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优秀个案

2024-07-25

心理辅导优秀个案(通用8篇)

1.心理辅导优秀个案 篇一

心理辅导个案

(一)辅导时间:2017-9-5 辅导对象:李小双 年级:八年级 性别:男 年龄:14 问题表现:

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搞一些惹人注意引人发笑的恶作剧。当老师批评他,同学反击他时,毫无不愉快的表现,反而感到高兴;下课时,经常无缘无故的欺负同学,有时还鼓动班上其他同学打架。所有这一切行为其目的都是为了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感觉到他的存在。个案分析:

对于李小双所出现的攻击性行为,我经过仔细调查,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条:

1、爷爷奶奶过于溺爱,放纵;

2、没有达到目标时教师和家长的批评强化了他的攻击性行为;

3、同学对他的不友好、不信任造成了他的逆反心理;

4、社会的负面影响。

辅导对策及过程:

1、改变其家庭教育环境。首先,我同他的父母和爷爷奶奶进行一次诚恳的谈心。通过谈话使他们明白,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要求他的父母多抽一些时间来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当孩子有错时,应耐心开导,而不应用辱骂、殴打的教育方式。爷爷奶奶不能一味地放纵,要跟他多讲些他们那时学习生活的艰苦环境,使他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2、采取情感导入策略正面转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都需要爱,尤其是李小双,平时受到批评、冷落太多,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当他犯错时,如果再进行指责、辱骂,那只能强化他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李小双的这种心境,我决心想办法和他沟通心理。首先用我的热情来换取他的信任,对待他的困惑我热心帮助,对待他的忧思我热心化解,偶尔有点进步,我就在晨间谈话上大加表扬。了解了他的这种心理,我就适时地对他指出不文明的行为和语言不能赢得同学们的好感,应该用真心和诚实来获得同学们的信任。随后,我又对他说老师愿成为你的第一个朋友。后来在班级活动中,我尽量给他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帮助他树立信心和培养他的荣誉感,并经常把他的进步告诉他的家庭。

3、多给他以榜样教育。我采取积极措施,从身边的榜样教育他,让他认识到自已的不足,让他体验到榜样的荣耀,要给他寻找一条做榜样的途径,鼓励他争做别人的榜样。

4、和其他任课老师积极配合。改变和他在一起的小伙伴的思想品德行为,为他创造一个健康、理想的活动环境。

辅导结果:

通过上学期的耐心帮助,李小双现在在学习上树立了自信心,能按时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作业的质量也有所提高.他感受到了老师,同学,家长平时对他的关爱,表示要做个文明,守纪的好学生.辅导后记:

面对李小双的转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对因缺少关爱等因素造成的问题儿童,更应为他们创设平等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环境。儿童是在不断发展的,心理还不成熟,在爱与友善的环境中更容易纠正错误,使他以健康的心态正视自己,以积极的行为超越过去,向好的方面发展。因而,针对类似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家人、老师、同伴身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学习,乐于生活。

心理辅导个案

(二)辅导时间:2017-9-11 辅导对象:张金华 年级:八年级 性别:男 年龄15 问题表现:

喜欢管闲事,喜欢惹人家,因而大家都不喜欢他。他也经常受到众人的嘲笑,感到自尊心受到损害,就喋喋不休地骂骂同学,一旦家长批评,他会发脾气,骂家长,对家长提出的要求总是讨价还价讲条件。

一次课间,他又去戏弄比他小的同学,同学把这事告诉老师,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他,他马上情绪激动,暴跳如雷,大嚷嚷起来,还冲着老师拍桌子,直到老师让全班同学评理,他渐渐冷静下来。事后,老师把这事告诉他家长时,他还要在一旁争辩。他经常下课大玩特玩,到了上课时间却要求去小便。老师不同意,张金华就在课堂上大吵大闹,或是唱歌,吵得大家不能上课。

个案分析:

从小受到长辈们的百般呵护,听惯了好话,习惯了别人让步,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使他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和惟我独尊、自由散漫的个性。进入初中后,因行为习惯不好,与同学们不能友好相处而经常受到批评指责,产生了逆反心理,并形成了心理障碍。他感情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只要有一件不如意的事就会使他忘记场合,忘记对象大闹一番,以发泄心中的不满。另一方面他思维方式偏激,心胸狭隘,敏感多疑,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总认为是别人和他过不去,对老师、同学与家长的批评极为反感,老是怀疑人家说他的坏话。

辅导对策及过程:

(1)加强家校联系:我经常打电话或直接与家长交谈,让家长及时了解张金华在校的表现,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并严格执行。

(2)讲究辅导方式:用尊重、平等、商讨问题的方式与其沟通。并逐步培养他有话好好说,心平气和地与他人交流的习惯。

(3)多表扬鼓励:全面分析张金华的优缺点,及时发现他的闪光点,比如说他的记性好,对于要求背诵的科目提升成绩比较快,我们就多给他一些机会参加背诵比赛,提高他的学习兴趣。

(4)采取行为分析矫正技术,帮助张金华制定阶段目标,并督促其实现。如有进步,马上给予表扬,推动他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

效果反馈:

张金华在老师、家长的特别关怀下有了一点儿进步。上课专心时,情绪特别高涨,能积极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声音特别响亮。有时他不守纪律,被老师批评也能虚心接受,表示要改正。与同学之间的摩擦也减少了。当然,张金华的许多毛病不是一下子都能改过来的,经常还会反复。需要我们耐心帮助。我相信在老师、家长的密切配合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心理问题会得到疏解,他的不良行为会得到矫正。

心理辅导个案

(三)辅导时间:2017-9-20 辅导对象:周俊杰 年级:八年级 性别:男 年龄14 问题表现:

乖巧,能说会道,对人热情,肯帮助人,尤其喜欢帮老师干活.但容易激动,脾气暴躁,贪吃贪玩,不吃半点亏.学习怕困难.个案分析:

不良的家庭教育使他慢慢养成了自卑,散漫的个性.进入学校后,又因为学习成绩,行为习惯较差,经常受到批评,指责,产生了逆反心理,变得性格孤僻,行为偏激,自暴自弃而甘居落后.辅导对策及过程:

1,建立良好的帮教关系.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利用上课及课余时间,多与案主接触沟通.上课时,尽量多提问他,多给他表现和发言的机会,并对他进行适时的鼓励和表扬,这样做,一来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二来帮他树立自信心.下课后,还经常与他聊天,利用他喜欢帮老师做事的特点,找一些事给他干.在密切的接触过程中,我遵循一条原则:在帮教关系中,无论是认识还是情感,我都是以忠诚,真挚的态度对待他,树立个人的完整性和可信赖性.使自己成为受教育者喜欢的人,成为对受教育者有吸引力的人,消除案主的敌意和戒心,理解老师的善意,这是帮教问题学生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方法.2,系统脱敏训练.通过导入式或自我想象的方式让案主去想象犯错误后的后果,这样多次的反复后,自觉地对自己的言行加以控制,降低犯错率.3,提供学习榜样.提供可模仿的老师,同学的榜样示范来增强行为的认知.如把案主跟优秀学生编在一起坐,编在一个学习活动小组.4,激励法.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的观点,学生的任何行为都可通过一定的强化物来塑造.在辅导中,我用奖小红花等方法,只要案主能按教师的规定去做,就能获得教师的一次特殊奖励.如在老师那儿借书,实现他的一个愿望,奖给学习用具,纪念品,或带他去参加某一项活动,社会实践等.效果反馈:

面对周俊杰的转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对因缺少关爱等因素造成的问题儿童,更应为他们创设平等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环境。儿童是在不断发展的,心理还不成熟,在爱与友善的环境中更容易纠正错误,使他以健康的心态正视自己,以积极的行为超越过去,向好的方面发展。因而,针对类似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家人、老师、同伴身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学习,乐于生活。

心理辅导个案

(四)辅导时间:2017-10-11 辅导对象:王金森 年级:八年级 性别:男 年龄14 问题表现:

该生不适应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纪律较差,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都很少沟通,不愿意交流.上课听讲极不专心,有时还会发出怪叫声,故意破坏纪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个案分析:

性格放纵,不受约束,性情变化无常为其行为不良的主因.其聪明机灵,善于察言观色又使之显得狡猾善辩,不承认,不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家庭因素: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缺少家庭温暖,缺少正确细心的引导和良好的表率作用.学校因素:对案主未能跟踪教育,老师之间未能达成共识,采取一致的教育方法.案主对大多学科已失去兴趣.辅导对策及过程:

1,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经常性与其家长交谈,了解孩子最近在校内校外的表现情况,并希望家长改变教育的方法,多加引导,逐渐使他走上正轨.2,讲究辅导的方式平时我对他多加关注,发现他的闪光点:热爱劳动,与同学能友好相处等后及时表扬.以平等,商讨式的方式与其交流,培养他在校有事常与老师,同学交流的好习惯.课堂上,多加鼓励和启发,引导他慢慢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树立信心后他也不再恶意破坏纪律了.3,帮助制定近期目标 我帮助他制定每个阶段的近期目标,如有进步,马上鼓励,推动他养成爱学习,守纪律的好习惯,并不断改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辅导结果

通过半学期的耐心帮助,该生现在在学习上树立了自信心,能按时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作业的质量也有所提高.他感受到了老师,同学,家长平时对他的关爱,表示要做个文明,守纪的好学生.辅导后记:

王金森在老师、家长的特别关怀下有了一点儿进步。上课专心时,情绪特别高涨,能积极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声音特别响亮。有时他不守纪律,被老师批评也能虚心接受,表示要改正。与同学之间的摩擦也减少了。当然,王金森的许多毛病不是一下子都能改过来的,经常还会反复。需要我们耐心帮助。我相信在老师、家长的密切配合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心理问题会得到疏解,他的不良行为会得到矫正。

效果反馈:

点滴的付出,平等的关爱,让王金森渐渐变了:课堂上,他开始充满信心地回答问题;活动中,他开始闪现积极的身影;作文里,充溢着他对生活的信心,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激之情……

心理辅导个案

(五)辅导时间:2017-10-23 辅导对象:胡艳霞 年级:八年级 性别:女 年龄14 问题表现:

性格耿直,脾气倔强,有些以自我为中心.虽说是一个女孩子,可她的个性却一点不像女孩子,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而且总在当面或背地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她不像有些同学基础扎实,但也不像一些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她想学却不勤奋,有目标但缺乏毅力.个案分析:

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天生的,或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狭隘的,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是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不守纪,单纯地从她身上看,有两种情况:不是完全的无理取闹,可能是在认真听课的前提下发生的;起绰号也说明她乐于观察,思考,能较为准确地抓住人的特征,是个聪明的学生.对待学生不能简单,武断地下“好与坏”的结论,某些做法也可能是现代青年学生不加分析判断而追求的另类呢.从情况分析,她的所作所为只是爱出风头,卖弄小聪明,迫切想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辅导对策及过程:

1、热情谈心.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她的思想变化情况,多鼓励,少打击,多表扬,少批评,多关心,少冷淡.其目的是调整心理,平和心态,使她能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及周围的人,事.首先,我找了几个平时和她接触比较多,比较好的几位同学,进一步了解她在学校,在同学中间的情况,并鼓励同学要积极,热情,诚恳地接近她,帮助她.其次,与本人谈,通过面对面地坐下谈,了解她的全面情况和心理承受能力.我告诉她老师对她的期望是很高的,在老师心目中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谈心过程中,我一直肯定她的优点,鼓励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诚恳地指出她的不足,要求她必须改掉给同学,老师取绰号的坏毛病,上课专心,塌实学习,给予明确的努力方向,希望在潜移默化之中实施教育,引导.再次就是找家长谈.了解其在家表现及家长对她的要求和期望,告知老师的帮教措施,并希望每隔一段时间,就和家长沟通,有的放矢地通报其在校表现,同时告知在家情况,在老师,家长和同学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帮教链.2、主动帮助.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自我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成绩的好坏,为此我利用业余时间为她补课,教给她更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她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由于她头脑灵活,经常耍小聪明,学习中最大的弱点,就是不塌实,情绪波动较大,于是我对她注意观察,作好预防工作.凭借她的聪明和努力,相信在学习成绩上一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3、诚恳激励.学生的成长进步,我认为不在于批评多少,而关键在于激励多少.针对她的特点,一是在她的聪明劲上做文章.我为她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鼓励她赶上去,超过去.二是在她爱表现上想办法.我较多地给她布置工作任务,让她担任班干部,为她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

效果反馈:

胡艳霞在老师、家长的特别关怀下有了一点儿进步。上课专心时,情绪特别高涨,能积极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声音特别响亮。有时她不守纪律,被老师批评也能虚心接受,表示要改正。与同学之间的摩擦也减少了。当然,胡艳霞的许多毛病不是一下子都能改过来的,经常还会反复。需要我们耐心帮助。我相信在老师、家长的密切配合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心理问题会得到疏解,她的不良行为会得到矫正。

心理辅导个案

(六)辅导时间:2017-11-11 辅导对象:候昊昊 年级:八年级 性别:男 年龄14 问题表现:

喜欢管闲事,喜欢惹人家,虽然成绩还不错,但大家都不喜欢他。他也经常受到众人的嘲笑,感到自尊心受到损害,就喋喋不休地骂骂同学,一旦家长批评,他会发脾气,骂家长,对家长提出的要求总是讨价还价讲条件。

一次课间,他又去欺负女孩子,同学把这事告诉老师,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他,他马上情绪激动,暴跳如雷,大嚷嚷起来,说是女同学的的错,还冲着老师拍桌子,直到老师让全班同学评理,他渐渐冷静下来。他经常下课大玩特玩,到了上课时间却要求去小便。老师不同意,候昊昊就在课堂上大吵大闹,或是唱歌,吵得大家不能上课。

个案分析:

他还有一个比他小一岁的弟弟,也在我们学校就读,同年级不同班级,从小受到家里长辈的对比,因为一些行为习惯的问题,经常被家长与长辈进行批评与对比,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使他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和惟我独尊、自由散漫的个性。进入初中后,因行为习惯不好,与同学们不能友好相处而经常受到批评指责,产生了逆反心理,并形成了心理障碍。他感情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只要有一件不如意的事就会使他忘记场合,忘记对象大闹一番,以发泄心中的不满。另一方面他思维方式偏激,心胸狭隘,敏感多疑,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总认为是别人和他过不去,对老师、同学与家长的批评极为反感,老是怀疑人家说他的坏话。

辅导对策及过程:

(1)加强家校联系:我经常打电话或直接与家长交谈,让家长及时了解候昊昊在校的表现,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并严格执行,并且与家长沟通如何与孩子做到公平公正的交流,不偏颇,不比较。

(2)讲究辅导方式:用尊重、平等、商讨问题的方式与其沟通。并逐步培养他有话好好说,心平气和地与他人交流的习惯。

(3)多表扬鼓励:全面分析候昊昊的优缺点,及时发现他的闪光点,多给他一些机会参加集体竞赛活动,满足他的自尊需求。

(4)采取行为分析矫正技术,帮助候昊昊制定阶段目标,并督促其实现。如有进步,马上给予表扬,推动他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

效果反馈:

候昊昊在老师、家长的特别关怀下有了一点儿进步。不在对老师,同学抱着敌对心态,能与同学正常交流,沟通了。改变了不少的坏习惯,我们都相信候昊昊能变得更好。

心理辅导个案

(七)辅导时间:2017-11-27 辅导对象:邝健敏 年级:八年级 性别:男 年龄14 问题表现:

表现比较浮躁,上课易开小差,爱和别人打架,听不懂老师的讲课时,就不愿意听,作业也不怎么完成,错误率高。喜欢玩手机,手机上瘾比较严重。沾染了抽烟打架等不良恶习,喜欢拉帮结派,装大哥范。对作业做不做,考试成绩高低都抱无所谓态度,对老师的批评也无动于衷,自暴自弃,八门功课门门不及格。不管老师怎样耐心教育,他都麻木不仁的样子,教育效果不佳。

个案分析:

该生成长环境特殊,其母跟他相处的时间不多,一别就是几年,也从不过问,这使邝健敏的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严重缺乏应有的母爱。他与父亲相互之间也缺乏沟通。夫妻离异,父亲常常拿孩子当出气筒,致使该生误以为父亲也不喜欢他,养成了一种逆反心理。父亲经常骂他“笨蛋”“猪头”“讨饭胚子”等,此类侮辱性言语,在该生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象,也深深地打击了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辅导对策及过程:

(1)通过家访或把孩子父亲请到“家长学校”来学习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帮助他掌握正确的教子方法——主要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践之以行”的科学方法。并向孩子父亲坚定地表示,不管怎样,我都会与他一起努力,共同探讨,齐心协力做好孩子思想的转变工作,让他也树立起信心。

(2)学校是对学生成长影响最直接的环境。宽松、和谐、文明,充满爱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学生发挥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缺乏自信的孩子,越责备越没信心,严重的会自暴自弃。我们老师要转换思维方式,从寻找孩子的缺点变为寻找孩子的优点,从否定评价变为肯定评价,从责备变为激励。在平时引导教育邝健敏的时候,我就常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让他感受我对他的关爱。如:“你这次干得不错。”“好,有进步了,我很高兴。”“邝健敏,好样的,再努力一把会更好。”“好棒,我们该庆祝一下。”“唔,知错就改,挺好。”“啊,别泄气,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什么困难了?来,我们一起想办法„„”

(3)

首先对其本人通过面谈交流的直接辅导方式,主要是进行自尊心、羞耻心教育,培养该生的自信心;通过行为指导,锻炼该生的意志力。其次对影响该生的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主要是加强与其他老师、与同学的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我首先告诉邝健敏,不管做什么事都离不开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但学习知识和做每一件事一样肯定很辛苦,要有毅力才行。慢慢来,学一点总比不学好,他表示同意我的观点。接着,我告诉他,一个人只有“自重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我又和他一起研究制定了学习计划,我负责帮他找一个好学生帮助他,包括上课提醒他听讲,课后帮他辅导、检查作业等等,他表示一定配合,同时表示一定克服困难,让大家刮目相看。

效果反馈:

1、师生反映:该生学习自觉性有了一些提高,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上课也能坚持听讲,课后乐于与同学们一起玩,学习习惯好转明显。

2、邝健敏父亲反映:该生在家比以前懂事了,有时也能帮父亲做点家务,父亲不在家时,能坚持先写作业后看电视。

3、邝健敏自己:现在我不怕来上学了,上课也不再觉得无聊了,我觉得老师讲的课还是很有意思的。而且我也不再是倒数几名了。

辅导反思:

1、从结果来看,矫治基本上是成功的,当然对其教育与帮助还将持续下去。

2、家庭、学校、环境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的确是非常大的,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和我们教师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尤为重要。

3、对于离异家庭子女要给予更多的关心、更多的帮助,转变一个学生首先应理解他,尊重他,然后再引导他,而心理引导应摆在第一位

心理辅导个案

(八)辅导时间:2017-12-5 辅导对象:谭邵程 年级:八年级 性别:女 年龄14 问题表现:

该生在刚进入初中学习开始,就表现的反应比其他同学慢,开智比较晚,家长认为她比较笨,她的学习也一直处于班级中下。性格上,胆小、自卑、不爱动。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这个学生很腼腆,不太合群,平时不愿意跟别人打交道。上课也是闭口不言,即使你提问她也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做作业速度很慢,质量不高,学习成绩也一直停滞不前。

个案分析:

通过观察,该女生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辅导对策及过程:

1、树立信心,激起学习动力

通过上课有意识地请她发言,进行激励性鼓励,我发现她大胆了,有上进心了。有一次课上我讲到一个知识点,同学们都陷入了沉思,忽然一只手出现了,虽然还是比较犹豫,但她说出了正确答案,大家都感到很意外,这个时候她腼腆的说:这个知识老师在上次的时候说过了。只是老师偶尔提到的知识点,她记住了,这让同学们由衷的发出了感叹声,她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从此她变了好多。对好多课似乎也有了一定兴趣。后经过不断鼓励,巩固,她进步了。从此,她真的非常努力,成绩有了飞跃。

2、进行多元评价,促进其自信。

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让她通过自评、小组评,在评价中她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为了调动她的自我教育意识,每个月都给她以正确的评价,把她突出的进步告诉她的父母,使其家长对她更有信心,同时从家庭方面给与正确积极的评价。这样充分调动了她的积极性,使她在评价中自我激励,迸发个人力量,不断自律、自信、自强。

3、参与各项管理,不断自信自强。

在班级中,我们提倡“值日班长”,让学生充分自主,不断自律、自信、自强。她在每一次轮值时都非常认真地完成工作,同学们都觉得她是个认真的学生,同时她对自己、对同学、对事情的看法有了明显的变化,她不再沉沦在自卑之中,更多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自信、自强。

效果反馈: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该生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课堂作业能按时有质量的完成了,上课时也开始举手发言了,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以前,她孤独,现在有了朋友,下课经常和朋友一起做游戏,人开朗了很多。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家长反映她在家也活泼了很多。

辅导反思:

面对谭邵程的成功,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育。

心理辅导个案

(九)辅导时间:2017-12-22 辅导对象:赵浩东 年级:八年级 性别:男 年龄14 问题表现:

赵浩东属于八年级新转来的学生。该生平时上课要么爱东张望,要么爱玩一些小玩意儿,与人交谈时很羞涩,听课时爱插嘴,但教师点他起来回答问题时,他却两眼茫然,教师将问题复述后,他依然如此。另外,在写生字时,他很容易将生字偏旁写颠倒,或者多笔划少笔划,听写时,如果是句子或者连续的几个词语,几乎一个字不会写。通过家访与家长多次沟通后了解到:该生在家不怎么捣乱,但是每次回家都不知道家庭作业怎么做,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最喜爱的活动是看电视,玩手机。

个案分析:

通过反复观察,发现该生智力发展水平一般,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和听觉记忆方面发展不协调,造成学习困难,成绩低下。

该生学习存在障碍,而不是家长认为的不懂事、懒惰。因为该生与老师交往时,很有礼貌;与同学能和睦相处,从不发生矛盾;做卫生时态度积极,就是一接触学习,与其他孩子就不一样了。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该生属于学习障碍儿童,程度要深于轻度学习障碍者,因为轻度学习障碍对学生的学习影响不大。该生需要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不断矫正,通过与家长沟通、商量,达成共识。

辅导对策及过程:

1、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要想保证孩子在校能精力充沛地从事各项活动,必须让他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我向家长特别强调:不能让他长时间地看电视,因为看电视时孩子处于似听非听、似看非看的状态,容易造成孩子上课也处于这种状态,建议家长培养孩子看书的习惯。

2、老师在班上有意识地开展活动。比如:跳绳、踢毽子、滑冰、传球比赛等,引导该生融入集体活动中,并产生兴趣,发展孩子的运动能力,协调左、右脑平衡发育,家长则每天抽出一定时间,陪孩子玩一些动手动脑的游戏。

训练孩子背书。因为背书可以训练儿童听觉记忆的能力,并能丰富他的词汇。在训练过程中,我采取了循序渐进的办法:先背一些简单易懂的儿歌,再背古诗,然后背课文。在背的过程中,如果背不上来,也不强制,我就与他一起.这样坚持了三个多月,该生进步很大,现在已能与老师同背较长的课文。

3、对孩子给予更多的关心、理解与激励,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很多任课老师在本班上完课后,都到我这儿告该生的状,我尽量给老师们解释,并力求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事后,我再找该生谈心,告诉老师对他的期望:做个爱学习、守纪律的好孩子。有时,我上课遇到他站起来东张西望时,我悄悄走过去,用双手扶着他坐下,并用眼睛看着他,他马上坐端正。过一段时间,与他交流一次,指出他做得好的地方,与老师拉勾,共同努力。

效果反馈: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文杰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家庭作业能按时完成了,上课时也能积极举手发言了,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家长反映他不再孤僻、难管了,能主动和父母谈学习上的事。

辅导反思:

1.学生的不良习惯或学习的缺陷,都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有一些主客观的原因。而教师在工作中要化被动为主动,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及时辅导,以促进其尽快转变。

2.在辅导过程中要向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努力构建起师生之间信任的关系。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共同督促形成良好的氛围,这样的教育和辅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心理辅导个案

(十)辅导时间:2017-1-6 辅导对象:江明杰 年级:八年级 性别:男 年龄14 问题表现:

虽然已经是八年级的学生了,但行为习惯还处于小学四年级的阶段,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个案分析:

初中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

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如果教师讲得有趣,他肯定会全神贯注。虽已上了初中,却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平时他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

辅导对策及过程:

根据初中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ppt、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这很符合科学课的特点,在课上经常出示他认为新鲜的实验用具。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上课前调整好情绪,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提问,让他们回答问题可以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课;二是可以促使他们思考问题;三是经常受到教师提问的学生,不会以不注意听讲或搞小动作而吸引教师的注意。

效果反馈: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江明杰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家庭作业能按时完成了,上课时也能积极举手发言了,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家长反映他不再孤僻、难管了,能主动和父母谈学习上的事。

辅导反思:

1.学生的不良习惯或学习的缺陷,都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有一些主客观的原因。而教师在工作中要化被动为主动,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及时辅导,以促进其尽快转变。

在辅导过程中要向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努力构建起师生之间信任的关系。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共同督促形成良好的氛围,这样的教育和辅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心理辅导优秀个案 篇二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大量进城的今天, 他们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但诸多问题也纷至沓来, 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孩子的教育问题。这些务工人员的子女大多幸运, 或者说是不幸地成了城市学校的借读生。虽然当地政府给了他们相应的人文关怀, 但是, 孩子们在异地生活、学习愉快吗?

其实,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要比本地学生承受更多的压力, 最主要包括社会地位和学业两个方面。老师们都担心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由于家长对孩子疏于管教而成了学困生和德困生;但很少想到如果家长在孩子身上的寄望太高, 孩子心理的压力会很大, 会成了性格内向、做事太过自责的心理障碍学生。这里我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位比较特殊的学生。

案例描述

小黄是个比较内向的10岁男孩, 三年级的上半学期插班到我的班级。他行为习惯良好, 学习成绩优秀,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做作业一丝不苟。唯一的遗憾就是比较拘谨, 平常问他些情况, 他总是涨红着脸, 憋着气息用最简单的词来回答。如果没有发生下面的事件, 他是几乎不会让我操心的学生。

有一天上午第四节课是科学课, 我因一件很紧急的事情要问某个学生而走进教室, 发现小黄有些异样, 他一直低垂着头, 两只手一会儿紧握拳头, 一会儿又放开, 重复地做这样的动作, 好像在按捺心中很强的怒气。我轻轻地走过去询问有什么事, 是身体不舒服吗?他还是仅重复同样的动作却没有开口, 身子还微微地颤抖着。我更觉诧异, 把他扶出来, 可是他四肢僵硬, 连走路都有点困难。我连声问他哪里不舒服?是生病了吗?只听他的气息越喘越紧, 好像就要透不过气, 双手也越握越紧, 不能轻易掰开。这时身边的同学告诉我, 可能是他以为同学欺负他, 就气成这样子了。我一边给小黄做些放松身心的运动, 一边向学生了解事情的经过。原来昨天他在家跟最好的朋友小陶一起玩, 不经意翻了一下小陶的作业, 小陶就嚷嚷说小黄偷看他的作业。今天课间时候, 小陶把这件事情跟其他同学说了, 有个同学也附和说小黄有一次在交试卷的时候也看过他的试卷。这下小黄觉得是受了天大的冤枉, 由于性格比较内向, 既不会伶牙俐齿地反驳一番, 也不会向老师诉说自己的委屈, 只会自己默默地生气, 恨那些同学污蔑他。

我批评小陶等同学, 说不要把同学不经意翻了一下你的作业或眼睛瞟了一下你的试卷, 就当作别人偷看你的答案, 小黄自己有足够的能力解答这些题目。我再安慰小黄要想得开点, 老师知道你是个既聪明又大度的孩子。可是在我的安慰下, 他的情绪丝毫没有放松的迹象。他轻轻地说他的手发麻动不了了, 我就在桌上垫上布, 让他躺了下来, 和科学老师一起按摩他的手脚, 让他深呼吸, 逗他说些开心的事情。终于, 他拧紧的神经渐渐松弛起来, 说想喝水。喝水后, 我扶着他到操场放松心情, 顺便开导他遇到这样的事情不可自己憋在心里, 该跟对方说的要及时说出来, 在人生路途中这样的事情算不上什么挫折, 这些只是同学很无知的一些玩笑话而已, 不要把它当真。

我在安抚了小黄之后, 事情就这样风平浪静了。但我知道如果不去追根溯源, 采取一些必要的心理干预措施, 难保这样的事情不会再次发生, 于是我进行了家访, 以了解小黄的家庭背景和在家的表现。发现他的这种性格跟家庭状况密切相关:

问题分析

小黄是家里的独子, 父亲朴实开朗, 母亲勤劳内向, 小黄的性格上像母亲较多。他们家做防盗门窗生意, 他从小被寄养在老家爷爷奶奶处, 在心灵上缺乏与别人沟通诉说的机会, 养成了本分做事、沉默寡言的脾气。自从接他到宁波后, 父母在物质享受方面基本上百依百顺, 造成了他唯我独尊的性格。父母在学业方面要求相当严格, 经常向他灌输要在宁波站住脚, 必须努力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 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以出人头地。所以在学习上他非常用功, 做任何作业都保质保量, 从未有敷衍了事的时候。就这样前者使他缺少心理承受力的锻炼而后者又使他面临压力, 渐渐养成了抑郁、求真、自负、自责的脾气。

在学校里他内向少言, 但对学习生活充满期望,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获他想得到的丰硕果实;他抑郁自卑, 但做事做人认真自责, 从来不会自暴自弃, 如果这次作业出错了他下次会做得更好;他待人友善, 但敏感偏执, 身边的要好朋友不多, 别人不能轻易开有损于他名誉的玩笑, 否则他会当真而激动难过。因为总觉得自己是借读生, 所以好像矮人一截, 即使受了委屈, 也不好意思当面跟别人急, 只能把气憋在肚子里。

辅导措施

一、营造温馨环境, 用柔情来安抚他的心灵

首先, 我在他的外围做足文章。我选了一个成绩优异、热情无私的本地学生做他的同桌, 叮嘱他要与小黄互帮互助, 下课时同玩共乐。同时我私下跟小黄要好的几位伙伴打好招呼, 不要随便跟小黄开那种影响他名誉的玩笑。我还在班上专门开了“我们都是兄弟姐妹”的心理辅导班会, 引导同学们要互帮互学、互敬互爱, 不要以大欺小、以强欺弱, 要主动向你身边的同学伸出友谊之手、关爱之手, 宽容对待别人的错误。我又跟几个主要科任老师沟通, 请他们在上课时多留心他的情绪, 发现异常要及时疏导。

其次, 在处理班级事务的时候, 我会有意无意地偏心于他, 即使他有做得不是很恰当的地方, 我也只是旁敲侧击, 从不严厉地指名道姓批评他。我小心地保护他的自尊心不受伤害, 免得因受刺激而再生出什么事端来。而对他品行上的优点, 我经常作为典范宣讲, 有意识地多表扬他, 鼓励他克服自卑的心理。

二、以活动为载体, 用成就感克服自卑, 张扬他的个性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对学生而言, 它体现为学生在学习、文体等活动中对成功的需要。活动能缩短心理教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能充分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 消除自卑心理,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释放心理压力, 提高交往能力。我每次与他谈话, 他都是涨红着脸, 眼神闪烁不定, 显得紧张不自在。但在活动中, 尤其是体育活动中, 他似乎少有顾虑, 总是神采奕奕, 各项活动都很拿手。于是, 我在以后的活动中, 每次挑选人员, 对他最为关照, 总是优先考虑让他去参加比赛。这样就能让小黄在活动中缓解压力, 对培养他乐观向上、积极向前的人格品质应该有帮助。而在比赛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正好可以锤炼他的坚毅个性。

三、和家长沟通协调, 减轻他的学习压力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第一环境, 家长的教育引导与学校保持同步是心理辅导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据他父亲说小黄刚到宁波的几天还兴高采烈, 慢慢却不爱说话了, 喜欢窝在家里, 不太外出玩耍。父母批评他几句, 他就对父母大发脾气, 说话态度比父母还恶劣。

通过与家长的多次交谈, 我首先调整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心态, 不要再把孩子的学习和生存捆绑在一起, 要放开手, 相信孩子的自觉性;要经常和孩子沟通交流, 多给予关心、安慰, 倾听孩子的讲述, 给孩子以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 陪孩子做一些他平时比较感兴趣的事情;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的感受;要多给孩子鼓励、表扬, 学会赏识教育。

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我看到了进步, 小黄与好朋友们友好往来, 没有再出现类似的情况。在各项活动中他表现突出, 在被教师和同伴接受的氛围中, 他的积极情绪逐渐占了主导地位, 有了被他人接纳和受人尊重的体验, 自信心随之增强, 而且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也更强烈。每天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 偶尔与他谈话时也比以前自在多了。

一切似乎都在朝良性发展, 我为小黄的改变暗暗庆幸。然而事隔半年之后的一个下午, 有学生匆匆跑来说小黄气得像上次那样了, 怎么劝也没有用。我赶紧到教室处理此事, 情况虽没有像上次那么严重, 但着实让人担心。事后我跟他促膝谈心, 得知事情的经过实在是简单得不行:他与他的同桌平时很要好, 同桌没带水的时候小黄把自己的水给他喝。这天小黄也没有带水, 体育课结束后, 他问同桌讨水喝, 同桌给他喝了, 当他第二次再向同桌要时, 上课音乐刚好响了, 同桌为了不影响上课, 就没有再次给他。这是常人看来理所当然的举动, 小黄却认为同桌背叛了他, 于是独自生起闷气来, 一下子又到了抑郁难控的地步。

这件事让我深刻反省自己的策略。以前我都都是从他敏感多思的角度出发来考虑的, 把他想象成了温室里的花朵, 经常让他享受像阳光雨露般的成功的喜悦, 而缺少了风刀霜剑般的挫折和锤炼。我和学生刻意营造起来的温馨氛围让他在感受温暖的同时也助长了他自负的心态, 他多疑偏执的心理问题因没有发作的机会, 所以缺乏对人际交往中困难的处理能力。他还是那样执拗敏感, 半年中没发生任何事情只是因为我们平时没有做出他认为对不起他的事情。

后来班级里发生的另一件事情, 更加坚定了我要适时对他“以刚克柔”的决心。事情是这样的, 一位平时活泼开朗、品学兼优的学生在与别人闹矛盾的时候也像小黄那样紧握拳头, 好像是受了天大的委屈似的。

我思索:是不是小黄的事情对他有所暗示, 只要平时乖巧的孩子有委屈时这样做, 我和其他学生就会像保护小黄一样把他保护起来, 让他不受别人的欺负?如果真是这样想的, 那其他学生会不会也看样学样呢?如果真是这样, 我的好心就造成了个别学生另一种新的心理障碍。

后续措施

于是我在帮助小黄的措施中又增加了一项:适当施加批评教育, 锤炼耐挫能力。

其实挫折是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最好素材。每克服一个挫折, 孩子就会成熟一点。我前期对小黄采取的措施中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一环, 那就是让他经历批评和指责之类的“挫折教育”, 增强他的耐挫能力。他对同学间正常矛盾的过度反应, 归根究底是因为心理耐挫能力不够。虽然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了他的自信心, 但由于他的体育技能比较出色, 在比赛中成绩相当不错, 所以很少有受挫的感觉。没有失败的经历, 就谈不上增强他的抗挫能力。因此, 我应当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情绪特征和意志水平适当地对其进行“挫折教育”, 使他明白, 在成长的过程中, 难免遇到像批评和指责之类的挫折和困难, 但只要坦然面对挫折, 持之以恒, 就能获得成功。

从那以后我在平时不再一味地为迎合他的心理而回避对他的正面批评, 虽然, 小黄犯错误的机会很少, 尤其是行为习惯方面。有好几天, 他跟伙伴在放学后都在学校附近玩耍而不直接回家做作业, 我知道后要求他们先回家完成作业再出来玩, 可是这些学生阳奉阴违找了个隐蔽的地方继续玩。我在班级里指名道姓批评了他们, 其中包括小黄。一开始小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适应不了, 过了一会儿渐渐自然起来, 我担心的事没有发生。我想此时他的心里肯定在激烈碰撞, 最后事实说服了他要勇于面对受到的挫折, 才能让自己更好地生活下去。后来又有一次, 我发现了他的错误, 不急不缓地当众数落了他几句, 这次他的反映就与常人差不多了。我想这样让他正视自己面对的挫折, 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有利于他良好受挫能力的形成和人格的完善, 培养他坚忍不拔、知难而进的精神。这样我用“刚中有柔, 柔中带刚”的方式影响着小黄的心理, 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平时有些委屈基本也能坦然承受, 性格比以前要开朗, 交友的圈子也大了些。

案例反思

一、要切实关心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孩子的心理健康

他们虽是城市学校中的借读生, 但也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关注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我们教师的重要任务, 这是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 此事刻不容缓。这些学生渴望深层次的理解与关爱是其重要的心理特征。家庭的艰难, 内心的无助与孤苦, 使他们对理解与关爱有着一种强烈的渴望, 内心深处有着一股被尊重和同情的奢求, 若长期得不到心灵的抚慰就会变得自卑自闭或者走向道德的对立面。因而, 他们更需要得到关心和抚慰, 家庭、学校、社会更应给予他们一份特殊的关爱。

二、心理干预过程要掌握度

小黄的事例让我明白了在心理辅导实践中有时不能片面地“投其所好”, 没有与自己的错误心理做正面的较量, 怎会有战胜心理障碍的感受。很多时候我们这样做只是把问题的根源藏了起来, 而当它再次出现也是必然的事情。对小黄这样内向多疑的学生采取的“软”保护不能过头, 有时要“以刚克柔”, 达到“刚柔相济”的和谐境界。

三、要时刻关注采取的措施对其他学生的心理暗示

心理研究表明, 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 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 有的则是消极的。积极的暗示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心态。消极的暗示则是孩子心灵的腐蚀剂, 会影响到个体的认知思维过程, 形成不良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模式。而对于缺乏辨别能力的儿童来讲, 不良的心理反应更易于形成和固定下来, 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其一生的发展。在小黄事件的处理中, 我不经意地给了其他学生不良的心理暗示, 让个别学生认为可以用眼泪或者自虐等方法博取别人的同情和保护, 是自己战胜困难的一种有效方法。好在我及时意识到了这一点, 调整了心理辅导方案, 给了学生一个如何正确处理同学矛盾的参照对象。

3.自卑学生心理辅导个案的思考 篇三

那是2010年春季开学的时候,我们班转来了一位特殊的学生叫婉婷(化名),她11岁,是个很文静、白皙的女孩,可惜的是说话含糊不清,听话的人竖起耳朵认真听才会清晰,感觉听到的声音是把舌头卷着发出来的声音,而且声音很长,与“普通话”天地之遥。对其家访,了解其情况。婉婷同学自身说话很晚,还有一点吐字不清,又加上一次感冒用药不当,使她原本说话不清晰的情况雪上加霜。婉婷同学在班级里一开口说话,同学们会出现一阵哄笑。后来,她干脆就默不作声,大家也就把她当作“哑女”了,她在同学中间抬不起头来,许多活动都不愿意参加,对人的态度也爱理不理,一双眼睛常常透出冷漠。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什么都做不好,没有人喜欢我,没有人愿意和我玩。”原本充满欢声笑语、最灿烂阳光的女孩少言寡语、没有快乐,有的是孤独。她所处的不良性格会逐渐地由自卑向抑郁倾向。她的家长不怕付出一切代价,但是都无济于事。作为她的老师,我有责任帮助这个灿烂如花的生命走出自卑的心理阴影。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参与活动的能力。根据她的年龄以及身心特点采取措施,对于言语障碍儿童的特点与教育,我们知道言语能力的正常发展是儿童智能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必要条件。但是少数儿童由于种种原因,言语能力的发展产生障碍:从发展迟缓、口齿不清到口腔及喉部畸形以及皮层损伤所造成的失语症等,异常是很不一样的,所采取的教育和医疗是不相同的。

面对婉婷的状况,分析其原因,明确病因是她的自卑在作祟。我们为她设计明确的“医疗”方案,为她定一个近期与长期的目标,让她先融进欢乐的集体中,高兴地参与进来;喜欢谈笑、乐于生活。要让她树立自信,让她和其他的同学一样进行交流,久而久之才会和正常的孩子一样感受生活的精彩。

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自卑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更会对一个人身心两方面的正常成长起消极作用。一般来说,自卑者的自卑感并非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应该是由于某些自卑的问题引起的,逐渐演变、演化的一种心理问题。纵观一个人封闭了自己,就要从心灵开启,才会有效。在教育的时候,渗透问题的表面,寻找出主要的原因,再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家长同步进行,设计好“对症下药”的方案,一步一步创设平台。首先,在班级对全班同学进行教育,要照顾和帮助生活以及学习有问题和困难的人,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全班学生改变了原始的态度。再想着不同的方案,利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调动她的积极性。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召开有意义的班队会;如,以“学会笑”为主题的班队会,进行手拉手帮助活动。我也经常和她“套”近乎,如在她的作业本里夹个纸条,送上几句话。教育教学中能够渗透多种方法,如改变形象法、语言暗示法、发挥优势法、預演胜利法、洗刷阴影法、降低目标法、储存成功法……

从她的不露声色到领会语义,我看着她的表情行事,来猜测她要表达什么,建立共同的话题。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就有了明显的好转;我想是沟通让婉婷同学不再回避,接纳了我和同学;是爱的暖流温暖了婉婷的心灵;因为真诚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我和同学们是真诚的。没有不被温暖融化的雪花,更没有不被爱感动的心灵。她和我沟通后,能够有事情和我分享与分担。在温情感化下,婉婷的语言有了显著的变化,话语渐渐地多了起来。同学也明白了他所要表达的意思。我们开始谈论自己的兴趣、谈论未来。婉婷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她拥有了无限的乐趣,不再逃避、不再吝惜生活。渐渐有了很多的朋友,在她的小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变得爱说爱笑了。后来,婉婷同学能够主动在全班同学面前讲故事,用她的话说:“我能说了,我不再哭泣,因为我拥有老师和同学;我不再躲避,因为我拥有爱我的人。”

4.心理辅导个案实践案例 篇四

——从愤世嫉俗的叛逆女孩到积极上进的乐观女孩

一、案例介绍:

小陈,女,15岁,是一位外貌文静的女孩子,平时出勤上课学习表现均良好,但是情绪不稳定,易怒,说话没有分寸,性格尖锐,朋友较少,不具有亲和力。追根究底原因在于家庭环境不佳,父母离异,从小与母亲生活,但近期母亲因病去世,不得已与父亲生活,但是由于奶奶对她态度不佳,使得在家里得不到应有的待遇,经常想念母亲,将自己的不满委屈转换为愤恨发泄在周围一切看不顺眼的事上。在学校多次与其他学生发生口角冲突。

二、案例分析:

在我与她的沟通下,我感觉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安全感

2、对他人没有信赖

3、渴求关爱却又害怕受到伤害

4、自我保护意识太过于强烈

由于外界环境的变故与遭遇,使得她无法有安全感,年纪轻轻却遭遇失去亲戚的痛楚,幼小不成熟的心理难以承受打击造成心理失常。由于进入新家之后,新家人(奶奶)对她的恶意对待使得她对其他人的信赖能力也打了折扣,对自己产生怀疑,也对他人产生怀疑。在这种变故下,她需要安定与关爱,但是内心已经十分脆弱,所以更加倾向于保护自己,而非主动接受他人。

三、辅导方法:

1、多与她沟通交流,了解她的生活情况,关爱她的生活细节,让她得到关怀,感化内心悲观的想法。

2、肯定她在生活中做的努力,并给与信任,在她能力范围内承担部分班级管理工作,协助班主任,同时让她在班级中得到一个比较正面的地位。

3、转移她对生活不安的情绪到努力学习奋发自强上,生活的经历使她渴望独立,而作为老师就是引导她独立成长的关键,督促她认真学习,并注意对她进行知识辅导。

4、让她学会以和善的一面对待他人,体会只有自己的行为改变,世界才会改变的道理。在此过程中,交到朋友,在朋友的关怀下,慢慢解开自己刺猬的外衣。

5、与她家长私下联系,请对方正视家庭问题对小孩成长的影响,为了孩子的明天应该调整家庭作风。

四、实践小结:

5.《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篇五

一、辅导对象基本情况

姓名:王小辉

性别:男

年龄:9岁 家庭情况:父母离异,随母亲居住。

个性特点:暴躁、懦弱、易怒、厌学、喜欢撒谎,自卑心理极强。

二、辅导对象社会适应情况

1、学习:厌学,学习成绩极差。

2、交往:暴躁易怒,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与同学发生争执与肢体冲突;由于害怕被孤立,经常想方设法讨好班上的“老大”。

3、品行:爱说粗口,攻击性极强。

4、身体:身材中等,属于同龄孩子里发育正常,偏瘦。

5、心理健康情况:自卑心理强,暴躁易怒。

三、当前面临的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表现。

当前主要问题是,家长对孩子百般袒护,不愿意主动配合老师完成心理辅导的工作。学生因有家长撑腰,对老师的帮助不愿接受,且对与同学的小摩擦更加有恃无恐,认为有家长做主。课后基本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较差,在班中倒数。但又因畏惧被孤立,从家中偷钱贿赂同学。

四、诊断分析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孩子性格的养成与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名同学4岁左右父母离异,而离异的主要原因便是其生父有家庭暴力倾向,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暴打孩子和其母亲。母亲不堪忍受,才与其离异。且其生父人品较差,经常有一些无赖的行径。

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脾气暴躁,爱用武力解决问题。既是由于生父的影响,也是出于其母“要时刻保护好自己,不能被别人欺负”的错误引导。此外,因为母亲忙碌养家,父亲暴躁,孩子从小缺少关爱与呵护,内心极其懦弱,胆小怕事但又喜欢跟着别的孩子作威作福。

五、辅导过程

(一)情感沟通

首先,要帮他克制住自己,不随便发脾气。我让班上的同学组成爱心小组,对待他的时候要耐心耐心再耐心,不故意招惹他,点燃他的情绪。

此外,找几个个性随和的同学坐在他周围,用亲切友好的气氛熏陶他。慢慢磨掉他暴躁的个性,树立与同学交往的信心。

其次,我时不时地在班上表扬他,只要他有一点进步,就给予他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帮助他树立在学习上的信心。

(二)家校合作

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家委会的主题讲座等形式,劝说他的母亲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为人处世,开展人际交往。及时了解他的生活情况,并把他在校的学习情况、性格、交往的发展状况以及他智力发展分析给家长听,建议她综合考虑王同学的实际情况,多给他关爱与鼓励,及时调整,循序渐进。

同时,我还和王同学的课后辅导老师经常联系,建议她根据孩子的现状,适当地检查他的作业,如果在初起时依旧无法按时完成,也以鼓励为主,耐心劝说。

建议母亲对王同学多些关爱,尽管工作忙碌,但尽量多抽时间陪伴孩子成长,给他尽量多的家庭的温暖。

(三)专业帮助

我帮王妈妈介绍了一位少年儿童心理方面的专家。王妈妈带着王同学去咨询里相关问题,并针对王同学的性格和行为,展开了专业的心理辅导。其母对王同学的教育方式,也开始发生一些改变。如周末抽时间带他去游乐园,享受亲子时光;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让孩子感到妈妈很关心自己;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请专门的课后辅导老师等。

六、辅导效果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王同学发生极大的转变。他发脾气的次数开始减少,过去几乎一周就要爆发几次,现在一个月才发一次小脾气。

上课时,开始主动参与同学之间的讨论,与同小组的几个同学关系融洽,还主动邀请同学去家里做客。改变了以往只用拳头说话,或者用金钱贿赂的不健康交往方式。

王妈妈对老师的态度也明显好转,由先前的一味袒护,变为主动与老师一起商量对策,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七、辅导感悟

学生的不良习惯都是日积月累形成的,而教师在工作中,要化被动为主动,在平时就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促进其尽快转变。

6.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篇六

石犀小学 王玉娇

基本情况介绍: 刘静怡,女,一年级。主要问题概述:

自入学以来,自控能力很差,爱拿同学小东西。上课爱走神,趁老师不注意时偷偷在玩小东西,不爱护书本,不爱干净,衣服和脸从来都是脏兮兮的。作业拖拖拉拉,往往拖到最后才交。常常不记家庭作业。作业字迹不工整,书面很脏,常常丢三落四,不是忘带书,就是忘带作业或者书本。

背景资料:

刘静怡的父母均是初中文凭,收入较低,平时忙于工作,无瑕管教,家中3个兄妹,她排行老三。入学时刚刚六岁,以前在另一个学校已经学习过一年级知识但是成绩平平,时好时差,上课头总是低头,手从来未停下来,听他爸爸说以前老师不注重习惯培养,对她是放纵不管的状态。不爱干净,让周围同学产生不舒适感,进而远之。比较孤僻,不主动跟同学玩耍,老师问话,她从来都是小声低语,家庭环境和性格缺陷,导致她的不好行为的出现。辅导过程:

(一)父母的配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经过和家长多次长时间的沟通,我们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的意见。陈家辉的父母同在一个单位工作,单位离家很近,父母上班时间可以错开。我建议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在家写作业,因为这个孩子本身时间观念差,希望父母有一方在家陪陪孩子。写作业前规定好时间,采用表扬激励的形式,如果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就及时表扬,奖励他干自己喜欢干的事,不断鼓励孩子天天刷新记录,哪怕有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尽量从正面教育孩子,每天观察孩子的表现,对孩子好的行为及时加以肯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二)教师的教育

家长向我反映情况后,我立即找陈家辉同学谈心,和他交谈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更多的情况。原来我在班里刚调座位,而他特别喜欢原来的同桌,因为原来的同桌品学兼优,作文写得很棒,他非常敬佩原来的同桌,他们相处得很好。他和现在的同桌关系不融洽,经常发生争吵,很不愉快。他希望和原来的同桌坐,并表示愿意服从原来同桌的管理。我说:“如果你们还有可能坐同桌,你保证能改掉哪些缺点?”陈家辉眼睛一亮,笑眯眯地说:“我保证改掉上课画画的毛病,我还要改掉上课说话的毛病,我还要改掉写作业慢的毛病,我还要改掉不记作业的毛病„„”我说:“咱们拉勾,让全班同学们做证。”“行!”陈家辉响亮地说。自从调换了座位以后,陈家辉像换了个人似的,写作业速度渐渐快了,上课不再交头接耳,天天坚持在本子上记作业,日记内容日渐丰富,习作水平逐渐提高。日记和习作经常得“优”,有好多篇日记和习作都在班里当范文读,并且上传到学校的博客上。他画的画也经常被展览在班级的专栏里。学期末,我建议他把一学期的好日记和习作全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加个漂亮的封面,他乐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很快习作集就装订好了,我有意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加赞扬,并在全班传看,鼓励他投稿。陈家辉笑得很灿烂,特有成就感。陈家辉点点滴滴的进步我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我从不吝惜表扬,经常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同学们

也感到陈家辉明显变了,他变得关心集体了。他看到班里盆花少,就主动把家里的花端到班里。他发现班里花盆里的土干了,就不声不响地去提水浇水。他发现纯净水没了就主动拎着水桶去换。当他得知同学王佳敏的爸爸生重病住院需要巨额医药费时,就主动向我提议发动全班捐款。看着他焦急的神情,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捐款那天,陈家辉事先在家里做好了捐款箱,下午提前到校布置黑板,他带领同学们又是画画,又是写字,忙得不亦乐乎。捐款仪式开始了,陈家辉带头捐了20元钱,还对王佳敏同学的爸爸说了许多祝福的话,其他同学纷纷效仿他,每人先说句祝福的话,然后把钱投入捐款箱。那一天,全班40人共捐款380元,当王佳敏同学接过捐款时已激动得泣不成声,她为老师和同学们深深地鞠了三个躬。有心同学抓拍到了那一瞬间,当时那感人的一幕永远留在了我和四

(四)班全体孩子的心目中。经过一学期的不断强化教育,陈家辉不但找回了自信心,而且还在班里的树立起了威信。学期末被评为全校进步最快的学生。

五年级上学期一开学我就找陈家辉谈话,告诉他我们班培优计划名单中第一个就是他,陈家辉感到很意外,有点不知所措地看着我。我笑着说:“上学期你的表现证明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孩子,我很欣赏你,凭你的能力和毅力再加把劲,每门功课考九十分以上还是不成问题的,你认为呢?还有,你可不可以独立完成作业,最好别叫家长陪?” 陈家辉同学信心十足地说:“好吧,我一定尽力。”之后,陈家辉每天能独立完成作业,再也不需要家长陪着写作业。每个单元的考试成绩基本上都在九十分以上,成绩稳步上升,由中等生变为优等生,由一个曾经让老师有点头疼的孩子变成了一个让老师喜欢的孩子。五年级下学期和六年级上学期的这段时间里,陈家辉学习成绩稳中有升,已进入全班前十名。这期间我和家长一直保持联系,经常沟通教育方法,我和家长惊喜地发现陈家辉身上的优点越来越多。当一个孩子的优点越来越多时,缺点就处于弱势地位了。当优点得到长时间不断强化时,这些优点就变成了孩子的优秀品质。当一个人的优秀品质越来越多时,这个人自然就出类拔萃了。这个案例是我经过两年半长期强化教育的成功案例。这学期陈家辉担任班干部,学习积极主动,成绩优秀,令许多同学羡慕不已。现在的陈家辉已经是个全面发展,非常自信,非常阳光的小男子汉了。

(三)案例给我的启发

7.心理辅导优秀个案 篇七

繁华 (顾及学生隐私, 姓氏省略, 下同) 是我特别欣赏的六 (1) 班男生。他学习优秀, 好强上进, 社交能力强。从小参加各级各类比赛, 属于全能型选手, 深得老师器重。我担任六 (1) 班心理素质教育课, 特地选他作课代表。他做事认真负责, 全班同学都自觉服从他的指挥。但就是这个我十万个放心的优秀生, 今天也有了异常的举动。

上午课间时, 全校学生在优美的乐曲声里或做操或有节奏地行走或做着各自喜欢的游戏, 操场上一片生机。我正在巡视, 这时, 只见篮球场外, 繁华双臂抱膝坐在地上, 头深埋在臂弯间, 一动也不动。我上前去, 碰碰他的胳膊:“繁华, 你怎么了?”旁边同学也在喊:“繁华, 老师叫你呢。”他还是毫无反应。

我了解繁华, 他是一个开朗自信的学生, 今天有这样的举动, 肯定遇到了不小的打击。“在这儿会被篮球打中的, 到我那儿去吧。”我把他硬拉到我的心理咨询室──“燕子小屋”。看他涨红的脸孔, 我想他现在需要彻底地发泄情绪, 于是把他领到放松发泄室后让他自由活动。放松发泄室设有放松治疗椅、沙袋等器材和多种玩具, 还可播放轻柔放松的音乐, 也可在地毯上摸打滚爬, 怎么舒服怎么来。学生在这里可以充分发泄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过了约半小时, 他从发泄室走出来, 看起来面部平静了一些。我请他洗脸后坐下, 倒了一杯水递给他:“想不想跟我说点什么?无论你想说什么, 我都愿仔细聆听。”他说出的第一句话是:“老师, 我怎么也想不通, 我刚才快要崩溃了。”他激愤地向我讲述了事情发生的经过:班主任规定全班同学读《小学生必读书目》中的10本书, 然后做了一份试卷, 选拔90分以上者参加校级比赛。繁华考了92分, 但因为没有读完老师要求的10本书, 老师没让他去参加比赛。今天上午, 他主动请求老师, 还是遭到拒绝, 之后就发生了我看到的那一幕。我静静地听着, 他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失望和难过。我以倾听为主, 偶尔插上一句, 表示理解他的心情。等他告一段落, 我请他先回教室上课, 下午三节课后再来。

【问题的分析】

下午来到学校, 我找他的班主任和他周围的同学了解情况, 并到他家做了家访, 和他说的基本一致。班主任还对我说:因为各科老师都很看重他, 给了他比较多的荣誉, 现在他虚荣心很强, 希望借这个机会, 使他理性看待荣誉, 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得与失。他的同学都很羡慕他, 只是觉得他很强势, 容不得别人说出他的错误, 他的父母对这个儿子倍感自豪, 历数儿子的种种荣誉, 夸奖儿子在家懂事孝顺, 凡事报喜不报忧, 从来不用父母操心。

根据老师同学和家长的描述, 结合他的异常行为, 我认为繁华正处于受挫心理状态。所谓挫折, 是指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 由于受到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干扰与影响, 而使预定的目标不能达到。受挫以后, 在心理上往往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或是苦闷、彷徨、灰心、失望等。繁华没捞到参加竞赛, 面子上挂不住, 虚荣心得不到满足, 在挫折面前感到无能为力, 只能抱怨老师, 以此来安慰和解脱自己。这种心理状态, 在调节失控状态下已经产生异常行为, 如不及时疏导, 会导致各种消极心理与反常行为, 甚至造成严重后果。虚荣心理也是繁华长期形成的负面心理。荣誉和赞美声堆砌成虚假的完美无缺的围城, 阻碍他与同学之间的交流, 使他情不自禁地逃避缺点, 虚荣心不断增强。如果得到适当的心理疏导, 使学生以理性的心态正确对待, 可以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 把生活尽快引领到健康向上的轨道上来, 促进身心正常发展。

【辅导过程】

针对他的现状, 我决定采取受挫心理疏导和虚荣心理疏导相结合的方法, 辅以多种心理疗法, 增强他的心理承受力和抗压能力。

下午三节课后, 他如约前来, 脸上挂着极不自然的表情。我请他到单人咨询室坐下。

师:现在感觉怎样?

生:上午在你这儿舒服了点, 一出去又感觉很难受。

师:你难受的是什么?

生:我考了92分, 班主任明明说超过90分就可以参赛的, 现在说话不算话, 我找他没用, 他是班主任, 又不能找他出气。真是憋闷死了。

师:要是你是班主任, 你会怎么做?

生:全班同学都参加。

师:听说只有5个名额。

生:那就从高分往下录取。

师:你们班主任怎么做?

生: (想了想) 也是这样做的。除了我。

师:为什么没让你参加?

生:我没看完他规定的书。

师:班主任为什么要你们看书?

生:好选拔参加比赛。

师:比赛的目的是什么?

生: (想了想) 可能是促进学生读书吧。

师:也就是说, 多读书才是主要的, 参加比赛是为了促进读书。

生: (想了好一会儿) 应该是吧。

师:那你读书了吗?

生:我才读了两本。

师:没完成班主任的规定?

生:是的。

师:也就失去参赛资格了?

生: (沉默良久———耳语) 好像是的。

师:也就是说, 班主任做的也不错?

生: (鼓起勇气) 其实, 我觉得班主任的做法其实也有道理, 可是我考92分还捞不到参加比赛, 多丢人啊。

师:你真正在意的是比赛还是丢人?

生: (沉默一会儿) 是丢人。

师:你班上没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

生:57人。

师:你感觉他们丢人吗?

生:没感觉丢人。

师:他们不丢人, 为什么你丢人呢?

他沉没不语。

咨询告一段落。我教他和我一起做渐进放松疗法, 帮助他获得从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到另一个部位, 直至全身各部位肌肉紧张、放松的精确感觉, 目的是感受肌肉的紧张, 然后把紧张消除, 借以减轻情绪低落和焦虑, 增加自信心。我请他每天晚上做一次, 长期坚持。推荐他多听舒缓轻柔的音乐, 借给他《新编中小学生挫折教育》、《爱迪生的故事》等10本书, 基本上都是关于挫折后调整心态或名人战胜困难的故事, 让他挑选着看看, 过两天再来。

过了两天, 他如约前来, 脸上带着微笑和我打招呼。

师:我看你今天轻松了些。

生:是的, 我以前反应有些激烈, 现在想通了:这只是一件小事, 没什么大不了的。正巧我班上参加校级比赛的学生, 全都考得不好, 都没捞到参加县级比赛。我看他们个个都很轻松, 没什么压力。我豁然开朗:不管谁再优秀, 总有落选的时候, 县级的、市级的、省级的、还有国家级的, 一道道关口, 都是考验人的时候。完全没必要灰心丧气。真奇怪, 我前几天看人的时候, 我看同学个个目光中都流露出轻蔑的余光, 现在, 我看每个人的笑容中都饱含着友爱和亲切, 同学们都对我很好。

师:和同学聊天了?

生:是。不过没聊这件事。

师:为什么?

生:自尊心作怪吧。

师:坦然面对自己的行为, 会伤害自尊心吗?

生: (沉默良久) 老师, 我都想通了, 就是真正做到不容易。

师:尝试一下, 怎么样?

(他犹豫地点了点头)

一周后, 他自己来找我, 看到他自信的笑容, 我知道, 风雨过后的蓝天会更加广阔。

【辅导成效】

他主动找班主任承认错误, 又报名参加了“迎六一书法比赛”, 获得县级一等奖。能够把自己定位于平凡的学生, 虚荣心理减弱, 开始接受别人的意见, 学习更加踏实刻苦。开朗、自信的笑容又回到脸上。

【案例反思】

8.心理疏导技术个案研究 篇八

一、案例介绍

小菱是一名高三女生,18岁,学习成绩很好。家长和老师对她的期望很大,希望她能考上清华北大。她承载着父母和老师的期望,随着高考越来越近,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上课时常不能集中精力。在最近的几次模拟考试中,小菱成绩不理想。眼看着高考一天天逼近,她的心理负担也越来越重。

班主任看到小菱的情况后,在一次放学时主动找她单独谈话。班主任先询问了她的学习情况。小菱说:“我总是想着父母和老师对我的期望很高,觉得学习压力很大。我的学习成绩虽然可以,但是自己觉得成绩不是很稳定,起伏挺大的,很害怕辜负你们对我的期望。”班主任说:“你的成绩不光在班上,在全校都是比较拔尖的。这样的你应该感到很有优越感啊!考上清华北大不是什么难事,不用这么大压力!你学习很好,家里又没有什么经济负担,你在学校也没有感情问题,怎么会存在学习压力呢?”

小菱听了班主任的话后沉默了……班主任见状,接着说:“好了,没事了,你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专心学习,其他的什么都不要想,集中精神学习,你的压力就都会消失的。功课哪里不明白多问问老师,我们都等你的好消

息呢!”

小菱回到家里,父母对她的唠叨越来越多:“我们知道你现在学习得辛苦,家里什么都不用你做,你现在回家只是学习、吃饭、睡觉而已,尽量给你多的时间看书,让你不分心,全心全意学习。为了你安心学习,我们在家里走路轻手轻脚,大气都不敢喘,为什么你总是不争气呢?学习成绩上不去,还不断往下掉。我们也知道你学习的压力大,再忍忍,克服一下,很快就可以过去啦。我们都等着你的好消息!”

小菱听到父母的话后,依然沉默不语。父母见她这样,认为孩子大了,说说道理就能明白了,也不再多说什么。

经过这次班主任和父母的谈话以后,小菱的成绩暂时稳定了。可是好景不长,她的学习没有明显进步,后来甚至还有些退步了。班主任和父母为此很苦恼,他们觉得自己以关心小菱为出发点,没有过多的批评,还鼓励其好好学习,并表示了自己的信任和期望,为什么如此苦口婆心的劝说,却没有得到良好的效果呢?

二、心理疏导技术

从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老师的初衷确实是为学生着想,讲了很多道理,但学生很难领情。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师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而更多的是从教师和家长的角度规劝学生。小菱觉得老师说的道理自己都明白,但对解决问题无济于事。那么,能不能换个角度来处理类似问题呢?

解决类似的问题可以借鉴心理咨询中的心理疏导技术。根据心理疏导理论,以下步骤适用于中学生心理疏导。

1.建立信赖关系

在心理疏导的初始阶段,心理疏导者与中学生求助者相互交流、传递信息,建立咨询信心,发展信赖关系,而这种对心理疏导者的信赖又可进一步增强求助者的自信心,是一个交流互动的过程。建立相互信赖关系是整个心理疏导的基础,对于心理疏导的进程和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

作用。

2.营造包容的氛围

在与中学生求助者建立信赖关系的过程中,营造一种包容的氛围是必要的。因为对于存在心理困惑的中学生来说,困惑越深,越容易产生压抑的感觉,这对于发掘其心理潜能是不利的。因此,心理疏导者应该以共感理解的态度,包容求助者的想法、情绪和感受。

3.倾诉与情绪宣泄

在遇到困惑的时候,中学生求助者往往难以理清头绪。心理疏导者需要引导求助者倾诉内心的感受,挖掘心灵深处的体验,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体会和认同自己的感觉。这时,心理疏导者不需要通过“同意”或“反对”求助者的选择和处理方法,求助者的倾诉本身就是一种宣泄的过程,其负性情绪可以得到一定的宣泄与释放。

4.寻找症结

心理疏导者应努力引导中学生求助者与之相互配合,双方共同探求心理困惑的诱发因素与根源,厘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帮助求助者寻得心理上的支持。需要强调的是,在探究求助者心理困境的根源时,心理疏导者应该充分尊重求助者的感受与体验,切忌主观臆断。

5.问题解决方案

心理疏导者应该引导求助者主动分析面临的困境,剖析内心的困惑,鼓励求助者与心理疏导者就看问题的角度、处理方法和心理体验进行探究讨论,通过探讨激发求助者的心理潜能,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力量,以面对当前的困境,共同设计出较好的疏导方案。

6.整合资源

心理疏导是一种心理辅导方法,同时也是一门实践的学问。在中学心理疏导工作中,心理疏导者应该发挥资源优势,同时注重中学生求助者的各个层面,例如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

值得注意的是,心理疏导者应该注意减少求助者对于自己的依赖。心理疏导的最终目标是助人自助,即引导求助者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心理素质,而不是帮求助者包办所有的问题。一旦求助者过度依赖心理疏导者,将不利于求助者的个人成长。在心理疏导过程中,心理疏导者主要起引导作用,给予求助者心理上的支持和理解。心理疏导者应从各方面帮助求助者树立信心,增强走出困境的勇气和毅力。

三、心灵沟通之路

1.建立信赖关系,营造包容的氛围

咨询师请小菱坐下,小菱坐下后只占据椅子的很少一部分,把手放在膝盖上像抱着什么东西似的。咨询师微笑着说:“没关系,不用这么紧张,老师就是和你谈谈心,不用担心。”小菱只是一直低着头,稍抬一下头又突然回避咨询师的视线。咨询师说:“看来你还是有些紧张,不必在意的。如果现在有感到困惑的问题,就跟我说说是怎么回事吧。”小菱想了想说:“最近一段时间,学习总是不能集中精神,头脑发呆,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眼看着高考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了,班主任和父母对我的期望都很高,但是我的成绩却在一点点地下滑,我的压力越来越大,很怕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叹气)”

(首先了解小菱的真实想法:随着高考的逼近,学习的压力已经不小,父母和班主任对她的期望特别大,她害怕辜负他们的期望,因此上课时总是不能集中精神,学习效率不高。咨询师不是讲道理、说教,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小菱整理自己的“想法碎片”,理清思路。在此过程中,咨询师也通过对小菱言语和非言语的关注,与其建立起良好的信赖关系。)

2.倾诉与情绪宣泄,寻找症结

咨询师问:“你的学习成绩不错,但是父母和班主任对你的期望很高,这无形中给你施加了很大的压力,所以你心里总是很害怕会辜负他们的期望,导致你的成绩时高时低,令你十分苦恼,是这样的吗?”小菱有些惊诧,猛地抬起头,连声说:“对呀对呀,我觉得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

咨询师接着问道:“他们对你的期望这么高,导致你的压力这么大,因此影响了你学习成绩的稳定性,这样的情况你告诉过他们吗?”小菱回答说:“他们总是跟我说大道理,对我的期盼一直在加高,却从不理解对我施加的压力,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为他们争光的学习机器而已。”

(咨询师的语言无论在表面还是深入的共情理解方面都很准确。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咨询师不但能体察到小菱很苦恼的感受,还能把自己的感受准确地传达给小菱。个体在某些方面出现不适应往往与其家庭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咨询师通过进一步收集信息式的问话,引出了小菱学习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父母总是在言行中给予她很大的压力,但是她的这种压力却不被父母理解,成为影响她的一个重要因素。)

3.问题解决方案,整合资源

咨询师进一步分析:“你的这些苦恼源自于你的生活环境,你有没有尝试着跟你身边的好朋友沟通,看看他们在类似的压力下是怎样的态度呢?”小菱回答说:“没有。”

咨询师:“我们或许可以听听你好朋友的看法,这样也许对你会有一些帮助。你愿意邀请她来一起讨论吗?”小菱表示愿意和朋友一起前来。于是咨询师约定下次与小菱及其朋友见面。

按照约定时间,小菱和她的朋友找到咨询师。咨询师首先向小菱的朋友做了自我介绍,并请她谈谈自己的想法。小菱朋友说:“其实快高考了,我们每个同学的压力都不小。再加上有些父母的期望很高,无形中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我的成绩虽然中等,父母也总是说我,但是我会试着跟他们沟通,让他们明白我会尽力而为,不会因为学习的压力而退缩,所以也请求他们给我一定的学习空间,不要时时刻刻在精神上压迫着我。”

咨询师接着说:“小菱,你的朋友说得很到位。你对于他们给你的期望,总是默默地承受着,这样你给自己的负担就越来越重。你有没有试着去跟他们沟通呢?勇敢地告诉他们,你在学习上并没有放弃,只是压力太大导致总是走神,让他们给你一定的学习空间,你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学习好,表现给他们看的。”

小菱听着听着就哭了出来,伤心地说:“其实我也想说的,只是每次他们都是讲大道理,一点也不给我说话的机会……”咨询师轻轻递了一张纸巾给小菱,等了几分钟后,温柔地说:“如果有机会告诉父母你的苦衷,你愿意吗?”小菱啜泣着对咨询师说:“如果他们给我说话的机会,我……我愿意试一试”。咨询师说:“那好吧,我现在试着联系你的父母……”几分钟后,小菱的妈妈来了。咨询师经过简单的介绍后说道:“小菱,妈妈现在就在你的面前,你愿意尝试着表达你内心的想法吗?”小菱犹豫了一下后,低声对着母亲说道:“妈妈,我学习的压力已经很大啦,但是我不会放弃的,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请你们不要给我这么大的压力,我会做得更好的……”小菱妈妈听后,什么也没说,紧紧地抱住了小菱,母女俩在一起哭泣着。

几分钟以后,小菱和妈妈稍稍平静了下来。这时,咨询师对小菱妈妈说:“你有这样听见过自己女儿真实的想法和心情吗?”小菱妈妈叹了口气:“想想还真是没有,我们平时只知道灌输大道理,只知道叫她学习,一点也不去理解她的学习压力和精神压力,给她造成了这么大的困扰,唉!”接着对小菱说:“妈妈向你道歉,爸妈错了,不会再给你额外添加压力了,别怪我们好吗?”小菱在妈妈的怀抱里,使劲点了点头。

这时,咨询师没有马上说话,而是静静地看着母女二人。看到小菱的神情渐渐明朗了,咨询师才说:“小菱,你现在能体谅父母的爱女心切吗?”小菱点头回答道:“嗯,我会尽最大努力来回报父母对我的栽培……”

(咨询师在小菱和她的朋友之间穿针引线,让她们各自作为主角来谈自己的想法。值得一提的是,在咨询师、家长及学生的三方关系中,咨询师充当了中立者的角色,为双方提供支持。小菱知道了父母的想法,妈妈也了解了小菱的想法,从而推进问题解决的进程。母女之间的误会解除了,主要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咨询师在母女交流的过程中,言语并不多,目的是给她们更多的时间彼此吐露心声。但咨询师几句关键的提示语,却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促使主要问题最终得以解决。)

上一篇:工作表汇总下一篇:学生会离职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