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琅琊榜介绍(精选8篇)
1.电视剧琅琊榜介绍 篇一
1.情生自愿,事过无悔,既然抗不过天命,又何必怨天尤人.
2.能都怪朝臣么?君者,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如今在朝中为官,坦诚待人被讥为天真,不谋机心被视为幼稚,风气若此,何人之过?
3.问题出自朝廷,答案却在江湖,无妨。
4.对错只在自己心中,你认为我错了,我又何尝不是认为你错。但是我想告诉你,你可以不相信情义,但最好不要藐视情义,否则,你终将被情义所败。
5.朕的天下,岂是他说拿去就能拿得去的
6.我之所以这么待你,是因为我愿意。若能以此换回同样的诚心。固然可喜。若是没有,我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7.抛开彼此的身份,抛开那桩由大人们订下的婚约,林殊哥哥还是林殊哥哥,不管过去多少年,不管世事如何变迁,纵然有一天各寻各的爱情,各结各的佳侣,纵然将来儿女成行,鬓白齿松,林殊哥哥也依然是她的林殊哥哥。
8.人去楼空,物换星移,可不代表一切就消失了。该留下的,还是会留下。有些人,有些事,依旧深藏在心里,不会被时间抹去。
9.人只会被朋友背叛,敌人是永远不会有背叛和出卖的机会的。
10.你答应我,永远不要告诉景琰。那个和他一起长大,活泼又可爱的伙伴,和他身边这个阴险毒辣,做起事来不择手段的谋士,永远都不是同一个人。这样不是更好吗?
11.不知道什么是军人,什么是战场么?也许在十二年前那场寒冬的雪中,心凉了,血也凉了,但那些烙入骨髓里的东西呢,是不是也凉了?
12.我是从地狱里爬出来的人,骨髓里都渗着毒。by梅长苏(林殊)
13.梅长苏:飞流啊,你想不想学拍一下就能让蔺晨哥哥笑个不停的手法?飞流:想学。梅长苏:学来干什么呢?飞流:拍他
14.说实话,你这么做,我曾经很难过。但我毕竟不是自以为是的小孩子,我知道人总有取舍。你取了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舍弃了我,这只是你的选择而已。
我不可能因为你没有选择我而恨你,毕竟......你并没有责任和义务一定要以我为重,就算我曾经那样希望过,也终不能强求。
15.想要不伤心,其实是多么容易的事。只须寻一山水乐处,隐居休养,再得二三好友,时常盘桓,既无勾心斗角,也无阴谋背叛,缠绵旧疾能够痊愈,受人好意也不须辜负,于身于心何乐而不为?
只可惜,那终究只能是个奢望,已背负上身的东西,无论怎样沉重怎样痛苦,都必须要咬牙背负到底。
16.你我都明白,其实让我觉得无比痛苦的,说到底还是那个真相本身,而不是揭开真相的那只手。当年的事根本与你无关,我也不至于可笑到迁怒于你,让你来为其他人做的错事负责。
17.明知是陷阱,是虎狼之穴,可是仍然要去,利弊得失如此明显,却仍然要去抢,如此愚蠢,却又如此有胆魄的人,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了。
18.风暴将至,也不知这股暗流,最终会流向何方?
19.林殊哥哥,我再也不要离开你了
20.凡是人总有取舍,你取了你认为重要的东西,舍弃了我,这只是你的选择而已。若是我因为没有被选择而心生怨恨,那这世间,岂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谅之处,毕竟谁也没有责任要以我为先,以我为重。无论我如何希望,也不能强求。
电视剧《琅琊榜》剧情简介
梅长苏(胡歌饰)本远在江湖,却名动帝辇。江湖传言:“江左梅郎,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作为天下第一大帮“江左盟”的首领,梅长苏“梅郎”之名响誉江湖。然而,有着江湖至尊地位的梅长苏,却是一个病弱青年、弱不禁风,背负着十多年前巨大的冤案与血海深仇,就连身世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秘密。
原来,于十二年前,南梁大通年间,北魏兴兵南下,赤焰军少帅林殊随父出征、并率赤焰七万将士抗击敌军,不料刚刚经历浴血奋战的七万将士因奸佞陷害含冤埋骨梅岭。林殊从地狱之门拾回残命,历经至亲尽失、削骨易容之痛,从此化身天下第一大帮江左盟盟主梅长苏。
十二年后,梅长苏假借养病之机、凭一介白衣之身重返帝都,从此踏上复仇、雪冤与夺嫡之路。京城之内、朝堂之上,太子和誉王为夺嫡而势如水火,梅长苏便成为了两人争相招揽的对象,而梅长苏周旋于两人之间,却选择了帮助刚正勇毅的靖王。面对旧时的挚友、往日的恋人、昏庸的梁帝以及过去熟悉的所有,他只能默默隐忍着一切,于看似不经意间,以病弱之躯只手掀起波波血影惊涛,辅佐明君登上皇位,为七万赤焰忠魂洗雪了污名。
然而由于武帝多年的昏乱治理,南朝境内纷乱四起,已代北魏而立的东魏趁机兴兵南下,朝中一时竟无人能够领兵。为解国难,梅长苏不顾身体病弱,毅然束甲出征,在十二年前熟悉的战场上,重温往日豪情,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带领大梁军队一举平定北境狼烟,还大梁以和平安定。然而此时的梅长苏,也煎熬尽了自己最后的一点心血,以林殊的方式在沙场上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2.电视剧琅琊榜介绍 篇二
在整部电视剧剧情发展的过程中, 皇帝这一角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皇帝怀疑祁王谋反赤焰军附逆而下令处死祁王全歼赤焰军, 以至七万英魂含冤而死, 十余年后死里逃生的赤焰军少帅林殊化名梅长苏, 背负着千古奇冤与血海深仇重回京城, 开始复仇、雪冤与夺嫡。也就说, 整个故事的发生是由于皇帝这一角色极端猜疑的性格造成的[1]。因此, 本文将通过分析猜疑心理的成因与表现来分析皇帝这一人物形象。
一、思维特点
(一) 封闭的环形思维方式。我国的古代著作《列子》中曾经讲过一个“疑人偷斧”的故事, 这个故事反映的实际上是一种封闭的环形思维方式:先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认识, 然后再戴上“有色眼镜”用后续的观察去验证自己认识的正确性, 而不是修正自己认识的错误, 因此会越疑越像, 越像越疑。在电视剧《琅琊榜》中, 由于赤焰军主帅林燮和祁王一个军功震主, 一个颇具勤德贤能之名, 皇帝便认为他们很有可能有谋逆之心。在这之后, 林燮不重用皇帝的人而重用祁王的人, 出征在外时常说“将在外, 君令有所不受”, 而祁王的影响力越来越高, 这些现象在皇帝看来就是林燮拥兵自重, 祁王邀买人心, 皇帝便更加肯定地认为他们有谋反意图。于是当悬镜使夏江密告皇帝祁王谋反赤焰军附逆时, 皇帝便会立刻相信, 这就造成了后来的悲剧与冤案。由于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 皇帝在有了“他们可能有谋反意图”的认识后, 祁王与林燮不管做什么, 都会成为皇帝对其认识的进一步的验证而不是修正。
(二) “信任”缺失。著名的“囚徒困境”实验通过考验人们在背叛与合作之间、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之间的选择, 发现了“信任”的本质:信任他人意味着必须承受易受对方行为伤害的风险, 因此, 承担易受伤害之风险的意愿亦是人际信任之核心[2]。
在电视剧《琅琊榜》中, 皇帝之所以猜疑祁王与赤焰军是因为不愿承受他们可能行为的风险。在皇帝看来, 林燮拥兵自重, 祁王邀买人心这就意味着他们已经有了谋反的实力, 同时, 面对林燮的军功累累和祁王的卓然政绩, 他对自己的实力失去信心, 而这会使他面临着失去皇位的危险。对这种危险的害怕使得皇帝猜疑祁王与林燮。
二、过往经历
剧中皇帝这一角色极端猜疑心理的形成, 除了他自身的性格特点外, 与他的过往经历也有关系。从剧中细节处, 可以得知皇帝一角在登基之前, 曾遭人陷害, 是林燮拼死找到证据, 在老皇帝面前力保其清白才幸免于难, 老皇帝死了之后, 为了争夺皇位, 五王之乱血洗京城, 也是林燮亲率三百骑兵力保其登基。在他登基之前, 数次经历凶险的夺嫡之战, 每一次都是命悬一线, 死里逃生。这些过往经历使得皇帝认识到皇子们对皇位的渴求有多么可怕, 而皇位又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因此当林燮手握重兵, 祁王名声赫赫让他感到失去掌控时, 对他们的猜疑也就是在所难免的。
皇帝这一猜疑的性格被身边的人掌握之后, 常常加以利用, 例如太子私炮坊案东窗事发, 太子之母越贵妃就利用皇帝这一性格特点让御史全力参奏太子使得皇帝怀疑这件事情的本质是党争而非其他。而没有掌握好皇帝这一性格特点的人, 往往做事会适得其反。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随笔《论猜疑》中曾说:“心思中的猜疑有如鸟中的蝙蝠, 他们永远是在黄昏里飞的。猜疑确是应当制止, 或者至少也应当节制的, 因为这种心理使人精神迷惘, 疏远朋友, 而且也扰乱事务, 使之不能顺利有恒。猜疑使为君者易行虐政, 为夫者易生妒心, 有智谋者寡断而抑郁。”[3]电视剧《琅琊榜》中皇帝一角的猜疑之心恰如黄昏时刻的蝙蝠, 努力地进行昏暗和盲目的观察, 这样的观察得到的认识往往是偏僻的, 最终这猜疑之心使得他失去儿子、爱人、朋友、妹妹以及七万忠臣良将领, 还免不了被史书批判。
从皇帝这一角色的设定来看, 人物的猜疑心理与人物的性格、人物的经历相吻合, 人物的行为又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其心理特征, 电视剧《琅琊榜》成功之原因可见一斑。
摘要:电视剧《琅琊榜》塑造了诸多形象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 其中皇帝这一角色是塑造最为成功的角色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皇帝猜疑心理的成因与表现来分析这一人物的形象。
关键词:电视剧,《琅琊榜》,猜疑,心理分析
参考文献
[1]搜狐网.琅琊榜剧情介绍[EB/OL].http://mt.sohu.com/20151013/n423055090.shtml, 2015-10-13.
[2]马丁·诺瓦克.超级合作者[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3.简析电视剧《琅琊榜》的视听运用 篇三
关键词:景别 构图 叙事 含蓄 情感表达
与戏剧、电影相比,电视剧被认为是一种被广大电视观众所司空见惯的通俗艺术形态。多年来,电视剧创作追求批量化的商品生产模式,在艺术性上大打折扣。近几年,随着电视剧艺术品质的不断上升,电视剧生产从“追求数量”到“重视质量”转变,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创作者在视听运用上也更加讲究。根据海晏同名网络小说改编的大型历史题材电视剧《琅琊榜》一经播出,就受到了广泛追捧,被观众盛赞为业界良心巨制,该剧播出期间,曾一度引起了不小的“琅琊榜热”,带来了全民观剧的热潮。不仅获得2016年第22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电视剧提名,也获得第19届华鼎奖中国百强电视剧第一名。荣誉的背后,是无数影视创作人员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态度。本文试图从视听语言运用的角度探析该剧的成功之处。
一、景别运用凸显叙事逻辑
电视画面是通过分切镜头的组接来完成叙事的,在镜头组接中,不同景别镜头的组接方法可以使作品剧情的叙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人物关系的处理更具表现力,从而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电视剧《琅琊榜》在景别的设计上可谓精心雕琢,尤其是将远景与特写这景别叙事中的两极镜头运用到了极致。在第一集琅琊阁阁主蔺晨出场以及介绍琅琊阁档案归置段落中,从信鸽出场开始,将观众从信鸽迎面飞来的特写带入,通过大远景、远景的航拍镜头,展现琅琊阁所处的幽美的自然环境,在让观众领略天下第一的琅琊阁的自然风光的同时,这种旷野超然的环境也为人物性情的形成做了铺垫。琅琊阁档案归置时,从特写的档案柜着手,一组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特写画面,把档案归置的细节一一展现,特写镜头的组合运用更是增添了琅琊阁的神秘感。最后以一个大全景收场,把琅琊阁档案存放的气派场景尽显无疑。对于单个画面来讲,景别仅仅表达一种视觉形式,而它们一旦排列起来,又和内容相结合,必然会对戏剧内容和叙事重点的表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品一开始,就抛出这样一段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景别组合,无论是大远景的环境展现,还是特写组合的运用,都为作品接下来的叙事做了很好的铺垫。
景别叙事一般来讲靠的是不同景别的递进式组接展开,但是在现代影视艺术中,景别的跳跃式组接越来越被重视并广泛利用。所谓的跳跃式是指景别的展开并不是遵循景别的递进即远全中近特或者反方向组接展开,而是可以由远景直接接特写,也可以是由特写直接接远景的跳跃。景别的跳跃式组接中,不同幅度的景别跳跃变化将会对片子节奏、视觉效果产生影响。作品中江左梅郎出场的一段,从天泉山庄追杀者的一系列近景景别入手,通过快节奏的切换,突出紧张危险的气氛。此时,一曲悠扬的笛声传来,从天泉山庄人的特写直接接到了一个大远景,江面氤氲的雾气,一叶扁舟缓缓而来,此时镜头在特写和远景间进行了多次正反打,直到扁舟临近,近景展现梅长苏吹笛,这个绝对主角才真正出场。特写和远景的组接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境界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而且把梅长苏本人的气质,以及江左盟在江湖中的地位都统统展现出来。该剧以这样的方式把梅长苏这一个极具时代感和神秘感的人物设计出场,可谓独具匠心,调足了观众口味。
景别是完成叙事的最基本要素,电视艺术创作就要在不同景别的组接中完成叙事,并展现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情感逻辑。《琅琊榜》的创作就是借助严谨的景别完成叙事,并在景别叙事中融入作品的情感表达和风格定位。
二、考究的画面构图彰显影视美学的独特魅力
画面构图,讲究的是形式美感和内容表现力的统一。形式美感是画面构图的基本要求,而主体突出,叙事明确是画面构图的内容要求。更高层面上来讲,构图还要讲究形式上的新颖,内容上的表现力和独特的象征寓意。电视剧《琅琊榜》的摄影构图无论是形式表现,还是内容呈现都十分考究,尤其对于画框的运用,在表现形式美的同时,又内蕴了深厚的美学意义。该剧以梦境开场,梦醒过后的梅长苏出场,一个纵深镜头的调度缓缓推进,梅长苏始终处于画面中心,主体的人物,远处陪体的景物层次分明,巧妙利用门窗的隔断将画框分隔开来,左右对称,中规中矩,人物处于画面的黄金分割点。随着镜头的缓缓推进,带着观众也缓缓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这种框中框的构图形式,把作品的审美意境也凸显出来。远处作为陪体的山水景色,在门窗框架取景下,宛如一幅水墨卷轴画,缓缓推进到观众面前。这一画面构图,既烘托了画面氛围,又丰富了画面信息内容,符合中国美学所讲究的对称美,随着镜头的缓缓推进,给观众带入的不仅仅是主人公梅长苏的内心世界,更将观众带入整部作品的审美意境中。一个简单的镜头画面将作品整体的美学基调和魏晋文人的超凡脱俗的风骨尽显于观众面前。
在梅长苏长笛出现于江面的一场戏中,伴着笛声,一幅水墨画进入观众视野。虽然是大远景出场,但始终处于画面黄金分割比例的视觉中心点,一叶扁舟上的梅长苏吹着长笛缓缓进入观众视线,为了增添画面的美感,这场戏特意做了画面处理,整个画面如仙境一般带着一种朦胧之美。这样设计江左盟盟主梅长苏的出场,尽显他的超凡脱俗的气质和高风亮节的品质。即便到了多人物的镜头画面,也利用对角线的构图手法,前景的人物背对观众虚焦静止不动,但视觉引向远景的梅长苏,远景中的梅长苏伴着扁舟的转向处于运动状态,在这种对角线构图画面中,远景的梅長苏虽然很小,但在这一动一静,一虚一实的对比中,将观众的视觉中心点引到梅长苏身上。作品中诸如此类的画面构图还有很多,创作者们有效利用各种画面构图手法,增强了画面的美感,也在展现画面内容的同时,使整部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得到提升。尤其是对于传统美学的追求上,将传统美学的魅力与画面造型语言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艺术品质。
三、色彩造就作品的含蓄唯美之风
色彩是影视视听语言中一项重要的表意元素。在影像作品中,色彩的表达有多种不同的形式,灯光、布景、道具、服装的色彩等都可以影响画面的色彩谱系,从而构成不同的叙事内涵,也构成作品的审美意境。《琅琊榜》作为一部极具传统文化魅力的影像作品,其整体典雅大气的色彩基调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无论是取景雁荡山的水墨山水画风,还是场景布置中苏宅的儒雅素净,武英殿的庄重奢华却不失大气,还有演员服装设计得时而纯净素雅,时而华服庄重,时而沉稳内敛,这一切色彩的搭配都彰显作品的古典魅力和传统内涵。
nlc202309080943
虽然作品是架空历史的虚构,但该剧将故事嫁接到魏晋南北朝时代,以定都金陵的大梁国为时代背景,所以作品在人物塑造,服装造型等方面都尽显南朝时代的历史特色和风骨神韵,也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剧中自然环境大多取景雁荡山,但在后期又做了画面的处理,整个色调选择水墨丹青色调,呈现出一派古典风格,唯美而不失大气,将大梁国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南朝时所讲究的唯美画风呈现出来。剧中塑造的主人公梅长苏乃一介布衣,他饱读诗书,虽承载家仇却胸怀天下,所以他的服装一直以灰白色为主,显得儒雅纯净,符合其人物定位和性格特点。白色在整个颜色体系中是表达纯洁、神圣的色彩,这就如梅长苏的个人境界。最后结尾他以病弱的身躯战死沙场为国捐躯,国可以有负于他,但他从不会有负于国。对于梅长苏的死,作品并没有直接展示,而同样也是靠色彩来交代的。已经成为国君的靖王揭开那一块红色的绸缎,下面即是林殊的灵位。伴着一组回忆画面,最后那一抹红色在空净的灵堂深沉的色调中缓缓下落,也就寓意着林殊生命的陨落。红色是象征生命的颜色,代表着激情、热烈,覆盖灵位的红色绸缎的落下,就代表着林殊生命的终结,而这个生命,就如同这耀眼而充满激情的色彩一样,注定是血与火交织的生命历程。
另外,作品整体的色调也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命运性格的转变在慢慢发生变化,前几集中,展现年轻人居多,像霓凰君主、穆青、靖王、豫津等人,无论从服装还是环境整体色调都显得清爽亮丽,充满活力。用梅长苏的话讲“京城近来盛行慵懒之风,皇室权贵个个都姿态绵软,我看三位(靖王、霓凰、穆青)站在一起神采奕奕,倒是让苏某眼前一亮。”但从夺嫡之争开始,整体色调以素净沉稳的暗色调为主,但又不失大气稳重,特别是靖王的服装,既符合魏晋时期权位越高颜色越深的特点,也慢慢凸显这个曾经行事鲁莽、不被看重的皇子在一步步走向成熟,梅长苏的计划也在一步步实现。
纵观整部作品,色彩成为该剧最重要的表意元素,在作品剧情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演员服装,场景布置,还是人物妆容中对于色彩的把握,既符合作品所要彰显的魏晋风骨,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同时又暗示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性格命运的变化。
四、音乐运用推进剧情
影视声音中,背景音乐一直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抒情元素,在推进情节叙事,烘托氛围以及渲染情感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影视音乐与普通音乐相比,有着明显的他律性质。即影视音乐要与剧情相伴而行,必须要与整部作品的艺术风格相统一,并要有助于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和表达人物的情感心理。《琅琊榜》中一曲曲或悲壮,或婉转,或哀伤的背景音乐,将作品人物的命运与音乐情绪相结合,使音乐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元素。其中的片头曲《破茧成蝶》整体给人一种慷慨悲壮之感,在片中也多次当作背景音乐使用,无论是歌词还是曲意都传达着对于由林殊到梅长苏这一人物命运破茧成蝶的残酷的转变过程,内涵着他太多的隐忍和对于国仇家恨的满心抱负。尤其在片头,配合着水墨画的泼墨视觉效果,给观众一种视觉引导和叙事的心理引导。片尾曲《风起时》则用歌词表现了梅长苏这个人物一生的命运,紧扣作品主题。另外,剧中由饰演霓凰郡主的刘涛演唱的《红颜旧》多次在梅长苏与霓凰郡主相见时出现,“家国依稀残梦里,思君不见倍思君。”這样婉转哀伤的歌词曲调,传递着这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分别十二载后重又相见却不能相认,有情却不能牵手的无奈。
五、结语
电视剧是视听文化的产物,画面不仅展现剧情和人物关系,还能表达独特的精神内涵,配以精致的声音元素,完成叙事和情感表达。《琅琊榜》主创们用近乎完美的视听语言向观众讲述着一段虚构的历史故事。在架构的历史朝代中,用独特的视听魅力把时代特征、魏晋风骨、传统文化以及个人命运和家国情怀融为一体,给观众呈现了一场完美的视听盛宴,在中国电视剧历史上也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4.琅琊榜电视剧观后感 篇四
琅琊榜电视剧观后感1
最近一年看了很多的电视剧,倒不是因为有多喜欢看电视,而是如今老了,做事总是集中不了精力,相反,洗碗做饭做清洁之时,放一个视频在旁边,可以聊以排遣劳累和寂寞;或是睡前看一小段视频,能够放松下一天的紧张,促进一下睡眠质量。我从不追剧,也不赶热闹看那些正当时的电视剧,免得卡的心烦。
然而《琅琊榜》来了。一切都变了。
我开始认真的看起来。看《琅琊榜》成了我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情。我拿出专门的时间,认真的看,或者说欣赏。我看演员的表演,欣赏电视中如画的风景,感受故事中古风犹存的礼仪,体会其中跌宕的故事情节,看得满心喜欢。
但是《琅琊榜》已经播放了32集,整个故事风格和格局基本定型,观看至此,感觉该剧有不少遗憾之处,比起《甄嬛传》对体现故事全盘的大手笔,《琅琊榜》在叙述故事方面,显得拘束,不够挥洒自如。
首先,《琅琊榜》对靖王的刻画不够深刻。靖王在故事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一则,他在本剧中是正义、王道的象征;其次,他是梅长苏选择辅佐的对象。然而,电视剧中的靖王形象总是模糊不清。除了王凯扮演的靖王堪称英俊以外,靖王的性格特点、人物魅力、王者之风、上马御敌、下马治国的能力都没有很好的得到体现。靖王起事,从刑部侵地案开始,至私炮房爆炸施以援手,至赈灾,所做之事,都是从他人话语中一笔带过,人物刻画太显单薄。
其次,《琅琊榜》的铺陈渲染不够。 《琅琊榜》讲故事娓娓道来,不紧不慢,又丝丝入扣。但是《琅琊榜》叙事,重分析推理,重大势布局,对于具体事态发展过程,通常利用人物对话来完成叙述,看客对剧中人物事件毁誉谤赞,很多都是被电视剧通过他人语言灌输的,这样的叙事方法,虽然可以省略诸多的麻烦,但是也使人物事件显得苍白。
第三, 《琅琊榜》对故事气氛的把握,有些阴阳失调。一部好的片子,总会有主线和辅线。《甄嬛传》拍的好,是因为剧情中不仅有残酷冰冷的宫廷争斗,也有温馨的姐妹情、珍贵的爱情;《伪装者》拍得好,是因为故事中有紧张窒息的敌后战斗,也有温暖的家庭温情;《战长沙》拍得好,是因为内容中不仅有战争、饥饿、死亡,还有像“姐夫”那样为了守住生活的投机分子。这样的片子,叙事线条一主一辅,一张一弛,阴阳调和。而《琅琊榜》的叙事,略过压抑,梅长苏面对死亡的威胁,身体的力不从心,面对不能相认的爱人、友人,谋略方面的步步为营,都展现得非常好,但是这些都是非常压抑的气氛和风格,电视剧的郁结之气很重,没有相应的化解之道。虽然故事中的飞流、蒙挚等人可以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但是作用太过有限。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因为胡歌演技太好,没有旁的力量可以化解他的气势的原因。
虽然问题找了一大堆,不过是因为《琅琊榜》是近几年中难得的好剧,因此唠叨几句,期待能有更好的电视作品,因为再让我看别的电视,已然已经看不下去了。
琅琊榜电视剧观后感2
最近一年看了很多电视剧,不是因为多么喜欢看电视,而是因为现在老了,做事总是不能集中精神。相反,洗碗做饭的时候,把录像放在旁边,可以聊天来缓解疲劳和孤独。睡前看短视频可以缓解第二天的紧张,提高睡眠质量。我并不追剧,也不看当时的电视剧,不让卡烦。
但是《琅琊榜》来了。一切都变了
我开始显得很认真了。看《琅琊榜》成了我人生中重要的事情。我抽出专业时间,认真看或欣赏。我看着演员的表演,欣赏着电视中的风景,感受着故事中的古朴礼仪,体会着其中波澜壮阔的故事,满心欢喜。
但是《琅琊榜》已经播出了32集。整个故事风格和格局基本定型,看这部电视剧不少遗憾。与《甄嬛传》相比,反映故事的整体大作,《琅琊榜》在叙述故事方面具有约束性,不自由。
首先,对《琅琊榜》正王的.描写不够深刻。正王在故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一个是这部戏中正义和王道的象征。其次,他是梅长苏选择辅佐的对象。但是电视剧中的靖王形象总是模糊不清。饰演王凯的郑王不仅长得帅,而且郑王的性格特征、人物魅力、王之风、语言御敌、滨治国的能力也没有体现出来。郑王从刑部入侵事件到射击场爆炸,给予救济,到救济灾害,所做的事情都是从别人的话中一笔带过,人物描写变得太单薄。
其次,《琅琊榜》的包装渲染不够。《琅琊榜》讲故事,不着急,又用丝绸扣上了纽扣。但是,对于《琅琊榜》叙事、再分析推理、重大形势部署、具体事态的发展过程,一般利用人物对话完成叙述,对剧中人物事件的诽谤赞观众通过电视剧通过别人的语言注入。这种叙事方法可以省略很多麻烦,但也会使人物事件看起来苍白。
第三,《琅琊榜》对故事氛围的把握,阴阳失衡。好电影总是有主线和补线。《甄嬛传》之所以拍得好,是因为不仅有剧中残酷冰冷的宫廷斗争,还有温暖的姐妹情,珍贵的爱情。《伪装者》之所以拍得好,是因为故事中有紧张和窒息的敌后战斗,有温暖的家庭温情。《战长沙》不仅包括战争、饥饿、死亡,还包括像《姐夫》一样守护生活的投机者,拍得很好。这种电影,叙事线是朱一博,一个是放松,阴阳协调。省略《琅琊榜》的叙事、压迫,埋葬手面临死亡威胁,身体力量不尽人意,表现出无法认识的爱人、朋友和战略方面的步伐,但这些都是非常压抑的氛围和风格。电视剧的低迷期很重,没有相应的解决方法。故事中的非主流、蒙纸等可以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但作用太有限。当然,胡格演技太好了,没有旁边的力量,这可能是解开他气势的原因。
虽然找到了很多问题,但《琅琊榜》是近年来少有的好电视剧,所以唠叨几句,期待更好的电视作品。因为如果再看别的电视,就已经看不下去了。(威廉莎士比亚,电视,电视,电视,电视,电视,电视,电视,电视,电视,电视,电视,电视
琅琊榜电视剧观后感3
《琅琊榜》是我看过最精彩的电视剧,扣人心弦的剧情,到位精湛的表演,华美古典的服饰,细致入微的礼节,都是这部剧值得细细品味的看点。这是唯一一部我从头到尾毫无快进的电视剧,因为真的怕错过任何一句话,一个情节,就看不懂接下来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就好像穿越到了古代,看着梅长苏步步为营,让整个电视剧一气呵成,虽然是54集的电视剧,却丝毫不觉得冗长乏味。虽然不得不承认作者把梅长苏这个人过于神化,但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被作者缜密的思维所折服。看完整部电视剧,不得不说,梅长苏活得让我羡慕,让我惊叹,他做人真的成功到了极致。
《琅琊榜》是一部架空历史的小说,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个性鲜明,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能够折射出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形象。
梅长苏:从头到尾他给我们展示的都是一个满腹经伦,能言善辩,深谋远虑的形象。我们都忘了,他原来的名字叫林殊,那个驰骋沙场,百战不殆的林家少帅。直到最后平冤昭雪之后,国家危难,他拖着虚弱的身子,临危请命,我们才看到,林殊,一直都在,从不曾离去,尽管13年过去,尽管面目全非,依旧不忘初心,那颗赤子之心,让每一个人肃然起敬。常
常会觉得,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身边有那么多人真心的爱他,挂念他,可是反过来想,他又何尝不是最不幸的那一个呢?17岁便经历了亡家之痛,蜕皮错骨之痛,从此背负上为20万赤焰冤魂翻案的重担,他总是习惯于承担一切,他会对人好,真心的对人好,但他也会留着对方的把柄,他教会我们,这是给自己留后路,并没有什么不对,也并不矛盾。
他教我们如何揣测人心,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必须要先准确的猜到对方会有怎样的反应,会做出怎样的行动,会导致怎样的结果,怎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他也告诉我们,如果通过一些耿直的途径行不通,那么就要变通,试着用另一种不违背基本原则的方式来解决。对于爱情,他也教给了我们一些东西。霓凰,他的青梅竹马,也是他这一生唯一爱过的女孩。他们惺惺相惜,他们之间有着最纯洁,最深沉的爱,在他明白自己只剩不到一年的时间时,他告诉霓凰自己还有十年,只是因为不希望她伤心,面对宫羽,那个傻傻的爱着自己的那个女孩,他明白自己给不了她什么,所以总是冷漠以待,在别人看来,他好像真的很无情,然而我知道,他比任何人都更希望宫羽幸福,那是一种像哥哥对妹妹一样的爱。他是梅长苏,也是林殊,是我心里永远活着的神话。
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梅长苏一样的人,即使不能拥有他的智慧,也要学习他的坚韧,永远清楚自己的目标,为了目标毫不松懈,谦虚,谨慎,用真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遇事冷静,不忘初心。
5.电视剧琅琊榜介绍 篇五
对我而言,《琅琊榜》一直是一部悲伤的作品。在那里,无论是激荡的战争,感动的信任,真挚的托付,还是壮丽沉重的成长都承载了三代忠军的兄弟情,家国义。剧中,长林军戍守边境,为万千子民而与敌军奋力厮杀的忠肝义胆,却因战功煊赫而成了那些安居于庙堂之上的文臣贵人们弹劾的理由。虽然无端猜忌的冷刃曾一度使他们倍感心寒,但那颗精忠报国的赤子之心,那份忠护江山与苍生的长林之责从未被遗忘。
都说,一个受万民敬仰,流芳千古的明君,必有“民贵君轻”的胸怀志气,以治朝堂,以安大国万民。那我想,一支忠于明义之君的军队,必定也是心系万民,以忠护江山苍生为己任。所以,一个真正忠义的臣子、军队应以民生为重,应忠于江山与子民,而不仅仅是皇帝。正如梅长苏所说:天下,不是皇帝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
所以,当萧平章死守边境,血洒甘州时“大梁子民在后,我长林男儿,誓死不退。”的热血与忠诚;当萧平旌肩挑重任,甘受抗旨之罪时“此战之后,无论何等罪名加身,我萧平旌一人承担”的成长与勇气,都与忠护江山与苍生的长林风骨以忠义为名,永久的传承着。
《琅琊榜》这个故事虽然是虚拟的`,但我相信那些热血的,忠诚的人物,不仅存在于故事中。那些人,在历史课本中写成了精忠报国,在烈士纪念碑上刻成了英雄本色。他们以忠义为名,热血长殷。他们是平章与林殊,是赵云与岳飞,更是在祖国患难之际,面对冷铁卷刃也誓死不退的亿万无名将士。
6.琅琊榜电视剧中小学观后感 篇六
电视剧《琅琊榜》称得上低开高走,开播时收视并不出彩,播到后来,却从收视到口碑都异军突起。该剧由同名网络小说改编,从播出的版本来看,剧本基本忠实于原著小说,也充分发挥了原著小说当初吸引书迷的长处。英雄归来、洗雪沉冤的故事,着力于叙事,比一般的抒情小说更适于改编成影视形式。
但由文本走向屏幕,演员的表演无疑是极为关键的。剧中的主演表现出色,显示出了演技上的迅速成长,但更多并不那么著名的演员,也显示出了与剧中角色较高的契合度,在有限的出镜时间里把角色人物立了起来。这样飙演技的演员多一个,观众“赚到了”的感觉就多一分,收视的忠诚度和口碑传播的可能性自然就大一分。电视剧综合性的特点,让这只桶的“短板”危害更容易凸显。题材话题性强,更容易衬出播出后盛名难副的短;主演表现优秀,让人更难忍受配角出戏;剧本好,观众就更不愿意让镜头、剪辑、道具、化妆等毁了好本子。
《琅琊榜》的故事时空虽然是架空的,电视剧却在细节上下了不少功夫,服饰、礼节等方面都可以察觉出参考真实历史风貌的心思。在一群戏说、琐屑的剧里,《琅琊榜》作为一部架空历史剧,却显出了正剧的范儿,试图叙说一种明朗的对赤子之心的坚持。花了心思,把每块板都尽量做长,这样的努力,观众看得到,也买账。
7.《琅琊榜》的审美艺术研究 篇七
一、古风之美
中国是一个文明大国,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给电视剧的创造也提供了不竭的源泉。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份其他文化所难以具备的厚重感和沉淀感,它的魅力更是无穷无尽,值得不断深入的挖掘和研究的。《琅琊榜》作为一部古装电视剧,秉承着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原则,它具备了历史正剧所要求的厚重感和大气磅礴的气势。这种特点在这部剧的服装、道具、构图、布景等方面都展现的淋漓尽致。尽管《琅琊榜》这部作品并没有完全按照某一历史朝代的现实作为依据,但是在古代礼仪方面却精益求精,邀请了专业的古代礼仪专家进行了指导和建议。这部作品展现的古代传统礼仪文化都是在考证了历代王朝礼仪的基础上呈现出来的,体现出了制作者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在服装方面,整部剧的服装造型在保持了整体风格一致的基础上,都严格符合不同人物的身份和特点。剧中的成年男子都束发结髻,宽衣着身,甚至连佩玉都置于身体左下侧这样的细节都保持了一致。正是在这些细节上的讲究,使得整部剧体现出了一种大气的古风,再加上演员们精湛的演技,将古代谋士将领的精神风貌进行了高度的还原。此外,剧中的人物在不同的场景中还有着不同的服装造型。一个普通官员的服装就分为官服、正服、便服等几种类型,且人物的地位越高,其服装的颜色就越深。例如,剧中身为七珠亲王的誉王与还身为郡王的靖王在衣着上就有明显的区别。誉王在朝上的衣服以红色为主,而靖王则以青白色或灰色为主,且誉王与靖王着装的质地也有着明显的不同,显示出了地位的尊卑之别。随着靖王的地位发生变化,其服装的颜色和质地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在靖王当上了太子之后,靖王以及静妃的头饰和服装变得更加的华贵和复杂。此外,本剧的服装还结合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了设计,例如剧中的梅长苏体弱多病、性格孤傲,其服装多以棉麻材料为主,颜色则以白色、青色、灰色等素雅的颜色为主。
在布景构图方面,《琅琊榜》遵循了中国传统审美中强调的对称、衬托、借景等手段,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幅中国古典水墨画一般的画面,且不同的场景具有不同的特点,如琅琊山就展现出了仙境一般的飘渺和神秘;穆王府则显得幽静肃穆;苏宅的园林显得清新淡雅,但每一处的细节都是经过精心的设计,与自然之境相互衬托和协调,在大气之中又不显得俗气。
可以说,《琅琊榜》这一整部剧都展现出了超凡脱俗的中国古典神韵,体现出了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这种古风在每一个细节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与演员的表演也相映成辉。这部剧充分利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和特点,长亭、园林、梅花等在中国古典诗词画中常见的意象在这部作品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这些意象在这部作品中不是简单的叠加和随意的应用,而是通过合理的搭配和设计,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不仅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而且为观众呈现出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剧中的每一帧画面都有着水墨画的意蕴,真正做到了画中有情,情中有画的境界。
二、冲淡之美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表达不仅仅要体现在服装、道具、场景等外在形式的还原上,还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进行深入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文化的精髓渗透到剧中的人物和情节中。正所谓,画皮容易画骨难,要具有文化的表象不难,但是要真正使整部剧的骨髓都渗透着古典之美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琅琊榜》就做到了这一点。《琅琊榜》这部剧与一般古装剧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表现出了东方男子的冲淡之美。这与西方男性的肌肉和壮实之美是截然不同的。冲淡之美的最终来源是人格上的典雅和高尚,在“礼”的长期熏陶和教育下形成的,是心系国家的胸怀大志,是历经沧桑和磨难后的隐忍和淡然。
剧中人物对礼教的遵守和敬畏是整部剧的亮点,同时也是最能体现冲淡之美的部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儒家文化中强调的仁义道德以及礼义廉耻是中国古代文人志士长期以来尊崇的最高信念。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应当守道、学道,要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而一个贤明的君主不仅要遵循社会的规范,还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儒家学说为人们构建了一张强大的伦理之网,其中几乎包含了社会生活过程中的所有伦理纲要,对人们的行为有着强大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从而将儒家的伦理道德深深的根植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剧中的人物都展现出了对这种伦理纲常的尊重和遵守。例如,剧中的人物相见和告别时都会进行鞠躬行礼,十分的注重礼节,在说话行动方面都十分的有分寸和节制。在太皇太后去世时,祭祀的礼仪十分的繁复,但所有人都在努力的遵守,这就显示出了古代人们对礼节的重视。朝堂伦理的情节则进一步彰显了传统礼教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性。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受到了礼教观念的影响和约束。在礼教的观念下,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即使是面对杀害了自己全家的皇上,梅长苏也从未想过要对皇上不忠;誉王即使有着当皇上的迫切欲望,但也没有产生忤逆皇上的想法;萧景睿、言豫津、沈追等世家子弟官员一身正气,心系国家,不参与党政斗争,体现出了世家公子的风范。剧中的这些男性角色不像宫斗剧中的角色那样为争地位而勾心斗角,用尽一切卑劣的手段;也不像家庭剧中的角色那样为了一些琐碎的小事而日日争吵。他们胸怀大志,兼济天下,具有东方男子所特有的宽厚仁慈,但又明辨是非,具有谦谦君子的气度和风雅。
梅长苏是剧中人物的最典型代表。他看似体弱多病,但却有着过人的胆识和意志。全剧的开头通过誉王的谋士秦般若对梅长苏进行了巧妙的介绍。秦般若对梅长苏的介绍是“遥映人间风雪样,暗香幽浮曲江临,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这短短的几句话就使得观众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了梅长苏的形象:清新飘逸,具有绝世独立的才华和风貌。接着,梅长苏便登场了。他驾着一叶扁舟,如同绝世独立的仙人一般孤傲清高,就如同是从古书中走出的翩翩君子一般。在随后的情节中,梅长苏的对手都一一在其高超的计谋下落败,并且无一不受到严厉的惩罚。与梅长苏的从容和睿智相比,他的对手都显得愚笨和迟钝。也正是这些人的愚笨更加衬托出了梅长苏过人的才华和指挥。梅长苏这一形象就是理想东方男性的典型代表,完美的诠释了礼、义、信标准下完美的人格。
三、情感之美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直都十分强调理智与情感的统一,有时甚至强调情感和意愿甚于理智。这种价值观念对电视剧的创作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在表现人物形象和性格命运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在《琅琊榜》这部电视剧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教观念是贯穿于整部剧的大的价值观念,在这一宏大的价值观下,剧中也有一些小的情感,但在对这些小情感的处理上却显得十分的隐忍。而正是这种深明大义的隐忍、含蓄而又充满爱意的情感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感动。
《琅琊榜》这部作品有着庞大的格局和恢弘的气势,但是其根本的落脚点还是在情义二字上。情义虽然也是传统道德观念中的一部分,但是相比其他的礼教观念却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琅琊榜》中的情义是林殊在梅林对牺牲的赤焰军的感怀;是大难不死的林殊与军士们之间的兄弟手足之情;是林殊与靖王之间深厚的友谊;是林殊与霓凰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这些情义是支撑林殊在梅林忍受火寒之毒,忍受拔毒碎骨之痛,卧薪尝胆十二年昭雪赤焰冤案的动力。也是因为情义,使得靖王不顾自身的前途和安危也要为兄长和赤焰军沉冤昭雪,从而走上了凶险的夺嫡之路。蒙挚将军、霓凰、沈追、言侯等人也都是出于情义才辅佐靖王登上了皇位。
这种情义不仅仅体现在靖王的夺嫡路上,在很多细节上也有所体现。例如,在誉王与太子的朝堂论理中,隐居多年的周玄清因为对老友黎崇的情义而不惜千里迢迢赶到金陵助誉王一臂之力。孝道也是剧中十分强调的一个方面。太皇太后去世时,林殊为了报答太皇太后的养育和疼爱之恩,即使自身的身体十分孱弱也坚持三天三夜没有进食。靖王无论政事多忙碌也会定期进宫看望母亲,并且对母亲十分的关心和孝顺。这部剧还向人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念:正义永远存在于人间,有时候它只是来得慢一些,但不会消失。言侯在赤焰军覆灭后便修道炼丹不问世事,但在得知靖王夺嫡的想法后仍然不顾自己的安危竭力帮助靖王和梅长苏,他的这一份帮助也是出于他对赤焰军的这一份情谊,更是为了坚持自己心中的正义。梅长苏身染火寒之毒,随时都有丧命的危险,却也不愿意牺牲他人的生命来保全自己,他的这一份坚持也是源于内心对正义的坚守。
情义二字看似简单,也有很多人把它挂在嘴边,但要真正践行这两个字却是十分困难的,而《琅琊榜》这部剧中的许多人物都是出于情义二字冒着生命危险从事着自己的使命,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洗血冤案也终于得到昭雪,也符合了人们心中对正义的期盼,因而能够在观众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
《琅琊榜》这部剧中的情感之美还极大的激发了观众对含蓄隐忍情感的悲怆之情。有观众就曾经评价,看《琅琊榜》这部剧,总让人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这是因为,这部剧中演员的每一个动作和眼神都十分的节制,即使是在生离死别的场景中,也不会刻意的煽情,反而留给观众更深的余韵。
当梅长苏在十二年后再回到金陵时,他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林殊了,甚至可以说他成为了跟曾经的林殊截然不同的两个人。面对曾经的亲人、朋友、爱人,他虽然内心汹涌,却无法表现出来,更无法与他们相认,这种内心的纠葛和矛盾通过演员精湛的演技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看到最为疼爱自己的太奶奶,林殊无法告诉她自己就是她一直牵挂的重孙,甚至还没有来得及与太奶奶相认,她就先去世了,面对这种悲痛,他也只能克制自己。林殊与霓凰郡主之间有着刻骨铭心的感情,在相认之时,两人的表现却仍然显得克制与隐忍,只在最动情处自然的拥抱,之后便仍以兄妹相称,相敬如宾,只是在对视的眼光中流露出关怀与牵挂,在危机之时相互帮助。靖王是林殊最好的朋友,但是出于种种考虑,梅长苏在一开始不能与靖王相认,而必须以另一副面孔出现在靖王的面前。面对曾经好友的质疑甚至误会,梅长苏却仍然不能说出真相。
由于梅长苏特殊的身份,他在面对很多事情和很多人时都不能展露自己真实的想法,只能处处隐忍,即使是内心的情感十分强烈,在表面上也必须保持镇静和沉稳。曾经的灭门之痛深藏心底多年,已经成为了一道不可愈合的伤疤,梅长苏越是隐忍,观众越能感受到那一份深刻的痛苦,便越能体会到全剧所弥漫的那一份悲凉的情绪。
《琅琊榜》中所呈现出来的价值观念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善恶价值观十分的契合,让观众看到了人性中善良的一面。这部剧虽然是围绕着权谋的斗争展开的,但是在梅长苏权谋算计的背后却是他匡扶正义,兼济天下的善良。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权术对邪恶之人进行了惩处,并尽量减少在复仇过程中对无辜者的牵连,体现出了人性善良的一面。
四、结语
从审美意义的角度来看,电视剧《琅琊榜》已经超越了一般古装历史剧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在服装、道具、场景布置等外在的审美表现还是人物性格刻画、情节设计等更深层面,《琅琊榜》都体现出了非凡的审美价值。这部剧也为我国的电视剧制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本,有利于促进电视剧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维倩.电视剧《琅琊榜》的审美艺术探析[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1):12-13.
[2]陈佳莉.从历史背景角度浅析小说《琅琊榜》与《基督山恩仇记》[J].大众文艺,2015(24):48-49.
8.电视剧琅琊榜介绍 篇八
忙碌过后,胡歌却出乎意料的选择用“迷茫”来形容自己现阶段的心境,说自己其实是一个没有生活的人。
每到一个巅峰后总想缓缓
梅长苏的出现,让胡歌觉得或许这是一个契机,让更多人认可他驾驭这类正剧的能力,也许梅长苏能够作为他“后李逍遥时代”的一个节点,开启一段全新的“梅长苏时代”。然而这一切,并不是胡歌的最终目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如今自己正处于一个“拓展期”。“我觉得如果说在十年、二十年以后,当你的表演状态都很成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并且在某一领域的角色没有人演得过你,那个时候被定型是合适的。但是我上来才演第一部戏就被定在那,其实是挺讨厌的。所以我现在也在做各种各样的尝试,哪怕我演了梅长苏以后,我也不敢说我真的找到了第二阶段。”
可见,胡歌对于“演员”这个身份的野心还是有的,他并不是那么看重“明星”这个标签。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他时常消失在观众的视线中,跑去演话剧,还一演就是一年,将自己亲手打造的“古装剧小生”江山拱手让人。他坦言,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每次在达到一个巅峰时,总要跑去一个山谷里缓缓。“可能我从拍《仙剑》到现在起起伏伏经历得多了以后,这种所谓的巅峰,对我来说并没有太多值得骄傲的地方。我拍了一个戏,播了受到很多关注,然后又低调一段时间,然后又是这样的重复……但对我来说这些巅峰并没有一个比一个高,只是波动而已。所以我会反思是不是我这个路走得不对,这可能是地基的问题。因为地基打得不够深,所以我要回去挖地。”
“《琅琊榜》让我找到过瘾的感觉”
能够出演梅长苏这一角色,是源自粉丝的推荐。《琅琊榜》影视改编权甫一落户山影,就有不少粉丝到制片人侯鸿亮的微博推荐胡歌,同时粉丝们还去跟胡歌推荐《琅琊榜》,希望他出演梅长苏。梅长苏一角,也成为了胡歌首次因为粉丝而获得的角色。在9月19日北京卫视《琅琊榜》播出的当晚,胡歌还在微博上“翻牌”当初把书送到他手中的粉丝,可见他对粉丝的感激之意。粉丝推荐胡歌出演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与梅长苏有着相似的命运,都曾经历生死从“地狱归来”。如今谈起自己过往的经历,胡歌也坦言自己的确与梅长苏有相似的人生经历,都经历过一次重生的苦难,都重活了一次。用剧中一句台词表达对于这个人物的感同身受,那就是:“既然我活了下来,就不能白白地活着。”
胡歌说《琅琊榜》这部戏就像是一个黑洞,它会把演员吸进去、会把观众吸进去,能够让他很快地进入角色,过程中身上像压了一块巨石般压抑,但结束后又非常不舍得走出来。“我在很多年前看过一个韩剧,是苏志燮演的《对不起我爱你》,我看过他的一个采访。他在那个采访里就说,他在演这部戏整个过程中,内心是非常难受的,每天状态都很压抑。我那个时候还小,刚开始拍戏,对他的那种状态很好奇,因为之前演那些戏没有那种体会和感受。我当时就想,要塑造怎样一个角色才能够让自己每一天都生活在那种状态里?虽然说听起来很难受,但是作为演员来说,你能够完全剥离自己的世界进入到那样一个状态,是很过瘾的。直到遇到《琅琊榜》,我终于找到那种感觉了。”
谈起对梅长苏的理解,胡歌这样解释:“我没有把他当成一个人,因为当重生以后,他就不是一个说我们用世俗的意义来理解的一个人。他是七万赤焰军的一个整合体,他背负着那七万人的期望。他就像一个符号一样的回到了金陵,他没有个人的情感,没有个人的生活,他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申冤,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所有人的希望都放到靖王的身上,让他去延续当年祁王的意志,让他把浩然正气带到这个朝堂之上,然后当他把所有事情做完的时候他就消失了,所以在整个过程中他不是作为人的存在。”
庆幸还保持一颗童心
十年走来,说到自己的变化,胡歌坦言肯定没有以前那么青春、阳光了,但好在没变的就是自己还能保持一颗童心。“我还挺幸运的,能够保持一颗童心,觉得演员或者搞艺术创作的人是特别需要这些东西的。包括孔笙导演,你别看他平时那么严肃,其实他在工作和在生活里,他也是一个像老顽童一样的人,充满了童真,我觉得这个是特别好的。”
当然,胡歌的身份不可能永远是一个演员,他也为人子、将来也会为人父。他也需要身边有一些把他当普通人的朋友,过一些属于自己的生活。然而这样的生活,现在并没有。这大概就是胡歌觉得迷茫的原因。而让自己远离生活的重要原因,还是工作。近两年他的工作档期被安排得极其紧凑,回归生活的愿望今年怕是依旧不能实现。
而胡歌要求的所谓回归生活,其实特别简单,就是宅在家里当一个正常人。“我希望每天给自己做点东西吃,养养猫、种点花、看看书、看看碟、自己泡泡茶、磨磨咖啡,或者我出去洗洗车,打打球、拍拍照,然后跟爸爸妈妈聊聊天,陪陪他们看看电视。我还想找个时间,去考一下摩托车驾照。”而这些看似普通的细节,已经是胡歌对于生活的全部幻想。
从小泡妞靠拍照,现在靠相亲
胡歌追求的感情就是“细水长流式”的平淡爱情。他甚至将人生的理想职业规划为当“父亲”。不仅能成就自己,还能成就一个孩子的一生,成就一个家庭,想想就觉得非常神圣。当然,在这个神圣的计划中,他27岁就应该当爸爸,如今33岁生日刚过,热闹的是粉丝,他还什么都没有。
胡歌坦言,如今自己追女孩子的招数还不如中学时代,之所以自己如今能成为一个摄影发烧友,也完全归功于读书那会儿追女孩的经历。“读书那会儿,最能吸引女生的,要不就是篮球打得好,要不就是会弹吉他。但打篮球的人太多,我突出不了自己,乐器我又不会,后来发现每天背个相机在学校走特别酷,所以就拿着家里的相机,没事儿就约女孩出去拍照。”
然而成为演员后,胡歌反倒不如当年得心应手,还跟记者吐槽了父母对于自己婚姻大事所经历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他们非常理解我,说不要那么早结婚,对职业对老婆都不好;第二阶段,没有任何过渡,有一天我妈突然说有个小姑娘不错,要替我去相亲;等到了第三阶段,我妈就不提相亲的事儿了,反倒天天念叨什么公园里的小孩儿可爱啊,朋友家的孩子可爱啊,反正各种跟人家要求帮忙带孩子;第四阶段就是现在了,我妈开始问我以前那些女朋友呢?她们现在怎么样了?”如今也陷入被逼媚大军的胡歌用事实证明,自己真的不是一个特别会谈恋爱的人,别看戏里游走在各种美女之间,但生活中还真是缺两把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