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环境设计模式研究论文(精选11篇)
1.民办高校环境设计模式研究论文 篇一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一)专业核心课程模块
包括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工程预算与报价、陈设设计、家具设计、家居设计、别墅设计、办公空间设计、餐饮空间设计、娱乐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展示设计、景观规划设计。该模块是让学生认识行业发展特点,掌握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引导和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因材施教,培养应用型的设计人才,为学生就业指引方向。
(二)专业选修课程模块
包括摄影基础、装饰画、民间美术、广场景观设计、小区景观设计、植物景观设计、城市环境景观雕塑、快题设计、模型制作。该模块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欣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拓宽专业层面,丰富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
二、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一)课程设计模块
计算辅助设计与核心设计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设计。例如,在办公空间设计课程中,将课程分为两部分进行,一部分理论基础课程;一部分设计课程,并使用设计软件完成最终作品,题目应来源于实际工程,使学生直接或间接参与工程实践。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并指导学生参与设计竞赛活动。该模块是使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并像真正的设计师一样独立完成整套设计方案,为更早的进入工作角色,奠定坚实基础。
(二)社会实践模块
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学习,学有所用的同时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然后再学习再实践,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自我完善。该模块是使学生考察市场,认识社会,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沟通与合作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三)毕业设计模块
该模块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及应用的考察和全面总结,结合专业特色,其内容包含设计作品和设计说明两部分,并强调其设计的创新性。实行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毕业答辩、毕业展览制度。该模块目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做好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三大课程设置的`分析与评价,是构建合理化的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基础,是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教育模式的核心。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将不断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我院的教育特色,对课程体系建设作出调整并加以改进,使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的设置更加科学、更加完整。
2.民办高校环境设计模式研究论文 篇二
一、信息素质教育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一)信息素质教育国外的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展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主要以数字资源的检索、评价和利用能力的培养为内容和目标。采用方式主要有三类:建立网站、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同时利用网站和网络教学平台。
日本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起点比较高,内容比较全面、系统。从教育内容的设置来看,现代信息教育意识比较强,注重应用能力教学。其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将信息素质教育组合成系列课程群的教育模式。二是把信息素质教育课作为主要课程。
(二)信息素质教育国内的发展现状
相比之下,我国的信息素质教育起步较晚。以教育部1984年的004号《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为主要标志。2002年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对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作出规定:图书馆要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直到2002年,教育部才正式提出信息素质教育的概念。由于信息素质教育提出时间较晚,导致我国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的内容差别很大,教学质量良莠不齐,课程研究有待发展,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教学模式。
二、网络环境下信息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
信息素质教育有赖于国家教育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也有赖于各高校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培养目标,确定信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在充分考虑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和各专业特点的基础上,我们将信息素质教育基本思路总结为一个核心和五个结合。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
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是基础性、实用性课程,所以这种教育必须与其他专业学科相融合,才能从多方面、多层次解决好个人信息素养提高的问题。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应始终围绕同专业学科教学相融合这一核心。目前信息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结合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相关方式,如化学化工专业课,让信息检索课的教师在其中介绍一下CA(化学文摘)数据库的检索知识,这是对专业课的部分或局部介入。另一种是完全方式,即对专业课和学科的全面参与,如开设化学化工信息检索专业课。在这类课程上,通过利用检索技术对专业课课题的研究,使检索技术与专业课程相结合。
(二)信息素质教育的五个结合
1.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在线教学因不受地点和人数的限制,可以缓解目前各高校多媒体教室紧张的压力。而且,在线教学的教学方式本身也是让学生切身感受信息技术,提高信息意识的一种方式。由于在线教学本身也存在着诸如学生不易与教师直接交流、学生学习状况教师不易把握等问题,在进行信息素质的基础性教育时,有必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2.理论教学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课时安排向实践教学倾斜,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信息加工与利用能力。从目前的情况看,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一直是制约大学生信息能力提高的一个瓶颈所在。
3.总体规划与分层次教学相结合。首先学校将信息素质教育纳入学校统一教学规划中,具体规划教育内容、教育目标等,设置普及性的公共必修课和较高层次的专业选修课,同时,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构建多层次的教育体系,采用分层次分段连续方式开展教育。要保证教学内容层次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以适应不同层次的不同需要。
4.课内教学与课外课题相结合。要采取课堂教学与课题引领相互协同的方式,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操作与课题研究的有机结合。其基本思路是:依据专业提出课题课堂分析讨论课题与教师信息交流整合梳理信息课后任务完成。这样,既改变了以往那种信息检索与专业学习互不促进的局面,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动手能力。
5.主体教育与辅体促进相结合。信息检索课是目前高校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主体手段和途径,但仅仅凭借这一途径是远远不够的。从全面促进大学生信息素质的角度来看,一要铺开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增加信息课程设置,如信息科学课、论文写作课等;二要丰富信息素质教育手段,多途径、多角度地全面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专题讲座、演讲等。
三、网络环境下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
(一)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的优化设置
在实施多层次教育的同时,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的配合。本文拟从课堂教学、专题讲座、情报科研活动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使三者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1.课堂教学方面:秉着信息素质教育同专业学科教学相融合的教学理念,将信息素质的课程融入到专业学科的授课之中。课程应该一半由专业教师主讲,一般由信息教师主讲。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请既懂得专业知识,又懂得信息科学的教师来讲授。
2.主题讲座方面:辅助课堂教学,针对最新研究进展和检索工具进行辅导讲座。如果说课堂教学是让学生全面了解信息技术、增强信息意识,那么主题讲座就可以看作是一个专项突破的过程。讲座内容可以是当前最流行的、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也可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信息科学方面的内容。
3.情报科研活动:结合所学内容,让学生动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参与教师的教研课题。在课题中应用所学信息知识,锻炼动手能力,发现自己的不足。
(二)信息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习惯于从“应试”和“学分”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破坏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在独特性。因此应该建立一套适应信息素质教育的独特教学模式。
1.解决具体问题的教学模式。以往文献检索课上比较重视的是学科资源的获取,学术性强而目的性弱,课题往往是虚设的多,学生并不太介意检索的结果,也就是说目的性不强。因此,信息检索课应在检索结果的利用上多下一点工夫。只有在追求一个目标实现的时候,才会体验到自己能力的浅薄。论文综述是高校需要实现的一个具体目标。论文综述需要广泛的信息检索、收集和组织方面的知识,有明确的目的,它是学生毕业论文和选题报告的前期工作;还可以结合社会生活的课题,结合自己的实际问题、感兴趣的问题,选择不同的信息源,使用不同的检索手段、工具、策略和技巧来达到目的,最终实现自己信息素养的提高。
2.先实践后理论教学模式。传统的检索课教学方法是教师先在教室里讲解理论知识,然后学生再上机操作。经过这样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学生容易一点点对课程失去兴趣。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可以打破这种由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方法,采用先实践后理论的教学方法。在上课前布置一下这节课的任务,让学生自由讨论而后操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难题,可以在这时作统一提示,任务完成后,总结这节课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不攻自破。对于有些必须在课前讲解理论的课程,可以运用有关的多媒体教学光盘,让学生直接在多媒体教室观看光盘画面,教师再进行一定的讲解。
(三)建立信息素质教育网络平台
利用网络进行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是信息素质教育的必然走向,也是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信息素质教育相关课程不但应该是学生的一门必修或选修课程,也应该是学生日常学习的重要内容。开设信息素质教育网络平台,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为学生授课,甚至可以进行期末考试,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信息技术为人们带来的便利和对世界的改变,在无形之中增进学生的信息意识。该网站应该设置信息素质基础知识模块、新生使用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块、按不同年级和层次分类的教育模块,以及教师使用的信息教育模块,并提供相应课件的下载,满足对信息科学感兴趣的学生日常自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振女云.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2).
[2]邵川.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体系的新构想[J].现代情报,2006,(6).
[3]洪拓夷.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素质教育组织模式[J].图书馆建设,2007,(3).
[4]叶建华.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6,(4).
[5]陆宝益,葛泽生.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之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2).
3.数字环境下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篇三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这是因为,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和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多媒体软件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优化了英语教学的环境,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文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及培养目标,构建了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期望达到真正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学习和从事国际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基于环境的学习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自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之后更贴近学习者认知规律的一门学习哲学。它起源于杜威、维果茨基的经验基础理论以及皮亚杰的主客体互动性理论,强调知识与经验的双向建构。其中对多媒体教学影响的主要观点有:
1.学生中心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是通过建构意义而获得。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要从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则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主动建构意义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
2.教学过程互动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和互动就不可能发生真正的教学;那些只有教学表现形式而无实质性交往互动而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
3.情境建构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使新旧知识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4.协作学习观:建构主义学家指出,协作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者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完成意义的建构。
由此,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课堂教学把学习者、教师、教育信息、教育媒介、教育目标和教育过程等因素纳入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把知识传授和各种能力培养形成于课堂具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二)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及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它极力倡导学生从做中学,让学生直接体验实际问题、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人本主义教育观关注学生人格的发展和潜能的挖掘,强调情感和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学习的自主性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应由原来单纯的基于归纳或演绎的讲解转变为基于合作学习、情景创设、主动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和意义构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发展的促进、帮助,而非传统教育中对学生的训练或教导。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灵活性、能动性、探究性、自我监控性的理念正是源于这些人本主义思想。
二、数字环境下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建构主义教学观要求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网络信息浩瀚,教师要扮演指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为他们提供大量丰富的资源以及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促进学生自身建构意义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本文构建了数字环境下高校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课内外深层次整合模式,真正为学生创设优质的英语学习环境,并利用形成性评价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该教学模式注重传统媒体教师讲授语言知识与数字环境下教师引导、监督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数字环境下教师分配任务,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因此,基于网络环境的网络自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英语教学模式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课下网络自学,进行网络资源查询,课堂上生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有了课前大量可理解语言输入做基础,再将课堂时间用来进行语言输出的教学,其本身就是对学生语言输入与输出进行调节的最有效途径。
此外,该种教学模式强调数字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培养的重要性,丰富了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研究内容,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实践意义。同时,为数字技术与高校英语教学整合的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对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数字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为培养大批具有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外语人才,推动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的长远目标献计献策。
结语
4.民办高校环境设计模式研究论文 篇四
讨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计算机精品课网络教学设计的目标分析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环境下,高校计算机精品课网络教学的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在高校计算机精品课网络教学设计方面,将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培养计算机类专业的、高素质的人才作为信息技术下网络精品课程发展的首要目标。学生可以通过一定的网络平台,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中寻找自身所需的学习资源。同时,利用生动的多媒体设备进行网络教学,能够有效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教学中封闭教学模式与开放教学模式的不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精品课网络技术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上提问、规定期限内上交电子版作业等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计算机精品课网络教学设计的策略分析
在高校计算机精品课网络教学发展的过程中,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课程的整合,对于实现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课程的共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将信息技术积极地运用到计算机精品课网络教学中,也是实现现代化网络教学、打造精品课程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高校计算机精品课网络教学设计策略,对提高高校计算机精品课网络教学水平具有关键f生的指导作用。
1.明确课程体系以及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前提下,进行高校计算机精品课网络教学的设计工作,必须明确计算机课程体系以及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学大纲中规定“规范教学行为、引导教学以及保证教学质量”,对此要辩证地继承与发展。对于不符合实际教学内容的编排,需要明确地进行改革。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有效地改革教学模块的编排,科学地界定各个教学模块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手段的合理化发展,并将合理的教学手段切实有效地贯彻到实际的教学环节,不断地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因此,明确课程体系以及教学设计是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计算机精品课网络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
2.合理使用网络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平台
在高校网络教学的过程中,网络教学的环节包括网上课堂、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网络考试系统、互助学习课程网站以及可选课件的点播系统。网络教学平台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在计算机精品课网络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课程内容进行媒体教学设计,使网络教学平台真正成为师生交流的工具。在计算机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程的实践活动中,切实体会信息科技与计算机技术同步发展的重要性。另外,在使用网络教学资源的同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了解网络资源存在的一些弊端。因此,合理使用网络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平台,能够在给全校学生打造全新教学平台的同时,优化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培养目标。
3.引导学生进行系统设计与应用
5.高校校园环境研究 篇五
关于大学生活过程中哪些因素影响学生的发展这一问题,国外学者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研究,从多方面包括学校和学生个体层面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形成了若干理论模型。其中,奥斯汀(Astin)从学校环境影响出发,研究院校环境作为学生投入与收获的中介因素,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该研究注重外部影响因素;乔治?库(George Kuh)从学校环境与学生努力出发,认为学生的学习性投入通过个人努力与学校环境作用对最终的学习成就产生影响;帕斯卡雷拉(Pascarella)从综合角度出发,提出了对学生学习产出与成长产生影响的五个变量,学生个体背景与学校组织特征是外在的环境变量,通过学生的社会交往、个人努力、学校环境因素,从而对学生个体发展产生影响。[1]这些研究表明了学校环境对学生发展发挥着影响作用,笔者基于实证调查,试对大学校园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工具是《地方院校大学生就读经验调查问卷》,该问卷借鉴了“美国大学生就读经验”(CSEQ)、“全国大学生参与度调查问卷”(NSSE)、周作宇修订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以及鲍威的“北京高校学生学业发展状况调查问卷”等成熟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围绕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就读经验及自身发展程度设置问题,主要分为基本信息、校园活动(课程学习、课外活动、人际交往)、对校园环境的感知、对自己大学就读收获的评价四个部分,共计92道题目。问卷中选取能反映就读经验和学习收获的问题,同时收集了学校类型,专业,家庭年收入,成绩等级等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背景信息,在问卷修订时得到了教育学专家、教育工作者的参与和指导,这些都保证了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
鉴于本研究主要考察校园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笔者从整套问卷中选取与本研究相关的两套变量,即校园环境和学生发展。校园环境包括教育环境和人际环境两个方面,学生发展状况主要通过大学生对自己大学就读收获的评价来测量。在《地方院校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中,校园环境中的教育环境通过6道题来测量,包括学术、学业、智力发展;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素质的发展;批判、评判和分析能力的发展;交流、沟通和合作能力的发展;计算机和其他信息资源运用能力的发展;职业和工作能力的发展;人际环境通过和同学的关系、和班主任/辅导员的关系、和任课老师关系、和行政管理人员及学院领导的关系这4道题目来测量;大学收获自评则通过22个题目来考察,包括职业知识和技能(职业准备)、专业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技能、本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通识基础知识、对于艺术、音乐和戏剧的理解与欣赏能力、人文社科知识和人文素质、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使用电脑和其它信息技术的能力、定量分析能力、分析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有效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领导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的发展、认识到不同的人生哲学、文化和生活方式、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伦理标准、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能力、兴趣和个性、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的作息、适应变化(新技术,不同工作或环境等)的能力。各变量的克朗巴赫内部一致性系数(见表1)均大于或等于0.8,可见具有较好的内部信度。[2]
(二)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对湖南8所高校实施了《地方院校大学生就读经验调查》,首先将湖南省高校区分为“211工程”高校、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高专三类,进行院校抽样,再分别在文科、理科、工科三个不同学科院系中分别从大
二、大
三、大四三个不同年级进行样本抽取。调查共回收有效样本数量1358个,其中“211工程”院校22.6%、一般本科院校56.6%,高职高专院校20.8%。依据以上数据资料,本研究拟运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把握湖南省高校校园环境状况以及考察大学生基本信息对课程学习的影响。
二数据分析
(一)高校校园环境分析
笔者在考察学校教育环境(1=几乎不强调,2=一般,3=强调,4=非常强调)和人际环境(1=非常不融洽,2=一般,3=融洽,4=非常不融洽)时均采取从1分到4分的四点计分法,故2.5分是理论上的中等强度观测值。从学校教育环境各题目的平均得分来看,除了“批判、评判和分析能力的发展”(2.43分)和“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素质的发展”(2.41分)的得分低于2.5分,其余四项均大于理论平均值,且依次为“交流、沟通和合作能力的发展”(2.61分)、“职业和工作能力的发展”(2.61分)、“学术、学业、智力发展”(2.53分)、“计算机和其他信息资源运用能力的发展”(2.51分)。由图1可知,超过50%的学生认为学校“强调”或“非常强调”交流、沟通和合作能力及职业和工作能力,接近50%的学生认为学校“强调”或“非常强调”学术、学业、智力发展。可见,调查对象认为学校强调最多的三个方面是“交流、沟通和合作能力的发展”、“职业和工作能力的发展”、“学术、学业、智力发展”。毫无疑问,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校理应强调基本的学术智力发展,但是大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所学知识,这要通过合适的岗位才能发挥出来,面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学校强调职业和工作能力也无可厚非。至于交流、沟通和合作能力,无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都很重要,可以说是必不可缺的一项技能。
从学校人际环境的评价的平均分来看,调查对象评价和同学的关系的得分(3.04分)最高,其次为和任课老师的关系(2.70分),再次之为与班主任/辅导员的关系(2.69分),最后为和行政管理人员及学院领导的关系(2.45分),低于理论平均值2.5分。图1显示,82.04%的大学生与同学关系融洽或非常融洽,约60%的大学生与班主任/辅导员、任课老师的关系融洽或非常融洽,54.12%的大学生表示与行政管理人员关系一般;仅有0.74%的大学生与同学关系非常不融洽,4.57%的大学生与行政管理人员及学院领导的关系非常不融洽。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与同学的关系最融洽,与班主任/辅导员、任课老师的关系次之,与行政管理人员及学院领导的关系最差。这与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印象相吻合,反映出学校各方面人际环境状况。
(二)不同类型学校校园环境的比较分析
由于总体分布未知,本研究采用非参数检验来考察不同类型学校的校园环境是否存在差异。从表2中可知,克-瓦氏单向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类型学校的校园环境存在显著差异(p=0.000.05),这说明“211”院校、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都比较强调学生的学术、学业和智力的发展。在校园人际环境方面,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在和同学的关系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与班主任或辅导员、任课老师以及行政管理人员和学院领导的关系上表现出显著差异。
注:1采用Kruskal Wallis检验;2、3、4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2为“211”院校与一般本科院校,3为“211”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4为一般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
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211”院校与一般本科院校在校园环境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是否强调学生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创造素质,批判、评判和分析能力,交流、沟通和合作能力,计算机和其他信息资源运用能力以及职业工作能力上,在人际关系上主要是和班主任?M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及学院领导的关系上存在差异;“211”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在校园教育环境上的差异表现和与一般本科校院校的差异表现相同,在人际关系上除了班主任?M辅导员之外,“211”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还在与任课老师的关系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而在和行政管理人员及学院领导的关系上则没有表现出差异;一般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在学术、学业、智力以及批判、评判和分析能力的发展上没有表现出差异性,和同学、行政管理人员及学院领导的关系上也没有表现出差异性。
(三)校园环境对大学收获的影响分析
为了探索整体校园环境、教育环境及人际环境对大学生在就读期间的总体收获,笔者将整体校园环境、教育环境、人际环境分别作为单独的自变量,将大学收获(各指标相加后再平均)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基于不同类型学校在校园环境上表现出显著地差异(见表2),笔者又将“学校类型”这一变量进行分解,以探讨不同类型学校的校园环境、教育环境及人际环境对大学收获的影响的差异。
从表3可以看出,校园环境及其两个维度均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收获有积极影响,且学校人际环境对大学生就读收获的影响比教育环境对大学生就读收获的影响要大一些。总体上看,高职高专院校和一般本科院校的校园环境对学生大学收获的影响比较大,“211”院校的校园环境对学生大学收获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在学校教育环境对大学收获的影响方面,一般本科院校的影响较大,其次是高职高专院校,“211”院校影响最小;在学校人际环境对大学收获的影响方面,影响最大的是高职高专院校,其次为一般本科院校,最小的是“211”院校。可见,无论是整体校园环境,还是教育环境或人际环境,“211”院校与其他类型院校相比,其环境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都是最小的。这种情况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认知存在一些反差,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环境十分复杂,加上笔者的能力水平的限制,本研究所采取的的测量大学校园环境的那些指标不能反映校园的所有环境状况,当然也无法通过这些有限的可测量的问题来准确评价校园环境各个方面对学生就读收获的实际影响。另一方面,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入学之前是否存在差异,他们对大学环境和个人发展的预期是否存在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是否影响他们对校园环境以及大学就读收获的评价等这些问题并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这些问题都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三结论
总的来说,湖南各高校的校园环境较好,而且各高校人际环境的平均得分高于教育环境的平均得分,说明各高校的人际环境要好于教育环境。具体来说,各高校在教育环境方面非常重视学生交流、沟通和合作能力、职业和工作能力以及学术、学业、智力的培养和发展,在人际环境方面,生生沟通交往更加融洽,与老师或辅导员交往次之,与行政管理人员或学院领导的关系最差。除了学术、学业、智力方面和与同学的关系之外,“211”院校、一般本科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在其他指标上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可见不同类型院校的校园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别。此外,各高校校园环境及其两个维度(教育环境、人际环境)均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收获有积极影响,且学校人际环境比教育环境对大学生就读收获的影响要大一些。不同类型院校对学生大学收获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高职高专院校、一般本科院校、“211”院校,可见“211”院校及一般本科院校需要提供更加优质的校园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以满足学生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基于以上研究,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校园环境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湖南高校仍需努力创建更加优质的校园环境。在教育环境的创建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教育和发展,除了基本的学术、学业及智力发展,更应该重视学生信息资源运用能力、分析评判思维能力以及审美、创造能力的发展;在人际环境方面,应确立“全员育人”理念,发挥每一位教职员工的示范、引导、辅导作用,创建有利于师生交流沟通的环境,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以促进大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6.民办高校环境设计模式研究论文 篇六
地方高校竞争态势和竞争环境的研究
我国高校教育的.大众化、全球化,地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如何在竞争的环境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服务地方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作 者:邓雪妍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23) 分类号:G64 关键词:地方高校 竞争态势 区域经济7.民办高校环境设计模式研究论文 篇七
1. 手绘表现技法简介及其重要性
环境设计专业的手绘效果图主要是在平面上利用透视的方法将三维立体空间的效果展现出来。与建筑的平面图和立体图不同的是, 环境设计中的手绘效果图不但要将结构完整地表现出来, 同时还对设计者的艺术功底和文化底蕴有着很高的要求。[1]手绘表现技法主要是为设计服务, 要求将美术技能与设计理念相结合, 将审美融入到环境设计中去。
手绘表现技法教学在培养学生设计思维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手绘表现技法教学要求通过美术技能的训练, 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设计创造力的目的。手绘表现技法教学不但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还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因此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 要合理搭配手绘表现技法课程与计算机绘图课程, 使之相互促进, 相互配合,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为社会培养出能力更为全面的环境设计人才。
2. 手绘表现技法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 忽视了设计思维的重要性。高校的手绘表现技法教学, 教学内容上更为重视画面的视觉效果, 却忽视了设计思维的重要性。这往往使学生忘记了手绘表现技法实际上是为了表现设计思路服务的一门特殊语言, 转而过于追求画面的视觉效果, [2]导致设计本身的功能性和合理性被忽略, 使手绘表现技法教学进入误区, 不能实现真正的教学目的。
(2) 教学方法不够新颖。手绘表现技法最主要的功能是作为一种捕捉瞬间产生的灵感的手段、然而目前手绘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于临摹, 大量的临摹会限制学生的灵感和设计思路, 使学生在学习手绘技法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 久而久之, 导致学生的思维定势, 缺少创新意识, 设计语汇逐渐匮乏, 作品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 手绘表现技法教学策略
(1) 调整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手绘表现技法教学中, 应合理安排教学课时, 同时加强手绘技法的课程实践, 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空间感以及设计能力。
(2) 增加写生训练。虽然临摹是学习手绘表现技法的基本方法, 但是过多的临摹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 因此, 在临摹的基础上增加写生课程, 尤其是实地写生, 可以使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建筑、环境有充分的了解, 对学生今后的设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除了封闭的教学课程外, 还可以采用写生以及邀请知名设计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及对学生作品的点评的方法进行教学, 这不但能够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思维更加活跃, 同时还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点, 彰显学生的个性。并通过一些设计比赛、绘图竞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增强学生对自己的信心, 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极大地提高手绘表现技法的课堂教学效率。
(4) 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计算机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许多助益, 虽然手绘表现技法主要是动手画图, 但是将手绘与电脑制图综合起来能够为手绘提供许多便利条件。这样既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抓住学生的灵感, 同时可以增强画面的美感和合理性。
手绘表现技法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培养学生环境设计思维以及表达能力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创新手绘表现技法教学模式能够加强学生的手绘制图技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使学生成为更加具有创造力的新时代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春景.环境设计手绘表现与地域文化资源结合之教学探究——《手绘线的魅力》教学案例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 2015 (03) :136—137.
8.民办高校环境设计模式研究论文 篇八
关键词:高校;无现金报账;财务报账
一、无现金报账的含义
无现金报账是指所有的报销业务不再通过现金支付的方式进行,而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传统现金支付方式转变为通过银行提供的网银结算平台转账支付的方式。
二、无现金报账方式的优点
无现金报账要在报账过程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把现金收支付转变成银行卡转账,不到出纳处缴、领现金就能完成报销,财务人员在办公室就可实现资金划转和报销。无现金报账方式的优点非常明显。
(一)优化了报账流程,提高了报账的效率,节约了报账时间
随着高校的飞速发展,学校各方面的报销业务急剧增长。这种情况下,师生要完成报销业务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而开展无现金报账业务,大大减少了师生等待办理报销的时间。
(二)强化了管理机制,减少了现金风险
无现金报账方式使得资金的结算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代替旧有的现金结算方式,进一步完善了现金管理的内控机制,使得现金的流量大大减少,保障了现金在流动过程中的安全。同时,使用无现金报账可以规避使用现金碰到的各种风险,如保管现金的风险、假钞风险及出纳配错款风险等。
(三)保障了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使用现金更为方便,减少了预约环节
无现金结算通过学校的财务系统与银行系统对接实现资金的划转,整个过程中不再使用现金,因此在科研工作进行中,科研人员无需到财务部门预约、支取大额现金,从而使科研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三、高校财务报销主要的无现金结算方式
目前,高校财务报销主要的无现金结算方式主要有银行POS机、网上银行结算和公务卡结算三种结算。
(一)银行POS机结算
这是一种使用银行卡来进行结算的结算方式。银行卡结算就是以对接银行为学校提供的POS机为结算工具,实现现金业务的结算,这样就可以实现即时的双向清算业务和资金到账业务。通过POS机结算,学校师生到财务部门办理业务时,凡是涉及现金并且符合现金管理办法的业务,都能通过银行卡直接进行结算,实现了无现金流通,能够解决使用现金结算带来的很多缺点。
(二)网上银行结算
网上银行是电子商务支付业务中非常流行的一种结算方式。使用网上银行进行结算时,先由付款方财务人员通过网络把支付指令发送给收款一方。收款方再将支付指令发送给银行,收到支付指令后通过支付系统完成资金的结算。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有付款方直接将支付指令发送给银行,由银行来完成支付和清算。
(三)公务卡结算
公务卡是指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公务支出及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单位人员在公务支出中先用公务卡进行消费,再通过财务报销向公务卡发卡行还款。使用公务卡结算,财务部门不必再办理此类业务的提前借款手续,简化了报账结算流程,同时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在使用过程中比较透明,能较好地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四、实现无现金报账的设计思路
(一)总体规划
高校无现金报账的实现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实现。首先,利用银行POS机刷卡的方式实现银行卡和公务卡的报销,初步实现无现金报账方式;然后开展网上银行报账方式,将无现金结算更深入的开展下去。
(二)安全性保障
通过客户证书授权管理系统来保证网上银行结算的安全性。系统通过网络制作各级电子证书并对电子证书进行严格管理。银行工作人员和客户只有使用电子证书完成身份的识别,才能进入银行系统来办理各项业务。
五、实现无现金报账的业务流程设计
第一步,报销人员填写相关单据。个人业务需要填写领款人姓名和账号,单位转账需要填写收款单位名称和相应单位账号。完成相关审批手续后,交给财务审核人员进行审核。
第二步,财务审核人员对相关手续进行审核,经相关领导审批后,予以报销。待制单完成后,对会计凭证进行打印。经办人对相关信息确认无误签字后,移交复核人员进行复核。
第三步,复核人员复核会计凭证,确认无误后,将凭证交给出纳人员进行无现金转卡业务操作。若为职工个人的银行结算,则需要求职工现场刷卡,直接通过银行财务POS将报销款项转入个人银行卡,实现实时到账并有短信通知,出纳人员核对会计凭证与银行POS小票金额,确保转款准确;若为单位转账业务,则出纳人员须将会计凭证、原始凭证、银行账号单核对一致后直接通过网上银行支付方式转款,省去了到柜台等候的时间,既方便又安全。
六、高校财务完善无现金报账结算的措施
无现金报账方式在推行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如得不到师生的理解、系统安全性存在问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达不到需要等。为了把这项工作顺利的推行下去,需要学校财务部门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建立相关措施保障制度的执行。
(一)加大宣传力度
要综合利用各种方式来宣传无现金结算,如财务处网站、校报等,尽力使得学校所有师生都能了解无现金结算。
(二)加强对财务管理系统安全性的管理
及时变更已更换的个人银行信息和单位账户信息,加强安装财务系统计算机的安全措施,设置防火墙,安装最新版的杀毒软件。对外来数据,尤其是u盘数据的使用要严格控制。
(三)增加合理的培训
无现金报账在使用过程中,一个数字或一个汉字的错误都能导致报销款无法转出。这种情况会额外增加财务审核人员的工作压力,需要提升其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财务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对结算方式、流程及相关的业务不够熟练,通过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为顺利实施无现金报账打下良好基础。
无现金报账是适应新时期财务管理需求而产生的,能有效地提高财务报账及财务管理的水平,为广大师生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对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内部监控机制、保证财务资金安全都有很好的作用。目前,无现金报账得到国内很多高校的认同,部分高校已经在校内推广无现金报账业务,有些高校甚至已经完全实现了无现金报账。高校无现金报账是一种趋势,财务部门要提高认识,认真对待,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今后一定能获得更多师生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宋岳琪.浅析高校无现金报账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财经(上半月),2010(07).
[2]刘强珍.基于资金安全的高校“无现金”报账[J].教育财会研究,2012(04).
[3]夏祖军.公务消费步入“公务卡时代”[N].中国财经报,2014-03-06.
[4]潘峰.浅谈高校无现金报账的优势、衍生的新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4(08).
9.民办高校环境设计模式研究论文 篇九
--以昆明地区为例
在我国民办幼儿园与公立幼儿园相比,其幼儿园的环境总体上有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去研究分析它们乊间存在的差异。幼儿园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为提供幼儿学习、生活、娱乐等各种场所的设施和材料,是满足幼儿活动需求,促迚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最基本保障。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是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使其身心轻松愉快的亲切温馨的气氛。幼儿园环境的建设应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笔者以昆明市公立的和平幼儿园为例,分析了公立幼儿园的环境;以昆明市民办的云新幼儿园为例,分析了民办幼儿园的环境。同时,经过二者的环境对比分析得出民办幼儿园与公立幼儿园乊间的差异。
一、公立幼儿园的环境现状分析
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挃一种幼儿园教育赖以迚行的一切条件总和,既包括幼儿园内部小坏境,也包括与幼儿园教育有关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挃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一切物质和精神要素的总和,涵盖幼儿园的全体工作人员、幼儿、幼儿园房舍、设备设施、空间布局以及各种信息要素,通过一定的教育制度与观念以及文化传统所组织、综合的一种动态、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教育空间范围。[1]从狭义的幼儿园环境角度出发,以昆明市公办的和平幼儿园为例,分析当前公立幼儿园的环境。
昆明市官渡区和平幼儿园是经政府检查批准设立的正规幼儿园,由从事幼教三十多年的高级教师担仸管理和执教工作,针对各年龄儿童的特征按教学大纲迚行施教,是官渡区幼儿园目前入园幼儿人数最多的全日制幼儿园。教学设施完善,有电视,各种DVD等多媒 × 20 = 400
体教学。幵建有舞蹈室、芭蕾形体训练室、奥尔夫音乐室、奥星影院、音乐听吧、感觉综合训练室、钢琴室、数码钢琴室、小提琴室、古筝室、围棋室、小荷画室和电脑室等十多个功能室。其办学宗旨是从新世纪幼儿成长规律和现实特点出发,以实现幼儿全面发展为本,全面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综合素质启蒙教育,促迚幼儿德、智、体、学全面发展,为幼儿的学习成长奠定良好基础。营造家庭化、游戏化、英语化、艺术化的宽松愉快教育环境,以游戏、实践操作为基本活动,让幼儿从活动中感知、探索、发现、学习,培养幼儿的动手、协调、自理、学习的能力,这是它的办学特色。
该幼儿园的厨房制度:
一、餐饮业经营者采购的食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规定。禁止采购有毒、有害、腐烂变质、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异常的食品;禁止采购无检验合格证明的肉类食品;禁止采购超过保质期及其他不符合食品标准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禁止采购无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供应的食品。
二、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幵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三、食物存放实行“四隔离”,生与熟隔离;成品与半成品隔离;食品与杂物、药物隔离;食品与天然冰隔离。
四、环境卫生实行“四定”(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划片分工,包干负责。
五、食品加工人员卫生做到“四勤、三不”。勤洗手剪挃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不得留长挃甲,涂挃甲油、戴戒挃;不得有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行为;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其该幼儿园的招生制度是:
一、根据区教育局、区托幼办规定,严格规范招生工作程序。
二、每年招生前,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迚行摸底,做好招生预测工作。
三、做好招生前的工作计划,确立责仸人,成立招生工作小组,确立小组成员,使招生工作有序开展。
四、坚决执行招生规定,严禁仸何形式的考试和测查;不收取家长的捐资或赞助费。
五、招生工作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
六、× 20 = 400
录取名单经招生工作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商定。
七、招生小组的工作人员严禁利用职务乊便收取家长仸何形式的好处。
八、幼儿入园前,须按照卫生部门规定,在挃定的儿保中心迚行体格检查,合格者方可入园。
还有报名条件:
一、持有常住户口(户口与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在一起为有敁)的适龄幼儿;因动迁原因,户口暂未迁入居住地,且具有有敁动迁证及招生区域内居住证明的,可安排到对口地段的幼儿园就读。
二、持有房产证(产权人是幼儿父母或幼儿本人的为有敁)的适龄幼儿,可安排到对口地段的幼儿园就读。
三、幼儿本人暂无本地户口,但父母一方具有上述范围内常住户口的,按父母一方的本地常住户籍地做统筹安排。
四、持有敁期一年及以上年限、由本地人事局颁发的本地居住证,如有房产证,按房产证地址就近安排;如无房产证,需提供有敁居住证明,幵视幼儿园班额情况作统筹安排。
五、持有敁期一年及以上年限、由公安部门颁发的本地居住证,幵持有招生范围内居住证明的,由教育署视各区域招生情况协调安排。以及其幼儿园的体检制度:
一、幼儿入园体格检查制度。幼儿入园前必须迚行全身体格检查,其中包括胸透、肝功能检查,健康合格才方可入园。
二、工作人员体检制度。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迚行体检,持有卫生防疫部门签发的健康证件(合格证)方可就职。
三、定期体检制度
1、一岁以上的幼儿每半年体检一次,每半年测身高、体重一次,幵做好记录,迚行健康分析评价,填好幼儿健康卡。
2、工作人员每年全面体检一次,发现传染病立即隔离治疗,待病愈,持医疗单位的卫生健康证明,方可恢复工作。
3、每学期开学前,为全体幼儿迚行肝功检查,发现有肝功能异常及病毒携带,不得入园。
四、坚持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制度,认真做好“一摸、二看、三问、四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幼儿离园1个月以上或从外地返回时,要经医务室检查,询问后确定回班或检疫。
还有幼儿园的教学作息安排如下: 7:45---8:30 游戏区活动,8:30---9:15 户外游戏 × 20 = 400
9:15---9:30 晨间谈话及早点,9:30---10:25集体游戏活动,10:25--10:55户外游戏10:55---11:30 盥洗、迚餐,11:30--12:00室内游戏12:00-14:30 午睡,14:30---15:10 起床、午点,5:10--15:40 室内游戏 15:40---16:10 专用游戏室活动或游戏区活动,16:10---16:55 户外游戏 16:55---17:15 离园。
由此分析认为,总体上公立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比较完善。物质坏境:高水平的师资,优质的生源;有完备优质的设备设施、材料供幼儿学习、生活、娱乐。精神环境:有完善的制度,以及办学特色;高水平的教师能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丰富的精神世界。
二、民办幼儿园的环境现状分析
目前,昆明市共有991所民办学校及幼儿园,在校生人数达到33.22万名,其中民办幼儿园达819所,在园儿童已占到总数的90.1%。尽管如此,但民办教育整体办学敁益和质量还不高,规模偏小,硬件设施不齐全,尤其是优质资源相对短缺,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例如:昆明市官渡区的民办云新幼儿园。其规模较小,房舍简陋没有活动室;活动区狭小,缺乏活动器械;室内外的墙饰稀少、陈旧,绿化美化差;缺乏师资,一个班只有一名幼师,无保育员,教师教学水平及职业道德普遍较低。在办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各项制度,虽然与公办幼儿园的制度大同小异,但因政府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不力,实际上制度的执行未能严格实现。这样,民办幼儿园就有各种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虽然昆明地区也有环境比较好的民办幼儿园,可以与公办幼儿园相媲美,甚至超过了一些公办的幼儿园,但是昆明地区的民办幼儿园条件及办学水平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好的太好,差的太差。然而,民办幼儿园好的太少,差的太多,发展枀不平衡。很多民办幼儿园的各方面的条件差,所以收费比公立幼儿园低,多数家庭条件较差的家长不重视幼儿园的环境,把孩子送迚一些条件差,收费也低的民办幼儿园。实际上,像这样的幼儿园只取到了保姆的作用。民办幼儿园以利益为目的,为了满足家长望子成龙的意愿,× 20 = 400
开设一些不符合幼儿年龄阶段学习的兴趣培训班和小学里面的课程。所以“保姆化”、“小学化”是大多数幼儿园都教育特色。
因此,民办幼儿园的总体水平低。办园条件、管理水平、保教保育、安全保障方面等与公办幼儿园有着较大的差距,“园舍简陋,师资水平较差”是民办幼儿园的现实。[2]总体上,民办幼儿园的环境较差。不管是物质坏境,还是精神环境都与公立幼儿园有一定的差距。物质:坏境缺乏优质的师资,提供幼儿学习、生活、娱乐等的场地、设备、材料不齐全。精神环境:幼儿园的文化环境差,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层面的知识,低水平的教师也难于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学习环境。
三、公立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的差异
(一)管理机制:公办园必须依照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治校,条条框框较多,而民办园即私立园,它的管理主要看办园者的主观意愿,因为他办园的目的是以盈利为主的,因而管理上也就与公办园不同,对教师、对幼儿都会与金钱挂钩。
(二)隶属单位不同:公办园隶属于国家教育系统,是公有的,无论是教师聘仸、校园建设、办公经费及设施、还是教学内容,各方面都有统一挃标,必须服从教育局领导,民办园不同,它虽在教育局有备案,但他隶属于个体(办园者个人),是私有的,敀此,它只要有利可图,就能继续办下去,一旦无利可收,它便会解散。
(三)教学内容不同:
1、教师素质的不同。公办园教师属国家编制,各方面有保障,民办园教师来源较复杂,有优有劣,流动性较大,你给的钱多我就干,反乊我走人。
2、服务态度差别不大。民办园因为是私人个体所有,幼儿家长犹如顾客,当然会被奉为上帝,怎么也得在上帝面前露个笑脸啊,至于是不是真心的那倒说不准。
3、原则性不同。公办园要遵循《幼儿园教育挃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组织迚行教学活动,而民办园有较大的随意性。我认为幼儿园阶段孩子最重要的老师是家长,家庭教育的 × 20 = 400
重要性进胜于幼儿园,不要挃望老师把孩子的脾气性格都调教的很好,公办园注重的是素质教育,也可以说是愉快教育,民办园是为适应家长的需要,教一些小学的内容,严重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这是远背教育原则的。
(四)教师待遇不同:公办园教师享受国家的一切待遇,工资有保障,福利人人有仹,民办园就不同了,一切办园者个人说了算。
(五)教育理念不同:由于公办园教师素质较高,加上各级政府部门的严格管理,继续教育、各种培训,让教师的教育理念始终走在前列,因而公办园注重素质教育、养成教育,遵循教育规律,目的在于培养、启发孩子的智力、能力,为孩子的终生着想,不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是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奠基,夯实基础,遵循人的 发展规律,以人为本,这样才可能不会输在终点线。民办园一切为迎合家长,为谋利、为赚钱,采用填鸭式教学,把小学的学习内容强灌到孩子头脑里,严重远背了教育原则,远背了人的发展规律,表面上看比公办园的孩子学的东西多,实际上加重了孩子负担,影响了孩子身心健康,这是无法弥补的损失,会给孩子造成终生遗憾。
10.民办高校环境设计模式研究论文 篇十
【摘要】针对药学类高校环境专业培养环境和药学双料人才的要求,分析了特色教研结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总结出一套关于“教研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主要包括“翻转课堂式教学”、“科研项目带动式教学”、“专题研究式教学”。这套方法和措施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药学知识与环境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药学类高校 环境专业 教研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03-02
药物是药学类高校的核心研究对象,其研发、生产、使用以及废弃处理等诸多环节,无不渗透着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药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既具有一般性环境问题的特征,又因其与人类活动的密切相关以及药类化合物的特性而有着较突出的专业性。因此,中国药科大学于2009年开设了环境科学专业,旨在培养环境和药学的双料人才,以满足制药工业绿色科技发展的迫切需求,从而解决我国制药工业环境保护科技问题、促进环保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实现国家制药工业环境保护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服务[1]。由于该专业具有药学与环境相结合的特色,因此教学模式必须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革,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
教研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构建环境和药学的综合知识网络,启发学生在交叉学科的基础上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将自己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和分享, 能够让老师从学生在具体科研项目中的表现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教师在课堂讲授知识,学生听讲。这种教学方式具有较高的知识传递效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以教师为中心。传统教学方法强调师道尊严,讲究教师的权威,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
2.知识的更新较慢[3],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所用的教材几年更新甚至十几年更新一次,而现代科技进步和发展的速度飞快,对于一些理论知识现代的科学和技术方法已经有了新的解读,但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却接触不到。
3.学生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不知道学以致用,不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深,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上。即便有的学生有意愿通过一些项目活动进行实践,以验证学到的理论知识。但教师却没有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在传统的教学中,不同的教师承担不同的课程,每节课讲授不同的章节。因此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是分散的,在学生的头脑中不能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知识网。一些能够进行学科融合的知识不能得到有效的串联,而仅仅是以单个知识点存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
二、“教研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教研结合并不是简单的教学和科研的叠加,而需要从教学和科研中找到共同的点并在该点上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因此,教研结合的关键是通过什么载体或方法将教学和研究结合,并实现以研促教,以教助研。根据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具体情况,我们总结出一套关于“教研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主要包括:“翻转课堂式教学”、“专题研究式教学”、“科研项目带动式教学”。由于环境专业的课程较为丰富,不同的课程具有不同体系结构。“翻转课堂式教学”、“专题研究式教学”、“项目带动式教学”要根据不同课程或不同知识点的特征(如理论类知识点、实用类知识点、发散类知识模块、逻辑类知识体系)进行应用。
1.翻转课堂式教学
翻转课堂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 [4]。在翻转课堂教学的课前,通过给学生列一系列的问题,学生通过文献调研、分析、讨论、实践,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5]。例如水污染控制工程这门课学完各种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后,提出一个制药厂实际废水水质,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为该制药厂设计一个合理的废水处理工艺。可以从废水的水质出发,到考虑工艺运行的稳定性为止,结合制药工程、废水处理工艺的基本知识,一步步引导学生建立较为完善的处理工艺。比如启发学生依据该药物制备的基本原理,讨论废水中可能含有哪些物质?该物质对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微生物会有什么影响?组合工艺的建立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避免这些影响?可以采用哪些组合工艺?你认为哪中工艺组合方式更好?有没有教材以外的新方法可以更好的处理该废水?
该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并将药学的相关知识与环境学相关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从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提出开始,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有逻辑的思考并适当发散,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自主的研究,寻找教材以外更新的技术和方法,了解国内外研究者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对于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依托我校的开放性实验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项目和基础实验平台,为学生提供研究场所和必要的研究条件。
2.专题式教学
专题式教学主要是介绍一些知识的最新研究进展,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的最新理论有所了解,更新其知识体系。对于专题内容的设置,一方面要与课程的内容体系紧密相关,另一方面要设计一些环境和药学交叉领域的前言问题,更新教材中陈旧的知识点[6]。对于专题形式的设置,一方面可以邀请药学专业的教师或相关制药企业的环保专员介绍目前制药和环境相关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或遇到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邀请校内外的专家教授进行讲座和录制视频进行交流。例如可以邀请校内外一些教师或教授,他们从事药学和环境交叉领域课题项目的研究,比如“药物在环境内的迁移转化”,“药物环境化学”,“药厂废水处理新工艺”,“中药废渣资源化利用”等,请他们录制简短的视频,介绍研究热点及其研究的主要进展。在课堂上介绍到相关的知识点的时候播放这些视频,使学生的知识能够获得有效的更新,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项目中。
3.科研项目带动式教学
科研项目带动式教学是通过科研项目带动和引导的方式,将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在项目实验和实践得到加强和深化,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带动和引导的方式,从项目的选题上注重药学背景,将药学与环境紧密结合,从项目的理论研究上注重不同课程(药学类课程和环境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交叉渗透,同时可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热情,锻炼学生的创新与思维发散的能力。“项目带动式教学”教学模式总结如下图。
例如我们进行了中药渣废弃物资源化的科研项目,带动了教学。该项目一方面贯穿了环境科学主要基础课程(如大学化学、物理化学)和环境科学主要专业课程(如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监测)中的一系列重点难点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带动的方式,将药学知识和环境知识紧密联系。通过直接参与科研实践,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技能和素养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并且成功培养和树立了学生“循环利用”、“经济、环境效益统一”等新型环境保护理念,使学生由传统环境保护的“末端控制”观念转为新型的“废物资源化”与“源削减”观念。另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该项目中,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方式进行。项目的内容由浅入深,实验方案的制定、数据的分析、工艺的优化均主要由学生完成,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与此同时,项目的实践经历也激发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实践创新热情。
科研项目带动式教学一方面可以解决教学过程中知识点松散,不同课程之间交叉渗透性低,学生对理论知识体系难以网络化或模块化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具有环境专业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难点问题;特别适合于具有交叉学科特点的特色专业。
三、结语
针对具有药学特色的环境专业,笔者总结出一套关于“教研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主要包括“翻转课堂式教学”、“科研项目带动式教学”、“专题研究式教学”。这套方法和措施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药学知识与环境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对培养和提升人才创新和应用能力具有较大的意义,对其他交叉学科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建秋,沈卫阳,陈家全,等. 药学类高校开设环境相关专业的意义和必要性[J]. 市场周刊,2009,(12):123-124.
[2]李方. 对立与融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6):91-97.
[3]于非非,曲炳良,余祥勇,等.生物工程专业教研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0):97-98.
[4]张金磊,张金磊;王颖,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49.
[5]郑波, 屈国普,谢安平. 教研结合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2014(14):101-102.
[6]刘为民. 多元专题讲座式教学方式在工科 “概论”类课程中的应用[J]. 2014(3):65-66.
11.民办高校环境设计模式研究论文 篇十一
1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分析
(1) 高校对于英语翻译教学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目前, 应试教育模式已经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师心中根深蒂固, 这是制约我国英语翻译教育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大部分高校开设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 而英语翻译教学在考试中占据的比例又比较少, 因此, 在翻译教学中, 教师往往很少为学生耐心、系统地讲解英语翻译知识与技巧, 导致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水平一直无法得到显著提升。 (杨洁, 2014)
(2) 英语翻译教学理念与方式有待更新。大部分高校英语翻译教育通常采用学生先做、教师讲解的方式来进行, 这种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会阻碍翻译教学水平的提高, 也会导致英语翻译学习处于生编乱造、死记硬背的状况, 学生在参与四六级考试时, 英语翻译也常常是极易丢分的一部分。
(3) 学生的英语思维有待培养。很多学生在翻译英语时运用汉语思维, 没有从英语全句的角度去翻译, 也难以准确、灵活地应用相关的英语语态与时态, 进而导致翻译出来的句子就像是一连串堆砌起来的词汇。英语句子比较注重时态, 在表达过程中经常会运用被动语态, 而汉语在这方面则比较模糊, 因此, 如果学生无法准确、灵活地掌握英语语态与时态, 翻译时就极易出现语法错误。此外, 在语言表达中英语句子通常比较长, 而我们则习惯运用短句来进行汉语表达, 很多学生习惯运用短句表达, 因而在翻译较长的英语语句时就容易出现错误。另外, 词汇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制约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在翻译时, 会碰到大量意思与搭配方式相似的词汇, 如果没有积累丰富的英语词汇就无法对其进行准确的区分, 极易在翻译中出现词汇搭配方面的错误。 (朱丹丹, 2015)
2网络环境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 建立完善的高校英语课程体系。
面对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 在网络环境下, 传统高校英语课程体系早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实际需求, 为了使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得到创新发展, 就必须要利用好网络资源, 构建符合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并将其贯彻于整个英语教学的始终。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 学校应重点开设英语基础课程, 引导学生熟练、灵活地掌握与应用基础知识;对于大三学生则可以为其设置一些翻译方面的选修课, 如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实践等。学生准确掌握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翻译知识后, 教师则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有助于英语学习的网站, 并在教学中为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 并要求学生借助网络来完成, 之后再组织学生就学习成果开展课堂讨论。此外, 还可以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英美报刊,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英语词汇, 提高阅读速度, 也能够促进学生翻译准确率和速度的逐步提高。 (蒋凤英, 2014)
(2) 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英语交际教学机制
在传统英语翻译教学中, 都是由教师来掌控整个课堂, 而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机械的学习状态。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无法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与目标。因此, 高校英语教师应及时更新自身理念,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英语交际教学机制, 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翻译软件、语料库和翻译论坛进行英语翻译学习与锻炼, 进而激发学生的英语翻译兴趣以及自主探究欲望。比如:可以在课堂翻译教学中为学生介绍Google等英语翻译软件的合理应用, 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学习, 而教师在学生学习探究过程中只充当辅导者。也可以在网上建立相应的讨论群, 要求学生全部运用英语进行沟通, 进而吸引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 (黄媛, 2015) 此外, 还可以采用英语交际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 发现问题时, 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学生探究解决过程中, 并通过对相应理论的深入分析和反复实践, 得到更加准确的答案, 进一步拉近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距离。
(3)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 语言文化背景上存在的差异也是导致学生在翻译中容易出现错误的重要原因。比如:the last straw, 学生常常会翻译成“最后的稻草”, 其利用汉语解释其实就是救命稻草, 而实际上其正确翻译是“人类不能承受之事”。因此, 英语翻译涉及到的不仅是语句上的转换, 还涉及到很多民族文化方面的知识, 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英语翻译时, 应注重引导学生传递出其中蕴含的语言文化。因此, 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 不仅要对英语基础教学在英美文化中的比重做出适当调整, 还要针对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开设“英美概况”等方面的选修课程, 从而培养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加强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邹娜, 2014)
(4) 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与角色,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在网络背景下, 教师应努力摆脱传统讲授式的翻译教学模式与角色, 积极采用引导式教学模式开展英语翻译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指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渠道获得新颖丰富的英语翻译知识, 进一步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 由于网络环境中涉及到各式各样的翻译信息, 很多英语翻译作品都失去了权威性, 面对大量的翻译信息学生极易迷失方向。因此, 在实践教学与训练过程中, 教师应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帮助学生获取正确、有益的翻译信息。
另外, 各高校也应该加强对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积极为教师提供更多实践学习和进修的机会, 让教师在不断的实践学习中积累更加丰富的翻译教学经验。同时, 在网络环境下, 高校教师也应该积极利用各种网络技术和渠道, 获取更新颖的专业知识, 不断优化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与教学手段, 并利用网络资源制定出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 并将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有机整合, 使网络资源的优势能够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 进而促进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创新发展。
3结语
总之, 随着高校英语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 高校英语翻译教学逐渐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目前传统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 因此, 在网络环境下, 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结合不同阶段的教学需求, 探索出更加符合社会与学生要求的教学模式, 建立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 全面激发和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力, 进而在不断提升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质量的同时, 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翻译人才。
摘要:一直以来, 我国大部分高校对于英语翻译教学都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而枯燥、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不仅制约了学生英语思维的进一步提高, 也阻碍了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创新发展。因此,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 高校英语教师应与时俱进, 改革与创新英语翻译教学模式, 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 不断提升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黄媛.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分析[J].校园英语 (下旬) , 2015 (8) :43-44.
[2]蒋凤英.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普通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新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 (6) :32-33.
[3]王爽.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及加强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32) :43-44.
[4]杨洁.网络环境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2) :132-133.
[5]朱丹丹.基于网络环境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思索[J].科教文汇, 2015 (24) :168-169.
【民办高校环境设计模式研究论文】推荐阅读:
民办高校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06-19
民办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问题研究07-04
民办高校联系方式07-21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09-17
浅谈民办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08-02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创新教育论文10-08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论文07-31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论文09-20
事件管理视角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模式研究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