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写生实习日记

2024-06-29

婺源写生实习日记(4篇)

1.婺源写生实习日记 篇一

婺源写生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有效的描绘和记忆物体形象、色彩,收集、积累创作素材,掌握快速作画的方法,提高敏锐地观察生活、深入地认识生活、艺术地表现生活的能力,为作品设计打下基础。实习时间:

2014.10.13---2014.10.18 正文:

我们整装出发,坐在去婺源的大巴上,大家心里有许多说不出的激动,看到那一座座连绵的山,印入眼帘的大片的绿,一层层的梯田,那天然的景像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同学们一路上有说有笑,累了就睡一会,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通过这次写生的机会可以使我见识到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婺源是江西东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被旅游书籍冠以“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婺源不仅有江南层峦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还有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更为突出的是这里的徽派建筑,其风格体现在“粉墙黛瓦”,即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直指苍穹,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分外瞩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浓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别具的独特格局,另外婺源的樟树也是出了名的,我们看见的樟树一般都有上百年的历史,高大雄伟,显示着历史的印记。在婺源,风景到处都在你的身旁,最美的风景,就在你不经意的途中出现。有时候车一拐弯,前方露出了一排排“粉墙黛瓦”的民居,隐现于古树青山之间;有时候一回头,远山尽处,云雾缭绕,松竹连绵,恍若仙境。

在理坑我们看到了一百多年前的老建筑,理坑原名理源,位于婺源县城56公里的沱川乡。建村于北宋末年,地处深山怀抱和碧水围绕之中,村中有全县最典型的明清官邸风光古朴原始亦具迷人风味。那里的一切都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如诗如画的低山田园,梯田、河溪、古树、居民、木桥、房屋,江南乡村应有的一切元素我们尽收眼底。婺源的田园风光,可概括地形容为“水绕村庄”,有水的地方就有村子,有村子的地方就可以看见溪流。乡村小道两边飞檐翘角,灰瓦白墙的徽州民居,错落有致地镶嵌在修竹掩映的林间。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距婺源县城12公里。李坑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宋至清,仕官富贾达百人,村 里的文人留下传世著作达29部,南宋年间出 了一位武状元,名叫李知诚。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 ;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 数十座沟通两岸,更有两涧清流、柳碣飞琼、双桥叠锁、焦泉浸月、道院钟鸣、仙桥毓 秀等景点在其中,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精品线上的一颗灿 烂的明珠。这次写生的目的在于了解建筑的特色,徽派建筑是一大建筑派别。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都保持着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通过在婺源的写生,对徽派建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马头墙”。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集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三叠式、较大的居民,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最多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婺源写生的这十多天是特别难忘的,难忘大家一起吃饭,难忘同学们一起畅快的玩水,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娱乐,也许以后都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这次写生中,我们学会了也懂得了许多,包括专业和专业以外的事情。感受了这里人的亲切,感受了大山给我们的温情。另外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有待提高。虽然这次写生还算成功。

总结:

写生也使我们对这门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些平凡的的事物尽管平凡,但它是美的,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用我们的观察力去研究美,用我们的表现力去表现美,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进行美的提炼,不再漫无目的的去做一件事,即使是不画也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匆忙地乱画,因为那根本就不能算是作品,只是为了作业而做的。所以说艺术也是一门哲学,从中可以体会出人生的哲理。另外在这里也明白了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有了这次经验,以后我们会更好的发现,更好的去理解事物。

这一次写生收获丰富,让我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收集了好的素材。同时加深了对徽派建筑的认识,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地理知识和其它人文知识。这次婺源写生,拓展了我的视野,深化了我对自然、艺术深层了解,我真切的体会到了自然与人文之美,艺术的殿堂原来如此美妙!我们不但欣赏到了如此优美的景色,还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泪水与欢笑融为一体,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了自己,并且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一幕幕乡村的劳作场景都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对人生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而且对以后的学习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对美的感受也有所提高,对每一件事情都有了新的认识。艺术离不开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就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我相信这次难忘的经历,将会对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很深的影响。

2.青岛写生实习日记 篇二

年 级: 0315123

学 号: 031512321 姓 名:

专 业: 城市规划 指导老师:

时 间:2014年6月20日

2014年6月3日(no.1)晴

每一次出行总会有一种恍惚感。到了青岛后我问旁边的同学:“你确定我们到的这地方不是平顶山的马甲?”

记得第一次实习的时候,那时候也是坐的大巴,那时候车里沉沉闷闷的,快到了的时候才显得活络起来,那时候班里人也还没完全熟络,甚至有些仍是有些陌生的面孔,但现在都已经十分熟悉和亲切了。

一路上的高速公路场景总是一成不变,临近了海湾大桥才有所改变,有些同学第一次见到海,所以很好奇的看着这座跨海湾大桥和海上日落和船帆点点。不少人海拍到了美丽的日暮海景图。这个场景应该会停留在他心中很长时间。

下车后的青岛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清新,空气中一点燥热也没有,让人心底安定。下榻的旅馆看起来有些小偏,但走几步发现还是挺繁华,毕竟青岛的城区也不是太大,作为一个新晋的一线城市,哪里都不应该怎么偏僻的。

青岛最为出名的便是他的青岛啤酒。来之前同学们就在讨论到青岛后要看看青岛的啤酒究竟是不是比较好喝!

明天开始正式的写生阶段。期待首站“八大关”。

2014年6月4日(no.2)晴

写生的第一天在早晨的阳光开启。我们的首站是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美誉的八大关。它特点之一是有众多的各国风格建筑。它集中了俄式,英式,法式,德式,美式,丹麦式,希腊式,西班牙式,瑞士式,日本式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总称“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这次出发前并没有做理论准备,只是在动员会上听老师介绍过。所以印象中的八大关是严肃庄重的。然而到了之后才发现我的感觉错得有些离谱。这里绿树掩映,清新自然。有一种在身在公园里舒适的感觉。这里临着第二浴场,有着宽阔的海岸线。同学们多是内陆的孩子,有些甚至还没见过海洋。所以对海边都充满了别样的情怀。

出发前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些学长学姐们在青岛的写生,海景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所以我也选取了几个景色记录了下来。水彩写生,对于我来并非一蹴而就的,特别是细部部分,我总不能很好的概括出来,所以只好老老实实的用心描细节,这便导致了绘画周期的延长。

这里的阳光并不是很猛烈,但是紫外线很强,出行前山东的同学特意提醒了要注意防晒,一定要戴帽子。果然,午后在树下描景,恰好手臂露在阳光中,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而已,手臂便晒红了。

第一天写生,八大关给人良好感受,但是看同学们玩得高兴我心中却有点遗憾。如果同学们能花更多时间和心思在写生上,收获一定比“玩”要多得多。

2014年6月5日(no.3)晴

天亮的比河南快,清晨五点天便已经很亮堂了。青岛的气温给人很舒适的感觉,特别是刚从炎热的河南一路过来。

青岛的气候在之后我稍查了一下,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三面沧海一面山的独特地理格局,使青岛又具有了海洋性气候的特点,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2.3摄氏度,一年中八月份气温最高,平均在25.3摄氏度,但一年中超过30摄氏度的时间总共不超过一周,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在-0.9摄氏度。这是在青岛的第二个直观反应。良好的气候使青岛非常适合度假,所以青岛又有“东方瑞士”的美誉。所以这个当口,晚上的气温仍是有些过于“凉爽”的。

今天的行程任然是八大关。八大关的欧式风格永远是婚纱摄影的热门主题,在这里什么都可能没看见,就是不可能看不到拍婚纱照的人。简直是三步一碰五步一遇。

早晨我们在公园里画了几个小时的画,午饭后我们到了八大关周围的地方,包括鲁迅公园、第一浴场。第一浴场人比较多,显得也比较杂,对比起来第二浴场要显得静和安逸。

这两天的成果并不多,只有一张。一是因为携带的工具重有些疲倦,二是由于地方略广,光是走一遍都要很长时间,三就是到处逛花了很多时间。不过以我的写生速度,一天两张已经是极限。只能后面补上。

2014年6月6日(no.4)晴

世界园艺博览会,简称世园会。世园会之旅与其讲写生,不如说是参观,因为展馆众多,一天的时间甚至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在展区,游客可以欣赏到100个体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风情的展园。在我看来这是这次路途中最好的一个地方。

不过略有遗憾,那便是园子太大,我们逛得又太细,最终还有不少地方没有去过,而哪些地方反响都不错,所有园子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国际园,有各国的风情,也有各国人,平时并见不到这样的场景。适逢瑞典的国庆日,我还让他们在我右脸颊涂抹上了他们的国旗。

世园会买一种护照,于是我们到每个馆去寻找印章,但是我们到最后才发现原来很多印章都不在他们所属的园区,而是在路旁的问询处,这让我们产生了一种叫做懊恼的情绪。

2014年6月7日(no.6)阴雨

奥帆中心,我觉得象征意义会大于实际意义,就我们写生来说。我们到达的时间没有什么活动,港口杂乱的停着各种船类,并没有网上所见的那般整齐和壮阔。不过作为写生场所,“乱”永远不是一个问题,反而更能凸显出绘画风格。

提着我们沉重的写生行李,我们沿途逛了过去,也拍了不少的景色。开始我是奔着最远处的灯塔去的,到了灯塔的地方去发现那个地方有点儿难以下笔,之后我便反向从那里反观奥帆中心场馆。那是天大雾,远景显得迷迷糊糊的,有一些高层的建筑就好像被雾兽吞噬了上半部分。远景和中景的差别,整体颜色的浅淡。我决定就以这样的感觉画一幅形象的水彩画。一连在那里画了几个小时的时间,由雾到雨,又到雾散,景色颜色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不过我的画面上倒是没变。灯塔,后面我也给他补了个速写,极端的简约或许更能体现出灯塔守望的沧桑和厚重。

2014年6月8日(no.7)阴

我们到的是以天主教堂为核心的青岛街区。我以三个教堂为核心来游览。同时教堂也是写生的好场所,一般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天主教堂今天正是周日,它开放的时间。

“青岛天主教堂本名圣弥厄尔教堂,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德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它拥有简洁优美的纹案,窗户为半圆拱形,线条流畅,显得庄重而朴素。大门上方设一巨大玫瑰窗,两侧各耸立一座钟塔,塔身高56米,红瓦覆盖的锥形塔尖上各竖立一个4.5米高的巨大十字架,塔内悬有四口大钟,一但钟乐鸣奏,声传数里之外。进入教堂,是一个高达18米,可容千人的宽敞明亮的大厅,色彩斑斓的玻璃花窗透射出柔和的光线。大厅东西两侧设有走廊,后面设有两个大祭台,四个小祭台,厅的穹顶绘以圣象壁画,灯光炫目,充满浓厚的宗教气氛。屋顶覆盖舌头红瓦,其气势庞大,且又古朴典雅。

教堂装饰系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形式。堂内大厅高18米,宽敞明亮,顶棚悬有七个大吊灯,后方设有祭台,配之穹顶的圣像壁画,堪称庄严美观。可容纳教徒千人,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也是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同时也是基督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引用的话会比我自己用的更加的形象和具体。

青岛圣保罗堂始建于1938年,又名观象二路基督教堂。1938年—1940年,教堂由美国信义会在原德国俱乐部旧址建造,俄国建筑师尤力甫设计,清水红砖外墙,建筑面积1482平方米,内部可容纳300余人做礼拜,拥有方形钟楼,沿内部60级台阶可达钟楼。建筑式样为罗马式,敦厚、雄壮。钟楼高24米,成为附近多条道路的对景。

基督教堂是青岛一著名的宗教建筑,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邻美丽的信号山公园。它是一座典型的德国古堡式建筑,由钟楼和礼堂两部分组成,主要材料是花岗岩。钟楼高39·1米,在上面可以观看远处大海的景色,里面的礼堂宽敞明亮,能容纳1000多人,大厅高18米,两侧分为楼上楼下两层。该基督教堂原来是为德国人聚会礼拜的场所。

每次到教堂之类的宗教场所,我都会肃然起敬,虽然不不信教,但是我有信仰。我可以感受到教堂所凝聚的信念,这些都是值得尊重的。所以我分别以这三个教堂花了三幅画,分别有水彩,素描和钢笔速写。

2014年6月9日(no.7)

最后呆在青岛的日子,明天就将要启程到最终站——石岛。不过今天我并没有外出,前些日子未完成的作品堆积的了不少,而且天天的出行也是有些疲倦的,所以我便准备在房间了完善自己的作品。我的画还是不免细,所以有些显得过于矫情,不大气。我不善于大笔挥毫,不善于朦胧画,不懂得写意。这都是我的缺点,一时半会儿还改不过来,只有以后的绘画的过程中再慢慢提升了。

2014年6月10日(no.8)

今早上趁早驱车来到石岛,到时已经午后了。石岛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腥,空气中是海的腥味,另外显得略微沉闷。我一时给他下了一个定义,环境不如青岛。下午时间并没有再作安排,自己也懒得动所以只是仍然和昨天一样完成未完的作品。

来到石岛之前也没有查过石岛的信息,所以在街上看到形形色色店铺上几乎都有中韩两国文字,显得有效好奇。看到韩国的旅游广告也觉得有些不明所以。那是看来山东整体和朝鲜半岛并不遥远,到韩国的事不都一样?之后稍微了解之后:“石岛位于山东省威海市,胶东半岛东南端,濒临黄海,因”背山靠海,遍地皆石”而得名。隶属全国百强县前列、中国魅力城市威海荣成市。石岛三面环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海岸线长88.5公里,与日、韩隔海相望,是中国大陆距离韩国最近的地方。”有着最近这个称呼,所有的问题便自然解开了,“最”一直是地方主打的商标。

荣成市我们住的这附近看起来有些偏僻,后面是一个港口,显得有些老旧,不过走一段之后便有城市的气息了。石岛石岛,我脑中浮起第一印象是群石环绕的小岛,不过到现在我并没有感受到一丝丝与这名字相符的感觉。当然,这是未在景区的缘故吧!

2014年6月11日(no.9)雨

正牌的石岛之旅,我其实很期待可以看到群石环绕的小岛的那种感觉,但是今天仍没有实现。不过石岛的命名原因是石山和石房子想来也不会是我想象的那种景色。

早晨我们去了两个小村子,去见识了一下他们的海草房还有“晒海带”。海草房倒是中规中矩的,毕竟心里已经有所准备,另外这也只是茅草房的变种而已。而晒海带的情景倒是震撼了一堆人。远滩上铺满的一片片硕大的海带,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第一步加工的场景。有一些同学也准备买一下海带带回去尝尝鲜的,但是那里的大叔阿姨都是直接包了一捆送给他们。村子的淳朴可见一斑。小村庄的景色并不多,很多人逛完后因为还有大把的时间,便都下到海边去捡石头,这里的小石头有很多很漂亮的。大家都乐此不疲。

今天的天气不给力,到中午左右,天上下起雨来,而且丝毫不会立即停的感觉,所以我们只好提前回去。给我们的旅途画上了不圆满的记号。明天便是归期。

2014年6月12日(no.10)晴

又是一霎时回到河南,回到学校,感觉不真实,正如同刚去到青岛一样,会觉得“之前去的地方不会只是平顶山的马甲”这样的不真实。回程同去时一样一路上都还算活泼,没过两个小时,又或者在中转站我都会发一些说说拍些照片儿来记录我的行程。这一路比去时要长,晚上10点才到的学校。虽然一路上挺活跃,但不代表不疲倦。

回首这几天在青岛的日子,记忆最深的是世园会,我发现自己喜欢别国的风情。之后是八大关的美景,那种如同公园般自然纯朴的欧式风格。

3.婺源写生考察报告 篇三

专 业: 班 级

: 学 号: 姓 名: 时 间:

江西婺源县调查报告

婺源县,今属江西省上饶市下辖县,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位于江西东北部,与皖、浙两省交界,土地面积2967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378万亩,耕地32万亩,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全县辖16个乡(镇)、1个街道、1个工业园区、197个村(居)委会,人口36万。婺源东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市,西毗瓷都景德镇市,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市和古徽州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南接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和铜都德兴市。

婺源代表文化是徽文化,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婺源县有江岭、江湾、李坑、卧龙谷、灵岩洞、彩虹桥、严田、古章等构成了婺源独有的旅游文化。除了这些著名的景点,还有独特的种植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这些都是婺源的独有的特色。

有着“书乡”之称的婺源又是理学家朱熹的故乡且深受理学影响,是一个重习俗、讲礼仪的小城。逢年过节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女儿女婿必定会带上鸡、鸭、鱼、肉、烟、酒等来看望孝敬父母,在婺源这叫做“端节”。除了这些传统佳节还能体现其徽派饮食特色文化的则属生日寿宴、结婚喜宴了

婺源——这个“书乡”、“茶乡”如今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深受徽州文化影响,至今保存着完整的徽派建筑,沿袭着徽商流传下的日常饮食风俗习惯,粉蒸菜、糊菜,此外还有一些特色小吃。茄子干、(茄子、糯米粉、辣椒油盐等调料蒸熟之后晒干)酒糟鱼(将鱼用烟熏干或晒干后加辣椒料酒等调料做成)成为外出之人探亲访友必备之佳品。由于婺源喜食辣,故每年春夏之交农家会种许多辣椒,待到成熟时节一篮篮红辣椒采摘回家,洗净切成小片,晒干留在日后吃。

在婺源,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许多古树和木板廊桥。

婺源境内多有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古樟树,珍贵的百年红豆杉。代表的就是严田古樟,篁岭景区水口红豆杉群。许多古树都是参天巨擘,有一1500年的古樟,更是需要近20成人才能合抱,实在令我惊叹!

木板桥是婺源的一大特色,原汁原味的杉木建造的木板桥宛如金桥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桥下是清纯无比的江水,桥上不时有村姑农夫挑着担子从经过,山光水色与木板桥有机结合为一体,妙不可言。

最后,随处可见的民居也是一大特色。婺源的古民居与皖南民居风格近似,比较著名的有理坑的官宅府第、思溪古村、篁岭古村、延村以及其它。理坑的“大夫第”和“天官上卿”府都是明朝建筑的精品,房屋里面都是用木头建造的,门窗的雕刻很精致很细腻,看了无人不赞叹前人的高超的雕刻技术。

4.江西婺源实习报告 篇四

号:N111303319 姓

名:赵金玉 导

师:王晓华 实习地址:江西婺源

实习时间:2012年10月8日——13日

考察方式:1)对当地进行调查和对相关人员进行咨询;2)收集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3)拍摄有关图片、现场写生等。

目的:

一、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二、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选材取景构图和深入加工能力。

三、深化对光和色彩的规律认识,锻炼掌握视觉色彩和运用色彩的能力,培养表现色彩的能力和对技法的掌握能力。

四、理解因环境、气候、季节、时间等条件变化而产生自然景色变化的色彩调和。

五、了解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风俗习惯,增长文化底蕴修养。

婺源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处于黄山、庐山、三清山和景德镇旅游金三角区域,已被国内外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农村”。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盛赞婺源:“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除了叠幢峰峦、幽谷溪涧、林木古树、奇峰异石、亭台廊桥、溶洞和鸟类奇多之外,就是古村落古民居建筑,这里是我国古建筑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被专家誉为“艺术宝库”,堪称九州大地之一绝。明清时代的徽式建筑几乎遍布全县各乡村。走进古村落,可以看到爬满青藤的粉墙,长着青苔的黛瓦,飞檐斗角的精巧雕刻,剥落的雕梁画栋和门楣。古村落的民居建筑群,依山而建,临水而居,鳞次栉比,黑白相间,布局紧凑而典雅。门前听水响,窗外闻鸟啼。值得一提的是,婺源城乡今天人们建造的公寓、酒楼和民舍,也按县政府要求,均为清一色的明清式建筑,与古代的建筑相辉映。名胜古迹有灵岩洞群、彩虹桥、李坑、思溪延村、理坑、江湾、汪口、晓起、百柱宗祠等。

此次采风实习我们落脚在婺源县的沱川乡。我们住的地方可以说是方圆百里相当霸气的宾馆——余地主美术写生基地。离我们的落脚点最近的景点就是理坑。

理坑与李坑是两个不同的地方。理坑原名理源,建村于北宋末年,村人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论风景,两个地方有相似的地方——小河流经村落,李坑是小河贯穿村子,小山围绕,在山坡高地上可俯视全村,小桥流水的景色更美;理坑小河流经村旁,比起李坑要差一些,但是偏远,游人少,稍微纯朴一点。几百年来这偏僻山村,秉承勤学苦读之风,人才辈出,先后出过尚书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知府余自怡等。至今仍保存余自怡的“官厅”,余懋衡“天官上卿”,余懋学的“尚书第”,余维枢的“司马第”,茶商余显辉的“诒裕堂”,还有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园林式建筑“花厅”。这些古建筑粉墙黛瓦、飞檐戗角、“三雕”工艺精湛,布局科学合理、冬暖夏凉,是建筑艺术的览园。

由于我们的实习时间是国庆假期之后,没有观赏到婺源最美的景色——油菜花。听当地人说每年的三月下旬是婺源最美的时候,漫山的红杜鹃,满坡的绿茶,金黄的油菜花,加上白墙黛瓦,五种颜色,和谐搭配,胜过世上一切的图画。没有观赏到遍地黄花的美景,真的是我江西婺源实习的一大遗憾,但愿有缘再游圣境。

晓起是典型的徽派古生态民俗文化村,既有周庄的小桥流水,又有香格里拉的宁

静悠远,更有古朴纯实的民风民情。晓起始建于公元787年。如今的晓起,被评为国家级农业生态示范村。晓起有上、下晓起之分。我们游览的下晓起主要景点有继序堂、礼耕堂、千年红豆杉等,村屋多为清代建筑,风格各具特色,村中小巷均铺青石,曲曲折折,回环如棋局。“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婺源四大著名古建,江湾独有其二。萧江宗祠便是其一,砖雕、木雕、石雕形态逼真,富于清丽高雅的建筑艺术。2003年,镇政府根据《规划》按照原貌重修萧江宗祠。据《兰陵萧氏二书》记载,江湾的萧江氏乃西汉初期宰相肃何后裔。我们见到的是红墙灰瓦,画栋雕梁,飞檐翘角,气宇轩昂的大祠堂,门前还有两个威武的雄狮把守“阵地”,皇宫式的“五凤楼”,非常庄重的八字门墙,展现给游客的是庄严和神圣,不仅人文丰富、历史悠久,而且规模宏大,占地面积广,足有两千四百多平方米,建筑材料考究,建筑宏伟,里面的雕刻精细均为国内罕见……真不愧为“江南第一祠”。

其二便是汪口,我们漫步进入古村,民居都保持着徽派建筑特点--马头墙,粉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飞檐翘角的屋顶,还雕刻着各式各样的吉祥图案,直指苍穹,我们每到一家,就可以看到门上的砖雕,许多象征吉祥的动物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屋里墙壁上挂着古老的蓑衣和斗笠,大厅里摆放着一张半圆形的桌子,桌子上摆放着两个瓶子,象征着“平平安安”。当我们游览完时大家都建议由水路回去,坐在竹筏上顺流而下,感受这不一样的水上风景——夕阳倒映、流水潺潺,透过清澈的河水,河底的沙石清晰可见。我们每到一处虽然是蜻蜓点水似的游览,但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青砖、灰瓦、翘檐的明清时期徽派特征建筑,青山碧水蓝天,古朴古色古韵是江湾汪口古村的真实写照。

卧龙谷静卧在大鄣山,这里飞泉瀑流泄银吐玉、彩池幽潭碧绿清新、山峰岩石挺拔奇巧。紫色的山,绿色的树,白色的瀑布,彩色的深潭构成一幅天然泼墨山水画,一处都市人魂牵梦萦的世外桃源。高山峡谷里更是瀑布成群,彩池连环、相映交辉。清晨游走在卧龙谷,清纯的氧气、潺潺的泉水、宁静的山野,这才是大自然的美,此处修身养性的绝佳地带。加之开发者凭对大自然的设计修建了数千米合理科学而又变化多端的游步栈道、护栏,点缀旅途中的朴拙茅舍、古雅茶亭、精巧石屋显得那么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能够游览此地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让我们这些久居城市的人体会到自然的美。

山谷有如此美景,溶洞更是别有洞天。涵虚洞因流水对石灰岩溶蚀,并伴随地质变迁而形成。水从水平方向流动,岩石溶解成洞穴、地下河;水从垂直方向溶蚀,岩石溶解成石芽、石林。我们随着导游沿着石板路在山脚、山腰上绕转。进入涵虚洞,阵阵湿漉漉的暖风裹挟着一种特殊的气味扑面而来。展翅仙鹤、关公护嫂、三清印象、天庭瀑布、西厢待月、菩提树、龙涎泉、水中牡丹……惟妙惟肖的怪石在五光十色的灯光中瑰丽奇特,让人有种虚幻若梦的感觉。在这鬼斧神工的岩洞中,抬首四壁,还不时可见明清时期的名家题墨。真可谓“五岳归来不看山,灵岩归来不观洞”,婺源灵秀,涵虚也可见。

婺源有一种颇有特色的桥——廊桥,所谓廊桥就是一种带顶的桥,这种桥不仅造型优美,最关键的是,它可在雨天里供行人歇脚。宋代建造的古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这座桥取意于李白的“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桥长140米,桥面宽3米多,4墩5孔,由11座廊亭组成,廊亭中有石桌石凳。彩虹桥周围景色优美,青山如黛,碧水澄清,坐在这里稍作休憩,浏览四周风光,会让人深深体验到婺源之美。

上一篇:语文期中考试讲评下一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期末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