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方案设计

2024-08-30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方案设计(精选12篇)

1.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方案设计 篇一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选手乔聪。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 小学数学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下面我将从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的基础上,通过单元主题图创设情境逐步引入有余数的除法问题,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体会余数的意义,并明确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能够正确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三、重点与难点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我制定的: 重点: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

难点: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步计算所表示的意思,并明确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

四、教法与学法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并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我确定的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

学法:学生通过观察交流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五、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本”,设计了这四大板块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引导探究,感悟新知。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下面,我先说第一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我引入“快乐数学园”情景图,“同学们,小动物们在布置房间呢,这是它们挂的气球。仔细看看,有什么发现?(按黄、红、绿排列)。你们能很快说出第18个是什么颜色的吗?(绿色)。(出示编号检验猜测结果。)”

“挑选你们喜欢的编号让老师猜猜看。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猜得又快又准吗?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也能行。”

(二)引导探究,感悟新知。

在这个环节,首先出示场景,“我们周末要开场联欢会,用鲜花装扮是不是更漂亮呢?”(出示场景图)

这里有23盆花,先搬15盆,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怎样列式呢? 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提问 这个除法算式中,15、5、3分别叫什么? 我们可以列成竖式: 5 1 5 1 5

0 并向学生强调:商写在正确的位置上,单位要写对等。

这一环节复习表内除法的知识,让学生对竖式有初步认识,为下一步更好地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感知余数的产生

“同学们,23盆花都摆上,每组5盆的时候,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学生还剩3盆)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同学们做得很好,大家列的算式不一样,大家互相交流的时候是不是不太方便呢?我们都写成一种形式,即23÷5=4(组)„„3(盆)

(板书:23÷5=4(组)„„3(盆))

剩下的3盆我们怎么称呼它呢?我们大家一起给它取个名字吧?我们叫它 余数。我们在商的后面点上6个小圆点,然后写上余数。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竖式怎样列呢?引导学生列式,并分析每个数字的含义(商4表示可以摆4组,余数3表示剩下3盆),23除以5等于4组余3盆。5 2 3 2 0 当我们平均分物体的时候,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有时会有多余的数产生,这个数被称为余数。

如果有16盆花可以摆几组?如果是17盆,18盆„,24盆,25盆呢?,现在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展示学生列式。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余数和除数,“同学们,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余数<除数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反思性活动让学生自己探索出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即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过练习。因此我针对本节课的重点精心设计了这样三道题,首先让学生判断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计算是否正确,及时巩固“余数比除数小”,接下来通过“动手练一练”熟悉“除法竖式”的基本结构,最后结合生活场景引导学生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练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有余数的除法。

我再次出示“数学游乐园”情景,“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老师快速猜出气球颜色的奥妙了吗!”,你们也来试试吧!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对除法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说一说,相互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请同学们从以下提供的练习和活动中,挑选喜欢的一项或两项在课外完成。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学习和生活的素材,让学生自主选择量力而行,以便于因材施教。

六、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简洁明了既显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又用彩色粉笔标记重点,使学生一目了然。

有余数的除法

23÷5=4(组)……3(盆)余数

2 3 2 0 余数<除数

我说课的内容到此结束谢谢指导。

2.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方案设计 篇二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激发兴趣

1. 考考老师:

请同学们利用已经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 用学具设计一个规律, 然后告诉老师, 你是怎么摆的, 接下来你想让老师猜几号学具, 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么。不信, 谁来考考老师? (可以请不同的学生试一试, 学生很惊奇。)

2. 适时引入:

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等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 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了。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 用学生考老师的形式引入新课, 这样做, 既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 建构概念

1. 明确图意, 展开思维。

呈现教学情境图:通过创设校园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 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每组摆5盆, 最多可以摆几组?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 引导学生展开观察、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活动, 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应用意识, 为下面学习奠定基础。

2. 实际操作, 感受新知。

(1) 教学例题2。①出示例2: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 还是每5盆摆一组, 最多可以摆成几组?②动手操作:你们是不是也能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 看看每5盆摆一组, 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③认识余数: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 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板书:余数) ④尝试列式:23÷5=4 (组) ……3 (盆) ⑤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 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 叫作有余数的除法。 (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⑥小组讨论: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⑦学生汇报。⑧列出竖式:

(2) 观察比较:看看我们前面学习的例1和现在学习的例2的竖式, 比一比, 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3) 尝试练习:选择两个算式用竖式计算。 (一个正好分完, 另一个不能正好分完。)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 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对新知识的学习进行准确定位, 既为学生创设了“跳一跳, 摘桃子”的思考平台, 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 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会到探索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三、观察比较, 理解概念

1. 探究关系:

出示例3, 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 先列式算一算, 再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余数与除数, 你们发现了什么?

2. 归纳总结: (1) 剩下不能再分的数才叫余数; (2)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要比除数小。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在前两个例题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学中如果让每一个学生都来计算这一组题, 势必花费学生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学生也会产生厌烦情绪;而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 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通过团队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

四、巩固拓展, 运用新知

1. 巩固题:第52页的“做一做”。 (判断题, 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2. 开放题:

想一想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 如果除数是9, 余数有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7, 除数有可能是什么数?

3. 游戏题:“猜猜看”。 (图示呈现:一组有规律的图形, 猜一猜第8个是什么图形、第12个是什么图形。)

4. 拓展题:

现在你们能想出老师为什么会很快猜出你们前面所摆的学具是什么了吗?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 很快地猜出第18个、第24个图形是什么吗?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开放性、灵活性、启发性和挑战性。通过让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练习,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尤其是最后一个练习, 给学生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整节课前后呼应, 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五、归纳小结, 结束全课

3.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方案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认识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

2、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初步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3、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开展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表内除法竖式。

教学准备:主题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谈话导入: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同我们一块儿学习数学知识已经有两年多了。今天,他们又要带我们去哪儿呢?请同学们跟着去看看吧!(出示第49页主题图的挂图)原来希望小学的同学们正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场面真是热闹非凡啊!认真观察,说说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2、学生充分自由地说。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分小组解决主题图中的数学问题。

(1)观察主题图,解决数学问题

刚才同学们都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具体。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情境场面。根据这个场面来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把它解答出来。

(2)小组活动。

(3)分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二)教学例1

(1)创设故事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5÷5=3(组)

(4)学习表内除法竖式。

①除法算式除了15÷5=3这种横式的表示方式,还可以用竖式表示。

②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③让学生联系横式认识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④请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⑤想想:上面的15和下面的15是同一个意义吗?

⑥让学生快速记忆各部分名称。

(三)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1、操作探究“篮球比赛”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篮球比赛”中有21个同学,5人分成一组,可以分成几组?同学们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看看可以正好分完吗?

2、初步感知“有余数的除法”

21个同学,5人分成一组,可以分成4组后,分不完了,还剩1人。这种现象就是本单元我们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3、你能说说在生活中遇到的这种现象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请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7÷336÷425÷5

2、我会算

你会写、会算哪些竖式?在本子上愿意写几道就写几道,同桌相互检查。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4.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方案设计 篇四

教材P52例和“做一做”,P53第2、4题。

教学目标:

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道具:

练习卡片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复习。(略)

二、新课。

教学P52例3。

1、现在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几组?

列式解答          15   ÷   5   =   3  (组)

2、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

如果是17盆呢?

如果是18盆呢?

如果是24盆呢?

如果是25盆呢?

板书:(略)

3、观察以上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余数   <   除数

4、小组讨论。

师:从整体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增加,除数不变,商不变,余数随着被除数增加而增加。

三、巩固新知。(练习卡每人一份)

1、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再填方格。

A、 14 ÷ 7 =[]                    B、14 ÷ 2 = []

15 ÷ 7 =[]……[]                 14 ÷ 3 = []……[]

16 ÷ 7 =[]……[]                 14 ÷ 4 = []……[]

17 ÷ 7 =[]……[]                 14 ÷ 5 = []……[]

18 ÷ 7 =[]……[]                 14 ÷ 6 = []……[]

19 ÷ 7 =[]……[]                 14 ÷ 7 = []

20 ÷ 7 =[]……[]                 14 ÷ 8 = []……[]

21 ÷ 7 =[]                       14 ÷ 9 = []……[]

22 ÷ 7 =[]……[]

23 ÷ 7 =[]……[]

24 ÷ 7 =[]……[]

25 ÷ 7 =[]……[]

26 ÷ 7 =[]……[]

27 ÷ 7 =[]……[]

28 ÷ 7 =[]

师:从A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B组题目你发下了什么规律?

从A、B组题目中你发现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

无论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他们的余数都比除数怎么样?

2、巩固练习。

教本P53第2题。(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的大小,仍可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3、教本P53第3题。(变式或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4、完成教材P52“做一做”(判断对错)

四、全课小结。

师:[1]这节课你们学会了那些知识?

[2]发现了什么规律?

[3]在计算中要应注意什么?

五、作业练习。(独立完成)

教本P53第4题,用竖式计算。(注意书写格式)

六、下课。

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四)

练习内容:

教材P54第5、6、7、8题和补充题。

练习目的:

通过巩固,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提高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的能力。

练习过程:

一、复习:

1、4×7-28=             34-5×6=              4×8-24=

2、在(  )里最大能填几?(略)

3、根据题意写出横式。

(1)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2个。列式:(略)

(2)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

(3)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

4、计算:(用竖式计算)

37÷4           49÷6          32÷5           25÷7

5、完成教材P54第5题。下面的计算对吗?

(1)48÷5=9…………3                 ( )

(2)33÷7=5…………2                 (      )

(3)63÷8=7…………7                 (      )

(4)5×6+4=34

6、当师傅。(完成教材P54第6题:有29片扇叶,每台电扇装3片,这些扇叶可装多少台呢?)

7、把计算卡片分一份。(P54第7题)

8、求彩带的长度。

一个8边行,每边长3厘米,一条彩带围一周后还剩下2厘米,求这条彩带长多少厘米?

二、全课总结。(略)

三、补充思考。(与家长同学习)

(1)把10枝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得几枝?还剩几只?

(2)有羽毛球23个,如果每盒里装5个,可以装几盒,还剩几盒?

(3)有42个萝卜,每袋装8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四、下课。

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五)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P55(例4)~~P56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

教学道具:

7枝铅笔、口算卡片若干张、信封8个、学生每人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说出得数)

4 × 8        37 + 5          5 × 8         72 ÷ 8

24 – 6       7 × 9          56 ÷ 7        49 ÷ 7

18 ÷ 3       42 ÷ 6         9 × 4         45 ÷ 9

2、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跟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根?

(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

二、新知。

1、动手操作,提高能力。

7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自己先分分看)

师: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按题意分一分,然后上台表演。

……………………

2、教学教材P55例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观察例2图1,从中你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条件)。

(2)把例2口述成文字题,出现在黑板上:

有32人跳绳,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3)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汇报。

学生1,口算:32 ÷ 6 = 5 (组)………………2人

学生2,笔算:                       5

6 /ˉˉ 3ˉ2ˉ

3  0

ˉˉˉ 2ˉ

答:可以分成5组,还多2人。

(4)师:谁能说一说这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5)式子中的32、6、5、2各表示什么意思?

(6)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7)师:对上述解决问题,谁还有疑问的举手说。

三、巩固练习。(开放性练习题)

1、做教材P55“做一做”。

(1)先从图中找信息。

(2)根据信息,选择自己要买的物品,再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本课小结。(略)

五、练习作业。教材P56第2、3题。

教学反思:

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六)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

教本P57~~P58上的内容,第4~8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事物、解决问题。(P57第4题)

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P57第5题,开放性题目,讲出道理既可)

三、根据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1)P58第6题。

(2)P58第7题。

(3)P58第8题。

四、学生汇报各自解决问题的思路。

五、全课总结。(略)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第一课时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68中的主题图。

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乘法。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6×4        8×5     9×7     7×5    6×8    9×7

二、结合生活情况使学生加深体会乘法的含义。

1、教学p68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科书p68中情境图。

思考:①、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②、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游戏项目。

(2)、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

(3)、各小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5)、师:根据你们提供的信息(条件),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里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有乘法。

(1)、学生汇报。(略)

(2)、师:这些活动,你们在哪亲身体验过呢?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使用乘法计算?

学生通过思考,自由回答。

三、练一练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上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略)

5.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方案设计 篇五

教学目的初步培育门生在具体的生存情境中采集信息,提出题目并解决问题的本领。教学准备

老师:课件。

学生:表格。

教学进程

1、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老师:同学们,咱们先来猜做个游戏好不好?

出示课件:想想,第十六个图形是什么样的?第35个呢?第98个呢?老师:我们应用有余数的除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同学们真棒,猜得特别精确,实际这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2、尝试题目,自主学习。

(一)表现例四的主题图,让学生察看。

老师:在同学们的体育活动之中也会出现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大家请看!发问: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甚么?

你能依据图中的有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一:有32个同学

生二:教师要求每六人一组

生三: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课件同步涌现: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师: 你能帮教师解决这个数学题目吗?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法子算一算,入手吧。

(二)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

老师:小帮手们动作可真快!请两位小帮手给大伙儿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师:哪位同学给人人说说自己的算法?

老师依据学生的口述板书,要是有的学生没有写出单位,这时候发问:

师:这里的商五示意甚么意思呢?余数二呢?那单位各是什么呢?(依据商和余数的单位发问:

老师:你们知道这里的商五示意甚么意思吗?余数二呢?

生:商示意可以分五组,余数示意还多二人。)

(三)出示实习十三的第二题。

师:下面这道有关跳强绳的题目怎样解决呢?看谁做得又对又快!19-八=十一(米)十一÷二=五(根)……一(米)

答:可以做五根短跳绳,还剩一米。

6.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方案设计 篇六

一、小学数学“有余数除法”教学的相关思考

(一 ) 是否要对除法意义追问和温习

一般情况下, 在开展“有余数除法”教学前, 教师首先对除法计算进行复习, 然后会组织学生提问题, 这时就会出现以下两种常见的场景:

第一种:首先教师没有追问“为什么”, 直接问学生计算的结果, 讨论算法之间的单位问题.

第二种:教师追问了“为什么”, 但学生无法表达含义. 其实很多学生不完全理解. 对于运算意义相关问题的解决, 一定要让学生明白, 教师追问使学生理解;同时还有它的延伸延伸. 也需要对除法的含义进行回顾. 有些学生为什么不能回忆起除法的含义呢? 一是, 之前的几节课重心偏于计算, 对除法的含义忽略. 二是, 学生对两种除法的含义都是在整除问题上学习的, 直接接触有余数除法必然有些不适应. 所以通过整除的复习及提问来激活有余数除法这个课题.

(二 ) 教师对 “有余数除法 ”结构感知的关注度

在学习中, 教师在对新课“有余数除法”巩固之外, 应提出一些有余数问题, 让学生解决这节课的练习题. 其实可以想一下, 为什么产生学生学不会的现象呢? 主要是因为教师太激进, 过于强调实际应用, 而没有对有余数问题的结构感知进行关注. 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多关注结构感知.

(三 ) 教师选择什么样的课题和讨论

在练习过程中, 拓展其实很重要要. 其实教师在这一节有余数除法的课上, 应课下多列些有余数除法的例子, 让同学围绕商、被除数、余数三者展开讨论, 进而巩固学生的理解.

二、小学数学“有余数除法”教学的具体实施

学生在学习并操作“有余数除法”的过程中, 必然会有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经验, 只是缺乏正确清晰的概念认识. 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是至关重要的. 当新概念出来的同时, 再去解释概念的发生和过程. 还要注重对比解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

老师 (12个相同的模型) :一共12个模型, 现在用其中的3个拼成一个杯子. 那么让我们想一想12个模型一共可以拼成几个像这样的杯子?

学生:4个杯子.

老师:真聪明, 那么你是怎么想的呢?

学生:3个模型拼成一个杯子, 那么12除以3就是4个了.老师:很好, 用咱们学过的除法运算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这里有14个模型, 那么我们想一想, 每3个可以拼成一个杯子, 可以拼多少个这样的杯子呢? 如果我们再换一个造型, 每4个拼成一朵花, 14个模型又能拼出几朵这样的花呢?

老师:有人知道了吗? 在自己的纸上分别有14个模型, 规划一下, 想好后, 想一下用一道除法算式来表示出你做的过程.

老师:根据自己的图, 看着自己的算式, 说一下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因为这里有14个模型, 我把它每4个分为一组, 最后多出了2个.

老师:那其他的同学呢?

学生:也是每4个一组, 多出了2个.

在学生初步理解3个模型不能再拼成一个杯子之后, 教师又组织了“用4个模型拼花”情况的讨论, 然后教师详细地给学生讲解并用投影仪画一下:14÷4 = 3.2 (个) .

老师:可以说一下你是怎么想出拼花的结果的?

学生:我就是每4个组在一起, 这样有3组, 还剩下2个模型.

学生:因为12接近14, 所以用12除以4, 那么就有3组了, 14比12还多2个.

所以说, 用对比的学习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三、小学数学“有余数除法”的若干构想

(一 ) 复习“有余数除法”.

( 二 ) 举上面的例子 ,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 可以分多少个杯子? 要求学生自己列式, 并且讨论为什么要运用除法运算.

( 三 ) 对上面的例子不断地换数 , 再让学生提问题 . 如果学生问:可以分几个? 此时教师不予点播, 等算出结果后再进行讨论. 如果学生提出:“可以分成几个? 还有多少个? ”教师便引导:怎么一下子有连续两问呢? 随后教师点出:连续的两问就可以用“可以分成几个, 还有多少个”这样的句式呈现.

(四 ) 列出式子 , 讨论为什么用除法运算.

(五 ) 计算结果 , 讨论商 、被除数 、余数的单位关系.

(六 ) 相对比较 , 两者相关的关系 , 哪里相同 , 哪里不相同.

(七 ) 习题练习 , 让学生自己反思并和同学研究讨论.

这节课是在除法知识作为基础的情况下来进行学习的, 又有了新的定义, 学生虽然在平时有一些认识, 但理论上还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思考过程. 因此, 为了让学生牢牢掌握这种运算,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下学生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的含义, 来沟通数学这两种重要的运算关系,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四、结语

7.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方案设计 篇七

(一)(5分钟)

65÷5=

906÷3=

870÷4=

716÷5=

80÷6=

783÷3=

804÷2=

148÷8=

246÷7=

750÷5=

103÷3=

123÷3=

144÷9=

97÷3=

352÷5=

296÷4= 860÷2=

220÷9=

153÷5=

357÷6=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系列练习

(二)(5分钟)

64÷2=

128÷8=

446÷2=

911÷9=

405÷7=

76÷8=

325÷4=

155÷4=

718÷6=

350÷8=

871÷6=

220÷9= 618÷4=

654÷5=

622÷8=

900÷6=

677÷6=

192÷7=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系列练习

(三)(5分钟)

75÷5=

425÷3=

615÷5=

740÷8=

50÷6=

200÷7=

375÷5=

392÷3=

638÷8=

441÷5=

412÷3=

624÷4=

375÷5=

60÷6=

468÷5=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系列练习

(四)(5分钟)

510÷3=

194÷2=

516÷6=

43÷8=

125÷5=

415÷4=

705÷3=

921÷3=

874÷5=

352÷5=

429÷3=

524÷8=

97÷3=

87÷4=

412÷3=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系列练习

(五)(5分钟)

103÷3=

444÷6=

121÷4=

966÷7=

728÷8=

315÷7=

919÷6=

88÷4=

756÷9=

728÷8=

83÷5=

919÷6=

308÷7=

427÷5=

98÷8=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系列练习

(六)(8分钟)

19÷2=

432÷8=

368÷5=

804÷2=

941÷9=

157÷2=

315÷3=

45÷3=

826÷4=

800÷6=

98÷7=

267÷7=

825÷5=

132÷2=

285÷6=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系列练习

(七)(8分钟)

67÷3=

434÷8=

375÷2=

569÷4=

498÷7=

197÷2=

483÷8=

320÷2=

408÷2=

486÷9=

368÷5=

708÷6=

451÷3=

120÷4= 874÷5=

121÷4=

627÷3= 260÷4=

357÷6= 100÷2=

453÷6=

870÷3= 594÷7=

512÷8= 645÷3=

720÷6=

254÷3= 496÷4=

269÷6= 451÷3=

490÷5= 873÷5=

507÷3= 654÷3=

284÷7= 716÷4=

718÷5= 267÷3=

96÷8= 567÷6=

147÷9= 974÷5=

348÷3= 890÷6=

347÷5= 980÷4=

396÷3= 873÷3= 516÷5= 137÷4= 937÷4= 480÷4= 960÷5= 486÷4= 128÷5= 497÷8=

有余数除法练习题(一)

一、填空题:

1、除法算式13÷2=6„ „1中13是(),2是(),6是(),1是()。

2、在□÷7中,如果有余数,余数最大是(),最小是()。

3、49里面最多有()个9,余数是()。

4、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比()小。

5、在一个余数是8的除法算式中,除数最小是()。

6、8的5倍里最多有()个9。

7、□里最大能填几?

□×4<37

8×□<70

54>8×□

□×6<39

9×□<65

8、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

9、□÷8=5„ „△,当△最大时,□应该是()。

10、19根小棒可以摆()个正方形,还剩()根。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面画“○”,错的画“●”)

1、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不能比除数大。

()

2、49除以8,商5余9。

()

3、48÷7和60÷9的商相同,余数也相同。

()

4、妈妈将一些糖果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到9块,还剩9块。()

5、一只35元的玩具熊可以换7辆8元的小汽车。

()

五、列式计算:

1、被除数是57,除数是7,商几余几?

2、39里面有几个6,还余几?

3、除数是9,被除数是62,商是几?余数是几?

六、开放题:

()÷9=8„„()

要使余数最小,被除数是()。算式:﹍﹍﹍﹍﹍﹍﹍﹍﹍﹍

要使余数最大,被除数是()。算式:﹍﹍﹍﹍﹍﹍﹍﹍﹍﹍

七、找规律

A、2、4、()、8、()、()、14、16 B、1、5、9、13、()、()、25

48>5×□

C、1、4、7、()、()、16、()

D、用 36米长的绳子,做8条彩带,每条长()米。剩()米。

八、用数学:

1、曾老师在布置教室,把36条彩带挂在教室,每几条一组?可供选择的方案如下所示:

(1)每3条一组

(2)每4条一组

(3)每5条一组

(4)每6条一组

(5)每7条一组

(6)每8条一组(7)每9条一组

正好分完的方案:______还有剩余的方案:_______

你还知道的正好分完方案有:_______。

2、食堂买来40袋面粉。如果每天吃6袋,可以吃几天?还剩几袋?如果每天吃7袋呢?

3、小刚买来20条金鱼,送给小明4条,剩下多少条金鱼?小刚把剩下的平均放在3个鱼缸,每个鱼缸放多少条金鱼?还剩多少条?

4、一本书共86页,小丽看了30页,剩余的每天看7页,还需要看几天?

5、__________,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张,还剩几张?(补充条件,并解答出来)

6、有32本书,最少拿出几本后就可以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

(二)1.直接写出得数。

7×8=

34÷7=

74÷9=

48÷6=

23÷3=

17÷6=

54÷9=

19÷2=

24÷5=

63÷7=

82÷9=

77÷8=

2.填空。

(1)()×8=56

()÷7=7

36÷5=()„„()

3×()=24

81÷()=9

40÷9=()„„()

61÷()=8„„5

25÷5=45÷()

(2)在除法中,余数应比除数()。一个数除以4,商是9,余数可能是()。

3.列式计算。

(1)把34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还余几?

(2)73除以8,商是几余几?

(3)9除一个数,商是4,余数是3,这个数是几?

(4)63是7几倍?

4.应用题。

(1)姐姐买来一束花,有11枝,每5枝插入一个花瓶里,可插几瓶?还剩几枝?

(2)妈妈买了21米花布,每4米做一个窗帘,可做几个窗帘?余几米布?

(3)老师将15个香蕉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8.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八

教学过程:

1.复习(教科书第1页复习题)

(1)()里最大能填几?让学生填后共同订正。

(2)计算除法式题,要求学生写出竖式。订正时,着重提问:哪是被除数?哪是除数?哪是商?

2.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6个梨和3个盘子。指名说图意,实际分一分,然后列式解答。看着竖式着重提问:在被除数6下面写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6个梨。)在横线下面为什么写0?(表示都分完了没有剩余。)

出示7个梨和3个盘子。指名说图意,也实际分一分。

提问:现在有7个梨,平均放3盘,分的结果和刚才分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说出,每盘也是放2个,但是最后剩下1个。)剩下的1个梨,还能再平均分使每盘得到整个的梨吗?

教师说明:7个梨,平均放3盘,分的结果我们就说“每盘放2个,还剩1个。”

怎样计算呢?说明因为是平均分,还要用除法计算。出示7÷3。

先说明竖式的计算方法。提问:被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刚才分的结果是每盘放几个?那么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写。然后着重提问:有3盘,每盘放2个梨,实际分掉几个梨?那么被除数7下面应该写几?学生回答后教师写6。7个梨,分掉6个梨,有没有剩余?那么在竖式里该怎样表示?教师着重说明:7个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所以在横线下面写“1”。剩下的这个1,我们叫它“余数”,板书“余数”。

说明横式计算结果的写法:每盘放2个梨,就是商2,先写“2”;还余1个,就是余数是1,再写“1”;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面先写“……”,再写“1”。读作“商2余1”。让学生齐读一遍。

指出像上面这样的除法,没有除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2)做一做(教科书第1页)。

让学生拿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分完后,指名说每份几根,还剩几根。

然后让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辅导。

订正时着重提问:商2以后,被除数下面要减去几?8是怎样计算出来的?横线下面得几?表示什么?这题的结果该怎样说?横式该怎样写?

(3)教学例2。

出示“38÷5=”后,提问:在竖式里38和5各写在什么地方?

着重说明试商的方法:想5和几相乘的积接近38,又小于38。然后可以提问:商6行不行?为什么不行?教师说明,5和6的积是30,38减去分掉的30,还余8;用5除8还可以商1,所以要商7。再提问:如果商8行不行?教师说明,5和8的积是40,比38大,说明商8就大了。然后写出完整的竖式。最后指名说出横式中计算结果该怎样写。

(4)引导学生分别比较例1和例2的余数和除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齐读教科书第2页的结语。

(5)做一做(教科书第2页)。

让学生看图画一画,写出竖式,再写出横式。

3.课堂练习

练习一第1题、第2题。然后订正。

4.本课小结

5.布置作业

9.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方案设计 篇九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

1、第61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

(二)引导观察,交流信息。

(三)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做余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意义

(一)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1)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交流发现的问题:剩下一个草莓。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1)学生用算式表示刚才摆的过程,教师巡视,选取典型案例。

(2)教师板书规范写法:7÷2=3(盘)……1(个)。(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么?明确“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1)比较两次分草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下表。分的物品几个一份分的结果算式表达6个草莓每2个一盘分了3盘,正好分完6÷2=3(盘)7个草莓每2个一盘分了3盘,还剩1个7÷2=3(盘)……1(个)

(三)理解商与余数名数的确定

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1)学生读题,根据题意独立完成。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第1小题算式中每个数分别在图中表示哪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先在图中圈一圈,再说一说,最后用除法算式表示。

(2)比较发现两小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理解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

三、观察比较,发现关系

(一)合作探究

1.教师操作:在实物投影仪上用4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

2.学生思考:用4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

3.小组合作:用8根、9根、10根、……15根、16根小棒摆出独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还剩多少根?(每组准备的小棒根数不同,共分成以下9种情况)

4.根据摆出的小棒图,列出除法算式。

(二)交流反馈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三)观察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观察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2.组织学生讨论:

(1)你们发现余数有什么规律?

(2)余数可能是4、5、6……吗?为什么?(3)余数和谁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4)学生举例验证

3.教师小结并板书:余数<除数

(四)练习巩固

1.出示教材第61页“做一做”。2.学生读题,教师引导理解:用小棒摆一个五边形需要5根小棒,如果有剩余,可能是几根?

3.为什么是这几种可能性?你是怎样想的? 4.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可能会剩余几根?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2题。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讲评。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体会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方法。

(二)填一填:()÷6=7……□

1.思考:□里可以填哪些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余数要比除数小”来确定余数。

五、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10.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方案设计 篇十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的第1、2题。教材简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安排在学习完成“表内除法”之后不久进行教学,并且以表内除法为基础,通过对比加以编排。例1通过平均分物过程的对比,教材通过“将一些草莓,每2个一份,可以怎么分”,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有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数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例2中对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法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实物果盘、小棒。教法简介:

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借助实物分一分,摆一摆。学生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较好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子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 节课我将安排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根据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安排了动手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初步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利用学生练习做题的环节,深化理解余数小于除数,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教学理念与策略:

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是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通过让学生经历分东西的活动,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良好的基础。整个教学过程秉承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我将教材略作表动,因此把例1和例2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课时完成。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口答:

18÷3=()想:三()十八

56÷8=()想:()八五十六

54÷9=()想:()九五十四

72÷8=()想:八()七十二

45÷5=()想:五()四十五

36÷6=()想:()六三十六

2、导入:形成有“剩余”的表象 课件出示:图上的同学们在做什么?

他们在分组摆小棒呢。齐读要求:有11根小棒,能摆几个这样的图形?

你们想参加这个活动吗?分成三个小组,用小棒摆一摆。各小组汇报摆的过程和结果。

一组:用11根小棒,摆了2个正方形,还剩3根小棒。二组:用11根小棒,摆了3个三角形,还剩2根小棒。一组:用11根小棒,摆了2个五边形,还剩1根小棒。教师:剩下的小棒为什么不摆了? 学生:不够再摆一个图形了。

教师:在平均分东西的时候,会有“剩余”的情况。板书:剩余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均分的另一种情况,有余数的除法。

3、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4、齐读学习目标。

二、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1)情景导入:(课件出示)老师带来一些草莓,请大家帮我摆一摆吗?分组活动。

(2)(出示例1)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师:请同学们边说边用小棒摆一摆。各组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3)(出示课件)看老师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分完了吗?(生:分完了)。对,正好分完。

教师将分草莓的实物图贴在黑板上.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盘)

教师:你能说说为什么选择用除法来列式呢? 生:因为是平均分。

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三盘。”(设计意图:回顾除法算式的含义,及各部分的名称,是学生能够坚强记忆。)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教师:如果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代替草莓来摆一摆。还是分组活动。

各小组汇报摆的过程和结果: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3盘,还剩1个。

看老师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随机贴出实物图。

教师: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剩一个草莓。

教师:这一个草莓为什么没有摆到盘子里,它能再摆一盘吗?

生:不能。

教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剩下1个不够摆1盘。(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教师:你们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分组尝 试写一个算式。

学生写出各种算式:7÷2=3(盘))

7÷2=3(盘)还剩1(个)

7÷2=3(盘)多1(个)

教师:展示并一一评价各算式。第二、三个算式正确表示了分的过程,但不简便,数学上是这们规定的。

(师板书除法算式)7÷2=3(盘)„„1(个)用省略号表示剩余。

教师:谁来把刚才写出来的算式读给大家呢。

生: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

教师:省略号后的数字,我们把它叫余数。

3、讨论交流:余数表示什么?(我们把这种没有分完的部分或数叫做余数。)

(设计意图:再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4、(三)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教师:下面我们继续进行摆小棒活动,4个人一组,组长做好记录,摆完后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动动手:8根小棒能摆2个正方形,如果用9根,10根,11根,12根呢?先摆一摆,并写出算式。8÷4=2(个)8根9根10根11根12根13根13 ÷4=3(个)……1(根)14 ÷4=3(个)……2(根)15 ÷4=3(个)……3(根)14根15根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2.组织交流。

3.通过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余数可能是4、5、6吗?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2.余数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余数小于除数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的活动,写出了这么多有规律的算式,大家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了除数要比余数小的规律。现在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习。

第二关:

第三关:拓展提升:

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例1: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

6÷2=3(盘)

例2: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

7÷2=3(盘)„„1(个)

余数小于除数

余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了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性下昂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的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个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

11.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方案设计 篇十一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教材简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安排在学习完成“表内除法”之后不久进行教学,并且以表内除法为基础,通过对比加以编排。例1通过平均分物过程的对比,教材通过“将一些草莓,每2个一份,可以怎么分”,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有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数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例2中对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法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实物果盘、小棒。教法简介:

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借助实物分一分,摆一摆。学生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较好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子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根据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安排了动手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初步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利用学生练习做题的环节,深化22理解余数小于除数,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教学理念与策略:

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是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通过让学生经历分东西的活动,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良好的基础。整个教学过程秉承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我将教材略作表动,因此把例1和例2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课时完成。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教师:老师这有6个草莓,要把这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是不是3盘呢?请两个同学们到前面来摆一摆。(一人摆盘子一人摆草莓)同学们仔细看看摆对了没有。

问: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摆完了吗? 板书:摆3盘,正好摆完。

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板书:6÷2=3(盘)

教师:你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呢?

谁能结合这幅图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这道除法算式中每个数的名称是什么,你们还记得吗? 课件出示: 被除数 除数 商

(设计意图:回顾除法算式的含义,及各部分的名称,是学生能够坚强记忆。)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教师:现在如果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怎样摆?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圆片代替草莓按题目的要求来摆一摆,明白了吗?开始

学生活动,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摆一摆。问:这两位同学是这样摆的,你们同意吗?

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还剩一个草莓。板书:摆3盘,还剩1个。

教师:为什么这剩下的一个草莓没有再继续摆呢?它够不够再摆一盘?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剩下1个不够摆1盘。请同学们把草莓和盘子放进抽屉里。

比较一下这两次摆的有什么不同?(第一次正好摆完,第二次还剩一个)

揭示课题:像这样有剩余的情况,我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全班齐读课题)(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教师:像这样摆可以怎样写算式呢? 生: 7÷2=3(盘)„„1(个)

你用省略号表示什么?(还剩的1个)学生边说教师完成板书。问:这里的3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谁来结合这幅图说说这个算式的含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下1个草莓。)还剩下的1个草莓,这个省略号后面的1就叫做余数。板书:余数 像这样的除法算式就是有余数的除法,这道除法算式读作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你们会读吗?一起来试一试。

在这道除法算式中7、2、3分别叫做什么?课件板书各部分的名称。(3)归纳总结,完善认知结构。

(设计意图:再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二)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面蕴藏着许多奥秘,下面我们来一起研究它。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

同学们请看,这些小朋友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课件出示情境图)想一想摆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4根 如果有8根小棒能摆几个正方形?怎样列式? 课件演示:

8根小棒能摆2个正方形,如果是9根、10根、11根、小棒,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接下来我们分别摆一摆,并用算式表示出来。2.组织交流。

9根小棒摆出了怎样的结果?10根、11根、12根呢?

现在咱们不摆小棒,你能推算出13根、14根、15根的结果吗? 一起来试试!

13根小棒能白几个正方形?怎样列式? 同样的方法完成14根、15根的算式。3.通过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余数是哪些数?余数总是1、2、3 除数都是4。想一想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他数?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汇报: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他数? 追问:余数可能是4吗?为什么?

利用课件演示16根小棒:如果余数是4,这4根小棒就可以再摆一个正方形。那16根小棒就能摆出几个正方形?

那余数不能是4,那余数可不可以比4大?比如说剩下5根,可以吗?说说你的理由。

课件演示17根小棒:咱们一起来看看,如果剩下5根,其中的4根小棒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那么余数是几?余数是1 如果剩下6根小棒再摆一个正方形,余数是几? 那剩下7个小棒再摆一个正方形,余数是几?

师:看来余数总是1、2、3在不断地重复出现。根据你们的意见,余数不能等于4,也不能比4大,那余数只能怎样呢?(余数只能比除数小。)板书:余数小于除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61页的做一做。

如果还是用这些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2、抢答:下面的算式中,如果有余数,可能是哪些?

师:现在不摆小棒,给你一道这样的除法算式,如果有余数,余数可能是哪些?你是怎样想的?

3、我会选:下面的算式中,余数可能是答案中的那一个?

A、8 B、9 C、6 小结:看来在有余数的除法里,除数总是比余数大。下面这些算式中,除数可能是答案中的哪一个?

A、8 B、4 C、3 D、5 小结:看来在有余数的除法里,除数总是比余数大。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呢?

总结:刚才通过同学们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还知道了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下面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面包店新出炉了21个面包,有三种装法:第一种每4个装一袋,第二种每5个装一袋,第三种每6个装一袋,如果你是这个店的面包师,你打算怎样装这些面包,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装法来试着装一装,开始吧。

动动手:8根小棒能摆2个正方形,如果用9根,10根,11根,12根呢?先摆一摆,并写出算式。8÷4=2(个)8根9根10根11根12根13根13 ÷4=3(个)……1(根)14 ÷4=3(个)……2(根)15 ÷4=3(个)……3(根)14根15根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的活动,写出了这么多有规律的算式,大家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了除数要比余数小的规律。现在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例1、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

6÷2=3(盘)

2、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 7÷2=3(盘)„„1(个)

教学反思:

余数小于除数 本节课教学了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性下昂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的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个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

12.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 篇十二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P50例

1、P5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读写以及竖式的写法,理解余数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从实物操作到抽象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余数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每人23根小棒(教师事先准备分发给学生)教学过程:

[情境设置,提出问题]

东校区的小三(1)班准备召开联欢会,小朋友们为了召开联欢会高兴地开始布置教室了。朱老师提出了两个建议: 建议1:一共有20个小朋友参加,每5人为一组.(能分几组?)建议2:准备了23盆花,布置时每组摆5盆花。(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师:猜猜看,小朋友马上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你能解决吗?

[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1:一共有20个小朋友参加,每5人为一组.能分几组?会列算式

吗?正好分完了吗?集体分小棒。(板书算式。)

2、解决问题2:准备了23盆花,布置时每组摆5盆花。可以摆几组? 操作:学生动手分小棒,教师巡视。(小组内成员相互检查)汇报:

师:正好分完吗?能不能再分?用除法算式怎样表示?

3、教学算式的写法,理解余数的意义。呈现学生不同的表示方式,教师讲解正确书写格式(板书:23÷5=4 …… 3)师:谁能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给商和余数补上单位,区别意义)23÷5=4(组)…… 3(盆)

这与以前学习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引出余数)

师:像这种分不完的情况,这个3就叫做余数。这样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4、教学算式的读法。(带读、齐读)

[教学竖式,尝试探究]

1、师: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都能写成竖式。除法竖式怎样写呢? 教师出示完整的除法竖式(学生观察)。

横式、竖式、小棒图,三者结合,探索竖式各部分的意义.(小组探究学习)A、竖式中的20怎么来的?在小棒图中指的是哪部分? B、23-20=3,3在小棒图中又指的哪部分? 学生动手写竖式。

2、学生尝试写问题1的除法竖式(没余数)。教师巡视,学生上台板演(反例)。全班交流评价。

教师板演规范写法,再请学生说说各部分的含义,学生在自己作业本上写出正确的竖式。

[对比总结]

比较两种除法和竖式:一个正好分完,一个不能分完,还有余数。除法竖式中,除号的写法与横式不一样。

[练习应用] 师:教室里准备的东西可多啦,你看,有15个手鼓,25瓶饮料,10盒水彩笔……都要平均分给4个小组,你会分吗?选择你喜欢的用横式和竖式一起来记录,分地好,就有机会申请加入我们班的元旦筹备组!

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完成情况,集体讲评。

[全课总结]

上一篇:10月再见,11月你好奋斗的说说下一篇:党工委总结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