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留学生

2024-09-20

莫斯科留学生(共12篇)

1.莫斯科留学生 篇一

莫斯科大学的留学条件有哪些

建校于1755年的莫斯科大学,至今已有250多年的办学历史,这所俄罗斯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高等学校,在全球范围内都享誉盛名。

莫斯科大学预科申请条件

1、国内高二以上学历均可申请

2、申请材料:

(1)个人在线申请表

(2)公证过的学历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3)含签证和俄罗斯落地签的护照

(4)有关个人未患艾滋病的检疫证明

(5)医疗保险证明

(6)八张3x4cm大小的黑白照片

3、开学时间:春季开课时间为1月12日至6月14日;秋季开课时间为9月1日至12月21日

莫斯科大学本科申请条件

1、高中毕业

2、高中成绩平均分75分以上

3、申请材料:

(1)个人申请

(2)学历证明原件及其复印件

(3)按照规定公证过的学历证明的俄语翻译件

(4)医疗健康证明

(5)护照及其复印件

(6)签证复印件

(7)其它有关个人身份的证明

(8)四张3x4cm大小的照片

4、申请截止日期:7月10日

莫斯科大学研究生申请条件

1、大学毕业

2、大学成绩平均分75分以上

3、硕士研究生入学需要通过莫大国际教育中心的俄语水平测试及相关俄语课程

4、申请材料:

(1)个人申请

(2)学历证明原件及其复印件

(3)按照规定公证过的学历证明的俄语翻译件

(4)医疗健康证明

(5)护照及其复印件

(6)签证复印件

(7)其它有关个人身份的证明

(8)四张3x4cm大小的照片

5、申请截止日期:7月20日

2.莫斯科留学生 篇二

本刊讯“中欧班列 (西安-莫斯科) 发车。”12月6日上午10时50分, 随着西安市市长上官吉庆宣布发车令, 在阵阵汽笛声中, 载有41车集装箱的国际货运班列缓缓驶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 从“西安港”出发, 一路向西, 驶向7423公里外的俄罗斯莫斯科, 这标志着西安至莫斯科的中欧班列正式开行。

中欧班列 (西安-莫斯科) 整列41车, 装载41个集装箱, 货品包括机械设备和配件、家居、灯饰等。班列从西安出发后, 经由我国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 途经哈萨克斯坦, 终点到达俄罗斯莫斯科, 计划运行时间11天左右, 比海运节省30多天。

西安国际陆港集团总经理屈锦薇介绍, 中欧班列 (西安-莫斯科) 的开行, 拉近了西安与俄罗斯的距离, 实现两地贸易有来有往。随着西安四条中亚、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的开行, 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海陆空”立体开放大通道建设, 为陕西外向型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3.8月1日:大学生“接管”莫斯科 篇三

莫斯科市政府8月1日经历了一次“大换血”——除了市长仍是卢日科夫,其余官员的职务被年轻的在校大学生“取代”。

夏季是俄罗斯人的休假季节,政府官员也不例外。莫斯科市政府在卢日科夫倡议下采取了这么一项富有创意的举措:在包括副市长在内的大小官员外出休假的时候,其职责暂时由事先遴选、精心培训的在校大学生来代理,直到真正的官员们休假归来。

初次“执政”

这一天,《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亲眼目睹了数十名大学生“官员”走马上任的过程。

他们在卢日科夫的主持下召开了莫斯科“新一届大学生政府”首次会议,主要议程是讨论“莫斯科青年计划”草案、城市居民住房和建设问题。“官员”们还提出了环境保护问题,一致指出政府在实施城市建设计划时应该加强环保意识。

会议中也不乏针锋相对的时候。市杜马“议员”伊琳娜·维里加诺娃站出来对“莫斯科青年计划”草案提出了自己的批评意见。她认为,这一草案只是针对“优秀青年”制定,没有考虑如何帮助后进的年轻人。她说,目前,俄罗斯青年人中滋生出的排外和民族主义情绪比较严重,草案必须考虑如何解决此类问题。

大学生“官员”们提出的建议得到卢日科夫的认可,他发表意见说,尽管当天的会议不能就以上问题通过决议,但他会督促相关部门考虑大学生们提出的建议,进一步改进工作。卢日科夫市长同时还承认,市政府的工作并非尽善尽美,他保证,将与年轻人们精诚合作,尽量多地解决实际问题。

实际上,大学生参与市政管理对俄罗斯人来说并不陌生,但往年大学生都是在政府官员的指导下进行实践,今年的“大学生政府”将首次独立管理莫斯科。

而“大学生市政府”计划半年前就已开始策划:莫斯科市政府从105所高校挑选出了182名大学生,最终让其中39人成为“代理官员”。这些稍显稚嫩的“官员”们在赴任前经过了严格挑选和系统培训,还提交了自己的工作计划。这些大学生“官员”要在“任期内”积极参政议政,有责任为莫斯科市建设提出富有借鉴意义的方案,不过他们完全是无偿工作,拿不到一分钱的工资。此外,大学生“官员”们可以为改善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提出建议,却没有权力在任何文件上签字。

莫斯科市政府官员们在考察后认为,大学生们值得信赖,因为他们为初次“执政”做好了精心准备。

她和第一副市长已“很有些相似之处”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注意到,进入市政府“领导层”的大学生们显得有些紧张,因为他们可能是有生以来首次肩负如此重大的责任。

第一副市长什韦佐娃的“接任者”斯韦特兰娜·波日洛娃是莫斯科城市大学经济系三年级学生。她告诉本刊记者,几个月前她第一次见什韦佐娃时简直手足无措,“甚至有些害怕”。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波日洛娃逐渐找到自信,周围人都说她和第一副市长看起来已经“很有些相似之处”了。

波日洛娃的专业是经济学,但在市政府中“主管”社会问题。不过通过培训,她已经摸到了门路,并且就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她的表现甚至得到了什韦佐娃本人的赞扬。

莫斯科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建筑系学生德米特里·德鲁加诺夫接替副市长列辛的职务,主管城市住房建设。他说,他只想进市政府锻炼锻炼,不承想却当上了“领导”。列辛在召开一次有关幼儿园建设会议时曾邀请他列席,并向他简单介绍过如何做好分内的活。

德鲁加诺夫目前有不少改进莫斯科市区住房的构想,他把想法都整理成了正式提案,等待在下一次会议上付诸讨论。

一名叫奥夫谢延科的大学生说,作为一名“代理官员”,他的一言一行将影响到市政府和市政官员们的形象,所以他必须谨言慎行,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大学生加尔金担任市政府住房政策部主任,他将自己的新职责看得很神圣。他说,作为政府官员,必须切实为居民谋福利,“如果一味说漂亮话,人浮于事,人们不会饶恕你”。

青年决定未来

莫斯科市第一副市长什韦佐娃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说,该市市政府所以愿意与大学生们进行合作,是因为看中了年轻人看待问题的新视角和他们解决问题的务实态度,而并非为炒作自身形象,也不是为了收买大学生人心。市政府此举一方面是为了锻炼大学生的能力,为政府储备管理人才,另一方面也是借此机会借鉴年轻人的见解,改善自身工作。

她说,不少大学生对如何发展城市社会经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他们也有能力制定出解决方案,只是缺乏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我们愿意为他们提供机会”,她说。目前,大学生“官员”们已经为市政府提出了不少建议,其中一些提案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

什韦佐娃说,莫斯科有100多万大学生,这批年轻人的意见必须被决策者考虑到,“如果市政府制定青年政策,却对他们的意见置之不理,将是很愚蠢的”。政府要制定有效的青年政策,必须了解青年人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理想、追求和苦闷所在。为此,莫斯科市政府从2003年开始制定“青年计划”,并且在第二年通过了“城市青年法”。

这位第一副市长说,未来的世界犹如茫茫大海,莫斯科市政府希望不是给年轻人套上“救生圈”,而是把船桨交到他们手中,让他们自己决定前进的方向。如果让富有理想、为人正直的年轻人进入国家机关工作,这将是一件幸事。

4.莫斯科没有眼泪 篇四

演唱:Twins

冬天的离别,在莫斯科的深夜,一列列军队,在街上深严戒备,这里没人察觉,谁又爱上了谁,因为苦难不许人崩溃。

感情上若习惯防备,寂寞就多一道墙围,爱情隐隐约约,提醒我这一回,再不拥抱就是罪。

莫斯科没有眼泪,大雪纷飞,你冷的好憔悴,单身的我,原本以为,可以一辈子不跟谁;莫斯科没有眼泪,我却流泪,不住哭的赞美,让我付出不怕心碎,是你最好的美。

5.《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2、通过欣赏这首前苏联歌曲,初步感受前苏联歌曲的小调调式色彩。了解歌曲的风格和创作背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对音乐的情怀。教学重点:

了解音乐的要素有哪些。教学难点:

了解歌曲调式的音乐风格和创作背景。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聆听手风琴《山楂树》独特的音色,感受俄罗斯音乐的风格和魅力。)各位同学,尘世的喧嚣、忙碌的生活让我们忽略了大自然的美妙音乐。刚才,我们聆听了一段美妙的手风琴感受到山楂树的旋律,请大家说一下自己的内心感受。

二、重点突破:

1、音乐的基本要素。

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构成音乐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

三、难点突破:

1、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又称莫斯科之夜。歌曲原唱者弗拉基米尔·特罗申,作曲为瓦西里·索洛维约夫·谢多伊,作词者为米哈伊尔·马都索夫斯基。原是为1956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在运动大会的日子里》而作。1957年在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夺得了金奖,成为苏联经典歌曲。这首歌于1957年9月年经歌曲译配家薛范中文译配后介绍到中国,为中国大众知晓。《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歌曲中年轻人真诚激动的心声、萌生的爱情和黎明前依依惜别之情都和这大自然的美和谐地交融在一起。而索洛维约夫·谢多伊他那富有魅力的、水晶般剔透的旋律又支持和发展了诗歌形象,仿佛就是从俄罗斯大自然本身诞生出来的。用作曲家本人的话来说,歌曲是“顺着字母从笔尖底下流出的。

歌曲结合了俄罗斯民歌和俄罗斯城市浪漫曲的某些特点,但富有变化。虽然是短短的一首小歌,却处处显示出这位大师的匠心来:他灵活地运用了调式的变化——第一乐句是自然小调式,第二乐句是自然大调式,第三乐句旋律小调式的影子一闪,第四乐句又回到了自然小调式。作曲家还突破了乐句的方整性——第一乐句是四个小节,第二乐句比第一乐句少一个小节,第三乐句割成了两个分句,一处使用了切分音,对意义上的重音的强调恰到好处,第四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二乐句相近,但不从强拍起,而变为从弱拍起。四个乐句在章法上竟没有一处是和另一处完全相同的,歌曲旋律的转折令人意想不到却又自然得体,气息宽广,结构精巧,于素雅中显露出生动的意趣,真是令人惊叹不已。难怪苏联音乐界盛赞索洛维约夫一谢多伊的歌曲作品“体裁灵活新颖,手法别致,风格多样化,很少有雷同的感觉。” 越有内涵,越有深度的作品,它的艺术魅力往往不是一下子被认识的。据马都索夫斯基回忆说:当初这首歌拿去录音时,电影厂的音乐部负责人审听之后并不满意,毫不客气地对索洛维约夫·谢多伊说:“您的这首新作平庸得很。真没想到您这样一位著名作曲家会写出这种东西来。”一盆冷水浇得作曲家垂头丧气。不过影片上映后,歌曲还是受到年轻人的欢迎。第二年,在莫斯科举行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直到开幕前的两个月,联欢节筹委会才决定选送这首并非为联欢节而作的、当时在苏联却已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去参加联欢节歌曲大赛,果然,它一举夺得了金奖。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是唱着“但愿从今后,你我永不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登上列车,告别莫斯科的。自此,这首令人心醉的歌曲飞出了苏联国界,开始它的全球旅行。

结束语: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这节课我们感受的俄罗斯异国风情,音乐多么美好。我们一起环游世界!

6.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插曲歌词 篇六

原唱:谢·尼基金/塔·尼基金娜 词译:YaoJee

万事并非与生俱有 莫斯科不是一天建成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但相信爱情 她被白雪覆盖 她被绿叶掩映 她给行人以暖意 她给树苗以沃土

阿列克桑德拉阿列克桑德拉 这是你我的城市 你凝望着她的脸 我们和她的命运紧密相连 为了我们美好之初 她消除所有的愁苦 这花园环城路

成了我们订婚的戒指**

花楸树装点着莫斯科 橡树绅士般站立 还有排排的岑柳 茁壮的成长 莫斯科期盼着 被树荫覆盖 莫斯科会让每棵小树 都有生长的地方

阿列克桑德拉阿列克桑德拉 什么在我们面前飘动 这是岑柳在马路边

用华尔兹的舞姿播撒着种子 岑柳用它树木的婆娑 谱成动听的维也纳圆舞曲 它们将破土而出 阿列克桑德拉 呼吸莫斯科的空气

莫斯科没有把焦虑隐藏 她见证了一切 而所有的灾难和愁绪 都在她面前遁形

莫斯科的爱不是那般急速 但是永恒和清纯 她母爱般的关怀 胜过所有的感情

阿列克桑德拉阿列克桑德拉 什么在我们面前飘动 这是岑柳在马路边

用华尔兹的舞姿播撒着种子 岑柳用它树木的婆娑 谱成动听的维也纳圆舞曲 它们将破土而出 阿列克桑德拉 呼吸莫斯科的空气

阿列克桑德拉阿列克桑德拉 这是你我的城市 你凝望着她的脸

我们和她的命运紧密相连 为了我们美好之初 她消除所有的愁苦 这花园环城路 成了我们订婚的戒指 这花园环城路 成了我们订婚的戒指

译者注:

*阿列克桑德拉(Александра),电影女主角叶卡捷琳娜(Екатерина)非婚女儿的名字,在这里象征着所有的年轻人和未来。

**花园环城路(садовое кольцо),莫斯科市的环城路,俗称二环路,一个很规则的圆形,它是莫斯科最主要的街道,环城路以内的街区称为莫斯科市中心区。

Александра

из кинофильма Москва слезам не верит

слова Ю.Визбора,Д.Сухарева, музыка С.Никитина Поют Никитин С.Никитина Т.Не сразу все устроилось, Москва не сразу строилась, Москва слезам не верила, А верила в любовь.Снегами запорошена, Листвою заворожена, Найдет тепло прохожему, А деревцуА просто зима.Полагаю.Я ведь и сам, как умею, следы пролагаю

В ваши уснувшие ранней порою дома.-Что же за всем этим будет?Будет январь, вы считаете?Будет апрель.Да я уверен.Я уже слышал, и слух этот мною проверен,Будто бы в роще сегодня звенела свирель.-Что же из этого следует?Вы полагаете, все это будет носится?

Я полагаю, что все это следует шить!

7.成都造女鞋集体亮相莫斯科 篇七

莫斯科国际鞋类展览会是世界上著名的展业鞋展之一, 是东欧地区规模最大的鞋类展览会。该展会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家参展商参展, 影响力大, 组织水准高, 在东欧及全球鞋业界起着引领市场潮流的作用。

俄罗斯一直是被誉为成都鞋业对外出口的核心市场, 成都80%以上的鞋类产品出口至俄罗斯。长期以来, 成都鞋出口俄罗斯缺乏自营出口或代理出口等正规外贸渠道, 这不仅使外销鞋企拓展市场、扩大出口存在一定局限性, 而且大多数出口利润被经销商和品牌商拿走。在全球金融危机大环境下, 理顺和调整对俄罗斯贸易市场, 对成都鞋业产业未来的发展布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8.莫斯科风光 篇八

莫斯科是俄罗斯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中心,面积900平方公里,人口约891万。

莫斯科是一座历史名城,城市布局严整,以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伸展。从内向外分别为街道环、园林路环、大莫斯科环城铁路和莫斯科环城公路。全市共分八个区,高尔基大街是全市的主要干道,也是最繁华的大街。列宁大街宽50多米,加里宁大街是全市最现代化的大街。市区内花园、街心花园、文化休息公园、绿化园林带比比皆是。

克里姆林宫曾是俄国历代沙皇的宫殿,气势雄伟,举世闻名,克里姆林宫城堡内有精美的教堂、宫殿、钟塔、塔楼,建筑气势雄伟,举世闻名。在克里姆林宫的中心教堂广场,有巍峨壮观的圣母升天大教堂,有凝重端装的报喜教堂,有容纳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历代帝王墓地的天使大教堂。

克里姆林宫东侧是俄罗斯国家仪典中心──红场,俄语意为“美丽的广场”,是俄罗斯人心中“首都乃至全国的精神中心”,举行大型庆典及阅兵的地方。红场正中是列宁墓,四周是克里姆林宫、圣瓦西里大教堂、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及古姆国家百货商店。

(责任编辑:文雪峰)

9.《莫斯科郊外的蜡烛》阅读答案 篇九

这是1941年的冬天,德军在苏联本土的战争进入艰难阶段。克利特和同伴们多次在莫斯科城外被击溃,挣扎在死亡边缘。

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与寂静,克利特收回目光,发现那些被炮火点燃的荒草和树木,不知何时已经熄灭。身边没有生命气息,处处都是同伴冰冷的尸体。

他讨厌这场战争,当初也是被迫当兵,此刻他万念俱灰,踉踉跄跄地向前走,毫无目的。不知走了多久,全身都已冻透,淌出的血也凝成了冰。就在他准备给自己一枪时,远处有一簇微微的火光一闪!他揉了揉眼睛,确实是有点火光!

他精神一振,奋力向那边走去。

原来是一片墓园,有座坟前,一支蜡烛正在静静地燃烧着。他快步上前,扑倒在蜡烛旁,烛光猛地摇曳了一下。他抬起脸来,那烛光映得心里暖暖的,令他想要落泪。这无边的黑暗吞噬不了一支蜡烛的微光,极度的冰冷冻结不住一支蜡烛的火焰。他的心猛烈地燃烧起来,重新充满希望与力量。他在烛光中仔细辨认着墓碑上的一行字:尼·科拉夫之基,然后起身,大步向远处更深的黑暗走去。

之后,克利特已成为西德一家大公司的总裁,他常常回想起那荒唐的战争生涯,想起自己九死一生地逃回国内,想起莫斯科郊外的那支蜡烛!他一直牢记着那个名字,尼·科拉夫!

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会有人于战乱的夜里在他坟前点燃蜡烛?

带着诸多的疑问,他重又踏上了苏联的土地。

终于,他在一个烈士陵园中找到了尼·科拉夫的墓。坟前,无数被燃过的蜡烛痕迹留在那里。陵园的看守者告诉克利特,每个周日都有人送来很多蜡烛,嘱他每逢夜晚就在科拉夫的坟前点亮。

那个周日,克利特遇见了送蜡烛的人,从而得知了尼·科担夫的故事。

尼·科拉夫是莫斯科城内的一个普通工人,在莫斯科最艰难凶险的日子里,德军的飞机经常来轰炸。于是一到夜里,几乎所有的房子里都不点灯,怕给敌机以轰炸的目标。可是,莫斯科并不是完全黑暗的,至少有一所房子里还亮壳着灯,那就是科拉夫的家。

科拉夫当时36岁,未婚,单身一人住在城西的一座平房里。每个夜里,他都要点燃蜡烛,感觉被昏黄的光亮包围,即使睡着了,也让蜡烛燃着。虽然当时物资奇缺,但蜡烛随处可以买到,所以科拉夫储备了许多蜡烛,用以照亮整个房间。邻居们都劝他,说他这样做很不理智,很危险,他却说:“莫斯科不会是永远的黑暗,就算在这最艰难的.时候,我也要为它亮起哪怕最微弱的一缕光!”

终于,在一个夜晚,敌机扔下的一枚炸弹击中了科拉夫的房子,他也因此殉难,他的家那一夜燃烧成莫斯科最亮的地方。当他的事迹传遍全城,所有的人都被震动,每个夜里,千家万户都亮了起来,闪耀着蜡烛的光芒。科拉夫被人们葬在荒僻的东郊,而且常有人在夜里潜出城去,在他坟前点起一支蜡烛。

克利特回国以后,将这个故事传播开来。从此以后每个夜晚,克利特都会在窗前点亮一支蜡烛,直到新的黎明来到。

1.小说第1—3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上士克利特为什么在20年后仍然牢记着莫斯科郊外的那支蜡烛?(3分)

3.小说的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10.《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观后感 篇十

0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班33号蔡朋值

从小到现在,我观看过了不少国外的电影,有美国好莱坞的、法国的、俄罗斯的等等。今天晚上的俄罗斯电影赏析课,老师给我看了一部以生活和爱情为题材的俄罗斯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看完了这部电影,使我受益颇深,影片反映的是不同年龄,不同思想的人的爱情观和生活态度。它让我们懂得了:生活中有的是悲痛失败,但生活不相信软弱的眼泪,只有凭借自己心中坚定的信念,才能战胜失败,获得幸福。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是1979年前苏联拍摄的一部影片,影片讲述十七岁的女工卡捷琳娜因天真幼稚和充满幻想而冒充教授的女儿,并爱上了电视台摄影师鲁道夫,进而怀了孕。不久,鲁道夫发现真相并抛弃了卡捷琳娜。但卡并未就此消沉,她一面抚养孩子,一面发愤读书,终于在十六年后成为莫斯科一家大厂的厂长。此后,卡捷琳娜又结识了电焊工果沙,并一直隐瞒自己的身份。真相再一次暴露后,果沙选择了不在露面,但是在卡捷琳娜的女友们的帮助下,经过一番周折终于结束了单身生活,得到了一个女人真正的幸福。

这本电影的主要题材是爱情和生活,讲述卡捷琳娜与她的两个朋友玛丽娅和柳德米拉各自不同的憧憬和命运。卡捷琳娜是一位年轻、美丽、聪明、能干的姑娘,她是一个重型机械厂的普通工人,不但会很多工种的活,而且还能自己解决工作中的所有技术难题。她象很多年轻人一样,仰慕电影明星,期盼自己的未来丈夫是这样的人。油漆工玛丽娅是那种有着传统观念的姑娘,希望有一个可靠的伴侣,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眼下她已交上了一个男朋友尼古拉,也是个工人。面包工柳德米拉则性格热情、开放,但她有虚荣心,想以自己的美貌在莫斯科中个“头彩”,取得养尊处优的生活,她羡慕上流社会的生活,爱结交名流。她们都具有那个年代的时代特征。然而我们和她们不一样,我们并非那个年代的亲身体验者,所以我们不敢说我们能完全理解他,我们只需要把它解读成为我们需要的精神符号,让他来暗示我们,我们必须坚强地,扎实地生活。影片的女主角,事实上也是唯一的主角卡捷琳娜,代表的不仅仅是要通过爱情获取力量的女性,也代表着社会中非主流的人们。或许是我们心中有坚强的古典价值观,但是却往

1往看不懂生活,从而被生活所戏弄,在这个时候,我们能做什么呢? 我们不会像柳德米拉那样投机---尽管这也是很不错的生活方式,因为我们学不来,直白地说,我们混不过他们。我们只能凭借自己的信念,像卡捷琳娜一样艰难的独自行走,我们选择了一种悲壮的生活方式,我们行走的时候固然不知道结果,但也许我们有幸,在四十岁的时候会明白什么是生活。这点希望,也许值得我们乐上一阵子。

这是一部关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变迁的电影,它可以让人触摸到生命的律动,让人相信未来。影片中有不少我们值得去思索、去感受的台词。影片的最后一句台词:“我寻找了你多久?”女主人公重复着这句话,眼中饱含泪水。是啊,要寻找多久呢?才能找到这一生中要遇到的那个人。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一切要靠自己争取。找寻生命中的奇迹,不能沉寂地等待„。同样的一句“别再给我打电话”,说的人变了;同一条公园的长凳上,先走的那个人换了。导演给了我们不少这样不经意的对比,暗示着风水的轮转和生活的变迁。时间跨度长的电影容易让观者产生这种经历沧桑之后的轻逸和淡定。《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正是这样。没有什么事一开始就能做好,最对的那个人也常常不是一开始就能遇到。偶尔,试着跳出现时的那些困扰吧,生活总会继续下去,脚踏实地的人们,总还在向着心中的美好继续靠近。在我们的生活中,寻找到那份史诗的气质。有时,得活得壮阔些。毕竟,一生很长,变化不止。或许“到四十岁,我才觉得生活刚刚开始。”

卡捷琳娜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姑娘的时候,由于一时的虚荣的作怪,在还未懂得爱情是什么的情况下,就被一脚踢开,卷入严肃而冷酷的现实生活中去。但她并非一个自甘堕落的人,她要把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而这一切又将是何等的艰辛。

她终于成功了,由一个普通的女职工成为一个大有作为的厂长,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就在这个时候,重又激起了她对年轻时未得到的爱情的渴望。她寻找着,然而哪里有她钟情可意伴侣呢?她的伏枕痛哭又令人感到生活的严肃,来不得半点的游戏念头。

卡捷琳娜不愧为一个女强人,年轻时,爱情的失落,让她选择了事业,在事业上一帆风顺时,她拒绝了工会要把部里的某位负责人介绍给她的好意。在这里她平缓而又深沉地说:“不,谢谢你,我要自己去寻找。”

是啊!自己去寻找,用自己的双手去开创自己的生活,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人面对生活时的要求。卡捷琳娜在一次偶然机会里,邂逅了果沙,开始,她对果沙并无好感,甚至有些厌恶,然而果沙的干脆、果断、富有节奏的紧迫感,不说空话、多办实事的性格深深打动了她,到果沙“生日”野餐结束时,她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果沙。

“四十岁,我才感到生活刚刚开始”,品尝了爱情甜液后的卡捷琳娜,感到了一切重回时那种欣喜,和在新的生活中在自己可心的伴侣一道前进的热望。

11.莫斯科不是冰山 篇十一

遇见莫斯科,像是遇见冰山,随时随地陷你进入两难抉择:我应索性炸开它,还是和当地人一样,不动声色地探测冰山在水面下到底有多大多宽?他们惯有的冷漠,加深了此地谜语般的气氛。日正当中,车站前几个中年男人狂饮啤酒,眼神却不疯狂。醉得如此冷静,令我更加好奇。

警察并不索贿

满脸大胡子、一副从市郊猎人木屋闭关返回模样的导游波夏,给我一个听来像资深间谍给菜鸟的旅游忠告:“学会像当地人一样思考,你会发现莫斯科并不难搞。”这种事怎么学?我按捺住心中的狐疑问他:“听说此地拍照容易被恶警察索贿,如何避免?”

只见他用小学时老师抽考的严肃神情问我:“那些警察为什么确定你会给钱?”

“因为我怕坐牢?”

“对!所以下次请说你爱坐牢。他们一定会觉得你是疯子,再者他们也不敢闹大,在景点拍照完全合法,真上了警局,拿你一点办法也没有!”波夏淡淡地说。

不知道是波夏给我们的行前洗脑奏效,还是当地骚扰游客的坏习气已淡,当我们从容地走回地铁车站,月台上巡逻的警卫,与我和摄影记者的相机擦身而过,竟懒懒地连眼皮也不抬一下。一瞬间,我们也融入跟银河繁星一样、自有轨道运行的无数乘客,往下一站坐去。在这里,谁也看不见谁。

华丽的地下宫殿

几乎两分钟就来一班车,容不得喘息,一眨眼一站,让你凝望片刻华丽。赢得1938年纽约世界博览会大奖的Mayakovkaya,大理石与钢铁打造的长柱,一根接一根,让月台像后现代风神殿;Komsomolskaya,悬着水晶灯的巴洛克风格大厅,令人想跳华尔兹。环状线上,几乎站站天花板上有壁画,永远看不腻。

在长长的、无尽止地往下、似乎可以直通地心的手扶电梯上,我窥见乘客默默进行着自己跟世界的无声战争:一对情侣陷入窒息的长吻;一个老人缓缓翻过书缘卷起的陀思妥也夫斯基小说中某页;一个女孩用手指触摸乐谱上高高低低的音符,热情地点着头,像在弹奏它。他们正在跟眼前随即消逝的一秒钟对抗,要把它变成永恒。

莫斯科地铁被誉为最美丽的地下宫殿,也是斯大林时代最傲人的建设。斯大林出身于以美食著称的前乔治亚共和国,据说他本人厨艺便甚是精湛,即使前苏联瓦解,他所引荐的乔治亚菜依旧让人们口水直流,是备受推崇的当地美食。

中午走进餐厅,我兴致冲冲地点上几道乔治亚料理。Kharcho炖牛肉汤,汤面香辣的油膜,以及各式香料,有点像中国川味牛肉汤;Chakhokhbili放在铁锅内端来的热腾腾蔬菜炖鸡,充分吸收西红柿、洋葱与酒香的嫩鸡肉,味道层次丰富浓重,美味得很;斯大林的最爱俄国红酒Kindzmarauli,则是甜到骨子里。

教堂浴火重生

饭饱后,沿着莫斯科河乱逛。我走近隔河和红场对望的赛维尔教堂,金色圆顶散发神圣的光辉,像是这座城市安详的守护者。“再想深一点,你还是只看到表面。”爱莲娜说。这个爱钻研前苏联冷战历史的英文老师向我透露:“地铁里的华丽装饰,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我刚才走出的地铁站,某些洁白的大理石板凳就是从这里拆下。前苏联曾一度禁止宗教信仰,教堂便被“废物利用”。果然,门口发送的英文导览说明,指出这座教堂曾改建为游泳池。教友花了1.5亿美元的巨资,才于8年前完整重建。

或许是先猜透了这座教堂的秘密,当我走进去,里面圣像与壁画金碧辉煌的程度,令人大吃一惊。纵然比起法国、意大利的教堂,它实在太过新亮、欠缺苍凉的历史感,却可以感觉当地人奋力弥补过去错误的痕迹。当金黄色阳光照入,教堂内部洋溢宛如浴火重生的光芒。我久久无法移开视线。

克格勃总部成景点

忽然冰雹在正午阳光中疯狂地落下来,像是有人刻意阻断我的思路。冰雨一停,天空变得分外清朗。走回市中心,一栋平凡的红砖大楼矗立在蓝天下,游客在广场前闲坐聊天,只有纪念碑旁的一束小花,透露出这栋大楼就是赫赫有名的前克格勃(KGB)总部。真让人想不到,这个曾令多少人胆战心惊的所在,居然变成观光景点?

坐着市郊火车,挤满车厢的当地乘客,好像忽然醒了一般,热络地聊起天。当列车开入围绕莫斯科的金环小镇之一Sergiev Posad,我看到披头巾飘然走过的妇女,与身穿黑衫的修士。他们脸上都带着温和的微笑,似乎在庆幸自己能够膜拜上帝,祈求幸福。光是如此就很满足。

12.莫斯科留学生 篇十二

1.1 空间尺度与城镇群发育

莫斯科市为俄罗斯联邦国家首都, 联邦直辖市, 俄罗斯联邦行政主体之一, 有10个县级行政区, 共管辖125个乡镇级行政区, 面积为1081平方公里。此次规划并入莫斯科市的区域为现状莫斯科州列宁斯克区、拿洛-福明斯克区、波多黎斯克区、托罗茨克、谢勒宾可等地区, 称莫斯科都市圈西南扇区, 面积1503平方公里。莫斯科市外围的莫斯科州也是俄罗斯联邦行政主体之一, 总面积为4.6万平方公里, 有36个县级行政区, 33个州级直辖市, 和5个封闭行政区域 (见图1) 。

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 市域总面积16410平方公里, 辖6个城区组成的中心城和10个郊区区县。北京中心城面积1085平方公里, 与原莫斯科市面积相当 (见图2) 。

北京市中心向外半径在30公里范围内有6个规模在20~60万人口的新城, 30到50公里处有河北省的廊坊、固安、涿州等城市及十余个中小城市, 100公里处涉及中国另一个直辖市天津。莫斯科市中心向外半径100公里范围内没有超过30万人口的城市。在新并入莫斯科市的西南扇区, 只有一个人口规模不到5万人的城镇托罗茨克 (见图3) 。尽管京津冀城镇群的发育仍逊于中国东部沿海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城镇群, 但莫斯科市周边缺乏中等城市更明显。

1.2 人口与人口密度

莫斯科州2011年总人口为709.2万人, 城市人口占81%。莫斯科州人口占全俄罗斯人口的5%。莫斯科市2011年总人口为1155.2万人。在全国以及莫斯科州的人口增长放缓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 莫斯科市的人口仍呈增长趋势。当前, 莫斯科市集中了全国总人口的9.2%, 预期到2030年, 莫斯科市人口将达到1860万, 占全国人口的14.1%。北京2011年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达2018.6万人, 近十年一直保持高增长率。北京市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3%。比莫斯科市占俄罗斯的人口比例低。

北京市中心城1085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密度为1.1万人/平方公里, 核心的东西城92平方公里内的人口密度为2.35万人/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分布符合城市经济理论模型中城市密度随距城市中心的距离而下降的规律。莫斯科市1081平方公里内的人口密度为1.07万人/平方公里, 且分布较均匀 (见图4) 。莫斯科市各个行政区均有其主导的产业功能, 其中老城就业密度最高, 东北部和北部次之, 就业主要集中在城市北部地区, 而居住人口则呈现为愈发分散状态, 职住空间分离现象有所加剧, 交通出行距离和时耗有所增长。

1.3 经济与产业发展

2008年莫斯科GDP总量321亿美元, 人均GDP3万美元, 与主要世界城市 (纽约7.3、伦敦6.6、东京4.0) 相比较存在较大差距 (见表1) 。北京2011年的人均GDP为1.2万美元。莫斯科集中了俄罗斯10%的就业, 22%的经济总量和65%的外国投资, 是首位度极高的首都。

从产业结构看, 莫斯科三次产业比例为0:24:76, 与北京相似。二产以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主, 主要产业包括化工、冶金、食品、纺织、家具、能源制造、软件和机械制造业。三产以批发与零售业、商务服务业为主, 批发与零售业高于其他城市水平, 旅馆业占比较低, 说明城市经济的外向性不强。

1.4 交通状况与症结

在IBM发布的通勤交通痛苦指数排名中, 莫斯科排在北京、墨西哥城、约翰内斯堡之后, 列第四名 (见图5) 。人口、机动车增长势头迅猛带来交通需求日益增长, 交通系统承载力超负荷。通勤交通压力巨大, 潮汐交通现象明显。

交通出行结构以公共交通主导, 但是服务水平较低。地铁网络中41%的线路 (125公里) 高峰时段实际客运量超过设计能力1.1~1.3倍 (每平米5.3~6人, 而设计能力是4.5人) , 90%地铁换乘站超负荷, 地铁客流强度高于其他国际城市的3~5倍, 市郊铁路客流超过设计能力的1.2~1.3倍, 铁路车站周边接驳条件较差, 地面常规公交发挥作用不大。

道路网密度低, 且干道路网功能不完善。道路总里程3600公里, 干道里程1322公里;干道系统中350~400公里需要维护;80%道路网流量超负荷;全网6~20点运营速度为23.6公里/小时;欧洲主要城市为30~35公里/小时;道路网密度仅为4.2公里/平方公里, 低于国际城市2.2~3.6倍。

静态交通环境差, 停车设施不足, 停车需求管理政策缺失。一方面, 机动车停车位缺乏, 大量路面被占用;另一方面, 停车需求管理政策缺失, 停车位建设和经营市场化动力不足, 此外, 政府对于随意停车管理力度不足。根据一项调查显示, 由于居民家庭没有固定车位, 将近60%的车主将车停在附近马路上, 占用机动车通行车道, 进一步加剧了道路拥挤。

交通换乘枢纽内部及周边地区的步行环境差。步行交通网络连通性差;既有规划的交通换乘枢纽不能满足新的要求;无障碍设施缺乏。交通尾气和噪声污染严重, 影响市民身体健康;货物清关涉及的中转运输车流, 占用大量道路空间资源;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1.5 发展目标与职能判断

俄罗斯2020年要达到的基本社会经济目标:经济将进入世界五强, 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13700美元~3万美元, 增长1.2倍, 三口之家的住房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 中产阶级在总的居民结构中最低限度不少于60%, 也许不能少于70% (而全世界从目前的30%上升到2020年的52%) , 经济主要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至少要提高3倍。上述目标将分三个阶段实现:2008~2012年为跨越准备阶段;2013~2017年为跨越阶段;2018~2020年为巩固与扩大阶段。

莫斯科城市发展愿景是宜居、可持续、创新的全球城市, 其城市职能包含:政治中心、经济商务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交流中心、教育科学医疗中心、文化历史旅游中心、体育娱乐中心、交通枢纽和会展中心。北京的发展定位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等城市职能。

1.6 莫斯科与北京的特点小结

莫斯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北京, 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 三产的比重与北京相同。与主要世界城市相比, 经济发展水平偏低, 产业结构偏重, 经济外向性低, 在人力资源, 金融流动性、机构效率和实体资本上落后。

两个城市都处于人口高速增长期, 人口增长属于机械增长, 自然增长率偏低, 老龄化严重。莫斯科在全国的首位度远高于北京, 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大, 外来人口的压力就更大。

现状莫斯科市的面积和人口均与北京中心城相当, 平均人口密度类似, 但人口空间分布不同。北京的人口密度分布随距城市中心的距离而下降, 而莫斯科在市界内的人口密度比较平均, 市界外陡然下降。工作岗位主要集中在莫斯科中央区, 莫斯科市外围和莫斯科州其他地区能提供的就业数量明显不足, 与北京相比, 周边城镇群发育不足, 造成了劳动就业人口过度地钟摆式迁移, 存在职住分离的情况, 对莫斯科市进出交通系统、莫斯科的生态和社会生活造成了巨大压力。莫斯科市当前的主要课题是寻找发展所需要的新资源。扩大城市面积, 加快莫斯科都市圈的发展, 是解决多年累积问题的现实途径, 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2、十家参赛方案的特点总结

2012年1月13日, 莫斯科市政府就制定莫斯科新版图发展构想宣布公开招标。21个国家的67家团队提交申请。2012年3月1日, 确定了10个竞标团体, 负责制定10个方案, 最后由莫斯科规划院进行综合。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邀参与综合咨询工作。入围的十家联合体中有四家是以俄罗斯团队为主, 五家来自欧洲, 一家来自美国。最后胜出的是5号联合体, 法国大巴黎战略规划的参与者ANTOINE GRUMBACHЕТASSOCIES事务所。8号巴塞罗那RICARDO BOFILL事务所和10号美国UDA事务所进入前三。现综合十家方案的异同, 就几个主要讨论的问题做个小结。

2.1 入围的十家联合体

1) 莫斯科奥斯托热尼卡建筑室、巴黎ATELIERS LION ASSOCIES等法国事务所及俄罗斯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联合体;

2) 莫斯科切尔尼霍夫建筑设计工作室及丹麦、美国、克罗地亚、保加利亚、英国事务所联合体;

3) 莫斯科建筑学院及爱尔兰DEVEREUX Architects事务所联合体;

4) 俄罗斯建筑和建设科学院、日本NIKKEN SEKKEI Ltd及英国RTKL事务所联合体;

5) 巴黎ANTOINE GRUMBACHЕТASSOCIES等法国事务所及俄罗斯联邦政府金融大学、莫斯科水平线建筑设计工作室联合体;

6) 巴黎LAUC等法国事务所、比利时Bureau Bas Smets及莫斯科城市经济院联合体;

7) 荷兰OMA建筑事务所、俄罗斯梅加罗姆设计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美国麦肯锡公司、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联合体;

8) 巴塞罗那RICARDO BOFILL等西班牙事务所联合体;

9) 意大利米兰STUDIO ASS SECCHI-VIGANO事务所联合体;

10) 美国URBAN DESIGN ASSOCIATES、加拿大BEASLEY&ASSOCIATES及英国、阿联酋及俄罗斯事务所联合体。

2.3 针对区域城镇空间结构

莫斯科位于欧亚大陆桥与中亚-北欧通道的交点, 区域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见图6) 。

大多数方案认为莫斯科市不应是单一方向的向外拓展, 而是以莫斯科市为核心, 形成多条向外辐射的城镇走廊。不过, 对于走廊的选择和建设时序有不同认识。1号方案认为应避免城市仅向西南方向发展, 将西南扇区的发展作为第一步, 之后向多个方向拓展, 形成大都市区多中心结构。2号方案同样认为西南并非唯一拓展方向, 应在莫斯科大都市区的发展框架下考虑城市西南地区的发展规划。这个大发展框架与北京的空间结构类似, 中心城区外围是绿化隔离地区, 再向外一圈是位于莫斯科州内的二级城镇组团, 莫斯科州边界以外是区域城镇组团。4号方案选择沿莫斯科河的生态景观发展带以及东北-西南文化商业发展带, 构成区域十字结构。其他几个方案也都强调了坚持现状环加放射的空间格局。5号和8号方案还提出了环加放射的伞状区域空间结构, 分散发展各类职能中心。 (见图7)

01方案:奥斯托热尼卡建筑室有限责任公司 (俄罗斯)

02方案:切尔尼霍夫建筑设计工作室有限责任公司 (俄罗斯)

04方案:联邦国立机构“中央科学研究和设计规划院” (俄罗斯) 和"RTKL" (英国)

05方案:巴黎ANTOI NGRUMBACH ET ASSOCIES

08方案:RICARDO BOFILL (西班牙)

2.4 针对新区建设

共识是采用组团式发展。城市向外拓展的边界有的认为应保留在现状莫斯科市以内, 也有认为以CKAD为边界, 还有方案是拓展到莫斯科州边界。按照标书要求, 城镇建设应在CKAD以内, 但由于增量建设用地资源有限, 有的方案只得向外扩展, 以实现标书要求的总规模。因此, 不同的用地方案造成新区人口、用地和投资规模各异。10号方案最具代表性, 在对外放射线和机场联络线的交点Kommunarka安排副中心, 新区组团混合发展, 各具特色。 (见图8)

2.5 针对区域交通

大部分方案主张将现状莫斯科市西北和东南两个机场的联络线作为重要交通走廊。向外放射的轴线采用TOD模式进行开发。获奖的5号方案尤为突出在低碳交通发展策略指导下的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建立一条西南方向的交通发展轴线The new Moscow line (NML) , 沿线进行多样性的功能规划建设。 (见图9)

2.6 针对政府职能外迁

只有4号方案坚持在西南扇区建设一个集中的行政中心, 承担起全部联邦政府的职能。其他方案都采取搬迁和保留内外结合的策略。

3、思考与启示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 各地新城建设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令世界瞩目。向外疏解和战略转移成为改善城市环境和居住生活条件、减缓交通拥堵、减少人口压力、为外向型的城市新功能开辟空间等现实的规划思想。莫斯科市政府充分肯定中国另建新城的成就, 力邀北京参与工作。回顾中国近年的新城建设历程, 特别是北京的经验教训, 再看面临战略转移的机遇与挑战的莫斯科都市圈发展规划, 可以从人口与产业的疏解、区域城镇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引导等方面提出思考和启示。

3.1 关于战略转移

中国的城市行政区划调整及战略转移的案例很多, 例如广州、南京、杭州、天津和北京等城市。在国家层面, 作为带动区域乃至国家崛起的开发开放大战略, 形成了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在城市层面, 推动城市空间结构战略调整, 整合资源、建立高度适应性和巨大承载能力的空间结构, 为老城功能的腾挪和优化、人口的疏解提供新空间, 增强城市竞争力。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在1993年提出了“两个战略转移”的规划策略, 人口和产业由市区向郊区转移。当时市区人口占总人口的58%, GDP占78%。十年之后的2003年, 市区人口不降反增, 达64%, GDP占比维持在76%。2004年修编了总体规划, 强调了新城发展, 加之城市的机动化时代到来, 近年来郊区城镇人口和GDP的年均增速均高于中心城地区, 到2010年, 市区人口占比为60%, 市区GDP占比为70%, 转移效果初现但依然不理想 (见图10) 。城市仍处在中心区进一步集聚的阶段, 新城作为中心城反磁力系统的实力尚未形成。

北京的新城建设过程中就业岗位增长缓慢, 中心城职能疏解困难。中心城部分居住、工业功能外迁的同时增加大量商业办公等职能, 仍然是最主要的就业中心所在。与此同时, 城市空间增长的转移要先于人口和GDP的转移, 新城建设以房地产开发带动为主, 职住分离现象进一步加剧。实现老城向新城的战略转移是任重道远的过程。促成战略转移的启动要靠政府的推手, 新城的生存与活力还需要市场更好的配置资源。新城的发展速度除了自身的资源禀赋之外, 同中心城之间的交通条件及由此形成的依附程度具有密切关系。独立指数低、对中心城依附强的近郊新城发展较快, 而远郊新城作为中心城之外的游离个体而存在, 发展较慢。

从北京之路看莫斯科的启示是新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也要有与之适应的条件。在未来发展中如仅靠西南扇区的发展, 难以承载未来莫斯科都市圈这一世界级城市人口及功能发展的需求, 因此需要在区域发展中统筹进行考虑人口与功能的布局。

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相互协调的区域发展规划方案。此次莫斯科扩区, 为莫斯科市市政负荷再分配、通过城市中间区域和周边区域的综合重建将多余人口迁移到当前的城市边界外、减轻历史中心的压力提供了机遇。

现状莫斯科市有1150万人, 莫斯科州700万人, 莫斯科市加莫斯科州组成的莫斯科都市圈总人口1850万人。以相对保守的人口增长率估计, 都市圈总人口在2062年可达到约2200~2400万人, 主要分布在原莫斯科市、西南扇区, 以及周边其他核心城镇, 人口分配如图11所示。

3.2 关于莫斯科都市圈的城镇空间发展

莫斯科都市圈将沿袭现有的环形+放射城市空间结构, 沿区域发展轴向各个方向拓展, 环形+放射空间结构将进一步强化单中心的吸引力, 不利于形成多中心城市, 但可以形成城市主中心及多个次中心与外围城镇协调发展的模式, 这也是目前世界大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应强调政府引导, 强调交通引导发展, 鼓励沿交通走廊发展的模式, 在交通廊道上布局区域次中心, 形成区域快速交通联系。严格保护发展廊道之间的绿色空间, 形成轴楔共轭的发展模式。

莫斯科都市圈的几条发展轴都连接区域重要城市, 西北连接圣彼得堡, 西连接白俄罗斯, 南连接图拉、乌克兰, 东南连接Ryazan等内地城市, 东连接金环城市, 东北连接Yaroslavl等城市及White Sea出海口。莫斯科区域传统的发展轴线中西北和东南方向较强, 东北方向次之, 而西南方向最弱, 不处于区域主要发展轴上, 未来不能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节点。因此即便动用大量政府力量实现了搬迁和再造新城, 未来城市缺乏活力也会影响发展, 即容易出现“长的出来, 活不下去”的问题 (见图12) 。

西南扇区与其他城市发展轴在发展模式、功能定位、建设要求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加上发展基础欠缺、区位无优势等原因, 难以形成与主城平衡的副中心。西南扇区的开发建设只能是政府政策支持的一种拓展模式, 需要俄罗斯联邦和莫斯科市、州等政府在政策、资金、人才和其他资源方面进行集中的支持。

3.3 关于新区建设

莫斯科西南新区将建设行政机关以及科教文卫等公共设施, 并可为200万莫斯科市民解决总面积为1.05亿平方米的住房, 并新提供100多万个专业技术就业岗位。新区应该建设低层住宅, 应该禁止使用陈旧的建筑技术。新区建设的生态前提是必须保护本来存在的环莫斯科森林带。森林将达到500平方公里, 相当于新区面积的三分之一, 规划10个以上的自然保护区。莫斯科市新获得的地区将规划为三个地带:靠近莫斯科的地区将进行部分城市化, 建设行政和商业中心, 中间地带是拥有部分自然环境的区域性住宅和社会服务设施, 外围是旅游休闲区, 将会保留现有的自然环境。保护其中现有的林地, 既是参赛方的共识, 也是标书的要求。由于莫斯科州的土地已经私有化, 拆迁现状建设有难度, 因此新增建设用地只能来自现状农田 (见图12) 。

西南扇区的用地空间布局应遵循相对集中、形成规模、邻近发展、逐步外推的原则, 图13中西南扇区扣除林地和部分现状建设用地, 可建设用地资源160平方公里, 其中CKAD以内仅108平方公里, 难以支撑新区发展的目标。此外可利用土地比较分散, 使基础设施开发成本较高, 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也难以支撑TOD的开发模式。要想实现站点周边高层高密度的开发建设, 应考虑在主要节点处现有建设用地与林地利用相结合。

交通方面以发展区域轨道公共交通为主, 以便在整个都市圈内形成多中心结构, 促进整个都市圈和周围区域的相互联系, 共同发展。采取重点发展策略, 以Kummunarka为核心进行重点发展, 主要功能包括政务办公、商务金融、综合服务、会展休闲、生态居住等, 应建设为西南新区的亮点和带动地区发展的旗帜项目。

西南扇区的发展中还应注意与主城边缘地区内外联动, 调整优化, 同步发展。统筹考虑棕地改造, 类似方案8, 强调西南新区发展与主城棕地改造相结合。新区建设与主城边缘地区统筹协调发展, 形成统一的区域次中心。类似方案9强调西南新区与MKAD以内城市边缘地区的统筹发展。

4.3 关于基础设施引导

根据北京经验, 应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带动作用, 依托轨道站点建设城市“综合体”。加快建设联系中心城与新城以及新城之间的多模式交通走廊。协调多层次 (不同速度、运能等) 的轨道交通网络以及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来支撑不同圈层的新城发展, 使得新城沿着辐射状的轨道面向区域发展, 并在主要枢纽形成新城的中心。结合综合性的枢纽建设新城的公共中心: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和地铁、轻轨等多层次的轨道交通在新城形成综合性的多线换乘枢纽, 并同新城公共中心在空间上相互融合, 提升其区位优势, 并通过城际铁路和市郊铁路强化副中心对周边城市的服务功能 (见图13) 。

宏观层面TOD实现轨道建设引导空间结构拓展。北京近年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实现, 初步形成“中心成网、外围成轴”的轨道线网格局, 基本达到有机连接重大功能区、便捷联络重要交通枢纽、引导支持新城发展、有效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状况的目标。

中观层面TOD实现轨道建设与沿线土地开发一体化。依托轨道站点进行功能复合的高密度综合开发, 高度重视地下空间开发, 优化土地开发利用模式;加强沿线土地控制与提前储备, 发挥轨道交通的综合效益;部分城市采取了“地铁+物业”的开发建设模式, 缓解建设和运营的资金压力。北京中心城中心地区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服务范围和线网密度接近国际先进城市的水平。2015年中心城范围线网密度达0.69~0.81公里/平方公里, 2015年中心城线网覆盖率为54~69%。

轨道站点的直接影响范围一般在500~1000米。在亚洲主要城市, 每站500米半径最低人口覆盖指标约5万 (含居住及就业人口) 。若要达到站点覆盖人口5万人, 500米腹地地块平均容积率应在3.0以上。地铁站点房地产在100~600米范围内, 随着站点级别、距离和业态等的不同, 一般增值在10%~30%之间。这些要求对于莫斯科西南扇区相对分散和破碎的用地现状是一个挑战。

土地储备是政府对土地市场进行调控的管理手段之一。应加强轨道交通设施、公园绿地等公益性项目周边用地储备的协调机制和土地增值收益返还机制。北京过去的轨道交通建设往往是开发完成再配给公共交通, 目的是解决已发生的交通拥堵问题, 对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引导作用重视不够。

5、小结

【莫斯科留学生】推荐阅读:

上一篇:初中生红岩读书心得格式下一篇:水稳拌合站说明书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