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传统文化作文

2024-08-22

二年级传统文化作文(共11篇)

1.二年级传统文化作文 篇一

看了《红色故事汇》,深受感动,因为这些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是在歌颂革命先烈,是在教育我们后人。省委组织部拍摄《红色故事汇》,是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最好的礼物,是最有力、最好的行动。看完《红色故事汇》,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广大党员干部对于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对于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热爱江西、建设江西都具有重要好处。《红色故事汇》是江西省党员教育的精品教材,我们会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弘扬江西红色文化,把爱党爱国爱江西的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江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的潮流,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引领中国人民,用生命、用鲜血,用智慧,用科学谱写的振兴中华的壮丽史诗;实践证明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他们是先锋的标志,是中国人民的忠实代表,是引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夺目旗帜。

看完《红色故事汇》,我深知:革命先烈永垂不朽,他们用血肉和气魄一座万世瞩目的丰碑,英雄们的斗争精神将永久在后世子孙身上延伸,祖国也将因此繁荣昌盛,奔向完美的未来!

2.二年级传统文化作文 篇二

1.1选题背景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 城镇公共空间营造的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 生活性街道空间的营造尤其值得关注。传统街道所具有的街道生活功能正面临着被纯交通性道路所取代。

在中国南方城镇中的一些老街区, 居民们或聚在街边乘凉聊天, 或坐在自家门口摘菜洗菜, 还有的直接将桌椅移至户外、街坊邻居凑成一桌麻将。这时的街道, 俨然成为各个家庭将室内生活延伸至室外的容器 (图1) 。在传统老街更新中, 如何进一步延续这种街道生活的居民意愿并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成为本次实践教学的出发点。

1.2教学目的

1.2.1引入环境介置理论重构街道生活

借鉴景观设计中的“景观三置论”[1], 本研究发现在传统街区环境中对于生活文化传承同样具有“三置论”的现象。本次教学引入“介质”理论, 立足实地调研, 挖掘街道环境和生活的“最小公倍数”, 营造街道生活的“新置”并将其转化为实体搭建, 达到活化老街人文气息、重构街道生活、融合街道环境要素的目的。

1.2.2探索老城街道与现代生活之间的适应性

并不宽裕的老城街道空间, 往往承载了居民街道生活的各种“乱象”, 这类街道也被误认为是现代城市交通的“敌人”。本次教学试图对传统街道展开一种“非正规性”视角的调查 [2], 从居民生活“乱象”中获取居民街道生活的意愿, 并使之适应当代生活需求, 培养建筑师为居民服务的社会关怀。

a 丨上虞丰惠东大街在室外打牌的居民b 丨厦门开元路附近家门口摘菜的婆婆c 丨厦门七市旁后岸巷在室外喝茶的一家d 丨厦门坤泽洋宗祠旁喝茶带小孩的一家

1.3调研对象及方法

本次教学选址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东南部丰惠镇传统街区的东大街和西大街 (当地称为“老街”) 及其周边巷弄 (图2) 。老街是该区域的主要街道, 是昔日商贾云集之地。如今, 这条老街仍旧是居民日常生活交往的重要场所。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田野调查、语义解析 (SD法) [3]、角色扮演 [4]、实体建构等方法, 从定性到定量, 再到实体搭建验证, 层层深入 [ 改为“从定性到定量, 再到实体搭建验证, 层层深入。”] (图3) 。其中, 语义解析和角色扮演两种方式, 尽可能地摒弃调查者先入为主的主观判断, 客观地反映调研区的现况和居民的意愿。

2调研分析

2.1问卷调查分析

对调研区范围内的居民、商贩及政府工作人员展开问卷调查。共随机发放问卷250份, 回收214份 (占85.6%) , 其中, 有效问卷200份 (占93.5%) 。

2.1.1人口、职业构成:维系传统生活、重视各时段户外活动

从人口构成可以看出, 该区域人口本地居民占94%, 尤其是世代居住于此的居民更是在本地居民中占60%。这体现了该区域拥有深厚的传统社区邻里关系, 具有维系传统社区生活的共同意愿。从职业构成看出, 该区域居民中的个体户和农民占50%。他们工作时间较为灵活, 日常可支配的户外生活休闲时间比上班族和学生更为充裕。

2.1.2主观环境满意度:尊重历史环境、增加街道安全和户外交流

总体上对 老街环境 不满意的 受访者占 了80%, 尤其是街道路面太窄、不便于通车占了不满意原因的七成。而75% 的受访者表达了对九狮桥、丰惠桥和通济桥等老街历史节点的喜爱。

通过进一步的语义分析 (图4) , 拟定了15对程度相反的形容词 [ ? ], 每对形容词划分为5个语义等级。其结果通过平均值换算和SPSS样本显著度校验, 最终将居民对旧住区环境特征的各种主观感知量化为数值指标, 并选出满足一定置信度要求的最主要环境指标。其中, 受访者对传统户外生活的向往、街道交流安全性的提高和街道交往密切性的改善三个方面意愿最为强烈。

2.1.3邻里交流状况:物质空间改变导致传统邻里交流方式不可持续

绝大多数受访者每天都会与邻居交流, 交流方式主要有:路遇寒暄、门外下棋或搓麻将打牌 [ ? ]、晒太阳聊天、相互串门、结伴游玩等, 尤以前三者居多。当被问及邻里关系与20年前相比的变化, 70% 的人认为变得疏远冷淡了。他们认为导致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支撑邻里交流的街道公共空间缺乏, 尤其是街道环境的恶化和无趣。

2.2老街公共交流节点分析

2.2.1老街临街点和丰惠桥头

调查选取老街临街的任意个体店铺前和人流最为密集的丰惠桥头, 调查者全方位融入社区生活并设身处地扮演社区中的一分子, 双向情景式地体验老街公共交流节点全天候的生活场景。这是类似一种居民参与设计的游戏方法 [5], 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个人主义”和“长官意志”。

丰惠桥节点是连接丰惠老城和新城的重要节点, 不同时段街道作为不同的用途而使用, 形成丰富的街道生活 (图5) 。临街个体店铺的居民, 乐于将室内家具移至街道上, 并吸引了周边邻居的互动交往, 甚至交往活动比商业活动更占多数 ( 图6) 。这两处节点说明, 居民的街道生活具有室内生活室外化的强烈意愿, 以及临时设施对于街道生活的物质支撑作用。

2.2.2周边巷弄

周边巷弄的凹空间和灰空间具有遮荫的效果, 支撑了各种不同的户外生活交往。A节点 (图7a) 是大进深灰入口空间, 起到遮蔽阳光效果, 内凹的大空间易吸引众人来此聊天、纳凉。B节点 (图7b) 是下午太阳被建筑遮挡的凹空间, 傍晚留下凉爽的荫蔽处, 地面外露的废置管道成为沿街居民交流、纳凉时的天然座椅。C节点 (图7c) 是两条小街的交叉口, 下午三四点, 阴影拉长, 形成一个纳凉休息下棋的空间, 从而吸引沿街老人和路人过来下棋聊天。D节点 (图7d) 是两户人家之间的小巷, 上方由架起的顶棚遮蔽, 使得巷道成为两家公用的半室外空间, 成为邻居间的交流场所。路人经过, 亦会与主人发生交流。E节点 (图7e) 为幼儿园的接口处, 依托墙壁遮阳, 下午三四点, 有老人会在此处休息纳凉, 同时等待幼儿园内的孩子放学。

a 丨多功能箱体储物b 丨模数化组合c1 丨点状空间组合时, 人的行为c2 丨线状空间组合时, 人的行为

3引入“生活组件”重构老街生活

通过上述调研分析发现, 老街的街道生活重构所需要的触媒“新置”, 必须满足三个要求: (1) 保留场地历史风貌, 是一种临时性的装置, 不会对街区产生“不可逆”的建设性破坏; (2) 具有室外化的家具特征, 提供使用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3) 选址于阴凉处, 诱发更多活动可能。对此, 本研究提出一种称之为“生活组件”的老街“新置”, 并选址于丰惠桥边展开实际搭建检验。

3.1“生活组件”的设计与制作

3.1.1设计概念构思

“生活组件”的设计概念主要有三点。首先, 提供收纳与作息功能的多个家具式箱体 (图8a) 。其次, 简单的尺寸模数, 便于加工和提高板材利用率 (图8b) 。第三, 满足不同行为需求下的不同组装方式, 包括装置单体组合可构成点状空间, 成为公共交流发生的集中节点, 以及装置单体拆分可一字排开构成线状空间, 可成为休息用的道旁椅 (图8c) 。

3.1.2选材、加工、现场搭建 (图9、10)

(1) 材料来源于当地木材厂家具废旧边角料, 均为不经过喷漆的胶合板, 表面均匀可用马克笔等绘画工具涂抹绘画。整个“生活组件”向居民倡导低碳生活的环保理念、促进邻里互动, 创造与当地居民的共同记忆。

(2) 获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和800元赞助, 聘请当地有经验的木工帮助完成材料加工制作。经过走访回收废旧材料, 选择丰惠木材厂进行材料切割与组装。

(3) 选择老街沿河一侧的大树树荫下, 邀请居民共同搭建“生活组件”。在此过程中通过画图、交谈、协助等互动方式增进与居民的沟通, 推广“生活组件”的街道生活理念。

3.2“生活组件”的使用情况

在完成搭建后, 在2014年7月22、25、31日和8月3日四天的不同时间点返回并观察“生活组件”的使用情况 (图11) 。总体而言, “生活组件”为老街的街道生活提供了新的现代生活功能, 概括为以下四种。

(1) 休息功能 (图12a) 。作为基本的出发点, 即促进当地的邻里关系, 在交流节点把既有的交流活动和形式强化。所以生活组建中主要设置了休息功能, 可以为人们提供喝茶、聊天、休息的场所。

(2) 社区宣传栏 (图12b) 。“生活组件”成为居民举办自己作品的展示场所和宣传空间。聚集人流, 同时成为社区中的休憩交流点。这样既提高了宣传信息的传达功能, 又方便人们及时进行交流, 改善社区邻里关系。

(3) 买卖功能 (图12c) 。“生活组件”提供了街边小买卖的便利形式。因为“生活组件”的可移动性和灵活的空间组装功能方便其进行形式多样的变化。在这种灵活限定下的街边商业点, 达到了街道美化和小贩摊点一体化融合的目的。

(4) 居民与游客互动 (图12d) 。因为生活组件本身的创意和新的生命力, 一定会在当地引发关注, 对来访的游客来说也是一个新奇的空间。游客乐于在此作短暂停留, 欣赏在此所呈现出的地方生活场景, 并成为新的交流平台, 引发新的来自不同个体间的交流。

4结语

遵循“在地化”教学的理念, 在持续18天的暑期实践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将课堂直接设置在丰惠老街, 并以此为研究对象从教学策划和现场调研入手, 提出“环境介置”的理论方法和“生活组件”的设计方案, 并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制作、现场搭建。通过实体搭建验证, 虽然这种“生活组件”的灵活性仍显局限, 但其表现出对老街街道的环境平衡作用和生活触媒作用 , 充分证明环境介质理论方法对当代传统老街生活重构, 大有可为, 也将大有作为, 具有良好的社会反响和学术潜力2。这种教学过程和成果验证方式是建筑学传统课堂改图和单向输出式图纸成果难以收获到的, 也是“在地化”教学不可替代的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朱育帆.文化传承与“三置论”——尊重传统面向未来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论[J].中国园林, 2007, (11) :33-42.

[2]龙元, 王晖.非正规性城市[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0

[3]庄惟敏.SD法与建筑空间环境评价[J].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6, 36 (4) :42-47.

[4]Judith E.Innes David E.Booher, 于海漪.达成一致:如同角色扮演和修修弄弄:迈向一种协作性规划理论[J].规划师, 2000, 16 (2) .

3.二年级传统文化作文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看图作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看图写话练习是进行作文教学的基础课程,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是为了使刚刚入学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能实现培养。在低年级学生中,虽然孩子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写字量积累,但是由于其年龄较小,生活经验薄弱,对于事物的认识水平较低,也就导致了其对于图画的理解程度不够,并且,由于孩子缺乏系统的语言训练,也就相应会使得孩子在表达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言不达意的现象,其言语的表述不清,语句的流畅性也不足。在本文中,结合其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经验分析来对低年级应当如何开展看图写话教学进行分析探究。

二、自由表达,培养写话的兴趣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中,明确指出了应当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的观点,这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在获得一定的识字量后,将会受其天性影响,产生自然而然的阅读与写话意愿,就写话而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导的过程中,应当对其进行充分的鼓励,进而使得其表达能够得到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能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什么就写什么,对于其字数也不要设定要求,让学生能写多少就写多少。比如,有的孩子喜欢蓝天白云,在进行表达对其的喜爱过程中,可能会说到其颜色、形态、变化这些真实存在的感受,但也有可能会写到它味道、触觉等抽象的虚幻想象,在写这些东西的时候,孩子由于缺乏相关的经验与明确认识,对于这样事物的表达,是学生心灵的真实体现,是学生对自由、快乐的切实感受,这样的表达方式是学生进行写话活动中的真情流露,这样的语言表达当得到老师认可的时候将会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得到学习的乐趣[1]。

三、改变评价方式,感受写话的快乐

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的过程中,语文老师往往会有这样的感受,即在花费了较大精力进行作文批改之后,学生对于其评语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发下作文本之后,学生对于其评语不屑一顾,只是单纯地看下自己得到了多少分,使得语文老师在进行了作文批改之后难以实现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提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语文老师的评语的内容往往是关于学生的写作是否生动具体,语言运用是否优美顺畅进而忘记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作文所表达的内容进行关注,教师采取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命令语气使得学生难以对其写作积极性进行提高,自然而然的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就难以实现根本提高。在进行新课改之后,语文教师对于作文的批改方式也产生了一些相应的转变,就其中对于学生作文的评语来看,从以往单纯地通过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提高、写作内容选择等方面的说教,向着通过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交流模式来实现语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进而实现对作文内容的交流与分享。具体来看,对学生所讲述记录的故事所形成的作文,语文教师应当尝试去对其内容进行感受与理解,进而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能够发自内心的对其表示认可与喜爱,使得学生能够乐于和老师分享他们的故事,进而推动其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语文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作文提出相对而言较为贴切真实的评语也会使得学生的作文故事能够更加的真实自然,进而帮助其实现对于故事选择与记录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享受写作给其带来的乐趣。

四、在“流动写话本”和“接力日记”中,体验写话的

乐趣

为了实现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地进行写作练习这一目标,借助不断地练习进而得到老师与同学对其写作能力的认可,所以,在班级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设立两本“流动写话本”,要求同学们把自己写的好的美文、字句誊抄在上面,使其形成班级读物,进而能够让所有同学都能读到这上面的文章与字句,这样的笔记形成,一方面能够激励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来实现对自己写作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能对于优秀文章进行鼓励,进而促使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进一步提高,使得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得以发展。同时,在采用这样的记录方式之后,与之相对应的,还应当设立相关的笔记记录时间以及同学阅读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在早读期间,专门设立一段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进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这些文章,并且,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优点,同时,也要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明确,进而形成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实现自身写作能力的互相指导,进而实现进一步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对生活中的小事进行记录进而拥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同时,借助这样的平台建立与完善,能够使得学生之间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得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能够实现其可持续性与有效性的提高[2]。

五、在“发现”中感受生活的多彩,感受写话的乐趣

对小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小学生往往会对其写作对象与内容的选择不知所措,这样的现象产生是十分正常的。因为,小学生自身的社会阅历较浅,同时,在进行了长期的写作训练之后,对于写作内容与对象的选择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感到不知所措,缺乏写作素材,使得写作活动难以有效开展。针对这样的现象产生,语文教师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之中的小事进行感受,对所处的生活环境进行明确,同时,在有机会的前提下,带领小学生参与到对大自然的感受之中去,进而在这样的观察基础上,来实现对其写作素材的丰富,使得小学生写作内容既能是天真自然的,也能是真实而丰富的。通过这样的过程,将会使得小学生在进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接触社会与大自然,进而实现对其观察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能使得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世界的美好,给予小学生更多的成长乐趣,最终,使得整个写作的过程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培养,也是对其综合素质以及个性的发展,使得小学生能够在这样的过程中收获更多,同时,也能使小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拥有更为坚实的素材基础,即为其写作技巧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发展基础[3]。

六、总结

总的来说,对于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这一目标的实现,是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为实现其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发展的关键之处。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通过设立看图作文的学习方式将会使得学生的写作能力实现基础性的培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当清楚地意识到,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将会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当积极主动地加大写作练习量,并且学会对其总结反思促使自身写作能力的提高,就教师而言应当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同时,对其不足之处,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提醒与纠正,进而切实地推动学生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杨立红.低年级语文看图写话教学研究和讨论[J].学园,2014(16).

[2]林采菱.利用看图写话教学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J].学周刊,2014(35).

[3]林采菱.利用看图写话教学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J].学周刊,2014(35).

作者简介:洪碧芬,女,1970年生,福建泉州人,泉州市南安英都中心小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中央广播大学教学管理专科毕业。

4.文化引领成长二年级作文 篇四

古人用“蓬生府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来形容环境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在如今的教育中,班级环境所体现出的积极向上的快乐就是孩子快乐教育成功的展现,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班级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班级环境就是班级文化的彰显。优秀的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于班级文化,曾听过有人这样评判“班级文化只适用于小学,对于面临着升学和成绩的初中和高中来说,还得要成绩抓分数,因为它不会对高中和初中学生的教育和成长带来任何的成果。”关于高中生活和初中生活,有人这样说“老师的脸上藏着深仇大恨,学生的脸上带着苦仇似海,他们的生活就像人间地狱。”我也曾经这样的认为这些高阶段的教育生活枯燥无味、远离快乐。但是,现在我却看到了不一样的高阶段教育生活。上周,陪同我们学校的一位老师去参加一个演讲评选,参赛的这些名师除了小学老师还有高中的、初中的,我原以为对于“分数是天成绩是地”的高中和初中来说,他们表达和展现的都是自己升学率的辉煌和自身的荣誉的卓越,可是,当我看到这些老师展现出来的竟然是缤纷多彩的班级文化和班级文化背后带来的快乐生活和教育硕果,印象最深的是一位重点高中的毕业班老师给学生设计班服、转运手链和每周在黑板上写上鞭策鼓励的话语;一位初中老师给自己的班级不仅设计了班徽、班诗还有自己填词套曲的班歌。从他们展现的一张张班级文化的图片中,我看到了小学阶段才应有的教育生活,感受到他们的学习是幸福的成长是快乐的。看着三类不同教育阶段的老师带来相同的教育幸福,我领悟到班级文化所产生的无穷魅力不仅对孩子整个教育有着无限的作用,还照耀着孩子向上品格的塑造对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一直在新教育的指引下学习成长,并用新教育的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让学生们在班级的文化中快乐、轻松、幸福健康的成长:晨诵、午读、暮醒带着自己和学生一路学习一路收获,感受到自己和学生们的悄然无声的精神成长;节日共度、活动安排让孩子们用课本以外的知识充实积累自己;教室版面、班级布置更是让孩子们在放松温馨的`环境中感受到班级的凝聚力,这些多姿多彩的文化就像七彩阳光一般照耀我每天开心的面对自己的工作和孩子们每天快乐的面对自己的学习,沐浴在七彩光辉下的我和我的学生们每天丰富和成长自己。

5.以勤文化为主题小作文二年级 篇五

勤能补拙。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上中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一度垫底。学校劝他退学,在他的再三恳求下,学校才勉强把他留下来试读。他坚信勤能补拙,立志发奋读书。晚上同学们都关灯睡觉时,他悄悄地跑到路灯下读书。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成为全校学习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复旦大学。正因为勤奋,才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让他成为享誉世界的生物学家。

勤为始终。西汉时期的匡衡,年少时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邻居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勤勉读书,后又因其勤奋,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被封郎中,迁博士。可惜,他在执政后期忘记了“凿壁引光”的自己,位极人臣却只想不劳而获,侵占封地,最终落得个剥爵收地、贬为庶民的下场。可见以勤为始,还须以勤为终。

6.企业文化一句话(二) 篇六

—隆丰皮草企业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经理 张安武

企业的百年基业靠百年的企业文化支撑。而企业文化的核心作用,一是内聚人心,二是外塑形象。人心齐才能泰山移,形象好才能市场好。

——南通开发区 姚卫民

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对内提高凝聚力,对外提高竞争力。

——江苏省泰兴凤灵乐器有限公司 曹鑫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员工成长成材的沃土,是凝聚员工的强大动力,是企业科学发展的源泉,是企业灵魂和最宝贵的资源。

——国电都匀发电有限公司 郑国

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带头是前提,员工认同是关键,严格执行是保证,促进发展是目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员工思想行为稳定持续的一致化。

——内蒙古霍煤鸿骏铝电有限责任公司政工部主任 赵学刚

企业文化建设旨在改变人心,以求大同,必须以尊重人性规律为前提。

——江苏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经理 戴金勇

有效降低企业内部的沟通成本,是企业文化的价值所在。

——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宣传部部长 曹永胜

企业文化建设旨在改变人心,以求大同,必须以尊重人性规律为前提。

——江苏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经理 戴金勇

企业文化建设旨在改变人心,以求大同,必须以尊重人性规律为前提。

——江苏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经理 戴金勇

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凝聚员工的归属感,赋予员工的荣誉感,实现员工的成就感。

——中色十二冶金属结构公司第四工程处 胡丹婷

有文化的企业不一定持久,但没有文化的企业一定不会持久。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砂石公司党委副书记 蒋湘明

文化塑造品牌 品牌提升文化。

——中铁建工集团企业文化部副部长 戴荣里

企业文化是企业运行的精神软件,是全体员工律动的血脉。

——中基发展公司党委书记 谷利军

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企业文化是企业跨越发展的源动力。

——中煤能源鄂尔多斯分公司党群工作部主任 刘鸣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企业创新之源在文化。

——无锡市企业文化研究会会长 黄生宝

企业文化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公德上的企业个性,它可以百花齐发放,但违背公德的个性,必将无法长飞扬。

——华峰集团有限公司文化主管 金国

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与推进,关键是公司老板能否以身作则,能否把公司提倡的文化理念融入管理制度中。

——北京兴中海集团 李娟

企业文化一定是商业文化,不支持企业赢利的文化是落不了地的。

——伟嘉集团副总裁 侯韶图

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凝聚员工的归属感,赋予员工的荣誉感,实现员工的成就感。

——中色十二冶金属结构公司第四工程处 胡丹婷

企业要辉煌,文化来护航;职工要幸福,文化来构筑。

——南通开发区 鞠强

企业文化是惯例、仪式和信仰。

7.文化圣山二酉山 篇七

《辞源》记载:“二酉,指大酉小酉二山。在今湖南沅陵县西北。《太平御览·四九荆州记》: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后称藏书名二酉。”

相传二酉山为远古皇朝收藏国家经典秘籍之处。伏羲曾在此制作龙书,黄帝曾在此藏书万卷,周穆王也曾在此收藏异书。《方舆胜览》:“尧时善卷隐此。”善卷,枉渚(今常德)人,尧帝老师,因避舜帝禅让帝位而躲进二酉山中,与当地百姓传授礼仪,教化蛮愚,深受百姓爱戴,被后人尊崇为德圣。但真正使之闻名于世的还数秦人藏书。《荆州记》:“小酉山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避秦人所藏。”

有书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3年,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凡博士官以外所藏《诗》、《书》、《百家语》也在焚烧之列。有敢谈论《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知情不举者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者判黥刑。一时之间,全国上下浓烟滚滚,秦前文化面临绝灭。这时,朝廷博士官著名儒生伏胜,冒着诛灭九族的危险,将千卷书简运出咸阳,藏于二酉洞中。直到秦朝灭亡,才将全部藏书启出献汉。汉高祖刘邦在获得伏胜所献大量书简时大喜,将二酉藏书洞封为“文化圣洞”,二酉山立为“天下名山”,从此二酉山二酉洞就成为天下圣迹。

爬至半山亭后往左拐,一条石径通往二酉藏书洞。从河的对岸看,二酉山在酉水河的西岸,有壁立千尺之险峻,其高100余米,宽百余米,二酉藏书洞正处峭壁中央。如果不是人工修凿石道,一般人很难攀援上去。洞的正中,有块高大的石碑,记载了当时藏书的缘由,但因年代久远,字迹已难以辨认。洞高2米,宽3米,洞内面积约100平方米。厅内有两块岩石,一块矩形石台,相传是伏胜当年用来读书的简易书桌。另一块岩石是原生的,形如菩萨,人称菩萨岩,上面凹凸不平,似若干小尊佛刻。洞厅后壁,又有一个小洞,人要伏下身子才能钻进去,深不可测。

“古藏书处”见证传奇

二酉藏书洞的下方不远处,有一排四块大石碑,上刻“古藏书处”。据说是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二月,原京师大学堂总监督、湖南学政张亨嘉到二酉洞祭拜先贤时挥笔题写的。笔锋苍老、遒劲有力,刻成石碑竖在二酉洞下的山崖下。

二酉山钟灵毓秀,灵气腾腾,沅邑名山,唯此为胜。前往二酉拜谒的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络绎不绝,留下了大量诗词文章。山上一度建院立阁,修堂造亭,香火旺盛。

据说,唐朝诗人刘禹锡初贬为朗州司马时,曾游二酉藏书洞,留下一首《咏伏生》的五言诗:“京宅紫宫巷,飞车若云游。峨峨舆篷内,卷卷百家书。字字准宣尼,步步拟相如。皓天舒荆楚,灵景照神州。”

宋真宗年间,辰州通判欧阳隐游于此,感慕追思善卷之德,上书真宗皇帝赵恒,建祠庙祀善卷,以示崇德报功之意。真宗皇帝准其奏,下旨在二酉山顶为善卷建立祠堂、仰止亭,以纪念之。亭名仰止取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意,意即善卷的德性之高,像高山一样令人仰慕。后人依然可以在亭内休憩、静思。

明朝时,沅陵两位名叫董汉策和王世隆的进士先后在山上建立翠山与妙华两座私人书院,教书育人,培养了大批才俊。

在二酉山隐逸的高人中,值得推介的还有东汉末年的著名古文经学家司马徽。司马徽,颖川人,曾在二酉山隐居,人称“水镜”先生。诸葛亮来到酉水后就到二酉山朝拜,请教于司马徽。

宋朝大书法家、诗人黄庭坚道经辰州,拜二酉,留下《朝拜二酉山》诗一首:“巴山楚水五溪蛮,二酉波横绕龙蟠,古洞寻书探奇字,思怀空吟三千年。”

王阳明,明代著名儒学家,自龙场谪归,寓居龙兴讲寺授《致良知》学说月余,曾游二酉山朝拜。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股份制理论研究的鼻祖厉以宁,年轻时在沅陵学习、工作。1988年他再次登临二酉山,撰诗一首:“山崖绝壁藏书洞,凝聚楚乡多少梦;郢都史籍已遭焚,残简且留孙辈用。酉江码头凉风送,站立岸边心事涌;平民从不赞秦皇,自古强权难服众。”

二酉文脉薪火传承

二酉山是个出学者的地方。

二酉山的人读书风气浓厚,从解放初期至今,共出了近百位专家教授高级工程师,遍及全国各地,乌宿因此被称为“教授村”。有道是:学富五车走四方,书通二酉行天下。

乌宿成为远近闻名的“教授村”,不能不提一个人,他就是民国时期的乌宿小学校长龙盛恒。

1937年秋,龙盛恒当上校长后,致力于改革旧学制,创办新学,大力发展家乡教育事业。他聘请长沙一师毕业的学生任教。1939年,武汉失守,武昌的李懋文、李彰文、杨锦之、李文宜4位教师来乌宿避难,都被龙盛恒聘请为教员。1940年,长沙沦陷,乌宿人口增至1万多人,数省名人学者汇集乌宿,龙盛恒又聘请他们中的能者为教师,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方圆百里的学生,都负笈来此就学。解放后乌宿村里走出许多闻名于世的专家,如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彭文明、清华大学刘婉珍教授等,都是那时在乌宿读的小学。

乌宿教育,经龙盛恒管理,学风大盛,为乌宿日后人才的成批涌现打下了牢固基础。

沿古栈道往上,可以攀援到山顶,那就是二酉寨。二酉寨是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子,寨后有板栗树为主形成的绿色屏障,房屋掩映在果树林中,鸟语花香,鸡犬相闻,好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有几户人家在建新房,看得出那是“农家乐”的雏形。

这里山高林密,冬暖夏凉,是天然的避暑胜地。尤其是依附文化圣山,无疑增加了山寨旅游、休闲的无穷魅力。如清凤凰人刘豹就用“探古寻书洞,寒江结伴游”来描述陪友人到二酉山之美事,清代沅陵知县舒宏训则用“遥遥古洞隐高丘,乌宿山前试一游”的诗句,描述到此一游的快感。

二酉山还美在轻纱漫雾,云雾缠绕,云蒸霞蔚,林荫蔽日,山境幽异,宛若仙境。

8.二年级的小作文传统节日 篇八

在中国的各大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节日那绝对非端午节这个节日不可,在这一天,大家不只能看到精彩刺激的划龙舟比赛,还能在端午节的这天,吃到美味鲜甜的大粽子,这是大家中国最为独有些端午风俗之情。

端午节传承到今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据了解是大家为了纪念楚国大忠臣屈原,他以身为国捐躯,投江而死,一身爱国之心感动不知多少民众。大家为了纪念屈原,纷纷将粽子投入河中,期待用粽子喂饱鱼群,而不去伤害屈原的躯体,同时还在江中驾驭舟船打捞屈原的躯体。伴随日久天长,大家长此以往的坚持,也日渐形成大家现在熟悉的吃粽子、赛龙舟的传统风俗,变为大家目前端午节每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活动。

9.国人酒桌文化的演变(二) 篇九

“送礼”一词,不知从何时开始,成了人们嗤之以鼻却又不得不嚼在舌根里的酸辣酱,也成为人们的一种隐痛。年节将至,各大电视台的广告又多了穿着喜气洋洋红衣服的人,不厌其烦地说着“今年过年不收礼”。其实谁都明白,“不收礼”就像童话一样都是骗人的。很快,中国大地上又会掀起一阵有关送礼的风波。首要的就是面子要挂得住,哪怕造价就七八块的酒,也要给它包装出闪瞎收礼人眼的光彩。

然而,“礼”本身的含义并不在此,它本应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载体、心意的寄托。“送礼”一词,也有着干干净净的本来面貌。“送礼”有三重功能,第一为送“礼”,人们在逢年过节、官场应酬、拜师学艺时,往往以礼物来馈赠,是一种礼节;第二为送“情”,不需要特殊节日,父母子女之间、朋友之间、恋人之间、邻里之间都可以互相馈赠,这表达的是“情”;第三为送“品”,这是一种更超出送“情”之上的行为,这时的礼物某种程度上颇有点儿“俏皮”的意味。

中国人送礼,最多的时候就是逢年过节了,尤其以春节为最。至今在中国很多地方,每逢年底,很多人家就备好了走亲访友的礼物,等到大年初二,就开始了携带礼物串门的日子。从丈母娘家到三大伯四大叔家,从老伙计到新朋友家,一路欢笑着去当客人。被迎进门,先将自家养的鸡鸭、打下的大枣儿、冻得梆梆的馍馍饽饽黏豆包往下一放,就盘坐在热乎乎的炕上,和主人家聊个不停。中国人图一个“礼尚往来”,主人家也会把自家酿的烈酒、媳妇儿做的酸菜一个劲儿往客人包里塞。想必很多人的童年都有这种被长辈拉着走亲访友的过年“必修课”,人们之间年节送礼,没有刻意的准备,没有啥目的,图的就是个高兴。

除了春节,中秋节、正月十五也都是互相馈赠礼物的高峰期。虽说现在的“天价月饼”早已经失去了月饼的滋味,但其实中秋节送月饼的习俗自古以来都有。有个传说是讲,月饼起源于唐朝,李靖征讨匈奴得胜,恰好在八月十五那天凯旋。皇帝很高兴,一位吐鲁番的商人为了表达祝贺之意,就向皇帝敬献了一种圆饼祝贺。皇帝拿出圆饼,指着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随后,他把胡饼分给了众人一起吃。到后来,胡饼被改为“月饼”,成为中秋节人们的必吃之物,而且渐渐也成了人们互相馈赠的礼物。典籍记载,“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这样的礼物不是为了满足口腹,而是为了承载祝福。

在清朝 官场应酬是礼节,是规矩

一说到官场应酬,很多人立刻想到和团的模样。清代官场确实送礼成风,每逢年节,哪一级的官员该送啥礼物都有不成文的规矩,有位按察使大人,当官六七年,用于孝敬的钱就多达45 000两。然而,官场应酬原本也是一种“礼”的表现。最初,每到一定时候,诸侯都要向皇帝朝觐,献上贡品,而皇帝也会赏赐,这本来只是一种君臣之间的礼节,是为了维护稳定的一种政治制度,他们交换的礼物甚至是等价的。然而,这里面的空隙太大,人的贪念也很多,官场的礼物也与原本的面貌渐行渐远。不过,也有清官拒绝送礼的趣闻。

明朝按察使周新,是个很有个性的清官。有人巴结他,送来几只肥美的烤鹅,周新无法拒绝,他想了想,就把烤鹅挂在了屋檐下,如果再有人来送礼,他就把那人领到屋檐下,和自己排排站,一齐仰头“瞻仰”烤鹅,很快,送礼者感到难堪,就不再送了。清代张伯行升职后,送礼者络绎不绝,他一怒之下,写了篇《禁止馈送檄》贴在门外,檄文说:“一丝一料,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份,倘未不义之财,此物何来?”还有更厉害的,南朝顾协负责给皇帝起草诏书,有人为了拉拢他送了两千钱,顾协竟然命令家人将送礼的人重打十大棍赶了出去。

孙膑送寿桃 母亲白发变青丝

当礼物到了感情深厚的父母子女、朋友恋人之间时,“情”的意味就很浓了,这时候的礼物已经不能叫做“礼物”,而是一种心意。只要感情深,哪怕是送一棵草也能让收礼者欣喜。就像邻居之间,谁家做了好吃的、谁家收获了果实,就互相赠送一样。

相传,孙膑未及弱冠之年就背井离乡去和鬼谷子学习,长年累月不能回家。有一年五月初五,他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今天过生日,而自己却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于是急急忙忙向师父告假。鬼谷子摘下一个桃子交给孙膑说,你拿回家孝敬你母亲。孙膑依言,回家后,母亲尝到了桃子,喜笑颜开,奇迹竟然发生了,母亲的白发变成了青丝,脸上的皱纹也不见了,又恢复了年轻。后来,大家争相模仿,在父母过生日时送桃子,可桃子不是四季都熟,于是儿女们用面粉捏成桃子表达对长辈的祝福。

父母对子女的爱也能在礼物上表现出来。直到现在,每当过年时,父母总是压几张钞票在孩子枕头底下,早先这个并不叫“红包”,而叫做“压岁钱”。因为“岁”和“祟”是谐音的,所以家长通过“压祟”来祝福自己的孩子。清代有诗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古代的压岁钱多是铜钱,用彩线穿起来放在孩子枕头下,到了民国以后,纸币流行,就用红纸包起来了,慢慢演变成了“红包”。压岁钱其实也是种礼物,虽然最终会回到爹妈腰包,但是爱护子女的心意已经送出去了。

古代有种礼物很有意思,多发生在朋友之间,人们会互相写诗当做礼物送给对方,称为“赠答酬送诗”。以李白为例,他就写过很多赠答诗,这是朋友间的一种美好互动。最著名的要属那首《赠汪伦》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更有趣的是,诗人们不仅写诗送现实中的朋友,还会写诗送神交的朋友。比如有人曾假托苏武与李陵之名,写过几首苏李之间的赠答诗,感情真挚,虽然是没有版权的作品,可朋友之间惺惺相惜的感情表露无遗:“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 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

现在很多年轻男女一到情人节就开始发愁了,该送对方什么礼物,礼物并不是越贵越好,在相爱中的人看来,真正的好礼物在于是否花了心思,古人也是这样。《诗经·邶风·静女》中有这么一句:“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悦怿女美。”“静女”送给男子的便是“彤管”(有人说这是种乐器,有人认为是一种茅草)。古代有首《定情诗》大量描写了恋人之间互相赠送礼物的情形:“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缠臂金环、耳坠子、衣裳等都可以是表达爱意的礼物。“送礼”在此处送的不是物质,而是“情”。

礼轻意重 半条鱼胜过珍宝

送礼,除却铜臭味之外,可以有很多额外的含义。俗语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有的礼物看似无厘头,实际上却需要收礼者“品”,只有那些拥有豁达胸襟或者大智慧的人,恐怕才能看出其中意味,这送的便是“品”,就像陈年老酒,需要尝过才知其中滋味。

明朝时,有个人叫鲁铎,有一天,他正在家里,他的一位朋友赵永经过他家。鲁铎问,你去哪里?赵永回答说要去给西涯先生祝寿。鲁铎又问,你带了啥贺礼呢?赵永说,就带了两方头巾。鲁铎决定自己也就这么送了,可在家里翻箱倒柜之后,没有找到。鲁铎家里很穷,他窘迫了很久,突然灵光一闪,自己家里好像有别人馈赠的鱼呢!就赶紧让家人取来,可家人说已经吃了一半了,鲁铎竟然说没关系,提上吃剩下的半拉子鱼就和赵永去老师家里了。如果换做贪官污吏,见到这两位活宝送来的礼物,不得立马大扫帚伺候,可西涯先生并不在意,他用酒菜招待两人,席间相谈甚欢,鲁铎也尽兴而归。这位西涯先生品的就是送礼者的这份惦念之情。

明朝张岱散文《五云山》中,记载了一个非常别致的礼物:“宋时每岁腊前,僧必捧雪表进,黎明入城中,霰犹未集,盖其地高寒,见雪独早也。”说的是五云山地势比较高,下雪比较早。每逢深冬,僧人们会将山上的雪收集起来连夜带进城里,作为礼物送给别人。将雪花作为礼物,高洁美好的意味显而易见。古代还有送云雾的、送茶的、送竹子的、送酒的等等,也许送者无意,但接受者必须有心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美好。

礼物的味道 只有用心才能体会

其实,抛去那些功利性的送礼,人与人之间时不时相互馈赠一些礼物,会使人们之间的关系更融洽。宝剑赠英雄,良驹送识人,礼品本身会散发哪种味道全在于送礼者与收礼者双方。古代有句话叫“多货则伤于德”,礼物不在贵重而在于心意的传达。

10.二年级传统文化作文 篇十

一、二语习得的含义

自上世纪60年代起,有人开始对人们获得外语能力的机制进行研究,通过综合语言学、语言教育学、语言神经学等学科,逐渐发展出一门新的学科,即二语习得。由于研究层面的不同,所用的方法也各异,或偏于描写,或重于假设,或采取实验,从而得出各种不同的理论,如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论、克拉申的监控理论,以及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主要研究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认为在组织人类特有的思维中,社会关系和文化制品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并提供一个研究认知的框架,在不孤立社会环境的条件下对认知进行系统的研究。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部分包括中介、内化、行为理论、发展法等,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儿童存在发展、学习和教育的可能性,儿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在教育实践中,要注重对儿童发展的研究等。

三、二语习得研究的社会文化视角

与其他心理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理论相比,社会文化理论认为,社会环境和心理语言过程不是两个分开的现象,社会化和语言习得并未从语言交互环境中互相剥离。语言发展得益于社会交往,二语习得者只有在社会交往中,积极的参与意义建构,才能更好地习得第二语言。在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中,中介、内化、行为理论和发展法等都与二语习得研究存在密切的联系。

1.中介与二语习得研究。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的低级心理机能需要通过语言等文化制品的中介实现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而第二语言的习得也需要中介的参与。在中介研究的过程中,一般将二语习得的中介分为三类,即社会中的他人中介,通过私语的自我中介,文化产品的中介。二语习得研究者认为,两者之间中间语的发展不能跨越某个发展阶段,对临近发展区敏感的中介通常比不考虑临近发展区的中介更有效果,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二语习得者利用对临近发展区敏感的中介来更好的学习。

2.内化与二语习得研究。个人通过内化的方式,失去社会交际的单向性功能,获得社会交际与自我管理的双向性功能,从而形成高级心理机能。通过对临近发展区的内化,人们将人与人以及人与文化产品的活动,转化为大脑内部的活动。研究者通过儿童学习语言的实验,认为儿童会有选择地注意语言模型的某些特征,进行有目的的、可能有改造作用的模仿过程。在模仿的过程中,儿童既可能模仿同伴的语言模型,也可能模仿老师所提供的模型,通过对语言模型的模仿,从而收集私语,实现对语言的习得。

3.行为理论与二语习得研究。人类的行为,包括物理的、社会的和心理的各种行为,通常都会有一定的动机与目标,通过研究人类的行为,从而了解人类的心理机能。由于动机与目标的不同,同一行为的结果通常会有所不同,如一个努力工作的人和一个只是在办公室混日子的人,虽然都在办公室工作,但结果可能大相径庭。由于人们的动机与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容易发生改变,因此人们的行为通常也难以预测,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具体的物质条件对行为的影响,我们固有的知识储备和思维习惯通常会指导我们采取特定的方式处理问题。总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不断改善自己的学习动机与目标从而使自己的学习活动变得有意义。

4.发展法与二语习得研究。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通过与社会的不断交往,在与他人的协作过程中才能实现学习。二语习得者在不断参与社会的活动过程中,通过选择分析用的对话片段、确定交互的模型和微观发生的领域三个发展阶段,实现对第二语言的内化。通过交互实现语言学习的发生,从而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更多的选择。

11.二年级传统文化 篇十一

敏而好学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子,并能熟练背诵。

2通过“绘本启智”提出问题讨论、合作探究,开展探究活动。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通过整理信息,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身边人物事迹,从而懂得敏而好学。

5培养学生发自内心对美的追求,懂得敏而好学,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1玉不琢

不成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儒学经典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懂得玉不琢不成器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小组讨论时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观察图片,图中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

二、诵读感悟。

1朗读感悟,读准读顺。师范读,生读。2质疑释义。

教师出示课件,为生解读句意:

《悔学》: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做的东西,它固然有好的好本质,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也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会因为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改变。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会从品德高尚的君子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 3背诵原文,诵出节奏韵律。

三、绘本启智:

读故事《卞和献玉》说一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四、知行合一:

学习要不怕苦,不怕累。玉与人的“关系“ 共同之处:两者都要“加工”,否则不成大器

不同之处:玉不雕琢,不会失去本性;而人则不然。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拓展演练: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了玉不琢不成器,懂得了人如果不经历磨难,就会难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2知所知

明不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儒家经典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懂得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小组讨论时的答题板。

学生准备: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有关求知的诗词、文章的资料。

2水彩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说说这是谁?

二、读典明理:

1朗读感悟,读准读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师范读,生读。

2质疑释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二、绘本启智:

1读《诸葛亮智斗司马懿》,同学们受到什么启发?

从司马懿中计我们可以懂得对付一个人要能够从他的弱点入手方能够将其击败。2读《菱角的尴尬》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3寻找生活中不懂装懂的危害?

三、知行合一:

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懂的事情,你是怎样做的呢? 2同桌说一说,互相学习纠错。

四、拓展阅读:

1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君子(品行好的人)不要隐藏自己的短处,不知道的就问问别人,不能做到的事情就要向别人学习。大概意思就是不要不懂装懂,多一些不耻下问的精神。应该踏踏实实的学习。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

五、力行体验

六、星星点灯: 不懂的问题多请教别人。不会的知识多查找资料。不懂的事情不装懂。

——《弟子规》

七、课堂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学习态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知道了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时习之

亦说乎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朗读时注意节奏韵律,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论语的丰富内涵。3培养学生养成学过的内容经常实践的习惯。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孔子的资料。教学过程 i.导入新课。

说一说你对孔子了解。今天,我们学习——时习之 亦说乎。

ii.读典明理

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2学生读。

3教师讲解句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于孔子的《论语》,千古名句,代代相传。译文:孔子说:”学到待人处世的道理并适时实践练习,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悦的事吗?”

三、绘本启智。

1我们讲一个《临池学书》的故事。

2讨论一下,王献之学书的过程中,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三、实践延伸、知行合一。

学新知,常温习课外书,勤阅读。写好字,常练习。

四、拓展阅读

分小组讨论如何进行:文明就餐;有序乘车; 学生汇报。文明小常识。小学生文明就餐礼仪 1饭前要洗干净手。2排队有序不讲话。3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发出声音。4桌子上不掉饭粒。5饭后凳子放归原处。

iii.拓展阅读。

陈静立身,从容说话。不要轻薄,惹人笑骂。——《小儿语》 释义:待人接物要沉着冷静,说话要平和从容。言行不庄重会被人嘲笑。

iv.v.星星点灯 板书设计:

3容有度

言有章

其容固宜有度,出言尤贵有章。

——《幼学琼林》

vi.课堂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无论一个人有没有多大的成就,都应该注意自己的仪容和言谈举止。因为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就能流露出你的修养和品德。不学礼

无以立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2让学生懂得言行举止会影响到别人的情绪,以真诚心、恭敬心待人,别人也会尊重你。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公共礼仪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看一段《裴秀学礼》的故事视频,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揭示课题——《不学礼 无以立》。

二、读典明理

1出示句子: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礼记·曲礼》

2教师读,学生读。

3理解句意:人不能不学礼。礼的作用就是让自己谦卑,同时还要尊重别人。

4背诵句子。

三、实践延伸

碰鼻礼——新西兰毛利人至今保存着古老而独特的见面问候方式。这种礼节要求主人与客人见面时必须鼻尖对鼻尖连碰两三次或更多次。相碰次数越多,时间越长,说明礼遇越高;反之,礼遇越低。

四、知行合一

懂得:互相谦让知礼仪。热情鼓掌懂礼仪。

右行礼让守礼仪。待人接物讲礼仪。

五、拓展阅读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弟子规》

意思:说话时要口齿清晰,吐字时要舒缓顺畅。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更不要说得模糊不清。

六、行为训练

行路上,整衣装;守规则,要礼让。

乘公交,守秩序;依次上,不拥挤。

做观众,讲文明;口无声,手无扔。

图书馆,要肃静;声要低,走要轻。

观展品,要谨慎;勿触摸,勿挡人。

去旅游,利人行;礼外宾,展新风。

七、星星点灯

八、板书设计: 不学礼

无以立

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礼记·曲礼》

vii.课堂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明确了:在生活中,只有懂礼仪,行礼仪,才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并让自己走向幸福的人生。

第二单元

尊敬师长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子,并能熟练背诵。

2通过“绘本启智”提出问题讨论、合作探究,开展探究活动。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通过整理信息,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身边人物事迹,从而懂得尊敬师长。

5让学生懂得尊师敬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5长者问

须辞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礼记 ·曲礼》的魅力,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让学生懂得做子女的,如果仅是能养父母,却不尊敬他们,更不能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就不算是真正孝敬的道理。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有关曾子和敬老礼仪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段视频,视频中的孩子不是很礼貌地回答爷爷提出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课题——长者问

须辞让

二、读典明理

1读句子: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

——《礼记·曲礼》

2对照拼音,看谁读得好?(鼓励学生自信的朗读,体会句子的韵律美。)

3在熟读的基础上,教师讲解:跟长辈商议问题,长辈有所问,如果不推辞谦让就回答,是不合礼仪的。

三、绘本启智

师:绘声绘色地朗读《曾子避席》 问:曾子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师总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师:你还知道关于曾子的哪些故事? 生交流,师总结。

四、实践延伸

自己阅读《爱的唠叨》,谈谈自己的体会。如从奶奶“唠叨”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奶奶的唠叨充满了对自己的关爱。

五、知行合一

从课本中提供的资料袋中任选一个,谈谈自己是如何做的?或者说怎样做才好?

“态度恭敬”“音量适中”“注视对方”“认真倾听” 小组讨论交流,选一两个学生进行交流,并补充。

六、拓展阅读

师引出弟子规中的名言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弟子规》

教师领导,学生跟读。学生角色体验朗读。

教师释意:路上遇到长辈,要赶快走上前去行礼问好。长辈没说话,就退到一旁恭敬地站着。

七、行为演练

师:同学们,你多长时间去奶奶家看望一下?看望外公时会给他带小礼物吗? 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

1常去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看望。2经常打电话问候老人。3精心为老人准备节日礼物。4耐心听老人教导。5不顶撞老人。

八、情感升华

如果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知道了怎样去做? 与长辈说话时要音量适中。同长辈谈话时要用眼睛注视对方。

九、板书设计

长者问

须辞让

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

——《礼记·曲礼》

十、教学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明确了做子女的,如果仅是能养父母,却不尊敬他们,更不能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这就不算真正的孝敬。

6天地民

孝尊长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的章句,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初步了解“老人节”,懂得老人是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老人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受到后辈的尊敬。

3让学生从小做起,心中要有对长辈的尊重,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以尽孝道。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信陵君、敬老礼仪、老人节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敬亲孝亲的视频,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值得学习?揭示本节课的学习题目——天地民

孝尊长

二、读典明理:

学生自学后领读: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孝经·三才章》

教师释意: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是人类首要的品行。尽孝是为人子女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判断一个人本性善恶的最基本的标准。

三、绘本启智:

教师朗读《信陵君敬老爱贤》的故事,学生思考:信陵君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生畅所欲言。

教师小结: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对人真诚有礼貌,在哪都受欢迎。

四、知行合一:

请同学们针对“早晚安,挂嘴边”“请教时,要谦虚”“见长辈,用尊称”“勤做事,多行孝”四个画面,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如何做的。学生代表发言。

五、实践延伸:

教师介绍老人节的来历。1989年,我国把农历的九月九日“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提出要求:重阳节最好在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家过节。

六、行为训练:

出示敬长歌,大家齐声朗读。尊长跟前奉揖时,莫分左右论东西。只宜退后些儿是,此礼人人要尽知。尊长同坐椅须偏,少年处世只宜谦。莫夸停当休多说,问及方才对一言。

七、拓展阅读:

师出示,学生朗读。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弟子规》

教师释意: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同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八、情感升华: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能做到这几点吗? 见长辈用尊称。起床问候长辈道早安。睡前对长辈说晚安。虚心向长辈学习。

九、板书设计:

6天地民

孝尊长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孝经·三才章》

十、教学反思:

学习了《天地民

孝尊长》,大家又收获了许多的新知识,明确了一个人只有尊长敬长,才能够收获更多的人生财富。只要心中对长辈尊重,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以尽孝道。

7尊师长

重学礼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子,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尊师重教是我们国家优秀的传统美德,每一个都要学会尊敬老师,做一个尊敬师长、热爱学习的好学生。

3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以绽放尊师重道德礼仪之花。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故事等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子路、李宗仁、教师节等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孝敬长辈的视频,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尊师长 重学礼。

二、诵读感悟:

出示诵读句子: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礼记·曲礼》 学生自己朗读,并诵读。学生领读。

教师释意:在路上遇见老师,要快步走到老师面前,身体立正,并向老师拱手行礼,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尊敬。

三、绘本启智:

读《懂礼的子路》故事,并思考:子路看到老师路过,他立刻做了什么?孔子称赞子路是一个怎样的学生?我们要向子路学习什么?

师总结:子路对老师的敬重,从他长时间默不作声的鞠躬动作充分流露了出来。

四、实践延伸:

欣赏尊师故事《李宗仁敬师》,并思考:李宗仁的这位恩师是什么时候的老师?这位老师的样貌如何?李宗仁是如何对待这位老师的?你要向李宗仁学习什么?

师总结:虽然李宗仁的老师形陋貌丑,家境贫寒,但他不忘师恩,对其敬若父辈,这种尊敬老师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五、知行合一: 师:请选取“尊师长,有礼貌”,“敬师长,认真学”,“信师长,常沟通”,“亲师长,勤协助”四个方面,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谈谈,自己是如何做的? 学生汇报交流。

六、拓展阅读:

出示: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吕氏春秋·劝学》

师读,学生跟读。

教师释意:老师施行教悔的时候,不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贫富,而看重他们是否能接受理义。

七、行为演练:

让我们动手为自己的老师或家人制作一张贺卡吧!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学习。

八、情感升华:

师:无论是一个伟人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无论他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他都不应该忘记老师在自己成长道路上所花费的心血,要心怀感恩。完成“星星点灯”

九、板书设计:

尊师长

重学礼 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

——《礼记·曲礼》

十、教学反思:

学习了《尊师长 重学礼》,大家又收获了许多的新知识,明确了一个人只有尊长敬长,才会成就。老师在你的成长道路上花费了好多心血,要时刻感怀师恩。三人行

有我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2体会《论语·述而》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搜集“身边的老师”的故事、资料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身边好老师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老师表扬学生的视频,引出课题——三人行 有我师。

二、读典明理: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

学生自读并领读。

教师释意:许多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每个人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三、绘本启智:

师读《一字之师》,让学生说一说这个故事。生代表发言。

齐己——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四、实践延伸:

自己读《我身边的小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自己发言。

五、知行合一:

师:请从“老师教悔助成长”“同学相助解疑惑”“导游讲解增阅历”“空乘演示记安全”中,找一个角度,谈一谈自己的见解和体会。生发言,师总结。

六、拓展阅读:

师:片言之赐,皆吾师也。——梁启超 师领读,生熟读。师释意:即使是一句话的赐教,我都要把(他)当成老师。

七、行为演练:

“我来教唱歌”“我来教跳舞”“我来教折纸”从一个方面和小伙伴互帮互助吧!

八、情感升华:

通过今天的学习《论语·述而》里的句子,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老师,只要虚心求教,乐于助人,就会感受到与人相处的快乐与充实。做一下“星星点灯”

九、板书设计:

8三人行

有我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十、教学反思:

上一篇:让低碳生活成为一种时尚下一篇:数学学科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