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网格化管理方案

2024-11-01

城市网格化管理方案(共8篇)

1.城市网格化管理方案 篇一

为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理顺工作关系,提升创建能力和水平,构建文明创建网格化管理新机制,不断激活辖区各方资源,确保创建工作全覆盖、无缝隙,创建目标任务如期实现。结合我街实际,制定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社区为依托,以网格为载体,以规范化管理为目标,层层分解工作责任,全面整改提升点位标准,形成并逐步推行全方位、全覆盖、无盲点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实现文明创建由粗放向精细、管理到服务、分散到集中、局部到全面的转变,努力提升创建工作水平和实际成效。

二、基本原则

(一)强化协调联动,合力共建。实行由街道统筹协调,各网格协调配合的管理机制;

实行综合管理的工作格局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协调联动、无缝对接”的运行机制。

(二)强化权责一致,效能优先。科学划分网格责任区域,明确责任事项,落实管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做到权责清晰、履责有为;

建立快速处置机制,迅速高效处置创城中发现的具体问题。

(三)强化问题导向,持续提升。坚持问题导向,拉出问题清单,做到严之又严、细之又细,具体点到每一项任务、每一个指标,每一条街道、每一个门店,确保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都能够经得起“细评”、经得起“细看”、经得起“细查”。

(四)强化量化考核,奖惩激励。创新考核手段,细化考核标准,完善考核体系,严格实行问责制度,把考核评价作为落实长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根据工作绩效和考核结果兑现奖惩。

三、网格构建

按照城区建成区划,结合不同区域的创建工作量,将全街划分为7个网格,相邻网格之间以道路中心线为界,做到区域清、责任明。同时明确网格内工作任务和标准要求,整合全街各方资源进社区、进网格单元,建立“网上有格、格中有点、点上有事、事上有人、人上有责”的管理平台,建立“谁主管谁负责,谁失分谁担责”的管理机制。

四、网格机制

(一)总网格长(街道书记、主任):负责调度、推进创建各项工作落实进度、质量。

(二)一级网格长(街道联系社区班子成员):负责督促、考核网格化管理工作;协调本网格各项工作任务,制定本网格集中整治的方案计划及监督实施。

(三)二级网格长(社区党组织书记):负责部署、管理、组织实施各项工作;召集本网格网格员开展工作,对其提出考核意见建议;集中整治的具体实施。

(四)三级网格员(社区、公安、城管、市场、物业和街道联系社区人员等组成):负责具体工作落实,维护网格内创建成果;不断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或向上级网格长汇报。

五、工作内容及职能

(一)街道领导职责。街道主要领导承担会议召集、宣传发动、沟通协调、督促督办等职能。确定网格内人员,明确责任单位;

街道其他班子成员负责本网格区域创城具体工作,完成市、区交办的各项创城任务。

(二)社区网格长职责。对照测评标准,开展无缝隙摸底排查,全面系统掌握网格内的各项任务底数与详细情况。重点掌握本网格内创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并分门别类建立台账,积极处理各类问题;社区解决不了的,报街道共同解决;重大疑难问题,街道解决不了的,向联系网格区级领导报告,共同研究解决;涉及市直部门的,与区包保领导共同向市包保领导报告,共同研究解决。

(三)职能部门职责。公安、城管、市场等职能部门安排专人,对所属网格内的文明创建工作行政执法与日常巡查工作,主动制止和查处违法违规等存在问题。配合开展综合执法及专项整治行动。及时处置上级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

(四)结对共建单位职责。按照结对共建要求,组织干部职工和志愿者,深入包保小区,开展爱心结对、困难帮扶、青少年帮教、空巢老人慰问等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实际,开展创城结对共建各项工作,协助做好创城宣传。

(五)物业公司职责。做好职责范围内所有物业管理工作,做好小区内的环境保洁,规范小区停车秩序,基础设施维护,及时发现制止小区违法建设、违法广告和乱堆乱放等问题,并与社区保持密切沟通,完成街道社区交办的`其他工作。

六、工作方式方法

(一)日常巡查。各级网格要立足自我,按照各自创建职责、部门职能、行业监管等对本网格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生活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市容市貌、公益宣传、门前三包等各创建点位定期进行日常巡查,网格员每周到网格责任区内开展巡查工作不少于3次,了解和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掌握创建动态情况,负责信息采集、问题发现收集,做到简易问题现场处理,并留存管理解决痕迹。

(二)会诊协商。对日常巡查发现问题不能现场解决的倾向性和普遍性问题,要研究解决办法,本级确实不能解决的要逐级上报,并拿出具体解决方案和意见建议,同时进一步同有关职能部门研究解决办法。

(三)联动督导。在独立巡查、日常监管的基础上,各级网格长要主动联系网格内各成员单位或职能主管部门,每月对本网格各创建点位至少开展督查督导1-2次,建立督导台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集中行动。对自行发现或上级督查督办依靠本网格力量确实不能解决的,要把问题梳理、意见建议等汇报至总网格长,统一协调各方力量和资源,集中进行整治,同时跟踪做好“回头看”,集中整治后由所在网格负责后期长效管理,防止反弹。

(五)调度会商。总网格长根据需要,不定期对各级网格创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度。

(六)督查考评。各网格长对本网格内各共建、包保、驻街单位以及职能部门、网格员等有创城工作落实监督考评职责,主要对参加创城活动参与次数、人员、效果、工作开展配合及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情况等进行量化及综合评价,建立台账。对创城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提出表彰,对工作不力的除进行通报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提出作为整改责任人或单位评先评优的依据。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文明创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是新形势下做好文明创建管理工作的新举措、新方法,是有效整合现有管理资源,提高效率和管理力度的迫切需要,是逐步创建精确、迅速、高效的文明创建管理新模式。各社区和辖区内各单位要按照要求和部署,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配合意识,积极主动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推动文明创建网格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强化督查指导为确保文明创建网格化管理工作有序推进,从严从实从细落实网格内创建责任,建立督查机制,加大工作推进过程中的督查抽查调度力度,及时发现并督促问题的解决,确保创建网格化管理扎实推进。

(三)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文明创建网格化管理工作“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调运转、责任落实、反应快速”的运行机制。各级网格要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相应的协调处理机制和调度会商机制。各网格区域根据自身实际,由网格长定期召开调度会,梳理前期工作,总结当前工作,布置下一步工作。确保市容管理、交通秩序、小区环境整治、公益宣传、志愿服务、未成年人活动等各项创城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2.城市网格化管理方案 篇二

网格(Grid)一词源自于“电力网格”(Power Grid)的拆分,是一种重要信息技术,主要是用互联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电脑组织成一台“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将高性能计算机、大型数据库、远程设备等融为一体,为科技人员的科学研究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提供更多的资源、功能和交互性。而城市网格化管理,就是以街道、社区为基础,将辖区内的居民楼按照地域分为几个网格单元体系,网格管理中心根据责任划分,指定社区站的工作人员对应负责各自网格中居民信息的采集、汇总以及网格中居民日常事务办理的管理模式,并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城市网格化系统采用SOA进行架构设计,综合地理信息技术、GIS、中间件、协同办公工作流技术,以地理网格图形化界面支持政府五级办公和各职能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在数据传输上与现代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充分使用移动无线网络和手机终端,使基层人员在走街串巷中就能通过系统接受任务、返回工作结果。

1 网格化系统技术特点

系统整体包括运营支撑层、数据资源层、平台服务层、业务应用层。

运营支撑层由县级中心机房、各下级中心服务器和各类网络集成设备、用户客户端和县综合指挥中心组成。能够为系统应用提供畅通的信息传输通道、信息的快速输入和集中显示。

数据资源层数据库分为多级结构,主要包括地理空间信息库、地理编码库、工作办理流程库、组织人员库(含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残疾人、低保户)等,能够与网格管理模式完全匹配,同时因采用松耦合设计从而方便后期在客户需求调整后进行业务扩展。

平台服务层是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各级网格管理员和同级网格内工作人员根据系统提供的常规和自建的办公工作流分发和完成日常工作,并通过地理信息技术生成的子网格和上级网格地图以及基于地图显示的业务数据集来显示,实现网格管理闭环化、精细化、动态化、数字化的系统优势。

业务应用层是系统面向公众查询、企业团体服务时的可扩展性。由于网格系统建立在各类基础数据资源之上,因此在系统应用后期可以开发各种与公众和企业对接的应用子系统。

2 技术方案

以某县政府为例,对方案展开介绍。某县以13个乡(镇)细化分为13个下级网格单元;乡(镇)则按自己所辖的村(民生服务站、综合治理站)细化作为乡(镇、社区)自己的下级网格单元;各个村(社区)(民生服务站、综合治理站除外)则以组细化作为自己的下级网格单元;组则以大员的形式作为自己的下级网格单元;大员下面则第一时间接触群众、收集群众信息、解决群众问题。

县及下级网格如果全部罗列,则网格划分太多罗列空间不够。现在仅以某县13个乡镇中的高庄乡、远景村为例子细化网格来说明,数字、字母等为划分后给每个格子赋予的编号),基本网格划分模式如图一所示。

网格化管理系统和相关系统进行耦合,具体业务实现组网如图二所示。

网格化管理系统出发点是将全县辖区分为大概1224个网格单元,网格化管理系统对每个单元网格进行实时监控。如果哪个单元网格的事情没有解决掉或者没有办理完结,也没有提交问题至下单元网格负责人,则此单元网格一直处于一种闪烁红灯信号的状态;如果单元网格的所有事项办理完结了就恢复至正常默认绿灯信号的状态,如果自己处理不了汇报至下一个单元网格的负责人,则此单元网格显示等待状态显示黄灯。图形化表示如图三所示。

每一级人员对自己负责的问题进行解决,若解决不了,则登录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将问题提交给上一级负责人或者编辑特定格式的手机短信发送至特定端口号提交问题。如果本级人员没能解决问题并且未将问题汇总给下一单元网格的负责人,则表示自己单元格的红灯一直处于闪烁状态,直到本级负责人员将问题解决完毕且手动进行办结操作或者将问题汇总给下一个网格单元的负责人,此时状态显示为黄灯;每一级负责人员问题处理完毕,则状态显示为绿灯。

3 应用效果介绍

城市社区网格化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对于政府来说的主要优势是政府能够主动发现,及时处理,加强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将问题解决在居民投诉之前。

首先,它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二,它是管理手段数字化,这主要体现在管理对象、过程和评价的数字化上,保证管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第三,它是科学封闭的管理机制,不仅具有一整套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而且发现、立案、派遣、结案四个步骤形成一个闭环,从而提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实质是管理者将其服务对象的需求具体化,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对所在辖区的统一管理机制,实现辖区管理的快捷化、数字化、全面覆盖化。同时,依据“各司其职、优势互补、依法管理、规范运作、快速反应”的原则,按照政府流程再造的要求,将各网格内的巡警、环卫、城管人员之间的联系、协作、支持等内容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新的管理体系,以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4 结束语

城市网格化管理是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以街道、社区、网格为区域范围,以城市部件、事件为管理内容,以处置单位为责任人,通过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市区联动、资源共享的一种城市管理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郑士源,徐辉,王浣尘.网格及网格化管理综述[J].系统工程,2005,(03):1-7.

3.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探索 篇三

一、引言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治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新常态下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1]。

城市网格化服务管理是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集中体现,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城市管理网格化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城管使城市发展更加可持续,有效解决多部门管理和协调的问题。同时,数字城管也是城市“管”、“治”的基础工程,是公众都可享用的“公共品”。因此,在已有数字化城管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扩充,作为智慧城管的公共平台[2],为建设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提供技术上的支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积极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到2017年年底,所有市、县都要整合形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基于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人口、交通、能源、建设等公共设施信息和公共基础服务,拓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功能。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建立健全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管理网络,科学划分网格单元,将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纳入网格化管理。明确网格管理对象、管理标准和责任人,实施常态化、精细化、制度化管理。

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本文认为,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的基本要求一是突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整体效益,实现智能化的技术创新与社会、经济、文化之间的互动,以及融入参与式的城市社会服务与管理;二是网格化服务与管理将实现组织结构、运作机制和服务流程等诸多方面的创新,促进协作性公共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信息时代政府部门的治理机制,整合政策制定与执行,促进资源共享;三是通过各行业、各系统和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互动、无缝链接、协同服务、快速反应、整体推进,为社会和市民提供一体化、全方位的社会服务与管理;四是整合“碎片化”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资源,提升服务型政府深化改革的品质。

二、城市管理服务网格化发展概况

在城市管理服务网格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各地的数字城管建设开始于2003年。数字城管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与城市事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一种创新方式。它通过应用、整合多项数字技术,利用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通过建立主动发现问题的机制、责任明确的问题处置机制、长效考核的评价机制,实现科学、严格、精细、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其涵盖的内容包括:市政管理、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综合行政执法等多部门、多方面,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城管”,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

在数字城管建设运行9年后,杭州、南京、宁波等一些城市开始启动智慧城管升级建设工作。2012年4月,作为国内首家智慧城管中心,宁波市智慧城管中心正式启动运行。

与数字城管相比, 宁波市智慧城管中心是在数字城管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物联网、感知网、云计算等集感知、获取、传输、处理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和整合已有的各类信息资源,推进数据融合[3]。智慧城管通过各类宽带有线、无线网络技术,实现城市管理各个环节、不同人与物之间的泛在互联;通过综合运用物联网技术、智能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理运行状态全面透彻的感知;通过社会各方的广泛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管理对象拓展到“人、事、物”全方位管理,实现公众参与的城市治理[4];通过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分析,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发挥智慧城市管理的整体效能;强调“以人为本”的开放创新,汇聚公众智慧,推动社会创新,实现以监管为主向管理服务并重转变。

三、温岭市智慧城管建设特色

2013年12月,温岭市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后,在数字城管的基础上,开始推进智慧城管建设。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温岭市智慧城管建设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动智慧转型

1.“云”化资源

利用政务外网资源,搭建与公安、交通、建设等部门共享资源的“政务云”,将各部门的“信息孤岛”融合汇聚到统一的云计算资源库,打破部门各自为政的信息壁垒,以“统一归口、分布使用、交互共享”的资源动态管理模式,实现跨部门的信息资源集约化采集、网络化汇聚和统一化管理。对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平台,采取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租用第三方天翼云。通过虚拟映像,将温岭市智慧城管视频资源与省级智慧城管平台互联互通,成为首个接入省级平台的县级试点,实现了省级平台对温岭市的宏观监管和指导,形成了具有温岭特色的第三方云与政务云共存的“混合云”优势,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2.“物”联感知

通过融合信息感知平台,接入信息采集员的“城管通”、执法队员的“执法仪”和行业监管员的“处置通”等,通过智能终端获取的问题描述信息,以及渣土车、环卫车、行政执法车等车载系统获取的位置描述信息,通过分析作业车辆、作业人员和执法车辆、执法人员的位置和实况,实时指挥调度;通过统一视频感知平台,集成全球眼视频监控系统、车载视频监控系统、建筑渣土监控系统、垃圾焚烧发电厂实时监控系统等,整合天网工程中城市管理问题高发的66个点位,形成了面向城市管理的有效智能监控优势。

nlc202309082148

3.“大”数分析

在原有数字城管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更新、扩建,优化系统流程,实现智能化案卷提醒和回复,开发智能分析评价系统,提升智慧城管考核评价的科学性;通过一、二期工程建设,实现主城区29.93平方公里的标准化采集覆盖,同时建立可量测实景影像空间数据,将城市管理的事部件定位于全息影像空间参考系中,确保平台城市景观的可视性;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提取隐含、未知并有潜在价值的信息,为政府部门决策、减少可能的风险提供一手数据。

(二)注重“物联网+”理念融入,创新服务民生

1.立足大众创新,提升公众参与

建成以微信、微博等为渠道的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创新市民参与机制;在省内首创建立wiki门户网站,促进城市管理的民主决策。同时,对有效上报城市管理问题,为城市管理提供良好建议的市民,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

2.立足社会创新,探索服务转型

在全国首创建立停车诱导微信公众平台,整合自驾车泊位寻找和公交、公共自行车站点、路线三位一体的信息查询功能,方便市民绿色出行;建立城市管理问题投诉渠道。市民通过微信直接发送城市管理事部件问题和意见建议。自2014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全新改版上线,点击量突破200万次。

3.立足知识创新,推进政产学研融合

加强与省内智慧城管专家组建的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城管研究所的紧密合作,探索校政合作新模式。全省首个县级“智慧城管”教学实践基地落户温岭,双方互聘技术顾问、专家,共同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智慧城管方向)人才,指导学生顶岗实习,为学院师生讲座,定期开展学术交流,组织专题研讨。双方通过调研拟定的《温岭市智慧城管建设规划方案》通过省级评审,获得一致好评,作为全省县级市智慧城管建设标准方案推广;双方共同申报的合作科研项目“基于温岭的智慧城管信息采集项目”被省建设厅立项。

四、建设智慧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的思考

2013年,时任住建部副部长的仇保兴在“智慧地推进中国城镇化”主题报告中提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升级为智慧城市的基础和捷径”,各地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可以“优化数字化城管系统作为智慧城市的物理性公共平台”;“智慧城管是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不断深化数字城市管理技术应用,以业务驱动部门间的资源共享和数据整合,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5]。

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的核心是社会管理,智慧城管管理领域的核心是城市管理,二者虽然领域不同,但是网格化管理的模式是可以复制的。本文提出的建设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引入智慧城管平台的理念,将网格化管理延伸到街区和乡镇,叠加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综合治理、权力阳光、决策、管理、服务、政务公开、社会监督与参与等项目内容,建立配套、完整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监督考核的闭环机制;围绕“政府城市综合管理、社会公共服务管理”,通过有效整合各部门的公用资源,统一实行“一个三级网络体制、一个统一服务入口、一个流程调处到底、一个监督考核机制、一个智能化平台”[6],最终是要着力于解决基层问题,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资源整合。通过对数据库(包括今后新增的数据库)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城市基础对象数据库、实景影像数据库,以及各类管理业务的数据库并加入时间维度,以此构建温岭市独有的、时空一体的城市数据库。二是热线便民服务中心。通过整合热线,包括市长热线12345、城管热线96310、城建热线12319、民政热线96345等特服号码和其他政府部门、公共服务企业的投诉咨询热线,搭建“一号对外”的服务平台,实现市民只要拨打一个电话就能得到政府部门提供的社区治理、小区管理、生活和便民服务。三是视频监控资源中心。通过整合视频监控资源,主要包括天网工程(公安局),公园及周边的视频监控(建设规划局),车站、公路的视频监控,以及公交、出租GPS监控(交通运输局),各市场及周边的视频监控(市场监管局),城管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行政执法局),以及酒店、宾馆、商场等社会视频监控资源,搭建覆盖全域的视频监控网络,及时了解、掌握城市管理方面的相关信息。四是公共信息服务中心。通过整合政务公开信息,搭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促进食品药品、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交通运输、教育科研等专业数据库之间的共享交换。五是地理信息服务中心。通过整合国土局的基础国土资源数据、建设规划局的天地图、交通局的道路路网信息、水务集团的给排水管网、供电局的电力线网等数据,在与智慧城管平台基础数据进行叠加、整合的基础上,形成信息覆盖面更广、基础设施功能更全的政务地理信息服务中心。六是拓展网络。数字城管的闭环监管流程是现代城市科学管理的基本方式和重要手段。在此提出创新性的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即在数字城管的基础上构建市级部门、乡镇街道、社区(村)三级网络,通过采集、派遣、处理、考核的闭环监管流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形成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问题的长效运行机制。

一级网络即市级网络,组建温岭市综合服务管理中心,整合信访、公安、司法、民政、人社、国土、卫计等部门,建立融信访接待、户籍登记办理、法律咨询、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业务为一体的平台;二级网络即街道、乡镇网络。通过整合派出所、流动人口管理办等资源,建立集多项职能于一体的社会管理服务机构;三级网络即行政村、社区网络。通过在行政村或社区建立基层管理服务站,开展各项便民服务,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

通过综合应用物联网、感知网、云计算等集感知、获取、传输、处理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和已整合的城市数据信息,推进数据融合,实现从管理到服务、从治理到运营、从零碎分割的局面到协同一体的四个平台,即业务协同平台、公共事业监督平台、应急指挥平台和基层公共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 杨海涛.城市社会网格化管理研究与展望. [D]

[2] http://www.gkzhan.com/news_People/detail/414.html

[3] 宋刚,张楠.创新2.0: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民主化[J].中国软科学,2009(10):60-66.

[4] 宋刚,孟庆国.政府2.0:创新2.0视野下的政府创新[J].电子政务,2012(2/3):1-9.

[5] http://www.vsharing.com/k/CIO/2015-9/714403.html

[6] 智慧城市白皮书[M].(2012),中国通信学会智慧城市论坛

(责任编辑:李静敏)

4.城市网格化管理方案 篇四

为进一步规范城市管理,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实现“全覆盖、无缝隙、制度化、精细化”的管理目标,努力把会宁建设成为宜居、宜商、宜游城市,借鉴外地先进管理经验,结合全县实际,特制定我县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如下:

一、充分认识实施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城市管理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就通过建章立制、细化标准、优化流程,实现城市管理无缝隙、全覆盖、无死角。实施精细化管理是适应城市发展需要,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实施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整合现有城市管理力量,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为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现代化城市提供有力保障。实施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能够为广大市民创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完备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提高全民的城市意识和文明素质,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实施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能够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塑造良好的对外形象,优化投资环境,增强会师圣地的知名度和影响

力。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进程全面加快。但是,目前我县城市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存在着不少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城市规划执行落实不到位,城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仍未真正形成,城市环境“脏、乱、差、丑”的状况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城市管理水平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改善城市面貌,已经成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的迫切要求,也是广大市民的强烈愿望。全县上下要充分认识实施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提升标杆,强化措施,全民动员,积极参与,努力开创城市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五、保障措施

严格考核奖罚,建立完善城市管理激励机制。落实城市管理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将有关职能部门、街道城市管理责任履行情况和绩效纳入领导班子目标考核重要内容。科学制定城市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及考核办法,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坚持日巡查、月检查、季通报、年奖惩制度。对城市管理网格化精细化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部门、社区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城市管理网格化精细化工作不达标的部门、社

区实行挂黄牌,并通过简报和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进行通报批评。通过奖优罚劣,严格奖惩,有效推动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工作扎实开展。

5.城市管理网格化情况总结 篇五

近日,岳池县城的居民们惊喜地发现,无论大街还是小巷随意摆摊设点、随意占道经营、随意违章停车等现象少见了,一个安静祥和的干净城市又回来了„„这正是城市管理综合“新政”带来的福音。把城市当家管,激发了岳池县城管人的探索创新活力。靠着大胆创新,精细贴心服务,他们在城市“网格化”管理、“数字化”控制、“市场化”经营等“三化”建设方面“闯出”了一条精细化管理城市的特色之路。城市管理实现“网格化” 何为城市网格化管理?岳池的做法是改变了“突击式”的传统工作模式,按照减少指挥员、增加战斗员的原则,对执法和环卫的力量重新进行了优化,将原执法大队“六队一室”调整为五个执法队,由县局直接管理,分别负责全县五个责任区域,精细划分41个执法网格区域和9个环卫网格区域,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的网格化管理。在执法网格区域实行两人负责一段街区的管理,具体负责网格区内市容秩序的管理;在环卫网格区域实行一人负责一段街区的管理,具体负责网格区内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虽然明确划分了各自的责任区域和具体责任,但如何将这些工作机制落到实处?”面对疑惑,岳池城管局副局长张洪友说,“每一个网格责任区,都确定了网格人员负责。各网格人员每天上班、下班、中途都要打指纹签到,确保网格人员坚守在责任区域开展巡查、处置等工作。通过严肃纪律,强化责任,倒逼出了一种问责机制,增强了网格人员管理城市的责任感。” 在这种责任感的背后,是岳池城市管理工作的大胆创新。这种创新,新在城管人全心践行“把城市当家管”的理念,自觉担起管理城市重担,起早摸黑,错时工作,做到勤务跟着事务走,实现“无缝化”管理。这种创新,新在城管值班干部天天坚持上街开展巡查,天天不定时抽查指挥平台,并对巡查、抽查的情况进行处置问责。这种创新,新在城管局领导每周都要带领值班组利用中午、晚上、周末深入城区开展三次督查,现场对城市管理工作进行督导和处置,努力为市民营造一个祥和美丽的家园。在这种责任感的背后,是城管网格人员日复一日、忘我工作的辛苦;是环卫保洁公司推行环卫清扫分片负责机制和环卫工人的精心扫护;是城市管理指挥平台每天对各网格段人员进行随机视频点名,并对工作履职情况按制定的《网格化人员管理十条措施》逗硬执行,每周通报、每月奖惩的结果;是岳池城管人的一种忘我工作的精神。城市管控实现“数字化” 城市管理,与民生息息相关,与城市形象如影随形。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本着“花小钱、办大事”的理念,将公安“天网工程”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使现有的城市管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充分挖掘、整合与利用,实现了数据共享、管理效能的最优化。这种管控数字化,体现在建设了城市管理指挥平台,对县城区城市管理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城区街道、广场的城市管理乱点乱象,积极受理举报投诉,快速反应,发出整改指令,监督整改全程,验收整改效果。这种管控数字化,体现在建设了指纹巡更考勤系统,在每个城管执法、环卫网格化责任段建设至少两个指纹巡更考勤点,安装指纹考勤机100台,制定《指纹考勤管理办法》,每天要求定时多次打卡签到,有效监督网格人员落实责任。这种管控数字化,体现在配备了即时通讯系统和多功能执法仪,每位网格人员配备对讲机,实现即时通讯,确保指令下达、情况报告更通畅便捷,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实现了有效监督执法和执勤管理过程,减少执法纠纷。这种管控数字化,体现在建设了gps车辆定位系统,每辆执勤车辆安装gps定位模块,精确定位车辆行使位置,有效监控车辆行使时速与路径。“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上报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正是靠着管控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理能力和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解决了以往城市管理问题信息滞后、职责不明、相互推诿、处理缓慢、手段落后等弊端,城管工作水平得到了大大提升,城市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城市经营实现“市场化” 在城市管理中,岳池县不断创新理念,以市场化、社会化、企业化和高效率为取向,逐步将市容环卫管理、市政维护和停车位管理等城市管理事务性作业逐步推向市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市管理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通过整合城市区域内的社会资源,在管理方式上合理授权与分权,使市场运作机制深入到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实现了政府由“花钱养人、养事”向“养事不养人,以费养事,花合理的钱买优质的服务”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的转变。为加快城市经营市场化步伐,该县将涉及城市管理的环卫清扫保洁、垃圾清运,13座直管公厕管理、停车位管理等公益性服务工作以公平、公正、竞争的方式全部面向社会公开发包,与中标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将管理成效以及服务质量与承包企业的管理费用“挂钩”。市场化的环卫保洁公司不断扩大清扫保洁区域,由公共区域外延伸至园区单位内部和居民小区;不断拓展新业务,除做好道路清扫保洁外,还承包了区域垃圾箱、公交站亭、道路指示牌和城区隔离带的保洁工作,另外还积极尝试非法小广告的清理整治工作,将城区喷涂式“牛皮癣”清除工作交由专业公司,对城区喷涂式“牛皮癣”实行即时清除,使“牛皮癣”清除工作更为专业化、效率化。同时,还将县城区路道旗广告的经营权面向市场公开发包,统一了路灯杆广告的制作规格,与中标经营单位签订《道旗广告管理目标责任书》,实现了“管”与“护”的分离,既提高了管理水平,又达到了美化市容的目的。“岳池城管局在全国率先推行的摊贩自治是一种非常好的城市管理方法,应当在全国各城市大力推行。”城市管理专家、中国城市管理协会会长罗亚蒙如此评价道。目前,岳池城管还探索出了保证金制度、商贩自治等特色经验,标准化建设26个放心早餐摊点、水果摊点、自行车修理摊点等便民摊点,有目的地尝试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达到便民利民惠民和有效利用城市资源的目标。同时,积极引入群众测评等社会监督机制,向市民公布服务监督电话,使服务企业的作业、管理质量得到有效监督,建立健全市场化运作的日常考核机制,实现奖优惩劣,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6.城市网格化管理发言稿 篇六

尊敬的各位领导:

你们好!

今天,我街城市网格化管理正式启动,作为一名网格责任员,担任着城市管理中各种部件、事件案件的发现、上报、核查的职责,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网格化管理的成效。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全体网格化责任员表决心如下:

一、立足本职、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作为一名城市网格化责任员立足本职工作的同时深入学习城市网格化管理实施暂行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责任意识,规范行为操守,提高业务能力。

二、及时发现、应报尽报、不断提高案件发现质量

紧紧围绕网格化“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应报尽报”的宗旨,在日常巡查中针对公共设施、道路交通、环卫环保、园林绿化、违法建设、其他设施等加强发现处置力度,逐一检查,确保不遗漏、不疏忽每一个损坏的部件,养成上班仔细、下班留意的工作习惯,一旦发现问题马上上报,及时跟进,密切配合相关处置单位把问题落实到实处,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上报问题,对于跨门经营、无证摊贩、违章停车等事件,我们在上报案子时耐心向相关当事人解释相关法律法规劝导当事人能自行改正错误,加强市民的城市环境保护意识,降低此类案件的反复性,真正做到长效管理,根本上解决社区现行脏乱差的面貌。

三、遵章守纪、完善自我、不断提高队员素质

工作中我们会严格要求自己,在岗位上尽职尽责,始终以网格责人员工作职责为准绳,严格按照各项法律法规流程办案,遵守监督员交接班制度、案件巡查记录等各项规章制度,每周例会通过深入探讨一些典型案例,集思广益,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履行网格化监督员的职责。

7.城市网格化管理方案 篇七

1.1 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概念:

所谓城市网格化管理是数字城市化管理的新模式, 是城市管理的一种革命和创新。主要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 通过“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 (事件) 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 城市管理要素划分为部件、事件;将城市管理范围以万米为单位划分为若干网格, 并将网格内的部件、事件数字化。通过整合政府管理资源, 市区联动, 条块结合, 行业联手, 流程再造, 建立“一个平台, 两个轴心” (即: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城市网格化管理监督受理中心, 城市网格化管理指挥处置中心) 的城市管理新体制, 将监督职能与管理职能分开, 强化监督与服务, 推进社区网格化、信息数字化、服务市场化、管理民主化, 城市管理从粗放转向精细, 从开环转向闭环, 从静态转向动态, 使被动转向主动, 从分散转向综合, 以实现城市管理精确、敏捷、高效、全过程、全覆盖。

1.2 城市网格化管理新模式的构架。

城市网格化管理新模式设计的核心思想是, 以需求和应用为导向, 以万米单元网格为城市管理的基本单位, 输入城市部件和城市管理所有相关的信息, 以此构成以万米单元网格为载体的城市管理信息体系。具体来看, 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 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 (2) “城市部件管理法”。 (3) “城管通”———信息采集器。 (4) “城市管理流程再造”。 (5) 城市管理体制“双轴化”。 (6) 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7) 多种技术集成的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

1.3 城市管理网格化的特点。

城市管理网格化是城市管理的一种创新模式, 在城市管理中具有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等特点。

2 上海市浦东新区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发展情况简介

2.1 浦东新区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

按照上海市的统一要求和部署, 借鉴卢湾等试点区经验, 结合浦东的实际情况, 在部件普查、资源整合的基础上, 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 规范化的网格监督员队伍, 区和功能区两级城市网格化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

2.2 浦东新区城市网格化管理流程。

建立新的管理模式, 其工作流程包括:信息收集、立案、任务派遣、任务处理、核查、结案等环节。具体的管理流程又分为常规流程和遇紧急和重大特殊情况的特殊流程。其中根据处置责任单位分为五个常规流程: (1) 由功能区单个部门负责处理的流程。 (2) 协同处理, 主责部门为功能区部门的流程。 (3) 由区级单个部门负责处理的流程。 (4) 协同处理, 主责部门为区级部门的流程。 (5) 由市相关部门负责处理的流程。

2.3 浦东新区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新特点。

浦东新区建立了一个区中心, 六个功能区中心, 建成了“五位一体”的管理平台, 形成了“三级平台, 四级派单”的工作模式, 整合了多渠道的信息来源, 全面应用领导移动督办、视频等技术, 强化了高科技监督手段的应用能力。在实施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新特点:一是实现了“五位一体”的网格化管理平台。二是形成了“三级平台, 四级派单”的管理模式。三是信息资源共享和联动。四是全面应用了GPS定位技术。五是自主研发了领导移动督办系统。六是管理区域得到全覆盖。七是强化了功能拓展。

2.4 浦东新区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绩效。

新区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自2006年试运行以来, 在提高城市管理效能方面发挥了显著绩效作用, 城市管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新区城市管理实践中, 城市网格化系统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方面, 作用已逐步得到显现。

3 浦东新区城市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浦东新区城市网格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浦东新区城市网格化管理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诸如领导机制、发现机制、处置机制、评价机制、运行保障机制、监督管理人员心理素质等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人员的治理观念落后, 对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认识不够全面; (2) 现有的管理组织机构与城市网格化管理不匹配, 从领导、发现到处置、评价和运行保障等机制不够完善; (3) 推广使用的投入成本和转换成本比较高; (4) 城市监督管理人员由于经济拮据和失业阴影等存在心理问题等。

3.2 其问题的对策。

8.城市网格化管理方案 篇八

经过近十年的实践磨练,北京网格化城市管理不断调整,日渐完善,在提升城市环境方面效果卓著。同时,积累了大量城市管理问题方面的原始数据,为优化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了珍贵的基础资料。但在通过数据解读城市环境现状时,存在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发现的问题量与城市环境方面的关系问题,即:系统发现的问题越多,区域环境越佳;还是区域中问题越少、环境越好。本文借鉴《首都城市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中对城市环境问题的调查结果,引入“城市环境问题基数”、“城市环境问题密度”与“城市环境问题敏感度”概念,从分析城市环境评价的影响因素切入,解析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问题量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针对不同特点的城市管理问题,城市管理措施应有所侧重,从而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城市环境的满意度。

一、影响城市环境评价的因素

2011年以来,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多次《首都城市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针对市容环境、秩序环境、设施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二十余类问题展开公众满意度调查。

调研显示,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公众感受到城市环境问题的密度以及对问题的关注情况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因素。公众对某方面城市环境的满意程度,与其在一段时间、一定空间内感受到的城市环境问题量成反比关系,问题越多,满意度越低。此外,还与其对此类问题的敏感程度有关,公众越是关注的问题,问题发生后对环境评价造成的负面影响越大。

以下对城市环境问题密度和城市环境问题敏感度作具体阐释。

(一)城市环境问题基数与城市环境问题密度

城市环境问题与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特征、公共服务设施数量和质量以及其他客观因素等密切相关,因此,在特定的客观条件和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某一城市环境问题发生具有一个基本的数量水平,即为城市环境问题基数。城市环境问题基数可以分别从发生、发现和有效管理两个角度进行分类。

按照发生和发现的情况,一部分问题被有效管控而没有发生;一部分问题发生并且被发现,即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中统计的问题量;还有一部分问题发生但并未被记入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

按照管理情况,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城市环境问题基数中的一部分没有发生或发生后得到有效管理;而另一部分是没有得到有效管理的问题,这部分问题的产生多数是由于管理效率低下或没有被发现。在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未被有效管理的城市环境问题量,为城市环境问题密度。

城市环境问题密度是公众对城市环境评价的重要基础。研究表明,公众注意到的城市环境问题越多,相关评价越差。

(二)城市环境问题敏感度

公众满意度调查中,对大部分项目的评价标准分为好、中、差三档。基于对中评占调查总量的比例研究,本文提出城市环境问题敏感度指标,即:

城市环境敏感度指标=1-中评百分比

城市环境敏感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众对此类问题的关注程度。中间档选项的比例低时,说明公众对相关城市环境状况的敏感度比较高,较为关注此类问题,更多给出明确的评价结果;反之,公众对相关环境现状接受程度较高,平常相对的缺乏关注,因此在接受调查时不倾向于给出比较绝对的评价。

研究显示,在城市环境评价中,敏感度高的问题发生时,相对更易被公众所注意并对环境评价产生更大负面影响。

二、网格化城市管理中问题量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公众对城市环境评价时主要受到两个因素影响,一是其周边的环境问题密度;二是其对具体问题的敏感度。而网格化城市管理中的问题量,只与第一个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发现问题量与影响城市环境的低效管理问题量,二者之间不是完全可比的数据关系。因此,网格化城市管理中发现问题量与城市环境优劣之间,不存在简单的正比或反比关系。

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中发现的问题量来反映城市环境情况时,根据城市环境问题基数不同,可能存在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城市环境问题基数变化较小。在城市管理中问题发现率和管理效率提高的情况下,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发现的问题量增加,公众感受到的城市环境问题密度降低,城市环境评价倾向于更满意。目前的网格化城市管理覆盖百余种公共设施的管理,公共设施类问题以及部分生态环境相关问题,如行道树,都属于这一类,设施总量和正常使用情况下的故障率都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城市环境问题基数变化较小。

二是城市环境问题基数受到人口等因素影响而快速增加。尽管网格化城市管理中发现的问题量不断增加,问题解决率很高,但低效管理问题的绝对数量难以降低甚至可能增加,公众感受到的城市环境问题密度居高不下,城市环境满意度难以提高。目前的网格化城市管理中的大多数事件类问题属于这种情况,如机动车乱停放和非法小广告等问题。

三、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满意度的思路

公众对城市环境的评价与城市环境问题基数、城市环境问题发生率、城市环境问题有效管理比例以及公众对具体问题的敏感度等因素均有关系。在网格化城市管理工作中,基于现有条件,提高城市环境满意度水平需要三管齐下,一是降低城市环境问题的发生率;二是对已发生的问题,提高问题发现率;三是对发现的问题,确定有效管理的标准并提高有效管理比例。

在实践中,根据不同的问题类型和问题敏感度特点,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时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对于高敏感度的城市环境问题,问题出现以及问题解决都更易被公众关注。因此,降低城市环境问题的发生率对于提高这类问题的环境满意度水平非常重要。对于已发生问题,高效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快速解决、尽快结束问题对城市环境形成的负面影响。对于敏感度较低的城市环境问题,相对而言,公众感受到的问题密度出现较大的变化,才能获得关注并在满意度调查中得到反映,亦即公众对问题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容忍度。因此在降低问题发生率以外,提高问题发现率和解决率,同样能够在提高城市环境满意度的工作中发挥有效作用。

nlc202309010544

目前,北京市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共涵盖包括市容环境、秩序环境、设施环境、生态环境及其他问题在内的5大类、173个小类城市环境问题。结合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数据与2012年一季度的《首都城市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公众对设施环境和生态环境类问题的敏感度整体上比较高,大多数被调查对象都对被调查问题具有明确的优劣判断,其中尤以井盖类问题最受公众关注。由于这类问题的公众敏感度高,而问题量变化相对较小,因此城市管理工作应重视通过分析研究,提出较为有效的预管理措施,从而减少问题发生率,提高问题发生后的解决速度。例如,针对井盖类问题,结合其材质、使用情况、损坏率、位置特征等方面的数据,筛选出易于发生问题的井盖进行重点维护,从而降低井盖问题发生率。

相比于设施和生态环境类问题,市容环境和秩序环境类问题受到人口量、人群特点、经济活动等因素影响较大,问题总量变化较大,从源头进行持续控制相对较难。公众对其中一部分问题的敏感度相对较低,例如高发问题中的无照经营游商、非法小广告和道路垃圾等。针对这类问题,城市管理问题可以结合区域特点,综合运用两类管理措施:一是减少问题发生,或问题发生后实施有效管理、降低环境影响程度;二是对于黑车、沿街晾晒、私搭乱建等问题,由于问题敏感度比较高,还需要研究有效的管理措施来降低问题发生率和问题发生后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才能提高城市环境水平。

四、网格化数据分析的综合考量

通过数据信息的分析,可以实现四个方面的应用,一是客观反映城市环境现状;二是确定城市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重点时段和重点地段;三是加强城市管理责任落实;四是研究问题发生的特点与相关因素,为城市管理提升预测预警能力、优化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效率奠定基础。

在解读网格化城市管理中问题量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方面,有以下三方面需注意:

首先,网格化城市管理数据解读中面临的问题,即发现问题量与城市环境优劣之间是正比关系还是反比关系,难以给出明确答案。原因有二:

一是网格化城市管理中发现的总问题量,与公众对城市环境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问题量,并不是完全具有可比性的数据。前者反映了城市管理的工作量;而后者以工作不到位的那部分问题以及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尚未覆盖的区域的问题基础,反映了公众对这部分城市管理问题的看法。

二是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中的问题发现量和问题解决量,是对城市环境状态的一种客观描述;而城市环境的优劣是一种主观评价,与人们对问题的敏感度、容忍度和对城市管理的要求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在对比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中的问题量与满意度评价结果时,既存在问题量减少而满意度提高的情况,也存在问题量提高而满意度提高的情况。

其次,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数据来从客观上描述城市环境情况时,需要结合人口基数,并根据公众敏感度情况,针对小类问题确定高效管理和低效管理的界限,严格界定在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的覆盖区域内、在系统的工作时段内,计算出人均的低效管理问题量,来反映公众所能感受到的城市环境的客观变化。但人均低效管理问题量与满意度调查结果并不能完全等同,因为公众对城市环境的评价还包括主观影响等因素在内。

最后,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中记录的问题与城市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分别反映了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客观情况和主观体验,二者在提高城市环境管理水平方面密不可分。综合分析各种问题的数量、特点以及公众对具体问题敏感度,能够使城市管理工作在有限的人、财、物力条件下发挥的效益趋于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平.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阎耀军.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 城市问题. 2006(2): 76-79.

[3]陈云,周曦民,王浣尘. 政府网格化管理的现状与展望[J]. 科技管理研究. 2007, 27(5): 40-41.

[4]北京市西城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 城市管理重心指数(UAFI)初探[J].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0, 12(3).

[5]首都城市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报告,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办.

(责任编辑:李利)

上一篇:信用卡额度审核下一篇:特殊药品管理培训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