养的宠物,但必须是你熟悉的、仔细观察过的,才能对其有深刻的印象,写出来的作文才是真实的,能打动读者的;比如,写场面描写,首先要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可以采用由远及近、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顺序逐个进行观察,并抓住精彩处进行放大观察,着意特写……不论写什么样的作文,学生只有全身心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才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写出生动鲜活的文章。
二、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体验式作文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生活的细节中,对生活事件进行真诚而活跃的情感体验。只有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生活实践当中,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真切地展现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显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和丰富个性。学校每天两个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让学生投身其中,尽享快乐;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作为一个少先队员的骄傲,在祖国母亲怀抱中的温暖;每年一次的“植树活动”“学雷锋”“庆六一”“庆国庆”……学生每参加一次活动就有一次深切的体验,不同的学生个体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亲身去“参加”生活,而不是客观地去“参观”生活。
三、记录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当学生对纷繁复杂的日常生活进行了一定的观察和体验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及时地把观察和体验到的归纳、整理,并采用一定的方法记录下来。如可以分门别类地用日记或片段形式记下来,也可以用小卡片的形式摘录下来,还可以把自己记录下来的贴在展示台上进行比赛等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营造作文氛围,又能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多了,写作时就不会感到束手无策了。
总之,在生活化体验式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细节,认真体验生活经历,及时总结生活经验。这样才能使作文教学还原生活的本位,也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习作动机,孕育写作文的激情,让一篇篇充满生活气息的文字流淌在学生的笔尖。
12.需要——体验数学生活的动力源 篇十二
一、诱导认知, 引发需要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人的认知评价是受他人劝说、诱导影响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通过恰当的启发和诱导, 改变学生原来的认知评价, 使之认识到所接触的教学文本是符合其需要的, 从而达到调节学习心理倾向的目的.
例如:我们在教学《年、月、日》这一单元时, 学生对某年某月某日习以为常, 认为要知道日期, 只需查看日历就行了, 没有认识到“年、月、日”内在的相互联系, 也就不能产生认知的需要.为了改变学生的认知评价, 上课伊始, 我们可以设下悬念:“小华的奶奶到今年只过了16个生日, 谁知道小华的奶奶今年有多少岁?”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16岁.”紧接着我又问:“奶奶16岁, 她儿子几岁?能有孙子吗?”学生们一听, 恍然大悟, 哄堂大笑, 齐声回答:“不能有孙子.”那么小华的奶奶到底是多少岁呢?接触到实际问题, 学生产生了认知的需要, 这时, 我们可以相机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年、月、日”这一课, 就能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谈话诱导, 引发了学生求知的激情, 使教材迎合了学生的认知需要.
二、刺激感官, 激活需要
学习包含着一系列的刺激之间的形成或联结, 人的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 通过各种感官协同活动, 进一步组合改造而形成的新知.教学中, 要根据学生学习心理中注意力不稳定和欠持久的特点, 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 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接受知识.
电教媒体的应用正符合这一特点, 它不断变化的形、动、声、色, 能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的心理从抑制状态转为主动的求知状态.一个个动感的画面,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有利于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观点运用于生活实际当中.
教学“圆的认识”时, 我们可以分别制作圆形、扁圆形的车轮滚动模拟课件, 结合教学演示, 指导学生去观察, 让学生凭借视觉表象 (圆形、扁圆形) 、动觉表象 (两个不同圆形车轮滚动) 、时间表象 (圆形和扁圆形车轮滚动的速度不同) 、听觉表象 (滚动的声音) , 观察两个不同形状的车轮滚动的情况学生在观察中发现, 圆形的车轮“滚得稳”、“滚得快”, 老师适时提出问题:圆形的车轮为什么滚得快?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于圆形边上各点与中心的距离是否一样的问题.从表象加工的水平上, 概括圆的本质特征“圆上各点到圆心的距离处处相等”, 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认识车轮做成圆形的道理.这样, 通过电教多媒体的演示, 多维度地刺激学生感官, 激活其需要, 提高学习效果.
三、娱乐增趣, 满足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玩、好动、好乐是儿童的天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如果教师一味地讲, 学生一味地听, 会使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的情绪受压抑, 思维闲置, 学习效果差, 所以教师必须结合教学的需要,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多组织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 满足学生的娱乐需要, 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潜移默化.
例如:教学三年级“统计与可能性”时, 我们可以分组进行“抛硬币”游戏, 每个小组有操作员、计数员、统计员、监督员, 通过画“正”字或条形图的方法, 对一元硬币分别出现“字”和“花”的情况进行统计, 学生在参与娱乐的活动中, 寓教于乐, 从而对统计的可能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设疑探究, 产生需要
我们说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 便没有数学的发展, 教师应创造性地用好教材,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过程中, 有的学生的需要并不强烈, 处于待激活状态, 这就要求我们善于组织教学, 巧妙设疑, 引导探索, 促使学生产生需要, 以调节他们的学习心向.
例如:教学圆柱体以后, 我出示一道题:“王师傅设计两种密封的铁盒, 一种是棱长为9厘米的正方体, 另一种是圆柱体, 圆柱底面直径和高都是10厘米, 王师傅最后选用了圆柱体, 说是既省料, 盛东西又多, 请你们通过计算来说明道理”这个问题激起学生探索的心理需要, 他们兴趣盎然, 气氛活跃.通过计算正方体与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使问题获得了解决.在探究过程中, 学生既体会到了知识的实际与应用, 又培养了他们的探索能力;既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 又产生了积极的学习心向.
总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恰当处理教材, 优化教学模式, 创新呈现方式, 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教学文本与学生需要之间的有机统一, 有效调节学生的心理倾向.激活学生的心理需求, 让需要真正成为学生探究数学生活的动力源.
参考文献
[1]吴钢平.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 2001 (9) .
[2]吴庆麟等.认知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7) .
[3]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4]周友士.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概念转变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 2004, 8 (3) .
[5]周友士.数学教学中错误概念的诊断与矫治[J].教育探索, 2004 (10) .
13.军训体验初中作文 篇十三
军训作文初中(一)
7月5日是一个既平凡又特殊一个的日子,在这一天我们走进银杏校园,迎来人生中的第一次军训生活。穿上迷彩军衣,戴上军帽,看起来我们可真有点军人的样子。对于第一次离开家从没受过的苦我,想象军训生活也许会是很有趣味,也许会很有刺激,也许会很累很苦,带着我的好奇就这样开始了为期六天的军训生活。
军训的第一天是最难忘的。我们首先是练习站好队、站好军姿,然后学唱军歌。我暗自下决心一定要有最佳的表现。在我们开始队列训练时,马上进入状态,跟随教官的一声声军令,严格要求自己,认真作好每个动作的训练,累了渴了克制自己,心里默默告诉自己要坚持就是胜利。我用洪亮的声音跟着教官学唱军歌,很快就学会《军中绿花》《心灵美》两首军歌。我积极的表现,果然在这第一天就被评为第一批优秀学员。晚上我们去看电影《太行山上》后,我获得一次站岗的机会。夜晚同学们都回宿舍休息了,站在营地的我手握步枪,站着挺拔的军姿,即使草丛中虫子叮或是麻雀悄悄在我军帽上拉屎都纹丝不动。夜晚风吹草动时,心里还真有点害怕,但一想到自己是个军人就打起精神,握紧手中的枪。那个夜晚让我难以睡眠,我想自己真是军人了!
接下来的四天军训生活中,每天的操场训练更加辛苦。我们的训练项目主要是站军姿,走齐队伍、走正步。每天清晨5点30分起床晨练,记得一次清晨草地上的训练,因为是空腹训练,刚走了几步突然肚子疼得厉害,但那瞬间的痛苦自己还是挺过来了,一直坚持完成训练。上午和下午同样按时迅速参加训练。由于天气炎热几个小时训练下来,就感觉体力不支,真是非常辛苦,我甚至想要倒下来。特别是在不平的石灰道上连续做俯卧撑,手掌被坚硬的小石子扎破了,痛的`眼泪不由的流下来。这份辛苦总让我想起温暖的家,更感到爸爸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是那样珍贵。
军训时无论是说话、唱歌、走路还是踏步、吃饭,教官们对我们的要求都是干脆利索。教官教我们学会起床后迅速地叠完被子,而我的技术也一天天地成熟,学会被子叠成方方正正,一种作为军人的自豪感油而生。训练时,我们在教官的带领下认真复习了昨天学习的项目:齐步、正步。每天重复学习,但每天都有新的进步。我们已经渐渐熟悉了军旅生活,自己也有了更多的收获。
军训生活有苦也有甜,比如第一天晚上看电影,第二天西瓜晚会,第三天的演讲晚会、第四天军营游戏;第五天军营联欢晚会,最后一天北兵营参观都很有趣。我最激动的是我荣幸地参加第三天的军训演讲比赛,我精彩的演讲获得大家一片掌声。我最难忘的是军营联欢会。我们全连的同学高兴得看大家共同参与的节目。我最快乐地是跟教官学会了八首军歌,和教官成为了朋友。
连续六天的军训生活,大家同吃共住的集体生活,关系更贴近了,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在训练中体现出集体主义精神。我们坚持就是胜利,我们相信自己,苦中享乐是最好的锻炼。
六天的军训生活很快结束了,留给我的是美好的回忆……
军训作文初中(二)
又到了去军训的时间了。
说真的,我实在不想去军训。军训又苦又累,休息时间极少,可有什么办法呢?
到了学校,知道今天练起步走。
教官站在前面,说:“同学们,今天练起步走,一定要走齐,用眼的余光去看齐不齐,‘一’迈在左脚上,记住了,走一遍。”
说完,教官让第一排先走,给他们喊口令,“呀二呀,呀二呀”,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什么’呀二呀’,是‘一二一’!”教官听见了,吼到:“笑什么,站军姿!”同学们虽然表面站军姿,但都忍不住笑。
第一排走完了,教官对他们说:“你看你们走的啥?”他们一看,哟,中间几个人从队里跑了出来,走得太快了。
“你看你们,走那么快。”
“怨我们吗?是你们走的慢。”
“就是。”
“别说话”,教官说,“归队。”
教官让第一排归队,走到我们面前,说:“罚你们站军姿!”
“对了,教官不是说有事打报告吗?咱们打报告偷懒吧。”
有同学商量。“行”。
“报告,上厕所!”
“报告,挠痒!”
“报告,擦汗……”大家争先恐后地报告。
“假的!”教官吼到。
“报告,什么是‘假的’?”
“假的就是假的。”
“真的!”
“假的!”
从此,“假的”一词,有在我们班流行下来。
休息时间,我们在玩打手游戏,就是剪子包袱锤,谁输就垫一只手,最后还有一只手的人就可以打。我们正玩着,教官也来参加,我们当然同意,一来可以和教官搞好关系,二来想教官一定不会玩,正好报复。
没想到,教官剪子包袱锤也十分厉害,连赢几盘,没人能躲过,好不容易教官两只手都放上,但教官多的也快,还是没打着。
“不玩了,教官太厉害了。”
“哈哈”,教官也笑起来,教官笑起来真帅!
14.军训体验作文 篇十四
在这次的军训之中,有着许许多多的苦,可也带来了欢乐。尽管天天挨折磨。让你哭让你累。在这里,一切看似平凡的世物,都是一种奢侈:你多有几瓶矿泉水,那就是奢侈;你有一把扇子,那就是奢侈;你多带一些点心,那就是奢侈;老天多下几场雨,那就是奢侈;可以快点回家,那就是奢侈……
在军训期间,一切的苦,都得忍受。否则,明年你还会来到这个地方。继续接受生不如死的折磨。所以许多人都很认真。
阳光总在风雨后,在经历了多次的折磨之后,终于迎来了最后的阅兵式。成败在此一举如果成功,可以快快乐乐的回家;否则,功亏一篑,明年再来。
……
15.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体验的尝试 篇十五
一、引用生活实例, 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前奏”。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化学学科知识,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 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实例, 引入化学课堂教学,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比如, 在初中化学第一节绪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身边与化学有密切联系的实例:铁锅为什么会生锈?高温的油锅未点燃为什么能着火, 怎样扑灭?灭火器为什么能灭火?氢气球能飞上天而普通的气球不能飞上天等等。在学习保护水资源一课时, 可以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导入:为什么场镇附近的小河上藻类植物疯狂生长?污水怎样处理, 废渣如何利用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用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来导入课堂教学, 既简洁又真实, 自然使学生感到非常熟悉, 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 理解抽象概念, 帮助学习新知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初中化学教学中, 某些抽象的概念难于理解, 如果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 对生活素材进行剖析, 提取其中的化学知识元素, 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使知识深入浅出、变难为易。如在讲分子间的间隔时, 老师用100ml洒精和100ml水混合体积小于200ml, 证明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隔, 学生虽然看见了事实但难于理解。但老师如果再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半袋芝麻和一半袋黄豆, 只用一个同样大小的袋子能否装下?学生就很容易想到芝麻会落进黄豆间的缝隙里。根据生活中的宏观现象来理解摸不到的微观世界, 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三、运用化学知识, 解决生活问题, 培养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 让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 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 初中化学教学不仅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出化学问题, 还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分析与解决, 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化学的价值, 进一步感受到化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学了金属的腐蚀和防腐这个知识点后, 可以让学生做练习:小林晚上在家帮妈妈洗铁锅, 第二天早上发现锅底有红色物质出现, 红色物质是什么?产生红色物质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又如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有机合成材料后, 让学生思考如何鉴别真假金银, “真丝”与“人造丝”等。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中的化学, 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四、开展社会调查, 延伸课堂教学, 提高探究能力
生活本来就是一个大课堂, 作为化学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去调查研究身边的化学现象、化学问题, 将化学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生活中去, 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在学习了空气和水资源的污染和保护后, 让学生去调查家庭周边的空气和水的污染源, 并提出防护措施。学习了化学肥料后, 到农资店去调查市场售氮肥、磷肥和钾肥的种类, 向农民伯伯学习如何合理的施用肥料。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在课外的生活中调查、研究、运用化学, 使化学和生活能融汇贯通, 让化学立足于社会生活。
【军训的生活体验作文】推荐阅读:
描写我难忘的军训生活作文10-08
我的军训生活作文350字11-13
军训生活高中作文06-17
高一军训生活作文08-06
军训生活苦中乐作文06-16
军训记——生活就是挑战作文09-16
难忘的军训生活350字日记08-23
关于军训生活的优秀演讲稿09-25
军训生活感悟10-20
军训生活600字左右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