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析(精选8篇)
1.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篇一
题目:高校旅游社交礼仪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成绩:
学 号:182094104
学生 姓名:王状
院 系:地理科学学院
年 级:09 级1班
专 业:旅游管理
联系 电话:***
****年**月**日
高校旅游社交礼仪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摘要:高校旅游社交礼仪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要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做好教学工作,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增强高职旅游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培养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文章探讨了如何根据大学本科生旅游专业学生的特点, 进行旅游社交礼仪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进, 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礼仪的大环境, 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旅游;礼仪;教学方法
1、引言
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孟子讲究“修身”和培养“浩然之气”。荀子主张“隆礼”、“重法”,提倡礼法并重,并有“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的礼仪名言。礼仪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而如今旅游社交礼仪课程是高校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以礼仪活动, 礼仪规范, 礼仪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旅游服务礼仪的基本理论并达至咖范要求, 注重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结合, 侧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和良好职业习惯的形成, 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2、旅游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现状
旅游社交礼仪课程的强实践性与应用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不仅要掌握有关的礼仪理论, 更要注重理论的实践应用, 注重理论与训练的有机结合。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于学生所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机械地照本宣科, 教学方法落后, 现代化手段在教学中应用不充分, 网络教学进展缓慢, 教学内容陈旧, 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缺少参与意识, 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很快并熟练地掌握礼仪理论, 但并不能自如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即便是在训练课中表现出色的学生, 一走出课堂, 便又恢复了原样, 表现出各种固有的不良的礼仪习惯, 而且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学生自身能够清楚地意识到但却难以克服。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旅游行业急需大批具有扎实的旅游专业知识和服务礼仪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要适应旅游市场这种需求, 就必须建立新的教学观念, 把传统的“ 以教师为中
心”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把以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方法,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 研究雄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是旅游社交礼仪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3、旅游社交礼仪课程教学方法分析
要培养高等旅游社交礼仪应用性人才, 就必须选用科学教学方法。与其它类型、层次的旅游教育相比, 高校旅游教育的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实践性, 这既是高取琳瓣教育的教学特色所在, 也是培养旅游技术技能性人才的基本保证。旅游社交礼仪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互动性教学, 更加重视学生的参与。因此, 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多多参与, 亲自动手, 亲自实践。二是要根据旅游社交礼仪课程特点合理确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 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 注重实训。三是要把教学与学生就业紧密结合, 更加注重旅游职业素质的培养, 努力使学生通过旅游社交仪实训教学获得良好的服务操作技能。
旅游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在体现旅游高校教育特色的前提下, 实行理论教学、实际操作和实习基地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采取多种课堂教学方式开展理论教学, 用理论指导操作, 培养学生的动脑、动口与动手能力;设立旅游专业实训基地, 使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对客服务实际,培养学生从事旅游服务职业所具备的礼仪基础知识、操作技术和基本技能。
4、旅游社交礼仪主要教学方法
4.1 演示训练法
在旅游社交礼仪实训中, 关于各种仪容仪态礼仪、行为礼仪、宴请礼仪等等, 必须要用演示法才能使学生了解正确的操作规范。
首先, 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旅游礼仪进行综合阐述。一方面,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 将抽象的社交礼仪理论知识融入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大量生动、直观、精美的图片, 使学生感性地、多方面、多层次地理解知识,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仪容仪表时, 可以利用大量的图片, 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仪容仪表在社交中的重要作用;在讲解站姿、坐
姿、走姿时, 利用图片分步骤讲解, 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在讲解宴请礼仪时, 用多媒体展示宴会座次、桌次的安排, 学生记忆也会更加深刻;另一方面, 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所教章节相关的视频、录像, 比如礼仪表演、礼仪视频教学课程、化妆教学视频等等, 借助影像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识到礼仪在社会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还能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提升文化修养, 树立正确的、高雅的生活情趣。其次, 为了使学生获得更直观的视觉效果, 教师也必须在课前准备好教学辅助物品, 亲身示范标准礼仪。比如在教学生化妆时, 不能单纯的通过多媒体展示化妆步骤和化妆技巧, 教师还应该准备好化妆品, 找学生当模特亲自为学生化妆, 粉底怎么打, 眉毛怎么画, 睫毛膏怎么涂, 腮红和唇膏如何抹等技巧, 通过教师的亲身示范, 学生会记忆的更加深刻。在讲解领带的打法时, 事先准备好几条领带, 数量至少跟学生分组的数量相同, 上课时, 亲身示范浪漫结、亚伯特王子结、半温莎和温莎结等领带的打法, 分步骤讲解, 并根据学生的了解情况, 多次演示, 演示完毕后, 让学生分组训练。教师亲身演示比多媒体演示更加灵活, 而且讲解的速度和频率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进行。通过教师的示范, 学生近距离地看到教师社交礼仪的标准做法和身上体现的美感, 以及礼仪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好礼仪规范的热情, 提高学习效果。
4.2 情境模拟式教学
情境模拟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模拟旅游职业场景或情境, 突出旅游礼仪技能的运用, 帮助学生掌握旅游礼仪规范的教学方法。为了克服单纯训练的枯燥, 增强训练的真实性和效果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各种模拟场景, 增强学生身临其境的实际感受, 激发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创造性, 不但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还有利于他们将理论更好地运用于实际之中。比如在练习宴请礼仪时, 给学生设想一个虚拟情境, 将学生分成几组, 每组6—8 人, 有些扮客人, 有些扮宴会组织者, 从宴会的举办事由, 到发请帖通知客人, 会场布置, 桌次、席次的安排, 餐桌摆台、引领客人入席、席间服务等等全套宴请礼仪, 都由学生亲自设计组织, 这样的情景模拟就非常逼真而直观, 让参与者完全以主人翁的角色去发现、去分析问题, 把握症结, 策划活动, 解决问题, 这不仅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为日后投身于实实在在的旅游实务活动作好准备。
4.3 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虽然学生在旅游社交礼仪实训期间, 会尽量使自身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的规范要求, 但随着课程的结束和时间的推移, 没有了特定的环境, 有一部分学生的言行又会回到以前的状态。所以除了在实训室的训练, 教师还应该积极创造各种实践机会, 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 并在立足校园的基础上,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向社会延伸, 参加各种社会实践, 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组织个人形象展示秀, 模拟导游大赛, 西餐厅摆台大赛等等活动, 也可以向学校申请各种校外实践活动, 比如讲到旅游工作人员服务礼仪时, 争取跟酒店、景区、旅行社联系, 让学生在这些部门进行顶岗实习, 真正将所学的旅游服务礼仪运用到实践中, 并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 巩固所学知识。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 学生实践能力会大幅度提高, 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很快适应所接触的各种场合, 应付自如, 表现出良好的礼仪修养。
4.4讨论式教学
教师在实训课上可以把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礼仪问题或者身边发生的事例编成思考题, 引导学生课下查找资料,独立思考。课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推荐代表发言, 最后教师概括点评。这一方式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 激烈讨论, 各抒己见, 即使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 也在辩论中明白了错误所在, 这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探究。
4.5竞赛式教学
在训练过程中, 将学生按照每组6-8 人的人数分组,教师演示每一堂课应该学习的礼仪操作时完毕后, 让同学按组进行练习, 每一组都选出一个组长负责自己组员的训练情况, 等训练时间结束, 让各组同学分别展示训练成果,然后由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评分, 并对每组学生的表演进行现场点评, 通过这样的考核方式, 使他们更加重视训练, 注意展现自身良好的仪容、仪表、仪态, 会收到比较理想 的教学效果。
4.6榜样激励教学法
在检验学生的练习效果时, 教师可以用录像机进行拍摄, 然后在电脑上播放整个训练过程, 然后将操作较规范同学的照片贴在实训室的展板上。这样既让学生通过影像资料直观的看到自己操作的不规范之处, 在练习中加以改正,也看到榜样同学的规范操作, 以及他们贴在展板上的照片,也会刺激更加主动、刻苦的练习, 争取获得更好的录像效果, 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魅力。
5、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改进的对策
5.1借鉴“实践主导型教学” 方式, 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 实践主导型教学”是以自主创业中各项知识及技能的要求为主线进行教学与实践, 采取实践一理论一再实践的分段式教学或完全以实训代替理论教学。在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实践教学中, 由来自一线旅游实践部门的“双师型”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创设和运营“模拟旅游公司” , 学生在旅游饭店和旅行社等企业的各个模拟岗位进行岗位规范服务锻炼, 熟练掌握各项旅游业务操作和职业岗位所需的各种礼仪知识, 即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同时还可培养与他人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整个创新模拟过程直观性强, 学生可把所学知识马上付诸于实践。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掌握, 而且印象深刻。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改革, 使学生提前涉及企业服务的理念, 缩短学生学习企业岗位所必需的能力的进程, 为学生旅游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开放式、规模化的渠道。
5.2启发学生思维, 注重案例教学, 提高能力培养
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在专门讲授旅游礼仪基础理论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旅游案例解析, 并通过举办各种创新案例讲座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案例选取应从旅游服务礼仪实际问题出发, 精选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源于实际问题的典型例题与案例, 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 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 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教师的讲解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 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通过讲解这些从实践中抽取并精心改造和设计的例题和案例, 让学生逐步地掌握处理旅游业中常见礼仪礼节问题的方式方法, 逐步地建立起学生应该掌握的旅游服务礼仪理论知识框架。课程讲授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化多媒体影视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课堂上采用黑板板书与电子教案相结合的方式, 并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播放一些FLA S H 动画、有关酒店服务礼仪的声音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促使学生相互沟通, 培养团队精神, 实现教学相长, 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5.3对学生进行情景训练
在情景模拟法中, 采用一种“仿真法”培养和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高他们对旅游业实际服务操作效果的关注, 进一步体会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重要性。例如可以聘请旅游饭店的老总, 请他谈该饭店在过去几年中具有代表性的员工对客服务中的礼仪经典案例,然后将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酒店老总提供的问题告知学生,由他们对这些实际服务案例进行点评和仿真操作, 最后, 请酒店老总到校专门就上述问题在企业是如何解决的情况通告学生。通过模拟情景教学, 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将那些在旅游服务中的棘手问题进行妥善处理的方法。
5.4构建校企联合的旅游服务礼仪实践教学平台
旅游专业应主动和地方旅游企业联合, 优势互补, 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形成良性互动, 获得校企双赢。旅游专业教学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 通过合作可弥补我国高职旅游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资金和设施设备投人不足问题, 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一方面, 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人旅游企业各个岗位进行服务操作, 把所学的礼仪知识更好的用干旅游服务实践;另一方面, 学校可以选择一家有先进管理理念、企业绩效显著的知名企业作为共同建设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共建伙伴。请企业管理者指导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与教案, 聘请企业的主要领导人为本课程的客座教师, 直接参与教学过程。旅游高职教育的发必须和旅游企业、行业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依托行业、背靠企业、产教学结合途径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
6结束语
旅游社交礼仪教育是促进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学习旅游社交礼仪课程对旅游专业学生重塑整体形象、提高整体素质、强化职业道德, 提高我国未来旅游业服务水平, 缩短我国旅游业与国外先进旅游业之间的差距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应充分重视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教学,并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程维薇.社交礼仪课程情境式教学初探[ J].成都大学学报, 2005(10): 35-36.[2]金丽.旅游礼仪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研究[ 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12): 52-53.[3]丁永玲.高职高专旅游礼仪课程的开发与探索[J].经济师, 2008(10): 143-144.[4]刘红娟.关于加强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4(8): 99-100.[5]程荣福.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改革与建设口[J].职业技术教育,2001, 10 [6]田喜洲.转变旅游教育思想,提高旅游教学质[J].重庆商学院学报(增刊),1999, 5 [7]毛爱华.旅游专业礼仪课教法改进的初步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9 [8]张建宏.谈职校旅游专业礼仪教育[J ].职教论坛,2004, 1(中)[9]陈玉涛.高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探析.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4,4 [10]张玉红.旅游社交礼仪实训教学初探.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2.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篇二
1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礼仪课程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目标不明晰, 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没有明确的旅游行业的职业需求的相关性
虽然许多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都开设礼仪课程, 但很多课程并没有积极进行市场调研, 没有明确的旅游行业的职业需求的相关性, 甚至和商务英语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等使用同一本教材, 教学的内容也是从形象礼仪上到职场礼仪, 这样的礼仪课程教学没有专业的特色和方向, 没有明确的为旅游行业相关工作服务的意识, 是缺乏实际的专业工作的实用价值的。
1.2 教学方式单调, 过于注重理论教学, 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礼仪课程一大特色就是实践, 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是要落实在安排教学环节时与学生的互动上的。只有教师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 学生能积极互动, 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礼仪课程很多情况下教学方法没有考虑到专业学习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差距, 且过于理论化,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地被动地学, 学习效果欠佳。
1.3 考核模式传统, 没有充分发挥过程考核的优势
“公关礼仪课程的期末考核也只是以书面答卷为主, 没有涉及礼仪实践环节的考核, 这种考核方式在无形之中会给学生一种暗示:公关礼仪课程只要记忆理论知识即可, 日常的行为礼仪实践并不重要, 这是与该课程的教学理念及教学目标相违背的, 同时也不利于该课程的有效教学。”[1]这段文字点明了礼仪课程考核存在的一大问题:由于还是注重传统模式的期末考核, 而没有充分发挥过程考核的优势, 课程考核并没有反映出学生礼仪实践的水平。
2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礼仪课程有效教学的途径
针对以上问题, 笔者积极探索了以下的旅游管理专业礼仪课程有效教学的途径:
2.1 明确教学目标, 优化教学内容
笔者认为该专业礼仪课程的学习领域应在行业企业调研基础上, 通过详细的职业分析, 根据旅游行业岗位要求和能力本位设计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的关联度和开放性三个理念。如做地陪全陪领队导游工作过程各自要注意什么样的公关交际礼仪, 在酒店的各个窗口部门工作中又涉及到哪些礼仪, 实际工作中要提高哪些方面能力。再进一步根据礼仪的学科特性创设许多情境, 使学生能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实现学习, 达到“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情景的模拟”的境地。如考虑到旅游行业的职业岗位需要, 有专门导游礼仪模块、酒店服务礼仪模块、会展服务礼仪模块;考虑旅游业行业特点需要, 这个特点就是品牌形象意识, 所以有形象塑造和服务情景行为规范的训练;考虑到旅游行业涉外接待日益广泛, 突出国际公关交际礼仪教学内容的设计。
2.2 改进教学方式, 落实教学实效
针对重理论, 轻实践教学方式效果不佳的情况, 笔者尝试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视听纠错法
学生身上和学习礼仪相关有三不现象:不知道错, 不承认错, 不懂该怎么做。在此情况下理论说教很难奏效, 因此笔者精心组合编辑了如《百科全说》《超级乐8点》等娱乐节目有关旅游行业礼仪的节目片段, 如导游应怎样称呼游客, 酒店里的见面礼仪的节目小片段很活泼, 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节目编排重实践, 学生看完后知道平时关于礼仪的实践哪里错了, 承认错了, 也懂得正确的该怎么做了, 教学效果不错。
2) 全身反应教学法
全身反应教学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阿歇尔 (James Asher) 最先倡导并提出的。虽然这种教学法最初是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方法而提出的, 由于其将语言教学和行动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 对于一些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也有重要意义。[2]针对礼仪课程的特性和学生喜欢练习实践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应用了这种全身反应教学法。具体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根据老师语言的口令, 学生进行全身各部分总动员, 看能不能协调地做出规范化的动作。如现在要请客人入座, 小请、中请、大请和多请各自应怎么做, 在做整个服务动作的过程中你的眼睛看到哪里, 你的表情怎样配合, 你的肢体如何示意, 你的耳朵注意什么?在讲解如酒店服务礼仪的标准姿态时我们经常用这种教学方法, “请你和我一起做”来进行小组姿态动作检测, 做得不标准的学生要“惩罚”表演, 由于有游戏的性质, 学生乐于参与, 又能全身多感官调动参与教学, 教学效果也很好。
3) 项目分组竞赛法
在旅游管理专业的礼仪课程中, 很多情况都比较适合用项目分组竞赛法来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如讲授旅游餐饮礼仪时, 假设学生接到客户订单主题:组织一次新年团拜宴请接待活动。让学生分组出策划方案, 根据订单对象特征、要求、预算等出策划方案, 用ppt展示方案并竞赛, 看哪一组的方案最佳、礼仪最周、服务最优, 预算不超者获胜。这样的完成项目的分组竞赛法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4) 考察教学法
在学习酒店服务公关礼仪模块时, 以什么样的姿态进行规范服务, 酒店的真实要求最有说服力和学习的价值。于是组织学生到现场考察某五星级酒店的前厅、客房和餐饮部, 采访一线员工, 讨论部门经理的要求, 积累一线工作图片, 总结岗位礼仪要求细节, 最后写出实地礼仪考察心得。这样的考察教学法是最具行业针对性和职业的现实关照的, 所以学生也学到了有实践价值的专业礼仪。
3 探索考核模式, 注重过程考核
为体现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 礼仪课程不能仅仅做期末的总结性考核, 而应该注重过程考核, 将每一次实训环节表现作为考核重点, 过程实践考核和期末理论考核的比重可在6:4, 学生在每个实践项目中的表现都会影响到最后的课程成绩。此外, 为体现课程的礼仪实践特别要求, 课程考核体系中还可加入平时课堂和生活礼仪表现的考核要求。这种重礼仪实践过程的考核模式会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摘要:礼仪课程能提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从事旅游业相关工作的服务质量, 但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礼仪课程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特别是教学的有效性有待提高。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教学方法手段的有效性和考核模式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索。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礼仪课,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郑洁静, 陈郁.高职公关礼仪课程教学的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 (3) .
[2]邓鹏丽.全身反应教学法在涉外文秘专业公关礼仪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9) .
3.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篇三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 茶艺课程 实践教学
茶艺课程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茶艺人才,而有效的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升实践教学的效率与效果,需要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理念与实践方式。
一、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
1.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及专业基础知识
开展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首要前提是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及专业知识基础。实践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学生实践教学中的学习态度会对其学习、实际操作产生一定的影响,消极的学习态度会降低实践教学的效率、效果,积极的学习态度会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效果;学生只有在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才能开展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中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应具有良好的师资队伍
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保证是具有良好的师资队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承担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起着指导与监督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在实践教学中进行讲解与现场示范,还要指导和点评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
3.应具有完备的实践教学基地
只有具备了完善的实践教学场所才能使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得以有效开展。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包括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指的是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的酒店;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用于茶艺课程的课堂实践教学。通过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有效结合,可以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二、实践教学方式
在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有实地考察教学、模块教学、项目教学、模拟教学这四种教学方式。
1.实地考察教学
实地考察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从而使学生可以获得相关实践知识,验证、巩固已经学到的茶艺相关知识。在开展实地考察教学前,教师会按照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相关要求,提前确定实地考察的地点、时间、对象、目的,并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联系。在开展实地考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般会提前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从而可以使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茶艺操作知识。
2.模块教学
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的模块教学包括茶叶识别、茶叶冲泡、茶席设计、茶礼仪等模块。在每一个模块中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茶艺专业技能,可以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锻炼与提升。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的方式,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3.项目教学
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方式是一种先进行实践操作,再由教师进行讲解的教学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育理念。在项目教学方式下,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独立处理、完成一个茶艺课程实践项目,即完成茶艺室的布局、采购茶叶、冲泡茶叶、茶礼仪以及服务顾客等实践项目的全过程。
4.模拟教学
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具体做法为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学生通过扮演顾客或者茶艺师训练自身的茶艺技能,亲身操作、体验茶叶识别、茶叶冲泡、茶席设计、茶礼仪等实践内容。通过仿真模拟茶艺馆教学情境进行实践教学,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率。
三、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
1.课程设置理念
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专门人才。酒店管理专业所设立的茶艺课程,其最主要的教育教学目标是满足茶艺服务企业、高星级酒店对茶艺人才的要求,其基本出发点为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茶艺岗位服务人员”。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应该要以高星级酒店的经营管理与餐饮服务部门对茶艺服务的实际、具体工作任务要求为准,通过具体工作任务引领实施、开展项目教学活动,从而可以使学生了解现代化酒店茶艺服务的基础知识理论,掌握相关茶艺服务、管理的技能,掌握酒店茶艺服务部门管理、运行的基本方法、程序,胜任酒店茶艺部门、茶艺馆、茶座的服务工作,达到茶艺师的水平。同时,还应该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够形成善于合作、沟通的职业品格,从而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获得优势,也可以为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发展与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应该使学生获得的职业能力主要有使学生具备市场分析、市场调研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可以胜任社会茶艺馆、茶吧、茶座以及高星级酒店茶艺服务部门工作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与社会茶艺馆、茶吧、茶座以及高星级酒店茶艺服务部门的实际要求相匹配的相关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
2.实践方式
在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坚定不移地进行工学结合、顶岗实训的道路。在茶艺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茶叶知识,掌握各类茶叶的冲泡方式,同时,配合模拟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茶艺馆、茶吧、茶座等相关茶艺服务的经营方式,满足酒店对茶艺人才的要求;在茶艺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应当做到充分利用企业的优质资源,与合作酒店共同建立茶艺实训室。院校可以将茶艺实践课程放到合作酒店实地进行教学,在合作酒店企业中进行实地茶艺表演实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茶艺服务技能,通过合作酒店安排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示范、指导,使实地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除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之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茶艺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积极与相关企业建立联系,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周末等时间到茶艺馆、茶吧、高星级酒店茶艺服务部门进行短期的实践锻炼、勤工俭学,使课外实践与课堂教学实现互为补充,增强学生对所在企业、茶艺师职业的认知感,使学生建立职业观念,促进自己转变为“职业人”。按照行业发展与市场需求,同相关企业进行密切配合,不断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质量,也可以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四、小结
在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以工作岗位作为导向,坚定不移地进行工学结合、顶岗实训的实践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茶艺的相关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从而使实践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秀进.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5(9).
4.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篇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第9条中要求“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体系是环境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加强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使之成为一个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并将其应用到人才培养和为社会服务之中,已经成为各高校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多学科交叉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前沿性都很突出,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宽,兼具理科和工科的特点,因此我们将该课程体系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型,在为社会输送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及为周边企事业单位环保服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由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队伍和实践教学管理四部分构成。
1.1实践教学环节
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具有水处理的特长和技能。
1.1.1教学实验
教学实验是所有实践环节中的基础。包括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实验题目涵盖污水的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物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多种水处理方法和工艺。通过教学实验要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学会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水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学会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归纳。
1.1.2专业任选课
包括污水治理综合实践、水处理设备设计、污水治理工艺设计等内容,内容更具体、更深入、更详细,对专业知识进一步理解和巩固。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和了解水污染控制工艺,同时对课堂学习的效果和应用能力进行考察。专业任意选修课的题目的来源就是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实际工程项目,使之与实验教学、创新实验、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有机地结合,环环相扣。
1.1.3创新实验
创新实验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创新实验的题目在专业任选课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和社会实际需求提出课题,将学生组成科技小组,同样采用开放教学的方式,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制订方案、设计工程图样或实施项目等任务,使学生经历项目调研、设计、实施、评价等完整的工作过程,掌握实际工作方法,以培养学生水处理方面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创新实验可以在研究专业实验课课题的同时为毕业论文做准备。
1.1.4实习
包括认识实习和课间实习等。通过真实工作环境参观和从事实际工作,学生可以获得水处理的实际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际工作锻炼既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职业心理品质。通过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训,学生可以掌握水处理必备的应用性技术和技能。实习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前体验实际工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生产、服务一线和适应生产、服务现场工作环境的能力。
1.1.5毕业论文(设计)
作为本科生在校学习的最后环节,毕业论文(设计)不但可检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而且为未来从事工程技术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论文(设计)中要求学生应随时查阅和复习以往所学知识,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及交叉点,能结合社会实践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论和技能。论文(设计)的题目和形式多样,以便使学生接触到更多更新的专业前沿知识,了解专业的最新动态。在毕业论文(设计)阶段,可以在专业任选课和创新实验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与教师科研和企业实际项目相结合,可以续承任意选修课、创新实验及实习阶段的课题,培养学生由“合作完成”到“独立完成”。
1.2实践教学环境
1.2.1校内实践教学环境
全天开放相关实验室,满足学生实验需要。我校化学化工与食品安全学院现拥有多媒体模拟实验室,基础分析化学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等基础实验室;拥有2个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生态学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实验室拥有多种水处理及水质分析的仪器设备,可以满足学生在校内进行实践教学的保障和需要。
1.2.2校外实践教学环境
校外实践教学环境主要指实习基地的建设。学生在这些实践基地中能够完成专业任选课、实习、创新实验、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获得实际工作锻炼,增进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1.3实践教学队伍
除专业教师和实验员外,校外企事业单位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是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也更能把握社会的实际需要。
1.4实践教学管理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离不开完善的管理机制,无论是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境还是实践教学队伍都应以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前提条件,科学合理地进行完善和管理。经过该体系培养出的学生可以全面、深入地掌握水处理内容,具有上手快、能力强的特点,在实习时受到实习单位的一致好评并有部分同学被实习单位留用,既增加了学校的认知度,又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2创新点
2.1连贯的实践教学环节
以“教学实验—专业任选课—创新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为主线的开放型实践教学环节以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实际工程项目贯穿始终,环环相扣,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在5个阶段,逐步深入。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出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科学研究和分析问题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等综合能力。
2.2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践教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部分项目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完成,教师只是起到指导作用,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才能和创新性思维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3产学研良性互动
高校与社会进行合作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需要。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尤其是应用性学科的发展应该以社会的需求为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注重加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横向联合,为其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使自己的教学和研究不与社会相脱节。将教师科研课题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实践教学与实际环境工程项目相结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其能较早地适应社会需要,成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3应用情况
贯穿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实际企业工程项目,以“教学实验—专业任选课—创新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为主线的开放型实践教学环节,以及由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队伍和实践教学管理四部分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经过实践,效果很好,大大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加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和需要。大大推进“三个相结合”:课堂、实验实训场所、企业环境相结合,学生、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教学、科研、工程项目相结合。以岗位技能要求,指导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要服务于社会,经过这种培养方式培养的学生具有上手快、能力强的优势,缩短了企业对新人的培训周期,在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期间,接受了用人单位的检验并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认可,在提高学校的认知度的同时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周明虎,汪木兰,封世新.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与典型案例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3:6~8
[2]曹德跃.项目教学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101~103
5.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篇五
2.1实践课程教学活动候鸟化。尽管已经开辟多条专业考察黄金线路,但学校与旅游目的地的联系也是暂时的、单向的,始终未能形成与景区、酒店、旅行社、旅游咨询行业等用人单位实习基地的长期合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难免会发生信息不畅的问题,影响了正常的教学。
2.2实践课程考核方式简单化。目前的`实习课程缺乏对学生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单凭实习考勤和调研报告来测评学生实习效果显然是片面的,并且考核与激励脱节,使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缺少动力源泉。
2.3实践课程角色定位模糊化。操作中发现,存在学生实习主体游客化和教师教学管理保姆化的问题。实习指导教师的导游和领队身份过于显著,“导师”定位失准,指导内容缺乏实战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综上所述,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习教学环节尚存在有历史无积累、有实践无理论、有指导无规范、有考核无反馈、有总结无评价、有制度无衔接等问题。为保持旅游管理专业实习课程的特色和生命力,该教学环节急需总结、创新和再实践,从而在规范、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监控下持续健康发展。
6.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篇六
刘文涛
[摘 要]:在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下,旅游市场更强调从业人员的能力水平。本文围绕着实践能力培养,分析了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践教学模式和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能力;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高等旅游教育自上世纪8O年代起步发展至今,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形成了研究生、本科、专科的教育层次和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的格局。作为高等旅游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经过2O多年的发展,在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办学规模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但现实中却存在着一个尖锐矛盾:一方面,企业感到招聘进来的大学生在工作上“高不成、低不就”,不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另一方面,学生在旅游企业感到不适应,流失率极高。相对来说,旅游企业更愿意要高职高专的学生,觉得他们更适合企业的需求。这实际上反映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质量与市场需求存在着不少差距。我国传统本科教育立足于“学历本位”,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所培养的学生缺乏职业能力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经验和态度等素质。实践是认知的基础,创新的源泉。实践教学对人才能力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能力培养,探讨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和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一、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及实践能力要求
旅游业是经验性服务行业,综合性、实践性强,讲究人才的适应性。它要求从业人员能适应旅游行业要求、管理风格要求和岗位任职要求。作为旅游企业的管理者不光要懂得管理理论,同时也要熟悉实际业务。许多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管理者,在实践中吸取经验并获得理论升华,成为旅游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旅游管理学科是新兴的应用型学科,高等旅游教育要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旅游企业所要求的职业实践能力具有综合性特点,体现为由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多方面组成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层面。
(1)专业能力:包括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是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
(2)方法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与决策能力、获取与利用信息能力、学习掌握新技术的能力、革新、仓造能力和独立制定计划并执行的能力。
(3)社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往合作能力、适应转换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推销自我的能力、抗挫折能力、竞争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杜今峰,2005)。
根据旅游企业对本科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较高素质水平和创新能力。因此,为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必须摒弃过去以理论化教育为主的办学思路,建立并完善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专业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新型的高等旅游教育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由以往单一注重学历化教育为主向侧重实践能力教育转化,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现状分析
1、实践环节建设滞后,制约了对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旅游管理教育是一种以学历教育为本位的理论化教育,课程体系基本上参照1998年教育部对普通高校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与公共选修课、拓展知识课等。以完整的学科体系为出发点考虑课程开发,注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目的是形成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
但是,传统的学科体系存在着理论性知识偏多,实践性知识偏少:基础性知识偏多,应用性知识偏少的问题,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践环节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转化为综合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是理论知识得到内化认知的根本途径。通过实践教学,不但能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感性认识,还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国外,一些高等旅游院校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行业经验或者在入校前安排半年左右的旅游行业实习,目的就是使学生具备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我国高等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历,理论化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领会、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不懂得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更不懂得如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生的职业能力薄弱,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
2、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定缺乏科学研究与依据,能力培养单一化、表层化
旅游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层面,需要不同类型、不同特点、不同内容的实践课程与之相适应,进而形成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在类型上包括公共基础课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和创业实战综合训练;在层次上包括两个层面:“硬实践”,即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软实践”,即理论知识的运用、心智技能的形成及实践经验的积累。软实践更侧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应用能力。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在建设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课程体系方面,不重视对就业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忽视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凭感觉、想当然”的方式确定实践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内容,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科学性、全面性和深入性,不利于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具体表现在:
(1)能力培养表层化,偏重于“硬实践”。实践内容侧重于专业技能训练,即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关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软实践”极为不足。简单地认为强化实践教学就是使学生掌握有关操作技能,对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如何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2)实践教学类型单一,覆盖面窄。所开设的实训课程主要集中在公共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如礼仪实训、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客房服务实训、餐饮服务实训、导游讲解、旅游资源考察等方面。但是其他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实践教学设置空白,关系到学生各层次和各方向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大多未能体现,实践的广度深度亟需加强。
3、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不足,难以满足综合实践能力训练的要求目前常见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校内实验室与校企联合办学两种,也具有实际意义。但是,高等院校实践教学平台普遍存在着建设不力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经费投入和设计的原因,校内实验室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相关实验室建设不能落实到位。高等旅游院校的实验室普遍设置少,只能为个别实训课程提供有限的实训,实践训练蜻蜓点水、浮于表面;部分高等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教学甚至完全缺乏校内实践场所,只能利用学校食堂、招待所进行简单训练,或者根本不进行实践训练,教学计划列出的实训课程只是一纸空文。二是设施设备简单、落后、缺乏环境氛围。只能进行简单的基本操作训练,难以进行综合性的情景训练:只能进行基本的服务技能训练,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管理能力训练。
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流于表面,难以建立紧密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合作关系。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旅游企业真实的经营管理环境,能为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提供极好的实战环境。但是,在客观上,由于企业缺乏参与培养的责任感,企业经营运作管理工作繁重复杂,导致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积极性;在主观上.学校对实践教学的关注、投入不足。这两方面因素制约了校企深层合作育人的有效开展。目前,旅游高校的校外实习,只停留在基层服务层面,管理层面的实习难以落实,影响到旅游管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4、实践环节实施缺乏保障条件,实践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首先,实践教学环节制度化管理欠缺。实践教学的管理相比于理论教学而言,涉及面广,具有多重目标,过程纷繁复杂,需要协调校内外多层关系,其管理难度更大,必须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而目前,实践教学在教学要求、考核制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等方面还很不完善,很多管理文件千篇一律,笼统含糊、操作性差,随意性大,考核方式简单,制度设计上存有诸多漏洞,不能有效保障实践教学的开展(蔡则祥,2007)。例如,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教学实施细则、实训教学管理条例等教学文件不够齐备,或者内容缺乏科学性,导致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项目确定、学时分配和技能掌握程度等方面缺乏标准,随意性大,缺乏控制。
另外,教师是知识传播的主体,强化实践教学要求专业教师不但要具备广博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是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普遍来说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在教学中难免出现偏重理论知识传授,减少实践能力训练的情况。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先决条件
三、强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措施与思路
1、以市场综合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建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等旅游教育必须摒弃单纯的“学历为本”的传统理念,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备实践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摆在教育活动的核心位置,构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进行充分的社会需求调研,邀请产业界的权威代表参与,把握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确立反映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分析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要求,以此作为建立实践能力课程体系的依据。
其次,在对旅游市场专业人才需求和课程特点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其一,根据旅游管理专业方向,确定专业模块。建立培养专业素质和专业基本能力的实践课程,侧重于学生专业素质、操作技能、业务流程的训练,提高其“硬实践”能力。目前,旅游管理专业一般包括酒店、旅行社、旅游规划开发等模块,可以开设酒店实务实践课程(包括,前台、客房、餐饮等部分),旅行社实务实践课程(包括导游实习,旅行社实务等),旅游规划开发实训课程(包括资源考察、规划开发基础)等。其二,开拓综合性、研究性的管理实训课程,强化学生“软实践”能力。一方面,在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中渗透实践教学内容,边学边用,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其更高层次的能力;另一方面 考虑开设单独的管理能力实训课程,根据市场对人才能力的需求,设计专项训练项目,以综合训练、社会调查、案例分析、参与科学研究等灵活、有效的方法 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再者,科学设置实践课程次序,深化实践课程内容,合理分配实践课程学时,使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体现出系统性、合理性、层次性和科学性。
2、构建有效的校内实践训练平台,为学生“软、硬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首先,校内实践是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有利于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通过实践——理论—— 实践的认知过程,深化知识、培养能力,也为后期企业实习打好基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以行业和社会的实际需要为依据,以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旨,不单是着眼于几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强调建立综合性的实践训练环境,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服务。具体的构建思路如下:
(1)建立一个在设备配置、布置、管理方式与运作等方面都接近真实的旅游管理实践环境,配合相关课程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训练。一方面,使学生在学校就接受到高规格的系统化的操作训练,感受和认知旅游企业的职业氛围:另一方面,通过综合应用训练,使学生在实际中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前一阶段基础训练所获得的经验,通过群体工作来完成一个真实的项目,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精神和领导才能等。
(2)校内实验室建设应朝着科技含量高,具有产学研一体化功能的方向发展。在拥有常规的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实验室外,依托先进的计算机设备、高效的网络通讯和优秀的教学软件建立虚拟实验室。运用虚拟电子实验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构造出具有身临其境感觉的虚拟化环境,实验者能够进入虚拟空间之中并进行实时操纵和相互交流,弥补实践硬件设施的不足。满足管理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实践、社会实践等“软实践”的需求。同时,具有产学研一体化功能的校内实验室,有利于与企业之间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深化校企合作形式。
其次,组织与建立课余实践活动平台,打造全方位的实践环境。推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利用现有的条件,灵活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余实践活动,如旅游服务活动、社会义务活动、社会调查活动、自主经营管理活动、专业技能大赛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与创新能力。
3、深化校企合作,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提供社会实践环境
校外实践基地具有客源稳定、管理规范、设施一流、实战训练等特点。学生通过直接接触企业、接触社会,不仅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陶冶职业意识和敬业精神,增强未来工作的适应性。一个真正有效的产学结合模式。应该建立在校方与旅游企业之间的“共需、共赢、互动”的基础上,这样,校企合作才能深化、现实化。校企合作需要双方的沟通和协调。从学校层面看,一是充分发挥旅游企业专家的作用,聘请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的管理专家从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出发,对教学改革与建设提出意见并直接参与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教学改革,使培养的学生能适应企业的需求;二是充分发挥自身科研、教学优势,满足旅游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课题研究和各种培训的需求。在硬件上,校内实验场所建设要体现出培训优势:在软件上,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较强的科研能力与良好的实践能力,体现出知识优势。从旅游企业层面看,一是通过接受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到企业实习,补充人力资源的空缺。同时获得为企业物色优秀人才的机会;二是利用高校教育与科研优势,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谋求研究与培训支持。
4、双管齐下,为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提供保证
其一,加强实践教学制度建设,完善实践教学要求、考核制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制定科学、系统、全面的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教学实施细则、实训教学管理条例等教学文件。使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有章可依,形成制度保障。其二,建立能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高素质师资队伍。通过引进、培训、深造、专业实践、聘用等途径和方式,搭建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使教师不仅能从事旅游理论教学,也能从事旅游实践教学。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实习指导、能力培养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为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师资保证。
参考文献:
[1]刘亭立.中外饭店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实证分析[J].旅游学刊,2003,(F1). [2]陈志夫,构建全新的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模式[J].旅游学刊,2003,(F1). [3]尤克等.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6,(4). [4]杜今峰.CBE模式及其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启示[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5]蔡则祥,刘海燕.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的几个角度[J].中国大学教学,2007,(3).
7.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篇七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受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推动, 各高校相继推行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工商管理类专业是典型的应用型专业, 特别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 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并掌握相应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技巧。 会计学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 如何让高校所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有效地掌握会计这一管理工具, 利用会计信息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 是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 我们经过多方调研, 发现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很多时候仍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课堂讲授上, 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加之在后续的课程学习中, 大多数不再继续学习其他的会计类课程, 从而导致学生不能深入理解所学的会计学知识, 更不清楚实际的会计工作是如何进行的, 也不清楚会计信息对管理活动的作用, 这种状况与现阶段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就业。 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一些教师认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今后不从事会计工作, 对会计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 最主要的是会阅读会计报表。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基础知识的课堂讲解, 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及方法等, 重点介绍报表格式及报表分析, 这些内容往往未能与会计实务对应起来, 初学者常常难以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会计知识, 在课程结束时大多数学生通常是知道如何进行账务处理但不太清楚为什么这样处理, 对报表项目也缺乏深刻的理解。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从根本上影响了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 教学方法单一, 案例教学薄弱。 一方面, 虽然很多教师能使用多媒体课件将会计核算流程图、账户体系图、会计凭证的填制方法、账簿的格式等内容展现出来, 加深学生的印象, 活跃课堂气氛, 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还不是很充分。 另一方面, 虽然讲授过程中会使用一些练习和习题, 但这些练习和习题通常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进行设计, 不能将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全部包括进来。由于缺乏有代表性的综合案例, 学生没有现实企业会计信息处理的感性认识, 也不会进行完整的全套账务处理。
(三) 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或不完整。 实践教学通常可采用校外企业实习或校内实验室模拟的方式进行, 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有的高校在会计课程教学中没有安排实践教学环节, 即便在课程教学中安排了会计实验, 往往实验项目单一、数量有限, 主要是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设置和登记、成本的核算、报表的编制等, 多数还是沿用会计专业的实验项目, 注重会计技能的培训, 而忽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对如何使用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预测、 决策、科学管理等方面的锻炼和培养不足, 不利于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一) 与专业培养要求契合。 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毕业后的就业目标主要是各类单位的管理部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些岗位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能读懂会计报表、 根据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是对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 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阶段相关的会计课程一般只开设《会计学》和《财务管理》, 其中的财务管理专业还会开设《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 由于《会计学》课程中会计术语较抽象难懂, 会计账户、凭证、账簿、 财务会计报告等内容之间环环相扣, 对于初学者来讲, 若只是单纯地进行机械记忆, 会感到枯燥难学。加之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目标多半不是从事会计工作, 自身的学习动力也有限, 单凭理论讲授很容易让学生对会计学课程产生畏难情绪, 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入可能会改善这一状况。通过模拟实验的实际操作, 在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结账、算账、出报表等各个环节都亲自动手, 将抽象的理论变为直观的现实, 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另外, 根据我们对部分学生的了解, 近年来出于就业的考虑, 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中报考会计资格证的越来越多, 对上机实验的需求使得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日趋增强, 因而在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中, 实践教学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二) 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深入到会计流程当中, 系统地了解整个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 了解会计以何种方式为管理决策提供相应的信息, 并且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 了解在会计信息处理的过程中, 哪些信息对管理决策最重要, 什么信息处理容易出现失误等。因此, 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入, 可提高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让主动学习成为可能。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构想
(一) 设置针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特点的会计课程体系。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将学习者培养成为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 而不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 因此教学内容不应该特别强调会计核算方法, 应在兼顾会计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 侧重掌握会计与经济活动的联系以及会计信息的分析技能。 由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会计知识背景不足, 仅开设会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 学生缺乏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决策等方面的管理能力培养, 为此需要在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调整教学内容, 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的相关内容加入到课程教学中, 整合多门课程中与该专业开设会计课程目的相适应的内容, 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设置会计课程体系时需注意以下方面:第一, 侧重于基本会计理论、基本经济业务、基本会计核算方法的介绍和基本会计操作技能的培训。 第二, 强调会计信息与管理的关系, 不追求各种具体会计核算技术、技巧细节的介绍。 简化传统会计学教材中偏重核算技能的内容, 增加与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管理能力培养相关联的内容, 多讲应用, 弱化核算。 第三, 注重会计基本原理与企业会计实务的紧密结合。 本着“必需”、“够用”、“易学”、“实用”的原则, 充分考虑学生在就业和创业时的需要, 既不过多地阐述会计理论, 也不过繁地介绍会计实务。从某种程度上讲, 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会计学教学应遵从实用主义原则, 以能解决实际问题、满足需要为最高目标。
(二) 引入 “职业导向”教学理念, 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 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 人才需求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 在教学中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以提高会计课程教学效果。具体而言: (1) 在会计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 长期以来我们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 采用传习性、因袭性的教学方法, 缺乏对学生探究问题的鼓励, 这种教学理念极大地制约了学生智力的培养和独创性的发挥。 为了提高学生对会计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可在会计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 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 从特定情况下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研究, 对课堂教学内容形成认知, 并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以实现知识的迁移, 提高运用知识的技能。选取合适的案例是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环节, 尤其是综合性的案例, 是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效果的基础保证。 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其代表性和典型性, 学生能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熟悉会计信息生成的过程, 并能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 进而提出相应的措施。 (2) 将项目驱动教学法引入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探究式教学法, 其基本思想就是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实际的“项目”相结合, 在教学活动中以项目为载体, 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逐步深入、全面展开教学活动, 通过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通过自主完成项目研究, 达到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进一步探索, 进而树立他们的信心和培养他们的能力。会计学相关课程都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并且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 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项目驱动教学法法无疑是一种较好的实践教学方法, 教师由传统的“主角”转变为“配角”, 学生也不再把学习当任务, 而是根据项目需求来学习, 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在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时, 要注意将项目的确定、 完成, 以及对完成项目情况的评估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 发挥教师的引导、鼓励作用, 确保取得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三) 利用专业的实验室进行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会计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 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会计实训一般可分为手工操作实训和计算机操作实训。手工操作实训是让学生对纸质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以及会计报表单独或依次进行模拟操作, 并可以依据生成的会计信息进行一系列的手工计算、 汇总以及分析等, 这可以结合课堂教学来完成。计算机操作实训是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模拟完成会计信息的生成与管理工作。值得一提的是, 利用ERP实训软件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沙盘对抗和模拟企业经营训练,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体验到实际参与经营管理的滋味, 认识到只有了解和熟悉整个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岗位分工, 才能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 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这种实训教学除强化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基本核算层次的训练外, 还可进行采购、存货、成本、生产等环节的管理培训, 使学生在课堂所学到的理论知识, 包括会计核算、会计分析、投资管理、内部控制等都能在实验中得以模拟,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此外,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方面还应加强, 实现手工操作实训和计算机操作实训的有机结合, 使学生成为既懂会计又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事项的复合型人才。
(四) 积极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和实习期开展实践教学。 首先, 由于会计信息的特殊性, 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 因此笔者建议学校应尽力为学生联系到中介机构、代理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地方去实习, 主要的业务是代理记账或者查账, 可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会计信息的保密性问题。 其次, 加强校企合作,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拓宽校外实习渠道, 为学生创造条件到企业去了解生产、销售过程, 亲身接触和感受会计账务处理流程, 了解企业如何利用财务信息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等。
总之, 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账务处理原理, 而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各项经济业务的核算规范, 从账务处理过程中体会经济业务的财务特点与财务结果, 学会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实践教学过程应偏重于对经济业务的处理过程和结果的体验, 特别是对财务结果的认识与把握, 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利用财务信息认识经济业务实质的能力, 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适应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 .周琳.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探析[J].企业导报, 2011, (17) .
[2] .肖华芳, 万文军.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基于华中农业大学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 2009, (1) (上) .
8.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篇八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1013939/jcnkizgsc201520161
1 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思路
11 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一定要结合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该层次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知识和实用技术,具有较强的仓储管理、运输组织、信息处理专业能力,能从事采购、仓储、配送、调度、理货、接单、货代、报关等业务工作的一线应用技能型人才,我们学校将人才目标位定位为仓储配送方向和国际物流方向,所以主要是培养仓管员、配送员、货代员、单证员岗位工作。
12 要针对就业的某个或某几个物流职业岗位,分析工作过程,确定相应岗位职业能力及要求
学校通过调研,设计了仓管员、配送员、货代员、单证员四个岗位的说明书,将岗位职责、岗位要求等内容进行提炼,并进行分类,罗列出基本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单项能力。
13 设计相应的课程,与岗位职业标准对接,再将课程按照岗位职业要求进行分类、排序后,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将四种能力融入不同类别的课程中,再按照课程性质、类别等规律进行分类,进而形成专业课程体系。
2 专业课程体系对应能力分析
21 基本能力分析
物流专业是跨专业、跨行业,要求具备丰富的知识面,比如熟练的表格、文字处理能力,网络应用能力,货物的识别、分类、包装能力,熟悉中外交通地理、货源产地等知识,具备一定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能力,能熟练地对物流成本进行分类、统计、记账能力,能与人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对物流市场价格、物流渠道的掌控能力等。因此,需要设计相对应的课程,如计算机技术应用、货物学、物流经济地理、管理学、会计基础、物流设施与设备、营销学、经济学等课程。
22 核心能力分析
以上是物流核心能力,各能力是相互独立的,可以将能力进行组合,设计相应的课程,如将仓储、配送能力组合,可设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根据学校实际需要,灵活处理。
23 综合能力分析
任何一个物流职业岗位对人的要求是综合能力,比如,仓管员岗位,其岗位职业要求是,能熟练地进行货物收、存、發、入账、计算机操作、要求对数据很敏锐等多种能力。因此,在教学的后阶段,必须设计相应课程,模拟岗位的真实情景。相应要设计仓管员综合实训、单证员综合实训、快递员综合实训等课程。
24 专项能力分析
物流职业岗位除了要具备综合能力,有时还需要某种单项能力,比如,仓管员岗位,除了具备以上能力外,还要能熟练地进行叉车驾驶,因此,在课程设计进还要考虑诸如此类的专项技能训练课程,如《叉车驾驶实训》。
3 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
31 专业平台课程
19门平台课程,在内容上呈现循序渐进的特点,而又相互独立,相互影响,而所有能力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物流职业岗位所需的各种能力,在时间安排上,每个学期合理平衡,注重五年制学生的学情,又符合物流专业课程涉及面宽、杂的特点,在内容上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但又避免了目前职业院校课程内容重复的弊端。32 专业方向课程
每个方向有三门理实一体化课程和一门综合实训课程,既贯彻了学期上的均衡,又符合物流职业岗位人才需求。该方向课程均是理实一体化的、任务驱动的课程,注重学生某个或若干个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不同地域院校可根据本地区特点及学校资源状况选择某个方向。
这样安排,一方面强化了某个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又能突出物流某单项职业能力,院校在选定某个方向的课程后,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选择若干个专业实训课,但物流岗位认知和某方向的岗位综合实训课程是必选项。
参考文献: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析】推荐阅读: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实践探讨06-29
高校文秘专业档案课程教学改革浅析论文11-04
高校钢琴教学改革及实践论文07-30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论文09-20
现阶段高校新闻传播学教育探析论文06-30
地方高校艺术类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探析09-22
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探索论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