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2024-07-21

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共15篇)

1.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篇一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研修班》培训反思

5月31日我有幸参加《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研修班》,聆听了省特级杨老师的讲座,从她的四堂由市名师到省特级的课例说起,娓娓道来,玄机便蕴含其间了。比如在设计教案时,首先要考虑怎样让学生开口,而且是让大部分学生很随意地说出口;再比如可以把提问权交给学生,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还有教师要比学生多懂一些东西,所以要在平时看一些有用没用的书,并且要勤于动笔,敢于投稿。在讲座的最后,杨老师还再三地提醒我们:先从头到尾阅读教材和课标;再做有心人,积累课外丰富的教学资源;还要尝试不同的课型。

杨老师的讲座虽然时间不长,但她发自肺腑的忠言,让我受益匪浅。尤其她那四堂非常出彩的课,让我记忆犹新,也引起我深深地思考。我不禁地想:“一个教师,在他的一生当中,要能拿出几堂让自己得意,让同行满意的课,否则,将愧对教师这个职业。”回顾自己的从教经历,好像也没有一堂课让自己真正得意,那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呢?

一、百家争鸣说“好课”

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即“生命的课堂”。看学生的交流状态;学生的达成状态。评价一堂好课应该是"取得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这样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上变成把准备好的东西背一遍,表演一下。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也是

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院长聂海清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就粗不宜细。一堂课是不是好课,应从教与学两方面来看。好课的标准,即教师的教“善于启发”,学生的学“主动积极”。课堂体现出“善于启发”、“主动积极”,就是好课。数学教学专家邱学华归纳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是三个字:(1)趣、(2)实、(3)活。

语文特级教师袁浩归纳一堂好课的标准是四个字:(1)新、(2)实、(3)活、(4)乐。

二、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反思

纵观各位专家言论,我认为一堂好课首先,必须形成学生的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学生听了一堂好课,会觉得有味道,并产生对下一堂课的期待,学了还想学。如果教师上的课学生不喜欢,这就需要反思了。知识本身、教师鼓励及期待,都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因素。今天我们评课,应该评价学生的反应,而不限于评教师的表现。因为所有教师行为都从学生内在变化上和反应中表现出来。

其次,课堂教学中必须兼顾有差异的学生,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所得。一堂好课,不是为一个人,也不是为几个人,而是为全班所有学生上的,要使全班学生都有收获。

再次,一堂好课必须体现思维的深度。上课提问比不提问好,但如何提问应该是教师不断努力探索的问题。从老师和学生提问质量可以看出思维深度。

最后,一堂好课应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有些课知识性强,有些课实践性强。但任何知识都是以实践为保证的,因为知识从经验上生长出来。一般的提问不是实践,真正让学生动手动脑的活动才是有价值的实践,是真正能解决实践问题的实践。

好课没有标准的定义,等待我们在实践中逐步去探究和摸索。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我会多阅读,多聆听,多比较,多反思,让自己的课堂成为“生命的课堂”,让每个学生终身受益。

鄞州李关弟中学陈君雅

2011年6月2日

2.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篇二

一、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

1.整 体 性

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历史专业知识、教师专业技能历史专业素养和教师专业情感在内的全面发展, 而不是某一方面的片面发展。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 某一时段、某一活动的任务或内容可能会有所侧重, 但就整个过程而言, 它是以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为目的的。

2.终 身 性

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 而是贯穿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 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不断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历史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 也就是终身学习。

3.自 主 性

任何一个学科教师专业的发展都是教师个体自主支配自主行动的过程, 而不是被动的, 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当然也不例外。这一过程源自教师发自内心地想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是事业心的趋势, 是专业发展的最高境界。

二、历史教师专业发展必须注意的方面

1.对 于 新 的 历史 教学 理 念 的 理解

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学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学的基本观念, 它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理性支点。学校的历史教育, 不能没有优秀的教师。教师优秀, 讲亦优, 活动亦优。新课程的实质, 当重人格的开发与养成, 而非形式的“教或“学”的多样化。国外的教育理论, 不都适合我们搬用, 只可借来开阔眼界和启迪创新。在新课程面前, 我们若失去起码的判断力, 且不善于运用历史的观点和方法思考问题, 仅凭热情和感觉是靠不住的, 因为历史教育不可能照搬任何一种理论或模式。历史教师应该树立历史教育以树人为本的观念, 把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能力放到重要位置, 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民族自豪感、社会使命感, 学会交往、生存、创造, 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为此, 历史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变“讲台上的圣人”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程的主体、教学的依据, 让历史课真正活起来。

2.对 于 历 史 教学 资 源 的重新 认 识

传统的课程资源往往被理解为教材, 即教科书, 很显然这种课程资源观已不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其实, 历史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资源的总和, 包括文献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 其中教师本身即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学校图书馆、社区课程资源等均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仅仅是教本、读本与学本的统一, 是学生自我学习的一种材料, 教材仅仅是一个“例子”, 只是对历史的一种认识, 课程内容也远非历史事实的干瘪叙述, 必须使历史教师形成以各种方式丰富课程内容、课程资源的能力, 包括及时了解最近、最新的历史研究成果、为学生提供与特定历史主题相关的阅读书目等, 当然也包括探讨学生如何学习历史的材料。

3.通 过阅 读 丰富 历史 专业 知识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 上自天文, 下至地理, 包罗万象。因此, 历史教师要勤于学习, 广泛涉猎, 及时、随时“充电”, 丰富自己的专业学识。

首先, 要有扎实的历史学科知识, 包括丰富的通史和史学理论知识, 断代史、国别史、专史、地区史知识。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挑选一些史学名著进行研读, 如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赵翼的《廿二史札记》、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和《中国近代史》等,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其次, 要了解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的新信息和新成果, 站在学科前沿, 及时充实教学内容, 使教学具有新颖性。

再次, 了解相关学科知识。历史教师要广泛地学习与历史相关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如哲学、地理、文学、美学、天文、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知识, 这样不断汲取知识的营养, 在教学中旁征博引、左右逢源。

4.精 湛 的 历 史 教学技 能

历史教师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又要有较强的教学技能。首先是语言表达能力。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知识的过去性, 因此历史教师应具有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语言要有准确性、形象性、趣味性、通俗性、精炼性, 把语言家的用词准确、数学家的逻辑严密、演说家的论证雄辩、艺术家的情感丰富融为一体, 把模糊事理讲清晰, 把枯燥道理讲生动, 把深奥的事理讲通俗, 让学生感知历史氛围, 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历史教师平时应多看一些优秀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 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及语言驾驭力。这样, 教学中才能信手拈来, 水到渠成。

5.经 常 交 流 和 自 我 反 思

3.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篇三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专业成长;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73

合作是现代人立身社会的基本素质,增强教师的共同合作意识,强调教师之间同伴互助、相互欣赏与相互支持,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强教师之间的对话、沟通和合作,共享资源、共享经验,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改进。本文就合作式教研的探索与实践谈谈粗浅看法。

一、合作教研

在合作式教研中,要特别强调同一个备课组教研组之间的合作与共享,尤其是推广集体备课经验。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它可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形式一直是我们采用的有效形式,也是一种传统的经典的形式。而在当今网络普及的环境下,合作式教研更体现在不同备课组、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之间的同行教师的合作与共享。它打破了学科之间、校际之间、地区之间的封闭和隔阂,使得资源在最大程度上得以分享与利用。

在当今的教学中,几乎每一堂课我们都要借助于网络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发挥网络优势,搜集各种有效的网络资源,对搜集的网络资源分析、加工、整理,并将有关资料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渗透进去,不断提高课堂的时代性、多样性、有效性。我们备课组成员从“我爱课件中心”和“历史与社会教学网”等网站上下载大量的相关课件和资料,下载之后,比较鉴别、对有效资源进行修改,加入自己的思想,融入了自己的理解,经过艰难的整理、加工取舍,最终将网络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在上《新航路开辟》这堂课的时候,同一备课组的三位教师分别从网络上下载了优秀的教学资源,储存在备课组建立的资料夹里,供同组教师参考。然后备课组成员将资源加以整合加工来丰富教学内容。从课堂教学实际和课后反馈看,由于借助了网络资源的优势(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用FLASH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效果非常好。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树立共享意识,丰富网络资源。网络是一个多元的空间,你来、我来、他也来,所以在有效地利用了网络资源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树立共享意识,可以将自己制作的课件和教学设计,教学经验等放在个人网页上或者上传到相关的教学网站上,作为共享的教学资源,与同行共同学习和探讨,让广大教师使用,促进教学的发展。

二、跟踪磨课

利用网络资源和备课组的集体力量精心备好一堂课后,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和完善。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一种新的教研形式:磨课。可采用“一课多轮”或者“同课异构”的形式。“一课多轮”就是围绕一节课,由某位教师执教,在教研组全体教师参与下,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深入地研究、探讨,再由这位教师多次重上。“同课异构”是指多位教师上同一课,全组参与教研的螺旋式滚动磨课活动,不管哪种形式都是为了达到执教教师教学业务快速提高,教研组全体教师共同进步的目的。

有关“一课多轮”的集体合作磨课,比较典型的一次是专家跟踪磨课,发挥专家引领作用和组员的互助作用,最终打造出一堂精品课的案例。在磨课活动中,教研室教师深入研修一线,和上课的教师以及参与磨课的全组成员一起,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一起交流信息与经验,探讨教学的艺术与方法,教研员给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宝贵的财富,形成“一人上课,多人受益”的良好格局。如:张老师执教的《早期爱琴文明与城邦国家》这节课,就是经过多次磨课,最终形成一个精品课的。一开始她用一段录像,一副表格,一个活动,一个不到位的小组讨论来完成这课的重点难点,但是试教下来效果不佳,录像中介绍的雅典民主制的内容并不全面,不能完整地表达雅典的民主政治;那副表格生硬地把雅典民主制给归纳出来,达不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而那个活动则流于形式,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这个游戏到底意味着什么,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最后的小组讨论自然是没话说,学生根本不知道怎么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只好由教师把早已归纳的内容让大家齐读一遍。重点是突出了,但是难点并没有突破,整堂课也没有亮点。

在同组教师的帮助修改下,第二次试教保留录像、表格、小组讨论,把活动换成一个小故事“雅典公民的一天”,效果有提高,但还不够突出。正当一筹莫展的时候,教研员教师给她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把故事改变成角色扮演。确实这样一改,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还是让学生在观赏小品的过程中,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有更深刻更直接的认识,而不再是来自课本的纯理论的说教,也为后面的评价雅典民主制做了很好的铺垫,使得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有话可说。再一次试教效果完全不一样了,学生对雅典的民主制明显比前面各班有更深刻的理解,讨论起来也非常热烈,评价起来也头头是道。

此外,合作式教研也是一种参与式研究,强调研究的民主性,包括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学校管理者、其他合作者之间的相互协作与支持。在这次教研中也充分体现了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作用,他们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帮助,努力把执教者的个体智慧、其他参与者的集体智慧和引领者的教学智慧有机整合在一起。同伴互助离不开专家的引领!

三、共同反思

从教师的专业发展角度说,教师成长离不开实践反思。“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教师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就必须在自己的从教生涯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改进。

作为教师,一定常会有这样的经历:上完某节课后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或者上完某节课后有特别沮丧感,这就告诉我们要反思一下这节课了,如果感觉特别成功,那么成功在哪里?对今后的教学还有哪些指导意义?这节课感觉特别沮丧,那么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今后如何避免或者怎样解决?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后认真反思,所以课后的反思显得特别重要。上面案例中提到的张老师的这一堂精品课的打造过程其实也正体现了实践和反思的过程。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反思教学的成功之处,也可以反思失败之处。教师可以在总结中,发现自己的教学闪光点和教学缺陷,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反思,要在学习中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反思他人,反思自己。在反思中领悟,在反思中提高,使我们教师从 “职业型”向“研究型”转变。这就需要我们坚持撰写课后反思,这对提高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艺术不无裨益。

参考文献:

[1] 雷 钢.漫谈多媒体课件的情境创设[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3).

[2] 张雪龙.研究型教师群体建设初探[J].上海教育,2012(4).

[3] 刘良华.校本教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3(10).

4.历史教师专业发展心得 篇四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古人云:“正人必先正己”,“教人者自教”。中学历史教师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塑造青少年灵魂的崇高职责,更应该具备较高的素质。这里,我就自己的想法,初步探讨一下中学历史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一、崭新的历史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学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学的基本观念。它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理性支点。作为历史教师,应该树立历史教育以树人为本的观念,把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能力放到重要位置,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民族自豪感、社会使命感,学会交往、生存、创造,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历史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性学习能力,把自己从“讲台上的圣人”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程的主体、教学的依据,让历史课真正活起来。

二、丰富的历史专业学识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包罗万象。因此,历史教师要勤于学习,广泛涉猎,及时、随时地“充电”,丰富自己的专业学识。首先,要有扎实的历史学科知识,包括丰富的通史和史学理论知识,断代史、国别史、专史、地区史知识。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挑选一些史学名著来研读,如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赵翼的《廿二史札记》、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和《中国近代史》等,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其次,要了解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的新信息和新成果,站在学科前沿,及时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具有新颖性。第三,了解相关学科知识。历史教师要广博地学习与历史相关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如哲学、地理、文学、美学、天文、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知识,只有这样不断吸取知识的营养,才能在教学中旁征博引、“左右逢源”。

三、精湛的历史教学技能

历史教师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较强的教学技能。首先是语言表达能力。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知识的过去性,因此历史教师应具有比其它学科教师更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语言要有准确性、形象性、趣味性、通俗性、精炼性,把语言家的用词准确、数学家的逻辑严密、演说家的论证雄辩、艺术家的情感丰富融为一体,把模糊事理讲清晰、把枯燥道理讲生动、把深奥的事理讲通俗,让学生感知历史氛围,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水色本正白,积深自成绿”。历史教师平时应多看一些优秀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欣赏情趣,以及语言驾驭力。这样,教学中才能信手拈来,水到渠成。

5.也谈历史学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篇五

职业生涯视阈下知识结构完善与专业持续发展――也谈历史学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作者/李晨华

摘 要:旨在探讨历史学科教师在职业生涯视阈下,在持续专业发展的过程中,知识结构的特点及其完善途径。新手阶段需要的更多是实践性知识,主要通过上公开课推动迅速进步;成熟阶段需要的是实践与理论的再次融合,主要通过课例研修推动迅速进步;专家阶段需要的是学科知识、一般文化知识、条件性知识及实践性知识的融为一体,主要通过系统理论研修相结合达成。

关键词:职业生涯;知识结构;持续专业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终身的过程,本文以知识结构为切入点探讨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把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分为四大部分:一般文化知识、历史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其中,一般文化知识是指通识性知识;历史学科知识就是历史科目的专业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指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实践性知识指教育教学技能和经验。

二、方法

1.新手阶段(从教1-6年)知识结构特点及完善途径

(1)知识结构特点

新手阶段的历史教师有着明显的教学特点,比如:①历史教材不熟、课标解读能力不强、不能科学地运用教辅资料,重难点把握不准;②对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技巧掌握不准、教法不灵活、生情分析不准确,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③教学管理能力差,难以维持课堂纪律,不能妥善处理课堂偶发事件;④教学语言掌握不好,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等等。

(2)完善途径――挑战公开课

公开课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确实,公开课准备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过程。一堂公开课只有45分钟,而为了上好这45分钟,需要做好细致、全面的准备工作,从思想上、知识上、技巧上、经验上准备,大体说来包括三个部分。首先,备自己,思想上重视。其次,备教材,方法上重视。最后,备学生,技巧上重视。

2.成熟阶段(从教7-)知识结构特点及完善途径

(1)知识结构特点

从图1可以看出经过长时间的.教学、探索、总结,各种知识类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是,多数教龄长的历史教师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在实践性知识随着教学时间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己的职业生涯仿佛只是在凭着惯性往前走,生活的压力、常规工作的压力以及思维定式,导致条件性知识可能跟不上更新速度,进入成熟阶段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疲倦或有心无力的抱怨,因此,本图的条件性知识用了虚线表示。

如果要实现更高层次的跨越,无疑,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推手,这就是开展课例研究、细致研究、大量写作、大量阅读。

(2)完善途径――开展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是将教学理论行动化的一种校本教研方式,与新手阶段重在完善实践性知识从而更注重个体自我体验不同,组织开展课例研究是一种注重团体智慧的知识结构完善活动,既可以实现培训,也能实现自我培训,既能增长实践智慧又能提高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进入成熟阶段的教师可以作为骨干教师示范和组织课例研修。课例研究对成熟教师阶段的专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有专家甚至认为,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进步是可以量化的。

3.专家阶段(从教13-)知识结构特点及完善途径

(1)知识结构特点

从图2可以看出,专家型教师是教师职业生涯的最高发展形态。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整合,教师的学科知识、一般文化知识、条件性知识及实践性知识到了这个阶段已经很丰富,并且有机融为一体。如果说新手阶段更多是探索、成熟阶段更多是积累,那么,专家阶段更多是沉淀。

(2)完善途径――系统理论研修

在前两个阶段,教师的整体知识结构趋向完善,但每种知识类型内部结构却不一定是成体系的。系统的理论研修是步入专家阶段必不可少的路径。当前,很多师范大学积极推进办学转型,努力在更高平台上强化教师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教育人才,教育硕士与教育博士专业的开设就是成熟型教师追随教育教学教授专家们进行系统理论研修的好途径。

三、结论

从新手到成熟到专家,历史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如同攀登一个底座宽广而顶端尖锐的金字塔,很多人没有突破中途遇上的一个个瓶颈,做了塔底的“教书匠”,走到塔尖的专家型教师或者说“教育家”凤毛麟角。从新手阶段到成熟阶段再到专家阶段,通过“挑战公开课”到“参与课例研究”到“系统理论研修”,我们不难发现推动教师职业生涯中可持续发展的主线是知识结构的梯度完善。

参考文献:

[1]连榕。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心理特征的比较。心理学报,(36)。

[2]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安徽教育出版社,.

6.初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篇六

石河子第二十三中学 段瑞英

国家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教师师德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当课程改革的浪潮来到我们身边之际,我们广大教师,站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处于课程改革的风头浪尖,怎么响应这一波又一波的风潮?不得不令人深思,面对琳琅满目的改革方案,似乎强烈影响着我们原本熟悉的教育环境,而对于这些具体观点和方案的研究与评述令老师目不暇接。转眼之间,来自四面八方的对教育和课程的意见越来越多,对改革的内容和方式也显现出众声喧哗的态势,整个教育界,不论是通过理论,还是实践,大家都在行动,我作为新课改的实践者,迫切需要加强学习,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不断更新知识,追逐教育教学最前沿的意识,树现代化的育人观和人才观,不断把握教育的真谛,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并努力成为新课改浪潮中合格教师,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实施个人发展规划。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知识为中心的,它脱离了学生的现

实生活。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作为教师应自学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法》《新世纪教师素养》等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将成为我亲密的伙伴,做到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及时做好笔记,同时写好心得体会。使理论在头脑中形成影象,并将其实践于课堂,促进新课程的发展,使其发挥最大效力。

二、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从自我做起,这是由道德的特点决定的,教师不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就无法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1、认真学习道德理论。

2、积极进行道德实践。

3、努力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

4、努力参加课改实践。

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更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思考问题,要利用好这种教学手段,就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我打算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新课程、新标准、新技术并培训本校教师,让更多的教师能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在网上搜集有关的教育教学

信息,帮助自己提高教学能力。做好网络管理员,提高现有网络的利用率,使师生能在网上找到他们需要的素材,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

四、积极投身于“课堂质量工程”活动中,提高课堂效率。

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在“课堂质量工程”活动已开展的轰轰烈烈,为改变观念,切实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过磨炼,争取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

五、结合新课程,制定教研课题。

教学方式的变革要遵循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历练,主动探究的原则,要有利于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我制定的教研课题是“如何进行探究式学习”。探究式,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或者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运用这种教学方式,要充分了解学情;要确定恰当的探究问题;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力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离开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而架空地去探究。

要研究这一课题,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

1.要引导学生善于发展问题,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要引导学生针对不同问题选择具有个性特点的问题解决策略,最终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要引导学生写探究日记。

4.给学生留出更多的空间,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以上是我个人的发展规划,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我要不断努力进取,开拓创新,争取做到更优秀。

7.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篇七

(一)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教师的作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 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 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 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 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尤其是一个历史教师更是应该帮助学生揭开历史的迷雾, 探究历史的规律, 认识历史发展的走向。

自主、合作和探究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不仅是一次对学生传统学习方式的革命:它要求学生改变机械背读、消极接受的传统学习习惯, 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培养探究的意识, 养成重过程、重人文、重理性的习惯。同时, 它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意识的革命:教师只有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运用探究的手段, 体现合作的意识, 才能真正地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我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 众多的文物古迹展示着我国悠久的历史与文明发展。但是, 由于意识的缺乏与保护不力, 造成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陷入“濒危”的境地。如果教师只关注课本知识, 只提供一些现成的知识, 是不能让学生得出感悟的, 这就需要通过合作与探究, 体会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责任与意识, 这也是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之一。

(二) 单一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重视自己的专业发展

综合课程是课程改革的趋势, 但综合课程却给广大教师提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单科的教师如何面对综合的学生。无可否认, 传统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了我们这样单一知识结构的教师:历史系学生基本不读地理, 很少钻研政治理论, 这就很难应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初中《历史与社会》 (七年级上册) 的内容不仅涉及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 还涉及一些社会学知识, 这对一个历史教师来说是一次极大的挑战。同样, 高中教学也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方式与途径, 但我们很难讲清民族的区域分布, 说透现今的民族政策。这就迫使广大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 拓展自身的知识结构。

教师以教为业, 为生之师, 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但我们应该看到,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在很多场合, 生为师之师。随着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越来越通畅, 教师的立身资本已经不在于知识的掌握, 而在于方法的探究与思维的引领, 这都迫使历史教师重视自己的专业发展。

(三) 教材的新内涵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

1. 知识更新加快。

新教材体现了许多史学研究的新成果, 如果一个历史教师固步自封, 不求发展, 就很容易陷入知识陈旧的泥潭。《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上册) 明确提出了“约公元前2070年, 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这样的结论, 使很多历史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因为, 人们从前根深蒂固的观点就是“公元前21世纪, 启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同样,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新成就, 也使我们改变了“公元前841年的共和元年, 是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这样的定论。新旧知识的碰撞, 迫使广大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重视自己的专业发展。

2. 综合意识加强。

新教材的知识编排体现了极强的综合性。如《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上册) 《文明的起源》一章中涉及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早期国家的形成、告别野蛮等内容, 把人类文明的几个主要发源地融洽地整合在一起。高中历史新课标的专题性设计更是体现了综合的意识, 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新的课题:在大学里, 知识的编排一般以点、线为主要方式, 如中国古代史, 宋史以及英国史, 中世纪史等, 缺乏面、体的意识, 而综合性教材的特点就是不求知识的深度, 但求知识的广度与活度, 这种强调“面、体”的编排方式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更高。

3. 人文性内容的增加。

8.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篇八

教师专业发展是世界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是教育自身发展的源泉和保障,也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在国家大力推行教育改革的今天,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意义尤其重大。

一、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有其固有的职业能力、文化素养标准及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职业的规范、守则和法律要求。从职业角度讲,社会对教师提出专业发展的要求是必然的,是不以教师本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也是保证教师职业的地位、待遇和声誉所必需的。

从国家的总体教育角度看,教师职业肩负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社会和谐文明发展及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技能的熟练,还涵盖了一切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知识、技巧、能力及情感在内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其专业发展意义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习者终身发展的需求及知识本身发展的需求是息息相关的。

二、教师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师专业发展除了教师作为职业的需要外,教师作为社会人亦有他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生存需要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教育的发展是随着国家教育体制、课程等一系列改革而不断深入的,特别是随着教育人事和教师资格认定等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师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如各地推行的教师考核待岗、下岗、转岗等政策和措施,使现任教师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正是教师面对生存压力所发出的感慨和反思之声。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当人的生存安全等基本需要受到威胁或发生缺失的危险时,人的心理就会引起巨大的内需力。教师由此产生专业发展的内驱动力是远远大于外推式的培训效果的。所以,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内在而深远的。但教师的生存得到保证后,他们会自然生出工作的需要。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虽然具有独立性的一面,但更是与同行、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学校文化、其他教师、所带学生、社会和家长等外部环境因素均会对教师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特别是学校教师管理和教师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家庭对教师评价更广泛层面的参与,必然会促使教师产生“争做评价合格的教师”的愿望和要求,这种需要会转化为自我专业发展的动力和接收外推型校本培训的积极性。在此需求层面上,随着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教师专业伦理和专业精神等也同时会在自身努力和评价过程中得到提升。教师精神层面的自我实现和认可,会引发教师第三个需要——幸福的需要。这种需要涉及教师人生价值、教育思想和教师尊严、人格、理想等方面的内容,实现这种需要也是由教书匠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过程。从认识上讲,教师已把工作作为自己生活的一种需要,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成为教师专业精神的重要特征之一,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成为一种无需外驱的、主动自发的执著追求,并逐步形成独有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等教育教学理论思想。虽然这种类型的教师数量较少,但却是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所追求的理想,也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灯塔和旗帜。

三、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不论是教师职业的发展、教师自身的发展,还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教师专业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之前就已存在,并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但是,新课程改革更加突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地位,因为教师始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始终站在课程实施的最前沿——课堂,始终是课程的直接操作者和实践者,可以说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在于教师,新课程理论的发展在于对教师课程实践的不断反思。所以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各种新的挑战和要求,这也正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第一,适应课程目标改变的需要。新课程提出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理念和目标,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整体的课程意识,即教师在教学实践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意识到是为了什么要教这些内容。从大课程角度来讲,教师必须树立“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课程”的理念,此即所谓课程即服务、课程即工作、课程即管理。

第二,适应课程结构改变的需要。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要求,是本次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改革的创新之举,特别是学科性综合课程、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置,都完全不同于传统课程设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更宽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更强的专业适应能力,具备更全面和更多创新的教学技能,具备更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教师间无法避免地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形成校内教师协同工作的共同体。同时,也要求教师角色实现重大转变,从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探讨,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第三,适应课程内容改变的需要。新课程内容要求“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现状的偏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面对课程内容在基础性、实用性、时代性、综合性、选择性和人文性等方面的改变,教师迫切需要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善于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对国家和地方课程改编、补充、拓展、整合的能力、同时要具备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将学科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将课程内容与学生先前的经验结合起来的能力。

第四,适应新课程学习方式改变的需要。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改变被动学习的状况,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单一的个体学习状况,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机械地接收学习状态,培养探究能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要求教师学习方式的改变,即教师也必须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专业学习方式。这较传统意义上教师的学习方式要求更高。

第五,适应新课程评价改变的需要。新课改倡导人性化的、动态的、发展的评价理念,课程评价要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体现评价应有的导向、激励、改进和教育功能。教师要面对转变过去熟悉的“量化性、甄别性、结果性、单一性”的评价方式为“过程性、情景性、发展性、多元性”的评价方式,就无法回避地要不断提高自身评价素养,转变评价观念,创新评价实践。

9.初中英语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篇九

沃增喜

一、自我分析(1)个人优势

工作踏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工作上能够积极完成学校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与同事关系融洽,能和同事和睦相处,乐于助人;善于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能够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和教师继续教育学习。(2)个人存在问题

教育科研能力不强,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缺乏对学生心理状态、特征的认识和研究;教育科研方面,往往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面

二、专业化目标:

(1)职业道德高尚,教育教学行为规范;专业知识扎实,文化背景知识丰富,具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2)具有良好的教学反思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能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行为,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

(3)具有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专业发展状况,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能与他人进行合作,发展实践性知识,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专业发展水平标准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基本形成鲜明的个人教学风格,能根据学生的需求、个体差异及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二是能在不确定的教学环境中,及时发现问题,能把握问题的本质,采用最优解决方法,及时、灵活、有效地解决问题,具有独创性。三是能深刻理解教育教学的意义,能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与其他教师共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四是追求终身发展,在本校成为学习化组织的过程中,与教师共同学习,研究,分享经验,促进自身开发教学潜能和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发展。

三、主要措施

第一,努力学习加强业务理论的学习,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争取做到用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

第二,不断地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知识,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并做好相关的业务学习笔记,坚持不断地学习,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努力适应今天新时代对老师的更高的要求。

第三,我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发挥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带领他们一起去探究英语学习的奥妙,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把真正的课堂还给学生。

第四,我将认真钻研教材上好每一节课,并坚持经常写课后反思,从反思中努力提高自己,养成教学后反思的习惯,针对课堂上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一是上课准备充分,教学设计合理。二是课堂活跃有序,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景。三是师生平等,师生相互尊重、沟通、理解。四是教学民主,积极调动学生广泛、主动参与,合理运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学习方式,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五是教学实效明显,教学活动目标明确,并能达到目标;学习过程和结果统一,不同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最后,积极参加各种听、评课活动,进行高质量的教研活动,积极听老教师和其他教师的课,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的教学方法,认真对待每一节教研组和学校的汇报课并主动积极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以此来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10.初中语文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篇十

中宁三中 吴晓瑞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才能让自己不断地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还应该对自己的发展做出规划,并为之不断地努力,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一、指导思想

教育是民族之魂。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了系统、明确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成为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二、自我分析

本人参加工作以来,立足本职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尊师爱生,真诚待人,做到敬业爱业,能很好地完成校领导分配的各项工作,受到学校领导、老师及学生的一致好评。我现担任初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工作细致,循循善诱、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管理严格,备课认真,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在新形势下,继续挑战自我,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完善自我,充实自我,以适应新形势,使自己胜任本职工作,成为全能型教师。

三、目标

(1)总体目标: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与积累; 探讨育人规律、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成为一个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都出众的初中语文教师。(2)具体目标

①师德目标: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学校大局为前提,与任课老师相互协作,认真踏实地工作,完成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工作。严于律己,提高自身修养。做好学生的表率。

②教学方面:熟练掌握语文教学常规;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为教学服务;钻研中学语文教材,争取精通各册内容;在学习和实践中探究教育教学的方法和艺术,提高应变能力。

③教育和班级管理方面的目标:争取带出一个 “先进班集体”。④教育科研方面的目标:能独立研究课题。争取写出有质量能获奖的论文或案例;

总之,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教师。

四、具体措施:

1、自身素质的改进

主动学习,多阅读、多反思、多动笔、多交流。

2、客观条件的改善

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把握外出学习听课取经的机会。

3、专业发展的途径和策略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此外,要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广泛地学。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2)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

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不放过任何一次有价值意义的交流机会。

①与同行交流,在交流中发展自己;听课研讨,与上课教师同成长;寻找合作伙伴,学习研究;多向师傅学习,多随堂听课,只要有听课机会都不放过,积极吸取他人的长处,多上公开课,多争取锻炼的机会,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水平。②参加有关专家讲座、观看教学案例等;参加积极参加各项专业培训;通过理论学习、自学、听课来不断充实自己。(4)乐于动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不断地积累一些上课的经验教训,做一些随笔,以便自己在总结工作中或者写论文、个案时有资料。

①广泛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的报刊、杂志、网站等,及时积累专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坚持写读书笔记、收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案例。②通过撰写论文,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不断提高论文质量。

4、尝试改革,创新教研

11.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探讨 篇十一

【关键词】教师 专业化 策略

在当下,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与此同时,教师的工作职能性质出现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创造难度。没有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专业上的成长,教师的历史使命便无法完成。教师的发展是历史进步使然,也是信息时代的教育改革使然。

一、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1.时代发展的需要。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信息的传播、开发、利用成为了社会的主要特征,并且在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初中英语教师应摆脱教师旧有角色的桎梏,出于传统教师而又胜于传统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似乎成为了一种时代的需求,所以说,21世纪多元、多层的信息对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和深刻变革。

2.学生发展的需要。一个比较专业的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方面一定是非常出色的。任何教学都是教师对学生的学而产生的作用,教师的教是建立在学生身心基本特点基础上的,所以在这里有必要将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做一下详细的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最明显的身心特点如下。

第一,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并占主导地位,观察、记忆、等能力迅速发展,但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感性经验。所以,初中生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一个比较专业的初中英语教师应了解并且掌握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第二,初中生情感发展处于动荡期,既有社会性情感,也有自我认知体验,发展友谊便成了少年期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他们渴望选择交往对象和朋友,以便得到安慰、理解和以此充实精神生活。在英语这种交往性很强的语言学科中,教师应该利用学科自身的特点满足并且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三,初中生行动的依赖性逐渐减少,独立性不断增强,他们感到已长大成人,希望自己支配自己,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开始对师长表现出不驯服,要求成人尊重他们的人格。这也是学生强烈的心理需求。可见,英语教师应该具备一种非常强的国际理念,一种包容、理解,一种对多元的容纳态度。

3.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作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一种职业,同其他行业的工作人员一样有着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首先,初中英语教师实现自身的专业化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直接表现形式,同时又是教师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最根本保障。无论教学任务的完成还是社会责任的担负都是与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息息相关的,所以,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化也是自身发展的强烈需求。

二、什么是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通过专业训练和不断学习,习得教育教学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

三、促进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1.提高教师待遇。社会上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诸多赞美教师的话语,让教师从事着自身辛苦工作的同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尊重和精神慰藉。然而从最为本质的层面来讲,教师是人,是社会中的人。教师首先要保证自身生存需要的物质支持,教师期待能够改善一下自身处境,就需要多一点的物质。作为社会中的人,只有满足了一定程度上的物质需求,才能一定程度地获得社会的尊重,教师才能将自身看得很重,才会产生自尊,才会有时间和精力去寻求自身精神上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在满足了一定的经济条件时才能将自身的动力积极地投放在寻求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去。所以,提高教师待遇是对教师的认可,是对教师辛勤劳动的认可,更是教师专业化的先决条件。这对于初中英语教师来讲同样适用。

2.坚持终身学习。初中生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和时代特点,就初中英语教师而言,要想站在时代前沿引领信息社会时尚,对初中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为自身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地学习,大量地阅读书籍,不断地利用各种机会积极进修。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才能使自己立于时代的前沿。

3.校本教研。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依赖于对教学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教师要想获得实实在在的成长更加依赖于基于自身教学特点的研究,也就是当下比较热推的校本研究。杨骞认为:“校本研究的含义,简言之,就是‘基于学校的研究’。建立这种‘基于学校的研究’制度,既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事实表明:一直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难以深化,教师的专业成长较为缓慢,与教育教学研究严重脱离学校实际不无关系。” 校本研究是指近年来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兴起的学校教育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它具有学校教育科研的基本特征。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应树立在教学中研究的意识,通过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骞. 校本研究:认识及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5(07).

12.浅论初中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篇十二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式,反思式,科研式

在世界范围教育改革的浪潮中, 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改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 只有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水平, 那么, 如何提高年轻教师的专业水平?我认为, 这种专业的成长, 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培训式

这种培训当然包括省市的各类教材的培训, 学校的校本培训, 但还有一种最简单、最直接、最收效的培训方法就是:以老带新, 加强团队配合。我认为, 这是教师队伍中唱得最响, 也是最好的一首战歌。年轻代表着希望, 而年轻教师更是教育事业的希望, 而教师的成长也如同学生的学习一样, 需要老教师手把手地教, 及时地、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真经。

(一) 是否参加教研活动

通过教研活动, 使本组教师熟悉这一阶段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并进一步完善目前手上所使用的学案:找出优势与不足。

(二) 是否参加听、评课

通过听、评课的方式来向老教师学习, 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因为此过程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教师的备课态度认真与否;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对教育对象———学生的掌控程度;备课组与教师之间的和谐程度。同时, 通过上完课, 教师的自我评价:哪些地方发挥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完善等;以及教师之间的他人评价, 都能促使学校形成有效备课的风气,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老板开着一辆奔驰在公路上跑, 突然见到前面有个求救信号, 原来是辆拖拉机坏了, 拖拉机手说:“能不能帮个忙, 把我这辆车拉到不远处的修理厂修理一下。”“没问题。”于是拿出一根绳子把奔驰车的尾巴和拖拉机的头连在了一起, 拖着拖拉机前进。突然, 旁边飞过一辆宝马, 里面还坐着一个美女。奔驰车的老板气坏了:竟敢飙我?于是踩下油门。警察一看吓坏了, 公路上有三辆车在飙车, 一辆是宝马车, 一辆是奔驰车, 还有一辆竟然是拖拉机, 谁说拖拉机不能飙车呢?说到这儿我想, 我们可以把宝马、奔驰看成是我们已有成就的同事, 而拖拉机可以看成是年轻教师, 在奔驰和拖拉机之间有一根绳子, 这根绳子是什么?是两个字:主动。年轻教师可以主动请教老教师, 让他们帮你解决你所遇到的困难, 在最短的时间内, 使自己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二、反思式

教师的成长固然有一个传、帮、带的过程, 但是年轻教师也不能过多地依赖于外界的帮助, 而更应该对教学规律多做一些积极主动的探索, 也就是说, 要积极主动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学反思。年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学会“反刍”, 正视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再说, 即使是向老教师学习, 也需要将别人的经验内化为自己所拥有的知识, 其实现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有一个关于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这个公式从教师成长的自身机制及成长的方面来说是很中肯的。年轻教师要想追求“成长”的最大值, 在“经验”有限的条件下, 必须在“反思”上做文章。而实际上, 没有经过反思的教学经验, 至多只是一种简单的重复, 上升不到理性的高度, 对教学工作没有多大的指导意义。另外, “教而知困”,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往往有一种“征服世界”的冲动与激情, 但与此同时, 许多教学中的困惑也会接踵而来。比如:教学效果与你期望的总有一些差距, 如何在短时间内填补这些差距呢?一是, 我们要及时地写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反思, 如:记下你认为这节课满意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还有学生特别的提问。二是, 考试作为一种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 不仅是考学生, 更是考教师。而考试分析更是一项严谨而细致的工作, 我们可以将学生答题情况与教学目标加以对照, 查缺补漏, (可以用一张纸把这一单元学生掌握的情况, 及时地记录下来, 贴在备课本的后面) 以便下一轮教学的合理调整。所以, 年轻教师应该以所带班级为单位, 寻找试卷中共性的东西, 因为共性的东西往往与教师的教学有直接的联系, 这样更有利于年轻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重视了教学反思, 年轻教师将会快速成长。

三、科研式

新课程要求教学、科研一体化, 也就是说“教而不研则浅, 研而不教则空。”教学的科研化, 科研的教学化, 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 从而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化。

教科研对年轻教师的成长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搞教科研能促使我们年轻教师读书、学习、思考, 了解最前沿的教育信息, 提高理论素养, 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一个不搞教科研的教师一定不会成长得很快, 甚至会周而复始落入轮回, 结果只能成为人们常说的教书匠。那么如何搞科研?

(一) 选择好课题

课题的选择和确立是教科研工作中最重要最复杂的阶段。因为经验告诉我们, 解决一个教育问题也许仅仅是个教育实践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 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 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一个有价值的教育科研选题, 不仅决定着教科研的正确方向, 而且必将提升教科研的水平, 真正发挥教育科研的效益。

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班级、自己的研究课题。比如目前我正研究的《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化学备课效果的研究》课题, 就是从教师备课倦怠现状出发, 让教师重新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有效备课体系, 在角色上做一个促进学生学习的设计者, 在教学上努力实现“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的目标, 在意识上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轻负高效。

(二) 问题便是课题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讲义发下去以后, 做了, 收上来, 一道道批好, 课堂上再作详细讲解, 学生老师花了很大的精力, 可是结果常常不容乐观, 学生再遇到类似的题目, 错误率依然很高。对此, 我没有急躁, 而是将它作为减负增效的课题进行研究。经过观察与调查我发现, 原来是因为学生学习任务紧张, 常处于应付状态, 根本不可能每道题目都去慢慢思考探索, 他们认为, 能把讲义上要写的字写好就不错了, 有些不自觉的甚至一抄了事, 这样的训练效果当然就不好了。怎么办?经过不断实践, 我终于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那就是学学练练再讲讲, 学了新的知识点后, 直接就在课堂上发下精编的讲义, 当堂练习, 学生边做老师边看, 做完后老师马上讲解。这样, 每个学生的思考密度和深度得到了有效保证, 同时减去了老师的批阅之苦, 心灵之累, 而且反馈及时, 教得轻松, 学得愉快, 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减负增效。我自己也深切地感到, 减少乃至于杜绝无效劳动, 就能做到减负增效。

再比如说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我们也可以作为课题来探索研究 (如:个别辅导、增加感情投入等) 。

我们的年轻教师参与了教科研, 可以发现, 这是一条加强师生之间交流的途径, 包括心灵和信息的交流, 从而增进师生间的了解、理解和信任。

也曾记得这样一句话:如果把我们比作农民, 每一个人就可能分到不同的责任田。不管自己所分的责任田的质量如何, 我们都要靠这块地来谋生。所以, 我们首先要适应这块责任田, 而后想方设法地去改良这块地, 最后让地里的庄稼来适应我们, 按照我们的意愿走, 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最后, 我想说, 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喜欢自己的课, 但我们能保证自己有着一颗快乐的心, 并以此去感染我们的学生, 让他们分享我们的知识、我们的快乐, 帮助他们每天进步一点点, 这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建淳.论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J].实验教学方法, 2004:16-16.

[2]徐卫东.科学探究中引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策略[J].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3, 2-4.

[3]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6.

13.初中数学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篇十三

古城中学侯海儒

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地在加快,教育教学的方式不断在变化,墨守成规,创新不足,知识底蕴不够,专业知识不断更新,都是摆在现代教师面前的实际问题。进修是基本途径,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知识水平,培养良好的素质,来服务于教育事业,培育出更高素质的下一代。

一、个人教育宗旨:

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忙学生之所需。与学生建立起水乳交融的关系,全心全意投身于教育事业。

二、个人操守:

在教学中要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不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言行,奉公守法,不做违法的事情。要廉洁从教,做到不搞第二职业,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私任何学生。

三、个人进修措施:

1、把所掌握的教育理论转变成教学的实际能力。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找出一条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更好的教学方式。向名师看齐,学习他们的持之以恒乐于奉献的精神,学习他们的乐观向上品质,学习他们容纳百川的胸怀,让自己不愧为人师。

2、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努力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学活学精,同时还要达到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让自己样样通,丰富自己的头脑。

3、学习新课程标准中的改革要求,大胆尝试、创新,使教育教学有新的突破。

4、努力争取多一点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获取新的教学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多看一些有关教学方面的书籍。如:《数学教学》、《中学数学》等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方面的报刊杂志,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参加教研教学活动中,要积极上好一人一课,在参加评课活动中要积极发言,并注意吸取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做到严谨治学。

总之,我能做到不断地更新自己,改造自己,使自己各方面不断地提高来服 1

14.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篇十四

2012年10月22日

来源:网络综合 【相关推荐】

【加入收藏】

【网络综合-教师工作总结 初中数学教师学期个人专业发展总结】

时间如流水,转眼一个学期又将过去,年终岁尾,感慨万分。在这一年里我更加深刻体会到了做初三老师的艰辛和快乐,我把自己的所有精力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一个学年的工作已经结束,收获不少,下面我对本学期的工作做一总结。

一、常规工作

作为一名老师,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力争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都树立起榜样的作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各种业务学习。对于学校要求的工作,我坚决执行,并能够认真完成。

二、教学工作

1、课前做好准备工作,认真备课

除认真钻研数学课标和教材外,还深入了解学生,注意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和个性心理品质,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并研究相应对策。把教材和学生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安排详细的教学过程的程序,认真写好教案。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后及时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2、努力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

组织好课堂教学,这是顺利进行正常教学的保证。根据初三的实际情况及年龄特征,采取适当的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组织教学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之中。其次,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主动积极的去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并进行有针对性,切合实际的个别辅导,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一定作用的。

3、认真批改作业

作业的选取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分类总结,然后进行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课后积极主动的辅导后进生,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加强了对后进生的辅导,耐心地帮助他们,一方面解决了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补了基础,教了方法,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的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对他们精神上是一个很大的激励,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不断地提高学习水平。

5、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主动积极与同备课老师同事交流,共同探究教育教学。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四杯赛的听评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6、继续学习,不断扩宽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

认真学习新教育教学的理念,以新课改的思想理念指导教学,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去年自学了《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等和许多优秀的教学设计案例。这学年来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但教学过程中存在不足:学习成绩两极分化;部分男生基础较差,产生厌学,作业有抄袭。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转化不足,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班主任工作

本学期我加强了对班级的管理力度,常坐班,多听课,对于学生的课上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分析和解决,指导学生如何听课,效果不错,学生的学习劲头很足,成绩也有所提高。总之,一个学期的工作总算没有白白付出,我将继续努力,争取啦、来年的中考取得理想成绩。

15.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篇十五

教师的专业知识分为“教什么”的本体性知识、“如何教”的条件性知识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大量积累起来的实践性知识与技能三个主要方面。

(一) 本体性知识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又叫教师的学科内容知识。初中数学教师的学科内容知识可以为以下四个方面: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知识、数学史知识、应用数学知识。

(二) 条件性知识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包括具体和非具体的, 是教师更好地运用本体性知识的一种知识类型, 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

(三) 实践性知识与技能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指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知识与技能, 笔者认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主要由教辅实物材料运用能力与教研创造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等构成。

二、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途径

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途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 作为学生时的经验

主要是指初中数学教师毕业之前在学校受到的正式的教育和非学校 (包括家庭以及周边的环境等) 的影响, 而主要以作为中小学学生时的经验及在师范学校中的学习为主。

(二) 职前的专业培训经验

职前的专业培训就是师范院校毕业生在正式参加教学工作之前所接受的各种专业培训。主要包括教育教学实习和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包括就业学校) 组织的新教师上岗培训。

(三) 在职经验

在职经验就是指成为正式的初中数学教师后的职业经验。主要包括三部分:专业培训和专业活动、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专业培训”就是教师从教以后进修的非学位但有证书的大学课程或教育硕士课程;“专业活动”分为有组织的 (如一般的会议、讲座、研讨会、讲习班等) 和非组织的 (如去其他教师的课堂听课、和同事的日常交流、阅读专业书刊等) 两类;“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是指教师从他们自身的教学中积累经验并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 发展关于数学专业的知识。

三、不同的途径对于初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的贡献

第一, 对于本体性知识, 教师“阅读专业书刊”和“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是它的所有四个子成分 (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知识、数学史知识、应用数学知识) 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发展途径。其次是“在师范学校中的数学学习”、“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和“阅读专业书刊”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最重要的发展途径;“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在师范学校中的数学学习”和“阅读专业书刊”是数学思想方法知识的最重要的发展途径。

第二, 对于条件性知识, “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是条件性知识所含子成分的最为重要的发展途径, 其次是“阅读专业书刊”、“和同事的日常交流”以及“去其他教师的课堂听课”;“阅读专业书刊”、“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和“在师范学校中的学习”是教育心理学知识、教学方法知识、课堂教学程序安排能力最重要的三个发展途径, 同时也是教学方法知识非常重要的发展途径;“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和“去其他教师的课堂听课”是课堂反应能力最重要的发展途径。

第三, 对于实践性知识与技能, “职后有组织的专业培训活动”和“和同事的日常交流”是它的两个子成分 (教辅实物材料运用能力与教研创造能力、计算机知识与技能) 的最为重要的发展途径;“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阅读专业书刊”、“和同事的日常交流”是教辅实物材料运用能力与教研创造能力最为重要的发展途径;“在师范学校中的学习”、“职后有组织的专业培训活动”、“阅读专业书刊”及“和同事的日常交流”是学习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最为重要的发展途径。

总之, 我们可以总结概括出以下结论:“去其他教师的课堂听课”、“在师范学校中的学习”和职后参加“有组织的专业培训活动”是三个比较适中的发展数学专业素养的主要途径;而“职前的专业培训”、“继续学习深造”则都不是最重要的途径。

四、研究的建议

本研究关注的问题是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途径, 以及这些发展途径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有怎样的重要性。

研究结果表明, 初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迫切需要提高和完善, 特别是数学史知识、数学建模与数学竞赛知识、计算机知识、教学研究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 另外还要加强对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认识。

结合对调查答卷中主观题的答题信息总结分析, 笔者给出以下建议:

1.职前的专业培训对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有很大的贡献, 说明职前的专业培训是发展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 师范院校应继续加强师范毕业生的专业培训, 把教育教学实习工作扎实有效地完成。

2.加强教育科研、多媒体计算机知识与技能 (包括软件应用和媒体使用等) 、数学竞赛与数学建模方面的培训力度, 切实有效地进行校本开发和研究。

3.加强对新课改、新课程的学习与研究, 转变教育观念, 加强教育心理学的学习, 充分理解和实践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面的理论, 并用于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上一篇:监理单位办公室岗位责任制及工作制度下一篇:安全用电大班安全教案