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作的优秀议论文

2024-10-21

关于合作的优秀议论文(共8篇)

1.关于合作的优秀议论文 篇一

江财科研字〔2008〕5号

关于印发《江西财经大学优秀科研团队合作

奖励办法》的通知

校属各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优秀科研团队合作奖励办法》已经学校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OO八年四月二十三日

江西财经大学优秀科研团队合作奖励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凝聚我校的科学研究力量,促进学术合作与团队建设,鼓励我校教研人员通过广泛开展合作,多出高

层次、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奖项评选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每三

年评选一次。

第三条凡符合下列四项条件的科学研究合作团队,均有

资格申报本奖项:

(一)由我校教研人员组成的社会科学类2-5人,自然科

学类3-6人的科研团队。

(二)团队合作时间较长,研究方向相对集中,研究方向

应为二级学科以下(不含二级学科)的某个具体领域或方向。

(三)团队研究成果突出,为促进学校学科建设、提升科

研水平或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并同时满足以下

两项条件:

(1)三年内完成有经费资助的国家级纵向项目1 项(含)

以上,或完成有经费资助的省部级项目(省级项目限第一类)2

项(含)以上,或完成视同为国家级的横向项目1项(含)以

上;

(2)三年内发表本方向的权威论文(不含视同级别)2篇

(含)以上;

—2 —

(四)团队科研成果社会科学类每项必须至少2人(含)

以上团队成员署名,自然科学类每项必须至少3人(含)以上团队成员署名,且所有团队成员在团队提交的成果材料中至少应该出现署名1次以上(含1次)。

第四条评选程序

(一)团队自由申报,科研处对申报团队进行资格审核和

成果审核;

(二)学校组织专家对参评团队进行初评,提出获奖团队

建议名单;

(三)校学术委员会对初评结果进行复评和审定,确定最

终获奖名单。

第五条本奖项分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坚持宁缺

勿滥原则,每次奖励具体名额视申报数量按一定比例确定,最多不超过10项。

第六条奖励标准:一等奖10000元,二等奖8000元,三

等奖5000元。

第七条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第八条本办法由科研处负责解释。

主题词:科研团队奖励办法通知抄送:校领导江西财经大学校长办公室秘书科2008年4月23日印发

共印20份

2.关于合作的优秀议论文 篇二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推行到今天, 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理论体系, 操作策略也进一步完善。它彻底地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填鸭式教学, 把课堂交给学生, 让孩子们真正的成为了课堂的学习主人。依据“活动单”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尝试解决问题;在问题的牵动下, 他们小组合作, 激烈地思维碰撞, 分享全组伙伴的智慧;使他们能在合作的过程中逐渐生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博士对合作学习进行了这样定界:“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 学生之间的合作是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体现出的, 通常由3-5人成为一组。以小组组织学习, 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 同样也通过个人的研究进行学习。

但同时西方研究者指出, 尽管小组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有用的学习经验, 但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 它与其他教学模式一样, 也存在一些缺点和局限性。如:历史局限性、理论观点与教育实践存在不一致、日常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效果远低于实验室效果、合作学习的使用条件没有得到清晰的界定、合作学习的多元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等等。那么探讨怎样使合作学习显得更有效就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课堂实例, 失败的小组合作学习

[案例]英语课上, 我按照课堂教学设计布置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当我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时学生的表现令我大吃一惊, 他们很多时间在互相推托, 你推他, 他推你, 并没有很好地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 表达自己读书的感受和想法。有些组在不断分工:你说一句, 他说一句……几分钟过去了, 有的组谁来发言没确定, 谁做记录也没分配, 没有开展有实质意义的学习。有的小组一直由学习好的同学在“独领风骚”, 其他人则无动于衷, 充当看客。

案例分析:

这是一位英语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观察到的现象。给我们提出了关于小组学习有效性的问题, 引发我们的深入思考。

问题一:如何让学生去进行合作, 去开展有意义的合作, 教师如何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根据个人个性、特长等开展合理的分工, 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等等。

问题二: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每节课都需要, 学生的小组学习是否在于表面形式, 匆匆走个过场。教师要注意营造自由自在的学习氛围, 控制讨论的局面, 要在巡视及参与中“察言观色”, 及时调控。

问题三: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适, 是在做show还是教学的需要。什么时间是开展有效的小组学习的最佳时机。

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为了提高课堂实效性, 有效的小组活动应包含以下要素:

1. 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 相互信赖和面对面的激励互动。

2. 小组成员在共同任务中的分工的个人责任, 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 并同时掌握所分配的任务, 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 感受到自身对于集体的价值。

3. 促进互动是指小组成员之间互相鼓励和支持, 彼此为取得良好成绩、完成任务、得到问题结论等而付出的努力。

在课堂上通常表现为:个体相互提供足够和有效的帮助;交流各自所需的信息和材料;互相提供反馈信息;对彼此的结论进行质疑等。为使互动达成一定的效率, 小组规模不能太大, 3-4人为宜。

4. 人际交往和合作技巧。由于学生缺乏基本的合作技能, 会造成小组学习的困难, 这就要教师教会学生一些技能, 使他们彼此认可、信任, 准确交流, 高质量地进行合作。

5. 小组互评。

小组必须定期地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 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 以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这种自评能够:使学习小组成员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有利于合作技能的学习;使组员对自己的参与情况有所了解;保证学生在原认知水平上, 同样也在认识水平上进行思维, 为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提供手段。

那么应该怎样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将小组的异质分组, 把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结合在一起。小组内每个成员有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协调——激发——参与——监控——反馈,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展示效果, 那么组员互评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呢?

1.To be able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and get some useful information (能够用英语交流, 获取有效信息)

2.To be able to cooperate with partners to accomplish the task (合作意识强, 配合小组完成任务)

3.To be able to carry the task on your initiative (积极主动参与小组活动, 在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三、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1. 介绍你自己, 来自于《This is me》七年级 (上) Introduce yourself。

Work in groups.

Useful expressions:

My name is.../I am...I am... (years old) I am/come from...I live with...in...I am tall/short/pretty/small...My hair is long/short.I have long/short hair.I wear glasses.I like/love...I am good at dancing/swimming...

每一个小组成员分别描述一下自己, 其他人认真听并提出意见, 进行纠正。每个人单独完成活动单P20的“This is me”, 最后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出比较好的writing, 课堂实效性明显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试议数学课堂的合作教学 篇三

一、合作教学的实施策略

(1)营造课堂上良好的合作气氛。在合作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看法,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解放感”、“轻松感”。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形成大胆提出问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逐步形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功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2)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影响课堂合作的气氛和效果。如设计学习问题坡度太陡、知识过于复杂、难度高,学生接受不了,无法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问题的设计应难度适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分散难点,使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中,有一定知識坡度和难度,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二、合作教学课堂活动的操作

合作教学课堂活动操作的主要环节是:引、读、议、练、结。

(1)引: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每节课的引入,创设情境。采用问题提出、设问引思、复旧引新等手法,为新课的导入铺路搭桥,“引”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读:教师给出阅读提纲,为学生自学定标定向,让学生根据提纲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阅读教材的重点、难点,或者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后,再由学生阅读教材,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在阅读时,要求学生对于书中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性质等,一定要边看边思,反复推敲,顺着导读提纲的思路,弄清知识的提出、发展和形成过程。对自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小组同学可以小声议论、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教师必须来回巡视,指导学生阅读,了解阅读效果,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

(3)议:对各小组自学存在困惑不解的问题以及新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师不要急于作讲解、回答,要针对疑惑的实质给以必要的“点拨”,让学生调整自己的认识思路,让全班学生合作议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探究、取长补短,通过再思、再议达到“通”的境地,解惑释疑。对积极发言的学生予以表扬,对有独到见解的给予肯定、鼓励。这样即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培养了学生表达问题、展开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4)练:这环节的目的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突出解题的思路和思想方法,突出在练习过程所出现的难点、疑点,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共同议论,后由教师提问或学生板演的形式促进全班合作学习,创造性解决问题。

4.关于合作的优秀议论文 篇四

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有着其自身职业教育的特色。而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教育,与企业本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没有与企业相结合的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就好比无本之木,没有其生存的基石。所以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更成为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立足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使学校与企业互惠互利,达成“双赢”,是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一直在探究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和必要性

美国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德国的“双元制培训”,英国的“三明治工读制度”,俄罗斯的“学校——基地企业制度”,虽其名称各国不同,但就其本质而言,它们都是校企合作的成功范例,企业根据需求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后,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共同培养人才。实践也表明,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职业素养,实现在校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零距离对接”的目标,也使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得到贯彻落实。

在市场经济之下,职业教育的办学机制需主动市场化,培养适应企业所需的合格的劳动力,才能走出一条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有自己特色的道路,才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因此,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了解其所需的劳动力的规格,从而确定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而学生实训所需场地和设备,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等,都离不开企业的协助。对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来说,校企合作是其内在需要,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而对于企业来说,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全球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的形成及技术变革的加速,要立足变幻莫测的商场,更需要大量的人才。通过与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的合作,企业能获得即招即用的技能型人才,提高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加快知识更新,培育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这种“共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企业也是十分有益的。

二、校企合作中企业缺乏积极性的原因

(一)博弈理论中的合作双赢

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博弈圣经》中写到:“博弈论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意义。”按照2005年因对博弈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罗伯特·奥曼教授的说法,博弈论就是研究互动决策的理论。即当一个主体的选择受到其他主体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也影响到其他行为主体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及均衡问题。

在保证型博弈中,存在两种纳什均衡解A1B1和A2B2,其中A1B1是帕累托最优,即互利共赢。在这两种策略中,博弈双方都采取合作策略是压倒性的战略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合作一定能够实现,要取得互利共赢的结果,还取决于双方谈判的成效。在谈判过程中,通过双方达成一定共识,协调各自的行为从而实现互利共赢。这种博弈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合作博弈,双方具有合作的意愿,合作的结果自动实现互利共赢。

而托马斯·谢林的冲突管理理论认为,冲突双方之间除了利益冲突之外,往往还存在某种共同利益;参与人在选择博弈战略时,并非完全合作,也不完全参与。现实中的棋局中,由于种种因素,许多人并不是完全参与深层次合作,仅仅是一定程度的涉入,相关各方由于受到各自利益的驱使与博弈,会陷入一种非合作状态下的“囚徒困境”。如果双方沟通不当或因缺乏信任而导致双方都采取背叛战略,互利共赢就不能实现,该博弈会转化为“囚徒困境”博弈。

(二)校企合作中企业缺乏积极性的原因

初看起来,企业与学校利益是一致的,若是合作,就是一种积极博弈,能产生双赢的结果。而事实是,目前大部分的职业院校与企业仍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上,专业培养计划大都是学校为主制定的,课程内容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许多的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得到企业的配合。绝大多数的校企合作教育只是流于形式,职业院校大力推崇,而企业却兴致缺乏,无法在双方之间达成协调,更不可能实现双赢局面了。

从主导方政府层面来看,儒家思想的影响,导致职业教育在中国社会的认可度低下,在转变国人重普教轻职教等观念意识方面,政府建树不大。而且没有从法律政策上建立实质有效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使学校、企业对校企合作中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的不明确,也使企业缺乏利益的保障。如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必然承担着一定的经济风险与信誉风险,政府不从法律政策上给予支持,势必影响到企业的积极性。因此,宏观调控的不足,使校企合作缺少必要的引导与约束,难以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

从参与双方学校与企业来看,合作的长效机制若难以建立,企业与学校无法相互渗透,学校就无法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由此影响到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专业方向建设、师资队伍的培养等方面。加之经费不足,实训条件的不健全等现实问题,从企业方的角度来说,短期内无利可图,甚至可能“倒贴”,这无疑是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巨大障碍。大多数企业看重的是眼前的既得利益,没有用长远的眼光来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也不愿意在人力资源上进行教育投资。一些表层合作仅是校企双方为了完成实习任务或解决临时用工等问题而进行的,带有临时性和功利目的。企业并没有真正参与人才的培养,对学校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订等没有多大的发言权,因此,企业也不可能对校企合作有全面的认识。若在长期有效的合作中,在人才、技术创新等方面职业院校将给企业以强有力的支持,从长远来看,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决不仅仅是企业利益的“索取者”,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者”,校企双方应该是双赢的,而不会是以一方利益受损为代价。

三、从共赢性博弈到校企“双赢”

(一)共赢性博弈实现的前提与条件

根据博弈论的解释,无论是合作博弈还是非合作博弈,要形成一种博弈关系,必须具备五大基本要素:

1.有利益联系的博弈方,即博弈的参与者。首先,博弈方是参与决策的决策主体,博弈方必须有某种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内在联系。再者,博弈方还必须是理性的博弈方,能考虑到双方内在联系而选择对其收益最大的策略。

2.博弈方在自主行动中可以采取的策略。所有博弈方的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博弈就是试图实现这种策略组合的过程。

3.博弈的次序。在现实的各种决策活动中,当存在多个独立决策方进行决策时,有时候这些博弈方必须同时做出选择,保证公平合理。而很多时候各博弈方的决策又必须有先后之分,并且,在一些博弈中每个博弈方还要作不止一次的决策选择,这就需要有一个次序问题。

4.博弈方的收益。对应于各博弈方的每一组可能的决策选择,博弈都有一个结果表示各博弈方在该策略组合下的所得和所失。我们把博弈中各种可能的结果的量化数值称为博弈中各博弈方在相应情况下的收益。规定一个博弈必须对收益作出规定。

5.博弈结果。是指博弈方的行动所产生的所有可能情况,包括行动组合、策略组合和收益组合。博弈均衡则是指所有博弈方最优策略的组合。博弈均衡是维系博弈结果长期稳定的前提条件,否则,至少有一个博弈方会改变自己的行动,继而引起其他博弈方行动的改变。

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并非所有的博弈都能实现共赢性的博弈结果,博弈条件不同,博弈均衡也不同。有规则性、制度性的合作博弈才是实现共赢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需要一套严密、更规范的机制来实现有效合作。要实现共赢性博弈的前提与条件是:

1.允许有限次地重复博弈。即博弈方能够根据每次博弈的结果重新调整和完善自身决策,以使自己获益最优。在重复博弈的过程中,博弈方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获悉其他博弈方的决策信息,从而更能准确地依据对方的决策做出自身最优的判断。因此,重复博弈是最终实现共赢性博弈的首要条件。

2.博弈方要有合作理念。博弈方诚信合作是确保实现共赢性博弈的基本前提。反之,如果所有博弈方都互相猜忌、尔虞我诈,缺乏基本的信任,即使有重复博弈的可能,也无法走向合作。在“囚徒困境”博弈中,如果两囚犯都能抱着对对方充分信任的理念,互相合作,以共同利益为重,都选择“抵赖”其罪行,就能实现“双赢”的结果。

3.在博弈中要有一套制度性安排(或称“游戏规则”)。即使是在合作博弈的情况下,如果这种合作仅仅依靠博弈方的诚信来维系,没有一套具有强制性的制度作保障与约束,合作将会失去长期存在的基石。没有制度性安排的合作博弈是短暂和不稳定的,因为很难保证博弈方不会出于自身的利益的考虑而违背这种合作。建立一套能够实现纳什均衡的制度性安排是约束博弈方长期合作的核心要素,也是实现共赢性博弈的关键所在。

4.要实现共赢性博弈,还必须在博弈方之间建立一种有效的“激励相容”机制。它是一种通过报复或惩罚的约束来维护长期合作的行之有效的做法。显然,这是确保博弈方能共同遵守“游戏规则”的必要手段和途径,旨在维护制度性合作博弈的长期稳定,从而进一步增强实现共赢性博弈的制度保障。

5.要实现持续稳定的共赢,还必须存在一套利益平衡机制,协调由于博弈方博弈能力上的差异而造成的获益大小的矛盾。从理论上可以把职业院校与企业分别具有的资源与优势进行有效组合,通过共享与互补来获得新的综合优势,但其成功的前提是要有一套利益平衡机制。长远的合作中利益失衡必然会造成合作的不稳定。

(二)加强企业积极性,创校企“双赢”局面

由上可知,在一定的条件下,深层的校企合作是可以实现共赢的。企业要认识到人才培养中自己有一定的责任与义务,也要认识到其重要性。当然,企业与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的合作并不是一种无偿的付出,而是对自身未来发展的最大投资。若是有了政府的正确引导,校企双方的有效沟通与合作,行之有效的制度与保障机制,企业了解到人力投资的重要性及其所能获得的长远利益,自然会积极地参与到合作中来。

校企合作的有效实行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否则企业的积极性很难被激发。职业教育要建立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政府本身要加大投入,给予相关单位一定的资助。而且政府需通过采取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企业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企业参与和支持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再者,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法规体系尚不健全,尽管其概括地规定了企业对职业教育应承担的义务,但仅仅是原则性规定,缺乏涉及合作经费的条例,对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具体权、责并不明确。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所做出的许多指示也十分空洞,缺乏实施性。通过立法对学校和企业的权利及义务进行保障与监督,可免除其后顾之忧。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完善,使学校企业的合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很值得我们借鉴。由此可见,政府要建立健全的相应法规和制度,才能确保校企双方合作关系的稳定与持久。

有了政府的指引,以相关的法律为依据,行业协会就能更能更好地发挥桥梁作用,促使校企合作的主体双方更深入地互动起来。因为行业协会既熟悉企业的运营,又了解学校的教育活动,可以为校企合作提供策划、咨询、指导、评估等服务。成熟的行业协会能在校企合作中发挥强有力的中介作用,如德国的行业协会就是很好的范例,在我国,上海成立了由行业协会、企业、教育培训机构代表及专家组成的专业理事会,由专业理事会负责指导、协调相关具体的教育教学事宜。有了政府与行业协会的牵头,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制定出校企合作教育的规则和具体指导手册,规范校企双方行为,极大地优化了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外部环境。但总的来说,我国目前虽有不少行业协会,却仍然非常薄弱,无法很好地指导教育培训事务的发展,不能与西方的行业协会相提并论,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扩大其规模,发挥其指导及组织管理作用。

在政府与行业协会的指导与协调下,校企双方也应建立一个小型的校企合作的组织协调机构,更进一步的明确各自一方在校企合作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可以以合同的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以保证每一环节有章可循,使校企合作能够可持续地发展下去。还必须让企业真正参与到学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中来,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将学生培养成既有一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专业技能的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首先,通过调研分析,着重了解企业每年员工的招聘数量,人才的类型,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知识技能的具体要求等等,为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提供决策依据。再根据岗位需要,校企深入交流互动,共同设置专业课程,设计培养方案,制定企业全方位参与教育教学的一套运行机制,同时,企业也参与制定实训计划,指派专业人员指导学生实训,提供实习设备和场所,使学生与岗位“零距离”接触。最后,学校要与企业共同完善具体的知识及技能的考核制度。企业的全程参与,将对校企合作有更深入的认识,长期的合作下来,企业获得的人力资源效益也会慢慢凸显出来。

使企业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必须了解到利益的均衡是合作的基础。职业教育中,学校和企业是博弈中的主体,双方为了各自利益而多次博弈,而校企双方经过多次冲突博弈,最终会意识到,在追求自我利益的时候,如果完全不考虑对方利益,甚至以损害对方利益的

方式来获得自我利益,最终必然使自我利益也受损。在有了政策保障、行业引导、校企双方建立可行的具体机制的条件下,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最终会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达成共赢。

5.在全县银企合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五

我县之所以存在产业不强、企业不大、品牌不响的问题,关键是思想观念问题,特别是企业经营者的思想观念问题。主要表现:一是缺乏发展意识。在企业经营者中仍普遍存有“小富即安,小成则满”的思想,缺乏进取心、事业心,安于现状,没有尽快做大做强的强烈欲望或者根本就不敢干大的。说到底,就是在头脑中没有真正把“人为什么要活着、为什么要把企业做大做强”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基本问题解决好,井中之蛙、坐井观天的问题没有解决好。二是缺乏风险意识。总是求稳怕赔,怕担风险,认为搞投入风险太大。殊不知世界上没有无风险的回报。企业干不大,产品不创新,用不了几年就要被淘汰,这才是最大的风险。三是缺乏融资意识。我们大多数企业经营者没考虑过资本运营,不懂得如何进行融资,没有与金融部门打交道的习惯,更有甚者,到现在还以没有贷款为荣,错过了大好的发展机遇,致使企业成了又小又老的疙瘩头。四是缺乏合作意识。有的总认为个人独资最稳当,宁可自己赚10块钱的100%,也不愿意和别人合作赚100块钱的50%;有的即使搞合作,也是只重视“单赢”不重视“双赢”,算帐“精明”而不“聪明”,合作“要利”而不“让利”。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已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和拦路虎。

如何解决这些思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就是到外地的一些大企业参观考察学习,学习人家的思想观念、经营理念、胆识气魄;多参加一些展览会、交易会,换脑、洗脑。请进来,就是请专家、学者、成功企业家来我县传经授道(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或者直接到企业解疑释惑。总的看,这几年我们组织的各类参观、参展、参会活动,大多数企业是比较重视的,但也有部分企业以种种理由不参与或找人代替,错过了一次次现场学习、开阔眼界的好机会,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希望企业老板们对这类活动要积极参与。下一步,有关部门要分行业、有针对性地组织好参观学习、参会参展活动,并搞好全程服务。

二、在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项目既是企业发展的载体,又是争取资金的载体。一个企业没有好的项目也就没有了生命力,更不可能争取到金融部门的支持。我县之所以欠发达,就是欠在大项目、好项目上。从现在开始,全县上下要凝神聚力、千方百计拉长大项目这个“短腿”。县、乡及部门单位领导同志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要紧紧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县、乡要按照“竣工投产一批、启动建设一批、筛选储备一批”的要求;企业要按照“投产一个、建设一个、在途一个、预备一个”的要求,抓好项目工作。要认真学习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和银行的信贷投向政策,提高项目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要提高筛选项目工作的科学性,通过跑大专院校、跑企业、跑市场选项目。发改局、经贸局、民经局等县直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要带领帮助企业选项目、筹资金、解难题、促建设。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企业在项目问题上要积极主动,舍得出人、出钱、出车,把项目选准,把资金跑成,把项目建成,把企业做大。

三、在争取银行资金上实现新突破

**县之所以没有大企业、大项目,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银行资金利用少。据县人行统计,截止4月底,我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亿元,存贷差有**亿元。而广饶县存款82亿元,贷款却是129亿元,贷存差47亿元,这和我们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所以说我们受益在银行,吃亏也在银行,并且是吃了大亏。值得庆幸的是,对银行资金的重要性,部分企业老板在这两年已有所认识,亡羊补牢总比不补要强。然而,在认识方面仍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认为小额的比大额的好贷;二是认为短期的比长期的好贷;三是认为流动资金比项目资金好贷;四是认为审批层次越低越好贷。由于认识上的误区,造成行动上的懦夫,致使到现在在争取银行信贷资金方面仍然没有大的突破。如此下去,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会越拉越大,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说,我们在争取资金上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下死手、用真招、出成效。

一要突出争取项目资金。我们之所以争取银行资金少,关键是少在争取项目贷款资金上,我们要下决心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争取项目贷款尽管手续可能复杂一些,时间相对长一点,但一旦成功就是上千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使用时间都在两三年以上。企业如果没有项目贷款,即使争取到点儿流动贷款资金,一方面额度有限,数量不会太大;另一方面企业老板从此也就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今天贷明天还,为了一点儿小钱天天忙,这样一来,哪还有精力想长远、谋大事?所以,我们要下决心在争取银行项目贷款上实现新突破。从现在起,县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帮助每一个重点企业选一个好项目,力争用较短的时间,做到可研、环评、立项“三件”齐全,及早向适宜的银行申报,然后与银行的同志们跑市到省进京,直到最后争取成功。同时,要重视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贷争取工作。

二要提高企业资信度。要高度重视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这是能否争取到贷款的硬杠杠。各行放贷对象基本都在aa级以上,a级企业就很难,达不到“a”级的企业银行根本就不考虑。因此,各企业要自觉遵守国家的金融法规政策,自觉维护银行债权,及时偿还银行债务;要按照银行资信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资金和项目资金管理制度;设身处地地为银行着想,解除银行的后顾之忧,以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赢得银行的信任,这样双方相互支持,才能培植出一批aa级和aaa级企业。

三要做好贷款担保和抵押工作。要落实好县政府《关于银企合作工作的意见》。通过组建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协会,合法高效地组织、使用企业抵押资源;依据有关规定和政策,及时将企业已占用的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扩大企业融资抵押资源,对这项工作,民经局、国土局要尽快研究,力争在短期内有所突破;银行要积极开办利用合同订单、信用证、个人信用等抵押贷款业务,逐步建立起形式多样、规范有序、灵活高效、保障有力的信贷抵押机制。

范文网

四要建立银企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银行和县内企业进行沟通和座谈,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推动银企合作向宽领域、深层次、大额度发展。同时,要建立和落实银企合作激励机制,严格兑现各项政策,切实激发好、保护好银企双方的积极性。

五要建立重点项目推介制度。县政府按照全县经济结构调整和行业布局,每年有计划地筛选一批产品有广阔市场前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重点项目向银行推介,争取银行的理解和支持,尽快使项目进入银行立项、审批程序,早日开工建设。

四、在技术装备上实现新突破

目前,我县大多数企业技术工艺落后、设备陈旧,影响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多数企业用的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设备,有的还靠手工操作,用肉眼测量。这样的技术装备条件是无法建设现代化企业的。没有好的设备,不可能生产出质量好、精密度高的产品;没有好的设备,就不可能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批量化、规模化的生产;没有好的设备,也不可能拿到大的订单,(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企业也就没有竞争力。在设备问题上,我们要学习***同志舍得花大价钱引进好设备的做法,因为他们的技术装备水平高,才可以生产进口织机的配件。企业老板在这方面一定要转变观念,把更新技术装备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任务,舍得花钱买宝刀。对不适应新的生产技术标准要求的,要进行改造;已经没有改造价值的设备,要痛下决心进行更新,引进同类产品先进生产设备;新上项目或技改项目,要放远眼光、算大帐,上就上先进的,抢占制高点。

五、在品牌打造上实现新突破

企业打造品牌,必须坚持外功、内功一起练,硬件、软件一起上。

硬件建设,主要包括厂区、厂房等建筑物的建设。我县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厂区规划不合理、厂房狭小低矮破旧,不能适应现代生产的要求,影响了应有功能的发挥、生产效率的提高,影响了员工的精神状态。有的企业车间生产条件极差,没有操作台、没有存放架、没有符合基本要求的地面处理,有的是小板凳、小马扎,有的这一堆原材物料,那一堆加工配件,这样的杂乱无章,怎样进行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又怎么能不让客户对我们失去信心?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有的企业来了客户不敢往自己的企业领,领了也不敢到车间去看。现在,无论是县**开发区还是乡镇的产业聚集区,我们对企业的厂房、厂区建设都有了明确的规划设计标准和要求,希望各企业尤其是重点企业都要按照规划设计要求,进行厂房、厂区设计和建设。按照“三合理”(车间、材料库、成品库)、“三上架”(成品、加工件、原材料)的要求,搞好硬件建设。

软件建设,要重点抓好产品、商标、企业、“老板”荣誉的创建和争取工作。要积极争创**名牌、免检产品,中国名牌、免检产品;争创省级著名商标和国家著名、驰名商标;要积极争取省级、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争创全国、全省、全市及行业强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企业老板要争当各级优秀企业家、先进个人、劳动模范、杰出青年等;要加强企业的包装、宣传,积极参加各种层次较高的评奖活动和会展、论坛,抓好企业上网工程,努力提高企业知名度。

六、在人才兴企上实现新突破

据统计,目前我县民营企业中,共有高级职称的**人,中级职称的**人,本科生**人,专科生**人,包括*没有一个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而浙江一家加工紫菜的企业,就拥有20多名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的差距。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做好企业的人才工作,老板自身首先要成为帅才,要通过参观学习、培训、自学等途径切实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和决策管理水平,增强驾驭企业、驾驭市场的能力。要搞好人才的引进、培训和开发利用。人事、劳动等有关部门要按企业需求,科学制定人才引进计划,为企业引进各类急需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有针对性地经常邀请专家、学者和知名企业经理来我县为企业把脉会诊,举办各类培训班。各企业也要积极主动地组织人员参加各类培训,有人才方面的需求要及时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和联系。要搞好人才的储备和开发,千方百计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人才的智慧和才能。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和企业都要给予重奖,努力在全县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重用人才的浓厚氛围。

七、在改进工作作风上实现新突破

尽管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但在当前这个阶段,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与以往相比,不是疏远了,而是更亲密了。政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企业是完全一致的──就是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有的企业老板认为企业是我自己的,政府管那(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么多干么?我们有些干部也认为,企业是老板个人的,政府想管也管不了,有劲使不上。这些想法都是不对的,任何时候政府的调控职能、服务职能是不会改变的。不是有劲使不上,而是没有找到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就是服务。要在筛选论证项目上为企业搞服务,在争取银行资金上为企业搞服务,在协调关系、争取政策上为企业搞服务。

要切实转变作风,扑下身子抓落实。各级领导同志,特别是各乡镇的党委书记和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都要靠到企业上、盯到项目上,与企业一起研究筛选建设项目、研究如何争取资金等关键环节的每一步。党委书记要亲自带领企业跑银行、跑项目;有关部门要把为多少家企业选了多少个项目,争取了多少块“招牌”,争取了多少资金作为考核目标;金融部门要把为重点企业发放贷款特别是项目贷款作为任务目标。真正形成“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围着银行转,银行围着放贷转,全县围着项目转”的工作局面。

6.浅议律师事务所团队合作 篇六

一、必要性

(一)行业市场的需求

新 中国的律师行业迄今已走过二十多个年头,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外

部环境也在日益改善。现在律师业务从房地产、投融资、项目建设、公司设立、重组改制以及劳动人事等等各个行业和领域,多元化发展拓宽了律师的业务范围,丰富了律师的眼界,相应的对律师的专业素养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单个律师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与外部的人脉关系及体力、精力、时间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市场对律师服务水准的要求,因此律师团队合作是市场的要求,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律师事务所发展的要求

对于目前这样一个客户需求日益细分、行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法律服务市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律师事务所必然是一个拥有出众团队竞争力的组合,这就需要有众多高素质律师人才、专业特长合理搭配且内部完善的合作协调机制。

据调查,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地区,排名在前的律师事务所无一例外都是团队合作强的所,正如一位加拿大的律师事务所管理专家所言,“当律师事务所学会以团队方式运做后,他们就会繁荣。团队有利于平衡客户、雇员 和律师的各项需求。”,因此,估测一个所的业务发展水平和发展前景,只需要考察一个律师事务所的的团队合作情况,而对于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而言,如果想要让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得以发展,或者说仅仅是维持目前的地位,那么他需要的就不仅仅是认真考虑团队合作问题,而是逐步地认真地付诸行 动。因为一个没有市场、没有发展前景的律师事务所显然不是一个具有向心力的事务所。

(三)律师个体的需求

介入法律服务市场的每个律师个体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地位都是不一样的,这就决定每个律师对自己、对律师事务所都有不一样的要求,但是对名誉、收入、提高业务水平、工作环境、发展前景的要求是绝大多数律师的共同愿望,为实现这些要求,就需要有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市场作为支撑,但正如笔者前面阐述的,目前的市场是需要有团队竞争力的市场,这就决定了律师个体对律师事务所的团队合作是有着自然的、强烈的需求。

二、律师事务所团队合作的不同阶段

律师事务所团队合作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笔者认为大致上应该划分成三个大的阶段,即原始(或自发)的合作阶段、团队制度合作阶段和高级团队合作,原始合作阶段其人员的组合并非是从资源的优化配置上出发,而更多的以主力律师(一般是案源较多的合伙人)加上一至多名协办律师或律师助理组成,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主力律师精力、时间不够充足和协办律师案源不足导致收入过低的问题,当然也存在着两个或多个律师因为其他原因产生的组合,从这一组织方式我们可以分析到其办案效果是1+1≤2,而因为其分配制度是在原有的个案分配制

度上的粗略划分,故极易在合作律师之间产生利益分配矛盾,原因是协办律师认为自己从事了80-90%的程序性工作,而分配到的收入低于或等于50%,而主力律师认为协办律师能力差,因此他的工作量并没有那么多,可能自己一个电话就能完成协办律师一半的事务,必须承认双方的观点都没有错,因为这种方式其方案效果是1+1≤2,故不可避免的产生这种结果,而其中两个或多个律师因为其他原因产生的组合就较少产生这种矛盾。所以笔者认为这种原始的合作阶段事实上并不是本文中提到的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也是必须尽快脱离的阶段,因为它产生了三个问题,一是小团体内部的离心,二是小团体外部的离心,三是主力律师对团队合作的疑惧和异议。

第二个大阶段是团队制度合作阶段,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律师事务所团队合作,这种合作必须是一种有明确制度保障的稳定的运行机制,这种制度包括合理的分案制度、分配制度、奖励制度、质量控制制度、专业分工及 培训制度、管理与协调制度等,从合作目的上分也可分为二个阶段或类型,一是因案找人,二是因人找案,因案找人是初级阶段,大致是出现了一个大业务,无法个人完成,因此必须找较多的人参与进来,同时这一业务的性质决定了个人在其中的作用较小,需要人员紧密的合作,而且团队的人员不是随意的组合,是互补的有机组合,产生了团队的集体效能,在此前提下产生的结果是N人的效果大于N,因此形成团队是必须的、唯一的选择,于是包括工作量和收入分配制度在内的各项团队合作必备的制度产生并不断完善,协调和管理制度也相继产生,这些制度使合理利用和调配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成为可能。因人找案是因案找人团队在合作基础好处上发现了合作的优越性,同时在合作基础上实现了业务技能的提高和程序化,因此以现有团队为基础,以团队的竞争力为手段开始开拓同类型的业务,在开拓和完成业务过程中不断的优化制度和人员。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一大阶段,贯穿始终的是三个要素,即业务、制度和人员,其中制度是基础,制度建设是极富挑战性的任务,也是关系到团队稳定和发展、团队成员形成向心力的关键。

第三个大阶段是高级团队合作阶段,在这一阶段每名律师的专业技能、知识、经验技巧、公共关系等都已成为其他合伙人或律师的共享资源,每个人的收益也因为其他人的存在而有明显的良性扩增,个人利益因律师事务所集体效益产生成倍增长,合作共赢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并已成为每名律师的首要行为准则,整个律师事务所的基本运行方式与团队合作方式高度统一,部分律师事务所已成为统一的团队,这种统一不同于公司法人型的统一,而更类似于足球队形式的统一。而在此时,大型的团队业务在整个律师事务所已经成为主导业务并已形成品牌效益,维护品牌的声誉已经成为团队及团队所有成员最重要的任务。

三、构建律师事务所团队合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目标计划

需要明确律师事务所建立团队合作机制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不是为了建而建,而是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为了提升事务 所的核心竞争力和专业发展,也为了使每个人都能通过这种制度最终获得更大的收益。目标是战略层次的内容,应当是合伙人制定并使每个律师都能够理解并支持,而计划是战术层次的内容,是

由团队根据目标制定的、得到合伙人批准进行实施的具体行动规划,也是合伙人对该团队进行评估的依据。而团队应当根据计划进行分解并尽可能的落实到每个团队成员。这有利于计划和目标的完成。

(二)分配

团队合作即是人之间的合作,人之间的合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分配问题,这里的分配问题包括了工作量的分配和收入的分配,其核心就是分配制度的设计,律师事务所原有的提成制或包干制等基于个人的分配取酬制度已经完全无法适应这种团队合作,必须另起炉灶了。分配制度设计的不好,团队合作必然是空中楼阁或自欺欺人的皇帝新装,鉴定分配制度成功与否的关键,应当是看这种分配制度是否能够调动绝大多数律师的积极性,尽可能的克服大锅饭现象,笔者认为为了实现调动绝大多数律师积极性这一目的,这一制度应当由所有的律师参与设计制定,这样让每个人能够充分发表意见,就自己所关心的、影响自己积极性的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有利于团队气氛的形成,当然这些观点必然会有冲突和矛盾,但当这些观点和看法都摆在桌面上后,是有利于律师个体对最终制度充分谅解和支持,最终意见的形成应当是由大家决议产生,因为既然是团队合作,那么团队的意志应当是最终的意志,也是利益的平衡点之所在,具体到制度的设计还是存在不少难点,这些难点又是无法逾越的,例如:案源推荐的利益计算,合作案件的利益计算,工作量如何计算和定义,工作如何分配,这些无一不体现律师事务所内部的价值取向和相关方面制衡关系,相较于普通律师容易盯住当前利益的缺点,合伙人由于站在不同的平台上,因此有着不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正是合伙人展现自己的智慧和前瞻力,引导大家并最终形成一个合情合理的分配制度的时候

(三)团队的组成通常的团队构成是一个或多个合伙人带领多个普通律师或律师助理,但这里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团队应当是具有自愿性、人际关系、专业特点和能力的成员组合,这里的自愿性是必要条件,即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应当是自愿的,而人际关系决定了团队的紧密性,专业特点和能力决定了团队的高效性,其次需要尽快定位和设置权限并明确责任,团队不是个体户的集合,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律师团队而言,有合伙人、有资深律师、有普通律师、有律师助理等等,不能尽快定位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和进入工作状态。这里所说的定位包括了设定合理的层级管理制度、晋升制度和分工配合制度,律师职业决定了律师本身的松散性,但团队合作必须配合一定的管理约束,这种管理约束应当且只能是以目标管理作为基础的。最后需要考虑的是团队成员的调整,团队成员的调整需要慎重,因为这涉及到利益的分配和计算,但团队成员的调整又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调整的依据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否有利于团队的高效工作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因此自愿退出者、在团队内人际关系很差影响合作者、专业特点和能力与团队不合者和因个人原因致使计划无法未完成者等等都是应当进行调整的成员。

四、结语

7.浅议中外合作办学的市场导向 篇七

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所谓市场, Pind yc k和Rub infie ld (1992) 将其定义为“买者和卖者相交互的集合, 这一集合使交易成为可能, 而买者和卖者的交互作用则形成了市场”。市场, 作为一种经济运行的调节机制和管理体制, 在社会经济调节中占据主导地位, 起基础性作用。

什么是市场导向?市场导向应当如何界定?直至20世纪90年代以前, 学术界对此仍缺乏清晰的定义。时至今日, 学术界仍未就市场导向的定义达成一致意见。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有以Kohli和J a wors ki (1990) 为代表的行为观点论, 将市场导向概念定义为“整个组织产生有关顾客目前及未来需求的市场情报, 跨部门传播市场情报, 并举组织之全力来加以响应”, 及Naver和Sla te r (1990) 的文化观点, 把市场导向定义为:一种组织文化, 它能最有效地开展各种必要的活动为买方创造更高价值, 并以此带来持续的经营绩效。为实现这一目的, 组织将创造与维护这一文化来促进形成员工的市场导向行为。发展到Deshpande和Farley (1996) 在其概念基础上的定义“通过持续的需求评估, 以创造和满足顾客需求为目的的一系列职能流程和活动”。

二、市场导向的行为要素

Na ve r和Sla te r (1990) 认为, 市场导向涉及三个行为活动, 即顾客导向 (customerorientation) 、竞争者导向 (competitor orientation) 和职能间协调 (inte rfunc tiona l c oord ina tion) 。

(1) 顾客导向:指组织能充分了解目标市场顾客, 了解他们心目中产品独特价值, 充分理解顾客需求, 增加顾客收益创造具有优异顾客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2) 竞争者导向:指组织对现有和潜在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弱点, 及其长远的能力和战略的理解。

(3) 职能间协调:指组织在为顾客创造优异价值的过程中, 协调利用和整合组织资源, 密切各职能部门的相互协作。

由此可见, 市场导向是作为一种组织运作架构 (organizing fra me work) , 其目的是促进组织提升管理、创新能力, 为组织发展、创造并向顾客提供优异价值从而使组织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善用和萃取这些资源或能力来创造竞争优势带来超额利润。

三、中外合作办学的市场导向

1. 中外合作办学源起与理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很多大学面对激烈的生源和经费竞争, 纷纷重塑大学形象, 将一直信奉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高等教育在量的方面有了显著扩张, 世界范围的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 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甚至普及化阶段。而同时, 经济全球化对大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大学只有向企业组织提供熟悉国际经贸、法律和技术等内容的人才, 才能受到社会的欢迎。各个大学纷纷通

●程序1, 谢丽惠2

过结成大学联盟、联合办学、扩大留学生招生、中外合作办学等国际化教育途径来顺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经济发展浪潮。

中外合作办学是在经济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背景的驱动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和跨境教育, 为不同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近几年来,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 国内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现象比较严重, 教育观念、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式、教学内容和方法亟待改革, 师资队伍水平需要提高。高等教育投入跟不上规模发展, 部分高校办学条件不足, 教育资源跟不上招生规模扩大的速度, 出现质量下降的危机。通过中外合作办学, 合理引进与有效利用国外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能在相当程度上缓解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国内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 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教育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因此, 中外合作办学, 是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由于教育国际化是通过不同国家的教育主体实现的, 而这种主体之间的国际差异引发的目标不可能完全靠行政手段或慈善资助来实现, 因而必须借助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才能保证双方或多方的利益, 而高等教育大众化量的扩张引发的质的变化, 为市场介入大学校园带来了竞争机制和效益观念, 使中外合作办学成为作为社会机构的大学, 在传授、生产 (创造) 知识和培育人才这两种商品提供中的手段和方式。马克思曾经指出过:“生产劳动的分工, 使它们各自的产品互相变成商品, 互相成为等价物, 使它们互相成为市场。”与他人发生商品交换关系的市场行为应遵循价值规律和等价交换的市场导向原则。

2. 市场导向理论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的运用

(1) 消费者导向。市场定位应服务于“两个市场”, 这“两个市场”, 指的是人才劳动力市场和教育消费者市场。

所谓人才劳动力市场, 即用人单位。这种市场往往以职业岗位以及行业与企业组织发展变化的需要为根据, 要不断研究与适应这个市场对人才、对劳动力的类型、素质、技术与技能方面的要求。从劳动力市场上可看出:一方面工资待遇、地位高低与学历高低明显成正相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教育投资或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机制。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 国民对教育的需求正日趋火热。尤其加入WTO后, 随着我国和其他WTO成员国双方各类市场的逐步互相开放, 双方的一些公司、企业、集团等纷纷抢占对方“市场”。这必然促进我国劳动力市场日趋国际化, 为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开辟了一个世界级的庞大的源源不断的劳动力的“集结地”, 也加快了各级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蓬勃发展。引进“外资”和“外智”, 让更多的青少年在国内就能享受到国外优质的“教育消费”, 为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

教育消费者市场指的就是学生及其家长和教师。这种市场往往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以及学生求学的目的和要求为根据, 这种市场一般受制于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对教师来说, 通过合作方式, 一方面为一些青年教师提供出国进修的机会;另一方面为无法出国的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向外方教师学习的契机。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能力。

(2) 竞争者导向。有市场就有竞争。营销界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企业组织应树立竞争导向。任何一个市场上参与活动的企业组织都应知道竞争者对自身的意义。树立竞争导向有利于本组织注意自己的弱点和注意竞争者的优势, 从而使企业组织树立奋斗的方向。

高等教育大众化打破了精英时代的高度统一、一致标准, 而代之以“没有共同标准”的综合性、多样性。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选择进入不同类型、水平、专业的学校学习。这样一来各种高等教育机构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以争取生源。为了争取教育经费, 争取科研基金, 争取优质生源和师资, 大学之间在教育资源、教育质量、学生录取、师资聘任等方面展开了竞争。中外合作办学恰恰能给每个高等学校一个可以施展的空间, 也能弥补高校系统因差距拉大所造成的不能公平竞争的缺憾, 从而各层高校都可拓展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

(3) 职能间协调。为保持教育消费者及合作伙伴间的长期合作关系, 各高校必须善用信息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 执行以交换、协调、解决冲突和适应为主题的关系任务。

在以市场为中心的理念指引下, 中外合作办学方其项目的实施、市场拓展等基本活动是与其高校内部各相关管理职能部门及其外方合作院校管理职能取得协调一致, 达到相互交融的过程。项目营销的战略活动 (项目研究、市场拓展、项目定位、计划部署) 和战术活动 (项目、成本核算、推广、实施) 都是在其他部门的支持协助下完成的, 且渗透于其他部门的基本管理活动之中, 共同服务于市场目标。

在强大的市场经济的影响下, 教育服务的市场也逐步开放。有需求就有市场,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要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 重组资源, 调整结构,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甬军, 等.市场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戴晓霞, 莫家豪, 谢安邦.高等教育市场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3]李坪.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08.

8.浅议数学合作交流的时机 篇八

[关键词]合作交流 时机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05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近几年,每每公开课教师都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生看似忙碌准备,小组看似激烈讨论,阵势很足,但教师让学生在不该讨论处讨论,在不需合作处合作,其实却缺乏成效。久而久之,学生反而不会合作、不会交流了。基于这种状况,我认为,作为执教者,在课堂教学,有必要合理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

一、交流先学成果时进行合作交流

每节新授课之前,我都会精心设计“先学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先在自己学起来。这样的学习方式彻底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有备而来。课前学生已学会的知识不用我讲;有些学生会、有些学生不会的知识可交由会的学生来讲。于是小组成了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教学效果良好。

比如教学“图形的旋转”前,我设计了这样的先学内容:

1.生活中( )的运动是旋转。

2.从12:00到3:00,时针旋转了( )°。

(1)转杆打开,旋转了( )°;转杆关闭,旋转了( )°。这说明:转杆的打开和关闭,旋转的( )相同。

(2)转杆( )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 )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反,这说明:转杆的打开和关闭,旋转的( )不同。

课上在集体交流之前,我让学生先在小组里合作交流学习成果,学生的交流热情非常高,个个跃跃欲试,唯恐错过交流的机会。在这样的合作交流中,学生知道了问题的答案,掌握了知识。研究深入的小组甚至总结出旋转的三个要素:方向,中心点、角度。

二、问题有争论时进行合作交流

数学课上,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对于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认为这样做对,有的学生那样做对。试想一下,此时如果能让他们坐在一起,阐述各自的见解,肯定会让学生在争论中形成深刻的认识。如此,课程标准中“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也能落到实处。

比如教学“南偏东、南偏西、北偏东、北偏西”时,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人们都是说南偏东,而不说东偏南?于是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各学习小组,让他们在小组里讨论。合作交流中,学生举例说明南偏东60°可以说成东偏南30°,只是人们比较常用前面这种说法罢了。

三、遇到开放性问题时进行合作交流

开放性问题是指答案不唯一或者思考方法不唯一的问题,此类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的问题若能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开阔学生的视野。

比如教学“美术社团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五分之二。已知女生有21人,男生有多少人?”这道题时,我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进行合作交流。学生经过思维的碰撞,得到了多种方法:有的找到了女生占总人数的五分之三,进而求出总人数;有的通过画图找到男女生人数比是2:3;有的甚至找到了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三分之二这一关系。这样的交流给了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四、单元回顾与整理时进行合作交流

每次单元复习,我都会提供给学生几个核心问题,让学生在思考这几个核心问题的同时进行知识的回顾与整理。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高度都有差异,因此,此时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对于思考不全面的学生帮助将会很大。

比如教学“圆柱与圆锥”的单元复习时,我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里讨论三个问题:1.圆柱和圆锥各有哪些特征?2.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解决有关表面积的实际问题要注意什么?3.你是怎样发现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对这三个问题的合作交流正是对本单元知识的一种回顾与整理,能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总之,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需要找准时机,使交流发生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这样才能使合作交流最大限度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

上一篇:医保制度免费下一篇:组工干部演讲稿-公道正派,心中的道德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