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要点(共8篇)
1.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要点 篇一
关于印发《2011年广东省妇幼保健社区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粤卫办函„2011‟27号
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厅直属有关单位:
现将《2011年广东省妇幼保健、社区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广东省卫生厅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七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2011年广东省妇幼保健社区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要点 2011年,全省妇幼保健、社区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建设幸福广东,切实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部署,全面完成医改妇社工作任务,推进妇幼保健、社区卫生、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发展,不断提高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水平。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任务
(一)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广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项目实施方案》,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加强和规范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推进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制定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办法,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妇幼保健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适宜的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监测制度,做好相关信息收集分析、发布等工作。
(二)继续实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抓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并在全省启动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定期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委托省妇幼保健院开展项目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基层人员项目管理水平。开展专项督导,加强资金监管,实行项目工作目标责任制。
(三)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网络、报刊、海报、小折页等多种方式广泛进行宣传发动,提高群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率,积极主动接受服务。
二、围绕一法两纲,实施妇幼安康工程,全面推进妇幼保健工作
(一)完善妇幼卫生法制建设。
贯彻落实《母婴保健法》、《广东省母婴保健管理条例》,加强母婴保健技术监督管理,做好机构和人员的准入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组织修订《广东省母婴保健技术服务项目审批管理办法》、《广东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广东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试行)》等规范性文件。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逐步提高《出生医学证明》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加强妇幼保健体系建设。
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质量为核心,以医疗和保健质量持续改进与提高为重点,提升妇幼保健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制定广东省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标准和管理规定,启动新一轮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工作。开展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探索妇幼保健机构绩效管理模式。开展爱婴医院复核评估工作,深入开展“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子安康”活动,降低剖宫产率。加强危重孕产妇急救网络建设,提高基层产、儿科急救能力。
(三)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工作。
规范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开展产前诊断技术服务机构的校验工作,做好产前筛查机构的公布、监督管理。贯彻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年版)》,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合理设置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筛查以及新生儿听力筛查服务网络,完善各类新生儿疾病筛查机构的分工协作,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及筛查阳性干预率。
(四)做好妇女儿童规划终期评估和新规划制定与实施工作。
以妇女儿童“两个规划”评估为契机,加强对一法两纲落实情况的自查,认真查找差距、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出措施。将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政府中心工作相结合制订和实施新时期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以加强体系建设为突破口,重点做好出生缺陷、妇女两癌等防治工作,保障妇女儿童健康。
(五)做好妇幼卫生信息监测报告工作。
加强妇幼卫生监测、年报、妇幼保健机构监测和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直报系统建设和管理,提高数据质量,加强数据分析和利用,及时掌握妇幼健康现状和趋势,提高对决策的支撑作用。扩大孕产妇死亡、五岁以下儿童死亡、出生缺陷监测的监测范围,做好质控和督导,完善我省妇幼卫生信息系统的管理。加强各级妇幼卫生信息人员的业务培训。开展5岁以下儿童健康现状调查。
(六)做好妇幼卫生项目工作。
加强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改善、危重孕产妇监测、围产期母婴人性化服务、母乳喂养咨询室、围产期营养、生殖道感染等妇幼保健项目管理。
三、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社区卫生综合改革
(一)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逐步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问题,改善设备设施条件。加强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探索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全科医学理念为核心的岗位培训模式,提高服务能力。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全科医生转岗。
(二)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
落实《广东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绩效考核评估办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工作,建立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考评制度,规范社区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广社区卫生适宜技术。转变服务模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推广全科医生团队和家庭责任医生制度,为辖区居民提供方便、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开展创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三)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
制定广东省城市社区卫生机构编制标准,落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编定岗工作,全面建立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规范社区人员配置。落实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办法,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和绩效工资制度。推动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扭转“以药养医”的机制。
(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公立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协作。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和公立医院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实施首诊在社区,建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机构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技术指导,形成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的长效机制。
四、扎实推进健康教育工作
(一)落实健康教育服务均等化项目。
制定广东省健康教育服务均等化工作指南,开展健康教育服务均等化落实情况督导评估;加强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建设和健康教育服务均等化骨干和师资培训;配合卫生部探索建立健康素养监测评估体系,开展健康素养监测与综合干预试点活动。
(二)继续深入开展“行动”工作。
召开第二个“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五年规划总结会,制定和下发下一个“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五年规划。大力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区(镇)的创建工作,不断扩大覆盖人群,为更多的农村居民健康服务。
(三)继续办好《健康百科》专栏。
继续组织省健康教育所办好广东省基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健康百科》专栏。结合卫生工作、医改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重点,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内容,制作更多融合知识性、教育性的健康科普节目,有效地向基层党员传播健康知识与技能,发挥广东省基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在农村推动医改和倡导健康文明生产生活方式的骨干作用。
(四)深入推进控烟工作。
继续开展“中央补助地方烟草控制项目”,做好组织、指导、督导、考评工作;加强对“无烟医疗卫生系统”建设的要求,完善监督、考评机制,落实与教育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控烟工作意见》,推进无烟校园创建活动;继续开展烟草危害健康的宣传。通过与国际组织和社会合作,开发传播材料,重点加强与电视等媒体合作,大力传播二手烟危害健康的知识,营造无烟环境。开展无烟日健康教育活动。
2.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要点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以来下辖的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其中管理人口10万人, 其中100户纳入常态化管理, 具备社区医疗服务团队8组, 常住老年人约2876人, 对日常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跟踪记录。
1.2 健康教育目的
为社区居民创造医疗保健需要、降低医疗卫生服务费用、拓宽社区卫生服务领域, 转变医疗模式, 为建立生理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创造基础条件。
1.3 社区健康教育现状及不足
1.3.1 健康教育人员
社区健康教育多是来自一级、二级医院, 从事健康教育的人员, 经过短期培训或未培训先上岗人员, 学历、职称结构偏低, 专业结构也不合理。
1.3.2
教育方式单调, 教育内容不系统不规范。社区健康教育尚未形成适应社会需求的教育模式, 社区卫生工作者缺乏健康教育理念。
1.3.3 教育内容与方法
由于我国的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 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系统。而且理论和体制方面又不够完善, 可参考文献不多, 使得社区健康教育仅仅停留在卫生宣传的层面, 很难深入。1.3.4教育工作规范以及考核评价体系
社区健康教育没有专门的结构, 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 也没有较成型的健康教育程序及职业规范[1]。健康教育仍围绕着慢性病进行, 多属于二级预防水平。
1.3.5 外部支持
社区健康教育的政策还不完善, 宣传力度也不够, 同时还缺乏专用的财力, 物力支持, 直接影响了社区健康教育的开展。
1.4 工作方法与发展对策
首先进行资料整理, 采用我院设计的健康教育情况调查表, 并结合社区实际情况进行简单调查卷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包括健康教育方法, 居民意见, 实施内容等。在针对社区健康教育现状及不足的问题, 我们完善社区健康教育机制, 改善社区服务体系及人力配置, 结合实际制定可行的、统一的社区健康教育程序和各项规章制度, 以及建立各种规划和评价体系, 使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服务尽快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争取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 从人, 财, 物上保障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加强社区卫生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 通过培训, 使其明确职责, 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提高实施健康教育的技能和方法.着重进行人际交住, 沟通能力、社会学, 心理学、综合业务能力以及老年和康复等全科知识的培养, 以提升全面的技术服务患者。在实践中将社区健康教育与护理实践和公共卫生实践结合, 在对居民护理的过程中, 不断地将健康知识传输, 与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结合起来, 提高居民自我保健、自我预防意识。同时, 在健康教育内容的扩展上, 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 以居民需要为向导, 充分利用现代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 渗透社区健康教育。对社区妇女、儿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患者的康复护理等方面不断宣教。为老年人提供饮食养生、起居养生、药膳养生等方面的知识指导以及传授灸法、按摩等简便易行的中医技术。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 (χ—±s) 表示, 且进行t检验, 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表2。
*P<0.05
*P<0.05
3 讨论
社区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健康观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把人看作是一个具有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要的整体[2,3]。这为社区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行性, 具备了很好的群众认知与需求基础。其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 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 影响社区健康教育相关因素很多, 社区居民依从性差、缺少场地、教育方式单调、组织配合力度不够等等都成为制约健康教育的因素。目前进行健康宣教的人员虽能满足社区基本卫生服务, 但要真正承担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的任务, 还是远远不够。通过调查发现, 社区居民获得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观看有关电视节目和有关健康书刊以及到医院就诊时医护人员的指导, 可见渠道比较单一, 接受的知识也比较有限。
我们通过对比健康教育前后的效果 (见表1) 发现, 针对社区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完善社区健康教育体系,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健康教育, 开创良性健教模式后, 前后对比有显著差异, 不但慢病管理人数大为提升, 而且参与其中的人群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可以看出健康教育对于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尤其重要。更多的社区居民也通过健康教育进一步认识了社区卫生的服务理念和服务内容。
总之, 随着我国社区医疗改革及推进公共卫生均等化措施的实施, 社区健康教育应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与法规,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健康教育, 开创适合我国国情的健教模式, 促进社区卫生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华荪, 毛俊, 王育珊.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施社区护理模式的研究[J].中华护理管理, 2004, 4 (3) :47-49.
[2]高丽丘.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5) :68-70.
3.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要点 篇三
一、武汉市社区教育工作值得借鉴的经验做法
1.政府重视,政策落实
武汉市政府非常重视社区教育工作,有关社区教育的政策文件几乎每年都有出台。2009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转发2008~2012年武汉市社区教育行动计划的通知》,确定了“政府领导、全民参与,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提出了全民终身学习培训计划、社区教育网络基地建设计划、社区教育队伍素质提高计划、社区教育示范项目和示范街道打造计划、学习型组织创建计划。2011年,中共武汉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学习型城市“是加快城市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市民生活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现代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体系。2012年,武汉市成立了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发改委、教育局、财政局等32个局委办和各区政府的主要职责,建立了各成员单位联席例会、信息交流、研讨交流、评比表彰等制度,实现了社区教育管理和整合资源的统筹领导。2013年,该市出台了《武汉市学习型组织创建标准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方案》,完善了全民共享的现代学习服务体系;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教育工作的意见》。2015年,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开展全市社区教育学院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通知》。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武汉市社区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整合资源,实现共享
一是整合政府职能部门教育资源。由武汉市政府统筹领导,对32个局委办和各区政府的教育资源统一协调,教育服务项目统一安排,理清教育职责。二是整合教育科学研究资源。把下辖的基础教育教研室、职业教育教研室、成人教育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教科所、教育电视台、教学设备(仪器)中心等部门整合成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来指导推动工作,并挂牌设立武汉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加强对社区教育的研究和指导。三是整合各级各类学校资源。开放利用各级广播电视大学、高等职业学校、成人中专、中等职业学校的资源,在市电大挂牌设立武汉市社区教育学院,在各区电大设立13个分院,各区下设学习资源点。四是进行数字化学习资源网络建设。2011年,市电大建成了云平台支撑的一库多网学习资源中心,武汉市投资800多万元委托市电大建立了47T容量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库,开通了4G宽带,开设了13类网络学历教育和43类网络非学历教育项目,实现了全城居民快速访问、大量储存的安全的网络互通。
3.社区服务到位,居民生活幸福
四新社区位于硚口区韩家墩街道,它实现了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一体化管理、社区教育与社区服务一体化发展,把社区内居民的教育需求逐项登记,把社区内的残疾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逐人登记,通过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送教育、送服务、送温暖,入户到人。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开展了防灾减灾、健康养生等培训活动,让广大居民零距离感受到社区的关爱。百步亭社区是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荣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曾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在参观考察中,我们看到了300多名六七十岁的老人分组登台竞赛表演;看到了一群热爱摄影、书画、诗歌、科普的老年人,挖掘社区居民中的“凡人善举”,制成展板陈列在社区楼道中;看到了一群不是被动养老而是主动享老的老人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了解到社区的老年大学一年开了87个班、组织培训近千期、培训3万多人次,也感受到了居民享受社区教育成果的幸福生活。
二、借鉴武汉市社区教育的经验,助推我省社区教育发展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加强社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为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社工资格证》,并且要求社区工作者持证率在30%以上。对社区教育工作者开展业务培训,使专职教师明确形势任务,了解社区实情,掌握居民学习需求,提高指导水平,提高创新能力,拓宽信息视野,增强服务能力。
2.加强基地建设,搭建交流平台
各级社区培训机构和办学点,要实现硬件建设到位,软件建设跟上,建章立制运作,引入信息网络,资源优化整合。做到培训统计立档,面向社区服务。要建立办学点干部联席会议制度,使其成为教师交流经验、互相学习、扩大视野的平台。
3.加强课程开发,提供学习平台
社区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课程是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所以,要重视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建设,编写贴近居民实际需要的社区教育教材,充分利用互联网、微信、QQ等现代化通讯工具,搭建居民互助、交流、开放学习的平台。
4.选聘兼职教师,建立志愿者团队
注重从社会各行业、企业中选拔专业能力强、演讲口才好、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员,组建兼职教师资源库。鼓励和倡导大中专学生、退休干部等成为社区教育志愿者。
5.开展多元活动,探索培训模式
培训是社区教育的重要活动形式,但并非唯一形式。社区教育工作者要分区域、分人群、按需求、有重点、有实效地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同时探索适合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群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创新团队模式、网络互动模式、兴趣沙龙模式、成果展示模式等。努力提升社区教育内涵,把握社区教育发展趋势,为加快我省社区教育发展进程,打造文明河南、和谐河南、幸福河南而努力。
4.街道社区宣传思想工作要点 篇四
根据《2020年全县宣传思想工作要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者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组织开展“宣传思想工作提升年”活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及学习强国平台学习应用为重点,统筹抓好理论武装、舆论宣传、文明实践、诚信建设、文化事业五项工作,努力实现宣传思想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美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持续抓好理论武装工作
(一)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不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全体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高运用新理论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二)强化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
把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和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中央和省市县委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全国和省市“两会”精神等内容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必学篇目,科学制定学习计划,注重提高学习频次和质量,确保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集中学习和专题研讨,切实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知行合一。围绕学习和研讨主题,每月确定一名党委班子成员进行专题理论培训,提高学习的针对性,班子成员撰写心得体会,努力打造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
(三)抓好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培训。
以“学懂弄通做实”为总要求,精心安排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习近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等在街道社区的推广使用及宣传学习,引导党员干部系统学习和全面掌握党的创新理论。针对不同层面、不同群体干部群众理论需求,组织开展专题培训,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思想武器。持续做好“学习强国”“党建”“天马党建”等学习的平台推广使用工作,确保实现学习全覆盖、党员干部群众全参与。(四)抓好理论宣讲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委宣讲团工作实施意见》,按照街道办党委安排,各社区要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进社区、进楼院。结合在脱贫攻坚、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遇到的现实问题,生动鲜活、更接地气地做好理论阐释和解疑释惑工作,解决干部群众思想疑虑。持续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志愿分队作用,充分利用社区家长学校、市民学校、道德讲堂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通俗化宣讲活动,推动四中全会精神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二、牢牢把握舆论宣传导向
(一)认真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
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各社区党委要对标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强化职责、认真履责,增强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制定社区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培训计划,结合工作实际定期组织宣传思想干部“走出去学”,切实提升宣传干部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能力水平。强化宣传委员、网评员、通讯员“三支队伍”建设,把强队伍和强工作结合起来,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担重任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构建起人人重视宣传、人人善于宣传的良好格局,为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二)强化网络舆情监管工作。
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的基本方针,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强化舆情应对处置。加大重点人员网上诉求的线下处置工作力度,消除网络舆情风险。认真抓好人民网留言板的回复督办工作,及时回应网民关切和诉求。协助网信、公安、信访等部门联合打击和处置网络不法行为。进一步加强网信干部的教育培训,提升做好网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三、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
(一)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持续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大力实施24字“人知人晓”和“人信人守”工程,扎实推进“十大创建行动”,将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引导城区居民群众自觉践行。各社区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三结合”教育网络,优化学校、家庭、社会育人环境,大力实施“金种子”工程,协助相关单位开展“新时代好少年”推选宣传活动,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试点工作。
整合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道德讲堂、社区学校、社区书屋等阵地设施资源,各社区要积极组建特色志愿服务队伍,进社区、进楼院为群众送文化、送政策、送知识、送服务,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上取得新成效,常态化架起宣传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的桥梁。紧贴群众需求,打造品牌志愿服务项目,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精细化程度、专业化水平。坚持“一月一主题,一周一活动”,积极探索建立“文明实践活动固定日”制度。(三)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持续深化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各社区要扎实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进一步完善市民公约,建立道德评议会,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培育文明乡风,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方式,不断焕发文明新气象。持续开展“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美丽庭院”“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创评活动。(四)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进一步推进全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配合县委宣传部积极开展“全民争做诚信人”“全民学讲普通话”“全民清洁楼院卫生”“全民遵守交通规则”“全民破除陈规陋习”五项文明人塑造工程,推动形成人人讲文明的社会新风尚。持续推进“花园城市”“节水城市”“智慧城市”建设,高标准规划实施街道社区绿化;积极推进“六大节水行动”,强化节水知识普及,推动形成人人节水、人人惜水的全民自觉行动。各社区要进一步探索小区物业管理办法,提高小区物业管理规范化水平。配合相关单位加大拆临拆违拆危力度,实现城区临违危建筑清零行动。抓好社区文明创建,设置道德模范榜、职业道德专栏、志愿服务岗,营造浓厚的机关单位文明氛围。
四、纵深推进社区诚信建设
(一)积极开展“争做诚信户、争创诚信社区”创建活动。
全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组织开展“诚信建设进家庭宣传教育”等活动,传播诚信观念、颂扬诚信行为、批评不诚信现象,营造良好的诚信建设环境。各社区要紧贴群众生活需求,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开展诚信户、诚信社区创建工作。建立诚信承诺制、诚信“红黑榜”制度、激励约束机制,对“诚信家庭”在技能培训、评先树优、就业服务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支持和提供更多服务便利。积极组织开展“诚信模范”先进事迹宣讲活动,使群众学有榜样、干有模范,引领广大居民群众争做新时代诚信而明礼的“新市民”。(二)探索建立德治理事会。
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各社区探索建立德治理事会,坚持居民自治制度,以居民规约为依据,通过选树社区德治先进典型,激励引导居民群众讲道德、守道德。认真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积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不断提升居民群众道德素质。扎实推进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专项行动,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强化社区治理。五、着力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一)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升社区文化服务水平,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城区公共文化服务化建设。各社区要认真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进社区”、“结对子、种文化”文艺志愿者服务、“我们的中国梦”等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打造“群众大舞台·有梦你就来”文艺演出品牌。(二)加强文化项目建设。
继续配合实施社区文体广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体育健身中心等惠民工程,实现城区公共文化资源共享。5.关于2012年社区矫正工作要点 篇五
中共劳山乡委员会
关于2012年社区矫正工作要点
--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罚执行制度,合理配置行刑资源,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努力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整体水平,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工作的职能作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为建设“平安瓦子街”、“法治瓦子街”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原则
按照“依法规范、积极稳妥、协调配合、质量为本””的原则,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坚持以“矫正为本”的原则,教育矫正转化每一名矫正对象。
三、工作目标
一是提高教育矫正质量,加强对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确保社区矫正对象不漏管、脱管,减少或杜绝重新犯罪;
二是规范和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并加强对社区矫正志愿者的培训工作;
三是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根据矫正对象的身体和技能状况,安排一定时间的公益劳动,公益劳动情况记入社区矫正对象的个人档案,作为考核、鉴定与奖惩的依据;四是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集中教育工作。根据不同时期出现的新问题,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提高社区矫正对象遵纪守法和自控能力,提高矫正质量。
四、工作措施
1.在完成矫正对象衔接工作的基础上,对现有矫正对象再次进行摸底、调查。对矫正对象按犯罪性质、矫正期限及刑罚的不同,分别进行谈话了解,了解他们的社会背景和家庭情况,详细记录每个矫正对象目前的思想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2.根据各个对象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矫正方案,建立健全个人档案,按照不同类型记录区分。进一步完善档案台帐管理制度,坚持电子台帐与纸质台帐“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社区矫正台帐要做到整洁、规范、资料齐全、查找 方便,按照矫正对象一人一档的要求,建立每名矫正对象的个人档案,及时、规范完善相关资料并录入移动信息平台。对每个解矫对象要提前办理相关手续,防止超期解矫现象发生。对解除矫正的矫正对象档案做到资料真实有效、归档材料齐全、装订顺序正确。
3.按照社区矫正工作流程的规定,在矫正对象每周一次电话汇报时给予不同的引导,根据个人身体、工作状况,分别安排社区公益劳动,参加个别教育和集中教育。另外,特别是对于个别不服从管教的,依法予以严惩。
4.充分发挥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的配合作用,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领导,制定工作方案,完善工作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强与派出所的沟通协作。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矫正办公室联席会议制度,总结经验,研究解决在矫正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高社区矫正质量。
5.坚持“矫正为本”的原则,规范矫正对象的管理教育,按规定组织矫正对象开展警示教育、心理咨询、公益劳动、技能培训等专项教育的学习和培训,从解决矫正对象实际困难入手,制定完善社区矫正工作运行机制,依法维护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引导社区服刑人员认罪服法;
6.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专业素质,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使社区矫正工作者达到“六清”:矫正 流程清、法律政策清、对象动态清、风险趋势清、帮教措施清、考核奖惩清。
7.坚持不断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安排专人负责系统操作维护,确保社区矫正工作高效运作、安全稳定,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办事效率和科技含量,强化对重点矫正对象的日常监管,强化对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治。
8.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加强社会帮教力量。落实社会矫正对象与志愿者1:2的比例组建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并实行动态管理;9.按上级部门要求配足社区矫正志愿者,使社区矫正工作向专业化迈进,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
10.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工作目标考核,督促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履行职责;
11.积极树立矫正对象转化改造典型。对矫正对象在矫正监管期间助人为乐、有重大贡献等突出表现的,可以作为矫正对象的正面典型进行宣传,激励矫正对象积极改造;同时,对在矫正期间不服从管理,不遵守法律法规和矫正制度的矫正对象,根据每月、每季计分考评结果予以一定的惩处,达到警示矫正对象的目的。
1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一是社区矫正报到制度,矫正对象在收到生效法律文书7日内到司法所报到,办理各项矫正手续,填写《社区矫正保证书》。二是工作例会制度,镇 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每个月召开一次例会,通报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和矫正对象思想动态,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三是社区矫正管理制度,要求矫正对象严格实行请销假制度,每月定期参加公益劳动。四是考核奖惩制度,每月对矫正对象的学习情况、公益劳动表现和遵章守纪情况对照考核细则进行评分。五是社区矫正档案管理制度,司法所建立规范的矫正工作档案,对矫正对象的个人档案及社区矫正的有关资料进行统一保管,严格按照“四书” “五表” “一录”的规定格式建立档案,一人一档,单独立卷。
13.广泛搜集各方面信息资料,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在就业、生活和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为符合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为社区服刑人员遇到的其他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
6.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要点 篇六
各村(居)、镇级各部门:
现将《XX镇2013年社区矫正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江县XX镇人民政府
2013年4月27日
XX镇2013年社区矫正工作要点
2013 年全镇社区矫正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进一步深化社会管理创新,继续落实《德阳市推进和创新社区矫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德委办„2011‟36 号)文件精神,以“规范刑罚执行”为主线,扎实推进服务群众“八件实事”,狠抓衔接,精细管理,突出帮扶,全面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切实提高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质量,降低重新犯罪率。
一、完善规章制度,加强队伍建设
(一)建立工作制度。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社区矫正警察职业道德规范》、《社区矫正警察岗位职责》、《心理矫治制度》、《保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社区服刑人员奖惩办法》、《社区矫正警察日常考核办法》等长效机制,做到社区矫正刑事执法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二)加强作风建设。要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加大对社区矫正工作小组的管理力度,杜绝社区矫正刑罚执行不力,对罪犯管控不到位,私放罪犯外出等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
(三)推进两个结合。全面完成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逐步推进社区矫正警察与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相结合和社区矫正专门机关与相关团体、民间组织等社会力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促进社区矫正队伍规范、有序发展。
(四)开展业务培训。社区矫正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矫正警察、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社区矫正志愿者工作能力和刑事执法水平关系到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各社区矫正小组要积极参加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二、细化部门职责,力促齐抓共管
(一)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同人民法院的协作,一是抓好同法院之间的衔接,实行罪犯报到“回执”制度。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及时为罪犯开具《报到回执》,法院要限令罪犯在限定期限内将《报到回执》送回法院。二是对符合撤销缓刑和撤销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向法院建议,法院应当依法撤销缓刑、暂予监外执行。三是符合减刑条件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上报材料到上一级司法行政机关。
(二)公安机关:要加强同司法行政机关的配合,一是对社区矫正机构移交的涉及社区矫正人员的治安案件应及时做出处理;二是公安机关要积极协助司法行政机关对脱管社区矫正对象的追查;三是积极协助司法行政机关对“两撤一收”人员的抓捕、押解等工作。
(三)卫生行政机关:要积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心理矫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建立“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室”,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
(四)民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加大对有生产生活困难的社区矫正人员的帮扶力度。对符合“低保”、“五保”条件的要及时纳入“低保”、“五保”,对有临时生活困难的社区矫正
人员要及时提供临时生活救济,特别是对“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的“三无”人员要及时帮扶,有效地防止他们因生活困难而重新危害社会。
(五)财政部门:要按照《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积极协调建立社区矫正工作经费全额保障制度,将社区矫正工作指导管理费、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社区矫正设备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社区矫正工作经费动态增长机制;探索建立按照社区矫正人员数量核定社区矫正经费制度,保障社区矫正工作健康顺利发展。
(六)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要积极参与社区矫正,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做好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教育和改造。
三、加强管控力度,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水平
(一)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GPS 定位监管。社区矫正警察中队要严格按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要求实施监管教育,力促定位监管配置率达 98%以上。
(二)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实地检查。社区矫正警察中队对社区矫正人员要进行实地检查,要经常核查 GPS 定位手机的配带使用情况,防止社区矫正人员和定位监管手机“人机分离”造成脱管现象发生。
(三)开展脱管社区服刑罪犯的追查专项治理活动。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村(社区)、社及其他相关部门要加大对脱管、私自外出的社区服刑罪犯的监管力度,要积极动员辖区干部群众积
极协助公安、司法开展脱管社区服刑罪犯的追查专项治理活动,确保社区服刑罪犯管控率达 100%。
四、落实帮扶措施,提升矫正实效
(一)落实社会救济。社区矫正工作小组在乡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生产、生活有困难的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定期排查,对符合“低保”、“五保”条件或有临时生活困难和有其他困难的社区矫正人员要及时报告当地党委、政府进行帮扶,并将落实情况上报镇司法所。
(二)开展心理矫治。针对社区矫正人员情绪易波动,有偏激、固执、焦虑、紧张、恐惧、忧郁、痛苦、悲伤、自卑、自责等情况,各村(居)、有关部门要通过心理疏导和心理矫治,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开展调查评估,把好矫正关口
(一)坚持“客观真实、系统全面、稳定连续、方法科学”的原则,搞好社会调查风险评估,客观、公正地评价罪犯(被告人),科学得出风险评估结论。
(二)社会调查必须由 2 人以上进行(其中一名为具有公务员身份的社区矫正执法人员),在 10 日内完成社会调查风险评估。
(三)社会调查风险评估要严格执行回避制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若干规定,不得徇私舞弊,不得索贿受贿。
(四)罪犯(被告人)居所地的公安派出所、村(居)委等单位,要积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进行社会调查风险评估。公安派
出所应当依法履行在社会调查风险评估中签署对社区矫正人员是否适用社区矫正意见的职责。
六、加强组织领导,提高保障能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社区矫正工作实行党政领导,司法行政机关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司法所具体实施,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各村(居)要做到社区矫正组织体系健全,社区矫正人员工作台账完善,管控率达 100%。
(二)建立保障机制。各村(居)、各相关部门要将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纳入预算,确保经费到位。
7.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要点 篇七
一、继续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1.全面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研究制订《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实施意见》, 召开全国学校体育工作推进会议, 展示交流体育教学经验和成果, 推广“一校一品”教学模式, 实施学校体育示范引领项目。印发全国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规程。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2.加强高校体育工作。印发《全国高等职业学校 (专科) 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研制《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指导意见》。积极推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贯彻落实, 研制《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达标工作专项评估检查办法, 组织开展高校达标专项评估和检查工作。组织开展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换届工作。
3.加强学校体育运动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推动落实《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 加强校园运动伤害风险防范, 研制学校体育运动保险制度, 鼓励各地在实施校方责任险的基础上, 政府购买学生意外伤害险, 试点推行学生体育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办法。
4.完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深入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检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落实, 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继续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抽查复核工作, 发布2015年学校体育年度工作报告。开展学校体育专项督导工作, 验收各地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
二、加快推进校园足球的普及
5.深化足球教学改革。推动各地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 积极推进足球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发布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标准, 规范指导校园足球教学。研制校园足球课余训练大纲, 指导学校合理组织校园足球课余训练。依托有条件的单位遴选和建立5-6个校园足球运动研究基地, 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建设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资源库, 启动450节校园足球教学示范课和365集面向中小学学生的足球技能示范视频的开发工作。组织开展校园足球教学交流活动。
6.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竞赛。积极开展2015年-2016年赛季校园足球四级联赛, 组织实施学生夏 (冬) 令营活动, 拟选送一批优秀足球运动员出国培训。印发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方案。试点推动竞赛体系改革, 搭建完善校内、校际和选拔性竞赛体系。完善竞赛监督制度, 严肃赛纪, 规范青少年观赛行为, 形成良好的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风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学生足球运动员注册管理办法, 推进学生注册共享机制。
7.加强足球师资队伍建设。制订校园足球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骨干师资专项培训, 开发相关培训资源, 拟培训5000名足球教师、1000名足球教练员, 200名优秀退役运动员, 着力提升足球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继续实施引进外籍足球教师支持项目, 支持地方聘用150名左右的足球外教。选派部分优秀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管理人员、教师、教练员、裁判员到国外参加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
8.加强特色学校及试点单位建设。推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试点单位加强建设、深化改革、提高水平和办出特色, 发挥其在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中的骨干、示范和带动作用。研制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及试点单位考核评价与管理办法, 并组织遴选第二批特色学校。
9.加强校园足球场地建设。推动各地落实足球场地建设规划, 把校园足球活动的场地建设纳入本行政区域足球场地建设规划。加强校园足球运动伤害风险管理, 推动各地试点校园足球保险基金的做法, 提升校园足球安全保障水平。
10.破解改革难题, 形成良性工作机制。会同中国足协共同研究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中的急需完善的政策, 处理好校园足球和青训体系的关系, 对接好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和U系列竞赛及选拔机制, 建立健全足球运动员注册共享机制, 研制一批青少年校园足球行业标准, 加强对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指导。
11.鼓励社会参与, 总结各地经验。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支持校园足球发展的积极性, 启动全国校园足球接受赞助和收益分配管理办法的研制。开展校园足球调研工作, 总结各地经验做法, 积极筹备全国校园足球推进会议。
12.加强典型引领, 强化宣传工作。加强正面宣传, 做好政策解读。大力宣传校园足球改革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及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 鼓舞士气、提振信心。争取中央电视台、教育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等对转播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和有关大型活动的支持。继续组织校园足球先锋和校园足球神州行。组织专家团队开展足球科学研究和科普知识宣传, 向社会、家长和学生广泛进行宣传, 形成全社会关心、热爱和支持校园足球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全面推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 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
13.做好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根据新《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 修订《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研究制定加强学校食品 (饮水) 安全管理等相关文件。会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并督促各地做好食品 (饮水) 安全等工作。加大宣传力度, 多途径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14.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继续落实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相关文件, 推进并扩大高校艾滋病防控试点工作, 探索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普及教育与针对有特殊需求学生的干预服务相结合的模式, 及时总结经验, 逐步推广。召开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及高校艾滋病防控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 强调工作要求, 总结经验, 推进工作。组织开发大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网络课程, 并利用智慧树网平台, 向高校学生推送。通过教师培训、优秀教案和优质课展示、网上有奖知识问答等多种途径推进中小学健康教育, 扩大健康教育受众面, 提升健康教育实施效果。
15.做好学生视力保护、学校结核病防控及藏区包虫病预防教育等工作。研究制定高校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修订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以及学校结核病防控相关文件。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做好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控及藏区中小学生包虫病预防教育工作。联合教育报等媒体, 宣传推广各地开展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16.继续开展学校卫生队伍能力提升工作。开展中小学校校医队伍建设调研工作。举办学校卫生人员业务培训班。组织开展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论文评选活动。继续配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实施“健康守护行动”, 即通过配备校医室器材、培训校医、开展健康教育等, 促进学生健康。
四、深化学校美育综合改革, 进一步强化美育的育人功能
17.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分省推进学校美育综合改革, 启动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签署工作, 推动以省为单位确定推进学校美育综合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加强对各地制定实施意见和组织实施的指导与检查。举办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领导干部学校美育工作专题研修班。召开高校美育工作会议。建立各地美育工作沟通交流机制, 建设一批学校美育综合改革实践基地。
18.以开齐开足美育课程为重点, 深入推进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举办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展示活动。加强美育课程信息化建设, 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 加大区域内美育统筹力度, 探索大中小学美育课程开设模式。依托高校力量, 建立学校美育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及专业艺术院校对口支持中小学校美育基地, 构建美育协同育人机制。
19.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 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美育活动形式。大力弘扬民族文化, 深入推进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和基地创建工作, 举办好高雅艺术进校园、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结合传统节日探索学生群体性艺术活动的展示形式。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建设一批体现正确育人导向、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美育环境示范学校。
20.推进美育评价工作。指导实验区和各地贯彻落实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制度、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制度和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组织第三方机构编制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五、深化国防教育和学生军事训练改革
21.健全军事营地机制, 引导学校军事教学改革。创新方式方法, 丰富活动内容, 以引领学校深化军事教学改革为着力点, 探索建立学生军事营地育人长效机制。继续会同军地有关部门举办学生军事训练营, 2016年第三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拟于8月份举办。
22.继续开展专题培训, 提升学校国防教育管理水平。继续委托国防大学和空军指挥学院举办3期高校领导干部国防教育和学生军事训练工作专题研修班。继续委托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举办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专题研讨班。贯彻落实《关于印发<教育部干部培训项目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 认真组织实施好研修班项目评估工作。举办2016年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军事教学高级研修班。
23.开展军事教学检验, 建立学生军训质量监测机制。以提升学生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为目标, 将军事教学检验范围扩展至10公里野营拉练、无线电测向、核生化防护、识图用图等军事项目及军事教师教学能力。试行分区域学生军训年度报告制度, 以视频、汇编或现场展示等方式促进学生军训工作经验交流。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开展学生军训质量监测、学生军事素养评价、学校军事教学改革、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领域的专题研究。
24.创新教与学的方式, 共建共享优质军事理论教学资源。加强慕课、视频公开课、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探索学校之间、区域之间和校企之间共建共享数字化资源的有效机制, 建设并推出一批国家级优质军事理论教学资源。
8.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要点 篇八
一、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以更严的精神更实的作风推进教师工作
1.切实加强党建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认真落实《教育部直属机关党员干部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的规定》,严格执行“六大纪律”。巩固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结合中央专项巡视反馈意见,切实抓好整改落实。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2.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党员教师延伸。坚持为教师服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党员教师延伸。不断加强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坚持以德治教和依法治教相结合,对党员教师更严一层,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3.狠抓各项工作落实。把抓落实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努力使每项政策举措落地生根、见到实效。注重健全重大项目管理制度,推动项目承担单位制定实施办法,重点管理使用好项目经费。注重创新督促推进方式方法,打通每项政策举措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感。
二、全面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为乡村学校培养补充、稳定留住更多的好老师
4.加强乡村教师培养补充。深入实施特岗计划,鼓励省级政府建立统筹规划、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注重村小、教学点教师补充。推动地方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鼓励各地选聘退休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深化“县管校聘”示范改革,推进城镇优秀校长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
5.推进待遇编制向乡村学校倾斜。推动落实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尽快实现连片特困县全覆盖。推动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村小、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首批荣誉证书。
6.提高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改革实施国培计划,提供符合乡村教师实际需要的持续混合式培训,培训乡村教师校长不少于100万人。推动地方整合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校优质资源,建立乡村教师校长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三、着力深化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7.深化教师培养改革。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全面推进教师培养机制、模式、课程、师资、质量评价等方面综合改革,研制加强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政策文件,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培养质量。启动教师教育监测系统建设。
8.推进教师培训改革。创新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推进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激发教师参训动力。深入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教师不少于200万人。推进名校长培养工作,造就更多的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启动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6-2020年),落实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新人职教师岗前培训,重点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四、不断健全教师管理服务制度,进一步营造教师发展良好生态
9.推进教师资格职称评价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地方完成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的平稳过渡和首次评审工作,研究制定深化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文件。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中小学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推进中小学领导人员管理制度改革。出台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政策文件,推进高校调整教师考核评价导向,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配合推进高校编制管理改革研究。
10.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出台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标准、乡村教师校长培训指南,研制高校教师专业标准、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标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标准。
11.完善教师管理信息平台。完善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推进教师管理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提高教师管理服务效率。
五、推动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从源头和根本上遏制违反师德行为的发生
12.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各地各高校制定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细则和办法,落实好严禁违规收受礼品礼金、严禁有偿补课等管理规定。
13.创新开展师德教育。开展优秀教师巡回报告进校园活动,为广大师生上好师德教育开学第一课。推动组织师德典型走进课堂生动诠释师德内涵,讲好师德故事。
14.加强师德典型表彰宣传。做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营造尊师重教良好风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国家教师荣誉制度。组织好第32个教师节宣传庆祝活动。
【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要点】推荐阅读:
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记录06-26
25、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总结10-18
社区健康教育半年总结-工作总结08-10
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书格式09-04
XX社区中心健康教育年终工作总结08-14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年终工作总结06-21
社区健康教育要求06-21
在线健康社区08-09
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08-17
社区健康教育评价报告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