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技术的教学计划

2024-10-08

劳动技术的教学计划(精选12篇)

1.劳动技术的教学计划 篇一

劳动技术教学计划

董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继续贯彻全教会精神“一纲五法三规程”依法治教落实素质教育,加快实施“科教兴区”战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教材概况:

本册教材主要以折纸、折盒、做模型、做简单玩具为主,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教材内容从浅入深,逐步深化,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且由于教材配备材料不足,所以教师应根据内容采购材料。本册教材也可以说是`实行二期课改后的新教材,是第二学年使用,所以更需要我钻研、。摸索。这册教材以“纸”为主,那么,我也该围绕“纸”进行教学。

三,班级学生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的年级劳动技术课教学,由于上学期我担任该年级的生活与劳动课教学,所以对学生比较熟悉。凭心而论,该年级的学生上课纪律较差,少数学生在课堂上有随便不遵守纪律的现象,这就影响了上课的质量。当然,该年级的大多数学生还是比较自觉的,大多数学生还是喜欢上生活与劳动课的,他们还是喜欢动手,做小制作。总之,我熟悉学生,学生也熟悉我,这对本学期上好劳动技术课是一个有利因素,问题在于要使班级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当然,我也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提高本年级的教学质量。

四,教学措施:

根据上学期我上该年级学生生活与劳动课的情况,本学期我决定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严格要求学生,对少数纪律差的学生批评教育,激发学生上劳动技术课的兴趣,使班级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2},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尤其做到自己先动手,要求学生会做的,自己要先会做,在课堂上做好示范演示。

{3},认真学习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课整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劳动技术的兴趣。

{4},上课做好充分准备,按时进课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5},关心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做好个别辅导。

{6},按时进行期中、期末考核,做好成绩记录,做好经验总结。

五、2005学年第一学期中预年级《劳动技术》课教学计划

本学年中预《劳动技术》课使用了新版教材,共有7个单元。因考虑到配

套材料的按时到位和时令问题,本学期需对教材单元的教学顺序进行调整,详见下表。我计划采用穿叉并进的方法,同时进行A、B两个部分的教学与学生实践活动,总课时不变。一个教学班每周2课时,学生数20人。

A部分课时B部分(穿叉并进内容)周时

学习指导2第7单元“扦插育苗——富贵竹”9~11

第2单元“绳结工艺——饰结”9

第1单元“纸艺——装饰花”11

第4单元“布艺——笔袋”12

将教材中的第2单元“绳结工艺——饰结”(A)与第7单元“扦插育苗——富贵竹”(B)同时进行,并将富贵竹改为空心菜和莲子,重在学生的家庭实践活动体验与观测。

考评采用过程性评价,评价公式由:过程性评价=平时作品+单元考评+期考

周日期A主要教学内容B主要教学内容课时说明

1、开学工作准备

2、学习指导——劳技五步骤及体验扦插育苗:空心菜和莲子2教师节,购绳

3、绳艺: 2.1、需求与设计交观测记录1并指导24、、加工与制作交观测记录2并指导25、中国结交观测记录3并指导26、练习交观测记录4并指导1国庆节

7、交流与评价交观测记录5并小结12绳结作品

8、纸艺: 1.1、需求与设计交观测记录6并指导29、加工与制作交观测记录7并指导210、交流与评价交观测记录

8、作品并交流评价2扦插作品

11、期中考评 1扦插作品展示

12、综合绳艺和纸艺:水仙花设计1交观测心得213、水仙花设计2 2区水仙花设计竞赛

14、布艺:4.1、需求与设计 215、加工与制作 216、拓展练习217、交流与评价 218、布艺玩具1 219、布艺玩具2 220、期终考评 2学期小结

学期结束工作

计20周三个单元内容一个单元内容36

2.劳动技术的教学计划 篇二

一、加强劳动意识及技术意识教育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厚实文明的辉煌历史:有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 有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特别是到了现代, 长江三峡工程顺利竣工,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高铁建设领跑世界, 航母平台成功试航……无不极大地激发了国民的自豪感与创造热情。这些, 都是我们进行劳动意识和技术意识教育的现实素材。劳动技术课教学, 要让学生体会到劳动是光荣的, 劳动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要唤起学生学习劳动技术的自觉意识和积极感情, 明白劳动技术教育是人生不可缺少的, 进而增强上好劳动技术课的积极性。

二、精心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云南省编教材里没有安排复杂难懂的科学技术学习内容, 也没有深奥的理论论述, 而是选编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的简单的基本劳动内容, 具有极强的实践性,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 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如, 教学中年级上册《煮面条》, 课前要准备好灶具、面条、碗筷、佐料、清水等;教学五年级上册《平针法绣字》、《绣十字花小狗》、《排针法绣字》、《单色绣字》、《绣装饰线条》等课, 要提前准备好针、线、布料、方格纸、剪刀、直尺、绷带、大头针等;教学六年级上册《台秤的使用》、《学会使用体温表》、《锤子的使用》、《钳子的使用》、《螺丝刀的使用》等课, 台秤、体温表、锤子、螺丝刀、钳子等物是不可或缺的;上三年级的《拖地板》时, 拖把、撮箕、扫把总不能少。因此, 学校要切实为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创造有利条件, 提供相应的器材及物品。

三、以实践操作为主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属于综合实践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观念, 基本的劳动素养, 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并非也无法培养高端技术人才。这就决定了劳动技术课要贯彻落实实践第一的观点。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纸做大红花》, 我首先让学生明白学习任务是亲手用纸制作一朵大红花, 不拘泥于课本上的方法, 鼓励发挥个人聪明才智, 凭自己的经验, 大胆实践, 只要做出大红花就值得肯定, 然后安排学生自主探索, 相互合作, 动手实践。学生不但完成了学习任务, 做出一朵朵大红花, 还创新出三种不同于课本上介绍的制花方法。

四、因地制宜, 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小学3~6年级的劳动技术教育均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如《拖地板》、《电饭煲煮饭》、《凉拌菜》、《学会使用体温表》等, 这些内容学生较熟悉, 学来有趣, 容易掌握。也有少数农村孩子不太熟悉的内容, 如六年级上册《做布制斑马》、五年级上册《易拉罐空筒小制作》等。教学时, 可以把制作斑马改为制作猪、羊、狗等动物, 把易拉罐换成纸杯或其他孩子便于找到的材料, 指导制作。

五、积极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

劳动技术课程的教学不能局限于校园内、课堂内, 应该主动走出校门, 走进社会, 让学生投身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在社会大环境中亲历体验, 以利于体会劳动技术的价值, 树立劳动观,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懂得尊重劳动人民, 珍惜劳动成果, 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劳动课程与社区服务及社会实践结合, 应遵循服务群众、义务劳动、贴近生活的原则。其形式应是多种多样、自由灵活的。比如, 为敬老院清理卫生, 美化环境, 为老人表演节目;为学校附近的村子、社区打扫街道, 清理垃圾;帮助有需要的农家干力所能及的农活, 服务村民;结合植树节开展主题活动, 义务植树植草;清明节时到烈士陵园扫墓, 拜祭祖先;把被山水冲坏的路面填平;到工厂参观, 认识产品的生产过程, 感受劳动者的敬业精神及奉献精神;到学校的勤工俭学实践基地劳动等。

六、注重对学生作品的保管

劳动技术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必然会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 教师应及时收集并保管学生的劳动作品, 以表现学生的成长痕迹。对于纸质、布质、秸秆等干性作品, 如刺绣、动物小书签等, 可直接把作品收集起来注明名称存放, 对于诸如煮面条、插花、洗头洗脸、植树、扫墓等这一类无法直接收藏的作品, 可以采取视频、照片、现场记录等方法进行收集保管。

作者单位

禄丰县路溪小学

3.探究初中劳动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 篇三

1.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劳动技术课程的一大教学目的为:积极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能力及素养。从此目标入手分析探究可发现,在此课程教学中,学生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针对于此,需注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增强中,整个课堂氛围可得以活跃,全班学生均积极参与至课程内容学习中,并在各项学习环节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而言,无疑也可起到极大的积极性作用。

2.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整个世界的认识尚显不足,因此对于诸多领域的事物抱有极强的好奇心及创意。在劳动技术教学中,若学生对于实践操作学习环节采用了手工制作、绘画等方式表现出自己的创意看法,且具备可行性,那么此时教师便可对学生提出鼓励表扬,促使其增强创新意识及能力。

在劳动技术课程教学中,需注意科学设置课程,确保其与其他课程相互协调配合。在课程评价工作中也需注意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在实践操作中融入创新元素,全面提升综合能力水平。

3.重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课堂教学是帮助全面开展德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初中劳动技术课程教学中,需注意加强对于学生的德育指导,促使该门课程成为德育指导开展的主要阵地。

如在指导学生裁剪五角星时,教师可先不告诉学生折叠、裁剪五角星的具体方式,而是采用提问方式向学生提出疑问:通常我们可以在哪儿见到五角星图形?红色的五角星与我们现在的生活之间存在着哪些关联?针对这些问题,学生会踊跃发表自己见解:在国旗、国徽上有五角星;在红军帽子上也可看见极为醒目的五角星;同时五角星也出现于许多国家国旗之上。采用课堂问答教学的方式,可帮助加强劳动技术与德育之间的关联,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也可对其实施科学引导,进而使得其思想始终保持在正确轨道之上。

4.健全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在劳动技术课程教学中,完善基础的教学设施必不可少。只有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大量的实践机会,提升其动手能力,才可帮助尽快达成教学目的。学校加强基础教学设施的健全完善化处理,可为学生获取到更为丰富的劳动技术知识提供助力。在教学设施完善处理中,可将课程内容作为主要依据,在校园内设立专属实践场所,或是采用定期组织学生自主实地考察的方式,全面增强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了解,增强其想象力。

5.教学方式的实践化处理。在劳动技术教学中,需确保学生可从多方面入手对周边环境予以细致观察,并在实践中融入应用所学课程知识。对课程教学方式实施实践化处理,可促使学生对于生活实践的创意灵感、智慧均可得到充分激发。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厨艺时,可在实践操作之前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之后再向学生做出操作演示,向其介绍说明做菜的重要事项。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合作小组,指导其分工协作,积极参与至实践活动中,进而得到最佳的课堂学习体会,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4.如何有效的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教学 篇四

一、劳动技术课程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

劳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项基本内容,热爱劳动是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基本品德。因此,劳动技术课应该和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结合,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

1、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遵守纪律品德教育。劳动技术课堂通常在专用教室,且劳动技术课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还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材料。学生换一个环境,换一种学习方式,往往会产生散漫情绪、好奇情绪和激动情绪,容易出现迟到、早退现象、打斗吵闹现象和忘乎所以现象等。教师在进入专用教室上课前应在原教室上一节预备课,对学生进行编组管理,确定小组长和小组长职责,强调组织纪律的重要性。以便于加强管理和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2、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品德教育。

爱护公物是一种美德,是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一种基本表现。教师应充分利用劳动技术教育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教育。对劳动技术课使用的工具、材料,每个同学都要像爱护自己家的东西一样爱护它们,小组长每节课都要做好借出和归还登记。这样,不但能提高器材的使用率和完好率,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优良品德。

3、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品德教育。

节约是一种美德。劳动技术课的实施需要很多材料,这些材料应该很好的节约。因此,我在给学生上手工制作课时,要求学生在使用材料时要都要注意节约,尽量避免浪费。尤其是纸张先用小张的,没有小张时再用大张的。归还材料时,必须把大张的纸放在下边,小张的纸放在上边,这样便于下一个班级的同学使用时先用小张的。

二、劳动技术课要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

1、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教育。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一条醒目的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动手做了就理解了。”科学知识只有与劳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这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具备这种思维方法的人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从而创造更多的财富。劳动技术课应该在各项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向学生传达这样的科学思想。

2、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教育。

劳动技术课不但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给学生创造了实

践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加强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合理的调整。劳动技术教学中不但渗透了各课知识,还包含了许多新的思想,这些知识对于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劳动技术课要力争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发展学生智力,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型人才。

3、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创新教育。

由于劳动技术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在实际操作中综合运用各科知识的机会,使各科知识在这里相互碰撞,这种碰撞极易使学生发现新的东西,产生新的想法。科学史上有许多边缘学科就是在学科间相互碰撞、磨擦时产生的。因此,劳动技术课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劳动技术课要加强对学生的健康素质教育:

1、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身体健康教育。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不仅能使人心地正直,而且能使人身强力壮。”学生在劳动技术课中参加各种体力劳动以及诸如参观牧场、工厂等各项活动,体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制作风筝时,在放飞风筝这个环节上有意安排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的身体从中得到锻炼。在教授学生摄影技术时,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美化城市、郊游、野炊等,既丰富了创作源泉,又锻炼了身体。

2、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都较好,加上家长的宠爱,很多学

生缺少生活历练,缺少挫折教育,心理都比较脆弱,在困难面前常表现出不知所措。劳动技术课中从事的各项劳动必然会有困难和挫折,需要学生在困难面前要有顽强的意志,通过自己的思考,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困难,去争取成功。通过劳动技术课的这些磨练,学生的吃苦思想就会逐渐形成,心理素质就会逐渐提高。

3、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适应能力教育。

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任务。劳动技术课需要学生团结协作,相互配合,需要学生与社会广泛接触。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笔者在劳动技术课授课中有意设置了许多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解决;有意安排了许多集体项目,让学生通过合作、互助去完成。并且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走上社会,得到锻炼。

四、劳动技术课要加强对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劳动的美学价值不但体现在劳动的成果上,更体现在劳动的过程中。只有积极、热情地参加实际劳动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到劳动的美感和劳动的欢乐。劳动技术课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增强才干,同时还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净化了他们的心灵,美化了他们的生活。

1、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美学知识教育。

为了让学生在劳动技术课中学到更多的美学知识,笔者在劳动技术课教学中经常与美术老师合作,加强美育教育。如在上“风筝制作”和“花灯制作”课时与美术老师配合,让美术老师同步教授相关美术

知识,在“风筝绘制”和“花灯造型”方面对学生作具体的指导,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更多美术知识。接着再通过比赛、评选、展览、颁奖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劳动中充分体会到劳动的美感,感受到劳动的欢乐,享受到劳动的幸福。

2、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笔者还注意到提高劳动技术课中的艺术含量。如在教授“摄影技术”课程时,除了向学生介绍胶卷相机的简单知识、数码相机的操作方法外,还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摄影艺术教育。从摄影作品的立意、选材、构图、剪裁到相片画面的明暗、对比及光平衡处理等,尽量让学生从摄影作品中多发现美的存在,多感受美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几年来笔者指导的多幅学生摄影作品在集美区、厦门市中小学生摄影比赛中获奖及发表在《海峡导报》、《杏林涛》等报刊上。

五、劳动技术课要加强对学生的劳动素质教育。

由于现代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受到大人的宠爱,又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课业紧张,学生平时在家很少做家务,在校很少参加劳动,使学生的劳动观念淡薄,劳动能力下降,劳动安全意识缺乏。劳动技术课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树立学生的劳动安全意识。

1、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教育。

为了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我从劳动技术课的点滴小事入手,严格要求他们。如每节课提前5分钟结束上课内容,让全体学生动手收

拾工作台,归还工具、材料,打扫教室。工具要整整齐齐地放,材料要平平整整地摆,桌椅要端端正正地排;地面上不能落下一片纸屑,桌面上不能留下一段废料。几年来,笔者在专用教室上课,从未安排专门值日生搞卫生,但每节课每个班级同学走进专用教室,四处都是整洁的;每节课每个班级的同学离开专用教室,给别人留下的也是整洁的环境。

2、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劳动能力教育。

提高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本领,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目的。教师要认真观察每个学生,把握他们特点,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方法,因材施教,逐步提高学生的整体劳动能力。不少同学由于从来没有做过家务活,很少使用过劳动工具,连一些基本的活也不会干,简单的工具也不会用。如,有的同学不知道怎样用老虎钳剪断小铁丝,有的同学不敢摸没有通电的灯泡,有的同学不懂得使用照相机的快门。这些现象都告诉我们,学校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技术教育。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鼓励他们在木工、手工、种植、制图、电脑等不同课程中露一手。有些同学对某项劳动技能有特殊的爱好,教师应特别给予热情鼓励和细心指导,使这些同学的个性得到发展,特长得到发挥。如一位同学空间想象能力特别强,对“识图与制图”课特别感兴趣,每次制图作业完成得特别好。于是我就特别细心指导,并帮助他掌握相关的制图知识。

5.八年级劳动技术教学计划 篇五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需要好好的对接下来的教学进行计划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教学计划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劳动技术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劳动技术教学计划1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初二年级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内容为:

1、家用器具(国家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本学期教学中存在的困难有:

《家用器具》课本的内容来自生活,并且教学内容中渗透了综合实践活动,应该说是一本很好的教材,完全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但是学生对此教材的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学生的心愿是劳技课能多动手。

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9月1日至11月18日(11课时)学习家用器具一、二两章;

10月1日至10月7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7课时)

11月19日至12月30日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5课时)(根据各班学生的需要开发)

1月3日至1月19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3课时)

二、本学期教学指导思想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中学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在本学期的劳技教学活动中,以研究性学习、作品创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心理鼓动为手段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

本册《家用器具》教材共分四章,第一章手厨房的革命、第二章家园的清洁第三章视听新潮流、第四章数码新世界,本学期学习一、二两章。

校本课程依据各班学生的需要进行开发,学习内容在十月底前确定。

创新教育以“我理想中的……”主题班会为载体,交流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感到不如意的地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用假设法提出改进的建议,从而放飞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以学生科技制作活动为主线,开展小发明制作,促进每个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要求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通过第一章厨房的革命的学习,在学生原有的实践经验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厨房器具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通过第二章家园的清洁的学习,学会吸尘器、热水器、洗衣机、空调的使用方法,学会判断简单的故障和处理方法,强化学生安全使用电器的意识。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实现知识和技术结合,向学生提供学习方法论的实践课堂,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

通过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心理鼓动为手段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用心理鼓动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交给学生充裕的制作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不断创新。总之,促进学生身心互动,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六、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家用器具的使用方法和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培养

难点是家用器具的故障处理,小发明制作。

八年级劳动技术教学计划2

一、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劳动习惯,劳动观点。

(2)教育学生积极认真做好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

(3)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掌握一定的生产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并能把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家庭,社会的生产劳动中去,为社会创造财富,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初中毕业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并掌握一定生产技术和具有初步经济管理能力的后备“新型农民”。

二、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热爱劳动,认识劳动光荣,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世界,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社会财富,只有劳动才能完成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只有劳动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通过劳动实践,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培养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怕困难、勤劳俭朴、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物,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3、通过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生产劳动,掌握一种以上的劳动生产技术,并在家务劳动、勤工俭学,社会服务和生产劳动中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

4、以基础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

5、通过劳动技术课教育和实践,增强学生体质,陶冶爱美情趣,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

1、符合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基础教育和社会实践相联系;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2、以本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基础为准则,教材,教学,劳动实践不脱离现实,具有劳动实践的设施和基地、有进行创造、发明的物质条件和环境。

3、必修课《劳动技能课》能为全体学生创造有动手活动的机会,以利发现人才;选修课《职业教育课》要确实保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要贯彻《青少年保护条例》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四、考试方法

1、以平时操作、劳动成果、劳动态度为主,以等级制记分。

2、理论学习(书面考查)为辅,以百分制记分记入成绩册。

3、有创造发明给予加分。

五、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设置的依据

1、本乡蘑菇的栽培极为普遍,总产量占全县三分之一,但个人经济收入却很不平衡,主要是由于栽培技术上的原因,为了向家庭种植介绍管理技术,因此开设食用菌栽培课。

2、鸡,鸭,鱼、猪等副业生产是我乡农民的主要副业收入来源,近年来养鸡,鸭专业户成批涌现,家庭养鸭已从散养逐步过渡到圈养,为了提高饲养技术,所以开设家禽饲养课。

3、全校70%以上的学生,骑自行车上学,需要一些简单的自行车修理常识。

(二)教学要求:

1、了解食用菌(蘑菇、平菇,香菇)的特征,掌握蘑菇的栽培技术。

2、掌握肉用鸡生长过程中对温度,饲料的要求及病虫害的防治,每个学生都要在学习鸡、鸭、鱼,猪的饲养技术中掌握其中一种的饲养技术。

3、会修理自行车。

(三)教学内容安排:

6.劳动技术教学反思 篇六

一、问题分析。从师、生、教学方法、资源等多元因素分析。

1、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以前的劳技课堂教学中往往过于重视制作步骤、技能的讲述,让学生突破难点问题,初步掌握后期制作的技术要点,顺利完成作品的制作,忽视了对作品主题的把握和如何突出主题,就是说学生对作品的设计能力不强,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

2、学生过于依赖老师,不肯思考。后期制作课上一直存在着学生一有问题就去找老师。即便是很简单的问题也去问,部分问题还没等我解释完学生就恍然大悟,经过调查发现学生怕做不完或跟不上的占少数,大多数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这其中的诸多原因不一一累述,有一个原因值得一提,就是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心态,压根就不重视这门课,很多学生在他们学校很规矩一道劳技课就撒欢了。有时课堂纪律不好,这不能完全把责任扣在劳技课老师头上。

3、学生的审美层次有待提高。这方面体现出了学生间的差异性比较明显,有的学生作出的作品很好玩,有恶搞的成份在里面,这需要教师批评教育和加以引导。

4、教学资源利用的不合理。主要是管理上,教师一讲完课,学生人手一台电脑,相互之间虽然彼此很近,但是不能很好的交流技术问题和设计问题,缺乏合作和交流。而学生在拍照片时却能彼此照应,提供帮助。

二、针对这些问题拟从以下方式着手改善,提供学生的设计能力,使学生制作的作品主题更加突出。

1、讲述技能时注意引导学生思维,在一些关键问题时留给学生以点思考和总结的时间,多从学生制作遇到的问题入手,多注意启发学生,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

2、学生的制作过程要将“设计”这条线一直贯穿下去,先局部进行设计再整体设计,例如先对相框的设计、然后对文字和效果的设计,再从整体把握作品主题进行设计。这需要教师坚持将设计意识给学生灌输进去。

3、总结突出主题的方法,在教学中总结出了一些突出主题的方法,例如:对比法、放大,还有人物表情和动作、背景间的协调,这样利于学生找到方法,而老师也不单单空喊口号,学生在观看作品时能够对作品有评价的标准,通过技术和设计两方面来进行评价。

7.劳动技术的教学计划 篇七

一、 注重兴趣培养, 提高学生劳动能力

能力总是和实际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它是在实际活动中产生和形成的, 又在实际活动中表现出来, 并在实际活动中得到发展、增强和提高。所以, 要把课内所学的知识、技能转为能力就必须把学习同实际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中, 我努力寻找课内知识和课外活动的结合点, 引导聋生把所学的知识在实际活动中加以运用。在教学中, 我发现, 大多聋生在上完“手工”劳动课后, 只求老师评个成绩就算了, 对自己做的作品不屑一顾, 根本谈不上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下课后大部分把它仍进纸篓里去。因此, 部分聋生上劳动课很不认真, 劳动成果也很不像样。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主要因为聋生们把劳动课当作一种练习课, 其劳动成果也自然是练习品, 没什么价值。要改变这种现状, 关键要让聋生自己的劳动成果发挥作用。

二、充分调动聋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

对聋生来讲, 新技能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技能训练课中, 工具、材料、任务和要求都摆在聋生面前, 如何多快好省地进行加工, 这里面蕴含着大量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 若能引导聋生自己去解决, 要比由教师直接教给聋生怎么做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 创新的答案, 决不是唯一的, 而是有一定的选择性和灵活性。比如:加固扫帚, 圆形扫帚和扁形扫帚的捆绑, 不能采用同一方法。我先引导聋生开动脑筋, 进行发散性思维, 尽量多地提出扫帚的捆绑方法。聋生们积极思索, 争先恐后地提出了许多种方法, 有的方法虽然很幼稚, 但毕竟是他们自己思维的成果, 他们很兴奋。然后, 我再引导聋生筛选经济、简单、可操作的方法, 让聋生自己动手捆绑, 用实践来检验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最后, 验收和评比, 哪个捆得结实?方法是什么?此时, 聋生发言踊跃。这节课, 就加固方法而言, 已大大超过教材规定的内容。而聋生看到自己劳动成果有了正式的作用, 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然就提高了, 在今后的操作中也更加注意了劳动成果的质量。

三、有机渗透德育, 融入美的熏陶

我认为不应把劳技课简单地看作培养聋生劳动能力和习惯的课程, 而应看作以德育为主导, 以劳动教学为主要内容, 融汇智能培养、动手能力训练和美的熏陶等多方面内容的一门课程。因此, 在教学中, 我不仅向聋生传授工艺技术, 而且积极捕捉上述内容因素, 尤其德育方面的因素, 并将其有机地渗透到劳技课的教学中。

例如:在教《剪五角星》一课时, 我不仅向聋生传授工艺技术, 同时对聋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教学时, 我首先引导聋生讨论: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 红色象征什么?5颗五角星象征什么?国旗代表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尊重国旗?通过讨论, 使学生懂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 旗上的5颗五角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 4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五角星的中心, 表示全国各族人民心向共产党, 我们要尊重国旗, 热爱祖国。因为有了上述讨论, 所以聋生们在剪五角星时极为认真、小心, 而且把那些剪好的五角星进行了细致妥善的保管, 有的甚至贴到自己的小房间中最醒目的地方以示尊重。真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培养良好的劳动观念和习惯

《劳动与技术》不能仅限于纯劳动, 而应该在劳动中培养聋生的劳动观念和养成劳动的习惯。课堂教学有其时空上的局限性, 而家庭教育环境是一个广阔的天地, 它能为聋生提供多种多样的、综合的、自然的、灵活的实际活动。我们在课堂上是聋生的老师, 而家长在家里配合学校当孩子的老师。有些劳技教学内容老师只能在课堂上只限于操作程序的教学, 即传授一些方法, 具体的实践都要在家里进行。例如:新教材《拣菜》、《淘米》、《洗茶杯》、《钉钮扣》、《折衣服》等内容。所以在每学期的开学初, 我就利用开家长会的时候, 首先向家长讲清这学期的教学内容, 然后要求家长配合教师, 及时反馈聋生在家操作的信息, 以检查课堂教学效果。

事实证明, 通过家长指导、督促, 聋生进行操作、反复练习这一家庭环境的实践训练, 可以弥补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和纯技术技能传授的不足, 进而培养聋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提高了聋生对劳动的认识。很多聋生能自觉地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有的学生竟从此养成了好习惯, 成了家长的好帮手。家长的反响也比较好, 他们表示:只要《劳动与技术》课老师需要, 我们一定尽力配合做好工作。

总之, 在几年的劳技教学实践中, 我认为, 要真正提高《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质量, 让课堂充满活力, 教师要以聋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要选择充满趣味性、贴近聋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为载体, 以激发聋生的积极参与的欲望, 使聋生有话可说, 有事可做, 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启发、鼓励聋生进行发散性思维, 使聋生自觉, 主动地学习, 使每位聋生都能够自主的、生动活泼地掌握劳动技能, 更好的培养出一批批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

摘要:聋校《劳动与技术》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技能基础学科。如何在劳动与技术课教学, 增强教学活力, 让聋生更爱学、乐学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几点有益的探索。课堂教学有局限性, 而家庭教育环境是一个广阔的天地, 它能为聋生提供多种多样的、综合的、自然的、灵活的实际活动。

8.劳动技术的教学计划 篇八

关键词:课堂氛围;师资力量;教学评价

目前,高中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开展深入到各个学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但是,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劳动技术课堂绩效的发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从实践出发,从课堂实施教学、师资力量建设等各方面出发,提出一些有益于课程建设的意见。

一、创设良好课堂氛围

目前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相关的教学实践也在全面铺展开来,但是很多地方还因为高考指挥棒的牵引作用,存在应试教育的导向,这就导致对劳动技术教育课程不够重视,导致课堂氛围不够好。不够好的原因在于,学校对课程投入的资源少,教学条件有限,師资力量的倾斜不够明显。因此,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重视,认识到虽然它不是主课,但是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良好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为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创造好的条件。

二、加强师资力量培养和培训工作

劳动技术教育师资力量不够强大是一个通病,往往是能力不强的教师或者专业不对口的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或者专业对口的教师在多年的教授后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与显示需要不相符,导致师资力量跟不上。这个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依靠高校多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让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跟得上高中课程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对目前的教师队伍加强二次培训,少一些理论性知识,多一点实践教学知识的培训,让他们能够细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资源,进一步开发课本资源,做好教学工作。

三、构建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库

目前的教育理论是强调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性,这就对教学资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按照教材来还要去补充丰富的课外教学资源,这对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更是难点和教学焦点。学校和科任教师要充分发掘资源,积极开发校内外、课内外、网络内外的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挖掘好的教学资源。同时,要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发挥主动性,参与到教育资源开发的实践中。除了理论性和书本上的教学资源之外,各方面要尤其注重实践资源的开发和挖掘工作,要多强调实践对学生能力的锻炼作用,对实践性尤其是生活中易采用、易贴合教学要求的资源尤其给予重视。

四、加强教学评价工作

一门课程教学好坏,评价和反馈是关键。只有考查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才能评判这门课的教师是否尽心尽力、课程开展得是否有效。因此,要加强对教学的评价工作。一是要抛弃以高考评价一切教学成果的唯一性标准,因为高考对劳动技术教育基本不考查,因此要把劳动技术教育的过程性和结果性、阶段性和日常性评价结合起来,考查这门课是否锻炼了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了他们各种良好的素质,促进了其他课程的同步发展等。二是要加强对学生的评价工作。目前的评价是单向性的,主要针对教师,而忽视了教学另一个主体——学生。因此要做好教学评价配套工作,把对学生的全方面考查纳入课程评价的视野中来。比如可以考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是否有意识地运用了各种技术方面的思想,是否使用了技术工具,还可以考查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是否有意识地利用了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等等。只有通过这些更加多元的评价,才能让评价体系更加科学有效。

总之,劳动技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它的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有待于各位同仁在教学中加以认真解决,这样才能教好学生,做好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马德帮.重视劳动技术教育上好劳技课.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1).

(作者单位 辽宁省盘锦市高级中学)

9.劳动技术工作计划 篇九

一、指导思想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劳动技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劳动技术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基础教育阶段中,劳动技术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劳动技术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掌握知识,提高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同时又能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宽视野,发展个性。

二、重点工作

(一)合理安排教材,因材施教。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和六年级的劳动技术教学任务。四年级班容量少,学生基础比较好。为了今后更好的学习劳动技术,在每堂课上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渗透音标教学。前十周使学生能够认读48个音标,后8周在熟悉掌握音标的基础上练习主动拼读音标词。六年级在原有的音标基础上有所提高,练习书写部分音标。

(二)落实教学常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进一步落实“教学常规”和实施工作。学习常规,学习校内外先进典型,加强检查督促,使学习常规、实施常规成为自觉行为。

2.继续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

径,也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因此这学期要继续加强集体备课,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有实效。

(二)重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劳动技术教学的主阵地是在课堂,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

1.激发学生学习劳动技术的兴趣,工作计划《劳动技术工作计划》。劳动技术老师必须具备较为扎实的劳动技术教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自如地驾驭教材和课堂教学过程,了解教材特点,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教师一开始就要给学生以正确、活泼、富有韵律感的语音、语调,加上丰富的面部表情、夸张的肢体语言带领学生诵读,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打好扎实的劳动技术基矗上课的内容应符合学生兴趣,贴近生活,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重新组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劳动技术,在生活中运用劳动技术。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小学劳动技术教学中,特别是词汇和句型教学,枯燥的讲解和机械的记忆单词会使学生学起来毫无趣味。因此我们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生理特点,采用游戏、谜语、歌曲、故事、简笔画、韵律诗等形式呈现单词、句型。让学生在游戏化的教学过程中享受到异乎寻常的乐趣,从而轻松掌握所学内容。另外,本学期重点还要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上下工夫,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鼓励后进生。要想提高一个班级的整体成绩,就必须消灭后进生。特别是近年来外地生增多,基础参差不齐。因此要提倡鼓励后进生,善待后进生,纠正后进生的错误观念,让他们知道自己能行,鼓励他们去追求。在课堂上,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要掌握评价的艺术,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发现他们的优点与长处,让他们尽情发挥。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化他们,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业务和理论学习,逐步提高自身素质。

1.加强理论学习,本学期重点学习《劳动技术课程标准》和《劳动技术学习质量评价标准》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明确劳动技术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任务,掌握新课改对学生和老师提出的新要求,要善于学习和思考,勤于研究和总结,不断反思,不断提高。

2.加快信息技术学习过程。学好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能熟练运用基本信息技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并运用于教学。

10.劳动技术工作计划 篇十

劳动技术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模式的采用,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学习劳动的基本技知识,又要进行实践操作,把两者结合起来,并在这些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造性劳动教学旨在培养开拓性的劳动人才,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积累,停留于思维、想象阶段,创造性教学强调教会学生探求知识、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培养学生具有时代性的创新意识。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由湖北省教学研究室组编,共有十课供选择使用,主要有:微型手电筒、音乐门铃、自制电池、简易电热切割器、花猫戏蝶、“击剑”游戏机、通断检测器、磁控转盘、电铃、电动机模型。小学劳动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手脑并用。这种教学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最佳机会。创造性劳动教学终极目标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投身创新实践、探索创造途径、养成创新习惯。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美。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小学老动教育课程是小学各科中的基础学科,在小学各科教学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教学重难点:本学期在劳动技术课的教学中,将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到深钻教材,全面理解教材,明确教学目的,把握教学难点,做到位学生备教材、备操作、备教具,让学生全面掌握每项劳动技能、技巧。

三、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学生通过劳动课的学习、家务劳动的实践,具有了一定的劳动技能,但是对于本册的小电工知识还是比较陌生的。学生还不知道什么是小电工技术。通过上册的学习,学生对小金工工具锤子、剪子、钳子、锉刀、螺丝刀等等的功能、用法有了解,绝大部分学生对于锤、剪、弯、折、锯、锉、磨等基本的技术基本上已经掌握,有利于本册的教学。教学本册教材,要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在实践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还要注重对学生将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安全。

四、教改措施

1、教师把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技术要求、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通过讨论、讲解、演示等各种教学手段传输给学生。

2、学生通过学习到的劳动基础知识、方法进行实践操作,巩固学到的知识。

3、通过教师讲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法,,教师对学生在活动中反馈的信息及时进行处理,并做好调整工作。

11.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篇十一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123-01

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大胆创造。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想学、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多变导入,增添趣味

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巧妙的教学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要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该优化课堂教学导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玩游戏、讲故事等方式导入教学,从而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形象而直观地展示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由生活情境导入教学,唤醒学生的已有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学苏教版劳动与技术三年级下册课文《漂亮的礼品包装盒》为例,课前,教师要求学生拿出事先收集到的礼品包装盒,相互展示与交流,同时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展示的礼品包装盒。接下来,教师逐一展示自己预先准备好的大小不一的礼品包装盒,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礼品包装盒的欲望。在教学苏教版劳动与技术三年级上册课文《钉纽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唱儿歌《钉纽扣》引出课题,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然后创设问题情境,提问学生:“衣服上的纽扣脱落了怎么办?书包破了怎么办?”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习钉纽扣,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教学,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优化活动,自主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习得技能,仅仅依靠教师的传授还不够,还需要自己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自主探究。劳动与技术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需要学生动手、动脑。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好动、爱玩,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信任学生,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他们在观察、实验、探究、创作中获得发展,并意识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以上文提到的《漂亮的礼品包装盒》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给予学生自学的空间,引导他们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主动体验,提高自学能力。比如,在第二个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自学内容:①这个手工制作可以分为几个步骤?②哪个部分制作起来比较困难?③是否可以自主设计礼品包装盒上的装饰物?学生依据自学提示和制作说明,运用材料制作礼品包装盒,在制作过程中自主解决问题,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学生在制作礼品包装盒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制作的难点,提出一些疑难问题,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交流,基本上能够自主解决,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三、尊重差异,分层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特点、学习需求、动手能力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时要实施分层教学,优化教学设计,给每一位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以教学苏教版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课文《纸工制作:房子相框》为例,教師可以根据学生存在的差异,提出不同的制作要求。比如,展开想象,大胆尝试,设计与制作自己喜欢的相框。假如学生设计的相框不够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鉴教材里的模型进行制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动手能力、认知能力,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能够促使学生自由发挥,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收获成功的喜悦。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比如,对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设计不同图案、不同形状的相框,并在制作相框的过程融入一些有创意的设计,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对于动手能力比较弱且缺乏耐心的学生,教师在进行个别指导时要适当降低要求,同时引导他们制作出简单的相框,当学生制作成功后,也能够获得成就感。

总之,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勤于动手,制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12.劳动技术的教学计划 篇十二

劳动技术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内容。我们分析校情、学情、教情,基于课程标准,依据学校培养目标、课程架构等顶层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优化现有劳动技术课的课程设置和内容模块,让学生有更多选择,让课程有更多融合,让学生更好地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活。

一、力求满足需求的劳动技术课程系统开发

我校构建了由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社团课程、校外劳动实践所组成的系统、多元的劳动技术课程体系,极大丰富了学生在劳动技术领域的课程选择和学习经历,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

1. 课程内容的精心设计与选择

我校劳技教师在学校课程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明确了劳动技术课程多元化开发的思路,即国家课程(面向全体的必修课程)的内容模块优化+校本课程(面向部分群体的自主选修课程)的系列化开发+社团课程(面向部分群体的自主选修课程)的自主性开发。在劳动技术课程设置上,我们借鉴了国内外劳动技术课程设置经验,把开发重点定位在金加工、木加工、烹饪、缝纫、编织和电子领域,突出了实用性、技术性与兴趣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技术思维、技术应用、技术评价和技术创新,与小学和高中(职业学校)的劳动技术课程作了有机的衔接。

2. 国家课程的内容模块优化

上海科教版六年级劳动技术课程教材中有“厨艺-食品雕刻”模块,基于强化实用性、技术性与兴趣培养的校本化实施理念,我们在六、七、八年级都增加了“点心制作”学习模块,六年级学习制作水饺、椰丝糯米糍、豆沙酥饼,七年级学习制作桃酥、鲜肉月饼、甘露酥,八年级学习制作牛油蛋糕、凤梨酥、披萨,在学习难度上逐步递进,在点心品种上中点、西点兼顾,让学生在掌握城市人独立生活必备的、实用的生活技能的同时,更加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每次点心制作课后,教师都欣喜地发现,学生们会用自己的汤碗、饭盒甚至保温杯,把课堂中制作出来的点心小心翼翼地装起来,带回家与家人一起分享,香气四溢的点心让学生们直咽口水,快乐洋溢在他们可爱的、稚嫩的脸庞上。每当学生新学会制作一种点心,家长就会在班级微信群里晒出孩子回家后的展示成果,学生与家长对该课程的喜爱溢于言表。

3. 校本课程的系列化开发

我们融合信息技术课程,开发“机器人”和“3D打印”校本课程;融合生命科学课程,利用学校“生态阳光房”开发“生态种植”校本课程;在六年级教材内容“布艺-手缝与机缝”的学习基础上,拓展开发“包袋制作”校本课程,这些课程均在学校课程框架下由教师自主开发,由六至八年级学生自主选修。例如,“机器人”校本课程是以乐高可程序化积木为学习载体,通过发挥创意、拼接模型、设计程序等让机器人完成预设任务。在机器人课程学习中,我校学生两次荣获“中国少年科学院预备小院士”,三次荣获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一次二等奖,还获得了上海市启明星争章获金章等多个市级奖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技术思维与创新意识,提升了技术评价与应用能力。

4. 社团课程的自主性开发

开发社团课程是学生参与课程决策的重要途径。劳动技术类社团课程“手工编织”“木偶制作”“创意金属片”是学生在参考学校社团课程开发指南的前提下,根据自己学习兴趣而确定的课程内容主题。社团学生邀请教师、家长或社会专业人士担任课程指导,共同完成社团课程的目标、内容与评价设计。在通过课程申报与审核后,学生社长要招募有共同学习兴趣的同学加入社团。社团课程的自主学习过程也是课程开发的过程。例如,“手工编织”社团课程的内容最先选自有关书籍,在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课程内容不断充实,之后补充调整的内容有的源于“爱手工”微信公众平台,有的来自学生妈妈的传授,有的来自学生的自主创造……有杯垫、手套等实用品,有发饰、胸针等装饰品,有仿真糕点、绿植等创意作品,只要喜欢,就能选择。每学期初的社团社员招募和学期末社团学习成果展示都是盛大的校园活动。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每周二下午定点开展60分钟的学习活动,社团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

二、紧跟时代步伐的劳动技术课程内容优选

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和互联网思维等迫使我们不断思考学校劳动教育改革的新课题,即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开发优质的劳动技术课程,使学生做好迎接未来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活的准备。与时俱进,就是要关注当前创意经济、互联网思维、创客思维、大数据、云计算服务、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定制生产等的发展趋势。劳动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吸取各类新创意的思想营养,以多元的课程、多样的学习,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1. 在“学与做”中立人品

“中国制造”一度意味着廉价和劣质,但曾几何时,景德镇瓷器、苏作家具、杭州丝绸……在世界也享有盛名,只有寻回遗失的匠人精神,“中国制造”才能跻身一流行列。在课程内容优选中,我们融入了匠人精神教育,详细介绍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大师和品牌,以大师高尚人品、精湛技艺和品牌的发展故事来教育学生,如海派绒线编结大师冯秋萍、泉州提线木偶大师黄奕缺、老凤祥品牌发展故事等,培养学生钻研技术的兴趣,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追求完美的心。劳动教育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思想和核心主张,也蕴涵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义的力量,“以劳动托起中国梦”要从教育抓起,作为劳动技术课程教师责无旁贷。

2. 在“做与学”中促创造

创新始于劳动,劳动教育的创造性是由劳动的多样性、开放性和关联性所决定的。让课程内容更适合“做中学”和“学中做”,是我们选择课程内容的重要标准,因为手脑并用、知行合一,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生态种植”校本课程为例,我校把地下车库入口的玻璃棚改造成“生态阳光房”,在六年级教材“园艺-盆栽与扦插”和七年级教材“园艺-盆景”的基础上,拓展了太阳能综合利用、雨水循环利用、智能控制环境下无土栽培、土壤栽培等生态种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通过课程硬件资源改造和课程开发,为学生创设“做中学”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种植技能,了解低碳与循环利用的科学知识,开展小课题研究,提升探究和创造能力。总之,劳动技术课程要在传承人类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更多地激发学生对未来先进文化的创造力。

三、强化知识融合的劳动技术课程内容优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过程,是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融合的过程。在劳动技术课程校本化实施中,我们探索了多种课程内容优化模式,如拓展广度型,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新增模块型,满足学生对特色教育内容的学习需求;迁移整合型,满足学生对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的需求;创新培养型,满足学生探究性学习需求。课程内容的优化,使人文、科学、自然和社会知识有了更多的融合,也使逻辑、历史和认知有了更好的共通。

例如,“创意金属片”社团课程与高中金工课程做了有机衔接,以紫铜片为制作材料,体验分规、卡尺等测量工具的用法,学习金属片裁切、锯切、钻孔、挫修、弯折、敲凹成形、打磨和抛光等简单加工方法,创作具有镂空、肌理质感的紫铜片装饰品,并增加了中国传统金属工艺的介绍,拓展了七年级教材“金工-金属丝工艺”的学习广度,对线(金属丝)、面(金属片)、块(高中劳技-金属构件)做了有机的衔接。

上一篇:工作上兢兢业业下一篇:纪检监察干部业务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