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2024-11-06

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共12篇)

1.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篇一

中心学校开展“诵读经典”读书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配合省市县“百万图书进校园”活动,充分利用现有图书资源,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制定的《齐鲁教师读书计划》精神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镇实施“诵读经典”读书活动计划。

二、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活动主题:“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

四、活动对象:全镇小学师生(包括校领导)

五、活动时间:2012年10月---2012年8月

六、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促使学校建设好图书室、阅览室。利用好学校图书资源,将学校打造成“书香校园”。

2、通过活动,培养全镇师生的读书兴趣和阅览群书的好习惯,提高师生文化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学生纵身发展奠基。

七、实施办法

(一)教师读书活动

1、教师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制定个

人“读书计划”。

2、学校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结合本校实际和教师队伍现状,确定本校教师必读、选读书目。一般来说,教师要认真读好四类书籍:一读教育专著,提高自身理论素养;二读教育期刊杂志,了解教育教学新动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三读学科书籍,增长学科知识,增强学科教学能力;四读文学经典书籍,与大师对话,涵养人文精神。

3、学校要设立教师读书课,教师每周不少于2课时进图书阅览室。

4、学校要鼓励教师自主选读,在读书内容、时间、方法等方面,为教师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选择机会。教师要做好读书笔记,每月不少于2000字。

5、学校每学期要开展一次全体教师“共读一本书”活动,共同阅读,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二)学生读书活动

1、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要求,精心制定学生读书计划,确定本校学生必读、选读书目。

2、学校要有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各班开展“晨读、午读、晚省”活动。“晨诵”为每天早晨到校后至预备上课前10分钟。可以经典诗文为主。“午读”为每天中午学生到校后至预备前半小时。可以浏览经典名著(篇)为内容,每天欣赏一篇美文或连续欣赏一部经典作品。“暮省”是学生每天晚上抽出一定的时间在“读书成长册”上记录晨诵、午读的主要内容,写一些心得体会,巩固阅读成果,或自主阅读

并适当记录。

3、学校要正确引导有上网条件的学生,利用网络化阅读。(如:http://).4、建立学生“读书成长册”“读书成长册”可以记录每学期读书计划的完成情况,如所读书目,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每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学生“读书成长册”。

2.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篇二

一、以创书香班级为重点, 全面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在实践与探索中, 我们深深体会到, 要营造真正的书香校园, 关键在教师, 基础在班级。因此, 我校在注重教师学习与反思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书香班级的创建与评比, 广开书源、保证时间、适当指导、激发兴趣、品评引领, 保证了读书、写作活动的深入开展。制订了班级读书活动的具体要求, 根据学生年龄及其接受理解能力的差异, 围绕促进学生提高素质这个中心, 列出必背书目、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开展星级阅读, 有计划地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

二、营造书香环境

1. 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以及教室走廊, 布置读书名言、古诗。让学生作品上墙, 让墙壁说话, 从而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

2. 充分利用校园中的一草一木, 让每一处景点说话, 让每一片绿叶发言, 让每一个花瓣唱歌, 让学校处处充满书香。

3. 落实“三建”工作。

(1) 建立“读书交换空间”。通过校图书室及读书廊交换空间的借阅、开展“捐一本, 看百本”活动, 所有书籍登记后供全班调配, 互相借阅。

(2) 建立“班级图书角”。一千五百多名学生仅有一个图书室和阅览室是不够的,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书可读, 我们在每个班设立了“班级图书角”, 各班向学生征集了一两百本图书, 孩子们都将自己心爱的读物带到了教室。这里的书是动态的, 新书被不断带来, 而学生读过的“旧书”则被定时清理出来, 由学生带回去。为了规范对图书的管理, 各班将学生带来的课外书籍的名称统计成册, 并制订了“学生借阅登记表”, 及时做好相关记录, 确保班级图书角正常有序运转。

(3) 建立“家庭书架”。为了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 我们积极倡导每个学生建立家庭书架, 让书香飘进每个家庭, 当然, 家庭书架中的藏书一定是适合自己阅读的。作为学校, 我们还向孩子们推荐了读书目录, 定期了解孩子们的阅读情况。

三、阅读时间落实

常规教学中我校还将阅读纳入课程计划, 强化阅读指导。

1. 清晨一诵。利用每天晨读时间 (约10分钟) 组织“每日诵经典”的活动。

2. 午间一读。每天中午午餐后12:40—13:00的20分钟是学校的午读时间。每天下午上课前保证每个学生有20分钟的阅读时间, 低年级由语文老师指导阅读, 中高年级则采用指导阅读和自主阅读相结合的形式。在学生阅读时间, 教师进教室陪同读书, 巡视指导, 做到专时专用。

3. 放学后半小时课外阅读。每天学生必做的作业就是在放学后的30分钟阅读时间里, 进行课外阅读学习。

4. 每周一“拾”。每周末进行一次课外阅读《书海拾贝》摘抄。

5. 每周一“记”。低年级使用方格本写话, 中高年级每位学生要做到每周写日记一篇以上, 每个班级按学生能力的差异, 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将读书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 切切实实教育孩子。阅读让学生受益终身。

四、落实阅读活动

1. 做好读书笔记。

要求学生每学期做一本读书笔记, 摘录优美词句和百科小知识, 写出读后感,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完成部分积累和消化, 而且能大大激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2. 抓好经典诵读。

读《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等。开展了“每周送你一诗”诗文诵读活动, 要求每个同学每周背诵一首经典诗词。

3. 落实阅读反馈。

设置了学生读书记录卡, 落实星级阅读评价, 学生将读过的书刊文章等内容以表格形式统计出来。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读书手抄报评选和读书征文活动。

4. 开展学习型教师评选。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成为研究型教师, 必须从扎扎实实地读书学习、认认真真地反思感悟做起。为了推进教师的读书活动, 我们主要采取了三条措施:

(1) 利用原有校图书室书本资源, 加上新购买的教师阅读用书, 采用借阅的方式, 由全校教师自由选择自己所喜好的书本。

(2) 切实执行“好书每天读”活动, 教师坚持每天挤出时间读书, 读经典、文学、教育专著等。

(3) 教师在读书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教育生活实际, 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做好相关的读书摘录、体会, 并上传到校园网或自己的博客。

五、家校合力, 共创书香家庭

家校多沟通, 想办法让家长参与学生读书活动, 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在家阅读习惯, 同时让家长参与评价学生读书活动, 每月由家长推荐“学习型家庭”典型事迹, 评选书香家庭。

3.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篇三

一、结合课题全面推进

结合重点课题《以阅读促进小学生品行发展实践研究》,学校组织语文科组教师精心选材,编写校本读物,激发师生阅读热情。图文并茂,文字简洁的《雅文赏读(低、中、高)》《茶香诗韵(低、中、高)》三本校本教材,把新课标推荐的80首古诗穿插其中,为学生提供了经典阅读的脚本。每学期初,少先队大队部围绕校本教材,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策划学校诵读活动,安排各中队充分利用早读、午读(每天20分钟)的诵读时间,组织学生阅读《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等。在诵读中,学生领悟到“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仁爱孝悌的思想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博爱情怀。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熟读成诵,牢记于心,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懂得了如何尊老爱幼、与同学和睦相处。

二、组建班级图书角

小巧精致的班级图书角是孩子们的最爱。每到下课时间,孩子们就簇拥在班级图书角前,一个个小书虫捧着自己钟爱的书籍,如饥似渴,全神贯注。中午学生午休起床后,老师们播着轻快抒情的音乐,让学生边听着音乐边看书。轮到班级借书的时候,同学们积极踊跃、井然有序地来到学校图书室办理借阅他们喜爱的书籍。开卷有益,一本本“精神食粮”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知识之窗”,孩子们真正和书交上了朋友。

三、搭建展示的舞台

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充分阅读及展示才能的舞台。读书节活动期间,少先队大队部开设“跳蚤书市”“古诗诵读比赛”, 组织“小小读书沙龙”“读书知识竞赛”“小博士故事会”等。几年来,学校坚持开展 “书香家庭”“书香少年”的评选活动,发动学生制作“优秀读物推荐卡”“阅读存折”等形式多样读书活动。评出“书香少年” 260名,“书香家庭”185 个。全体师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展现个性风采和精神面貌,提高了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培养了阅读兴趣,开阔了知识视野。

四、开展“读书漂流活动”

为了让每个学生真正爱上阅读,让经典读物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2013学年第一学期的读书节,少先队大队部还组织开展了“读书漂流活动”。通过宣传发动,号召大家积极参与“读书漂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开展“漂流活动”的意义,明确读书活动的目标、任务,大队部发动中队辅导员做好书香班级的布置,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同时利用语文课堂,做好导读、“漂流”方法宣传;提倡个性阅读,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等摘录在读书笔记中,鼓励学生自由结成读书好友对子,互相交换图书,开展漂流活动。“漂流”活动,为师生搭建了一个快乐的读书平台。

“漂流”活动,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沟通,增进了友谊,培养了阅读兴趣,拓宽了阅读视野,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种了一颗智慧的种子,随着孩子们的成长,这颗种子将会生根、开花、结果。

五、与书为友,提升师德

古人云,厚学养德。如何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其中最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读书。藉此学校提出了《“以读聚德”德育模式校本行动研究》这一总课题,“‘以读聚德德育模式校本研究”以构建发挥阅读育德功能的实践策略为研究重点,深化对阅读在师生道德品质发展和良好行为塑造方面的价值的认识,从而推动阅读治疗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运用。党支部基于学校总课题,根据当前形势及自古以来倡导的厚学养德的思想,提出了《以阅读提升教师师德水平的实践探索》的研究子课题,借助“阅读”这一平台,打造一支具有爱心、诚信、责任感的教师队伍。

学校还通过举办“青年教师读书会”“读书沙龙”“道德讲堂”“师德演讲”“经典美文诵读”等,组织教师开展内容丰富,别样多彩的品书活动,分享身边的教育故事,成长经历,讲述心中的中国梦、教育梦。使广大教师从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树立良好的师德规范,展现良好的师德形象。

读书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育理论、教育智慧,促进了专业成长,更陶冶了教师的情操,提升了师德,滋养了人生。

4.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篇四

实施方案

2013-8-30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摸索,我们在经典古诗文诵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铺垫为了把我镇2013-2014学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并成为我校特色之一,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经典诗文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况且,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不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很适合我们农村学校。以最小的投入换取学生终身受益,何乐而不为呢?承接传统,直面经典,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教师要继续积极参与其中,和学生共同背经典诗文,共同发展成长,即可增加自身文化底蕴,又可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增加指导的有效性。

二、组织领导

组长:王从宣

副组长:刘传海王志军王绪林李子龙张飞田志强

组员:刘冉程军解玉盛永康高峰李怀宝马丽达

王顺良田万洋刘春生吴毛黎李兵尤家平

要求:各校班主任:负责安排本班学生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开展。

语文教师:辅导本班学生的经典诗文诵读。

三、活动的时间安排及主要措施

1、时间安排:为了尽量不增加师生工作量和课业负担,诵读时间要纳入课程表,每周安排不少于两课时,在课程表上标明“经典诵读”。学生写、画的作业批改纳入教师的办公时间。原则上安排在周三和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即每周一节阅读课,一节读书会(从校本课程列出)。各校要制定《经典诵读时间表》,每日上午上课前安排经典诵读20分钟,由教师领着学生读,身教重于言教,老师轻松愉悦与学生一起诵读经典就是学生读经的动力。对其中简单语句的释义不要求讲解得过深过细,体现大意即可;对部分难懂的句子不要求解读。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大声的诵读和吟诵,自然成诵,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诵读。下午上课前的15分钟为学生自已选读,下午放学回家后,晚上休息前的10分钟与家长或监护人共读或汇报读。通过“晨诵、午读、暮省”的方式,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⑴各班每月抽出一节班会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经典诗文吟诵表演。

⑵每天轮流抽各班1名优秀学生在校园广播中吟诵经典诗文;各校每学期集中举行一次师生共同参与的经典诗文朗诵比赛等活动。

2、主要措施:

要让学生快乐的阅读,就要想法设法给诵读活动搭建更多的平台,除结合音、体、美、写字课外,还可以利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演唱会、书法比赛、绘画比赛、即兴装扮、分较色诵读、办黑板报、黑板角、教室文化角、校园文化角、办专栏、办校报班报、设立绘画展示专栏、定期的优秀作品展

示与评比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展示竞争的平台,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诵国学、写国学、画国画、演国乐、践国礼”等活动的快乐。

(1)、各年级学生继续使用县局提供的经典诵读读本,中心学校编写的读本供各校参考选用。各校根据教育教学需要,也可自由拓展优美诗文。

(2)、学校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吟诵经典诗文评先表优活动,对各班在吟诵经典诗文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同学给予奖励,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吟诵经典诗文的数量和质量;对班级、教师,也要进行大张旗鼓的奖励。

(3)、吟诵数量:每学期,要求各班级要确保20首,各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高标准。要求参与面100%,达标率95%。

(4)、各校领导到全体任课老师,要充分利用晨读读、午诵、暮省等时间,以及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各种形式全面对学生进行“热爱、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宣传和教育,激发学生对诵读经典诗文的强烈兴趣和愿望。

(5)、班主任要积极协调科任教师,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与学生合作、竞争、交流,多发现典型,做好校内宣传,树立身边的榜样。

(6)、配合学校的“书香校园”和“书香班级”建设,让学生先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语文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和作文指导上灵活恰当地运用古诗文,引导学生使用古诗文,学以致用。

(7)、各校教师要把学生在背诵、活学活用中出现的闪光点及时记录上报中心学校,以供我们进行宣传和完善档案。

(8)、适当时机,学校将邀请家长、各级领导参加我们的活动汇报会,我们将借此大力宣传和表彰优秀教师和学生。

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开展是一件大好事,每位教师要提高认识,不要使其成为师生的一种负担。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总结,把一些好的、快乐的学习方法推广应用。如表演背诵法、熟读成诵法、吟唱结合法等。

四、奖惩办法

1、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注重陶冶情操、培养美德同时,要注意通过快乐的诵读,多种形式活动的开展提升师生积极向上、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和学生一天到晚埋在作业堆里消沉的暮气状态,使校园里的笑声多起来,乐声响起来,师生精神抖起来,总之是让师生生活快乐起来。要采取更多的激励措施去引导、激发师生读书,如每学期(年)在学习小组、班级、年级、学校逐层逐级开展经典诵读评优评先活动。集体项目有:人文学校、书画班级、读书流动红旗、明星小乐队、小合唱队等;个人项目有:背诵之星、朗读之星、表演之星、书法之星、绘画之星、即兴装扮之星等;教师项目可有:释疑大师、指导大师、诵读大师、导演大师等。评选数量要有一定的覆盖面,以促进活动的开展。

2、评价结果的使用直接影响着活动开展态度和力度,因此各校要对师生(尤为教师)的评价结果运用到评优评先、晋级评职、年底考评和绩效工资的兑现中去,以此推动诵读活动深入开展。

中心学校每学期将组织一次经典诵读活动专项检测,【各校可组织采取高年级检测低年级或同伴互测的方法】并召开总结会,表彰在诵读活动中的先进个人、班级和年级,展示活动的优秀成果;表彰一批积极配合学校开展诵读活动的先进家庭。

五、基本要求

为确保“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全镇健康、深入、持久开展,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明确开展读书活动的目的是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是为学生走上社会能具备尚善之心、义举侠骨、忠孝灵魂、广博精湛的谋生从业技能,是为全镇数万人民的子弟着想,切不可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要坚决避免热火朝天地启动、盲目跟随一阵风、热度一过渐渐松的现象发生。

2、根据师资状况,结合本校实际,量力而行,有计划安排,尊重师生在内容、时间、形式上的选择,在进度上不搞一刀切,不追求速度,要以会读、会背为基本目标,会写、会画、会唱、会演为提高目标,由粗放到简约,逐步深入。

3、明确诵读活动是对课堂教学主渠道的补充和辅助,要尽量不加重师生的负担,凡能纳入课时的要全部纳入总课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也要恰到好处,不可过于频繁,要让教师快乐教、学生快乐学。

4、为了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所有涉及到诵读活动的作业要有布置、有检(抽)查、有批改、有展示。诵读内容安排要少而精,让学生轻松“悦”读。每册“读本”提供的是一学年的内容,原则上要完成“必读篇”,但也可增删,择易而读。

5.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简报 篇五

活动中,江源区妇联向来参加活动的家庭和学生发出亲子阅读倡议,倡议广大家庭要重视亲子阅读,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较强的阅读能力,为孩子提供最精美的图书。参与孩子的读书生活,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为孩子一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推荐了一批优秀儿童读物,还进行了赠书,通过赠书活动吸引更多家长朋友以身示范,开展亲子共读,争做智慧妈妈,营造书香家庭。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在经典诵读、读书展示环节,学生代表诵读了经典,分享了她们的阅读体会。她们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引来了阵阵掌声。在亲子互动环节中,主持人通过活泼生动的知识问答形式与学生家长重温古诗词经典内容,家长们还分享交流了亲子读书的阅读体会和感人瞬间,得到了师生和家长们的一致赞许。

6.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篇六

将“经典诵读”开展校本化研究,学校开发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在课程开发中,在每一位语文老师的努力下,我们开展了以下校本课程实践活动:

1、我们编印了《弟子规》读本,全校学生人手一册开展诵读活动。在下一步的校本课程研究中,我们还将进行各年级以下经典诵读研究,一年级:《弟子规》、《三字经》;二年级:《千字文》、《增广贤文》;三年级:《笠翁对韵》;四年级:《道德经》;五年级:《论语》;六年级:《大学》;

2、我们开展了诗词诵读过级活动。我们开发研制了六级各三十首的古诗过级篇目。每个年级过一级,学生过级后颁发过级证书。

3、开发制定《**小学师生“读好书,写好字”活动学生读书书目》。在读书书目中,规定了各年级经典诵读书目,各年级必读书目共30本,各年级选读书目共70本和各年级的亲子共读书目。

二、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

将“经典诵读”以课题的形式加以研究和开展。“十一五”课题研究期间,我校主持研究了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实效性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校本阅读教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校本课程《弟子规》的开发与研究,促进了学校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三、开展读书节活动,促进“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7.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有效途径 篇七

小学阶段是诵读记忆的黄金时期, 也是精神成长的关键期。开展经典诵读, 有利于学生树立远大目标,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精选典范之作,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

经典诗文浩如烟海。教师要精选文质兼美的篇目,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 选择适合学生成长需要的佳作。无论是诗、词, 还是曲、赋;无论写景的, 还是咏物的;从先秦五代到唐宋元明清, 都必须是闪耀着思想的光芒, 传递着永恒的精神, 给人以愉悦的审美享受, 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脍炙人口的典范之作。

1.合理安排学习的梯度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由浅入深地安排篇目的学习。配合省、市、县历年“中华诵·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我们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经典诗文学习方案》, 低、中、高年级学生分别安排了不同的学习内容, 引导学生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的原则学习。更重要的是, 承认个体差异, 不求程度整齐划一。

2.设置“我来记经典”时间 :语文早读每周安排两次学经典时间;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台”, 在大课间休息时段, 播放“经典美文欣赏”。

3.制订新的教学计划 , 为学好经典铺路 :学校购进大量有关经典诗文的优质图书, 安排学生在不同时间到学校的图书馆借阅;各个班级建立“图书角”, 由班上师生自愿把家里的名著、经典佳作带到班上传阅;每个学生建立“日积月累”本, 分门别类记录背诵过的经典诗文, 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另外, 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经典的学习。教师深入钻研教材, 科学地安排教学环节, 适时、恰当地借用经典, 有机地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真正让经典诗文的学习为教学服务, 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

二、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 精心营造诵读的氛围

“昔孟母, 择邻处”这句话揭示了环境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 开展诵读活动需要精心营造诵读氛围。

氛围的营造首先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走进校园, 宣传墙上师生用共同的智慧绘制的古诗文图画, 图文并茂, 意境优美, 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精神启迪。进入教学楼,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等标语, 以及《弟子规》《三字经》等, 错落有致地悬挂在走廊的墙壁上———中华文化的智慧宝藏, 陶冶学生心灵, 开阔他们的心胸, 端正他们的品行……进入教室, 板报内容更是丰富多彩———这班经典诗文旁注历史背景和诗词解析, 学生课间在这里阅读、赏析、评议、积累;班级的板报设计是学生的古诗书法展览, 透过软笔、硬笔不同方式的演绎, 依稀看到中国书法这门古老艺术发散的艺术魅力;再走进一个班, 字体工整、装饰优美的手抄报经典版顿时展现在我们面前……

除了从视觉上熏陶感染外, 从早晨到校到大课间休息, 直到学生放学, 都有宁静古朴、清新高雅的古典音乐在耳边回旋飘荡, 学生置身于各色古香的文化氛围中。

三、丰富诵读形式, 提高诵读兴趣

本着“以兴趣为先导, 以活动为载体, 让师生走进经典”的宗旨, 我们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诵读形式。

1.趣味法学经典 :古诗词意境感很强 , 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因此, 在古诗词诵读中, 我们不只是单纯地向学生呈现文字, 而是制作出生动形象的课件, 把文字放在画面中, 同时配以与诗境、诗情相通的背景音乐。

大课间休息时段, 由学校统一规划, 班级的电视屏幕上播放的图像, 都是与其学生所处学段相对应的古诗文欣赏。委婉悠扬的音乐背景下, 文字随着画面的更换飘来、静止、再渐渐飘远……一段时间过后, 感觉学生已经能够读图背文了, 忽然有一天, 大屏幕只播放画面, 不再显示诗词原文。然而, 就像音乐爱好者听见熟悉的曲子会不禁高歌一样, 学生也会适时地念出相应的词句。

2.将凝练、优美的经典诗句转换成动人的故事 , 让学生在故事的带动下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体验诗人的思想情怀, 完善古诗文阅读的情感教育。那抑扬顿挫的声调, 那眉头紧蹙的表情, 那举手投足的姿态……都给欣赏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3.经典诵读与民俗节日相结合, 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习惯在训练中养成, 品格在活动中淬炼。“我的座右铭”主题活动, 学生现场书写经典名言名句;“中秋佳节话思念”主题中队会上, 学生自发编排的情境吟唱、配乐吟诵表演那么深情, 那么生动, 感人泪下; 元旦联欢会上, “诗文接龙”“古诗文知识问答”等节目,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

4.喜 欢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 如果把古诗文诵读有机地寓于游戏之中, 则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课间玩游戏“丢手绢”, 失败受罚的学生都会不自觉地背一首古诗词, 有时小伙伴还会故意增加难度———背一首描写花的古诗, 或者说两句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

利用语言声音节奏与身体动作的自然合拍, 在跳皮筋、踢毽子、跳格子等游戏中, 学生边玩边跳, 随着身体运动的节奏, 背诵经典诗词, 融经典的学习于快乐的游戏中, 取得了非凡的记忆效果。

四、增加语言储备, 提高语文能力

经典诵读活动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 学生广读博览, 有了丰富的语言储备, 为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1. 知 识在于积累 , 一段时间下来 , 学生的 “ 日积月累本 ”“厚”起来了。长期的诵读熏陶, 逐渐培养了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与能力。可喜的是, 学生作起文来, 妙笔生花。因为, 在写作中可以把有关诗词信手拈来作为写作的引用材料, 并使之联系所写内容, 升华意境、感情, 达到借鉴并练笔的目的。

2.“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中华诵·经典诵读比赛 ”中 , 我校学生以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全县低年级个人组和高年级集体组冠军, 并代表全县小学生参加市级不同组别的比赛, 成绩优异。

3.经典诗文铿锵的声韵、灵巧的修辞、周密的谋篇无不感 染学生的心灵。生活学习中描写景物或发表议论, 学生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引出几句经典诗文。更有甚者, 通过诵读经典, 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 能够在把别人的好作品融会贯通后, 变成自己的东西, 逐渐形成能力。

与经典为伍, 与经典同行。在诵读经典诗文的过程中, 师生受到了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熏陶, 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文化归属感, 也大大提高了语文素养。我们坚信, 伴随着学生的人生经验的不断增长, 中华经典就像美丽的花儿, 会散发出迷人的芳香。

参考文献

8.浅谈小学如何开展经典诵读 篇八

一、 明确篇目、高度重视

小学生年龄在7至13岁,这一年龄段正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尤其是儿童母语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儿童思维的发展主要是以直观思维为主,思维能力比较单一,比较适合背诵一些浅显、简短、朗朗上口的文章。因此,我们为学生选择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小学生必背80首古诗》作为背诵内容。具体安排是:一年级背诵《三字经》和《小学生必背80首古诗》中的三十首古诗;二年级背诵《弟子规》和《小学生必背80首古诗》中的三十首古诗;三年级背诵《千字文》的前半部分和《小学生必背80首古诗》中余下的后二十首古诗;四年级背诵《千字文》的后半部分,五、六年级则对前面所背的篇目进行复习巩固。

二、 榜样示范、激发兴趣

1. 教师榜样示范。引领学生步入“经典”,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就要形成一种“共鸣”效应,教师的率先示范,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做他们“经典诵读”的领路人,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共成长。

2. 激发学生兴趣。要让小学生长期坚持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就要让他们由“要我背”变为“我要背”“我爱背”。刚开始,不必刻意地要求初入学的孩子去背诵什么经典,而是让他们找一找谁家有《三字经》《弟子规》等书。书找来后,早读时,老师引导性地读上几行,学生们定会特别感兴趣,模仿着跟老师读。时间一长,字认识了,意思也懂了,学生们的兴致就会越来越浓厚。

3. 诵读形式多样。为保持学生背诵热情的持久性,在读背的方式上,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或当场试背,或提问征答,或抢背,多种方式交替进行。诵读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感受到了读、背的乐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达到了背诵的目的。

三、 合理运作、保障有效

1. 时间落实。全面展开课外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实践活动,首先要解决的是时间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① 在每周“大课间”之外,安排两次师生共同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课。② 实行“一日三诵”:每天早晨和中午各安排十分钟“诵读经典”,由教师组织学生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每天晚上回家后把当天诵读的内容背给家长听。

2. 指导落实。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起兴趣,提示方法,或是结合内容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或是朗诵一段文字,或是摘要讲一些学生前所未闻的知识,或是讲解一些背诵的方法,或是看录像、欣赏音像资料等等。对于学生不懂之处,教师要有选择地加以指导、点拨。

3. 检查落实。对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情况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在师生共同背诵的过程中,要及时表扬鼓励,有时简单的“你真行”“你真棒”的口头鼓励,就能引发学生积极表现的欲望。一天鼓励几个同学,坚持经常,这样,全班同学都能始终处于奋进的状态,班内就会形成“比”“赶”“超”的氛围,使学生由原来的无意背诵变为有意识的自觉主动背诵。为长久保持学生的积极背诵状态,可以结合“成长记录袋”的形式,给学生发放《诵读记录卡》,把背诵的篇目记在表上,同时背诵到一定数量就在登记表上印一朵小红花,获得十朵小红花后就可以成为“背诵大王”。“背诵大王”每月评比一次,不受人数限制。《诵读记录卡》期末时装入个人成长档案。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诵读热情,个个都有渴望成功的动力。

四、 搭建展示平台

我们还要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经典诵读活动,不断提高学生课外经典诵读的兴趣。可以定期在升旗仪式上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展示活动;学校每学年举办“经典诵读节活动”;结合各项阅读竞赛,开展经典阅读故事会、经典妙语欣赏会、优秀经典诗文朗诵赛等活动。

总之,经典是在漫长历史中达成共识的传统著作,诵读经典就是让学生们读“最精华的书”“最永恒的书”“最有用的书”。

(作者单位:安徽省定远县职工子弟小学)

9.开展道德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篇九

为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文化素养,推动全局文化建设,结合创建文明单位等相关文件要求,7月22日下午,临颍县国土资源局开展了道德经典诵读活动,机关干部职工参加了诵读活动。

诵读活动以“集体诵读与自学诵读相结合、学习经典与道德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诵读为基础,以感悟为路径,以实践为目的。干部陈丽娜共同组织大家诵读了《弟子规》有关部分内容。通过诵读,大家认为《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训诲,从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在日常生活中的伦常做起,经家庭扩及到单位、社会,最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应认真反复读诵,深入内心,当成个人反省的镜子和行为的指针。

10.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倡议书 篇十

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倡议书

(教务处)2011.5.20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中华诗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现并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放射着中国传统经典的哲理光芒。此次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是我校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

一周以来,各班级按照学校有关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诵读经典诗文比赛活动,班主任及语文教师都积极筹备、排练,为诵读精心设计队列、串词、服装等等,付出了很多。在此,我提议用我们热烈的掌声表示对他们的感谢!

通过刚才各年级的精彩诵读,可以看出大家对经典的诵读热情,用不同形式的形式来表现出对中华经典的理解。希望全体师生能借“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东风,开展好各项读书活动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构建“书香校园”。在此,我向全体同学郑重发出如下倡议:

1、活动还应继续,随时随地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并指导学生的学习、品德等。

2、人人献出自己的好书。希望每个同学至少奉献一本好书,进一步充实完善各班自己的图书角,把自己的书本跟别人分享,享受助人为乐的快乐。

3.认真读好每一本好书。尤其是中、高年级同学要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我们在计划的指导下,读好每一本书,摘抄一些优美句子、好词佳句。

4.认真写好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读书笔记可以陶冶你的情操,提高你的鉴赏水平,增长你的写作能力。

为配合本次读书活动,学校要求各班做到以下几点:

1.继续完善各班“图书角”,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的活动;

2.开展一次以读书为主题的班级活动,如新书介绍会、读书心得、我与好书交朋友、读书伴我成长等。

3.出刊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黑板报,通过黑板报,同学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读书方面的知识。

4.进行一次“班级十佳读书之星”评比。

同学们,为了自己的未来,让我们读书吧!让我们捧起书本,与书为友,与经典为友,让我们的校园书香四溢。

让我们行动起来,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友,诵经典美文,做阳光少年,传播中华文化,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持不懈!

11.校园开展语文国学经典诵读的认识 篇十一

一、诵读经典为人格塑造奠基

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国学中的思想以及人物的一言一行都会给人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直接会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是塑造健康人格的必备教材。经常诵读经典的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养成孝敬长辈,懂礼貌,讲礼仪,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古籍经典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为人之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人格塑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可见的处事告诫;“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恩图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高尚品德都对学生的人格修养产生积极影响。由此可见,经典诵读的功效与影响是不可替代的,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对于语言的敏感,如水到口,冷暖自知。”经典中的儒家人文思想对于学生的影响体现为儒家的仁爱、宽容、孝悌、诚信与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将伴随学生的吟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与精神风貌,直至塑造他们追求理想的完美人格。

二、诵读经典为审美情趣奠基

中华古诗词,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源远流长,意义深刻隽永。春秋儒学、秦汉文章、唐诗宋词,无一不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传承着中华儿女正能量的优秀基因,其中许多经典国学语言之丰富,文字之精炼,思想之博大,意境之深远,感情之豪放,韵律之优美,至今仍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光辉。

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施政理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情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博大胸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文明智慧;“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念情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审美情趣……诵读这些经典,如同在与最优秀的哲学大师和智者对话,如同耳濡目染这些文化、思想、艺术大师的谆谆教诲,不断提高诵读者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情趣。

学生虽暂时不能理解这些国学经典的意义和精髓,但是能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终生受益的话,会对他们一生学习和工作中有很大的帮助和启迪。目前,笔者认为由老师和家长选择适合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名篇佳作来朗读和背诵是有必要的,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使他们获得文学的审美熏陶。

三、诵读经典为写作提升奠基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诗词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结晶。从语文教学需要来看,古诗选入课本作为启蒙教育是不可多得的素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无形中给学生教会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经典是开启孩子们心智的钥匙,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笔者深刻体会到,教师除了要求学生朗读、背诵教材所节选的优秀诗词文章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民谣、古诗词、古文等,以诗会、朗诵会等学生喜爱和感兴趣的形式,有意识地让他们多背好诗词、好文章,让美和高尚在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受益终生。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在文章创作中下笔如有神,现代心理研究也表明,学生正处于机械识记的黄金时期,过多的讲解势必会降低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效益和质量。可见,读多了,读熟了,就能慢慢地摸到诗词的调子,在熟读的基础上才能自悟其义。诵读的过程,实际上是脑、口、眼、耳综合运用学习、思考过程。思考比较多了,想象能力也会随之丰富,作文的创作能力自然而然提高了。

总之,在诵读中充分发掘孩子的潜能,让学生迅速吸收国学中最有价值的知识,把学生的思想引向经典诗文的广袤田野,让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深扎根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对学生来说,诵读活动中学生可以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积累丰富的语言,陶冶审美情趣,促进个性发展,提高道德修养,使学生具有更佳的学习、生活状态。对教师来说,通过理解中华传统经典,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有重大意义。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在学校层面,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初步探索出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特色活动,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建书香校园,办特色教育,创学校品牌。

12.浅谈幼儿师范学校经典诗文诵读 篇十二

关键词:幼儿师范生,经典诗文,诵读

一、经典诗文诵读的意义和现状

(一) 经典诗文诵读的意义

幼儿师范学校培养的学生将来大多从事幼儿教育。 人生百年, 立于幼学, 幼儿教育具有启蒙性、奠基性、不可逆性。在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强调:“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 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作为为学前教育输送师资的幼儿师范学校, 对在校幼师生经典诗文、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不容忽视。 “经典”一词, 《辞源》对其解释为:“典范的经书。”《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诠释为:“权威的著作。”经典即经典诗文, 诗主要是指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如唐诗宋词等, “文”主要是指四书五经和《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贤文。 “经典诗文”富于哲理, 发人深省, 语言精粹, 极富情趣。

(二) 经典诗文诵读的现状

幼儿师范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一是语文教师表现出来的素质令人担忧, 部分教师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高校年年扩招, 普高热的持续冲击,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幼师文化课教研关注力度不够, 幼师范学校儿固有的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思想仍然存在, 文化课教研活动普遍偏少, 对广大幼师教师进行进修培训的机会更少, 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 相当一部分教师从未见过新课标, 何谈用新理念指导教学行为。 正如马克思所言:“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 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 ”一本教材, 一本教参, 一份从网上下载的教案, 按部就班地根据教学计划进行, 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和学生情况做合理调整。 这样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学生语文基础薄弱, 语文素养不高, 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幼师不同于普通中学, 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学生入学的起点不高, 有不少学生甚至实际上并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的合格要求。

针对经典诗文诵读现状, 笔者开展了“诵读经典诗文”调查。 这次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知识具体了解多少, 对诵读经典诗文是否感兴趣等。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分析, 并进行总结, 形成研究的理论依据。

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不够浓厚, 诵读古诗词处于半自觉状态, 主要靠老师的催促, 学生诵读的时间不固定。 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范围较窄, 以读教科书上的古诗词为主。 学生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把握不了诗歌的感情, 不能准确地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学校很少开展古诗词方面的活动, 学生也没有做笔记的习惯。 但调查发现, 学生普遍认为语文不是“闲学”, 他们认为学好语文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文化素养, 启迪智慧, 陶冶情操, 所以要学好语文, 诵读经典美文, 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遗产。 87%的学生都希望学校开展经典诗文学习活动, 92%的学生都认为中华的传统文化应该继承和发扬。 由此可见, 学生愿意学习经典文化, 愿意诵读经典诗文, 愿意接受人文的熏陶和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

二、经典诗文诵读实践研究的预设目标和诵读内容

(一) 经典诗文诵读实践研究的预设目标

1.用经典诵读为幼儿师范的师生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 用洋溢的书香感染熏陶每个人, 在校园内兴起读书学习的热潮。 以经典诵读为抓手, 通过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的系列活动, 努力营造校园读书氛围, 让师生“以经典为伴, 与圣贤为友”。 在吟诵的乐趣中, 受到教育和启迪, 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综合素养, 营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2.打造具有幼儿师范特色的经典诵读模式。 幼儿师范教育有鲜明的特色, 幼儿教师有鲜明的职业特点, 本研究旨在实践中探索适宜的经典诵读内容与开展诵读的方式。

3.在实践中探索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教师口语教学和幼儿文学教学等课程的关联点,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幼儿师范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第四, 丰富校本课程的建设, 促进幼儿师范学校在新形势下的内涵发展。

(二) 经典诗文诵读阅读素材研究

经典诗文包括中国古典诗文和现代诗文。 选取的原则是精选精读, 取其精华。 我国的经典诗文浩如烟海, 由于历史的原因, 这类经典诗文, 特别是其中一些典籍多有精华, 但也会夹杂一些与现代社会不相符合的糟粕。 所以, 一般采用“洁本”的方式选读其精彩华章而非全读, 以利于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人文教育。 语文教研室专门成立了经典诗文素材搜集组, 大家认真筛选、研讨, 针对幼师学生特点选取较为适合的篇目, 编成了《经典诗文诵读读本》。 读本基本按照中国文学史顺序, 分为千古风骚、汉乐府诗和南北朝民歌、盛世之音、古代散文、古代神话寓言、现当代散文、现当代诗歌等七个板块。 虽然读本有许多不足之处, 有待改进, 但经试用, 很受学生欢迎, 填补了学校校本教材的一项空白。

三、经典诗文诵读的具体方法与措施

(一) 学生活动

1.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 增加诗词积累。为此, 我们在班上经常举行诗词诵读、为诗配画等活动,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每四人一组每周推荐一首古典诗词, 在班里进行讲解鉴赏讨论, 并要求全班同学进行比赛背诵默写, 以此增加积累量。

2.加强学生课前的预习, 多朗读, 可配乐, 可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调查显示, 部分学生建议强化预习和诵读环节。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这两个环节, 但检查和落实还不够, 因此, 根据调查反馈意见, 今后应在学习过程中加大检查落实力度。

3.化整为零, 阶段性地安排鉴赏的目标。 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作出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 对此我采取化整为零的目标达成方式, 先是诵读积累, 自己读、同桌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在此基础上, 再引导学生注意从题目挖掘隐含的信息, 如学习 《归园田居》时, 学生就会发现一系列问题:作者之前住哪儿、为啥要归园田、归园田之后如何等, 这时学生势必要探究, 就有可能结合注释理解陶渊明的生平经历, 做到知人论世。 紧接着意象的找寻、意境的把握就很轻易了。 最后让学生归纳作者的写法和鉴赏诗词的步骤。 通过这样的学习, 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诗词的鉴赏步骤及方法。

4.以鉴赏优秀的古体诗、曲词为示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古体诗中的名篇如《将进酒》, 可以播放名家如濮存昕的诵读视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让学生自己体验诵读, 以自评互评的方式促进朗读,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体会古体诗的韵味和魅力, 使学生的鉴赏范围和兴趣更加广泛。 诗歌与很多艺术形式之间有着相通之处。 我国古代诗歌历来追求诗情画意, 根据这一点, 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为一首诗配一幅画, 配一段背景音乐, 或谱上曲吟唱, 或根据音乐和诗的意境编一段舞蹈, 喜欢书法的学生可以把古诗写成书法作品, 如果有条件, 就可以利用古诗的内容和意境录制电视短片或制作电脑动画。 如可为柳宗元的《江雪》画一幅画, 可唱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儿时有 》并编舞蹈。

5.改变体裁, 想象体会。 让学生发挥想象, 对古诗词进行体裁的改变, 用散文化的语言把诗词中描绘的事物、景象串成一篇散文。 通过对散文的体会, 并与原诗进行对照品读, 讲解诗词语言的特点, 学生能突破狭隘的思维空间, 得到一番美的熏陶。

6.实战操练, 多组织课外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古诗词一般篇幅短小、朗朗上口、易于背诵, 可根据古诗词的这一特点和学生的兴趣开展朗读比赛、背诵比赛、默写比赛活动等。 这样, 学生赛得开心, 古诗词背诵、默写的效果显著。如我校先后开展了“五月的鲜花”经典诗文朗诵比赛、“迎国庆”诗词创作大赛、“畅想生命、展望未来”散文创作大赛等大型活动。 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 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提高了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发挥特长的机会。

(二) 经典诗文诵读与教学研究

诵读是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 汉代杨雄强调:“能读千赋, 则能为之。”朱熹主张:“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字求其训, 句索其旨。 ……先须熟读,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之精思, 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清代的唐彪也曾说过:“读书须将本文熟读, 字字咀嚼有味。 ”熟读成诵, 是学好语文写好作文的前提。 “文章读之极熟, 则与我为化, 不知是人之文, 我之文也。作文时, 吾意所欲言, 无不随吾所欲, 应笔而出, 如泉之涌, 滔滔不竭。 ”可见诵读之重要。 学生对诵读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喜好程度, 诵读的质量和数量, 以及教师对诵读的认识、诵读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等情况都令人担忧。 可以说, 诵读教学从教师到学生, 从观念到认识, 从方法到过程, 都存在很多问题。

教无止境, 学无止境。 笔者将继续做好经典诗文朗诵教学的研究, 努力提高自身文学与文化素养, 提高教学水平, 为幼师语文教学的发展、为学校的内涵发展、为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更为祖国年轻一代的成长发展奉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扬雄.答恒潭论赋书.

[2]朱熹.朱子童学须知.

上一篇:小学生大课间跑步音乐下一篇:XXX水管站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