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地理课件河流(共8篇)
1.八年级上地理课件河流 篇一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
1. 什么是工业?
以汽车为例来分析工业的一般生产过程。引导学生读图4.17,分析以下问题。
①.汽车生产有几个阶段?(三个阶段:开采铁矿石、冶炼钢铁、生产汽车)
②.各阶段的生产原料是什么?前后生产阶段有何联系?(后一阶段所用的原料是前一阶段的产品,即前一阶段的生产是为了后一阶段的进行,生产是有计划性、针对性地生产,而非盲目生产)
③.铁矿石是来自于什么地方?(自然界)生产汽车对铁矿石进行了几次加工?(两次)
④.汽车的生产反映了工业生产过程中具有哪些特点呢?(阶段性、相互联系性和计划性)
总结:工业生产:原材料→加工→再加工
2.工业部门——重工业、轻工业
判断以上所涉及到的工业部门,哪些为重工业,哪些为轻工业。
轻工业:家具加工、食品加工、面粉加工、食油加工。
重工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木材加工。
3.课后活动
①.仔细观察我们的家,它就像一个工业产品的“展览室”。看看张梦同学的家,了解对沙发这种工业产品的“追根溯源”(图4.20)
②.张梦同学的家里还有哪些工业产品?任选其中一种,参照沙发的例子,对它“追根溯源”。学生练习:依照“家具厂沙发的生产联系图”做电视机、灯具、餐桌、面包的生产联系图。
(小组合作代表发言)
二、我国工业的分布
1.工业有哪些作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小组合作代表发言)
2.读图课本图4.21“我国工业的分布”分析:
提问:①.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基地,哪儿稠密?哪儿稀疏?(东部稠密、西部稀疏)
②.全国重要工业城市都沿什么分布?(铁路线)
京广线上的重要工业城市有哪些?(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等)
京沪线上的工业城市有哪些?(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无锡、上海等)
陇海—兰新线上重要的工业城市有哪些?(郑州、西安、兰州、乌鲁木齐)
③.兰州、包头、西安、郑州、济南这几个工业城市除靠近铁路线外,还有什么共同点?(都靠近黄河)
④.长江沿线重要的工业城市有哪些?(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
⑤.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这四个地区是我国工业中心分布最密集,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核心区,是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这四大工业基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点?(沿海分布)
沿海分布工业分布有什么好处?(便于利用廉价的海上运输,运输原料和产品)
(引导归纳)通过以上读图,分析影响我国工业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什么?(交通)
交通的影响使我国工业分布呈现出什么趋势?(沿河、沿海、沿交通线)
三、课后活动:阅读图,认识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
1.阅读图4.21,观察我国主要工业中心的分布。(小组合作代表发言)
(1)找出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工业中心。(沈阳、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广州)(小组合作代表发言)
(2)沿长江从上游到下游,找出我国主要的工业中心。(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2.阅读图4.22,说出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分布的情况。(小组合作代表发言)
(1)比较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心的分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工业分布区,人均工业总产值高。)
(2)比较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数为2472万)和山东省(20人口数为9588万)工业总产值的差异。(山东省的工业总产值比内蒙古自治区的高。)
课后活动:
学生搜集、整理自己所感兴趣的高新技术产品(如机器人、电子产品等),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人们生活的贡献。
课后小结
2.八年级地理河流教学课件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2.学会分析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了解黄河、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各河段的特征。
4.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现状。5.理解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长江、黄河的学习,学会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的地理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点。
【重点与难点】
1.长江的开发与治理2.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歌词: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长江、黄河是我国两条大河,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河流吗?它们又是如何分布的呢?二、新课学习
第一课时
(一)以外流河为主1.内流河和外流河
定义: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内流河: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分布区:内流河:西北内陆;外流河:东南部
2.内流区和外流区
自主学习(读教材43页第三段),完成表格
3.主要内流河和外流河找一找:
内流河:塔里木河、弱水
外流河:黑龙江、辽河、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注入太平洋)、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拓展延伸:内、外流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4.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你知道吗?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哪些?(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
共同探究:①河流水量补给
②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原因
③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④外流河不共同的水文特征
5.京杭运河
特点: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起止点:北京----杭州,全长约1800千米
读图找一找贯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读图找一找经过六省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
航运价值:历史上起过沟通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目前,该运河江苏以北河段已停止使用多年;江苏、浙江境内的河段,一直是重要的水上运输线。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它是长江水北调的重要输水通道。
总结过渡:了解了以外流河为主的中国河流的相关知识,现在,让我们共同学习----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第二课时
(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1.长江概况
发源地: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视频:长江源头
为什么说长江我国第一大河?(我国长度最长----6300千米;我国水量最大----年径流量9500多亿立方米;我国流域面积最广----180多万平方千米)
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湖泊: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
干流流经省区(11个):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
流经的温度带:高原气候区、亚热带
流经的干湿地区: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
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水文特征:汛期长,水量大,无结冰期
长江上、中、下游河段的划分:上、中游---宜昌;中、下游---湖口
长江上、中、下游河段的特征:上游: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中游: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水面宽阔,流速缓慢;下游:地势更低平,江面更宽阔,水网如织,水乡泽国
拓展延伸:利用长江干支流示意图记忆长江概况2.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读图分析
源头----宜宾:水能丰富,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1/3,建起了许多大型水电站。有“水能宝库”之称。
宜宾----入海口:航运价值高,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2/3。有“黄金水道”之称。3.长江的治理
(1)对川江的治理:因滩多流急,所以采取了修建水利枢纽工程,如三峡工程。
(2)对荆江的治理:因有九曲回肠的特点,所以采取了裁弯取直工程、加高加固堤防、建立荆江蓄洪区
总结过渡:了解了长江的相关知识,现在,让我们共同学习----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第三课时
(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视频:黄河1.黄河概况
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长度:5464千米---中国第二长河,形状:“几”字形主要支流:湟水、洮河、汾河、渭河
干流流经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流经的`温度带:青藏高原区、中温带、暖温带流经的干湿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
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水文特征:水量小,径流量小,有结冰期、凌汛,含沙量大,汛期短黄河上、中、下游河段的划分:上、中游---河口;中、下游---桃花峪
黄河上、中、下游河段的特点: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已建成许多大型水电站;中游:流经黄土
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水流速度减慢,成为“地上河”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①中游流经土层疏松,地表支离破碎的黄土高原;②夏季暴雨集中,对地表冲刷作用大;③植被破坏严重
拓展延伸:利用黄河干支流示意图记忆长江概况
2.“地上河”成因及危害(成因: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时,大量泥沙汇入河流。流入下游平原地区后,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沉积,使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危害:使黄河下游易发生洪涝灾害。治黄的关键:治沙)
3.黄河的贡献:①塑造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②为沿岸地区提供了灌溉之利。③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现已建成许多大型水电站。
4.黄河的忧患及治理
上游:危害表现----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有凌汛;危害成因----降水少,过度放牧破坏植被;纬度高,解冻时间不一;根治措施----植树种草,合理放牧,兴修水库、电站,及时疏浚河道
凌汛(定义: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时期:初春。河段:宁夏、内蒙古和山东境内。原因: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时,解冻时间不一。措施:采用飞机、大炮炸开冰坝)
中游:危害表现----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危害成因----乱垦滥伐,盲目采矿、修路,黄土高原土层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根治措施----植树种草,打坝淤地,修建梯田,合理生产,兴修水利工程
下游:危害表现----“地上河”易形成涝灾,有凌汛,易缺水断流,污染严重;危害成因----泥沙增多,抬高河床,解冻时间不一,水的用量过大,水资源的浪费、污染严重;根治措施----加固大堤,疏通河道,跨流域调水,合理分配,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三、课堂练习
1.分析:说说我国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外流河受西高东低地势的影响,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流量受大气降水影响,季节变化大,形成枯水期和汛期;流经黄土高原地区的河流含沙量大。内流河多分布在西北内陆的内流区,水量小,水源补给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夏季由于气温高,形成汛期。)
3.八上地理中国的地形教案 篇三
(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熟悉这首歌曲,每当听到这歌声,我们就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祖国。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的基本情况。首先来看一下我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读图回答]
(请学生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1、读出我国所跨的经度范围(73oE—135oE)和纬度范围(4oN—53oN),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根据刚才所读出的数据,我国跨过了哪几个时区(东五区至东九区)?包括哪几个热量带(北温带和热带,其中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这样的纬度位置对我国的气候和农业等方面有什么影响?
3、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4、(读世界政区图或亚洲政区图)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哪些亚洲国家位于太平洋的西岸?
5、这样的海陆位置对于我国的气候、海洋事业的发展、与海外各国的交往、与陆上邻国交往等方面有什么好处?
[读图回答]
(请学生读“中国的疆域示意挂图”)
1、找到我国的四至点,并由教师具体介绍四至点所在的位置。(最南端在4°N附近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漠河以北、53°N附近,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最东端在135°E多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最西端在73°E附近,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2、请学生用直尺量一下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计算一下实际距离。(约5000千米)
3、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0千米,请学生计算我国南北的距离。(约5500千米)
4、从你量算的结果来看,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我国的范围很大)?你能说出我国的面积吗?我国在面积上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于世界第三位,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
[转承]这么大的范围,会给我们带来哪些问题呢?(请学生做第3页活动1,了解我国东西部的时间差异和南北方的季节差异)
4.八年级上地理课件河流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道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掌握我国主要的铁路线和城市。
2、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和发展。
3、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和发展,掌握几个工业基地的分布和特征。【教学重点】
几个工业基地的分布和特征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1、交通运输的发展和方式和选择。
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五种方式。我国最重要的是铁路。主要铁路线的分布:南北:京哈线、京广线、京沪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东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青藏铁路
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兰州、株洲、成都。
(强调)认真掌握这些铁路干线经常的城市和省份,还要把穿过的河流结合起来。
2、农业的分布和发展。
农业的定义和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最重要的是种植业。列表比较各个部门的分布和特征。
(补充)注意种植业中秦岭南北农业的差异和典型的农作物。畜牧业中四大牧区的典型牲畜。这些都是考察的重点内容。
3、工业的分布和发展。
工业的定义和分类:重工业和轻工业。
我国工业的分布:沿海、沿江河、沿铁路线分布。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关村,大分散,小集中。
(强调)辽中南和沪宁杭工业基地是考察的重点,要注意它的城市分布和特点及发展条件。
总结:本章主要讲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几个方,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农业、工业,重点是
5.七年级上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五
学校 外国语学校(盖章)年级 七 学科 地理
注:分值统计时,将满分值折合成百分制进行统计(折合办法:语、数、英×0.67,史×1.67,政×2.5)优分为达到或超过80分,合格分为达到或超过60分,低分为30分及以下。
考生数
2070
均分
优分率
5合格率
低分率
1分数段
100-90
89-80
79-70
69-60
59-50
49-40
39-30
<30
人 数
500
400
650
160
150
比率
56.5
2.5
1最满意试题题号
2最不满意试题题号
4命题
主要
特点
概述
一、命题特点
1.试卷命题突出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综合能力立意
(1)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综合能力立意是文综地理试题的特点之一。
(2)试卷以低难度题为主,中等难度为辅,兼有高难度题,比率约为7.5:1.5:
1(3)联系时政热点,从地理角度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学以致用。注重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理念的渗透。如赣榆一天中白天最长的一天;同学们放寒假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处于什么季节;喜马拉雅山的成因等问题密切联系生活。
2.试题注重考查地理学习能力
本质量检查卷突出和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描述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一是从地图中获取信息;二是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信息,如第21题从提取图中的鞍部、山谷、陡崖,和题目文字信息,判断图C为鞍部;D为山谷,E为陡崖。该题考查的问题即为五种基本地形的判读,指向标判断方向。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一类是考查运用一般原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和说明地理问题,如第3题判断美国纽约为午夜时,中国北京的时间大约为中午;二类是运用主干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如第13题青岛石老人说明海陆变迁的情况。三类是考查运用主干知识与新知识综合分析地理问题,如第24题,利用本初子午线和纬线的含义,用对新知识概念的理解解决新问题。
典型
试题
得失
分情
况及
原因
分析
失分较多的试题情况分析:
选择题第3题,当美国纽约为午夜时,我国北京处于()学生因为没有时区的知识,只知道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先看到日出,所以很多同学不会选,其实,这题是课本第10页活动题第二题暢暢和姨妈打电话的加深,那题要分析深入当我们进入清晨时美国进入黄昏,大约相差12个小时,当这儿分析透彻的时候,这题就好解决了。
选择题第4题,题目创设一个实际情景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其实只要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出北半球哪天出现阳光直射就行。
选择题第7题,本初子午线是()学生由于不能正确区分东西经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填图题第21题,学生失分的原因是不会辨认地形的基本部位以及汉字书写错误。
得分较多的题目分析:
综合题23题连线题,失分很少,原因1试题简单;2学生掌握的好。
22题,填出大洲大洋的读图题,学生得分较多。原因是学生掌握的比较扎实,对于大洲大洋的位置与轮廓熟记于心。
教
学
存
在的问
题
及
改
进
方
法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突出主干知识在研读《课程标准》时.应特别注意研究“考试内容”中的“考核目标与要求”,领会这些“考核目标与要求”的实质,把握好复习的方向和重点。查缺补漏,针对地理主干知识常考、必考点加强训练。
2.加强地图训练,掌握地理接心地图是地理独有的知识载体,地理复习中特别要强调地困的掌握。对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相互关系、分布规律、空间联系等一定要非常熟悉,以主要经纬线作参照,牢牢掌握。加强有关地理图形的训练。如:景观图、地理剖面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统计图(表)、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掌握这些地图的特点及解法。
3.科学备考,讲求实效,加强答题能力训练解题训练讲求科学合理,有选择性地进行训练,讲解和练习相结合,不追求偏难、怪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可精选来自全国各地区的质检试题或历年高考经典试题进行讲评和分析,在答题中注意运用地理学科的科学语言练习表达,做到文字准确、条理清楚、书写规范。
4.关注社会,从地理的角度分析热点问题
近年高考不回避热点问题,常常以热点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阐释、评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建议复习中要关注近年社会上发生的影响较大的事件,以及长期以来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及的问题)。了解热点问题的地理背景和相关知识,并加以梳理。掌握热点区域的自然地理事物分布、自然环境特征、经济活动特征等。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看,国内外的热点、焦点问题在试题中基本上采用隐性介入的方法,即强调时政热点的外壳,突出学科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
对
本
份
试
卷的改
进
意
见
6.九年级上地理教学计划3篇 篇六
(804字)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九年级共3个班,一共183人。一个实验班,两个平行班。这届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尤其是世界地理的空间定位能力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针对初一和初二内容具体分析如下:
初二上册一共有五章:第一章是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二章是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节第三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
初一上册共有六章:第一章地图与地球第二章地图的基本运用第三章的陆地和海洋;第四章的多样的世界气候;第五章的居民与聚落;第六章的发展与合作。前四个章节都是比较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
由于这期地理考试是四本书,因此这期的主要目标就是在这期的时间里面把初一和初二的所有知识全部拉通复习一遍,加强学生的记忆,为竹中的联考做好准备。
四、教学措施
(983字)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班,一共66人,上期期末共有55人及格,及格率为64%,19个优生,优生率为%。这届学生初一的地理知识掌握的很差。我刚接这届是升初二的时候,当时他们有66人,其中11人及格,及格率只有10%,优生2人,优生率为2%,这可以看出他们初一的功底很差,而初二的知识掌握的相对较好。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针对初一和初二内容具体分析如下:
初一上册一共有三章:第一章是地球和地图;第二章是中
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三章是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虽然章节很少,但是内容很多。
初一下册一共有四章: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第六章认识区域特征;第七章比较区域差异。
初二上册共有四章:第一章的陆地和海洋;第二章的多样的世界气候;第三章的居民与聚落;第四章的发展与合作。这四个章节都是比较重要的。
初二下期共有三章:第五章的认识大洲;第六章的认识区域;第七章的认识国家。
三、教学目标
由于这期不会地理考试,因此这期的主要目标就是在这期的时间里面把初一和初二的所有知识全部拉通复习一遍,加强学生的记忆,为下期的中考做好准备。
四、教学措施
1、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理性认识。同时做到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做到穿插回忆前面所学知识,增强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的继续学习作好铺垫。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3、作业及时的收交批改。
五、教学进度
本学期课时为18课时,每周2课时
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初一内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2课时
第二章、时
第三章、时
第四章、时
第五章、时
第六章、时
第七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2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认识区域特征 2比较区域差异 2课课课课课课
2 2时
初二内容:
第一章、陆地和海洋 2课时
第二章、多样的世界气候
第三章、居民与聚落
第四章、发展与合作
第五章、认识大洲
第六章、认识区域
第七章、认识国家
7.八年级上地理课件河流 篇七
第1课时地或的形
课前预习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状和大小地球仪
1. 天圆地方。 2.葡萄牙航海家 麦哲伦。 3.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4.地球仪上有 海洋、陆地、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人们用不同 的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这些地理事物的位置、形 状及名称。
课堂练习
l.C 2.B 3.D 4.B 5. D 6. A
二、1.(1)西班牙 西(2)太洋 印度洋 (3)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略 第2课时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一、
出发地。 沿某一条经线,不能回到原来的出发地。
课堂练习
一、
1.C 2. D 3. B 4. B 5. D6. D
二、(1)经线或40°E经线 南极 北极 (2)乙甲(3)40°E 40°W (4)丙 丁 乙、丙
学习延伸
不是,只是脚踏东西经,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 不是本初子午线。 第3课时利用经纬网定位
课前预习课堂练习
一、1.D
1.不能。 2.不能。 3.能。标注略。 2. D 3.B 4. C 5. A
二、1.(1)170$ 10°S (2)略(3)西 2.(1)略(2)北东(3)南西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 课前预习
2.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 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3.地球每 天在不停地自转。 课堂练习一、1.C 2. B 3. B 4. B 5. D6. A 二、(1)略(2)A、B C、D (3)B C (4)24 学习延伸 :
A.―半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B.逆时针方向 C.夜晚 夜晚 地球自转顺时针方向 昼半球 夜半球 地球自转
8.七年级上地理教学计划 篇八
本学期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总共有五章,安排基础课18节,课外活动课18节,基础课主要以讲授知识点为主,课外活动课分专题探究活动与操作。
二、课程要求
一、地球与地图
(一)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二) 地图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二、世界地理
(一) 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海陆变迁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 气候
1.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3.主要气候类型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 居民
1.人口与人种
●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 语言和宗教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3.聚落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四) 地区发展差异
1.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2. 国际合作
●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根据学科特点采用以下教学方式: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讲读法、讲演法、探究法、发现法、示范法、模拟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四.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分成两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占成绩30%,包括课堂纪律、作业完成、实践操作表现、小组合作表现。终结性评价占成绩70%,包括平时测验成绩、期中和期末成绩。形成性评价不合格的要扣分,如果两个评价均不合格者,不得学分,重修至两者均合格方可得到学分和成绩。
五.完成教学任务的措施
六、考试要求
【八年级上地理课件河流】推荐阅读: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08-13
八年级地理气候教学课件07-25
湘教版八年级下地理06-28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复习提纲有哪些06-17
数学八年级上册课件09-30
英语八年级下课件10-06
最新八年级地理教案10-12
八年级地理上册总复习06-20
八年级期末考地理试卷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