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初步经营报告(精选2篇)
1.智慧社区初步经营报告 篇一
社区信息化经过近些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思想认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当前,部分领导和职能部门对发展社区信息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还认识不够。有些领导干部对社区信息化的基本功能还模糊不清;有些部门和单位还存在着“等等看”的思想;社区信息化的发展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投入,部分地区、部门领导存在着畏难情绪,不是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而是在困难面前止步不前,只强调缺人才、缺资金、缺技术等客观制约条件,影响了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和协调
目前,社区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各部门各自为政,分散作战,局面较为混乱。例如,一些委办局等职能部门从自己的工作角度出发,开发建设自己的信息资源系统,而且封闭管理和运作,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有些地区公安、民政、劳动、计生、卫生等各个职能部门均在社区开展相关管理工作,也各自开发了相应的业务软件派发到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包括劳动人口信息系统、城市低保信息应用系统、流动人口管理系统、育龄妇女管理系统、计生科技服务系统等。仅民政业务就有几套网络系统:民政资金信息系统、地名信息网、社区服务管理系统、低保管理系统等,同样的一批居民基本情况,在不同的部门建的系统中多次出现。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严重浪费,而且增加了社区工作负担。
3.社区信息化建设缺乏标准
标准包括数据采集的基本要素、数据的来源、数据采集的方法及要求等,标准不统一容易形成“信息孤岛”,统一标准有利于各地系统间的融合贯通。建议出台相应的指导意见,使社区信息化做到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
4.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不足
社区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财政给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总量不足;另一方面有关部门投入的资金没有实现统筹使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造成投入资金未能发挥更大作用。投入不足在中西部地区尤其突出,如内蒙古自治区,全区2499个社区居委会,只有1566个安装了电话,788个社区有电脑(其中有些电脑是单位淘汰下来,基本不能使用)。
5.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
社区信息化的生命力在于应用,要让老百姓真切感到实用好用、便利实惠。这就要求信息资源的开发必须不断满足群众变化的需要。但目前看,宽带入户的建设,即高速“路”的建设已基本完成,网站、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和数据库采集、制作与维护,即高速“车”的建设还远远没有完成。
6.人才短缺
社区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网络管理、系统安全、软件编程的专业高级人员,而且还需要大量的掌握基本信息网络应用知识的一般工作人员。目前,很多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连计算机基本知识都不懂,同时又缺乏适应社区信息化需要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培训机制,阻碍了社区信息化的发展。
三、智慧社区需求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步伐,城市社区的建设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城市社区服务需求的呼吁越来越高,其中包括文化教育的需求,经济建设的需求,医疗卫生的需求,安全保障的需求,基础设施完善的需求及老年群体的需求等一系列。在居民对社区服务需求要求提高的时候,城市社区组织及相关机构如何最大的满足居民的需求成为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中国社会大发展的进程中,城市社区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城市社区中满足居民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满足了居民各方面的需求才能促进社区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不同的社区不同的居民根据自身情况对于社区的需求又各不相同,在此主要分析居民对于社区的服务需求。社会的发展使居民对于社区的需求要求越来越高,社区需求是因人而异的,居民的年龄、性别、收入、文化程度等因素都会对社区需求产生影响,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民族风俗习惯、家庭结构、居住条件等因素,总之,提供社区服务就要了解这些需求、差异,同时还要认识到这些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着的。
1.城市社区医疗卫生完善的需求
进入21世纪以来,针对人口老龄化、医疗费用居高不下、非传染性慢性病增多等一系列的医学难题,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寻找适当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已成为新时期全球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民生与和谐社会”成为了当代人热切关注的焦点,而社区医疗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体现。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不仅是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场所,还是关系到保障人民利益,增进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的社区建设方面。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服务目标定位不明确,服务对象边缘化。二是现行组织管理体系导致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淡化,“六位一体”的功能发展很不平衡。三是社区卫生服务观念与服务方式相对落后。四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乏现代管理制度,活力不足,效率不高。所有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居民对于医疗卫生的需求。
2.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需求
随着城市社区建设的快速发展,社区文化工作对提升一个社区的品位和建设和谐社区具有重要作用。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内在要求,也是社区居民提升自身素质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有利于居民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社区文化是文化在城市居民内的反映,是文化的一个分支。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化的全面推进,社会发展的落脚点和文化建设的着重点自然过渡到社区中来,由此社区文化将成为社会文化建设的基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实际上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表征。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只有当社区整体的文化达到现代化水平时,生活在社区内的个体才有可能真正享受到现代文明成果。也只有千千万万个社区的文化有较大的提高后,全社会的文化才能真正发生质的变化。因此,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与管理,是国家和民族文化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人的而全面的发展至关重要。
3.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完善的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人口逐年增加,与社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社区功能不健全,服务水平落后的矛盾日益突出。社区中的基础设施越来越满足不了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及落伍,例如超市,图书室,停车场,户外活动器材等的不完善。造成设施缺乏的原因有许多,如政府人力物力财力负担过重,社区相关人员的缺乏等。为了社区更好的发展我们政府应该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针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加大社区建设的投入,落实无固定办公场所居委会的办公室、服务场所,同时落实所需的用地、配套设施和活动用房,建设适合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需求的社区活动场所,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4.城市社区老年群体生活需求
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和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家庭在老年人的养老过程中还发挥着主导作用,家庭养老仍是目前城市老年人的主要养老方式。但由于现代家庭结构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家庭的养老功能日益弱化。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具有其独特的人力、物力和区域优势,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便日渐成为切实可行的养老方式。不同的老年人有着不同的养老意愿和养老需求,切实从老年人的需要出发,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多样性的居家养老服务是社区为养老服务事业的重点。
城市老年群体的生活需求,主要包括物质生活需求、日常生活料理需求、健康保健需求和精神及文化生活需求。老年群体的需求满足与养老方式直接相关,以往他们的各种需求都是从家庭中获得的。虽然社会化养老作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和发展趋势,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就中国目前的实际发展水平看,由于受到社会保障、社区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制约,尚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全部需求,社会化养老完全替代家庭养老的条件还远未成熟。社会化养老,尤其是为老年群体提供生活服务和照顾,最终是由社区来具体实现的。社区养老能力主要包括:丰富老年人的闲暇生活、日常生活照顾服务、医疗健康保障服务、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组织保证、社区养老环境。对老年人来说,社区是他们晚年生活最主要的也是最理想的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老年群体对于社区的依赖、亲近和需要日渐增多。因此,加强社区养老能力建设也是现代城市社区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5.城市社区治安管理的需求
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切实搞好社区治安工作。只有社区和谐了才有社会的和谐。良好的社区治安有利于促进居住安宁,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提升社区乃至城市品位,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的基本条件。而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人口逐渐增多,楼房逐渐取代了平房,人们都住进一幢幢的单元楼,城市社区建设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城市外来人口的增多,社会成分复杂,人际关系淡化,邻居间互帮互助、团结一家的特点减弱,给某些犯罪分子提供了良好的犯罪机会。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犯罪在类型上的特点表现为以侵占财产为目的财产犯罪,如盗窃、抢劫、诈骗等居首位,约占80左右,而且侵犯人身权利的伤害以及卖淫嫖娼等性犯罪日益增多。因此,社区治安“久治不安”和社区违法犯罪“常打不息”已经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顽症。城市社区要正常稳定地发展,首要的标准是安全,治安搞不好,群众就没有安全感,因而其他任何建设都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必须以治安为突破口,加上提高市民文化素质,搞好公益福利,才能将城市社区搞好。
以上几方面只是城市社区需求的一部分,当然还有许多像经济建设需求,健康教育需求,公共交通需求,娱乐需求,家庭事务处理需求等等。面对这么多的社区需求不仅是政府的重要任务也是社区居民的,搞好社区建设,促进社区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来共同完成。
★ 评估报告格式
★ 考核评估报告范文
★ 风险评估报告范文
★ 消防安全评估报告范文
★ 消防安全评估报告
★ 公司评估报告
★ 关于安全评估报告精选
★ 评估报告怎么写
★ 个人评估报告范文
★ 城市实习报告
2.关于引进餐厅经营模式的初步设想 篇二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员工饮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企业的生产效益。如何让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工作中去,为员工营造一个如家的感受和企业的温暖,为他们提供一个科学的膳食计划是体现公司人性化管理重要组成部分。
一、公司餐厅经营现状
现在的餐厅管理一直延续企业内部自主经营的管理模式,存在菜品、口味单一,四菜一汤的格局延续至今。厨工技术一成不变,无专业人员研究膳食搭配,从而造成菜色单调,员工意见多的局面。
同时原中原制药厂职工餐厅设备陈旧,布局不符合餐厅操作流程和基本的卫生要求。
二、引进餐饮公司参与管理的目的1、引进专业具有高效的厨政专家团队参与餐厅的管理是把职工餐厅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行政管理转变为社会化经营的一项重大改革。改革的过程要求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遵循经济规律,餐厅改革才能取得成效。
2、厨房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经专业培训,避免不必要浪费,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益。
3、由于有大量的专业人员,不断钻研烹调技艺,推出
1适销对路的菜品,可以使员工品尝不同风格的菜品。
4、企业通过将自己不善长的业务通过“外包”的模式给专业公司完成,利用外部资源弥补自己能力的不足,这也是引进饮公司参与管理的重要原因。
最终目的是改善和提高员工的饮食水平,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三、正确处理职工餐厅经济效益
员工餐厅引入竞争机制,通常采取承包经营的方式,最终目的是为了适应公司工作的节奏,满足员工营养、卫生、安全、方便、快捷和不同层次的就餐需要,有利于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改革配餐、就餐方式,不断的提高员工的饮食结构、膳食平衡、营养搭配水平。
与此同时,社会上餐饮业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我们的职工餐厅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公司员工,餐厅管理改革应追寻“经济实惠、方便质优”的原则。职工满意率是管理者关注和追求的目标,也是职工餐厅办得好坏的唯一标准,而不是单纯追求利润。餐厅改革要始终坚持方便职工、为职工服务的方向,在引入竞争机制时要有选择性,不能搞一刀切,应将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
因为专业,所以依赖。我们认为将繁杂琐碎的餐厅工作交给一个专业餐饮管理公司来管理,这样无论是在企业员工的满意度上,还是在提高员工的饮食水平,提高企业的管理
水平都将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四、餐厅外包常用的模式
一般来说,职工餐厅规模偏小,要根据自身的饮食管理情况,对员工餐厅要有不同的定位。由于餐厅定位不同,所采取的经营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据了解,目前国内职工餐厅大致有以下三种经营管理模式:
1.自主经营管理模式。属福利型。
由单位投资对食堂进行改造和装修,购置各类设备设施;食堂工作人员由统一招聘,发放工资及福利;这种模式由于食堂的运行成本均由单位承担,管理者不存在赢利压力,其目标就是搞好服务。但如果管理不善,容易导致服务质量下降,菜品单一,员工意见增多。
2.对外租赁承包模式。属经营型。
单位向外发包,将职工食堂整体租赁或分割为若干窗口承包给个人,由经营者自己负责全部食堂管理或部分的改造装修及设备购置,向单位上交租金、管理费和水电费。这种模式将食堂完全推向市场,单位可以少为食堂投资和操心,每月还能收取一定额度的租金。但由于食堂的经营自主权属于承包人,作为管理主体不便过多干涉,由于是经营型模式,承包者往往会受利益驱动,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员工的利益将受到影响。
3、顾问管家管理模式。
由单位提供厨房设备及用餐场地,承担食材、水电及燃料。引进专业餐饮管理服务公司参与膳食管理,支付双方协议的定额服务费。既保证员工的利益,同时提高了服务质量。
五、餐厅改革构想
1、引进餐饮管理公司应具备的条件
结合公司餐厅的发展,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必须具备以下要求
⑴、政府部门注册并认可专业经营膳食服务性企业。⑵、科学管理、实力雄厚、技能专业、经验丰富。⑶、为了满足企业职工朋友的不同口味,公司应储备大批会烹调各地特色菜的中高级厨师队伍,保证菜式的多样化、新鲜化,保证菜品的色、香、味、美。
⑷、公司拥有雄厚实力和合作供应商作为配套经营基础。
俗话说的好,专业事情由专业人士做,引进专业的餐饮管理团队才能不断地满足员工的饮食需要。高质量的伙食供应,是稳定公司员工队伍一个重要法宝。
2、经营模式
因我公司餐厅现行运作模式是企业福利性质后勤保障,所以本次合作模式暂定为由餐饮管理公司外派厨师长、专业厨师团队负责厨房管理、协调、生产,企业对餐饮公司支付
相关劳务费及管理费;我公司负责协调、财务、采购、仓储等由企业统一管理。
【智慧社区初步经营报告】推荐阅读:
智慧社区考察报告11-14
智慧社区远程教育06-22
智慧社区现状与趋势07-13
创建智慧社区的思考08-16
智慧旅游建设调研报告10-16
学校迎接督导评估自查报告智慧学校10-19
智慧物流07-03
智慧顶层设计07-21
智慧农业方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