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的教学方法

2024-08-16

音乐课的教学方法(共11篇)

1.音乐课的教学方法 篇一

浅论音乐课教学方法的改进

心理学证明,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唯一动机。他喜欢就学,不喜欢就不学,或不爱学,即使你强迫他学,一般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因为在学生时期,他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某一事物做出理性的判断,不能像成人那样为了某种需要去做。他只能凭自己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还是不能持久的,很容易发生变化。或者渐渐浓厚,或者渐渐淡化。对音乐的兴趣也是如此,因此要深入对音乐的学习就必须始终引发学生的兴趣。流行类歌曲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此为突破口,结合现在各个电视台都在进行的各类歌曲竞赛类节目(如花儿朵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个性也是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的特征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个性会越来越强,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东北一带的孩子从小就会哼唱两句二人转,而我们这儿的孩子从小就会哼唱两句花鼓戏,这是和地域的熏陶分不开的。所以经常受健康音乐的熏陶,就会喜爱健康的音乐,形成良好的个性。

那么,如何根据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改进音乐教学方法呢?

(一)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以音乐的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美的事物不仅使人获得美感,而且是产生兴趣的源泉。比如用我们完美的范唱给学生展示出所要学习的歌曲,从而激发了学生也想学唱的愿望;用我们娴熟的技巧为学生吹奏一首优美动听的口琴曲,学生们就会迫切的拿出口琴来,也要学着吹奏。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是激起学生强烈学习音乐兴趣的重要因素。

2.引导学生探索音乐,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从对不同的声音探索开始的。小学生入学的第一节音乐课就是从探索生活中的声音开始的,如我们的脚步声,风声、雨声等等都蕴含着节奏和旋律。学生从而认识到,音乐不只是唱歌、演奏,它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引导他们探索乐曲的音色、结构等,进一步加强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声音的感知,正符合学生的这种音乐学习心理的特点。

3.成功的体验,保持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对音乐的兴趣就在获取成功的过程中。当学生经过学习能够演奏一首小曲时,他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也进一步巩固了学习音乐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心理,他们很容易得到满足,满足的同时又进一步产生了兴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感到失望,感到高不可攀,逐渐淡化兴趣,乃至丧失兴趣,要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在音乐实践中始终保持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丰富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音乐感性体验

1.组织学生体验、感受音乐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音乐课的学习首先要通过聆听、体验和感受音乐来进行。如何把学生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对音乐的初次体验变成可监控的状态,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初听之前设计一些简单的提问,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听的目的就明确了,在听的过程中就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认真听辨,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努力从音乐中找到答案,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这样的思考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

2.组织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学生对音乐的体验还来自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学生一曲声情并茂的演唱使得自己如醉如痴,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听众”愉快的感受;小小口琴使得学生们找到了演奏家的感觉,每个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分别演奏难度不同的曲子,“课堂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孩子”在演奏口琴的实践活动中已不是一句空话;歌舞表演是学生们最喜爱的了,学生们在这一项实践活动中充分释放情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通过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学生在体验着音乐美带给他们的快乐,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3.动静交替,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音乐是最具韵律感的艺术,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使人情不自禁的跟着动起来。对音乐的动作反应既是先天的也是可以培养的。小学低年级阶段要增加律动的教学,通过身体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三)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艺术有高低不同,没有对错之分,所以教师就是要尊重学生个体性的差异,使学生独特的个性得以张扬、创新精神得以发展。培养儿童的音乐创造力,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如要敢于发表与他人不同的意见;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勇敢的探索精神;要有自信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等。

1.注重积累,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

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哼唱并背诵一些经典作品的主题旋律。视唱法便可以起到加深学生对音乐主题的感受和记忆作用。视唱法即在音乐欣赏前、欣赏中或欣赏后,演唱作品的主题旋律。例如在欣赏《风笛舞曲》前,我把其主题旋律作为视唱练习让学生演唱。加深印象后再欣赏这首乐曲,每当主题旋律出现时,同学们都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当对乐曲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来视唱主题,一边唱,一边感受风笛的形象。最后,或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来让学生哼唱一下风笛的主题,很多同学都能够脱口而出。

2.培养发散思维,丰富学生想象力与联想力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本成分,是创造思维的中心环节,训练发散思维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创性。联想和想象一般是指由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唤起对相关声音形象和意境的想象和联想。

3.创编练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必须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创编练习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方式。创编练习可设计出多种形式,例如,为乐曲命名(就是给从未听过的乐曲起名字),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整体感受能力。学生在没有任何文字提示下,用简短的词语来描述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是最原始、最朴素、最真切的。例如学生给《百鸟朝凤》一曲的命名有:《鸟的天堂》、《森林的鸟儿》、《鸟儿在歌唱》、《赛歌会》等。虽然大家的命名不尽相同,但都符合音乐的基本情绪。同学们在欣赏中精神高度集中,选择最精练的语言创造性地概括出了自己的感受体验。首先要有既定的目标,继而凭借记忆力的转化,联想与想象的引导,概括能力的关联以及其它有关能力作用的运用,才会有新颖鲜活的音乐作品问世。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作为一名农村基层音乐教师,我衷心的希望所有的农村孩子都能在艰苦的环境下受到最好的音乐教育,使孩子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宁乡县喻家坳中学:曹静静

2010-9-18

2.音乐课的教学方法 篇二

低音保持住。

2.情感表现

莫扎特的作品讲究“中庸”, 情感要自然地由心而发, 既避免过于夸张的表情, 又反对一切枯燥、无表情的演奏。要有优雅的趣味, 不能粗俗地弹奏。此外还要注意不能有过于激烈的力度变化。

总的来说, 莫扎特的作品充满了欢乐、幻想与童真。他的音乐既不像巴赫那样充满自我牺牲的精神、崇高伟大的信念及浓厚的宗教气息, 也不像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气势辉煌, 充满着暴风骤雨的斗争和光明与黑暗的对比。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就像是一条在山谷中流淌的小溪, 欢快跳跃地一直前进, 焕发着最自然朴素的光彩。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就其精神和魅力而言, 已远远超越了那个时代。在我们当代, 没有一位习琴者和钢琴家不弹奏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几个世纪以来, 演奏家们都在极力挖掘莫扎特音乐中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因为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无论是音乐的风格, 还是演奏的技巧, 都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要想对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本身深入挖掘, 对其音乐内涵加以体验, 对每个音符所包含的同时, 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 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发展, 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 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 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小学音乐课的现状

音乐是一种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的重要艺术, 它对丰富学生的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

意义透彻感悟, 必须深入研究影响风格形成及其音乐风格的多面性。通过研究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 学习演奏其奏鸣曲时应注意的问题, 便于演奏者展现出无限绚丽多姿的音乐色彩变化, 便于演奏者以最大的感情去再现莫扎特音乐的精神本质。

参考文献:

[1][德]多罗提亚·雷昂哈特.莫扎特[M].董连明, 译.北

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0.

[2][奥]爱德华·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M].杨业治, 译.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0.

[3]李雪梅.莫扎特钢琴音乐的力度[J].交响—西安音乐学

院学报 (季报) , 1998, (4) .

[4]爱德伍德·格菲尔德.霍洛维慈谈莫扎特———有关钢琴

演奏艺术[J].郑雪梅, 译.青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6,

[5]从古典的角度思虑自然———莫扎特自然主义与人文思想

的来源[J].齐鲁艺苑, 1999, (1) .

[责任编辑:盛琳颖]

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深受学生的喜爱。但学生喜爱音乐艺术, 是否同样喜爱音乐课呢?调查结果发现, 竟有75%的学生觉得上音乐课很乏味。为何有这么多学生对音乐课缺乏兴趣呢?经过再次深入了解分析, 发现根本原因不在学生。传统的音乐教学程序设计科学性的缺乏使音乐美不能被充分挖掘,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被有效地激发, 教学过程内驱力不足, 教学效率低下, 有必要进行改进。传统的音乐课的教学程序改革迫在眉睫。

1. 教学方法呆板陈旧

学生对音乐课兴趣的高低与课堂教学方法密切相关。不少教师由于受陈旧的传统教学思想束缚, 在课堂结构上单调呆板, 千课一型, 机械孤立地使用“讲知识, 识歌谱, 唱歌词, 练巩固”的僵化程式, 在方法上不重视调动学生的立体性。教基础知识时, 教师不顾学情, 单调枯燥、照本宣科地讲, 学生被动地听;教歌曲时教师一句一句地唱, 学生一句一句地照学, 或跟琴声一遍一遍反复地唱;在教学手段上, 不能与时俱进, 不重视有机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激发学生情趣, 更有甚者, 图省事, 强调课务重, 学校有可用的媒体及先进教学手段不用, 更谈不上自制课件。

2. 和谐氛围严重缺失

课堂教学是否有民主和谐的氛围, 是决定学生上音乐课的又一重要因素。由于音乐教师教的班级很多, 再加上在同一个班级教学的节次少, 对学生多数不太了解, 有的甚至连学生的姓名也叫不出。课堂唯以师至尚, 谈不上讲民主, 谈不上平等, 发现学生问题不讲究循循善诱, 而是动辄批评训斥, 致使学生不敢发言, 更谈不上向教师向教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意见, 久而久之, 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严重影响着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二、如何解决目前教学方法中出现的弊端

1. 了解学生实际, 把握教学要求

准确、明了的教学要求是制约学生学习情趣和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 要想上好音乐课,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一方面必须要反复地潜心钻研教材, 深刻领会教材精神实质和意图;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情实际, 在此基础上, 视全班学生的基础和整体水平、教材的难易程度、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对照音乐新课标的要求, 设置出使学生“跳一跳可够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2. 更新教学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 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的最重要因素是课堂教学法, 要想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情趣, 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 必须切实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根据调查分析, 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实际弊端, 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真正着力抓好“四个切实”以求“四个方面突破”。一是切实确立以生为本的“人本观念”, 变“师本教育”为“生本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站好自己的角色位置, 坚持做到教为学服务, 处理好“教”与“学”、“主”和“导”的关系,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切实确立“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 冲破“讲知识、教歌谱、唱歌词”的“简单化、程式化、刻板化”教学方法和形式, 努力创新、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的动态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结构, 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学习、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三是切实结合教学实际运用不同的方法、形式、活动, 通过学生动手、动脸、动口、动眼, 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活泼起来。四是切实有机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和其他教学手段, 通过生动、活泼、鲜明的直观形象, 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3. 把好知能关系, 优化知能统一

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培养是音乐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缺一不可。教师要充分认识并摆正知能位置, 确立二者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科学辩证观, 确立知识和技能都是教学目标重要组成部分的整体目标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把握好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度, 既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 把好知识教学内容之量和目标之度, 从实际出发, 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知识,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使学生学而有味。课堂教学重能轻知者, 同样要把好技能教学之度, 改变唱歌课不顾知识、技能和思想同等的现状, 做到科学安排与组合。

4. 实施民主教学, 创设和谐氛围

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表明, 民主和谐教学氛围, 既有助于学生学习情绪的激发, 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我认为教师必须切实破除“师道尊严”, 真正实施民主教学, 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人格, 确立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与朋友的师生平等关系。只要我们切实有效地把握、运用好上述对策, 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创新, 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一定会出现崭新的局面, 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三、结束语

本探究说明, 采用以“唱、想、做、评”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形式及其相应的教学方法, 不但可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而且可以提高师生的创造性。21世纪的中国需要更多的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因此, 我们需要多种有利于培养、提高人的素质的, 尤其是能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教育形式和教学方法。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 一方面对外来的先进音乐教育形式和教学方法采取拿来主义, 另一方面也要创造出我们自己的更新、更好的音乐教育来。

参考文献

[1]费承铿.小学音乐教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4.

[2]卢康娥.音乐教学论[M].太原: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李小航.小学教学实用教学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4]曹理.音乐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5]陶晓勇.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提高小学音乐课教学效率的方法 篇三

一、将简单的舞蹈动作加入到音乐课

一年级的学生走进新的学习环境,从以前玩为主的生活到现在以学习为主的生活,情绪波动较大,不太适应校园学习的氛围。而音乐课会让他们更加自在,他们爱动、爱表现、喜欢尝试、不怕出错的天性,就特别符合运用舞蹈来促进他们对音乐的学习,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特殊理解和认知。

比如:在学习歌曲《郊游》时,这首歌曲情绪轻快活泼,歌词简短,配合上简单的舞蹈步伐动作,非常适合低段孩子们进行演唱。在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幼儿园就学习过这首歌曲,可是在某个乐句中,一个字要唱四拍,他们就唱不准这个节奏了。这时,教师不能用反复演唱这种枯燥的方式来对低段学生进行讲授。但可以采取边唱歌词边跳一些简单的舞蹈来教学,将简单的舞蹈动作加入到音乐课当中。让知识变得更有趣味性,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来反复跳,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自然而然就掌握了节奏。舞蹈融入音乐的方式,不仅使课堂更加活跃,还能让低年级的孩子更快更好地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

二、借助辅助工具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两年学习音乐的基础,对简单的舞蹈动作也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编排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加强对舞蹈动作的掌握,创作出适合自己这个年龄段的舞蹈动作。让他们创作一些符合歌曲的舞蹈动作,从单一直观的模仿到学生自己创作舞蹈动作,学生可能会产生某些紧张的情绪和一些焦虑感。为了减轻学生从模仿到创作的紧张情绪和焦虑情绪,可让学生产生对这首歌曲的探索欲,激发学生的舞蹈创作兴趣。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个爱参与、爱探索的特点,结合中段学生学习音乐的情况,让学生感受到其实创作舞蹈动作并不是很难。

比如:学习歌曲《幸福拍手歌》,这首歌曲轻快活泼、节奏单一、朗朗上口,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歌曲的情绪、节奏,这也提高了他们对编创舞蹈动作的自信心。根据歌词的内容、节奏,学生很快就能编排出一些简单的步伐。为了提高他们的舞蹈编创能力,不让学生只停留在简单的舞蹈步伐上。这时,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辅助工具,例如,这首歌曲的舞蹈视频、图片和背景资料。通过不同维度、不同角度、不同形式让学生从简单的舞蹈动作扩展到小组队形的简单编排,丰富学生编排舞蹈的思路,增加音乐的表现力。从模仿到编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运用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加上舞蹈的表现形式参与到课堂中来。对歌曲的理解更加透彻,对自己的编创能力有了认可,这样的音乐课堂,不仅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效率与效果有所增长,也让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氛围、同学的参与程度得到极大提高。打破了他们的固定思维,让学生知道歌曲中的舞蹈动作不仅只限于模仿老师的动作,还可以自己发挥创造。

三、分组合作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五六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的主见和对事物的看法,他们不像低年级学生那样爱表现、爱尝试,他们害怕出错、好面子,在音乐课堂上没有了以前积极、活跃的气氛。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制订了属于他们这个年龄段音乐舞蹈教学方案,比如:歌曲《小鸟小鸟》,这首歌曲情绪欢悦、亲切,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也是一首双声部歌曲,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挑战性。教师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按小组布置这首歌曲的预习任务,让他们自主学习这首歌曲,将收集到的资料和学习内容保留,并编排成舞蹈作品,最后歌曲通过音乐舞台剧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有了探索的学习方式,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讲授当中,通过自己的研究扩大了这首歌曲的内涵,根据自己的了解进行舞蹈的创作,让音乐与舞蹈结合起来,编排出有自己想法的音乐歌舞剧,真正做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学思想。

根据年龄段划分学生的音乐学习内容,运用舞蹈元素,将不同程度的音乐知识一一化解,教师不再刻板、枯燥地讲授音乐知识。两者有效地相结合,活跃了课堂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作兴趣,为今后学习音乐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中学音乐课的教学语言 篇四

摘 要:优化教学的语言,树立美好的语言形象,体现在:

一、音乐教学语言的韵律美;

二、音乐教学语言的形象美;

三、讲究教学语言的意境美;

四、加强语言的逻辑性。

关键词:音乐教育 优化 教学语言

传统的音乐教学注重以唱歌为主,老师教唱,学生学唱。课堂气氛不够热烈,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更多地融入艺术元素。因此音乐教师也应注重教学语言。更好地进行艺术教育。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我相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作为音乐教师,除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以外,还必须注重语言修养,追求课堂教学语言,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音乐教学语言的韵律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的是对着人的心灵谈话的艺术。”在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课型中,歌唱中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等基本要求是应注重的,然而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韵律教学也很重要,韵律美的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歌词内容。以歌曲《青青的世界》为例:“请到这里来,这里有一个青青的世界。青青从哪里来,青青从这里的每一片树叶上来,青青从早晨的鸟语中来,青青从你的眼波中来,从你的梦境中业。”这甜美的音色,轻快的节奏,诗一般的语韵,将学生带入清新的户外世界,迎接明天的太阳。这将会激励学生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在这优美的朗诵韵律的激发下进行歌唱,定能收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二、音乐教学语言的形象美

在平时生活中,同学们比较注意自己的形象。在音乐教学中,我也十分注意教学语言的形象。例如在艺苑风景线这个单元的教学中。首先用语言描绘舍赫拉查达和苏丹王的形象。舍赫拉查达年轻漂亮,勇敢机智。苏丹王粗暴专横、昏庸无道。然后看图片观察这两个的形象。最后听音乐联想这两个人的形象。第一个主题威严、狂暴,由全乐队奏出,代表凶残的苏丹王的形象。紧接着,独奏小提琴奏出另一个充满幻想色彩的、优美的旋律,这是温柔的舍赫拉查达的主题,她仿佛在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着充满东方色彩的神秘故事。

三、讲究教学语言的意境美

在欣赏课教学中,讲究语言对意境的营造极为重要,从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各种场景,人物情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寻找音乐形象进入意境。在艺苑风景线这个单元的教学中。在“音乐与意境”这一环节中。教材选取了《晨景》、《嘎达梅林》、贝多芬《第三交响乐》第二乐章、《夕阳萧鼓》四个音乐片段,并提供四幅画面。让学生用诗歌、语言描述画面,并联系画面听赏四段音乐,让学生理解音乐艺术与语言的关系,能够恰当地选用音乐,烘托诗词、散文的意境,并懂得:音乐是通过听赏来品味音乐的意境美。

在《晨景》教学中,让同学们回忆自己观察的日出。然后听音乐用上行的由弱到强旋律描述日出的过程,品味音乐的意境美。

在贝多芬《第三交响乐》第二乐章的欣赏中,先让同学欣赏,然后再讲述内容。这是个沉痛悲戚,但又美到极点的乐章。在第一小提琴弱奏当中,哀婉的主要主题凄凄而现,C大调的中间部,仿似抚慰破碎心灵,未几,又返回c小调,情绪亦由此再起高涨,跟死神的咆哮毫无分别;而主题的喃喃自语,亦静静结束此乐章。贝多芬在中间部后面的变奏中首次让铜管乐器单独出现,体现出人民战士逝去后的悲壮。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品味音乐的意境美。

在《夕阳萧鼓》的教学中,由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入手进行意境描绘。这部作品犹如一幅长卷画面,把丰富多彩的情景联合在一起,通过动与静、远与近、情与景的结合,使整个乐曲富有层次,高潮突出,音乐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引人入胜。然后让同学听完后再要求进行简短的讨论,描述春江、月夜、春花、小船,这些让人感动的的意境,做到情景交融,意味深长。再一次体会音乐的意境美。

四、加强语言的逻辑性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还要重视教学语言的逻辑性。要注意词语在生活中与音乐中含义不同,要加以区分。在音乐中必须按照音乐的要求运用语言。例如生活中所说的节奏(生活节奏、工作节奏)常常用“快”与“慢”来形容,而在音乐教学中严格地说,应该用“紧凑”、“疏缓”来表示,因为节奏是由长短的时值组合起来的,它不决定音乐的慢与快。生活化的语言用在音乐教学中,不仅是不准确的,如果教师语言缺乏逻辑性,条理不清、重复累赘,嘴里老是挂着“这个”、“那个”的口头禅,不能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那么,势必造成课堂拖沓冗长,因此,加强语言的逻辑性,语言准确、简洁、流畅是优化音乐教学语言的关键。

总之,美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够极大地增加教学内容的感染力,使学生学得轻松有趣,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有的甚至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我们可以用美的语言去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唤起他们对美的体验和追求。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是掌握了语言的人,也是美化语言的人,更是创造语言艺术的人。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

5.动物的音乐课教学反思 篇五

关于动物的音乐课教学反思

喜爱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但模仿小动物的动作、神态、叫声等活动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力、模仿力、表现力。以孩子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注意聆听,养成细心的习惯,把学生对动物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转移到对音乐的兴趣,是我们音乐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他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

我在上歌表演《两只小象》和听赏乐曲《荫中岛》时,由歌表演这一线索扩展、加深,锻炼了学生的创编能力和表现能力。还通过为小鸟设计一个美丽的`家,对学生进行怀古教育、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活动中。如在教《两只小象》中,不仅让学生掌握三拍子的韵律感,而且还要调动学生的表演欲和创编欲,让学生用自己的表演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主动参与。在活动中,教师再加以引导,使孩子们学的高兴,跳的开心,在这种状态下,把学生又引导到欣赏《荫中鸟》中,学生的兴趣很高,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初听乐曲时,学生说“小鸟们高兴地在树上跳来跳云叫着、笑着、玩耍着”接着老师出示画面小鸟的家时,学生说:“小鸟的家破了,小鸟们伤心难过”,子们的心情也不好了。当我说:“我们大家一起来为小鸟们建一个新家好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好!”并以小组为单位为小鸟们创作了许多美好的家。一幅幅作品展现在大学的面前,大学互相欣赏,互相评价,在音乐中、欢笑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6.音乐课《爱的人间》教学反思 篇六

音乐课《爱的人间》教学反思

《爱的人间》这首歌曲是是谷建芬作的一首乐曲,这首曲子旋律优美,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这首歌曲歌词以第一人称“我”的形式表达了盲童对社会各界给予他关爱和帮助的感激之情,非常形象地刻画了一位盲童的内心世界。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意为通过学习这首乐曲,感受乐曲丰富的情感,并从中体会到人和人之间的爱,并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人生。所以在设计教案时,以“爱”为主线,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爱在人间。

我非常喜欢这首歌曲,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全身心都投入到了教学中,教学以“爱”为主线贯穿了整个课堂。课的一开始设计了一个蒙眼游戏,让学生感受了看不到东西是非常痛苦的,而盲人就整天生活在这样的黑暗世界里,我们要关爱身边的盲人。我在设计教案时,通过“看”,“听”,“唱”,“感受”四块内容层层推进,意图让学生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爱”的主题。在学唱新歌曲一开始我以舞蹈《千手观音》导入,告诉他们,这群聋哑人他们们在无声的世界里,居然能伴随着音乐,跳得那么整齐、那么富有韵味。可见他们是以怎样的毅力来克服自身的障碍,她们超越自我的人格魅力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残疾人的身残志坚的顽强斗志。接着由学生倾听《爱的人间》、及观看张海迪阿姨的照片,然后直接进入歌曲教学,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了歌曲的情绪以及心存感激的那份情怀,在教学歌曲的过程中,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歌曲的情绪发展。学生通过自己的演唱来感受的,显得那么的真实有效。整个课堂一直处于感激与大爱的氛围当中,就是在课快结束时,由于《千手观音》的舞蹈太长了,时间没有处理好,所以导致后面的手语都没能表演,这一点我觉得这节课挺遗憾的。另外,由于自身的紧张感觉在交流的过程中,可能我的语速有点快,在加上教案没能很好的背出来,同学们的情绪没有能够充分地调动出来了。由于时间没有处理好,所以有极个别的在歌词第二段的“我在爱的人间长大”这一句中没有掌握好附点的节奏。在让学生欣赏张海迪阿姨照片这一处,如果能加入更多的让学生自己说出来的一些感人的爱的事迹也许效果会更好些,学生也就不会那么死板。

在课堂实际操作时,学生的情感没能被调控到位,而且歌曲的掌握情况也不是很好。特别是几个休止符处总唱不到位,令人非常沮丧。

7.初中音乐课的合唱教学初探 篇七

一、合唱教学的现状分析

新课程改革促进了学校各科教学的发展。其中, 初中音乐教育也受益颇多, 不仅在内容上更加丰富, 教学手段也更新了。音乐课中的合唱教学也备受校领导们的关注, 越来越重视合唱教学的发展。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 我们音乐教师要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 探索适合初中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但是, 在改革的过程中, 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还未从根本上消除, 一些旧的教学习惯还存在。传统的教学观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所以问题还是有很多的。

1. 教学内容没有感染力。

对于课堂内容, 教师有时只凭主观意志来决定, 学生学什么, 要教什么, 可是这些内容学生不一定会感兴趣, 这样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至于如何选择合唱歌曲, 部分音乐教师也是按自己的偏好来挑, 学生喜欢与否可能没有考虑到。有一些歌曲都是成年人的作品, 这些混声并不适合初中生来演唱, 训练起来非常困难。如果学生不喜欢, 被压抑性地学习这些歌曲,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点成绩, 但不利于学生的兴趣发展。

2. 学生合唱时的生理状态很难把握。

合唱教学面临的对象是初中生, 在初中阶段, 他们面临的是生理上的变化, 这给合唱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这重要的生理变化期, 训练学生的声乐要很小心, 但是有些音乐老师无视学生的变声期, 只顾合唱效果, 这只会让合唱活动走形式化道路。

3. 合唱活动的开展很困难, 原因是主科老师和家长的不理解。

合唱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搞合唱活动, 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主科老师与家长并不十分理解合唱音乐的重要性。在学校, 主课老师很占上风, 家长也认为副课老师得围着主课老师转。因此, 合唱活动开展起来困难重重。且中学生要成绩面前, 不得不缩减学习音乐的时间。还有就是学生来到合唱活动中, 但是没有很强的目的性, 来合唱只是来玩, 没有认识到合唱其实能缓解我们的学习压力, 提高学习效率, 改善心情。一些学生来参加合唱态度不够端正, 为了完成老师交的任务而已。因此, 合唱队成员的不稳定性也阻碍了合唱教学的发展, 主要问题还是没有足够多的训练时间。

二、针对这些问题所提出的对策

1. 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来挑选教学内容。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 合唱教学一定要视学生为主体, 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 比如说初中生对于流行乐是很有兴趣的, 再就是电影的主题曲, 那从中, 我挑选了一些童声版的主题曲, 让学生来感受一下音乐作品。通过欣赏作品, 再让学生进行讨论, 每个学生能分享到不同的看法。最后把谱子给学生看, 学生当然会非常喜欢, 都兴奋地自学起来, 排练就会事半功倍。

2. 根据学生的生理变化, 安排教学内容。

初中生面临着青春期的变化, 会出现很明显的生理变化如身高声带和外貌等。那么音乐老师要关注这些生理变化, 适当地挑选好教学内容。从声音的变化方面来看, 有一部分还未发生变化, 有一部分正在变化之中, 还有一部分是已经变化。还没有变声的同学可以演唱高声部的内容;正处于变声当中的要学习好歌谱知识, 让声带得到充分休息;变了声的学生则可以试着演唱成人的声部, 注意音域, 选择适合他们的声部。

3. 用好音乐课, 把合唱练好。

音乐课的课堂时间可以充分利用到合唱教学中, 因为学生的学业非常紧张, 难以挤出额外的时间来训练, 音乐课是必修课程, 其他主科老师和家长也没法干涉的, 这就能够保证合唱的时间和场地。初中生一个班级通常是五十多人, 可以组建一个基础型的合唱队。要唱好合唱, 发声一定要准确, 要掌握好发声的技巧, 注意正确的呼吸习惯。合唱的目标就是要建立起和谐稳定整齐的音色。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唱准确, 也就是音准。可以用钢琴来辅助, 让学生跟着钢琴练唱旋律, 然后只给旋律的和种调式的三和弦, 接下来让学生清唱, 最后再分声部清唱,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模唱和定音准音的能力。

4. 通过第二课程来宣传合唱文化。

课堂上, 还有许多事情不能完成, 通过第二课堂来补充, 效果是很好的。在我校, 在每年进初一的学生中来挑选部分学生来扩大合唱队伍, 在平时音乐课中, 我也会特别留意在音乐方面有天赋的学生。课堂上经常宣传合唱队的活动, 在生员方面, 我校合唱队队伍壮大。在音乐课堂和第二课堂上, 最终目的就是排练好大合唱。展现的平台也有很多, 如学校艺术节以及市县合唱活动等。

结语

在中学里, 合唱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但是在实践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音乐老师要将合唱教学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 为学生建立起一个优惠的音乐环境, 让学生受到音乐的感染。在理论上, 我们还要继续探索, 不断反思, 总结经验;同时要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在合唱教学中, 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歌唱热情。让学生在合唱活动中, 能受到艺术的熏陶。这也是我们音乐老师的所努力的方向。

摘要:初中的音乐教学中, 要合理地开展合唱教学, 要取得统一的音色,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的过程。合唱教学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性, 是初中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 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的情感价值观。同时, 可以通过各种活动, 来展示不同风格和不同时期的歌曲。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合唱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园南中学2008-2009年度学校艺术特色项目工作总结园南中学, 2009.

[2]张小云.如何有效实施课堂合唱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 2011, 02.

[3]周卫平.从作品的声、情、意入手加强形象思维及其理解力培养[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4, (09) .

8.音乐课的愉快教学 篇八

音乐课中,如何唤起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学习中体验到求知的满足感、成功的愉悦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在就音乐课的发声、节奏、唱歌等方面如何进进行愉快教学谈几点认识。

一、发声练习要简单、多变

在歌曲教学前,进行简短的发声练习,是培养学生运用自然良好的嗓音进行发声的重要途径,是唱好歌曲的前提。

1、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发声器官尚未经过训练,因此要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训练。他们思想单纯,幼小的心灵很有爱心,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尤其是各种小动物。

3 2 3 5 ︳ 6 — ︳6 5 ︳6 — ︳5 6 5 3 ︳2 3 2 ︳1 — ︱

公 鸡 唱 歌 , 喔 喔 喔 , 公 鸡 唱 歌 ,喔 喔 喔

学习前,我用多媒体出示公鸡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公鸡的兴趣,再问学生公鸡是怎么叫的?学生回答:“喔喔喔”。然后我说:“那我们就一起学学公鸡叫”。这样就自然地把学生引到发声练习的教学中来了。

练习时,应当要求学生轻唱。有的学生为了表现自己,唱得很响。于是,我就说;“同学们唱得这么响,公鸡会被你们吓跑的。学生们马上用轻柔、舒缓的声音练唱,真怕公鸡被吓跑了似的。

2、旋律短句的练习

旋律短句是最常用的练声形式,可以训练呼吸、发声、咬字、吐字等技巧,还有助于提高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记忆能力。

在教学时,我采用以下旋律短句来练习学生的发声。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

6 6 5 5 ︱ 6 6 3 ︳ 6 6 5 5 ︳ 6 6 3 ︳ 6 5 ︳ 6 5 ‖

早晨 雄鸡 起身 早 伸长 头颈 高声 叫 喔 喔 喔 喔

树上 飞来 小麻 雀 一边 游戏 一边 叫 喳 喳 喳 喳

学生在自己熟悉的语言、儿歌中训练,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另外,在教学中还可以直接采用歌曲的核心音调或高潮乐句来练习。这样将发声练习与歌曲表现相结合,既达到了发声练习的效果,又使学生懂得,发声练习的最终目的是用动听的歌声演唱歌曲、表达感情。

总之,简单、多变的发声练习,从多角度挖掘孩子们喜欢的 、乐于接受的形式,可以轻松、愉快地表达到练声的目的。

二、节奏练习形象、有趣

节奏在音乐中对于塑造音乐形象占有极重的地位,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决定了用形象化、趣味化的直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采用各种衬词帮助训练

八分音符相当于小朋友跑步,两步一拍,比较紧凑,用衬词“跑”;四分音符相当于爸爸走路,不紧不慢,用衬词“走”;二分音符相当于爷爷迈步,一步两拍,慢一些,用衬词“迈”。

2、模仿小动物进行节奏训练

低年级学生善于模仿,而模仿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模仿成人的活动、模仿各种小动物,他们都乐此不疲。如在对刚进小学校门的一年级孩子讲音符和节奏时,就可先用语言激发他们自编或模仿小兔、小鸡、小鸭等动物的动作、叫声来引入学习:认识四分音符“×”,老师先做一个小鸭的动作,再配上呷呷呷“×××”的叫声,这样一来孩子们会兴趣大增,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四分音符;同理认识八分音符“×”也是一样,师做小鸡的动作和叫声“叽叽 叽叽 ”“xx xx”。同样还可以启发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寻找音响来引入一些基础的节奏型:知了的叫声×·×(知了),马蹄声×××(哒哒哒),汽笛声××·(笛笛),火车鸣声×-(呜)等等。通过一系列的不同方式來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就很容易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理念。

三、在唱歌教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

在教唱活动中教师应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寓教于乐,同时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唱歌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感受自然美,自发的模仿和学习,甚至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让孩子轻松的学唱歌曲。如,歌曲《幸福拍手歌》是一首活泼、欢快、节奏性很强的歌曲。在学唱歌曲前,我便有意识的在孩子们自由活动时播放这首歌曲,那欢快、跳跃性的旋律,以及那拍拍手、跺跺脚等歌词,很快吸引着孩子们的兴趣,他们一边哼唱一边做起了相应的动作。我故作惊讶地对孩子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老师没教就会唱了。”孩子们在表扬和鼓励下,感受了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大增;一些平时不大表现的孩子也投入到了歌唱活动中,和大家一起“疯”了起来。在进行歌唱教学活动时,我尝试着不用琴来伴奏,而是让孩子们自由的拍手、拍腿,边拍边清唱歌曲,拥有节奏的拍打增强孩子们学唱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眼神、动作语调等也是营造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一切活动都要富于感染力,建立轻松、相对自由的教学氛围,以及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能让每个孩子产生积极学唱歌曲的愿望。

9.一年级音乐课的教学反思 篇九

针对有效教学这个问题,在我的课堂上常常能悟出一些道理来,例如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音准”是一个“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根据低年级儿童大脑直觉能力强的特点,我设计了把音准训练与已学会的歌曲的.旋律相联系的方法进行练习。用学会的歌曲做音准的“参照物”,使音准这个无形的知识变成有形的知识。

节奏教学是音乐课的又一重要部分。低年级学生对节奏训练显得被动、盲从。可以从下面的方法去做:

1、用浅显的事例说明节奏的重要性。

2、循序渐进,做到一找、二练、三巩固。找:找出实例领会实质。练:动静交替,用跺脚、拍手、走步、师弹旋律、生打节奏,或用乐器(打击乐)敲击等方法练习。巩固:用“变速”(每遍速度一致)方法,学生乐于接受。

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爱活动,想象力丰富。单纯的一味的教唱,将会造成歌曲艺术形象的单薄贫乏,并影响学生的唱歌兴趣。为此,我采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教学:

1、设计“木偶剧”、“童话剧”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风趣、诙谐的情节领悟歌曲情趣。

3、用儿童化“串词”反复复习旧歌,再次揭示歌曲的艺术内涵。比如:

10.音乐课的教学方法 篇十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爱模仿、爱表现是他们的天性;跟音乐或节奏做有规律的简单模仿动作是律动的主要表现形式,选择他们日常生活中形象的动作模仿来表演深受学生的喜爱,并能给他们很好的体验和感受。感受是学生进入音乐殿堂的金钥匙,模仿是拓宽思维空间和改善思维方法的重要环节,通过模仿积累大量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音乐创造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好动是儿童重要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全身心的“活动”是儿童各方面得到发展的基本方式。让孩子们充分的动起来,使音乐真正渗透到孩子们的心里去,跑跑跳跳比概念性的教学感受要深刻的多。在活动中,他们能有兴趣的学习而不容易产生厌学情结。因此在教学中采取“以听赏领先、动觉切入”的方法,从客观上适当的降低音乐教学的技能要求,将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运动觉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动听的音乐、生动的画面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到特定的情景中,学生们发自内心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他们几人一组,随音乐翩翩起舞,以动觉来再现听觉的形象,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听课座位上“解放”出来,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音乐实践环境。

小学课本中,有很多歌曲都非常的贴近生活,尤其是低年级的歌曲,歌词通俗易懂,旋律比较简单,以此为出发点,来培养学生创编歌词的能力,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比如在一年级教材中《两只老虎》的歌曲,在学会歌曲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进行歌词创编,将“两只老虎”创编成各种小动物,有的学生就创编成“两只小狗,两只小狗,汪汪汪,汪汪汪„„”、“两只小猫,两只小猫,喵喵喵,喵喵喵„„”等等。在学生创编歌词过程中,不但启发学生进行歌词创编,还鼓励学生创编动作,即唱到哪种小动物时就要表演出这种小动物的动作。通过这种练习,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同时寓教于乐。

新课标中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要积累一定数量的歌曲,如果让这么小的孩子枯燥无味的背诵歌曲,一定是既吃力又没效果。然而根据歌词大意编排简单的动作,学生背唱歌曲的速度明显加快。如在教唱《洗手绢》时,编排成表演唱,调动学生的情绪边做边唱。这样,歌曲学完后,学生牢牢记住,只要我唱其中的一句旋律,学生就能够载歌载舞的表演起来。学习过程中加入一些体态律动,不仅提高学生对歌曲的兴趣,能主动的学习歌曲,还能形象的记住歌词。

另外,低年级歌曲都比较短小,相对来说,只要注意强弱的变化,情感的变化,歌曲韵律,一般的歌曲就能演唱的比较好。如《小青蛙找家》,歌曲的第一句是叙述性的,要唱的轻快,学生就可以用青蛙轻快的跳动来表现。最后一句小青蛙终于回到家,心理很喜悦,学生又回到轻快的跳。这样,孩子在唱唱跳跳中掌握了这首歌的情绪,而且还极大的调动了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歌曲处理简单化。

“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通过律动激发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且还利用他们对集体律动的兴趣进行有效的课堂调控。

如在学习《大鼓和小鼓》时,我们就用形象的“擂”和“敲”的动作来表现;在《大雨和小雨》这课的学习时,让学生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最后用自己的笑脸(双手托在颌下左右点头)表示小草笑嘻嘻。让学生在律动表演和即兴创造共生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由于律动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动作模仿。

低年级学生的知识面和联想还不够丰富,但在音乐欣赏中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力并不差,而且自我表现欲望很强。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所以音乐欣赏课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动起来。在“动”中加深对歌曲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

在欣赏打击乐曲《鸭子拌嘴》时,我让他们随着音乐来动一动、演一演、学一学鸭子的叫和吵闹声,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对歌曲的理解。这样学生很快进入了参与音乐的积极状态,就能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情绪。

11.小学音乐课的创新教学初探 篇十一

一、构建新型的音乐课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和阶段。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把学生当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讲,学生听、记。它将严重地扼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极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进行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更新”,为学生搭建一座能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探索,在学习中创造。

教学的设计要以学生实践为主线,探究知识为中心,创造知识为重点,培养能力为宗旨这一教学格局。当学生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和了解,进而深入地去探究它,于是产生了学习动机。例如:在教学《中国,中国我爱你》一课,我先谈话导入,自己范唱使学生对歌曲产生兴趣,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乐理知识激励他们自学歌曲,在自学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可以相互商量、交流、提问,比一比,谁提的问题最有水平?学生通过实践,寻找知识点,相互讨论。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突破局限的思维定势,提出新问题,有了新见解、新疑惑。待老师讲解时,他们带着一颗好奇和想探究的心去聆听时,表现得那么专心、仔细。这种教学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新意,给人以全新的感觉,并能引导学生从不懂到懂,激发学生从“不想学”到“我要学”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更有“五音不全”者。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若过分强调训练这方面的技能,将会使他们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消耗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厌倦心理。这时为了让他们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创新发展,我决定用游戏的手段,为他们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走到学生中间,缩短与学生的距离,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殿堂。如我唱“do”学生唱“re”我唱“mi”学生唱“fa”这样把上行、下行音的音阶用游戏的方式来完成。然后又让学生用默唱的形式来弥补学生对音准(偏唱及对各音音高)的感受。根据学生对各音音高的理解,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我给学生六个音,它们分别是:“567123”让学生根据各音的音高次序及各自的身高分别组成六人一组排成一条队伍,接着最矮的同学唱“我是5”,其次“我是6”……再按下行音从最高的一位同学开始唱。让全班同学评价他们的游戏,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们的缺点,而使发言者也得到了应有的提高。大家在游戏或观察的过程中都很投入,发言也很积极。学生在欢快的游戏活动中参与了对各音的音高及音准的感知,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探究能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加强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去体验音乐、探究音乐、表现音乐是我们二十一世纪的音乐教师应当努力完成的教育使命。

三、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音乐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快捷简便,直观形象等特点,他通过图象、文字、音响等来刺激人的感官,从而产生联想,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想象思维的展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清晰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视听效果,它超越于其它一切教学手段。如:在欣赏《春到沂河》三段体乐曲,引子(散板)和第一段(快板)以山东风味民歌《沂蒙山小调》为素材,通过加工和发展,向人们展示了沂河两岸的大好风光,表现了人们在田间愉快劳动的情景。第二段(慢板)以山东琴书和柳琴戏音调为基础,通过调式调性的变化以及在演奏上推、挽、吟、揉技巧的运用,使音乐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抒情而富有韵味。第三段(快板)是一个变化的再现段落,快速而响亮的演奏及表现出来的强烈气氛,与第二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我把本曲录音与VCD用电脑软件用“豪杰解霸”,分段录入磁盘,就可以分段重复播放,还可以控制计算机对照播放。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老师就可以非常轻松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当潜心钻研,精心设计,善用、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它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

上一篇:新学期教务处工作要点下一篇:码头交接班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