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材料说明(通用10篇)
1.教育信息化材料说明 篇一
沙坡池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结近期以来,我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教育局、镇中心校的指导下开展各方面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指标要求,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战略布署,切实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育人。现将我校近期以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创办于1976年8月,学校全称沙坡池小学。目前,学校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790平方米,现有在编教职工10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8人,小学一级教师2人。现有教学班4个,学前班2个。服务沙坡池、七里店、杨岗三个村庄。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扎实有效。县委县政府、教育局多次下发文件,真正落实了政府包入学,学校包巩固的责任制。学校的辍学率连年控制在0。校园建设,教学手段现代化,师生办公、学习条件的改善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校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成立了相应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并抽出专人具体负责“档
1案建设”。体现了领导重视,学校组织落实,人员安排到位,保障措施得力。
(二)加强管理,促进学校管理趋于规范。
1.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广大教职工发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恪尽职守,敬业奉献。”的工作作风,确立了“以人为本、开发潜能、和谐发展、开拓创新”的教育理念,确定了“探究、创新、勤学、善思”的校训,“勤勉、笃学、自主、创新”的学风,使学校工作日新月异,蓬勃发展。
2.加强领导,团结协作,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师生员工团结协作,求真务实,逐步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为实施教师形象工程,学校开展了热爱学生的慈母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为内容的“铸师魂,树形象”活动。教师的考核以“尽职责、精技能、守纪律、看实绩、比奉献”为主要内容。学校形成了以“教学育人为中心,管理育人为主导,活动育人为主体,道德育人为主线”的学校工作体系。
3.规范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育人,为达到这一目的,我校提出了“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发展学生”的教育理念。
(1)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彻底改变冰冷、死板的看管方式,认识到对学生为体贴、关爱、服务本身就是良好的教育。班主任经常
与学生交流,指导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2)树立“养成教育理念”。围绕养成教育,组织开展了“四个一”的活动和“两操一歌展示活动”。“四个一”活动即:班级“人人都是班干部”活动,能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培养学生自律、自信和自强的精神;每班负责一块清洁责任区,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训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每班一首班级之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每个教师帮扶一名贫困生或转化一名后进生。“两操一歌”活动要求全体师生坚持唱好校歌,做好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做到集合、退场军事化。两操一歌展示了全体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争取教育经费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我校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拔款,社会各方面的捐资及学校自筹等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学校的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的生活、学习、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10年维修了教学楼、12年新建了厕所,添置了班班通、校园广播,建起了车棚,改建了校园绿化。
(四)、重视和强化安全工作:
1.学校分层签定各种安全合同,学校和教职员工分别签订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各时段管理责任。班主任代表学校和学生家长、学生本人签订了安全责任合同。
2.为确保学生往返途中安全,根据学生住居区域实行领导、教
师包片负责强调安全。
3.每天放学前,全校学生统一集中,根据不同季节与气候强调安全工作。
4.每周一节安全教育课,分别由领导、教师、法制副校长讲解有关安全知识。
5.根据学校实情,有针对性的召开安全教育现场会。
6.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值班巡查。确保师生安全,节假日均安排有人员值班。
(五)、着力创办和谐校园,共享教育公平
1.学校非常关注生活困难学生,把这些学生承包给领导班子,班主任、科任教师。从生活、学习,思想上关心爱护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完成义务教育。学校与每位教师签订了《关爱学生合同》。
2.学校在招生、分班、任课都做到公正、公平,不办“重点班”与“贵族班”。
3.引导学校人员处理好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让公平与爱充满校园。
4.学校 “防流控辍”,确保适龄儿童,进得来,留得住。采取“预防与动员”并举,保证义务教育的落实。
5.用好国家“两免一补”政策。让每一个学生都领取到免费教科书。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校在教育教学、校园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因我校资金薄弱,导致硬件不足,学校偏远,教师偏少,教师教学和管理的任务重。给学校的教学及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解决这些客观困难,使学校各方面工作更有成效,为沙坡池、七里店、杨岗的教育事业再谱新的篇章。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借这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东风,在以后的工作中克难而进,把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勤奋务实,追求卓越,励志有为,聚力育人。在和谐育人的教育征途上,沙坡池小学将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为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更加努力!
万滩镇沙坡池小学
2013年4月
2.教育信息化材料说明 篇二
档案盒一:存放资料
1、学校新购置体育卫生仪器设备登记表。(一式两份,另一份体育仪器设备表存体育器材室,卫生仪器设备表存卫生保健室)
2、学校教职工花名册。(指现在学校上班教师,不含代课教师)3、学校教师工资表。(数量等同教职工)
4、学校任课教师安排表。(数量与上报省表等同,具体人数详见县报省附表6内容)
5、学校计算机登记帐表。【计算机含教师机(专任教师人手一机)、学生机。微机室存放学生机登记表】
6、学校资助贫困生学生领款花名册。(只限于两处初中,具体人数详见县报省附表14内容。)
档案盒二:存放资料
1、学校学生转出、转入、休学等手续。(数量与上报省表等同,具体人
数详见县报省附表4内容)
2、学校分流到中职学校的学生名单。
3、学校辍学学生花名册。
4、学校学生纸质档案(素质教育报告册)单独存放。
5、学生分班花名册。
6、学生学籍档案。(微机管理系统)
档案盒三:存放资料
1、学校关于教师培训的材料。(学校根据教师培训的材料多少可设多盒。)
档案盒四:存放资料
1、校长的任职资格证书、提高培训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存放)
2、教师的教师资格证书、继续教育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存放)
档案盒五:存放资料
1、学校安全档案。(按市教育局要求、标准,整理好13类档案另存放)档案盒六:存放资料
3.教育信息化材料说明 篇三
一、填表说明
(一)硬件
填写“设备序列号”、“装备位置”、“责任人”三栏。
(二)软件
由学校后勤人员填写。
(三)设备分配使用情况登记表
1、“网卡IP地址”栏,如果电脑已手动设置了IP地址,即填入该机固定IP地址;如果是自动获取IP地址,则填入“动态IP”。
2、“计算机名”栏填入本机的完整计算机名。
3、“网卡物理地址MAC”栏必须填入本机准确的网卡MAC地址。
4、“计算机品牌及型号(DXDIAG)”栏,如果电脑为品牌机,则填入品牌及型号;如果电脑是组装的,则填入“兼容机”
5、“操作系统”栏,一般为“windows xpwindows7windows8”。
二、电脑相关信息查询方法
1、“设备序列号”查询方法:
台式机电脑主机背面或侧面(笔记本电脑背面)标签,条码下的一串数字或是数学字母组合即是“设备序列号”。
2、网卡IP、计算机名、网卡地址MAC查询查询方法:
“开始”——“运行”——输入“cmd”确定——在出现的黑色方框内光标跳动处输入“ipconfig/all”回车
(1)计算机名查询:
第一大行:windows ip configuration(windows ip设置)
第①小行Host Name(主机名):字母、数字、字母数字组合、中文名)
(2)网卡物理MAC查询:
第二大行:本地连接(无线局域网适配器、无线网络连接)
第③小行物理地址:12位,由数字和字母组合,每两位中间用短横线隔开。
(3)网卡IP地址
第⑥小行IP Address(XP系统)
4.教育信息化汇报材料 篇四
理清思路 强化管理 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
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教育信息化工作全面的启动。学校一直坚持 “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以科学发展观更新教育思想,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纳入教育教学整体工作中去,将教育信息化教育与各种教育形式相结合,学校信息化工作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深入,使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延伸到学校各个角落。真正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现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如下:
一、教育信息化应用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教学班12个,在校生364人,教职工31人。到目前为止,学校已配置智林白板12套,接入宽带网,建立局域网,实现了“班班通”;教师办公用机19台,前勤任课教师每年级3台机,实现了教师办公、备课电子化。
二、落实规章制度,抓好常规工作。
学校按照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要求全体教师要应用新的教育方法和现代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为了使教育信息化在我校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的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专门抓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工作。
1、严格规章制度,做到管理落实
制度建设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我校进一步完善了《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电子备课制度》
等制度。通过制度要求教师们来学习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激发教师运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功能。由于实行了制度管理,教师们乐于应用信息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开展工作,从原来的被动开课变为主动应用;各项工作主动积极进行,展现勃勃生机,确保了学校的信息化工作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2、开展信息化教学研究,营造数字氛围
目前,50周岁以下教师熟练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精通office办公软件,熟悉山西基础教育网、阳泉教育城域网及平定教育信息网的教育教学资源,能从网络中获取和加工信息,独立制作电子教案,组织和整合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全面推行网络环境下电子备课模式,学期电子备课数量达到新授课的90%以上。注重备课组或同行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积极推行“一人主备、多人研讨、反复研磨、最终定稿”的集体备课形式,同时,5 0岁以下的教师都在平定教研平台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并定期发表文章,通过博客平台与外校的老师进行交流,以便增长自己的业务知识。使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得到全面共享,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每学期不少于新授课的80%,学科覆盖率达到90%。***等5位老师的教育信息化相关论文分别获省二、三等奖。同时,学校建立了班级博客,开通了“校讯通”,增强了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
三、形成培训体系,打造教师队伍。
我校开展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水平,以及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现代教
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从意识源头推动发展,是我们矢志不移长期坚持下来的传统。每学期学校至少组织2次信息技术应用的专题讲座,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白板应用、幻灯片制作等,培训方式也是多样化:集体讲解,教师互学、能者为师,培训地点由集中到分散、由集体到小组。经过培训,大多数教师都已掌握了使用多媒体教学应具备的能力。
四、信息化建设,重点放在“使用”上。
我校高度重视网络管理工作,制定了《教育技术工作考核方案》,《学校网络教研实施方案》,理清了电子备课流程:实行主备人利用网络将内容下载,结合本校学生实际进行修改,在此过程中,同年级同科教师进行细致的研讨,并上传到学校的教学资源库(ftp://10.41.9.7),随后任课教师结合本班实际再次进行修改完善,然后使用,电子备课做到了以下几点
(1)统一教案的项目,每篇电子教案中要做到“八有”“一体现”:即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准备教学用具、相应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式(含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法和学法指导、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能体现课改精神。
(2)不照搬照用别人的教案和课件,从网络资源中下载的电子文档,要结合学科和学生的实际,在充分吸收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思考,形成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教案,达到优质资源充分、合理、有效利用的目的。
(3)采用统一的编辑格式:页面设置:纸张,A4 纸;页边距(厘米),上:2.5,下:2.5,左: 2.8,右:2.8;编辑要求:正文部分的标题类:一级标题为黑体三号,二级标题为宋体四号;正文为宋体五号;段落行间距,25;间距段前段后为 0 行,正文首行缩进 2 字符。
(4)资料上传 :每个年级组在 FTP(ftp//10.41.9.7)服务器上建立四级文件夹:一级文件夹为年级;二级文件夹为上、下册;三级文件夹为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品、地方、综合等),四级文件夹包括:教案、课件和其它。其他文件夹中包括说课稿、专题研讨、教学反思等。教师做好的课件及电子教案等资料须上传到学校服务器上,以实现校内资源共享,促进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说明:每位教师对文件夹内的内容可以上传、复制、读取和下载,但不能进行修改或删除。)
(5)上课前,要进一步熟悉教案,采用“点、圈、添、改、填、删”等方式修改或批注,进行“二次”备课。
(6)课后每一位教师还要进行教学反思,思考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对教案进行再修改,并记录在教案后面,使教案不断优化和完善。
这样,原来个别备课组存在“虚假”的集体备课,有了很好的改观,教师们对课前的集体备课力度加大了,讨论的问题更加细致了,也更有针对性了,教育教学较之以前有了根本的改观。课堂上,坚持激发老师们多使用多媒体。每周的教研活动中必须体现出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鼓励老师们利用空闲时间,多浏览电教教材,以便对多媒体的使用更加熟练。为促进教育信息化教学健康快速发展。学校利用市、县优质课评选为载体,在我校开展了语文、数学学科课堂多媒体教学观摩研讨会,然后选拔出了史瑞峰教师代表张庄联校参
加市教育局组织的白板应用大赛。此次活动有效地促进教育信息化教学管理和应用工作,使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教学步入正规。
五、存在问题
1、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技术,给教师带来了新的难度。如何选取和设计各种教学软件,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探索和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等,教师信息素养不足是制约信息化推进的瓶颈问题。
2、缺乏信息化教育所需要的具备专业能力强的教师,信息化设备不能自己维修。
3、学校服务器的建设往往受时间限制,出现过期、无法使用现象。
5.教育信息化经验交流材料 篇五
单位:煤山镇中心小学
时间:2017年9月14日
立足应用
构建教育信息化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和大家探讨教育信息化!
我们煤山小学积极开展信息化工作以教学科研为先导,努力协调改进学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设备及运用水平,充分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使信息化发挥最大教育教学功能。现将我们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几点体会向大家做以下汇报。
一、更新理念,引领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
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将着力解决教育技术支撑教育教学变革,大力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形成“技术驱动学习内生动力”的机制,以创建学科教室和创新实验室为主要载体开展“交互、探究、协作、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以技术引领教育现代化,以技术能支撑个性化教育教学,以技术推动教育教学的革命性变革。在省资源平台空间建设与应用中出现了网络学习、混合式学习与协作学习,使得教学模式发生改变,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传感器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移动终端技术、语音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在教学的应用,则更好地帮助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师生交互、拓展知识呈现方式,从而引发教学手段的创新。
二、加强硬件建设,创设学校现代化教育环境。
为了促进学校的信息化的发展,煤山小学每个教室配备了电子白板,并及时将光纤引入校园,构建高速校园网络。并成为长兴县第二批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即将引入移动终端,这需要感谢我们长兴县教育局、教育技术中心给予我们煤山小学的大力支持。学校建立网站,分为校园资讯、学校概况、本校资源、教学教研、教师园地等栏目,2017年学校空间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
三、培训与实践,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有了硬件,教师不会使用,是浪费资源。教育信息化关键在于教师能熟练地掌握其操作技术,并将之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
1、我在16年通过省资源平台,经过了学习、培训,尤其是周洁老师的指导,我学习了资源平台空间建设与应用,通过资源平台同时接触到了微课、微课程、教学助手、互动课堂,让我成为了我们学校教育信息的带头人;接着以点串线,我们学校教务处安排语、数、英、科等8门学科8位老师组建了一支信息化教师团队,形成了教育信息化学科带头人,我们定期进行小组信息化培训;以线促面,我们煤山小学每个月会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培训的内容有:电子白板的使用、课件制作、微课制作、微课程建设、资源平台空间建设等。
2、我们利用中午时间,对学校计算机房进行了开放,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学生空间建设的相关培训,我们对资源进行了整合与应用。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学生空间,实现电子书包,资源班班通,同时为以后移动终端的使用奠定基础。
3、以练代学,以练促学。学校定期举办教学大练兵,要求执教者必须使用电子白板、资源平台、教学助手、互动课堂等技术、软件进行授课,通过活动指挥棒引导教师重视教育信息技术的使用。
四、注重应用,让信息化发挥最大作用
学校要求教师上课尽量使用多媒体、电子白板,学校领导教务处深入听课,督促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我们在学校内部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安排学校教务处进行负责,定期将老师上交的教案、课件、视频、动画、习题等等进行分类。不断充实学校资源库,最主要的是本校教师的资源符合本地教学实际,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成功“入侵”将在学校生态系统中重构一个新的技术生态圈,这一新的技术生态圈所具备的知识传播与教育交往的新特性将为学校生态系统的整体重构带来新的可能,从而使学校更加容易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教育,促进“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实现。
五、后期工作设想
下一步,我们将在全力抓好硬件建设的基础上,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把基础教育教学架构到信息技术教育平台之上,打造成智慧校园,全面提升网络环境下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力争几年后,在教育理念先进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普及性上作出有益探索。为此,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资源平台空间建设与应用,社区建设,建立技术管理层、骨干应用层和普及运用层的信息技术队伍,使更多的教师能够熟练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
2、加强教学助手、互动课堂、微课通、微课程与资源平台的深度融合,把知识传授放在教室外,知识吸收与掌握放在教室内,实现翻转课堂。
3、实现“硬”“软”相通,校校互通、班班互联、资源共享,推动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提升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性。
6.教育信息化示范校汇报材料 篇六
我校是一所完全制小学,现有教学班13个,在校生756人,教职工39人,其中专任教师29名,小学高级教师4名,一级教师23名,大专学历以上29名,学历达标率100%。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走在了农村完全小学的前列。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也已成为我校全体教师的共识。下面我就将我校的教育信息工作进行汇报:
一、优化组织机构建设,促进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科学化
1、建立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信息技术领导、信息技术教师、各学科骨干教师及教研组长为成员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决策、组织协调及经费保障等工作。学校信息技术部门全面负责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所有工作。学校教导处负责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各级组织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了:“主管领导——教导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小组——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网络。
2、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程序
抓好制度建设是适应现代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我校在把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中积累下来的经验进行有效整理的基础上,生成各种规章制度。如与校园网络管理有关的《网络中心维护管理制度》,与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施有关的《计算机室管理制度》《多媒体室管理与使用制度》等。一些制度还正在建设与不断完善之中。通过制度建设与应用,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工作井井有条,大大提高了设备使用率,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二、加快软、硬件建设,改善教育信息化工作环境
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设施高标准、建设高速度、应用高水平”为基本原则,加快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步伐。学校多方筹措资金,进行硬件建设。学校投资12万元新添35台计算机,投入40万元为每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了班班多媒体,投入2万元建立了校园网络中心,开发了校园局域网。学校还积极筹措资金,先后投入1万元添置了数码相机、复印机、打印机等设备。
三、强化师生培训,为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与提高,把“新技术”作为师训的重要内容。学校开展了多媒体课件培训,让每一位教师学会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电子白板作为交互性很强的多媒体设备,是老师们第一次接触,学校及时开展了电子白板使用培训,通过培训,老师们基本熟练掌握电子白板的使用情况,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学生信息技术培训方面,我校除按国家课时计划开设好信息技术课外,重点抓好课外兴趣小组的训练工作。我校面向学生开设了电脑兴趣小组,并配有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应用计算机的水平,促进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我校受经济条件和当前教育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在教育信息化的路上,走得还很缓慢,没有形成自己的发展特色与成长体系,缺少长远的规划,发展的动力不足。我们今后的打算是立足现实,明确目标,对我校教育技术现代化及综合发展工作进行科学规划。我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重点工作是加大学校硬件建设及软件投入,全面建设数字化校园,重点建立校园网站,实现教育管理电子化;建立一支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又精又专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实现教育教学网络化,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在现代教育技术教研工作方面,我校根据上级电教部门的课题研究方向,结合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确定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并组织专业师资队伍进行攻关,使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稳步前行。
7.教育信息化材料说明 篇七
阜阳市颍泉区苏屯中学
2017.2
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本人参加工作以来,在苏屯中学承担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和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并且分管负责苏屯中心校信息化工作。任职以来,我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在工作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热心解答学生、教师在使用计算机中遇到难题,在师生中深得好评,所教学科也连年取得好成绩。
为了使所有的教师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在我的带动下,中心校多次分期分内容对学区教师进进电脑培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了对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学习,我不厌其烦地从最基础的操作入手教起,到制作简单的课件,从学做课件到开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辅导,使全校的老师都能够独立操作计算机开展教学活动。
承担中心校的管理工作后,我能够认真做好学校中心校信息化管理工作,时刻注重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一是认真做好学校网站的维护和管理。
能够及时更新学校网站内容,不断添加新的元素,对网站进行充实,保证网站信息的更新速度及质量,确保网站正常运行。同时还增设了学校的FTP服务器,把学校的资源集合起来,再分类共享出去,方便了广大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是积极参与教育资源的开发建设。
利用课余时间认真搜集各类素材和教师自制课件,妥善保管学校配备的教学光盘、图片素材库、学生学习软件、常用的工具软件、录音带等妥善保管,保证其不损坏,不丢失。
三是扎实做好学科应用建设。
能够始终坚持多媒体教学与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利用闭路电视、录音机、计算机、DVD等载体,根据教学的需求、教学的应用选用最为合适的硬件服务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了课堂教学,促进了学科建设。
四是努力做好设备维护。
定期为学校的电教设备进行检查,有损坏的及时上报进行维修。平时也注意设备的保养,做到机房干净整洁,确保信息化设施防盗、防潮、防火、防尘。保证电教设备正常运转。多次参加市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大赛,获得优异成绩,其中2015年制作的课件《羚羊木雕》在阜阳市信息化大赛中,荣获三等奖、颍泉区信息化竞赛二等奖。2016年撰写的信息化论文《信息技术如何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荣获市级三等奖。点滴的荣誉使我的羽翼不断丰满,激励我不断前进。
五、立足实际,找准优势,“扬长避短”,有效开展本学区”在线课堂”工作。
近几年来,我负责分管苏屯中心校信息化工作,直接负责“在线课堂”工作的运行和指导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效开展工作:
1、重视“在线课堂”教师的培训、学习工作。按照区教育局的有关工作要求,扎实安排好并组织教师参加一切培训、学习活动。要求学校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时,认真做好记录,回来后在学校汇报、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并以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学校展示。效果好的全学区公开交流,使学习培训工作不流于形式,并能得到有效落实和发扬广大。
2、建立“在线课堂”的监管机制,通过省基础教育资源平台完成对各主讲课堂和接收课堂的监管。我们中心校制定相应的教师考勤制度,通过监管,保证老师上课的准时性和课堂教学的规范性。在每个学期结束,我们会对每位教师的上课和有效课的节数进行评比,评出我们中心校内的在线课堂优秀教师。
3、形成在线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机制,每周我都会和一些辅助老师进行交流,询问他们一些主讲老师的上课情况,并根据他们的反馈的信息,及时和“有问题”的老师进行沟通,让他们在教学教法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
4、取得的荣誉。原来我们教学点的英语成绩都是名次靠后的,在今年的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中,几个有“在线课堂”教学点的英语成绩在区综合成绩排名中也是名列前茅。
2016年我学区的具办张勇同志被安徽省“在线课堂”先进个人,杨庄小学被评为阜阳市“在线课堂”先进集体,五位同志被评为颍泉区“在线课堂”先进个人。
苏屯中心校的“在线课堂”工作多次受到颍泉区教育局的认可和表彰。
8.上店一中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材料 篇八
上店一中现有24个教学班,教职工78人,在校学生1562人。作为学校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校园信息化已成为学校重要的基础设施。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校园信息化程度得到了较大提高,针对我校在信息工作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以期对今后进一步的校园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之路。
一、抓领导,确立岗位分工责任制为特征的管理机制
围绕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学校努力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信息技术水平,深化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推动我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
1、组织保障
实施信息化工程,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通过建立信息化推进领导小组,形成信息化管理的工作网络。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师训专干和信息技术骨干为成员的学校信息化推进领导小组,共同研究制定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制度。
2、制度落实
将数字化学校创建作为我们学校发展的增长点和奋斗目标,把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学校的制度建设、教学改革、教育科研、教师学生成长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首先,将目标分解成每个学期的具体目标,经常向教师宣传,使之成为全校教师追求优质共同发展的共同愿景,扎扎实实分步实施。其次,分阶段、分层次、有步骤地对老师进行培训,注重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培养教师自己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及网上操作的能力。同时,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学校加强制度建设和落实,制定了《上店一中集体备课制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要求与考核办法》等相关制度,并在日常工作中展开督查推进,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二、抓建设,确立优化资源配置为特征的执行机制 为了使学校真正实现教育教学活动全面实现信息化,营造数字化环境,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学校加强信息化设备的投入。截至目前,学校拥有计算机教室一个,61个学生机位;办公用电脑15台; 学校通过各种方法鼓励教师自购电脑,现已基本达到教师每人有一台工作电脑;24个教室均配置了电子白板或多媒体电脑设备;2013年学校引入10兆带宽光纤,基本达到校园网络全覆盖;投资40余万元的录播教室即将动工。有了硬件的保证,现在教师的每堂新授课都能保证应用多媒体课件,基本上所有老师都能利用电脑查阅资料、电子备课、制作课件等,学校已经初步建立起各个学科的课件资源库。电脑和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必备,实现了办公的电脑化和网络化。
三、抓应用,确立构建数字化为特征的校园氛围
学校在初步完善校园网络的平台建设之后,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如何让它充分的发挥作用,让全体师生充分感受数字化校园的魅力。
1、抓好资源建设,支撑新的课程改革。我们把信息技术运用于
课堂教学。运用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生学习兴趣,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校领导班子在日常课堂督查中把课堂信息化作为重点来抓,促进了教师制作和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力的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化发展水平。
2、在用好上级电教部门为我们提供的光盘资源的同时,我们积极开展学校特色资源库的资源添加和收集,积极调动教师们参与建设和使用资源库的积极性,学校资源库内容越来越丰富,目前我校已初步建设了分学科、分年级、分学期、分类别的校资源库。做到资源共享,减负增效,更好地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3、抓好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按照上级课程开设标准要求,每个班级每周要开设两节信息技术课,但由于我校实际条件的限值,目前只能满足每个班级每周上一节信息技术课。在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我们狠抓课堂效率和课堂质量。学校要求信息技术课的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大课堂的容量,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得到充分的练习,基本达到课纲要求的课程标准。目前,我校的八九年级学生基本能够按照信息技术教材的要求,初步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4、通过网络建立学校教师间的沟通:
2010学年起学校还建立了QQ工作群,通过群的建立实现学校、老师各种通知和信息的交流。
5、“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按照上级要求,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处人员,信息中心人员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各个职能岗位的职责,责任到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领导小组深入课堂指导交流,并定期组织教研组研讨课、示范课、公开课等教研活动,促进全体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同时积极晒课、上传优课,并利用网络平台共享资源。截至目前,我校教师全部注册,63人完成晒课81节次,上传优课28节。
6、信息化教研竞赛活动。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上级组织的教育教学信息化竞赛活动。近年来,我校共有6人次获洛阳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优质课奖项;4人次获洛阳市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果(课件、论文)奖项。
四、抓培训,确立以人才为第一资源的培训机制
教师是实施信息化工程的主力军,因此,建立一支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信息技术队伍是当务之急,学校通过抓校本培训,有计划的实施步骤,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一支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师队伍;一支熟悉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研究的信息技术骨干队伍;一支能运用电脑网络进行简单管理的学生队伍。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老师们也越来越感受到信息技术应用的领域的广泛性实用性,我校安排在信息技术方面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对全体老师进行了教育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以及通过教师的外出听课学习等手段,让教师们亲身感受到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对教学所带来的冲击,使老师们获益匪浅,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引导教师在教育理念上的更新。我们根据老师的年龄特征和学科特点,力争做到青年教师要过硬,中年教师要过关,老年教师要适应。截至目前,我校全体教师均能按要求达到浏览网页、下载资源、制作课件、熟练使用电子白板的能力。
虽然我校在信息化运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仍然存在很多的差距和不足:计算机专业教师及教室紧缺,不能满足信息技术课程的正常开设和真正实现学校网络化、信息化。
9.教育信息化材料说明 篇九
2004年是区教文体局实施“二次创业”的开局之年,是我区教育事业迈向腾飞的一年,教文体局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为确保惠济区教育信息化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年初,我中心校就加大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步伐,首先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并选拔一名专职网管人员负责全办事处中小学的网络建设和维护工作,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提高各校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交流,专门成立了信息技术教研组。一年来我们中心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2004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引领队伍建设,加快步伐实现分期目标。
办事处成立了以贾朝斌、付清澄为组长,王秀魁、崔山岭为副组长,各中、小学校长为组员的长兴路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长兴路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各中、小学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制定了本校“2004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三年发展规划”和“教师培训计划”。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明确目标,分清职责,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队伍建设,为信息化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为给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教育提供技术支持,中心校选拔技术高、业务精的王中华老师为专职网络管理员,负责中心校及各中、小学的信息化建设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各中、小学指定一名兼职网络管理员,负责本校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成立信息技术教研组,每两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同时负责信息化建设、网络的运行维护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等工作。
三.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积极组织教师培训。
为整体提高教师的网络应用水平,中心校和各中小学建立了完善的培训机制,教师培训以实用为主,旨在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水平。建立三级培训网络,中心校网管和各校网管积极参加信息中心组织的培训并担任起本校的培训工作,中心校组织四十名骨干教师参加中心校组织的培训,本网络培训共进行六次、24个课时,今年暑假又利用10天时间对这些教师进行了网页制作和课件制作培训。目前这四十名骨干教师已掌握了网络的基本使用技能和课件制作的技能,能充分的利用信息化为教育教学服务,并担任起了信息化应用的领航人。
鼓励各中、小学开展结合本校实际的,形式多样的培训,例如南阳小学只有十六名教师,而且教师队伍整体年龄偏大,学习困难大,不适合组织集中培训,他们就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了“1加1”帮带培训,并制定严格的培训计划,即先组织一部分教师参加中心校组织的培训,然后再回学校组织帮带培训,既节约了时间,也提高了培训效率。目前,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中心校和各中、小学在加强网络应用培训的同时,还不失时机的对师、生进行思想教育,杜绝反动、色情、暴力等不健康信息在网上传播,科学、健康、有效地运用网络信息进行教学和学习。老鸦陈小学的计算机课外活动小组,成立半年来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四.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学习。
为了促进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以教文体局举行的“第四届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为依托,举行“长兴路中心校第四届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长兴路中心校组织的决赛于2004年10月24日在惠济一中举行,各校共参加人员60名,经中心校领导小组认真评审,共有26名教师的课件分获一、二、三等奖。
五.信息化建设的开展情况以及取得的成绩。
在实施信息化建设一年来,我中心校在上级的领导下,全民动员,上下齐努力,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为信息化建设的下一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中心校自主开发了“长兴路中心校教研网”,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强大的网络互动平台,更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交流和共享的舞台,实现了我们创建信息网络教育平台所倡导的“共建、共管、共享”的理念。2.我中心校所辖中学1、2年级,小学3、4、5、6年级全部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并把有关网络应用的教学作为本学期教学的重点,经过教师的认真辅导和学生的努力学习,目前大部分已掌握了上网技术,并能独立制作课件和个人网页。
3.为加强各校网管之间的技术交流及提高,我中心校组建了以王中华为组长,各中、小学兼职网管和计算机教师为组员的信息技术教研组,并制定了完善的教研计划和严格的教研制度、教研时间。经过教研活动的开展,不但提高了各网管的技术水平,更提高了在计算机教学方面的水平。
4.校园网建设已成规模,老鸦陈中心小学机房的电脑原来没有联网,更不能上互联网,为了近早让学生接受网络应用的教育,孙广韬校长年初就多方筹措资金购买网卡、网线等设备对机房进行了改造,联通了互联网,其他三所学校的机房也都连通了互联网。我中心校所辖的惠济一中经过多方筹措资金建成了以三条光缆为主干网的高速校园网并购置了高性能的IBM服务器,老鸦陈中心小学、王砦小学、南阳小学也已建成校园网,并将网络延伸到了教室和办公室,将原来集中于电子备课室的计算机分配到了各个办公室,更加方便了教师们的使用,也使校园网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实现了办学条件现代化和信息传输网络化。惠济一中于暑期又新装了一个容纳60人的机房和一年级12个教学班的“班班通”,目前其它三所学校的“班班通”工程正在加紧筹划和实施过程中,老鸦陈小学、惠济一中专门架设了本校服务器,使学校原有的教学软件得到了充分利用,中心校做成了教研网实现了无纸化教研,通过网络的快速性提高了教研效率。在硬件添置和使用方面做到用什么添置什么,做到资金的充分利用;加强计算机维护,使现有的计算机能充分发挥现有的性能和功能,做到设备不闲置。5.教师培训的效果明显。南阳小学的武利娟老师在惠济区教文体局组织的“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并获市三等奖。南阳小学的徐瑞风校长,不但积极参加中心校组织的培训,而且在工作之余刻苦钻研,在培训本校老师的同时,还兼做本校的网站管理员。
6.惠济一中拥有150多台计算机和相关设备的“一站、一基地、一系统、一网、两室”的现代化教育环境已充分介入教学,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和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联办网络教育已走向成熟。目前,惠济一中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和北大附中的同学同步上课,使用北大附中优秀的教育资源,使我们的网络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延伸。
7.老鸦陈小学从全校学生中选拔了20名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组成了计算机课外活动小组,在计算机教师崔永超的辅导下,队员们刻苦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知识,有的同学甚至开始为老师维修电脑,今年计算机表演赛中,有6人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小队员也都变成了计算机高手,带动了全校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六.加大资金投入
本学期不管是中心校还是各中、小学都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可谓是不惜重金,截止到目前,全中心校共计投资76.37574万元。七.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由于经验和人力、技术上的缺陷,我中心校所辖的南阳小学、王砦小学还没有专职的计算机老师,四所学校已全部建成校园网,计算机及网络维护力度不够。另外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这些都是今后我们努力的方向。
长兴路办事处中心学校 二00四年十一月
惠济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之一
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
汇 报 材 料
惠济区长兴路办事处中心校
10.教育信息化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篇十
教育信息化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们好!
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已得到广泛运用,也给教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加强教育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努力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而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和新课程实施的进程,已成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校开始信息化教学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校与时俱进,根据市、县、镇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科学制定了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并一直致力于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学校现有教学班7个,学生257人,教职工22人,有多媒体教室7个,计算机教室1个,计算机总数26台,最大班额与计算机数之比达1.8:1,回顾以前的工作,我们有探索,有思考,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汇报如下。
一、建立机制,科学规划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我们进入的21世纪,面临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次大飞跃--由工业化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社会。拿教育来说,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由此可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标志的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整个教育的深化改革有着决定性的重要意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广泛而充分的运用,又是教育现代化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可以这样认为: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通过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学习报刊及网络上相关文章,在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中统一了思想,建立以校长为首,以教导处、总务处、教研组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学校信息化工作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商讨落实学校信息化工作,并着手长期规划和近期规划。每学期在工作计划中,我们都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具体要求。
近年来,领导班子坚持科学、严谨、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明确职责规范,定期督导反馈,注重工作实效,从而保证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稳步推进。
二、健全制度,保障经费
有了规划,还要制度规范来保证。为此,学校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建立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范冬萌主任为总管理员、郭洪升主任负责培训指导)等方式,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学校每学期初,由校长跟各部门负责人签订信息设备使用安全责任书,然后,各部门分别与教师签订信息设备使用安全责任书,并且各部门要定期对教师、班级使用信息媒体进行检查、打分。每学期结束,校长对各部门信息使用、维护情况进行考核,而各部门分别对教师信息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考核。通过这些制度,使学校的信息化设施、设备能很好的利用、使用起来,达到效率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经费的落实也得到很好的保证。学校争取镇中心校支持每年逐步加大在信息技术软硬件上的投入,这些经费用于添臵电脑,更新设备,除了保证使学校最大班额与电脑的比例达到1.8∶1外,学校还购臵了实物投影仪、数码相机、打印机等,此外,每年信息化设备、设施的维修、养护费用,学校也能在经费上得到保障。计算机教室的硬件设施到位,安全措施到位。
三、全员参与,资源整合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每个校园,计算机辅助各学科的教学更显示出更大的优势。硬件上去了,软件也必须跟上,才能保证计算机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时,整合校内与校外,网上与网外教育的各类资源,则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学校积极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学校在考核、评优工作中制定出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学校聘请名师、专家定期来听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课,这些课大多是自制课件或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有效。由此激发了全校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积极性,利用率达到了80%。
教师在自制课件的同时注意与引进、购买、下载现成的正版的教育资源和开发资源相结合。如今学校拥有教师自制课件上百个。利用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整合教育资源,搞好二次培训,做到资源共享,有效的提高了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加强培训,提高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上的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吸引人。学生正处在求知欲强,好奇心足的时期,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三至六
年级开设计算机课),是目前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班子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外出学习与学校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有效的培训和指导,切实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
针对我校中老年教师偏多的实际,学校经常组织全校教师利用双休日、下班后、寒暑假的时间分期、分批地对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进行技术培训,学习操作程序,掌握使用方法。如本学期,我校聘请商培元老师就“如何使多媒体教学手段更有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培训和指导,从而使我校的信息化教学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电脑应用水平和电化教育水平,我们又要求全校教师人人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课,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全体教师也尽可能多利用现有的教学软件进行辅助各科教学工作,运用情况纳入年终综合考核。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学校教师的电化教育水平明显提高
我校有专职计算机教师1人,经常到外校听课,吸取兄弟学校的经验并注重整合、反思,专业水平迅速提高,在省组织的网页制作大赛中,我校李建楠同学获省三等奖。学校网站点击率超过两万次,为家校联系搭建有效平台,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
五、注重应用,讲求实效
实施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学校的教育现代化。我们在启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工程时就明确提出“注重应用”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制作计算机课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改革和实验。实践表明,这一切入点,提高了教师应用计算机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电脑水平和能力,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现在,我校教学运行机制正在悄然有序地发生改变,如:传统的备课形式正在发生改变,教师们能摄取网络资源进行备课,组织教学,使课堂教学内容更新颖,更富时代感,形式更生动活泼。借助于现代教学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成为老师和学生的共识。
当然,在工作中,我们也存在困惑和问题,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今后,我们将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明确目标”的工作原则,为把陈家小学这所普通农村小学建设成一个现代化学校而不懈地努力。
谢谢!
河流镇陈家小学
【教育信息化材料说明】推荐阅读:
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汇报材料09-17
金安苑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汇报材料10-21
松江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专项资金项目验收材料提交说明10-15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11-16
论文教育信息化06-19
教育信息化模板11-01
教育部正式发布实施《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07-28
基础教育信息化06-22
教育信息化工作事迹07-02
上海教育信息化课堂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