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Z1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国内外背景

2024-10-19

1Z1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国内外背景(精选9篇)

1.1Z1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国内外背景 篇一

1 各类风险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1.1 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

对于一个工程项目而言, 我们一般将其分为四个大的阶段:勘测设计、实施准备、项目实施、项目收尾。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不断地识别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引起的风险, 利用各种理论和方法, 将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跟踪已识别风险, 监督残余风险, 识别新风险 (或二次风险) , 监控执行情况, 从而有效地管理风险。当每个阶段结束, 下个阶段开始前, 应该根据工程项目所处的内外环境的变动, 及时调整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计划, 使风险管理计划更符合实际情况且发挥其最大作用。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的应对策略是强调对风险的实时控制, 同时也强调整体集成管理。也就是说, 实时监控各阶段实际情况, 同时, 在进行风险分析与管理之后, 还要将各阶段的风险集中起来进行整体分析, 为项目整体风险控制提供依据。对于小型工程项目而言, 它的全过程风险管理可以是以建设单位自组织方式去实现的。

1.2 BOT变通风险管理模式

BOT (Build-Operate-Transfer, 即建设—经营—转让) 是近十几年来在国际市场上出现的一种资金承包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工程承包主要施行于发展中国家, 而且较多适用于大型的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BOT方式不同于其他的承包方式, 它通常会遭受到不同于寻常的风险, 如资金筹措困难、投资回收率低、汇率变动、政策风险、各相关主体利益不统一等等。对于整个BOT项目来说, 它的风险管理目标是让各利益方共担风险, 同享利润。

由于BOT项目多为大型复杂项目, 涉及众多利益主体, 不确定因素多, 所以风险管理尤其重要。在BOT项目中, 如果项目公司自组织进行风险管理, 一般情况下可采用矩阵式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如图1所示。

在BOT变通管理模式中一般采取如下应对策略:

1) 风险转移。即通过协议在项目的各参与方进行风险分配。分配的最后结果一般是:a.政府承担通货膨胀和汇率变动的风险;b.承包商承担费用超支和竣工误期的风险;c.经营公司承担经营成本增加的风险。2) 风险减轻。例如, 充分调查现场水文、地质等各方面的条件, 精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制定好应急方案等。

1.3 委托风险管理模式

随着工程项目环境的越来越复杂化, 工程项目的发起方和承包商在风险管理方面会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所以, 许多公司不得不委托工程监理等社会专职管理机构对风险进行专业化管理。

依情况不同, 委托可分为全部委托和部分委托。业主、承包商及受委托单位的关系结构一般如图2所示。

这种风险管理模式的优点在于受委托单位专业管理技术过硬, 经验丰富, 比业主直接管理项目风险更有优势。而且, 受委托单位凭借其独立的第三方有利身份, 可以公平合理地管理项目中遇到的各种风险。但在现实中, 受委托管理单位常不能真正做到公正客观行事, 致使风险管理无效。

2 进一步思考

2.1 国内外现有的典型风险管理模式在我国的应用

1) 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在我国大大小小的各种工种工程项目中已得到了比较普遍的应用。如三峡工程建设就是一个典型的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2) BOT变通管理模式在我国的应用日益兴起, 但仍存在一定的限制。因为BOT项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需要足够成熟的技术和足够丰富的经验来驾驭它。3) 委托管理模式在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还不够成熟。主要原因是我国工程咨询机构与世界许多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导致受委托的管理机构可信度有一定的欠缺。

2.2 BOT变通风险管理模式将在我国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发挥作用

到目前为止, BOT方式是最合理的借助外来资金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一种建设方式。另外,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东亚经济圈的建立, 为帮助周边国家的发展, 我国也将有更多的机会以出资者或承包商的身份介入到BOT项目中去, 在BOT工程项目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锻炼。所以说, BOT变通模式将是适合我国现有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一种模式。

2.3 BOT变通风险管理模式在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BOT项目虽然能给业主或承包人带来巨额利润, 但由于其复杂性, 在运用中应当注意下列问题:1) 健全我国现在的法律、法规, 以有效约束BOT项目各参与方的行为。2) 努力促使BOT项目的各参与方增强诚信意识。3) 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承包人要依据不同情况, 选用合理的融资方式, 确保项目的正常进行。4) 对BOT项目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如果可行性研究做得不准确, 则无论是承包人、业主还是项目所在国政府都将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5) 注重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

3 结语

我国现阶段面临的具体情况让我们对BOT充满期待,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其复杂性, 努力做好运用BOT变通模式对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管理。为尽快缩小国内外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上的差距, 并力争有所突破和创新, 不仅要求项目管理者提出一系列针对现实项目风险的对策, 也要求经济管理工作者提出一整套对解决现实问题有益且适合中国国情的项目风险管理理论, 并不断的拓展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王卓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3:101-120.

[2]卢有杰, 卢家仪.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55-67.

[3]曾戈君.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模式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4]王昭辉.道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模式研究[D].长沙:中南林学院, 2006.

[5]周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模式初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4) :78-80.

2.探讨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的差异 篇二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差异;任务

工程造价管理是指遵循工程造价运动的客观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等管理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力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达到提高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决定着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然而,由于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业起步晚,相应的管理职能还未能完全跟上,工程造价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尤其是我国加入WTO 后建筑业要与国际市场接轨,工程造价咨询业也要遵循国际惯例,因此对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进行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的差异

(一)政府调控方面

在国外政府对工程造价的管理主要采用间接手段。国外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一般可分为政府投资项目和私人(财团)投资项目。政府投资项目由财政部门依据不同类别工程的面积指标和造价指标,以及通货膨胀对造价的影响等因素确定投资额,各部门在核定的建设规模和投资额范围内组织实施,不得突破。对于私人投资项目,政府一般采取不干预的方法,主要是进行政策引导和信息指导,由市场经济规律调节。虽然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正在逐步与国际惯例对接,但仍未完全脱离“计划经济”的色彩。对国有投资项目管理的不够规范,导致“三超”项目比比皆是,而对私人投资项目干预又过多,降低了企业的自主性。

(二)计价依据方面

发达国家由于市场化比较充分,一般不统一组织制定计价依据,也没有全国统一的计价依据和标准。工程造价计价的定额、指标、费用标准等,一般是由各个大型的工程咨询公司制定,各地咨询机构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单位面积的消耗量和基价作为所辖项目的造价估算标准。我国以前一直以统一发布的定额、标准、办法等作为计价依据。虽然目前正在大力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但由于一些行业的企业缺乏自己的定额,现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仍然是以工程定额体系为基础制订的,不能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企业的主体优势。

(三)信息发布体系方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及时、准确地捕捉建筑市场价格信息是业主和承包商保持竞争优势和取得盈利的关键。在国外,政府定期发布工程造价资料信息,以便对政府工程项目的估算进行参考。同时,社会咨询公司也发布价格指标、成本指数等造价信息来指导工程项目的估价。我国的造价信息是由各地造价管理部门统一发布的,这种信息不能摆脱统一性的特点,使得竞争因素太少,抑制了投资者和发包方的积极性,而且有时会出现信息失真的情况,具有一定的时滞性,使得可用性、可操作性不强。

(四)计算方法方面

在国外,以日本为例,日本实行的是积算体系,这是一种独特的量价分离的计价模式,其量和价是分开的。量是根据《建筑数量积算基准》进行计算的,是公开的,而价是以市场为取向的,是保密的,体现了市场定价的原则。我国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实行的是“量价合一”的模式,这种模式忽视了企业个性化的特点,量不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消耗,价不能反映市场的灵活变动,费不能反映企业的竞争策略,而且编制过程复杂,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种造价模式体现的不是企业的综合实力,而是预算编制水平,不仅抑制了企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还有可能滋生腐败行为。

(五)工程造价咨询业现状方面

国外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服务范围较广,熟悉国際惯例,一般都能为委托方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工程造价咨询服务,包括:投资估算、为委托方提供项目管理、协助或代理招标、项目的合同管理、支付与索赔管理等等。而国内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服务内容较单一,规模较小,一般仅仅提供概算预算编审或决算审查工作,只是按照规定套用定额等,不了解国际惯例,不能在市场经济中提供全过程的造价咨询服务。

二、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任务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按照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进一步转变自己在建设领域的职能,集中精力做好宏观调控,为建筑市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逐渐弱化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并不断促进行业向标准化、法律化发展。与此同时,要对不同投资主体进行准确定位,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对国有投资项目,通过各种标准、指标在核定的投资范围内进行方案设计和施工,进行严格的目标控制。而对非国有资产投资项目,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应尽量不予干预。

(二)全面实行工程量清单制度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取向是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而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又是价格改革的中心,因此在造价管理改革中计价模式的改革首当其冲。在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采用的都是与我国工程量清单相类似的工程计价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施工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因此,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我国也必须加快实行工程量清单制度。首先,要全面实行已制定的《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其次,加快企业定额的建立,制定出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工程综合单价。最后,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管理。

(三)鼓励施工企业建立企业定额

企业定额,是施工单位根据本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以及有关工程造价资料制定的,供本企业使用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消耗量。它是施工企业编制投标报价的依据,也是企业内部核算的依据。

企业定额的建立,有利于推广先进的施工技术,改善施工组织结构,优化人员配置,降低施工成本。但是应当指出的是,相当多的施工单位缺乏企业定额,大量有效的管理手段因缺少定额而不能实施,出现种种“以包代管”的情况,这是施工管理的薄弱之处。因此加强企业定额管理是企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的发展趋势。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作为建设领域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工程造价管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工程造价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支撑,并主导未来工程造价管理活动的发展方向。我国要想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强工程造价信息服务和工程造价信息网络的建设,增强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鼓励行业人士创建并不断充实自身的工程造价信息资源数据库,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报价系统。

三、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建筑行业会以加入WTO 为契机,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下,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竞争力,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我国工程造价管理逐步与国际工程造价管理相适应。当然,在向发达国家借鉴的同时,也应注意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生搬硬套。

参考文献:

[1]刘俊,宿燕.浅议加入WTO后的中国工程造价管理.咸宁学院学报.2005(4).

[2]程鸿群,姬晓辉,陆菊春.工程造价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4.

[3]王娜娜,张飞涟.国内外工程项目造价标准发展的比较分析.价值工程.2009(8).

3.浅析国内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 篇三

一、建筑市场发达的分包体系是国外建筑业的特点之一

国外大型工程承包公司同国内的工程公司相比管理人员比例高, 素质高, 在承担项目时, 将所有的具体施工任务分包出去, 专门从事项目管理工作, 项目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最终会提高项目建设效率。专业分包商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提高自身的同时, 也提高项目建设效率。为了防止过多的分包层次, 国外也要求承包商在项目管理中, 采取自己负责施工和分包管理相结合的形式。

二、我国建筑市场向完善的专业化分包体系发展是必然趋势

1、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分工更趋专业化, 提高竞争力将集中于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激烈的竞争和市场的多变, 要求企业更专注于核心竞争力, 市场的专业化程度将越来越高。

2、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需要, 促进了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包企业的发展。产品的价值由基本值和附加值构成, 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 基本值已相近, 产品价值的提高便更多体现在附加值上, 专业化生产是提高附加值的途径之一, 必然引发企业走专业化的道路。

3、国家政策法规促使专业化的分承包体系完善。新的建筑业资质划分, 充分说明高层次的向专业管理型建筑综合承包企业发展, 低层次的向各专业化的分承包企业发展。新颁布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也预示了项目管理的发展, 要求建立完善的分包体系。

三、建筑企业的专业化趋势

1、为增强核心竞争力, 大型建筑企业必将甩掉低端生产资源, 专注于项目管理。对专业分包队伍或劳务队伍来说, 提高管理能力, 培育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 使用机械设备, 提高专业化施工能力是必由之路。

2、降低成本, 提高利润率、生产率的需求。大型建筑企业一旦抛弃低端资源, 必然更多地依赖于分包商来完成任务, 分包管理能力要增强;而专业的分包队伍和劳务队必须提高管理能力、技术水平, 使用新型机械设备, 提高生产率, 降低成本, 从而获得更高的生产率和利润率。

3、提高效率和应变能力的需求。为了适应变化, 总承包商会授予项目更多的处理变化的权力, 更多地依赖外部资源, 为提高效率从而对分包的管理将越来越重要。专业的项目管理, 最终使项目变得更有效率。

四、现阶段我国分包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1、分包商施工质量不佳。分包商材料方面质量问题, 以次充好, 鱼目混珠;施工质量不符技术规程、规范、设计文件要求。对策:在合同中详细指明材料品牌、材质、性能参数等, 现场严把材料关, 总包方必须深入了解相关材料知识和市场信息, 提高业务能力, 堵住分包商的空子;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动态检查, 研究质量缺陷, 分析原因, 指定改进计划, 实施和督促分包商改进。

2、分包商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素质不高。对策:合同报价阶段注意考察分包商施工技术能力、人员素质;施工前, 采用样板工程引路的办法, 实际考察, 防止低劣素质队伍进入;总包方督促分包采取措施加大培训投入, 必要时直接介入专项管理。以总包方的技术能力支持分包商。

3、分包商只顾自身施工管理, 并且总是内敛的, 忽略项目整体系统性。对策:在合同中要求分包商承担协调配合义务, 现场管理采用奖罚等激励措施, 强化分包商主动配合总包管理的行为, 弱化分包商内敛行为, 教育分包商树立项目整体的系统观念。

五、对未来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的展望

1、专业化程度更高, 总包向管理方向分化, 分包商则向专业施工分化。总包对分包的依赖度进一步增加, 更多的具体施工任务要寻找分包商来完成;分包商将专注于其专业核心竞争力, 分包商的一些不重要的辅助性工作将会外包, 由更专业的分包商来完成。

2、组织更灵活, 组织界限将模糊, 总包项目团队也将出现分化, 总分包将更多地以针对任务的临时性团队组合 (任务小组) 来完成工作。项目组织将会更趋灵活地组建, 分包商会更多地参与总包的项目团队工作, 合同的联系使各方更趋于平等合作的关系。项目会有更多的补充协议。

3、管理将更规范化, 合同管理的地位将更重要, 项目正式信息沟通会更规范, 工作程序会更加规范和严格。

六、结语

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 建筑工程项目业主变得越来越专业化, 对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样对任何建筑企业都有增强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需求, 专业化的趋势不可避免, 企业不会是大而全, 而是精而强。这种趋势将使企业压缩规模, 专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 将更多使用外包的形式, 利用更有效率的资源。现代项目管理有着很强的整合能力, 对完成有外包参与的任务有着很强的管理能力。总之, 如何在项目管理中更好地做好分包形式的管理工作, 是未来建筑市场竞争的核心。

参考文献

[1]、赵景庭赵海荣韩文霞对建筑工程项目承分包管理方式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 (09)

[2]、廖启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分承包管理模式分析探讨[J]中外建筑2008 (06)

4.1Z1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国内外背景 篇四

摘要:以国内外部分高校为情报源,通过分析国内外高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现状,采用比较研究方法、逻辑推演方法等从多方面分析国内外各高校现行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劣点、异同点及存在问题,借鉴西方国家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经验,提出适于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6.074

1引言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自国内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首次招收从事管理科学研究的硕士研究生以来,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逐步发展与完善,截至2015年,全国设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高校已多达289所。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一门集管理、经济和、计算机、工程技术等多科学交叉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多,但现今社会仍面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人才质量和数量上的需求不对称的“尴尬”状况,所以,让管理科与工程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经济实践相一致变得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对国内外部分高校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期望进一步揭示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统一性,对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2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划分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为了实现管理目标,综合应用工程技术科学、数学、系统科学、经济和行为科学、工程方法及社会科学知识,结合信息技术,对人员、物资、设备、技术、能源和信息等组成的各种系统进行设计、评价、决策、改进、实施和控制,研究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的管理问题。此外,管理科学与工程体系划分在国内外略有不同,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3国内外典型高校现行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对比

3.1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的比较

通过查阅国内外高校官网资料及相关文献,整理综合得出表1所示的国内外典型高校现行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对比,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近年来,国内外高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均趋向于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根据学校综合实力或院校特色的不同,致力于培养全面或专业人才,课程特征总体都贴近现实,考虑到社会需求,注重社会实践,但国内高校仍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影子;在考核方式上,国外高校较之国内高校更加多元化,国内高校对学生考试成绩较为看重。故国内高校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上,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仍有很大完善和发展空间。

3.2国内一般院校与“985”、“211"高校的比较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各高校官网信息,综合分析得出表2所示的国内一般院校与“985”、“211”高校关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比较,“985”、“211”高校在经费投入、教学设备、学术交流等方面较普通高校有着较大优势,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对普通高校起着引领的作用。“985”、“211”高校放眼于国外高校,积极学习国外优秀经验,为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做出积极探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3国内重点综合类大学与同层次财经类高校的比较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设的专业类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国内一般偏理工类大学多把管理科学与工程划为工科,对于财经类院校或偏管理类一般把管理科学与工程划为管理学门类。对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国内院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科学学科培养模式有两个显著特点:(1)重点综合类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更注重编程技术的教学,偏工程应用,重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并以此为发展重点方向;(2)财经类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更注重管理类知识的教学,偏财经应用。此外,根据各个学校的特色会略有不同。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注重农林信息的教学,偏农林信息应用。

4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分析

4.1学科范围广,但不深入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一门涉及管、农、工、理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交叉性的学科特征导致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概念及其关系没有明确的界定,像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等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叉情况,外加教学时间的限制,导致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出现“范围广,不精”的误区。

4.2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偏离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迅猛发展,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人才社会需求对其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通过我国部分高校现行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大多数学校与企业缺乏一定的交流与沟通。社会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人才的需求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我国高校在管理科学与工程教育实践中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导致学校教学与实践需求脱节,以致人才市场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人才“供需”不等,增加了学生就业的难度。

4.3教学平台建设有待加强

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平台建设起步较国外晚,由于教学经费及师资、学术交流上的限制,导致大多数高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设备不齐全,或存在功能单一、运行封闭、低效性等诸多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4教学模式单一

通过与国外高校对比,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课程较国外高校更为看重传授理论知识,教学模式较单一,不能很好地践行实施“多元化”目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一定力度。而国外高校大多比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设置实践课时和课外实践课题,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运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5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认知度、认可度不高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一门涉及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的交叉学科,即该学科学生既学习管理类知识,又学习计算机技术。这是一个学科优势,然而,却也形成了一个“误导”疑惑,不同的高校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的专业根据学校侧重点不同设置在不同的学院,有的设置在管理学院,有的设置在信息学院,还有的设置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故导致大家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认识存在一个普遍的困惑,到底它是属于管理还是属于技术呢?再者,企业招聘时,也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产生了疑惑,有的企业甚至没听说过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可见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在社会上很低,很不利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5关于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5.1科学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的定位应以社会需求为基准,结合发展环境,科学定位,加强学生对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的结合。故建议各高校加强管理科学与工程下所属专业特色,打造不同的专业特色,有利于促进学科的知识创新与科学定位。例如像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可以医学信息系统或企业信息管理等为特色,培养具备管理与专业知识的实践性人才。同时,各高校应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要求其阅读一定数量的相关课外专业书籍,增加学生专业知识的宽度和深度。

5.2与时俱进

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及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起步慢,使得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一直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中,其研究问题和研究背景也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都在不断变化与发展。因此,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对称问题也需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故建议各高校积极与社会企业、业内专家及其他高校交流学习,多举办一些学术交流会或实训讲座,把握最新研究进展,用最新的知识与技术来进行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与应用,不断完善本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校方,要想拓展学生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视野,就得不断学习世界先进技术与经验,引进新思想、新理念。

5.3加大教学平台建设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知识涉及计算机技术,因此很多课程要求我们实际上机操作,并要求设置一定时间的实践课时,因此加大教学平台建设,保障教学设备与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故建议如下:(1)作为校方,学校须得积极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到国外高校进修,或参加相关培训课程并为其提供一定补助;再者,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本职工作时,继续进修博士学位或者积极参与实践项目。(2)作为学院或者相关负责人,须得积极争取政府和学校资金,建立管理科学与工程教学实验室,像沙盘模拟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高质的教师资源和优质的教学设备。

5.4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网络信息一体化,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现今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教学要求,故建议各高校可以通过积极发展MOOC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优化教学模式。实现网络化教学与课堂式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网上共享教学资源,还可以节省老师的备课时间,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甚至,还通过MOOC网络资源实现学生在宿舍也可以上课。其次,建议各高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构建校内平台与校外企业合作的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实践,同时不断跟进企业对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的需求,进而培养出企业优秀的管理人才。最后,不断加强师资建设,通过企业调研丰富教学经验,充实教学内容。

5.5脚踏实地,注重宣传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其科学体系不断完善,培养出来众多优秀的管理人才,但现今国内高校普遍上存在一些共有的问题,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国内知名度不算高,最近几年就业竞争激烈,但政府和各大高校对外交流时,积极宣传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正确阐述该学科下各专业的定位和该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公众和各企业提供正确的视听,尽量消除之前的“误导”疑惑。同时,也建议各高校积极设立该学科相关比赛,通过比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打开一定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6总结

5.当前国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探究 篇五

【关键词】国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一、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意义

工程管理是指工程项目开展时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能按质量、按工期、按要求完成,所采取的一种管理活动。工程项目的管理是在接到工程项目开始就必须着手做好管理工程,只有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工程项目才能有效的进行。我国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各种项目都迅速开展起来,摸索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经济能使我国工程项目管理能更加有质、有序、有量的展开。只有做好工程项目管理,我国的工程项目才能真正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我国国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分类

1.工程建设指挥部模式管理

该种管理模式是由于国家有特殊的需要,所以成立某个项目的专项管理小组,由该小组负责完成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该种模式通常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由国家制定、工程项目的款项由专门的部门拔给、工程进度要求有专人的制订,可以说,该种管理的模式主要目的只需要如期、保质、按量的完成工程项目的建设,其余的事情不需要考虑太多。这种建设方式是一种高度集成化的管理模式。然而该管理模式的成本耗费极大,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率不高,且质量受制于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水平,因此它是一种脱离市场需求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除了特别的工程项目需要以该种模式完成管理以外,多数的工程项目管理不需要使用该种模式。

2.工程建设分阶段管理模式

该种模式是指业主需要进行某程工程项目建设,即以某种形式将工程招标给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的公司。该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分为扫标阶段、投标阶段、验收阶段等。该种模式中,每一方均有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比如在工程招标以前,需要由业主主要负责,一旦招到投标的工程项目建设团队,则具体的项目由于专业的工程项目建设团队完成等。该种模式由于业主负责投资财力资源、工程建设团队负责人力资源,工程项目的建设总体来说由多方恰谈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工程项目。

3.工程建设总承包管理模式

该种模式是指业主以某种形式将工程项目的内容全部包给工程项目公司,工程项目公司需要按照合同完成业主的要求。在该种模式下,业主只需要验收最后的结果,不需要干涉工程建设的过程,然而这也意味着工程项目公司必须负起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责任,如果工程项目没有如约完成,就要担负起全部的法律责任。该种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模式中,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可以将自己承担的工程全部或者部分转包给其它工程项目公司,由其它工程项目公司共同完成。由于该模式可能会涉及多家工程建设公司,因此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工期等可能会因为某一方的变故出现意外。

三、我国国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弊端

1.注重效益、轻视质量

从以上我国国内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中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模式都存经济效益的划分问题。以工程建设指挥部模式来说,它的经济效益已经被垄断,以该种方法投入工程项目建设,成本资金几乎难以得到控制,如果工程项目的资金缺乏,则有可能整个工程建设项目无法进行;在工程建设分阶段管理的模式中,则有可能出现工程项目建设公司为了得到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权限,无限制的压低建设成本,却在工程项目建设中通过偷工减料的方式获得利润;而工程建设总承包管理模式则会出现大的工程公司接到工程项目以后将工程转包给其它的工程项目建设公司,自己只要从中抽取利用,承承转包使每个工程项目建设公司貌似都能得到利润,他们却可以因为工程项目涉及的人过多的理由拒绝承担质量问题。

2.管理粗放,缺少体系

从国内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中可以看到,以上几乎所有的管理模式都有管理权限的漏洞。从工程建设指挥部模式来说,它虽然能保证工程质量能顺利进行,然而在工程成本预算与工程进度的控制上,却几乎仅仅由某一个或几个高层领导者控制,没有其余的方法使进度和成本得到控制;工程建设分阶段管理模式的工程权责的划分则有漏洞,使用该种模式会由于工程出现分岐而使工程进度延缓,其造成损失为谁负责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工程建设总承包管理模式则会出现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由于谁负责的问题。由于每种管理的权、责、岗位都没有明确的规定,粗放的管理使工程体系存在问题。

3.监控缺位,质量难控

从国内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模式中看,它的监督缺位使工程常常出现问题。虽然我国对于一些大型工程的监控提出第三方监控的方案,然而第三方监控常常无法监控工程项目建设的全程,部分第三方监控机构甚至没有足够的时间、成本、人力完成监督的任务。监控的缺陷也使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出现先天的漏洞,因此工程项目的质量好坏有时全凭看运气的问题。

4.缺少创新,没有效率

从我国国内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可以看到,我国几乎所有的模式几乎直接照搬国外的工程管理经验,然而我国的实际情况却与国外有很大的区别。国外先进的国家是法律法规制度非常发达的国家,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只是它们的法律法规中极为细节的一种管理制度,如果一旦他们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出现问题,则有其它的法律法规完成问责流程。而我国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模式虽然照搬国外的经验,却没有法律法规的支持,这使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合同形成孤岛,人们常常利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制度达到自己私人的目的,而工程项目建设则被置之不理。

四、我国国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方向

1.强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体系

要让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满足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首先需要强化工程项目管理的体系。它包括在桶、责岗位方面的强化。要求工程项目管理一旦开始,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则马上可以根据工程项目管理的体系找到负责的方面,要求该方面负责人立刻完成义务,使工程项目管理顺利完成,如果不能依照相关的规定完成义务,则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2.评估工程项目管理团队的水平

要让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得到提高,则要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比如要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资格作出更详细的划分,让每个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团队的水准能得到准确的评估。人们可以根据工程的需要寻找到自己需要的工程项目管理团队。如果不能对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作出有效评估,则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所有的团队都会有混水摸鱼的机会。

3.细化工程项目管理过程的合同

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的模式中,会拟订各式各样的法律合同,然而从各种模式实行的时候可以了解,它们对于合同的细节重视程度还不够到位。一旦合同细节不能得到关注,则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一旦出现法律分岐则会使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度受到影响。因此无论使用哪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未来经济高度发展的前提下,人们会越来越重视法律合同细节对自己的权益保护的问题。

4.优化工程项目管理流程的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流程会得到质的变化。以后人们会以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方法完成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管理的技术也会优化工程项目建设的一些细节流程。可以想象,未来无论使用哪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它們都会因为人们的需求使模式本身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张尚.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CM模式与MC模式的比较研究[J].建筑经济,2005(02).

[2].李进峰.中小建筑企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建筑经济,2005(01).

6.1Z1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国内外背景 篇六

在视频车辆检测系统中, 如何设计交通流检测算法, 以何种算法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检测精度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视频检测算法是整个视频车辆检测系统的核心, 直接影响系统的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可分为知识型、运动型、立体视觉型和像素强度型4类。

(1) 基于知识的方法。利用车辆的形状、颜色、对称性等信息, 以及道路和阴影等常识信息进行相关检测。 (2) 基于运动的方法。主要利用序列图像之间存在的大量相关信息进行车辆的预检测, 主要有光流法和运动能量法。 (3) 建立在视差或频差理论基础上的机器立体视觉。运用两个或多个摄像机对同一景物从不同位置成像获得立体像对, 通过各种算法匹配出相应像点, 从而恢复深度 (距离) 信息。 (4) 基于像素强度的方法直接检测帧间变化, 有时间差分法和背景差分法。时间差分法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检查相邻各帧之间像素强度的变化, 非零像素被认为是运动对象造成的。现有的背景模型基本是建立在统计模型基础或其变种之上。

虽然视频车辆检测算法发展至今己有几十年, 但解决下列问题仍是一项长期任务:车辆在尺度、位置、方向上的变化。如进入视野的车辆具有不同的速度, 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会产生变化;车辆的外观受车辆的观察角度和邻近物体的影响。同时, 车辆之间的遮挡、光照条件的改变也会对车辆的外观造成一定影响;道路两边的场景在持续变化, 环境光照随时间和天气改变;巨大的图像处理任务与系统的实时性要求。

2 视频车辆检测技术的分类

基于虚拟传感器 (虚拟点、虚拟线、虚拟线圈) 的非模型交通信息检测技术和基于目标提取和模型跟踪的交通信息检测技术。

⑴非模型交通信息检测技术。1982年, Takaba等提出以虚拟点为处理单元的交通参数提取方法, 这是早期的非模型交通信息检测思想, 为交通参数的视频检测奠定了基础。非模型交通信息检测技术仅能检测指定区域内移动的像素群, 不需要理解像素群的具体含义。该技术无法识别检测目标的属性, 通常是在车道上设置一些虚拟传感器 (虚拟点、虚拟线或虚拟线圈) , 当车辆经过传感器时, 引起图像中局部区域内容的变化, 处理该变化信号, 可以提取所需信息。为提高检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学者们提出用虚拟线替代虚拟点来测量交通参数, 该方法通过检测虚拟线上的像素强度变化来检测过往车辆;同时通过在道路垂直方向设置多条平行的检测线来检测车辆的通过速度。在此基础上, 利用虚拟检测线组, 实现多车道车流量和车速等参数的提取。之后, 学者们又提出基于虚拟线圈的检测技术, 以及基于彩色虚拟检测线的交通参数提取方法。

⑵基于模型跟踪的交通信息检测技术。该类技术同非模型交通信息检测技术相比, 具有如下优势:能够实现非模型检测系统大部分功能, 同时可以提取诸如车辆形状、属性等信息, 提高检测精度;还可以实现车辆的运动轨迹跟踪, 分析车辆以及驾驶者的行为。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Benjamin Coifmana等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跟踪的交通参数提取方法, 该方法以相机校正为基础, 通过特征跟踪提取出车流量、车速及车流密度等参数。Young Kee Jung等提出利用背景差分的视频分割方法提取出运动车辆, 然后通过基于Kalman滤波跟踪运动车辆, 获取车流量和车速等参数。Danie等对交通参数提取问题进行了研究, 并于2000年提出一种先利用边缘提取, 获取差分图像中运动车辆的约束框, 进而跟踪车辆, 获取车长和平均车速的方法。Surendra Gup等长期致力于交通图像处理的研究, 继2000年提出两级跟踪提取交通参数的方法后, 于2002年提出一种先用图像序列自动更新背景, 然后利用背景差分图像提取运动目标, 进行目标的跟踪, 获得车流量、车型及车速等参数的方法。Andrew Lai等提出一种通过背景差分和阴影消除提取车辆, 利用车辆模型提取车长、车宽、车高及车型等参数的方法。Chaturvedi等提出了用目标跟踪和分道线相结合的交通参数提取方法。

3 视频车辆检测的实践技术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 视频车辆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入新阶段。与磁频车辆检测技术相比, 其优越性和高性价比已得到业内人士的公认, 代表了交通检测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方向。

以美国ISS公司的Autoscope系列产品为例, 从1987年原型机诞生至2002年, 视频车辆检测技术已发展到第七代。Autoscope视频检测系统从检测机理和检测算法看, 属于基于虚拟传感器 (虚拟点、虚拟线、虚拟线圈) 的非模型交通信息检测技术, 该系统用多个虚拟检测线圈的与、或、非功能, 完成车速、车辆计数、车长、车流量、道路占有率和车间距等参数的检测, 但在多车道检测时, 未考虑光照和车道模型, 影响了系统车辆计数准确率。

7.1Z1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国内外背景 篇七

1 土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容

1.1 组织管理

土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组织机构对相关部门、单位、人员具有组织和协调作用, 是土建工程体系的基础, 要想保障工程项目顺利高效施工, 必须进行组织管理, 发挥组织机构的职能, 通过控制工序、制度等, 实现对设备器材和人力等各类资源的有效配置, 从而提高项目工程的质量[1]。

1.2 安全管理

工程项目施工的前提就是安全, 土建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安全就是要消除安全风险因素, 首先, 提高相关领导的安全风险意识, 增加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其次, 针对土建工程项目中的一些技能要求高的特殊岗位, 必须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2]。另外, 通过规范技术操作强化安全行为。最后, 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稳固其安全行为。

1.3 质量管理

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是企业赢得市场, 获得赞誉, 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方式。质量管理在土建工程建设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工程建设时, 首先要做好测量和检查工作, 降低工作误差。其次, 实行责任制, 通过质量管理目标的细分, 加强员工的理解, 提高员工的责任心, 保证质量的落实[3]。最后, 要加强对于工程项目的监督和管理, 针对技术、程序、结果等各环节进行检查, 保证结果的正确全面的应用。

1.4 成本管理

企业要想获取大的利益, 必须进行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所有工程都必须重视的重要内容, 在进行成本管理时, 首先, 要进行相关的责任划分, 采用责任到人的方式更有利于管理, 设立奖励机制, 鼓励工作突出人员。其次, 要控制人力成本, 通过控制施工人员的数量来降低人工成本[4]。最后, 控制材料成本, 进行多家比较, 优化材料采购环节, 选择物美价廉的供应商。

2 土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土建工程项目设计频繁变更

项目设计是整个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向导, 是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5]。现在的项目工程重点大都集中在施工阶段, 忽视了设计过程的作用, 造成边施工边更改现象, 要知道项目设计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任何改动都会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频繁的设计更改只会造成设计思想和建筑标准尺度的不统一, 导致造价失控, 质量得不到监督, 管理混乱等问题。

2.2 市场竞争不规范

在土建工程的施工活动中, 仍然存在一些不规范竞争的问题, 一些低资企业在进行工程招投标时, 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 往往不计成本、不择手段, 在中标后利用低价转包的方式增加利润。这种情况导致招标价高于成本价, 让工程报价和实际造价相背离。这种不良的竞争方式会降低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标准, 造成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隐患, 不利于土建工程项目的有序开展。

2.3 管理制度不健全

良好的制度是企业有序运行的保障, 企业的有序运行能够带来更高的利益, 利益最大化是企业发展的目的, 正是因此才致使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不断压缩成本, 忽视施工现场管理问题, 导致施工现场秩序混乱, 存在安全隐患。我国在施工现场管理方面没有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 约束力的缺乏导致一些企业更加变本加厉。

2.4 政出多门

和土建项目工程相关的部门非常多, 层次也很复杂, 在同一个项目管理中会出现多种不同的指示, 意见难以统一, 给工程项目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不利于土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高效目标的实现。

2.5 安全意识淡薄

土建工程项目建设具有很高的危险性, 必须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施工人员作为项目施工的主体, 其安全意识直接影响着人身安全。领导者的安全意识更加重要, 领导者只有具备安全意识才能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指导施工人员的操作。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还存在着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 这是不利于土建工程项目的长期发展的。

3 新时期做好土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对策

3.1 做好土建工程的招投标工作

由于招投标制的工程标价是比批准的概算额度低的, 而且工期也比计划工期短, 能够增加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所以, 招投标制是控制工程造价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了提高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水平, 要加大对于招投标制度的研究, 并且制定相应的招投标承包制度。

3.2 重视施工人员的管理和控制

首先, 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责任制, 做到事事有人管, 责任到人, 提高责任意识, 严厉处罚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其次, 在土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 对于领导者和施工人员的培训教育非常重要, 通过培养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提高施工技术, 增加施工的安全性。最后, 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体系, 培养质量监督人员的业务水平, 提高其责任心和综合素质, 检查对于施工工艺流程的监管。

3.3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组织机构

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 只有制度是不行的, 还必须要有执行制度的团队, 可以在项目施工前选择一些业务能力强, 具有责任心的人组成项目管理团队, 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质量监督制度的相关规定, 通过明确分工, 实行统一管理, 尽最大可能的保障施工现场的秩序。

3.4 积极协调配合各参建单位的工作

一个项目的开展必然会牵扯到很多单位, 为了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需要加强各施工环节之间的配合及各参建单位的协作, 通过管理机构的建立, 实现参建单位的统一管理。部门人员之间的及时沟通, 可以避免工程建设中的矛盾, 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3.5 加强施工者的专业培训

人作为整个现场施工的主体, 具有不可控的特点, 施工现场中大多数的安全隐患都是人为原因造成, 加强施工人员管理, 培养其安全意识, 提高技术水平非常重要。通过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实操技术, 规范操作行为, 减少工作过程中的失误, 保障施工者的安全。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土建工程项目现场管理在土建施工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发展, 我国在土建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是在实际运用上依旧存在不少问题, 这是不利于施工质量、安全状况和现场管理的, 因此, 在进行施工现场管理时, 要做好招投标工作, 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控制, 优化管理结构, 协调各部门合作等,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晨.浅谈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途径[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 (21) :815.

[2]张明英.关于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探讨[J].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11 (8) :28-29.

[3]邹彦兵, 徐永明.土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论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5 (8) :368-369.

[4]宁其澄.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19) .

8.1Z1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国内外背景 篇八

据三星公司介绍,新成立的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按计划一期投资70亿美元,第一批产品将会在2014年上半年早期正式下线。预计二期持续投资将达300亿美元。

关键词:闪存芯片建设项目;经济政策;产业背景;区域背景

三星电子一直以来都极其重视在华投资,此次三星把在华投资重点从沿海向中西部转移是集团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以下本文将对此投资项目进行分析。

1、经济政策

对于三星在西安的此项跨国投资,我们应从东道国以及投资国两方面的有利政策进行分析。

在韩国方面,实质影响力较大的便是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对外投资政策。韩国经济一直以出口为主,在遭遇金融危机之后,正面临着产业结构的大调整,电子工业迫切需要跨国投资以寻找资源,增强实力。从目前来看,中国是其合作的重要投资国。韩国企业将电子业转移到中国,首要考虑的并非是中国的市场,而是想利用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韩国企业在中国生产的产品80%都是出口到中国以外的市场。

在中国方面,由于近几年中国经济不断稳固发展,主导产业已由劳动力密集型转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所以引进三星电子的此项投资无疑符合我国产业结构进步的要求。与此同时,在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政府也在政策方面也给与许多支持:1、大力改善外商投资的政策法律环境;2、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产业和配套产业,为高科技企业的创办和发展提供便利条件;3、促进外商到中西部地区投资,中国中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劳动力及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相对较低。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稳步推进,中西部地区的交通、通讯、城市建设等硬件设施明显改观,投资环境趋于改善,生态建设取得很大进展,特色经济发展潜力逐步显现,外商到中西部正面临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2、产业背景

在韩国,电子产业已经成为非常成熟的产业,根据对外直接投资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此时只有建立跨国公司,利用发展中国家更低的劳动力和资源成本才能持续获取利益,一直以来三星也是如此做的,这一次地处大西北的中心城市西安是更有利选择。

相应的,西安的产业背景对于此项目的进行也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此次三星电子建设项目落户的西安高新区是一个代表西安与西部高新科技产业前沿的领地,以其众多的“第一”成为陕西和西安最强劲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作为我国首批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西安高新区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下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优势产业。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及高端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在西安设立了130多家企业或办事机构。

众多的电子产业以及高科技信息产业在西安的集群分布将产生产业集群的优势,更加有利于三星投资项目的成功运行。

与此同时,西安政府对于电子产业的投资政策更是为三星的投资锦上添花。为了能成功拿到此项投资,西安政府许诺了三星电子的优渥的条件:1)、财政补贴对三星投资额进行30%的补贴,每年补贴水、电、绿化、物流等费用5亿元。2)、三星芯片项目所需的130万平米厂房由西安方面代建并和土地(一期1500亩)同时免费提供。3)、“10免10减半”所得税优惠政策,即对所得税进行前十年全免后十年半额征收。4)、西安将为三星芯片项目修建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基础设施。

在坚强的产业背景下,三星电子在西安的投资可谓是“舍我其谁”,相信此项目一定能得到快速的发展,并为两国带来双赢。

3、区域背景

西安能成为此项目最终落脚点与其优越的区位优势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星此次投资的半导体芯片生产项目属于典型的技术指向型项目,而西安在这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为代表,目前西安40多所高校设有电子信息学科,电子信息领域科研院所50余家,信息技术类企业2600余家。近年来,这里吸引了应用材料、高通、GE、美光、华新丽华、信泰电子、NEC、中兴、华为(微博)等世界500强和知名电子信息企业进驻。无论是同行业的集群分布还是未来人才的补充,西安都是无可厚非的选择。

除技术支持以外,广阔的市场也是西安的优势。西安虽地处西北,但是交通运输等基础条件却十分便利,可以快速地将产品投放在市场中,便于三星与下游企业的贸易。在这方面,联想集团将受益匪浅。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称:“联想集团与三星电子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三星电子也是联想集团全球采购名单中的重要供应商。每年联想集团仅采购三星存储设备的金额就在10亿美元以上。虽然联想的采购是全球性的,但是考虑物流成本和时效性的,三星电子将存储项目落户在西安,拉近了联想集团与供应商之间的时空联系,缩短了联想集团的上游供应链,也使联想集团的采购方式灵活性更强了。”

在劳动力方面,相比于中国东部与南部,处于大西北的西安市的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西安市整体消费水平不高,所以可为三星电子节约较大工资成本。

在资金方面,由于西安市政府的大度放利,三星电子得到了来自本国以及东道国双方面的资金支持,这一政策更是为其铺平了道路。

通过对三星电子在西安市投资项目进行三个层次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三星在西安市建厂的决定并不是偶然,这一决定将为双方带来在电子产业的双赢,作为东道主的西安市更应抓住机遇,利用三星的优势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来此投资,加速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9.1Z1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国内外背景 篇九

作为传染性疾病控制的应急关键设施,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具有高移动性、现场快速检测的特点[1]。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人员来往密集、国内外交流频繁,各种新发突发传染病时有爆发,疫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且疫病防控装备分布不均,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院校和企业虽新建、扩建、改建了一批固定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提高了生物防护能力,但仍无法满足如口岸、边远地区等远离固定实验室的现场检验的需求,因此需要移动实验室作为固定实验室予以补充。受可移动性带来的质量、外廓尺寸限制,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一般只设置一个实验间,通风空调多采用不具备热回收功能且安装方便的风冷直膨式空调机组,所搭载的仪器设备除满足进行科学试验需要的功能要求外,还应当具备抗环境变化干扰,以及满足移动实验室设计要求的规格和接口兼容性等要求。本文通过阐述我国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管理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建议对策,以期能够推动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在我国的发展。

1 国内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发展史

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在我国起步较晚,非典疫情的爆发,生物安全问题才开始逐渐得到重视。200年,从法国LABOVER公司采购了4台移动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以下简称“P3实验室”),分别配发在北京、广州、上海和天津[2],并在北京奥运会[3]、玉树地区抗震救灾等活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如图1所示)。2005年,由国家科技部立项、军事医学科学院牵头,研制出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式P3实验室。该型移动P3实验室采用2台公称长度9 m的方舱组合结构形式,由主实验舱、人员净化舱与技术保障舱组成,采用气密型软连接,其工艺平面布局、环境参数控制、关键防护设备配置等方面均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展开后可实施对可疑病原微生物的采集、保存、分离、培养和检定等作业。2014年9月,其后续型号产品还作为我国援助非洲的重要物资,参与塞拉利昂的埃博拉疫情防控工作[4(]如图2所示)。

天美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出国内首台集装箱式P3实验室[5],如图3所示。集装箱式实验室在出厂时已完成设备调试,省去了建筑式实验室烦琐的调试和试运行过程,且造价相对较低,必要时可拆卸拖动,但灵活性不如方舱式实验室,非常适合生防能力有限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天美公司生产的集装箱式P3实验室已获印度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CDC)认可,印度CDC于2005—2007年先后采购了5套。2009年,天美公司又为土耳其提供2套集装箱式P3实验室用于动物研究,并积极拓展印尼、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市场。

由内蒙古满洲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联手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设计研制出国内首台移动式生物安全二级(P2)实验室[6],并于2009年1月在内蒙古满洲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保健中心投入使用。该移动实验室由1台12 m×2.4 m×2.4 m的特制集装箱构成,其中包括主实验室、缓冲间和机房,主要用于出入境的检验检疫。

此外,苏州江南航天机电工业有限公司[7]、镇江康飞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山东博科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康盈交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也推出了相关产品,如图4~6所示。

目前,国内装备的各级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分布在国家、省、直辖市和军队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学救援大队及边境检验检疫局等。

2 移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从引进法国移动P3实验室起,我国开始酝酿制定专门针对移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准则。经过10余年的实践,国内对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需求及相应要求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和共识,为适应我国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建造和管理的需要,促进其发展,规范移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国家标准《移动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从2010年开始制定,并于2013年1月通过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1)审定。该要求在GB 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8]的基础上,根据移动式实验室的特点,提出移动实验室在生物安全分级、实验室设施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实验室安全行为和管理要求方面的相关要求。这标志着国内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始有了不同于建筑式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国家标准。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生物安全四级及移动式三级实验室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中,在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的认可评价模式、人员能力评价技术、系统集成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作为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遵循生物安全领域的相关行业标准,如NY/T 1948—2010《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通则》、WS 233—2002《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等。

2.1 部门规章

卫生部于2006年发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9],规定了不同实验活动所需要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级别以及病原微生物菌(毒)株的运输包装分类,该名录同样适用于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

环保部于2006年颁布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10],规定了实验室污染控制标准、环境管理技术规范和环境监督检查,文中第7条指出:生产、进口移动式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并按照规定程序报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虽未明文指明实验室的分类,第2条规定: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实验室及其从事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包括移动实验室。

农业部于2003年发布的《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11]、2005年颁布实施的《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12]、2008年颁布实施的《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生物安全要求细则》,这些规范同样适合动物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

2.2 国家标准

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是移动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以前,我国没有一个有关移动实验室的国家标准,移动实验室行业处于无据可依的境地。在此之前生产的各级移动安全实验室,设计标准和认可均参考同级别的建筑式生物安全实验室,未能体现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特点。为此,2010年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准成立了全国移动实验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9),授权开始制定有关移动实验室的相关标准。目前已颁布实施的涉及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国家标准有[13]:

(1)GB/T 29472—2012《移动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规定了移动实验室(含生物类)的一般安全管理要求以及移动实验室在人员、载具、实验舱、环境方面的特殊安全管理要求。

(2)GB/T 29473—2012《移动实验室分类、代号及标记》明确了移动实验室(含生物类)的分类、具体代号及标记方法。将生物移动实验室类别代号定为Ⅲ。

(3)GB/T 29474—2012《移动实验室内部装饰材料通用技术规范》规定了移动实验室内部装饰材料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对生物实验室装饰材料特性要求为:耐受常规化学试剂和消毒剂的清洗、紫外线照射,甚至高温高压蒸汽试剂冲洗。

(4)GB/T 29475—2012《移动实验室设计原则及基本要求》规定了移动实验室的设计原则和基本要求。将移动实验室按照学科分成物理、化学、生物和综合4种实验室。

(5)GB/T 29476—2012《移动实验室仪器设备通用技术规范》规定了移动实验室(含生物类)仪器设备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6)GB/T 29477—2012《移动实验室实验舱通用技术规范》规定了移动实验室实验舱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储存、运输、技术文件等通用技术要求。指出生物实验舱应配备生物安全柜,其性能应该符合YY 0569的规定;根据不同功能实验舱的需要,必要时可选择配备万向抽风机、负压装置、正压装置、变风量排风柜、排风罩、全新风系统等专用通风装置,以确保专业实验舱的通风安全。

(7)GB/T 29478—2012《移动实验室有害废物管理规范》规定了移动实验室(含生物类)有害废物的术语、分类、标志、贮存、安全防护、运行与管理等要求。

(8)GB/T 29479-2012《移动实验室通用要求》规定了适用于移动实验室(含生物类)的管理要求、技术要求、移动特性要求、结构与设计要求、制造与交验要求。

(9)GB/T 29600—2012《移动实验室用温度湿度控制系统技术要求》规定了移动实验室(含生物类)用温度湿度控制系统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以上标准均于2013年7月31日开始实施。此外,于2015年2月1日正式实施的6条国家标准有:

(1)GB/T 31016—2014《移动实验室样品采集与处理通用技术规范》规定了科学试验、检验检测或试验现场移动实验室的样品采集与处理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对通风空调系统的要求是:安装有生物安全柜的样品采集实验舱的送排风系统应符合GB 50346的相关要求。

(2)GB/T 31017—2014《移动实验室术语》规定了移动实验室(含生物类)的有关术语。

(3)GB/T 31018—2014《移动实验室模块化设计指南》规定了移动实验室(含生物类)模块化术语和定义、设计原则、内容、程序及评审要求。

(4)GB/T 31019—2014《移动实验室人类工效学设计指南》规定了移动实验室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的设计原则、过程、实现、实施、验证和评价。提出根据环境需求,移动实验室可具有一定的核生化耐受性和电磁屏蔽功能。

(5)GB/T 31020—2014《移动实验室移动特性》规定了移动实验室(含生物类)移动特性及实验方法。

(6)GB/T 31023—2014《移动实验室设备工况测试通用技术规范》规定了设备工况测试移动实验室(含生物类)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代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2.3 职能管理

根据国务院2004年颁布实施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14]及其他各部委的相关规定可知,国家各职能部门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上应负责具体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而非实验室的具体实现形式。因此,移动实验室对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无太多影响。各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责请依照建筑式(固定式)生物安全实验室,本文不再详述。现将有关明文涉及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部分职能部门的责任罗列如下,未明文提及移动实验室的部分,可视为同等级的建筑式固定实验室。

(1)科技部令第15号《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建设审查办法》[15]第2条指出:生产、进口移动式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简称“建设实验室”)应当报科学技术部审查同意。即科技部对生产、进口移动式三级、四级实验室有审查的职责。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2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10]第7条明确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职责,即负责对生产、进口移动式三级、四级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环境管理。

2.4 认证认可

陆兵等[16]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认为现阶段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实行许可制,体现在建设许可和运行许可2个方面,限于篇幅,本文不再描述。现将明文涉及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规定介绍如下。

第19条规定:生产、进口移动式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遵守下列规定[17,18]:

(1)符合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规划并依法履行有关审批手续;

(2)经国务院科技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3)符合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4)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5)生物安全防护级别与其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相适应。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并授权的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统一实施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认可,三级和四级为强制认可;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一级和二级的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应当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备案[19]。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依照GB 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实行认证。

3 不足之处

通过相关从业人员的不断努力,国内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已基本形成法规化管理体系,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1)由于我国缺乏设计、建造、运行和管理移动式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经验,GB19489—2004/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均未明确涉及移动式实验室,而专门用于移动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移动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尚未颁布实施;(2)国内尚无移动式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和开放或半开放饲养动物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目前制定的规章制度及法规标准等,并不能满足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未来发展的需要;(3)已经颁布实施的移动实验室标准中,仍需要继续完善各专业技术标准(如照明、抽样、防震防尘等),以及管理规范中的质量控制、人员资格认证、仪器检验校准等[20]。

针对上述不足,特提出以下3点建议:(1)多多借鉴国外移动实验室建设、应用和管理的先进经验;(2)在使用中探索、总结符合国情的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方法;(3)继续完善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技术标准的制定。

4 结语

上一篇:城管职员的管理承诺书下一篇:新老教师结对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