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其对策

2024-06-30

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其对策(共13篇)

1.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其对策 篇一

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启示

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占重要地位.母语迁移对二语学习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语音、语法以及语篇三个方面.因此如何有效地弱化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是学习者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

作 者:徐艳甲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外语部,辽宁,锦州,121001刊 名: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RADIO & TV UNIVERSITY年,卷(期):21(2)分类号:H319关键词:负迁移 二语习得 英语教学

2.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其对策 篇二

关键词:母语负迁移,空间介词,对策

上世纪60年代, 斯金纳在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中认为, 学习者要对第一语言系统所带来的影响要进行克服, 并慢慢地习惯用第二语言特质来取代第一语言特质, 从而使学习者的目标语的语言能力接近本族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 母语对学习者要习得的第二语言所产生的影响称之为语言迁移。当母语的语言系统与第二语言系统有着相似特征的时候, 第一语言知识系统会对第二语言的习得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这个过程称之为母语的正迁移。反之, 当母语和第二语言差异很大的时候, 第一语言就会对第二语的习得产生干扰,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就会犯错误, 这就是母语的负迁移。

对于空间介词的使用, 学习者对于英语空间介词的使用存在着母语的负迁移现象。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在汉译英中母语对空间介词的负迁移现象。

一、汉语空间介词与英语空间介词的差异

汉语“上/ 下”范畴的空间系统与英语中的上下空间系统有着明显的不同。关于“在…上”的英语空间介词有above, ove和on, 在…下有under和below, 这五个英语空间介词与汉语中的表示在…上和在…下空间概念词至少存在以下三点不同。

1.两种语言对空间关系的认知不一样: 英语使用above below来表达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上/下, 而这两个物体是有一定距离, 没有接触的, 而汉语表达这种上下关系时只用在…上或在…下, 在理解和翻译时我们会用“距离”或“在…上空”, 不会像英语那样用这种空间概念的词来表示。

(1) A.We flew above the clouds.

B.我们在云的上方飞。

(2) A.Water was found about three feet below the surface.

B.距离表面3英尺的地方发现了水。

( 1 B ) 使用“上空”一词表达了英语例句 ( 1 A ) 中w e和clouds之间的距离关系, 但 ( 1A) 英语句中却使用了空间介词above/over。 ( 2A) 和 ( 2B) 的使用了“距离”这个词来表述水与表面之间的关系。

2.在描述空间关系时英语所附带的信息量要比汉语的所附带的信息量大。在英语中, 当一物高于或低于另一物时, 并且两者距离十分接近或可以发生接触时, 会选择over表示在…上和under表示在…下;但是一物高于或低于另一物时并且两者存在一定距离且较远时, 英语会选择above表示在…上方, 用below表示在…下方, 而汉语中基本不会有这么多的介词表示两者之间的接触与否的关系。

3.描述某种空间关系时, 对物体的概念化方式不同: 汉语的概念化方式较笼统, 而英语较具体。同样在英语中表示在…下时, 英语会有不同的介词表示, 而汉语却没有这么多的介词来表示。

(3) A.The dog is lying under the table.

B.狗在桌下趟着。

(4) A.they are reading in the sun.

B.他们在太阳底下读书。

(5) A.The village is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B.这个村庄位于山脚下。

在例 ( 3-5) 中汉语的在…下英语分别使用了in, under, at三个介词。

二、对策

1.发挥母语正迁移作用, 克服母语负迁移影响。当学习者在学习另一门语言时, 他的大脑里不是一片空白, 而是有母语的知识系统, 这种知识系统会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产生正负迁移。学习者不应简简单单地看待母语迁移, 我们在承认母语负迁移存在的时候, 还要正确看待它的正迁移作用, 并且要充分发挥其正迁移作用来帮助学习者快捷地习得英语空间介词, 并能准确地使用空间介词来表达正确的英语意思。

2.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对于空间介词的讲授, 外语教师可以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当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介词的不同内涵和差异时, 学习者只能靠想象来理解这些词的使用, 如果教师配上实物来展示这些物与物之间的距离关系, 学习者就会比较直观地了解这些词的使用, 如果用多媒体, 教师就可以配上声音、动画来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来习得英语的空间介词。

英语空间介词与汉语空间在认知系统、所承载的信息量和概念化方式存在差异, 因此对于母语是汉语的学习者来说, 母语对于英语的介词习得存在负迁移, 学习者在使用这些空间介词时首先要了解每个介词所表达的空间概念, 克服母语带来的负迁移影响, 这样才能更好更准确地使用英语空间介词。

参考文献

[1]Bowerman, M.1999.Learning how to structure space for language:Across linguistic perspective[A].In Bloom et al. (eds.) .Language and Space[C].London:MTT Press, 385-436.

3.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其对策 篇三

【关键词】母语负迁移 空间介词 对策

上世纪60年代,斯金纳在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中认为,学习者要对第一语言系统所带来的影响要进行克服,并慢慢地习惯用第二语言特质来取代第一语言特质,从而使学习者的目标语的语言能力接近本族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对学习者要习得的第二语言所产生的影响称之为语言迁移。当母语的语言系统与第二语言系统有着相似特征的时候,第一语言知识系统会对第二语言的习得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个过程称之为母语的正迁移。反之,当母语和第二语言差异很大的时候,第一语言就会对第二语的习得产生干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就会犯错误,这就是母语的负迁移。

对于空间介词的使用,学习者对于英语空间介词的使用存在着母语的负迁移现象。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在汉译英中母语对空间介词的负迁移现象。

一、汉语空间介词与英语空间介词的差异

汉语“上/ 下”范畴的空间系统与英语中的上下空间系统有着明显的不同。关于“在…上”的英语空间介词有above,over和on,在…下有under和below,这五个英语空间介词与汉语中的表示在…上 和在…下空间概念词至少存在以下三点不同。

1.两种语言对空间关系的认知不一样: 英语使用above /below 来表达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上/下,而这两个物体是有一定距离,没有接触的,而汉语表达这种上下关系时只用在…上或在…下,在理解和翻译时我们会用“距离”或“在…上空”,不会像英语那样用这种空间概念的词来表示。

(1) A.We flew above the clouds.

B.我们在云的上方飞。

(2) A.Water was found about three feet below the surface.

B.距离表面3英尺的地方发现了水。

(1B) 使用“上空”一词表达了英语例句(1A)中we 和clouds之间的距离关系,但( 1A)英语句中却使用了空间介词above/over。( 2A)和( 2B) 的使用了“距离”这个词来表述水与表面之间的关系。

2.在描述空间关系时英语所附带的信息量要比汉语的所附带的信息量大。在英语中,当一物高于或低于另一物时,并且两者距离十分接近或可以发生接触时,会选择over 表示在…上和under表示在… 下;但是一物高于或低于另一物时并且两者存在一定距离且较远时,英语会选择above表示在…上方,用below表示在…下方,而汉语中基本不会有这么多的介词表示两者之间的接触与否的关系。

3.描述某种空间关系时,对物体的概念化方式不同: 汉语的概念化方式较笼统,而英语较具体。同样在英语中表示在…下时,英语会有不同的介词表示,而汉语却没有这么多的介词来表示。

(3)A.The dog is lying under the table.

B.狗在桌下趟着。

(4) A.they are reading in the sun.

B.他们在太阳底下读书。

(5) A.The village is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B.这个村庄位于山脚下。

在例( 3-5) 中汉语的在…下英语分别使用了in,under,at 三个介词。

二、对策

1.发挥母语正迁移作用,克服母语负迁移影响。当学习者在学习另一门语言时,他的大脑里不是一片空白,而是有母语的知识系统,这种知识系统会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产生正负迁移 。学习者不应简简单单地看待母语迁移,我们在承认母语负迁移存在的时候,还要正确看待它的正迁移作用,并且要充分发挥其正迁移作用来帮助学习者快捷地习得英语空间介词,并能准确地使用空间介词来表达正确的英语意思。

2.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对于空间介词的讲授,外语教师可以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当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介词的不同内涵和差异时,学习者只能靠想象来理解这些词的使用,如果教师配上实物来展示这些物与物之间的距离关系,学习者就会比较直观地了解这些词的使用,如果用多媒体,教师就可以配上声音、动画来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来习得英语的空间介词。

英语空间介词与汉语空间在认知系统、所承载的信息量和概念化方式存在差异,因此对于母语是汉语的学习者来说,母语对于英语的介词习得存在负迁移,学习者在使用这些空间介词时首先要了解每个介词所表达的空间概念,克服母语带来的负迁移影响,这样才能更好更准确地使用英语空间介词。

参考文献:

[1]Bowerman, M.1999.Learning how to structure space for language: Across linguistic perspective [A].In Bloom et al.(eds.) .Language and Space [C].London: MTT Press, 385-436.

[2]李佳,蔡金亭.认知语言学角度的英语空间介词习得研究 [J].现代外语.2008(31),2,P185-P193.

4.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其对策 篇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英语作为运用最广泛的语言,作为人类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英语,可是往往事倍功半.造成这种现象的有各方面的因素,母语负迁移便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而“母语负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式英语”的`产生.本文首先分析母语负迁移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并就此探讨克服此现象的对策.

作 者:张耀军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金华,321000;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01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8 “”(41) 分类号:H3 关键词:语言迁移   母语负迁移   中式英语   策略  

5.浅谈语用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 篇五

浅谈语用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

语用迁移是语用学所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在翻译实践中出现的语用负迁移现象的分析,提出导致语用负迁移的原因在于学习者对荚汉两种语言本身及其文化了解得不够深入,因而在翻译过程中不能进行相应正确的`转换.构建语用翻译能力不仅要有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语言学知识,还应具备相应的文化意识.

作 者:李珑珑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 刊 名: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英文刊名:MODERN CHINESE 年,卷(期): “”(2) 分类号:H1 关键词:语用迁移   语用负迁移   翻译  

6.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其对策 篇六

超音段层次武汉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作用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母语的语音坐标尤其是他们方言的语音语调对他们学习外语起着导向作用.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超音段层次上武汉方言语音语调对英语语音语调的负迁移作用,找出武汉学生学习英语语音语调时的.重点和难点,以期本地英语教师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教学方法,排除武汉方言语音习惯的干扰,提高英语语音教学效率.

作 者:喻萍芳 陈红 戴永清 YU Ping-fang CHEN Hong DAI Yong-qing  作者单位:武汉工交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刊 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RADIO & TELEVISON UNIVERSITY 年,卷(期):2007 27(9) 分类号:H01 关键词:武汉方言   语音语调   英语语音   负迁移  

7.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其对策 篇七

关键词:跨文化背景,母语负迁移,英语写作

1. 引言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母语迁移研究历经行为主义、生成语法等语言流派,始终是二语学习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随后,许多学者提出了与之相关的“迁移理论”。“迁移”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Robert Lado在他的著作Linguistic Across Cultures中提出与外语学习有关的语言迁移理论。Robert认为,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学者广泛地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并经常把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学习中去。正如Rod Ellis所说:“没有对母语迁移的叙述,任何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都是不完全的。”母语的迁移效果有正负之分,当母语对第二语的习得有促进作用时便是正迁移,反之称为母语负迁移。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两种语言的差异程度。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两者属于截然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的产物,差异性相对较大,因此发生母语负迁移的概率相对较高。语言负迁移涉及语音、拼写、语法、词汇、形态、文化背景等诸多方面,而在英语学习中表现最明显的是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因为英语写作不仅反映学生对语言学习和掌握的综合能力,而且全面地反映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学习认知情况,以及灵活运用能力,其中还投射出文化、习俗、宗教、价值观等多重社会因素。英语写作属于跨文化交际的行为,同时更是思维模式和文化模式转化的过程,由于受母语的影响及习得者自身的本土文化熏陶和自我价值理念的约束,很多学生都困惑自己无法写出一篇地道的英语文章。本文试从跨文化背景的角度出发,阐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种种母语负迁移的表象和原因,以期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母语负迁移,从而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2. 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的表现形式

(1)词汇负迁移

英汉语言词汇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两种语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不同,词义及用法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英汉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并不完全对等。

例1:Tom was born in an intellectual family.His father and mother are college professors.

例2:When I was ill, my mother always took me to watch the doctor.

这两个实例都是词义的不准确表达。在例1中,“intellectual”一词特指如科学家等具有专业知识的脑力工作者。但在汉语中,我们把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统称为“知识分子”。这个句子表达的错误在于不同语言对某一概念的包含范围不一样。例2中,中国人习惯讲“生病了要看医生”。“watch”有看的意思,但其概念特指观看,看医生则使用“see”。虽然英汉文化中有一样的表达概念,由于词汇本身的限制或特定用法使得句子意思相同却用词不当。一个典型的实例,学生一看到“high school(高中)”就认为是“高校”,甚至写作中也有如此的表达,我们把这种错误视为“望文生义”。

(2)语法负迁移

母语对英语的语法负迁移表现在很多方面,包括词序、动词时态、成分省略、句子衔接、语法一致等。我们就高频出错的五种情况加以举例分析。

(1) 句子结构负迁移

英汉属不同的语系,在句子结构安排上有极大的差异。学生往往受母语的影响,用汉语的句子结构表达英语概念,犯句子结构负迁移的错误。如汉语可以省略主语,英语则不能;汉语习惯用一系列动词表达施动者的动作,体现一种时间和动作的连贯性,而英语多采用名词。

例3:In the evening, he took part in the banquets, attend the concerts, watched the football game, at last he went home.例3中学生采用了汉语句子结构习惯, 在英语中一般不会采用一系列动词来表达, 因此, 更为贴切的英语表达是:“In the evening, after the banquets, the concerts and the football game, he went home.”

(2) 省略谓语

在谓语省略方面,英语句子主谓结构严谨,主语不可或缺,谓语动词是句子中心,二者协调一致。英语的主语和谓语动词搭配形成句子的核心。而汉语句法结构相对灵活,五种基本模式中就含有省略谓语动词的结构,即“名﹢形”结构。例如句子“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ome points.”汉语表达转换成英语句子时,将汉语“注意”直译成“attention”。然而,汉语“注意”并不等同于英语“attrntion”,汉语中的“注意”是动词,如“注意安全”,可以单独充当谓语动词;英语“attention”是名词,无法独立充当谓语,在遣词造句上应搭配相关动词“pay”或“give”与介词“to”共同构成谓语动词短语结构,充当谓语。

(3) 定语从句中的负迁移现象

中国人擅长辩证思维,西方人注重形式逻辑。因此,汉语句子重意合,体现的是以零聚整的开放性结构和“意合”的语言特征。英语句子重形合,注重形式上的接应,以层层套叠的语法结构形态贯穿语篇。具体来讲,汉语表达中很少或几乎不用形式连接手段,且少用虚词。表面看起来汉语只是简单的罗列,但由于民族文化的积淀,读者很容易理解其内在关系。英语语言则通常以各种连接词或关系词将语言连接整合。以定语从句为例,学生在使用定语从句时经常缺失连接词,如句子“That is the stone dropped onto his head.”显而易见句子中缺失了关系代词that/which,这正是受到母语思维模式影响的体现。

(4) 中式英语的错误表达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中式英语表达”,即生搬硬套的将中国语言翻译成英语,例如:“I’ll give you color to see see.”“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e”,以及将流行网络与“你懂得”翻译为“you know”后随意插入句中,如“Later, you know, we enjoyed a delicious lunch.”中式英语的产生并非偶然现象,正是由于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干扰和影响,生搬硬套汉语的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产生这种不合西方语言规则和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急于表达自己的中文思想,因此在习文中存在大量的中式表达。

(5) 词义感情色彩的负迁移

英汉语言中的词汇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但其褒贬的感情色彩并不是一一对等的。一些词在汉语中常含有贬义,在英语中却没有贬义或只是一个中性词,反之亦然。在写作中对词义的感情色彩解读不够,很容易造成错误。

例4:Hitler was an ambitious man./My uncle is a government official and politician.例4中的两个句子就犯了褒贬不分的错误。“ambitious”是褒义词, 往往形容人有雄心, 有抱负, 但作者造句的初衷是想表达希特勒野心勃勃。“politician”并非造句者所认为的“他的舅舅是政治家”, 而是指“耍手腕, 搞阴谋的政客”, 显然是一个贬义词。

(3)文化负迁移

文化包含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语言是其杰出的创造物之一,自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文化带有各自的民族色彩和社会色彩,中国学生往往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将中式的习惯表达、中式哲学理念、中式价值观念迁移至英语语言中。例如“Civil servant is a kind of decent jobs, just like a piece of meat.”在汉语表达中我们将“一块肥肉”用来比喻“令人向往并垂涎的事物”,在英语中却没有“一块肥肉”的说法。再如中国谚语“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英语正确的表达是:“When the cat is away, the mice will play.”此外,汉语历来受儒家思想熏陶,崇尚历史和传统文化,并视名人典籍或语录为权威,因此,在写英语文章时,常常引经论据,让文章更具说服力,大放异彩。但有些语录在英语中并无踪影,例如,一谈到“教师或教育”这个话题,学生就喜欢提及“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殊不知在英语中没有此种表达,这正是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因此在写作中要注重中西文化的差异,尤其是了解相关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尽量用英语思维模式写作,而不是简单的汉译英,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母语文化的负迁移。

3. 结语

母语负迁移是英语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对于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应该端正心态,正视其存在,教师在讲解和纠正的同时,帮助学生纠正一些常见的负迁移错误,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并在课程中将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时尚等多种社会元素通过音频、视频等模式生动地展现出来,给学生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模拟环境”,并鼓励学生尝试在日常交流中用英语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克服母语负迁移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仔细观察,及时纠正,培养习惯,利用学生的写作练习,相互找错纠错,从而避免类似错误发生。

参考文献

[1]陈伟红.大学英语写作母语负迁移现象的顺应分析[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 (9) .

[2]李凤兰.以实际分析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句子写作的影响与对策[J].大家, 2012 (14) .

[3]寒冰, 娄奇.语境与生活世界:语用学发展新探[J].外语学刊, 2011 (1) .

[4]李守坤.母语负迁移对中学英语写作句法的影响及对策[J].语文学刊, 2011 (9) .

8.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分析 篇八

【关键词】英语发音;语音语调;负迁移

一、引言

母语的迁移与干扰现象存在语言系统各个层面,但对于初接触外语的学习者来说,语音层面上的影响尤为明显。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在汉语内部又存在众多方言,在语音语调系统和发音规律上都存在差异,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必然存在(史清泉2002)。由于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负迁移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它对目的语的干扰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如果这种干扰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那么学到的语言不仅不地道,甚至有可能在交际的过程中出现障碍,引起误会甚至造成更严重的错误。因此,毫无疑问的是中国的语言和音韵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强大的影响。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元音的负迁移

汉语有35个韵母,英语有24个元音,但是两种语言中没有任何元音拥有相同的发音(高翔,2002,p.46)。一些英语元音在汉语中不存在,比如/ ? /,/ ? /,/ ? /。当要读这些元音时,有些学生就借用汉语相近的元音,如,

bus[b?s]——[bas]

clock[kl?k]——[klok]

bag[b?ɡ]——[beɡ]

一些元音与汉语音节看起来相似,却有不同的发音也会容易让学生出错。例如,音标[i:]听起来似乎与汉语的i很像,其实并不然。英语音标[i:]是靠舌头的前端贴近而不碰到硬腭发出的,而汉语的i是舌头前端碰到硬腭而发出的。

英语的双元音是由两个单元音组成。由第一个元音开始,以第二个元音结束。读第一个元音时,重音放在第一个元音上,要比第二个元音长和清晰。同时注意两个元音之间会产生交叉滑音。Diphthongs vary widely in their total duration,and functionally,they count as long vowels(Clark &Yallop2000,p.35).但是汉语的韵母中不存在滑音。因此错误会再次出现,例如:old[?uld]会被误读为“oud”;both[b?uθ]成为“bous.”

(二)辅音的负迁移

就如同元音一样,有些元音英语中有而汉语没有,如[?]、[?]、[?]、[θ]、[v]。学生在学习时常常会感到困惑,他们会选择相近的汉语辅音来替代英语辅音,侉如:

[?]——[x]nation—neixing,washing room—woxing room

[?]——[r]treasure—trearure,uGual—urual

[?]——[z]this—zis,those—zose,clothe—cloze

[θ]——[s]thIng—sing,faith—face,birth—birse

[v]——[w]very—wery,have—hawvase—waxe

我们已经注意到了区分这些辅音的困难,每个人对发音的灵敏度不相同。只有少数对语音有高敏感才能克服辅音负迁移的阻碍。

当读C这个字母时,我们会听到学生会把它当做“xi”,这也是汉语对英语的负迁移的一个方面。在英语中没有“xi”这个发音,这是学生忽略了[s]到[i:]的交叉滑音。

很多英语单词会以辅音结尾,同样辅音的负迁移,导致了当有[p],[b],[t],[d],[k]和[m]时,学生通常都会自己在单词的末尾添加汉语元音“e”“o”“i”或者“u”。例如,good—goode,what—whate,map—mapo,name—neimu,bus—busi。

两个相似的读音对比起来经常可以帮助解决学生在语音方面的困惑。对比的读音可以让学生注意细节,特别是发现两个之间的微妙的不同。发现了不同之处就可以来对应的纠正。It identifies sounds that are frequently confused by various nationalities(Harmer,2003,p.189)。

(三)方言的负迁移

讨论方言对英语重音学习的负迁移有一定必要。大学生中方言对掌握英语来说是个具有代表性的负迁移。很多例子可以阐明这一点。例如,来自湖北的武汉,四川和江西的学生不能清楚的分辨前鼻音[n]和后鼻音[?]。他们常常会因为sing和sin,kin和king的分别而感到疑惑。另外还有[n]和[l],就比如night[nait]通常会误读成[lait]。

(四)超音段层次的负迁移

1.重音

重音的节奏对发音有这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影响音节和组成音节的部分。英语中一个单词的名词形式和动词形式的发音就不相同。如,Record和record,重音在不同的位置,就会是不同的意思。因为汉语中单音词居多,因此一句话中大部分的词语都有重音。导致了学生把英语单词的首音节都加上了重音。这些错误有时导致听者对句子的意思产生误解。

2.声调和语调

语音类型学差别中包含了声调和语调。汉语是声调语言,总共有四个声调,不同的声调会形成不同的意思。普通话中ma这个读音,用第一声时意思是“妈妈”,到了第三声时就是“马”的意思。

另一方面,英语是语调语。英语中的音调不会像汉语中的语音信号一样区分,但是语调可以反映说话者的态度和情感。语调的信号可以表示开始或者结束一段对话。

三、结语

英语的话语如同音乐一样有一定的节奏,学生英语的朗读节奏又常常会被汉语所影响。由此,当学生说英语时,听起来很中国化。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普通话是靠音节停顿的,教师教学和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都应该避免母语迁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曹莹.论交互式语言教学与交互式听力教学[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4).

9.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其对策 篇九

关键词:超音段特征 母语负迁移 重音 节奏 对策

一切语言都是有声的,要学好一种语言,掌握其正确的语音十分重要。随着现代交际的发展,英语非本族语者更多地希望能够用英语与不同母语背景者进行交流。因此语音的流畅性、可交流性和可相互理解性就尤为重要。然而我们却经常能发现这样的情况:尽管许多学生可以把英语48个单独的音素发得很好,一旦讲起英文来,在英语本族语者的耳中就觉得轻重不分、意义不明,“中国味”浓厚,造成交际困难。究其原因一是教学中对英语语音超音段特征(suprasegmental feature)重视程度不够,二是超音段特征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差异较大,学生不自觉地被母语规则的负迁移现象所影响。本文拟从超音段特征中的重音、节奏方面对汉语规则负迁移带来的问题进行浅显的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相应对策。

1 超音段特征与母语负迁移现象

超音段音位,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大于一个音位的语音单位。其表现出的声音在连续话语中的音强、音高等变化即超音段特征,英语中主要表现为重音、节奏、语调、停顿等。由于英汉两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发音规律,学习者每每遇到英汉语音规则相悖的情况,就会不自觉地把母语规则迁移到英语学习中去。这种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危害更多地体现在超音段音位层面。

2 母语负迁移作用对超音段特征影响的分析

在语音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汉腔汉调”的超音位音段语音问题主要表现为找不准词重音、节奏把握不好、朗读时平淡无起伏等等。其中,重音和节奏受汉语的影响最大,成为了讲地道英语语音最大的绊脚石。

2.1 母语负迁移对重音的影响

重音是语音结构的一部分,是节奏的基础。汉语对英语重音的负迁移主要表现为:①词重音感知不敏感。英语单词重音位置是确定的,不可任意改变,否则可能会造成表达失误。汉语词语中却并不存在重音辨义的问题,声韵母相同的词义区别依赖于声调的变化(如:汤、糖、躺、烫),这就造成了学生重音意识淡薄,说出的单词重音位置常常不对。如:INStitute误读为insTItute;fanTAStic误读作FANtastic。②“字正腔圆”的习惯违背“强弱对比”的原则。汉语的发音机制力使我们力求“吐字清晰”。受其影响,学生说单词时不理解重读音节与非重读音节的区别,每个音节发力都几乎一样重,都像汉语里的字音一样清楚,违背了英语的规律,给听者一种僵化的感觉。③对汉英语句子重音的重要性区分不明。英语根据表达的需要,说话者会对句中重要的词加以强调和凸显,重读某个部分,而将其他部分相应变轻弱化。而汉语句子中每个词的力度几乎是平均分配的,强读弱读的概念就不明显。学生在朗读英语句子时就会按母语习惯把句中的每个词都同样重、同样清晰地念出来,这就成为了如何正确把握英语句子重音的一大难点。

2.2 母语负迁移对节奏的影响

英语单词有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英语句子又有重读的词和非重读的词,所以英语说起来应该如同过山车一样,有轻重起伏和抑扬顿挫。然而在教学中,学生常反映视频音频中native speaker的语速太快,基本只能听懂一句话里最后一两个单词;在学唱歌曲“The Day You Went Away”时,“to still be suffering is stupid after all of this time”一句成为了他们的瓶颈,“跟不上音乐的节奏”、“原唱都唱完这句了我们才只唱出前面五六个单词”是他们反映的最普遍的问题。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掌握英语特有的节奏规律。

英语就如同音乐般跌宕起伏,而汉语却更像钟表滴答规律有力。英语句子中重读和非重读音节的交替出现产生了英语句子的节奏美。对于native speaker 而言,句中该重读的词就需要重读,不该重读的词一带而过,几乎听不到。这种轻重音节搭配构成了若干节拍群,形成了英语的节奏变化。而汉语句子中一字即一个音节,其所占时间大致相等,所以节奏的长短就取决于句中字数的长短。如:“咱们去逛街吧”包含了5拍,而“妈妈,咱们现在去逛街吧”则包含了10拍。因此后者所需的时间明显要长于前者。母语的这种负迁移现象会使学生说英文时不自觉地把中文 “铿锵有力”的习惯带入英语,让听者不得要领。

3 语音教学中减少母语负迁移对重音和节奏影响的对策

在语音教学中,学生对重音和节奏的把握难度要远远大于音素和音节。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通过各种方法训练并鼓励学生保持对重音和节奏的接受性意识。只有通过这种意识才有可能发生成功的产出,才能把接受性意识和产出技能有效地结合起来(Gerald Kelly,2011)。对此,笔者在教学中也做出了相应的尝试:

3.1 把握英语单词的重音变化,读准主重音(primary stress)。我们可以让学生在非常放松的状态中通过“夸张重读”的方式来掌握要点。笔者尝试采用了“皮筋法”、“伸展运动法”以及“敲打法”来帮助学生掌握重音的要领。

以学生熟悉的简单词语teacher一词为例,引导学生去发现发音时的几个现象:

①重读音节中的元音发音比其他音节中的更长(long in duration)即: “teeeeeeeee cher”

tea

cher

②重读音节音调更高(higher in pitch)即:

③重读音节中元音清晰度非常好(louder in volume),即:TEAcher。

掌握了原理之后,再以多音节词为例(如:ex/pla/NA/

tion)。采用夸张要重读的音节的方法,配以皮筋的拉伸变化来体会重音的所在。学生把皮筋套在两个大拇指上,当读到ex-pla-NA-tion的“NA”这一重读音节时,用手指将皮筋用力抻长,同时大声读出这一音节,以此来培养学生对重读音节特点的意识。同理也可用“伸展运动法”,当读到主重音所在音节时,学生起立并伸展双臂。另一种常用的方法就是用手在桌上敲击出重音的模式,像唱歌一样唱出重音模式(如:explanation的模式为da da DA da或la la LA la)。利用这种妙趣横生的练习方法,学生就可以比较好地掌握主重音的位置。当学生掌握了要点,再回到不夸张的单词上去。笔者在教学中经过多次反复的练习,85%以上的学生都可以正确读出如affirmative,affiliation,meteorological等多音节词的读音。

3.2 甩掉“字正腔圆、铿锵有力”的母语习惯,把握英语节奏

汉语和英语都是有节奏的语言,只是汉语以音节计时,一字一顿;而英语以轻重音节交替出现的组合搭配来展现节奏。重读音节之间,不论相隔几个轻读音节,每个节奏单元发音时间都是几乎等同的,说话者要通过调整重音单元的速度来实现节奏。我们可以用打拍子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体会句子节奏。

以下三个词分别作为三个音节:GO//STORE//NOW,那么这个句子 “Can we GO to //the STORE //NOW?”看起来虽然比上面的三个词长了很多,但它仍然包含三个重读音节。因此不论是这三个单独的词还是完整的一句话,都要用基本等长的时间读出来。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在重读音节出现的地方用手拍出一个节拍。我们还可以选用一些节奏感强的英文歌词,如:HOW I(拍手一次) WONder(拍手一次)WHAT you(拍手一次)ARE(拍手一次)。一边打拍子一边读,每个拍子中包含的非重读部分要相应缩减、轻化和略读来保证固定的一拍节奏中所有的词都读出来。经常不断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这种训练,对他们掌握正确的英语句子节奏将会是大有裨益的。

4 结语

尽管英汉两种语音在某些地方有相似之处,但两个语音系统间毕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在超音段特征方面英语语音很多规则与汉语差别很大。通过在教学中帮学生树立对两种语音系统中重音和节奏差异的接受性意识,再运用启发式教学,提供可模仿的重音节奏模式,帮助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针对性训练,就一定能在最大限度上减少母语负迁移的阻碍,早日在实际语流中摆脱“中国味儿”的英语语音。

参考文献:

[1]王悦.标准英语发音[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1.

[2]王群,单胜江.英语语音水平测试[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1.7.

[3]Gerald Kelly.朗文如何教发音[M].邹为诚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8.

10.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及对策 篇十

一、词汇

我国学生学习英语时在词汇层面上的负迁移一般体现在词义和词的搭配这两方面。

(一)词义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而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整个语言系统的支柱,必然会很突出地反映文化差异。实际上,英汉两种语言很少有绝对对应的词汇。大部分词汇不是在概念意义上就是在文化意义上表现出巨大的差异。倘若不注意,以母语的词汇知识去套用就会引起词汇层面上的负迁移。

一般我们会用“爱人”一词来称呼自己的丈夫或者妻子,但在英美社会里,“lover”指的是情夫或情妇。“爱人”和“lover”二词的概念意义不同。如果以汉语“爱人”的意义来理解“lover”就会造成误解。。

不同的文化会赋予词汇以不同的联想和感情色彩。如:汉语中“狗”常常带有“令人讨厌”、“仗势”等内涵,给人以低贱的联想和厌恶的情感,像“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走狗”、“狗头军师”、“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而英语中的“dog”却常给人以“可爱”、“友好”的联想,如:

gay dog(快乐的人)

top dog(最重要的人物)

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

有时我国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将本民族的文化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的语言上,用汉语中词语常用的涵义去理解英语词汇,这样就不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给阅读和交际带来困扰。

(二)词的搭配

每一种语言在词与词的搭配上都有一些各自特有的方式和习惯。如果将汉语的搭配习惯照搬用到英语中就会出现错误。例如,受汉语搭配的影响,学生会将“接受知识”译为receive knowledge,将“学习知识”翻译为learn knowledge或study knowledge。应该注意,在英语中knowledge是不能与receive,learn,study,know连用的,knowledge只能与get,obtain,acquire等连用。

汉语中“看电视,看电影,看黑板,看报纸”都是用“看”,但在英语中则不可一律用see,它们有各自的搭配习惯,不可以随意更改:“看电视”———watch TV,“看电影”———see a film,“看黑板”———look at the blackboard,“看报纸”———read the newspaper。又如,“浓茶,浓墨,浓烟”同是一个“浓”,在英语中却需用不同的词:strong tea,thick ink,dense smoke。

我国学生有时会受到汉语的影响,以母语的习惯思维,用理解汉语词义的方法来理解,推测词语,把汉语中词的搭配生搬硬套到英语中,从而产生各种错误。如,

二、语言习惯

我国和西方国家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他们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伦理规范、生活方式都有各自的特征,所以在文化上也存在差异。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自然也就不同,语言习惯更是各具特色。中国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往往受到母语语言习惯的影响,将母语的表达套用到英语中,因而影响到交际的效果和人们之间的沟通。举个例子来说,在演讲会上,一个学生用英语演讲,当演讲结束时,她很客气地说:“I am sorry that I have wasted you precious time.(很抱歉浪费了你们大家的宝贵时间。)”在汉语演讲的场合,演讲人用汉语表达这句话的意思是很恰当的,但如果演讲的对象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听众,这样说会使他们感到不满。他们可不认为这是一句客套话,反而他们会认为:演讲者以为他们听不懂她的话,或者认为既然浪费时间,那为什么还要讲。在这种场合,按照英语的语言习惯应该说:“Thank you.(谢谢。)”或“I hope you will enjoy my talk.(希望你能喜欢我的发言。)”

我国学生在称呼老师时一般在“老师”前加上他的姓,如“李老师”,“林老师”,在这里,“老师”既是称呼语又是尊称。但是在英语中,teacher决不可以作称呼语,也不是尊称。所以teacher Li,teacher Lin这一类的叫法不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英美人一般在姓前冠以Mr,Mrs,Miss来称呼老师。

类似的语言习惯的负迁移还有很多,比如见面时说“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eaten yet?”告别时说:“Go slowly,Walk slowly.”这些都不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英美人见面时说:“Hi,Hello,How are you?”告别时说:“Take care.”

还有一些话在汉语表达上是很得体的,但在与英美人交际时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因此应该注意彼此的不同语言习惯,才能使交际顺利进行。

三、语法

语法指的是语言结构的框架与规则。母语语法对掌握英语语法的影响很大。我国学生在初学英语语法时,一般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母语的语法规则杂糅进去。由于汉英两种语系的语法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汉语语法对英语语法的负迁移表现在很多方面。下面仅就语序、连词、时间意义的表达及否定句这几个方面举例说明。

(一)语序

汉语的语序比较固定,英语的语序比较灵活。在这一语法现象的影响下,我国学生容易犯以下的错误。

只要是名词的修饰语,不管长短或何种结构一律放在被修饰词前。如:

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误:This is a worthy of attention matter.

正:This is a matter worthy of attention.

汉语句中的名词修饰语,一般都在名词的前面;而英语中修饰名词的短语、从句和某些单个的形容词、分词通常放在被修饰的词后。

凡是动词的修饰语,都依照汉语语法习惯,全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如: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误:I very like this book.

正:I like this book very much.

这与英语语法习惯是不同的,因为英语句中修饰动词的短语、从句一般多放在动词的后面,如果动词有宾语及宾语补足语时,状语还常放在这些成分之后。

不善于用倒装语序。如:

他们只有推翻殖民主义制度,才能取得自己的权利。

误:Only by overthrowing the colonist system they will be able to gain their owe rights.

正:Only by overthrowing the colonist system will they be able to gain their owe rights.

汉语采用倒装语序的情况非常少,所以我国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英语中的各种倒装句。

(二)连词

汉语句法结构中常有“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一类的连词,但是在英语的句法结构中却不存在这种情况。这一类由于汉语影响而产生的连词并用的负迁移现象,在英语初学者的英语表达中经常可以看到。如:

Because the box is very heavy,so the boy can not lift it.

Thought he was tired,but he went on walking.

我国学生在运用连词时有时还会出现其他错误。例如:

我把笔递给他,他就把它放进书包里。

误:I handed him the pen,he put it in his bag.

正:I handed him the pen,and he put it in his bag.

这是因为汉语中两个意义紧凑的句子之间用逗号而不用“和”“并且”等连词,但在英语中一般需用连词。

你要取得成就,就得努力工作。

误:You want to achieve anything,you must work hard.

正:If you want to achieve anything,you must work hard.

错误的原因是汉语中往往省略“假如”“假使”等连词,而英语中一般是不可缺少的。

(三)时间意义的表达

在时间意义的表达上,汉语利用表示时间的副词(如“已经”“正在”“将要”)作状语或利用虚词(如“了”“着”)作补语这一语法手段来实现,动词本身没有形式变化。但在英语中,英语动词有严格的时态之分,英语中时间的表达是由动词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这种差异使我国学生在时态的运用上经常出现错误。例如:

最近,他不迟到了。

误:Recently,she doesn’t come late.

正:Recently,she hasn’t come late.

昨天,我已经把书给他了。

误:I have given the book to him yesterday.

正:I gave the book to him yesterday.

(四)否定句

英语否定句的移位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难点,少数几个表示感觉、见解的动词如:expect,think,believe等用在否定的复合句中,一般都要把从句中的否定移入主句。而汉语恰恰相反,汉语的否定词位于从句中。如:

1)I don’t think it will rain.

我想不会下雨。

2)他认为你不对。

He doesn’t believe you are right.

因为这方面的语法结构英汉正好相反,所以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出错。

英语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否定结构All...not...,Every...no...,both...not...这种结构是用来表示部分否定的,但我国学生会受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将其翻译为:“所有……都不……”,“每个……都不……”,“两个……都不……”变成了全部否定。如:

1)All the answers are not right.

误:Every one could not answer.

正:No one could answer.

误:所有答案都不对。

正:并非所有答案都是对的。

大家都答不上来。

四、母语负迁移现象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从上面的探讨中,我们知道母语的负迁移现象在英语学习中非常普遍。母语的负迁移往往导致语言错误和学习困难的产生。所以我们必须尽量防范和减少这些负迁移现象的发生。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英汉对比教学。通过英汉对比的方式来揭示两种语言的异同之处和两种语言的发展规律。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语篇等方面,对比英汉语的语言特点,在比较中学习,在比较中应用,在比较中积累。教师应该预见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从而确定学习中的重难点,进而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克服母语的干扰。

2.营造英语环境,提高运用语言能力。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Johann Heinrieh Pestalozzi)认为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学习”。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推行“生活教育”。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因为人是社会实体,所以语言学习离不开社会环境(语境)和社会活动(交际)。英语课堂是英语环境创设的主要“阵地”,在英语课堂上我们首先要坚持说英语,用英语组织教学,尽可能地把母语“忘掉”。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播放英语歌曲、英语小故事;制作英语小报;组织创设校园英语角和英语晚会等提供英语实践的机会,从而进一步为学生创设更为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强化英语交际,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使学生能在各种特定的语境中得体地运用语言和准确地理解语言。

3.导入外来文化,提高学生的知识修养。教师应该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英美国家的文化,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积累有关中西方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

4.如果条件允许,长期或定期聘请外籍教师参与外语教学活动,对于解决英语学习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是有积极意义的。通过外教的授课、讲座及日常交往,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地道的英语,用外教的语言习惯帮助纠正我们在语言习惯上的错误。

五、结语

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众多语言学家所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母语的负迁移对我国学生来说,是指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受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方面的干扰和影响而出现的失误,产生各种不合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弄清楚这些负迁移现象有助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尽量避免那些消极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学好英语。母语的负迁移现象也给教师提出了任务:外语教师应在教学中多留心、多分析、多研究,使之具有充分的预见性,以帮助学生排除并克服母语的负迁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作为师范院校的教师弄清母语负迁移在英语学习中的影响意义就更为深远。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情.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张国扬,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中国学生英语典型错误分析.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9.

11.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其对策 篇十一

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汉语的负迁移影响, 这是不可避免的。英语写作是语言产出的一种重要形式, 1980年Anderson对语言产出的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 他将语言的产出分成三个阶段:构造阶段、转换阶段、执行阶段。也就是说, 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 先确定自己要表达的思想, 然后将思想转换成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而在整个语言的产出过程中转换阶段多次出现, 需要表达的思想依次转换为句法和词汇等不同层次的语言结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也可以说明这些转换过程的存在。某些研究发现, 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在学习英语中所犯错误的51%来自母语干扰 (束定芳, 1996) 。

为了能使学生有意识地了解母语与第二外语之间的差异, 从而提高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能力, 形成英语思维的习惯, 笔者拟从句子层面来分析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汉语负迁移现象。笔者认为学生作文中由于汉语负迁移所导致的错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主语缺失

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 即英语句子都有主语并且以动词为核心, 主语和谓语的关系密切。除了祈使句外, 任何英语句子都必须有主语。即使没有明显的主语, 也要用被动语态来产生一个主语, 或者用it或there来充当一个虚拟的主语, 使得主语的位置不得空缺。而汉语通常被认为是主题突出的语言, 主语和谓语的关系松散, 许多句子中的主语都省略了, 而以主题来替代。名词短语、动词短语、表示时间或地点的短语, 甚至是句子都可以放在主语的位置上。受汉语的主题结构影响, 学生作文中主语缺失的句子比比皆是, 如:Receive a goodeducation gave him an advantage over others in job-hunting. (受过良好的教育使得他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比别人更胜一筹。) ;Now is time to take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help the unemployed. (现在是时候采取有力措施来帮助失业者。) “受过良好教育”是动词短语, “现在”是表示时间的副词, 在汉语表达中, 可以将句子或其他结构放在主语的位置上, 但是在英语中, 只有名词或名词性质的词或结构才能充当句子中的主语。因此, 这两句话的正确表达方式应分别为:Receiving a good education gave him an advantage over others in job-hunting.Now it is time to take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help the unemployed.

2 主谓不一致

在英语表达中, 谓语必须和主语保持一致, 这就需要考虑到主语人称和数的变化。而汉语只讲求意合, 不存在主谓一致的问题, 因而习惯了汉语思维的中国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了主谓一致的问题。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类似这样的句式:Not only thestudents but also the teacher are enjoying the fi lm. (不仅学生而且老师都在津津乐道地看着电影) 。受母语负迁移的干扰, 中国学生往往会把学生们和老师当成复数来看待, 而忽略了在英语表达中not only…but also…的就近一致原则。

3 时态、语态的乱用

英语是形合的语言, 不同的语境中需要使用不同的时态。英语的语法规则规定不同的时态通过动词的变化来体现。而汉语是意合语言, 没有时态变化, 而是直接借助时间状语或者“正在”、“了”、“过”、“就要”等词来体现。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存在这样的差异, 中国学生在学习时态时往往容易出现错误, 造成时态混乱。如:I thought you are going to resign. (我原以为你要辞职呢) 。这个句子是典型的时态不一致, 正确的句子应该是:Ithought you were going to resign.

另外, 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得非常广泛。而汉语中则倾向于用主动形式表被动意义, 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要低得多。这就造成了学生在该使用被动句的时候仍然用主动语态来表达。

4 从属连词与并列连词的误用

汉语中常用的关联词有“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等, 这些关联词完全可以分布在正句和偏句中搭配使用。受母语的影响, 学生在用英文表达这样的句式时也把这种结构迁移到英文中去。如:Because the newspapers include much knowledge, so we must read plenty of newspapers.但是这样的表达在英语当中却是错误的。因为because是从属连词, 引导原因状语从句, so是并列连词, 连接两个句子。如果把because和so连用的话, 就变成了so连接一个从句和一个主句了, 所以是一个错误的句子。

同样的, 中国学生也喜欢用because单独引导一个句子, 这也是由于汉语和英语在句法结构存在着差异, 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借助了汉语的句法结构写出的中文式英语句子, 是违背英语语法规则的。

二语习得是一个认知与创造的复杂过程。然而由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人们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这使得母语迁移现象不可避免地出现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因此, 要弱化母语的负迁移是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在注重学生知识输入的同时, 还必须有意识地打破学生长久以来形成的汉语思维定势, 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从而习得地道的英语。

摘要:自从20世纪中叶以来, 语言迁移一直成为语言学家们研究的中心问题。本文结合英语语言教学中的实例, 从句法层面详细分析了学生英语写作中的错误现象。并指出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迁移意识和英语思维模式, 从而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英语写作,负迁移

参考文献

[1]刘怡.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现象述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 :40-42.

[2]束定芳.现代外语教学[D].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12.英语学习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研究 篇十二

【关键词】英语学习 母语负迁移 策略

一、母语迁移理论

迁移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Fires和Lado首次将“迁移”引入语言学领域,Lado认为,学习第二语言不同于学习母语,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由于受到母语“定势”的影响,与母语相似之处就易学(正迁移),而那些母语不同之处就难学(负迁移)。从此这一现象就被称为“母语迁移”。具体来说就是由于汉语言与英语在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中国与西方英语国家之间文化的巨大差距,致使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不可避免的造成负迁移大于正迁移。

二、母语负迁移的表现形式

1.语音层面。从语音方面来看,由于英语初学者由于对英语发音规则的不熟悉,常常遵循母语的语音系统来代替其发音,从而引起英语语音层面的母语负迁移。

首先,汉字基本上都属于开音节,读音坚实、明亮、饱满;而英语中既有以元音结尾的开音节词,也有以辅音结尾的闭音节词。英语初学者往往将汉语的发音规则直接用在英语上,在末尾的辅音的音节中加入元音,比如将big[big]读成[big?],将but[b?t]读成[ba:t?]等等,因此常常将英语音节发音变得拖沓。

其次,英语中存在汉语中所没有的辅音连缀的情况,所以,中国学生常常会在读的时候在辅音连缀的辅音之中加上一个元音。比如grade[greid],中国学生常常会读成[g?reid],play[plei],中国的学生会读成[p?'lei]。

再次,英语和汉语在语素方面并不是完全对等的。比如英语中的[?]/[θ]这一对齿音汉语中是没有的,中国学生常常会觉得它们发音比较困难,将它们用[s]或者[z]代替,比如他们会将人名“凯斯”Keith[ki: θ]读成“亲吻”kiss[kis]。

2.词汇层面。词汇层面上的负迁移是英语学习中母语负迁移的最常见现象,英语学习者经常借助母语词汇来学习英语词汇,试图将二者对等起来,但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属于不同的概念,两者根本无法完全对应起来,因此,在两者无法对应的时候,就会出现词汇的负迁移现象。

首先是在词汇概念范围方面的负迁移。汉语中将父亲兄弟称为“叔叔”,而英语中“Uncle”却不仅仅指“叔叔”,而是和父亲平辈的男人都被称作“Uncle”。

其次是词汇内涵方面的负迁移。比如英语中的“lover”常常被我们用于介绍自己的“爱人”,比如“This is my lover”,事实上,英语中的“lover”含有贬义,通常是“情人、情妇、情夫”才被称为“lover”。

再次是词汇搭配方面的负迁移。由于汉语和英语都有其各自不同的词汇搭配方式和习惯,因此英语学习者容易将汉语搭配直接套用到英语词汇搭配中。

3.语法层面。对于中国的语言学习者来说,英语语法应该是英语学习过程最为困难的,因为英语中的时态、语态、语气、所有格都是汉语中没有的,因此在语法层面也常常造成负迁移现象。

首先是语序。由于中文与英文语序特点的不同,英语学习者处于习惯性思维常常套用中文的语序,因此常常会写出“Chinglish”,比如“wlcome you to…”应是“welcome to…”等等。

其次是时态、语态、语气。英语中一共有16种时态;语态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两种;语气有陈述语气、祈使语气、虚拟语气三种,它们通常是通过动词的变形来实现的,这些都是与汉语所不同的。比如汉语表示时间通常会用“刚才”、“过”、“正在”等表示时间的副词来表述,而英语中通常是用“时态”来表示的,语句中的动词则毫无变化。

最后是连词的使用。汉语中也常常用到“因为……所以……”这类的连词句法结构,在汉语中这类句法结构是并用的,但是在英文中“因为”和“所以”是不能同时出现的,但我国的英语学习者由于受到了汉语习惯的影响往往会写出“Because…so…”这样啼笑皆非的句子。

三、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对策

首先,学习语言,文化先行。文化是语言的精髓所在,人们都是在其原有的经验与认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的。因此,应将母语的知识迁移与干扰看做是第二语言学习的一种前提,从了解第二语言的文化入手,比如传统方式的读英美报刊,利用发达的互联网资源,听VOA,看TED演讲以及英美剧集电影,都是我们了解英美文化的有效手段。

其次,加强对比,分辨异同。语言之间有三个特性,分别是共同性、相似性和差异性。共同性是产生正迁移的前提,是推动第二语言学习的助力;差异性是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中难以掌握的部分,容易造成两种语言的混淆,这是导致负迁移的关键因素。因此,找准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加强对比、比较,及时纠错,加强巩固练习,从而克服负迁移的影响。

最后,夯实英语基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是英语学习中的基本组成部分,牢固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自己分辨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异同,从而摸索出自己的英语学习规律,培养语感,在最大程度上克服母语的干扰,使得英语学习更高效。

参考文献:

[1]唐承贤.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研究述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5).

13.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其对策 篇十三

The transfer of language refers to the effect towards f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on by native knowledge or skills.The positive effect is named‘positive transfer’, and the negative effect, ‘negative transfer’.Some specialists believe that the role of the first language is a‘positive’one, while others hold that it is a‘negative’one.Ellis (1985:22) noted:“behaviorist learning theories predict that transfer will take place from the fi rst language to the second language.Transfer will be negative when there is a proactive inhibition.In these cases, errors will result.Transfer will be positive whe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transfers are the same.In this case, no errors will occur.”

It is true that“the fi rst language is not the sole and probably, not even the prime cause of grammatical errors” (Ellis, 1985:24) .But the infl uence of the fi rst language is obvious, especially in English pronunciation.Since the two languages are hardly co-existent with one another, I strongly prove that the fi rst language plays a negative role in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 Introduction of the Problems in Xiang Dialect

Xiang dialect is mainly spoken in Hunan province.Changsha dialect represents one of Xiang dialects.Lots of diffi culties have occured when Hunanese begin to learn English pronunciation.They articulate their vowel sounds in their own dialectal way.When they pronounced the English vowels, they tried to make it by their accustomed articulated patterns.Or they took a similar sound just as the same one.

For those students, they mistook the sound/f/and/n/.They would pronounce the word life/naïf/and conversely knife as/l ai f/.Also, they pronounce the word fi ve as/hæv/, fl y as/h l ai/……In this way, they always mistook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words.It’s not really good for their English speaking and listening.The following are some phonetics presented:

Words pronunciations

Name/l ei m/

Knife/l ai h/

Light/n ai t/

Night/l ai t/

They would pronounce“last night”as/n a:s t n ai t/, /l a:s t l ai t/or/n a:s t l ai t/.

Fly/h l ai/

Life/n ai h/

Fix/h i k s/

Who/f u:/

It would cause a lot of confusion when they speak English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Even foreigners would be confused.

3. The Way the Problems Are Created

The occurrence of everything has its specifi c reasons.The pronunciations have no exception.

3.1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 of articulate phonetics

The speakers can’t mak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onunciations of English/n/and/l/.In our phonetic book, we have learned/n/is an alveolar nasal consonant.But/l/is an alveolar liquid.Phonologically, in producing/n/, the tip and the rimes of the tongue are in contact with the upper alveolar ridge and side teeth.The soft palate is lowed so as to let the air escape from the nasal cavity./l/is produced with the soft palate raised and the tip of the tongue in contact with the upper teeth ridge, letting the air escape on both sides and one side.

/f/is a labial-dental fricative while/h/is a glottal fricative.Phonologically, when pronouncing/f/, we press the upper teeth against the lower lip, narrowing the air passage, causing the air to pass in a continuous stream between the lips and teeth, when making a voiceless continuant, raise the soft palate, do not vibrate the vocal cords.As for/h/, we keep the mouth well open, keep the tongue in position for the vowel sound, then instantly allow the air stream to pass though the wide-open glottis, and raise the soft palate, but do not vibrate the vocal cords.

They do not distinguish the patterns clearly.The places of their articulation are wrong.So, errors occur.

3.2 Analysis of Xiang dialect and its negative transfer to English phonemes.

In Xiang dialect, /l/and/n/are just two allophones.But in English it’s two different phonemes which are pronounced distinctively.It’s the same case with/f/and/h/.

In their speech they do not always distinguish them.For example:they say吃饭 (have meals) like chihuan in Putonghua.It changed the sound/f/to/h/.Also, they pronounce回家 (go home) as feijia.Here is a little story, and happened when I was a sophomore.One day, there was a party held by our students union, after it had ended, our teacher said:“等一下, 还要搬花。” (‘please wait a moment’, we need to move those flowers.) He pronounced the last two words:“banfa”.We all thought he wanted to give us an award for a perfect party.Everyone got very excited!But it was just a misunderstanding!

English and Chinese are two different languages.But the sound systems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However, they are very different in pronunciation.Since Xiang pronunciation has become part of their life, they take the phonomics and intonation of Chinese pronunciation into the English language unconsciously.

Though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language transfer has defi cits of one or another kind, it’s also a useful method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as Fries (1945:259) says:“…the most effective materials for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re based upon a scientifi c description of the language to be learned, which are carefully compared with a parallel description of the native language of the learners.”

4.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Problems

4.1 The teachers should have good pronunciation.Only if the teachers pronounce correctly, will the student learn it correctly.

4.2 The teachers should help students to cultivate their confi dence.They should not always correct students’errors and always blame them.It’s also a good way for teachers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strive bravely in their learning of english.

4.3 The teachers should help students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of their dialect and of English phonemes.As Fries said:“…The most effective materials for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re based upon a scientifi c description of the language to be learned, carefully compared with a parallel description of the native language of the learners.”

4.4 Practice makes perfect.The students should practice and practice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 pronunciation.

5. Conclusion

The first language plays an irresistible role in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This article simply describes the two pairs of problems in English pronunciation and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Xiang dialect and English phonemes.Finally, it gives several suggestions to those language learner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re are some shortcomings in the article because of the author’s shortage of knowledge.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in this fi eld.

参考文献

[1]Ellis, 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2]Fries, C.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M].Michigan: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45.

[3]戴伟栋.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 2002.

[4]李静.普通话水平测试教程[M].长沙:湖南教育电子出版社, 2002.

上一篇:会计工作内容及职责下一篇:文学概论复习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