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措施

2024-08-13

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措施(共11篇)

1.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措施 篇一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召唤,是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更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迎接挑战,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特制定本乡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时代要求,着眼于未来发展,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二、目标任务

建设合格学校,全面贯彻课程方案;打造合格教师,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培育合格学生,全面促进学生发展。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三、制度措施

(一)领悟内涵,转变教学观念是素质教育的前提。

素质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然而,多年的应试教育思想在相当多教育工作者心中根深蒂固,因而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为此,召开全乡素质教育专题会制定措施,统一思想,印发素质教育学习材料,要求各校制定出本校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对落实情况检查督促,结果通报全乡。

(二)以人为本,提升教师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造就一支认真专业、勤政高效的干部队伍。首先召开干部会,集中学习,统一思想,提高校长、中层干部的规范办学意识、素质教育意识、科学管理意识、民主和谐意识、责任意识。其次,实行中层以上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公开透明选拔领导干部。

二是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十不准”》的要求严格约束自己,以《规范》的要求规范教师的言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同时加强德育交流,开展立师德、强师能、铸师魂演讲活动。

三是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造就一支业务精通、务实高效的教师队伍。①夯实专业基础,大练教学基本功。采取加压和激励相结合的措施,推广“一话”(普通话)、大练“三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夯实“六个一”(撰写一篇独到论文、制作一个优质课件、设计一节优秀教案、执教一节优质课、组织一份优秀试题、形成一份成熟反思)。②强化教学常规落实,狠抓集体备课。召开校长、教导主任会议,提出备课、上课、作业、评价、辅导、听评课的具体要求,每学期教导处进行两次检查,并开展优秀教案、优秀作业展评活动,落实教学常规。同时,制定出集体备课实施方案,落实优质教案工程,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③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制定了领导教师听评课制度,以推门听课为主要方式,要求校长2节/周,教导处主任3节/周,教师至少1节/周。听后评,评后改,改后跟踪听,同时做好听课、评课记录,教导处对领导教师的听课、评课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此外,教导处通过组织每学期两次(期中前、后各一次)的课堂达标(学校公开课)活动和各科优质课评选活动,扎扎实实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面向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发展学生的特长。

1、建立素质教育导向的新的评价制度。在全乡中小学全面推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档案,全面反映学生成长历程,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优秀、良好、及格等),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全员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为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面向全面学生,面向学生全面”的目标,为使这一目标落到实处,要求:①各校要求各教师各年级都要确定明确的帮助对象并和学校签订责任合同,制订具体的计划措施。②各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健康的情感。③办好各类兴趣小组,培养特长学生。要结合音乐、美术特长生大赛,开展选拔活动。各校也要把“合格+特长”作为鼓励学生发展的目标,并以“艺、体”为主举办各类兴趣小组,以“读好书、做好操、唱好歌、写好字、扫好地”为基础,逐步培养学生“琴、棋、书、画、唱、舞”等艺术才能,促进学生“五育”和谐发展,扩大素质教育成果。

(四)依法治教,建立健全制度是素质教育的保障。

1、建立健全制度,制度治校,制度治教。一是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实施素质教育领导小组,专人监管,层层落实;二是各校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人人目标明确,事事责任到人;三是各校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四是完善创新学生成长档案记录袋,改革评价机制。

2、中学对规范办学统一要求,做到“五个规范”:第一,规范课程,全面开齐课程;第二,规范课时,开足开好课时;第三,规范学生的作业量;第四,规范学生的作息时间,学期初统一制定了学生作息时间表;第五,规范学生评价制度。中学将组织有关人员,通过查看资料、调查学生等多种方式进行不定期调查督导。

3、公布监督电话:5770016。对不规范办学行为,严肃查处。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大处来说关系国计民生,民族复兴,从小处来说关系学生素养,个人成长。每名教育工作者只有以认真的态度、专业的素养、务实的作风投身到实施素质教育的广袤天地中,才能上不负国家育人使命,才有利个人成长发展。

2.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措施 篇二

关键词:小学生,素质教育,措施,全面推进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 实施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 需要小学学校根据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按照素质教育的内容, 实现对小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小学生的素质教育目标, 应该主要是对小学生求知能力、做事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按照要求, 结合小学生实际的发展情况, 制定有效的措施, 实现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 才能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在小学教学过程中, 一些小学的学校为了吸引生源, 只重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锻炼, 不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过程中, 小学学校应该树立素质教育意识, 明确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例如, 一些小学学校在教学过程中, 片面的注重及格率、提升率和优秀率, 把这些作为对小学教师进行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 小学的教师为了符合这些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实行“满堂灌”的教学策略, 在课外组织学生补课, 为学生留大量的课外作业让学生进行练习, 学生死记硬背, 不能完全理解教学内容, 不利于小学教学效果的实现, 也不符合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

2.教学内容不全面。全面实现小学生的素质教育, 需要小学学校全面的落实小学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计划, 按照规定的课程实现对小学生的教育。一些小学学校在教学过程中, 只重视会考试的学科, 对于不需要进行考试的学科不能完全落实。而且, 学校比较重视语文和数学这些基础学科, 对于思想道德和体育等学科不够重视, 师资力量不足, 致使这些不被重视的学科, 教师整体素质偏低。这种情况, 会导致学生不能够全面的发展, 不利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

3.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 我国的小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 一些小学学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 不能全面的实施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而且,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只重视对教学知识的传授, 不能实现对小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达不到小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例如, 小学学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片面化, 只重视智育, 忽略了德育、体育和美育在小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存在为应试而教育和为应试而学习的现象。这种现象, 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能实现小学生的素质教育。

二、全面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1 . 明确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原则。在新的课程标准改革下, 小学学校应该在应试教育过程中, 重视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实施小学生的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小学学校应该对素质教育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原则进行明确。目前, 我国的素质教育缺乏清晰科学的内涵, 存在很多不同的理解, 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 一些小学学校错误的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实现对小学生的减负, 给学生一定的权利;还有一些小学学校只是做“面子工程”, 并没有完全的落实素质教育的内容。因此, 在实施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时候, 小学学校应该先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原则进行明确, 有针对性的实施素质教育。

2.学校明确对小学生的教育目标。根据我国的素质教育要求和内容, 小学学校可以设置有效的小学生素质教育目标。例如, 小学学校为了贯彻实行素质教育, 确立了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素质教育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小学学校顺应我国的教育潮流, 对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从不同的方面制定有效的措施, 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例如, 小学学校一方面根据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求, 增加音乐、体育、美术和思想品德等可侧很难过, 保证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 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转变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为启发式的教育模式, 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创新教学方法, 重视学生的德育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教学方法十分重要。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实施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小学教学过程中, 小学教师应该深入的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对素质教育进行全面的了解, 明确素质教育的目标。而且, 教师还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进行完善和改进, 大量的应用具有启发性和鼓励性的教育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独立的思考。德育对小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 在全面推进小学生的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小学学校应该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国心等。

三、总结

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 按照我国的素质教育要求, 根据目前小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现状, 制定有效的措施, 通过不同的方法, 实现对小学生素质的全面推进, 才能提高我国小学的教学水平, 促进小学教学的发展, 为我国的教育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毅霖.加强小学生素质教育浅谈[J].小学教学研究 (理论版) .2013 (05) .

3.搞好教育科研 推进学校全面发展 篇三

一、教育科研提升办学理念

学校生存与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就必须开展教育科研。新世纪的教师应该成为学者型、科研型的教师,才能够肩负起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重托。因此,我校着力推行“把科研作为强校的动力,用教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用教育思想指导学校发展”的方针,坚持通过教育科研途径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进而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校领导和教职员工始终坚持“领导班子学者型。教师队伍科研型,校园设施精品型,学生能力复合型”的总体办学目标,努力实践“关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发现、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办学理念,实施“依法治校,科研兴校,教改立校”的办学策略,与科研为伴,与教改同行,努力创建“人本管理,美融五育,和谐发展”的特色学校。实践证明,天天与学生打交道的教师们,同样可以开展教育科研,只要是坚持科学精神和钻研态度,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研方法,而不是违反科学“空研”和“瞎研”,就能通过教育科研途径提高专业水平、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教育科研推进教学改革

教师们进行教育科研,其根本目的是推进学校教育与教学改革,从观念上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从实践上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可操作的方法。因此,我们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办学策略,把教育科研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以教学科研为突破口,开展教学改革实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目标,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

1、以立项课题为重点,带动全员研究

我校开展教育科研采用榜样引路、从点到面、逐渐发展的策略,从初期的“小打小闹”的研究,到现在渐成气候的规范研究,以立项课题为重点,带动其它课题全员研究。近几年来,我校先后开展“‘重背、善积、精练’全面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多思教学”、“集中识字”、“字理识字”、“剑桥英语”、“小学数学录音听算”、“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诵读经典诗文,培养‘双文’素养”、“小学‘读评写’全程开放自主作文”、“灵活运用教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美融五育,和谐发展’特色学校校本课程研究”等十余项立项课题的研究与实验。通过这些立项课题的研究与实验,一方面使全校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另一方面带动更多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全校逐渐形成了学校管理部门有课题,年级教研组有课题,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良好格局。

2、以问题为课题,把教学与研究相融合

教育科研课题应当植根于本校教育实际,学校鼓励教师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题、产生的困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立项研究。2006年2月,学校向全体教师征集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要求学科教研组结合这些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制约本学科教学质量的因素是什么”的讨论,帮助学科教研组确定了“走进河池民间体育”等十余项组内研究课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开展教育科研,把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相融合。

3、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课题,辐射课内课外

如何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也是学校教育科研核心课题。我校以提高整体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为核心,侧重于课堂教学改革、组织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研究,并且由课内辐射到课外。近年来,我校举办了“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和“素质教育成果展示会”、“星火运动会”,并把这“两节”“两会”作为素质教育大课堂,加以不断创新和完善,从而优化课程结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4、实施规范管理,推动校本课题研究

我校对校本教育科研实行规范管理,以校长为组长成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教研处专门负责教育科研管理,以年级学科组为中心建立校本课题研究小组,全体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构建了“校长一副校长一教研处一年级学科教研组—科任教师”的科研网络;制订了校本教研管理制度《金五小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制度》、《金五小课程改革实验实施方案》、《教师、学生成长记录袋试行方案》等,以及《三步实践链式教研活动的研究与探索——金五小校本教研三年发展规划》;规范了课题立项的审批、科研成果的评审、研究过程的调控,对校本课题研究做到“四定”即定人员、定课题、定时间、定目标,“四抓”即抓骨干、抓过程、抓成果、抓量化,“四查”即查实施、查小结、查进展、查记载。教研处在学期初、学期末各召集一次课题组长会议,分别安排和总结本学期教育科研工作;各课题组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制度,而不是简单的“两端管理”,即年初写计划,年终写总结。学校把教育科研专题及成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一项指标,考核结果与岗位评估、评先评优直接挂钩。规范教育科研过程管理,切实推动校本课题研究。

三、教育科研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实施科研兴校的发展策略,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必须开展教育科研。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育科研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发展才能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发展。

我校制定校本教育科研制度,鼓励青年教师走“教、学、研”之路,通过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切实地提高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理性认识。要求全体教师为自己确定发展方向、发展层次和发展目标,制定个人专业发展的三年规划,提高自己实际操作能力。教师专业培训,避免盲目性、零散性、无计划性和被动性。把教学工作和教育科研有机结合起来,把日常最为突出的教育教学问题作为研究课题,积累资料,总结体会,进行反思,展开研究,形成规律,上升到理论。要求教师撰写教育教学案例,及时把自己的教学方法、心灵的感悟与收获等写下来,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升教育理念。教研处引导教师把自己的“教学随笔”和“教学后记”汇编成册、相互交流,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

学校打造学习型、科研型的和谐教师团队,对教师提出了“博”“专”“精”“新”的四字要求。实施“名师工程”,评选“我心目中的好老师”,鼓励教师大练基本功,参加课堂教学竞赛等,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抓好教师培训工作。近几年来,先后多次邀请有关专家到校讲学、座谈、调研;选送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培训达两百多人次,投入经费共十万余元。如,选送谭桂珍、刘兴保、兰艳玲老师参加全国希望工程教师培训,谭桂珍、张海葵两位主任参加全国校本教研实践研讨会,韦莉敏副主任参加广西第二期第二批“园丁工程”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黄红梅等18位老师参加河池市B类园丁工程学习。通过与著名教授、课改专家直接对话,教师们提升科研意识和能力。从2003年课改以来,教师参加全国、自治区、市、区级课堂教学竞赛及基本功比赛,有50多人次获奖。教师论文获奖或发表250多篇。近三十位老师荣获全国、自治区、市、区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教育科研推进了教育创新,通过机制创新、课程创新、教学方式创新,实现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近五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全区书画、器乐、声乐及学科竞赛获奖者达2906人次。2000年11月,全国农村小学作文教改成果展示现场会在我校举行,中央教科所白月乔主任在展示会现场欣然题词:“改革的典型、创新的示范。”2006年12月我校成功承办了广西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2006学术年会,全体师生向近100位专家和与会代表奉献了以“我能行、我参与、我快乐”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现场快速作文、古典诗词名句积累及运用、物品包装、自然实验、小小交易会,新编童谣、数学周记等素质教育成果展示,得到各位专家的高度评价。连续几年,我校初等教育质量整体评估均在全市名列前茅。我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小学作文教改”实验先进单位(并获首届教科研成果二等奖)、全国“集中识字”教学创始40周年先进单位、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中华经典诵读全国优秀学校”等。

4.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措施 篇四

一、高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是在国际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我国教育的实际和国家对人才发展的需求而提出来的,核心观点是围绕“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而展开的。2001年6月,教育部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构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高中课程改革承载着高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内容和方法,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高中课程改革的五大目标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次高中课改的价值追求,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较好地与国际基础教育所倡导的现代化接轨,本次课改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1、课程内容的突破: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课程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2、课程结构的创新: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3、建立新型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践环境;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立新的高中课程评价机制: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督机制。

5、赋予学校课程自主权: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三、高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课程内容与结构的调整

1、高中课程基本内容的调整(“三个层次八个领域”)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八个学习领域: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每个学习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八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

2、变化的主要情况

国家课程增加选修课:必修课学分116个(每一模块为2学分,一个学分为18课时),共2088课时;选修课学分22个,共396课时。

国家课程新增课程:信息技术4学分;通用技术4学分;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研究性学习15学分。

规范校本课程:规定学分6学分;每学分18课时。

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来看,教材要求呈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增强了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就教学的方法来看,主要要求体现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

从评价改革看,主要包括下列的变化:

高考方案:各省确定,教育部备案 ;

学业水平考试:各省统一组织,类似现行的省会考;

综合素质评定:定标准、有管理机制 ;

模块考试:学校自己命题、组织,类似于现在的单元测验;

学生毕业的规定:修习完成规定的不少于144个学分、各学科省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综合素质评价合格。

从这样的评价改革方案看,体现出了一种新的课程理念:把过程评价与终端评价相结合;把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把测试与评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四、目前的困难

高中课程改革自2010年秋实施以来,学校按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稳步推进。目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教师不适应

一是观念上不适应;二是对以模块为系统的教材不适应;三是教学方法跟不上已经变化了的教材。

2、家长对课改不理解、担心自己的孩子成了实验品;特别是到今天省上的高考方案仍然未公布。

3、教学硬件设施严重不足

班级学生人数过多,基本上是70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实验设备设施落后,多数为02年、03年时的设备,就是这种设备也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实验与探究学习;通用技术设备完全没有。

4、教师结构不合理与数量严重不足

学科极其不配套,同时几乎所有学科都缺教师。以我校为例,2012年秋季教师缺额将达到22人之多,其中语文2人、数学1人、外语4人、物理4人、化学2人、生物1人、历史1人、地理1人、政治2人、通用技术3人、音乐1人(这还不包括学校聘请的9名教师)。没有优秀的教师,课改无法顺利实施,质量无法有效提高;连数量都不足的时候,可能什么都谈不上了。

5、学生也不适应

5.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措施 篇五

成员:董宏伟李俊霞李中云张高峰 河南小学新课改指导组: 组长:董宏伟

成员:李俊霞李中云周志娟李希平王晓华赵文陈艳

河南小学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

一、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学习。一是学校每周定期组织业务学习,规定周二、周三、周四下午第三节分别为综合科教研组、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学习时间,教师要积极参予,认真听记,做好笔记。课改指导组成员每期至少做中心发言两次。二是积极参加市、县、镇组织和各类培训,提高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三是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各地先进的课改经验,开眼界、拓视野,引进来,用得上。

二、每学期开展新课改示范课、研讨课一次。组织镇、县名师、业务骨干及教学新秀,集体备课,名师示范,通过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探索、研讨、领悟、贯彻、实践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及内涵。

三、培养名师,争创名校。名师对整个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起着巨大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为此,学校制订了名师培养计划,并确定以下同志为培养对象:王晓华(省、市级、赵文、周志娟、陈艳(市、县级、顾志童、王磊、李希平、王玲玲、董香丽、孙丽(县、镇级。

四、制度制约,加压促变。每位教师必须完全以下的课改工作:

(1每学期制订个人课改工作计划。

(2每两周写一篇案例分析或教学感悟或课后反思或小论文。(3每学期上一节课改研讨课。

(4自学课改理论,做好记录,每周至少摘录或剪贴一篇与课改有关的信息、案例、论文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等。

(5每学期写一篇课改工作总结,并上交。(6教案书写规范,写好教学评点或课后反思。

(7每学期至少听课16节(领导班子成员32切,并做好记录。以上内容均与教绩考评和绩效工资结合。

五、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一是课堂作业要精选,全批全改,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错误要纠正,并做好批改记录;二是家庭作业要少而精,严格控制总量和时间,避免机械性复;三是作业布置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有梯度和针对性,避免统一化。

六、激励措施

为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新课程改革,学校把课改工作纳入教绩考评,并与绩效工资的发放结合。具体措施如下:

1、参加业务学习一次,教绩考评记5分,绩效工资记2分,中心发言一次,教绩考评记15分,绩资工资记5分。

2、在学校、镇、县、市上课改观摩课、研讨课、公开课或示范课(不包括优质课评选一次,教绩考评分别记50分、80分、120分、150分;被评为一、二、三等奖者,校级分别奖励50元、30元、20元,镇级分别奖励100元、80元、50元,县级分别

奖励150元、100元、80元,市级分别奖励200元、150元、100元。(由学校奖励,与绩效工资发放不结合

3、听课记录每期16节(领导班子成员32节,每听一节教绩考评记2分(领导班子成员记1分,绩效工资记1分(领导班子成员记0.5分。

4、每期至少写6篇案例分析或教学感悟或课后反思或小论文,每写一篇教绩考评记10分,绩资工资记2分。没有的教绩考评和绩效工资不计分。(每篇字数不少于600字,雷同者均作废,一律手写,打印无效

5、每学期至少摘录或剪贴6篇与课改有关的信息、案例、论文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等,每篇教绩考评记10分,绩资工资记2分。没有的教绩考评和绩效工资不计分。

槐店镇河南小学

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新课改名师

7897 7901 7895 7918 7914 新课改名师培养对象 7916 7910 7907 7911 7903 新课改活动剪影 7887 领导班子专题研究新课改工作 7949 7954 实施新课改教师动员会

6.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措施 篇六

“扎实推进学风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题教育实施安排

为进一步巩固我校学风建设,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关于开展“扎实推进学风建设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题教育的通知》(x学字[XX]x号)要求,结合北校区实际情况,现将北校区学风建设相关工作安排如下:

一、活动宗旨

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巩固学风建设成果,将我校学生刻苦求知,诚实求学的优良学风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内动力,营造浓郁的校园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时间

XX年3月-月

三、活动内容

1组织学风调研、督查

召开“扎实推进学风建设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题班会,充分调动班级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分析班级学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抓好落实,在此基础上积极创建优良学风,推进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2评选“优良学风班级”

评选北校区“优良学风班级”10个,推荐4个班级参评学校“优良学风班级”。请于月3日前提交优良学风班级名单,推荐班级名单、简介和视频(每个视频时长分钟以内,格式为P4格式,大小00以内;简介为140字以内。所有视频和简介一律用“院系全名+班级全名”格式命名)。学校组织月9日组织各申报班级进行答辩。

3开展优秀学生基层组织创建展示活动

在推荐参评学校“优良学风班级”的4个班级中推荐1个班级参评学校优秀学生基层组织创建示范班级。请于月3日前提交推荐班级视频。月9日学校将组织各申报班级进行答辩,评选出前名授予我校“优秀基层组织”荣誉称号,并推荐参加北京高校优秀学生基层组织创建展示活动。

四、评选安排

(一)宣传报名阶段(3月28日-4月10日)

1拟申报北校区“优良学风班级”的班级根据评选办法到校园网资源下载栏目自行下载报名表申报。

24月12日前将纸质版申报表报送辅导员老师。

(二)审核评分阶段(4月12日-4月1日)

1审核各班学生个人加分情况汇总,以证书为准,按照校级活动每人每证02分,北校区级活动每人每证01分,合计分数;

24月1日-4月19日,由北校区团总支成员汇总申报班级、加分情况;

3申报班级准备每班8分钟现场ppt演讲稿。

(三)现场评分阶段(4月19日-4月22日)

分期分批次现场竞答,给出现场分值。

(四)核定表彰阶段(4月22日-4月27日)

核定分数,表彰先进,推荐优良学风班级及优良学风宿舍报送学校,组织校内评选。

五、活动要求

1各班要高度重视学风建设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学风建设主题教育实效。

7.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措施 篇七

早在1994年, 我市就和北京、上海一起, 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在以后的十几年中, 我市一直为提高义务教育整体水平, 促进均衡发展做着不懈努力。先后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村级小学建设工程、教学装备升级工程和中心城区规范化学校建设工程。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 使我市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教育质量大幅提升。政府的公共教育服务, 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让孩子上好学校、受好教育的需求。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 义务教育在城乡之间、区县之间、学校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办好每一所学校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2008年, 作为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 我市启动实施了旨在实现较高水平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 重点不在办好几所高水平的“窗口学校”, 而在城乡统筹, 整体提升。目的就是要在前些年工作的基础上, 按照新的标准, 搞好新一轮的学校建设, 切实办好每一所学校, 教好每一名学生, 在较高水平上实现城乡一体、学校均衡, 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和普惠性。我市出台了《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 (2008—2012年) 》, 主要包括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和素质教育四个方面的内容, 共有100条要求。在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实施过程中, 市政府着力推进了五项重点工程, 主要包括校舍加固和功能提升工程、新增教学仪器配置工程、图书配送工程、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和“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这五项重点工程均以市级财政投入为主。

为了确保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我市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

一是区县政府和主管部门负责达标建设。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 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区县政府是责任主体, 区县教育局和学校是执行主体。作为责任主体, 区县政府主要负责加强领导, 统筹协调, 保障投入, 全面推进。作为执行主体, 区县教育局和学校主要负责对照标准, 自查自纠, 提升短边, 认真落实各项目标任务。

二是市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进行评估验收。各区县定期申报达标学校, 市政府教育督导部门组织督学和有关专家, 每年分两个单元, 分组深入到申报学校, 逐校进行督导检查和评审指导。验收合格的学校还要进行复查;验收不合格的学校要进行整改, 然后重新申报评估。

三是将达标建设与考核评优挂钩。将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建设, 纳入对区县政府和主管部门及学校的考核内容, 纳入义务教育达标区县的认定和教育先进区县的评选条件。只要有一所学校不达标, 就不能认定为义务教育现代化达标区县, 更不能评为教育先进区县。

经过三年的努力, 目前, 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校舍安全工程的全面完成和新增教学仪器配送工程、图书配送工程的逐年落实, 使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 校舍更牢固、更安全了, 校园更漂亮了, 功能设施更完备了, 在阅览室读书、在操场上锻炼的学生也越来越多。硬件的育人功能更加完备, 为深化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撑。

学校管理更加科学规范。通过达标建设, 学校进一步完善了规章制度, 健全了运行机制, 规范了管理行为, 加强了交流合作, 办学治校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

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校长更加关注教育教学, 教师们积极开展校本教研, 努力探索高效教学。特别是教师队伍建设两项工程的全力推进, 为深化课程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 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证。

干部教师的精神状态焕然一新。通过达标建设, 进一步凝聚了人心, 振奋了精神, 增强了信心, 广大干部教师团结一致, 上下同心, 加班加点拼达标, 一心一意谋发展, 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

学生、家长对就近入学更加满意。社会各界对达标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看到学校的巨大变化, 许多学生、家长对就近入学更加满意, 相信在家门口的学校同样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

按照我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有关部署, 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将分三步落实:第一步, 到2012年, 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建设任务, 实现较高水平的均衡发展;第二步, 从2013年到2015年,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提升工程, 实现更高水平的均衡发展;第三步, 从2015年到2020年, 进一步提升均衡发展的水平。

8.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措施 篇八

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心理辅导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则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制度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就其具体制度建设来说,我国很多中小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室,配备了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科研成果与工作成效显著。然而,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心理辅导的认知与重视程度不同,心理辅导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差别较大,违背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事件时有发生。有鉴于此,要普及、巩固和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大力加快、抓紧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建设。

二、学校心理辅导制度的地位和功能

学校心理辅导制度是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核心。它是教育行政部门为了贯彻执行国家和政府的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政策,保障学校心理辅导工作顺利开展,依照法规、政策而制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规则、规程或行动准则,即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规章制度,包括学校心理辅导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具体来说,学校心理辅导的根本制度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作为其根本任务;基本制度是指国家和政府颁布的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文件和条例制度,也可称之为学校心理辅导的法规性制度;具体制度则包括心理辅导管理制度、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制度、朋辈心理辅导制度、心理健康课程管理制度、精神疾病筛查及转介制度、心理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心理辅导的伦理制度、心理辅导人员的资格准入制度、心理辅导队伍的培养及督导制度等,即学校心理辅导的岗位性制度。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化,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建设也迅速得到发展。

就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制度来说,为了加强和推进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部指导性文件。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1995年,原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校德育大纲》,把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德育内容。1999年和2002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方法、形式和具体内容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2008年,卫生部、教育部等17部委颁布了《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对学校的精神卫生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特别是2013年颁布实施的《精神卫生法》,更是从法律层面上对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规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实施十年之后,2012年底教育部又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旨在全面推进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

上述各种政策、文件,可以说就是我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制度。随着这些文件、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我国大部分省、市、地区的学校都开始出现领导认识、组织体系、规章制度、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实施系统、心理辅导室的设置与使用、环境育人等心理辅导工作新局面。当然,和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建设仍有一定距离。

三、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与规范

就学校心理辅导的具体制度,这里以心理辅导室和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的建设标准与规范加以说明。

为了促进学校心理辅导室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我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实际需要,提出了一些地方性的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与规范。如《上海市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辅导室装备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中,对心理辅导室的基本配置和各项仪器的配置标准都有明确规定。然而,除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性标准之外,还需要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规范心理辅导室建设工作,便于评估和管理。我们认为,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与规范应包括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和伦理规范等三个方面。

软件建设。包括心理测评和档案管理软件、心理辅导教师资质要求及心理辅导室的岗位规章制度等。第一,心理辅导室须配备符合我国学校实际且能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理困扰的、科学的心理测评系统和档案管理软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库,动态监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为开展进一步心理辅导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心理辅导工作中的系列档案资料,如心理咨询面谈记录、热线咨询记录、网络咨询记录、心理危机信息库及危机干预记录、与家长沟通记录、与教师沟通记录、团体心理辅导记录等,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第二,教育行政部门应明确规定按师生比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对他们的任职资格和培训经历应有要求,并将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经费预算;对专职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纳入统一的归口,并规定统一的业绩考核标准等,保证每年接受规定学时的专业培训或学术会议,定期接受专业督导。第三,加强心理辅导室的制度建设,明确规章制度、工作规程、咨询程序、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等,建立健全心理辅导的预约、咨询、反馈、追踪调查等规则,明确规定心理辅导室的服务群体、开放时间,以及心理辅导教师每周需进行心理辅导的时数。

硬件建设。包括场地建设、环境要求、基础设施等。第一,学校心理辅导室应有专用场地,选址适当,本着安静又方便寻找的原则,尽量避开集体活动区等热闹场所。心理辅导室的使用面积要与在校生人数相匹配,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设置个体心理辅导区、团体心理辅导区、心理辅导教师办公区、来访者接待室和心理测评区、心理档案管理区、心理阅览区等,有些区域可以互相兼容。第二,心理辅导室的周围环境应比较整洁、幽雅和清静,室外张贴宣传展板、欢迎图标等;内部环境应温馨、舒适,让来访者有足够的安全感,特别是个别辅导等区域要保障私密性要求。第三,心理辅导室的设备分为基础设备和心理学硬件设备。常用的基础设备包括电脑、录音笔、电话机、摄像设备、隔音设备等,心理学硬件设备的配备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避免使用对学生健康成长不利的设备。如有的心理辅导室配备“宣泄人”工具,让学生采用殴打宣泄人的方式调节情绪,不利于学生学会适应性的情绪调节方法,应避免使用。

伦理规范。按照心理辅导行业的一般伦理规范,学校心理辅导室的伦理规范包括:心理辅导教师应尊重来访学生,与他们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有责任保护来访学生的隐私权,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有责任向来访学生说明工作的保密原则,以及这一原则应用的限度;辅导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他资料,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保存;心理测量与评估过程中应考虑被测量学生的理解水平,并使用恰当的教育、心理测量工具了解来访学生的情况;鼓励心理辅导人员进行专业研究以对心理辅导工作有所贡献,在研究时应尊重参与者的尊严,防止研究对象的权益受到损害;要事先告知或征求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

四、心理辅导示范校建设标准与规范

诚如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一样,各地为了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先后也制定了一些地方性的心理辅导示范校建设标准与规范。如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和达标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同样地,从国家层面推广各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更好地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和辐射效应,也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加以规范。

组织管理。包括学校领导的认识、组织管理和规章制度建设。第一,学校领导需充分认识到心理辅导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对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采取切实措施做好督导检查,确保认识到位,统筹到位,分工到位,责任到位,把各项具体制度落到实处,努力为心理辅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创建良好的条件和氛围;第二,建立学校心理辅导领导小组和工作责任小组,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全面规划与具体指导,并由专人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与实施,责任明确;第三,建设心理辅导工作的规章制度,有年度工作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具体的组织实施、指导督导、检查评估等管理制度,如岗位职责制度、心理辅导人员例会制度、督导制度、心理辅导室管理制度、心理健康课程管理制度、个体心理辅导制度、团体心理辅导制度等,并由学校领导定期检查、督促执行,推进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基础建设。包括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实施系统建设、环境育人成效和专项经费投入等。第一,加强心理辅导的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以专兼职心理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学校需按编制标准配备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并对其任职资格有所要求;重视心理辅导专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将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经费预算,定期安排心理辅导教师接受专业督导,支持他们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建立健全心理辅导工作的职业发展及激励机制,落实心理辅导教师的职称评聘问题,保障心理辅导工作的教学工作量或报酬,并对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第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心理辅导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行课程实施系统建设,将心理健康课程列入课程计划中,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设计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第三,优化符合心理辅导工作要求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等,发挥育人功能。加强学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小报和校园广播、电视、网络等载体,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向师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心理文化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潜能、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第四,建立心理辅导工作专项经费,规定学生人均经费的最低限额,并列入学校的经费预算;保障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基础设施的投入与更新,加大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投入和工作补贴,提高他们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育效果。包括科研与成果、工作成效等方面。学校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的同时,要注重开展科学研究,以科研为先导,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参与省、市、区级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并承担具体的研究任务。心理辅导教师队伍要有公开发表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或著作,并能够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研究工作,效果显著。特别是,心理辅导工作一定要突出学生发展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强调工作特色,注重工作成效,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心理辅导工作新亮点。

9.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措施 篇九

株洲市第十三中学

创建“两型”校园,既是株洲市探索建设两型社会、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工作的需要,也是校园切实提升师生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需要。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师生统一思想,加强认识,同心同德,真抓实干,在继承节能、环保传统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节约资源意识、环保意识、文明素质,全体师生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实际行动创建了卓刀泉中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校园。

积极创建“两型”校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宣传发动,增强师生节能环保意识 为了加强两型校园创建工作的领导,校园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书记、校长任组长,副校极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的主任、年级组长为组员,共同负责全校两型工作的领导、决策。校园两型创建领导小组成立后,大家认真学习市、区“两型社会”、“两型校园”建设文件精神,根据校园实际情况,制定了创建两型校园工作方案,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能源消耗岗位责任制、能耗统计制度、能源公告制度、舆论宣传制度、自查自纠制度、评比奖惩制度等,这些方案、制度的出台,有力保障了我校“两型”校园创建工作的展开与顺利推进。

在宣传发动方面,我校充分发挥校园网、电视、广播、宣传栏、电子屏等宣传媒体的作用,配合开展节能节水宣传周、环境保护宣传周等活动,大力宣传两型理念,增强广大师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营造建设两型校园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节能教育和管理,培养师生节能习惯,创建节能校园 我校加强师生节能教育,教师能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树立节能意识,自然形成节能习惯,严格要求学生树立节约意识,在教育教学中渗透节能教育,教师以身示范,做学生参加“两型”建设的合作者、组织者、促进者,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为了推进节能工作,学校组织节能课题攻关,在教师中开展节能研讨活动,开发了环保、节能校本教材。学生自主探究节能手段,产生了一些节能新思维,发明了一些节能小产品,增强了发现节能、解决节能问题的能力。

学校在节能管理过程中,突出强调节约用水用电,兼顾节约公共资源、节约办公用品、节约会议和公务经费等,凡是可以节约的地方,校园一定采取节约措施,增强师生们的节约意识和行为。校园加强节能管理,让校园的用水用电量及办公经费等显著下降。

为了节约用电,校园采取了下列具体措施:①把教室以外的所有公共走道里的电灯全部换成声控灯。②原来每班没有电表,有些班级存在浪费电资源的现象,现在校园给每个班级安装了电表,并在全校开展节约用电评比活动,校园的月用电总量大幅下降。③原来学校每层楼每栋楼没有总开关,现在都安上了总开关,便于学校在用电上实行宏观控制,如在不够冷、不够热时实行断电,在有的教师下午下班忘记关掉办公室电灯时,实行总断电,这样可以节约很多电资源。④把教师宿舍楼与校园用电分开,各自安装总电表,采取此措施后,校园的电费明显下降。⑤严格规定各班教室、各办公室在无人或光线充足情况下,不准开灯照明。⑥严格规定夏季气温不在35℃以上,不准使用空调,35℃以上使用空调时,设置温度在26℃以上,冬季5℃以上不准使用空调,5℃以下使用空调时,温度设置不高于22℃。⑦对老电路翻新,降低电耗损。⑧改变全体师生饮用水方式,把原来每个教室及办公室的大功率纯净水饮水机收回,在每层楼安装有净化自来水功能的饮水机,让全体师生集中饮用安全、卫生的饮用水。⑨本学期,校园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了方便教师中餐用餐,学校加强食堂管理,并补贴每位教师每月100元中餐费。该项制度实施后,学校严禁教师在办公室使用大功率的微波炉、电饭煲、热得快、电水壶等电器,发现后就没收。⑩严格要求各办公室各计算机房在无人操作电脑时,计算机设置为自动进入低能耗休眠状态,工作完成后及时关闭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下班后无待机现象。

为了节约用水,学校花大力气做了以下工作:①查找、改造地下水管漏水问题,换用新水管,使我校每月节约用水上千吨。②改换洗手间冲水装置,由原来的自动冲水改为手动槽式冲水器,达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部分洗手间应用感应水龙头。③更换水龙头,变慢拧式水龙头为快开式水龙头,避免水的浪费。④各班打扫卫生一律洒水,不得泼水冲地。⑤严格要求教师、学生喝水节约,教师用开水瓶打水时要适度,特别是快下班时不得过度储水,以免造成隔夜水的浪费。⑥更换渗水、滴水的水管、水龙头,杜绝水资源的流失。

在加强公共资源管理方面,学校科学规划布局,各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器材、仪器等基本上是满负荷运转,做到了物尽其用,降低了教育教学成本。教科书、参考书循环使用,年级间、校际间书籍、资料循环使用,日用纸张正反面印刷,复印纸、草稿纸双面使用,各职能部门推进无纸化办公,严格控制办公电话费,努力做到长话短说,节约话费开支。目前,我校所有办公电话都实行了月包制,即50元包干,长途电话仅校长室开通,校园采取多种措施节约话费开支。学校认真执行会议审批制度,严格控制会议数量、时间、规模,大力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努力做到节约人力、物力等资源。

另外,各班在节约使用清洁卫生工具,拖把、抹布、扫帚、废纸篓等方面合理使用,严禁无故损坏,及时妥善保管,以延长使用寿命。各班制定班规,严禁破坏桌椅等公共财物。学校在接待方面,严格遵循市会议精神,来宾一律在食堂就餐,不得超出接待标准。在学校维修、建设方面,采购节能材料。

三、加强环保教育,实施激励教育,创建环境友好型校园 学校开发环保校本教材,开设环保地方课程,还通过课堂教学学科渗透方式、周一升旗仪式等途径,加强学生的环保教育。近几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卫生习惯教育,通过劳动卫生包干等措施,创造了一个洁净、清爽、美丽的校园环境,提升了师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

校园环境布置充分体现育人功能,校园绿化率100%,绿化覆盖率30%以上,一年四季鲜花盛开,树木葱茏,再加上空气清新,芳草萋萋,整个校园就是一个美丽的花园。在注重硬环境育人的同时,学校加大力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激励教育文化特色在校园每处尽显。在班级管理中,在课堂教学中,在学校管理中,全体干群坚持激励教育模式,构建了和谐、民主、愉悦的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在激励教育文化氛围中,全体师生身心愉悦,深切感受到株洲市第十三中学不仅是一座大花园,更是一个学园是一个乐园。

学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积极构建充满活力、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氛围。校园设有带跑道的运动场、篮球场,体育器材配备达到国家规定2类标准,校园还设有宣传橱窗、图书室、阅览室、舞蹈室、医务室、心理咨询室等,能满足各种文体活动需要。学校按国家教学计划开足开齐体育、音乐、美术等文化课,响应国家号召,稳妥有序开展冬季长跑、阳光一小时等活动。另外,学校还保持传统特色,从1996年起,年年坚持开展艺体节活动,今年是第14届,每届艺体节,全体师生参加,分设20多个艺体项目,跨时4个月,达到了良好的以美承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陶情,五育并举目的。

四、加强检查监督,落实奖惩制度,逐步建立节能环保长效机制 学校在出台能源消耗岗位责任制、能耗统计制度、能耗公告制度等制度后,严格按章办事,对照规章制度定期检查监督。每周五下午,管后勤工作的吕建新副校长都要组织办公室、后勤室、工会、体艺等处室的主任一起检查校园的财产、卫生、安全情况,除了仔细查看每个教室每个办公室的用电用水情况、门窗桌椅保护情况外,还及时作好记载,在下周一的行政会上提出来,总结成绩,研究、解决问题,并由校长在每周四下午的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反馈节能、环保、安全等情况,对管理较好的班级,办公室及时予以表扬,反之则予以批评通告,每学期对各班各办公室进行评比,对于环保、节能表现优秀的老师,班主任给予精神和适当的物质奖励,对于造成恶劣影响的师生则予以适度惩罚。

五、存在的不足和努力和方向

经过全体师生努力,我校在前期创建“两型”校园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是离创建标准还有较大的距离,存在的不足还有较多,如:学生洗手用的水龙头还是手拧式的,今后需改装成感应式水龙头等。好在我校今年面临着高中标准化建设的机遇,我们将抓住机遇,把“两型”校园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工作与高中标准化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在以下四个主要方面作出努力:

1、把“两型”校园建设与校园的激励教育理念紧密联系起来,用激励教育理念指导、完善“两型”校园建设工作。

2、进一步开发“两型”校园建设校本课程。

3、向兄弟校园学习,借鉴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我校“两型”校园建设相关制度。

4、进一步发挥网络功能,使校园管理、教育教学等工作实施网上办公,努力做到节约用纸、用电。

5、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凸显“两型”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作为一所省级示范校园,我校师生在环保、节能方面的意识,习惯原本是良好的,借“两型”校园示范校创建的机会,应该说更增强了全体师生的环保、节能意识,更规范了他们的行为习惯,此次创建活动,显著改变了我校的校园面貌,改变了师生的精神面貌,进一步提升了师生的综合素质,从这些角度来看,创建“两型”示范校活动既是对我校工作的大检阅,更是大促进,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株洲市第十三中学将以此次创建活动为契机,在已完成部分环保、节能制度的基础上,在这些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构建环保、节能长效机制,力争把我校的环保、节能工作做得更好,让株洲十三中学成为名副其实的“两型”示范校,为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倾心尽力而为,为构建和谐洪山,为株洲市构建“两型”社会作出贡献

10.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措施 篇十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和XX市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依据XX市教育委员会

XX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的通知》精神,在总结我区前四轮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价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我区新一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价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推进素质教育持续发展,通过实施素质教育的督导评价,切实加强对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和指导,强化落实学校办学主体责任,引导学校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育人观和质量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督促学校依法办学、规范发展、内涵发展,不断提高育人质量,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立德树人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教育督导,强化学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育人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育人全过程,形成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行为养成和身心健康有机结合的育人方式,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发展素质教育

持续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通过教育督导引导学校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高度,从“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的时代要求,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综合素质培养,推动学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学校治理,深化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破解育人工作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助力学生形成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三)聚焦育人质量

质量是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满足人民群众对享有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基本需求,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通过教育督导促进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内涵发展,始终将学生放在正中央,聚焦学生获得,提高育人质量,将学校办学发展与育人质量相统一、综合改革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育人方式,完善课程供给,深化实践育人,加强质量监控,提高教师发展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实际获得感。

(四)依法依规实施

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不仅是学校办学的基本遵循,也是教育督导部门实施督导评价的重要依据。教育督导要坚持依法依规,科学组织实施。通过教育督导,督促学校始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实施发展素质教育各项政策要求落到实处。建立完善的教育治理体系,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取得实效。

(五)促进学生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督导要坚持育人为本,体现学生获得,把教育教学工作是否符合学生成长发展需要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重点考察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劳动习惯、科学文化素质养成和身心健康发展情况;学习兴趣、习惯和能力培养情况;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形成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培养情况;学校育人体系对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支持保障情况等,使教育督导真正成为助力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督导评价组织机构

(一)成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价领导小组”,负责此项工作的统筹协调。

教育督导室主任担任组长,教工委、教委和督导室主管领导任副组长。

(二)成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价工作小组”,负责完成督导评价工作。

区教育督导室负责整体组织,区教委相关科室参与配合,督学责任区具体实施。

四、督导内容

督导评价内容包括:组织领导、学校治理、教师队伍、教育教学、实践育人、办学成效和特色工作等七个方面,涉及22个二级指标和51个三级指标,涵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各个方面。

(一)组织领导

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党政领导参与决策和监督机制。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遵循教育和学生发展规律,推进育人模式改革与创新。

(二)学校治理

学校要坚持依法办学,切实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利,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校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等,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学校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落实校务信息公开、教育收费公示等制度。学校发挥家长和社会相关方面协同育人作用,加强校外安全管理,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三)教师队伍

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教师遵守法律法规严于律己,自觉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学校注重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和教师硏修,注重教师发展保障,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

(四)教育教学

学校健全德育管理机制,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坚持文化育人、养成育人,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学校体卫、美育、劳动教育工作体现素质教育内容。学校严格挑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建立完善教学常规管理机制,提升课程建设能力,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学校注重推进教学改革,营造和谐课堂氛,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发挥内部督导教学诊断作用。

(五)实践育人

学校制定并落实综合实践课程方案,开发探索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的内容与方式,积极开展艺术、体育、劳动、科技和优秀传统文化等多种课内外教育活动,提升学生整体综合素养。

(六)办学成效

学生素质全面提升,学风良好,劳动意识与习惯建立,体育与艺术素养提升;教师能够自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四有好教师”和“四个引路人”成为教师的共同追求;学校办学取得实效,学生学业成绩整体水平稳中有进,办学效果满意度测评达到良好以上。

(七)特色工作

学校改革创新成果符合学校办学方向和发展目标,办学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效果显著。

五、督导实施

(一)督导对象

全区普通中小学校。

(二)时间安排

20XX年,研制我区《实施方案》,细化评价指标体系,明确督导评价时间、督导方式、流程,确定实地督导学校名单及安排。2020-2022年内分批组织完成对所有普通中小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督导评价和总结工作,具体督导时间由学校所在督学责任区提前3个月通知学校。

(三)主要任务

1.指导学校开展自我评价,更新综合督导数据平台

指导学校定期开展素质教育内部督导,对照督导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自我诊断、自我评价,建立以学校为本的全过程、全方位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明确内部督导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和督导方式等,依法依规、有序推进素质教育内部督导工作。开展内部督导过程中,以提高育人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实际获得作为衡量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情况的核心。通过开展学校内部督导,促进完善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和水平。学校以《实施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按照评价办法,结合本学校工作实际,落实工作要求,完成自我评价。

在开展实地督导前,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区综合督导数据平台进行更新,组织相关学校提交自评报告书及相关电子文档材料。组织相关学校进行培训,就督导平台的使用、自评报告的撰写、现场督导流程的安排、评价材料的准备等进行讲解。

2.组织区级实地督导评价(2020年—2022年)

根据统一部署,2020年X所(试评),2021年上半年XX所,2021年下半年XX所,2022年上半年XX所,2022年下半年XX所,总计XXX校。对校址分布在不同责任区的学校开展联合督导。

组成督导评价工作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参考学校自评材料,对自评工作合格的学校进行综合督导实地评价。

实地评价过程中参考学校自评报告,采用调查表、问卷、听课、查看文档资料、查看校园环境、座谈、访谈等方法收集评价信息后,综合分析评价信息,对三级指标评定等级(分数),整合评价结果,对学校工作水平做出综合价值判断,填写督导评价量表,形成督导评价意见,并向学校进行回复。

3.督促学校整改提升(实地督导后)

区教育督导室在完成对学校实地督导评价后,形成综合督导评价意见,及时反馈。被督导学校在督导评价意见下发一个月内制定整改方案,提交学校所在督学责任区备案,并依据整改方案改进工作。挂牌责任督学在后续每月一次的随访督导过程中,对学校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四)督导评价等级

1.三级指标得分:按A、B、C、D四个等级评价。A级:各项要求全面落实,成效好;B级:各项要求全面落实,成效较好;C级:各项要求基本落实,成效一般;D级:各项要求未全面落实,有缺项。普通中小学自我评价和督导评价均采取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在对三级指标进行定性等级判断的基础上确定实际得分。

2.综合评价等级:按“A

优秀、B

良好、C合格、D

不合格”四个等级评定。

综合等级评定办法如下:(附加分不纳入总分)

总分≥90分,综合等级为优;

90分>总分≥75分,综合等级为良;

75分>总分≥60分,综合等级为合格;

60分>总分,综合等级为不合格。

六、督导评价结果的使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赋予督导的职能,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将进一步完善综合督导评价结果的公报和通报制度,将综合督导评价结果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予以公布。综合督导评价的结果既是对学校进行考核、奖励的重要依据,也是学校研究改进教育工作的重要参考。评价等级为“D”的学校,区教育督导室将于次年组织复评工作。

七、督导评价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实施方案》是我区教育督导部门对学校进行综合督导评价的标准性文件,也是各中小学实施学校管理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指导性文件。各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抓好组织落实。要将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价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工作,持续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发展。

(二)以督促建,推进学校发展

各学校要建立自评领导小组,认真开展学校内部督导评价。自评过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督导评价工作要求,通过教育督导促进和引导学校在优化学校治理、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实践育人等各方面持续发展,促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各项政策的落实。要把贯彻执行《实施方案》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整体推进,针对发现的问题边查边改,注重反馈落实,促进学校工作发展。

(三)严密组织,保证客观公正

11.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措施 篇十一

【中图分类号】G522.3

金钥匙学校是蒲江县教育局主管下的公立农村小学。学校所在地较为偏远,生源多为留守儿童及贫困家庭儿童。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较为落后,教师成长缓慢,学生综合素养低,家长满意度低。2012年9月在成都教育“深化城乡教育互动发展,促进教育圈层融合”的指引下,为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从“学有所教”向“学有良教”的跨越,“区域教育联盟”不断创新互动发展,成都市尝试探索了农村学校委托管理的模式,成都市金沙小学与蒲江金钥匙学校之间的委托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用而生。

一、充分调研、结合实际,积极筹备托管项目

1.认真调研,诊断学校存在的问题

通过访谈、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校的常规管理、教师队伍、课程活动等的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摸清了学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结构性缺编严重;教育经费短缺,教师待遇差;管理粗放,生源流失严重。

2.群策群力,共同探讨学校发展规划

在钟樱校长的引领下,群策群力,不仅发动广大教职员工共同思考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更结合了金沙团队的力量共同探讨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委托管理实施方案》及《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努力打造一所国际生态田园学校,构建一种开放、幸福、田园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氛围。

二、探索实践、全面更新,落实托管具体措施

1.确定工作重心,决策办学方略

为了缩短提升学校“底部”、增强“造血”功能,让学校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的周期,学校把托管工作重心放在“观念、文化、课程、队伍”四大办学核心要素上,着力更新育人观念、重构课程体系、重塑学校文化、提升办学质量,催生金钥匙学校的蝶变。在实践中提出了“情感融入——观念融合——整体提升”治学三部曲,通过“暖阳关爱、质量提升、共同成长、文化建构”四大工程,以及愿景构建、学校文化融合、師资队伍打造、课程评价改革等多项举措,推进托管深化,保障托管成效。

2.提炼办学理念,引领教师发展

根据学校实际,将办学理念定位为:“追逐梦想,幸福成长”。努力打造一所国际生态田园学校,构建一种开放、幸福、田园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氛围。学校确立了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科学规范的学校管理为保障,以“文化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扬校”为脉络,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目标。与此同时,还指导每位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构建自我评价机制,激活教师的原动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3. 建立成长共同体,重构学校文化

金沙小学和金钥匙学校开启了“一对一”共同成长计划。建立教师成长共同体,开辟了从输血到造血,教师自主成长的途径;建立学生成长共同体,注重交互体验,引领多元成长;建立家长成长共同体,实施民主管理,携手成长。与此相适应,在学校的外显文化方面,营建了以“幸福林”、“梦想舞台”、“开放式学习体验区”、“个性化展示空间”为核心的田园生态校园环境,从环境文化入手,构建了充满生机活力,灵动温馨的学校文化。

4.完善规章制度,培养后备干部

坚持民主开放的管理原则,坚持实行校务公开,开展民主监督。学校不断完善绩效机制,通过全面量化、定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进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以课时化为主线,以业绩为中心,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建立了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激励人才创造价值的分配机制。学校还进一步完善了教代会制度,组建教师民主管理委员会。同时大量启用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学校后备干部,充实行政梯队,使学校管理焕发新生。

5.聚焦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教学的常态机制

优化作息时间,开发校本课程,推进田园农耕课程。开设了涵盖体育、艺术、语言、益智、生活技能等5大类近20门科目的“梦想教室免费选修课”,构建“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新型课程模式。

(2)实施质量监测,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金沙小学与金钥匙学校携手努力,形成了相对统一的“度量衡”:培养目标统一、教学要求统一、学科标准统一、课程设置统一、训练体系统一、测评手段统一。打通了课程、资源、活动、专家、社会力量全面共享的通道,同时两校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所在地资源实施特色项目和特色考评反馈。

(3)教育科研兴校,课题研究引领

学校以教研组和年级组活动为核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加强了教育科研工作,引导教师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投身到课题研究当中,开展科研工作。在推进科研兴校的过程中,学校通过修订完善科研奖励条款,以及实行“鼓励冒尖,重点扶持”等激励手段,逐步形成了科研竞争机制,形成了全员参与的科研氛围。教师们也在课题研究中掌握了更多的教育新理念、新方法,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起到了良好的质量促进作用。

三、质量提升、进步显著,委托管理显实效

在三年的委托管理实践中,学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教育管理科学有序,行政管理水平日渐提升,干群关系融洽,教师队伍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全校上下形成了很强的凝聚力。学校教学质量也显著提高,综合质量积分、目标督导考核从全县末尾跃居全县前茅。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家长及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办学成效的显现,也得到了各级媒体的关注认可与宣传报道,《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各大媒体均对委托管理工作进行了高度的赞誉与评价。

上一篇:描写雪景或雾景的片段下一篇:心理学教学设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