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园建设

2024-08-01

新校园建设(精选8篇)

1.新校园建设 篇一

春日的孤山村,一片生机盎然,到处充满着活力与激情。新建漂亮的党员活动室是该村最醒目的标志,一条条进村入组水泥路,一座座干净美丽的农家小院,养鸡、养猪大户,充分展现出这个村在发展的征程上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在这片刚刚解冻的土地上,勤劳朴实的孤山人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劳作,掀起了新一年新农村建设的热潮。

孤山村是麻坪镇的南大门,与城关镇接壤,全村9个村民小组,269户,1072人,耕地面积1360亩,区域面积345.1公顷,XX年人均纯收入达2072元。XX年市、县把该村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后,麻坪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通过孤山村全体群众的苦干实干,该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上均取得了可喜成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各项事业突飞猛进,群众生活日新月异。XX年孤山村党支部被市委命名为标杆支部,该村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文明村镇、被洛南县政府评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先进村。

一年来的成绩

——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生活条件下不断提高。一年来,改造高压线路300米,解决了全村人的用电问题;硬化6个组级水泥路XX米,彻底改变了群众出行“晴天一身尘,雨天一身泥”的困境;投资6万元,建成五间标准化村级党员活动室。投资7万元,硬化活动场地700平方米,修建了篮球场;去年该村遭受2XX年一遇特大暴雨袭击,但全村群众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自力更生,不等不靠,修复水毁农田200亩,水毁河堤1100米,水毁道路800米。

——主导产业逐具规模,农民收入有效增加。该村优质良种核桃建园达540亩,中药材种植100亩,新发展的280亩优质柿子建园已全部挂果。全村发展千只以上养鸡大户45户,养鸡达5万余只,产值300万元,净收入100万元;10头以上养猪大户15户,年出栏达1500头,产值120万元,净收入30万元。有序组织剩余劳力外出务工,全村年劳务输出400余人,人均年收入5000元,劳务收入达200万元,净收入达150万元。XX年全村总产值达到550万元,人均纯收入2072元。

——环境卫生规范治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农村建设中,该村加大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力度。一是修建了100户沼气池,将农村不用的畜粪、桔杆等原料充分利用,酵化成气,解决了粪堆乱堆、柴草乱放现象。二是投资2500元修建了5个垃圾池,对全村的生活垃圾予以集中倒放和统一清理。三是制订了卫生公约,全村划分三个卫生责任区,各负其责,道路、庭院卫生定期打扫、定期检查,形成制度,使群众在卫生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四是实施涂白工程60户。通过一系列卫生综合治理,有效改变了脏、乱、差现象。同时,倡导家家绿化、户户养花,美化庭院,对村庄中心区域进行了绿化,大力建设花果型庭院经济,每户栽植花果树木19株,全村村容焕然一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得到加强。深入开展了“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道德实践活动及“好媳妇、好公婆”评选活动。今年年初,他们又召开全村群众大会,总结去年来的成绩,安排今年新农村建设工作,同时评选好媳妇、好公婆、十星级文明户及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20余人;开办农民技校,通过技术培训,使每户每个劳动力至少掌握1项专业技术。开办村民阅览室,充分利用省文化厅捐赠的5万余元书籍、光碟、乐器,组建40余人的村级乐教队,今年春节组织200余人的社火表演及文化演出,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加大村级活动室、活动场地建设力度,修建农民文艺、体育活动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投资1万元,修建科普文化长廊,定期宣传科普知识、文化知识、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等,这个科普文化长廊成为全村的又一个亮点。

——战斗堡垒基础强化,干部作风深入民心。抓好新农村建设必须有一个坚强的基层组织堡垒。认真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支部班子成员及广大党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支部书记多次参加省、市、县的培训班,深入华西村等省内外考察学习,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提高了素质。高标准配齐党员活动室、办公室用具,各项目标任务、规章制度统一上墙,规范齐全。深入开展了“商山深处党旗红”党建主题活动,全年培养红星党员5名,该支部分别被商洛市委、洛南县委、麻坪镇党委命名为标杆支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认真做好党务、村务公开,村组干部、广大党员遵纪守法,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断增强,深受全村群众拥护。

采取的措施

麻坪镇在新农村建设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成立组织,加强领导。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合力抓,抽调农、林、水、牧、国土、文化、教育等相关单位干部为成员,为搞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按照上级要求及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深入调研论证,结合孤山村实际制定了远景规划。

二是广泛宣传,全民参与。XX年3月孤山村被确定为市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来,镇党委、政府先后五次在孤山村召开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广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新农村建设决定和方针政策,市县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措施,宣传镇村的新农村规划和发展蓝图,把广大村民的热情、思想、行动统一到新农村建设上来。在建设过程中,广大村民义务投工投劳,为建设美好家园献言谏策、出力流汗。

三是明确任务,夯实责任。新农村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作,镇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从一开始就统一安排部署,明确各个时期的具体标准层层分解任务,夯实各级责任,做到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落实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了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上下联动,资金捆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各级的投资总是有限的,为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其最大作用,麻坪镇采取资金捆绑的方式,比如组级道路硬化只投资水泥,群众投工投劳,每家每户的院落及出路镇村只提供机械,涂白工程镇村只补助每户2吨水泥,群众自己买瓷片并投工。

五是定期督查,严明考核。镇党委、政府将新农村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也列在年初为民承办的十件实事项目之首,定期对新农村建设的各阶段工作进行督查指导,解决资金困难,督促群众上劳,督查站所、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每月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一次考核,并极时研究解决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

几点启示

孤山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成效是喜人的,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也是各级抓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

一是“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一些基层干部和群众还缺乏积极主动,被动应付,有的甚至借机提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要求。二是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但存在“上热下凉”,忙了干部,有的甚至包办代替,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建设的热情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三是重“硬件”轻“软件”还比较突出,重视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产业发展及农村民主政治、精神文明、文化体育及村级组织自身建设等“软件”还跟不上,“软件”建设跟不上新农村建设就成为无源之水。四是急于求成。个别干部群众对于新农村建设存在模糊认识,思想上希望立竿见影,这种急于求成思想会背离新农村建设的初衷。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牵扯到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奋斗才能最终实现。

新农村建设规划是前提,产业是支撑、“硬件”是基础、观念是根本、文化是动力、组织建设是保障,要切实解决好以下问题:一要有一个好的规划,循序渐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坚持规划先行,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二要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位,发展富民优势新产业,以明晰的主导产业支撑新农村建设。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攻方向。三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实行资金捆绑。建设新农村没有投入就是一句空话。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新农村建设,要建立政府、社会、农民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韩国新农村建设搞得非常成功,在于有一个好的机制,就是“以物代补,以奖代补”,政府向农民无偿提供水泥、钢筋等物资,要求农民在各自的居民区自行开展修房修路和改水美化活动,鼓励农民主动创造美好生活。四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农民是新农村的受益者,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不能把政府的扶持引导变为大包大揽,要重视组织和发动农民广泛参与,激发农民的活力、使广大农民自觉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热潮。五要培养一代新型农民。农村发展不只是要钱、要物、更要人。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和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要大力加强农民教育,形成学科技、谋发展、比观念慰然成风。六要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掀起根除“脏、乱、差”,向陈规陋习宣战热潮,制定规范化和长效性管理办法。逐步建立农村文化图书室、娱乐健身场所、科技培训中心等,丰富农民生活,活跃农村文化;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科学、文明的生活观念和生活习惯;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最低收入保障制度和医疗卫生制度,从根本上消除农民后顾之忧。七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基层干部培训,提高干部自身素质,村组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障;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村组干部用好新农村建设的物资,要廉洁自律不能违法乱纪;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充分发扬民主,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的伟大战略选择,各级在抓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可喜业绩,成效有目共睹,但当前必须要切实解决好以下两个关乎科学发展的问题:一是必须实现从“授鱼”到“授渔”的转变。我国还不富裕,国家的资金是有限的,况且全国依然贫困落后的村还很多,因此新农村建设要搞“扶上马送一程”,以怎样增加村级经济积累,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不能“只给不教”,引导农民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依靠自己辛勤劳动建设自己幸福家园的激励机制。如果解决不好这个问题,容易让干部群众产生“等、靠、要”思想,也容易让干部群众热衷于“抓点示范”搞“政绩”,助长形式主义。二是必须在抓点示范的基础上实现全面推进。一些地方在抓新农村建设上只盯着个别村做文章,视为掌上明珠,领导参观、上级检查、年年都是老地方。应该深入总结示范点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比如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农民教育、文化活动开展等,逐步全面推广,要在花钱不多但见效较快上下功夫,其实“软件”建设才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如果解决不好这个问题就可能导致“大户人家”门前“车水马龙”,贫苦群众少人问津,让大批贫困村要失去信心,产生看法。

2.新校园建设 篇二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是一个县级区, 总面积1316平方公里, 有372个行政村, 2010年乡村人口45.3万。近年来, 尧都区认真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 认真实践, 大胆探索, 在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村容村貌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乡村建设总体现状

1.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近年来, 尧都区以农民增收为核心,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加快发展特色农业, 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截止到201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45440吨,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86元。全区农业增加值7.6亿元。

2. 生产条件大幅改善, 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据统计, 截至2010年底, 全区农机总动力59万千瓦;拖拉机5522台;联合收获机从无到有, 2010年达到580台;拖拉机配套农具5225部, 农作物机收、机播面积逐年增加, 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机械作业面积大幅提高。

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强。有效灌溉面积、机电排灌面积不断增加, 农田水利建设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 先后实施了涝河水库加固等一系列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 改造中低产田2.6多万亩, 推广保护性耕作16万亩。实施“村村通”水泥 (油) 路工程, 完成了城乡电网改造, 为农业生产和生活也提供了基础条件。自来水收益村308个, 372个行政村全部通汽车。

3. 不断加强技能培训, 农民素质逐步提高

加强科技服务工作, 建立了农业科技人员驻点承包重点项目科技服务工作责任制, 科技人员进乡进村进基地, 开展科技培训示范和农业农业服务, 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 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不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 2010年共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3万多人, 新转移劳动力1万人。

4. 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民主法制不断健全

在推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上, 不断完善中小学校舍改造, 完善村级卫生所, , 医疗服务三级网络基本形成, 16个乡镇卫生院、355个村级卫生所 (室) 、3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全部投入使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健全完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 实现了稳定低生育水平;农村文化体育工作坚持普及与创新并重, 高标准建成109个村级文化站 (室) 、150个农村体育场所。同时不断完善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各项制度, 积极开展“三级联创”和“两定一查三评”活动, 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一事一议”制度, 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加强。

二、当前的突出问题

1. 新农村建设的配套资金不足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需要很大投入, 不少乡镇、村委因修路、建校等基础设施欠账很多, 资金问题难以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缓慢。特色农业规模不大, 龙头企业发展不快,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农产品进入市场渠道不畅,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直接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 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农民群众经济承受能力低

由于地理条件所限, 全区仍有相当一大部分村子基础设施薄弱, 生产生活设施老化, 没有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 缺少集体学习、活动场所, 影响农村群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大多数农民经济承受能力低, 文化程度低, 缺乏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 而且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都在外务工, 留守人员多为年龄较大或较小的老人和儿童, 难以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担。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已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3. 各类村庄发展不平衡

由于尧都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特别, 地形复杂, 形成各村不同的特点, 既有城郊型, 也有纯农业型, 还有资源型和工矿型, 各村之间的产业和地理特点不同, 决定了其发展方式不一样, 发展程度也不平衡。从乡镇来说, 城郊乡镇和工矿型的收入较高, 而有的纯农业乡镇收入则很低, 各村内部的差别更大。这就给新农村建设的统一规则带来困难, 必须因地制宜, 分阶段分层次分步实施。

三、启迪和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是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一件实事, 是一项伟大的民心工程。要把这项工程真正落到实处, 办到农民心坎上, 取得农民的信任, 最终达到推动农村经济二次腾飞, 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我们现在有许多奠基性的根本工作要扎扎实实去规则, 认认真真去实干。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要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在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

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战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涵盖了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 必须树立和谐社会的建设理念, 统筹规划, 全面推进。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要致力于新型农民的培养和教育

培育新型农民,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努力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最为迫切的要求和关键所在。因此, 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就必须培养出千千万万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 从影响农村发展的战略和全局的高度, 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整个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 率先发展。加大对农民的免费技术培训力度, 这是培养有技术的新型农民的关键。尤其要加大对青年农民科技培训的力度;加大对外出打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 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 加快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探索打通城乡二元结构的路径, 实现城乡的无障碍对接, 把城市文明的建设成果, 及时传导到农村, 让农民也有机会分享现代文明的人类财富, 逐步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 培养他们的现代意识。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必须坚持科学规划, 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 科学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村级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处于同一阶段和发展水平, 财力也不平衡, 新农村建设会存在快慢、高低之分。因此, 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不宜强调同一个模式, 同一种方法或同一个标准, 应从自身实际出发, 量力而行, 注重实效, 不搞盲目攀比, 避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 避免新农村建设运动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必须处理好农业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这样才能确保农业资源的持续有效利用和生态安全,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要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大力加强节约型农业建设。充分利用土地空间,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要通过多种途径维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 以实现农业系统总体上的高产、稳产、优质、节能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综合效益。实现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要坚持经济发展和民主法治、精神文明和社会管理的全面进步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只有经济发展了, 农民的生活才能不断改善, 农村的全面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特别是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倡导健康、文明、和谐新风尚。推动建立覆盖整个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保证广大农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摘要:目前乡村建设总体现状:农民收入增加, 生活环境优化, 各项事业全面发展。针对当前现状, 对照新农村建设五个标准, 深刻探讨, 查找问题, 按照科学发展要求, 进行思考。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科学,和谐,可持续

参考文献

3.美丽新校园 梦想新起点 篇三

开场语:

迈着轻盈的步伐,沐浴九月的阳光,收获金秋的希望。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又迎来了播种希望的新学年。今天,我们带着对新学期的向往,欢聚在这里,举行本学期第一次盛大聚会。“美丽新校园 梦想新起点”——扬子第二小学开学典礼及新生入学仪式”现在开始!

第一篇章 美丽新校园

主持人:新学期、新校园,迎来了新同学。瞧,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老师和六年级大哥哥大姐姐的牵引下正穿越幸福长廊,向我们走来。(有节奏的掌声和“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欢迎一年级的小朋友和我们共同走上幸福的成长之路。(音乐起,朗诵《这条路》)

学生:这条路的尽头,会有大片的森林吧/孤单的小树啊,我们去走这条路吧/这条路的尽头,会有广阔的大海吧/荷塘的青蛙啊,我们去走这条路吧/这条路的尽头,会有清澈的小溪吧/寂寞的稻草人啊,我们去走这条路吧/这条路的尽头,一定会有什么吧

老师:可爱的孩子们啊,我们一起去走这条路吧/ 这是一条伸向远方的路,顺着它延伸的方向望去/那太阳升起的地方, 是满天绚丽的彩霞

主持人:一年级的小朋友们,我们一块去走这条路吧。你们一定会收获属于自己的灿烂。(一年级穿越长廊,走到主席台右侧,面朝主席台停下)

一年级代表冲着主席台喊:“智慧老人!智慧老人!”(主席台上出现智慧老人的身影,一年级新生有序走上主席台,触摸智慧果。学生按班级在主席台上站好,任课老师为孩子们贴智慧果,并送上祝福。小朋友和智慧老人以及老师们合影)

智慧老人:小朋友们,祝贺你们已经成为耳聪目明,勤奋好学的小学生啦!众生欢呼:噢,我是小学生啦!我是小学生啦!(新生代表发言)

主持人:请小朋友们右手握拳,跟我宣誓:我是小学生,天天都进步!(众新生宣誓)

升旗仪式(略)

第二篇章 欢迎新成员

主持人:新校园不仅有新同学,新老师,还有一位神奇的新成员。她就是——阿福童。对这位新成员大家一定充满好奇吧!欢迎校长为我们介绍神奇的新朋友——阿福童。(两名队员拿展架,校长手拿可爱的“阿福童”吉祥物,和大家一起共同分享全新价值观,并对全校的孩子们提出三点要求“训练好习惯、培养好品格、树立好志向”,希望孩子们乐于读书、善于学习,在新的学期里收获新的进步。)

第三篇章 梦想新起点

主持人: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阅读;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经典。新学期赠书仪式现在开始。首先请各中队的进步之星上台接受赠书(个人赠书)。下面请各中队书香少年代表中队接受赠书(中队赠书)。教室里,杉树下,长廊里,处处是同学们读书的好地方。同学们,一起读书吧!让教室充满书香,让校园充满书香!

结束语:

新学期,我们有新的梦想。让我们睁大求知的眼睛,打开探索的心灵,张开飞翔的翅膀。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在扬子二小这个大家庭中快乐成长!

4.新校园建设 篇四

教学目的:深刻了解和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和基本原则;

教学提示:可适当引用教学参考之内容;

教学时间:1.5小时。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首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农村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对农民是一个美好的时代福音。但要从理论上把社会主义新农村说清,在实践上做好,都不容易。要真正贯彻中央精神,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理论问题上必须弄清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

(一)我国总体上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些主要发展指标均表明我国已进入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一是人均GDp。200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二是产业结构。200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1%和36%。非农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力量,以信息和重化工为代表的产业,已取代了传统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三是就业结构。2005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4%,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23%和33%。非农产业已取代农业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主体。四是城镇化水平。2004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41.8%,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正处于工农和城乡关系调整的转折时期,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村发展支持的条件。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的机遇。第一是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2005年,国家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大关。财政实力的增强,表明我国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我们完全有能力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第二是中央的支农惠农力度逐渐加大。第三是加快农村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第四是农村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综合以上四点,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财政的增长已经初步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乡村能力的现实基础上提出来的。另一方面,面对日益扩大的城乡差别和更加突出的“三农”问题,人们普遍要求改变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落后面貌,实现城乡和谐与协调发展;要求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让农民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央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的号召。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非常明确,内容非常全面,“十一五”规划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描绘出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生产发展为新农村各方面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各方面发展的最终目的,乡风文明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支持,村容整洁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管理民主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政治保障。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确保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轨道顺利推进。

(一)生产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只有生产发展,才能为建设新农村、提高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否则,新农村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

(二)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让农民享受到改革的成果,逐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差距不大的公共服务。

(三)乡风文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乡风文明,就是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重建农村精神家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

(四)村容整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村容整洁,就是要从根本上治理农村脏乱差的状况,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打造拥有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风尚、新秩序的农村新面貌,使农村成为人们享有幸福感的美好家园。这是建设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五)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管理民主,就是要在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这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保证。

5.新校园新环境作文 篇五

二附校的新,新在校园。

学校是不久之前建设完成,每一个角落都是崭新的。一进校门,就看到教学楼前面的空地上种着许多五颜六色、姿态优美的花,围绕着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写着刚劲有力的大字: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大石头的后面,就是两栋被刷上橘色漆的教学大楼“望道楼”与“步德楼”。它们分别以复旦大学的老校长苏步青、谢希德、陈望道几位先生的名字命名。教学大楼内部与各种教室,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有小剧场、电脑房、体育馆、实验室等。教学大楼的后面是400米跑道的大操场,可容纳全体师生在一起活动,想想就带劲儿!

二附校的新,新在同学。

在这一学期,二附校涌入一批新面孔,他们就是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预备年级学生,当然还有小学部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在这个全新的环境中,我们有着全新的老师、全新的同学、全新的课程内容、全新的学习方法。刚进入二附校的同学,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周围的一切,眼里透出陌生、茫然的神情。好在,我性格还算开朗,很快就与周围的同学打成一片,成了好朋友,我想,他们的感受也是和我一样的,从陌生到熟悉,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我坦然接受这一切,而且享受其中。

二附校的新,新在学习。

上了初中,我们除了和小学一样的三门主课之外,还增设了许多丰富有趣的课程,诸如:地理、政治、科技、大体育、大艺术。大劳技等。老师的要求也比原来更严格了。随着课程的增加,老师也变多了,每个老师的教学风格迥异:语文老师风趣幽默,讲得很细腻;数学老师满脸严肃,讲的知识点很丰富;英语老师总是面带微笑,但是要求很严格;体育老师身体健壮,喜欢讲一些笑话令我们捧腹大笑;科学老师的课更是引人注目,除了讲知识,她还会让我们做实验呢!有这么多老师引领我们学习,想想就觉得真是开心!

6.新校园新收获作文 篇六

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初中的学生了,我现在正在旬阳县城关一中上学。

一中首先让我震惊的是景色。进入一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大大的柏树,这棵校园中间的柏树,年龄特别大,几百年来屹立在太极之巅。再往里走,有一架葡萄,葡萄下面有许多凳子,想必是让人们乘凉的.吧!转过逸夫楼有一条幽静的小路,小路边有一些石凳,上方有许多植物,葡萄、爬山虎等。道路两侧有刻著名言警句的石碑,这是让学生在休闲之时感受丰厚的文化气息。再向深处走,有一个小小的竹林,竹子已经有三四米左右高了,可想而知,也有八九岁了吧!当你一个人的时候,拿着一本自己心爱的书,独自一人走在小路上,靠在石柱上,遨游于知识的海洋,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一中其次让我震惊的是学习环境。进入校门后,门口侧面有学校的平面图,什么图书室啊,舞蹈室啊,应有尽有。我不禁心里叹道: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如果不好好学习,那多对不起老师,对不起校长,更对不起父母啊!

一中最后让我震惊的是教育方法。一中老师教育学生的方法很奇特,他不光教你文化,还在教你文化的同时,教你一些做人的道理。比如语文老师潘老师,才开学几天,她就已经给我们了三条赠言,第一:我不是最好的,但我可以做得更好。第二: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第三:无知不是个性,有作为才有尊严!这三句话让我明白了三个道理,一:在生活中不可以骄傲,因为人外有人,所以只用做到极限,就是最好的自己;二:做任何事之前,都要有准备,这样,成功的机会才会离你越来越近;三:一个人如果什么本事都没有,还嚣张,想得到尊重是不可能的,若你会做许多事,有许多作为,并且谦虚,尊重自然会来找你。除此之外,校长的一句话深深地印在我心里了——做精英范儿的公民,首先要做到尊重他人,尊重环境,尊重规矩,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敬畏生活,敬畏规矩。

7.新校园建设 篇七

近年来,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 许多院校顺势扩展了自己的办学空间。但同时也凸显了新校区校园文化的建设问题。一个学校的多个校区往往分布分散, 客观上容易导致校园文化的断层, 使新校区长时间得不到校园主文化的熏陶, 无法有效延续高校老校区原本特有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氛围。其直接后果就是大学精神的缺失和新校区师生员工对学校认同度的下降。

二、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全国大学的新校区迫切需要构建同校区整体发展相适应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努力使学校的历史沉淀、文化发展得到体现。以某大学新校区为例, 校园文化建设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新老校区相距较远, 造成校园文化传承的时空隔阂

从对象角度来分析, 新校区和老校区有一定距离, 同时由于硬件上的不配套, 老校区经典的品牌校园文化活动无法新校区的同学们同步分享。其拥有的资源比老校区稍少, 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失落感。而新校区集中的高年级学生直面就业、实习、考研等问题, 对校园文化活动心有余而力不足。

2、新校区缺少深厚文化积淀, 造成校园文化的基础薄弱

而从环境上来看, 新校区落成时间较短, 与老校区的百年文化底蕴与氛围有一定差距, 且与老校区的校园文化有些许不对称, 使得校园文化的匮乏状况更加突出。新建校区建成时间短, 缺少包含校园文化精神的历史性建筑、标志等校园物质文化, 难以形成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积淀。

三、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般来说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和谐发展、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以人为本等原则。笔者对新校区各专业、各年级的100名同学进行访谈调研后, 总结出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1、移植品牌校园文化活动

新校区的文化建设不能简单的复制老校区的文化, 应发挥新老校区师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能, 在老校区品牌活动移植的过程中, 一定要将新校区的硬件软件设施的改进、教工师生们的参与纳入筹备的过程中。通过整合学校、学院两级资源, 结合新校区实际情况, 优化现有校园文化的品牌活动, 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和学校的重大活动适当放在新校区主办, 如校运会、军训阅兵、校园歌手大赛等。从而逐步缩小新老校区之间的文化差异, 使老校区的校园文化精粹得到继承和发扬。

2、共享新校区周边的社会资源

从外部条件来看, 应充分利用新校区周边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环校区知识经济圈”的基础, 联系周边汽车城社区和工厂企业, 打造新校区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和周边社区共享信息和资源, 发挥高校科研和智力优势, 服务周边社区社会发展。高校可以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组织学生进入汽车城产业实习实践, 扩大新校区的影响力。在走出去的同时, 也将社区和企业的资源引入校园, 取长补短, 共同发展。

3、校园文化活动深入学生宿舍

对于大多数新校区的学生来说, 宿舍是学生除了教室之外最重要的学习生活场所。所以要让校园文化活动深入学生社区, 打造新校区的宿舍文化阵地, 让学生们不出社区也能参与丰富的活动, 提高同学们的参与性、主动性。我们利用学生社区中心的阅览室、活动室设施开展了英语之嘉、“书香校园”图书漂流驿站等小型化校园文化活动为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添了些许亮色, 强化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为学生提供健全人格养成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服务。

4、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数字化运作

校园文化建设已经离不开网络, 通过网络平台能够突破时空上的界限, 学生也更愿意通过信息网络参与学校事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占领SNS网站、微博、易班等新兴网络高地, 创新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新校区尝试使用“筑梦嘉园”的人人网及微博账号, 首先作为校园文化繁荣提升计划的介绍平台, 其次作为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信息广播平台, 任何的校园文化活动都尽可能图文直播, 作为新园文化活动运作宣传的一个良好平台, 以使信息更有成效的传播。

5、发展与运作新校区特色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是目前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途径, 是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使得社团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中流砥柱, 就要从政策的高度给予学生社团全面的支持, 并鼓励学生成立各种社团组织。新兴校区社团发展的先天不足就是缺乏配套设施和指导力量, 这也是制约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 因此, 需要在组织、经费、场地等方面提供帮助, 社团的发展才能更加顺利并成为校园的一道新风景。

6、积极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运作机制

校园文化活动的生命在于思想性、时代性、多样性、创造性的完美结合, 这些效果的原动力是学生群体, 尝试通过“筑梦嘉园”系列活动, 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运作机制, 大胆地尝试招投标形式, 鼓励学生自己组队, 以团队或者个人的形式, 向组委会申报活动方案;也发动各级学生组织、社团或者个人组织团队参与项目竞标, 学校对入围的项目给予指导, 并提供经费和资源支持。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的积极性, 又可以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教育效果。

四、结语

高校的校园文化是师生们经过长期努力形成的, 又反过来对师生发生重大影响。校园文化的价值和作用不容忽视, 优秀的校园文化不能因新老校区的差异而被湮没。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也不是可能一蹴而就的, 是在继承发扬老校区校园文化传统的基础上, 依靠全体师生员工开拓创新发展出来的, 不断努力发扬出来的、一点一滴积淀出来的, 只有这样, 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才会持续地走向繁荣, 永葆青春活力, 促进高校的育人质量不断提高。

摘要: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 大学新校区建设如火如荼。本文以某大学新校区为例, 从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等方面加以研究, 期望可以对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校园文化,高校新校区

参考文献

[1]、周琴.《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年第2期.

[2]、王洁茹.《多校区大学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11年第1期.

8.关于新课改下和谐校园建设的看法 篇八

关键词:和谐校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师资队伍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经济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愈加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势头,中国综合国力的连续提升令世界各国咂舌,日益发达的中国要立于不败之地,仍然是邓小平同志说的“发展是硬道理”,要发展必须“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同志在世时提出的中国教育发展的纵方向,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人才方面的输送,为新型的科技提供了新的动能,发挥着正能量,我们为此而欣慰,但欣慰之余也想到了当前校园建设的和谐问题,由于世界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师生的信息量随着科技媒体的传送也超量的泛滥,一些不合时宜不利于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因素也随之而入。

一、不利于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因素

1.师生关系默契性上,尤其以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较为突出

受经济思潮的影响,部分教师对教育教学存在着不专一性,所谓的不专一就是完全不能扑入教育教学中,把教育没有放在终生耕耘的谋生方式上,因为教师的收入无论从劳动强度上或者时间持久上相对于其他行业仍然存在着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这是其中原因之一。从目前物价飞涨的局势看,偏远山区教师的经济收入相对于大中城市的经济收入,仍然出现偏低的普遍现象,这是由于大中城市采取了合理的奖励和课外补课的措施较高的原因,大中城市为了孩子的升学花费较高,山区教师无法比拟。此外,尽管国家投入了相当大的教育力度,新办了教育住宿楼,增设了食堂,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但部分学生、家长对此项政策的理解仅仅是为了增加收入,而绝非是为了上学与继续深造提供的条件,可想而知没有这一笔收入,部分学生仍然面临着家庭劳务输出额的边缘,因此,出现了师生关系的不和谐性。社会要发展,经济要腾飞,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不上去,就会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相脱节。

2.校领导与教师的融洽关系不可忽视

某些学校领导能统观全局、眼光长远具有高瞻远瞩的魄力,全校一团和气,齐心协力强抓落实,时效性高,原则性强,使学校蓬勃发展,质量连续突破,又有某些学校急功近利,图眼前成绩,一身包揽,大肆宣扬,缺乏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勇气,此种现象不乏一例。

3.学校片面追求教学质量的思想倾向

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为了一张奖牌荣誉拔苗助长或注射增长剂,忽略了学生的特长与个性的发展,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一幅表面祥和实际松垮的气派,凡此种种教育教学行为对构建和谐校园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因素,长此以往,只会使学校发展的后劲不足,从而影响人才输送的量度,最终只会陷入疲劳的瓶颈状态。

二、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大家都明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学校要长足发展,没有十分广阔的前景是不行的,没有稳定持续的环境是长不出参天大树的,面对如此情景,我们又把话题转入到“构建和谐校园”的话题上来。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呢?凭自己近二十年来教学经验的探索谈几点感受,以供大家参考。

1.醒目、文明的人文资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要因素

我们常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这些醒目、文明的图文并茂,具有提示性的影响学校深远的广告语和提示词,使学生、家长、教师领导都受到耳濡目染的作用,第一次看只不过是张招牌,第二次看就觉得有滋味,第三、四次过去就觉得意味深长了,某些校园那些爱护花草树木护栏的警示语,那些“净、静、竞”等含义深广的字词,无不启示渗透着教师、学生、家长有意识地参与至保护环境、遵守校规、发奋努力的行列中来,一句“老师好”、一次自觉点头、鞠躬自行让道的行动,无不牵动着师生融洽的关系,无不拉近着师生之间的距离;一次积极组织、积极参与学生的乒乓球赛、绘画展览、接球罚球传球的镜头无不渗透着师生感情的迸发,个别学生由于参与了活动,受到了活动的锻炼,品尝到成功的快乐,领悟出许多学习中曾经带来的困惑从而更深刻地感悟到人生路上的真谛,在实践活动中把课本中某些不懂的道理加以理解与消化,使每个学生快乐地接受知识,亲身体验往往比说服教育更具有长效性。

2.领导、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互助互利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坚强后盾

高高在上,脱离教师,脱离学生的领导、教师就不是一个好领导、好教师,某些领导、教师摆架子、说空话、找借口,只许自己放火,不准百姓点灯,讲话、说话用词欠妥,不加推敲,不会宽容,无意中伤害了教师,伤害了学生,使原想好好工作的同志丧失进取心,原想努力拼搏的后进生破罐子破摔;领导服务教师、教师服务学生;缺乏“服务”意识与行动就会使和谐校园化为泡影;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当围绕“服务—发展”而有序进行,当然也缺乏不了硬件建设的支持要素,任何“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做法都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反过来“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的行为更是纸上谈兵,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见微知著,把小事做好了,大事一定会做好,连小事都不做的领导和教师,就不是一个好领导和好教师,做小事要从捡废纸进纸篓、弯腰或点头、示意问好、或参加集体劳动等细节处着手,随手丢弃烟头,随地一口痰,随口一句脏话都是破坏校园环境和谐性的不利因素之一。

3.德才兼备的领导班子为和谐校园建设要开足马力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是一所好学校永恒的标志,一个趣味低级、德不备、才不尖的领导迟早会使一所学校走向衰落的边缘,这在历来的教训中都得到了见证,领导班子在好领导的带领下求真务实,持之以恒,勤勤恳恳为师生的发展谋利,为学校的发展探索,为社会的和谐植根,何愁这所学校不走在时代的前列,反之,这所学校只能被无情的风雨、人民的呼声唾弃。

校园要和谐,人力建设是资源,率先垂范,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是前提,领导班子牵头是动力,四个环节有机配合就会奏出和谐的乐章。

上一篇:《一块奶酪》说课稿下一篇:中考宣言倒计时2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