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儿童自我认同的方法

2024-07-12

提高儿童自我认同的方法(通用8篇)

1.提高儿童自我认同的方法 篇一

《儿童45种自我保护的方法》读后感-高玉楷

通过阅读这本儿童自我保护方法的书,让我们认识到孩子成长过程中时时刻刻都有危险的存在,危险的形式各种各样,有很多潜在的危险我们做家长的有时很难意识到,也没有想到相应的应对方法,这本书的内容详实而且具体,讲述了各种案例,又分别解析了在不同的危险处境中教孩子怎样脱离危险,尤其值得家长注意的是最后要知道的五件事,因为在现今快速的生活节奏中,紧张忙碌的工作让我们很多时候忘了与孩子的沟通,只知道如何照顾孩子,而不知道教会孩子如何自我保护,这本书也为我们家长提供了很多知识,让我们意识到与孩子交流和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其实与孩子很好的沟通交流是排除他们心里疑问的最好的.方式,也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孩子们就是在不断的磨砺中逐渐长大的。希望我们所有的家长多和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2.提高儿童自我认同的方法 篇二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自我认同 问题 对策

伴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势必会出现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的现象。这就会直接造成大量农民工子女被留守在农村,与父母分隔两地。而长期没有父母照看与关怀的儿童,很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无论是健康成长还是学习生活,都会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且普遍存在对自身认同感偏低的现象。针对于此,如何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现状,就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多个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自我认同存在的普遍问题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自我认同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儿童对于自我存在的复杂性往往难以正确看待,甚至还会因为自我价值观的不同,从而在自我认同方面存在困惑。

首先,农村留守儿童在自我认同一致性方面存在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儿童失去了群体存在的标准,进而使得许多儿童对于生活逐步丧失了兴趣。如果长时间留守儿童不能正确对待生活,无法形成正确的认知,就很容易在生活中缺乏安全感,在生存方面产生忧郁情绪,无法以饱满的热情,同其他正常同学一样,参与到学校的生活与学习过程中。比如说有的留守儿童,因为某一学科成绩不满意,回家后却遭到了老人的打骂。老人要求其在之后的考试中必须每门课程都达到95分以上,于是这位儿童的内心则对生活丧失了兴趣,难过的同时觉得自己没用,甚至觉得活着没有意义。这就是留守儿童自我认同一致性缺乏的表现,也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其次,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缺乏稳定性。因为留守儿童没有父母在身边,时刻对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所以留守儿童的自我导向很容易出现迷失的现象,同时也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对其进行引导,进而无法形成正确的角色定位。比如有一些儿童在价值观的树立方面容易出现偏差,加之听到父母的一些言论,片面的认为,读再多的书,最终还是要到城市打工,相反一些并没有读太多书的人,往往会有较好的生活。所以,在其人生定位上,就很容易伴随着时间段的变化,出现认同稳定性欠缺的现象。

二、农村留守儿童自我认同感缺失的改进对策

(一)教师要承担起儿童父母的角色

因为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因此需要教师承担起儿童父母的角色,成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和守护者。教师需要对留守儿童有亲人一般的关怀,同时还应该为留守儿童营造出家一般的温暖。从安全方面,要给予儿童必要的安全常识教育,提醒儿童危险事项,同时让儿童可以时刻将安全放在心上。在生活方面,教师要经常关心儿童的内心变化,通过谈心交流的形式,与儿童形成一种和谐的朋友关系。同时对于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要及时予以帮助和解决,从而为其提供相对温暖和谐的成长环境,使得留守儿童即便常年不在父母身边,却也依然可以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另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对儿童价值观的引导,让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自尊自爱,同时形成自律自强的良好品格。

(二)学校需要积极引导儿童树立自我意识和观念

作为学校,需要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与氛围,积极对儿童的自我意识树立进行引导。尤其对于这些留守儿童,因为他们长期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故而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方面,都会落后于同龄人。这样的现象很容易造成留守儿童产生妄自菲薄的心理,逐渐形成自卑现象。所以,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更多留守儿童参与其中。比如开办画展,让留守儿童参与到绘画过程中,并且将绘画的主题定为“我爱我的爸爸妈妈”,既激发了儿童对父母的思念之情,也使得儿童的课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引导。通过引导留守儿童写日记的形式,对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有更为直观的认识,进而帮助儿童解决生活中的困惑,从而促进其自我意识的形成。

(三)社会建立起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机制

作为社会层面,需要从大的环境、制度、背景、政策、机制等方面给予留守兒童更多的关爱与帮助。比如可以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网络机制,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获得来自全国各地更多网民的祝福语帮助。还可以建立社区帮扶中心,通过社会力量对留守儿童进行帮助,从而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最后,还可以建立留守儿童俱乐部,在这个俱乐部中,都是由留守儿童组成的,所以留守儿童之间会更加具有共同语言,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娱乐中也可以交流情感,提升认同价值。

结束语:

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非常严重的现象,也是社会、学校、老师和家长必须予以关注的问题。因此,这就需要各方加强对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关注,确保留守儿童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自我认同观念,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品质。

【参考文献】

[1]佘凌,罗国芬.家庭自我认同意识理论: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新视角[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22-26.

[2]张会波.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3:51-53.

3.提高儿童学习兴趣的方法 篇三

让老师感到头痛的不是那些在入学前缺少知识和技能的孩子,而是那些对学习根本没有兴趣,不爱动脑思考的孩子。如何让自己的孩子知识广,兴趣旺,能力强?在幼小衔接的阶段,家长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思考

孩子的思考是与生俱来的。让孩子独立地思考,养成思索、探究的习惯,是孩子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源泉。“问泉哪得清如许,只为源头活水来”。思维是知识之源,学习之源。有时面对孩子的问题适当地卖一下关子,让孩子自己去想,会比大人搜肚刮肠满足其好奇来得更有效。

二、阅读

阅读能帮助幼儿学习。家长能够帮助孩子阅读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每天在家里持续念故事给孩子听。

增加幼儿的阅读机会,使孩子能随意地挑选并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无疑是增进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吸收的良好途径。鼓励孩子复述看过的故事或儿歌,这是对幼儿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有力促进。

千万不要在孩子间横向比较,给自己的孩子乱帖标签。看到别的孩子能背20首唐诗而自己的孩子只会5首就说孩子笨,这样的标签会大大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阅读、背诵不是任务。

三、听

听的习惯与能力是衡量孩子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许多作文优异的小学生,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听的习惯,这对于幼儿园大班孩子的教育是有启发性的。

倾听是一种很自然的接受方式。孩子对听故事、听儿歌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听听录音、听听广播;听得多,势必积累得多,在表达时就有了丰富的素材与较强的组织能力。大人在与孩子说话时,不要罗嗦反复地说。一句话说的多了,则成了可听可不听的话。同样的话说了第二遍,第一遍就显的不那么重要了;如果有第三遍第四遍,那么先前说过的就成了大可不必去听不必去记的废话了。这样的罗嗦重复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相当不利,孩子很难直接辨别出哪些是要听的,哪些是可以不听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孩子没兴趣听,对什么都不认真听,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这样就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大人要对孩子听的习惯负责。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过多重复自己的话。

四、表达

交际依靠表达。进入小学,进入一个新的交际圈,表达自然就显得重要起来。通常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容易获得别人的肯定;获得了别人的肯定,自然就获得了充分的自信。在学校闷声不想的孩子,很难让老师、同学在短时间内了解他、喜欢他;表达能力差的孩子,别人很可能会觉得他笨,认为他懂的少。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导致孩子不自信,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害怕到学校去。

4.提高儿童自我认同的方法 篇四

确切要将两者相比,哪个更重要呢?

无论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或是哲学的角度来看,每个人的自我都必然是形成于日常生活持续与他人互动过程中,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能够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喜爱自己,都必然得透过与别人相处,从别人给予我们的回馈中,去产生自我认同。就像社会心理学家顾里所说的“镜中之我”一样,我们对自己的了解与评价,通常都是来自旁人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表现的评语。

例如,我们还没进幼儿园以前,主要的生活场域集中在家庭与邻里之间,这时候父母或其他亲朋好友对我们所有表现的评语,几乎就形成我们对自己的全部评价。当亲友说我们是好孩子,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真的很不错;反之,如果我们无论做什么都得不到长辈或朋友的赞赏,自然而然地,我们也就很难相信自己有多棒。进入学校后,“镜子”从先前的亲友扩展到老师和同学,此时,如果我们还想保有积极正向的自我认同,就不能只是在家里或邻里表现得让人称赞而已了,还得遵守学校里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各种规范,这样才有可能得到学校这个场域里他人的肯定。

随著年龄的增长,这个形成自我价值的道理也一样是用在职场、婚姻家庭、社团等各种场域之间。简单说,我们如果想保有比较正向积极的自我价值与认同,势必得依照不同时间、不同生活场域中的规则,才可能得到身旁长辈或友人的赞扬。换言之,服从不同生命周期里各种场域的“游戏规则”,乃是人们取得正向自我认同的不二法门。

然而,不同生命周期里各种场域的“游戏规则”真的都是合理、重要、值得追求的吗?当我们遇到身旁的重要的“他

人”对我们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期待时,我们是不是还有必要为了赢得赞扬(或者说得更难听点就是“讨好别人”),而放弃我们内心认为重要的价值或目标呢?

任何判断事物或行为是非对错的标准都是来自人类的历史社会环境,就像影响中国道德判准的重要来源是儒家思想,决定阿拉伯国家人民生活方式的是回教信仰。某项价值思想之所以成为多数人认可、接受、甚至奉行不疑的标准,一定是在过去的时代里,该项价值思想确实能为遵行它的人带来物质的利益或精神上的平安。现在,倘若我们想要扭转这种局势,势必得花费极大的时间心力,让习惯遵循这项价值规则的人发现并感受到你所提出的新生活方式比他们更好,可以让他们获得比先前更多更好的精神或物质益处。

回到现实生活,如果你觉得现在自己生活场域中的各式规则还算合理,也值得追求,提升自我价值的方法当然就是依循这些游戏规则,做出足以让旁人赞赏的行为。当然,现实生活中必然还是有不少“游戏规则”会引发争议,例如:学校里,好像只有考试拿高分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职场上,彷佛只有会逢迎献媚的马屁精才可能得到比较好的升迁机会;情场上,似乎也只有帅哥美女才能获得异性的青睐……这时候倘若你打从心里赞同这些规则,取得正向自我认同与价值感的方式就是努力读书拿高分、八面玲珑对待同事长官、用尽各种办法让自己身材看起来更窈窕或壮硕……假使你并不赞同这些生活场域中的游戏规则,就得另外找寻出一套先能说服自己的游戏规则,之后,再花费极大的力气让场域里习惯既有游戏规则的他人发觉你这套新的规则真的比以前的好。简单说,你得让别人对你这个另类价值刮目相看才行。

例如,学校里,如果想打破智育代表一切的游戏规则,就得让德育、群育、美育等各方面具有潜力的学生有充分表现的机会,而且这些表现还得博得多数师生的肯定。职场上,若想推翻勾心斗角、说人是非的文化,就得以另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例如互相关怀、信任合作),让其他同事或长官看到你过得比他们好。然而万事起头难,可预期的是,你可能经过一阵子的努力还未见成果,这时候如果你就垂头丧气,不但失去你的理想,更会让旁人确信他们既有的游戏规则才是正确的,或是让好不容易有点想要改变的旁人失去改变的勇气。

简言之,人们如果想获取积极正向的的自我认同,添加自我价值,先决条件,就是先确立一套价值理想,并将它当成自己生命的终极目标来追求。因为,唯有先确立自己要以怎样的“度量单位”来评量自己的言行举止,才可能明白自己生命中的各种经历是“高价值”还是“无意义”。然而,假使我们设定的价值目标与外在生活场域中的那套不一致,无可避免地很容易遭受他人的贬值、轻看、甚至排挤。这时候,或许有人会选择离群索居,但我们也看到,现实社会中还是有不少人会选择在既有的生活场域里默默耕耘、辛勤奋斗,也就是藉由展现他们游戏规则的优异性,让遵行既有规则的人慢慢体会到更换“游戏规则”的必要性。过程中,志同道合朋友的信念支持,或是亲朋好友的情感慰藉,都是我们坚持理想、改变既有规则,进而取得积极正向自我认同与价值感的重要助力。

一、破题

为了点明我们讨论的对象具有普遍性,我方把自我定义成一般性,正常化的个体,把他人定义成除自身以外的概化的个体。而认同是指承认、认可。同时,为了更好地论证他人认同在人生价值实现过程中起的重要作用,我方决定将认同的客体分为品质、能力、行为、观点四个方面。

二、评价标准

对于辩题中比较标准,我方认为要看何者更有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从政治学的观点来看,人生价值的实现包括对社会做出贡献与得到社会的接受、认可两个阶段,自我认同无疑是作用于对社会做出贡献这一阶段,但在社会认可这一阶段中,自我认同显然无能为力。而他人认同不仅在做贡献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它在社会认可中起到关键作用——没有他人的认同,贡献中的潜在价值又怎样转化为社会价值,造福社会呢?

三、立论框架

也许多数人都会认为,自我认同是与生俱来的,而他人认同仅起到后天修正的作用,对方也可能就此点来攻击我方。因此,在立论中我们用发展心理学的观点来澄清这一误解——自我认同并非天生的,而是在自身(婴儿)与他人进行互动接触时,在得到他人认同的前提下逐步形成的。然后,我们阐明了他人认同对于个体在社会立足、发展的必要性。在此,我们只是想摆出一个中性事实:他人认同与自我认同在个人发展的过程中缺一不可,但难以判断孰轻孰重。关键的比较在于谁更有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如上文所说,自我认同只作用于价值实现的其中一个阶段,而他人认同则在整个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由此推出他人认同比他人认同人更重要。在价值观上,我们倡导他人认同更重要是因为,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我们更需要的是学会融入社会,得到他人认同,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四、策略

1、对方可能会把自我认同定义成一种内因,而把他人认同看成是一种外因,从而引用内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观点来攻击我方。而我方则会采取类比归谬的方法来指出对方的偷换概念。

2、对方可能会谈到,由于社会思想不可能完全统一,许多价值取向都只是多数人的意志,而真正探索的正确的价值取向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因此个人的价值取向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最合理的。从而说明坚持自我认同的重要性。我方则社会的高度来看这一问题:个人价值取向合理与否的判断标准应该是其在社会的可行性。也就是说没有他人的认同,社会的承认,其合理性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3、对方可能从他人可能对你认识不足而导致他人认同不全面,不客观出发,进一步说明坚持自我认同的重要性。我方就从他人的概念来指出对方以偏概全的错误——他人是一个泛化的概念,相对于自我认同这一个体的主观判断,他人认同是一种大量个体趋于理性、客观的一种评价。

4、对方可能会认为自我认同是个人行动的动力,而他人认同在行为结果发生前是不一致的,它只能在结

果发生后才得到统一。从而把他人认同说成是以结果作为评判标准的一种庸俗的附和。我方就会主要以

举例论证的方法来指出——在个人的行动中必定会得到某种程度的他人的帮助,而这种帮助就来自于他

人的认同。

5、对方可能会说他人认同的普遍化很可能会导致平庸化、腐朽化。同时还会说他人认同中的滞后性会束缚自我意识的超前性。从而进一步论证坚持自我认同的重要性。

5.提高儿童记忆力方法 篇五

培养孩子记忆力的4个小妙招

1. 让孩子愿意学

学习如果是靠自觉,那么学习起来就会有很大的兴趣和动力,如果孩子愿意去学习,那么对所学的东西就会掌握的更快,记得更牢;而不愿学的东西,不管费了多大的力气,常常还是学不好、记不住。原因就是孩子学习往往凭兴趣,所以要想培养孩子的记忆力,首先要孩子愿意去学一样东西,这样才会有利于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2. 勤于观察

让孩子养成勤观察的习惯,是训练他记忆力很好的基础,只有多观察,去记忆那些具体的、形象的事或者物。比如,观察路标,观察图像等。在观察的训练里,最好的办法是图像记忆法,可以给孩子买那种益智类的玩具,比如拼图、积木一类的玩具,让孩子先记住图案的模样,再凭借着自己的记忆力去完成。让孩子每天都坚持记忆一下,再去拼接,这样对孩子记忆有好处。

3.睡前记忆训练

都说睡前要回忆一下今天发生的事,而睡前也是孩子一天中提高记忆力的最佳时间,这时爸爸妈妈们给孩子讲故事或讲一些生活常识,学习效果会很好;爸爸妈妈们可以采用形象生动、有声有色、颜色鲜艳分明的东西作为记忆材料,这些东西会让孩子很喜欢,会主动去了解学习,这样也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记住许多东西。

这款脑力游戏套装-想象·逻辑·表达,孩子培养记忆观察力数学思维锻炼玩具,宝宝启蒙早教儿童专注力训练书籍!

4. 培养注意力

注意力是记忆力的前提,只有孩子注意力集中才会把东西记住,记牢;没有注意力也就谈不上记忆力,如果记忆力不集中,信息就不容易进入大脑,就算有部分信息进入了大脑,也会因为印象不深而很快忘记;所以爸爸妈妈们要想培养好孩子的记忆力,就要让孩子注意力集中,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来进行,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从而培养记忆力。

0~5岁幼儿提升记忆的方法

0 ~ 2岁

研究人员发现,儿童的记忆能力出现在生命的早期。6个月大的时候,一个婴儿可以用他的手玩挂在床上的玩具。这个阶段的孩子会记住让他们兴奋、激动或害怕的事情。一位母亲说,当她带一岁的孩子去体检时,看到一位穿白大褂的女医生,男孩哭了。为什么?他三个月前打过针。他可能忘记了医生的样子,但他不会忘记那件白大褂。

他们还能对记忆进行概括和总结,如果事情发生过一次,他们就会假设它还会发生。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在他祖母家吃饼干,下次他会去同样的地方找那个饼干。每次我去幼儿园,看到老师就意味着妈妈要走了,等等,这些记忆都在反复出现。

增强记忆

1.每天给孩子安排一个类似的日常活动,比如每晚睡觉前玩个小游戏,或者每天从幼儿园回家后给他吃块水果,并试着每天重复一次。

2.尽可能让他自己做事情。只有自己做,她才能清楚地记得游戏的步骤,水果的颜色,印象也会更深刻。

3.如果他很长时间没有见到她的祖母,你可以给她拍张照片,提醒他祖母长什么样。这也是增强孩子记忆力的一种方法。

2 ~ 5岁

孩子在这个阶段没有提升记忆的能力,但是他有讲故事的能力,而这个简单的叙述可能是开启孩子记忆的钥匙。

他经常会想到一些非常具体的事情,比如穿着他的红色泳衣去海滩,在那里看到贝壳。2到5岁的孩子已经能记住抽象的概念,如颜色、数字、字母等。他们在短时间内存储了大量的信息,并试图在需要的时候回忆起来。当然,这只是一个机械的记忆,没有任何真正的理解。孩子们在经常回忆的过程中将这些抽象的记忆转化为能力,就像你第一次学习开车时,你的大脑里充满了如何驾驶的想法,一段时间后,你就可以自由驾驶了。这种能力是自然发展的。“重复”的使用是提高儿童记忆的关键。

怎样培养宝宝的记忆力

1.多叫他的名字

小宝宝起初对自己的名字都不敏感,根本不知道你在跟谁说话,可是如果你能够从他出生开始,和他说话,叫他的名字,渐渐的他就知道你是在跟他说话,也知道了原来这个词是代表着他,一叫到这个词他就会用眼神关注你。从小就让宝宝锻炼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记忆名字这个词汇来获知这个词的意义代表自己。

2.把握时机

想要培养宝宝较强的记忆能力,就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来锻炼他。最好的记忆时间段就是睡觉前,如果能够在睡前和他说话,讲故事,他就能够很快地记住这些东西。

3.方法得当

小孩子的记忆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东西,他们容易被很多东西所干扰,从而忘记,于是记忆是件需要长时期有耐心的工作,你不能指望今天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明天他就能复述给你听。所以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时候要有耐心,要多重复,多和他说话,不停地依靠游戏、故事等来加强记忆。

4.制定任务

当宝宝再大一点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可以制定一些任务来要他们完成,从而促进他们记忆的兴趣和挑战记忆的难度,以求达到突破。

当宝宝开始有认知能力的时候,可以准备一些趣味认知图书卡片或者玩具。在和宝宝玩耍的时候,顺势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当然,在宝宝3岁左右要求他多记住一些人物,或者路线并且让他带你回家,或者找家里的东西等,又或者指出路上的数字等,这些都可以像做游戏一样让宝宝完成。

5.多多鼓励

孩子表现良好时一定要多多鼓励他,让他增加自信和兴趣,给他记住更多东西来带巨大的动力,只有不断地鼓励才能不停地给他提供动力。

6.注意饮食

6.哪些方法能提高儿童思维能力 篇六

1、吉米诺骨版

2、让儿童看画有线条的图,数出共有几条线。

3、让儿童在8—30横排列的数字中,按顺序找出8、12、24这三个数,要求用手指出数字,并念出声来,越快越好。

4、让儿童在竖排的数字中顺序找出数字1—10,要求用手指出数字,并念出声来,越快越好。

5、让儿童在放置衣架的衣柜中数出有几个衣服架。(形象辨别训练法)

第二阶段:注意力、记忆力协同训练阶段

1、找不同训练法

通过让儿童寻找两种材料之间的不同之处,从而达到训练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目的。

2、找相同的训练法

找出两种材料(或两种以上材料)之间的相同之处,从而达到训练作童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目的。

3、合成训练法

如:(1)父母与儿童一起数数,每人依顺序数3个数。如父亲:1,2,3,母亲:4,5,6儿童:7,8,9。

(2)父母拿出一些书,然后与儿童一起整齐地摆到书架上。要求父亲一次摆一本,儿童一次摆2本,母亲一次摆3本。

4、在围棋盘或象棋盘上,摆上7,8个棋子,让幼儿看1分钟,然后拿掉,再让幼儿照原样摆上。

第三阶段:记忆增强训练

1、信息减少训练法

(1)家长在桌子上摆出下列玩具,让儿童看一分钟,然后家长让儿童闭上眼睛,拿掉小刀,手表,水杯,小狗,让儿童说出减少了什么。

(2)家长先说了下面第一句话,然后再说第二句话,让儿童说出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少了什么字。

第一句:树上有5只小鸟,飞起了4只,还剩下1只,后来有1只非常大的鸟飞到树上来了。

第二句:树上有5只小鸟,飞起了4只,后来有1只飞到树上来了。

2、信息增加训练法

A.家长先念第一句话,然后再念第二句话,让儿童说出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多出了什么字。

第一句话:一辆大汽车装了很多东西,有2个西瓜,3张桌子,5包书和1台电视机。

第二句话:一辆大汽车装了很多东西,有2个西瓜,2个苹果,3张桌子,5包书和1台电视机。

3、信息增失训练法

家长把下列物品摆在桌子上,让儿童看1分钟,然后让儿童闭上眼睛,拿掉尺、水杯、钥匙、汽车;加上苹果、饼干、圆珠笔、夹子、火柴盒。

物品:橡皮书水杯眼镜钥匙积木汽车小刀磁带尺子硬币

4、动作训练法

(1)家长依次做下面4个手势,让儿童注意看,家长做完后让儿童按顺序重做出来。

第一个动作:双手握拳。

第二个动作:双手伸出大拇指。

第三个动作:双手伸出中指和食指。

第四个动作:双手伸出小拇指。

(2)家长依次做下面3个动作,让儿童注意看,家长做完后,让儿童按顺序重做出来。

第一个动作:把一块糖放到茶杯里,然后倒进一些凉水,再把杯盖盖上。

第二个动作:用4块积木任意组成一个图形。

第三个动作:用铅笔在杯子上敲一下,在积木上敲两下。

第四阶段:强化记忆训练阶段

1、对偶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同时让儿童识记两种相互关联的材料,然后让儿童根据一种材料回忆相关联的另一种材料。

2、顺序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让儿童按顺序识记一些材料,然后遮住材料并逐个把材料内容显露出来,每显露出一个材料,让儿童回忆出下面紧接着的内容。

3、插入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先让儿童识记一些材料,识记完后不马上让儿童回忆,而是接着让儿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然后再让儿童回忆前面识记过的内容。

4、数字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目的是,通过让儿童记忆大量的数字,达到发展记忆能力的目的。前面谈到过数字是最难记忆的材料,因而也是一种最好的训练记忆能力的材料。

5、频度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反复向儿童出示一些材料,其中有一部分材料出现多次,让儿童记住这些材料出现的次数。

第五阶段:多种能力协同训练阶段

1、找规律训练法

找规律训练法是一种训练儿童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并灵活运用这种规律的方法。具体做法是:让儿童观察一些材料,使儿童通过这些材料的前后顺序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

2、找关系训练法

找关系训练法是一种通过让儿童找出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训练儿童的比较、概括和综合能力的方法。

3、找同类训练法

找同类训练是一种通过让儿童寻找一些词之间的关系和理解它们的含义,从而达到训练儿童抽象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方法。

4、创造能力训练法

7.怎样帮孩子建立自我认同感 篇七

孩子对自己认同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心理状态和对自己发展的要求。心理健康如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家庭、学校和社会一个亟待关注的重要课题。适当的表扬对于孩子自尊、自信和自我认同感的建立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上小学的小敏总是觉得爸爸很严厉,对自己的要求更是严格。有一次,小敏因为马虎做错了一道数学题,爸爸就要求她把所有的数学作业重新做十遍,为的就是让小敏记住教训,避免下次再犯。还有一次,小敏考试得了95分,高高兴兴地跑回家告诉爸爸,没想到爸爸不但没有表扬她,反而说:“为什么还差5分?怎么没得100?”

小敏觉得很难过,尤其是当看到好朋友芳芳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时,更是羡慕不已,她不明白,为什么芳芳没有她的表现好都能够得到夸奖,而自己却只能受责备。小敏整天闷闷不乐,在班里也越来越不愿意说话,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而且考试过分紧张,老师感觉小敏的情绪不太好,所以就找到她谈心。当老师把小敏最近的表现以及她的想法和感觉告诉小敏爸爸时,小敏爸爸吃了一惊。他一直认为对孩子要求一定要严格,如果从小不严格,长大后就会没有规矩。学习也是如此,小学的基础没打好会影响今后的更好发展。

小敏爸爸的想法并没有错,规则确实需要从小建立,学习习惯也需要从小养成。但是如何建立和养成,严厉苛责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认同和肯定,孩子更是如此,家长的表扬和鼓励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极好的推动力。当孩子的良好行为被肯定时,他们就会倾向于再次表现这些行为。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说“好孩子都是被夸出来的”。家长的赞扬会使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喜爱、认同和接纳,这不但有利于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还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忽视孩子的不足,过度赞扬同样可能导致孩子的行为问题。所谓“赏罚分明”,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就应该肯定,做得不足的地方需要家长指出并帮助孩子改进。

在上述事例中,小敏爸爸的初衷显然是好的,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被孩子理解。从小养成规矩和习惯的确重要,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的`也许并不是简单说教,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分析和认识自己的行为与外界的评价,这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过程。

所谓自我认同,即个体依据个人的经历所反思性地理解到的自我,它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形成。成长期自我认同感的形成与外界反馈存在密切联系,因为此时孩子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对事物客观评判的能力尚未充分发展,他们对自己行为判断的重要标准就是他人的评价,尤其是最亲近的人的评价,比如父母。经常得到父母肯定的孩子会感觉自己是有价值的,被喜爱的,反之,如果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只有批评,那么他就会认为自己是不好的,没有能力的,不被喜欢的,进而导致自卑、怯懦、退缩等心理行为问题。因此,适当的表扬对于孩子自尊、自信和自我认同感的建立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8.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篇八

本书都在围绕自我认同问题来做文章,它主要关注的是“自我认同的塑造过程中,外在的全球性社会制度对个体的冲击以及个体对这一冲击的吸纳和强化作用”。那么首先先解释下吉登斯的现代性含义,它是指在欧洲封建社会以后建立起来的并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它的出现表现为以下三者:

一、时空分离,其使“用历史去创造历史”的观念普遍化,并使现代生活逐步脱离开传统社会生活的束缚;其二为社会生活的疏离化,疏离化机制有两种类型,即“符号标志”与“专家系统”,也可统称为“抽象系统”;其三是彻底的反思性背景,这一反思性指的是依据新的知识信息而对旧的知识体系的修改或抛弃。

这本书主要分为八个部分,分为引论和七章内容。下面分别简述一下各个部分的内

容。

引论部分阐述了现代性的影响、写作目标、核心内容、写作重点和各章写作的内容。第一章 高度现代性的轮廓分为六个部分,引言和五小节相关内容。作者先从《第二次机会》谈起,谈到现代社会导致的离婚、再婚、继养家庭变化的本质。在这部分内容中出现了一下关键词:危机、心理困扰、焦虑、愤怒、绝望、心理崩溃,进而引出“成功离异所面对的任务就是建立‘新的自我感’、‘新的认同感’。在长时间的婚姻生活中,每个个体的自我认同感与对方密切相关,事实上也与本身相联”。离婚的人要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比如说:住在哪里;生活物品如何分割、存放;如何面对大众的舆论、追问;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独自面对生存压力等等。这些问题就是自我认同的问题。开展新的生活,就是形成新的认同感的过程。不断的拓宽生活的空间,将不断的拓植新的认同领域,从而打破偏见的域限。因此,自我认同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乃至一个人的发展。“我将如何生活”的问题,必将在相关日常生活的琐事如吃穿行的决策中得到回答,并且必须在自我认同的暂时呈现中得到解释”。自我认同就是对学习生活的方式、决策的认同。自我认同和人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思维方式、内容、所处的环境、外表呈现、行动方式都是经过了自我认同的过程。不存在没有经过认同的行动。因为不经过认同的行动是无意义的。

第二章 自我:本体的安全和存在性焦虑分为五个部分。生活处处有风险。那么本

体的安全感从何而来?信任是个体安全感的根源。“习惯和惯例的保持是反抗焦虑威胁的关键堡垒”,“在正常环境中,儿童投射到看护者身上的信任,可被看成是一种抵御存在焦虑的情感疫苗,这是一种保护,以抗拒未来的威胁和危险的,这种保护使得个体在面对让人消沉的境遇时还能保有希望和勇气”。人们为了寻求安稳的生活空间,形成了生活习惯和工作条例,在此基础上人们基本上会产生安全的感觉。如果有人出现了焦虑的状况,就出现了某一方面出现了打破常规思维、生活习惯的状况发生。儿童是不成熟的个体,因此看护者要对儿童充满爱心、耐心,理解儿童的所思所想,引导其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如果看护者对儿童缺乏爱心,对儿童持漠然或者指责粗暴的态度,将会使儿童对看护者产生不信任的感觉。“信任他人就是体验稳定的外在世界和完善自我认同感的源泉”。因此,儿童对看护者的信任是儿童自我认同感的源泉

第三章自我的轨道和第一章的思路一样,先从一本书《自我治疗》谈起。“自我治

疗首先根植于自我观察之中”。“‘自传似的思维’是自我治疗的中心因素。对于个人生活连贯感的发展,历史是一种主要的手段,它有益于逃避过去的束缚和敞开未来的机遇。自传作者一方面尽可能地回溯其早期的生活经验,同时也为涵盖未来的潜在发展设立路线”。一个人要想获得发展,必须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及时进行反思。孔子在很多年前就为我们指出了人的发展的途径“一日三省”,然而真正有多少人做到?中国的传统文化

 博大精深,可惜没有人能够详细的论述。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经常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所以,书中提到日记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第四章命运、风险与安全一章中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富有命运体征的事件或情境、富有命运特征的时刻。“富有命运特征的事件或情境就是那些一个个体或一个群体来说具有特别后果的事件和情感。富有命运特征的时刻是指让个体做出对于他们的抱负,或更一般地说是与他们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决定时的那些时刻。富有命运特征的时刻对于一个人的命运定向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是哪些事件或情境导致了我现在的命运定向?如果要引导一个人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必须给其足够的刺激,激活向往美好生活的本能。因此,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决定了一个具有什么样的命运。一个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包括爱情、事业、家庭在内。一个人的失败只能是暂时的失败,没有永久的失败。第五章经验的存封。经验存封的过程是“隐秘的联结的过程,这一过程将日常生活的程序从下列现象中隔离出来:如疯癫、犯罪、疾病和死亡、性以及自然现象。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存封直接地是一种组织机构,是一种真正的心灵避难所(比如监狱和医院)”。经验的存封是一种隔离,将不良的影响因素与人隔离开来。由于人力有限,不良经验无法达到完全存封的状态,从而产生了病态的人生。第六章自我的磨难。自我受到风险、怀疑的影响,对所处的环境和人无法完全信任。处于无法信任的环境中的人本体的安全受到影响,就会处在焦虑状态之中。经验的存封将个人与外界隔离开来。在这样一种环境中,人若想生存下去,就要和他人形成纯粹的关系。这种关系会使人感觉到自己是良好的,从而形成自我认同。因此,人在某种情况下的无私的付出和奉献是必要的。第七章生活政治的兴起。生活政治是“生活方式的政治,生活政治是一种生活决策的政治。生活政治关心的是,从自我的反思性投射中产生出来的争论和角逐”。生活政治中的政治是“国家的政府领域中的决策过程及用以解决趣味对立和价值观抵触上的争论和冲突的任何决策方式”。生活政治一种决策方式,解决争论和冲突的决策方式。因此,学会生活就要学会在矛盾和冲突中做出最佳的决策。如何做出最佳的决策,只有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和经验。上面几段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这是我从网上接下来的,比较全面的而又通俗的概括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总体来说,这本书很适合我们读,不会很深涩,不会像理想国或者一些经典社会学时期那样的大师们的作品一样,安东尼.吉登斯是现代社会学的大师,他的理论,我比较有兴趣,所以想看看他的书,看完之后,大致意思懂了,下面我就说说我对这本书的理解!首先,书本的标题为《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可想而知,我当时就有两个问题,现代性的社会有什么特征,我们如何完美的自我认同!所以我带着这两个问题读完了这本书,最后,我个人认为现代性的社会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所谓现代性,用吉登斯的观点来说,所谓现代性就是产生差异,例外和边缘化,就是说现代社会是一个走向异质化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大,不仅体现在经济上社会地位上,个人的发展也呈现异化的趋势,各种新的现象新的事物层出不穷,吉登斯说,现代制度同时也创造自我压迫而不是实现自我的机制,也就是说,现代性的理性化程度越深,人们便越受到理性的压制,而这种压制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是一个高度现代性的环境,在其中,“我将如何生活”等问题必须在有关吃穿住行的决策中得到回答,并且必在自我认同的暂时呈现中得到解释。我们每个个体都应该意识到现代性的社会生活对我们个人所造成的影响。在书中,现代性的特点除了理性化意外,还有一个就是内在反思性的增强,我们每天都

 在做着很多很多的事情,我们要处理很多的生活,事业,爱情上的很多事很多问题,等到事情结束后我们就会自然而然的开始反思自己反思问题的解决,于是在现代,各种工作报告工作总结一系列的节目等都属于反思性的内容,我们已经完全生活在一个反思性的社会里,所有的我们接触的东西都是经过反思化了的,比如说媒体,吉登斯说,在现代性的条件下,媒体并不反映现实,而同时在一定程度上 创造现实,我想我们都可以理解这句话的内涵,当然,现代性的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地方性向全球性的转变,这一点我们都深有体会的,现代性的世界是一个快速飞逝的世界,这种速度不仅体现在社会变迁的步伐上,而体现在其变化的深度与广度上!全球性的到来使得在场和不在场这两种情景纠缠在一起,是远距离的社会关系与社会事件与地方性交织在一起!下面我要说的就是自我认同,何谓自我认同,读完这本书后,我的理解就是,自我认同,不是对自我的赞同认可,而是对自我的一种认识,这种认识通过一系列的生活实践来体现,自我认同是一切生活开展的前提,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 手段都体现了我们自我认同的过程没有什么活动是没有经过自我认同的,比如说,在本书中提到了一个例子,书中说道厌食症,看起来是一种医学病,但是我们仔细深究人为什么会厌食绝食,为什么会得这种病我想大部分是因为想减肥,或者对某种食物不符合自己的胃口而不吃,那么会什么会想减肥,那是因为他和别人相比觉得自己身材不合人意,对自己不满,那是对自我认同的例子,对自己的认同是个中性词,所以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都是在经过自我认同后才发生的,没有经过自我认同发生的事情是没有意义的!书中有一个地方提到了信任感。自我认同需要对本体自我的信任,他是安全感的来源,书中还说。惯例和习惯的保持是个体反抗焦虑不安的有效方式,的确是如此,当我们觉得生活中没有事情可以做的时候,我们会觉得空虚,在我们习惯了已久的事情突然有一天,你没有做,心里便会感到莫名的不安,即使你不知道你没做,但那种焦虑还是会体现出来,拿一件很简单的事来说,吃饭,这是我们再也熟悉不过的事情了,这既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习惯,但是,如果我们哪次忘记了吃饭的话,心里一定会感到不安饥饿,即使你不是真的饿,但是习惯的打破会让你感到焦虑!所以当我们要增强自我信任时,请把我们日常中再也习惯不过的事情保持下来,因为他就像根深在自己身体内部的那种习俗一样,试想一下,一个抛弃了传统文化的民族可以存活多久!文中还提到一个关键词:经验的存封,经验存封的过程是“隐秘的联结的过程,这一过程将日常生活的程序从下列现象中隔离出来:如疯癫、犯罪、疾病和死亡、性以及自然现象。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存封直接地是一种组织机构,是一种真正的心灵避难所(比如监狱和医院)”。在这句话中我对这几种病态的现象比较有兴趣,或者说可以说这是一种病态的人生,而种种的病态人生我认为都与自我认同的失败有关,当一个人行为活动不能与自己的内在的反思性进行良好的沟通后,行为往往会出人意料,而社会这个特殊的活动场景也并没有为这些个体提供一个反思自我的环境,如监狱,精神病院,这些场所看起来是为这些人提供了一个社会的避难所,但是,他们提供的只是四面铜墙而什么也不能提供,最终,个体的心里只会最终与心理永远失去联系,病态的心灵最终彻底完成!当然自我认同不是只从自己身上获得,书中提到了一个概念:纯粹的关系,因为当我们处于一整困惑焦虑的环境下时,我们心灵与外界将失去联系,但是,我们又必须生存下去,这是我们就要与他人发生一种纯粹的关系,有时候为了我们自身的发展,因此,必要的时候,做出牺牲与奉献是必要的。从长远来说,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这是一本好书,我理解的不够好,但是我体会到了一点,生活在这么一个高理性,高效

上一篇:2018年春季运动会优秀组织奖评选标准下一篇:襄阳市襄城区旅游规划和隆中城市设计规划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