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鲸》第二教时教学设计(精选7篇)
1.中学生《鲸》第二教时教学设计 篇一
《开天辟地》第二教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七、八自然段。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内容,着重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来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3.认识对偶等,感受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并积累语言。板书设计:
开天辟地 力大无穷
盘古 顶天立地 持之以恒
改天换地 无私奉献
设计理念: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闪烁着极其迷人的色彩。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创世神话想象奇丽的特点。课文脉络清楚,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盘古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本课的教学,依照课文有详略地开展“开天辟地”“顶天立地”“改天换地”三个主要内容的教学。以“盘古是个怎样的神”这一问题总领全课,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理解、积累和运用,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感受盘古的人物形象。在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中,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让学生得到人文熏陶,发展想象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神话故事——13.开天辟地。2.看拼音写词语,反馈。3.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4.其实,概括主要内容的句子就隐藏在课文中,齐读——
出示: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5.如果要把主要内容用两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那就是-----开天辟地、化生万物。
设计理念:识字教学对于语文来说,始终是重点,故有必要进行字词的检测。归纳故事主要内容,既整体回顾了课文,又锻炼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归纳时,从复杂到简单,正体现了归纳的特点。
二、“开天辟地”:
师: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从中你可以看出盘古是个怎样的神?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请动笔圈圈画画写写。
1.学生自读、做批注。
2.交流: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
出示: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3.从中你感受到了盘古是个的神?(力大无穷)(1)学习第一句:
① 从哪里感受到他力大无穷?(一使劲、“咔嚓”、裂开)② 简要指导读好这三个词,读出气势。
③ 师:“一丝微光”对醒来就处在黑暗之中的盘古来说,这是怎样的光?(希望之光,理想之光。)这一丝光让他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让我们一起读。(齐读这句话)
(2)学习第二句:
①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大鸡蛋”指的是什么?整个宇宙由什么组成?(巨石)
② “巨石崩裂”,你们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这样的场面吗,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多生读词)师适时渲染:看,乱石飞溅;听,山崩地裂„„
③ 这句话中还有哪个词也能看出他力大无穷?(猛劈猛凿)谁能读好这个词?(个别读→齐读,学生相互评价,教师相机指导评价:读得再猛一些!每一劈都那么用力,每一凿都让巨石崩裂!„„)
④ 同学们,看(图),这就是大神盘古。他正向着眼前的黑暗混沌猛劈猛凿。刹那间,山崩地裂,地动山摇。请你把这两个词语放在句子中去朗读,读出气势来。(齐读这句话。师:盘古真是个力大无穷的神啊!)
4.引读——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① 读读看,有什么特点?(字数相同,句式整齐,词意相近、相反——对偶。)② 齐读感受句式美。
③ 师:以后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运用这种修辞手法,这样会让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设计理念:本环节摒弃了繁琐的分析讲解,以盘古“力大无穷”为总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着重通过朗读加以体会。学生读得精彩,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深刻。
三、“顶天立地”: 出示第三、四、五自然段。
1.天和地终于分开了,但此时的盘古并未高枕无忧,他是怎么做的呢?自由读读这三个自然段,你又感受到了盘古是个怎样的神?
2.交流:盘古是个(高大)的神。从哪儿感受到他的高大?“头顶天,脚踏地”让你想到了哪个词语?(出示:顶天立地)
3.盘古“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盘古有了怎样的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这就叫——与日俱增(出示)。
4.师:这样的与日俱增持续了一万八千年。天到底有高了,地到底有多厚了,已经无法用数字来表示。所以只能说,引读:“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
突出“极”字,再读。
5.那此时的盘古呢?课文中有个生动的比喻,谁来读读?(第5自然段: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他们重新合拢。)(1)课文盘古比作什么?
(2)同学们,盘古撑在天和地之间又持续了一万八千年,而且还承受着重压。由此,你又感受到盘古是个怎样的神?(坚持不懈、坚强不屈、意志坚定、持之以恒„„)设计理念:这一部分的学习,非教学的重点,故教学时以读代讲,教师适当引领、点拨即可。
四、“改天换地”:
齐读过渡:盘古就像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之间。就这样—— 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
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
1.自由读读下文,记记盘古的身躯都变成了什么?(可以动笔圈圈画画写写,帮助记忆。)
2.指名填空,看看谁的记性好:
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发出的声音变成了,左眼变成了,右眼变成了,隆起的肌肉变成了,流淌的血液变成了,筋脉变成了,皮肤变成了,就连流出的汗水也变成了。
3.这一切美好的世间万物都是盘古的血肉之躯化成的,让我们满怀感激之情再来读读这段文字(齐读第7自然段)。
4.他的身躯还会变成什么?读古文后交流——《五运历年纪》:“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zī 嘴上边的胡子)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玉,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
5.师:同学们,从盘古的改天换地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无私奉献)我们回过头去看——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从这“微笑”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无怨无悔、无比乐观。)设计理念:这部分内容文字优美,特别是第七自然段,教学时要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填空的形式,帮助背诵。并借助古文,想象另外所化生的事物,这样既丰富了课文内容,又习得了语言。
五、探究“神话”:
师:同学们,故事学完了。我们知道,盘古开天辟地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那么古人为什么要创造这样的神话呢?它反映了人们怎样的理想,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体现了原始时期人类对自然的初步认识和对大神的敬畏之心;表达了古人向往光明,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这个问题比较难,但让学生探讨一下很有意思。要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六、布置作业:
搜集并阅读其他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开一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会”。
设计理念:课堂的教学,是以课文为范本教会学生阅读。此作业的设置,适合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一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会”,能有效督促学生阅读,并反馈课外阅读情况。
2.中学生《鲸》第二教时教学设计 篇二
鲁洁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的家乡在变化”第七课《家乡的变化》(第二教时)
[第一教时主要了解天目湖的历史,搜集相关资料]
二、教材重构
鉴于教材要求学生对家乡变化的认识过于全面和笼统,并不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教材提供给学生的一些基本材料并不是学生家乡的真实情景等原因,有必要对教材进行重构。
天目湖是国家首批4A级旅游度假区,是溧阳对外宣传的形象窗口,学生对天目湖都比较熟悉,它的变化可以说是溧阳变化的缩影。如果以天目湖的变化为中心和主线,不仅能引导学生较好地认识和体验家乡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而且教材的编排重点更加突出,思路更加清晰,对认识家乡变化的个性更有帮助。
三、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和感受天目湖的变化与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投身家乡建设的志向,激发创造美好家乡的愿望。
四、教学过程
(一)唤醒回忆,激发兴趣。
1.请学生说一说去天目湖游玩的情景,并展示相关的照片和图片。
2.说一说在天日湖游玩中发现的最美的景观和发生的最令人难忘的事。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天目湖的景色特点和在全国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但这种建构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基础上的。请学生说一说游玩天目湖的情景和趣事,不但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认识家乡的变化建立良好的认知基础,而且唤起学生美好的回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感受变化,体会发展。
1.学生分组讨论如下问题:
(1)天目湖名称的来历,有什么含义?
(2)从溧阳城去天目湖的道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道路两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天目湖的景观发生了哪些变化?
(4)去天目湖游玩的人发生了哪些变化?
2.每一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并结合展示相关的照片和图片。
[不但要学生说出天目湖本身的变化,而且要学生说出与天目湖相关的人和物的变化,就是要建立天目湖和家乡变化之间的逻辑联系,让学生通过感受天目湖的变化体会家乡的变化。]
3.请学生说一说在天目湖举行的有影响的活动和参加活动的体会。
4.播放名人赞美天目湖的诗、词、歌曲。
[上面两个环节的安排,旨在通过天目湖的对外影响反映天目湖的变化,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分组讨论,并各派代表大组交流:天目湖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感受变化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感悟变化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爱乡之情。]
(三)审视变化,发现问题。
1.请学生说一说:你对天目湖的哪些变化感到欣喜,哪些变化比较担忧?
2.估计学生的意见会不太统一,教师可随机引导学生进行争论。
3.学生分组讨论:天目湖发生令人担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
4.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天目湖水质和环境的恶化展开讨论,并对学生的讨论和争辩进行总结,同时发表个人意见。
[天目湖变化中令人担忧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让学生发现和正视这些变化中存在的问题,非但不会影响学生的爱乡之情,而且还会增强学生对天目湖变化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四)展望变化,从我做起。
1.天目湖还会不断发生变化,请学生说一说希望天目湖怎样变化?为什么?(可让学生以“天目湖的未来”为题演讲)
2.分组讨论:我能为使天目湖变得更好、更美做些什么?(每一小组评选出5条最佳措施)
3全班同学对每一小组提供的5条措施进行投票,选出最佳措施10条。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落脚点是学生行为的变化和改进。上述3个环节的设计,不但使学生明确天目湖变化与溧阳人行为变化的关系,而且能对学生热爱天目湖、热爱家乡的行为进行具体的指导。]
(五)课外延伸,发挥合力。
1.课后可组织学生再次考察天目湖,专题研究天目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校内举办图片展,向政府相关部门递交解决天目湖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建议报告等。
2.利用晨会课,邀请天日湖的建设者和管理者讲述天目湖的历史和变化,加深对天日湖的了解。
3.利用班队活动课,开展“可爱的溧阳”主题班队活动,进一步体会溧阳的变化,感受溧阳的发展。
[学科教学虽然有各自的目标,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却是共同的追求,因而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就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为,也是提高课程实施质量的应有之义。]
3.中学生《鲸》第二教时教学设计 篇三
盐城市楼王小学
邱莉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安排了三篇童
话故事,这是第二课,是一篇希腊神话。课文通过写人类无火的痛苦,使普罗米修斯下定决心盗取天火。他偷偷的盗取了太阳神的火种,使人间一片欢腾。但这些没能逃过本来就与他有过节的宙斯的眼睛,他借机狠狠地惩罚了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没有屈服后悔,坚强不屈。课文旨在让学生体会普罗米修斯的伟大精神,同时让学生了解西方的神话。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英雄壮举。
2、品读课文中重点语句,体会普罗米修斯富有同情心、勇敢机智、甘愿为人类受苦的高大形象。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希腊一位杰出的神,他的名字叫(普罗米修斯)。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普罗米修斯,体会他高尚的品格,伟大的灵魂,一起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齐读课题)。
二、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极富同情心”
1、初读课文我们便知道“普罗米修斯是一个---的神。”(投影出示)学生填空齐读
从哪里可以看出普罗米修斯是个勇敢而有极富同情心的神呢?默读课文2—4节,边读边想,用笔画一画。
学生默读 讨论交流:
他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为人类盗取天火。人类为什么会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没有火)
没有火人类的生活非常困苦,会怎样困苦?学生想象,联系第一节和第四节谈谈。过渡:是啊啊,没有火,人类既受风雪寒冷的侵袭,又受毒蛇猛兽的残害,既缺乏足够的食物,又常为疾病和死亡所威胁,这些普罗米修斯看到了吗?引读:“他看到------------------,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所以下定决心--------------------。”谁来读这句话。我们感觉出了普罗米修斯的决心,真是一位有同情心的神。(板书)
天火就是天上神仙用的火,盗取天火就要违反天规,触犯天规就要受到惩罚,这些普罗米修斯知道吗?动摇了吗?谁再来读这句话。(-学生读)
小结:只要能为人类解除困苦,即使上刀山下火海,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真是一位极富同情心的神。(补充板书)一起读这句话。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须有多大的勇气呀,我们不得不承认普罗米修斯是个勇敢的神。(板书)让我们祈祷普罗米修斯偷取天火一帆风顺。
过渡:普罗米修斯是怎样盗火的呢?读课文的第三节,请同学描述。
指导学生要读出紧张。可以配上紧张的音乐。一起来体会那紧张的一刻。
在盗火的过程中,除了勇敢,我们又看到了普罗米修斯的另一个特点,那就是机智。补充板书:机智勇敢的普罗米修斯。过渡:得到这来之不易的火种,普罗米修斯是怎样做的呢?(小心翼翼)怎样小心翼翼?(出示普罗米修斯手举天火的图象)瞧,普罗米修斯小心翼翼的把盗来的天火送到了人间,生活
在寒冷和黑暗中的人们你们高兴吗?会怎样表示你的高兴呢?学生想象。
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兴奋?
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有了火——————有了火————有了火——————
总而言之,有了火,人类的文明——————————。学生齐读。
三、了解普罗米修斯所受的折磨,体会他的“情愿为人类而受苦” 正当人们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时,事情突然发生了不测,谁出现了?他发现——————立刻追查——————当他得知——————便————决定————————
宙斯会怎样惩罚普罗米修斯呢?仔细读课文的第6 小节,看看宙斯是怎样狠狠地惩罚 普罗米修斯的?边读边想象当时的画面。
学生读课文交流讨论。品读“沉重的铁链”、“悬崖绝壁”、“烈日暴雨的抽打”、“鹫鹰的啄食”…………引导学生体会出普罗米修斯所受的折磨和宙斯的残忍无情。
同学们,普罗米修斯所受的折磨你们看见了吗?(看见了)是这样的吗?课件出示普罗米修斯受苦的场面。伴着呼呼的风声,哗啦啦的暴雨声,划破长空的电闪雷鸣和鹫鹰刺耳叫声教者用动情的语言叙述普罗米修斯受苦的场面。相信学生定会非常感动。在这时让学生朗读定会受到意外的效果。
在学生充分品读的时候,师述:同学们,铁链的紧锁,烈日的炙烤,风雪的侵袭,暴雨的抽打,恶鹰的啄食,使普罗米修斯的身躯血肉模糊,一年、十年、一百年、一万年------普罗米修斯忍受着
,他动摇了吗?屈服了吗?为自己的决心后悔了吗?
,为什么?(情愿为人类而受苦)为了给人类带来文明的火种,为了解除人类的困苦,就是受再大的折磨也心甘情愿。一齐读: 普罗米修斯不屈服,也不后悔,情愿为人类而受苦。
(此时屏幕上正定格在锁在悬崖绝壁上的普罗米修斯)这就是普罗米修斯,机智勇敢,极富同情心,情愿为人类受苦的普罗米修斯,此时此刻他就在我们面前,你们心里一定会有许多话要对他说,拿出你的笔,写下你的心声吧!学生练笔。《普罗米修斯,我想对你说------》 交流
苍天有眼,不知过了多少年,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壮举感动了希腊大英雄赫拉克勒斯,(引读)他不远万里来到
,射死了,救下了
。(齐读最后一节)大英雄普罗米修斯终于得救了,结束了他痛苦的折磨,你们高兴吗?一起高兴地读一读。(学生读)让我们永远记住他普罗米修斯。
课堂小结: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火种,更是精神上的火种,所以这个神话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火在西方认为是是普罗米修斯盗的,具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中华民族也有关于火的传说。火哪里来?阅读补充读本《燧人氏钻木取火》,答案自会揭晓。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补充读本《燧人氏钻木取火》。
4.学画第二教时 篇四
放大)
满湖通江画不像
清水滴滴
滚来滚去
像……一样
六、教后感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对第2段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为了突出重点,在第2段教
学时,我充分利用挂图,让学生先进行看图说话(“湖面有哪些景物?我们看去这湖面怎样?荷叶、荷花怎样?),再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积累了一些好词好句,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5.中学生《鲸》第二教时教学设计 篇五
3、歌曲两声部教学。
复习演唱
学生练习
(调整声音的位置,统一声音)
(1)复习歌曲:用“LU”哼唱旋律,体会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2)唱歌词,随琴一起。
(3)有感情地演唱。
老师随时指出纠正
学生演唱
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
4、唱一唱,听一听,合唱的效果多美妙。
5、试着在键盘图上标出F调的2、3、4、5、6、7等音的位置。
请学生到钢琴上试着弹一弹。
6.这不是一颗流星 第二教时 篇六
教学重点:
分析、理解课文的二三部分,进行朗读训练。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默写词语:笨拙 偏瘫 喃喃 佳肴 轻盈 抚摩 转瞬 即逝 噌噌
二、指名分别朗读第一第二部分,要求学生把写阿婆的手的地方、写熊皮手套的地方做上记号。
1.第一段中,故事发生在万人体育馆里,第二段是发生在医院里。奶奶中风昏迷,小浩波去探望。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不惜笔墨写了阿婆的手,先找出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阿婆的手?(9,13段)。那么阿婆的手是怎样的呢?从第9段中找出“手”前面的修饰语(定语)和“手”后面的动词。
2.指名朗读,这段是分几层写手的?
分三层:
第一层两句话,写阿婆中风昏迷,但那只未偏瘫的右手总想伸出来摸摸什么,引出阿婆的`手。
第二层也是两句话,先总写一笔:“这是一只永远不得空闲的手,”接着用三个排比句概括地叙述阿婆为孩子们的成长付出了多少辛勤的劳动。这一层是插叙。
第三层,是引起联想,猜想“这只手想干点什么呢?”最后用三个排比设问句,进一步突出“这是一只永远不得空闲的手”。
齐读9段,要求读出感情,几个排比句要读得流畅,最后几句设问要注意语气。
3.第13段所描写的手是小浩波看见的,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手?(红肿,生满冻疮)。由(这只手)引出一件什么往事?为什么要写(冻疮)这件事?(读这件事)
引出阿婆为救护孩子而烫伤手的经过,揭示孩子想给阿婆买熊皮手套的原因。
9-13段都是写阿婆的手,但在写法上是不同的。9段是概括叙述,第13段是具体记叙一件事。
4.阿婆为救护孩子而烫伤手的事例表达了她对孩子的特殊感情,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语句表达了她对孩子的特殊感情?自读第12段,画出来,分层。
5.阿婆对孩子的无私的受,赢得了懂事的孩子的回报。下面请同学们找一找,小浩波是怎样疼爱阿婆的呢?他最疼爱阿婆的集中体现是什么呢?
“阿婆拣菜……让阿婆从嘴里甜到心里”。
“等我长大了,一定给你买熊皮手套,你就不生冻疮了”。
6.齐读第12段。读时要注意语气和速度,第一层要读得沉重而缓慢;第二层由缓慢而转入明快,第三层又要转入缓慢,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续。
7.小结:这一部分的回忆,紧扣“熊”皮手套“这条线索,集中写孩子浩波进病房探望阿婆。
三、分析理解第三部分:
1.教师范读15和16段后,问:“我”和孩子的对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孩子对阿婆的感情是多么深。要让阿婆戴上熊皮手套的愿望是多么强烈。尽管“阿婆已经去了,她再也不会回来了”,但他对阿婆的思念并未消失。日有所思,夜有所梦,5岁的孩子不懂做梦的原理,以为阿婆还在呢。
2.最后一段是哪一句话跟第一部分中的一句话相照应的?为什么一再说孩子的眼睛像闪亮的星星?
用闪亮的星星形容孩子的眼睛,有两层意思:一是实的,在暗淡的观众席里,孩子清澈的眼睛看起来格外明亮;二是虚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闪亮的眼睛是孩子纯洁美丽的心灵的像征,包含着赞美之情。
3.最后一句是抒情。通过“我原以为……”和“现在我明白……”的对比,深深地赞颂孩子更真诚更纯洁的感情。
4.结合练习一总结全文。
四、分三组轮流齐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作业 :
1.课后练习四。
2.你从这个孩子身上可以得到哪些启示(200字以上)
要结合自身实际谈体会。
7.小壁虎借尾巴第二教时 篇七
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聋校实验教材第九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本篇课文是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讲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出新尾巴的特点和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观察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A类学生:邱敏星、沈高洋、孙星宇要求能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B类学生:、王洋能准确地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C类学生:万宝晶、王辰林、谭小闯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品读课文,知道小壁虎的尾巴有自我保护的特点
3、了解小鱼尾巴的用途。
4、能够根据图片和课文内容复述课文第3自然段。过程与方法:
通过结合课文插图,培养学生初步复述课文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教学,让学生懂得小壁虎断尾求生的现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词句,让学生了解小鱼尾巴的作用。教学难点:
根据图片复述课文的第3自然段。教学方法:
观察法 朗读法 直观演示法 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复习旧知、唤醒记忆
1、根据词语加拼音
()()()
壁
虎
屋
檐
掌 握
2、出示词语,让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
三、研读文本、理解句子(出示小壁虎的图片)
1、师:观察壁虎的外形,再读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指名学生自由回答)
2、师:既然图中的壁虎有尾巴,它为什么还要“借”尾巴呢?它向谁借尾巴呢?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插图)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
(生读出句子:一条蛇咬住了它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了尾巴逃走了。)(板书:挣断尾巴)
2、想象:
(1)假如小壁虎不挣断尾巴,会出现什么情况?(如:小壁虎会被蛇吃掉,小壁虎就会死掉等等)
(2)从壁虎挣断尾巴,可以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保护自己的作用。)(板书:保护自己)
过渡:没有尾巴的小壁虎是什么样子呢?小壁虎的心情会怎么样呢?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理解段落:
(1)发挥想象:没有尾巴的小壁虎是什么样子的?(2)文中句子是如何描述的?(用横线画出句子并且读一读。)
(3)没有尾巴的小壁虎的心情会怎么样呢?
(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如丢了某样东西,心情怎么样来理解小壁虎的心情。)
3、老师范读第2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从老师读的语气,体会小壁虎当时的心情。
(2)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过渡:小壁虎会向谁借尾巴呢?它有没有借到尾巴呢?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插图)
1、指导学生看图,提问:图上有什么和什么?(生回答:小鱼和小壁虎)
2、自由想象:小壁虎和小鱼会说些什么呢?(师提醒“借”字,让学生进行想象。)
3、生齐读课文,思考:
(1)小壁虎来到哪儿?看见了什么呢?(指名学生读出第一二句话。)(板书:小鱼)
(2)小壁虎向谁借尾巴呢?
(要求学生用“~~~~~”画出相关的句子并读一读。)
4、小鱼把尾巴借给了小壁虎了吗?为什么?(要求学生用“——”画出相关的句子并读一读。)
5、小鱼的尾巴有什么用途呢?(生回答:小鱼的尾巴可以拨水。)(板书:拨水)
6、如果小鱼的尾巴没有了,会怎么样呢?
(联系课文的第二句话: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来理解小鱼为什么不能把尾巴借给小鱼。)
7、体会句子的语气。
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
(1)比较两句话的标点符号和词语的不同。
(2)指导学生读一读“姐姐、您、行吗”以及询问的语气。(3)提问:课文中的句子说明小壁虎怎么样呢?
(引导:说明小壁虎十分有礼貌。)
(4)同样的方法理解小鱼姐姐的语气。(5)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对话。
8、学生说说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师小结:小壁虎小鱼借尾巴,小鱼没有借给它。)
四、再读课文,尝试复述
1、生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生根据课文插图进行复述。(1)师理清段落思路:
课文第3自然段段先写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再写小壁虎怎么说,最后写小鱼怎么答。
(2)生分小组进行复述。(3)小组汇,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小壁虎借尾巴》的第1-3自然段,知道了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掉了,进而向小鱼借尾巴的故事。小壁虎没有接到尾巴是因为小鱼要用尾巴拨水。没有借到尾巴的小壁虎还会向谁借尾巴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抄写第1-3自然段2遍并尝试默写。
3、预习课文第3-5自然段。
七、板书设计:
2、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 挣断尾巴 保护自己
【中学生《鲸》第二教时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XX中学第二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总结10-05
晏明中学2014-2015第二学期九年级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09-06
中学第二学期安全工作计划07-10
金牛镇第二初级中学07-28
中学2010学年第二学期工作总结10-04
某某实验中学第二次月考试卷06-27
中学第二学期法制宣传工作总结07-14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2014试题09-26
淄河中学第二届 “读书节”活动实施方案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